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5日消息,中国自主可控通用型高端数控系统研发企业「伯太自动化」宣布
完成3000万元种子轮融资正轩投资、耀途资本联合领投,跃为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
伯太自动化创始团队于2022 年底完成组建,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高端通用型数控系统,并完整覆盖数控系统从研发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
伯太自动化的发展思路是:以创始团队世界级研发经验为基础,重构数控系统底层架构,真正实现高端通用型数控产品的全面国产自主可控。具体来说:在基础架构方面,完全解耦内部控制机构和外部相关硬件的功能模块,使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保持产品的通用性和竞争力;在数据架构方面,完全解耦实时、准实时、非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实时性和核心数控功能的性能发挥,确保控制精度和速度上赶超进口产品;在处理模块方面,优化设计,满足不同功能的实时性、操作性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可扩展性上的潜力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
正轩投资投资总监余小翠表示,“未来十年,先进制造是中国核心的优质资产,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将带来高端数控机床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从整机到核心零部件都迎来了国产化机遇,包括主轴、轴承、数控系统等。其中,数控系统规模百亿、软硬耦合、门槛极高,是值得深耕的蓝海市场。值此良机,正轩有幸能见证和参与伯太自动化的创立,团队的实力、经验与视野在全球均属一流,我们将全力支持伯太的发展,为中国先进制造贡献绵薄之力。”
耀途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晔表示,“耀途资本始终坚信智能制造是中国发展的基石,工业母机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数控系统是工业母机的大脑。伯太的核心团队在高端数控系统领域具有非常高的稀缺性,同时也有突破国内“卡脖子”现状的决心。智能制造是耀途资本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耀途资本将持续深耕智能制造行业,与创业者同行,打造智能制造生态链。”
在跃为资本看来,高端数控系统是中国工业母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凭借世界级团队和经验,伯太将全面实现高端通用型数控产品的国产可控,助力中国工业母机产业强链补链。跃为资本长期关注工业科技及工业母机产业链的发展和机会。很荣幸能陪伴伯太自动化的成立、成长,并将持续陪伴公司实现更大跨越。我们坚定相信并支持伯太成为助推中国智能制造的中坚力量。
12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5日消息,据36氪获悉,合成数据公司「光轮智能」近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这家今年刚成立的新公司,已经完成种子轮、天使轮、天使+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SEE Fund、奇绩创坛、辰韬资本、变量资本等。
光轮智能致力于为企业落地AI提供合成数据解决方案,结合生成式AI和仿真技术,为行业提供3D、物理真实、可泛化的合成数据,解决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发展中真实数据利用率低、标注成本高、回环周期长、长尾场景(Corner Case)缺乏等问题。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开始服务于数家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公司。
光轮智能创始人兼CEO谢晨博士是国际顶尖的仿真专家,曾在英伟达、Cruise、蔚来等企业担任自动驾驶仿真负责人,国际首创将生成式AI融入仿真,有行业内最多次从0-1的合成数据开发、落地经验。
谢晨表示,业内更常见的合成数据来源于仿真,但仿真数据无法满足模型训练的高质量需求。在仿真的基础上融合生成式AI,以一小部分真实数据为蓝本,通过生成式AI技术来放大数据量级,并基于自研的“端到端真实性评测算法”保证数据质量和效能,可生成高信息增量的、用于算法训练的数据。
“生成式AI技术在过去一年飞速发展,精确可控度、泛化性、质量大幅提升。经过生成式AI与仿真结合,我们可以基于客户的数据,为他们提供百万车队量级的数据规模和能力。你可以想象,通过光轮每个自动驾驶公司、主机厂、机器人公司都可以拥有特斯拉车队量级的数据能力。”谢晨表示,而这些数据的成本只有真实数据的十分之一。
据介绍,光轮智能组建了一支生成式AI+仿真的国际领先的专家团队,凭借最多次合成数据的落地经验和独创的真实性评测算法,可保证每一帧数据都足够真实、对模型有价值输入。近期,光轮智能入选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是数据伙伴中唯一合成数据厂商。
无限基金合伙人马麟表示:无限基金长期关注创新技术,致力于长期陪伴具有创业精神的优秀团队。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于数据的质量、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未来的行业变革中,数据的边界决定了模型的边界,一定会是产业争夺的战略资源。光轮智能创始团队长期深耕合成数据技术,将大幅度提高真实数据利用率以及合成数据供给,降低数据成本。这一类技术与相关企业,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将贡献重要的力量。
奇绩创坛合伙人毛圣博表示:光轮智能团队凭借其独特的合成数据技术和对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深度洞察,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力和执行力。他们将合成数据多次成功应用算法训练中,从而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乘着大模型的东风,未来"Data is the New Software",期待光轮智能在AI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推动行业的进步!
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伊婷表示: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其中合成数据是构建高质量AI模型的核心关键。真实数据的成本过高,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公司OpenAI、微软、Tesla等,都已经开始用合成数据来训练AI模型。我们认为用合成数据训练大模型将会很快成为主要趋势。光轮团队在合成数据领域的能力和经验是非常稀缺的,我们相信光轮在合成数据领域能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
12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5日消息,近日,光伏制造企业正泰新能完成20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朝希资本、长江绿色产业基金、交银投资、国寿股权、越秀投资、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华登国际等。
正泰新能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是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行业首批把握住光伏电池技术由p转n变革机遇、布局TOPCon技术并已量产的头部企业。除了n型TOPCon技术之外,企业也在积极储备TBC、HJT、叠层等技术路线。
企业积极提高精益生产水平,电池、组件成本控制水平位列行业领先,已经在浙江海宁、江苏盐城、甘肃酒泉、泰国等地布局智能制造基地,近年光伏组件出货量稳占全球前十席位,至2022年已上升至全球第六。企业预计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55GW、电池产能53GW。
除光伏电池、组件外,企业积极布局产业链上游,战略参股硅片、硅料企业股权,规避上游扩产风险、保障供应链安全,打造准一体化企业。
朝希资本管理合伙人惠亨玉表示:“朝希资本助力正泰新能在品牌拓展、渠道优化、供应链整合、技术研发、产业落地等多维度进一步加固护城河,头部标的投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朝希资本是唯一一家连续参与正泰新能三轮融资的机构,体现了正泰新能和朝希资本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相互认可与支持。作为一家产业投资机构,朝希资本将继续发挥‘产业、资本+赋能’的差异化优势,联合产业生态圈中众多被投企业,携手正泰新能一起迎接光伏作为主力发电能源时代的到来。”
1206
2021年,字节跳动在新消费领域的动作愈加明显,无论是推出自主品牌,还是外部投资都有涉猎。
3月2日,投资酒类品牌厚雪酒业,5月7日,字节跳动参与了轻食品牌鲨鱼菲特,随后又相继投资了Manner咖啡、柠茶等新兴品牌,席卷了新消费市场的多个细分赛道,包括咖啡、茶饮和酒类等。
全力出击,不设边界的投入新消费,大厂中鲜有如字节跳动这般规模和力度。
实际上,字节跳动在新消费领域的布局远比外界想象中的更早。
Tech星球独家获悉,字节跳动战略合作总监白光以及刘钰章等,早在2018年就接管了成立不久的北京新港商贸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探索茶业、红酒等新消费业务,比如和供应商合作推出红酒商品“灵感代码”。
与此同时,巨量引擎也在同年探索白酒类新业务——“随我小酒”,并在次年进行推广,但并未引起太大关注。此外,字节现在内部的茶饮,也更换为自家的品牌进行运营,比如咖啡品牌名为“ByteCoffee”、茶叶为“ByteTea”。
除了早期的自营商品外,近期,字节还将推出全新的茶饮品牌“桃源玉叶”,商品名为“桃荼荼”,是一个即食冲饮的茶包。不止如此,字节跳动还将推出“葡里葡气”、“灵感泡泡”等多款新式茶饮,丰富新消费的品牌。字节跳动方面对此表示:只是用于内部福利。
然而,Tech星球发现,桃源玉叶这款茶饮品牌已在抖音开设认证号,消息人士表示,或将用于后期的商品售卖。
随着消费升级和用户追求健康的市场环境影响,新消费成为了国内未来市场的新方向。从2018年开始,字节就开始在新消费领域持续加码,已涉足国潮、茶饮、火锅、酒类、周边等多个消费领域。随着字节在C端流量增长与变现挑战越来越大,以及海外市场的未知变数,投入到新消费业务中,或许会成为字节跳动新的增长引擎。
精挑细选投资新消费品牌
字节对外投资,主要由其战略投资部负责。这一部门从2020年7月起,就一直在调整。
2020年3月,字节跳动战略投资负责人严授转岗负责游戏,空缺4月后,由原TikTok产品负责人朱骏Alex担任字节跳动产品和战略副总裁,负责产品战略、公司战略和投资。此后,战略投资部门内部分化出财务投资部门,新消费品牌投资则由该部门的杨洁负责,她曾任红杉资本副总裁。
动态调整期间,字节的投资依旧保持高速运转。天眼查数据显示,字节从2014年开始做投资,共投资项目129起,仅从去年7月到现在的一年时间内,投资了60多起,占近一半左右,大手笔投资接连不断。
此外,字节对外的投资机构主要有5个,分别为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云创迹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有限公司、北京闪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这5家公司分工明确,分别管理不同的投资项目。
新消费赛道的投资主要由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而像“飞聊”等内部创业公司孵化的业务,则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并购。
新消费中的细分领域繁多,字节并非“来者不拒”,精挑细选才是最优解。
除了直投公司进行明确分工外,赛道的负责人也各司其职。据消息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此次参与外部新消费赛道投资,由杨洁进行审核和接触,包括柠茶、mannar咖啡等,内部则由白光进行创业赛道的布局。
白光为字节跳动战略合作总监,主要是与外部供应链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字节内部供应的茶饮、咖啡、红酒等是由供应商提供,字节则是品牌授权方。
字节在新消费的投资上,主要有茶饮、咖啡、酒、文创和火锅等,近期大火的茶饮和咖啡也是其重点关注赛道。
字节投资茶饮和咖啡并不意外。智妍咨询的数据显示,国内现制饮品规模约1300亿元,其中,现制茶饮规模约700亿元,占现制饮品规模的54%;现磨咖啡占现制饮品规模的38%。意味着这两个细分赛道是当前用户的主流消费商品。
如今,字节跳动可能已经在新茶饮和咖啡赛道,找到了眼中的“喜茶”和“星巴克”。
6月份,字节跳动数千万投资予三发餐饮,后者旗下拥有茶饮品牌“柠季·手打柠檬茶”。这个夏天最火的新茶饮品便是柠檬茶,柠季自今年2月在长沙开出首家门店以来,短短5个月时间,门店数已超140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单店月营收超过20万。
而在咖啡领域,6月16日,Manner咖啡关联公司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新增融资信息,字节跳动成为新投资人。在过去半年内,Manner咖啡已获得了4次融资。字节跳动捕获了目前咖啡赛道,继瑞幸后最火的品牌Manner咖啡。
根据极光调研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增速分别为28.5%、23.5%、37.3%、25.4%,比咖啡市场的总体增速高出2%-9%。意味着在星巴克、瑞幸咖啡和连咖啡等连锁咖啡品牌的推动下,现磨咖啡的市场渗透率在不断提高。此外,54.9%的消费者将咖啡作为“休闲饮料”,而不仅仅是提神醒脑的一个辅助功能饮品。
消费观的改变,让咖啡市场火速崛起,也吸引了字节等互联网新玩家涌入。虽然是跨界入局,但丝毫不会影响字节对新消费的大力投入。
小试牛刀“茶、酒和咖啡”
投资不过瘾,字节也在新消费领域亲自入场“操刀”,在内部很早就开始推出了自有IP的新商品、新茶饮。
据一位字节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目前,在字节内部有“ByteTea”和“ByteCoffee”等两大品牌饮料。
位于学清嘉园的字节办公区的一位员工告诉Tech星球,“字节最好喝的是‘椰清冰摇咖啡’,ByteTea有多种口味可以进行选择。当然,如果把字节咖啡换成刚投资的manner那就更好了。”随着葡里葡气、灵感泡泡等新式茶饮的加入,字节内部在茶饮方面的多样性上会更加丰富。
一位消费行业人士认为,字节在内部推出这么多的茶饮品牌,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断试错动态调整,希望员工对这些新茶饮不断提出建议,从而可以对其口味进行调整,推出更适合的饮品,如有合适的机会,则可以向外界进行售卖,类似于知乎前不久售卖的挂耳咖啡一样。
据了解,字节正在筹划新的业务“桃源玉叶”,将推出名为“桃荼荼”的茶包商品,消息人士对Tech星球表示,后期或对外进行售卖。目前桃源玉叶,已经在抖音上开设了认证号,作为字节后期推广的一个窗口,而茶叶的原料或由位于福建的一家茶叶厂供应。
注:桃源玉叶的IP形象和桃源玉叶的认证抖音号。
除了茶饮外,字节从2018年开始就在研究酒水业务,主要有两条线在跑,一条是面向消费端,另外一条则是对内。
对内名为“灵感代码”的红酒,有不少员工会收到这瓶红酒。字节的员工李宏打趣道:敲代码迷糊的时候,喝瓶“灵感代码”,瞬间就来劲了。
还有一条则是白酒业务线,由巨量引擎操盘,业务名为“随我小酒”,外界对该业务了解甚少。制造方为四川宜宾金南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主打浓香型白酒品牌。
虽然有皮皮虾、今日头条和抖音等字节旗下渠道的流量加持,但“随我小酒”的销售不尽如人意。以“随我”天猫旗舰店为例,其主销的6款商品的月销量,除了价值129元6瓶装的“随我小酒”有21人付款外,另外的5个商品月销多为个位数,甚至还有月销为0的尴尬情况。
由于业绩不佳,该业务随即在2020年停了下来,一位接近字节的合作伙伴表示,他们对这款商品并不看好,一方面是宣传投入不大,一方面则是没有和江小白有区别,失败也是必然。
“随我小酒”的关停,是字节在亲自入场做新消费品上的尝试,也为现在进行消费赛道的投资和内部试水,埋下了伏笔。
除了以上业务外,字节在“IP+新消费”的线上模式打造上,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起初字节内部有一个名为“ByteMall”的商城,可供员工进行字节IP商品的购买,后来字节投资并购男装品牌“硅基生物”后,在其基础上改造成自有IP周边新品牌“抖音文创”。目前已在淘宝、抖音上陆续开店,售卖字节周边和联名商品,有滤茶器、礼盒、雨伞等,由于字节的IP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牌效应不够明显,所以销量不是太大。
字节在新消费赛道的布局思路,变得愈加明晰,两条路并行:一方面利用投资,加深外部的护城河,并推动外部的营销和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内部试错,布局C端市场。
字节能讲好新消费这个新故事吗?
近年来,新消费品牌迅速崛起,成为创投市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2016年成立的元气森林,在2020年的销量超过10亿瓶,估值飙升到140亿;2018年新成立的王饱饱,在2019年双11中成为天猫麦片销冠;泡泡玛特则带火了“盲盒经济”,目前市值已稳居千亿……
新消费爆发并非偶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的流量趋于饱和,字节跳动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元气森林、瑞幸咖啡的崛起,让字节也想凭借时下这股新消费的东风,分一杯羹。
字节投资的新消费企业和业务,无论是公司成立时间还是业务上线的时间,都在两年内,说明这些企业都偏年轻化。对于字节而言,提早布局这些初创企业,或有可能在后期有可能跑出一个行业巨头。
新消费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而字节的抖音、西瓜、火山视频、今头条等产品的受众,也恰好都是年轻人,更懂年轻人,也让字节更看好新消费。
据麦肯锡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调查样本中二线及以下城市“年轻购物达人”仅占受访者的25%,却为当年消费支出增长贡献了近60%,年轻人正成为消费市场新的主力军。
而随着抖音提出“兴趣电商”概念后,也迎来了消费入口。通过将有趣的商品内容化,然后再推荐给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吸引潜在的用户。
7月24日,抖音超品大赏推荐官戚薇在直播间为粉丝进行一款新消费品牌的直播带货,取得2100万GMV和超过4.5亿的全渠道曝光量。借助抖音电商,无论是自营的消费品牌,还是投资的企业,都将获得更大的曝光机会。
新消费模式,擅长将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线上的布局外,字节在线下投资了柠茶、懒熊火锅等新消费品牌,虽然字节不会亲自下场参与运营,但并不意味着字节不会另辟蹊径参与其中,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
人才方面,抖音电商物流业务,今年已迎来多位前阿里P9级供应链/物流人才加入。这是抖音在供应链、物流体系上发力布局的一个缩影,不排除以后为线上甚至线下的新消费商家提供自家的服务。
此外,巨量引擎方面,也在加大对食品饮料酒水行业的合作力度。据悉,字节希望维护并开拓在广东、四川等地的食品快消行业的大客户,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元气森林、瑞幸咖啡、泡泡玛特等已经牢牢把握住各自所在行业的地位,而且像元气森林已经开始做啤酒、奶茶等多元化产品,瑞幸咖啡则推出有别于咖啡的周边和茶饮等新产品,头部玩家在业务上已经开始互相渗透,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对于字节而言,目前投资和自研的新消费业务,仍然还是一个初期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备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
1206
8月12日,理想汽车登陆港交所。
自2020年7月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以来,短短一年的时间,理想汽车再次登陆港股,成为继小鹏汽车实现双重上市后,第二家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连续创业二十余年的李想,第三次站上了IPO的舞台。三次创业的摸爬滚打,并没有让他变得世故圆滑,反而让这个沉默内向的人变得“开朗”。
一个理想
1981年出生于石家庄的李想,曾是风靡全国的80后创业四大天王。这个称呼始于2008年,李想与茅侃侃、戴志康、高燃一同作客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的时候。
李想的少年时代与大众认知中的80后没有太大区别。8个月大时就被外婆带回沧州抚养,直到7岁上小学才回到石家庄。
中学时期的李想是狂热的电脑迷,买不起电脑,就把所有的零花钱用来买电脑期刊。后来,他的父亲用几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台奔腾133。1996年的8000元,为李想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拥有第一台电脑之后,李想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认知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于是他很快就发现,曾经自己痴迷的计算机期刊实际上漏洞百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还不如自己写。
理论总要结合实践。李想在某一节课堂上灵感爆发,写下洋洋洒洒五千字装机心得,并寄给了《电脑商情报》。两周后,这篇稿子被采用,李想收获了第一桶金。
几百元的稿费对于当时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巨款,李想开始大量写稿,被《电脑报》等主流刊物多次采用,一个高中生的业余收入达到了普通上班族的水平。
1998年,互联网浪潮已经在国内兴起,高三学生李想也建立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个人网站,并刊登自己写的电脑显卡相关文章。
高三学业繁重,李想早上四点就起床写稿,在去上课之前更新网站。由于文章质量高、更新频率稳定,“显卡之家”很快有了广告收入,以每万次曝光收费10元的报价,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2万元。
高考来临的时候,李想通过个人网站赚了10万元,但这显然是以学业为代价。李想在学业和职业的选择题上没有太多犹豫,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一个月赚到父母加起来半年收入的理由能否换来放弃高考的许可,但父母竟然意料之外地没有太多反对。
于是,李想正式开启了创业路。
他先找到了比他大四岁的樊铮,同样是做网站的石家庄人,刚刚从河北科技大学毕业去了深圳打工,被拉回石家庄一起创业。一年后,同样比李想大四岁的邵震加入,成为第三名合伙人。
2001年,公司改名为pcpop,也就是泡泡网,业务范围从显卡拓展到所有电脑硬件。李想做运营,樊铮懂技术,邵震独自去北京开辟市场。
随后的几年中,泡泡网不断壮大,直到它的面前只剩下两个对手: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
李想后来说过一句可以作为他性格标签的话:“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做不到第一,情愿不做。”
这句名言可以反推出当时李想内心的压力和动力,即使泡泡网已经成为行业第三,但面前的两座大山很难一步跨过,因为泡泡网自身的发展也并非全无问题。
李想的解决方案可以总结为三个方向。
一,业务拓展。在电脑资讯以外寻找新的行业,在房地产、旅游和汽车三个初步选项中,李想选定了汽车。
2005年,名为“汽车之家”的新网站上线,在汽车类网站这个被李想描述为“对手没有一个能打的”的行业里,很快就发展到头部。
二,人才引进。汽车之家做大做强后,从泡泡网分家,同时管理两个公司的李想力不从心,亟需帮手。
在投资人薛蛮子的撮合之下,秦致加入汽车之家,被称为互联网公司人才招揽领域的经典案例。
当时,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秦致,带着IBM和麦肯锡的工作经验在265网站担任COO,后来265网站被谷歌收购。秦致寻找下家,薛蛮子是265网站和汽车之家的共同投资人,推荐秦致加入汽车之家。
在李想后来的描述中,秦致的加入,“把我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而不一个简单的公司和网站产品。”
如果李想的评论不足以概括秦致加入的意义,那汽车之家在第二年营收翻几倍、用户数增长至全国第一的数据肯定可见一斑。
三,引入资金。汽车之家发展太快,用户量提升给服务器、带宽和人工成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即使收入也在增长,但不足以抵消资金压力。
李想找过IDG资本,但当时的IDG投资合伙人周鸿祎并不看好这个项目。薛蛮子用100万美元的投资换来15%的股份,但依然不能帮助李想彻底解决资金问题。
那是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着整个互联网行业,汽车之家的现金流几乎断裂,直到李想终于等到了来自澳洲电讯的7600万美元投资。
但这笔投资,让李想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由于汽车之家等的是救命钱,澳洲电讯的投资换走了55%的股份,李想的股份已经稀释到5.3%,这让他萌生了退意。
在秦致的劝说下,李想总算“熬”到了汽车之家在2013年上市,但2015年,李想依然选择了离开。
两个项目
李想的商业人生始于电脑,辉煌于汽车。
2003年,泡泡网刚刚步入快速发展期,22岁的李想就买了第一辆车。当时他自己都没想到,后来他会拥有几十辆车,做了汽车网站,甚至卖了几万辆车。
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首次来华,亲自向首批中国用户交付特斯拉ModelS车钥匙,传达出其对中国市场不加掩饰的野心。
被马斯克亲手递过车钥匙的首批8位用户,随便哪个的身份都是极好的宣传媒介,云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汪东风、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时代集团执行副总裁潘燕明、合一资本董事长许亮、著名央视电视制作人张涵、三一投资总经理董晓栗,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尹喜地,以及时任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
在当时媒体的报道中,33岁的李想被定义为“创意天马行空”的电动汽车玩家,他在交车仪式上对于马斯克“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企业家”的评价也只被定义为谈吐幽默,还没有人解读出“学习”的真正含义。
同年国庆节期间,李想的朋友李斌约他聊天,易车网创始人和董事长的头衔让李斌在商业领域站在李想的对立面,但不妨碍两人的私交。
李斌说要自己造车,并询问李想是否加入。李想的答复是投资1500万美元,成为蔚来汽车的原始股东,但合伙人就算了。
李斌没有坚持,李想再次和他成为了同一条赛道的对手。
2015年6月30日,李想宣布不再担任汽车之家总裁;2015年7月1日,李想宣布车和家成立。
当时,造车新势力蠢蠢欲动,但依然被总结为“外行人造车”,连马斯克也不例外。但在汽车资讯领域工作多年,李想认为自己是国内最懂车、最懂用户的人。
车和家最初的产品规划有两个项目,其一是SEV,一款全称为Smart Electric Vehicle的小型智能电动汽车。这款定价几万元、时速不超过45公里、小到可以把电瓶拿回家充电的车型,像极了2020年爆火的五菱宏光mini。
李想曾对这款车型寄予厚望,投了2亿元打造研发和生产线。车和家的启动资金中,有李想自掏腰包的5000万美元,还有樊峥、秦致等人投资的1000多万美元。在2016-2017年,又获得了7.8亿元和6.2亿元的两轮融资。
但辛苦打磨了两年之后,李想依然没有拿到生产许可,因为国内低速电动车政策依然没有出台。
当时,国内低速电动汽车处于灰色地带。按照政策,时速在40-70公里的电动车均被定义为“代步车”,没有合法的汽车牌照,也不能走机动车道。而李想当初赌的,是国家会参照欧洲做法,出台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的相关政策,不过却没能等到。
2018年年初,在获得30亿B轮融资后,李想宣布暂停SEV项目。
无奈暂停SEV项目后,李想开始全力运作第二个项目理想ONE。这是一款中型SUV,主打增程式油电混动。
以往的混合动力是既能用电又能烧油,增程式油电混动则是平时用电,没电时用燃油发电,从而实现全程用电。
这种驱动方式让理想ONE号称续航达到800公里,并打出口号“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汽车”,但以略显“投机”的方式切入了电动汽车行业当前最大的痛点之一,在宣传层面引人诟病。
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是串联式插电混动,有发动机,但靠纯电驱动车辆。其最大优点是没有里程焦虑的同时保留了纯电驾驶体验,不过由于要经过多次转化,能量损耗也会增加,尤其跑高速时会更费油。
2018年10月,车和家正式推出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并发布了首款产品理想智造ONE。同年年底,车和家6.5亿元全资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生产资质。
2019年3月,理想智造更名为理想,次月就正式开始接受预订。目前,理想ONE是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也是其目前销售的唯一一款车型。自2019年11月实现量产,截至2021年7月31日,理想ONE的累积交付量超过72000辆。
2018年3月,滴滴与车和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4 亿创立“桔电出行”,滴滴持股51%,理想持股49%。那一年,滴滴和31家车企、动力电池供应商签约,打造大出行领域的“洪流联盟”。
理想汽车在2020年登陆美股的时候,美团和王兴合计持有理想汽车24%的股份,甚至超过了李想本人的21%,而字节跳动和张一鸣也参与了上市时的基石投资,成为股东之一。
程维、王兴、张一鸣罕见“同台”,这是乌镇那次闭门论坛之后就没有重现过的“盛况”。
双重上市
2021年7月,冲刺港股二次上市的理想汽车迎来捷报,共交付了8589辆理想ONE,环比增长11.4%,同比增长251.3%,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8000辆。此前6月,理想汽车的上险量为7827辆,超过了蔚来、小鹏。
仅从交付量层面看,理想汽车连续两个月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
理想汽车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收35.8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8.51亿人民币,营收增长超过320%。
随营收增长的,还有毛利率。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实现毛利润0.6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8%。到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润达到6.1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上升到17.3%。
以这样的成绩冲刺港股双重上市,或许可以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但事实上,截至目前,理想汽车依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据理想此次招股书数据,2020年一季度,理想亏损0.77亿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幅度达3.6亿人民币,亏损增长超过360%。
当然,这与持续加大的技术投入有关。年初的电话会上,理想汽车表示,2021年研发费用将达到至少30亿元。随着在自动驾驶和新车型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预计未来3年内,未来的研发费用将达到每年60亿元。
急于上市,不管是当初冲刺美股还是如今港股双重上市,理想汽车都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二的位置,根本原因可能是“缺钱缺怕了”。2019年,理想汽车曾经遭遇资金危机,李想拜会了一百多家投资机构,最后还是王兴出手才渡过难关。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登陆港股可以被纳入港股通名单,从而引入A股投资者,或许是为了将来回归A股铺路,甚至实现“三地上市”。
港交所对二次上市的硬性要求是“需在合资格交易所拥有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合规记录”,因此,蔚来可以在港股二次上市,但小鹏和理想只能双重上市。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小鹏、理想的股票不可跨市场流通,而二次上市相比双重上市,能有更多的豁免和优待政策。
除了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还有急需转移的关注点。第三次创业的李想从未感受过C端市场如此汹涌的质疑,断轴、自燃的负面事件频发,理想汽车的应对显得非常吃力。
2020年11月6日,理想汽车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理想ONE电动汽车,共计10469辆。在此5天前,理想汽车表示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升级”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实际上,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召回”与“升级”,难以掩盖补救安全隐患的意味。
与此同时,对于增程式技术的质疑再度复苏,最大的质疑在于燃油换电的方式根本无法顺应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初衷。
大股东王兴第一时间力挺:我从来不试图说服别人“买”理想ONE,我只是建议他们试一下理想ONE,开一开,坐一坐,自己感受一下再做判断。有些人碰都没碰过理想ONE,仅凭所谓行业经验/理论/常识就直接唱衰,呵呵。
但李想本人并不能淡定地给出一句“呵呵”。在2020年8月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出口成脏”,开启骂街模式,“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XX,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
今年7月,理想汽车深陷“水银门”困局,又是李想亲自发微博公关:“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水银,脑子里装满了水银!”
一系列“顶级”公关操作之后,李想在出货量登顶之前,就实现了进入某个行业创业就要拿第一的梦想,被称为车企创始人骂街第一人。
很少有人提起,李想创业路上的第一次危机是由于他本人的“沉默寡言”。当时,泡泡网约一半员工辞职,网站最重要的编辑岗位甚至流失了70%的员工。李想将这次危机归根于沟通不够,他评价当时的自己是“非常非常内向、甚至有点自闭的人”。
显然,如今的李想已经养成了第二种性格。
而深藏于舆论危机之下的,还有押宝单一车型的隐患。目前,造车新势力们都已经开始多线布局,蔚来、小鹏都开始打造轿车产品线,而蔚来汽车进军低端市场的野心,在瞒了很久之后也终于瞒不住了。
但理想汽车目前的在售车型依然只有理想ONE,按照理想汽车已经公布的计划,其新款车型预计2022年才上市,而且新车型仍然是增程式。
今年初,上海市宣布从2023年1月开始不再给增程式电动汽车绿牌。不管理想汽车是否承认,全国多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身份认定已经开始收紧,燃油发电机的存在会越来越尴尬。
理想汽车的招股书中提到,将进行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开发平台——Whale平台和Shark平台的研发,将从2023起每年推出两款纯电动车。还会在未来三年,面向高速公路、城市区域等高频用户使用场景,在国内多个城市建设高功率充电站。
而早在李想“说难听的话”之前,他就曾表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摘掉发电机,就可以直接变成电池动力汽车”。这显然是默认了增程式作为过渡方案的身份,纯电动才是大趋势。
对比当初李想对于诟病增程电动的反击,这是客观意义上的妥协,如果当初就顺势描述对于纯电动的规划与憧憬,何尝不是皆大欢喜。
但相比于前两次创业,80后创业代表中唯一仍在创业的李想,显然不想再控制自己的脾气。
结语
理想汽车登陆美股之后,李想曾在公司内部信中如此描述理想的“理想”:五年后,理想要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份额,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并跻身世界前三。
从蔚来汽车抢跑美股,到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接连实现双重上市,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地位已经基本锁定。如今,蔚来依然以720亿美元的市值领跑,小鹏以几十亿美元的微弱优势领先于理想。
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只做第一”的泡泡网面对两座大山选择另辟蹊径,汽车之家在“没有对手能打”的汽车类资讯领域登顶。在第三次创业的路上,本就是另辟蹊径切入行业的李想,再次与两座大山站在了一起。
1206
当大厂年轻人争相挤进体制时,早在二十一年前,那个主动选择离开体制的厂工已经成为了如今的“奶粉首富”。
最早他只是赵光农场的一个放牛娃,但这个放牛娃日后最重要的身份不是首富,而是中国奶粉翻身仗的坚持者。
茫茫的北大荒,让人无法回望,只有一直向前......这的孩子对于土地有着更加深沉的理解与向往。
养牛、给农场交奶,是黑龙江北安市赵光农场农户们的生计,而放牛是孩子们童年的正经事。优质的牧场是天赐的礼物,孕育这一产业的正是东北的黑土地,若说炖菜与水饺是北大荒的味道,北纬47度则是全球宝宝的“口粮地”。
在这条黄金奶源带上,赵光农场,这个成立于解放前的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早已埋没在历史流沙之中,但却养活了今天的中国宝宝们。
同样赵光农场乳品厂也是中国乳业不该被遗忘的名字,这里走出了放牛娃、厂工、奶粉首富,还有中国奶粉市场的支柱企业——完达山、辉山、飞鹤等。
但在长达十余年的发展中,中国奶粉的滋味曾一度被遗忘、甚至被历史鞭笞。
国产替代是虚火?
北方的小县城里,王麦的母婴店开了十五年了,但这赚钱的买卖曾一度曾让她迷茫不已。
混乱、欺瞒、虚假充斥着整个奶粉圈,29万婴幼儿,22家奶制品生产厂商都成为了“毒奶粉”的祭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粉难卖了好几年,即便出货也是进口奶粉。”
就是这个俗称蛋白精的成分,让全国十省(区)的儿童患上了肾结石,始作俑者是当时的奶业老大三鹿奶粉。一袋18元,不到进口奶粉价格一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最终从市占神话变成了致命毒剂,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抢夺农村市场的标签让国产奶粉名誉扫地,而高价的外资奶粉成为了质优的代名词。
仅不到五年,外资奶粉就翻了天,2012年占据了国内市场67%的份额,而2007年外资奶粉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5%。
为了生存,王麦将主打品果断换成了当时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前三甲——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就连为“飞鹤品牌”负债1400万、坚决扔下铁饭碗的“放牛娃”这一次也要放弃了,卖身外资的想法曾一遍遍在冷友斌的脑海里翻腾......
这就是国产品牌的2011年,在守住信念与生存挑战中不断地游离与博弈......
当然冷友斌和同事们并未卖掉飞鹤,而十年后“老水手”王麦也变了画风,如今她选择放弃奶粉代购生意,“从去年1月到现在,这个群(奶粉代购群)基本没动静了,我们发拼购的活动也没人回应。”但她的母婴店活过来了,私信她了解国产奶粉的人却越来越多,且让她意外的是,更换者中近90%的家长并没有反应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
“疫情让代购不再方便,我们孩子已经喝了快20桶飞鹤臻稚了。”中产妈妈方方换掉A2,选择了飞鹤,只因为疫情期间身边妈妈都在安利国产。
疫情仿佛让中国宝宝不得不再次喝上中国奶粉,德勤财务咨询消费品行业领导合伙人王易对36氪判断,受疫情影响,由海淘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奶粉销量依旧不容乐观,这也意味着,这部分原本由海淘渠道带来的份额或被国内中高端奶粉品牌所占据。接下来,国内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
的确,在王麦店里选择国产品牌的消费者已经超过了进口品牌的用户,这种现象在新生儿父母群体中尤其明显。“从我们店的销售情况来看,如果是第一次喝奶粉,90%的家长会直接选择国产品牌。”
单靠疫情,国产奶粉的翻身并不稳固,实际上这场逆袭之战早在2018年前后就初现端倪,当时国产婴配粉市占率上升至 43.7%(AC尼尔森数据),这波复苏甚至可追溯到2016年。
“2016年注册制实施后,我们算是重新上架了国产奶粉。”王麦对36氪表示,注册制是真正救活国产奶粉的良药,当然这一门槛的建立也把不少中小奶企被挤占出局。欧睿咨询最新数据披露,截至2020年,国产奶粉份额已达到了53%,其中飞鹤奶粉市占率超越惠氏成为第一达 14.80%,君乐宝占比达到了6.9%,澳优占比为 6.3%。
(来源:东兴证券)
政策促进行业出清,无不是在成分把控上下功夫,而成分是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产品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在这个敏感的行业,相较于外资品牌,国产品牌当前最怕的就是出错。没有常胜的王者,909万元的罚单,这一次罚的是雅培,十三年后外资也面临了成分考验。
(信息来源:东兴证券)
成分上的绝对安全只是基本保障,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家长在选购奶粉时,关注的因素分别是品牌(占比30%)、质量安全(占比25%)和营养成分(占比20%)。
奶粉这门生意的目标用户是0到3岁的婴幼儿,但采购方是父母,由于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真正的消费者不会说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采购方的选购难度。换而言之,这其中存在巨大的信息差,这意味着品牌溢价空间,那么抓住消费者的心才是这门生意赚钱的关键,信任就成为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无形却有力的纽带。
这种信任,是套路复刻还是本土化服务的产物?
类白酒化营销
从消费属性来看,奶粉并非是一种理性消费。
在奶粉圈KOL章子怡的“带领”下,家长们早就默默转向了国产奶粉。
在一众靠谱、精致的明星宝妈、奶爸们形象攻陷下,各种DHA、ARA成分充斥着消费者的大脑,各大奶粉品牌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耳熟能详的名字,有趣的是国产奶粉正在默默的打响这场“洗脑战”。
根据艺恩数据统计,在明星营销投放分布中,国产品牌以57%的数据超过外资品牌14个百分点,其中飞鹤在2020年聘用的代言人已经接近20位。
各大国产奶企比着砸钱是不争的事实,2020年上半年,国产婴幼儿奶粉三大品牌,飞鹤、君乐宝、合生元的营销费用均超过20亿元,相比2016年,这一数据翻了近3倍。
善战,中国奶企正在抢攻宝妈们的认知阵地。从价格到品牌,营造高端的氛围来获取宝妈们的心理认同,奶粉企业玩的是一场心理战。
这场战争中,谁先信了,谁就输了。
“很难说哪款产品更好,但是心理上总觉得价格高的产品营养更充分,毕竟这是孩子未来一年的主要营养来源,不能省。”尽管价格与营养之间的关系难以言明,那种给孩子“最好”的心态却在驱使准妈妈们选择更贵的那一款。
除了对奶源的固有认知,想赢这场战争,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价格。高价=高端=安全就成为了奶粉的消费公式。为此,国产奶粉翻身仗的第一张牌就是高价策略。
国产奶粉的价格较七年前均价涨了近26元/公斤,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整体平均零售价在2014年为183.2元/公斤,到了2021年1月8日,均价已经攀升至209 元/公斤。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在消费者心目中,如今的国产奶粉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奶粉。
准妈妈周舟为肚子里的孩子算了一笔奶粉帐,一罐700g的飞鹤星飞凡系列为368元,假设一个月用量在四罐左右,每月奶粉的花费将达到近1500元。如果将奶粉替换成达能集团旗下的爱他美,每个月则能省下近500元。
但是奶粉真该这么贵吗?
根据此前节点财经报道,以一罐销售价格300元左右的奶粉为例,从其成本,从采购、加工制作、元素添加、宣传、物流、等环节进行核算,一罐奶粉的成本价格一般在60元左右,若受原材料波动影响,成本加价基本在10元之内跳动。
也就是说,一罐售价300元的奶粉成本不到3成。那利润都去哪了?
国产奶粉的高价来自于对各方利润的保证,据公开资料显示,从企业到全国经销商、省代理、零售商,最终再到消费者,中间加价的比例分别30%、10%-15%、15%-20%、20%。
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贵就是好”的心理,高端奶粉正成为行业中的核心增量品类。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超高端与高端婴幼儿产品占比已高达64%。用户选择高端婴儿奶粉正在成为趋势,抢占高端婴儿奶粉市场现如今已成为了乳企推动销量上涨的法宝。
且高端奶粉的“吸金能力”更强。
(来源:浙商证券)
在奶粉品类中,高端和质优未必能划上等号,但这却意味着该品类存在更高的利润水平。2020年飞鹤毛利率高达72.5%,其中飞鹤高端系列星飞帆的毛利率高达79%,同比增长40%;臻稚有机毛利率69.4%,同比增长77.5%。
如今,谁掌握了高端奶粉谁就掌握了市场财富密码。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任国强告诉36氪:“相比低价产品,高价产品的利润空间更足,是当下奶企的必争之地。”各大奶企纷纷推出高端系列产品,原本定位于中端低价的君乐宝也打出了有机的品牌,力争在高端系列分一杯羹。
扮演育儿师
除了品牌自身的“修炼”,想抓住消费者的心,还要做好角色扮演。
对于手忙脚乱的新手父母,母婴店就是精神支柱,特别是在社交紧密的三四线城市。如今低线级小城市的新生儿父母已经过渡到90后一代,其对奶粉的认知态度开放,但在养育层面知识又相对“浅薄”。
“在国内奶粉市场,母婴店的员工甚至老板,他们承担的角色会更像一个育婴师。”任国强告诉36氪。通过推荐奶粉,父母能够在母婴店获取丰富的育儿知识,而通过售卖奶粉品类,母婴店又能获取高粘性、超长周期的顾客。
这一观点在王麦的销售经历中也有迹可循。“相比传统渠道,在下沉市场开拓母婴店讲究的是关系维护,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消费者与零售商之间,同样会出现在零售商与经销商之间。”
在下沉市场的调研中,多位父母告诉36氪,自孩子出生到现在,奶粉均是在当地同一家母婴店购买。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越过了交易本身,已经成为了买卖以外的朋友关系。
明星站台是面子工程,那些隐秘在母婴店里的“育婴师”才是妈妈们真正依赖的对象,卖婴儿奶粉和卖其他产品不太一样,必须要通过交流、咨询,甚至体验分享才能选择一个新品牌。
线下才是奶企的主战场,谁掌握了母婴渠道,谁就能先一步抢占市场。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这一滚动年期间,婴儿奶粉的销售额在母婴渠道占比最多,达到 68.8%。此外商超渠道和电商渠道占比分别为 10.2%和21.0%。
但是国产奶粉要想赢并不简单。
中国城市区划的特殊性使得母婴店渠道呈现出高度分散化、区域化的特点,相较于连锁品牌,个体母婴店遍布全国,已经从城市蔓延至村镇等级别。根据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母婴店接近12万家,其中三四线的母婴店占比达到60%以上。
反击外资奶粉,国产奶粉需要下沉到中国腹地的更深处,握紧母婴店、商超等渠道的血脉。
好在相较于外资品牌,国产品牌有着与生俱来的下沉优势。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合伙人贺晓青告诉36氪,国际品牌即使认识到下沉市场通过高毛利激励渠道的重要性,也可能因为人员、流程等“不接地气”在下沉市场中仍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国产奶粉龙头飞鹤就是一个例子,根据久谦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飞鹤全国奶粉的渠道构成为线下占85%,线上占15%,从2020年销售额方面,一、二、三线城市(含乡镇)占比分别为10%、20%、70%。
母婴店更像是国产奶粉品牌的一个布道者。
如今国内奶粉已经占据了王麦母婴店90%以上的货架位置,店内一位销售人员对36氪表示:“除非消费者特定找某个奶粉品牌,我们首先会推荐国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奶粉厂家也会给母婴店提供仅在某一母婴店连锁渠道销售的专供产品,也称“渠道品牌”,给母婴渠道预留较高的利润空间,以激励母婴店的销售。母婴店和品牌之间的深度捆绑,是国产奶企这一棋局越下越大的重要原因。
会讲故事的成分?
“我已经三岁了,可以喝飞鹤了吗?”这是儿子小宇最近常问的一个问题。
随着品牌认知的深入,国产奶粉正在占领用户心智。去年,飞鹤营收达到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同时,根据尼尔森数据,飞鹤市占率在2020年度已经提升到了17.2%,占据第一宝座,一场关于内外资奶粉企业的排位赛再度开启。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这场排位赛并不轻松,国产奶粉复苏是在日以削减的新生人口前景下进行的。
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新出生人口连续第四年呈现减少趋势,这种趋势直接影响奶粉销量。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婴配粉市场的零售量从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到2025年将下降到76.49万吨,2020年到2025年零售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1%。
新出生人口的持续变化之下,家长们的焦虑更是催化剂,高端化、细分化、专业化家长的需求越发复杂,奶粉行业排位赛是一场水也无法逃遁的战役,在这之下未来品牌或许会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优势向头部企业靠拢。
2019年中国奶粉行业CR3、CR5、CR10份额分别为36.9%、49.6%、75.4%,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任国强认为:“小品牌自行消亡,市场份额集约化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如何才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在成分上讲故事或许是个好方法。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成分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性成分。必需成分中,根据年龄不同,要求添加的成分的比例有所区别。非必须成分中,当下有胆碱、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核苷酸、乳铁蛋白、OPO、CPP、叶黄素、β-胡萝卜素、益生菌等。
资深奶粉妈妈韩琳她告诉36氪,每个成分对婴儿的健康都有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添加非必须营养素的目的是为了让配方奶成份尽可能接近母乳。
而反哺于奶粉高价,成分创新已经成为奶企营销的噱头,体现在奶粉品牌营销层面,小分子、氨基酸、A2蛋白、草饲等新鲜名词被包装上市。
在韩琳看来,当下中国奶企在添加新成分上最积极的,只要通过国家许可,立马变会有相关产品问世。“如果对奶粉的本质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很多家长会被这些貌似高大上的成分名词洗脑。”
任国强也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奶粉成分创新更倾向于营销层面的宣传,“2016年实行奶粉配方注册制之后,目前市面上通过注册制拿到生产资质的奶粉品牌,在基础营养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
但如今想讲故事也绝非易事,根据食品药监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440个系列1311个婴配产品配方通过注册批准。
除了激烈竞争,政策严控也进一步缩小了奶粉成分的创新空间。
2018年,卫健委进一步明确了婴幼儿配方奶粉新的国家标准,增加了对部分营养素的规定,对蛋白和乳糖的比例做出更明确要求;同时对维生素、烟酸、叶酸,以及钠、钾、铜等营养素的用量的上下限,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今年3月卫健委再次发布了奶粉新国标,与旧国标(2010年)相比,新国标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以及可选择成分等部分作出了更明确严格的规定。
随着奶粉行业排位赛的白热化,年轻父母们的焦虑还在继续.......
为了这不能省的一口,父母们操碎了心,乳铁蛋白、益生元、水解蛋白……几乎翻遍了小红书上宝妈们的笔记,准妈妈李木在奶粉选择上更迷茫了,但实际上除了安全制表,真正能够衡量标准的仍只有那个古老的标准——上火,适宜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到底是什么,可能只有不会说话的宝宝知道。
或许,奶粉圈并没有新故事,也没有替代者,只有内卷与收割。而在迭代的过程中,没有永恒的王者,但却容不下一点错误,谁也无权亵渎生命的价值。
(应受访人要求,除王易、任国强、贺晓青以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1206
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轻便、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城市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但从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 ,以下简称“新国标”)于2018年5月15日发布,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以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全面推动“新国标”落地,加快行业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近日,“北斗引领,智联出行,数字发展”2021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智联电动自行车认证技术规范》、“智联电动自行车通导解决方案”,并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联合雅迪、爱玛、人保、平安、紫光展锐共同启动了“智联电动自行车北斗应用示范工程”,希冀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智联化”升级的同时为老百姓免费“保”驾护航,进一步驱动新国标全面落地,以智联技术引领电动自行车高质量发展。
电动自行车消费激增,强化驾驶安全保障势在必行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已连续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成为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消费国,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3亿辆,年产销量高达3600万辆左右,在全国交通工具年产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脚踏自行车。在很多一线城市,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甚至远超机动车保有量。
如此多的电动自行车行驶在道路上,即成为一种中国交通特色,也为国人带来更多便利。出行方便上下班不存在堵车的问题,不需要多高的驾驶技术普通人就能够骑行,灵活便捷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交通压力和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而电动自行车事故往往都伴随有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一旦因事故发生经济赔偿纠纷,受害人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目前,在交通安全治理上出现了电动自行车量大面多、事故率高、管理薄弱、赔偿处理难、社会矛盾多等方面的问题,这已成为交管部门、群众密切关注的领域。很多人也许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机动车有完善的责任保险体系,而电动自行车责任保险却迟迟未见踪影?”事实上,我国电动自行车保险发展已有多年,多样化、专属化发展趋势已渐明显,但仍较小众,有两大瓶颈尚待突破:需求端,消费者保障意识淡薄,购买意愿较低;供给端,因产品具备高频次、件均低、赔付率高等特点,涉足险企少且意愿不浓,无法广泛普及“电动自行车责任保险”,因此,加强电动自行车保障势在必行。
人保、平安联手爱玛、雅迪实现“一车一保”
此次会议中,《智联电动自行车认证技术规范》的发布让“新国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相比之前的电动自行车产品,智联电动自行车自身加入了定位、APP交互、智能电池管理等新特性,将加速推动超标车退市,重塑产业健康绿色生态,切实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规范和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新国标”带动下,行业领军企业雅迪、爱玛等通过与北斗深度合作,首批加入智联化电动自行车阵营,以北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为契机,加速了电动自行车产业智联化发展步伐,不仅更好的服务了消费者,满足了消费者对车辆续航、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性能领先等核心需求,并以智联化主导行业未来,推动整个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安全发展,全面优化群众短途出行体验,服务千万车民,更好的支持新国标落地。
除此之外,此次智联化电动自行车对用户的最大利好,就是保险产品的入局。据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将与爱玛、雅迪强强联手,免费为老百姓“保”驾护航,从长期来看,有望推动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实现“一车一保”的最终局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据了解,本次推动涉及的保险内容将不仅包含车辆以及财产的安全,还会涉及骑行者的人身安全,这就等于为骑行合规车辆的消费者提供了多重保障。首先可以缩短理赔周期,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解决电动自行车事故率高、赔偿难、纠纷多的大难问题;其次引入保险机制,可以维护法律公平正义、保护群众权益;最后,保险可以推进事故快处快赔,可以有效改善交通缓解拥堵,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群众财产损失。保险机制的引入可以节约社会治理成本,有效助力政府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
未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依靠正向目标引导提高驾乘者安全意识,实现精准的监管执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方案,方可收到标本兼治之效。因此,在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步普及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促进普惠性保险服务,通过电动自行车智联化大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带保上路,同时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和智联网信息化优势,促进企业服务升级和社会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高。
总的来说,以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中短途代步工具,符合我国国情、契合公众需要、也符合未来环节交通压力,绿色低碳出行的社会发展趋势。今天,智联化变革已经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实现自我涅槃,为行业同质化竞争、以及解决违规问题找到新的突破点。而雅迪、爱玛等头部企业与人保、平安的深度合作更有划时代意义,将打破行业安全隐患瓶颈,保障车民安全出行,以智联化、数字化助力“新国标”全面落地,引领电动自行车高质量发展发展!
12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3日消息,重庆新特汽车正式发布全新企业战略,致力于以创新的DOCK模式,轻量化地高效整合产业链资源,立志成为“新新势力”造车的代表,在未来不断为用户带来高性价比的纯电出行产品及服务。同时,重庆新特汽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上海翮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新投资人。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重要的参与者,翮沐科技将为重庆新特汽车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重庆新特汽车旗下全新电动出行品牌“电动屋”正式发布,打造面向年轻用户的高性价比纯电生活集合店。品牌首款车型——与知名动画IP蜡笔小新跨界合作的纯电代步小车“YOUNG光小新”也正式上市,厂商指导价59,800元起。凭借全系标配的402公里(NEDC)纯电续航里程、五门四座大空间和丰富配置,印证了创新模式下带给用户的高性价比。
重庆新特汽车勇于在新势力造车的浪潮中做出新的尝试,直击行业发展中的重资产与高成本痛点,以更轻量化、更灵活、更快速的DOCK商业模式重构新势力造车。重庆新特汽车将成为一个专注核心技术研发、直面用户运维、快速应对市场的大脑,通过DOCK的拓展模式,直连当下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高效灵活地利用各类技术、生产及服务资源,以市场需求、用户需求为导向。这样的创新模式,可以按需选择最合适的拓展资源进行合作,确保协同合作方式下的无缝对接,实现高效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为用户带来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
DOCK模式主要覆盖研发、制造、服务与用户四大端口:
研发端口:自主与联合研发并行,重庆新特将掌握核心的电子电控架构、自动驾驶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开发,而在其他领域,最大化利用成熟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与技术领导者协同研发;可以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做到产品快速迭代,从而响应市场高速的变化。
制造端口:选择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富裕产能进行代工生产;根据市场分布情况、区域销量比例以及工厂产能条件等情况灵活选择代工厂,并用严格的品控体系保证品质;大大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带来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制造。2021年1月,重庆新特汽车宣布与重汽重庆汽车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由其为全新产品代工。
服务端口:摒弃传统高投入的4S店模式,建立多元门店体系,规划四种级别门店,鼓励以门槛更低的快闪店、商超店等模式快速下沉、贴近用户生活圈;并采取销售与服务分离的方式,在目标市场设立多元化的服务站点,为用户带来便捷实在的售后服务,也为未来更多移动出行服务奠定基础。
用户端口:建立品牌直面用户的DTC模式,将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品牌自建平台的线上运营与线下体验有机结合;建立CDP用户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实现全数字化营销与服务。
发布会上,重庆新特汽车旗下的全新品牌“电动屋”正式亮相,面向年轻用户,打造一个好玩不贵的纯电生活集合店,集合了高性价比的纯电车型产品、24小时随叫随到的用户服务、有趣的跨界IP合作、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可以玩在一起的用户社区,以及未来与用户共创的纯电出行服务。
得益于DOCK模式的轻量化优势,电动屋品牌将始终坚持产品与服务的高性价比,把握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让更多用户以更轻松的步入纯电生活。
启发于快速崛起的新消费品牌,电动屋品牌将建立DTC(Direct To Customer)体系,直面用户沟通,实现未来的用户共创。将用户作为核心驱动力,把握需求精准定义产品,为用户带来超越预期的服务与体验,贴近用户生活进行门店布局,并与用户一起共创品牌的未来产品与服务。电动屋品牌自建大数据平台,通过社交化的线上营销和实时在线的服务触及核心用户,以优质内容与口碑实现用户群的拓宽,以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精准营销,并覆盖用户从了解品牌、体验产品、成为车主到实现复购的全生命周期。
新企业、新模式、新品牌、新产品,重庆新特汽车已经站上新起点。从“YOUNG光小新”开始,重庆新特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将从A0级到A00级和A级,从乘用车到商用领域,始终不变地以创新模式专注于高性价比。以纯电车型产品作为起点,重庆新特汽车也会衍生出智能化的纯电出行服务,全方位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并在多元的应用场景中为用户带来卓越体验。此外,重庆新特汽车将聚焦智能化技术的研发,着力于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技术与用户数据闭环这个三大领域,与行业领导者们深入合作、联合研发,为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而进行技术储备。
董事总经理胡俊表示,“制造商不是重庆新特汽车的终局,全栈式的纯电智能出行服务商才是我们的未来。” 无论是重庆新特汽车,还是全新的电动屋品牌,现在只是起点,未来大有可期。
12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3日消息,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或“Trinomab”)宣布完成近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招银国际、尚信资本、中金资本启德基金、阳光融汇、国中资本、Superstring Capital (超弦基金)、天汇资本等共同参与完成。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在天然全人源抗体新药管线的进一步产业化。
泰诺麦博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以研发原创性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新药为主营业务。该司的核心技术是第四代抗体技术“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HitmAb®)”。自公司成立始,泰诺麦博始终专注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差异化、高效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新药,以提高和改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其它疾病的防治效果。目前,泰诺麦博的多款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新产品正处于快速商业化进程中,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泰诺麦博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HitmAb®技术平台开发天然全人源抗体新药,早期以取代动物及人血清制品为目标,开发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感染性疾病的单抗新药,以及其他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抗体药物。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HitmAb®技术平台,不断丰富我们的产品管线,将具有优良成药前景的抗体产品推向临床、推向市场,造福广大病患。”泰诺麦博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TO廖化新表示。
对于本轮顺利融资,泰诺麦博联合创始人CEO&总裁郑伟宏表示:“本轮融资中得到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和认可,泰诺麦博将进一步推进产品管线商业化,将泰诺麦博的产品从中国出发惠及从新加坡到中非共和国的全球病患。我们坚信,在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泰诺麦博人的共同努力下,泰诺麦博一定能够快速健康成长,最终发展成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制药企业。”
1205
一项价值26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在医疗圈霸屏了。
8月10日,荣昌生物创造中国单药授权金额记录,宣布与美国生命科学公司Seagen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其公司的产品“维迪西妥单抗”。
Seagen这家公司花钱买下了荣昌生物自主研发药物在特定区域的开发权和商业权,还是比大价钱,26亿美元,超过100亿人民币。
不止于此,荣昌生物将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Seagen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Seagen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区域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荣昌生物将保留在亚洲区(除日本、新加坡外)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
Seagen卖药盈利的钱,还要给荣昌生物高比例分成,我们站着把钱挣了。
Seagen这家公司来头不小,截至目前,在全球已经上市的13款ADC药物中,Seagen参与研发的ADC药物就有3款,其中Adcetris终结了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领域40多年治疗方案没有改变的历史,同时也成为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的新标杆。被这样的公司肯定,荣昌生物的实力不容小觑。
消息一出,荣昌生物制药盘初冲高近五成至145.5港元,成了半年以来港股最高涨幅。这一切因为一款药物,他背后的技术和名称叫做抗体偶联药物(ADC)。
面对ADC,另一个药厂罗氏可能会理解这种惊心动魄。
对于药厂来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 (FDA)公布新药评审结果的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它可能关系着公司的命运。因为没人能莫得清FDA的“脾气”,药厂常常在忐忑中等待“最后审判”,另一头,资本市场的分析师们也开始了长篇大论的审批预演。
但2013年2月22日这一天似乎是一个例外。那一天,大药厂罗氏的抗体偶联药物 Kadcyla (ado-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一种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和药物上市之前重要被广泛讨论和预测的日常不同,Kadcyla赢的毫无悬念。
( 注:针对HER2阳性同时对曲妥珠单抗和紫杉醇有抗药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这意味着抗体偶联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在被FDA冷落20年后终于将刺刀挥向实体肿瘤,也正式进入蓬勃的发展期。
弹指一挥间,8年过去,2021年6月,我国终于有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ADC药物——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用于单药治疗特定类型的胃癌(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也在同时探索着针对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胆管癌的作用效果。
首款的消息总是振奋人心,即便我们比美国的药厂晚了将近十年,我们或许可以开始思考,ADC药物能替代火热的单克隆抗体,成为中国医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名片之一吗?
你的抗体,药厂的“小困境”
时间的指针回拨,一百多年前,“魔术子弹”学说被首次提出,科学家们发现,动物体内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抗体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他们就像子弹一样可以精准狙击,免疫疗法从此登上历史舞台。科学家对人体精密运行的免疫系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探索之路。
抗体是最重要的主角,它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他外来物质,当动物体受抗原刺激后就可以产生抗体,它的作用很简单,那就是保护。
抗体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它的种类和作用受抗原分子上的“决定簇”影响,可以把这个“决定簇”理解成对效应B细胞产生不同刺激的各种物质的集合,一般情况下,抗原分子都有很多个抗原决定簇,因此,免疫动物所产生的抗体实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生产出得这些混合物,也叫做“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虽好,但问题也不少。首先,用这种传统方法制备抗体效率低、产量有限,且动物抗体注入人体可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如果可以把这些混合物抗体进行分离纯化,做成单一抗体的“纯净物”,是否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让其中一种抗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解决产量和过敏的问题?
经过了多年研究后,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科学家发明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单抗)。
将人体的效应B细胞和小鼠的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生成的融合细胞既具有瘤细胞不断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的能力,同时,融合后的杂交细胞(杂种瘤)可以产生大量相同的抗体,当其应用于医疗中时,高纯度高特异性将会大大减小副作用。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图中包含(A)单克隆抗体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与靶细胞结合,直接杀死癌细胞,或通过免疫细胞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诱导补体导向细胞毒性(CDC)等方式。单克隆抗体还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毒性抗原(B)或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C)来抑制肿瘤进展,或者通过放射免疫结合物(D)和抗体偶联药物(E)分别向癌细胞输送放射性同位素或强效毒性药物。当然其中还包含(F)双特异性抗体用一只“手臂”结合免疫细胞上的激活抗原,用另一只“手臂”结合癌细胞,促进免疫效应细胞向癌细胞“进军”。
这项“单克隆抗体技术”有多重要?1984 年,技术的发明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加深远的影响是,生物医学新纪元因它而到来了。
从1980年代末期第一款鼠源单克隆抗体药品上市开始,单克隆抗体经历多次更新迭代,针对不同适应症的药品接连上市。截至目前,美国FDA用35年的时间批准超100款抗体药物。其中,2006年抗体药物的批准逐步进入常态化,到2015年FDA批准了第50款抗体,距第一款抗体药物已历时29年。但从第50款抗体到第100款抗体的获批,历时仅6年时间。
尤其是最近几年,抗体药物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以PD-1靶点为例,自2014年首款PD-1肿瘤免疫疗法获批至今,很多研究已证明了它们在多种癌症中的治疗潜力。例如默沙东公司(MSD)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以及百时美施贵宝(BMS)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等已成为全球“明星”药物。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PD-1/PD-L1抗体管线进入临床开发,中国也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大爆发“、“里程碑”,这些词汇来自单克隆抗体的黄金时代,因为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我们有了可以和更多疾病博弈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病毒流行病的时候。
数据显示,现在仍有近870款抗体在临床开发中,约36%的管线集中在10个经过验证的靶点,在中国,针对PD-1/PD-L1、HER2、CTLA-4、EGFR和CD20的抗体管线最为丰富,一些较新的靶点包括4-1BB、LAG3和CD47等。
红火背后,也有问题,一句话道出了天机。不少投资人告诉虎嗅,“目前我们或许不需要那么多PD-1单抗,这已经成为一个残酷的事实。”
简单来说靶点的趋同性限制了价值的想象力,根据米内网数据,在2019-2020年,四大国产PD-1在中国重点省市公立医院中虽呈爆发式增长,但是相比从2019年一季度到2020年三季度动辄翻倍的增长,2020年四季度却已开始有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后PD-1的时代真的来了。”
药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发未经验证的新靶点单克隆抗体,和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和背后无法预估的风险。要么在靶点的海洋里和同行竞争,把自己的药物效果做到最好,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两条路都不容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相比于单克隆抗体,由于自身特性决定,当面对相同的靶点时,ADC的疗效往往更优。这是否意味着ADC可以后路包抄,迎来更大的机会?
高效背后
当你读完上面的部分,了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后,有一个小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明白什么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简单来说,ADC就像单克隆抗体的儿子,继承了它部分消灭疾病的“超能力”——抗体,还进化出了属于自己的武器——药物,它是抗体和药物的集合体。
ADC药物是由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细胞毒素)偶联而成,其结构包括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素三大部分。作用原理是先通过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利用细胞本身具备的内吞作用使化学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发生药力,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由于杀伤力强大的小分子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才开始释放,因而不仅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大幅降低了副作用,且极大地增强了有效性,疗效优于靶向同靶标的普通单克隆抗体,成为近年来抗体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之一。
ADC近年来十分火热,并进入了获批的密集期,究其根本,是因为它的临床效果表现十分良好。
目前,已经上市的ADC药物的治疗范围包括了血液瘤、乳腺癌、膀胱癌,并且适应症也在尝试拓展到到胃癌等其他实体瘤中,上市药品的指标都展现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例如,获批的药品中,Mylotarg树立了白血病的一线疗法,Adcetris则是40年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个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用药疗法,Kadcyla作为第一个治疗实体瘤乳腺癌的ADC药物,在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临床终点头对头数据疗效超过“明星药物”曲妥珠单抗,为HER2阳性乳腺癌提供了更多疗法选择。Enhertu作为乳腺癌三线用药,仍然能够让61%的患者病症缓解,要知道,三线疗法以处于治疗的中后期,这样的数据十分难得。
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以荣昌生物的首款获批药物维迪西妥为例,尝试揭开ADC的神秘面纱。
前文我们已经了解,ADC主要分为三部分:单克隆抗体+连结子+药物(细胞毒素)。维迪西妥的抗体部分为靶向HER2(一个靶点)的人源单克隆抗体,连接子部分为 Mc-VC-PAB(一种可被组织蛋白酶剪切的连接子),荷载的细胞毒素为MMAE(一种毒性较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其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在亚纳摩尔级别,说明药品效果非常好,很小的用量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HER2是一种在多种组织中表达的肿瘤标志物,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的成员。正常生理状态下,HER2在乳房、胃肠道、肾脏和心脏等多种组织中都存在,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当HER2基因发生扩增以及HER2基因产物发生过表达(表达太多)时,可能导致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肿瘤的形成。换而言之,某些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将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所以,临床上就可以采用靶向HER2的抗癌疗法,针对性地杀灭该类肿瘤细胞,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维迪西妥将抗癌剂MMAE选择性地输送至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来杀灭肿瘤。这一过程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并促进内吞。维迪西妥的HER2抗体部分以高亲和力结合至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 胞外结构域,随后维迪西妥单抗分子被细胞内吞并转运至溶酶体。
第二步,酶切并释放毒素。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活化的溶酶体酶对维迪西妥的连接子进行专一酶切,释放出可以与之共价连接的细胞毒五肽小分子(微管蛋白解聚剂 MMAE)。
第三步,毒素让肿瘤细胞凋亡。在细胞内释放的MMAE结合至微管或微管蛋白,破坏细胞内微管网络,导致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停止和细胞的凋亡。
除上述途径外,维迪西妥还可通过抑制HER2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而干扰肿瘤细胞的转录、生长和增殖,或通过单克隆抗体部分介导的ADCC效应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单独拆分ADC各个部分,也会发现不同的巧思和标准。例如,用于杀伤癌细胞的药物部分,可使用的种类很丰富,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等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大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物质理论上都可以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物部分。
在常规的化疗中,化疗药物原则上在足够高的浓度下都可以杀死癌细胞, 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易损伤机体正常细胞,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
ADC通过化学方法把细胞毒素和单克隆抗体偶联,偶联物在理想状况下对正常细胞,尤其在循环系统内不显示活性,只有在肿瘤组织内释放。这样ADC既有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 也保留了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毒性,给药后定向浓聚到肿瘤组织,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衔接单抗和药物的偶联接头看似只是辅助,其实十分重要。
简单地说,接头至少要符合两个标准:第一,在体内足够稳定,不会在血液循环中脱落,避免偶练药物脱落产生毒性。第二,在靶点目标的位置,需要有效地释放化学药物。
同时,接头的设计会因ADC的不同而非常复杂,相同的接头在不同的ADC分子中会表现不同性能。除此之外,有些偶联物即使接头不在肿瘤细胞内释放药物也能产生疗效,一部分接头也会因偶联的方式或抗体不同而导致沉淀 (聚合)反应等。因此,选择适当的接头和在适当位点偶联适当个数的药物十分重要。
很多数据显示,临床上成功的ADC具有几乎所有抗体药本身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单克隆抗体的缺陷,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能释放高活性的偶联药物,让ADC疗效明显优于抗体本身。此前,随着Kadcyla和Adcetris的上市,科学家曾评论成ADC尤其在抗肿瘤领域将来有望成为生物抗体药的主流。
如今,面对规模最大的肿瘤市场,以PD-1为主的单克隆抗体早已不是唯一解和最优解,新技术更迭向前,带着更好的治疗效果进军市场。荣昌生物维迪西妥的上市,就是最强有力的信号。
后劲不足的单抗市场
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黄金十年,单抗市场似乎在等待新的注脚。
国产单抗的起步并不算太晚,我国在1999年批准了国内第一个治疗用单抗产品——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上市,比进口单抗产品在国内上市时间还要早一年,但国内企业并没有抓住单抗发展的最佳时机,到2017年底只有10个批准文号对应的6个品种上市。全球单抗在近10年来迎来了飞速发展,单抗产品已经占据了生物药物的半边天。
我们在拼命追赶的同时,也在等待冲出靶点内卷的困境,它隐藏在药企的年报里。
根据相关创新药企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数据,4大本土PD-1产品共计吸金近80亿元。即便如此,也无法逃离上文提到的放缓局面。随着医保政策靴子落地,药品谈判不断压缩利润空间,PD-1价格经历几轮下降,PD-1也会告别此前超过90%的高毛利,生物制剂赛道似乎即将进入冷静期。“内忧外患,卷生卷死。”
再加上,国内PD-1扎堆研发推高了市场预期,新华网认为,很多生物仿制药从根本上来说只能比称为“微创新”。据统计,竞争最激烈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上,每个适应症均有超过10家企业在研。
PD-1药物扎堆也不过是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有限的临床资源一旦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上,那么真正具有价值的原创药物研发项目进入停滞。
因此,选择自主研发、聚焦新技术的药企往往不明则已一鸣惊人。以荣昌生物为例,2018-2020年这三年经历了连续亏损,但研发投入站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0年高达15301.37%,研发投入是盈利金额的153倍。
这一数字或许能给深处迷局的PD-1市场和药企带来关乎未来的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