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款项超过1.4亿元,受损供应商超1400家……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陷入经营困境。

近日,曾是杭州本地明星企业之一的贝贝集团,深陷舆论风波,被上百维权者围堵总部,经过多日发酵后,创始人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并寻找新的投资方。

曾经被多家机构押注,累计融资高达8.6亿元的贝店,如今彻底风光不再。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未来,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社交电商正在变成存量市场。在用户运营端,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在存量竞争时期,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有从业者表示。

潮水终会退去,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

百亿估值行业独角兽爆雷

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的“爆雷”了。

8月9日,有上百位商家、厂商以及供应商集体拿着打印的横幅前往贝店母公司贝贝集团维权,为的就是讨回已经拖了近半年的货款。

这些供应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南、福建等全国各地,被拖欠的货款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据媒体统计,被贝店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已超过1400家,被拖欠的保证金加上货款总额超过1.4亿元,金额还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除了求助于有关部门或者焦灼等待之外,并无其他维权渠道。

“我们很多人并不想这样(拉横幅),但是贝店一直没有给我们说法,创始人张良伦也一直不见踪影,最后只能用这种手段来维权。”一位被贝店拖延货款的供应商对铅笔道表示。

据他了解,实际上从4月开始,很多贝店商家就遇到了无法提现的情况。询问小二却被告知“服务器出了问题”,到后面干脆坦白是业务上线,要拉长账期。

可之后对接人微信无法联络,电话无人接听,甚至创始人至今关闭手机拒绝露面,就连社交帐号也锁死关闭了评论功能。铅笔道也尝试致电贝贝集团,但电话一直未接听。

这些维权者们有的已经连续二十多个日夜守在贝贝集团楼下,只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款项。在此之前,他们还自发组建了维权群。据了解,各个群的总人数已超过1000人。

让维权者们最为气愤的是贝店的态度。刚开始维权者来贝贝集团时,还会有工作人员登记接待,但之后贝贝集团任由事态发展,也没有真正的负责人出面解决。其实,维权事件出现后,原定次日政府约谈贝店董事长张良伦,商家派代表与其协商,但是张良伦依旧没有出现,出席的人是副总裁张龙珠。

8月13日,百家商户再次集结贝贝集团“讨债”,在官方的协调下,7名商家代表进入楼上会议室进行协商。只不过在维权者们看来,贝店没有特别大的诚意。

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并寻找新的投资方,但由于股东方面牵扯面较广,目前没有就资金问题达成共识。至于投资方,却并没有透露。

针对此前有部分商家提出已出账单未在后台体现 ,以及后台账单未出账的问题,公司表示后台问题是技术问题,未结算的5天内结算。

“但是贝贝承认公司资金出问题了,现在公司已资不抵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拿回自己的货款与保证金。”上述供应商表示。

但是此前副总裁张龙珠,没办法现在支付拖欠货款,申请破产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同时是因为贝店后台已嫁接到了阿里云,导致账单系统暂时紊乱,贝贝集团当下给出的方案就是先登记金额。

作为曾经的独角兽企业,贝店的爆雷让人始料未及。

2017年,贝店刚成立不到四个月,就在当年的双十一期间获得超过100万的订单。2019年,贝店更是迎来大爆发,4月MAU同比增涨549.6%至1329万。5月,贝店完成8.6亿元融资,襄禾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投资机构均有参与投资。彼时的贝店,无疑是资本宠儿。

但自2020年开始,贝店便步入下坡路,在2020年3月,贝店以及母公司贝贝集团还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虽然随后贝贝方面回应称消息并不属实,裁员人数仅为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贝店确实遭遇业务瓶颈,相比于顶峰时期,贝店GMV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再不能“躺着赚钱”

贝店并不是第一家经营出现问题的社交电商平台。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

《世界财经周刊》一篇报道称,据工商信息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广州、义乌两地,已有500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倒闭或停止运营。

2017-2018年间,拼多多、云集、爱库存等争相抢位,社交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贝店创立于2017年,其创立理念是“人人皆可开店”,所以它做的也是一个免费开店的APP。当时,微商这一行正做得如鱼得水。而通过社交裂变来获客和营销,成本极低,熟人圈子的背书,也让其转化率非常可观。

可以说,社交电商就是从微商脱胎而来,其特点也与微商一脉相承——分享好友、拉人头得优惠、低价吸引消费者。

然而,潮水终会退去,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私域运营的获客逻辑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更考验店主在更长时间维度上对销售节奏的把控能力和口碑塑造力。

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的当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间窄小。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争抢着社区电商的光环。有投资人表示,短视频、直播等模式兴起,逐渐把微信社群的注意力给挤掉了,社群转化明显下降。

“社交电商的基础是信任,但是这种信任的辐射的范围始终是有限。”一位电商领域的从业者表示。

一位普通代理的微信好友最多几千人,能产生互动交易的也就五六百人,能发展代理的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短视频达人、明星做电商带货,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的转化,但是一个直播IP的影响力比一个微信的代理大太多。短视频达人的粉丝可以做到成百上千万,还可以通过付费投放来扩大自己的曝光。

在消费转化的环节,直播带货的销售效率更高。主播可以通过直播向更多的人展示、推荐、逼单。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没有了多级分佣,所以直播带货的价格足够低。

除了外部环境之外,从风口坠落后,贝店等社交电商玩家在外部输血方面也困难重重。“通常来说,社交电商平台常用的商业模式都是战略亏损,大规模烧钱‘圈地’后,走融资上市路线。”在上述投资人看来,早年的流量红利期,同类型的云集等平台已经上市,然而贝贝网却错过了这个时期。

当然,贝店的事件并不能归因于市场、行业,公司和领导人的问题同样存在。“目前来看,拖欠货款是社交电商这一经营模式固有缺陷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还是因为挪用货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现在还不确定。”有律师就此事件发表评论表示。

被时代抛弃的社交电商

“如果面对赛道危机,我的建议是能转型尽量早转型。”在一次分享活动上,贝贝集团创始人张良伦表示。

确实,贝贝集团也没有死守贝店业务,社交平台的流量“榨干”之后,贝店也只能另寻它法,包括上架网红农产品、启动新厂牌扶持各类目工厂、与韵达联合启动智能仓、推出贝店直播和社群相册等等。在今年3月,贝店隆重举行了“贝店 × 希美 2021 品牌春季发布会”。

当时,张良伦在会上宣称“2021 年贝店将All in希美,押注自有新品牌”。这是贝贝网旗下全资的创业平台,于今年4月上线,该平台定位高端路线,品类包括化妆品、营养品、洗护日用品。平台以国产品牌居多,包括水梦露、安黛拉、澳尔丽、安树等。此外,平台还销售部分贝贝自有品牌产品,涵盖纸尿裤、洗浴养护、婴儿餐具等。

贝店似乎已被当作弃子。8月9日平台发出一则《贝店业务调整通知》,称贝店将于8月10日起进行业务调整,原商城业务将升级为导购业务,接入淘宝等第三方供应链。接下来,贝店将接入更多全网供应链。

铅笔道在更新后的贝店App发现,主页面已接入淘宝、拼多多、唯品会和美团外卖的入口,原来的供应链资源已转移至“商城”频道。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这项新业务是为了解决集团疲软的老业务而推出,而业务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属各平台间会员体系无法互通,店主卖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在商家和供应商们的眼中,如今此次拖欠货款事件的源头,或许是“贝贝集团在用全部资源做希美”。

“都说贝店把商家的货款挪用去给希美进货了,仓库在湖北。”据一位经营多年贝店的店主透露,去年底,贝店和贝仓很多员工离职了,老业务目前只是维护为主,活动力度、价格优势越来越弱,导致很多店主放弃。

“感觉贝贝这几年是什么火就做什么,一直都在追风口,但做起来的不多。”一名电商行业人士认为,贝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只能追风口,烧钱换市场。

风起时,最先躬身入局社交电商的那一批创业者们,可能怎么都想不到,“社交+电商”的形式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改变了整个零售模式。但是如今,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社交电商在变成存量市场。在用户运营端,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在存量竞争时期,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

而在社交电商这个角斗场中,向来都是优胜劣汰,那些目的不纯,不遵循市场规律,蒙眼狂奔的裸泳者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没有强大供应链壁垒的中小型社交电商平台更多的也是归于沉寂。

只有那些能够结合新兴模式,不断更新代代,有供应链积累,以动销为核心的平台,才能在行业的逐步升级中留下来,被消费者真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