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3日消息,近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医药魔方宣布已于下半年完成超亿元融资,由知名金融数据服务商Wind独家投资。本轮融资用于支持公司加速医药数据资产整合,提升企业级数据解决方案。
自2015年成立以来,医药魔方始终以“赋能医药创新”为使命,通过“数据+AI”与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持续为行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医药数据产品和服务。基于专业的数据标准体系,以及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医药魔方已陆续建立起系列医药知识仓库,推出了近十款企业级数据产品,持续服务了近千家头部医药企业与投资机构。
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医药魔方引领着医药垂直领域用户的工作场景升级,带动了医药数据赛道服务标准的提升,深刻影响了行业用户的数据产品使用习惯,提高了行业及用户的工作效率。目前,公司在数据质量、产品创新、业务增长及融资规模等方面均处于医药数据赛道头部地位。基于此,医药魔方也陆续得到投资机构的不断认可,公司先后成功引进五轮战略投资人。
在媒体业务层面,医药魔方构建了“前沿研究、创投研究、产业研究、医学研究”四大方向的信息知识输入+输出体系,以“医药魔方Pro、医药魔方Invest、医药魔方Info、医药魔方、医药魔方Med”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工具,每天为近60万医药专业用户分享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解读行业政策演变,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分享专家见解,持续输出原创洞见,帮助用户获取高密度价值信息。
在行业研究层面,医药魔方依托医药大数据和高端专家资源,紧贴行业前沿,以研究报告、视频直播和数据开放日等形式,持续高频输出深度研究成果,为行业客户提供具有决策价值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已连续多年为国家卫健委等政府部门提供数据监测与研究支撑,为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供药品临床试验数据预警产品服务,在医药行业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同时,医药魔方在《Nature》等全球顶级医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200分。
医药魔方创始人、董事长周立运表示:“医药魔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组织,开放、包容和创新是我们团队的标签。我们的团队成员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及海外名校研究生以上学历为主,技术开发团队来自于微软、小鹏汽车和携程等知名IT企业。我们不同于传统数据公司,更关注成长,更鼓励创新,提倡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期待更多优秀伙伴加入医药魔方,共同探索不一样的人生,创造不一样的价值,为行业带来不凡的变量”。
09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3日消息,2021年11月,福建蓝海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海黑石)完成3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旗下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航基金)。
据悉,蓝海黑石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提供锂电池正负极专用水性粘合剂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深耕,公司已成功实现锂离子电池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专用水性粘合剂、高铁新型功能材料及美纹纸胶带离型剂等先进新材料的产业化及应用,成为该领域行业内多家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中航基金多年来关注于智能制造、零部件、集成电路、新材料、无人系统、军民融合等领域,管理规模23亿人民币。本轮融资公司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扩大产能,以满足下游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09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3日消息,企业微信服务商探马SCRM宣布获得由钟鼎资本领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软银亚洲、顺为资本、蓝湖资本、君联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探马 SCRM 创始人 & CEO 常丰峰表示,本轮融资将继续加大研发与服务投入。
此前,探马SCRM已于7月28日获得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 (SoftBank Ventures Asia) 领投、顺为资本联合投资的 1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于5月25 日获得由蓝湖资本、君联资本和险峰长青联合投资的千万美元 A 轮融资。半年时间内,累计完成3轮共5500万美元融资。
探马成立于2020年,公司近500人,产研团队占比约50%,服务团队占比约10%。 探马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如Google、腾讯、百度、华为、金蝶、IBM、销售易等,其中,由曾任百度科学家的高管与海内外顶尖大学计算机博士/硕士等成员组成「探马研发中心」,拥有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和深厚的企业服务积累。
探马SCRM作为营销服一体化SaaS平台,客户聚焦在B2大C、B2B等企业,消费类型为高频高客单价、低频高客单价商品及服务,行业覆盖教育培训、金融保险、医疗美容、家居家装、制造、企业服务等。
消费者在购买以此类商品或服务时,决策周期较长,高度重视产品及服务体验,对品牌忠诚度高,所以通常需要专业角色(销售/顾问/专家)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进行长期的维护与指导。
由此,探马推出以客户管理和销售管理为核心的社交化SCRM系统,帮助企业更便捷地连接客户,提供获客-转化-交易-运营全流程的解决方案,精准触达转化优质客户;同时,通过内容+工具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表现力与工作效能,加强品牌信任,形成口碑获客的良性循环。
探马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郑州、长沙等地设有分公司,共服务了全国4000余家企业客户,活跃用户70000+。
为了承接客户大量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探马将继续升级研发与服务体系。在产品研发方面,探马将加速扩大研发团队,吸纳高精尖人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更加深入客户的业务场景,提供更贴合业务的产品方案。
在服务方面,探马将在教练式客户成功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咨询服务》项目。由资深运营操盘手带队,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代运营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业务目标。
目前,探马团队仍在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团队发布「独角兽」计划,希望吸引同道人才加入探马团队,仍有500+招聘名额,在招岗位包括产研、客户成功、销售、市场等。
0917
许多年之后,当贾跃亭看到Lucid如今超过800亿美元的市值时,一定会想到自己无奈舍弃其40%股权的那一天。
如果那天他能守住这些股份,可能现在早就还完债回国了。近日,在美股市场上,这家电动车新秀迎来其高光时刻,市值经过几轮调整后仍高达893亿美元,稳居全球车企市值前十。关键的是,Lucid上市还不到4个月时间。
Lucid与贾跃亭渊源极深。贾跃亭与乐视曾是Lucid最大股东,持股一度接近40%,在Lucid市值最高点时,这是一笔价值365亿美元的资产。但可惜,在贾跃亭破产重组方案中,Lucid股权被转让给第三方公司。
Lucid的在资本市场上的“疯狂”,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缩影之一。一位从业者对铅笔道表示,当特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想象空间再度延展。“每家企业都号称有千亿万亿的前景。”
但市场也需要为潜在的波动做好准备。“比如缺芯这个外部因素已经影响到所有汽车制造商,包括蔚来、理想汽车都已经下调第三季度的汽车交付指导。而且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
贾跃亭“痛失”365亿美元
2021已入冬,不过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到收官的时候,热闹依旧。
据国外媒体此前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三(11月17日)美股收盘,Lucid集团市值超过福特汽车,成为全球第八大最具价值汽车制造商。
上周五(11月19日)美股收盘后,Lucid的股价虽然有所变动,排名也再度被长城汽车超过,但市值仍高达893亿美元,稳居全球车企市值前十。重要的是,取得这个成绩的Lucid上市还不到4个月。在117天时间里,Lucid的股价从25.24美元涨到最高峰的55.52美元,涨幅高达120%。
在分析师的解读中,Lucid市值暴涨源于该公司宣称其第三季度的汽车预订量增至1.3万台,并有信心在2022年生产2万台即将推出的Lucid Air轿车。
是的,Lucid与它的前辈们一样,直至上市也没能实现量产。甚至Lucid在今年9月才开始生产,并于10月31日才开始向客户有限交付其首款电动汽车。
被外媒称为 特斯拉“模仿者”和“有力竞争对手”的Lucid成立于2007年。其创始人为两位华人,分别是特斯拉公司前任电池研发主管谢家鹏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层温世铭,现任CEO Rawlinson 为Model S前首席工程师。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起初名为Atieva(取自“电动汽车应用领域先进技术”缩写)。公司最初为中国电动客车制造电池,后来研发电动汽车。
Lucid创立之初,曾与很多中国资本结缘。公开资料显示在IPO之前,Lucid已完成了5轮融资。
2014年1月,北汽1亿美元参投Lucid Motors C轮融资,持股25.02%,是Lucid Motors第一大股东。同年7月,贾跃亭曾以个人名义向Lucid投2亿美元,成第二大股东。2015年北汽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贾跃亭成为Lucid Motors最大股东,持股一度接近40%。
但是,随着乐视生态危机爆发,贾跃亭远走美国,他本人也陷入债务缠身的局面。2019年12月,在他的破产重组方案公布后,关于是否持有Lucid股权,贾跃亭也曾被追问过。他表示,Lucid是乐视控股以公司名义投资的公司,他个人此前就没有任何处理权,而且目前Lucid股权也已经转让给了第三方公司,目前他个人并不持有该公司任何股权。
在接受听证的时候,贾跃亭的债务处理小组也表示Le Sour(Lucid股权持有方)持有的资产绝大部分已经用于抵乐视控股债务。另外,在Lucid的上市招股书中,贾跃亭与乐视也确实不见踪影。
如果贾跃亭能够守住Lucid股权的话,这将是一笔最多价值365亿美元的资产,想要还清他那50亿美元的负债毫无压力,“下周回国”也不会只存在段子里。
可惜没有如果。
贾跃亭之后,接棒Lucid是来自中东的资本。2018年9月,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简称PIF)耗资超10亿美元投资Lucid,并获得多数股份。
据SEC披露的文件显示,截至三季度末,PIF持有Lucid 62.7%的股份,持股份额约10.15亿股。截至本周四美股收盘,PIF投资Lucid已浮盈超464亿美元。
找到“下一个特斯拉”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资本市场上,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远超想象。
Lucid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Lucid之前还有美国首家造出电动皮卡的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Rivian被视为特斯拉最大劲敌,上市一周后,在资本市场上一度创造致富神话。
在Lucid市值暴涨前一天(11月16日),Rivian美股收盘涨15.16%,股价报收172.01美元,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彼时市值为1467亿美元,一举超越德国大众汽车(931.89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车企(现已回落),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较一周前IPO市值,上涨了120%。作为一家还未实现批量交付的汽车公司,Rivian已交付的车辆只有千辆左右。
Rivian RT1
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市值逻辑,不少投资者和业内人士都表示“看不懂”。
就连马斯克也曾专门发推文,似乎在“讽刺”两家新上市电动汽车企业的高估值。他写道 :“有没有可能创办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在未交付任何汽车的情况下估值低于10亿美元!?”
数据集团Edmunds的分析师Jessica Caldwell称这些新公司的估值都是“值得怀疑”的。她说:“特斯拉让很多投资者发了财,现在每个人都想参与电动汽车领域的下一个大事件。但是不幸的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并不经常出现,Rivian和Lucid的估值与现有的电动汽车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问题。”
国内一位汽车行业研究人员薛勇(化名)也对铅笔道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今年新能源行业格外热闹,尤其当特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想象空间再度延展。“创业者、投资者们都有了新的故事可以讲,特斯拉重构新能源估值逻辑,每家从业企业都号称千亿、万亿的前景。”
新能源车企能够创造的“未来”到底有多大,没有哪个人能够说清楚。但每一个想要赚钱的创业者与投资人都清楚,他们需要找到下一个“特斯拉”。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3971份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中,“新能源”三个字被2105只基金提及。有一个真实性存疑的段子写道:过去重仓白酒、医药的百亿级基金们,纷纷调仓大换血,开始配置新能源、半导体。
如今,国内上百家新势力车企中,最终脱颖而出的仅有十家左右,而现阶段活得最好仍当属“蔚小理”三家。此外,第二梯队中的哪吒、威马、零跑、合众等造车品牌也在沿着“蔚小理”的路径跑步上市。
“资本市场也给了国内造车品牌信心。”薛勇说道。
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哪吒汽车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融资,数额至少在8亿美元,最高募资额可达10亿美元(或等额人民币)。并且,这一轮融资在360集团领投的40亿元D1轮融资后,在香港IPO之前,是哪吒汽车的Pre-IPO轮融资。
此外,零跑汽车与合众新能源汽车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IPO的传闻,上市地点均是香港,也都计划募资10亿美元。
第一要务是活下去
“今天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具备了加速电动化的条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日在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上如是表示。
在他估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远超想象。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规划。“未来绿色出行的大势不可逆转,而且步伐越走越快。”
不过,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王传福还预测: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经过不断淘汰,最后可能只剩下三五家。
造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Rivian上市大涨之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可能有数百家汽车创业公司,但特斯拉却是过去100年唯一一家能够实现量产规模和正向现金流的企业。我希望(Rivian)也能做到提高产量和现金流平衡。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但实际上,特斯拉也是直到去年才实现全年盈利。
和前几年的特斯拉一样,Rivian面临着严重的产能瓶颈。无法交付,就无法获得现金流。公司预计今年只能交付1200辆,按照目前的产能状况,Rivian产能到2024年达到15万辆。Rivian迫切需要寻找和建设第二家组装厂,提升自己的产能。
同样急于交付的还有Lucid。当地时间上周二(11月16日),Lucid 的CEO Rawlins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这家初创公司计划未来在美国以外建立工厂:“我们计划在2025年(Mid-decade)左右,也在中东和中国开设工厂。
Lucid想要盈利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美国研究公司CFRA之所以对该股票的目标价为25美元,是因为认为它在2024年前都将处于亏损状态。
错失Lucid之后的贾跃亭最近又遇到一件烦心事。11月16日凤凰网科技消息,外媒报道称,法拉第未来FF已经对公司最近的财务欺诈指控展开调查。与此同时,法拉第未来也表示,受调查已展开的影响,该公司将无法按时提交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部财务业绩。
虽然成功上市,但法拉第未来FF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在今年第三季度,法拉第未来净亏损达到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7.87亿元。产能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据法拉第未来FF强调,该公司的第一批FF91量产车在2022年7月份才能交付。
“我们也需要为一些潜在的短期波动做好准备。”薛勇提到,“就比如,缺芯这个外部因素已经影响到所有汽车制造商,包括蔚来、理想汽车都已经下调第三季度的汽车交付指导。而且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
新能源无疑是全球最为关注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增长空间最大的市场之一。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不管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未上市的公司,他们的第一要务或许都一样,正如哪吒汽车张勇说的那样,“(即便)到2025年,‘活下去’仍然是自家的目标。”
0917
新芽NewSeed(ID:pelink)11月24日消息,近日,新职业教育公司三节课宣布已连续完成B+轮融资和C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Owl Ventures领投,C轮融资由美国上市教育集团Udemy领投,融资总金额超2亿人民币。据悉,该笔资金将重点用于三节课的课程生产以及讲师发展方向上。
未来的5到10年,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难题将会是技术适配和人才的升级问题。当下数字技术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从金融到金融科技,从制造到智能制造,从零售到新零售,从教育到智慧教育等所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背后,都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新型人才与时下的技术相适配。
要想让技术与人才成功适配,人才的升级需要先行半步。据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以前,中国将大约有2.2亿的企业员工面临工作职责的迁移,这意味着他们首先要面临的是职业技能的迁移问题。基于上述庞大的人口群体,中国或将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引领职工技能升级的大潮。
对此,三节课创始人兼CEO后显慧表示,当下社会对培训的认知与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企业内训从1.0时代以Off-line为主演化到2.0时代以OMO为主的过程中,催生出了E-learning的学习形式。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的在线大学成为学习主阵地,E-learning得到进一步的演化,企业内训3.0的On-line时代已然到来。
不仅是企业的培训形式在发生变化。近几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从管理层向核心层和基层拓展。后显慧提到,从三节课的“721”人才培训图谱中可以发现,实际上70%的一线员工和20%的核心员工才应该是数字化新型人才培训的最大受训群体。因此,相比之前企业更关注10%的高管培训,接下来数字化人才培训的市场规模将比以前扩大数倍。
三节课从很早便关注到了这一点。成立于2015年的三节课自创办以来就一直深耕在职业教育领域。2018年至2019年三节课开始探索企业培训领域,并在2020年加大了在该领域上资源的投入,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三节课透露,2021年B端企业培训业务的增长同比已超过了2020年B+C端业绩总和。在产品方面,三节课从标准化课程产品、定制化服务、私有化系统部署三方面构筑起了全方位的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产品线,通过为企业提供一个内含7000多门体系课程的标准化在线课程库,解决企业培训割裂感明显的问题;然后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或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或是私有化系统部署,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在标准化课程产品方面,三节课提供的产品包含了一个标准化的在线课程库,内含7000多门“新技术”、“新商业”和“新管理”体系课程,涵盖了时下各类热门课程,如元宇宙的区块链编程、以太坊游戏开发等课程;以及商业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相关内容,能够满足几乎所有岗位对于前沿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需求。
在定制化服务方面,针对大中型企业,三节课也提供了系统的培训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做到全托式培训服务。从讲师入场、线上社群、线下训练营、甚至创新大赛,三节课可以说在服务上做到了模块化组合,实现标准化定制。
在私有化系统部署方面,三节课能够将自己的学习系统部署到合作的企业中,结合大量在线课程的先天优势,帮助企业完成知识资产管理、课程引入和人才培养的目的,解决组织长远且可持续发展迭代的需求。
据了解,三节课目前在国内服务的企业已超过3000家,中国财富前100强企业中有40余家与三节课进行了人才培养项目的深度合作。金融、汽车、教育、零售、通信、物流、地产、旅游、医疗等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也均是三节课的长期合作伙伴。同时,三节课还透露目前课程内容正在部署出海计划,其王牌品类“新商业”课程已在东南亚、欧洲和美国的7000多家企业引入,三节课平台内的讲师已成为了全球讲师。
由此可见,“平台讲师”与“海内外庞大的客户群体”成为了三节课增长的两大引擎。与此同时,90%的高复购率为三节课打下了稳定的客户基础,也使得其业务更具备长期发展的可能。国内外11000家合作企业让三节课一方面能够给讲师带来“名利双收”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讲师的加入也巩固了三节课持续输出“前沿课程”的能力。
未来三节课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讲师培养、讲师发展及课程制作方向,以保障三节课的“新技术”、“新管理”以及“新商业”三大品类内容能够不断完善,做到每三年完成一轮课程全面地的更新迭代。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疫情的反复加上各项措施的推进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也加速了企业人才培训线上化的速度。据三节课创始人兼CEO后显慧预估,未来5年内企业培训线上化率将超过70%,企业主要的培训手段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三节课将会持续专注于生产前沿课程,推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迈向下一个阶段。
09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4日消息,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橡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和利资本领投,老股东深创投、同渡资本等跟投。
元橡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目前唯一能提供双目立体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专注于智能双目立体视觉芯片设计研发,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向汽车主机厂、Tier1及工业及消费级厂商(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提供了立体视觉芯片、相机硬件及相关研发服务。
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过程中,视觉解决方案始终是较为重要的一种途径。世界知名视觉系统公司Mobileye(被Intel收购)就在单目视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方面较为领先,并在早期向特斯拉提供了相关产品。视觉感知系统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单目视觉系统存在技术上的劣势,即车辆在行驶中需要收集三维环境数据,单目摄像头在几何测距上存在短板,缺失的维度信息,往往需要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进行补充。
元橡科技CEO鲁耀杰认为,目前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主流选择。双目视觉系统在与其他传感器进行融合时,能够在保证优秀的环境数据感知能力的同时,降低系统对芯片或处理器的运算要求,提高自动驾驶系统性价比。
元橡科技的最小的车载双目相机目距为6cm,在100m距离处测量平均误差低于5%,并做到了在小目距的前提下空间测距达到100m、输出延时低于3ms的性能。该双目相机在不搭载雷达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了883检测(JT/T883-2014,《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简称“883检测”),产品可靠性较强。
从国际市场来看,博世、日立、奥托立夫等巨头企业相关产品空间测距距离均为100m左右,目距尺寸在12cm或者16cm,元橡科技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标。
鲁耀杰表示,元橡科技的双目相机产品搭载了自研的双目立体芯片,内置基础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避障、跟随等功能;同时依靠算法,该芯片在有限的算力情况下,可发挥最大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
近年来国内内ADAS市场也是芯片公司重点发力的领域,元橡科技认为大多数芯片厂商都在打造面向自动驾驶或ADAS场景的综合性芯片,其算力较高,能接入更多路的传感器,适应更多场景,但成本也相对昂贵。
元橡科技第二代双目立体芯片专为双目视觉系统打造,由于双目视觉系统可直接输出环境深度信息,芯片则无需较高算力,功耗也可维持在较低水平,双目立体芯片功耗仅为50mW。鲁耀杰表示,这对产品的量产、成本控制及市场推广有重要作用。目前该芯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2年出货量至少可达50万颗。
元橡科技的双目视觉系统在车载领域主要提供L1-L2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商用重卡及乘用车上均有搭载。在非车载领域,元橡科技主要提供视觉模组产品,目前已知其与头部无人物流体系达成了合作,未来也会将产品供给其他机器人产业,但近期主要营收仍然来自车载领域。
“立体视觉产品是一个面向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大市场,双目立体视觉算法实现复杂,技术壁垒极高,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特殊标定方法,对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量产难度颇大。此外,车载立体视觉产品必须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我校正,而校正方法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迭代才能形成。元橡团队经验丰富,基于FPGA芯片的车规级产品已经导入到国内多个商用车厂商,并实现规模量产并在和多个乘用车厂商进行定点测试中,未来导入自行开发的芯片模组,在成本上更具有竞争力。”和利资本执行合伙人张飚表示。
09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3日消息,福建省乐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家物联科技”)完成了A轮融资,本轮由云鼎资本、祥禾资本领投,洲建精装科技(洲建集团)及自然人股东持续加码跟投。此前已分别完成由洲建精装科技(洲建集团)领投、自然人股东跟投的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
乐家物联科技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国内家装领域的革新发展,是国内地产社区运营增值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致力于“用科技打造快乐家”美好追求,以科技力量为装修注入全新血液,让装修更简单。用科技让业主享受“向美而居,从房子到家”全新体验。始终坚持以物联网思维,以全案整装+平台生态+装配式装修技术及材料应用,聚焦于标准化、工业化、产品化的装修解决方案的打造,和数字化、平台化的服务系统的搭建。业主可在社区里触手可及地体验到一站式的产品服务,包括房屋装修、家居建材、家具家电、软装配饰、智能设备、清洗维修、家政保洁等等。为地产合作商赋能,为C端客户创造价值。
本轮融资完成后,乐家物联科技将加快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升级,打造辐射全国市场的高效供应平台与服务渠道,继续深化数字化体系建设,打造“场景化×工业化×数字化”的社区装修运营平台新模式,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服务渠道建设,降低服务成本,让乐家物联科技的产品和服务更快更好更便捷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同时,公司也将为家装行业的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和范本,助力家装行业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整体提升行业建造过程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云鼎资本管理合伙人曹正宇表示:云鼎资本针对家居家装行业保持长期跟踪与深度研究,规模超万亿的市场中存在巨大效率提升的变革机会。高度认可乐家团队对行业的犀利洞察、高效的落地执行和基于社区的用户深度运营能力。我们非常看好乐家在产品交付和平台系统的深耕,坚信公司在多场景的持续积累可以为更多客户提供经济、可持续和美的体验,成为中国新一代家居家装生态的领军企业。
祥禾资本执行董事陈思韵表示:中国家装市场规模高达四五万亿,而用户在装修过程中仍痛点重重,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和整合空间,这个赛道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变局者。乐家团队多年下来积累了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获客、产品、交付和运营全方位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凭借标准化+创新化的产品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的履约交付能力,打造出“场景化x工业化x数字化”的装配式家装产业平台,赋能升级行业数字化水平,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经济贡献力量。
洲建集团董事长黄少华表示:乐家物联科技是洲建集团旗下,一家致力于打造高端地产物业、美居及精装升级配套服务的全新型企业。家装行业具有重决策、超低频的属性,产业链一端是各个家庭个性化差异的需求,另一端是品牌方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中间隔着层层经销商和极其分散的服务商,低效的流通环节导致终端加价率居高不下。我们认识到单靠传统家装服务模式来驱动,是很难改变目前的行业格局,以及做出行业影响力和真正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用户在社区里触手可及地体验到一站式的产品服务。
0916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在进行加拿大站点内测,已将美国站过半产品同步至加拿大站上线。由此,拼多多的出海版图将覆盖北美最核心两大市场,美国和加拿大。
此前已有消息称Temu登陆美国后,将会在非洲多个国家上线。另外据《晚点LatePost》报道,继加拿大之后,西班牙将会是拼多多登陆欧洲的*站。
不过截至发稿时,记者尝试打开疑似Temu加拿大站的网址temu.ca,但依旧跳转至原有美国网站。
01、拼多多的国际化版图将再添加拿大
多年以来,北美地区一直是全球电商霸主亚马逊和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大本营,中国科技公司很少深入涉足该区域的电商、零售业务。
但拼多多出海平台Temu自去年9月初正式登陆美国后,仅半个月时间登上美国Google应用商店购物类应用的榜首。2022年11月,Temu还霸占了美国iOS应用商店下载榜的*名,上线四个月获得了2000万人总下载量。
在美国市场小试牛刀后,业界曾一度认为Temu会布局非洲市场。但从已有信息显示,加拿大市场或许将是拼多多的下一站。
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选择试水加拿大,或许与该国持续向好的线上消费趋势有关。
一方面,疫情催生了加拿大持续上升的线上购物需求。
据eMarketer数据显示,2020年加拿大的电商消费额度相较于2019年增速达到75%,全球增速排名第二。尽管因2021年疫情情况好转,线下零售业逐步恢复;但2021年加拿大电商市场依旧保持26%的增长,比美国同期增长率高出4%。
而数据公司Statista分析指出,从2021年到2025年,加拿大电商行业将持续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速,而全球同期的行业平均增速是10%。另外据预计,2025年加拿大有超过3000万的电商消费者,将占加拿大总人口的80%以上。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也让加拿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物。
据加拿大当地媒体报道,2022年黑五期间,很多线下门店没有再现往年大排长龙的景象。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线上多平台比价后再购买。如此看,如果延续拼多多主打性价比的打法,Temu将有不小的市场。
02、中国电商出海加拿大
前景如何?
实际上,在拼多多之前,已经有中国电商品牌SHEIN在加拿大落地。
ecommerceDB的报告显示,SHEIN依靠售卖相对低价的服饰类产品,成功排进2021年加拿大销售额前六的电商平台。这也反映了中国品牌出海加拿大电商市场的前景。
同时,报告还透露,加拿大电商消费份额最高的五个类目分别是时尚消费、玩具和兴趣爱好类产品、消费电子、家具家用耗材和食品个护。而浙商证券报告统计,Temu当前在美国订单量*的产品分别是家居百货、服装鞋履、3C数码和母婴玩具,匹配度较高。
一位国际证券从业者告诉新消费日报记者:“拼多多出海成功填补了北美电商性价比赛道的空缺。从抽样结果看,Temu部分单品价格比SHEIN低30%,某些标品是亚马逊价格的一半。”她补充道,“扩张市场进入加拿大,将有利于拼多多提振股市信心。”
当然,加拿大的线上零售市场也并非没有隐患。
一位长期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告诉新消费日报记者,“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确实让很多人选择更理性更低廉的消费方式。不过加拿大整体市场规模小,且对线下渠道的消费依赖性依旧不低。”
必须指出的是,截至2022年7月,国土面积广袤的加拿大总人口数仅为3892万,人口密度低,地形地貌复杂。未来,如何完善加拿大本地物流、供应链等服务,才是Temu新的挑战。
此外,据新消费日报了解,国内部分供应商对Temu在美国的类自营模式并不完全认同。
综合来看,持续融资的平台企业可以烧钱换取市场,但跨境电商从业者们很难持续地以极低的利润与Temu长期合作。Temu的商业模式还将有待进一步验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916
刚带领乐华娱乐在港交所上市,42岁的女老板杜华又马不停蹄地开了个新公司,这次是和57岁的“玻尿酸女王”赵燕联手。
1月19日,杜华敲钟的同一天,一家新公司“北京润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乐华娱乐旗下天津壹华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与华熙生物旗下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润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0%。杜华的丈夫孙一丁还出现在这家公司的董事名单中。
作为两家上市公司的两位老板,杜华被称“娱乐教母”,最新身家近15亿元,而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曾在2021年以超500亿身家成为山东女首富。
一家是国产玻尿酸巨头,掌握着“颜值”生意,一家是如今炙手可热的明星经纪公司,掌握着明星们的“曝光量”,这两家公司的合作让人意外,细究起来,也不乏其理。
01、新公司主要卖“宝宝玻尿酸”?
医美巨头华熙生物擅长批量制造“美女”。2000年成立的华熙生物,是全球*的玻尿酸原料提供商,占2021年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超4成份额。
而此次,它和娱乐经纪公司乐华共同成立的“北京润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其未来的业务方向很可能围绕母婴功能个护产品展开。
华熙生物官网显示,润熙禾是其几年前推出的母婴玻尿酸功能个护品牌,针对准妈妈和宝宝推出护肤产品,包括宝宝面霜、护臀霜、抚触精华,以及准妈妈面部精华、头皮精华等。
据润熙禾视频号介绍,其研制了一种“宝宝专研玻尿酸”,能保护相比成人更脆弱的婴儿肌肤,抵抗外界损伤。
以卖原料起家的华熙生物,最近几年开始发力C端,推出了一些比较出圈的品牌,比如润百颜、夸迪等。但润熙禾相比于润百颜等品牌,体量差距较大。
目前,润百颜和夸迪的天猫旗舰店粉丝分别在510万和305万左右。而润熙禾天猫期舰店粉丝9万,多数产品月销为个位数。截至2月9日12点,店铺内销量最高的孕妇面膜月销18件。
或许正因为此,才有了二者合作的可能。
华熙生物方面回应媒体称:北京润熙禾主要经营业务为婴童品牌,华熙生物主要负责科研和产品开发,乐华娱乐则在品牌运营传播上发挥优势,双方形成优势互补。
据华熙生物官网介绍,除玻尿酸外,其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物上逐步进行产业转化。华熙生物研发团队超过 600人,近50%的研发人员拥有博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
头部经纪公司乐华旗下有王一博、李汶翰、孟美岐、吴宣仪、程潇、朱正廷、范丞丞等数十个流量艺人。作为知名“造星工厂”,乐华在全球范围内选拔练习生,录取率低于0.3%。
杜华签约的王一博,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回报,仅王一博一人就撑起乐华过半业绩。2022年下半年以来,王一博就拿下了包括高端羽绒品牌盟可睐、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等多个代言。今年年初,杜华带着王一博上市敲钟。
一家精于研发和产品,一家手捏流量和注意力,华熙生物和乐华娱乐,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和基因,但都与 “眼球经济”相关,有了互补的可能。
02、强强联手,各取所需
两位女强人最近有各自的烦恼。
不满足于B端原料收入的华熙生物,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生物科技圈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在华熙生物官网,董事长赵燕如此描述业务布局:分为B2B、B2B2C、B2C三大板块,分别包括玻尿酸原料业务、功能护肤品、医美产品、功能食品等。“B2B代表了公司的深度、B2B2C代表了公司的高度、B2C 则代表了公司的广度。”
这背后,或许有原料市场触及天花板后寻找新增量的考虑。
一方面,玻尿酸原料需求未有大的增长。截至2021年底,华熙生物年产量470吨,已经能满足全球市场近半需求,短期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近年来玻尿酸市场价格不断下降,无法支撑华熙生物的利润前景。
近几年,华熙生物完成了从B端市场到C端消费市场的转变。
受益于旗下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的增长,2021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超过33亿,收入占比近67%。而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功效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达 72.46%。
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华熙生物也付出了高昂的市场投入和品牌建设费用。2022年第三季度,华熙生物销售费用达20.30亿,同比增长45%,超过营收的一半。而国内另一医美巨头爱美客,销售费用率保持在10%左右。
赵燕曾解释,2019年开始,华熙生物大举进军 C端,因此市场投入加大。一旦产生品牌复利,市场费用率也会降低。
与乐华的合作,或许可以部分缓解华熙生物的增长焦虑。
作为一家经纪公司,乐华收入主要来自艺人管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旗下艺人品牌代言、商业推广的“抽成”。但乐华想成为一个可复制的、可持续化的和规模化的一个公司。毕竟,艺人会翻车,“摇钱树”也有一天会解约。
杜华曾表示,“每个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焦虑,我现在的焦虑是公司上市后业务的多元化。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是虚拟艺人,第三和第四增长曲线又是什么?”
在押注虚拟偶像的同时,杜华也通过投资频频进军消费行业。其最近的投资版图中,包括功能性食品“Minayo”、戚薇香氛品牌“SEVENCHIC香氛笔”等。
与此同时,杜华还亲自上阵,为公司的新面膜品牌Dr.JE造势。面膜不仅上了“疯狂小杨哥”直播间,乐华旗下艺人也参与了推广。早先,购买Dr.JE面膜还有机会抽取李汶翰演唱会门票。
乐华想“*化”流量和渠道资源,为自己所用,也能获得更大的利益。相比此前与其他品牌的代言等合作,共同成立公司操盘一个品牌,是一个更新也能更深度绑定的模式。
当二者都希望在C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深入,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标的。
润熙禾目前规模和知名度都较小,这也意味着有增长的潜力和机会,也是双方理想的实验田。
此外,当美妆市场逐渐呈现饱和状态时,更垂直的儿童护肤赛道热了起来。
医美巨头贝泰妮推出薇诺娜宝贝,上美集团旗下的母婴护理品牌红色小象2021年营收超过18亿元。主营业务之一为婴童护理的润本集团及宝露泰奇,都在去年提交了招股书,争夺“婴童护理用品*股”……
在通往更大野心的路上,这两个商界女强人在此刻有了交集,希望强强联合能捕捉一个新风口。商业世界,因利而合,交集能够持续多久、能够合作多深,还要看润熙禾的产品究竟如何,乐华在品牌端的造势能力究竟如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天下网商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9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30日消息,宠物食品供应链领军企业「帅克」近日完成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元,由百联挚高资本与博裕资本领投,阳光融汇、芒果基金、中海资本、临沂市基金、物产中大、金浦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新工厂以及配套研发检测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夯实高端宠物食品加工领域的领先优势,以专业、开放、共享的姿态,打造国产新锐宠物食品品牌的“筑梦工厂”。
山东帅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帅克”源自英文单词“seek”,寓意“在天然中追求,美味与健康同在”。十年的磨砺和沉淀,帅克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众多子公司和生产基地的综合性宠物食品ODM/OEM代工龙头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宠物行业发展。
帅克作为优质供应链企业的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供应链红利:宠物食品行业高速发展,品牌端高度分散,上游优质供应链成为行业稀缺资源,享受宠物赛道爆发红利。成本和规模优势:地处山东临沂,物流发达,禽类及其他上下游原料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供给稳定,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发展高端宠物食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能与研发优势:自建特色鲜肉处理产线,多年潜心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壁垒,去年帅克全新一体化鲜肉粮生产线“水晶厨房”已经投产。在研发方面,帅克不断优化鲜肉酶解和喷涂工艺,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高鲜肉占比的优质宠物主粮,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科学喂养、营养升级的需求,极具市场竞争力。
吸引优质客户:作为宠物食品供应链品牌的领军企业,帅克服务了大量知名国产新锐品牌:网易严选、高爷家、阿飞和巴弟、红狗、京东京造等,并将吸引更多知名品牌客户加入。未来帅克还将探索供应链企业与品牌合作的新模式。随着本轮融资完成,泰盟工厂、开拓者工厂的投入使用,帅克将正式成为国内代工产能第一的宠物食品生产企业,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帅克已服务品牌
百联挚高投资总监陆嘉霖表示,从区位、技术、研发、管理、产能、效率、团队、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等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去论证帅克都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其实只看一条就够了——我们把天猫猫粮榜单拉出来,看看是谁在服务那些增长最快的国产品牌,再看看他们卖的最火的产品有什么特点,自然就知道谁是这第一波红利的最大受益人。
百联挚高创始合伙人兼CEO高洪庆表示,百联挚高资本长期看好宠物赛道,长期看多长坡厚雪的消费行业。过去一年,新消费行业的创业和投资从“沸点”降至“冰点”,但我们的投资策略没有任何变化,坚持独立思考,尊重常识,不跟风不追风不造风,抵制诱惑,果断下注能够穿越周期的稳健成长的企业,帅克就是宠物食品供应链行业不可多得的优秀标的。我们秉承长期主义与价值投资理念,全力寻找消费行业能够真正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够穿越周期的卓越企业和创业者。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1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