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全球连线-科·学与共》系列直播开放预约!

0517

当前,我们依处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确定性正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一股科技与学术的合力正驱散迷雾冉冉升起!为推动科技与产业共振,打造线上活动品牌影响力,和WGDC大会形成呼应,由全国领先的科技媒体与产业智库泰伯网联合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共同发起《全球连线-科·学与共》在线特别策划活动,每期将对话多位具有深度思想的嘉宾,一起探讨科技与产业、当下与未来,共计8期。

01活动概括

(一)主办单位:

泰伯网、CPGIS

(二)品牌联名:

WGDC(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

(三)活动时间:

5月18日-6月29日

(四)活动主题:

科 · 学与共(科技+学术,与产业共振)

(五)活动频次:

每期对话1-3位嘉宾,共计8期

(六)对话方向:

智慧城市、实景三维、元宇宙、智能汽车、高精地图、数字化转型等

(七)对话嘉宾:

全球科学家及科技企业代表

(八)观看渠道:

泰伯网、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微博、百度直播、CSDN、抖音等

02 整体规划

《全球连线-科·学与共》由全球连线和青年科学家论坛两部分组成,全球连线部分由5月18日首场开始至6月29日结束,每周三14:00开播;第三届全球前沿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部分将在WGDC2022会期举办;

第一期—5月18日(周三)

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到人间烟火

第二期—5月25日(周三)

实景三维:向实而生

第三期—6月01日(周三)

遥感大数据:AI与遥感碰撞新应用

第四期—6月08日(周三)

时空大数据:洞悉城市的未来

第五期—6月15日(周三)

汽车进化论:量产时代下的智能汽车“最强大脑”

第六期—6月22日(周三)

数字化转型:云+AI 引发的转型变局

第七期—6月29日(周三)

元宇宙:与下一个数字世界的距离

第八期— WGDC2022会期

第三届全球前沿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

03 直播一张图

欢迎点击预约http://www.taibo.cn/live/142

华宇注册开户_这可能是A股最大乌龙

0517

2021年6月,三峡新能源(600905.SH)首次公开发行、成功募集227亿。在上交所挂牌当日,市值就突破1000亿。

2021年,三峡新能源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54.8亿、56.4亿。截至上周五收盘,其最新市值1689亿,市盈率30倍。

2021年,中国电建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483亿、86.3亿。截至上周五收盘,其最新市值1080亿、市盈率12.5倍。其中 “电力投资与运营”收入203.4亿,毛利润率40.8%(未披露分部净利润)。

中国电建旗下占比4.5%的电力投资业务,与三峡新能源同质(且营收高31.4%),独立上市的话市值不输三峡新能源。

截至2022年3月末,共155家基金持有三峡新能源,持股数占流通股的7.4%。中国电建是黄金,三峡新能源是白银。白银也有投资价值,但稀缺性远不及黄金。当黄金价格低于白银,机构投资者却弃黄金而去高价买白银,不知是何道理。

01 三峡新能源的“外延式增长”

1)三峡集团

三峡新能源的控股股东三峡集团,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级企业共有23家,分为八个板块。

其中“电力生产与运营”板块的龙头是长江电力,总资产逾3200亿,2021年净利润273亿;

“资本运营与金融” 板块的龙头是三峡资本和三峡财务;

“国际能源投资与承包”板块的龙头是三峡国际;

三峡新能源是“新能源开发与运营”板块的龙头。

长江电力董事长由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兼任,而三峡新能源董事长是王武斌。“人事无小事”,董事长人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长江电力与三峡新能源在集团的地位。

2)“抢装潮”中崭露头角

三峡新能源主要投资风电、光伏项目。水电占比一直很小,而且为了避免与三峡集团旗下其它公司同业竞争,水电资产将逐步剥离。

三峡新能源自身的定位是 “风光三峡”及“海上风电引领者”,发展战略是“风光协同、海陆共进”。

2017年末,风电装机容量4.9GW、占总装机容量的65.8%;风力发电量达92.3亿度、占总发电量的75.9%。

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分别回落至56.9%、68.2%。

2021年风电占比重拾升势,年末装机容量达14.3GW、占总装机容量的62.3%,较2020年末提高5.4个百分点。年发电量达229亿度、占总发电量的69.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根据相关政策,2022年1月1日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将不享受补贴,于是2021年出现海上风电“抢装潮”,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16.9GW。三峡新能源包揽了3.2GW,市场份额接近20%,可谓一马当先。

3)风电毛利润率的“千年大顶”

先看光伏:2017年,度电收入0.75元、2019年0.61元、2021年0.52元。度电毛利润亦逐年下滑:2017年0.41元、2019年0.34元、2021年0.29元。好在毛利润率一直保持在55%一线。

再看风电:2017年毛利润率53.3%,2019年提高到56.8%,2020年突破60%,2021年达60.4%。

赶在2021年底之前并网的风电项目可以持续获得补贴。2022年起,新增装机容量不享受补贴,必然拉低总体毛利润率。所以,2021年风电60%的毛利润率是“千年大顶”。

4)发展模式

三峡集团的优质资产给了长江电力,三峡新能源的任务是“开疆拓土”,所需资金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筹集。

2019年,三峡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刚刚突破10GW;2020年大幅增至15.6GW;2021年,再增7.3GW,年末总装机容量达22.9GW。在建装机容量11.1GW。这是资本市场对三峡新能源“看高一线”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三峡新能源净资产、总负债分别为464亿、961亿,净资产负债率207%,总资产1426亿。

2021年IPO巨额融资后,净资产增至766亿、总负债亦增至1406亿、净资产负债率回落到184亿,总资产增至2172亿。

2021年三峡新能源扣非净利润51亿、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增至10.1%。由于IPO融资近230亿,2022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回撤。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长江电力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8%、16.7%和14.9%,显著高于三峡新能源。

2021年,三峡新能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2亿,投资活动净流出349亿、几乎是经营现金流入的4倍。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72亿。

三峡新能源发展模式可以借用“融、投、管、退”来说明。与资管公司不同之处在于“退”的方式——不是一把卖掉,而是长期运营、靠并网发电赚取电费回本,资金周转期大大延长。

三峡新能源发展的路径属于低效、重资产、外延式扩张、效益与补贴高度相关。想让营收、净利润快速增长,需要成百亿地“砸钱”,折腾来折腾去净资产回报率只能勉强维持在10%一线。

在央企林立的电力行业,“国字头”有国家电网、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还有五大发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华润集团、中广核、鲁能集团……

三峡新能源在争夺优质项目方面没有特别优势;发电设备从金风、东方电气、远景、运达采购,三峡新能源亦无核心技术;资产质量、运营能力无法与长江电力相提并论;上网电价自己说了不算。

长江电力市盈率也才20倍,三峡新能源明显被高估了

02 中国电建,1.5万亿合同在手

1)营收结构

中国电建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承包与勘探设计(简称“工程承包”)、“电力投资与运营”(简称“电建投资”),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与租赁。工程承包、电力投资是核心业务,房地产业务将战略性退出,设备制造业务体量偏小、无关大局。

中国电建是享誉国际的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第一品牌,在中国水电市场的份额高达80%,2021年居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5位,世界500强第107位、中国500强第29位。

工程承包收入占营收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毛利润贡献率则缓慢下滑:2021年,工程承包营收3730亿、占总营收的83%;毛利润401亿、占总毛利润的68.2%(2017年该比例为73.5%)。

电力投资业务占营收的比例一直在5%以下,但毛利润贡献率高达10%。2021年电力投资收入203亿、占营收的4.5%;毛利润83亿、占总毛利润的14.1%。

中国电建亦是风电/光伏建设王者,包揽65%的风电/光伏项目规划、设计,光伏EPC(设计、采购、施工、服务总承包)规模全球第一。

2)“三级火箭”

借鉴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模型分析中国电建:

第一级,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的勘探、规划、设计。

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有9大国家级研发机构、11个院士工作站、4.4万名技术人员。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承担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的规划、审查职能,通俗地说就是“代行部分政府职能”。

投资数十亿的清洁能源项目,选址是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是否可行、运营是否安全、经济效益如何……勘探、规划、设计等同于初审,全国80%的水电、65%的风电/光伏项目由中国电建经手。

第二级,EPC总承包。

中国电建设计的项目,由其它单位施工,在沟通、协调方面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投资数十亿的项目,耽误一天都会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

“一客不烦二主”是投资方的最佳选择,前提是中国电建愿意提供总承包服务。#中国电建可以“挑肥拣瘦”#

2021年,中国电建新签合同7802亿元,同比增长15.9%;工程收入3723亿(相当于完成合同),同比增长12%;年末在手合同总金额达1.46万亿,同比增长32.4%。

2021年新签7802亿合同中,6160亿来自国内、同比增加30.6%,1642亿来自国外、同比下降18.5%。

2021年新签合同中,2400亿来自能源电力,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同202亿、同比增长343%);3620亿来自基础设施,同比增长9.2%(其中市政建设1032亿、同比增长35.5%;公路建设622亿、同比增长52.9%);1295亿来自水资源与环境,同比下降12%。

1.5万亿合同在手,毛利润超过市值。

第三级,电力投资。

正如中国电建《2021年报》所说:“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与工程承包及勘探设计业务紧密相连,是公司产业链的延伸。”

提供勘探、规划、设计、施工、服务“一条龙”服务,中国电建对经手项目“知根知底”,并且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对有利可图的项目捷足先登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峡新能源则没有这种优势,项目质量略逊一筹——

2020年,电建投资与三峡新能源装机容量相近,电建投资营收189亿、每瓦年入1.17元;三峡新能源营收113亿、每瓦年入0.73元;

2021年,三峡新能源装机容量暴涨至22.9GW,营收155亿、每瓦年入0.68元;电建投资营收203亿、每瓦年入仍为1.17元,比三峡新能源高73.1%。

2021年,三峡新能源毛利润率高达58.4%,而中国电建投资板块毛利润率为40.9%。主要原因是三峡新能源风电装机容量占比高达62.3%,在享受补贴之后风电毛利润率超过60%。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2019年,三峡新能源获补贴金额分别24.1亿、23.5亿、23.1亿,而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亿、27亿、28亿。补贴退坡对存量项目没有影响,但新增装机容量获利难度成倍增大。

电建投资水电装机容量接近40%,风电约为36%。

装机容量是巨额投资“换”来的,电建投资每瓦收入领先,长远来看三峡新能源的毛利润率未必能赢。

3)机构投资的“乌龙”

尽管电建投资与三峡新能源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可以说它“毛利润率低”、“水电占比高、光伏/风电占比有待提高”,但不能将其视为无物或者认为与三峡新能源没有可比性。三峡新能源目前估值高也好、低也好,电建投资应与其等量齐观。

中国电建旗下营收占比不到5%的板块可以与三峡新能源等量齐观,而中国电建市值仅为后者的60%。难道堪称王牌的水电勘探设计、全球排名第五的施工力量、1.5万亿在手合同,还有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抽水蓄能业务都是负值?这或许是A股市场最大的乌龙。

不客气地说:买入三峡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不懂新能源!

例如某只名为“XX均衡优选”的基金,三峡新能源是第六重仓股,持股市值超过基金净值的5%。排在前面的有四家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吉祥)合计占基金净值的31.3%!疫情严重、油价高企、航空公司巨亏。该基金经理的思路无非是赌疫情好转、俄乌和解、国际油价大跌、航空复苏、股价翻盘,赢了名利双收,亏了也不少拿管理费。赌一把未尝不可,拿基金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赌民航业复苏就过了。

比投资者教育更急迫的是对公募基金经理的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责任心和研究能力,拿基民的钱博个人的前程。

华宇注册开户_5000万台国产电脑要替换:华为联想龙芯,谁的机会

0517

不久前,据彭博社消息指出,我国要更换5000万台国产电脑,这种国产替代需求集中于全国各事业单位、行政部门,而且是计划两年内将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办公软件也将应换尽换。

所谓纯国产,就是从关键芯片、闪存等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软件都是国产。

如果按照每台电脑的采购价3000元来算,这将是1500亿的大单。它到底会是谁的红利与机会?

01 政企市场的争夺,从联想到华为

虽然目前小米、OPPO、荣耀等厂商都已经进军电脑PC市场,但国内最大的电脑厂商依然是联想。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2021年国内PC市场销量前五名分别是联想、戴尔、惠普、华硕、宏碁,联想是其中唯一一家大陆品牌。

尽管PC出货量在持续下滑,但联想依旧以22.8%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联想电脑在初期能够迅速崛起,很多程度上也是源于获得了机关单位的采购单。

早在2004年,联想的PC产品就击败了海外PC巨头惠普,在国内政府行业IT设备采购份额中占据榜首,市占率接近50%。在过去,国内的政企采购最多的电脑品牌就是联想和戴尔。

过去政企机关部门对联想的采购,一方面看重联想在PC产业领域的民族企业的招牌,此外是,彼时的政企机关采购,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损耗周期与耐用性。

比如到了2017年,四川规定公务员办公台式电脑不能超过5000元,至少用6年。抗造耐用、产品性价比高、售后完善,都是联想电脑产品的标签,联想过去对IBM的收购,又加持其企业的实力与品牌形象。

这促成了联想PC业务在政府采购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其占比份额也不断提升。而在设备采购之外,还会额外购买一定年限的维护服务,这部分的服务收入也颇具稳定性与持续性。

但今时不同往日,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政企采购电脑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断供与制裁先例,让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关注信息产业与办公设备的自主可控与安全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全的自主可供的纯国产电脑市场事实上已经站上了风口。但这个风口很可能不再属于联想。

毕竟,过去多年以来,贸工技模式下的联想,它一直没有解决自主零部件与操作系统等领域的自主可控问题,从关键零部件到操作系统,都高度依赖国外供应链厂商,比如CPU是英特尔和AMD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用的都是微软的。

要吃到政企替换的蛋糕,关键在于自研芯片与自主操作系统,这让人们容易联想到华为。在操作系统方面,华为有鸿蒙、欧拉两大操作系统,华为芯片有麒麟、鲲鹏。

在芯片方面,华为手机端芯片无法生产,但在PC端,去年华为发布了擎云L420笔记本,该系列产品已经向银行等金融单位供货,其最大的关注点在于自研的麒麟9006C芯片,该芯片是否与国内厂商合作完成封测还不得而知,但总体上能看出华为在PC端芯片层面的发力。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华为逐渐加大在政企领域的投入。

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更名回华为终端,业务范围已从To C扩展到To B商用领域。在商用领域,华为涵盖了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平板、打印机、智慧屏、穿戴七大产品线。新加入的商用产品,正是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单位的终端产品。

综合来讲,依托鸿蒙和欧拉操作系统,以及麒麟、鲲鹏和升腾等处理器,华为电脑或有机会拿下一部分订单。当然,从麒麟9006C芯片的5nm制程来看,华为PC端芯片的后续的持续生产依然存在悬念,因此,华为能吃下多少订单,还有待再看。

整体来看,华为终端正式宣布进军商用领域,也意味华为与联想在商用PC上会有一番激烈竞争。

02 众多厂商盯上了政企PC市场

但国内政企市场的PC蛋糕,不仅仅是属于华为联想,众多厂商都盯上了政企市场国产替代的蛋糕。从目前的行业厂商来看,操作系统方面不仅有华为鸿蒙,还有统信的UOS、中电科的普华操作系统等。

芯片方面,有龙芯、兆芯、飞腾、海思麒麟、中电科的申威芯片等。而龙芯中科、清华同方、南京研维等厂商,都在布局、试水纯国产电脑。

今年5月8日,龙芯中科官方微博发布了消息称,搭载纯国产芯片和纯国产操作系统,在核心组件直接实现百分百纯国产化的宝德自强龙芯台式机PT620L3开始大批量产。

根据其官方介绍,PT620L3 主机采用 100% 国产芯片,100% 国产操作系统,全面支持国产office 办公套件及视频播放、图形显示等工具,核心组件 100% 国产化。

它所应用的国产芯片——龙芯 3A5000,是龙芯中科2021年发布的新一代桌面CPU平台,采用 LoongArch 自主指令系统架构,从顶层架构,到指令功能和 ABI 标准等都是自主设计,无需国外授权。

从宝德官方网站查询可知,该主机采用的是 UOS / 麒麟 / 万里红三家国内的桌面操作系统。

即宝德自强龙芯台式机PT620L3这款产品的芯片是自研的,操作系统用的是别家国产厂商自研的操作系统。

整体上, 它的产品实现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国产化,目前还要它是否能实现了对芯片平台的适配优化,解决兼容性问题,目前整体性能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大致可满足政府机构及党政部门系统的办公需求。因此,龙芯中科也有一定的机会。

国产芯片除了龙芯、华为海思之外,兆芯、飞腾也是国内的自主核心芯片企业,今年,宝德也推出基于兆芯开先KX-6000系列处理器平台的自强PT620Z1台式机。而兆芯最新的产品是U6780A 处理器,采用的是16nm工艺。

而飞腾成立于2014年,总部在天津。目前其产品主要包括服务器CPU(腾云S)、桌面CPU(腾锐D)、嵌入式CPU(腾珑E)和飞腾套片四大系列。

而南京研维今年发布的纯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用的是麒麟V10或统信UOS系统,CPU用的就是飞腾D2000,GPU是景嘉微芯片。自带昆仑BIOS固件,配置2G独立显卡,8G内存。

在国产操作系统层面,除了麒麟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统信 UOS。

统信UOS桌面操作系统是一款由中国电子集团、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在内的多家中国操作系统核心企业自愿发起并共同打造的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支持中国国产的华为海思、飞腾、兆芯、龙芯、海光及申威等 CPU。

而今年南京研维与清华同方发布的纯国产电脑,应用的都是统信UOS系统。根据统信 UOS 官方公布的消息,清华同方发布了一款台式电脑,实现了统信 X 龙芯 X 清华同方的国产电脑 + 国产操作系统 + 国产软件的工作环境。

03 差距还有多远

从目前来看,国内100%纯国产台式电脑芯片虽然进步明显,但和市面上海外顶尖产品还存在巨大差异。比如说,英特尔14代酷睿已经达到了4nm工艺,而纯国产芯片还处于从28nm向16nm、12nm工艺的爬坡与攻坚阶段。

从龙芯最新推出的12nm工艺的3A/3C5000系列来看,在多核上已大致与英特尔11代低压版I5持平,考虑到英特尔低压版与标准版的差距,龙芯3A/3C5000系列整体性能依然偏中低端。

有业内人士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大约相当于i7-7700k 处理器水平(intel在2017年推出),因此整体差距在5年以上。

而也有业内人士测试兆芯最新的16nm工艺打造的KX-U6780A 处理器,基于CPU-Z跑分测试,KX-U6780A单核与英特尔2011年推出的32nm桌面级CPU i3-2100差不多,整体差距在10年以上。

不过,根据龙芯官方的消息称,其3A/3C6000系列以及3A/3C7000系列将会在2022年-2024年之间推出,性能将向主流中高端水准爬坡。

从芯片指令集来看,目前PC领域的主流指令集是X86,X86指令集背靠英特尔和Windows系统,已拿下PC端90%以上市场。而移动芯片的主流指令集是ARM,匹配的是安卓系统。

从国内来看,已经有两大完全自主的指令集——申威SW64和龙芯的LoongArch。其中SW64指令集是与申威CPU搭配使用,LoongArch与龙芯CPU搭配使用,但由于龙芯、申威都还不算目前国内的主流芯片,国产主流电脑产品整体还是无法摆脱对国外指令集的依赖。

国产厂商依然要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无论是研发力度,还是产品迭代与追赶,还需有长期主义心态与战略,它不是短期就能追赶上的。

我国政企单位的电脑设备国产化推进,有利于推动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软件等行业的冷启动。

这轮政策利好相当于是对国产电脑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与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与一个可供内循环的市场,这无疑是国产电脑厂商在当前PC市场低迷期的一轮新红利。

毕竟,在2年内完成5000万台电脑的替换,只是一部分,后续持续性的复购与换代性的替换,才是稳定的大生意。

某种程度上,相对于C端个人消费者,政企市场是一个稳定的企业级大市场,对于国产厂商而言,在C端PC低迷的大环境下,转向企业级消费市场,无疑也是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04 谁的机会?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电脑替代带来的市场蛋糕,华为的机会很大。但这个蛋糕,不太可能只给到一家厂商。

毕竟,从战略层面,这种国产替代的战略采购其目的在于鼓励国产厂商攻克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供,而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发展它需要一个庞大的、良性竞争的市场来推动。

考虑到整体市场的均衡化发展与良性的竞争格局,培育多个国产厂商的崛起,而不是任由一家独大,才更利于市场的整体发展与规模化壮大。因此,政企单位的国产替代,很有可能会是市场上多家厂商竞争、议价与采购,在华为联想之外,其他国产厂商都有分羹的机会。

而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发展,国产PC厂商其实都有机会通过引用上述国内厂商的芯片与操作系统组装生产纯国产电脑,华为、联想、荣耀、OPPO、小米等厂商都可以开辟一条纯国产的组装线生产电脑,采购国内芯片与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也有机会分食蛋糕。

事实上,联想也在向国产芯片替代的路子转移,比如联想推出开天N7笔记本,就搭载了国产16nm兆芯处理器。

客观来看,PC的国产替代是一条长路,在关键芯片领域,国外领先太多,追赶起来并不容易,AMD和英特尔处理器,也不是说替换就能替换,包括其他一些内存和闪存等关键零部件,要实现全国产还需要长时间的突破与追赶。

当前,无论是龙芯、兆芯等芯片厂商的产品目前只能在基础办公场景下进行部分替代,目前也只是勉强够用。

整体而言,政企市场的国产替代其目的是确保信息产业的安全可控,这对于国产电脑的发展是一个好机会,甚至有可能带动PC产业的第二春。

而那些嗅到红利的厂商们,已经在提前布局,未来这场基于国产电脑替代的大蛋糕将如何分配,还有的看。

华宇测速地址_医诺康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研发

05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医诺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Innovo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医诺康”)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聚明创投领投,呈益资本联合领投,和盟创投、江苏省产业研究院跟投,取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两个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扩展与应用,推进多项肿瘤和肿瘤免疫药物管线研发。另外,公司近期已获得一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管线的全球权益,计划于2023年推向临床试验。

作为一家中 美合资的抗癌新药研发公司,医诺康成立于2021年6月,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合计拥有数十年成功的药物研发经验,尤其在靶向蛋白降解领域。医诺康团队主要领导成员曾在美国新药研发企业分别领导PROTAC和分子胶项目,并推进相关药物进入临床。

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TPD)近年来飞速发展,代表着前所未有的新药研发机会。相比传统抑制剂,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有助于克服肿瘤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且可以作用于“不可成药”或“难以成药”的蛋白,针对更多肿瘤靶点进行药物研发,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靶向蛋白降解也存在许多挑战,PROTAC面临着药物化学的挑战,分子胶面临着靶点局限性和难控性等挑战,医诺康针对目前的挑战建立了两个互补平台。同时医诺康还构建了自主的高效综合筛选系统,扩建高质量化合物库。基于双平台及公司在靶向蛋白降解领域的新药研发经验,目标将高质量化合物快速推向临床。基于此,医诺康布局了多个抗癌靶点组成的管线。

医诺康创始人解维林博士表示:非常感谢本轮优秀投资者对医诺康团队和我们平台的信任和支持。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但和任何新技术一样,目前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和经验,争取尽快将下一代靶向蛋白降解药物推向临床,为许多在等待中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策略。

对于本轮融资,聚明创投表示:目前临床上仍有很多疾病的治疗存在困境,大量需求未满足,而PROTAC在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耐药性、拓展传统不可成药靶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在优势,是在全球范围内临床得到验证的新兴赛道,有望突破性地解决临床未解决的问题。医诺康创始人解维林博士在Celgene工作多年,拥有20多年靶向蛋白降解领域的研发经验,曾领导参与多款相关产品研发并推进到临床阶段,公司核心团队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我们非常看好PROTAC领域,也很开心与医诺康这样优秀的初创公司携手合作,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呈益投资表示:很荣幸参与Innovo种子轮融资,解教授及团队在公司运营、团队完善、管线推进的执行力和高效率展示了一家国际水准biotech的效率和眼界,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解教授及团队在蛋白降解领域杰出的科学素养,数十载的药学积累和在这一领域的深厚资源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公司的深厚底蕴。非常高兴携手Innovo,期待Innovo的国内实体医诺康能为中国带来世界级水准的蛋白降解新药。

和盟创投表示:PROTAC是近几年来最让人振奋的新药开发方法之一,使那些目前认为占比超过80%的不能成药的靶点具备巨大的成药潜力,并能很好地解决耐药性和剂量毒性等问题。本项目创始人解维林博士、Veronique Plantevin博士是全球最早从事PROTAC药物开发的科学家之一,在 Celgene公司深度参与了靶向蛋白降解管线的研发,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盟创投一直致力于生物医药领域前沿创新技术的投资,对医诺康,我们抱有极大的信心。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与医药事业部负责人杨晓兵表示:在长三角区域科创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很高兴与江浙沪地区的机构共同参与医诺康医药(Innovo Therapeutics)项目的种子轮融资,这也是江苏产研院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优势进行的一次支持模式的创新。包括PROTAC类等差异化创新药是我们长期关注的赛道,很高兴我们通过“项目经理”这一改革举措很早就对解维林博士及团队进行了前期支持,我们期待解博及其拥有丰富科研、转化及管线运营经验的团队在难成药靶点的攻克上取得突破。

取势资本合伙人、医疗行业负责人张俊琪表示:蛋白降解技术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在解决耐药以及难以靶向等难点上,展示出了非常大的潜力,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解博士和团队拥有超20年蛋白降解相关新药成功研发经验,并且拥有多项重磅新药研发及上市的成功经验。取势资本很高兴可以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参与到公司融资和搭建过程中,并将持续支持公司发展,我们相信医诺康会成为蛋白降解领域的领军企业。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15.shtml

华宇注册_AR/VR光学模组头部企业「耐德佳」宣布完成B+轮融资

05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近日,国内AR/VR光学模组头部企业耐德佳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应用于AR/VR光学模组产能提升、技术研发升级等。

据悉,耐德佳前期已经获得多个品牌厂商的批量化订单,今年有望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AR光学模组供应商,并已开展了超薄自由曲面和全息光波导产品的研发;同时公司面向VR市场的Pancake光学模组也处于可批产阶段,可持续为Web3.0行业发展助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07.shtml

华宇登录_长木谷完成5.4亿元B轮融资,中金资本、IDG资本、鼎晖VGC领投

05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0日消息,骨科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木谷)宣布完成5.4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IDG资本鼎晖VGC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中发展启航投资持续追加。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的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扩张与全球化市场推广。易凯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了长木谷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是长木谷今年继2月1.2亿元Pre-B轮融资后的第二次融资。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长木谷总计完成6.6亿元融资,成为2021年以来骨科智能化赛道融资规模最大、最受投资人关注的企业。

长木谷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长木谷是中国领先的骨科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年创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长木医学区与斯坦福大学所在地硅谷,现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木谷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系统的研发,面向医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手术机器人、术后评估等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关节疾病患者已超过人口总数的10%,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关节疾病患者发病率将不断升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作为关节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在治疗关节疾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中国,其手术量每年以20%-2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0年超过100万台。

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医生学习曲线长,严重阻碍了我国青年医生和基层医生顺利开展关节置换手术。即使在大型三甲医院,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想把每一台手术都做得精准与完美,做到‘Forgotten Joint’也有很大的挑战。中国骨科医生对于骨科手术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

传统模式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极度依靠骨科医生的经验,术前医生往往只能通过对患者的X光和CT片进行反复测量对比,判断植入人工关节的系列、型号与安放位置。但X光和CT片呈现的是二维平面图像,医生无法直观地呈现骨骼状况,只能依靠其经验和空间想象力,难以保障手术精准度。手术部位即使是三维重建,但由于缺乏人工关节假体的详细三维信息,医生同样无法把握假体植入的准确度。

为了解决目前中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现实痛点与困境,长木谷培养了一支拥有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背景的超强研发团队,长期与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度合作,通过与北京301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三甲医院的骨科权威专家医工结合,将专家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为标准算法,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套为骨科关节医生提供覆盖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定位和术后随访全流程的关节置换智能解决方案—AIJOINT系统。目前AIJOINT系统覆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单踝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翻修手术这五种典型手术,实现快速三维重建、智能图像分割、智能匹配假体、准确定位和精准截骨,为医生提供下肢力线、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截骨厚度等关键参考指标并提供智能测量,是骨科医生的AI大脑。

在先进的骨科人工智能AIJOINT系统的基础上,长木谷团队为AI大脑搭载上能够精准执行智能规划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推出长木谷ROPA(Robotic Physician Assistant)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众多专家的手术经验,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术前可以提供最佳的智能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实现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精度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等问题。

2021年7月,长木谷作为强生医疗在中国数字骨科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针对AIJOINT全面开展商业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顶尖关节外科权威专家们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成标准算法并深度学习和训练,提供智能化的精准临床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手术的标准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也是长木谷与强生医疗继2019年共同发起中国关节外科人工智能辅助三维手术精准诊疗项目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未来双方将持续推动骨科数字化手术发展,造福中国关节病患。

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表示:“骨科手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将成为骨科的重要发展方向,长木谷长期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每一位骨科患者提供个体化与定制化的精准医疗服务。未来我们将持续与中国骨科专家们医工结合深度合作,研发出对临床有重大价值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产品,全面布局骨科数字化诊疗的各个环节,运用创新技术为骨科行业带来数字化变革,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与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不断为中国患者创造长期价值。”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中金启德基金负责人梁荧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成熟,外科诊疗领域正在加速迎来一场革命性的数字化浪潮。我们高度认可长木谷在骨科数字化赛道的布局策略和领先优势,其致力打造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矩阵,在助力大幅提升骨科手术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具备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期待长木谷团队能够继续发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卓越的执行效率,不断开发出贴合临床需求的创新诊疗产品,助力临床医生,造福广大患者。”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羿焜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传统手术方式难度大、时间长,不易于在各层级医院快速推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关节置换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效便捷的骨科数字化手术方案便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长木谷团队具有很强的国际化视野和整体执行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已经完成了“AI+手术机器人”的数字化骨科产品线布局,为更多患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鼎晖VGC合伙人高洁亮表示:“数字化医疗让手术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及个性化,有望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获益,社会价值巨大,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赛道。我们认为AI手术规划结合手术导航和机器人是未来手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长木谷专注骨科,是国内稀缺的拥有前述完整数字化产品线的创新型公司。数字化骨科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多产品及多学科交叉,团队在医学、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我们十分看好数字化骨科的未来并高度认可团队的专业和执行力,未来将持续支持公司的发展。”

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博士表示:“长木谷是中国骨关节手术数字化的头部企业,公司通过AI计算和机器人技术赋能骨科医生,改变了依赖于医生经验的传统手术方法,极大的缩短了手术医生的学习曲线,造福中国关节手术病人。我们很高兴继Pre-B轮后再次参与长木谷的B轮融资,我们对长木谷在产品研发、注册取证和商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特别是公司AIJOINT产品已被400家中国三甲医院使用。我们期待为公司持续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中关村启航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春平表示:“启航团队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在医疗垂直领域的落地和商业化,我们在2020年3月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坚定领投了长木谷A轮融资,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产品线从髋关节置换手术计划系统,扩充至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和关节翻修手术,形成了从智能手术计划、到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多项产品进入临床注册阶段,并成功辅助400多家三甲医院上万例关节置换手术,团队的专业、专注和超强的执行力,不断给合作者和股东带来惊喜。因此我们在这一轮追加投资,希望能持续赋能企业发展,助力长木谷成长为国际化的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易凯资本合伙人李钢表示:“骨科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直以来都是易凯资本重点关注的赛道。长木谷拥有行业稀缺的在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领域均具备顶尖水准的团队,推出了全球领先的数字骨科产品,得到了全球骨科龙头——强生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长木谷这样一支年轻、专业、有活力、极具执行力的团队完成新一轮融资,易凯资本将持续和公司密切合作,加快推进后续产品管线进展。”

华宇登录_卖不动手机,OPPO踩下造车油门

0516

低调发育的OPPO近日却因一则调整员工薪酬结构的内部信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

10月25日,OPPO一封《面向未来、面向价值创造,Tony谈全面薪酬变革》的内部信中称,OPPO将变革沿用数年的薪酬机制,在员工薪酬构成中引入“绩效股”,并引入公开的股票激励。这意味着,股票将成为部分员工薪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前,OPPO内部虽然存在股票激励方式,一是年终奖配股,二是员工QQ群交易,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薪酬体制改革,或许是OPPO不得之举。

那些年,“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一度让OPPO手机名声大噪,加上群星代言,广告长期霸占电视、公交路牌、地铁站的视觉冲击,OPPO火了好一阵子。或许是被华为、小米压制,OPPO手机这些年的名声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如今的OPPO已知手机市场的天花板显现,造芯、造车成为其转型的方向,可是新故事需要资金支持,上市也许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不久前,传闻OPPO背后老板段永平已从美国回到国内,并消息称OPPO年初引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种种迹象或表明,曾坚持不上市的OPPO正迈出上市这一步。

手机业务,现在怎么样了?

成立于2004年的OPPO,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17个年头。

早期的OPPO以R系列作为其主打产品,定位于颜值高、拍照好、充电快的千元机型,开创了“手机自拍美颜”时代。年轻女性、学生党成了OPPO最为代表的消费群体。以OPPO R9来说,开卖的88天销售量达700万台,平均每1.1秒就有一台OPPO R9被用户购买。

OPPO的畅销无外乎其营销战略的成功。

OPPO的创始人是段永平的老部下,陈明永。段永平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小霸王游戏机到步步高,从投资网易到后来的拼多多,无一不展示其投资实力。陈永明无疑沿袭了小霸王、步步高的商业打法,在广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当时,OPPO凭借着脍炙人口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广告语快速出圈,加上杨幂、迪丽热巴、李易峰、王俊凯等当红流量明星代言彻底火了。不仅如此,每年赞助综艺节目等的广告费用开支不小。

直到现在,OPPO的营销能力还是很出众。上周末EDG夺冠,OPPO实着又火了一把。OPPO作为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官方合作伙伴,无处不看到OPPO的身影,直播间的桌子上就摆放着一台OPPO Find X3 Pro,每一场比赛中间的高光时刻都是由OPPO冠名播出。

除此之外,不同于小米的扩张打法,OPPO疯狂开设线下门店,据悉已超过40万家,以至于很多人的印象里给他们贴上了“会营销”的标签,并长期留在中低端市场。

在较强的营销功底以及大面积渠道基础下,OPPO大部分时候还算优秀。

不过,手机市场的天花板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展现。IDC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CAGR为-2.10%,中国则CAGR为-6.53%。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减少5.75%;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6亿部,同比降低12.37%。

而这几年,线上渠道也成为了手机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加上更有技术、品牌支撑的华为超越,曾是国内线下手机市场最大赢家的OPPO,也卖不动了。IDC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OPPO在市场的出货量为1180万部,同比下滑15.8%。

但是,在前五名的手机厂商中,华为受到“禁售令”的影响导致芯片供应不足,加上荣耀剥离,华为手机销量已然大跌。从目前来看,其余国产手机品牌正抢占华为失去的市场份额。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7%至8080万台,其中vivo继续保持国内第一位置,OPPO则位居第二,出货量约160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至19.9%,但同比增速不算亮眼。

海外市场向来是手机厂商争夺之地,OPPO 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保持正增长,市场占有率约10%,可以看出OPPO在海外市场的增长还是不错的。

如今,即便5G换机潮来临,折叠屏等各种微创新技术更迭,也不足以打破市场天花板。OPPO凭靠着营销获得关注的时代已经过去,其主打的拍照价值也不再稀缺,打开其官网,已不在是流量明星的宣传图,硬核广告成为主角。足以见得,OPPO放弃R系列,新推Reno系列,重拾Find系列,撕掉“会营销”的标签、进军高端科技之路的决心。不过,市场太过激烈,转型还需时间的验证。

IoT晚了,不能再错过造车

OPPO的转型不仅在手机领域,还向IoT、造芯、造车领域发起进攻。

先说说loT。相较于小米和华为,OPPO显然在这领域的布局慢的不止半拍。如今,小米商城,已经充斥着各种平价、智能的家居产品,包括造地机器人、智能电视、电饭煲等等,形成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而华为近几年打造“万物互联”颇有成效,如智能门锁,红外遥控器等等,甚至推出“全屋智能家居业务”。

反观OPPO,其2019年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2020年3月才推出首款智能手表OPPO Watch,今年7月底正式发布了OPPO Watch 2系列,而在此之前,苹果、华为的智能手表已经风靡市场,截至2020Q4,华为、小米、苹果的智能穿戴设备已占据市场超60%的份额。而智能家居领域,2020年10月,OPPO智能电视S1和R1出世,显然也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水花。

由此可见,OPPO的在IoT领域的翻身仗不好打。

再来说说芯片研发。近年来,OPPO挖来了联发科、高通、华为、紫光展锐的工程师,还曾表示自2020年起3年投入500亿研发费用,可以看出OPPO造芯的野心。但芯片制造是块难啃的骨头,华为用了十余年,花费数千亿才有了今天的海思,更何况,才刚上路的OPPO。

最后来看造车。不可否认,新能源车无疑是目前市场最新风口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欧洲,7月渗透率达到16.3%,创下历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不仅是汽车原品牌,来自地产、手机等跨界企业均想从中分一杯羹,拿手机企业来说,其中不乏华为、小米、苹果等身影。譬如,去年11月,长安汽车对外宣布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将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平台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以及部分三电零部件,预计于2022年上市。今年年初,小米宣布投资100亿美元造车,并成立小米造车公司。

公开数据预测到203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772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有望达到2432亿美元,约占全球28%。

显然OPPO已经错过loT,不能再错过造车风口了。去年3月,OPPO挖来了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郭彦东,让其任职智能感应首席科学家。今年10月,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吴恒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OPPO正式推出OPPO智行解决方案,透露出发力造车领域的野心。

不过,在现阶段电动汽车领域,国内的小鹏、蔚来、理想这三大新势力已经占得先机,加上小米等后来者,还有华为等厂商提供软件支持,OPPO此时入局虽不算掉队,但一定也不是提前。

小结

要不是华为受限,OPPO原本的手机业务指不定要走下坡路了,加上手机市场天花板有限,开拓新业务成为其必然选择。就现在来说,OPPO介入loT领域已经掉队了,落后的技术和市场份额用时间来换取并不可靠,而不论是造车还是造芯,都是能够支撑OPPO新故事的铺垫,但这不仅是一场时间的较量,更是背后资金、技术的比拼,光靠手机业务输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支持。

由此上市,恐怕是唯一出路。

华宇测速地址_靠潜规则造假40年!最傲慢的老字号,终于原形毕露

0515

昔日风头无两的日本制造,正沦为全球笑柄。

十多年前,说起“日本制造”,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东西好、质量硬”。

连到日本旅游,都要捎一个电饭煲或马桶盖回来。

几天前,继东芝、神户制钢造假后,日本三菱集团被光速打脸,3384台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9家核电站的运行受影响。更可怕的是,造假时间可追溯到1982年,跨越整整40年。

日本三菱集团有多强?

它靠着战争红利发家,总资产规模21万亿元,被誉为日本最大的财团企业,地位相当于韩国三星。

但自2016年起,三菱集团几乎每年都因“造假”而90度弯腰道歉。

曾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被嘲讽为“躬匠精神”,甚至有网友调侃:百年企业,造假四十年。

资金雄厚的三菱集团何以沦落到造假求生?日本制造真的要被打趴下了?

01 天天谢罪,三菱的“神级”造假术

三菱集团起于明治维新,经历过战火与重建,走过150年,可以说是一部活历史。

但这40年间,三菱集团不遗余力的做着一件事:造假

三菱集团不愧为顶尖造假大师,造假术可谓炉火纯青。

套路一:伪装大师

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属巨头,旗下三个子公司有同样的骚操作:数据造假。

由于没有达到客户或的技术要求,就篡改了橡胶密封制品的技术参数。

航空业两巨头,波音、空客都采购了“三菱”的材料用于飞机制造,更别提日本自卫队等众多制造商,更是采用了“三菱材料”。

三菱集团曾深陷“数据门”,直接“送”走了三菱汽车。

三菱汽车曾对60多万辆车的燃油数据做出了更改,使耗油量较实际减少5%至10%左右。

数据怎么来的?仅凭理论计算等方式获取,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行驶测试。

套路二:甩锅大师

2013年,三菱制造的世界最大货轮MOL号巨轮,在风平浪静的海上直接断裂成两截,随后沉没。

这是全世界第一艘自行断裂的货轮,开人类巨轮制造之先河,断裂的方式还如此诡异。

事后,三菱重工指责三井商船没有按照SOP规范运行这艘超巴拿马级货轮,甚至把锅甩给了暴风雨。

日本事故调查组忙活了几年,给出的结论是船体设计缺陷。而负责船体设计的,正是三菱重工。

套路三:集体默认“潜规则”

三菱的造假术真这么神?

看似完美的造假背后,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行为。

在三菱材料“数据门”中,质检人员即使在最终检验环节查出不合格产品,但只要品质管理科长认为不影响客户使用,就改动一下相关数据继续发货。

而在公司内部调查发现造假行为后,当时的社长还指示隐瞒相关资料,不合格产品的发货也仍然继续。

三菱汽车呢?2000年在日本熊本,一辆汽车因刹车闸软管破损,致刹车失灵而发生追尾。

后查证,自1997年起,三菱隐匿不报的缺陷车共有81万辆。在那次事件,三菱曾遭日本国土交通省的严重警告,公司因此濒临倒闭的风险。

来源:日经中文网

在这漫长的造假史中,三菱总结一套标准化的应对程式:

先召开新闻发布会,高管集体90度鞠躬致歉,背锅侠引咎辞职,换新人继续粉饰太平。

三菱集团造假的脚步从未停过。从2016年至今,三菱集团已经连续六年鞠躬致歉了。

没什么是鞠躬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就再来一个。

无外乎有人称,昔日的日本工匠,已沦为了日本“躬匠”。

02 靠战争发家!三菱为何堕落到造假自救?

三菱集团是靠战争发家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三菱承包了日本的战机、战车和战船,其后历经解体重生,号称“日本军需省”。

其中三菱重工是三菱旗下最大的一家公司,也是日本第一大军工企业。二战中“零式战斗机”,波音787梦想客机生产高达35%的零部件,都出自于三菱重工。

目前三菱集团总资产21万亿,还曾出现过高于整个日本国有收入的情况,旗下有500余家公司。

只不过,这家全球知名的百年企业,何以堕落到造假自救?

三菱集团造假高峰期,与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高度重合。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由于生产成本暴涨、产业升级降速,再加上中韩制造业迎头追赶,日本压力可想而知。

在三菱电机造假事件中,长崎工厂曾哭诉自己没钱、没人、没设备,“为了生存,只能欺诈”。

造假是三菱集团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而三菱集团人设的崩塌,真正的原因是经营者的傲慢。

三菱材料对篡改数据的解释,只承认了数据造假,但绝不承认产品有问题。

什么意思呢?我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绝对是安全的,但是客户对品质要求太苛刻了,所以我只能改改数据交作业了。

简单翻译下,就是说清华北大分数线太高,我分数线不够,但不妨碍我是个好学生。从自信到自负,只是一念之差。

再一个是雇佣方式的转变。

二战后,日本迎来高速发展,日式经营是终身雇佣制,只要无大事发生,员工就能干到退休。20世纪末,三菱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劳资纠纷,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三菱集团的雇佣方式变了。1995年,经团联提出“新日本式经营”,主要以派遣员工为主,非正式员工人数逼近40%。

这些员工对企业不再有归属感,对产品质量更无兴趣可言,更不用说上班摸鱼、躺平了。

三菱汽车前任董事曾坦言,经营班子过分注重“三菱”品牌,这造成了员工“报喜不报忧”,监督机制的缺失,让三菱“专业造假40年”。

说到底,三菱集团造假根本原因是自己作出来的。

03 日本制造神话破灭,中国企业能学什么?

日本造假的企业不止三菱集团。日本制造业的骄傲东芝,被爆财务造假,六年间,造假金额高达116亿元。

曾高不可攀的日本制造神话,跌下了神坛。反观中国企业,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1、变态关键技术

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制造业不配封神,但绝不能说日本制造日薄西山。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上,有一枚“永不松动的螺母”,这颗螺母来自于日本公司哈德洛克。这家45人的小公司,承包了全球高铁的螺母,虽然在价格上微乎其微,但没有它,高铁只能降速。即便是公开了制造原理,但依然没有任何国家去制造,关键是材料和制作工艺。

日本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而在360万家日本企业中,中小企业就占了99.7%。

2、极致创新力

曾经的日本制造史,是一部“山寨”史。

60年代之前,日本制造也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东芝推出“国产第1号”吸尘器,就模仿了美国通用电气,连商品标识都一模一样。日本给这种山寨行为,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逆向工程。

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抄袭立国的。日本之所以能逆势崛起,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后,自主创新。

始于模仿而成于创新力,是日本制造业崛起的原因。

日本的路,我们也曾经历过,比如在中低端市场,满街随处可见的山寨商品。

看似简单的吸管,正在被义乌工厂做成了高科技。

双童吸管,每天生产1亿7000万根吸管,还拥有全世界2/3的吸管专利。

小到一根吸管,大到高铁、航空器,中国制造业正在崛起。

当越来越多的工厂搬迁到越南,再加上一季度,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很多人都有疑惑:越南是不是要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其实,这是中国制造业正常的产业升级,属于中国制造业的机会正在到来。

结语:

日本盛产百年企业。

日本制造业曾以山寨闻名,其后期靠着自主创新和极致产品,挺起了脊梁。

中国曾把他们严谨、认真的态度,称作工匠精神。

如今呢?日本制造业更“拜金”了,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整出各种造假术。

东芝道歉后,轮到三菱集团,日本制造的质量神话坍塌,恶性造假丑闻频出。每一次风波过后,都要道歉,工匠变“躬匠”。

天下没有免费的捷径。

日本制造业花了百年的时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但信任值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

而中国制造正摆脱低端之名,不断地积累信任值。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艾肯工业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钟鼎资本领投

05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近日,蒸汽系统设备制造与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艾肯工业(艾肯(江苏)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常州经开区东方产业引导创业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蒸汽系统撬装模块、软件控制系统技术迭代及纳米保温材料的商业化推广。此前,艾肯工业曾获得来自北极光创投、兴富资本、明势资本、常州服务业产业基金的投资。

艾肯工业于2018年起正式运营,是一家蒸汽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优化蒸汽能源使用价值,帮助客户减碳节能,提升运营效率。

根据联合国能源署的研究,超过50%的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以获取工业蒸汽为目的。因此,工业蒸汽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自成立以来,艾肯工业就以“低碳能源智慧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企业使命,高度契合了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

钟鼎资本合伙人朱迎春表示:“钟鼎资本持续关注以技术和产品驱动的新型供应链创新机会。我们观察到中国的蒸汽能源还处于非常粗放的利用模式中,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政策陆续落地,蒸汽能源系统的精细化改造和升级迫在眉睫。艾肯工业技术扎实、产品成熟、系统完善,是行业中唯一具备体系化能力优势的企业。我们看好陈总的’行业老炮’团队,希望艾肯工业可以持续推动更高效的蒸汽能源系统在中国的普及应用。”

艾肯工业创始人陈震翔表示,我国蒸汽系统的利用效率并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蒸汽系统效率的提升可以直接减少煤炭燃烧,促进能源行业升级,推动双碳战略实施,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一些精密场景下,外国品牌的硬件设备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艾肯工业的在整体性能对标国外同类产品的同时,通过设计的优化的技术创新,使得产品更具性价比,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阿瞒,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18.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金坤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投

05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近日,知名合成生物学领域新材料公司金坤生物完成总额约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家投资入局高分子材料赛道是日初资本在消费医疗版块上的又一重要落子。

金坤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集团型公司,主攻第四代生物医用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即童颜针主要材料)、聚乙丙交酯、聚己内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尤其专注于PLLA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目前原材料及成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80多个地区。

金坤生物公司创始人尹振宇表示:“纵观中国医美行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技术端从模仿到创新、市场端增长至世界前三的飞跃,而当前市场正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渡期,这是机会,同时这个过程也非常残酷。没有准入资格的、没有产品竞争力的、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市场是公平的,产品和企业最终都要经历市场的考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医美产品必须走上品质化、差异化、数字化、品牌化的道路,而这也是金坤生物一直在发力的方向。非常感谢日初资本选择金坤生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持续科研投入,争取给中国的求美者提供世界领先的产品,让美的定义从热望开始。”

日初资本合伙人杨凝表示:“医美行业长坡厚雪,规模大、增长快,预计未来将在合规化的方向下保持高成长性,也是日初资本在消费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轻医美方式和胶原蛋白再生产品已成为变美追求的主流方向,其中再生类童颜产品更日趋成为求美者的首选,再生品类未来几年有望成为医美市场新的高速增长点,也是日初将持续关注的细分领域。金坤生物旗下的童颜产品已经经过了市场认证,成为领军者,日初期待助力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产品矩阵的扩大,陪伴公司进一步成长为再生类医美产品的佼佼者,共同见证更多美好价值的诞生。”

2020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约1,950亿元,过去7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4.5%;其中,轻医美市场(即非手术类医美,主要包括注射、水光、光电等几大类别)市场规模约829亿元,过往5年CAGR高达27.1%。轻医美市场的占比已经由2015年的39.1%增长至2020年42.5%。注射类和水光类市场规模合计占比轻医美市场的67.85%,且过往5年CAGR分别高达32%和27%,高于非手术类医美行业大盘的平均增速。

注射类医美原材料主要分为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和其他新材料(如PLLA等)。目前市场主要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为主,PLLA尚且属于蓝海市场。其中,玻尿酸在中国发展时间已经超过10年,占据整体水光及填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但伴随国内求美者认知的逐步提升,玻尿酸固有的成分问题使得消费者和机构均对玻尿酸的升级型产品产生极大升级需求。

2021年被业界称为医美的“再生元年”,抗衰老市场趋势已从消费品逐渐向医疗领域转变。随着再生类产品接连获批,加之市场教育、医生培养的推进,再生材料认可度的大幅提升,单纯的填充和营养补充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抗衰需求,市场转而走向了更高阶的再生领域。PLLA能弥补玻尿酸的诸多应用短板,预计将成长为下一代再生抗衰的主流应用材料之一。金坤生物旗下的热望童颜产品是PLLA领域的主要国内玩家之一,也是最早进入市场的国产童颜品牌,拥有行业内稀缺的合规二类医疗器械证。

金坤生物具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其核心技术团队中包含博士10人、硕士32人,并有院士等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专业背景覆盖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加工、化学工程、基础医学等领域。与天津科技大学、上海东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纳米研究院等多家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完成高分子材料以及特殊应用的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改性、加工成型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研发的生产。投建的万级GMP洁净生产车间已通过国家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从产业链最具价值的原料及医疗器械品牌切入,100%自研技术生产,目前已经有40余项已申请或已发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商标。国内首创聚左旋乳酸的萃取技术(UMPT),实现在面部(身体)年轻化应用。2021年,公司对现有生产车间进行了现代化更新及扩建,以满足各领域对聚乳酸材料及产品的需求。

针对市场日益精细化的需求,金坤生物在保持原研创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应用创新,定制化地开发全系列产品以满足医生临床应用与求美者的效果需求。2022年初,公司正式推出了聚左旋乳酸产品品牌“热望(YI CROWN)”,立足消费属性与医疗属性,为B端C端双向赋能,让消费者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更专业的做出选择,联结市场,展示自我的方式。”

作为上游制造商,热望有责任破除消费者与厂商、机构、医生之间的信息壁垒,依托互联网展示专业的行业信息,提出全新的医疗美容设计理念,帮助消费者认知自己,学会选择属于自己的美学方案。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sybil,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