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注册_长扬科技宣布完成E2轮1亿元战略融资

0301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长扬科技宣布完成E2轮1亿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青岛国投、中航基金、国新南方、联创永宣、国君资本联合投资。其中,联创永宣为原股东持续加持。此轮融资结束后,长扬科技E轮融资已全部到位,E1+E2合计2.75亿元。在国有资本的持续加持下,长扬科技股东中的国有资本股权比例已近50%。

长扬科技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完成后,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核心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储备及培养的投入力度,加速重点产业布局,致力打造可信、可控、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扎实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向上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持续加注赋能。

据统计,自公司成立以来,长扬科技完成了7轮融资。其中在2021年3月,长扬科技宣布完成D轮近2亿元融资,而后在5月又完成了E1轮1.75亿元融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融资分别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发起的中俄能源基金以及海淀国资委国新融智基金领投,主要投资方均为国资背景。

长扬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国资监管下、市场化运作,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安全、工控网络安全和视觉AI安全大数据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长扬科技业务覆盖了8大行业、30多个细分市场,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和安全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于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中国石油化工、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几十家大型央企、国企和地方政府。

2020年,长扬科技中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的4个工程项目;此外,在同一年,长扬科技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也入选了工信部《2020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华宇注册开户_突发!中国最牛药企掌门人意外离世

0301

综合健康时报等媒体消息,我国著名医药企业家、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外出公务期间突发心梗离世。

徐镜人先生1971年创立扬子江药业集团。半个世纪以来,他专注医药工业,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完全自力更生,将扬子江药业集团发展成中国最大最强医药集团之一。

2014年-2019年,扬子江药业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1名。据行业榜单,2020年扬子江的综合营收已经超过千亿,而如今中国已上市的最大市值药企恒瑞医药2020年营收才不足300亿人民币。

1

上世纪60年代末,退伍军人徐镜人在老家扬州泰兴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制药厂。

制药厂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工厂发展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一穷二白,举步维艰。

在老职工鞠明生回忆中,当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银行贷款,但在徐镜人带领下,大家却有着坚强毅力和不屈信念。这一批老职工东拼西凑,自己动手建厂房、改造设备,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几经周折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总算运转了起来。

1972年,工厂终于投产。制药厂配料用的是搪瓷桶,每天天还没亮,厂子附近的路上就能听到阵阵叮当响声——因为买不起水泵,厂里只能由人工挑水,扁担钩和水桶互相碰撞发出声响。

一人身兼数职,是当时制药厂的常态。有一次,徐镜人托关系从上海买来1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扛着大圆桶,用了两个多小时,独自一人把40桶原料装上了船。而这并非个例。某次徐镜人和爱人一起搞搬运,结果爱人不慎掉落水中,又惊又怕。

回忆当年的艰难起步时,老职工总要感慨:徐镜人是厂长,也是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

2

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

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口岸工农兵制药厂,面临关停危机。好在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扬州市委抓工业的副书记特意对整顿小组提起: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于是,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从而得以保留。

两年后,扬州市医药局来检查工作,徐镜人在汇报后提出重新挂牌、自主经营的意愿。

当时,这个车间只有十几个人,设备简单,产品也只有几种,产值不过几十万,在扬州市医药行业中,也只能算是个不起眼的小厂。但徐镜人这个厂长给时任局长郁彪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精明能干、思想解放、精神状态很好;并且有头脑,想问题能想到要害处、想到点子上。

郁彪对徐镜人提了几点要求,包括注重质量、引进人才、关心职工生活,但硬性指标是:产值要达到一千万。

四个月后,检查组再次来到口岸车间,发现到处清爽整洁,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郁彪进而确认:这个徐镜人雷厉风行,有能力,能办大事。

1985年,车间产值达到一千六百万,还引进了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徐镜人终于挂上了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29万多人发病,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

彼时,厂里板蓝根干糖浆产量仅为每月5万包。那个春节,整个扬子江没有人休假回家。最终,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从泰兴运往上海,徐镜人也由此获得了“板蓝根大王”的名号。

3

扬子江药业官方网站显示,1990年至1992年间,徐镜人因“莫须有”的诬告,受到不公正的处理,离开他一手创办、并刚有起色的扬子江制药厂。

在徐镜人离厂三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发展严重受挫。1993年,徐镜人被恢复职务,回到亏损两百多万、急需改革的扬子江制药厂。

也是这一年,徐镜人从中医泰斗董建华手中,拿到了“胃苏饮”的秘方。

扬子江以中药起家,是实打实的民族医药企业。当年板蓝根驰援上海一役,更坚定了徐镜人的决心:中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要将它发扬光大。

徐镜人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是能得到药方的病人却为数甚少。他由此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有着“中医泰斗”美誉的董建华是徐镜人“取经”的第一人。董建华致力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以数十年临床经验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为此,徐镜人数次北上,最终以诚意打动了老人。

1993年,在董建华“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

作为治疗胃脘胀痛的药物,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同时,扬子江的年销售额以一个亿的速度上升,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已超过数十亿。

随后,扬子江药业根据老中医张珍玉的经验方开发出治疗经前综合症的香芍颗粒、基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晁恩祥的研究结果研制了苏黄止咳胶囊、根据中医世家兰金初大夫临床经验方开发出双花百合片等一系列中药新品。这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而在另一层面上,中医药宝库的珍贵遗产则因现代化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生。

2017年,以代表身份出席两会的徐镜人表示,扬子江正在全力建设龙凤堂中药项目,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建成后,龙凤堂将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标杆企业。

4

2010年10月12日,扬子江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顺利通过欧盟GMP认证。

GMP,是国际制药工业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大部分中国制药工业来说,这还是一个新名词。要拿到这一证书,几乎要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耗时长,成本高。

彼时,诸多企业还在观望,徐镜人就已经做出决策: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按GMP要求,将扬子江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2008年8月,集团正式启动欧盟GMP认证,两年后,固体制剂车间一次性通过欧盟GMP检查官的现场GMP检查,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201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发往德国。这也意味着,以原创药为主、对药品准入向来苛刻的欧盟市场,终于被扬子江撬动了大门。

质量是撬动海外大门的钥匙,也是本土发展的保障。从建厂起,徐镜人就特别舍得在质量管控上投资。他曾在1989年斥资40多万购进了日本岛津的高效液相仪,在当时属于巨额投资。有人不解,但徐镜人认为,质量不能马虎,必须用最好的仪器检测。

2012年,国内爆发“毒胶囊”事件,多家医药企业被卷入,而扬子江药业丝毫未受波及,因为其早在2010年就购入了检测物料重金属含量的相关设备,对胶囊的铬含量进行控制。

在扬子江,徐镜人有一系列关于质量的文化标语,广为人知的有:“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等。

他说自己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新闻,这说明供给侧出了问题,没法向老百姓提供质量好、品质好、价格低的产品。而扬子江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个最大的民生。

2017年,扬子江药业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再度排名第1位;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评比13连冠,斩获6项国际QC金奖;跻身“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

5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东方红广场上,矗立着一尊12.2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据企业官网报道,2006年7月1日铜像落成时,徐镜人邀请到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外孙女孔令梅,一起为铜像揭幕。

除铜像外,广场两侧还有16块石碑,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手迹;而铜像两侧对称的建筑,则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和“开国大典”两个展厅。而在厂史展览馆中,则挂有巨幅的毛泽东画像。

徐镜人在铜像落成仪式上发表讲话称,扬子江人对主席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他还多次在企业会议中提出:扬子江药业的理念、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均来自毛泽东思想。

徐镜人经常援引毛泽东语录,如要求员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报道称,每年年终的干部述职大会上,从副总到部门主管,基本都不谈成绩,只谈不足。

他的红色情结体现在企业管理运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进入公司的新人,都要先参加军训;每逢“七一”,集团都要组织革命歌曲的合唱比赛;“八一”前夕,则要举办军事队列会操比赛,用革命精神来振奋公司士气。

“毛情结”的另一体现,是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原则的大力推行。自1995年集团党委成立起,徐镜人就要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扬子江药业目前共有6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近100个党小组,覆盖了所有子公司、省级销售公司和100多个车间班组。

而在提拔任免中,是否是党员,成为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因此,在扬子江入党并非易事,有许多人因名额有限,当了四五年积极分子也未能入党。

2010年,徐镜人的儿子、集团副董事长徐浩宇主动申请入党,但也未进入当年的预备党员名单。据说是因为徐镜人表示,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降低标准,因而又增加了一年的考察期。

而与总部“红色基因”形成有趣对照的,是处于建设中的龙凤堂中药产业园。这座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园区,看上去与紫禁城十分相似,一副帝王气派。

6

徐镜人有“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曾有有关部门领导向徐镜人提出,让扬子江兼并某濒临倒闭的企业,徐镜人觉得自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婉拒。

在中国企业热衷于跨领域作战、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徐镜人无疑显得有点另类。他的说法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

但据徐浩宇“爆料”,这也是因为父亲从前吃了点儿亏,如今年纪大了,更不愿意跟别人搅和在一起。徐镜人也曾提到,早在1982年时,自己曾兼并过本系统一个药厂,增加了一堆债务和冗员,吃了大亏。

也有人劝他搞房地产,徐镜人以“不熟悉”为理由拒绝,说法还是那一个:从事其他行业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医药行业就搞不好了。徐镜人说,自己要看准了一个目标走到底,把实体做得有尊严。

2009年起,扬子江药业实现了零负债经营。有人觉得徐镜人太保守、太老派,他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7%的利息是要把企业拖垮的。”他还举出更为通俗的例子:“如果开个烧饼店,欠5、6个烧饼的债最好了?如果不欠债还不好了?没有这个道理。”

传统牌在新环境下依旧优势不减。2017年,扬子江药业利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团2017年累计实现产值703.32亿元、销售700.88亿元,产、销、利税均比上年增长18%以上。到2020年,扬子江的综合营收则已超过千亿,为中国医药工业之最大最强。

辉煌业绩的另一边,徐镜人与扬子江也一直不乏争议。有人认为他把公司总部修得像紫禁城,太高调;有人认为他太强势,太自私,公司不上市,以及他个人强制回购公司员工股,都让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利益受损,且公司12年才给员工分红一次。

更广受关注并被差评的是,作为国内营收最大医药企业的扬子江一直被认为有行贿医生等不光彩事件,仅2013年至2018年,涉及的行贿案件就高达14起。

今年4月,扬子江还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予了7.64亿元人民币处罚,理由是扬子江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且在调查中不仅认识有问题,态度不好,甚至还在调查初期不配合调查、拖延检查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外界公认的接班第一人选,徐镜人之子徐浩宇年已陆续展现出不少与父亲不同的经营与发展观。

比如,徐镜人坚持不上市,而徐浩宇则认为,公司上市则是必须。“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对于资本市场,小型企业一定要尽快进入。”2015年,徐浩宇还带着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登陆新三板。

徐镜人逝世之后,徐浩宇料将接过父亲的权柄继续带领扬子江药业发展向前,但未来的扬子江药业,是继续“不负债、不上市”的,还是会走上一条新路,仍然是很大的未知数。

华宇平台登陆_年轻人涌向海口

0301

现在海口最火的地方,除了各大免税商店,应该就是各公安局办证中心了。

“7月5日我去琼山区办证中心,进行落户海口的最后一步,办理新身份证。记得当时是早上九点多出发的,到了那边之后就发现前面已经排了三十多个人。”有用户在小红书上展示。

已经落户海口的阳阳告诉燃财经:“现在海口各办证中心的人才落户预约已经排到了10月。”同时,不用去现场的“不见面审批”速度也慢了下来:“在社交平台看到有博主说他们之前一个半月、两个月就拿到了户口本,但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我还在等。”

海口落户火热的程度可见一斑。7月4日,海口市公安局对外透露:2020年6月15日至2021年6月14日这一年间,海口警方办理人才落户64673人,同比增长329%。按照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有258人落户海口。

而在一年前的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起航——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根据规划,自贸港的前景不可限量。

嗅到机遇味道的人纷至沓来。“即使不工作、生活,先落户‘占个坑位’也好,免得以后封关了、或者落户门槛提高了。”湖南的依依表示。

东北是海南外来人口的主要输出地,黑龙江的简妮也将海口当成了落户的首选,她直言:“现在除了北京、上海的户口有点含金量之外,其他地方的户口对我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老家的户口搁在那儿更没什么太大意义。”

而先于涌来的落户人口出现的,是海口楼市的走热。

2021年3月,随爱人公司整体搬迁而从广东湛江来到海口的茗茗告知燃财经:“从过来海口开始,我就开始看房。新房、二手房都看了。现在整个海口都是卖方市场。新房要全款销售才会搭理你、让你有好楼层选,还有捆绑指标费、车位或装修。二手房则跳价厉害。总而言之,没有全款的能力,不要在海口买房。”

海口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5月海口市房屋销售均价约为1.7万元/平米。而在一年前的5月,这个价格是1.5万元/平米,涨幅约13%。有自媒体表示:从年初到现在,海口的二手房挂牌价平均上涨了1500元左右,涨幅达10%左右。

海口本地的潇潇也咋舌:“我家在海口,有房住,所以没有购房需求。但也听说现在海口房价很贵,而且去年去看了离市中心很远的一个楼盘,价格不便宜,销售还跟我说他们刚开盘,但已经没几套房了、很快卖完。”

“现在海口楼市‘火热’是因为严重供不应求。”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路告诉燃财经,而长远来看,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不加大有效的市场化住宅用地供应,增加供给;不尽快实施科学定价,释放价格预期,短时间内是无法遏制市场对价格上涨预期的。”

“从地理环境和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海南依然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海南将突破过去经济发展的瓶颈,迎来更快的发展。”一位在海口创业三年的创业者看好海南的未来,在他看来,海南将有更多可能,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海口,是他创业的首选之地。“虽然现在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移居海口的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南因旅游开发,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前往置业定居。“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海南置业,退休后便过去定居。”

但现在这一现状正在改变,不仅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开始涌向海口。比如,90后简妮在去年举家迁入了海口。

“我是黑龙江人,31岁了。在老家已经生活稳定,有车有房、有家庭有孩子。但还是在2020年8月举家从黑龙江搬到了海口。因为老家并非省会,而是四五线城市。东北大家都知道,经济低迷。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借着自贸港建设、公司海南招人,我就申请调动去了海口。”简妮说道。

同样被海口吸引过去的还有同是90后的阳阳和依依。

“我是山西太原人。2021年3月的时候,我来海口帮顾问公司调查在海口注册公司的优惠政策。期间受邀参观了海口众多律师事务所,也听说执业一定年限的律师可以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于是4月我就心动了,然后预约、办理了落户手续,5月就拿到了‘岛民’身份证。”阳阳表示。

依依则是2020年刚从西班牙留学归来的95后:“我今年25岁。落户海口一是因为我爸妈一直都在海口做生意,从小我也经常来海南,几乎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二则也考虑了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未来各方面都会有点优势,而且落户方便便捷,于是有机会就落户在这里了。”

与各大城市进行的“抢人大战”相比,海南并不是最踊跃的那一个。有统计指出,2021年以来,就有青海、青岛、昆明、湖北、呼和浩特、郑州、佛山、南京、福州、泉州、漳州等11地放开了落户政策,昆明和青岛西海岸更是提出了“零门槛”落户。

同时,海南也不是收获最丰的那一个。以最积极、力度最大的西安为例,仅2017年“史上最宽松”户籍准入政策实施当年,西安就按新政落户13.9万人。

但海南一定是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早在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成立经济特区,就有“10万人才下海南”之说。而2018年,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开放人才落户。当年,海口新增户籍人口6.6万人,比2017年多增加2.5万人;三亚新增户籍人口2.2万人,比2017年多增加1.3万人。

从落户人才的原户籍来看,东北人仍是落户海口的主力。今年4月,法制日报《22天引进8118人,人才落户海南进入井喷期》的报道中就提到,美兰区办证中心民警向记者介绍:“这次海南人才落户计划实施过程中,以东北三省的人才居多,其次是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才。”

燃财经在社交平台看到,分享落户海南经历的也多数透露是东北人。

但也有其他省份,甚至北京、深圳户口的人将户口迁来海口。

7月8日,拥有深圳户口的大米收到了顺丰寄到的海口户口本:“我是黑龙江人。当时在深圳上学、毕业之后校园招聘落了深圳的集体户口,但现在我已经离开深圳七年了,而且在二线城市定居了。深圳户口对我来说没什么用。”

丝丝则放弃了北京户口:“因为海口幸福度更高,陪孩子时间更多更自由。而北京去哪儿都堵车,陪孩子的时间都在车上看视频。所以我把户口迁到了海口。但需要说明的是,我本身就是海南人,和北京的丈夫结婚之后拥有了北京户口。现在把户口迁过来的也只有我、女儿和儿子,公公婆婆和老公还是保留了北京户口。”

而与“海南是东北老年人的乐园”的既有印象不同,像依依这样的95后年轻人,以及海归硕士、律师等高学历人才也正在前往海口。

“如果说2020年以前绝大部分落户海南的人是为了买房。那么2020年自贸港建设方案发布之后,就多了很多年轻人来海南落户,因为觉得海南户口未来值钱。”早已定居海南的田先生介绍。

拿到户口就买房

买房是一部分“新岛民”的首站。7月2日,在拿到海口户口本不到半个月,凌凌就晒出了海口房产证。

凌凌是内蒙古人,目前在北京工作。“北京生活压力太大了,落户、买房又毫无希望,所以就干脆落户了海口。”4月15日,凌凌申请了海口的人才落户。“5月4日进度情况显示审核通过,5月24日收到了海口办证中心寄来的准迁证。大概是5月28日我把需要的材料整理好寄回了海口办证中心。”6月20日,凌凌收到了海口地址的户口本。

跟凌凌一样,当前大多数落户海口的人都选择不见面审批:“我一共就去过海口三次。一次是去度假;第二次是6月11日到16日去海口看房;第三次就是拿到户口本之后,来海口签房屋买卖合同、拿房本。”

资料显示,2019年10月30日海口正式上线了人才落户不见面审批,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迁入申请、户口迁入两大主要步骤。但是领身份证还是得去当地。

凌凌未来的计划是“逃离北京”的高压生活,去海口工作,买房是为了实现这一可能。

而之所以选择先落户再买房,是因为海口购房政策中对非海南户籍有诸多限制,如海口规定,非海南户籍,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一套、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城市限购区域内购房,累计缴纳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

与买房的限制相比,人才引进落户显得更为容易。

“海口的人才引进落户条件主要看学历、职称,只要符合政策要求,基本都能完成落户。现在基本大专以上学历、在海口无工作,都能以人才方式落户。”凌凌告知燃财经,目前海南省落户政策分为积分落户和人才引进落户两种,而人才引进落户是最容易实现的。

这就使得不乏有人“落户就是为了买房”,买房后再迁出。

深圳本地人Felix就为了买房将户口迁入了海口,他对燃财经直言:“我是深圳人,落户海口就是为了有名额买房给爸妈住,也许以后自己养老也会去那里。但短期内是不会去海南发展的。”

今年5月29日Felix拿到了自己的海口户口本,6月就迅速完成了买房过程。7月9日,Felix告诉燃财经,他的户口已经迁回了深圳:“我是深圳本地人,把户口迁回家里很容易。”

而像Felix这样为了买房而落户的,并不在少数。这却无意间推高了海口的房价。

来到海口后,茗茗和老公就张罗着落定新屋的事情,前前后后看了三个新楼盘和两套二手房。“我记得我在海口看的第一个楼盘,在西海岸。当时还比较天真,开盘之前去售楼处看了,觉得很满意,就想着等开盘了下手就行。但后来一开盘,才发现在海口买房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5月19日,那个楼盘开盘,推出180户,据说有2000多个人登记来抢。而且跟其他地方买房现场选房或者网上选房不一样,海口这边买房是你在家里等着,销售会给你发短信,告诉你还剩哪些楼层、房源,要不要。当天中午我正在睡午觉,销售发来短信说只剩下五楼以下了。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茗茗回忆,“因为五楼看不到海,所以当时没有买。”

这之后茗茗又看了一个楼盘,销售同样表示:“只剩下四楼以下可选。”后来,茗茗才弄清楚里面的门道:“在海口买房,VIP是先选的,VIP选完销售才会通知我们这些普通客户。同时,也不是没有好楼层可以选。那个告诉我‘只剩四楼’的销售,后来跟我说,四楼以上是给全款的客户留的,如果我能交全款也能给我一个好楼层。”

二手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看到新房市场如此焦灼之后,我转投了二手房的怀抱。跟中介联系、相中了两套房子,本来约好了第二天去看。但第二天一见面中介就说,有一套房看的人太多了,业主直接涨了20万元,要不别去看了?另外一套,聊着聊着中介告诉我,需要额外加6万元的费用。”

买得早和有资金实力的人并没有遭受这种困扰。2019年买了西海岸某楼盘的吴同学就告诉燃财经:“那会儿买房还挺简单的,看了房买就行,也没有现在这些各种名目的指标费、车位费等等。估计是因为当时西海岸还是郊区,房源挺多,大家也看不上。但现在西海岸已经是海口比较重点的区域了,也发展一段时间了。”

凌凌则是畅快付出了全款,整个过程也简单、快速。

“海口房子不好买,尤其是对位置要求高的。”海口一名房产经纪人告诉燃财经,“现在海口市区基本没有新房,房源基本都在西海岸、观澜湖、江东新区。但因为海口本身现在房源有限,新增的供应也不多,所以房源都很紧俏。而二手房受市场情绪影响,一天一个价、说涨就涨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海口未来可期

“自贸港”是当前整个海南发展的大旗。经过多年的建设,海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月20日,海南省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白皮书(2021)》,其中展示了部分成果,比如:在货物贸易方面,2020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935.1亿元,同比增速达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在投资方面,《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全省新设市场主体39.0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约19万户;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余额86.46亿元,发生资金收支313.25亿元。

与大众联系更为密切的关税方面,则是自2020年7月新政实施截至2021年5月,海口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431亿元、5531万件、购物旅客61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9%、239%、101%。目前离岛免税店增加至9家。

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也是自贸港建设的桥头堡。比如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就有4个位于海口。从成果来看:2020年,海口江东新区吸引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申报清单、货值分别增长6.4倍、6.7倍;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设立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园区企业营收增长达330%。

这也是人才落户海口的原因。“自贸港的确是一个机会,特别是免税。”田先生告诉燃财经,“我在一个300多人的‘新闯海人’群里,群里多数是对海南自贸港感兴趣的人,落户和在海南创业的人很多。目前群里好多是做跨境电商、跨境贸易、进口汽车的。我现在也转回了老本行,做电商运营和推广。”

阿娜在海口做新零售电商已经一年多了。“最开始是打算做跨境电商,但后来考察之后决定做健康贴身衣物的新零售电商,因为看好这个市场。而自贸港政策很好,但跨境电商也要看国际环境,还要看你做的产品类型。此外,政策好只能让你在当下能享受一些政策福利,但产品和环境可能会影响你这个事业是否能做成。”

不过,海南自贸港仍在建设之初,“树木”需要时间,因此也诞生了质疑和不确定:“在窗口期蜂拥而入的,往往都是小企业,有的想搏一把,也有的想赚一笔就走。”

落实到个人头上,也有实实在在的就业选择和生活问题。在回答凌凌“海口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时,有“岛民”表示:“现在海南比较多的工作就是销售,而且工资又低。来海南找工作,你是来参加生存挑战的吗?”

“我有个同学在深圳工作,一直想回海口但是都没有成行,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工资太低了。”有海口人告诉燃财经。

但这并不影响前往海口落户人群的步伐。“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未来海南自贸港封关的话,房价会涨、户口会升值,未来去海口生活,环境也更好、子女教育也挺好的。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让刚需“叫苦连连”的房价问题,则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解决楼市‘火热’的问题只能靠调节供需。”王路指出,但当前海口大量用地指标倾斜给了产业发展和安居型商品住房,有效的市场化住宅用地供应不足,再叠加海口实施的、从2018年延续至今的限价1.73万元/平米的政策,让价格和市场预期存在空间,预计这种“火热”还将持续。

燃财经查阅资料发现,2020年,海口共成交69宗地,面积共214.7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占比42%,商业/商务用地占比20%,城镇住宅占比26%。而这占比仅26%、面积56.7公顷的17宗宅地里,还包括12.24公顷、7宗的安居型商品房用地。

“一方面安居型商品住房是新生事物,另一方面短时间里也是供给不足,不会缓解供应。供需不平衡,海口楼市供不应求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王路最后说道。

“未来可期,边走边看。”而对于海口的未来,即便是已经迁入海口的年轻人,虽然抱有乐观的态度,但也会比较谨慎,“主要要看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文中阳阳、依依、简妮、茗茗、潇潇、大米、丝丝、凌凌、阿娜为化名。

华宇平台官网_消费品牌的觉醒年代

0301

近两年来,食品饮料赛道打响了“资金争夺战”——不止是新兴消费品牌在积极融资,老消费品牌也一改此前的保守态度,向外部资本敞开怀抱,并加速推进上市。能否囤积到足够多的资金,成为决定品牌后续生存几率的关键筹码。

在新老消费品牌的群雄逐鹿下,一场行业大变革接踵而至:创业者前赴后继到细分赛道掘金,如气泡水、植物奶、低度酒、新茶饮……一步步攻陷老消费品牌打下的江山;不甘落后的传统消费巨头们开启了反攻战,加强了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品类的创新,与新兴品牌短兵相接。

由此,消费品牌在资本市场的簇拥下,在多元化消费群体的考验下,迎来了一个“觉醒年代”。在众多细分领域已被开发的当下,食品饮料赛道还有多少值得All in的机会?当下的竞争形势下,不乏跟风者,什么样的项目值得投?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

消费赛道还能投吗?

民以食为天。中国新消费市场正发生剧变,众多热门品类、品牌接连涌现,尤以食品行业发展最引人瞩目。

近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了《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据介绍,CBNData通过赛道潜力拆除了全网最为热门的1600多个品牌,评选出了50个最具增长力的新消费品牌。

其中,食品企业和美妆赛道依然最为宽广,尤其是食品渠道几乎占据了Growth50当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5-10年和10年以上的品牌综合实力依然占据上风。

虽然消费领域尤其是食品饮料领域早已是巨头林立,但后来者仍在接连涌入,并试图取而代之。

新兴品牌为了避开巨头锋芒、进行差异化竞争,纷纷开辟细分赛道,找到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挖掘新机会。气泡水、植物奶、植物肉、蛋白棒、麦片、低度酒、新茶饮、精品咖啡……细分消费品类出现爆发式增长。

新消费品牌快速跑到细分领域的前列。根据2021年6月1日-15日的天猫618销售额统计,共有459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TOP 1。在食品饮料的细分赛道里,成立仅两年的羽心堂、梅见、missberry、王小卤、AIRMETER空刻分别拿下了玫瑰花茶、梅酒、果酒、鸡肉零食、意大利面类目的第一名。

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推动。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食品饮料(不包括正餐、快餐等餐饮业态)投资事件数量同比增长了51%,融资总额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1-5月,该领域融资额已超过百亿元。

在种类繁多的品类、品牌中,如何挑选项目,考验投资人眼光。

在潮商金控资本市场部总裁虞建卫看来,消费品里真正有优势的公司,还是像茅台这种通过多年沉淀、真正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具备地缘优势、唯一性、排他性、独特性的这种公司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而虞建卫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也遵循此逻辑。近年来,他陆续投资了一些上游农产品、下游消费类项目,比如螺蛳粉、高原之宝牦牛奶等。

此外,虞建卫还是科尔沁牛业重组方中的投资方。“国内肉牛主要以西门塔尔牛为主,主要养殖地在内蒙古的通辽,而科尔沁牛业是通辽当地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虞建卫对「子弹财经」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肉牛养殖成本高、规模小,但由于牛肉的蛋白质是动物蛋白质里最健康的,市场需求提升特别快。然而,目前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牛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虽然猪价跌得一塌糊涂,但牛价还在涨,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消费品牌推出。

资本蜂拥入局消费赛道,也推高了项目估值。据青山资本副总裁艾笑观察,2016年前后,早期消费类项目的估值差不多在1000-3000万之间,但2020年类似团队的项目估值可能已经是亿元起。

在创业者、资本疯狂涌入的当下,食品饮料领域还有多少赛道可供挖掘?还有多少项目值得投资?高估值之下,现在投资会不会“追高”?

“没有泡沫就没有经济,没有经济就没有泡沫。”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对「子弹财经」表示,现在整体的消费市场、消费侧改革、消费端还是趋向于良性增长趋势,中国市场购买力还在上升,很多新生品牌走国货浪潮,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会跑出来。

不过,杨歌也指出,“经济是一个周期,‘成长期-过热期-衰退期-滞胀期’是循环的,现在显然是在成长期到过热期之间,所以有机会也有风险,一定要辩证看问题。”

在英诺天使基金消费合伙人王晟看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拥有很大产品体量的消费领域,还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39.2万亿元的基数,它的底层推动力在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需要品牌,愿意为品牌付出更多溢价。过去可能只有一线、新一线城市对品牌有强诉求,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对品牌的诉求都在增强,也就是说,大量过去有类无品的领域里面,都有可能产生品牌。”

王晟进一步指出,过去有些领域是有品牌的,比如金龙鱼、东鹏特饮、农夫山泉以及一些国外品牌等,但随着消费人群发生更迭,年轻人愿意尝鲜,需要新品牌产生,这就是新品牌的机会。而随着我国GDP、可支配收入增长,民族、文化自信感自然而然产生,消费者也需要国产替代国外品牌。

“但现在泡沫的确非常严重,现在已经不是‘遍地是金’的投资时代了,大部分项目还是必须要符合创业、投资的规律。”王晟对「子弹财经」表示。

不难看出,如今市场端的火热现象也唤醒了投资端对消费赛道的关注度,不断变化中的行业竞争,也刷新了投资人对消费赛道的看法和判断。

行业变革加速到来

在消费投资火爆的背后,食品饮料行业正迎来一场激烈变革,在资本加持下,新的消费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当“所有消费品都值得在中国再做一次”的论调被越来越多地提起,并被一次次验证,新、老消费品牌之间的战役已经打响。

一方面,消费话语权逐渐转移到年轻人手中,需求转变后,老品牌不再是首选。而老品牌尾大难掉,难以跟上消费流行周期的变化,也使得自身逐渐落伍。

可以看到,并非所有老品牌都能如农夫山泉、金龙鱼一样,长久地在市场上存活。近几年,很多如全聚德、狗不理、承德露露、六个核桃这样的老消费品牌逐渐走向没落。

虽然现在植物基饮品概念大火,六个核桃、露露杏仁露、维维豆奶也曾是该领域闪耀的明星,但现在,聚光灯已经在向燕麦制品、椰子制品等品类转移,小麦欧耶、可可满分等一众新玩家出现,并受到资本关注。

另一方面,诸如元气森林、三顿半、奈雪的茶等新品牌和气泡水、蛋白棒等食品饮料类的细分品类不断涌现,在资本助力下跑马圈地,也在一点点蚕食老品牌的市场份额。

即便是农夫山泉、统一这样的行业巨头,也要警惕后来者带来的威胁。“虽然农夫山泉是饮用水,但像元气森林、外星人电解质水这些饮料其实也在侵占它的市场份额。”虞建卫指出。

在新品牌攻城掠地的同时,老消费品牌也已打响反攻战,在就原有产品进行创新、推出更多新口味的同时,也不断切入新兴品牌聚集的细分赛道。

以气泡水为例。在元气森林凭借无糖气泡水突出重围后,可口可乐在2020年3月推出了新饮品 “AHHA” 系列气泡水,包含8种口味。2020年8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打造的饮料品牌KellyOne推出“生气啵啵”苏打气泡水,在命名方式、包装设计等方面,生气啵啵都被外界视为是直接对标元气森林,并被外界认为是娃哈哈的“试验田”。

2021年,仍有老牌玩家在进军气泡水赛道。在2020年推出TOT气泡水之后,农夫山泉又在今年4月推出了无糖苏打气泡水,包括白桃、莫吉托和日向夏橘等口味。6月6日,百事旗下气泡水品牌“bubly微笑趣泡”登陆中国市场,包含3种口味,这也是其首次在中国推出气泡水品类……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消费升级之后,中国快消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洗牌期。在消费端不断倒逼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这个节点,老品牌从产品到渠道、品牌等整个体系,都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如果不去认知、研究、布局、贴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的需求,必然会被新生代所淘汰。”朱丹蓬进一步对「子弹财经」表示。

除了在新产品研发上打得“不可开交”外,新老消费品牌之间的渠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的崛起,离不开线上及线下便利店等新兴渠道的助力。如今,新兴品牌已陆续进驻传统品牌的优势渠道——传统商超。

「子弹财经」在北京市朝阳区内一些传统商超内看到,元气森林、喜小茶等新兴品牌在货架上占据不少陈列位,与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传统品牌的气泡水分庭抗礼。

与此同时,老品牌在加速进军新兴品牌的优势渠道。

据“快消”此前报道,在创始人钟睒睒的带领下,农夫山泉对元气森林打响了狙击战,具体措施包括:在所有有元气森林冰柜的门店,每陈列一瓶农夫山泉气泡水进元气森林冰柜,则送一瓶终端售价3元的长白雪,封顶48瓶,等等。

此外,传统品牌也通过组建专业线上团队,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官方旗舰店等方式,加大线上渠道的建设,虽然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作为一家投资银行,我们在做很多传统企业项目时,发现传统企业存在品牌老化、渠道老化等问题,在创新渠道里其实交了很多学费。比如,前几年,很多传统大品牌都想要做互联网转型,做自己的小程序,引进团队,做私域流量,但最后全部是失败的,它们的优势还是在线下。”虞建卫对「子弹财经」表示。

但从当下来看,传统食品巨头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的生产、渠道、资金以及消费者信任等多方面的优势仍是众多新兴品牌难以比拟的。

当竞争越演越烈,传统食品巨头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精力,转身切入新兴食品所在的细分市场,会“碾压”新兴品牌吗?

王晟对「子弹财经」直言,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老品牌都是在需求旺盛但供给不充分的状态下获得的成功。但今天已经完全颠倒了。过去都是人找货,现在全是货找人,因为供给已经过剩了,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决策权、定价权,消费者决定一切。

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款产品,本质还是要产品好,品牌是否在产品创新上投入了足够多的钱,是否有足够多的技术、研发人员,足够多的壁垒。”

在王晟看来,头部的新消费品牌,在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上的绝对金额可能没有老品牌多,但是它的相对投入比例是远超这些老品牌的。新一代消费品牌创业者的基因是科技、互联网、更高的审美,直接反应在产品、品牌、销售上的创新和差异化。

“所以,我认为老品牌不会碾压新兴品牌,因为它们没有产品、技术优势,顶多有品牌的残存价值和过去形成的传统渠道优势、仓库物流等优势,但这些不是核心。”王晟说。

杨歌抱持同样看法。

“新兴品牌是一个新的生产组织,具有新生代的商业管理能力、品牌管理方法以及销售渠道。”杨歌举例道,比如销售渠道,传统品牌的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包括直销、分销、代理营销等。新生代销售渠道分为几代,选择面非常大:一是网页网站型的电商流量,比如淘宝、天猫等淘系和京东、头条系等,以及新式的电商;二是流量视频电商,比如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另外还有私域流量电商。”

杨歌对「子弹财经」表示,这两年,新兴消费品牌在新生渠道里,线上销售渠道占主要地位,它们流量推广、销售推广的方法以及投放经验、资本推动流量的发展过程,跟传统市场经营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并不认为传统产业在竞争中会具备压倒性、碾压式的优势,反倒是新生产业占了上风,新生代消费品牌还是很具优势的。”杨歌说。

新入局者的决胜之道

面对风口行业,经常会有创业者蜂拥而至来抢市场。比如,现在风口上的低度酒,吸引了很多原来电子烟行业的创业者入局。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卫龙、东鹏特饮这些老品牌,其实也是在当时的风口行业里跑出来的。但成功注定属于少数人,最后真正能够存活发展下来的企业,注定少之又少。

在激烈的竞争中,创业者的决胜之道是什么?

杨歌向「子弹财经」表示,在“产品质量、运营能力和品牌运作”三方面同时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新兴品牌,才能做好。他认为在现代消费领域创业,首先要翻越“四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即是否在行业里具有政策和牌照优势,品牌是否拥有完全牌照和IP完全所有权;

第二座大山,即地产,看是否有线下渠道,在线下经营、地推的过程中,房租、经营上是否能够算过来账;

第三座大山,即流量,看流量经营是否足够有效、降本增效做得够不够好;

第四座大山,即供应链,看是不是有比较优惠的供应链体系。

“必须有足够的能力cover掉这些,才能把品牌做起来。”杨歌指出,再之后,品牌运作能否成型,还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一是质量即品牌。企业能够在行业里占一席之地,最终是产品质量决定的。需要产品质量足够硬、用户体验感足够好、有一定刚需解决痛点。

二是运营管理能力即品牌。企业是否足够有效的进行了生产组织,是否拥有调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能力,使得降本增效得到非常有效的提高。

“中国餐饮行业是高端装备制造、高精尖细化工业管理行业,绝不是拍脑门靠情怀就能成功。一定要用工业生产的方法去思考餐饮行业的管理,因为从供应链到人员管理到门店经营全都是非常细化的,如果不重视降本增效是做不起来的。消费行业同样如此。”杨歌表示。

三是品牌即品牌。即企业会不会运作品牌,能不能通过资本、媒体和市场运营助力把品牌给运作起来,让大家迅速认知到品牌,迅速地占领用户心智,迅速喜欢上这个品牌。

“这就需要品牌要有故事性、内容性,有一定的正面意义,跟国潮相关,跟国有品牌、老品牌回归相关,跟一定的事件相关,有一定的能量。”杨歌说道。

当创业者蜂拥而入、资本一掷千金,消费赛道无疑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如今,在一些细分赛道,新老品牌竞争已呈胶着之势。老品牌切入新品牌扎堆的赛道,无法轻易干掉新品牌;新品牌要在老品牌的威压下做出成绩并活到最后,同样不易。

说到底,在如今这个消费浪潮迭起的社会中,无论新老品牌都要在意识上“真正觉醒”,认清消费者需求及行业变革方向,还要在行动上快速占领市场高地及消费者心智,才能在一波接一波的竞争暗涌中不被淘汰出局。

华宇开户_在线职业教育品牌「开课吧」获6亿元B1轮融资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在线职业教育品牌开课吧已于近日完成6亿元B1轮融资。对于融资用途,将主要用于教学教研、产品技术开发、线下场景搭建和组织建设等领域。早在去年8月,开课吧就曾完成由高榕资本高瓴联合投资的5.5亿元A轮融资。

开课吧成立于2012年,内测一年后才正式上线。最开始以IT技术大类切入职业教育(DTG业务),后逐渐新增商业和设计两大类核心学科。商业大类包括项目管理、商业分析等;创意设计类包括产品设计、游戏原画、3D建模等。

去年,开课吧拓展了企业服务业务,今年6月收入就超过2000万元;今年4-6月,开课吧又拓展了包括研究生、公职考试、资格证、学历提升等在内的考试培训业务(ETG业务),目前这个团队规模超1000人,首月营收就过千万,并且连续三月每月翻倍。据了解,ETG下个月就能冲刺1亿元收入。如果加上最早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业务(DTG),就是合计冲刺单月2亿元收入。

此外,开课吧还把业务拓展到了非典型职业场景的用户学习需求,前期以理财课程切入,逐渐延伸到兼职副业(配音、短视频和电竞等)、超级沟通力(奇葩说辩手梁秋阳老师主理)、色彩心理学(乐嘉老师主理)以及兴趣爱好(国画、书法等)等系列课程。

自此,开课吧就形成了四大业务:职业资格教育品类、职业技能教育品类、企业服务品类、个人和家庭成长学习平台。同时,开课吧也就正式完成了从“数字化人才在线教育平台”升级到“在线职业教育”的升级转变。

对于在线教育,开课吧创始人兼CEO方业昌的判断是“在线并不代表没有线下场景,我个人理解是未来职业教育获客及增长将是线上线下都需要的,交付和运营是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

据方业昌关于本轮融资的内部信透露,在B1轮6亿元融资完成后,后续的B2轮融资也将会在未来两个月内陆续完成。

华宇测速_CT球管制造商麦默真空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达晨财智领投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12日,CT机X射线管组件(以下简称“CT球管”)制造商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默真空”)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夏尔巴投资、泽羽资本等新老投资机构跟投。融资主要用于新型静态CT球管产品的开发,现有平台产品的拓展等用途,百榕资本担任公司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麦默真空成立于2017年9月,于2018年底获得夏尔巴投资、纳米维景的A轮投资, 并于2020完成了B轮融资,引入了泽羽资本、比邻星创投等机构投资者。麦默真空的3.5MHU和5.0MHU产品均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通过了ISO13485和9001的体系认证,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及销售。预计未来每年公司还可取得2-3张相关产品注册证,进一步完善产品线覆盖范围。

麦默真空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主流CT球管和静态CT球管两大产品线,采取双轮驱动策略的CT球管厂商:在主流CT球管领域,麦默真空现已覆盖3.5M和5.0M两大主流产品平台,可以兼容西门子、飞利浦、GE及国产主流品牌,并不断向其他平台进行扩展,扩展完毕后,预计可以满足目前市场上CT整机绝大部分的球管替换需求。

目前麦默真空拥有1项发明专利、超过3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专利及获取了注册商标。针对现有的3.5M热容量及5.0M热容量球管产品,麦默真空已经突破了双阴极聚焦、栅控焦点尺寸、磁控Ф向飞焦、 栅控Ф向飞焦等关键技术,并且对未来产线升级有着完整的研发计划。

此次成功融资后,麦默真空创始人叶华伟表示:“麦默真空从创立以来一直始终坚持贯彻CT球管的正向研发策略,依靠核心团队在CT球管行业的多年积累,自主设计并搭建CT球管生产设备,把球管工艺要求融入到了整个制造流程当中去,真正实现CT球管的批量化、产业化,打破国外企业在中国CT核心部件市场的垄断。”

达晨财智合伙人韦钢表示:“CT球管是医疗行业里少有的兼具耗材属性的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在过去该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达晨财智一直在相关领域寻找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国企业,麦默真空作为国内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CT球管行业领导者,立足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持续不断打磨产品,加速CT球管国产化进程,我们相信麦默真空未来会走出中国,代表中国在全球CT球管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表示:“中国CT核心零部件行业的国产替代势不可挡,必定会出现一些拥有远大抱负的研发导向型的中国公司,麦默真空就是其中的翘楚。麦默真空依托创始团队10年以上的行业积淀全身心投入到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球管的研发当中去,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力。夏尔巴投资作为麦默真空最早的机构投资人,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像麦默真空这样有抱负,有技术,勇于投入的优秀中国企业。”

华宇测速地址_生物材料企业博恩锐尔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生物材料研发企业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锐尔”)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德同资本跟投,元生创投继续加码,凯乘资本担任本轮首席财务顾问。

博恩锐尔成立于2017年,由清华团队创建,专注于生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其搭建了多个生物材料技术平台,并与众多知名三甲临床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构建了全面的研发生态圈。产品方面,博恩锐尔为临床医学提供快速止血、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系列高端耗材。

博恩锐尔目前已研发出医用粘合剂、流体止血剂、可降解鼻腔止血绵等多款产品,并拥有数十项储备项目。此外,公司已完成专利授权二十余项,并凭借其高品质产品及商业化能力,布局了二十余省市的销售渠道,打通了从产品开发、临床注册到生产销售的全闭环。

博恩锐尔创始人兼CEO甘少磊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保守估计,十年内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

本轮领投方经纬中国投资董事孙凌皓表示:“医用生物材料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已经到达产业化的拐点,在创伤修复、运动医学、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前景。我们一直关注生物材料领域的底层技术创新,博恩锐尔团队经过十年扎实积累,建立了基于自有专利技术的多产品研发平台,产品质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明确验证。我们期待公司成为该领域的头部企业。”

元生创投合伙人阴杰表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整个产业的发展成熟,未来的产业机会将不再是停留在终端器械产品层面的进口替代,而是会不断向价值链上游延伸进,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材料及底层技术,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博恩锐尔通过其掌握的核心生物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及其打造的强大的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为其实现针对人体不同组织的器官再生的使命赋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生物材料技术及组织再生产品企业。期待博恩锐尔的创新产品早日进入临床,服务广大患者。”

华宇平台登陆_企业培训SaaS平台魔学院获A+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魔学院」已于近期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钟鼎资本跟投,悠然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魔学院创始人兼总裁熊军透露,本轮融资一方面将用于产品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加强营销和客户成功体系建设。

「魔学院」定位于一家企业培训SaaS平台,主要通过SaaS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员工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培训管理的SaaS系统和培训课程商城服务。不仅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学习进度,实现高效管理,还帮助员工摆脱了传统企业培训的时间捆绑,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据悉,2015年魔学院刚上线便获得了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今年2月,魔学院又顺利完成腾讯产业生态的数千万元融资。时隔三月有余,此次魔学院再获To B类知名机构认可,足以体现魔学院团队在企业培训SaaS领域的绝对优势。

基于“每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的愿景,魔学院为企业客户提供了针对不同规模的通用化、标准化产品,少则数十人、多则囊括百万人。同时,通过个性化配置、二次开发、开放平台、混合云和私有云技术,魔学院还兼顾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优培训服务方案。

熊军介绍,在魔学院平台,各企业HR、培训管理、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均可以将公司的规章制度、专业技能知识、业务产品资料、SOP手册、各类在线课程和题库等内容,以图文、音频、视频、文档等多种形式上传,制作成体系化的线上课程和培训体系。

由此,魔学院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沉淀知识和经验,推动员工随时随地、碎片化、线上化、移动化的学习,并建立员工学习成长路径和计划。对于部分企业,魔学院还支持线下培训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除此之外,魔学院还可以帮助企业推动“以考代培”管理,支持快速生成考试题库,支持15万人同时在线考试并防止作弊,使员工的学习时长、考试成绩与升职加薪、获得业务机会挂钩,让晋升考核更加透明、合理。

现阶段,该公司已适配各类业务场景,如入职培训、技能培训、职级晋升、高潜培养、销售人员培养、店长班、师徒培训、分部门竞赛、渠道代理商及供应商培训、对外内容营销与获客,帮助企业建立内部外部一体化、UGC和PGC结合的培训体系。

“建设学习型组织,让新员工快速上手出业绩,让老员工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是每个企业管理者的诉求。而魔学院就是依靠技术优势、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让企业用每人每年9元的预算,快速建立自己高性价比、个性化的企业大学,让培训变得专业、体系化、数字化,敏捷、智能、有效。”熊军说。

从为饿了么、富士康、银河证券、天安财险等大客户研发企业培训软件切入,近几年,魔学院不断提炼标准化的SaaS产品。

目前魔学院通过极强的产品力、多元化的销售策略、高性价比的定位,已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如格力、联想、中国人寿、国药集团、同仁堂、小药药、爱回收、我爱我家、云海肴、福佑卡车等,并获得数千家客户的多年续费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后,线上企业培训的需求增加,魔学院客户量在2020年成功突破3倍增长,今年预计还将增长5倍以上。

“魔学院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可以融入到企业业务流程和IT环境中,如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各类HR系统、OA、CRM以及垂直行业SaaS系统等,这是我们选择魔学院的主要原因。”某知名企业客户CEO表示。

“完善服务链条”是魔学院近期正在做的事。除了企业和员工自主生产的培训内容外,魔学院还与专业的企业培训课程机构和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了企业培训商城、精选优质内容,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第三方课程和服务,帮助企业培训降本增效。

谈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方向,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的联创熊兵博士表示:“职场人的学习需要更专注、需求精确、具有结构性的知识模块,这类知识往往能匹配岗位能力模型的需求,比如基础管理课程、思维模型课等等。我们第一步是做成标准、便宜、实用易用的工具,后面会不断融入AI和大数据的技术,实现真正的智能培训、智能的人才发展。目前TOB的企业培训的学习体验和C端的教培类产品相比,趣味性和互动性都还相差很远,这个痛点也亟待解决。依靠强制、物质激励手段推动学习还不够,我们希望把产品开发得像游戏一样,让更多的90后、00后职场新人享受学习的过程。”

对于此次投资,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表示:“建设学习型组织,高效、体系化地搭建专业知识库、操作规范,是未来企业的刚需。企业培训数字化及其背后的终生学习大赛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魔学院从饿了么、富士康等大客户切入积累产品经验,打磨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SaaS产品,还有延展到内容平台甚至职场服务的潜力,是一种健康的SaaS发展模型。两位创始人既有多年IT创业经验,也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是值得期待的创业组合。”

华宇注册开户_馥逸医疗完成A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道彤投资追投

0228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5日消息,专注于头颈以上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上海馥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馥逸医疗”)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道彤投资持续追投。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线的研发、临床、团队扩充、研发中心建设及GMP车间投入使用。

馥逸医疗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头颈以上显微外科,以宏微控制类人双臂机器人为平台,持续打造全智能、高精度、拟人式手术机器人产品矩阵。团队核心成员在手术机器人研发、医疗设备工业设计、医疗创业资本市场运作等相关领域有资深从业经验,同时,馥逸医疗拥有强大的科学顾问体系,顾问成员包括全球顶尖手术机器人领域院士、一流三甲临床专家、知名医疗创投机构投资人等。内外部团队优势互补,已形成从临床需求挖掘、工业设计、机器人研发到临床注册的完整经验。公司以其精益的技术实力和底层创新能力,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关于本轮融资,道彤投资表示: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馥逸医疗已获得多轮融资,这侧面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馥逸技术创新能力的认可。我们是馥逸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当时看中的就是公司的创新研发能力,头颈以上的显微外科机器人设计研发极具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十分期待与公司一起为产业革新做一些事,将创新技术普及应用于未被满足的市场。

华宇平台登陆_罗永浩的最新创业计划

0228

正在冲刺还债的罗永浩,近日在采访中曝光了他的未来创业方向,还是想死磕智能硬件。

其实老罗坚定地选择智能硬件有据可依,因为这个市场一直以来都足够火爆。

现今智能硬件主流包括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智能医疗等,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在未来都会是千亿级别以上的市场。在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中,中国市场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虽然智能硬件领域市场足够大,机会足够多,但是其实已经玩家众多,巨头林立,创业者想要在其中杀出一条血路并非易事。

再者智能硬件赛道本身也是“坑多路险”。创业者不但要解决产品严重同质化问题,还需要具备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在智能硬件领域打拼多年的罗永浩,踩过的坑不在少数,这些都会成为他的巨大优势。但想要再次在这个行业掀起风浪,可能也并非是一件易事。

万亿市场的吸引力

前几日,罗永浩让“智能硬件”再次成为热词。起因是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如果债务还完后,他想做一个软硬结合的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老罗下一步创业方向为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范围其实很广。业内把通过软硬件结合,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的产品,称为智能硬件。现今,智能硬件主流包括几大类,例如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智能医疗等。

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是C端消费者最为熟知的。像三大类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此外,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也时常进入的大家视野。在更加细分的领域,教育智能硬件和智能穿戴产品,近两年也风头正盛。

罗永浩还说了一句话,他要做的是一个平台级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相对容易赚钱的生意。铅笔道观察近年来的智能硬件行业发现,赚不赚钱先不谈,但是这个行业是真的火爆。

其中智能手机基数大,在“三大类”中出货量最为平稳。据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31亿部。虽然相比2019年下降10%,但是考虑到疫情原因,业内仍旧认为其会持续增长,2021年能够开始回暖。IDC预测,从今年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

智能穿戴设备也在飞速增长。在智能穿戴产品中,智能手表变现最为强劲。据相关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1亿台,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 1.7亿台。

智能家居后来居上。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消费者在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将在2021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25年,智能家居市场将继续增长至1730亿美元。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突破1.5亿台。同时,在2019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渗透率已高达70%。

这些都意味着,在经历过低迷之后,全球智能硬件市场进入“爆发式发展期”。而在这场热潮中,中国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市场。

在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亿部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四个(分别为华为、OPPO、小米、vivo)。据IDC统计,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接近1.1亿台,同比增长7.5%。其中,耳带设备出货量5078万台,同比增长41%;智能手表出货量1532万台,同比增长48%。同时,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扫机器人市场。

现今,如果提到智能硬件终端产品,往往不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等传统智能设备包含在内。按照这种方式,据统计,2019年全球智能硬件出货量为37.54亿台,其中中国贡献7.70亿台。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其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比30.6%,智能穿戴设备占比20.0%。

此外,资本频繁入局,也从侧面印证了智能硬件的火热。据前瞻经济学人统计,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投资数量为516次,金额为789.65亿元。

这样看来,虽然罗永浩在锤子手机上已经让自己负债累累,但还是决定在未来再次进入智能硬件行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和潮流。

智能硬件这个市场足够大,也就有讲不完的故事。

杀出一条血路

一个大家都看好的行业,竞争必然十分激烈。不知罗永浩能否凭着这份“勇气”,在未来的创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先看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呈现出头部角逐的态势。业内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日趋饱和,消费者对新设备的需求放缓。现状就是,智能手机日益成熟化,软硬件技术门槛非常之高,大厂家割据,小厂家难入局。

数据显示了企业想要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的难度。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前五厂商市场份额突破90%。华为、vivo、OPPO、小米和苹果占领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而在2020年,排名前五依然未变,留个其他厂家的份额仅有4%左右。步入2021年后,格局发生变化。虽然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但是,留给其他品牌的份额也仅有9.8%,如果提剔除荣耀,这个数据还要下降多少,也未可知。

再者,智能穿戴将更偏向于健康方向,看重生态。据IDC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中,耳戴式设备和腕式设备占比超过97%。小米、苹果、华为、Fitbit、三星占据市场份额约70%。如此看来,在智能设备领域,对新品牌来说或许有突破的机会。

但是有从业者向媒体透露,可穿戴设备正朝着医疗健康方向发展。如此便需要有医疗机构和资源作为支撑,门槛相应会提高。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62.6亿元。

智能家居则过于分散,格局未定。相比于成熟智能硬件市场的头部玩家集中格局,智能家居则分散得多。既有小米、华为、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参与,也有海尔。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企业,以及许多智能安防企业。

IDC 预计,2021 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 2.5 亿台。在无巨头垄断情况下,给了许多小企业信心。据天眼查数据,我国智能家居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近4万家,2020年新增3.1万家。

除了常见的智能硬件产品,小品类产品异军突起。进入2021年,不得不提的智能硬件,还有教育类智能硬件。

互联网大厂入局。在疫情后在线教育需求旺盛,热度居高不下,教育智能硬件机会来临。首先是字节跳动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两者都以智能台灯为突破点,发力智能教育硬件领域。

以教育产品起家的品牌也不落人后,网易有道推出有道词典笔,作业帮推出喵喵机。同时,小米推出“小爱老师”英语学习机,百度推出内置课程的小度在家智能屏X8。在这些产品推出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据机构统计,大力智能作业灯2020年出货量约为30万台,网易有道词典笔3的评论量也有数十万条。

被巨头看好,智能教育硬件市场有多大?据艾瑞咨询预测,2021年中国智能教育硬件市场规模将达453亿元,2024年增长到953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为28.13%。

但是,智能教育硬件并不是人人玩得起。有从业者表示,智能硬件看似是卖产品,但是背后却需要强大的教研资源和数据库支撑,做内容远比硬件的难度大。

硬件坑多多

一直以来,智能硬件赛道看似热闹非凡,但其实也充满各种变数和危机。

对于在智能硬件领域占比最大的智能家居而言,困难的是融合。行业分析师向外界媒体透露,国内智能家居平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阵营分布明显,各自优势并不明显。

IDC 中国分析师刘云在报告中提到,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服务,割裂的生态连接阻隔了智能家居市场从设备向服务化的升级,也制约了市场增长的步伐。刘云认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需要各类玩家应积极提升软件能力、丰富应用生态,打造基于软件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穿戴最大的问题则是严重的同质化。观察市面上的智能穿戴产品可以发现,以智能手环为例,功能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前段时间,华为手环6与小米手环6相继发布,双方都增加了血氧检测,除了数据细微的差别外,几乎无差。

“挑来挑去挑花眼了,两个产品在功能和价格方面都差不多,还有荣耀手环,也差不多,感觉买哪个都可以。”消费者康康说道,身边朋友选智能手环,用什么手机就选什么手环,其他人都是看喜好,选智能耳机也是如此。也就意味着智能穿戴产品大多难有独特的竞争力。

做智能硬件,最重要的是需要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属于科技产品的智能硬件,其技术含量自然不能少,这就需要强大的硬件资源支撑。对于相对成熟的智能硬件产品而言,头部企业掌握了优秀的供应链资源,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以更快的和更低的价格拿到器件,而这对新入局者来说,这就是个难题。

如果是新型智能硬件,还要面临供应链不完整的难题。一扫地机器人创业者对铅笔道提到,仅仅他们的导航组件就找了有小一年,因为高质量的器件很少有人能做出来。

互联网+硬件对团队要求高。“做智能硬件,需要又懂互联网,还懂硬件。要知道生产、供应链、产品设计、品质控制,也要懂营销、品牌定位等。许多互联网团队做智能硬件失败了,大多是不懂硬件。”一位曾经的智能硬件创业者表示。

智能硬件是对企业全面的考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些智能硬件行业的特性对企业产品策划,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工艺,宣传推广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硬件市场广,但是难度也不小。如果罗永浩选择再次入局,不知是否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在最近一次对罗永浩团队成员的采访中,一位跟随罗永浩多年的员工曾问起他后面还是要做电子产品的问题。罗永浩当时的回答是:“这个时机可能已经错过了。”

虽然时机可能已经错过,但已经在智能硬件领域打拼多年的罗永浩,已经踩过了几乎所有创业者踩过的坑儿,获得了创业最宝贵的经验。在未来万亿级的智能硬件市场上,说不定会再次出现罗永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