1130
拖欠款项超过1.4亿元,受损供应商超1400家……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陷入经营困境。
近日,曾是杭州本地明星企业之一的贝贝集团,深陷舆论风波,被上百维权者围堵总部,经过多日发酵后,创始人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并寻找新的投资方。
曾经被多家机构押注,累计融资高达8.6亿元的贝店,如今彻底风光不再。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未来,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社交电商正在变成存量市场。在用户运营端,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在存量竞争时期,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有从业者表示。
潮水终会退去,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
百亿估值行业独角兽爆雷
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的“爆雷”了。
8月9日,有上百位商家、厂商以及供应商集体拿着打印的横幅前往贝店母公司贝贝集团维权,为的就是讨回已经拖了近半年的货款。
这些供应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南、福建等全国各地,被拖欠的货款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据媒体统计,被贝店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已超过1400家,被拖欠的保证金加上货款总额超过1.4亿元,金额还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除了求助于有关部门或者焦灼等待之外,并无其他维权渠道。
“我们很多人并不想这样(拉横幅),但是贝店一直没有给我们说法,创始人张良伦也一直不见踪影,最后只能用这种手段来维权。”一位被贝店拖延货款的供应商对铅笔道表示。
据他了解,实际上从4月开始,很多贝店商家就遇到了无法提现的情况。询问小二却被告知“服务器出了问题”,到后面干脆坦白是业务上线,要拉长账期。
可之后对接人微信无法联络,电话无人接听,甚至创始人至今关闭手机拒绝露面,就连社交帐号也锁死关闭了评论功能。铅笔道也尝试致电贝贝集团,但电话一直未接听。
这些维权者们有的已经连续二十多个日夜守在贝贝集团楼下,只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款项。在此之前,他们还自发组建了维权群。据了解,各个群的总人数已超过1000人。
让维权者们最为气愤的是贝店的态度。刚开始维权者来贝贝集团时,还会有工作人员登记接待,但之后贝贝集团任由事态发展,也没有真正的负责人出面解决。其实,维权事件出现后,原定次日政府约谈贝店董事长张良伦,商家派代表与其协商,但是张良伦依旧没有出现,出席的人是副总裁张龙珠。
8月13日,百家商户再次集结贝贝集团“讨债”,在官方的协调下,7名商家代表进入楼上会议室进行协商。只不过在维权者们看来,贝店没有特别大的诚意。
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并寻找新的投资方,但由于股东方面牵扯面较广,目前没有就资金问题达成共识。至于投资方,却并没有透露。
针对此前有部分商家提出已出账单未在后台体现 ,以及后台账单未出账的问题,公司表示后台问题是技术问题,未结算的5天内结算。
“但是贝贝承认公司资金出问题了,现在公司已资不抵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拿回自己的货款与保证金。”上述供应商表示。
但是此前副总裁张龙珠,没办法现在支付拖欠货款,申请破产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同时是因为贝店后台已嫁接到了阿里云,导致账单系统暂时紊乱,贝贝集团当下给出的方案就是先登记金额。
作为曾经的独角兽企业,贝店的爆雷让人始料未及。
2017年,贝店刚成立不到四个月,就在当年的双十一期间获得超过100万的订单。2019年,贝店更是迎来大爆发,4月MAU同比增涨549.6%至1329万。5月,贝店完成8.6亿元融资,襄禾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投资机构均有参与投资。彼时的贝店,无疑是资本宠儿。
但自2020年开始,贝店便步入下坡路,在2020年3月,贝店以及母公司贝贝集团还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虽然随后贝贝方面回应称消息并不属实,裁员人数仅为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贝店确实遭遇业务瓶颈,相比于顶峰时期,贝店GMV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再不能“躺着赚钱”
贝店并不是第一家经营出现问题的社交电商平台。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
《世界财经周刊》一篇报道称,据工商信息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广州、义乌两地,已有500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倒闭或停止运营。
2017-2018年间,拼多多、云集、爱库存等争相抢位,社交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贝店创立于2017年,其创立理念是“人人皆可开店”,所以它做的也是一个免费开店的APP。当时,微商这一行正做得如鱼得水。而通过社交裂变来获客和营销,成本极低,熟人圈子的背书,也让其转化率非常可观。
可以说,社交电商就是从微商脱胎而来,其特点也与微商一脉相承——分享好友、拉人头得优惠、低价吸引消费者。
然而,潮水终会退去,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私域运营的获客逻辑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更考验店主在更长时间维度上对销售节奏的把控能力和口碑塑造力。
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的当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间窄小。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争抢着社区电商的光环。有投资人表示,短视频、直播等模式兴起,逐渐把微信社群的注意力给挤掉了,社群转化明显下降。
“社交电商的基础是信任,但是这种信任的辐射的范围始终是有限。”一位电商领域的从业者表示。
一位普通代理的微信好友最多几千人,能产生互动交易的也就五六百人,能发展代理的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短视频达人、明星做电商带货,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的转化,但是一个直播IP的影响力比一个微信的代理大太多。短视频达人的粉丝可以做到成百上千万,还可以通过付费投放来扩大自己的曝光。
在消费转化的环节,直播带货的销售效率更高。主播可以通过直播向更多的人展示、推荐、逼单。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没有了多级分佣,所以直播带货的价格足够低。
除了外部环境之外,从风口坠落后,贝店等社交电商玩家在外部输血方面也困难重重。“通常来说,社交电商平台常用的商业模式都是战略亏损,大规模烧钱‘圈地’后,走融资上市路线。”在上述投资人看来,早年的流量红利期,同类型的云集等平台已经上市,然而贝贝网却错过了这个时期。
当然,贝店的事件并不能归因于市场、行业,公司和领导人的问题同样存在。“目前来看,拖欠货款是社交电商这一经营模式固有缺陷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还是因为挪用货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现在还不确定。”有律师就此事件发表评论表示。
被时代抛弃的社交电商
“如果面对赛道危机,我的建议是能转型尽量早转型。”在一次分享活动上,贝贝集团创始人张良伦表示。
确实,贝贝集团也没有死守贝店业务,社交平台的流量“榨干”之后,贝店也只能另寻它法,包括上架网红农产品、启动新厂牌扶持各类目工厂、与韵达联合启动智能仓、推出贝店直播和社群相册等等。在今年3月,贝店隆重举行了“贝店 × 希美 2021 品牌春季发布会”。
当时,张良伦在会上宣称“2021 年贝店将All in希美,押注自有新品牌”。这是贝贝网旗下全资的创业平台,于今年4月上线,该平台定位高端路线,品类包括化妆品、营养品、洗护日用品。平台以国产品牌居多,包括水梦露、安黛拉、澳尔丽、安树等。此外,平台还销售部分贝贝自有品牌产品,涵盖纸尿裤、洗浴养护、婴儿餐具等。
贝店似乎已被当作弃子。8月9日平台发出一则《贝店业务调整通知》,称贝店将于8月10日起进行业务调整,原商城业务将升级为导购业务,接入淘宝等第三方供应链。接下来,贝店将接入更多全网供应链。
铅笔道在更新后的贝店App发现,主页面已接入淘宝、拼多多、唯品会和美团外卖的入口,原来的供应链资源已转移至“商城”频道。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这项新业务是为了解决集团疲软的老业务而推出,而业务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属各平台间会员体系无法互通,店主卖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在商家和供应商们的眼中,如今此次拖欠货款事件的源头,或许是“贝贝集团在用全部资源做希美”。
“都说贝店把商家的货款挪用去给希美进货了,仓库在湖北。”据一位经营多年贝店的店主透露,去年底,贝店和贝仓很多员工离职了,老业务目前只是维护为主,活动力度、价格优势越来越弱,导致很多店主放弃。
“感觉贝贝这几年是什么火就做什么,一直都在追风口,但做起来的不多。”一名电商行业人士认为,贝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只能追风口,烧钱换市场。
风起时,最先躬身入局社交电商的那一批创业者们,可能怎么都想不到,“社交+电商”的形式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改变了整个零售模式。但是如今,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社交电商在变成存量市场。在用户运营端,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在存量竞争时期,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
而在社交电商这个角斗场中,向来都是优胜劣汰,那些目的不纯,不遵循市场规律,蒙眼狂奔的裸泳者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没有强大供应链壁垒的中小型社交电商平台更多的也是归于沉寂。
只有那些能够结合新兴模式,不断更新代代,有供应链积累,以动销为核心的平台,才能在行业的逐步升级中留下来,被消费者真正接受。
11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4日消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动力域控制器研发生产企业——北京峰智睿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峰智睿联”),近日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上海华义。资金将主要用于动力域控产品持续研发及团队搭建、市场拓展等方面。
峰智睿联总部位于北京,最早起步于2018年。公司以优化新能源汽车能效、降低整车成本、提前预警故障为目标,拥有新能源汽车三电控制、整车电气系统开发与系统集成、车辆运营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整车能量智能管理等技术能力。
峰智睿联的核心产品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动力域控制器,该产品切实满足车企实际诉求,解决传统多合一/单机版控制器在控制实时性、系统层级可靠性、控制器硬件成本、整车电气系统开发周期与资金投入、售后维护成本与便捷性等方面的痛点,将动力系统部件信息交换速度从毫秒级提升到纳秒级,硬件成本下降10%,开发费用降低90%。目前已开发产品型号可适用市场80%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公司自成立至今,已有7类产品进入样机、产品和量产状态,进入东风、长安福特、奇瑞股份、塞弗精工等车企供应商体系。近期,峰智睿联顺利实现小批量交付。
公司的核心优势包括:(1)具有完整的三电控制技术、实车应用经验,团队具有系统级的技术开发与整合能力;(2)基于工况和驾驶风格自适应的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技术,经实际测试可提高整车能效 3%-10%;(3)基于概率模型的智能故障预警技术,可提前预警故障的发生,并通过前置干预控制减少动力系统部件故障的发生或者降低故障发生后的灾难影响,提高整车可靠性。
完整意义上的智能动力域控制器(intelligent-Powertrain Domain Control Unit,i-PDCU),该产品从硬件到软件上完全打通,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控制器、车载终端控制器及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彻底融合(“大三电”控制器指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MCU;“小三电”控制器指高压配电单元PDU、车载充电机OBC、直流变换器DCDC;同时搭载车载终端T-Box,大数据平台TPS),只通过一个多核单片机控制整个动力系统。动力域控制器显著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多合一控制器产品,后者即多个控制器由多个单片机各自控制部分零部件,并由多个线束和接口进行物理性连接,彼此之间仍然采用CAN通讯,最大通讯速率为1Mbps。一般情况下,乘用车采用500kbps速率通讯,商用车采用250kbps速率通讯,最快通讯周期为10ms。传统多合一产品相比于域控制器时代对通讯速率(不同域控制器之间采用1000Mbps车载以太网通讯,在动力域控制器内部,部件信息的交互是通过单片机内部共享变量的方式来实现的,速度更快)的要求,已经很难满足。
智能动力域控制器为下游主机厂带来的益处颇多。首先,由于原先不同供货厂家的部件的电气接口和通讯协议都不一致,因此新车开发周期长,费用高。采用智能动力域控制器之后,上述子控制器的功能完全融合,都在一个多核单片机中实现,对接口、协议和控制逻辑进行了统一。因此,新车型的电气系统开发与集成的经费投入大幅降低,可能降到原来的10%左右,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至1个月;其次,由于整合了各模块功能,将冗余的接口、线束、芯片等部分省去,至少为下游节约10%的硬件成本;再次,售后问题只需对接动力域控制器厂家一个供应商,并通过车云结合的形式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和服务,显著提升了问题处理效率;第四,智能动力域控制器真正帮助主机厂开发人员实现整车层面安全和效率的最佳匹配,以形成更丰富更深入的算法策略。
汽车电子领域各模块人才众多,但当前阶段同时具备系统级的三电软硬件、整车开发经验的人才仍较为短缺,峰智睿联是具备上述人才团队的创业公司,也有望成为行业率先做出真正意义上的集整车三电控制、智能能量管理和故障预警为一体的智能动力域控制器的公司。创始人谢海明为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拥有十七年新能源汽车开发经验,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开发、动力系统集成、控制策略开发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纯电/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气系统集成、动力域控制器设计、控制策略开发、以及整车能量智能在线管理技术、故障预警技术;核心团队拥有完整且资深的产品研发和策划、实车应用、批量生产、业务拓展方面经验,对行业的理解领先。公司将抓住时代机遇,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并与产业链携手,共同重构行业生态。
1129
7月13日,【创投Demo Day】新消费行业投融资路演暨华中第一届宠物生命健康产业论坛在武汉基金产业基地顺利举行。论坛由武汉市科技局指导,汉阳区财政局(金融办)、清科创新中心主办,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华中农业大学宠物健康研究院、中信银行、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论坛,新消费行业投资人与创业者齐聚,围绕资本市场、产业逻辑、科研创新、融资方法、价值创造等进行探讨;展望新消费行业创业与投资趋势,探索宠物健康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由清科创业(1945.HK)联合汉阳区政府打造的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活动丰富多元,基地朋友圈正不断扩大,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让观点碰撞,让融资发生,让产业发展。”
新消费趋势下的宠物经济未来
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学界、业界和投资界的三位专家分别分享了他们对行业的洞见。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宠物健康研究院院长刘兴斌博士认为:“要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产业升级 '四位一体'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实用的技术性成果和产品,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支撑引领我国宠物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君楚资本投资总监耿丹清表示:“我国宠物食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渗透率、平均支出明显低于成熟市场,未来空间广阔。高端化是宠物食品行业最正确的道路,唯有通过高端化、高毛利的产品,本土品牌才可能塑造真正的品牌力。”
国药动保营销中心总经理刘闯提出:“以疫苗、药品、器械等产品为核心,通过整合行业研发、产品和专业资源,助力推动宠物行业的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宠物健康的需求,并为企业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如何借力萌宠经济抓住新消费流量密码
圆桌讨论环节,安芙兰资本管理合伙人马啸洋,君楚资本创始人、总经理贺泉云,国药大健康健康生活部负责人高纯峰,中信银行武汉汉阳支行行长贺昊,上海承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李晓航五位嘉宾共同讨论如何借力萌宠经济抓住新消费流量密码。
嘉宾们提出宠物经济赛道趋势向好,有望形成“长坡厚雪”。但存在一定的行业乱像,规范的行业标准亟待出台。下游终端还需在质量、工艺、配方、品牌等领域“苦练内功”,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优质项目路演:让融资发生
路演环节,宠物营养、宠物医院、宠物食品等三个产业链代表性项目介绍了各自的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人现场观摩点评,为融资发声。项目方与投资人就行业市场规模、业务发展方向、品牌打造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有项目方表示,非常感谢武汉基金产业基地能够组织行业优秀项目进行路演,把创业者和投资人聚在一起,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讨论,也获得了很多支持和赋能。
对于大多数宠物主而言,宠物是“家人”般的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发展,宠物养护知识的普及,使得宠物主对宠物健康愈加重视,在宠物医疗保健相关方面的消费也更加多元,推动了宠物经济的发展。此次论坛,聚焦新消费赛道下的“它经济”,在观点碰撞中层层解析萌宠经济密码,给各方带来启发,也进一步催生了合作发展的可能。
汉阳正着力打造武汉西部消费中心,积极融入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筑牢大汉阳地区消费合作“铁三角”,整体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聚集区。今年四月,武汉国际潮宠展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六大品类展馆覆盖宠物产业链上下游,新消费潮流正席卷这座产业新城。
以论坛为契机,讨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为投资机构与高成长企业提供品牌展示的舞台,为项目方、投资方、科研方搭建交流平台,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正成为武汉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的重要桥梁,营造起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
11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7日消息,近日,据36氪报道,阿里健康正在完成对小鹿中医的收购。后者成立于2015年,由原搜狗首席科学家张阔创立,创立至今,公司获得过王小川个人和IDG资本、五源资本等多家机构的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4.3亿元。
成立近6年,小鹿中医的发展路径和其它移动医疗企业相似,在通过地推等方式拉医生上平台后,除了在平台上向患者提供远程咨询、问诊等服务外,还力图去切入药品配送、诊后随访等环节。其中,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医”和“药”两个部分,首先是患者支付的咨询和问诊费用,平台和医生会按一定比例分配;其次是患者从平台上购买药品,平台能享有一定比例的药品分润。
2017年1月,小鹿中医在青海省成立了中医互联网医院——海东市平安正阳互联网中医医院,提供中医在线复诊服务。2019年在拿下2000万美元的Pre-C轮融资时,小鹿中医CEO刘欣悦表示,想去探索中医领域的智能硬件和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大方向。据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小鹿中医平台目前已入驻医生6万余人,服务患者700余万次。
对于本次的收购方阿里健康来说,收购小鹿中医后,阿里健康或有望发展其医疗服务在“中医”这个垂直门类的服务优势。
11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7日消息,全球最大童装DTC品牌PatPat宣布完成软银愿景独家投资的1.6亿美元D2轮融资,指数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次融资距离上一轮巨额融资仅过了一个月时间。今年7月19日,PatPat刚刚宣布完成5.1亿美元C轮系列、D轮系列融资,股东方包括DST Global、SIG海纳亚洲、今日资本、泛大西洋资本(General Atlantic)、GGV纪源资本、Ocean Link、渶策资本等众多一线机构。
资料显示,2014年,PatPat成立于美国硅谷,从童装切入,致力于打造全球母婴家庭消费场景品牌。截至目前,PatPat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童装DTC品牌、全球增长最快的童装品牌。
随着80后、90后一代成为线上母婴行业的消费主力,她们所注重的个性、品质、颜值、IP等关键词已成为童装消费市场及品牌的未来增长点。PatPat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牢牢占领目标消费者心智,在美国所有童装品牌中,位居用户推荐指数排名第一。
1128
“从今年4月开始,公司就开始了强制裁员,引发的劳动仲裁目前已经有上百起。”
全天候科技从恒大充电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充电通”)多位员工处获悉,目前恒大充电通正在进行一定规模的裁员,并且多数未给出赔偿方案,因此引发员工仲裁,仲裁涉及的金额从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恒大可能已经债多不愁了。”
恒大充电通隶属于恒大集团旗下恒大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高科”),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迄今不足一年时间。其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充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安装、销售;汽车充电互联网平台及充换电设施的技术开发等。
作为第三方充电平台,恒大充电通曾试图通过整合全国各大主流运营商和中小型运营商充电桩资源,打造一个“充电服务的美团”。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充电桩无疑是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从前景来看,恒大充电通并无问题,不仅将来能服务恒大汽车、讲好造车故事,其本身也是一项有盈利空间的业务。
但计划并没有赶上变化。另一位恒大充电通员工透露,公司近一个月的人员流动超过100人,在此之前,员工总人数达上千人(包括外包)。公司并未告知大幅裁员原因及最终调整比例。
充电通大调整的背后,或许是恒大汽车无法掩饰的失落。
8月10日,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提到的“部分资产”就包括恒大汽车。
还未售出一辆车子的恒大汽车终于要出售,只是这次卖的不是车子。而就在这份公告发布的前一天深夜,恒大汽车还刚刚发布了一份盈利预警,文件显示恒大汽车2021年上半年净亏48亿元。
由此看来,投入重金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成为恒大的包袱。不只是恒大汽车,今年6月,宝能汽车也传出欠薪丑闻。
近年来,随着恒大、百度、小米等跨界巨头玩家的涌入,新能源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热情不减,而另一边,过得不如意的新玩家们已经开始断臂求生。
电动车行业的二次洗牌,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了。
1
造车困境
相比于名声在外的恒大汽车,恒大充电通从成立到裁员都异常低调。
根据官网介绍,恒大高科业务涵盖国网恒大、星络充电、星络家居、星络社区、恒大创投等业务板块。其中,星络充电背后的实体公司就是恒大充电通。
作为聚合类充电平台,恒大充电通采用轻资产的经营方式使得这项业务得以迅速铺开。据其内部员工透露,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恒大充电通目前已在全国开通了约100个城市。
不过,对于恒大来说,这门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意,其最大的价值可能并不是盈利。
上述员工认为,恒大充电通主要的作用其实是打造一个基础设施,为“后续的恒大汽车造势”。
事实上,在恒大充电通成立之前,恒大就已经开始了对充电桩的布局。2019年,恒大与国网电力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和恒大进军汽车赛道几乎同时。
2019年11月12日,恒大在广州召开了一场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
到场的嘉宾们阵容,显示了恒大的野心。
在这场峰会上,恒大邀请了206家全球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CEO及高管到场,并在峰会当天就和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许家印在会上掷下豪言,宣称恒大将用3到5年时间,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并在10年内达到产销500万辆的目标。
新造车初期亏损本是常态,但恒大或许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耐心。从2019年宣布造车迄今,恒大汽车亏损已达174亿元,其中包括2019年亏损49亿元和2020年亏损77亿元。
这样的速度或许连以烧钱著称的蔚来都要另眼相看。在蔚来第一台车上市前的2016年及2017年两年间,其亏损分别是25.7亿元、50.2亿元,共75.9亿元。
如今,集团自顾不暇,汽车业务深陷亏损,恒大和汽车业务配套的产业链布局被波及或也就不难理解。
据恒大充电通一位已离职员工透露,早在恒大汽车的这份业绩预警发布之前,公司调整动作已经开始,在员工对于赔偿问题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公司方则让员工直接走法律程序。一些不接受离职的员工,则被降薪转成外包。
上述员工称,此次调整不仅有普通员工,也包括部分层级较高的中高层,“公开招聘的人(中高层)全部干掉,只留下在地产工作七八年以上骨干。”
在公司内部,他认为这早已有了信号。“我从去年12月份报销,我离职以后都还没给我报。”其表示,许多员工也因此减少出差甚至抗拒出差。除了报销问题,在和供应商合作方面,由于未能及时支付费用,部分供应商已经和恒大停止了合作。
该离职员工还透露,恒大的全员营销在恒大充电通内部还设立了奖惩措施。“一个部门一套房”,无法完成目标的部门每个员工扣500元。这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公司节流的另一种手段。
2
“买买买”切换至“卖卖卖”
据澎湃新闻报道,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调查国内新能源汽车项目,特别点名了两家车企,宝能汽车和恒大汽车。
2017年3月,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便开启了“买买买”的造车模式——先是以66.3亿元的价格购入观致51%的股份,此后又再投15.6亿元,于2019年将观致股份增持至63%。
手握观致汽车,宝能的采买仍未收手,2019和2020两年,宝能又花费30多亿元,全资收购了长安PSA公司股权。
这和恒大造车的路径十分相似。在2019年恒大汽车“发车”的峰会上,许家印说出了自己造车的金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试图用收购、联合、战略合作的方式快速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恒大在2109年1月收购了汽车公司NEVS 51%的股权。此后,恒大的“买买买”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时间内,相继投资、收购了多家车企,让恒大获得了包括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底盘架构等多方面的知识产权和技术。
买得时候很热闹,带来的效果却并不好。恒大此前一共发布了14款车型,并计划建设10 间整车工厂,但正是这样的野心勃勃衬托了恒大造车的“另类”。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和一般的造车顺序先规划产品、采购设备,再施工建厂不同,恒大造车在南沙和上海基地都出现了先建厂房、再进设备的“倒序造车”。而规划的这14款车型,恒大又同时找了三家工程设计公司来做。
这种大步快上的方式似乎让恒大越来越“吃不消”,而更早投资布局的宝能汽车,也没有走出一条比恒大更好的路径。
现在,宝能汽车门店售卖的还是观致汽车的产品。根据观致汽车的外方母公司Kenon 2020年年报,2020年观致的销量较2019年腰斩,只卖出了约12600辆,到了今年一季度,观致的销量甚至仅有700辆左右。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销量不佳,宝能汽车门店的员工甚至需要“自购”,然后再转手卖出,虽然价格较门店稍低,但由于车型本身不好卖,交易的对象大多都是亲戚或者熟人,转手也赚不了钱。而生意不景气加速了门店员工的离职,宝能汽车也开始收缩线下门店。
宝能汽车在今年6月爆出欠薪丑闻,当时有宝能内部人士透露,宝能汽车将在7月初解决欠薪问题。但有内部员工告诉全天候科技,迄今,欠薪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而恒大汽车,已经从“买买买”切换成了“卖卖卖”。
8月9日,也就是恒大发布“商讨出售恒大汽车”公告的前一天,网上流传的一份疑似恒大合作企业名单显示,包括珠江投资、广州城投、越秀金控、华润、万科等央企正与恒大进行谈判。
3
新一轮洗牌?
这场由宝能、恒大为代表的地产商造车运动,开头轰轰烈烈,但结局正变得越来越黯淡。
与之相对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却并没有丝毫消退,今年上半年,百度、滴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赛道,甚至还有OPPO造车的传闻,行业的再一次爆发已经成为事实。
两派玩家的状态截然不同,这也昭示了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
事实上,随着2016年以来补贴的逐步退坡,以及补贴门槛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洗牌。特别是2018年以后,对车型续航里程的要求大幅提高,引导车企技术升级走向“两高一低”,即高续航、高密度(电池密度)、低电耗。
此轮洗牌后,骗补致富的道路彻底走不通了。另一方面,对于真正想造车的新势力来说,行业认知、用户教育还在建立,面对补贴退坡,不得不进一步压低成本的同时,还需提升产品竞争力。
蔚来、理想都曾在2019年遭遇严重的资金危机。合肥救活蔚来后,李斌就曾坦言,是合肥,让蔚来走出了ICU。
但也正因为补贴门槛的提升、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这两年继续抬高,新能源汽车在用户心中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逐渐变好。
如今“蔚小理”的交付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趋势。今年上半年,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的销量分别是41956辆、30154辆、30738辆。单月销量也可达7000辆左右,这与2020年新造车势力单月销量不足千辆的情况已相去甚远。
而且随着蔚来增发,理想、小鹏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蔚来早在今年3月也传出将在港股上市的消息,新造车头部玩家们如今已手握充沛资金,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渠道铺设,或许都不差钱。
即便是频繁降价的特斯拉。每一轮降价后续几乎都是一轮销量暴涨。
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发力,传统车企也在强势转型。全国乘联会发布的2017年各品牌全年总销量数据可知,比亚迪2017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13%左右。除此之外,吉利推出的极氪汽车在市场上走红,北汽和奇瑞等也有了较好的新能源战绩。
竞争越发激烈,也意味着洗牌和淘汰在进一步加剧。
如今,即便是传统车企背景的威马汽车,也在今年的交付数据上掉队了,被曾经挤在身后的哪吒反超。而新势力“四小龙”的称号,已经很少有人提起。
这对于起步较晚、没有造车基因的房地产商来说更非易事。
加之在起步阶段规划多款车型消耗精力,恒大汽车的失落并不难理解——不仅恒大留给恒大汽车的资金捉襟见肘,行业留给它的时间也不多了。
1128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7月13日发布公告,无条件批准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搜狗公司股权。这在目前互联网反垄断局面下,显得颇为罕见。
8月9日,搜狗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腾讯收购搜狗的最新时间节点:搜狗私有化交易将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合并完成后,搜狗将成为腾讯的间接子公司。
收购整合完成,不管是对于腾讯、搜狗本身,还是对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竞争格局,都将产生不小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不仅是搜索。对于腾讯,搜索+信息流、微信搜一搜+小程序已形成相互赋能的闭环。此次收购搜狗,腾讯不仅可以重启在搜搜上失败的搜索战略,信息流和微信亦将获得显著增强。
1
棋子搜狗,与背后的下棋人
地理意义上的小国新加坡,先天条件处于弱势地位:面积只有北京的1/23,粮食无法自足,矿产稀缺,连饮用水都要依赖马来西亚进口。更要命的是,它还地处全球政治形势最复杂的地带之一,马六甲。
但新加坡却创造了政治经济双重奇迹:自1964年独立后,从一无所有的贫瘠小岛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用一句话点出新加坡的生存之道:“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两个以上大国的竞争,小国就有了合纵连横的空间。”
搜狗正如同互联网公司中的新加坡。
搜狗长期以来一直以巨头间棋子的意义存在。王小川看得清这一点,也善用这一点。
2010年,奇虎360CEO周鸿祎试图吞并搜狗。他向张朝阳提议,把搜狗浏览器业务转给360,同时360和搜狐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做搜索。
当年搜索引擎市场,百度一枝独秀,占据八成左右的搜索市场份额。用周鸿祎的话说,他“特别想改变搜索市场的格局,打破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
王小川得知消息后,在当年5月单人匹马去杭州找马云,希望阿里投资搜狗,狙击周鸿祎。
马云决定是否投资,只看三点:1.投资对象是否可信任;2.是否有机会做成;3.做成了是否对他有好处。王小川针对这三点一一击破:1.张朝阳的价值观和股份,证明其从理念到现实均可信任;2.能做成;3.做成了能够对抗百度,自然对阿里有好处。
谈了一个小时,马云随即敲定阿里对搜狗的投资。
随后,阿里巴巴与搜狐达成一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搜狗。2010年8月,搜狐集团宣布分拆旗下搜索业务搜狗并独立运营,搜狐CTO王小川出任搜狗公司CEO。10月,阿里巴巴集团向搜狗投资1500万美元,获得搜狗10%股份。
经此一役,王小川不仅摆脱了被周鸿祎吞并的命运,而且获得了搜狗的独立控制权。
如此精彩的合纵连横,王小川在3年后又如法炮制了一次。
这一次的主角,从阿里换成了腾讯。
2013年,周鸿祎再度向搜狐提出并购搜狗的方案,他仍然没有放弃挑战百度的梦想。CNZZ数据显示,2013年8月,PC搜索市场份额上,百度、360、搜狗分列前一、二、三名。360占有18%,搜狗占有10.35%,若两家合并将占据近30%的搜索市场份额。
当年7月,王小川飞往深圳与腾讯高层谈判。同时,百度也参与到了这场收购角逐中。互联网江湖,因为王小川,出现了“三家争搜狗”的局面。
最终,腾讯成为搜狗的白衣骑士。腾讯于2013年9月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成为搜狗第一大股东。据2021年2月数据,腾讯持有搜狗39.1%的股份,搜狐持有搜狗33.8%的股份,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周鸿祎为此忿忿不平:“(360并购搜狗)唯一的问题是,这家公司姓王不姓张。”
王小川有自己的考量。他后来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三个选择,在腾讯里纯粹,跟百度走了就消亡,跟360走就是少年派这种状态,(始终)有只老虎。”
其后发生的事实证明,王小川选择了正确的那扇门。他从腾讯拿到了重要的东西:独立控制权与海量资源。
在新成立的搜狗公司中,张朝阳继续担任董事长,腾讯总裁刘炽平和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出任董事,王小川继续作为董事和首席执行官领导搜狗。
腾讯入股搜狗后,双方做了三件事:第一,腾讯将旗下QQ输入法、搜搜业务的相关资产和人员均并入搜狗,业务由搜狗主导;第二,搜狗得以向QQ、微信拥有的海量用户提供搜狗输入法和搜狗搜索等产品;第三,搜狗独家上线微信搜索功能,获得微信公众号平台数据开放。
问题在于,腾讯为什么愿意给搜狗如此优渥的条件?给钱给资源,不要控制权。腾讯又能从中得到什么?
谜底藏在腾讯搜搜的败局里。
2
腾讯搜搜大败局
从2006年上线到2013年并入搜狗,腾讯搜搜走过了7年半历史。但如果从自研搜索引擎算起,腾讯自做搜索不过4年多。
就在这短短4年间,腾讯搜搜却经历了一遍“高调进军——大扩张——突然跌落”的过山车大回环。
2009年7月,腾讯搜搜用自研搜索引擎替换Google技术支持。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恰逢其时。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引发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大变局。
腾讯搜搜抓住机会大举扩张,大量引入Google的人才,以致在腾讯内部形成了搜索的“Google帮”。
2010年4月,腾讯宣布成立SOSO搜索事业部,布局网页搜索、垂直搜索、社区搜索、腾讯业务搜索、无线搜索、客户端产品六大产品线。5月到7月,Google三名大将加盟腾讯。原Google图片搜索创始人朱会灿、原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主要设计者吴军、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颜伟鹏先后加盟腾讯,分别出任腾讯搜搜首席架构师、搜索业务负责人、搜索业务广告平台部总经理。同时,半数原Google中国代理商转投腾讯搜搜旗下。
2011年,腾讯搜搜多拳齐出,先后上线了搜索+社交分享、微博搜索、新搜索广告平台赤兔、手机搜搜客户端等产品。不过,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却没有一个真正打中市场靶心。
2012年,腾讯搜索败局已现。5月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其中搜搜受到的冲击最大,整个部门被分拆重组。搜索营销部、搜索拓展部、搜索广告平台部划归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搜索平台部、社区搜索部划归技术工程事业群。同年6月,腾讯副总裁吴军、腾讯SOSO总经理孙良先后离职。11月,腾讯执行副总裁、搜索业务线负责人李海翔离职。
亏损近20亿,腾讯的搜索梦想以失败告终。
腾讯搜搜的短命,很大程度上来自典型的大公司创业病:只重视数据与KPI,没有一个灵魂人物能从整体战略上把握搜索的底层逻辑。
2011年3月,腾讯执行副总裁李海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网络是腾讯搜搜的突破口,2011年,腾讯搜搜将会占到移动搜索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今天把话撂到这里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腾讯搜搜也的确从移动搜索上打开了突破口。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中国无线搜索WAP网站流量份额中,宜搜占到36.5%,百度中国占到34.8%,腾讯搜搜占到21.7%,位列市场前三位置。这比起在PC搜索引擎中,搜搜3.76%的份额与百度81.3%份额之间的绝对差距,还是充满希望的。
然而可惜的是,无线WAP不过是移动互联网转型时期的昙花一现。智能机+4G普及后,无线WAP沦为淘汰品,其上的搜索优势自然灰飞烟灭。
吴军对此也有反思:“非搜索公司进入搜索领域时,大多都过于贪求面上的市场份额,找一些无用的流量来充数,比如Bing把使用Office和Windows的帮助以作为搜索,计入流量。强拉来的流量会有副作用。两年多前我接手腾讯时发现类似问题非常严重。”
大公司职业高管们擅长用好看的KPI,换取光鲜亮丽的业绩。却没人在乎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搜狗的“三级火箭”战略:搜索+输入法+浏览器。王小川是真正明白搜索底层逻辑的人:输入法是挡在搜索前面的那道门,而输入法要做好需要用户习惯的改变,因此他们要做浏览器。“如果只做搜索我们成不了。”王小川说。
王小川对腾讯搜搜和搜狗的差距看得很清楚。“2010年(搜狗)分拆的时候我就跟团队讲了,搜搜一定干不过我们,因为我对搜索是有深刻的理解的。我能理解搜搜是怎么干活的——他们挖很高薪水的人来做,不像我做是真想把这事儿做成。”
搜搜的失败,让腾讯的搜索梦想大受打击。这时候,投资搜狗就成了腾讯另一种实现搜索梦想的路径。
腾讯投资搜狗后,一向平和的马化腾在内部邮件中罕见表露出了兴奋情绪:“我们寄望,新的搜狗公司,将集合搜狗和腾讯的业界顶尖技术和团队,借助双方的平台和流量,创造一个技术领先、体验优异、高速增长的搜索引擎,深刻改变中国搜索市场的格局。”
七年后,腾讯全资私有化搜狗,让马化腾的梦想有了进一步的注脚。
3
搜索重兵,押注信息流
目前,搜狗已经进入与腾讯的整合阶段。据界面新闻报道,入职搜狗的新员工要准备搜狗和腾讯两套工牌材料,搜狗部分老员工们也开始逐步更换腾讯工牌。同时,搜狗原创始人王小川或将离职创业。
这意味着,搜狗的产品和人员只剩下一个意义——给腾讯赋能。
值得玩味的是,搜狗合并进腾讯之后,接收主力部队的组织是腾讯PCG事业群的看点团队。大量业务对接工作均由腾讯副总裁、信息流业务负责人殷宇主导。不过整合不局限于PCG,搜狗搜索以外的其他业务团队也将在腾讯其他事业群寻找合适团队整合。
信息流和搜索有什么关系?
字节CEO张一鸣对此理解深刻。他曾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
实际上,信息流正是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种。这就是为什么搜索出身的张一鸣做出了今日头条,昔日搜索霸主百度大规模押注信息流的原因。腾讯PCG看点团队里原本就有一个数百人的搜索团队。
PCG的信息流业务,恰是腾讯打出的一张搜索新牌。
字节跳动和腾讯,是多番交锋的老对手。信息流业务属于字节跳动的大本营,也是腾讯多年意难平,绝不放弃的重兵出征之地。
腾讯最早在信息流大战中派出的兵团是天天快报。但天天快报一度被字节的今日头条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让腾讯总办很不满意。
直到QQ看点异军突起,才在信息流大战中为腾讯拿下一城。2018年第一季度,腾讯在财报中首次披露QQ看点用户数据,日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殷宇正是QQ的负责人。
此时,腾讯共有三个信息流产品。除了天天快报和QQ看点之外,还有一个QQ浏览器信息流。由于腾讯的“赛马”传统,三个产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这也造成了腾讯信息流无法形成合力,长期落后于字节。
腾讯2018年“930变革”后放出风声将裁撤10%中干,其中PCG正是中层换血的主阵地。这次变革,也为腾讯重整军队,重兵出征信息流扫清了阻碍。
930变革前,殷宇作为副总裁负责QQ,向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汇报。930变革后,整个QQ体系都被划分到了新成立的PCG事业群,殷宇转而向PCG总裁任宇昕汇报。在PCG内部,腾讯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调整。殷宇移交出去了社交业务,接收了其他事业群中所有与资讯信息流相关的业务。
天天快报所属的OMG事业群兴趣阅读产品部,被整体合并进入了殷宇的QQ看点团队。原天天快报负责人马立离职。至此,腾讯的信息流业务整合到殷宇一人手下。
2019年5月,殷宇对外宣布,腾讯将整合全面整合QQ看点、QQ浏览器信息流、天天快报三款产品。合并之后日活跃用户达到1.58亿。11月,腾讯对外发布信息流领域统一整合的“腾讯看点”品牌。此时三款信息流产品的去重DAU增长到1.85亿,半年上涨2700万。
至此,腾讯信息流业务用户量超过百度、字节,成为国内信息流用户量第一名的王牌产品。这三家公司同时位列国内用户量超过1亿的信息流第一梯队。
搜狗团队整合进腾讯PCG看点团队后,以搜索赋能信息流,将让腾讯PCG的信息流变革进一步提速。这很可能成为未来腾讯让字节不得安眠的一柄利剑。
4
微信的搜索野心
微信在搜索上的野心很大。只是长期以来,人们看不懂它。
2017年4月25日,微信事业群内部新成立了搜索应用部,开放外部信息搜索。此前人们用微信搜索,只能搜索到聊天、朋友圈、公众号等微信内部信息。开放后,微信上可以搜到门户网站、ZAKER、知乎、豆瓣等各种平台的站外信息。
此举一出,不少人惊呼,微信要挑战移动互联网搜索格局了。这不就是微信在自己内部,做了一个“百度”吗?
但事实证明,人们还是小看了张小龙的格局。
2019年,张小龙给微信团队布置了一个任务,做搜索的直达。
张小龙认为,搜索应该是小程序的一个主要流量来源。“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张小龙说。
微信为此做过一些试点。比如用户要查一个航班号,可以输入一个航班号就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小程序。但这只是一个试点,当时微信还没有做到对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够通过搜索来找到它的内容,直接把用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与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张小龙说。
显然,张小龙的这个梦想不只是一个搜索梦。他想做的是在微信内部,复制一个互联网。
12个月之后,微信在2019年12月11日将微信搜索正式升级为“微信搜一搜”。通过微信搜索,用户输入关键词,可以获得包括公众号、小程序、游戏、百科以及医疗咨询等二十多种信息服务内容。
同时,微信在不断缩短搜索路径。2020年9月,微信搜一搜推出“指尖搜索”功能。人们在微信聊天过程中,可以长按聊天文字,在菜单中点击“搜一搜”进行搜索,直接触达信息和服务。比起传统的“打开搜索界面——输入关键词——点击搜搜——获得结果”这种方式的路径缩短效果显著。
对竞争对手最致命的是,只有微信有这种聊天搜索的应用场景。这意味着,百度做的事,微信可以做;微信做的事,百度却做不到。一旦用户习惯被培养起来,用户会选择哪边显而易见。
“微信对于搜一搜的边界定义很宽广,没有边界。”微信搜一搜产品运营总监梁泽锋说。“搜索是微信生态的基础设施,所以但凡在微信生态里面流转的资源,都应该能被搜索到。”
此前,微信和搜狗双方就一直保持着长期紧密合作。搜狗搜索超过1/3的总流量来自于腾讯,其中一大部分来自微信。微信搜索长期使用搜狗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也独家开放给搜狗,搜狗为此上线了微信搜索专区。
搜狗并入腾讯后,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微信的搜索实力,帮助微信更快实现其搜索布局。
5
尾声:腾讯能否重塑搜索格局?
在搜索上加码的互联网巨头不仅是腾讯。
2020年2月,字节跳动旗下的“头条搜索”上线独立APP,瞄准以“搜索+信息流”双引擎达到连接人与信息的目的。
6月,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成立智能搜索业务部,由UC事业部总经理、书旗事业部总经理吴嘉担任负责人,围绕智能搜索APP夸克展开布局。
同一时期,支付宝搜索业务重新整合,首次成为独立事业部。原淘宝搜索产品总监袁怀宾调任支付宝,担任支付宝搜索业务“一号位”。搜索已经成为用户获取支付宝小程序服务的核心流量入口。成立独立部门,意味着搜索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的搜索战场上,百度依旧是第一。数据统计机构Statcounter 2021年7月的数据显示,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中,百度全平台(PC、移动、平板设备)位列第一,高达73.86% ,搜狗排名第二,占18.99%。从数据趋势看,百度将长期占据国内主流搜索引擎位置,地位难以撼动。
因此,腾讯收购搜狗不会影响纯搜索领域的竞争格局,但会在搜索战场中增加一支有力的竞争者。其对腾讯信息流和微信的增强,是两个更值得留意的信号。
1128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8日消息,国货彩瞳品牌“可啦啦”已连续完成B轮及B+轮融资,金额共计超4亿元,为截至目前彩瞳赛道单次披露最大融资金额。本轮融资由创新工场智赋成长基金和远翼投资领投,金鼎资本、基石资本以及前海母基金跟投,老股东峰瑞资本和KIP中国继续追投,穆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继续用于渗透新用户,以及发展以透明隐形眼镜为切入点的第二增长曲线。
可啦啦创立于2011年,面向18-24岁Z世代人群,提供彩瞳、以及隐形眼镜护理液、润眼液、蒸汽眼罩等眼部时尚与健康相关护理及周边产品,2016年-2020年销售额连续5年保持翻倍增长。2020年排名天猫双11、双12彩瞳销量第一。可啦啦将与合作工厂共同研发推出最新材质的隐形眼镜,以独立品牌切入透明隐形眼镜细分市场,成为美瞳产品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关注AI技术赋能产业的创新工场智赋成长基金,将可啦啦作为布局消费领域成长期的第一个标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表示:“可啦啦是国内彩瞳行业的领军品牌,多年的供应链积淀、敏锐的市场嗅觉、持续高效的设计能力,令旗下多个彩瞳品牌成为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创新工场智赋成长基金看好可啦啦能在未来持续构建其品牌和供应链的优势,不断扩充产品组合,加强渠道能力,注入AI等新技术来提升运营效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眼时尚’消费品的龙头。”
在医疗健康和消费升级领域频频出手的远翼投资创始合伙人杨俊表示,“彩瞳是结合了医疗、消费以及科技属性的黄金赛道,可啦啦的管理团队虽然年轻,却是市场上非常罕见的拥有十几年经验的老牌团队,这使得可啦啦在上游积聚了丰富的资源和顶级的供应商,为产品高速迭代积累了非常好的基础。远翼将会依托自身在医疗赛道上的资源,和可啦啦共同携手,探索在B端更为深入的合作。”
此外,在新消费赛道屡屡落子的金鼎资本也非常认可啦啦,赞同多品牌矩阵的发展方式,以可啦啦主品牌为带动,为消费者不断创造多样化的专业彩瞳品牌价值。创始合伙人王亦颉称,“可啦啦是第一批彩瞳创业者,在供应链沉淀的时间非常长,对供应链的结合、改造做得非常深入,这是我们很看重的。此外,可啦啦的创始人对行业有信仰,深耕多年,自身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非常看好可啦啦,作为彩瞳行业目前的龙头公司,我们也相信,可啦啦将来能够在这样一个市场空间、规模很大,未来集中度很高的行业,做到老大,占据行业最高的市场份额”。
老股东KIP资本,公司董事林涌也表示:“我们见证了可啦啦从潜力品类的隐形冠军,成长为热门品类的龙头品牌,也目睹了创始团队在此期间的不断迭代和成长。良好的用户口碑和复购表现,为接下来可啦啦的持续增长打下健康基础,未来可期,翘首以待。”
1128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7日消息,近日,淡马锡投资代餐奶昔品牌WonderLab。本次淡马锡入局前,WonderLab的过往投资方还包括天图投资、IDG资本、日初资本、凯辉基金、黑桃资本等。定位“Z世代新营养品牌”的WonderLab于2019年成立。
成立10个月后,WonderLab即登上天猫代餐品类第一的位置,第一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现全网销售量已突破3000万瓶。除代餐线外,WonderLab的产品组合还包括益生菌、膳食纤维等系列。
除“小胖瓶”的产品特征外,WonderLab更为人熟知的是其超强的营销能力——其中尤以朋友圈广告为代表,另不乏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公域平台的大V、红人推荐;与喜茶、超级猩猩、QQfamily等品牌的跨界IP合作;以及签约金晨担任品牌大使、签约刘雨昕担任品牌代言人等,以通过全域传播的形式占据消费者心智。
其实,这样的打法与WonderLab的团队基因存在一定的关联。一方面,肖国勋、刘乐两位创始人都曾在宝洁负责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二人早前创办的“好色派沙拉”就是通过对微信红利的运用迅速崛起。
1127
2021年5月1日,三胎生育正式合法化,这是继2015年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又一刺激生育的全国性条款。
不过早就料到针对这种合法化条款,广大网民仿佛并不买账:我是因为不合法不生吗?我是根本生不起。
针对生育成本高、养育成本高的双高问题,三胎合法化政策还伴随着10个配套的相关条款。比如目前国家也在出台各项政策:教育双减与严格监管学区房就是典型的针对养育成本中:学区房、课外辅导费用过高,导致人们生育意愿降低的手段。
不过仅仅这些还不够,近期,各地为了鼓励三胎的实施和落地,纷纷出台各种奖励措施:
比如四川攀枝花算是比较早一批出台二胎三胎鼓励政策:只要是攀枝花户籍,生二胎三胎,每月每个娃发500元,发到3岁。
后来也有北京卫健委也表示:5月31日(含)后要按照相关规定生三胎,除了享受国家规定产假以外,享受生育奖奖励30天,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
不够貌似这些还不足以刺激到核心人群,于是近日经济学家专家发话了:
任泽平表示:中国目前的生育主力人群,要生二胎、三胎的肯定是75-85年的,不能指望90后00后。呼吁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一线城市sheng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元现金。放开三孩已经晚了5年,未来应该加大鼓励生育的力度: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现金补贴和个税抵扣、休假激励等。
不过对于这个建议,90后们纷纷表示,一直以来的人设总算没白费,感谢专家放过我们。
还有一些网友表示:85年的都36岁,75年的甚至都46岁了,专家没有考虑到高龄产妇的风险。
还有网友表示:和当年计划生育的是同一拨人群,估计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建议。
01
拼复购不拉新
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关15-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2-33岁育龄妇女是主要生育人群。
因此按照这个年龄反推,1988年-1999年之间的女性是主力生育人群。不过按照任泽平的算法,显然没有将身体条件算在内,而主要考虑已经拥有一胎和二胎的人群。那么可能就是85后以及75后。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这是典型的拼复购、不拉新。
为何会这样呢?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Z时代人群生育观不同
Z时代,一般指的是一群在1995-2009年间出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并恰好经历了移动互联黄金期的这批人,他们习惯于将所有问题抛于网上寻求解决办法,也喜欢在网络上寻找同类人群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韩国日报》委托韩国研究公司进行的“Z世代认识调查”中,65.1%的人认为,“可以不结婚”。这与其父母一代的“X世代”对结婚的态度有很大差异。此外,74%的Z世代表示,“没有子女也可以”。
在我国,虽然这个数据可能没有这么极端,但是普遍来看,Z时代人群本身生长在比较优渥的环境下, 生娃的前提则是给孩子提供更加优渥的条件。
但是Z时代人群又是一群有个性、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不会因为生娃放弃个人的喜好或者降低自身的消费水平。
在当前养娃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婚不育思想的人群越来越普遍,一胎都不愿意生的新用户,让他们生二胎、三胎难度太大。
2、70后-80后普遍消费能力更强
目前来看,成长于只生一个好大环境下的75后和80后们普遍拥有1个宝宝。不仅如此,目前来看已经30而已,40不惑的这群人,经济能力在众多年龄层来看,几乎是最强的一群人。
本身有一个孩子,认识到孩子的可爱,感受过拥有孩子的家庭幸福感,对生二胎普遍没有那么反感。
唯一有所顾忌的还是养娃压力巨大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放在经济能力强的家庭并不是问题,也难怪专家们会拼命呼吁做复购。
02
二胎效果渐显但不够
根据恒大经济研究院数据,2016年的出生人口就实现了上涨,而在2019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接近60%都是“二胎”,约有872万个新生“二胎”。
只不过,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却在下降。
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出生人口减少了321万人。所以说,二胎的“效果”很好,可是对于人口的促进作用还“远远不够”,在这个基础上,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新的数据之下,儿研所Club认为开放三胎原因之一,即开放二胎生育效果不理想。
二胎政策虽然好,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却在逐年下降,并迎来了“四连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分别减少63万、200万和58万,2020年新生儿仅为1003.5万人,比2019年减少461.5万人。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0年我国已经达到了低至1.3的总和生育率。而按照正常的出生死亡的平衡计算,生育率达到2.1才能保持数据平衡。即平均每对夫妇生2.1个孩子,生2个孩子是一代人换一代人,人口不变,但是有意外身亡,所以说还有个0.1,即小部分夫妇要生三个来抵消意外事故引起的人口减少。
按照这个趋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
基于此,相关专家病急乱投医,将目光转向已经拥有一胎的人群。姑且不谈具体效果如何,这个方法根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前面数据已经告诉我们,二胎政策落实的不错,从2019年,60%的数据占比就可以看到。但是我国的出生人口还是不可逆转的在下跌。
数据赤裸裸的展现在面前,还在呼吁已经内卷严重的一胎拥有者们,可想效果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