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投资界9月6日消息,夏尔巴投资宣布:第二期人民币基金实现超募,并按目标融资额上限完成募集。
该期基金将继续专注于早期至成长期投资机会,涵盖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夏尔巴二期基金已投资了迈科康,金仪盛世,佰辰,德睿智药,熙宁等多个优秀企业。
十年磨一剑,夏尔巴投资团队已投出多个医疗行业龙头企业,是他们最早和最重要的投资人之一。合作伙伴包括信达生物,Cytek Biosciences、贝瑞基因,诺辉健康、新格元、岸迈生物、纳米维景、信念医药、心玮医疗、百力司康、艾康特、北芯生命科技、健海、亚心医院、国科恒泰、诺唯赞、六合宁远、维升药业等100多家优秀医疗企业的创始人。
2021年夏尔巴投资已有三个项目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上市,分别是诺辉健康,心玮医疗,Cytek Bioscience。
在投出众多优秀项目的同时,夏尔巴投资的一批85后骨干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今年7月,邓暄,施伊娜被提升为董事总经理,张振宇为投资总监,王欣然为CFO。
夏尔巴投资感谢各位创业者和投资人长久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夏尔巴投资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专注和创造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陪伴优秀的企业家,助力他们攀登医疗产业的新高峰。
05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6日消息,深圳市臻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臻络科学,GYENNO SCIENCE),日前已完成了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和斯道资本联合领投,F-Prime Capital跟投。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国际科研合作以及全球商业拓展。
臻络科学成立于2013年,以帕金森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市场切入点,面向患者、临床专家及药械企业,提供技术及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围绕诊断、评价、治疗、康复以及个性化慢病管理方案,构建了包含创新医疗设备、临床数据平台以及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在内的帕金森病全时空诊疗体系。
在创新诊断方面,臻络科学研发了基于可穿戴技术的帕金森病量化评估及辅助诊断系统“睿评”、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帕金森病量化评估及辅助诊断系统“HEIMDALL”、以及帕金森病多模态多组学临床数据管理及智能分析系统“睿云”,切实帮助顶尖医院提高效率,帮助下级医院解决问题。
在创新治疗方面,臻络科学针对院外场景,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能够自动识别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并进行实时干预的步态辅助设备“睿行”、国内第一款智能辅助帕金森病患者进食并量化手部症状的康复设备“睿餐”、专业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夜间运动症状及睡眠质量评价系统“睿眠”以及帕金森病慢病管理APP平台“医动力”,并基于多年沉淀的完整闭环技术体系探索针对帕金森病的数字疗法。
臻络科学创始人兼CEO任康表示:“从疾病领域来说,我们会从帕金森病拓展到其他类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从市场角度而言,臻络科学的技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向外输出走向全球市场的;在业务宽度方面,我们在逐步从‘患者价值’、‘临床价值’扩展到‘工业价值’——即通过技术平台帮助药企实现个性化患者管理以提升其患者依从性,通过数字终点等创新技术帮助药企实现药物研发加速。”
对于本轮投资,联合领投方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高金达表示:“当前帕金森病的诊疗普遍存在诊断不足、疗效有限、长程负担的市场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驱动的诊疗变革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臻络科学利用技术创新为患者提供高效客观的评估诊断体系、新型的干预方案和连续化的管理服务,已获得不少大型医院和头部药企的认可。我们很荣幸参与臻络科学此轮投资,支持公司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业务发展,为中枢神经疾病、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联合领投方斯道资本执行董事殷鹏程表示:“斯道资本长期关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并持续为该领域最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疫情后的新常态下,我们坚信技术升级医疗服务能力,持续为患者带来价值是必然的行业方向。臻络科学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里的先行者,在帕金森诊疗技术创新上的成就已获得众多全球顶级临床专家的认可。我们很荣幸能够携手臻络科学,助力公司的长足发展,更快地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F-Prime Capital 执行董事徐翀表示:“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F-Prime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神经退行性疾病方向的前沿科研进展,也参与创建和投资了领域内多个成功的初创企业。我们很高兴支持臻络科学,在这一领域内以数字和医疗科技结合的方式给病人,家庭和医生提供解决方案,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给更多的临床研究助力。”
05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6日消息,深圳市儒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翰基因”)完成由力合科创创投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融资所得将用于技术研发、设备采购和团队建设。此前,儒翰基因曾在2019年12月获得恒邦资本种子轮融资。
儒翰基因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基因测序、纳米孔病毒检测等生物大分子检测相关设备,其开发的环境生物安全监测系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可自动化监测空气环境中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40余种病原微生物,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的病毒分析检测,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对于获得本轮融资,儒翰基因创始人莫晖回应:感谢力合科创创投对团队的认可。接下来,儒翰基因继续以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为己任,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基因科技在医疗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领域的大众化应用,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对于投资儒翰基因,力合科创创投合伙人胡洋表示:自动化基因检测行业是目前以及未来十分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儒翰基因掌握固态纳米孔器件、微流控芯片、微小信号测量、AI病毒和碱基判读算法等核心技术,解决生物纳米孔易变性、使用寿命短的痛点,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同。纳米孔基因测序仪项目和空气环境生物安全监测项目,迎合了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趋势,具备紧迫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05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6日消息,据IT桔子报道,近日,生物医药研发商罗益生物制药完成战略投资,金额未公开,投资方为浚源资本。
据了解,罗益生物制药全称为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其总部坐落在江苏无锡,该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研发商,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以生物制药为中心,产品涵盖治疗类、预防类、生物试剂类等领域,自主研发了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适合6个月到2周岁低龄儿童接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即8月10日,参股罗益生物的股东东方嘉盛(002889)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罗益生物IPO情况正在按照预定计划逐步推进中。
0503
超级巨星周杰伦,可能将要收获一个IPO了。
最近,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再次递交招股书,如同它的名字,这是家“传奇”的公司。公司主要发起人和高管大多是周杰伦的亲朋好友,他的母亲叶惠美、经纪人杨峻荣为公司创始人,共同持有27.63%的股份,周杰伦艺人经纪公司董事陈中也持有该公司10%的实际股权。
虽然本人没有直接持股巨星传奇,但这样深度的捆绑关系,一直让巨星传奇被称为 “周杰伦概念股”。
招股书一开头就写道:“我们所创作的独有的明星IP作为我们IP创作及运营业务的收入来源以及我们的营销工具之一,使我们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新零售运营商。”独有的明星IP——正是“周杰伦”。近500页的招股书中,更是提了不下两百次周杰伦。
但周杰伦的名气,并没有让巨星传奇的上市路一帆风顺。去年9月,公司就曾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最终折戟。
市场围绕巨星传奇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方面是对周杰伦IP的高度依赖性;其次便是其主营产品的营销推广模式。
急于寻求上市的巨星传奇,究竟卡在了哪里?
01 业务单一,高度依赖“周杰伦”IP
从招股书看,围绕着周杰伦这个大IP,巨星传奇衍生出了两大主营业务——IP创造及营运业务和新零售业务。
IP创造及营运业务包括活动策划及IP节目、许可销售文创产品,就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演唱会、综艺节目、周杰伦联名周边等活动收入。而新零售业务,则包括巨星传奇于2019年推出的魔胴防弹咖啡、达人悦己护肤系列,以及其他产品。
按常理来说,作为一家传媒公司,听起来和明星息息相关,大型音乐会的分包、策划以及媒体制作实力,应该是巨星传奇的壁垒所在,但这块业务只占到了巨星传奇总营收的17.5%。
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魔胴防弹咖啡。2019至2021年全年,魔胴咖啡以及其衍生的汽水、糕点等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7192.7万、3.33亿、2.28亿,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3%、74.5%、75.4%。
“防弹咖啡”与“生酮”饮食概念的风靡密不可分。用生酮做体重管理的方法,最初从欧美兴起、逐渐开始向中国“吹风”,主打“高脂肪、低碳水、适量蛋白质”的营养构成,使人体产生酮体,从而促进脂肪燃烧进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2019年4月,巨星传奇向市场推出这款低碳体重管理饮料,目标受众盯准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消费者。
从产品力上来看,制作防弹咖啡的门槛非常低,几乎没有技术壁垒:社交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教程,只要有黄油、椰子油之类的原料和咖啡,消费者在家就能制作。
产品本身没有核心壁垒,造成的结果是:魔胴咖啡的营收和经销商的数量,随着周杰伦的露面次数而波动。
巨星传奇与周杰伦的经纪公司杰威尔音乐签订了为期十年的IP授权协议,参与策划周杰伦的巡回演唱会、综艺节目等。2020年3月, 这家公司开发了周杰伦真人秀节目《周游记》,在浙江卫视和Netflix播出。魔胴咖啡开始频繁“刷脸”,不仅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在节目中,还在周杰伦演唱会上以广告单、赠送礼品等方式出现。在周杰伦这个IP的强大号召下,魔胴咖啡2020年的销量达到330万盒,新增13000多名分销商。
不过,疫情暴发后,周杰伦的相关活动都一拖再拖,鲜少露面,随之而来的便是魔胴咖啡销售额断崖式下滑。2021年,魔胴防弹咖啡的年销量下滑至216万盒,整体营收下滑20%,仅新增3000多名分销商。
在招股书中,巨星传奇也委婉承认了这一点。其解释称,2020年,魔胴咖啡由于周杰伦的IP赋能而大幅度提升,减少推广后,在2021年,魔胴咖啡的销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02 几万个微商姐姐,模式暗藏风险
除了业务结构单一和高度依赖周杰伦的出现,巨星传奇更大的风险在于其分销体系。
在招股书中,巨星传奇对2019年之前的状况轻描淡写,而对2019年魔胴咖啡推出之后的经历浓墨重彩,把自己包装成了一家“新零售运营商”。换句话说,它主要依赖微商拉人头达成裂变。
巨星传奇依赖总经销商昆山汀奢分销魔胴防弹咖啡,还聘请这家公司协助管理分销商及经销商推广产品。“微商女王”李婷就是昆山汀奢的总裁,仅就魔胴咖啡一个品牌,她的手下就有699名分销商及18871名经销商。
分销商从昆山汀奢拿货,一般不直接卖货给消费者,而是销售给下游的经销商,赚取差价。几万名经销商,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蚂蚁大军”。
图 巨星传奇招股书
如今周杰伦少有露面,但几万个微商姐姐们,仍在打着他的招牌卖货。
“妹妹,我们的产品就是巨星周杰伦代言的,他不仅是代言人身份,还是我们共同的伙伴。”来自深圳的一家分销商芬芬(化名)向《天下网商》抛出这样的开场。
《天下网商》在李婷大咖峰会群发现,顶着李婷头像的企业微信号开始激情演讲,并以平均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发布各种照片,晒堆积成山的货物,再配上一段热血沸腾的励志鸡汤。
芬芬在微信个人介绍写着“8年社交电商经验、美妆品牌合伙人、健康品牌生活方式倡导者”。从2014年开始,她先后代理过玫莉蔻、梵洁诗和叶子KLINIC等美妆微商产品。多年微商历程,使得她组建了一批强有力的姐妹团队。
她表示,自己加入魔胴咖啡经销商队伍,是因为过去的其他产品在层层代理下的利润差只有十几块。而招股书显示,一盒7袋装的魔胴防弹咖啡,巨星传奇的采购成本约为30元,分销商给经销商的价格是200元一盒,而消费者要购买这款咖啡,价格则是330元。分销商和经销商都能拿到不低的差价。
但想要成为魔胴防弹咖啡代理,得先花钱购买产品,最低需要12000元,最高级别代理的门槛是32000元。
对于高阶分销商芬芬来说,她最大的收入来源不是直接卖货给消费者,而是发展下线经销商。经销商拿货之后,芬芬可以拿到16元/盒的差价。
有没有人喝咖啡不重要,巨星传奇的故事要继续讲下去,就必须有更多人成为经销商。
这样的模式听起来和此前被认定为传销的TST类似,TST创始人张庭夫妇近日被罚没名下96套房产。因为这样的分销体系,巨星传奇银行账户中的若干资金,也曾以涉嫌传销为由两次被临时冻结。
对此,巨星传奇在更新的招股书中强调了涉嫌传销“毫无根据”。巨星传奇采用了二级分销体系——A是发展人员本身,然后发展了B,而B又发展了C。A和B都能拿到返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一支团队涉嫌传销,组织活动人员在30人以上、且分销层级在三级以上时才会被立案追诉。二级分销,则避开了这样的风险。
魔胴咖啡出的货,一部分在消费者手里,更多压在层层经销商手中。避开了法律风险,看似严密的分销体系,也有着破价的风险。
根据魔胴防弹咖啡的价格体系,其经销商可以通过零售赚取销售差价,但每一级都要按照严格的销售价。
“销售价格可以高于规定的价格,但不能低于330元一盒,即使抹零也不行。”芬芬表示。但在《天下网商》采访另一位经销商时,对方表示,只要不录入公司的系统,可以稍微优惠一些。
在小红书、拼多多以及多个微商渠道问价,每个经销商报价都不同,更有些经销商为了快速出货,报了228元/盒的价格。
03 “周杰伦概念股”的新概念
很多消费者并不是因为产品而买单,更多是冲着周董的号召力。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对魔胴防弹咖啡的质疑颇多。“最开始是相信周董,但喝了几盒没一点用”、“这个价格就是无底洞”、“喝了咖啡规定不可以吃碳水,这样谁都能瘦”。
周杰伦这三个字,成为了巨星传奇过往几年间的“摇钱树”。但这棵摇钱树,还能用多久呢?
巨星传奇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招股书中,巨星传奇表示,任何IP赋能无疑都能促进产品销售,此乃本集团的销售及营销策略之一。沿袭着这个思路,巨星传奇将触角伸向了周杰伦周边的明星们,例如他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好朋友庾澄庆、刘畊宏以及组合南拳妈妈等,探索第二个“IP”,以减少对于周杰伦的过度依赖。
图 巨星传奇招股书
借刘畊宏,巨星传奇似乎又能火一把。
近期,在娱乐圈沉寂20几年的刘畊宏,因为直播健身而出圈,一周涨粉千万,和李佳琦被并称为“人财两空”组合,他发起的极具动感的减脂挑战《本草纲目》更是引爆全网。
刘畊宏爆火之后,一个魔幻的场景发生在微商群中:“微商女王”李婷发了一条朋友圈庆祝,“恭喜周董的好兄弟——我们的刘教练粉丝突破2000万!”
群里的姐姐们开始沸腾,“果然周董的朋友都行!论选择的重要性”、“这就是跟对了人”、“一次正确的选择大于百倍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很快,这些庆祝的配图和鸡汤,出现在了芬芬和大多数经销商的朋友圈里。
招股书显示,巨星传奇与刘畊宏只是确立了综艺节目的合作关系。嗅觉敏锐的微商们,又一次抓住了借热度发挥的机会。
在后者爆火之前,巨星传奇曾提出过一个设想:针对健康和健身爱好者,与刘先生合作推广健康管理产品,并通过MCN促进产品销售。在刘畊宏抖音直播首秀中,周同学魔胴高蛋白奶茶就出现在其带货清单中——这也是巨星传奇旗下的一款产品。
不知道每天带着千万直播观众跳健身操的刘先生,是不是过几天会在直播中兜售起防弹咖啡?
0503
上市四年,被誉为“中国ZARA”的拉夏贝尔濒临从A股退市,引发一阵唏嘘。
3月30日晚间,*ST拉夏(603157)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终止上市通知,公司股票自3月31日起停牌,将在年报披露的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委员会进行审议,并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通知。
同日,*ST拉夏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并发表公开信表示,A股退市不会对H股造成直接影响,后续公司进行调整之后或会选择再度进入A股市场;公司直面债务问题,对每一位债权人负责;用行动来保障全体员工的利益。
▲拉夏贝尔退市公告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拉夏贝尔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4.301亿元,同比暴跌76.36%,归母净利润为-8.213亿元,同比2020年的-18.4亿亏损收窄,连续四年亏损,触发退市机制。
拉夏贝尔从门店近万家,营收破百亿的快消费女装巨头到上市四年连年亏损,触发退市条件,背后究竟是公司内部决断不明还是时代原因,抑或兼而有之。
01 成也扩张,败也扩张
回顾拉夏贝尔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三个关键节点。
第一,非典时期。拉夏贝尔大改经营模式,由经销转为直营抢占市场份额,在其他大牌商家收缩生产、撤单之时,拉夏贝尔转变思路,加快生产填充库存。
非典结束后,国内市场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在其他大牌商家库存不足的时候,拉夏贝尔刚好填充了市场空缺,以3折的力度疯狂促销,消化了大量产能,声名鹊起。
创办前10年拉夏贝尔发展稳健,10年间拥有的门店和专柜数量近700家,凭借精准的白领时尚定位、多元款式和平民价格,发展一直很稳定。
2006年,一批以“快准狠”为特点的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入驻中国市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ZARA、H&M、优衣库等,掀起国内一股快时尚风潮。在快时尚席卷的大背景下,国内风投机构也加大对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关注与投资。与此同时,拉夏贝尔进入风头机构的视野,在此后的10年间,进行了5次融资,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在资本的裹挟下,拉夏贝尔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至此迎来了其发展的第二个节点。
2013年,拉夏贝尔“自断臂膀”砍掉全国所有加盟商,全面转为直营模式。与此同时,在资本的加持下,拉夏贝尔提前把握Shopping Mall渠道,全面扩张占领市场。
全面扩张的成果我们从拉夏贝尔2013年的财报数据可窥得一二,2013年全年营业收入为62.25亿元,同比上涨60.77%,毛利润为42.83亿元,同比上涨54.25%,净利润为4.07亿元,同比上涨56.71%。
拉夏贝尔尝到全面扩张的“甜头”,时间拉到2017年——拉夏贝尔发展的第三个节点,先后在港股和A股上市。这一年,拉夏贝尔门店扩张至峰值9269家,为后来的疯狂闭店埋下了隐患。
在表面繁荣之下,危机也正在悄然酝酿。
2018年,拉夏贝尔在营业收入破百亿(101.76亿)的情况下,首次出现亏损,净亏损1.6亿元,同比下降132%;2019年,公司营收下降25%,净利润下降1258.07%,净亏损高达21.66亿元。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门店租金、人工等成本费用太高,门店盈利不足以覆盖成本。仅总裁一职,2020一年内就换了五个人,并有多名高管出走。
此后,拉夏贝尔开启了漫长的变革求生之路,裁员、关店、变卖资产、处理库存、贴牌销售、出租总部大楼回血。
02 大创品牌,忽略主业
拉夏贝尔财报指出,2011年-2017年,公司采取“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发展战略,不断自创品牌,收购其他品牌。
除了La Chapelle、La Chapelle SPORT、Candies 三大主营品牌,公司2011年8月推出的男装品牌La Chapelle Homme,2012年4月推出的新兴少女品牌7.Modifier,2012年10月推出的日韩系少女装品牌La Babite,2013年更是相继推出以Office Lady为主旨的成淑女装品牌Laetia by La Chapelle ,亲子装La Chapelle Mini,童装La Chapelle Kids,并通过外部控股合并等方式推出OTHERMIX、MARC ECK、JACKWALK、O.T.R、Siastella、GARTINE等多个线上线下品牌,巅峰时期旗下品牌多达二十余。
除去“圈地”服装行业,拉夏贝尔还涉及女装租赁平台、咖啡品牌、眼镜等行业,颇有野心地准备打造“拉夏生活圈”。但品牌扩张和多方发展并未带来业绩上涨,反而让其忽略了主业存在的问题。
拉夏贝尔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为89.99亿,同比增5.24%,净利润为4.99亿,同比下降6.29%。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模式主要掩盖了上市之前品牌就一直存在的门店坪效过低问题,一旦模式出现问题,发展失速带来的弊端就会呈现出来。
同时,在“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背后,拉夏贝尔也面临着诸如新品牌前期投入大、品牌雷同无法差异化、直营渠道带来的人工、租金等问题,这也是品牌扩张却业绩未涨的根本原因。意识到决策失误的公司内部立马调转方向,2018年开始聚焦以女装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差异化发展,主打La Chapelle主品牌,收缩不盈利的非核心品牌。
即便如此,调整方向后的拉夏贝尔也难挽颓势。旗下各品牌在2019年均未实现营收增长,主品牌La Chapelle营收下降29.01%,La Babite营收下降35.24%,男装品牌营收下降47.19%。
从渠道来看,拉夏贝尔线上业务起步较晚,错过了电商发展早期的红利期,导致其2017年-2019年线上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3.65%、14.13%、10.65%。重压之下,拉夏贝尔从2018年末就开始关闭直营店,调整品牌,意图回血。2018年末,拉夏贝尔门店数量有9269家,2019年关闭门店5170家。
03 消费放缓,企业承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调,服装需求大幅下滑,需求不振正在成为一种长期存在。
疫情之下,拉夏贝尔的危机最大化。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线下多经营点关闭,货品采购数量减少,2021年度营业总收入为4.3亿,较上年同期18.19亿减少13.89亿元,同比下降76.36%。同时,公司还面临较高的逾期债务、债务罚息、诉讼费用、资产冻结查封、融资渠道关闭、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拉夏贝尔的陨落并不是个例,国内目前多家本土服装品牌都在面临困境。一些品牌将销量提升寄托在电商直播间上,拉夏贝尔也一度依靠直播间大甩卖走出“破产”危机。
据相关媒体报道,拉夏贝尔宣布破产首日,21万人涌入直播间捡漏,人气值是平时的两倍之多,但看似繁华的直播间无法真正解决拉夏贝尔的债务困境。拉夏贝尔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提升线下经营网店的店销、坪效及盈利水平,积极完成品牌的全新蜕变,继续向轻资产、高毛利、快周转的经营模式转型。
转型轻资产的同时,租赁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通过出租不动产实现收入5192万元,后续将会加大物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4月1日,拉夏贝尔总裁张莹受中新网采访表示:“目前拉夏贝尔已经跌入谷底,要放低姿态,卸下心理包袱重新开始,现在的每一步都是上升。”
但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分析表示,退市后的拉夏贝尔,不论是租赁还是其他业务都不可持续,再加上拉夏品牌无论在影响力还是消费者认知层面都已经大幅下降,此番退市之后若想东山再起有很大的难度。
0503
“你们寄过平信吗?现在寄一个平信都不止8毛钱,它(极兔)竟然8毛钱就能寄一个快递,这明显是恶性的价格竞争,这样的企业就应该罚得倾家荡产才对。”
今年的某次公开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直接表态。
在此之前,人们更倾向于将目前快递运费的低价视为“好事”。直到义乌邮政管理局对极兔、百世快递进行处罚之后,更多人才察觉到事情远非正常意义上的竞争那么简单。
快递企业之间提供的服务差异性很小。因此在低价倾销面前,其他快递公司别无选择只能跟进,财务上必然受到影响。
2021年半年报的数据显示,除了中通快递之外,同比2020年中报,快递公司们的净利润全都出现了下降:圆通速递净利润6.45亿元,韵达股份4.46亿元,顺丰控股7.60亿元,申通快递亏损了1.46亿元。这些数字基本上已降回了2019年以前的水平。
与快递企业利润下跌、股价下跌同时发生的,是快递员工资收入的降低、工作强度的提高和人员流动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快递小哥无法容忍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状态,选择离开。
2020 年,国内快递员从业人数达到了近 400 万人之多。但快递物流人员主动离职率攀升至33.1%,这个数字成了所有工种里的最高值。
快递员们不佳的工作境遇,开始逐渐被监管所重视。今年七月份,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快递员的经济利益、职业发展做出相对明确的规划。
行业对《意见》也做出了反馈。9月1日起申通、中通、圆通、百世、韵达和极兔等6家快递公司正式上调0.1元每票的派件费,并强调通过各种方式确保这次价格上涨“最终落实为快递员的收入”。
这可能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出现过的最特殊、最非典型的一次涨价。但这并不一定代表整个行业的竞争局面会有所改善。
01
来自资本市场的态度
几家公司的信息纷纷披露之后,开始有投资者对行业的未来展示出一定程度的乐观。
资本市场对这次涨价给出了相对乐观了反馈。
9月1日到3日,三个交易日里申通快递涨幅接近10%,圆通速递涨幅15.78%,韵达股份涨幅14.8%,港股上市的中通快递也有9.48%的涨幅。
根据各家快递公司的规划,这次一毛钱涨价带来的营收增量都会变成快递小哥的收入,也就是说快递公司和各地的网点的收入会提升,但利润并不会因此增加。
今年4月,义乌邮政局对极兔、百世进行约谈的消息传出后,已经有投资者将其视为政策即将介入行业竞争的表现。当时韵达、圆通、中通几家公司的股票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反弹行情。
但4月的小规模局部反弹并没有延续下去,原因无他:快递公司们的中报业绩实在是太差了,无法支撑全行业持续性的股价上涨。
几家公司中报的难看板上钉钉,选择观望和逃离的投资者更多。但其中有几个相对特殊的情况,隐隐暗示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了些许的分化:
首先是韵达股份良好的股价表现。与申通、圆通在反弹后快速下跌不同的是,韵达在7月份再次反弹,且股价并未创下新低。近期韵达动作较多,市场对其更加认可:
4月23日,韵达宣布以6.14亿元参与德邦股份的定向增发,获得德邦发行后总股本比例的6.52%;
5月18日,宣布将进行一次非公开发行的可转债融资,共计25亿元;
5月29日,董事会宣布将进行一次覆盖356人的股权激励,以7.92元的价格送出634.9万股。
从4月9日极兔、百世物流受罚开始计算,韵达股份已经在半年的时间里上涨了30%,成为2021年至今最被看好的快递公司。
另一边,申通快递正在被资本市场加速抛弃。4月9日当天的消息没有对申通的股价产生任何提振作用,而在此前即便是已经出现70%的股价下跌,申通仍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减持。
自4月9日至今,其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16%,按照6.44元的最低价计算,这段时间其股价下跌则超过了25%。
顺丰的情况相对特殊——正好在4月8日发布了惨淡的2021年一季度报,市场也随之抛出汹涌的筹码,自那之后股价累计下跌30%,走出了向下的独立行情。
4月到9月,市场的乐观与悲观各不相同。但几家公司的信息纷纷披露之后,开始有投资者对行业的未来展示出一定程度的乐观。但这种乐观是否真的正确,却不一定。
02
CR8大战
几家大型快递公司对市场进行了充分占据后,并没有在价格上形成“共谋”,反而演化成了如今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快递行业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行业排名前八位所占市场份额)为80.8%。
有评论认为“主要快递服务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品牌效应逐步增强,行业集中度、优势资源头部集聚效应明显。”大意是认为在前八名的快递公司占据绝大多数市场的情况下,对于行业来说是相对健康的。
中小快递公司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批量陷入困境,包括全峰快递、国通快递、快捷快递、品骏快递、天天快递在内的大量行业腰部尾部玩家,消失在了消费者和用户的视线里。
按照常规的理解,中小快递公司消失的另一面,应该是行业里的大企业持续性受益、享受市场红利。
著名经济学家贝恩曾经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国的42个细分产业中,CR8>70%的产业税后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比集中度较低的产业的平均水平高了7.5%。
中国物流行业的事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几家大型快递公司对市场进行了充分占据后,并没有在价格上形成“共谋”,反而演化成了如今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竞争具体有多激烈,就不再赘述,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了解CR8军团出现大规模高强度竞争的原因。
众所周知,百世快递是阿里巴巴亲手扶持起来的快递公司。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数据,它是几个头部快递公司中唯一一家连续多年亏损的,此前多年已经亏损百亿以上,目前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市值仅剩5.28亿美元。
利润和股价的持续走低,与百世多年来在市场上凌厉的价格攻势,形成了鲜明反差。根据近年的不完全统计:
2018年,百世发布了针对三四级城市的派件费用的调整;
2019年4月,百世快运率先发出通知,优化调整电商件计抛比,相当于降价;
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了业务的情况下,百世宣布全网按基准价七折计收(偏远七省除外),系统直接设置折扣,适用于所有一、二级网点。
2021年,“价格屠夫”极兔的情况更被人所熟悉。除了在印尼占据市场并获得收益外,其在中国市场敢于杀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充足的融资保证。
2021年4月,极兔获得来自博裕资本、高瓴、红杉等机构18亿美元的投资,几个月后,又很快获得一份2.5亿美元的融资。就在近期,融资动作再次传来,据称腾讯将按照投前200亿美元的价格投出10亿美元,但被腾讯回应消息不实。
通过分析百世、极兔的降价动作和其降价背后的资本力量,我们能够隐约察觉:物流快递费用的高低,绝不是仅由物流公司单方面就能够决定的。
行业格局变得混乱,背后推手不遗余力。
03
无休止的战争
如果这场快递大战还要继续持续下去,投资者并没有理由在资本市场上定出高价。
关于百世获得阿里的持续性支持,和极兔的多次融资,有一点不容易被理解:资本为何要投资一个股价、市值表现都不怎么样的行业?
首先需要辩证观察的是,虽然快递公司的利润出现了普遍的下降,但其收入规模几乎都是在快速增长的。在低价运费的基础上,快递公司仍然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行业业绩表现最差的企业之一申通快递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2020年中报增长了19%。同样的数据,圆通速递增长33.70%,韵达股份增长27.18%,中通快递增长33.72%,顺丰增长24.2%。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93.9亿件,同比增长45.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842.1亿元,同比增长26.6%,且“各月增速均在20%以上,单月业务量逐渐逼近百亿大关,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电商在下沉市场普及成熟后,行业整体的规模盘子仍在快速扩张中。快递公司的利润增长却无法和整体数据相匹配,这是一种人为因素的失真。
上市公司市值是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利润总和的估算。目前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德邦、顺丰、百世再加上极兔估值的总和仅为6600亿元左右,也因为难看的财务数据而变得难看。
相比之下,美国UPS一家公司的市值就高达17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
百世快递股价表现(2019年2月至今)
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公司们的股价能够因为被低估而立即上涨。如果这场快递大战还要继续持续下去,投资者并没有理由在资本市场给它们定出高价。
目前看来,快递行业CR8大战继续打下去的概率不低。一次非典型的涨价,不足以宣告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大的改变。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快递主要作为电商配套服务部门的功能,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商品流通这条产业链上,快递物流企业的功能定位无法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其商业模式、业务逻辑也无法发生根本变化;
2.快递CR8——剩下的头部集团军都处在几家电商巨头的支持下,无法形成行业共谋,运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概率极低;
3.在资本市场和零售巨头眼里,电商是比物流更大的利益,因此会尽可能拉低物流价格,以确保电商商业模式成立。从百世到极兔,这个过程从未间断过。
4.快递公司虽然净利润的增长几乎消失,但存量利润仍在,全行业亏损等极端情况尚未出现。没有极端情况,行业就没有必须破釜沉舟去改变的决心。
对于快递公司乃至整个物流行业来说,过度竞争都是一个无法扭转的局面。在强势的行业上游面前,没有游戏规则的改变,利益分配的改变几乎不会发生。
0503
一路高歌猛进的社区团购,似乎停下来了。
8月21日,社区团购企业十荟团宣布关停全国21个城市圈的业务,专注两湖、江西等核心区域。
这一动作极其突然,有十荟团的员工说,前一天晚上还加班到10点半,第二天上午就被遣散,下午公司就开始清算资产,本应获得的赔偿也打了水漂。几天后,陆续有广西、湖南等地的员工自称突然被辞退。
9月3日,另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被曝正进行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随后,美菜网回应称是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所有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十荟团、美菜、菜划算、橙心优选都开始收缩,但尚在运营之中。反观已经申请破产的同程生活、转型便利店的食享会,还有一众沙砾,早就在社区团购混战中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热衷于在本地生活领域打架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在政策的监管下逐渐停火,收缩疆土,停止价格战。
风口来得急,去得快,社区团购一夜之间跌倒,再站起来的就不一定是谁了。
01
社区团购创业公司撤退
2018年,社区团购创业公司意气风发。当时最风光的,当属兴盛优选、十荟团和同程生活,它们被并称为“老三团”。
兴盛优选来自湖南,2019年获得腾讯的投资,2020年又拿下京东的7亿美元投资。十荟团的命运也类似,天使轮融了1亿,A轮抱上阿里,后面几轮最少的也能融8000万美元,今年3月拿下7.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同程生活更是被亲爸爸同程集团重点扶持,顺风顺水。
3年后,同程生活第一个倒下了。今年7月初,同程生活母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申请破产。
食享会也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开。7月26日,食享会的武汉总部被曝人去楼空,此前多名高管离职,现在小程序和官网已经打不开。在天眼查搜索食享会,其母公司武汉七种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只有爱零食一个。此前有消息称,爱零食是食享会转型后的新业务——社区零食便利店。
B2B生鲜平台美菜网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菜划算都在十荟团之前选择了收缩战略。美菜半年来退出了10个中心城市和数百个县城,9月3日,据界面消息称,美菜正进行大批裁员,上市目标也由美股转为港股。不过,美菜网回应称是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菜划算也一样,早就关掉了弱势地区的前置仓。从攻城到撤兵,前后也就一两年的时间。
十荟团早在2019年就抱上了阿里,后面又多次获得阿里的融资。这次迅猛的撤退,也与阿里有关。十荟团创始人陈郢在内部信中说,将与阿里MMC在部分区域整合。虽然阿里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但据十荟团的被裁员工称,公司宣布解散的时候还说会给大家介绍MMC的面试机会。
目前,十荟团在北京的次日达业务也已经关停,小程序点击团点(团购自提点)无法获取商品信息,只剩快递配送可选。深燃咨询十荟团在线和电话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因系统升级而无法使用,恢复时间待定。问及具体的恢复时间,客服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说“会通知的”。
社区团购创业公司撤退大事记 制图 / 深燃
刘欣在辽宁经营一家社区超市,为了增加收入,她在这间不过50平米的店面里接入了菜鸟驿站、多多买菜、美团买菜、十荟团4个业务。深燃多次联系刘欣,她都表示自己“很忙”,通话过程中总要抽神指导顾客填快递单号、报自己团购菜品的平台。
“十荟团都黄了,有什么可说的?”对于刘欣来说,十荟团是一个来得快去得急的合作伙伴,仅仅做了四五个月,就在8月“和平分手”了。
十荟团河北邢台清河县某网格仓工作人员王升,也是在四五个月前接入十荟团的业务。
王升是从地方团转型做网格仓的。他从2018年开始在清河县做自己的社区团购品牌,有自己的小程序,自己培养团长,自己送货。2019年创业公司们开始整合,大势所趋,王升的品牌不复存在,原始团队今年4月开始做十荟团的网格仓。
“我们就像快递公司一样。以前从采购、运营、售后到市场都是自己做,但是在网格仓就只做配送了。”王升说。
“我们只是合作伙伴,自负盈亏,产品配送、售后、营销活动都自己来搞,只是用他们的系统。十荟团会来抽点,也就是按流水来抽服务费。”王升告诉深燃,比起以前自己单干,自主权上被削减了很多。
王升接入十荟团的时间点,创业公司和巨头一边延续着上年的火力,一边遇到政策的严管。
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五家社区团购企业不正当价格行为做出行政处罚。虚火被扑灭,变化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2021年,创业公司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而一些地方团,早就在第一轮混战中失去了作战资格。
8月27日,王升接到以前给他们开仓的十荟团TC(成本管理员)的电话:“兄弟啊,整个河北都要关仓了。”关仓通知就这样轻飘飘地传到王升耳边。
“我们并不惊讶,早就看着东北和南方的一些城市在陆陆续续关仓,想到了自己也可能有那一天。”王升告诉深燃,TC没有告诉他具体的关仓日期,只说“也就这两天”,有的团长也收到了关仓短信。而他还在等待着最终的通知。
裁员暴烈又突然,关仓平缓又无奈。走在巨头前面,和巨头流血抗争过的创业公司们,或许没想到自己的离开会如此不体面。
02
互联网巨头“卖菜”熄火
王升的团队被十荟团收入囊中,十荟团又被阿里握住命门。回看那场恶战,社区团购的尽头是互联网巨头。
2020年,新冠疫情让社区团购模式的优势凸显,再加上早就积累了一些市场和经验,社区团购被资本盯上并不突然,滴滴、拼多多、美团、京东、阿里顺势入局。
滴滴开发了橙心优选,CEO程维曾表示,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阿里在今年3月成立MMC事业群,在内部被称为“买买菜”,负责人戴珊也说了同样的话。拼多多发挥自己在下沉市场的优势,多多买菜强势下场,美团和京东也把社区团购业务当作重中之重,要赢,要第一,要夺下市场。
互联网公司打起仗来有先天的优势。本就拥有成熟的用户群和电商基础,又舍得烧钱铺市场,BD(商务拓展)挨家挨户挖团长,不管你是夫妻老婆店还是深居居民楼里的宝妈,都要被疯狂的巨头“一网打尽”。团长一天能被不同平台的BD轰炸好几次,手里同时做着三四个社区团购平台。
2020年上半年,美团优选事业部成立。截至2021年3月底,美团优选就覆盖了2600多个市县,基本完成全国覆盖。
拿下团长,也就是拿下了团长的朋友圈。用户迅速被积累起来,再拿出“不设上限”的资金,通过诱人的低价促销稳定民心,甚至用低于进货价的商品引流。彼时,社区团购战场热闹但无序。
低价战,乐的是巨头和用户,苦的是经销商。去年12月,香飘飘、华海顺达、卫龙等多家企业发布通知,停止向社区团购平台供货,原因是社区团购平台的低价倾销行为严重搅乱市场。
王升也告诉深燃,美团、多多这种平台售后处理非常快,但这中间是供应商在买单。一些供应商在慢慢撤退,“因为感觉赔钱,风险又大,一些供应商就不想合作了。”
烧钱大战这把火终于烧到了监管部门面前。2020年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约谈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企业,对社区团购的市场秩序做出规范,要求其不得滥用定价权、不得垄断、不得大数据杀熟等,俗称“九不得”。
不能打价格战,市场又逐渐成型,巨头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橙心优选推出了邀请好友助力领现金红包的活动,本质上还是在撒钱,但显然收敛许多。一些BD人员也表示,开城步骤基本完成,他们的注意力回到团长身上,优秀的团长会重点培训。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橙心优选于7月底将总部从成都搬至北京和杭州,7月以来,橙心优选也在湖南、湖北等地裁员,城市经理、BD等岗位被重点处理,裁员比例达到30%。京东旗下的社区团购平台京喜拼拼也在收缩,近期退出福建、甘肃、桂林、吉林、宁夏和青海等省份。
一位河北的橙心优选BD经理在社交平台上倾诉,自己所在的城市关城,他8月24日被离职,没有补助,等于裸辞。提起梦一般的8个月,他对深燃表示不方便透露信息,因为不能诋毁公司。“可能它对我某些地方不是很好,但我还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它。”
有巨头放慢了脚步,但也有巨头在悄悄扩张。
北京朝阳区一家社区超市刚在1个月前接入了多多买菜的自提服务,店主胡梦蝶对深燃说,她的老家山东去年就有多多买菜了,但是自己在北京的店却刚刚有多多买菜的BD来找。BD告诉她,以前在通州做得多,最近刚开到朝阳。
胡梦蝶的小店最开始做的是美团优选的自提,但接入多多买菜之后实在忙不过来,就不做美团了。“多多挺火的,每天百十件,佣金7%-8%,算下来一天三四十块钱。美团优选的客户相对少一些,一天的佣金不超过20块钱。”
目前,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是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名字,此前据深网报道,二三线城市多多买菜的市场占有率约50%,美团优选约30%。胡梦蝶说,最近除了多多和美团,就只有橙心优选来找过她。在胡梦蝶的小店方圆2公里以内,橙心优选和多多买菜各有50家自提点,美团优选有10家。
社区团购这块肥肉不会被巨头放弃。8月30日,美团CEO王兴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最近美团优选的业务有波动,但长期向好。“我们对于渗透率的发展以及长期时间内的社区电商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进入实体电商和更广阔的消费零售市场的机会。”
03
社区团购还能坚持吗?
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价值凸显,无接触,免聚集,而且可以优化履约成本、库存周转和损耗。根据阿拉丁小程序检测显示,社区团购类小程序在疫情后活跃度保持稳定,在2020Q2购物类小程序TOP10中,兴盛优选、同程生活、十荟团榜上有名。
胡梦蝶说,做团点(团购自提点)总体来说还是挺舒心的。“来取东西的人也会顺带着买我家东西,挺热闹的,人来人往。”她的小店位置不错,走进小区大门不出两分钟就能看见,而且位于中庭,四周都是居民楼。胡梦蝶开店9年,和社区邻居早就熟悉了,有的居民还会把家里的小孩临时托管在她店里。
她告诉深燃,来取快递、提菜的都是熟人,有人听说她家开了自提点也说回家试试,她也会在上面买菜来吃。
正如胡梦蝶所说,社区团购模式在下沉市场能够凭借团长的人脉,有效地提升获客率和复购率,这也是巨头紧盯这块市场的原因。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认为,互联网巨头最想要的是流量和规模,深挖现有用户实现更多商业价值。有分析机构也指出,从2020年Q4至今,美团优选带来的新用户为美团外卖业务带来明显增量。
社区团购模式的不足,恰恰也在于它这几个优点上。虽然预售+自提能够提高效率,避免商品浪费,但自提本身有缺点。次日达听起来很快,但如果当天急需,就只好还是跑一趟超市。
一位使用过多款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服务的95后女孩告诉深燃,和家里人一起生活的时候会经常使用多多买菜这种自提服务,而自己生活就还是会选择送货上门。“自提里卖的商品份量太大,独居人士吃不完,而且一个人本来就拿不动太多东西,自提和去超市没有区别,多买点东西就提不动了,所以索性送货到家。”
经历了自主创业,到转型网格仓,再到关停网格仓,王升经历了社区团购的兴衰。他说,理想化的社区团购市场应该是每个环节都成熟有序,粘性和活跃度都很高的。“本应该一级一级互助,但现在是一级一级压榨。”
王升告诉深燃,自己和网格仓的兄弟们在静静等着关仓的那一天,然后再重新回去做地方团。虽然政策打击了疯狂的资本,市场教育也已经完成,但回到以前不容易。
“资本把市场搅乱了。以前我们可能还会追求好的品质,但现在就是一味地追求低价了。很多品牌方和生产商会专门设计一些针对社区团购的产品,比如说本来是500克的改成300克的,本来包装成本是1块的变成5毛的,本来用料是生牛乳,悄悄改成奶粉。”王升说。
团长的履约率参差不齐,一直以来都是隐疾。王升表示,在给巨头打工的这段时间里,发现很多社会成本上的浪费。“比如说一个团点,一天就卖了一袋盐,可能就几毛钱,但是我们也得开着货车跑20里送盐。”他还说,“以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还会组织团长团建聚会,做些活动,但给巨头干活的时候就不想做了,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意。”
社区团购走到今天,战火渐熄,说明格局已定吗?
崔丽丽向深燃分析,从全国的覆盖来讲,很难说有哪一家平台是在全国有绝对优势的,未来的局势很可能是多个平台“诸侯割据”,而不是“一统天下”。每家社区团购平台的先发地、在当地供应链的构建能力、对于当地客群需求的理解以及对当地团长的管理等等因素都会让其形成差异化特点。
至于倒下的创业公司,崔丽丽表示,互联网公司采用了流量打法,从规模上完胜。中小企业无法从流量的角度和互联网公司竞争,更没有办法和互联网公司在一个水平上抗衡。
创业公司开路,互联网巨头乱战;创业公司离场,互联网巨头瓜分市场。热闹的社区团购行业,就这样走到了最后一役。地方团、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在分出胜负的同时,也该把“买菜自由”还给普通人了。
*题图及文中配图均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欣、王升、胡梦蝶为化名。
0502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25日消息,近日,云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城”)完成4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亿纬锂能。
中科星城是一家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商,专注于电池负极材料服务领域,主要从事石墨及碳素制品生产制造业务。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阿瞒,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4/490918.shtml
0502
这年头,素人走红速度,堪称魔幻。
小吴用了一个表情包,小马云用了一张照片,气球哥用了一个镜头。
11年前,气球哥在《谭谈交通》左手把车头右手举气球,肆无忌惮的在机动车道“危险驾驶”,还在警察批评教育时疯狂唱山歌整活。
11年后,气球哥再度翻红,一首翻唱歌曲《孤勇者》,短短几天,播放量破了200万。
气球哥火了,网友却不干了,上千万人“血书”,拼命劝退他别当网红。
但当不当网红已经不是气球哥能决定的了——气球哥换上正经西装,手足无措地站在镜头前,签了MCN机构,估计要以“网红”身份出道。
在直播和短视频为王的年代里,MCN机构堪称是最神奇的“造星”机构,无忧传媒能一周让刘畊宏成为抖音顶流,遥望网络能让贾乃亮变身直播达人。
把气球哥捧成网红的MCN,又是何方神圣?
01 底层草根,一夜成为网红顶流
这几天,陈奕迅的《孤勇者》开启了霸屏模式。
在B站,气球哥拿着矿泉水瓶,在黑夜中翻唱了这首歌,播放量破了200万。
气球哥的翻红史,可以说是一部逆袭史。
2011年6月,《谭谈交通》镜头下的气球哥,出场10多分钟,却戳中了大众的泪点。
他黑黑瘦瘦,无儿无女,卖假烟假酒,被工商查,拉无牌三轮,被交警查,攥在手里的气球,是唯一的生计。
气球哥的前半生,简直是现实版的《活着》。
在他的认知中,有钱就能拥有一切。“如果自己有钱,老婆就不会离开。”气球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世人皆苦。如果仅仅是穷苦,大家不会对气球哥念念不忘,以至于寻找十年。
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活着有劲头。
刚见到谭警官时,气球哥就要送他一个灰太狼气球,来表达他的爱。
乐观、向上、热情生活。这期视频下,网友们总结了气球哥的人生关键词。
11年后,也就是2022年,谭乔在第二次探望气球哥后,这些关键词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欺骗、谎言与利益。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于气球哥签约了网红MCN机构。
在《谭乔寻人记》中,气球哥不再卖气球了,他住在200块钱的群居房里,上个月的房租还差几十块钱没有交,为了省钱,连午饭都省了,最值钱东西是台电视机。
“如果我的房子比现在好的话,我早就想和你见面了。”气球哥对谭乔说。
2022年,气球哥没有接触过智能手机,他或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网红。
这期节目一播出,就有MCN机构找上了门,给他注册了各类平台账号,而账号运营者,自称是气球哥的“远方侄儿”。
在“成都气球哥”的微博账号下,气球哥一改往日形象,他不再穿着背心、趿拉着拖鞋,而是换上了得体的西装,说着自己的音乐梦想,“钱不过碎纸几张”。
这些台词,像极了音乐选秀节目中,导师们常规发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消息一出,谭乔再次找上了门。
“听说你签MCN机构了。”面对谭乔的灵魂拷问,气球哥闪烁其词,试图蒙混过关。
就在此时,气球哥的“歪侄儿”赶来了,所谓的侄儿,其实是经纪人,而“谎话”是经纪人特意交待的。
气球哥的谎话一出,评论区炸了锅。
大众之所以失望或许不是他签约MCN机构,而是那份不坦诚。
曾经在镜头前坦荡唱歌的气球哥不在了,不可否认的是,气球哥确实火了。
02 草根“上位”,谁是幕后最强推手?
有人说,《谭谈交通》是马路上的浮世绘,不是小品,而是生活。
在播出的13年里,大大小小有3000多期,贡献了不少名场面,富贵大爷、二仙桥大爷、气球哥血洗B站鬼畜区多年。
分析气球哥的爆火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素人走红——前期靠运气,后期靠推手。
1、他们,要比普通人更草根
《1818黄金眼》明明是档正儿八经的新闻节目,硬生生地变成了造星节目。
不仅“捧红”了发际线小吴、浴室玻璃小张、连戴口罩的郑女士都没放过。
如果说算是普通人,那么气球哥、陆仙人则是更草根的底层人物,他们出身贫穷、毫不起眼,甚至没上过学。
但气球哥用歌声抵抗生活,承德养鸡大叔于新伟因播音腔出圈。
于新伟因一段字正腔圆的《再别康桥》爆火,一场直播38万人次观看、120多万点赞。
农村野模陆仙人,用废旧渔网和垃圾袋制作衣服,披着垃圾在田野乡道、破旧厂房走秀,花了3年时间,走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成为国际超模。
早些年,炫富人设是最吸金的人设。在小红书上,网红几乎都顶着“个个二十岁、人均法拉利”的标签出道。
相比炫富人设,这些底层人物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努力生活的冲劲,这种反差感格外动人,毕竟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2、不装,才更稀缺
看过太多精心策划的东西,真实正在变得稀缺。
在谭乔请气球哥吃饭时,他开心得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
在分离时,气球哥目送谭乔,忆及当年,他说:“我送你的灰太狼气球,是不是过时了?”气球哥的真诚,让网友泪目。
抖音网红张同学,2个月涨粉千万,他还原了东北农村小伙的日常,非常接地气。
视频中,他用手指头测煮饭时水的位置,睡觉时塞在枕头下的袜子,扔在窗台砖底下的钥匙等细节,处处埋着回忆杀和青春梗。
这种视频看上去非常朴实、简陋,是真正的土。但他的内容创意十足,有过乡村生活的人看了怀旧,而没有过的人看了新奇。
3、每个红人背后,都有个努力的MCN机构
气球哥《孤勇者》的爆火,离不开背后的签约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主播和MCN机构的分成,一般是3:7或4:6,MCN机构有专业的团队和打法,相当于网络红人的“大管家”。
以无忧传媒为例,它旗下有刘畊宏、多余和毛毛姐、麻辣德子等多位签约主播。
“多余和毛毛姐”签约后,首先重新定位人设,一人分饰两角,之后上综艺、发单曲、拍剧,还和黄晓明、徐峥等大牌明星合作,扩大知名度。
仅1年间,“多余和毛毛姐”的粉丝高达3400万,一跃成为抖音幽默搞笑类的顶流。
如果没有MCN机构在精心策划,更多的素人只会是小红,MCN机构才是素人爆红的最大推手之一。
比普通人更草根、真实感和MCN机构的助推,气球哥的再次爆火正符合这三大逻辑。
03 被全网群嘲,气球哥的“网红梦”能做多久?
“别当网红,会变得不幸。”
这两天,为了劝气球哥别当网红,网友操碎了心。
被热捧、被质疑、被嘲讽、再被忘却,这几乎是素人网红逃不掉的宿命。
从爆红到爆糊,网红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只有2-3个月。
图源:全媒派
专业网红、主播或是KOL几乎都不是一个人战斗,从化妆、拍摄到文案策划、产品制作,一切都有背后团队在支撑。
他们更多的是工业化的产物,有完整的生产线和变现路径。
相较于专业网红,毫无经验的素人网红,更大的困局在于流量变现。
还拿气球哥来说,气球哥签约后,他的侄儿明确的表示,这是个商业行为。“如果气球哥没有名气,我们为什么要找来他?”他对谭乔解释。
据网红公司所说,是看中了气球哥声音,想帮他出唱片,但气球哥签下的合同中也埋了个大雷:“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人民币100万元”。
气球哥连200元房租都凑不齐,如果违约了,又如何承担这个天文数字。
当一夜爆红来临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得住名与利。当无人问津之后,也不是每个人能都承受得住冷却之后的落寞。
因一碗拉面三块钱,卖了15年不涨价,“拉面哥”火了,不断涌入的看客、主播,将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差点逼疯拉面哥。
“我就像一块肉,谁都想啃一口。”拉面哥说。
他还被套路跟网红公司签了约,不愿成为敛财工具的他,不得不与人对簿公堂。
更可悲的是“小马云”,在本该上学的年纪,荒废学业。他解除合同回到农村时,又回到了“走红”前那个“又皮又脏”的孩子,穿着沾着油渍的衣服在村里到处跑。
流量狂欢之后,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鸡毛,许多网友担心气球哥成为下一个小马云。
结语:
采访结束,谭sir离开的时候气球哥唱了一首《千里之外》,笑容逐渐消失。
看着谭sir远去,气球哥叫住了他,“我那年送给你的灰太狼气球”说完停顿了一下,思考了一会憋出了三个字“过时啦?”
谭警官只说:“往前看,你就不会过时的。”
气球哥的流量,在MCN机构那里是一块肥肉。
在气球哥发布出精心策划过的视频之后,有人留言:“谭sir是风,观众是风,资本也是风,只有‘气球哥’自己,是那个随风飘荡的气球。”
每个普通人有选择当网红的权利,但也要想好为此牺牲的代价。
希望他们,能善待每个一夜爆火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