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高仙机器人宣布完成1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今日资本、软银愿景基金联合领投,金镒资本跟投,老股东美团超额认购、蓝驰创投、远翼投资持续跟投。Prudent Capital担任独家长期战略财务顾问。至此,高仙在一年内已经连续完成三轮融资。
鲜为人知的是,高仙是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次出手。当时初次见面,高仙机器人创始人&CEO程昊天就给徐新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人这么拽, 总得有点儿实力吧?”后来,出于投资团队的详细调研和对赛道的看好,今日资本迅速决定领投这一轮融资。
而软银愿景则除了资金加持,在商业合作上更签署了数千台机器人业务订单,进一步助力高仙在海外的业务发展。完成新一轮融资后,高仙有望继续保持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整体领先优势,加快完成全球化布局。
从清洁机器人起步,他创业8年
徐新罕见出手
成立于2013年10月,华宇注册开户高仙机器人是全球最早从事自主移动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机器人公司之一,也是移动机器人商用落地能力卓越的企业代表。
徐新依然记得初次见到程昊天的情景。“第一次见到Edward(程昊天), 其实是找他做一个竞对的背景调查。当时看着Edward那副傲视群雄的样子,我心想,这人这么拽, 总得有点儿实力吧?后来,投资团队把机器人赛道里所有公司都看了一圈, 发现大家说起高仙的江湖地位和技术实力,还是很服气的, 所以我们就投了。”
徐新认为,老龄化是我国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每年退休人口约2500万, 新参加工作的人口约1500万, 这意味着中间大概有1000 万人的劳动力缺口。
正如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保洁大爷大妈, 大多数50-60岁了, 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为什么?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清洁这份工作,时间太长,太无聊,他们情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当清洁工。“我们投资团队跟一些物业老板聊过, 发现他们也很焦虑, 毕竟再过几年,大爷大妈们老了也干不动了,那就招不到人了。”
而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便是清洁机器人。“我们在机场、购物中心、写字楼里经常会看到扫地机器人跑来跑去,一看品牌,多半是来自高仙。”徐新补充说。
实际上,不同于仍处于产品和技术打磨期的诸多服务机器人企业,经过8年的行业深耕与研发,高仙已形成涵盖六大产品线的完整产品矩阵;率先实现了高复杂度场景SLAM技术、脏污自动识别、动态智能规划等全栈技术;产品纵横延伸至商超、写字楼、酒店、医院、工业、物流、园区、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等场景应用。
迄今为止,高仙已成为唯一一家具备物业全场景智能化清洁能力的服务机器人厂商。而在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高仙也不断通过数字化布局提升物业保洁人效,最终达到赋能物业保洁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目的。如今,高仙机器人深耕物业保洁领域,已在清洁机器人行业树立了绝对的头部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日资本投的第一家服务机器人公司。徐新感慨道:“今天只是机器人改变世界的Day One, 很期待有一天,高仙的机器人能够像蚂蚁雄兵一样,清扫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把人类从脏活累活中彻底解放出来,真正实现‘科技改变服务’的企业愿景。”
一年完成三轮融资,他们为何投了?
截至目前,通过不断深耕清洁业务,丰富落地场景,高仙逐步打造出了完善的智慧化商用清洁机器人体系。6大产品线,覆盖商超、写字楼酒店医院、工业物流、华宇平台登陆产业园区、公共交通、市政道路等全场景保洁模式,7大清洁功能,满足全品类地面清洁养护需求。
目前,高仙商用机器人已经得到了众多头部地产物业的批量使用与青睐。其产品更是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销,从世界500强企业到全球交通枢纽,从星级酒店到商业中心,从医院到高校,清洁里程累计达到1.5亿公里。为此,高仙也在售后服务方面,率先创建了全球“0”延时的售后服务体系,7X24小时随时响应,以服务成就客户。
为了进一步全面革新传统清洁方式,高仙现已设立北京、上海、苏州、新加坡四大研发中心,不断保持产品的超高研发水准,并自建大型智能化工厂,推动以品控为核心的机器人制造,同时,高仙还整合算法、后台、应用层、数据四方面能力,打造出更完善的全场景机器人全栈技术,能根据不同场景及客户需求,可定制加载功能,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
蓝驰创投从A轮开始连续五轮下注高仙机器人。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坦言:“服务机器人在产业侧各类场景落地的进程刚刚开始,以服务机器人为节点的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产业形态。高仙团队凭借卓越的产品技术能力、超强的执行力和对产业侧底层逻辑的深入洞察,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引领者。”
作为B轮领投方的远翼投资,在后续轮次中亦连续跟投。其执行董事裴耘表示:“很高兴服务机器人赛道的确定性已形成共识,更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纷杂的赛道内做了正确的选择,支持了高仙这样优秀的团队成长为如今极具确定性的头部公司。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我们会继续利用远东宏信集团庞大的金融+产业网络,在产业采购、协同销售、服务模式的经营性租赁等领域与公司一起积极探索更好的产品与交付方式,助力高仙向全球服务机器人龙头持续迈进。”
美团战略与投资副总裁朱文倩谈到:“商业物业场景易守难攻,有望催生新一代数字化服务巨头。高仙一纵一横的十字型战略布局,能持续强化高仙在场景端的落地优势,并可以凭借先发优势,持续迭代优化,巩固竞争壁垒,有机会实现阶段式跨越。未来基于场景侧和服务侧双向沉淀,高仙非常有望引领服务机器人打造出新一代的智慧服务平台,构建未来智能化城市AIoT City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
金镒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杨燚总结:“行业供给侧(制造业产业链完备、AI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需求侧(老龄化、疫情)变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大势所趋。高仙作为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龙头,很好地捕捉了机器替代人工这一长期结构性大趋势,有效解决行业痛点。高仙拥有行业最顶尖的管理团队、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技术-产品-客户-规模化-平台化”的正向飞轮效应显著。我们坚信高仙将会继续引领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成功打造为世界级平台型企业。”
这一次,软银愿景也来了
高仙站上一个新起点
如今,高仙机器人的国内占有率超过80%,已经攻占头部客户半壁江山,树立多个标杆方案,实现了规模化复制,本次获得了软银等巨头的投资,其行业领军地位再一步得到巩固,帮助高仙从全场景清洁机器人产品提供者,向着智慧清洁行业标准制定者大步迈进。
作为国内最早的服务机器人探索者之一,高仙一直怀揣着梦想。当物业行业增速迅猛,在管面积不断增加;当人口红利衰退,保洁可用人力被外卖、快递等行业不断抢占,严峻的用工压力与用人缺口,已成为物业保洁行业不得不直面的难题,与新兴行业的高数字化程度不同,物业保洁的数字化进程缓慢,如何快速提升人效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显得迫在眉睫。
对此,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Kentaro Matsui表示:“我们相信高仙正在以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革新传统清洁行业。凭借其完善的产品和全栈式技术能力,高仙完全有能力推动自主清洁机器人的落地使用。我们很高兴能够与程昊天及高仙团队合作,支持他们研发并生产能与人类共同工作的清洁机器人。”
高仙机器人创始人&CEO程昊天表示:“数字化管理才是未来传统服务行业化解人力和管理成本矛盾的唯一办法,机器人作为数字化管理中最重要的节点和终端,正在人口老龄化、高速城镇化、防疫常态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加速物业保洁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未来,高仙机器人将继续以行业领跑者的视角,制定标准、构筑平台,巩固壁垒,为清洁服务激发更多可能,实现数字化和平台化的阶段式跨越,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智慧服务生态体系,让预言成真,梦想落地。”
0408
近日,专注「新鲜」活性成分的高效护肤品牌「鲜即」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青松基金领投、众麟资本跟投。
「鲜即」成立于2021年1月,致力于为年轻一代提供安全且快速有效的护肤方案,专注护肤品最核心的本质“活性”,目前已在天猫渠道上线三款产品:修护PiuPiu精华、双抗PiuPiu精华、祛痘PiuPiu精华。未来,鲜即还计划推出新鲜高活性的内服营养产品,打造外用+内服复合护肤方案。据悉,「鲜即」从原料、配方到产品包装、生产设备多个维度来构建知识产权,目前已经申请了4个自有专利。
「鲜即」创始团队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创始人罗云曾是欧莱雅最年轻的厂长,既了解护肤品的生产工艺、包材创新,也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而研发团队亦来自欧莱雅研发中心,曾服务过赫莲娜、兰蔻、修丽可、理肤泉等明星品牌。
功效性护肤品如何保持活性,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华宇注册开户“功效型护肤产品的活性越高,意味着其中的成分越不稳定,也越容易失去活性。”鲜即创始人罗云表示,因为容易失活,所以很多产品整体浓度会设计地更高,但新手没有控制好浓度和用量的情况下,反而会对肌肤产生刺激性,造成烂脸。
鲜即的产品形式是“冻干粉+溶液”。冻干最早是运用在疫苗上的生物技术,因为疫苗很容易失活,所以要通过冷冻干燥锁住活性,等到使用前再激活。鲜即也借鉴了这个思路,将原料中的高活性物封存在冻干粉中,这是最能保持活性的方式。比如提取“双抗PIUPIU精华”用到的玫瑰花青素时,就会现场对这个原料进行“冻干”处理。
而与冻干粉配套的溶液,品牌也有一个专研技术叫做InsBoost™️ ,华宇平台登陆核心是用带有活性的“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代替水做溶剂。
“溶液很容易被忽略,毕竟大部分的活性物已经封存在冻干粉中,配套的溶液只是负责溶解激活。但鲜即认为,这其实是个“以活促活”的过程,用带有活性的溶液,也是在促进活性物更好地被肌肤吸收。”罗云说。
本轮投资方、青松基金合伙人张放表示,青松基金长期关注消费市场,寻找具备技术研发底层支持的好产品。整个护肤市场需求量大,但仍需要优质供给。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新品牌更关注短期的增长,重营销、轻研发。注重产品研发和用户实际使用体验、聚焦线上新渠道、善于用户运营的新品牌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鲜即团队具有研发和供应链基础,推出安心低敏且高效的护肤品以及未来会上线的内服美容营养产品,双管齐下,可以更有效的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痛点,成为具有坚实产品力的新品牌。
0408
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星尔克热度下降明显。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中,鸿星尔克品牌官方旗舰、吴荣照两个账号近一个月粉丝数量分别下降了21.8万、19.3万;临近双十一,其销量也被李宁、安踏等其他“国潮”拉开了差距。
时隔百天,鸿星尔克再度登顶热搜,与此前遭网友们野性消费而库存告急不同,这次是成立实业公司。
据天眼查,11月8日,鸿星尔克成立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称,此举系在河南商丘睢县建设的鞋服产业园正式落成,有超过3000个岗位正在招聘中,“欢迎大家一起来踩缝纫机”。据了解,河南睢县有“中原鞋都”之称,是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安踏、特步等1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生产加工基地。
鸿星尔克与河南的渊源颇深。就在百余天前,因在河南暴雨造成的洪涝灾情中慷慨捐款5000万元的善举,鸿星尔克直播间的人数一度从一两千飙升至近千万,总部大楼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总裁吴荣照甚至连夜赶到直播间劝网友们理性消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星尔克热度下降明显。华宇注册开户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中,鸿星尔克品牌官方旗舰、吴荣照两个账号近一个月粉丝数量分别下降了21.8万、19.3万;临近双十一,其销量也被李宁、安踏等其他“国潮”拉开了差距。
鸿星尔克已经“过气”了吗?
01 潮起又潮落
鸿星尔克的爆红毫无征兆。
7月20日,郑州被淹的视频和图片开始在网络中迅速流传,紧接着,各大企业、上市公司纷纷慷慨行囊、捐款捐物,但此时鸿星尔克直播间的观看人次尚不足1万,一些场次甚至不足1千。
仅过了不到两天,鸿星尔克直播间观看数就已超200万;7月23日,该直播间观看人次高达882.6万;7月24日下午,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破亿,总销量超60万件。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鸿星尔克都迎来了品牌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大量涌入的订单一度导致鸿星尔克官方系统崩溃,40多款产品跟不上备货量的需求,主生产线超负荷生产,品牌甚至主动劝消费者退掉没有库存的商品。
实体店方面,平日门可罗雀的店内变得异常拥挤,有报道称,武汉门店一位男性顾客一口气买走了3万多的鞋,平日千元/天的销售额在24日增长至超13万元。
不过有销售人员透露,大约一个月后,来选购的顾客就已经逐渐减少了。慧科讯业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10月监测周期内,鸿星尔克的总声量在8月1日达到传播峰值,随后断崖式下跌,9月之后趋于稳定。
10月29日,鸿星尔克发微博宣布,将联合陈小春拍摄国风大片《一人之下》。这是时隔二十年,鸿星尔克第二次签下陈小春。然而这次联动却未能激起多少水花。
另据飞瓜数据,7月时鸿星尔克官方账号曾以1500万的涨粉速度强势斩获主播涨粉第一名。如今,其账号粉丝量已逐渐降至1452万,近30天内粉丝净下降21.8万,华宇平台登陆而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的账号在近30天内,也掉粉19.3万。
热度下降还体现在销量上。近一个月,鸿星尔克60场直播的销售额为1501.8万元,而李宁则以421.3万的粉丝数在63场直播中达成了8158.5万元的销售额,安踏以385.9万的粉丝数在46场直播中达成2474万元的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微博话题#鸿星尔克成立实业公司#冲上热搜,评论区还出现了“设计和质量就是不行”的评论,以及“疯狂爱国营销”、“消费热爱”等声音。
02 与头部企业仍存在差距
雷达财经曾在《鸿星尔克库存告急》一文中提到,鸿星尔克之所以能在一众自身亏损仍奉献出不少物资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与网民们对其的共情和品牌一直以来的慈善履历有关。
一方面,鸿星尔克在网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低调、良心的国货品牌”人设;另一方面,鸿星尔克在多次大灾大难面前都曾进行捐赠,且在被托上顶流后,仍不断强调理性消费,总裁也下场化身客服,这让网民们朴素的正义感在鸿星尔克身上集中爆发,并以对话、造梗的方式迅速传播。
然而,这种热度有其时效性。在关系品牌事务所创始人、知名品牌专家李倩看来,爆红的鸿星尔克属于一个翻红的网红品牌,一般消耗的是顾客对品牌的好奇心,在种草—拔草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好奇心消耗完,爱国的情绪得到释放,脱粉是很自然的事。
而在潮水褪去之后,品牌独立、潮流的设计、过硬的品质以及立体化的形象,才是能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不过在这些方面,鸿星尔克与国内头部品牌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同为晋江鞋企,鸿星尔克创立的时间本就晚于安踏、361°、特步、匹克等品牌,虽然公司曾凭借在新加坡主板的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运动服饰品牌,但在晋江鞋企整体跌入谷底的那段时间,鸿星尔克不仅未能幸免,还遭遇了财务造假、厂房火灾等一连串打击。
东兴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谭可曾指出,晋江品牌在定位和运营模式上的趋同是导致竞争格局固化,难以产生真正突围者的关键。
然而等鸿星尔克回过神来时,才发现其他品牌都已在差异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李宁利用品牌独有的历史资本,推出国潮风格作品亮相2018年纽约时装周,一举成为国货潮牌代表;安踏则通过强大的渠道整合和资本运作能力,收购了一众国际大牌实现多元化布局,目前,集团除安踏外,还拥有斐乐FILA(意大利)、迪桑特DESCENTE(日本)、可隆KOLON(韩国)等多个品牌,其中斐乐2021年上半年营收占集团整体收益的47.5%。
此外,匹克的态极拖鞋、篮球鞋、特步的跑鞋,在消费者心中都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比之下,鸿星尔克虽然曾在2007年时,凭借对网球领域多项顶级赛事的赞助跃升为“中国网球服饰第一品牌”,但之后便在此领域销声匿迹。如今,尽管其在官网中用了足足一页来描述品牌在服装和鞋方面注入的科技,但似乎还是缺乏一款足以代表品牌的爆品。
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运动品牌市占率方面,耐克以25.6%高居榜首,阿迪达斯紧随其后为17.4%,安踏以15.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李宁、特步和361度分别为6.7%、4.7%和2.6%,未见鸿星尔克身影。
另据中国工商时报报道,2020年安踏营收355.1亿元,李宁营收144.57亿元,特步营收81.72亿元,361°营收51.27亿元,而鸿星尔克仅为28.43亿元,为安踏的1/12。
03 未来在哪?
值得庆幸的是,鸿星尔克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受耐克、阿迪等舶来品的挤压,国货运动品牌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一个现象是,2015年,号称国内第一大直男社区的虎扑内部孵化了潮鞋文化社区毒App,而该App中很大一部分流量的产生要归功于耐克和阿迪背后AJ和Yeezy系列鞋款的频繁发售。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不少“炒鞋客”,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都曾在2019年发布《警惕“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
但随着2019年“新国货”重新成为资本市场风口,国货的消费热情已经变得空前高涨。
2021年京东618期间,国货品牌表现亮眼。数据显示,6月1日0时-6月18日24时,共有236个品牌销售额过亿,其中国货品牌数量占比73%。
而在双十一购物季赛程过半的当下,据天猫平台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第一波销售中,五菱汽车、回力、太平鸟等品牌在1小时内的销售额便已超越去年全天。京东首轮双11战报显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五个品牌,国产品牌占据四席。
此外,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双11好物节开启之后,彩妆类预估销售额前十的品牌,国货占据半壁江山;运动品类销售额前十名中,李宁独占榜首,鸿星尔克、佑游、特步、MAIA ACTIVE皆榜上有名。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看来,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在上升,其实是因为中国制造业水平和品牌运营水平在不断提升。如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三项奥运纪录的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其脚上的金色安踏运动鞋足以承受 14 个成年人的重量,比赛服也经过了特别设计,防止肌肉损伤。
从目前鸿星尔克方面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品牌正在下沉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力,并加大研发力度,力推原创新品牌。
如2020年4月,鸿星尔克在一场品牌战略云发布会上着重强调“做强县级,做优地级”的渠道下沉策略,并拿出5亿元补贴支持经销商;2021年3月,公司在“尔克303运动科技日”上发布了奇弹lite系列新产品,谋求开启新一轮品牌进化之路。
而对灾区的捐款,更是奇迹般地引发了一次“国民级关注”。有行业人士表示,相比流量,这次事件为鸿星尔克带来的最大机会或在吸引人才方面,这给了品牌进一步完善设计和故事的机会。
只不过,能否把握住机会,还是要看鸿星尔克自己。
0408
国内酸菜鱼快餐头部品牌鱼你在一起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由番茄资本、万店盈利两家机构的首轮战略投资。此次两家机构的战略入股,将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和行业间优势互补,助力鱼你在一起在品牌持续发展、渠道深度布局和产品创新研发等领域高速发展。
据了解,鱼你在一起品牌创立于2017年初,以最初的“酸菜鱼@米饭”定位迅速打开了酸菜鱼快餐市场,并且以每年300家以上门店的数量高速增长,截止今天,门店已遍布全国356座城市1300多家。
针对此次首轮战略投资,鱼你在一起创始人魏彤蓉表示,将会利用两家机构的行业资源,不断加速门店高速扩张和运营赋能,让鱼你在一起与时俱进进入品牌化和资本化时代, 华宇平台登陆早日迈入品牌的千城万店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同酸菜鱼正餐形式不同,鱼你在一起在品牌创建时就对酸菜鱼产品和品牌模型进行创新,大胆将大份酸菜鱼改为小份酸菜鱼,并用米饭+酸菜鱼的组合形式,让酸菜鱼正式进入市场空间更大和模式更轻的中式米饭快餐赛道。
作为成功挖掘并长期陪伴绝味鸭脖和蜜雪冰城等万店龙头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智囊,万店盈利创始人陈志强说:“中国米饭快餐门店有几百万家,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企业熊猫快餐也才2200余家门店,按门店数量算,鱼你在一起已经是门店数最多的中式快餐企业之一。鱼你在一起有三个极其突出的优势:兼具酸辣口味优势和上瘾性的极致产品、异常锋利的低投资门槛高回报率单店模型、战斗意志旺盛能打胜仗的管理团队,在餐饮行业内是非常少见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在商业模型上,鱼你在一起采取的是“小门店、大连锁、全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即门店面积和投资额小,85%的食材来自总部供应链统一配送。目前,全国门店平均面积为77平米,进而使得人效和坪效最优,让门店的投资门槛降低,回本周期缩短。以城镇店为例,使其投资控制在40万以下, 华宇注册开户进而实现8-10个月回本。
对于旨在迈向“千城万店”新时代的鱼你在一起而言,当前其在三线以下市场门店已经占比约49%,在中国的百强县和乡镇市场,门店超过300家,占据25%左右。
魏彤蓉表示,目前,全国下沉市场共包含2800多个县城(县级区划)和约40000个乡镇。下沉市场用户规模巨大,是餐饮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市场,而且众多连锁餐饮品牌还未完全下沉,相比一线城市而言下沉市场竞争压力小,更容易生存和经营。
根据公司选址网络规划以及下沉市场的容量测算,其可发展门店数量为2万家以上,可以从一线城市下探到县城和乡镇市场。另外,根据酸菜鱼市场报告,全国各级别城市酸菜鱼消费价格大多分布在45元左右,尤其是在三线以下城市,45元人均消费价格带高达70%以上。所以,在下沉市场,鱼你在一起30-40元的价格带,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也更占优势和拥有市场空间。
整体而言,鱼你在一起产品成瘾性强、性价比高、消费频次高、品牌运营门槛低、模式易复制、易标准化、轻资产运营,这些核心要素是符合餐饮万店规模商业模式要素的。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认为,鱼你在一起是可以挑战中式快餐万店连锁王座的种子选手。
相比于传统中式快餐连锁品牌,鱼你在一起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模式、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它自诞生那天起就具备“万店基因”,魏彤蓉说。
目前,中式快餐的门店数量基本停滞在千店规模,但从有着万店规模的华莱士、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等品牌来看,拥有较好模型的中式快餐也能跑出数家万店品牌。
0408
近日,由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原执行所长姜标课题组孵化的标新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新生物)完成了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逾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沂景资本领投,倚锋资本和约印医疗基金跟投。而仅在不到5个月前,标新生物刚刚宣布完成由普恩国新领投,磐谷创投、胜辉资本和动平衡资本跟投的天使轮投资。
本轮融资将用于其核心项目GT919临床I期研究,以及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项目的临床申报研究和后续管线的开发。医药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和财务投资机构的集中认可,彰显业界对蛋白降解的看好和对标新生物技术实力与发展前景的认同。
标新生物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开发口服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潜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蛋白降解药物的新药研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小宝博士是蛋白降解剂设计和药物化学的资深专家,曾在跨国药企、国内制药企业和国内外顶尖实验室工作,具有丰富的小分子蛋白降解剂开发经验。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TargetedProteinDegradation)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前沿技术,只需催化活性、无需高亲和力的结合口袋等特点,使得其可以靶向多种不可成药靶点(undruggable target)并克服小分子药物的多种耐药性,而且得以在较低剂量发挥作用,从而使该技术成为近年来小分子新药研发市场的宠儿。
标新生物自成立以来,深度布局蛋白降解领域。产品线包含分子胶(molecular glue)和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两大领域,团队主要成员在晶体结构分析、构效关系优化上拥有独特的见解和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公司现拥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技术平台GLUETACS™,将药物化学与人工智能、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有机结合,专注于开发可口服,靶向不可成药靶点,或针对耐药突变和难治疾病领域的可满足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药物。
分子胶是诱导、稳定或增强E3泛素连接酶和新底物(neosubstrates)之间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导致新底物的降解。免疫调节性酰亚胺药物(IMiDs)是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一类分子胶,通过结合CRBN泛素连接酶,为新底物的泛素化降解创造了新的接触界面,可以诱导泛素化降解IKZF1、华宇注册开户IKZF3、CK1α、GSPT1等多达13种已报导的新底物。
标新生物基于GLUETACS™平台开发出的一系列分子胶是一种新型CRBNE3连接酶调节剂(CELMoDs),使传统方法无法成药的靶点成为可能,将疾病相关底物蛋白在胞内进行降解,通过独特的机制降解多元化的底物。
目前,标新生物的核心项目靶向IKZF1/3的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胶GT919已经接近完成IND申报研究,预计将在2022年进入临床研究。GT929同样靶向IKZF1/3靶点,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极佳的效果。GT939是一个IKZF2降解剂,在多种实体瘤中有巨大潜力。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华宇平台登陆全球每年近50万患者发病,多发于老年,是成人第二常见的血液肿瘤。目前临床一线推荐使用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等药物进行诱导治疗,随后可选择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沙利度胺等进行维持治疗。对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临床上采用3-4种一线用药联合化疗为主,尚无能够真正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GT919仅需催化活性即可产生迅速、强效且持久的底物降解,对CRBN亲和力极高,从而可以克服传统免疫调节性酰亚胺药物的耐药性,成药性和口服利用度优异。
基于对CRBN连接酶结合构象的深入理解,在标新生物的GLUETACS™平台上还建立了丰富的E3连接酶配体工具库,使得标新生物对于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开发具备天然优势。目前标新生物已经获得多个可口服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在高选择性靶向目标蛋白外,还兼具免疫调节功能,不但口服活性优异,还可以极大扩展治疗领域。
本轮融资将加速标新生物的首个产品的临床注册进程,搭建有国际影响力的管理团队,以及丰富人工智能和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技术储备,进一步推动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研发管线布局。
0407
中枢神经领域新锐Ignis Therapeutics (以下简称:翼思生物)宣布完成1.8亿美元的A轮融资,该融资额刷新了2021年迄今中国生物医药领域A轮融资的最高纪录。该轮融资由通和毓承领投,同时获得Ruentex Group、KB Investment、WTT investment、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华宇平台注册地址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和高盛等数家一线机构跟投。
同时,翼思生物与SK Biopharmaceuticals(“SK生物医药”)共同宣布就6个创新资产达成授权许可及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期解决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在中国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优效的治疗选择。
翼思生物是一家专注于CNS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通和毓承孵化,前赛诺菲中国中枢神经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龙爱晶担任翼思生物的首席执行官。龙爱晶博士深耕中枢神经领域多年,职业履历出色,在其任职期间,赛诺菲的德巴金®成为中国癫痫领域最成功的产品。
SK生物医药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Jeong Woo Cho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填补CNS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全球的患者带来关爱和创新的治疗手段。在中国与翼思生物的战略合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SK生物医药会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持续扩展全球业务板块,华宇注册开户并创造社会价值。”
通和毓承资本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陈连勇博士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亟需创新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和毓承资本具有丰富的企业孵化经验,在短短10个月中,我们组建了一支具有深厚CNS行业经验的团队。今天翼思生物完成了中国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最大的A轮融资并达成和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企业SK生物医药的战略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相信翼思生物在龙爱晶博士的领导下会成为同时具有研发和商业化能力的CNS领域领先企业。”
0407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0853.HK,以下简称:微创®)旗下专注于创新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开发和推广的子公司——MicroPort NeuroTech Limited( “微创脑科学™”)按计划顺利完成1.5亿美元融资协议的正式签署,引入了包括中金资本、华翊资本、博华资本、润昆天禄、同鑫投资在内的多家知名战略投资者,此前认购微创脑科学™7000万美元可转债的贝霖资本在本轮进行了转股和跟投。
微创脑科学™起源于2012年成立的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通医疗”)。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华宇平台注册地址神通医疗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探索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并产业化了中国神经介入领域的第一款脑血管支架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全球首款颅内覆膜支架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与国内首款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等8款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拥有国内企业中最完善的脑卒中介入产品线。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领域,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可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国内第一款专用颅内狭窄支架,填补了国内在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采用独特的载药设计方式,让药物释放更精准,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并减少血栓事件。
在出血性卒中的治疗领域,神通医疗既有可用于治疗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也有用于治疗颅内动脉壁缺损型疾病的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随着2020年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与NUMEN FR®解脱控制器在国内获批上市,神通医疗的出血性卒中产品线更加完整。目前,NUMEN®与NUMEN FR®已获得欧盟CE认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以及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MFDS)上市批准,并完成了首例海外植入。
在通路类辅助产品线方面,华宇注册开户神通医疗也拥有U-track®颅内支撑导管系统、Fastrack™微导管系统等产品布局。截至目前,神通医疗的产品已覆盖国内31个省市,进入约2000家医院,共计救治约10万名危重患者,公司多款产品已获得海外注册证,将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为更多患者改善或重塑生命。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神通医疗已经拥有一支善于挖掘临床痛点、创新研发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拥有100余项国内外授权专利,在发展过程中,神通医疗获得了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荣誉认证,并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与此同时,微创脑科学™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合作,整合海内外前沿技术,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2021年5月,微创脑科学™战略投资了以色列公司Rapid Medical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形成了更完整、多样化的出、缺血产品组合,推动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其中,Rapid Medical主打产品Tigertriever®支架型取栓装置也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
微创脑科学™常务副总裁兼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亦群表示:“微创脑科学™在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深耕多年,已成长为具有全球化布局的脑卒中全解方案提供者,在产品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创新与临床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着互相推进的重要意义。本轮战略合作者的引入,将为公司未来的研发、生产及产业拓展提供更多资源,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可能性。”
微创脑科学™总裁谢志永表示:“在全球,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原因,而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更是高居全球首位。过去30年里,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随着我国卒中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临床对于神经介入产品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与多元。本轮融资为微创脑科学™的可持续性创新与产业化布局带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今后,微创脑科学™将持续拓广、拓深产品线,围绕出血性、缺血性、通路性产品形成体系性规划,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全球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多可及性真善美全医疗方案。”
微创®大中华执行委员会主席、首席营销官、微创脑科学™董事长彭博表示:“本轮融资导入了数家国内知名的战略投资者,使得微创脑科学™公司股东结构和治理更趋于现代化、专业化并在运营方面具有更高的独立性,使得公司能更方便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让多方资源助力微创脑科学™加速全球化发展进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共同致力于促进神经介入行业发展。”
0407
近日,一家来自苏州的科技公司星逻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控股领投,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创新投资基金与远瞻资本持续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等方面。就在今年3月底,星逻智能刚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创新投资基金领投,老股东遨问创投、常春藤资本、远瞻资本跟投加码。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成立于2017年,星逻智能是一家无人机数据采集分析服务商,专注于无人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自动充电、自动调度、自动采集、自动分析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星逻智能研发出了适应全场景的无人机充电机库与自动驾驶系统,兼容多款行业无人机机型,产品已销售给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应用于智慧城市、电网巡检、安防应急、光伏巡检、河湖巡检等场景。目前星逻智能产品已落地国内多个省市及欧洲市场。
随着光伏行业迅猛发展,巡检方案已经从人工巡检步入无人机巡检的新时代。无人机的出现,解决了光伏巡检通勤难、人工漏检率高、发电量损失高的行业痛点。华宇平台注册地址然而,传统人工操纵无人机,也不是这题的最佳答案:无人机飞手数量有限,在户外作业面临极端天气、险峻地势的挑战,人力成本颇高。从采集到分析数据的环节,飞手技术参差、熟练不一,数据精准、诊断效率也难以保障。在这个背景下,星逻智能所提供的快速巡检、精准定位、高效诊断的星逻无人机全自动化行业解决方案,直击痛点。
从产品来看,星逻智能的综合操作系统“祺云”拥有开放接口,航线规划、智能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多机场管控、多无人机管理调度及无人机巡检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深入业务场景的巡检、巡逻应用;此外,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天枢”适配多种无人机载具,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巡逻,并能实时精准定位与跟踪拍摄,通过AI算法精准拍摄目标对象。
当前,星逻智能推出了“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以更好地适应多种垂直巡检场景和客户要求。对此,星逻智能创始人王海滨表示,无人机巡检市场在不断发展,华宇注册开户当下巡检场景的垂直化和精细化需求日益明显,这也是星逻智能推出“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11月4日,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上,星逻智能第二次入选毕马威中国“芯科技”新锐企业50榜单。
远瞻资本 CEO 李喆表示,“我们看到了团队的思考、成长和改变,相信这个团队能够在快速变革的技术前沿取得商业突破,这是我们坚持看好星逻的主要原因。”
中关村发展启航创新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马建平说道,“很高兴看到我们投后不到一年时间,星逻智能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丰富了产品线,走出了长三角,并且在能源巡检领域实现了多条线落地。期待 CEO 王海滨带领的团队,抓住数智化浪潮的机会,将工业无人机应用带到更多行业、更多客户的同时,自身也实现更大发展。”
0407
宁波甲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甲贝医药”)宣布完成A轮近亿元人民币融资,由杭州赛伯乐和附加值资本共同领投,资金将用于继续加强甲贝医药在宁波生物产业园cGMP生产车间的建设,同时将进一步加快甲贝医药研发技术团队的扩充。
甲贝医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蛋白抗体药物技术服务公司,华宇平台注册地址提供从“DNA到IND”一站式技术服务。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张伟拥有14年抗体药和重组蛋白的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经验,具有全面项目管理、注册申报、合作开发经验,熟悉抗体药的筛选发现、生产工艺开发和cGMP生产的全部环节,参与了数十个抗体药和重组蛋白的中国临床批件申报工作。
据了解,这是甲贝医药四个月时间内完成的又一笔融资,华宇注册开户今年7月,该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美年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旗下青岛和途二号和宁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共同参与投资。
0407
由宁波市鄞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清科创新中心举办的2021宁波绿色经济产业投资论坛暨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路演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2021年第三届“万有鄞力”大会的专题活动之一。
会上: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发表了《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投资机会》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宁波鄞州区和清科的邀请,跟大家分享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投资机会这样一个话题。我今天分享分为五个方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青域,然后讲一下双碳目标的背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规划,以及在这样的规划下带动的投资机会,最后是绿色资本在双碳领域的布局和动态。
简单地介绍一下青域,我们是国内长期专注于绿色赛道股权投资的专业管理机构。绿色的定义比较宽泛,青域的界定是绿色可持续经济,华宇平台注册地址我们对自身赛道的理解,它是一个可衡量的,能够带来可持续的实现环境改善和低碳排放效果的科技企业和细分行业。我们团队在这个赛道上已经持续耕耘了约20年的时间。
在青域品牌下,我们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合计约30亿左右。从2009年开始,做了两期清洁技术的VC人民币基金,2014年委托管理了一支国家主权级的节能环保基金,后续又做了两期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基金,目前正在募集第五期的低碳绿色发展主题基金。青域的成长基本上伴随了中国绿色产业的发生和发展,见证了这个行业不断地演绎和壮大。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和专业能力,我们也期待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青域在绿色赛道的投资能更上层楼。
回到今天的核心话题,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它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影响会非常深远,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将会带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各级政府、智库、行业协会、企业都在做双碳目标的分解,路径规划、行动方案的制订,这将会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双碳的宏观背景。华宇注册开户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会造成碳的排放,而生态系统是有碳汇能力的,简单理解就是碳吸收能力,当人类活动带来的排放能够被生态系统完全吸收消化的时候,生态是平衡的。碳中和产生的背景是近一百年以来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快速增长,大大的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消纳能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我们想通过主动努力扭转这种状态,使生态重归平衡,这就是碳中和的根本目标。
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大概全球的碳排放是510亿吨规模,这个碳排放当中有370亿吨是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的一氧化氮,甲烷等,大概来说,1/3来自于生产制造,1/3来自于能源生产,农业、交通、日常的商业活动是另外的1/3。碳中和全球目标就是要把510亿吨的碳排放通过碳汇、低碳固碳技术实现碳的近零排放。这510亿吨中,中国贡献了大概100亿吨出头一点,单纯从数字上来讲,我们是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一个国家。
碳中和的主观行动是由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订开始的,全球的经济体都在积极地响应巴黎协定,欧洲的经济体是最早践行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技术和行动,改善地球变暖的群体。到今天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规划。
早期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气候谈判,中国处于防守的位置,为什么这样说?根本原因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说我们碳排放的总量是全球第一,但人口基数庞大,摊到人均数值,我们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仅相当于它五分之一的水平。气候谈判中我们的态度是争取相对公平的排放权,排放权意味着发展权,这关乎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所以在气候谈判的早期,处于防守状态。到了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第一次主动庄严地向世界承诺我们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是我国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使命推动下的大国担当,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近年来像新能源这样的基础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关键的战略地位,使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做这样的承诺。
目前我国对碳中和愿景下绿色发展的道路,已经制定和确立了非常明确的里程碑,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35年广泛地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60年碳中和,实现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融合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还需要正视一个现实,要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100亿吨,占全球的28.8%,基本是发达国家碳排的总和,我们能源结构又以煤电为主,煤炭在碳排放当中将近贡献了80%的比例。同时,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后期,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结束了达峰的阶段,开始进入到碳排放下降的周期当中。以欧盟来说,从碳排放达峰到他承诺的碳中和时点,大概有70年的时间。中国有多长的时间呢?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峰,也就是排放量还在增长,如果我们2030年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我们只有30年的时间。
关于什么时候会出现碳排的拐点?这和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跟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都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决定了我们的经济体量还会有比较大的成长,对应碳排也在增长;其次,我国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大量的人口正在从农村迁移进入城市,而我们知道农村的能源消耗水平远低于城市;第三,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而多数已经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占比要高得多。
还有我们的能源结构,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决定了当前能源系统的碳排放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挑战巨大,任重而道远。但是中国有非常好的制度优势,我们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可以集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党中央带领下形成社会共识,在统一的目标下,全力以赴,我们依然有信心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社会经济系统的全面绿色转型。
双碳是一个长期的、确定的目标,除了是我们国家主动做出的一个郑重抉择,是一个深远影响到未来40年的国策,还有几个核心的原因。
首先是我们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体现了我国在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境况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国担当,在气候变化关系到每个地球人的核心利益话题上,我们勇于承诺,勇于承担,占据的是一个道义高地,能够赢得全球的影响力。在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背景下,碳中和是我们做政治外交非常好的突破点。尤其是在突破全球技术封锁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协同配合作用。未来的二三十年,碳减排必然成为大国博弈新的焦点,谁可以率先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就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赢得全球领导力。我们正在通过双碳承诺构建一个主动从容的政治高地。
其次,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依赖于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应。我们当前的能源系统以煤电为主,而石油供应差不多70%左右依赖于进口,近些年大尺度的“去煤减排”,把一部分煤电切换到天然气,大比例地提高了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但是天然气对外的依存度也达到了将近50%。石油当中绝大多数通过海运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政治环境,或者国际关系不稳定,有可能会面临原油断供的风险。对能源供应作出结构化的调整,大比例的采用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老百姓美好富足的生活愿景是基于更蓝的天,更清澈的空气,更自由的呼吸,更加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所以双碳目标也是环境改善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政府前一阶段严格环保督察和治理政策的有效延续。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双碳共识下,清洁技术是未来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核心所在,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风口,谁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占据先机,也就占领了通向未来的钥匙,能够使得我们在全球经济系统当中,依托自主可控的低碳关键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构建未来产业高地。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历程,构建起这样的“世界工厂”是以大量的能源、资源过度消耗,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中国正在为成为发达国家而努力,地球上还有很多排在我们后面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越南、非洲等等,如果这些发展中国家继续采用粗放的方式发展经济,将会成为地球不可承受之重。在今天全球双碳共识的背景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大概率长期持续下去,这使得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这样的目标下,中国目前做了哪些规划和努力?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其中确定了五个主要目标,系统性地提出了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路线路和施工图,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在2035年广泛地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了很好的呼应。我们具体的来看下这个10方面的任务:
第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的绿色转型,不是说在局部区域、局部行业、或者特定细分领域上实现绿色转型,而是一个全面的绿色转型,这是一个广泛而深远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对于产业方面的规划,首当其冲的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占比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次在第二产业的内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产能会陆续地被淘汰掉,实现产业升级。对于能源体系上来说,强调的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碳排增长最快的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任务,同时在基础设施领域,城乡建设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同时,构建一整套支撑体系,包括了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绿色金融的支持体系、法律法规的体系、投资财税价格等的政策体系,对于整个绿色化转型实现系统性支撑,这是双碳目标实施的系统性顶层规划。国家已经建立了双碳目标推进的领导小组,将会陆续地推出1+N的政策体系。在顶层规划下面,还会陆续地制定针对各个专项领域的细则。
在《意见》之后,国务院及时印发了《2030年的碳达峰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里面对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能源结构的调整、减排,还有能耗指标等,都给出了具体的数字化目标,同时定义了10个专项的碳达峰行动,对于双碳实施路线进行细化的分解。在这当中对节能降碳、工业、交通、绿色创新、循环经济等各个具体的领域,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消化这些顶层设计文件,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排,在生产生活方式当中,尽量地去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增加“负碳”能力,也就是以更积极的措施促进和增加碳的吸收,主要通过生态的碳汇和技术固碳来实现,第三个方面是同时系统地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包括科研、金融、政策、法规、创新等各个方面。
减排可行路径中,第一重点就是能源结构重塑。改变能源结构,意味着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为主。根据一些国际国内智库的模拟测算,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大比例应用,有潜力能促进中国约一半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风能和太阳能将是发展重点。按照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统计和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的装机预计将达到14000GW的规模,风能将会超过8100GW的规模。
在刚刚提到的《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中国目标: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虽然“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使得我们很难在短期内把煤炭能源占比快速降下来,但是随着长期持续的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时候,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和现在的位置调个各,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到时候有望降到20%以下。
另外一条关键减排路径是持续推进能源消费部门的节能管理与能效提升,也就是要用更少的资源和能源,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体量,行业里有个说法叫:能效是第一能源。这就要在产业当中推进更低能耗的产品、更高效的工艺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降本增效,形成绿色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培养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消费意识。能源消费涉及到的产业部门主要是三大部门,工业、交通、商业和建筑。
前面提到工业贡献了将近1/3的比例碳排放,目前的目标主要是尽快地达峰,使得工业增长不再增加碳的排放。交通是目前碳排放增长最快的一个环节,以千人车辆保有数来衡量,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量。交通环节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低碳的交通体系的构建,我们目前在交通领域进展迅猛的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具体来说交通工具的电气化驱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提高通行效率,使用共享的方式出行则是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在商业和建筑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会贡献更多的碳排放增量,使用更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更新型的绿色建筑的能源供应体系,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无废城市,从而实现零碳建筑和零碳生态城市。
“负碳”路径首先是提升碳汇能力。目前生态系统提供的碳汇能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植被、森林、绿色植物,第二个来源是海洋,海洋的碳汇能力比较难改变,森林和植被会是主要着眼点,接下来我们会在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植被恢复等方面,通过更有效的措施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其次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为什么需要这个呢?现在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是远远大于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全球大概510亿吨的碳排放,目前的碳汇能力大概是300多亿吨,意味着有大量碳排放是生态系统无法消化的,造成了全球变暖、雾霾和环境挑战。一方面通过减排低碳的技术把碳排放量往下降,可能降到400亿吨,碳汇能力往上升,假设升到350亿吨,还剩下碳汇解决不了的50亿吨碳排,就需要利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用技术路径来实现固碳。通过上述努力一正一负之间我们实现碳的近零排放,实现碳中和。
从投资的视角看,双碳投资的核心是锁定关键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带来的价值创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布局机会。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的关键技术的发展正在提速,这不仅为整个经济提供新的动能,也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带来的整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而且可以观察到一个更明确的趋势,传统的绿色低碳技术,正在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快速的融合,尤其是在疫情以后,所有的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绿色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底层逻辑是通过经济运行系统的数字化建模,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局限造成的浪费和低效投入,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是促进碳减排的有效路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创新,正在推动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系统性的发生深层次变革,在逐步形成的新型能源体系架构下也会催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以及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涌现的新兴市场、行业格局的重构,这些都是投资机会捕捉的源泉。
从价值链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绿色低碳的关键技术可分解为四个层面,首先是材料,绿色、低碳、清洁的材料会得到更大比例的应用;其次是生产工艺环节的不断优化和迭代,强调的关键绩效指标是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节能技术,能耗更低的工艺路线创新,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在线回收等等都是工艺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再有就是数字化和低碳技术的结合运用,更多的网络技术,如智能化、大数据、自动化、网联化与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方式转变、流程再造、资源集约化利用是主要方向;支持系统中还有绿色交易及金融技术的创新,比如新兴的电力现货交易市场、碳交易的市场、碳金融、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是重要的创新方向。
从载体上,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可以体现为一项具体的产品或者设备,也可以是通过系统集成方式呈现的解决方案,或者是通过投资形成的绿色资产以及运营服务。这些商业形态将会构成我们具体投资项目标的。
接下来结合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产业链和发展趋势做一些展开,可再生能源发展基本上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创造需求的阶段,所有光伏和风电行业从业朋友都有深刻印象,早期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政府补贴。补贴创造了政策性的规模化应用需求,从而催生和构建起风电光伏上游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天花板就是财政补贴可支付的规模,这个规模决定了光伏和风电的装机规模。政策的另一个导向就是鼓励技术进步,在这个导向下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链也在快速进化,成本快速下降,意味着相同的补贴规模可支撑的装机规模更大了,投资和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底层最朴素的原理仍然是经济性的原则。
看一下这几年来通过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什么?2010年到今年,整个光伏的发电成本下降了82%,风电的发电成本下降了39%,海上风电起步相对比较晚一点,下降了29%。广泛领域内,无论是光伏、光热、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整体的装机和发电侧成本已经实现了和煤电的平价,同时具有更大的下降空间。这里我们把目前主流的能源品种的价格、成本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到中间的红色是煤电。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品种现在已经都走到了红线的下面。从全球范围来说,2020年超过一半的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项目当中,一半以上的项目成本低于燃料发电的系统,也就是高碳能源的品种,如果说全球都能够用低碳的品种来替代,可以节约230亿美元的总体成本。
光伏产业链在10年的时间实现了80%的成本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来自于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光伏产业,早年有一些争论,虽然说发电环节实现了零碳,但整个光伏上游的制造环节仍是高能耗的,从全产业链视角看光伏是不是仍然是低碳的?回顾光伏行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我们观察到从上游硅料制备环节低能耗工艺的革新带来了70%左右的能耗水平下降,工艺和装备的进步促使非硅成本快速下降,更薄的切片技术和大尺寸技术带来制造效率的提升,新型电池片和封装技术带来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电站通过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和融合实现资产收益的提升,使得全产业链协同一起贡献了80%的成本下降,未来30年还有60%-70%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这种趋势依然在延续,这当中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是我们投资机会的主要来源,实现的效果正是双碳目标下的降本增效。
风电的逻辑也是类似的,最核心的趋势就是大型化、低速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强调的同样是降本增效。另外还有全球科技竞争下的国产化机会,一些核心的材料,比如增强纤维、轴承环节目前还依赖于进口为主,我们有望通过自身技术创新,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这些都是我们在产业中的机会。
目前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品种都已实现了平价上网,也就是发电侧的度电成本与煤电持平,从而彻底摆脱了财政补贴的约束,突破了装机规模在补贴下的天花板,这是政策引导下与工业逻辑下追求产品成本最优原则,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完美结果。正是这种政策、技术进步及市场机制的协同共振,使得今天我们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链已经成长到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状态。我们的光伏、风电的零部件企业在全球的比重超过50%,相类似的另外一个赛道是动力电池,全球新建的大型的电池项目当中,200个,中国境内有148个,预计年底77%的动力电池的产能都在中国。这样已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基础产业是我们去完成双碳目标的一个非常坚实的支撑。
随着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站被接入到能源系统,对坚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电网必须不断提高其非连续性能源消纳能力,这带来了储能行业的爆发,目前抽水蓄能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电化学储能因为受到自然环境的局限比较小,应用场景广泛,技术成本迭代快,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又以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垄断地位。在储能应用上来说分布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都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锂电池除了储能需求外,另外一个强劲需求来自于交通系统低碳转型带来的电气化趋势。
技术上虽然可以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带来的电网系统的挑战,但是这也意味着提高了网侧的成本,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新的约束条件。要突破这个约束条件,就必须追求系统成本最优,新的天花板才能被突破。可再生能源真实的技经成本除了直接的系统建造成本外,还应该包括隐性显性补贴的成本,电网增加的成本,备用电源的成本,当然也包括碳交易市场逐步成熟后带来的碳价增益。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还需要考虑电厂周边房产价值的下降成本,电力企业创造就业价值,不同能源品种实现替代的地理政治风险成本等等。
在双碳目标已经在全球实现了政治共识的背景下,在全球市场绿色低碳的规管预期下,光伏和风电的社会总成本全面低于燃煤是必然的,而且这个趋势不可逆。从社会总成本最优,结合双碳目标顶层规划的引领,这样一个协同作用下构建的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的体系,既符合意识形态的需求,又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
系统成本最优中另外一个关键考量因素就是坚强智能电网,绿色电源的供给侧均衡和绿能消费侧结合产业节能策略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智能化、数字化的电网,它是新型低碳能源系统的骨干网架,也为碳中和能源解决方案提供稳定坚强的支撑。我们现在的电网和能源系统是基于化石能源生产消费特性进行设计构建的,要切换到一个完全新的结构的时候,必然从底层开始发生深远的变革,这些变革中蕴含了很多创新和投资机会。
最后简单地说一下目前在绿色资本节能领域的部署,目前最集中的赛道是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调整中涌现出的投资机会,相对中长期氢能、生物智能和碳捕捉会贡献增量的投资机会。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60年之前,来自于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以及核电这些绿能投资环节,国内的总规模将达到55万亿,这是非常庞大的规模。我们相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产业高速扩容,大量资本进入,会催化产业及价值链的重构,涌现10倍和百倍的投资机会。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近年来绿色信贷、可持续证券、绿色产业股权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等都有非常多产品涌现,实现了大规模的绿色资本配置。以青域所在的一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设立了非常多规模不小的绿色主题基金。二级市场上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能源赛道上的几个龙头股,可以看到它的股价成长的曲线是非常陡峭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55万亿这样的市场空间拉动下,这样陡峭的曲线仅仅是起点,将会持续未来的三四十年。
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么多了,低碳发展关系到人类未来,和在座每位息息相关,祝愿在新能源赛道上耕耘的无论是投资的同道,还是创业的朋友,都有丰硕的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