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3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2759亿元(约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2021年全年净收入达到9516亿元(约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52亿元,市场预期为净亏损0.65亿元,去年同期为净盈利243.25亿元。
而在2月公布的阿里财报,则被行业评为近十年来最差财报。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三季度营收2425.8亿元,预估2449.1亿元;净利润204.29亿元,同比下降75%。成立18年以来核心电商首次负增长,拐点已至。
拼多多的财报尚未公布,从前几季的财报来看,估计也不理想。
如果再看他们的股价,那就是一个字,惨!
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商三巨头,怎么突然就不香了呢?
01 国内市场陷入低迷
三大巨头在2021年都出现了用户增长乏力的现象,这不奇怪,因为中国电商业的空白市场已所剩无几。经过多年的疯狂扩张,电商已经渗透到中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华宇平台登陆就连老年人都开始成为电商消费人群了。
作为零售业,如果以国内市场为边界的话,客户增长终究是要到头的。
当然,客户数量不增长,并不代表客户消费单价不增长。
但客户的消费力来源于其供给能力,一个人要先生产,才能后消费,若是生产受损,那消费力的增长就有问题了。
而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低迷,GDP增长只有4%,这说明中国市场的投资和交易增长都出现了明显乏力的现象。
2021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零售业,就是体现人们购买力和经济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收入减少了,那消费就会不足,就业的人不够多,那社会零售总量也不会好,经济预期变的不好,那人们也会减少消费。
宏观经济的低迷,自然会使得电商巨头们的业绩受到影响。
相对于京东拼多多在国内市场的争夺,阿里这样的行业霸主自然没有将目标全部放在国内,但阿里的海外之旅并不如意,仅在东南亚有不错的表现,相比起亚马逊的全球运营能力,阿里逊色太多。
但是,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02 新兴电商势力的挤压
在电商领域,还有几个正在高速崛起的巨兽,比如几家短视频平台。
有人比较了一个行业数据:
阿里全网:2022年1月美妆(护肤+彩妆)合计GMV136.66亿元,同比-26.95%;其中,护肤GMV 87.93亿元,同比-30.47%;彩妆GMV 48.73亿元,同比-19.63%。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2022年1月美容护肤类GMV41.30亿,彩妆类GMV15.57亿,平台分流加速,美妆GMV体量达到淘系47.42%,其中护肤体量达到淘系46.97%,彩妆体量达到淘系31.95%。
除此之外,在直播电商领域,阿里也被短视频平台打得溃不成军。
短视频平台的电商体系与传统的电商巨头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流量与电商业务一体的运营体系。
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日活用户超过八亿,平均用户使用时间超过了一小时,这是超级恐怖的流量池。两年前,淘宝也不得不与其合作,来为淘宝导流。
而该平台现在走上了独立发展电商的路线,2020年GMV约2000亿,2021GMV预计1万亿,而它的目标是在2023做到8万亿,而长期霸占中国电商老大地位的阿里的GMV也就是8万亿左右。
不要小看短视频平台们拉走的这一两万亿的电商营业额,对于传统的电商巨头来说,这些流失的GMV就是实打实的利润。
因为电商企业是一个边际成本越来越低的互联网平台模式。市场份额被侵占一部分,那有可能利润就减少一大块。
如果某短视频平台的电商运营目标达成的话,那对三大电商平台那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阿里、京东、拼多多来说,每一年都是在打生存战役,一个不小心就陷入巨额亏损中,然后从市场消失不见。
这里最危险的就是京东,京东拥有36万员工,阿里员工25万,而拼多多的员工要少不少。
庞大的运营体系,如果营业额受到冲击,那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作为开了挂的中国神企,某新兴流量重镇平台,几乎是全面向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发起了进攻,进军线下团购、直播电商、平台电商、即时通讯、小程序、广告业务等等,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在高速成长。
而三大电商巨头,都有一个致命硬伤,那就是没有流量来源。
在这个平台的疯狂进攻下,电商巨头们只能投入巨额的营销费用来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而消费者对于电商零售业谈不上忠诚度,哪里价格低,品质好,那就选哪里,一分钟都不会留恋。
这一场电商大战,三年内即有分晓,三年后,或许我们能见到某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头轰然倒下。
03 资本市场的冲击
对于阿里这样的企业来说,投资并购大量的互联网企业是其建设护城河、增加财务收入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
阿里一共参与投资的企业多达500多家。
这一次的财报显示,阿里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251.41亿元的商誉减值以及所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净收益减少,该两项并未计入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46.24亿元,同比下降 25%。
简单地说,可以说去年三季度,阿里投资的总价值就减值了200多亿,这是其利润减少的重要原因。
原因就是中概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受到双减、反垄断、中 美资本市场博弈、信息安全监管等影响 ,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去年总市值跌去十万亿市值,这么疯狂的下跌下,大量投资的阿里出现巨额减值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这一波冲击好象并未见底,华宇注册开户各互联网公司在强监管政策下的整顿还没有结束,并且还有一些新的政策在持续推出。
资本市场的变化和监管的趋严,还会引发企业本身在扩张业务时的谨慎与保守。
2020 年 12 月 24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反垄断的枪声开始打响,互联网竞争规则被打破。
2021 年 1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反垄断法》修订草案;11 月,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成立,反垄断工作逐渐常态化。
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领域共有 87 起违法被罚事件,118 件「反垄断」行政处罚案件,阿里、美团分别因实行「二选一」垄断行为收到巨额罚单,中国互联网企业股价纷纷跳水。
愈发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过去的「法宝」不再「显灵」,耗费过多精力试水跨界业务,将不再是理性的选择。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有序剥离出非核心、有风险、收益差的业务,归拢聚焦主营的核心业务,创造外部价值也许反而是一条更适宜的出路。
社区电商作为未来电商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从 2020 年打得火热到 2021 年集体上演「大逃杀」,不过短短一年。阿里多次参与投资的十荟团,去年 8 月关停全国 21 个城市圈的业务,差不多同时,滴滴旗下橙心优选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收缩,其他仍在坚持的企业也变得低调了许多。
2021 年以来,六大互联网巨头已经先后关停、裁撤、收缩了超过 20 项新老业务。
放在一年前,甚至说半年前,「战略聚焦」还是一个与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在那个巨头们拼命跑马圈地的时代,「扩张」、「多元化」、「跨界」才是互联网公司各种「O」们最爱挂在嘴边的词。
在监管的压力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范围,以腾讯、字节跳动、阿里为代表,越来越多与主业无关的开拓性质的业务,或关停裁撤,或出售拆分。
但是,不去寻找新的利润点,不去搭建新的护城河,对于巨头们来说,生死只在一瞬间。
巨头们的收缩并不意味着新企业的良机,资本预期不好时,新企业的发展扩张,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中国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是采取利用全球市场资金的方式进行超常规发展的,如果全球资本市场不再看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那这些新生企业的成长也会变得困难。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新生企业弯道超车的现象可能不多了,一些眼下风头正盛的互联网无疑,未来的日子同样好过不了,比如进攻性十足的字节,前段就一度传出优化人员、裁撤业务业务线的坏消息。
0315
3月10日下午,由全球知名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主办的“艾媒新消费大讲堂(第2期)暨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行业金榜颁奖典礼”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千亿市场风口下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为主题,以数据为导向,洞察预制菜行业先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出席本次活动,并现场发布了《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用数据解读2022年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国联水产、小龙坎、物只卤鹅、麦子妈、白蔬贞、如意三宝、水天堂、西贝莜面村、贾国龙功夫菜等近百位品牌代表出席活动现场。
预制菜行业报告重磅首发,多维度解读行业发展先机
在本次活动现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先生重磅首发《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数据为基准,结合艾媒长期的监测研究,华宇注册开户对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预制菜热度、预制菜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市场前景、用户行为调研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多维度呈现预制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张毅表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观念的改变,冷链技术的进步,餐饮连锁店的增长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利好,预制菜品的需求量将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发展前景广阔。
汇聚行业力量,举行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启动仪式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艾媒咨询汇聚行业力量,牵头成立了“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并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启动仪式,小龙坎、物只卤鹅、鸿骏膳食、水天堂、一刻厨神、红餐网、餐饮O2O等首批联盟单位代表获授牌。
产业联盟的成立,将聚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和产品产业化,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互补、互助、互促的产业发展格局。
树立行业典范,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行业金榜榜单揭晓
除了精彩的报告发布、产业联盟成立仪式,"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行业金榜颁奖典礼"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据悉,”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行业金榜榜单评选”由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主办,评选设立6大榜单,吸引超百家企业角逐行业标杆,获得数十万网友的关注与投票。
在颁奖典礼上,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行业创新势力奖:最佳新锐品牌、2022年上半年即食预制菜品牌三十强、2022年上半年即热预制菜品牌三十强、2022年上半年即烹预制菜品牌三十强、2022年上半年即配预制菜品牌三十强、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品牌百强榜六大榜单一一揭晓,华宇平台登陆超200家企业/品牌上榜,包括国联水产、味知香、珍味小梅园、圣农、西贝莜面、双汇、无穷、王小卤、物只卤鹅、娱膳房、水天堂、白蔬贞、新客家、海底捞、小龙坎、小肥羊、麦子妈、贾国龙功夫菜、如意三宝、荷仙、鸿骏膳食等行业知名企业。
在与会嘉宾热烈的掌声中,“艾媒新消费大讲堂(第2期)暨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行业金榜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
0315
怎么一个国家被卡脖子了,画风竟然是这样?
时间回到十几天前,美国一声令下,英特尔、AMD、 台积电,三星…几乎当下所有主流厂商都挨个制裁了个遍。
俄罗斯的半导体产业,再度引发人们关注:制裁后会有多大影响?
结果网友的画风却是“没脖子”、“卡了个寂寞”这样式儿的。
那俄罗斯的脖子哪去了?
现在提到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你想到的可能是举世闻名的黑客和盗版网站。
但要说到半导体和计算机,大脑是不是就有点一片空白了……
一个数学强国,又继承了前苏联的工业资源。按理说,华宇平台登陆在计算机硬件上应该不至于太差。
但为什么它现在,在世界上好像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这也不能赖现在的俄罗斯。
要赖,还是得赖以前给他们打地基的苏联。
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
苏联的计算机起步并不晚。
早在1936年电子计算机时代来临之前,他们就用水流做了当时唯一能解偏微分方程的机器。
这台“水流积分器” ,靠精确到毫米的水位储存数字、不同流速控制运算,与当时用齿轮和杠杆传动的主流方案完全不同。
(嗯,或许这就是苏联点歪科技树的开始)
二战之后,美苏都开始发展起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
1950,苏联第一台计算机МESM(МЭСМ)投入使用。
从这之后,苏联没有继续追赶美国的脚步,而是逐渐走上不同的技术路线。
电子管or晶体管
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有几个问题:体积大、运行不稳定、极其耗电。
美国的ENIAC重达30吨,占地170平米,每分钟能执行5000次运算。
有传言说,ENIAC每次开机周围民居里的电灯都要暗上不少。
而且ENIAC每天都要烧坏几个电子管,需要维护人员从18000个电子管中定位到故障点,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修理。
而苏联的MESM只用了6000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虽然算力稍弱一些,但耐用和省电上有一些优势。
提高算力、缩小体积、提高稳定性和节省电力是当时两国共同的目标。
50年代末60年代初,虽然两国又先后研制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的晶体管计算机。
但苏联却选择继续钟情于电子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子管的小型化上。
究其原因,一个说法是苏联官方认为电子管的抗干扰能力强,用在军工产品上更成熟可靠。
而美国科技公司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了体积更小、耗电更少,适合民用的晶体管路线。
美国后来在晶体管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集成电路,并提出摩尔定律。
晶体管的体积不断缩小,电路规模不断增加,直到今天。
而苏联的电子管小型化却走到了末路。
电子管需要一定的真空空间,终于有一天苏联专家发现,想要再缩小下去付出的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等到苏联再次重视起晶体管,与美国集成电路相比已经落后了大概20年。
计算机设备orPC
集成电路的下一步发展,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当下使用的手机、电脑方面的芯片。
但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想要重振旗鼓,并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当时还有严重的“内忧”:
苏联最初的计算机系统,哪怕是在一个系列的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通用标准,导致诸多外围设备、数字存储并不兼容。
于是就在1969年,政府做了个冒险的决定:
终止本土计算机的发展,并开始在IBM/360平台的基础上制造计算机。
换言之,直接Copy西方的系统。
在当时一部人看来,这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工业的落后。
当苏联推出第一台ES EVM大型机(基于IBM/360)时,美国已经过渡到下一代IBM/370平台。
到198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在美国大规模普及,英特尔、微软、微软等科技企业开始推出微处理器计算机。
这时候的苏联,却保持高度怀疑态度:计算机永远不可能是个人计算机。
时间来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改革,放开在学校中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
其中,BK-0010由此成为苏联唯一一台生产数量超几千台的个人计算机,但可靠性特别差。
出口和山寨这两条路,也就被政府大力推扬。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硬件生产的“硬伤”,苏联山寨、组装出来的设备,始终达不到质量标准。
比如,Agat,就是基于Apple II的克隆版,就多次遭到计算机质量和可靠性的投诉,最终因供应组件的问题而停产。
二进制or三进制
除了在计算机发展几次关键跨越上没有跟上,苏联还在其他道路上走了弯路。
最典型的就是,曾短暂尝试过的三进制计算机。
1958年,莫斯科国立大学研制出第一台三进制计算机Setun(Сетунь)。
这里的三进制倒不是0、1、2,而是-1、0、1,也叫做平衡三进制。
这样在电路上就可以用负电压,零电压,正电压来实现。
三进制在表示负数上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节省计算指令。
Setun的主要元件铁氧体磁芯只使用了约2千个,结构简单带来运行稳定,在第一年运行中只损坏了3个元件,而莫斯科国立大学那台机器连续运行了17年。
批量生产后,Setun被用于从天气预报到组织管理优化等多种领域,还首次诞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自动化系统。
Setun也收到了大量来自外国的订单,似乎有望建立起一套三进制通用计算技术标准。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苏联有关部门限制了Setun的产量,总共只生产了50台,并在1965年正式停产。
主导Setun项目的Brusentsov后来在2011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暗示到:
莫名其妙的行政干涉可能是因为Setun太便宜了,当时只卖27500卢布。
至于便宜为什么不是好事,只能说懂得都懂。
时间来到1970年,同样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再次尝试,研究出更先进的Setun 70,其中的设计原则与后来的RISC架构异曲同工。
不幸的是,Setun 70也没有获得行政力量的支持,只在各大学内部用于辅助教学。
在机房用小型终端上多媒体课这种操作,苏联70年代就搞出来了。
这种Nastavnik教学系统后来被迁移到其他计算机平台上总共使用了超过30年,成为三进制计算机留下的少数遗产。
后来有很多人为三进制计算机的消失感到惋惜,比如图灵奖得主高纳德就称赞平衡三进制“也许是最优雅的”。
从信息编码角度讲,e进制的存储效率最高,但不是整数难以实现。
3比2更接近e(约等于2.718),理论上来说更具优势。
虽然实际上适合三进制的材料更难找、电路设计上也更复杂,这些理论优势还能剩多少也没有定论。
到今天,基于二进制的IT产业已发展成熟,除了有零星的学术尝试,很难再有人重新拾起这个失落的路线了。
没联成的互联网
电子管、三进制的选择,个人计算机的低估……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不免让人好奇,这当中是否也有过没点歪的。
还真有。
全境自动化系统OGAS,于1962年首次提出。
它是一种基于已有和即将新建的电话网络线,能自动收集处理信息,意在建立实时和远程的国家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国民经济组织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分配。
提出者正是当时领导开发个人计算机Mir系列的Victor Glushkov。
具体来说,这个自动化系统共分为三层网络。
在莫斯科设立计算机中心。
其他主要城市设立200个中级中心
在经济重要地区上达20000个本地终端。
这一网络允许任何终端之间进行实时通信。换言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高效获取各地信息。
比如电话订火车票了解一下~
进一步的,Victor Glushkov还设想到了可支持线上货币流通的电子经济体系。
放在当下,也就是随处可见的电子支付。
不过因为这个系统过于超前,在1970年代初期遭到诸多领导官员反对。由于没有申请到足够的资金,OGAS也就被无限期搁置。
这些点歪的和没实现的科技,最终都跟着苏联解体烟消云散。
留下了什么
苏联解体前夕,计算机制造生产就已经停滞,大批订单被取消,还有工厂被迫改行生产吊灯求生。
最终,随着苏联解体,大量技术人才出走欧美。
这些人中,有后来的英特尔首席处理器设计师、主导了奔腾III架构的Vladimir Pentkovski,也有支持向量机之父Vladimir Naumovich Vapnik。
到现在,俄罗斯还有强大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教育,ACM/ICPC竞赛上连续多年霸榜。
但俄罗斯没有足够的IT产业来吸收这些人才,华宇注册开户这可能也是黑客盛行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才到外国工作、到外国大学任教,都是香饽饽。
近年来我国也引进了不少俄罗斯顶尖人才。
比如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去年底迎来数学物理学家Nicolai Reshetikhin加盟,华为也招揽了。
至于那些点歪了的黑科技,也没有完全消失。
比如最先进的雷达上,就沿袭了苏联擅长搞模拟电路的传统,用一种“他激晶体振荡器”代替芯片功能。
那些苏联产电子管皮实耐用,至今仍有许多能工作的,也成了无线电爱好者和音响发烧友手中的珍稀收藏品。
时不时还能在网友分享的老设备拆解中,欣赏一下仿佛来自平行世界的工业之美~
如今回过头来看,那些被点错的科技树,制约了俄罗斯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甚至连个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也说不上来。
让人唏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科技的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排外,同时也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另外,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便理论基础再强大,科技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0314
3月11日,热门中概股走低,陆金所(LU.N)跌8.7%,满帮(YMM.N)跌6.3%,爱奇艺(IQ.O)、新东方(EDU.N)跌超5%,Boss直聘(BZ.N)跌超4%,理想汽车(LI.O)、哔哩哔哩(BILI.O)、再鼎医药(ZLAB.O)跌超3%,微博(WB.O)跌2.7%,拼多多(PDD.O)、阿里巴巴(BABA.N)跌近2%。滴滴出行(DIDI.N),雾芯科技(RLX.N) 盘中一度跌超30%,股价持续震荡,刷新历史低位。
3月10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袭击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当晚,阿里、京东、拼多多、B站、爱奇艺、贝壳、蔚来等公司股价纷纷暴跌。其中,贝壳跌近 24%,爱奇艺跌近 22%。京东遭遇了在美上市以来最大跌幅,下跌将近16%。
中概股集体大跌的根源,来自于昨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依据其此前出台的《外国公司问责法》(简称HFCAA),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列入了“预定摘牌”的暂定清单。
而企业进入这个名单,华宇注册开户就意味着该企业未来将有可能不得不从美股退市。
那么SEC的公布的监管细则是什么?对中概股会产生哪些影响?大规模的退市潮会发生吗?本期《风暴眼》为您解读,中概股的“遇袭”前后。
何为“预定退市”?SEC规则详解
时针拨回到2020年12月18日。当天,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此后,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走向便开始扑朔迷离。
法案规定,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审计机构,必须接受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其审计工作底稿的检查。如果外国公司连续3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同时SEC还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披露是否由政府实体拥有或控制,并提供审计检查证据,同时以可变利益实体(VIE)上市的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
随后信息披露细则和监管框架逐步完善,问责法案几乎成为专门针对中概股的法案,因为据PCAOB官网的数据,在法案正式签署前,PCAOB无法获得审计底稿的276家上市公司里,九成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
在去年美国公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则后,中 美之间曾经就此问题进行过协商。但由于美方执意要求法案被无条件许可,中国不能进行任何干预,这与我国的《档案法》、《证券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均有冲突,因此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以《证券法》为例,对非涉密的中概股公司,能否接受PCAOB的检查,尚需要根据中国证监会对《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具体执行准则及执行情况来确定,因为:
(1)《证券法》规定,“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2)《档案管理的规定》规定,“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昨夜被纳入“预定退市”名单的5家企业不会立即退市,因为只有连续三年使用未经PCAOB审查的审计机构,除牌才有可能发生。由于SEC要以中国公司提交的2021年年报为基础,审计检查工作直至现在才正式进行,此次五家企业面临的“预定退市”也还有三年的“缓冲期”,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
比如“预定退市”名单里的再鼎医药今早就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被暂时性认定并不意味着公司将会被SEC从纳斯达克交易所除牌。百济神州、盛美半导体也均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致力于满足美国SEC要求。
但百胜中国则在港交所称,除非法案修订将其排除或审计师进行全面核查,否则其普通股将于2024年初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目前公布的这几家企业主要是医药和半导体行业。这两个行业主要是技术驱动型,就有美国的政治考量在里面。《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本身政治意味就很强,是在中 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发生的,已经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很难调整。”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直播连线里告诉凤凰网《风暴眼》。
这次被“预定退市”的五家企业,还只是被识别企业中的第一批,随着4月前中概股企业陆续提交年报,未来被“预定退市”的企业预计会越来越多,2024年“三年之期”一到,中概股若无法解决审计底稿问题,有可能会引发集中退市的结果。
证监会回应反对“证券监管政治化”
专家解析中概股回归上市可能
3月11日,证监会就美方“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作出回应:
证监会表示,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
此前,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时,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
中 美双方在中概股审计监管领域一直在开展合作,也曾通过试点检查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为双方打下了较好的合作基础。但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近年来把资本市场监管政治化,无端打压在美上市中国企业,胁迫中国企业退市,这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法治理念,也损害了全球投资者利益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是一种“多输”的做法,对谁都没有好处。
分析人士称,美国坚持通过法案查阅海外赴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底稿,其实就是对产业链信息及其股东信息的掌控。
“对于中概股的这些企业,他们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向两国监管部门去沟通协调,另一方面按照双方的要求,做好信息披露。不能做到披露要求的企业要做好退市的准备,回归港股或A股都是一个选项。目前A股相关的制度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正尽可能地增强包容性,规避短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告诉凤凰网《风暴眼》。
中概股过去一年状况如何?
中概股走跌并非一夕之间。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特朗普正式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以来,242家中概股出现不同程度走跌,171家企业股价几近腰斩,更有32家企业跌去90%。
这32家企业中,多以教育行业为主,掌门教育跌99.05%,高途跌97.17%、好未来跌96.48%。教育行业之外,房产、电商、科技、金融等领域都出现暴跌。
房产领域,房多多跌95.82%、优客工场跌94.41%;金融领域,天睿祥跌96.42%、百达通跌96.39%;电商领域,拼多多跌76.15%、寺库跌85.68%、阿里巴巴跌去64.86%。
还有部分热门股,比如腾讯音乐大跌78.59%、哔哩哔哩跌73.62%、唯品会大跌71.14%、京东跌36.50%。
从时间上看,去年美政府关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化的两个时间点,均引发了中概股的集体大跌。
2021年3月24日,美证监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临时最终修正案,并征求公众意见。该修正案细化了对材料提交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求公司证明自己并非由外国政府实体拥有或控制,要求披露有关审计安排和政府影响力的信息,并重申正积极考虑如何实施HFCA法关于强制退市要求的途径。
彼时中概股普跌。热门股中,腾讯音乐大跌27.08%,唯品会大跌21.43%,爱奇艺下跌19.58%。小鹏汽车、小牛电动、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玖富、迅雷等个股当天收盘也均下跌超过10%。
而随着12月《外国公司问责法》监管细则最终修正案的定稿,中概股再次出现大跌。
美东时间周四(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修正案,最终确定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简称HFCAA)的实施规则。
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并要求这些企业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师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标准。包括提供上市公司审计底稿等信息。
法案还要求外国发行人在其年度报告中为自己及其任何合并的外国经营实体提供某些额外的披露。该法案称,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允许SEC将其从交易所摘牌。
12月2日当天,274只中概股总市值一夜蒸发近7000亿人民币(1083亿美元)。截止2021年12月3日收盘,美股全线收跌,道指跌0.17%,纳指跌1.92%,标普500指数跌0.84%。滴滴跌逾22%,雾芯科技跌16.7%,爱奇艺、理想汽车跌近16%,蔚来跌逾11%,小鹏汽车跌超9%,拼多多、阿里巴巴跌逾8%。
昨日“预定退市”名单公布后。中概股更是出现单日最大跌幅。
但中概股的“流年不利”,除却大环境的影响,也与其自身财务表现,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以阿里巴巴为例。
2020年是阿里巴巴最风光的一年,自从2019年底在港交所二度上市后,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便走向了登顶的道路。
随着蚂蚁金服官宣上市计划,刺激着阿里巴巴在港股与美股的同步上涨。
2020年7月,阿里巴巴港股市值突破五万亿港元,成功超越腾讯成为中国市值第一大公司。10月,阿里巴巴持续上涨,股价最高达到309.4港元。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美股也一路水涨船高,股价最高达到319.32美元。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里,阿里巴巴的高光定格在这一刻。正当更多的投资者等待蚂蚁金服IPO成功,参与到这起财富盛宴中,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却被意外叫停,至此,阿里巴巴开始走下坡路。
2021年,被称为“反垄断大年”,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监管重拳不断落下,互联网行业恰恰身处风暴眼当中,阿里巴巴首当其冲。
先是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接着和阿里强关联的超级主播薇娅、雪梨因为“税收事件”黯然收场,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淘宝天猫首现负增长,重投入新业务尚未盈利,净利润出现下滑。
美东时间2月24日,阿里巴巴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实现收入2425.80亿元,同比增长10%,为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实现净利润204.29亿元,同比下降75%,被瑞信称为“令人失望”。
宏观经济承压、竞争加剧、支出增加与监管等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了阿里巴巴跌跌不休的局面。
在昨夜中概股再次大跌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美股也随之大跌7.94%,股价为92.92美元,相比于2020年10月319.32美元的高点,已跌去了70.02%。
而此前一直被市场视为电商优等生的京东也无法独善其身,虽然前三季表现良好,但其美股走势大体上也是向下,但并未向阿里巴巴一样大幅下滑。
然而,3月10日美股盘前,京东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业绩大幅变脸,当季净亏损52亿元,叠加“预摘牌名单”的影响,京东大跌15.83%至52.52美元,相比于其去年108.29美元的高价,已跌去了47.12%。
近一年来,中概股的大跌同时也影响了港股科技股的走势。
与阿里、京东的走势相近,2021年2月19日,腾讯港股股价达到最高点750.7港元后,腾讯也从“小甜甜”变为了“牛夫人”。
事实上,从基本面来看,腾讯没有太大变化,华宇平台注册地址手握QQ和微信两款国民产品,腾讯的主营收入依然是游戏。
可一年多的时间里,腾讯的股价却从750.7港元跌到了370.6港元。
观察过去走势,每当游戏领域里的政策出现风吹草动,腾讯的股价就随之起伏,说明市场对腾讯的担忧主要还是集中在游戏版号限制等政策因素上。
中概股是否迎来抄底良机?
大跌之后,中概股是否迎来“黄金坑”?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向凤凰网《风暴眼》直言,昨晚中概股的大跌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我们在去年展望今年的时候,觉得中概股的估值非常低。同时,之前的一些风险其实已经暴露了,比如中国的监管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美国的监管是之前就有的,包括《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也是已经有的。但是现在美国不断把新的中概股加入到监管的范畴里,是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的。”
洪灏认为,现在做判断还为时过早:“毕竟最后可能所有中概股都被波及。最后这些中概股可能都要回香港上市,那么它们的股东就需要换血,从美国的投资者换为香港投资者之后,它们股价的波动性就会非常大。”
“市场未来的波动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受的。有的人认为已经跌了80%了,估值很便宜,要去抄底。但是现在去抄底是逆势而行,我不建议普通投资者这样做。”洪灏说,“不要立于危墙之下。”
不过,在偏悲观预期之外,市场上也有重量级资金选择了提前入手。
在中概股整体表现弱势,导致市场整体低迷,资金避险情绪升温的同时,芒格在抄底阿里,“而中国巴菲特”段永平则在抄底腾讯,去年8月他就曾发文表示“今天买了点腾讯控股,再跌再多买些。”
3月8日,段永平再度发声:“我计划每掉 10% 加一次仓。”他还补充道:“腾讯目前占我比重还非常低,目前对我的吸引力还没到让我卖掉任何别的股票去换的地步,但再掉几次说不定我就要认真想想了。”
在接受凤凰网《风暴眼》采访的时候,管清友同样认为当前的中概股已经明显出现了低估的情况。
管清友表示,“抄底这个词不能随便说,因为‘底’不是抄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但其实从长远来看,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其实无惧短期下跌或者短期振荡的。”
管清友同时强调,“虽然从交易层面来看,现在港股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面临着监管风险,但是中概股当前股价所代表的公司价值已经严重失真了,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了。”
0314
字节跳动终究还是放不下布局电商赛道的那份野心。
据澎湃新闻报道称,从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电商内部人员获悉,近期抖音电商开启了新一轮薪资改革,覆盖旗下大部分运营团队。据悉,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运营岗位,产品研发等其他岗位并未涉及。
从表面上看,这轮薪资改革是为了提升团队效率,通过提升年终奖比例的方式,让员工重视绩效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计划布局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但与某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接触后未能达成合作。
过去几年间,字节跳动时刻展露着对电商生意的那份向往之心。2021年抖音电商制定的GMV目标是万亿元,虽然未能按期完成,但也从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字节对自身电商业务的强大信心。
只不过,在这个看似格局已经固化的电商赛道,字节跳动究竟又能翻出多大的浪?
放不下的金融梦
作为后起之秀,字节跳动一直奔跑在追赶阿里、腾讯、华宇平台注册地址百度等互联网老大哥背影的路上。尤其是在与电商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务上,虽然处于落后局面,却也一直没有放弃金融这块拼图。
从2015年开始,字节跳动开始组建金融业务团队。并从2017年起,通过采用收购的方式先后获得证券投顾、保险经纪、支付、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金融牌照。其中,最受字节跳动重视的,就是支付与信贷这两块碎片。
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武汉合众易宝科技,和网络小贷公司深圳中融,字节跳动获取了互联网支付资质和全国性网络小额贷款资质。
字节跳动这一动作的核心意图,显然就是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当前环境下,支付早已成为数据、资金、流量的底层入口。
这种重要性从字节跳动飞速上线抖音支付这一动作也能看出一丝端倪,为了快速铺开抖音支付在用户当中的使用率,字节跳动选择了用春晚红包这个“传统”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自营支付业务对字节跳动所具备的重要性。
伴随抖音电商的成立,字节跳动的电商业务闭环进一步被补足。基于电商作为场景支撑,叠加消费分期、小微贷、现金贷的消费金融变现路径,字节跳动的消费金融模式已经无限接近于阿里、京东的消金变现逻辑。
如字节推出的DOU分期,不仅支持部分商品分期免息,华宇注册开户同时有着最长36天的免息期,场景覆盖抖音直播购物或小店购物。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这一动作也从侧面透露了字节跳动那份急于补足金融版图的野心。
字节的机会在电商?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短视频流量资源的内容平台,字节跳动一直在寻求将自身流量变现的种种可能。2016年4月,伴随淘宝直播和京东直播的上线,电商直播为抖音流量变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018年3月份,抖音正式推出直播带货的功能。并逐步补足平台的电商属性,上线了商品橱窗等方便用户查看、购买商品。同时,针对入驻抖音的品牌账号,商品橱窗的也逐步迭代成类似淘宝的商家店铺。
但对比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抖音电商并没有太多优势。不仅仅是源于国内成熟的电商生态,也与抖音本身的内容平台属性有着一定联系。
在早期,连抖音自身或许都并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做电商。是学习快手做电商直播,还是基于已有的内容资源成为内容电商,似乎都无法完全满足抖音自身的定义以及契合其内容生态。
于是,在2021年初的电商大会上,出现了一个“兴趣电商”的概念。
兴趣电商的核心,就是帮助用户发现他的潜在需求。当用户在“刷”抖音时,帮助他们遇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很显然,兴趣电商的中心,是基于抖音强大的推荐算法和平台技术能力。如果按照短视频的模式,抖音通过算法掌握到用户的喜好,最终向用户推送符合喜好的相似内容,那么兴趣电商应该也是采用同样的逻辑。
但想要用户为爱花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兴趣电商能够完美地契合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最终的转化率能有多少,却尚不可知。
2017年,马云曾在访问非洲多哥时表示:“每天晚上有1700万淘宝用户在使用淘宝,但是却什么都不买。”
只逛不买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使用购物平台的常态,但这反而凸显了字节跳动的优势。
根据极光数据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用户日均总使用时长为441.6亿分钟。如果按照此前公布的日活6亿用户计算,那么平均每位用户的单日使用时长约73.6分钟。而在2020年,中国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为100.75分钟。
更长的使用时长,不免会出现更多的“偶然”。当你刷淘宝刷得越久时,也更有可能碰上令你心水的商品。根据第三方测算,兴趣电商的GMV到2023年大概会超过9.5万亿。在如此规模下,抖音电商显然有着更具想象空间的未来前景。
国内电商玩家们的“尽头”在海外?
在淘宝的万亿GMV下,字节跳动的电商业务规模目前还并不够看。但在国内众多电商玩家的包围下,海外成为字节跳动盯上的新市场。
过去的一年之间,抖音海外版TikTok将直播带货带到了海外市场,并一路突飞猛进。此前36氪曾报道称,TikTok电商2021年GMV最高约60亿元,2022年GMV目标接近120亿元,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进入全球各大主流市场,达到千亿美金的规模。
与国内电商业务相似的是,字节跳动也同样选择从支付入手。在去年字节跳动开始大量招聘“国际化支付中台”的相关职务。按照此前字节跳动金融板块的发展逻辑,字节此举很有可能是想为TikTok也同样打造一套支付系统,构建完整的金融体系。
不过,海外市场同样需要面临不小的阻碍。相较国内局势更为复杂的监管环境,阻碍了字节跳动国际支付业务的进展。如果与抖音支付的上线速度作为对比,TikTok支付的线上速度显得尤为缓慢。
另外,海外电商市场还需要面临复杂的国际供应链及物流问题。据悉,TikTok电商去年60亿的GMV中,有超过70%的占比来源于印尼,仅有不到30%来自英国。
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与两地电商市场不同的成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机构Momentum Works数据显示,2020年印尼电商销售额322亿美元,仅次于中国、韩国和英国在全球排名第四,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电商市场。印尼有着较为成熟的电商生态,如现在将国内物流市场搅乱的极兔快递,就是从东南亚跑出的物流企业。
而在欧美其他地区,TikTok电商需要面临的是亚马逊的围追堵截,尤其是缺乏成熟国际物流体系的TikTok,短期之内显然难以与这家全球最大的国际电商巨头抗衡。
这并非给字节跳动海外电商之路泼冷水,相反极高的用户使用量将会是未来TikTok电商开拓市场的最强武器。据《华尔街日报》准确数据报道,TikTok在2021年成为访问量最大的网站,击败了谷歌。正如上述抖音兴趣电商在国内市场的突破逻辑相似,TikTok同样有着令用户成瘾的算法技术。
与此同时,相较国内成熟的电商市场,大部分海外电商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尤其是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疫情,更是加速了电商在国际市场的渗透。
作为如今全球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TikTok无疑有着极强的流量资源,兴趣电商的模式搭配极长的用户使用时长,都让TikTok电商业务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尤其是,当短视频浪潮已经席卷全球的当下,以兴趣算法作为导向的电商模式,或将成为字节跳动创造新增长点的机会。
0314
前几天,贾跃亭被曝造假,法拉第未来(FF)1.4万订单里仅300辆付了款。
这不是贾跃亭第一次“造假”了。
乐视网曾因连续10年财务造假,被监管处以2.4亿元罚款。
那场退市风波中,数十万户股东卷入其中,至少13家银行、11家券商和21家公募因此爆雷。
易到用车也被卷入其中,至今无法抽身。
很多人认为,Uber是全球网约车的鼻祖,实际上,易到用车比Uber早了2个月。
最风光时,易到用车占据80%的市场份额,日均订单已经达到100万。
这两年,易到用车每况愈下,申请退款的排队人数近3万人,与ofo小黄车有得一拼。
在黑猫投诉平台,“易到用车”的位居黑榜榜首,相关投诉高达1600余条,被网友吐槽为“骗子公司”。
昔日中国网约车鼻祖,沦为“骗子公司”,易到用车输在哪了?
01 坐拥4000万用户,高傲又保守的易到
在网约车江湖里,易到用车才是“老大”一般的存在。
2010年,易到用车正式成立,比Uber早2个月推出,比滴滴出行、华宇注册开户快的打车提前了整整2年。
可以说,易到用车是中国网约车的鼻祖。
创立易到用车与周航的糟糕经历有关。他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打车时,经常一两个小时叫不到出租车,有时还会排错队。
他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专门面对高端商务人士的租车服务,哪怕价格高点也没问题。
彼时,汽车租赁市场异常火爆,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斗得正酣。易到用车绕开了传统的租车市场,只做专车。
从创立之初,易到用车就很“高级”,在用户体验上更为严苛。
易到最大的优势是乘客和司机可以相互选择。易到司机必须戴白手套,在接单后,还能收到用户喜好推荐,比方说乘客是否想和司机聊天、对车内音乐的偏好。
在周航的理想蓝图中:易到的司机应该温和有礼、谈吐不凡,即使有人想从北京打车到西藏,司机也必须接单。
易到用车备受追宠,一直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一度形成垄断之势。
危险来得猝不及防。2015年,人类商业史上发生了一场载入史册的补贴大战。
Uber在进入中国一年后,其CEO卡兰尼克向全球投资人宣布,他要在中国市场烧掉 10 亿美金的补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滴滴即刻迎战,就像点燃了石油桶,双方烧钱攻势愈加迅猛。
出行价格一路狂跌,甚至低于出租车起步价,用户手机上同时下载五六个打车软件是常有的事儿。
一路领先的易到用车在这场争夺战中,高傲又保守。它态度很明确——决不参战。
红杉资本曾希望易到能加入专车大战,被周航拒绝了。
易到团队算过一笔账,他们用了无数个模型测算,这场烧钱大战不可持续,撑不过3个月。
周航显然低估了这场持久战。整个2015年,Uber中国烧掉了25亿美元,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双方基本打平。
周航这才意识到自己判断错误,但是易到用车再想跟进,资金已经玩不起了。
情怀救不了生意。在烧钱大战之下,易到的日订单量缩水一半,日亏金额3720万元。
易到用车无奈退居二线,从主场领军者沦为市场边缘者。
02 与乐视决裂,拖垮“买主”
易到的至暗时刻,正好是乐视的高光时刻。
2015年,乐视网成为创业板疯狂上涨的龙头,市值一度逼近1600亿元,相当于同期在美上市的9个搜狐。
乐视向易到伸出了橄榄枝,以7亿美金拿到易到66.67%的股权,成为易到的控股股东。
但这笔投资是一颗定时炸弹,为易到的“倒下”埋下伏笔。
乐视入主后,发起史上最长的“充值返还”活动,长达9个月的充100返100补贴。高傲的易到还是低头了。
短短半年,易到充返总金额就已经达到了60亿人民币,超过了乐视的投资总额。
易到起死回生,日均订单已经达到100万。贾跃亭制定的三个百万目标提前达成了。
但易到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
联合创始人杨芸说,乐视借平台补贴的方式,消化掉乐视的库存产品,但易到并没有降低成本。
其后,周航得知了一笔莫名其妙的贷款:乐视以易到为主体,向银行贷款14亿。
周航写了一封撕破脸皮的公开信,踢爆了乐视与易到之间的矛盾,直接告诉外界:那笔14亿贷款到账后,乐视挪走了13亿。
三天后,周航、杨芸等联合创始人发布声明,辞去易到所有相关职务。
埋下的雷终究是爆了。因为这个资金窟窿,2个月后司机开始拿不到钱。易到给了各种借口,反复拖延支付时间,但愤怒的司机们围堵了易到办公室。
易到与乐视也被称作是创业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2016年,乐视爆发财务危机,易到被二度卖身。
韬蕴资本与乐视之间涉及几十亿元的经济纠纷,韬蕴CEO温晓东以“明股实债”的方式接盘易到。
易到早已不是中国第一网约车平台,而是一个吸金黑洞,其负债金额远超出了韬蕴资本的想象。
在接手易到时,贾跃亭承诺易到整体负债不超过23亿元,直到入主后,温晓东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易到整体负债飙升,接近50亿元。
温晓东所指的刘弘是乐视网联合创始人,也是贾跃亭最亲密的搭档之一。
韬蕴资本曾公开转让易到全部或部分股权,不惜半价甩卖,但无人接盘。
温晓东有苦难言,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易到解决债务问题。因耗费大量资金,已无法支撑团队运营。
说白了,韬蕴资本不仅没有救活易到,反被易到拖垮,陷入自身难保的泥潭。
易到承诺的线上提现时间一拖再拖,最终落空。
雪上加霜的是,一把手巩振兵离职,徒留一个烂摊子,易到再次深陷危机漩涡。
03 14亿烂账!又一场ofo押金闹剧?
如今的易到,烂账一堆,已沦为了司机和用户口中的“骗子公司”。
易到用车累计被执行人记录38条,被执行总金额14.1亿元。沉重债务背后,买单的是每一位信任过它的普通人。
在APP中,申请退款的排队人数持续攀升,已近3万人,司机提不了现,用户退不到钱。
这场面和当年的ofo如出一辙。时至今日,超过1600万ofo用户仍然未收到应退押金。
ofo做出“骚操作”撩拨用户,但这并不能挽救ofo的“押金”难题,更遑论是资金窟窿越来越大的易到用车?
易到曾多方自救。2019年,易到曾心怀歉意地推出“混付模式”。
简单来说,用户账户里的余额,只能支付车费的30%,剩下的车费需要用现金。这种“霸王条款”让用户炸了锅,纷纷投诉。
去年9月,为了拉拢司机入驻,易到放话取消抽成模式,尽管如此,司机并不买账,他们已经不敢相信易到了。
司机不接单,用户打不到车,易到用车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翻身。
有用户,账户里的2000元余额,退了两年都没成功,华宇平台注册地址还花不出去。
3月10日,黑猫投诉发布2021年度红黑榜榜单,在网约车领域,易到用车高居黑榜榜首。
争了这么多年,大众已经习惯使用网约车。但价格战对用户真的实惠吗?
短期内,用户或许能够享受白菜价,但价格战也会引来“薅羊毛”的投机者,司机团队良莠不齐,还容易混入违规外地牌车辆。
当出行回归到正常运营时,无论是美团,还是滴滴,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服务。
除此之外,“安全”一直都是网约车行业的“心结”。
长沙女孩莎莎乘货拉拉搬家,因面包车三次偏航,从车窗跳车受伤,后抢救无效而亡。
快狗打车等131款APP曾因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被工信部点名。
网约车平台不只是简单的烧钱,安全问题才是底线。但不侵犯司机和用户的权益,不成为下一个“易到”,同样是底线。
结语:
补贴大战终究会归于沉寂。
易到创立之初,周航一直琢磨着“怎么做好服务”。
原本的易到,虽然规模不大,但聚集了一批优质用户,他们确实因“服务”“高性价比”而选择易到,有的用户甚至充值上千元。
易到曾风光无限,坐拥超4000万用户和600万车主。
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市场对易到已经没有耐心了,用户投诉、司机流失、负债累累又官司缠身……
“失败就是创业的一种宿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东西。”周航在湖畔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曾说。
如果没有那场近乎疯狂的补贴,或是没有投资者的“挟持”,易到的宿命会改变吗?
不管怎样,毫无底线的补贴,只是续命一时,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0314
3月初的一天,在北京工作的张大飞路过家附近的商场时,被一位地推大哥拦了下来。“下载APP送杯子”,地推大哥说。
他身穿橘色马甲,印有“快手极速版”字样,不过他推荐张大飞下载的是“抖音极速版”APP。正当张大飞疑惑时,大哥表示,“随便下载哪一个,都有礼品”。说着,他晃动了一下挂在脖子上的吊牌,那是一张印有“淘特APP”标识的二维码图片。
大哥解释,他们是第三方地推公司,给互联网大厂APP拉新,赚取一些奖励。
商场、地铁口、学校、小区,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华宇平台注册地址都是地推人员活动的场所。生活在天津的黄丽下班时在小区附近碰到了一位地推人员,对方语气诚恳,说就差她这一单了,希望能帮帮忙,态度热情到让她不忍拒绝,便下载了一个快手极速版APP。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有用户分享,地推人员骑着共享单车拉新,不仅拉路人,还敲了敲停在路边车辆的窗户,表示只要下载APP就给礼品。他忍不住感叹,“现在互联网公司拉新都这么疯狂了?”
地推并不新鲜。从早期的外卖、共享单车、打车大战,到近期的互联网买菜大战,都少不了地推人员的身影。最近的变化是,纯线上APP也开始用地推拉新,地点也不再局限于三四线城市,同时在向一二线城市渗透。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从多家大厂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即便用亏损换增长,新用户也难等来,大多只能转向对用户时长的挖掘。
根据深燃了解,尽管各家规则不同,但总体来说,通过地推方式让一位用户下载APP,平均成本在20元左右,比线上动辄数百元的获客成本要低得多。目前正在采用地推模式拉新的,视频行业有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B站,电商领域有天猫、淘特、京东极速版,出行领域有花小猪、高德打车、曹操出行、小拉出行,社区团购领域有淘菜菜、美团优选等。不止一位地推行业人士表示,种草平台小红书也盯上了地推拉新,最近即将启动。
某大厂负责用户增长业务的行业人士对深燃表示,这并不是一种良性健康的获客方式,算上留存率,线下实际成本其实比线上还高。但在流量焦虑的压力下,互联网APP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01 APP太多,地推小哥“单接不完”
“下载APP送礼品。”
按照地推大哥的指示,张大飞不到两分钟下载了抖音极速版APP,拿到了一个水杯。在这个过程里,也有一些看热闹的路人围了上来,地推大哥开始了下一轮介绍。
这不是新玩法。最近的一次,疫情之后,社区团购走上风口,身穿红黄蓝绿各色制服的地推小哥奔走在大街小巷,争抢用户。此前的地推大多都涉及线下业务,而现在,流量焦虑之下,纯线上业务的APP也纷纷用上了地推拉新的方法。
激烈的战况之下,地推小哥都快“不够用了”。
从业两年多的老杨,现在是某三四线城市的区域地推团队负责人。前一天,他接待了三批大厂客户,和最晚的那位,聊到了晚上9点半。接着,他还要和地推人员结算、和三个商务工作人员清账,忙到凌晨一两点。
“大厂的单真的接不完了。今天在这里开会,明天和那个甲方谈”,老杨调侃,行业太火热,他都感觉自己有些“膨胀”了。现在他的客户里,视频类的有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B站,电商类的有天猫、京东极速版等,出行类的包括高德打车、曹操出行、小拉出行,社区团购类的例如淘菜菜。
2020年疫情之后,他在当地最先入行,“当时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一个同行”,发展到现在,他的团队直接员工有50人,加上合作的小团队,一共约有500人,一天能出四五万单。现在,当地做地推的团队多了起来。
唐铁是从去年开始从事地推行业的。他告诉深燃,华宇注册开户最开始只想当成兼职,没想到收益不错,半年后,他在三四线城市开始建团队。现在团队约三十人,最高时一天能推广1300位新用户。
他介绍,一级渠道商会和平台直接对接价格和数量,建立社群或打造专属的APP,供地推人员接收单子信息,“比如平台给的价格是20元,渠道商基本一单就扣一两块,在平台上定价18元,下发给下面的团队”,他表示,团队里一位努力的宝妈,月收入可达1.2万元,普通的员工收入有1万,一些兼职的推广员,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千。
目前市面上主推的APP拉新奖励价格(注:深燃根据受访对象口述及拉新群信息整理,不同等级团队价格不完全一致,仅供参考)制图 / 深燃
“20人的团队,团队负责人月收入能到10万”,但他也强调,组建团队有门槛,要管理员工及垫资金,还是做散户性价比更高。
老杨介绍,他们所在城市的平均薪资仅三四千元,普通地推员工月收入超过1万元,三四人小团队的负责人,月收入能超过2万。
地推大赚,钱从哪来?
答案是“对用户极度渴望的平台们”。综合多位地推人员的说法,尽管目前各家平台的拉新奖励不一样,比如B站在高校中拉一位新用户实现复登奖励20元,抖音极速版拉新一位用户奖励18元,快手极速版在不考虑留存的情况下,拉新一位用户奖励10元,但综合来看,地推们拉新一单的奖励在10元-20元左右。
唐铁介绍,洗衣液、抽纸、口罩、玩偶,是吸引路人下载APP的常见礼品,大多由他们自己购买,直接对接工厂低价拿货,几乎所有礼品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找代工厂做一个印有星巴克logo的杯子,成本价只要2.2元”。扣除礼品成本,一单收益也有几元到十几元。
对于大厂来说,这看起来也是一个划算的买卖。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网用户11.74亿,覆盖率已趋于饱和。互联网APP的获客成本成倍增长,根据光大证券研报,从2018年到2020年,阿里巴巴获客成本由278元增长到929元,拼多多由77元增长到203元。即便是有增长潜力的新明星APP,获客压力也居高不下,根据B站2021年Q4财报,该季度单个获客成本达391元,比去年同期的212元暴涨84%。
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动辄高达两三百,而线下,让一个用户下载APP最多只需要花二三十元。
“现在地推正处于风口,各大平台都有通过地推抢占市场的想法”,唐铁表示。
02 地推为什么又吃香了?
从去年开始,老杨明显感觉到平台对地推业务的重视。
一开始他入行时,单子做多少就算多少,现在平台有了更严格的测算。他告诉深燃,做地推有专门的系统,在开展地推之前要“试跑”,看数据留存到底如何,接着要内测,再是大面积铺开,这个过程里,甲方大厂的工作人员都在介入,会对他说,“杨总啊,今天KPI还没有完成,环比掉了,复登掉了,这里的范围是不是还没有覆盖”,老杨调侃,现在甲方会盯着他们做地推,经常要开会调策略,“搞得自己像大老板一样了”。
老杨称,和大厂工作人员交流时,对方表示,接下来地推拉新投入会持续。他推测,今年年中,还有更大规模的地推拉新战,他正在储备人马。
这不是现在才开始普及的业务。
某互联网大厂用户增长业务负责人周风告诉深燃,最早时,地推模式主要是用来做种子用户的推广。“那个时候真的能做到很精准,你想瞄准小区用户,就去小区附近,想找白领,可以去某个商圈,想要高学历用户,可以去高校,“找到一个好的用户场景做地推,是获得种子用户很好的方式”。
后来发展到中期,和场景结合的地推开始流行,在O2O模式(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风靡时,被广泛运用到团购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中。
到了现在,地推拉新变得更普及。这首先与大环境背景有关。“流量见顶是共识,但增长压力还是在,这和股价高度相关”,周风表示。尽管用户数量和营收不能直接划等号,但用户是一个先导指标,“比如像B站这类平台,一旦用户数量出现下降,可能过一段时间收入也会降”,周风表示,用户是互联网APP不得不争夺的。
现在线上流量红利消失,即便是依靠信息流的算法推荐获客,转化率也有限。“信息流只能触达一小部分本身对产品感兴趣的核心用户,存在很多瓶颈,而且有的可能在信息流里推荐七八次才会有转化”,周风表示,2022年相比于2019年,信息流获客成本已经差不多翻倍。
“投信息流的边际效应极速下滑,大家都想抢夺在线上没有被覆盖的最后一波用户”,于是线下成为触达方式。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APP都适合地推拉新。
周风介绍,要想顺利,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在地推过程中,寻找真实会发生业务场景的地方,比如推广打车APP,在飞机场、火车站,找到用车的用户下一单;其次得是全民级的产品,用户不抵触,“这两个条件都得满足,不然很难有留存”。
同时,这对大厂的线下管理提出了要求。第一要实现对各地业务流程有管控,有地推拉新的产品工具、数据统计;其次,用户这条路径不能被乙方隔断,用户有问题需要能实时找到平台;同时也需要员工走查、暗访,了解真实数据情况。
以往O2O模式,本就涉及线下业务,相关大厂做地推也有经验,但对于纯线上的互联网APP来说,存在门槛。抖音、快手、B站这类线上平台公司,相比于做线下起家的大厂,“管控得可能没那么细”,周风表示。
现在,大厂和地推们的关系微妙。目前的竞争,本质还是比拼谁给地推的补贴、奖励丰厚。
老杨表示,他们不会跟哪一家大厂过于亲密,而是看到哪个行业的厮杀激烈,就往哪个行业靠,因为大厂的拉新很多都是短期业务,只指着一家,“会很痛苦”。社区团购大战,他们团队几乎接下了所有的大厂业务,包括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同程生活、京喜拼拼、盒马鲜生等,现在情形类似,“我总强调,我们是很中立的”,他说。
在与大厂谈合作时,他会在会议上明确告诉对方,也接了竞品的业务,能保证的是,不会用同一批人做。
地推团队接单平台 图源 / APP截图
但到了执行层面,接单的大多是散户,即并非是某地推团队的工作人员,只是接单的个人,他们是瞄着什么奖励多就做什么,不管竞品不竞品。
举个例子,不少地推人员在主推淘特、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三款,因为大众认知度高,奖励相对丰厚,但其中有直接竞品。张小飞对深燃回忆,当时在商场碰到的地推大哥,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APP都推,他之所以选择下载抖音极速版,是因为地推大哥推荐得最起劲儿,他能拿到的地推奖励相对更高。
唐铁则选择主推淘特,一来产品的确实惠,二来用户通过扫渠道推广码下载后,可以在线上相应界面上免费购买一单,也就是说给用户的福利,平台已经提供了,地推可以省去礼品成本。
就像社区团购大战,谁的补贴多,团长就去哪里,最后比拼的是供应链。当大家都在推广时,“用户得到的礼品都差不多,他们能在哪个APP上得到真正的实惠,就更容易接受哪个APP”,唐铁说。地推比拼到最后,还是看产品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03 地推,能有多大用?
那么,地推真的是互联网行业APP的流量解药吗?
下载完抖音极速版后,张小飞晚上特地刷了一会儿,发现使用体验和抖音差不多,“觉得手机里没必要装两个一样的APP”,便卸载了。黄丽倒没有卸载快手极速版,只是在下载后,很少打开。
在流量焦虑下,一些看似主打三四线城市的APP,也在一二线城市拉新。比如阿里巴巴有覆盖率极高的淘宝,但又在推广天猫、淘特,字节跳动、快手各自有抖音、快手,但又向用户推相似的极速版,平台看似有了新用户,但也极可能是重复用户。
“增长的核心,是留存”,某大厂用户增长相关负责人张天对深燃表示,地推的难点不是地推本身,而是要看产品能不能留住用户,“地推不管留存率,要么是产品本身留存很好,要么就是平台做数据刷量”。
地推拉新的客户,单价看起来确实低,但不一定会成为留存用户。大厂们也想拉升留存率,但难度极大。
唐铁介绍,此前给快手极速版拉到一位用户下载,有18元左右的奖励。现在,一单奖励下滑到10元,更多奖励往“复登”上倾斜,即拉来的用户复登,再连续使用7天,能再奖励20元,再加上其他系列奖励,一个用户最高能让他们赚46元。
他表示,有地推人员为了拿到“复登”的奖励,开始做起了社群,加上对方微信,提示连续7天登录,达成目标后,用户就能收到快手商城寄出的一个礼品。不过这对唐铁他们的吸引力不大,“后续的奖励只能碰运气”,他表示,用户是否连续使用APP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大部分团队更愿意获取能看着进口袋的收益,“要不然成本上就没办法控制了”。
强调复登率的APP,在地推行业里也不太被欢迎。多位地推人员表示,在众多APP里,B站对人群和复登率的要求较高,必须是校园里的年轻人,要么拉新数量按复登人数计算,要么第二天复登率要达到10%,没达到就没有收益。一位地推员工提到,这个单子在他们平台上架了两个月,愿意做的地推极少,最近他们干脆下架了。
周风曾做过详细的统计,当时他所在的业务,“地推用户的留存度非常差”。这不像线上,会定向寻找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在线下,地推公司为了赚钱,大多不会筛选用户。“跑到大街上,摆个摊做地推拉新,只是追求用户数字”,周风表示。
互联网公司希望用户质量越高越好,但地推公司大多只追求规模。“虽然地推拉新的单个用户成本很低,但算上复购,我们算过,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用户的成本,其实不划算”,周风表示,以他的业务线来说,“以真实有效的用户为评判,线下获得来的有效用户,相比线上通过信息流广告漏斗获得的用户,要贵不止10个点。”
这类方式铺开,平台通过地推获客的玩法趋同,成本或许也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比如一二线城市20岁-30岁的群体,很难因为礼品产生转化行为”,冯云从事与用户增长相关的业务,她所在的大厂正在采用地推拉新,她表示,高质量用户本身很少,各家的玩法趋同单一,“想拿到只用一个APP的长期用户,就需要更高的成本维系,或者更好的内容来承接,付出的成本肯定是越来越高的”。
周风还提到,用地推拉新看似省事,可是一旦操作不当,反而会给大厂增加很多麻烦。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地推人员为了获得收益刷单,还有地推人员为了诱导用户下载会采用欺骗的手段,甚至有一些人借平台名义诈骗,很多用户不知道地推人员来自第三方公司,而以为是大厂的,“对品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管理问题”。
一位用户就表示,在下载APP拿到礼品时,地推人员塞了一张办理借贷业务的名片,说贷款也可以找她。还有一位用户对深燃提到,在下载了某极速版APP后,对方表示在系统上填写信息,可以获得礼品纸巾,但填完之后,对方才说要连续7天登录才能得到,他觉得自己被忽悠了,对方回答,“我不骗你,你能下吗?”
周风感叹,现在增长焦虑下,“大家不得不用一些之前觉得性价比不高的方式来拉新。”
“很多时候,你想的很美好,认为地推能讲产品,再加上送礼品,用户愿意下载,但大概率是地推拿用户的手机代操作,用户下载完扭头删除了,什么都没发生”,他表示。
0314
半导体制造设备交付延期早已经不是“新闻”,但来到2022年,全球芯片短缺和制造设备短缺之势仍在蔓延,而且短期内似乎没法解决,更长的设备交货期也意味着产能提升更慢,芯片缺货涨价依旧是一场攻坚战。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却迎来了大秀拳脚的好机会。
01 半导体设备交期大幅延长
当下,与全球芯片短缺相对应的,半导体设备交期延长的消息也此起彼伏。设备交期如雾里看花,有的是1年,2年不等,而且还在延长。
据业内从业人士透露,现在半导体测试ATE设备交期普遍超过6个月,比较抢手的测试设备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不止是ATE设备,探针台的交期也普遍超过12个月。这主要由于主流机台都是日本生产,其保守稳健的生产方式,导致其生产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半导体测试设备大厂爱德万测试台湾董事长暨总经理吴万锟日前表示,受到逻辑芯片需求强劲,爱德万今年芯片自动化检测设备创下历年最佳接成单,但也受到芯片及部分原材料短缺影响,设备交货期拉长至少要半年以上,他还强调,受到成本上扬影响,华宇平台注册地址公司不排除在新年度调涨测试设备价格。
而半导体设备龙头应用材料也表示受到零部件短缺等问题,据介绍,本季度应用材料总共增加了13亿美元,积压总量达到了巨大的80亿美元,这也说明即该公司2022年的产能接近售罄。
据证券时报的报道,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上游关键的MOCVD设备受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交货周期再度延长,最新需要至10个月左右。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设备交期都延长了,半导体设备抢夺战早已打响,客户纷纷提前下单,订单积压已经是业内常态。去年基本所有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都赚的盆满钵满,举个例子,在2021年,ASML出货了286台光刻机,创造了186亿欧元的营收,其中仅EUV光刻机就达到了42台。据SEMI预测,2021年和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分别达到953和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和6.3%。
ASML过去十年财报数据一览
02 不止抢新设备,二手设备甚至更“香”
当下,无论是晶圆代工厂还是IDM厂商,甚至是部分Fabless企业都在进行扩产、建厂,成熟节点也是一大方向。但问题来了,如果要扩大旧芯片的生产能力,这些买家就要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进入新设备的漫长等待周期,主要设备制造商的交期都没有缩短的迹象;要么是购买旧的二手设备,但二手设备现在也很紧俏。
其实从2016年开始,对制造芯片的新旧设备的需求都在增长。新设备交期延长直接推高了二手设备成交价和成交量,部分二手设备的翻新交付价格已经接近新机甚至超过新机。当下的二手半导体设备交易市场可谓是“量价齐升”。例如,佳能FPA3000i4,一款1995年生产的光刻设备,用于在芯片上蚀刻电路,2014年10月它的价值只有10万美元,而现在已经涨到了170万美元。
去年的汽车芯片短缺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使用的产品中大多数芯片都是用较老的制造技术制造的,有很多是在二手设备上生产的。据SDI Fabsurplus的老板Howe估计,全球可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微芯片是在二手设备上制造的。SurplusGLOBAL首席执行官 Bruce Kim曾表述,公司在过去20年中回收了40,000件工具。
所以不仅仅是如应用材料、KLA等半导体设备大厂商去年赚到手软,据全球领先的二手半导体设备商SurplusGLOBAL中国区总经理陈真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SurplusGLOBAL 2021年的全球销售额比2020年接近翻番,中国区销售额翻番。二手半导体设备如此火热的原因,优势主要体现在交期短上面。”
03 转用国产设备或许是一个出路
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暴涨,而新设备和二手设备都缺货的情况下,再加上国产替代和国外供应链紧张的红利之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真正迎来了产业化的大机遇。据了解,现在许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订单也爆满,产品交货期普遍延长。
陈真直言道,现在部分少量国产设备已经在性能上赶上了国外原厂设备,而且交期方面相对较好,客户的认可度也随之增高,相对应的这部分二手设备在国内的售价会低于国外的售价,或者说他们的存在就给某一类型设备的价格设了天花板。
纵观整个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已经在大部分半导体生产设备环节中布局和渗透。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通常分为前道工艺设备(芯片制造)和后道工艺设备(芯片封装测试)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六大工艺步骤,分别为:热处理、光刻、华宇注册开户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机械抛光,所对应的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快速热处理/氧化/扩散设备、光刻设备、刻蚀/去胶设备、离子注入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机械抛光设备等。其中,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以及离子注入设备是同列为前道四大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后者主要是封装设备和各类测试设备。
目前,去胶设备、清洗设备、刻蚀设备等产品国产替代率较高,而涂胶显影设备、光刻设备则主要依赖进口。
在热处理设备领域,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2020年应用材料市占全球第一,占比约69.72%,全球第一。国内方面,2020年屹唐股份快速热处理设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50%。在干法刻蚀领域,公司2020年凭借0.1%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十。
在光刻机领域,我国起步更晚一些,不过国内光刻机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上海微电子的SSX600系列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可满足IC前道制造90nm、110nm、280nm关键层和非关键层的光刻工艺需求。该设备可用于8寸线或12寸线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在蚀刻设备领域,中微公司等已占据 2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微公司此前曾表示,这几年公司的刻蚀设备在国内主要客户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在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公司开发的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际知名客户65纳米到5纳米等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上;同时,公司已开发出小于5纳米刻蚀设备用于若干关键步骤的加工,并已获得行业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而其也表示,目前公司刻蚀设备交期较过去有所延长。
去胶设备方面,我国已完成大部分国产替代,屹唐的干法去胶设备全球市占率超过30%,全球第一,在国内则占据90%的市场。
离子注入设备约占前道晶圆设备市场的3%份额,在这方面,国内万业企业旗下的凯世通已在2020年12月,与同芯成科技签署了3套集成电路制备用离子注入机订单,并于今年1月获客户约7亿元批量设备订单;中电科旗下的中科信在某些12寸晶圆产线上获得工艺验证。离子注入机的国产化仍处于快速起步阶段。两家公司目前均有离子注入机台导入客户验证,有望弥补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短板。
薄膜沉积设备方面,中国的国产化相对还较低,北方华创CVD、PVD等相关设备已具备28nm工艺水平,拓荆科技CVD和ALD相关设备已成功应用于14nm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和更先进制程的产品验证测试。
CMP技术,即化学机械抛光,国内厂商已具备一定替代能力:华海清科已有12英寸和8英寸的CMP设备,并已导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一线制造厂商,中电科45所的8英寸设备也已导入中芯国际、华虹等厂商的产线,国内CMP设备市占率提升正当时。
在涂胶显影设备方面,主要被日本东京电子(TEL)所垄断。国内的芯源微的涂胶显影设备,作为国产化设备已逐步得到验证及应用,实现小批量替代。公司该类设备陆续获得了上海华力、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中芯绍兴、厦门士兰集科、上海积塔、株洲中车、青岛芯恩、中芯宁波、昆明京东方等多个前道大客户订单。
前道检测设备方面,精测电子、上海睿励、中科飞测、东方晶源、匠岭等厂商都有产品实现突破。精测电子在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称,公司于2021年7月份出机某头部晶圆厂的12英寸独立式光学线宽测量设备(OCD)、12英寸全自动电子束晶圆缺陷复查设备(Review SEM),目前验证进展非常顺利。
集成电路制造前道晶圆加工领域用清洗设备主要被日本迪恩士(DNS)等厂商所垄断,盛美股份、北方华创已有所市占,至纯科技能提供28nm节点的全部湿法工艺设备,芯源微生产单片式清洗机Spin Scrubber 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多个重要客户处获得批量重复订单,成功实现进口替代。该类设备已在中芯国际、上海华力、厦门士兰集科等多个客户处通过工艺验证,并已获得国内多家 Fab 厂商的批量重复订单。
在后道设备中,封装所需的设备类型较多,主要包括贴片机、划片机/检测设备、引线焊接设备、塑封/切筋成型设备等。2021年9月,国内封装设备企业凌波微步获千万融资,打入国内封测龙头。凌波微步主要生产传统封装引线键合过程中所使用到的 IC 球焊设备。据了解,IC球焊机是封装设备市场难度最高的核心设备。此前凌波微步李焕然称,公司产能压力很大,正在逐步扩大产能,预计2022年产能能够达到1500台至 2000 台。
后道测试设备又包括三类:ATE测试机、探针台(prober)、分选机(Handler)等。其中ATE测试机是测试的核心设备,在这方面,国外的泰瑞达和爱德万双寡头在ATE设备领域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长川科技、华峰测控等上公司在这领域也有了较深的发力。此外,2020年底摩尔精英完成了对ATE测试机台设备VLCT与团队的收购,目前有现成的机台。据悉,摩尔精英的VLCT/ME-T0设备已经过20多年的迭代研发,测试出货了100多亿颗芯片,这些机台是为“量产”而生,能覆盖70%芯片种类的测试需求,包含digital、analog、mixed signal、RF等,在MCU、电源管理芯片、混合信号芯片与IoT芯片的测试上有非常好的优势。目前摩尔精英的VLCT设备已经在国内前三的芯片设计公司投入量产,多家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已经在使用VLCT进行量产,同时国际市场开展顺利,成功打入全球前三的射频国际巨头供应链。
所以如前文所述,几乎所有半导体制造设备交期都很长,许多的测试机台交期都在一年之久,选用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如现成的测试机台)不失为另一种好的选择。
04 结语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技术水平实现快速突破,国产替代也在加速中。但国内半导体设备总体来看,还与国际面临着很大差距,国内设备厂商应抓住国产化这个契机,向“专精”方向发展,同时也要走向国际化,更长远的发展。
0314
3月14日消息,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龙测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浙大系基金领投。此前,曾获创谷千万元pre-A轮以及美国种子孵化器Plug-and-Play的种子轮风险投资。
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市场及销售团队扩充。
「龙测科技」成立于2018年,聚焦在功能测试板块,创始人&CEO师江帆于2012年获得美国內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测试方向的博士学位,华宇平台注册地址拥有20多年的软件测试开发及管理经验,因此,他对测试环节的痛点以及市面上厂商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有更深的了解。
师江帆介绍到,在我国,有近9成的企业都是用手工测试的方式解决功能测试问题,属于典型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很多企业会与如中软国际、神州数码等外包公司合作,比如我国最大的软件公司每年需要的外包测试人员就高达26000多人。这无疑会带来很高的成本,华宇注册开户对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14
3月14日消息,致力于开发多功能干细胞药物的领军企业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跃赛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融资,本轮由夏尔巴投资、鼎晖VGC联合领投,泰福资本、昆仑资本、高瓴创投、复星医药、瑞华资本和国方资本共同投资。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多条管线的研发投入和临床级细胞产品生产厂房的建设,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启动和推进。
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6月,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旨在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制备、培养、分化和基因编辑技术平台致力于干细胞治疗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其研发管线覆盖神经退行性疾病,罕见病及肿瘤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脑中风等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跃赛生物创始人陈跃军博士表示,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丢失了近70%以上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细胞的丢失是不可逆的,现有传统小分子药物的治疗仅作为改善,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细胞治疗补充丢失的神经元、重建其功能通路,华宇平台注册地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跃赛生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技术研发方面的先进经验尤为引人注目,位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并布局多项专利。自跃赛创立以来,团队上下正孜孜不倦致力于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旨在尽快推动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跃赛的领先技术和创新性研发模式也引发了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领域专家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跃赛正全面开展与国内顶尖神经系统疾病专家团队的紧密合作,深入广泛探索不同模式细胞治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前景,力争共同推进细胞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早日解除病人痛苦。
夏尔巴投资创始合伙人蔡大庆博士表示,中国是帕金森病大国,众多帕金森病人面临着病程进展的很大挑战,迫切需要新的临床治疗方案,而基于干细胞的细胞疗法有显著缓解甚至治愈帕金森的潜力。夏尔巴认同跃赛开发细胞疗法满足临床需求的愿景,并高度认可跃赛团队在多能干细胞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很高兴能助力跃赛推动产品研发和临床进程。夏尔巴长期看好基于技术进步的创新疗法在临床上的潜力,期待跃赛生物成为中国干细胞疗法的领航者。
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高洁亮表示,华宇注册开户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C)有效解决细胞治疗供体来源、成药性和伦理等问题,近年来在神经、肿瘤及代谢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产业转化早期。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患者基数大,病情严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基于iPSC技术的细胞治疗可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从根本上修复神经系统,有效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社会价值巨大。创始人陈跃军博士及团队常年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其细胞分化、基因编辑及远程调控等研究成果国际领先,多次在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我们十分看好跃赛在干细胞领域的研发和产业转化能力,未来将持续支持公司的发展,早日造福患者。
天使轮领投方泰福资本董事总经理程薇博士表示,跃赛成立短短半年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尤其在技术转化落地、团队补充、项目推进方面成绩骄人。欢迎新投资人,泰福资本会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昆仑资本表示,iPSC技术在转化医学和临床实践中正逐步取得验证,我们期待具有世界级研发能力的本土企业能够助推行业发展。在与跃赛共同奋斗的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高兴地看到跃赛团队所展现的深入科学认知与超强执行力,也希望能够与新股东一道加速企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