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乐软云」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用人工智能帮助物业和地产行业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1202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据36氪报道,近日,物业和地产行业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厂商乐软世纪(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软云”)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睿嘉资产和明略科技集团。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客户拓展及团队扩充。

乐软云聚焦物业和地产行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智慧物业和智慧资管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全国。自成立以来,乐软云自主研发了物业管理平台、商办资管平台、商业资管平台、项目全生命周期、员工全生命周期、预算合同查验一体化、云学院、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平台。通过SaaS、解决方案、智能硬件这三大系列核心产品,帮助企业客户提升服务水平,进而构建核心竞争力。未来,乐软云将大力发展物业和地产后市场服务平台。

据悉,在乐软云新的产品线中,针对物业领域,推出了基于企业微信所建立的物业行业智能生产力平台,用AI帮助客户企业实现智能获取信息,自动生成乐软云工单,自动完成回访。通过针对社区场景的NLP算法模型实现客户洞察及员工洞察,同时利用线上与线下数据相结合实现为社区C端用户进行服务及商品推荐;针对地产行业,乐软与明略共同开发了地产行业智能语音分析系统,为营销服务和产品优化提供依据。

在收入模式方面,乐软云对于占多数的中腰部客户,提供开放的SaaS服务,采取标准的订阅制收费;而对于KA客户,则采用项目制的私有化部署实施。目前,公司的营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全新解决方案的落地,特别是地产客户领域收到了良好的反馈,预计将成为未来的快速增长点。

华宇平台官网_泛鼎国际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打造“运-仓-配”全物流服务产业链

1202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全球跨境流通赋能平台泛鼎国际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局资本、众源资本、之宝创投联合领投,老股东概念资本、鼎晖百孚、鸿晟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指数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继去年11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后,泛鼎国际完成的又一轮融资,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集团跨境物流“运-仓-配”体系的进一步升级、供应链系统优化和全球属地化运营服务中心的打造。

泛鼎国际成立于2013年,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等地区拥有近30家海外控股子公司,五十多个自营海外仓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对接数百家海内外平台。集团从产业出发,打造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海外仓为基础、全球网络运营为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业务涉及跨境物流进出口业务、海外仓仓储/增值服务、FBA头程/转仓业务、跨境供应链流通服务,如海外代采、分销、电商代运营、电商培训、供应链金融等。

2021年,全球贸易格局、跨境电商领域、国际航运市场等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使泛鼎国际的行业优势地位愈加凸显,主流业务和新增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首先,从聚焦海外仓,进化为囊括“运-仓-配”服务的海陆空全物流产业链。

泛鼎国际全力深化空运业务,新增多条包机及小包专线业务,该条业务线的增长使得泛鼎在头程物流运输中,服务更加全面。

作为大件海外仓的服务商,海运头程一直是泛鼎国际头程运输中的主营业务,今年海运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仓位需求供给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海运费出现了历史天价,泛鼎国际利用多年行业经验资源,与多家船东保持紧密合作,力求帮助服务客户节约成本,保证时效,顺利出运。

自营海外仓一直是泛鼎国际在全球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集团各项业务的基石,仅仅2021年上半年,泛鼎国际海外仓总面积增长了20%,特别是在北美,已形成美国境内海外仓“九宫格”布局,以及墨西哥仓、加拿大仓联动的优势,同时围绕海外仓为核心的退换货,售前展示、售后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泛鼎国际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本轮融资后,泛鼎还将搭建海外核心仓区域的自营卡车业务网络,深化仓配运营。

在物流底盘的驱动下,泛鼎不断深化供应链相关服务。泛鼎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波表示,2020年后,全球贸易已经不可阻挡的进入了全面电商时代,针对国际贸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品牌出海也将进一步升级,尽管2021年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行业通过阶段性洗牌之后,将迎来更大的历史机遇。未来泛鼎服务的客户将不仅仅是电商卖家,而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传统贸易中的优质企业,将自己设计制造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在全球拥有自己的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定价权、主动权。同时,泛鼎还将利用在海外深耕多年的属地化服务和资源,把更多高客单价的中国智造推向全球。

泛鼎国际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柏华表示,泛鼎作为一家海外创立的华人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与这么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合作并获得资本的认可,是因为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着“客户为本、惠人达己”的理念,不断创新,助力服贸。未来,泛鼎还将不断夯实业务底盘,并凭借对产业趋势的认知和洞察,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业务布局,为全球贸易客户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打造专业领先的全球跨境流通赋能平台。

招商局资本投资副总裁杜赟表示,跨境物流是具有短期爆发动力、长期增长空间、同时尚未出现绝对垄断性巨头的蓝海市场。物流嫁接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是串联起整个跨境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这一行业的延展性强、天花板高。我们坚定看好跨境物流这一细分赛道。泛鼎国际在这一赛道上拥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对于运-仓-配的全链条掌控能力极强,自营海外仓的运营水平和大件货的处理能力全行业领先,从物流出发又能为客户提供一件代发、进出口分销、海外退换货等供应链和增值服务,解决中国品牌出海痛点,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口碑。我们相信公司未来能行稳致远,成为全球跨境物流供应链领域头部的服务商。

众源资本管理合伙人陈伟稼表示,中国优质商品和品牌走向世界的趋势势不可挡,泛鼎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竞争力的物流和海外仓服务,并在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不断创新,旗下供应链选货平台也起势迅猛。众源持续关注供应链高效匹配前端流量的模型,尤其关注私域流量电商化变现的全球化趋势,我们看好刘总、陈总带领的团队在中国跨境电商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中不断探索,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

战略投资方之宝创投主要投资人阮卫星表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泛鼎国际作为海内外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方,获客能力强,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跨境物流领域里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看好泛鼎国际的长期发展。

华宇测速_康晟生物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中科科创联合黄埔医药基金和川流投资领投

1202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近日,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中科科创联合黄埔医药基金、川流投资领投,鹊山投资、香商投资、中山健康产业基金、华盈投资、泰康投资等机构与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提高产能和高标准工业订单交付能力。

康晟生物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市。公司目前拥有约7000㎡集培养基开发与生产,细胞株开发到GMP中试生产的现代化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康晟生物专注于细胞培养基的研究和制造,为全球生物制药与基因治疗企业提供关键的原材料,为客户提供符合FDA/NMPA要求的从DNA到GMP生产的一体化服务。

中科科创CEO谢勇表示:在核心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大潮来临之时,能够与康晟生物优秀的创业团队一起成长,我们信心满满。我们也希望通过参与康晟生物这样产业链关键项目的投资,推动生物药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粤湾大湾区构建起完备的生物药产业供应链体系。

黄埔医药基金刘飞表示:康晟团队创业仅三年有余,已经初具规模且赢得良好的行业口碑,我们很高兴能与这样的团队合作,并且相信未来随着资本加持、产能的扩张以及人才的补充,康晟生物必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最重要的核心供应商。

川流投资管理合伙人吕罡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康晟生物在三位经验丰富的创始人的带领下,成功开发了多个商业化宿主细胞株平台,以及稳定且高产量的平台培养基,服务了国内外一大批生物药及生物药CDMO企业。投资康晟对于川流的投资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期待携手康晟团队及其他股东共同助力公司快速发展,为医药创新赋能,为产业加速助力。

康晟生物联合创始人潘洪辉和吴帆表示:非常感谢投资人对康晟过往的成绩和未来战略发展的认同,未来将进一步聚焦于蛋白抗体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疫苗应用领域的核心原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开发和未来产能提升。康晟团队将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全力以赴助力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师徒制里的年轻人,注定被白嫖?

1201

“老师觉得你是可塑之才,才会对你不一样。”

“现在培养的自学能力,是将来工作的基础。”

“这是给你一个接触大课题、大项目的机会。”

“连这点困难都无法克服,以后怎么迎接社会的毒打。”

对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导师、职场前辈和老板的“肺腑之言”,也可能是被“白嫖”、被PUA的前兆。

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之后,无论是读研、读博还是在职场的实习期、试用期,年轻人要面对的第一段不平衡关系,就是与导师、前辈、带教老师之间的关系。

有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心仪的院校,却发现读研、读博除了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还要给导师“打白工”;有人投了数十份简历,经过五六轮笔试面试,好不容易进入理想的行业和单位,却发现自己只能当“服务生”。“师徒制”,并没有让他们学到应学的知识,反而成为名正言顺被“白嫖”的理由。

开菠萝财经与四位被“白嫖”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身份不同、岗位不同,或是硕士生、博士生,或来自律师行业、化工行业,但都沦为了“师徒制”里的工具人:被蹭饭、蹭车、蹭课题论文的“第一作者”;沦为导师的服务生、行政秘书、“挡酒员”、师母公司的免费劳力;甚至被辱骂、被职场PUA……

一旦不答应,“师父”就以毕业威胁,困在“师徒制”里的年轻人百般无奈,却难以摆脱现状。

有的默认行业“潜规则”,放弃反抗,与自己和解;有的在导师面前忍气吞声,但为了保持身心健康,需要褪黑素和酒精才能入睡,每天靠抄佛经、念大悲咒“超度”自己;还有人决心离开这个行业,默默躲进体制内的“避风港”;也有人在结束“师徒”关系后,打包所有证据材料,举报了曾经随意使唤和辱骂自己的老师。

被导师推荐的实习单位“白嫖”,

老板竟然是师母

朔霖 | 24岁 数理专业硕士

为了考到理想的学校,我每天六点起十二点睡,坚持了十个月,最终拿到了本专业TOP5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因为硕士毕业后想直接就业,我选了一个手上有很多实战项目的导师。

刚入学安置下来,导师就请我吃饭,讲自己的经历,帮我规划以后的发展路线,说“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学术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目标”。又过了一个月,导师找我单独谈话,称对我寄予厚望,并介绍了一家公司让我去实习。

入职以后我才发现,这家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机电和编程,不管哪块都和我的专业没有关系,很多软件我听都没听过,导师鼓励我现学,还说“现在培养的自学能力就是以后工作的基础”。我本身课业负担就很重,为了学那些难懂的软件,熬到凌晨两点是常事。每天奔波在公司和学校之间,交通和吃饭也是一大笔开支。

但因为工作是导师介绍的,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实习工资是多少。时间长了,我感觉难以坚持,就向导师提出暂停实习,导师很生气地训斥我,“连这点困难都无法克服,以后如何适应社会”。没办法,我只好继续实习。不过,我无意中发现,这家公司的法人竟然是我的师母,而我实习了三个月,却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工资

不仅如此,导师的“抠门”也渐渐表现出来,学校发的每个月800元补贴,都是先打到我们卡上,我们再转到导师卡上,每个月到手的只有200元,这还得看导师心情

寒假期间,导师也没有让我回家,直接安排我住在公司,给我“画饼”说“老师觉得你是可塑之才”“表现良好可以成为公司合伙人”等等。但我已经不再相信他的话,委婉表示拒绝后,他立刻换了副嘴脸,称“这都是学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我很担心,如果我不按他说的去做,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毕业

我不是没想过举报他,但是一打听才知道,他是某知名教授的大弟子,这样“作威作福”已经好几年了,心里再有怨气,我也得先毕业再说。我们毕业的要求是至少要发一篇小论文,但他根本不管,认为“毕业的基本要求不在导师的管辖范围”,让我们自己解决

我越想越生气,直接给导师发了一长串微信,表示我不会再去实习,“学分你爱给不给,学生延毕老师脸上也无光”。导师没有回我,我也没有再去联系过他,只是经常从同导师组同学那里听说他公开批评我不上进、不尊敬老师,“早晚会被社会毒打”。

而我的师弟师妹更惨,他在下一年的培养计划里加大了实践比重,每个学生都要自愿或非自愿地去到师母的公司打白工。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从厌恶导师开始连带着无法接受这个行业,也怕他给我使绊子,所以我已经开始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就想缩在体制内,远离他这样的人

人前忍气吞声,

人后靠抄佛经、念大悲咒“超度”自己

莫瑶 | 27岁 管理专业博士

都说读博主要看导师,我自然要选本专业顶尖的导师。他每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很多,主持的高级学术论坛也不少,手里握着大把和政府、学校、企业合作的项目,外界形象可以用“光鲜亮丽,温文尔雅”八个字来形容。

硕士期间我很努力,积累了不少论文,甚至有一篇C刊,加上自己主持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所以材料审核和考试都很顺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他的博士。

进组第一天,他给我们开会,说了很多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表示如果表现优异可以提前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国外交换。这让我非常动心,因为我的目标就是能在博士期间完成出国交换,然后留校任教。会后,他把我单独留下来,问了我的情况,并鼓励我好好干,我自然大表忠心。

第二天,我就成了他的助理。本来我以为可以在科研上得到更多指导,没想到完全沦为了一个“行政秘书”,大到合作项目谈判,小到今天穿哪件衣服,都成了我的职责。

刚开始,我还耐着性子,告诉自己“复合型人才就是要什么都懂”,可时间长了,我再也无法这么欺骗自己。跟他去谈项目的时候,我要一字一句给他写好讲话稿,定餐厅、点菜、喝酒、选择娱乐项目,也都是我的职责;我还要帮他管理好整个导师组的学生,对课题进行拆解,再一一把任务分配给大家。

硕士生的论文他从来不看,直接扔给我,我每周都有好几天要通宵,一篇篇改。偏偏他的掌控欲又很强,有一次半夜三点给我打电话我没接到,对我大发雷霆,骂我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责任意识,其实只是需要帮他弄电子签的签名而已。

他还经常给我们画大饼。有时候,我感觉大家都知道只是画饼而已,但还是会抱有一丝幻想,争着抢着做他嘴里“最优秀的学生”,搞得组内的明争暗斗很严重。他对这种事喜闻乐见,甚至故意挑起大家的矛盾,我不知道这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手里的课题、论文和学术著作,可以说是一批批学生的功劳。有时候我会想,他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到底是业务能力强还是忽悠能力强?

最生气的一次,我独立研究的课题,他却硬要在论文发表的“第一作者”上写他的名字。博士生独立研究的成果很重要,我试图辩驳、恳求,最后不得不妥协,因为他拿毕业威胁我。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恨当初没能擦亮双眼自己跳进巨坑,一边恨自己不能硬气一点拒绝他的要求。

跟着他将近一年,学术能力毫无长进,倒是多次陷入自我怀疑和PUA。读博后我经常失眠,需要靠褪黑素和酒精才能入睡。有时候我在想,干脆撕破脸好了,又害怕不能顺利毕业,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再忍忍吧”。为了稳住自己的心态,我每天抄一段佛经,念大悲咒,希望能够身心健康地从这种挣扎中解脱。

拒绝为师父吃饭买单,

我被打了最低评级

刘嘉| 25岁 化工行业从业者

从一所普通本科的化工专业毕业后,我在二线城市找了一家口碑还不错的做橡胶生产与出口的企业。刚入职的时候,因为学校、技术和背景一般,我的定薪很低,师父也是分配的,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

没过多久,公司在附近的三线城市开了分厂,需要调过去一批中层,师父自己向领导申请到分厂工作,没有问过我的意思,就直接通知我也去分厂办公。刚开始我以为去分厂更能做出成绩,但是我太天真了。

到了分厂以后,他直接把我扔到了硫化工序(生产轮胎的最后一个工序),车间没有空调,非常热,就像蒸馒头的机房一样。各种会议、活动,他也不让我参加,车间的人看他对我的态度,自然不会给我什么好脸色,脏活累活全都推给我。

到硫化车间后一个月,我又被分配到修硫化机的突击队,在很多蒸汽管道之间检查设备、换阀门等,人手少、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环境还差。我半年瘦了15斤,累得连饭都吃不下。但师父从来没问过我的情况,有时候我向他请教一些工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也只是告诉我“自己看着办”“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学习”

半年以后,我通过了转正答辩,向公司申请换师父,公司同意了,但没想到新的师父让我更加生气。他是个很圆滑的人,在单位,他在办公室办公,我在车间办公,总是说“隔得太远无法教给我什么”;不过因为我俩家住得很近,每次放假或者出行,他都要蹭我的车,有时候半夜还要我开车载他去喝酒吃串。有时候我真想硬气一把不干了,但是自己的学历和技能都拿不出手,还是得熬一两年后升职,才能有新的可能。

但我的退让换来了他的变本加厉,有时候他和朋友出去喝酒,也会让我去付钱。我本来工资就不高,除了生活费也剩不下多少。有一次我拒绝了他,他就给我当月的评级打了最低,而这直接影响到年终金的数额和发放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出去跑了十公里,周围是一片树林,青蛙、蛐蛐和蚊子的声音此起彼伏。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还是难以克制地哭了出来。我摸着手上厚重的茧,回想着这一年发生的不公与难堪,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生活得这么糟糕。和我同期进来的实习生,因为师父人好,已经调到了办公室里。

第二天,我递交了辞职申请,决定换个工作,世界之大,干点什么不行,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第二个师父还假惺惺地劝我留下,给我画大饼,说什么“年底就能涨薪”。我看着他笑了笑,一句话也没多说,转身离开。

被带教律师当服务生:

点外卖、陪吃饭、被灌酒

韩翎 | 26岁 实习律师

因为考公检法系统,我错过了秋招和春招。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去二线城市一个比较大的律所做实习律师。

律师系统向来是师徒制,助理的工资很低,每个月不到3000元,但涉及到“律师执业证”的发放问题,所以签了合同就必须做满一年,否则就是“归零”重来。

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我就想要和带教律师搞好关系,帮他买咖啡,帮他把日常事务整理成备忘录。大概过了一个月,他对我逐渐热情起来,开始让我帮他做一些案头资料和现场调查,本来我很开心,以为自己遇到了“恩师”。可没想到,他给我的反馈却都是“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是个人都知道不能这么做”,很多资料的整理和调查报告的写作明明是经过他的同意的,但上交的时总会被挑刺,反反复复地修改格式,经常到10点多才下班。

周末,他会让我去他家里加班。因为他独立做案子,所以周末会有客户拜访,但我的职责不是做案头资料,也不是写诉状,而是做“服务生”,帮他们点外卖、摆盘、倒酒,结束后还要洗碗,如果他看我哪里不顺眼就会直接开骂,根本不顾及现场状况和我的自尊。

他还经常让我陪他去谈案子,刻意把我推出去挡酒。有一次客户非要灌我酒,说我长得好看想认我做干女儿,他并没有阻拦,还“教育”我说“这是你的荣幸”。我很想把酒泼在他脸上,但是考虑到还有几个月就能结束实习,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不仅如此,有一次开庭前我把证据清单交给他,并且提醒他有一份证据仍需完善,他不知道是忘了还是什么原因并没有完善,上法庭前我又问他,他直接当着当事人的对我一通发火。

每次我快忍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象自己拿到执业证的场景。我热爱律师这份职业,想要为更多的人伸张正义。当然,伸张正义要从自己开始,实习期一结束,我拿到执业证后,就把带教律师骂我、侮辱我的录音打包整理发到了大领导的邮箱,然后找了另一家律所,开始正式执业之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朔霖、莫瑶、刘嘉、韩翎为化名。

华宇测速_A股白酒风云二十年

1201

最近股市关于白酒的讨论,非常的热烈。

白酒之中YYDS,显然是贵州茅台(SH:600519)。因为一手就要10多万,在40%的股票账户资产不到10万的A股,“手里还有好多茅台,该怎么办?”,老凡尔赛了。

贵州茅台已经从年初的一手26万人民币,跌到现在的一手17万。

走还是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姿势还是那个姿势。每当你开始说这次不一样,就是规律重现的时刻。

白酒,是大消费行业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没有之一。白酒行业的投资历程,也是大消费行业的投资历史。白酒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我,就是大消费,大消费就是我。

01

白酒的历史

虽然白酒企业动不动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感觉历史可以直逼三国,最起码也得是个晚唐。但那个时候,白酒还没出现,只有黄酒。

在中国有文字的四千年的历史里,黄酒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最早的白酒出现在山西,汾酒是中国白酒的先祖。随着晋商的生意做到全国,白酒也在全国四面开花。但至少在清中期之前,黄酒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白酒那个时候还上不了大户人家的台面。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提到:“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洌,川酒之鲜,岂在绍兴下哉!”,“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党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当时白酒的龙头是汾酒:“既吃烧酒,以狠为佳。

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可见当时上流社会主要喝黄酒,汾酒就是个配角。

白酒后来的流行也是因缘际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粱的大规模种植,另一个就是清末民国的乱世。

首先是因为治河黄河所带来的高粱的大规模种植。清初黄河治理,中下游“束水冲沙”,需要大量秸秆,高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高粱古称蜀黍,秸秆很长,在农村主要用于盖房子。这种作物的果实很难消化,但是用来酿酒效果却非常好。从清初开始,高粱酿酒成为主流。

第二个是清末民国的乱世挖断了黄酒的根。酒本质上就是让人快速进入“醺”的状态,起到放松麻醉的作用,高度白酒当然会比黄酒起作用快。“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上流社会饮用黄酒,白酒是贩夫走卒,平民的消遣。清中期到清末,经济水平下滑,白酒逐渐在下层普及。

与此同时,清末战乱导致黄酒北上遇阻,白酒也趁机攻陷了北方尤其是北京,汾酒开始普及到北京市井阶层。

白酒正式取代黄酒C位出道,则从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民国政府的基本盘是江浙沪的地主官僚阶层,日常饮用当然以绍兴黄酒为主。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绍兴黄酒因为处于日占区供应不畅,这个时候,以五粮液、茅台为代表的白酒就逐渐成为上流社会日常用酒。

1949年之后,白酒作为一种普通公民日常劳动之外用于解乏的必需品,得到了全面的供给保证,生产方式也从作坊式变为工业化生产,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什么要提到白酒的历史?

我们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所谓的奢侈品,所谓的高端,都是一种虚无的感觉,是历史和因缘际会下,所形成的特定的细分产品。

白酒也一样,什么是53度飞天茅台最适合出现的场景?绝对不是觥筹交错,十亿几十亿订单的商务宴请上面。

而是一个久违了的夏收,耄耋老人在正中午的大太阳下忙着割麦子。午饭时间到了,老人一个馍,一颗大咸菜,一壶白酒。然后带着丰收的喜悦,美美的睡一个午觉。

承认吧,不是茅台配不上这个时代,而是喝茅台的人,配不上茅台。

不管你是茅台、五粮液、郎酒、汾酒、二锅头,本身都是白酒的一种,所有你能加诸之上所谓的品牌,香型,窖龄这些,都是你梦幻泡影的执念,只能模糊你投资的思路。

我们就是个炒股的,不是来跟股票谈恋爱的。

02

白酒股的历史

自1994年以来,A股总共有18只白酒股。老八大名酒中除了剑南春、西凤、董酒之外,悉数上市,这18只白酒股,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市场最主流的白酒品牌。

1994年1月6日,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在上交所上市,拉开了白酒企业上市的序幕。1994年之前,山西汾酒是白酒行业绝对的龙头,号称“汾老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94年之前,白酒行业是产能为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需求的快速膨胀,在老书记常贵明的带领下,汾酒在1986年就将产能扩张到了1万吨,奠定了自己“汾老大”的地位。

山西汾酒上市之后,其他白酒企业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1994年5月9日,泸州老窖深交所上市,1996年舍得酒业、古井贡酒、水井坊上市,1998年五粮液、金种子酒上市,再往后,2001年贵州茅台上市,2009年洋河股份上市。

汾老大之后的时代,属于五粮液。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渠道为王。在白酒行业由产能为王到产能过剩之后,销售能力的高低就成为白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期,五粮液首创大商制,允许经销商自立为王,给了各个经销商极大的自主权,也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五粮液之外,洋河的深度分销体系,古井贡酒的三通工程,都是渠道创新的典范。

终于我们熟悉的,属于茅台的时代来了。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贵州茅台的收入虽然还落后于五粮液,但净利润已经超过。此后的2008年,贵州茅台收入短暂超过五粮液,茅台真正的碾压五粮液要从2013年开始,无论从收入还是净利润,茅台跟五粮液都真正的拉开了差距。

关于茅台超越五粮液的原因,有无数种的解释,从销售机制到消费升级,众说纷纭。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州茅台将扛起白酒投资的大旗,成为白酒股投资的龙头。

有白酒厂商耿耿于茅台“国酒”的炒作,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茅台真的拿到了国酒的头衔,那反而真的是利空茅台,同时也利空整个白酒。但凡跟“国”字沾边的,肯定不能跟稀缺,价格高挂上边。美国国花玫瑰,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强调的都是精神方面的追求。2000多一瓶的茅台,你敢给他挂个国酒的头衔,能代表什么精神,他真敢要么?

03

白酒股是消费股投资的一种

消费股的品类琳琅满目,我们数得上来至少就有调味品、白酒、乳品、家电、商贸零售、休闲食品、农林牧渔、餐饮旅游、纺织服装等等。为什么我们消费股的投资,最终选择了白酒做龙头呢?

因为白酒的各项指标在A股乃至世界股市都是“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以贵州茅台为例,常年的ROE都在30%以上,销售毛利率90%,销售净利率50%,几乎没有什么费用,销售费用率不到3%,也不需要研发开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全部转化为净利润。除了印钞,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更好。

在逛商场超市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流连在白酒区,不是因为自己是个酒鬼,而是因为各个白酒品牌的外形设计,尤其是瓶子,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现在想来,可能大部分白酒的成本,都堆在外面的瓶子上了吧。

如果巴菲特在中国,白酒一定会替代可口可乐,成为他压箱底的非卖品。

有一个段子这么说,“茅台到底是可选消费还是必需消费?回答是,卖1499元的茅台是必需,卖3000块的是可选”。

白酒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必需消费品。在经历过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各种洋酒轮番轰炸下,白酒还是捍卫了自己在中国餐桌上的地位,成为中国高度酒精饮料的绝对王者。

必需消费品有自己的股性,我们首先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中信出版社出过一个费希尔投资系列,其中有一本《必需消费品投资》,里面关于必需消费品的股性有两张非常好的图。

第一张是必需消费品股票自身的表现与PCE,也就是个人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图,可以发现,双方的走势基本上是同向的。这意味着个人消费支出越高,必需消费品企业的盈利越高,股票的表现也越好。但也不是总是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个人消费支出表现很好,但必需消费品股票表现却很差,因为那个阶段的牛市让资金转向了弹性较大的科技股。

第二张图则是必需消费品股票的相对表现与个人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图。双方的走势基本上是相反的,这意味着,当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经济繁荣的时候必需消费品的股票表现反而是落后的,因为经济繁荣,基金经理们更倾向于减少消费,增加弹性较大的科技股的投资。而当经济衰退,个人消费支出萎靡的时候,必需消费品的股票表现反而是好的,因为基金经理倾向于在组合中增加必需消费品股票进行防御。

白酒股作为必需消费品的一种,也符合上面的原则。那就是绝对业绩决定长期走势,相对业绩决定短期估值。从长期来看,业绩是驱动白酒股成长的最根本动力。短期股价的估值或者涨跌则取决于其他行业行不行,如果经济欣欣向荣,白酒虽然业绩好但其他行业更好,那白酒股的机会就不大,但如果整体经济不行白酒虽然也不行,但比其他行业稳一点,那白酒股反而有大机会。

白酒股的投资就像田忌赛马,实力固然重要,但对手是谁也很重要。

04

白酒股是见过大世面的

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20年了,白酒股起起落落,也算是曾经沧海,千帆阅尽。我们可以将这20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4-2007年的鸡犬升天

从2001年到2004年是中国股市最黑暗的4年,那4年黑暗到在证券公司上班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什么的。从2005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这一波大牛市背后的支撑,是入世之后迅速膨胀的财富效应和成长股超低的估值。在牛市启动的2005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只有15倍,五粮液20倍。

那一场大牛市给大家留下来的印象,是煤飞色舞,是48块钱的中石油,是券商每隔六个月翻倍的超级盛宴。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顶部,券商涨了14倍,但平时不露声色的白酒居然也涨了9倍,比稀土、煤炭的涨幅都要高。这一波牛市,白酒的光芒被周期品所掩盖,那也是周期基金经理最辉煌的时代。

虽然估值确实涨的快,但白酒行业的业绩也确实够硬。龙头贵州茅台2004年的净利润是8个亿,到了2007年就到了28个亿,翻了2倍还多。

第二个阶段,2008-2016年的长期震荡

这个8年,是白酒股苦练内功,挣扎求生的8年,很适合用来当励志小说看。

2007年的历史大牛市之后,就是泥沙俱下,市场迎来了大幅回调。一直到今天,有很多的股票的历史最高价,都定格在了2007年10月份,比如中国石油,宝钢股份。我们都知道今天5倍市盈率的工商银行,又有谁记得当年50倍估值的风光。

贵州茅台从最高的230.55一路跳水,最低到了84.20,跌了63%。

今年茅台已经从2600跌到了现在的1700,跌幅30%,很多人都在喊,跌到位了,可以抄底了。我只能说,你们对历史上白酒股曾经的大跳水一无所知。

白酒股的这8年,面对的是各种争议,还有外在的突发事件,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般迟又遇打头风。

从过去20年的投资经验来看,A股是典型的“重逻辑,轻估值“,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我投资一个股票,不管最后能不能兑现,你至少要能给我讲出一个靠谱的长期成长故事。

白酒股在这段时间,面对的是逻辑上直接被否定,这就是要挖断白酒股的根了。

白酒是高度酒,不健康。年轻人不喝白酒。入世让我们的选择更多,我们可以喝葡萄酒,威士忌,精酿啤酒,白酒的长期需求下降。

直到2021年的今天,这些逻辑我们都不敢说是错的。

白酒确实是一类致癌物,就是茅台也不行。年轻人的确现在不喝白酒,但这批年轻人年纪大了会不会喝白酒,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对酒精饮料的选择是多了,但也不是不喝白酒。

白酒行业对这些争议的反击是真金白银的业绩。2007年贵州茅台净利润28亿,2012年飙升到133亿,又翻了将近4倍,硬生生的将100倍的估值拉到20倍,股价也创出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似乎白酒股已经从2008年的暴跌中恢复过来了。

可能是老天觉得白酒不够惨,2012年4月,国家出台政策控制三公消费,白酒股打了个趔趄,但还不算伤筋动骨。随后,真正的大杀器来了。2012年底,塑化剂事件正式发酵,白酒股随后经历了黑暗的4年。

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众所周知,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源于普罗大众对于国产食品的不信任,既然塑化剂能够增加白酒的粘稠口感,出现老酒的挂杯效果,那我就认定,白酒企业就一定添加了。这属于典型的有罪推定,倒果为因。

贵州茅台股价从最高的266.08,最低到了118.01,最大跌幅56%。

“你们以为你们经历过绝望,但是你们真的对绝望一无所知。”

那段时间,贵州茅台市盈率最低到了8倍,泸州老窖五粮液不到7倍,这是一场经典的戴维斯双杀,今天动辄觉得茅台40倍市盈率合理的人们,你能想象出那个时候白酒股的绝望么?

2015年的这一波牛市,白酒股集体错过。

这波互联网+的大牛市,白酒这种还没有从行业低谷爬出来的消费股,显然不受待见,白酒股只是礼貌的翻个倍,表示对牛市的尊敬,白酒指数在牛市最疯狂时,都没有超过2012年的高点,而且牛市过后就把前期的涨幅全部吃掉。

第三个阶段,2016年至今的白酒大牛市

从2016年,白酒行业就已经表现出了复苏迹象。龙头贵州茅台收入从2013-2015这3年的300亿出头,跳上了400亿。其他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这些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也表现出了恢复的迹象,但是除了茅台,大部分白酒企业,经营指标还没有超过2012年。

可市场等不及了。经历过2015年大跌的机构,本着防守的原则,将眼光盯上了大消费中的白酒。白酒行业指数在2016年7月就已经超过2015年牛市高点,成为第一个从熊市恢复过来的行业。

这也拉开了白酒行业4年牛市的序幕。

白酒行业指数从突破前高的2016年7月的1.4万点,最高到了2021年2月的10万点,整整翻了6倍。

这其中一半是业绩贡献,另一半是纯拔估值。从2016年到2020年,白酒企业净利润增长了2倍,而估值从25倍最高到了75倍,反过来,这是一场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很多人从宏观经济、公司基本面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场白酒大牛市,但这只能解释业绩基本面,不能解释估值的问题。

白酒股估值的拔升,本质上是过去几年经济下行,新投资机会匮乏的体现。

2015年牛市的基础,其实是很坚固的。这一波牛市,是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事后追认,值得一个牛市。实际上,这段时间涌现出了BAT这一批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放眼世界,只有中 美孵化出了这种大型的全能平台,传统的日韩欧洲全都没有跟上时代。

进入2016年之后,互联网平台的红利基本耗尽,内卷加剧。传统产业升级受限,互联网平台忙着内卷,新的创新产业遍寻不见。成长股投资青黄不接,基本面扎实的白酒股就成为了资金的宠儿。

这场盛宴的高潮就是2020年12月,那一篇火遍朋友圈的《敦促看空白酒者投降书》:

白酒股也为中国股市贡献了最多的段子:

“中国股市只有两种科技,酱香型科技和浓香型科技”

“有机构投委会看完泡泡玛特的火爆后,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提拔几个90后的基金经理,不过压力最大的是,他们的业绩明显跑不赢做白酒的70后,提拔理由不充分”

05

白酒股未来怎么走?

白酒的未来,取决于业绩和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白酒的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高点,但白酒企业的收入利润在后面的4年中迭创新高,靠的就是不断的向高端迈进,也就是不断的提价。后面涨价的空间还大么?

有一个指标,叫做人均月收入买茅台瓶数。从2000年到现在,总体在3-4瓶之间,进入2020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2以下,显然白酒短期继续提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那其他投资股的成长机会呢?

这一次我只能说,白酒碰到了碾压式的成长股,这是它的幸运,也是它的不幸。幸运的是,白酒终究不再背负着正能量含量不足的压力,不幸的是,他们终结了白酒,也结束了大消费的牛市。

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两个已经是明牌的行业方向,将在未来十年引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生产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是下一波牛市的发动机。这一切,都发生在2020年,特斯拉在元旦的降价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后续光伏平价上网的开始,则预示着太阳能统治人类能源开发的开始。

过去20年,贵州茅台的估值,平均为31倍,现在是44倍。

我坚信,茅台总有一天会突破前期的高点,但那需要时间。

我们现在,需要相信常识。

华宇开户_女人八十,一个作家被“枷住”的一生

1201

她年近花甲开始写作,在一个四平米的厨房里,出版第一本书时已经80岁。后来有了自己的房间,她仍在昼夜不休地写着。她这一生,养了几个孩子,直到成为祖母,仍反复操劳着。她把写作放在母亲和妻子身份之后。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那样,生活本身永远比写作更紧要。到了晚年,亲人不断远去,她回忆起家人的历史,被巨大的悲伤击中,身心几乎难以复原,“在人生接近终点时,她凝视死亡,一种横扫一切的力量向她迫近,给她带来了自由。”

写字的分量

作家杨本芬今年81岁,正儿八经的耄耋老人了。不过还蛮经得住看。她身形瘦小,童花头乌溜黑,苹果脸圆圆的,皮肤白皙,衬得眼珠很黑。她爱跟人打讲,话讲三个钟,哈气不掀,思路不乱。你若夸她哪里哪里,模样年轻,她脸上一定绽开笑,普通话掺点湖南话,推辞道,哪里咯,里子不行了噻。说着手抚头顶,作势提拔头发,探问,这是假发,你看得出吧?你若说,不用摘了,看不出咧。她便住了手,含笑的眼神游弋,露出一丝小妇人的娇气邪魅,说,谢谢你眼拙呀,谢谢你的好意。

写作的时候,她半躺在一条藏青色人造革躺椅上,双腿搬上来,放平,这样膝盖上敷的镇痛膏药和热水袋不会往下掉。靠背调成一个稳重的钝角,帮年迈的颈椎托举起脑壳。当她端起略重的9.7英寸iPad时,两边把手撑住双肘,高度刚好,因为视线穿过黑框老花眼镜,正与屏幕齐平。

她不会拼音,用手写,食指在iPad屏幕上麻利地画出笔画。高科技有时会犯傻,她拿它没办法。比如,她写一个“也”字,一横钩,系统总跳出一个箭头,“擦都擦不脱”。比如,她在空白处画来画去,还是白茫茫一片,“字就是出不来”。等到过了几天,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没画在写字板上,尽是在备忘录的空白处画。有时候有点惊险。她有篇六七万字的小说,去年写,今年改,已经竣工了的。备忘录里找不见,她皱着眉在那嘀咕,“咦,我的《女人生涯》哪去啦?”

她年近花甲开始写作,出版第一本书时80岁,如今仍昼夜不休地写着。似乎有一股不可抵挡的柔情,以及一份与这柔情冲突冲撞的不甘心,带动她的手像机器上的活塞杆那样,活跃异常。她很少感到写作劳神。当她摘下眼镜,闭目休止,往往不是因为累,而是感到痛苦,记忆让眼睛湿润,“字糊了,写不下去了”。这时候,人造革躺椅像个知心人,安静地接住她的手,皮子软而细腻,与她摩挲出一种肌肤相触的亲密感。

多年来,她,丈夫章医生,博美犬毛毛,住在江西青云谱区的老小区里。她是最活泼的,其次是毛毛。毛毛十岁了,没有结扎,每天很躁动,直立着雪白的身体,呜里哇啦乱叫,要往她小腿上攀爬,抱着蹭个没完。杨本芬吃饭,看书,刷豆瓣,只要她坐着,毛毛可能就在底下活动。她任它去,也叹息,毛毛哎,做个大龄处男,你也几多可怜。

屋子是一楼,盛夏的太阳光被窗户外面的樟树筛了一轮后,留下几只碎银子似的光斑,滚落在木质地板上。室内有些幽暗。进门是饭厅,右边是客厅,并列着藏青和灰色两条沙发,灰色沙发凹进客厅一角,用一堵短墙与饭厅隔开。如果你大意了,可能进了门,在饭桌边与杨本芬谈笑好久,蓦然回首,才发现客厅那头久久地静坐着一个老人。那是她的丈夫章医生。

章医生89岁了,失忆,不能走路,也不太能讲话,是比较明显的阿尔茨海默病。但这个词,杨本芬从没用过。有一个更直白的中国式叫法,她也不用。她把这种疾病视作一种人生的必然规律,“老了,就糊涂了”。她是个很自尊的人,把另一半的身体当做自己身体的另一半,容不得邋遢,有异味,所以照料得极其细致。天气闷热。白天,她把他睡裤里面的纸尿裤脱了,定时问他有没有尿意。可是很多时候,他也搞不准自己。摇摇头说没,真没有。好,要午睡了,来穿纸尿裤吧。裤子褪下,他尿她一手,尿液溅得裤管地板都是。接下来,可够她忙活好一阵的了。

她哪也不能去,围着这座楼房打个圈,就是常人远行的奢侈和劳累。这倒也不完全是丈夫的拖累。她自己的身体是另一个重负。三年前,她膝盖痛,碰上庸医,做了半月板微创手术,此后天天痛,越加痛。她爱热闹,渴望去领受荣誉,“与外面有文化的人聊聊书”,——她去年出版的处女作《秋园》拿了清华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首届pageone文学奖,举办方邀请她去北京,与余华同桌吃饭,她好想去,票都定了,最后还是因为膝盖太痛,放弃了。同样的理由,她也婉拒了“一席”杭州演讲的邀请。

事实上,她连和小区里的老太太们做做操,都做不到了。她揉搓着膝盖,打电话给南京的二女儿章红哭,痛死我了咯,痛死我了咯。听女儿的劝,两个星期前,她找了同小区的朋友玉姐帮忙料理家务。不过有些事,玉姐也不越她的界,因为章医生用惯了她。

每天中午十二点半,章医生从客厅沙发上起身,去四五米之隔的饭桌吃饭。饭后,章医生要去四五米外的卧室午睡。两点,章医生起床,经过一个四五米,又一个四五米,坐回他的专属沙发。在这个屋子里,四五米有好多种走法。他身高一米八,她大约一米五,当他把她这根拐杖夹在腋下,半边身子便垮塌下去。两人缓慢的步态,不是走出来的,更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式的奋力拖移。

她最爱的四五米,应该是早上八点,从饭桌到客厅沙发的那一段。灰色沙发接纳了章医生,一肘之隔的藏青色沙发正在等着她,夫妻各就其位,章医生盯着没有打开的电视机陷入漫长的冥想,而她打开iPad,打开备忘录,开始写作。她写四个小时,吃午饭,然后午睡,又写四个小时,吃晚饭。晚上睡不好,吃了两片安眠药也醒好多次,醒来了也是写作,或者回忆,——这也是写作的一部分。一天下来,能写“五六板”。一“板”是iPad一屏幕,这是她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

老妻

她爱写作。说起来,那感觉就像一个巫师先是为初尝巫术而惊奇,经过日积月累进一步习得巫术,巩固了那种惊奇。道术高了,境界开阔,惊奇升华为惊喜。和我谈起写作时,她迟疑着,找寻和挑拣着字词,试图用一种专业术语去描述那种惊奇,最后,激荡起来的快乐落在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到几乎平庸的表达上,“有画面感”。说完,她自己也觉得有些词不达意,又笃笃地讲,“我写的时候,眼前看见了他们,耳朵边听见了他们,你讲讲看,神不神?”

《秋园》出版一年,已经重版了九次,销售七万册。出版方“乐府文化”的总编辑涂志刚说,这是“相当了不起的畅销书,罕见地深受专业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喜爱”。这本书关于她母亲的个人史,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挣扎求生。今年,第二本书《浮木》出版了,第三本尚未命名的书,也交稿了。她正在写第四本。因为写作,这囿于家事又腿脚不便的晚年,才不至于像坐牢,才保留了一些乐趣、尊严和自由。

“搭伴还能写哟——”她悠悠地说,笑容意味深长。

她讲话,像她写的书,普通话和方言自由转换。“搭伴”,在汉语词典中的常用解释是“结伴”,“一起”,你如果问,她细细一论,原来这里是湖南方言,“搭伴”更接近“幸亏”,有关键时刻仰仗、凭依之意。当代作家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用汨罗方言写的小说《马桥词典》,是杨本芬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里面很多这样的“搭伴”。她的书架上有一本1995年版本的《马桥词典》,已经翻得开了线,提起这本书,她总是要笑的,说“有味”。

她讲起湘阴乡下那些故人迥异的思维。有个叫二宝的肚大臀肥的女人,满了四十三岁,还未生育。她相信偷来的观音菩萨更显灵,邀请杨本芬的母亲梁秋芳作陪,去庙里偷个观音菩萨回来。二宝说,我想生个细伢子都想疯了,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供在家里,我天天敬着她,总有一天她会显灵,保佑我生个细伢子。

二宝好久冇来月经了,肚子也更大了些,梁秋芳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二宝表情淳朴无邪,很怕羞,她说,脱裤子的事我不做,我怕丑。梁秋芳大笑起来,你呀,你呀,么里都不懂,只晓得敬菩萨。只要留点尿就可以,要不我陪你去?

她把母亲和二宝的声音录进了《浮木》一书。她爱翻自己写的书,翻到这里哈哈笑,“怎么想出来的哟,偷个观音保佑你”。她模仿二宝的气节,换了个蛮志气的声音说,脱裤子的事我不做。她笑得眼睛黏糊了,抬起手背擦擦,末了,叹了口气,揭开故事的结局,“二宝不是怀孕,是子宫癌,几多痛苦,几多作孽。”

“作孽”作“可怜”解,这个词在她的书里出现过好多回。事实上,这个词,几乎能粗疏地囊括她笔下一切人的生活。虽说她的写作被归入小说类,其实每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地活过。《秋园》被归录为豆瓣2020年度作品-中国文学“虚构类”第二名,而不是“非虚构类”。她为此相当困惑。

她更愿意让你知道,她写下的,全是真的。为了无限接近真实,聚拢汽化一般消散了的人事,修复成形,呈现在你眼前,她曾做过很多的思量、比对和取舍,杜甫说的不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她与哥哥杨子恒亲情笃深。哥哥青年时长得英俊,皮肤干净,脸膛方正,络腮胡刮得青青的,有股英气。性格却是憨厚而腼腆的。他在乡村小学教书,回家时,要经过一片水田。有几次,哥哥回来,裤腿卷得老高,身上溅着泥水,原来是因为有三个车水的姑娘总爱欺侮他。听哥哥这么一说,她跟着去看。

哥哥一出现,就看见有三个姑娘野马一般从田里飚跑过来,弄得水花四溅全然不顾。她们对哥哥喊:“何里有哉好看的男子人啊(怎么有这么好看的男子啊)!通世上(全世界)都冇看过!莫走咯样(这样)快,让我们多看下子啰。”

然后怂恿着那个最小的:“老三,快去和他谈爱。你好看,配得上。”

她写作的时候,彼时情景,相隔半个世纪不止,如文物出土,一目了然。湘语山歌一般清爽而婉转的调子就在耳边响起。她学她们讲话,凭着音节在汉语中找寻最接近的字词。她觉得必须要那么讲,写“通世上”,而不是“全世界”,不是翻译为普通话,才能现出那人当时的样态。她较完劲,回头再看看,是有味。她很高兴。她从记忆中抽身而出,便有了良好的心情去照料丈夫,无怨无悔地擦屎擦尿,也像那些青春的姑娘们调戏哥哥一样,想热情洋溢地讲讲情话。她笑眯眯的,摘下老花眼镜,往灰色沙发那头凑凑身:

老章,你爱我吧?我爱你哎!

老章,我一天到晚都讲我爱你,你怎么不讲一句话呀?

章医生没有反应,有时眯着眼,有时望着眼前的空洞,总之不摆一下脑袋。毛毛会突然醒来,汪汪几声。她觉得自己写得好,几多有味,快乐的余味还未散去,便朝章医生响响地做一个飞吻。兴致再高,她会不辞劳苦地把双腿搬下沙发,走到他的身边,亲他一口,再爬上沙发继续写作。如果不是他病了,她的活动能力强过他一点,她大概亲不到他。章医生是那种严肃寡言的人,不爱跟人亲近,——她不也是人吗。那年,他们去南京给女儿带孩子。出门买菜,陌生庞大的城市,连斑马线都显得那么非同小可,让人惶恐。她主动去牵他的手,他一把甩开她,看也不看她,说,还是各走各的好。

她说他从来没正眼看过她,跟她说话,眼睛瞥向别处。她把这种冷漠视为他某方面能力的缺失,“他不会跟人对视”。当然也觉得讨厌,因为“人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平生只提过一次她的名字,一封家信上他写,“杨本芬同志”。他叫她,是用介乎“嘿”与“喂”之间的一个音。孩子长大些,招呼她是“你妈哩你妈哩”。一辈子特意为她做的事,唯独“买了四块豆腐”。钻石婚,泱泱六十载啊,她觉得“太不可思议”。

年轻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爱或者随便叫它什么的那种好东西,她也不是没吵闹过。她端庄隐忍,也有漂亮暴躁的一面,——哪个妻子没有过血冲脑门拿头撞墙的时候呢?那是因为她对他还抱有希望,拼死也想唤起他的血性和情爱。实在没有,争得一点温情也好。现在她可不会这么干了。

比较而言,父母让她看到家庭的另一种形态,“有爱情,虽然物质生活几贫苦,但是情感生活是有的,爸爸喊妈妈,‘芳哎,芳哎’,好个亲近”。兄弟姐妹之间也有温情,“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这大概也是她愿意回味,一再地想要通过写作折回那个家庭的原因。十多年前,母亲去世了。接着,哥哥也走了。《秋园》出版后,她像烧纸钱那样,烧了三本书给父亲,母亲,哥哥。“他们一生爱好文学,要是在另一个世界爸爸妈妈能看到女儿出了书,哥哥能看到妹妹写的书,该有多高兴。”

《秋园》给丈夫看,封面写着她的名字,他清醒时也不相信是她写的。手稿重达八公斤,他一页也没看过。说起来,她恨他的淡漠,可是恨的时候,她也爱着。她随时准备着起身,为他做一切事。妻子高高在上,统治着那个女作家。

经历所致,她很关注像自己一样年老的妻子。她的帮手玉姐73岁,是个身材高大的山东奶奶,银白的马尾高高扎起。她照顾患帕金森症的轮椅上的丈夫23年了。她说,我工资少拿点,一日三餐,在你家炒好,分一半送到老伴和儿子那,这样我两头都能兼顾,好不好?杨本芬同意了,说是少拿的工资,她让玉姐留着买菜。

她在朋友圈写过一些小区老太太的事,有一个74岁的李老太跟她说:

我的一生也能写本书。我母亲生活不检点,我是个私生女,下放到太原,连大人都没做就结了婚。那地方真苦啊!一年要吃五个月的红薯,受不了。我带着孩子逃到浙江,嫁了人。那人是个性亢奋,过了两年,再不脱身会被折磨死。我挺着大肚子又逃到江西。在江西找到了工作,结了婚。男人离一米远就能闻到狐臭,被熏了几十年。还好,他晓得疼我,有好吃的让我吃。结了三次婚,带大了三个孩,但没一次爱情。

我四十多岁时,一次看到他那东西,那头子分了叉,活像个开花馒头,后来我一看到开花馒头就想起那东西。阴茎癌,要割掉。他硬是舍不得,直到流脓,割了。后来又转移,那东西肿得像个西瓜,还不肯手术,拖到最后还是被铲为平地。肚子上打了个洞洞排尿,这个尿直直地朝上射,我洗了十几年的尿布。

也许只有老妻,才明白做一个老妻有多磨人,“被‘枷’住了,躲无可躲,逃无可逃”。她站在婚姻的尽头,举目四望,看见多少老妻挑起另一个人活着的负荷,安静隐忍地度日。

祖母

56岁那年,为了支持女儿继续工作,她转让了汽车配件门面,去南京带外孙女秋秋。

她把孩子看得第一重要。青年时代,她接连生了三个孩子,“困在家中做了十年家属(全职妈妈),心里几自卑”,但是照顾孩子极用心,细究饮食,也关注精神,她的道理很简单,“孩子哭得少,笑得多,就有了一个幸福的童年。”她不给孩子哭的机会,就必须花费更多精力逗孩子。比如带外孙女,孩子有点困了,她把孩子驮在背上,一边颠着,一边唱歌,儿歌民歌唱完了,孩子还没睡着,她又细声把《国歌》《国际歌》唱了几轮。孩子入了睡,她担心孩子忽然醒了,房间里看不见大人,要哭的。她守在那房间,守着孩子睡觉。卧室没有书桌的余地。她蹲在床头柜那里写作。

做外婆,也是做母亲,带孩子和做家务不区分,她一手都管了。四平米的厨房,她的小矮凳和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与水池、灶台和冰箱这些硕大稳固的东西争抢空间,好多次被挤到边角里。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洗净的青菜晾在一旁,等汤煮沸的间隙,她伏身在凳子上,让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移动。在南京,她不认识什么人,却没有觉得孤独,因为写作,“消失了的人与事纷至沓来……书写的过程,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

她写的是父母一家人和自己的幼年。那一年,母亲去世了,“我被巨大的悲伤击中,身心几乎难以复原”。在异乡,远离了同胞兄弟,她的悲伤不能被理解。婚姻里竖起高墙,她也不好倾诉。而手上那支笔能容纳她的哀戚,思考,絮语。她也感到写的迫切:逝者如斯,如果不由她来记下些什么,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活过的痕迹就会迅速被抹去,她们母女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就什么都不算,由冷酷的死神一笔勾销。

年近六十,开始写作(所幸多年的阅读也培养了她写作的能力)。没有发表或出版的企盼,也没有成为作家的雄心。她领受着纯粹由写作过程本身带来的奖赏。她的稿纸连本子都称不上。是出版社上班的女儿废弃不用的制版纸张,零碎,毛躁,上面印着“日本小学馆”“世界文化遗产”等字样。写完一沓,拿棉线一缝。她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重写《秋园》的故事,黄土色的纸张,被黑色的笔犁过一遍,又被蓝色的笔镐过一遍。后来,出于好奇,她称过它们的重量,——足足16斤。

女儿帮她上传到天涯社区,二十年后被发现,《秋园》出版,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在她看来,这是长寿难得地给她带来的好处,“要不是活得长,也看不到出书——”

她把外孙女带到上幼儿园,儿媳妇即将临盆,催她回南昌做奶奶。儿子儿媳也都是有工作的人,孙女晗晗也由她一手带大。

回南昌后,她有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十平米左右,阳光通透,从弧形窗台上照进来,把她的铁海棠养得生机而妩媚,碧绿的圆叶中缀着红。靠墙有一条矮小的长沙发,可坐可卧,现在,因为膝盖、视力和体力受限,她看书半卧的时候多。一面墙是书架,以小说居多,细翻翻才会发现,这真是“祖母的书架”:比如时代特点,1958年出版的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以抗日为背景的。比如书的版本,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本,《基督山伯爵》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本,等等。

她爱看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那时还习惯译为吴尔夫。但这不妨碍她与年轻一代拥有共同语言。饭后,她会拿着手机刷看豆瓣,了解读者对《秋园》和《浮木》的评价。《秋园》豆瓣短评有近七千条,她“每一条都看过了”。有个名叫“世小月”的读者引用伍尔夫的段落评价《浮木》,她戴着老花眼镜,饶有兴味的,把这自己熟悉的字句念诵了两遍:

等我们越过弥尔顿的亡灵,再也没有人能遮挡我们的视线;等我们面对现实,因为这就是现实,我们没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进,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和真实世界的关系。

不过,就写作而论,长久以来,离她状态更近的也许是简·奥斯汀,而不是“不恨任何男人也不用取悦任何男人”的伍尔夫。如伍尔夫所言,简·奥斯汀“她没有自己的书房,她写得很小心,防止这项事业被仆人、客人或者其他非家庭成员发现;简·奥斯汀一辈子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写作”。

《浮木》是在回南昌之后,带孙女晗晗的同时写的。

她学会了打字,花五百块钱买了台式电脑,那种“背后有个坨坨的”。母亲的照片贴在电脑旁边,她就在母亲柔和的注视中写作。她爱和母亲面对面。全家福的照片,贴在她身后的墙上。孙女的大寸照片也在她身后,可以说是颁给她的一个奖状,孙女已经是个软件工程师了。她养育的孩子,包括在“文革”中度过童年和少年的三个儿女,个个都考上了好大学。

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并不意味着写作在她生活中有了更高的地位。它依然是排在家庭需要之后的。写作是她的一部分,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得比家庭其他成员更重要。这也许能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她对自己写下的文字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弃之毫不可惜。离开南京时,行李箱被日用品占满,所以手稿大多放弃,只带了薄薄一叠纸。台式机太占地方,让家里显得不空爽整洁,家人说,卖了吧。不到一百块,她就卖了,连同写下的好多文字。

——有十来万字吗?

“那可不止。”她微笑着说,“写完的,半途而废的,好多好多咧。”

你若替她可惜,她也只是抿着嘴笑一下,那样子,好像她写过了,便领受过了写作的美妙,哪好意思还要更多;也好像她失去过太多东西,和失去亲人相比,失去这点写作的灰烬,丝毫不值一提。书出了,她也没因此就受到激励,去想扬名、不朽那些事儿。她孜孜不倦地写,那态势几乎让你迷茫,让你想到人的活着:哪怕活的尽头是死,多少人也要孜孜不倦地活,似乎活着的过程即目的,活着的目的即过程。

她给感情至深的哥哥写了一篇小传,收录在《浮木》。她写道:“人生之难,并非全是吃饭穿衣和日常开支,精神生活也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当你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你时,那刻骨铭心、椎心泣血的难受使人恍惚不知所措。”

她这一生,不管处在什么阶段,从来没有放弃过个人的精神生活。对情感和智识生活的追求,她始终是热忱和深情的。之前,她反反复复地阅读着,现在,她孜孜不倦地写着。她的这股欲望,从未因食不果腹、孤立无援而停息过,废弃过。

人生不得解

在女儿章红的记忆中,母亲是个特别勤快的家庭主妇。那时候,父亲泡在医院里,家务繁难而沉重,种菜、劈柴、烧水、做饭、洗衣,什么都靠母亲那双手。她的手深夜也歇不下,三个孩子和夫妻两个,身上穿的,都是她那双手做出来的。然而,只要听说铜鼓县城哪户人家有书,她就跑过去,跟人家说,我给你做衣服鞋子,不要钱,你的书借我看看咯?有次人家催得急,她又爱不释手,熬两个通宵把一本小说抄下来。这样,她把找得到的“西方名著”读完了。

她习得的也不是翻译体,比如,她以前也背得《古文观止》里的篇目。她的作品,首先是靠“汉语语言”打动出版人。涂志刚说她的文本,“有异质性,表现出极强的感受力和粗粝的生命力。语言朴素而高贵,与流行的文学语言很不一样。”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她认为自己关键时刻“总是运命不好”:17岁考上中专,从湘阴乡下跑到岳阳求学,离毕业只有三个月,学校倒闭了。没有毕业证,找不到工作。她远行的本意是自立,为饥困中的父母分忧,可不能铩羽而归。于是又只身跑到江西,入读半工半读的共产主义大学,却被选中下放农村。她苦恼极了,还想读书,因为“我背井离乡,跑到江西,不是为了做农民的”。

走投无路后,朋友介绍一个医生给她认识,医生大她七岁,“蛮帅,爱穿好衣裤,蛮潇洒飘逸的一个男人”,她对他一见钟情。他向她求婚,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送我读书。”对方答应,她便嫁了。

在弟弟杨宽的回忆中,读书在姐姐心中至为重要。姐姐从小就是那种为读书可以拼命的人,大雪天里,没鞋子穿,赤着双脚跑十几里山路,也一定要去上学。她十多岁才进学堂,而这机会也是在家庭极贫困而她又极孝顺父母的冲突中,狠狠心争取来的。她在家“看到同村的女孩子都读完小学了,急得要发疯”。母亲说,不是不愿意送她上学,而是如今连饭都吃不饱,如果没有她在家照顾弟妹,做家务,妈妈就挣不得小学的那份收入,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她自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的求知欲即使受到无穷尽的挫折,还是要想方设法寻得一点实现的机会。等到从女儿长成妻子,母亲,又长成祖母,这求知的欲望也长得更坚韧了。

在亲人离世、丈夫得病、儿女各自成家等一系列引发个人情感生活不断塌缩的过程中,智识反而得到比以往更多的生长空间,蓬蓬勃勃,几乎引领了她的整个世界。

她第三本书、第四本书的写作,显得更加自由,无所畏惧,在由直觉自发的写作向具有文学抱负的写作转变。在涂志刚看来,“她的写作变得勇敢,是因为她在趋向自由。在人生接近终点时,她凝视死亡,一种横扫一切的力量向她迫近,给她带来了自由。”

说起来,她还能写,所以对死神没有期待之心。她也不怕死。她大概三十岁就不怕死了。她觉得,婚姻里的冷漠让她的精神受折磨,“我跪着祈天,老天爷啊,得癌症得我啊,让我得十种癌症啊。大年初一我就跪在窗户底下这样拜。那时真的想死,可是老天爷不收,也不能寻死。”她说起死来,毫不修饰,也无哀戚神色,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很多老人,对死亡抱着敏感疑惧的复杂情感。她几乎有点好奇,“父母哥哥能见到是好的,恐怕是见不到。”

她现在在写的,试图厘清一个疑惑,“这60年的钻石婚怎么来的?他总要有点好的,才会让我不断去原谅,继续走下去吧?”他的好,她的原谅,都在于,他确实是个好父亲。他对孩子们负责,不打骂孩子,孩子们也喜欢他。她是把“妻子”的幸福放在“母亲”的职责之后的。写作让她变得冷静,帮助她平静,“对他没有那么恨了”。

第三本书,出版社起了个名字,《我本芬芳》,大家都觉得好。她觉得不好,一是太张扬自信了,不合她的个性;二是句式太确定,不合她此时的心态。拖了数月,好像婴儿赶着上户口本了,可名字还没定。涂志刚去看她,她还是摇摇头,拿笔在纸上写了个大而黑的“惑”。

“不如叫《解惑》。”

什么意思?

“活到八十多,感到人生不得解啊!我还在写,还在解惑。”

八十多了,每天把失忆、失语、失去行动能力的丈夫带在身边,像带出生几个月的男婴,她会为没有得到一份爱情而失落,觉得“这一生真不抵(不值)”。她的记忆力极其强健而细微,在写作中回想和复现这固若金汤的钻石婚里无数的光点光斑,用得最多的感叹是,“太不可思议了”。她想寻得对人类生活多一点的理解。比如,她和丈夫以前打冷战,一个屋檐下起居饮食,月余冇讲一句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究竟有几多深的恨?恨如何消解,爱如何生发?

“以前有个邻居,她男人长得高大,好帅,她自己蛮矮,不么里好看。不像我们爱生闷气,他两个老是打架。我估计她男人还是不么里喜欢她。打起来哟,他提起她,抓鸡一样,往门外一丢。有次我出门正好看见了。第二天,那女人见到我,怕丢脸一样,讲,小杨小杨,哎,昨天我男人打得我哟。我也唉唉叹气。女人讲,小杨哎,人家不跟我睡一头,要分两头咯。我劝她,分两头就分两头,别计较咯。那女人讲了,是咯,唉,摸到他个脚我心里都舒服嗒。”

她重复那女人的话,“摸到他个脚我心里都舒服嗒”,作何解?

为了让出版方千万丢弃那种表达上自信无疑的标题,她讲了一个事情,意思是,她写的,是她自己活过的日子,只能代表她的感受和体悟。

几年前,丈夫还很清醒的时候,她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跟我过一世吗?

丈夫说,不愿意。

她听了,觉得好不可思议,心想,我为你做了那么多,我为这个家庭做了那么多。“我又能做,又能吃苦,性格也好,特别能够体贴他,我觉得我这样的女人是怎么爱也不为过。但是我没得到过,(他)连一杯水也没倒给我喝过。”

两个人都这么老了,说不定今晚睡下明早就天各一方。她叹息又叹息,对丈夫的回答很不甘心,似乎一定要争得一个盖棺定论。她跟丈夫说,你再仔细想一想哦,等下我再来问你。

过了一会儿,她又跑到丈夫身边,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跟我过吗?

丈夫不笑,不看她,说,我不愿意。

华宇开户_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工作,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1201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近日,由招商局资本联合山东港口集团发起设立的百亿级市场化产业母基金——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陆海联动基金”)设立并完成了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工作。

陆海联动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注册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架构与市场化运营机制,重点投资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领域,涵盖综合物流、智慧港航、高端港航服务、邮轮文旅及健康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

陆海联动基金作为山东港口集团组建后重点打造的资本运作平台,将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资本赋能与资源整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实体产业发展,全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全力服务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陆海联动基金管理人由山东陆海联动基金管理公司担任。该管理人成立于2020年4月,由招商局资本与山东港口集团旗下山东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港金控”)共同组建,双方分别持股50%。

招商局资本成立于2012年,系招商局集团投资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平台,由招商局集团与普洛斯集团共同控股,目前管理规模近3000亿人民币,是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重要的头部管理机构;山港金控是山东港口集团直属一级集团,是其着力打造的专业板块之一——金融板块的总部,成立于2017年,拥有12类金融牌照及服务机构,经营管理21个主要业态。通过深耕厚植港航产业链金融,形成了财资管理、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港航服务、产业投资、金融科技六大方向,初步建成港航特色鲜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华宇开户_腾讯产投基金入股南京五源启兴创投

1130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7日消息,天眼查显示,南京五源启兴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为合伙人。

南京五源启兴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20年8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南京五源初兴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经营范围含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持股。

华宇测速地址_新零售药店品牌「邻医快药」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1130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近日,邻医快药宣布,已获得由瑞康医药(002589.SZ)旗下数字医疗板块公司吉祥雷(烟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公司CEO张超表示,邻医快药作为药店新零售赋能头部企业,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供应链服务能力、技术研发以及运营服务,进而推动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与融合。

邻医快药于2019年在合肥医药产业园成立,已在河南、山东、江苏设立分公司。自成立以来,邻医快药一直致力于改变中国医药行业传统经营方式,用技术的力量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转型。

作为一家为药店提供整套集成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自启动药店新零售赋能以来,邻医快药100天内签约过百家连锁药店品牌,赋能药店数量过万,覆盖全国一百多个城市。

本轮融资后,邻医快药将依托头部供应链资源,继续加码供应链服务能力建设,搭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医药B2B供应链+运营一体化赋能平台,实现产业资源的精准匹配和赋能生态的多方共赢。

华宇测速_宗庆后迟到,张近东退场:谁来拯救衰落的巨头?

1130

76岁的宗庆后最近刚刚拿到了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他要亲自下场,带领娃哈哈进军私募投资界了。

消息一出,很多人感叹:太拼了,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躺平?

其实,宗庆后最近还干了一件大事——进军电商。

7月30日,娃哈哈集团娃哈哈全新的营销平台——S2B2C模式的“快销网”正式成立启动。宗庆后也是亲自站台,大谈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无论是投资还是电商,宗庆后和娃哈哈都来晚了。他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排斥电商,但人不逼人事逼人,娃哈哈这几年销售规模持续下滑,不改变不行了。

宗庆后的改变背后,有其女宗馥莉持续的努力和说服。这些年来,她都在试图让娃哈哈适应新时代、适应年轻人。

在电商和私募投资这个江湖,已经有比宗庆后更年轻的大佬退场了,比如苏宁张近东。

在娃哈哈推出快销网的前一天,苏宁易购(002024)董事会选举尘埃落定,代表阿里系的黄明端出任董事长,张近东彻底退出,留下他的90后儿子张康阳担任董事。

张近东于1990年创办苏宁,过去30多年,无论是线下零售时期,还是转型线上线下多业态融合,他都是苏宁绝对的掌控者,曾带领苏宁成为中国电器零售霸主、电商时代的重要玩家。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苏宁却因资金危机无奈易主,告别张近东时代。

比张近东更早抽身的是周成建。2016年11月,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辞任美邦服饰(002269)董事长、总裁;同时,他的长女胡佳佳接任。

胡佳佳从周成建手上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美邦服饰陷入增长乏力,亏损和负债高企的境地,仅2016年合计负债30.45亿元。

2008年,美邦服饰顶着“A股休闲服饰第一股”的名头在深交所挂牌,股价之后一路高走,把周成建送上中国服装业首富的位置。但在向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上,美邦服饰屡战屡败,逐渐走上下坡路,至今仍未扭转颓势。

不可否认,在新零售、新消费崛起的今天,上一代巨头娃哈哈、苏宁、美邦都已经辉煌不再。

那么,当年他们是怎么崛起的,为什么时代不再眷顾创一代了?被寄予厚望的富二代还能带领他们走多远?

成于渠道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出现了一股下海创业的潮流。这成为很多胸怀大志、对当时现状不满的年轻人改变命运的起点。

1987年,浙江杭州,42岁的宗庆后借了14万元,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他每天戴着草帽,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和文具,开启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那时候,浙江丽水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周成建已经出来闯荡了几年,第一次做服装加工就欠下几十万巨债。他之后到温州寻找机会,并在1989年开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经营服装,生意红火。美邦服饰从此起步。

1990年,在江苏南京,27岁的张近东辞去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在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店,成立了一个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这就是苏宁电器的开端。

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都找到了把生意迅速做大的秘诀——渠道为王。

宗庆后在送货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存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问题。他觉得那是个机会,于是找人设计了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娃哈哈营养液;同时,他开始在电视台为这款产品进行疯狂的广告轰炸。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经典广告很快家喻户晓。娃哈哈第一个月就卖出15万瓶,随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销售额猛增至488万元。

之后,在产品端,娃哈哈先后推出娃哈哈果奶、娃哈哈AD钙奶、爽歪歪、营养快线等成功含乳饮料产品。1996年,宗庆后又瞄准了瓶装水市场,推出娃哈哈纯净水。

宗庆后被称为“营销高手”,给新产品疯狂打广告一直是他惯用的手段。

以瓶装水为例,娃哈哈是第一家在央视投放瓶装水广告的企业。他们还聘请了代言人,主打情感牌,广告语从井冈山版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毛宁版的“心中只有你”,又到王力宏版的“爱你等于爱自己”。

广告轰炸加上线下强势铺货,娃哈哈瓶装水一下子就火了。1996年,娃哈哈瓶装水就做到了市场份额第一,营收1个亿,广告投入5000万。

在宗庆后问鼎内地首富后,有人曾让他总结成功背后的三大要素,他却坚定地回答:“没有三条,只有一条——渠道,也就是我们娃哈哈的联销体。

娃哈哈在全国发展了近1万家经销商,几十万家批发商,300多万个零售终端。在这个体系下,娃哈哈可以在短短1周内就把新产品铺到广大农村的每一个小卖部。

“掌握渠道就是掌握了财富”,张近东通过几年的摸索,也得出了同样的经营真谛。

起初,苏宁在空调经销领域靠首创的“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一炮走红,挖到第一桶金。

1995年之后,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销售的产品也从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2000年,苏宁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1500家店”的扩张口号。

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苏宁电器的体量也迅速壮大。2004年7月,苏宁在深交所挂牌,当天以32.7元/股报收,成为当时沪深股市的第一高价股。此后股价一路高走,在2006涨到近70元/股。

2004-2007年是苏宁电器增速最快的几年,门店数从84家激增到632家;营收也从91.07亿元暴涨至401.52亿元,每年的营收同比增速保持在50%以上。

数据来源:苏宁易购财报

很显然,在线下零售飞速发展的时代,娃哈哈、苏宁都享受到了“渠道”的红利。

服装零售巨头美邦服饰同样靠“渠道”而且是虚拟渠道快速扩张,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2008年8月,美邦服饰登陆深圳中小板,挂牌当天市值180亿元,逼近雅戈尔(212亿)、李宁(206亿),超过杉杉股份、中国动向和七匹狼。当年底,美邦服饰市值冲高至185亿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服装企业。

美邦获得了比雅戈尔、李宁、中国动向、七匹狼等服装企业更高的市盈率。渠道,而且是特许加盟渠道,成为美邦服饰高市盈率、高估值的关键支撑。

图片来源:美邦服饰招股书

当时它把生产外包和特许加盟相结合,以轻资产模式借力打力,迅速做大规模。美邦自己主要把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和宣传造势上。

当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他们再通过周杰伦等明星代言,将“美特斯·邦威”主打的“都市”和“校园”系列服饰迅速打造成18-25岁年轻人的首选休闲品牌。

2005-2008年,靠特许加盟的开店模式,美邦服饰门店从1262家激增至2698家;总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9.6%和337.7%。

困于电商

当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出现时,60后的张近东、周成建和40后的宗庆后都经历了一个去伪求真的过程。

2010年两会期间,张近东“因言惹祸”。他说,虽然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但是,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资讯平台,不能作为商业流通的根本。此言一出,很多人纷纷吐槽张近东“不懂电商”。

但这不代表张近东拒绝电子商务。早在1999年,苏宁就开始了对电商的探索;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

在线上,苏宁积极应对电商新秀京东的挑战,疯狂开打价格战,当然还有口水战。那时候,在张近东眼里,京东商城还是“小孩子”。

据艾瑞的统计,到2014年时,苏宁在国内B2C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占据3.2%的份额,仅次于天猫、京东,位居第三。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2017年。

张近东大概不曾想到,半路杀出的拼多多能打破这个格局。在2018年上半年,它已经跻身国内B2C电商第三,苏宁易购第四,之后苏宁再也未能反超。

虽然营收规模曾连续几年位居国内前列,但苏宁线上迎战阿里、京东、拼多多,线下防御国美,双线作战导致疲惫不堪。

为配合电商业务,苏宁还布局了苏宁易购、物流、金融、科技、置业、文创、体育、投资八大板块;2017年,苏宁提出智慧零售概念,并于2018年开启线下狂奔,进入“万店时代”。

但这些动作在业内基本都是一种“跟随策略”,不仅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反而把苏宁拖入亏损泥潭。

自2014年起,苏宁虽然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但主营业务却连年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维持在46%-65%之间。到2020年,公司巨亏超68亿元,总负债1352.43亿元。

数据来源:苏宁易购财报

进入2021年,资金链危机终于压垮了苏宁。张近东不得不退而求全,为让苏宁活下去而出让控股权,自己黯然退场。

当张近东吞咽电商苦果的时候,美邦周成建的感受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1月他对媒体说,“从今天向昨天看,现在是(美邦)最差的时候”。

美邦的现状有多糟?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大跌13.4%至7.97亿元,净利润1.21亿,扭亏主要因为成本控制和出售部分资产。

2019-2020年,美邦分别净亏损8.25亿元和8.59亿,负债率从68.02%攀升至77.72%。

不知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周成建曾在内部发起的电商“旋风行动”。

2011年,从来没在淘宝买过东西,对互联网也不在行的周成建对外喊出一个“小目标”——2020年公司电商销售将达到1000亿元。

实际上,2020年美邦服饰总营收38.19亿元。这家公司自1999年就开始探索电商,但这些年屡战屡败。

2010年12月,美邦服饰旗下B2C电商平台邦购网试运行;2021年9月,公司“考虑到盈利难以保障”,将邦购网剥离。

2013年又将邦购平台收回,启动O2O战略,重新布局电商,开出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店。但因品牌定位混乱、模糊,产品品质不精良,抓不住消费者又以失败告终。

2015年,美邦又推出“有范”APP,进一步落实“互联网+”战略,甚至不惜重金冠名综艺节目《奇葩说》。但这个形象老化的品牌依然提不起年轻人对它的兴趣,最终“有范”也失败了。

三个零售大佬中,宗庆后对电商的排斥最强烈,持续时间最久。

2014年,他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说,“网店搞乱了既有的价格体系,致使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只能关门歇业,这进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业。”

2016年,宗庆后又在央视炮轰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直到2018年,宗庆后依然在说,“我们不抵制电商,也不拥抱电商。”

宗庆后不拥抱电商,消费者也不拥抱娃哈哈。

2013年,娃哈哈营收达到历史顶点782.8亿元后,营收持续下滑;2018成为近年营收同比增长的年份,仅较上年增加了4.4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浙商全国500强”榜单、2020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

富二代任重道远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民营企业则更短,只有2.5年。娃哈哈、苏宁、美邦走过30年,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

宗庆后在娃哈哈是“神一样的存在”,强势也是张近东、周成建的共同标签。

但强势的他们也成了各自企业的天花板。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零”。“暴君”周成建管理下的美邦,多次发生高管人事震荡。张近东的强势作风下,苏宁在电商运营、高级人才引进、团队授权和激励等方面,都与其它电商平台存在明显差距。

稻盛和夫说,所有管理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

当创一代遭遇新挑战,富二代注定要承载他们的希望。

周成建选择了“裸退”。2016年,他把美邦董事长、总裁的职位全部让出,由其女胡佳佳接任。此前,胡佳佳一直在美邦服饰各部门工作,先后任职总裁办公室、鞋类开发营运部、品牌营销部、战略发展部等。

不仅如此,当时美邦的核心管理层也经历一轮大换血,周成建等于把“儿子女儿女婿都押上”了。

张近东退场后,他的90后儿子张康阳进入苏宁易购新的董事会。此前,张康阳已经在苏宁历练近5年,负责苏宁国际业务拓展,苏宁小店;还从自2018年起担任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

宗庆后至今未有退休迹象,但他的独生女宗馥莉已在娃哈哈任职多年,一直当作接班人培养。

1982年出生的宗馥莉,1986年的胡佳佳以及1991出生的张康阳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教育和生活经历、精力状态等都明显优于父辈。

宗馥莉一直在娃哈哈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试图推动娃哈哈的年轻化,适应新时代。

2016年,宗馥莉在娃哈哈之外推出了一个独立的新品牌KellyOne。它的果蔬汁、一茶、生气啵啵、CHACHA四种系列产品,都在迎合时下年轻人追求低糖低脂的健康风潮。

2021年,kellyone还邀请90后当红小生担任品牌代言人。

2018年,宗馥莉上任娃哈哈公关部长,在跨界联名营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泡泡玛特、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等年轻人喜欢品牌和IP联名。

目前来看,宗馥莉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娃哈哈营收下滑的命运。因为除了包装和营销推广,娃哈哈至今还没有打造出一款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爆款新产品。

胡佳佳上任至今已近5年时间,美邦也一直沉疴难治,还在靠关店、控成本、卖资产缓解压力;股价也长期萎靡。

美邦服饰近年股价持续下跌

在苏宁易购,新任董事长黄明端来自阿里系,所以,代表张近东意志的张康阳是否有机会真正掌管苏宁都还是未知。

卸任苏宁易购董事长时,张近东在写给员工的公开信里说,“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未来很远”。

但愿零售巨头们的未来也如张近东所言,“前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