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新型元宇宙社交应用「Tagging」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磊梅瑞斯创投、棕熊资本,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系统搭建。
Tagging在2020年开始酝酿产品雏形,并在2021年6月1日申请获批了11项关于元宇宙的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Tagging主要面向内容应用,致力于通过为用户塑造一个虚拟数字身份,来搭建元宇宙的入场券,在产品中加入了内容打赏的去中心化数据属性,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赚取数据积分,其核心优势首先在底层技术方面,Tagging的算法区别于传统的关联信息推送,而是通过互补信息进行推送。其次,Tagging拥有区块链加密技术,可以对用户数据实现加密处理,华宇测速地址在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上能够提供保障。
团队方面,创始人柴舸洋为重复创业者,曾在香港创办SocialFace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并担任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合会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领域经验丰富。柴舸洋表示:“现在社交应用的属性会更偏向社交,但我们是社交+游戏属性,因为用户可以通过‘打Tag’这一工作,来创造价值并得到回报。”
棕熊资本认为:“Tagging在元宇宙赛道里切中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性地将社交元素和商业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简单的操作打造立体和全面的用户虚拟形象,华宇平台官网给用户提供一个UGC内容打赏的社交新模式。它将用户数据资产化,而这种数据资产未来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比如人脉管理、虚拟积分商业化等等。同时,它注重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构建一个公平、中立、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社交平台。Tagging拥有扎实底层的技术和算法,能够很好地结合现实和虚拟世界,并具有社交和商业化属性。我们看到Tagging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社交模式和应用场景,从Z世代到商业品牌,Tagging针对的用户群非常广阔,市场容量大,而且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可拓展性,我们可以预期它将在这个赛道里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社交生态体系。”
磊梅瑞斯创投董事长张磊认为:“元宇宙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不只需要更多技术创新,还需要制度创新、模式创新,Tagging对于如何构建去中心化、建立新循环可持续生态系统,以及‘数据资产始于客户还于客户’有着深刻的行业理解及认知。Tagging 不仅是一个让人上瘾的APP游戏,更像是一个元宇宙初期的世界,一旦时机成熟,将会是技术、资源、智慧的汇合中心。另外基于对创始人本人的充分了解,这也是磊梅瑞斯投资最快的一次决策。
0401
自动驾驶公司主线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由越秀产业基金、众为资本、渤海中盛联合投资。
此前,主线科技曾在2017年获得讯飞创投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10月获得A轮融资,由蔚来资本和普洛斯隐山资本联合领投、钟鼎资本跟投,融资金额未透露;华宇测速地址2019年9月完成由博世集团(Bosch Group)风险投资部(RBVC)和普洛斯旗下隐山资本投资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未透露。
主线科技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一家聚焦L4级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初创企业,主要面向港口物流枢纽与高速干线物流场景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技术与运输服务。具体来看,主线科技研发的是覆盖封闭、半封闭和城区的全场景智能物流系统,以自动驾驶技术赋能港口枢纽、高速干线、物流园区和城区配送等多样化物流场景。
目前,主线科技处于将实现干线物流等半封闭高速场景L4级自动驾驶的阶段,已投入数十辆自动驾驶卡车,并与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福佑卡车、华宇平台官网申通快递等企业开展真实场景下的常态化运营,累计运输里程已突破120万公里。在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中,主线科技的自动驾驶系统Trunk Master可以让1名司机完成原本需要2名司机才能完成的驾驶工作。
在新一轮资本加持下,主线科技表示将加速新一代自动驾驶卡车研发与量产,进一步推动干线物流自动驾驶运营业务落地及港口自动驾驶市场拓展。
公司CEO张天雷表示:未来五年,主线科技将通过自动驾驶卡车量产与规模化落地,逐步覆盖全国数百个物流枢纽和数千条物流运输线路
0401
格力电器最新公告披露:格力电器将以21.9亿元受让盾安精工所持盾安环境29.48%股权,同时以8.1亿元现金认购盾安环境非公开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盾安环境38.78%股权,后者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格力电器收购盾安精工所持的2.7亿股价格为每股8.1元。按照协议, 格力电器将有权改组盾安环境董事会,并提名半数以上董事。此外,华宇测速地址格力电器现金定增盾安环境1.39亿股,每股定价5.81元。值得一提的是,盾安环境在11月10日停牌之前曾连续两日涨停,11月9日收盘价为8.58元,总市值78.7亿元,较年初市值已翻倍。
盾安环境是格力的空调制冷配件供应商,2019年和2020年的格力采购金额分别为15.1亿元和12.06亿元。主要业务包括制冷元器件、制冷空调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此外,盾安环境在新能源车电子膨胀阀、截止阀等产品方面也具有技术优势。
盾安环境是浙江诸暨企业家姚新义的起家主业。盾安集团持有盾安精工82.6578%股权,此前直接持有盾安环境9.71%股权(8906万股),间接通过盾安精工控制盾安环境29.48%股权。华宇平台官网此次交易后,盾安集团依然直接持有盾安环境8906万股,为第二大股东。
格力电器称,交易是公司构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保障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盾安环境的空调制冷元器件业务具备较深的技术积累和良好的生产制造能力,新能源热管理器相关产品矩阵完善。格力电器看好盾安环境的产业价值。格力电器还指出,该交易将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
0401
高瓴集团与无锡锡山区人民政府昨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成立高瓴创投二期人民币专项基金,拟组建基金规模50亿元。与此同时,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也在锡山落地。该中心将协助硬科技创业项目的转化和孵化,进一步培育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签约仪式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出席活动,无锡市委市委常委、副市长丁四海与高瓴创始合伙人、联席首席投资官易诺青共同为创新中心揭牌。
高瓴创始人张磊在视频致辞中表示:“16年前,高瓴以一名创业者的身份起步,一直秉持创造价值的初心,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并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华宇平台官网高瓴依托深厚的全产业链研究能力,聚焦于生物科技、软件服务与硬科技、碳中和、消费科技等创新型领域,投早、投小、投科技,投硬、投新、投牛人,致力于用长期资本和深度赋能帮助创业者,用科技推动创新落地、推动产业升级、推动价值创造。”
张磊称,“此次高瓴与无锡锡山区合作成立创投专项基金,并在锡山区落地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是高瓴打造科技创投+赋能中心价值创造的全新发展组合。在创投基金筛选好项目的同时,高瓴通过与政府共建生态赋能平台,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不断成长和绽放。我们希望能够在无锡市、锡山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并培育赋能出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与无锡市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
资料显示,高瓴于2020年初正式推出高瓴创投,作为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的独立投资平台,成立高瓴创投的初衷之一,高瓴看到了早期创新,尤其是硬科技、深科技方面的巨大机会。
高瓴认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华宇测速地址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培养一批专注于关键技术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补足产业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攻关到产品市场开拓之间,面临多重“死亡谷”,既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具体的落地场景。而像高瓴创投这样的早期创新型投资机构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拥有丰富的科技与实体企业生态,可以紧跟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帮助企业完成“从0到1”、“穿越死亡谷”,并能够依托于高瓴丰富的生态资源,通过专业的资源配置和深度价值创造(DVC—Deep Value Creation),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和绽放。
从高瓴创投成立以后不断交出的成绩单里可以看到,“含tech量”(硬核科技占比)是其考察项目的关键指标:如成立第一年,高瓴创投投出的200个项目里,科技和医疗等“含tech量”高的项目占比就接近80%。
通过投资,高瓴创投不断向“热爱科技、相信创新的早期创业者”喊话:希望他们把寻求融资的first call打给高瓴创投,同时作为一家全周期基金,高瓴也能长期陪跑整个创业旅程。
此次与无锡合作成立的高瓴创投二期人民币专项基金,拟组建基金总规模约50亿元,重点将投资于生物科技、硬科技与软件服务、碳中和、先进制造、消费科技等领域。而落地锡山的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则是围绕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针对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性平台。
通过合作,高瓴与锡山将共同建立科技生态服务机制,通过项目孵化+深度赋能的方式,利用高瓴在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资源及被投科技企业优势,结合科技上下游专业化服务能力,通过举办科技企业路演、科技资源对接、学术沙龙、技术专题培训等方式,协助硬科技创业项目的转化和孵化。
据悉,高瓴目前累计投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5家,主要聚焦在生物科技、硬科技、先进制造与碳中和等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乐纯医疗、纳微科技、微创心通、先健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天科合达、派拉软件、沃太新能源、EcoFlow等。
0401
有人已经赚到了元宇宙的第一桶金。
不久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元宇宙第一课”的培训截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该课程今日活跃用户1175,新增用户370人,累计付费用户2673,累计用户7292人。今日收入9.1万元,累计收入159.6万元。
这并非个例。只要你在社交平台、知识社区检索“元宇宙”,华宇测速地址便可以看到大量课程广告。比如在某知识付费APP上,一个名为《元宇宙6讲》的网课,学习人数多达4.2万人。该网课价格为24.9元。粗略估算下,该门课程的营收超过100万元。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博主在抖音、视频号、B站等平台推出了元宇宙科普视频,同样收割了不少流量。
为了深入了解课程情况,笔者以学习者身份在某平台上报名元宇宙课程,并与相关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当想了解课程内容来源、运营机制、盈利模式等详细信息时,工作人员开始闪烁其词,甚至最后拉黑了笔者。接连探访了几个授课团队后,终于有人愿意分享这一门隐秘生意。
以下便是成都某元宇宙课程团队的故事——
事实上,该课程团队原是一家区块链公司,主营业务是替业内多家数字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持。今年年初,元宇宙概念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他们开始注意到公司运营的社群有人讨论元宇宙,但还停留在很基础的表面话题。
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公司迅速组织了一个团队,着手准备元宇宙方向的课程内容。为何可以从区块链转到元宇宙?对方信誓旦旦地分析了两者的共同点——虚拟,“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都很有前瞻性”。
项目起步阶段,团队负责人Simon(化名)带着几位同事先在社群做一些资讯分享,后来汇总网上资料做了一个“新手指南”,意外受到欢迎。“很多人开始来咨询,能不能有一些深度实操课程,通过学习抢先抓住元宇宙这波红利。”于是,他们迅速推出了《进⼊元宇宙最容易的认知升级》《元宇宙不同领域的深度进阶》和线下闭门小班课《从初识到掘⾦》等课程。
据内部员工介绍,线下小班课目前已经举办了三期。每一期线下课会招收近20名学员,学费是在2000元-3000元,课程内容包括技能、项目和宏观政策等。技能课程主要教授NTF和链游(区块链游戏,也称gamefi);项目课程是分析经典案例和项目收益情况;宏观政策主要是剖析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
该负责人Simon强调:“线下课还不算是我们主要盈利来源。课程毕业后,学员想要自己开设工作室的话,我们会为学员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从而收取项目提成。华宇平台官网一般来说,我们抽取30%的项目分成。”目前,每期线下课学员选择创业的比例达到20%-30%。其中,一位学员毕业后成立了一家NFT工作室,月收入达十几万。
当然,元宇宙的荒诞故事仍在上演。除了元宇宙课程,元宇宙相关书籍也如雨后春笋面世。《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套装(全2册)在京东售卖,至今收获了超1万条评论。正如网友的评论:“元宇宙火得不行不行的,准备买本书好好看看”。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卖课程还是出书,这一波人都一个共同点:他们传播的内容大多很相似,而且很多培训人员或作者大多来自区块链领域。正如这几年很火的低度酒创业者,大多从电子烟赛道转身跑过来的。
火爆的元宇宙,成了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没有最火爆,只有更火爆——刚刚被区块链洗礼的大妈,又开始谈论起了元宇宙。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所谓元宇宙(metaverse),最早由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提出的。1992年,斯蒂文森曾在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该作者表示,未来的人们在一个沉浸式数字世界中,以虚拟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
时至今日,元宇宙依旧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从字面意思定义Metaverse(元宇宙)是Meta (超越)+ Verse (宇宙),一种超越现实的虚拟宇宙;而扎克伯格将Metaverse定义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平台,或者是具象化的互联网;“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则在招股书中以“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等八个要素来描述这一虚拟世界。
那么,这个概念为何在今年突然爆火?一切要从游戏公司Roblox讲起。自2004年成立以来,Roblox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类似元宇宙的游戏平台。今年3月,该公司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2021年备受期待的美股IPO。上市当日,股价暴涨54%,市值超400亿美元。以此为起点,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
当然,最为轰动莫过于Facebook更名,掀起元宇宙高潮。今年10月,扎克伯格宣布取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将Facebook集团名字换成“Meta”。这一举动,足以见得扎克伯格押注元宇宙的决心。他说过:“元宇宙是下一个科技前沿领域,就像当初我们搭建社交网络一样。”
几个同一时间,英伟达也在进军元宇宙。此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一段公开演讲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刷了屏。原因是,这款视频中,黄仁勋用了14秒的“虚拟人”替身,而“虚拟人”十分逼真,无人察觉。虽然这段视频意在宣传这个创造虚拟空间的软件平台Omniverse,但却暴露了英伟达的目的——发力全宇宙。
我们把视线转到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是摩拳擦掌。2020年年底,马化腾向业界抛出过一个全新的概念——全真互联网。腾讯CEO马化腾在内部刊物表示,“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还有字节跳动。今年4月,字节跳动战略投资了手机游戏研发商“代码乾坤”,金额近1亿人民币。这家公司因旗下经营一个UGC创作平台《重启世界》,而被誉为“中国版Roblox”。
这只是张一鸣攻占元宇宙的开端——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这笔交易或将是今年VR领域最大的收购案;11月,众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以及其他多个股东。官网显示,众趣科技是一家VR数字孪生云服务提供商,也属于元宇宙范畴内。
此外,华为、HTC、百度、网易等在内的科技巨头宣布探索元宇宙。网易创始人、CEO丁磊在今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中回应,网易已做好元宇宙的技术和规划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刻,“网易可能跑得比谁都快。”
元宇宙炙手可热。天眼查显示,今年9月以来腾讯、理想汽车等公司集中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截至11月9日,注册元宇宙相关商标的企业超过550家,其中近一个月新增约420家。
更令人咋舌的是,元宇宙概念引爆二级市场,只要沾上该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飙升。今年9月,深圳老牌游戏公司中青宝就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公司即将推出一款以经营酒厂为核心的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随后两个月,中青宝股价直冲云霄,涨幅高达362%。截至11月17日收盘,该公司市值超100亿。
据公开数据统计,A股市场上有超30个概念股,以中文在线、佳创视讯、恒信东方等公司为代表的多只元宇宙概念股表现强劲。只要沾上元宇宙概念的相关公司,股价“一点就着”。
因此,一批上市公司纷纷就“元宇宙”建立了相关项目组。完美世界9月初在某求职平台发布多个元宇宙相关职位,涉及元宇宙系统策划、人设编辑器负责人、系统策划等,产品主要围绕游戏。
时至今日,元宇宙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VC杀入元宇宙,一笔笔融资诞生
这是一场泡沫游戏?
元宇宙热潮开始席卷创投圈。正如你所见,一笔笔相关的融资诞生。
6月,专注于打造全真互联网创业公司“元象唯思”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腾讯、高瓴创投、五源资本、高榕资本参投。这家公司由腾讯集团副总裁、AI LAB院长姚星离职创立,专注于将人工智能、云渲染、视频编解码与大系统工程等前沿技术,引入数字世界生成的过程中,在线上线下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
8月,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高瓴创投联合领投了一家公司动作物理引擎公司Motphys(谋先飞)。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拥有自主研发的动作物理引擎技术,创始团队来自于业内领先的体育游戏公司拱顶石游戏,核心团队在长期的竞技类游戏项目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9月,增强现实(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超1亿美元。本轮由蔚来资本、云锋基金、洪泰基金共同领投,CPE源峰和数家战略投资人跟投,金浦创投、高瓴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继续追加投资。早在2017年,徐驰离开硅谷回国创办了Nreal,以AR眼镜切入硬件赛道。
融资案例应接不暇,投资人为何看上元宇宙?这似乎不难理解。元宇宙既包含数字经济中的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也融合了对VR、AR、脑机接口、物联网等技术的前瞻布局。据预计,到2025年,元宇宙中来自游戏、企业通信和广告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820亿美元。
来源: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某知名VC机构合伙人透露,公司内部已经将元宇宙的投资版图大致梳理出来,按照元宇宙发展历程大致分了七个层面:最底层是科技,随后依次是硬件载体、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和算法)、内容、社群、商业模式。“目前为止,元宇宙还只是个雏形,现在很多创业项目大多集中在技术和硬件这一层面。”
“有关注度是好事,但当太多的外行涌向一个行业的时候,这往往会掺杂很多投机和不专业,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一位MR领域的创业者如是说。
这也是很多投资人头疼的一点。“我们坚信,元宇宙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最后也有可能跑出大型公司。但现在这些项目的故事很难打动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参与这场大概率可能是泡沫的游戏。”一位长期关注文娱领域的投资人表示。
不久前,负责百度元宇宙业务的百度副总裁马杰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发出了警告,按照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元宇宙正在期望期的顶点。他甚至给出了具体时间,“到明年下半年或后年,这轮泡沫一定会破灭的。”也许当潮水退了,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0331
90后聂云宸执掌的喜茶又官宣了一笔投资。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完成了A轮融资,领投阵容中除了专业的风投基金BAI资本、番茄资本外,新消费代表喜茶赫然在列。
没想到找人“要钱花”的喜茶,也开始给人花钱了。更预料不到的是,这已经是喜茶三个月以来的第4笔投资。
就在投资WAT的前一周,喜茶投资了茶饮品牌和気桃桃;更早的9月27日,喜茶布局燕麦奶赛道,投资主打野生植物燕麦奶的安徽绿番茄,持股15%。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则是喜茶作为VC的第一笔投资,发生在今年7月21日。
喜茶对外投资的动作逐渐频繁。其实,新消费品牌做VC早已蔚然成风。
今年9月13日,雪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该公司由蜜雪冰城全资持股。一月后,开启了自己的首笔投资业务,入股了一家广东本土的茶饮品牌——汇茶。
就在同一天,泡泡玛特耗资1亿元,成立了玩心回归投资公司。据IT桔子显示,泡泡玛特已投资了6家公司,包括两点十分动漫、猫星系等,这些IP企业中,华宇注册泡泡玛特主要看好与其主业相关的IP价值。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创立的挑战者资本,对外投资品牌已接近70家,涵盖咖啡、新中式烘焙、低度酒、美妆等多个热门新消费领域。
从来“找人要钱花的”新消费品牌就面临资金、战略等诸多问题,在自身还“一地鸡毛”时,为何还频频投资或许难有未来的新消费?是生态布局长期主义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值得深思。
01、投资:压力下的新“卷”法
随着“Z世代”、“她力量”消费水平的双双崛起,低度酒成为继茶饮与咖啡后又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喜茶瞅准时机迅速出手,投资了WAT这个以国潮作为卖点,以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客户群体的“口袋鸡尾酒”品牌。
赶风口之余,此次投资也是喜茶编织“跨界整合”大网中的一步。
7月21日,喜茶入股精品咖啡品Seesaw。9月3日Seesaw便开出首家日咖夜酒经营模式门店。此间门店白日售卖精品咖啡,夜间出售融入了国潮元素的3款原创预调酒和3款鸡尾酒。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喜茶最新一次投资的意图。而喜茶对野生植物YePlant这个植物基品牌的投资,同样在意在将茶咖酒赛道进行初步链接。
近年来,燕麦奶成为咖啡市场的优质伴侣。华宇测速地址星巴克发布的2020年“星膳食主义”行动数据中显示,仅一年燕麦咖啡就卖出6200万杯。而野生植物YePlant成立不到一年就成为全国第二大to B燕麦奶供应商。茶咖酒就这样被喜茶“编织”到一起。
同时喜茶也希望能在“主业”上更有优势。当主攻下沉市场的喜小茶出师不利时,喜茶投资了同为水果茶饮且价格更低的和気桃桃。
涉足投资业务的新消费品牌不只喜茶一家,蜜雪冰城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做起了投资。它所投资的汇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茶饮品牌,主打品牌是珍珠奶茶,与以果茶和冰淇淋为主的蜜雪冰城形成互补。同时汇茶定价区间为8元-15元,一定程度上为蜜雪冰城“向上”发展提供了一些动力。
用投资找“互补”的还有泡泡玛特,它也正在一砖一瓦打造着潮流文化版图。
根据公开信息,自2020年初至今,泡泡玛特的投资约在10起左右,投资范围涵盖了艺术馆、动画电影、汉服品牌、潮流买手店、二次元电商、文化艺术商贸公司、动漫创作公司等。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新消费品牌作为VC,所投资的项目均围绕自身主业生态展开,希望在自身或相近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缓解品牌焦虑。
那么,各大新消费品牌焦虑在哪?
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新消费品牌投资元年,这一年投资机构密集入场,市场上涌现出不少新消费品牌。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奈雪の茶成为新消费品牌的典型代表。
其中,完美日记成立三年,五轮融资后估值40亿美元;在2020年双11中,超越欧美大牌、蝉联销售冠军。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身上。
但这些荣光,在新消费品牌上市不久后就宣告破灭。完美日记上市后,股价就开始走下坡路,一路跌破发行价;泡泡玛特也没好到哪里去,去年12月上市起股价曾涨至107.34港元/股的高位,但从今年2月起,股价下滑,目前较高点已近腰斩;奈雪の茶处境更加凄惨,上市首日便破发,被网友戏称“中一签亏一年奶茶钱”。
新消费品牌接二连三在二级市场坠落,“上市即巅峰”的魔咒成为了各大品牌的痛点。而喜茶在新一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600亿元,市场似乎对其抱有更高的期望,随之而来的是喜茶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显然,新消费品牌想要寻找一个坚固且漂亮的增长曲线,投资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02、投了就会变好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群体将是整个中国消费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新消费品牌众多,但是能否获得增长,仍需时间检验。而关于壮大产业所带来的风险,或许能从以不同方式进行扩张的新消费企业现状中窥见。
一份营收净利双双上涨的“期中考”成绩单,难掩海底捞的失意。
8月下旬,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200.9亿元,净利润9452.9万元,同比增长均超100%。但不看去年同期疫情的影响,与2019年同期相比,海底捞净利润暴跌近九成。
其实,对于流量见顶海底捞早有预感,2019年海底捞就开始盘算孵化子品牌。收购了U鼎冒菜、做麻辣烫的天津许小树、做云南菜的上海渊古。去年,海底捞又连续开出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等主打性价比的平价面馆。
希望这些品牌通过半成品等方式降低成本,低价吸引消费者,达到规模效应后实现盈利。但其营收仅占总营收的0.5%,曾经被当做第二增长曲线培养的小店们,一个都没跑出来。
完美日记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全天候科技曾在文章中分析,完美日记中高层都在某个券商组织的专家电话会中公开表示,公司的天花板已到。“全国18-25岁的女性约2.5亿,除去不化妆或高净值女性后约1.2亿,完美日记触达约4000万消费人群,大约35%-40%的覆盖率。”
为了抬高流量天花板,完美日记不得不扩充产品线、造品牌矩阵以求获得增量。2019年开始,逸仙电商就开始陆续收购高端药妆品牌“Gal nic”、高端护肤品牌Eve Lom和彩妆品牌“小奥汀”,以扩大目标群体范围。7月,完美日记又宣布进军男性个护市场,此外还开始走向线下。
但是,计划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在刚刚落幕的世博会上,逸仙电商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疫情持续,今年开始的线下门店有1/3反复开关,线下业务节奏可能会放缓。根据财报数据2020年净亏损为26.88亿。
由此看来,企业进行投资布局后,与其相关联的产业若受到类似疫情这种不可控风险影响,必然会对主体产生伤害。同时,如何平衡战略布局与投资回报,也成为新消费品牌所面临的新难题,毕竟目前看来,它们没有阿里和腾讯那样的大体量,更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等待回报。
03、投资“炼金术”有毒性
不合适的投资布局,只能是“烧钱不讨好”,而健全的投资战略却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驱动力。
2013年时小米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彼时雷军预判小米手机在线上单一渠道的市场份额天花板在25%左右。当年年底,雷军便组建了一支专门找项目做投资的队伍。要在手机之外寻求更多的产品“梯度”。
队伍设立之初就带有健全的投资计划,至力于三个投资圈层——手机周边、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以形成小米生态链。
紫米是小米生态链的第一家公司。在那之后,2014年到2016年三年,小米投资人马分别在市场上“抢”27个、28个、22个项目,扩张之猛烈远超当下各个新消费品牌。
目前小米投资的庞大生态链版图中,已上市的有美股的华米(已改名为ZEPP HEALTH)、云米还有科创板的石头科技和九号公司,截至2021年6月23日,四家公司市值加起来达到1490亿元。
而当下新消费品牌的投资更像是策略缺失型的跑马圈地,无论是猛投“内容”的泡泡玛特,还是开启男士个护赛道的完美日记,都是在花钱“补”短板,华宇注册或者说花钱抬高天花板。遍地撒网,重点捞鱼的投资模式是否有可持续性,还无从知晓。
时下,新消费成为互联网大厂追赶的“风口”,小米自然也没放过这波热潮,但是它显然有着自己的重点赛道。据新消费Daily不完全统计,今年小米集团与顺为资本共出手新消费领域相关项目13起,75%基本都与小米一贯坚持的“智能科技”相关。
小米在生态链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性价比高也成为小米产品最为人熟知的标签,但这种跨界投资注定了在技术积累、供应链管理上存在一定劣势,从而影响品控。
“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存在大量空气净化器、洗碗机等与小米生态链相关产品的案例,而这些品控上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毫无疑问都是要品牌方来背锅的。
正在打造新消费帝国的元气森林在对投资企业的品控上也出现相同问题。8月30日,网红轻食品牌“田园主义”中一款面向减肥健身人群的低脂全麦欧包,被检出碳水化合物和所含能量均超出其标识。
而这一成立于2020年的品牌,曾经拿到元气森林的独家投资,走的也是元气森林的网红式打法:选定具有千亿市场的轻食赛道,把健康低脂作为核心卖点,面向目标群体进行精准营销。这与此前元气森林因虚假宣传、误导或欺骗消费者导致的“翻车”如出一辙。
说到底,与喜茶所在的新式茶饮赛道一样,其他领域的品牌巨头们,也开始通过投资,布局主业以外的市场。
内生增长和外在投资都是品牌发展壮大的驱动力,投资新消费不过是各类品牌们流量见顶时寻求新增长的一种方式,至于谁胜出谁淘汰,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者。
0331
进入2021下半年以来,亚洲第一科技公司(以市值为依据)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处在这一位置的原本是腾讯,但随着中国相关政策的出台,腾讯市值缩水。与此同时,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增长势头迅猛,市值一路上升,并在8月初超过了腾讯,成为亚洲第一科技企业。
8月3日,台积电市值达到5520亿美元,历史性地超过了腾讯,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不过,在那之后,腾讯的市值反弹,然后又回落。8月18日,台积电以超过 5380 亿美元的市值位居亚洲公司榜首,腾讯以5360 亿美元位居第二。
在过去的20年里,台积电深耕技术,稳扎稳打,在不断赢得客户的情况下,市值一直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最近5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但工艺技术和市占率领袖群伦,其市值更是在近两年内如火箭般窜升。
截至11月16日,台积电的市值已经达到6125亿美元,还在稳步提升当中。
台积电有如此强劲的表现,主要基于其深厚的技术实力,以及亮眼的营收表现。
在制程工艺方面,台积电正在引领全球,在这方面,昔日的处理器芯片制造霸主英特尔也不得不改变技术和商业发展策略,以求夺回原本属于它的制程工艺龙头宝座。
7nm方面,台积电已经在这个节点上获得了超过200个NTO,华宇注册且大多投入量产。该公司已经生产了超过10亿颗7nm芯片。在7nm时代,台积电还率先推出了使用EUV技术的7nm+工艺。在7nm基础上,该公司推出了6nm工艺,这个平台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与7nm工艺平台兼容,这样,客户很容易把7nm的设计移植到6nm。
2020年,台积电实现了5nm的量产,与7nm相比,新工艺的速度提升了15%,功耗降低了30%,而逻辑密度则是前者的1.8倍。在良率方面,新工艺的进展也非常顺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推出了增强版的N5P工艺制程,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5%,功耗降低了10%,这将给HPC带来新的机会。
此外,台积电还基于N5平台推出了N4工艺,其速度、功耗和密度都有了改善。其最大的优势同样是在于其与N5的兼容,使用5nm工艺设计的产品能够轻易地转移到4nm的平台上。这也能保证台积电客户在每一代的投资,都能获得更好的效益。N4试产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而量产将会在2022年实现。
目前,台积电正在为3nm制程工艺量产做着准备,在这代工艺上,台积电会继续采用FinFET。与5nm相比,台积电3nm的速度将提升10%到15%,功耗将提升25%到30%,逻辑密度将是前者的1.7倍,SRAM密度也将能提升20%,就连模拟密度也提升了10%。根据台积电规划,3nm工艺将在2022年下半年进行量产。
2019年,台积电率先开始了2nm制程技术的研发工作。相应的技术开发的中心和芯片生产工厂主要设在台湾地区的新竹,同时还规划了4个超大型晶圆厂,主要用于2nm及更先进制程的研发和生产。
台积电2019年成立了2nm专案研发团队,寻找可行路径进行开发。在考量成本、设备相容、技术成熟及效能表现等多项条件之后,决定采用以环绕闸极(Gate-all-around,GAA)制程为基础的MBCFET架构,解决FinFET因制程微缩产生电流控制漏电的物理极限问题。MBCFET和FinFET有相同的理念,不同之处在于GAA的栅极对沟道的四面包裹,源极和漏极不再和基底接触。
按照台积电给出的2nm工艺指标,Metal Track(金属单元高度)和3nm一样维持在5x,同时Gate Pitch(晶体管栅极间距)缩小到30nm,Metal Pitch(金属间距)缩小到20nm,相比于3nm都小了23%。
按照规划,台积电有望在 2023 年中期进入 2nm 工艺试生产阶段,华宇测速地址并于一年后开始批量生产。2020年9月,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台积电2nm工艺取得重大突破,研发进度超前,业界看好其2023年下半年风险试产良率就可以达到90%。
台积电不仅在先进制程方面处于霸主地位,在成熟和特殊制程领域同样名列前茅,可以提供MEM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NVM,RF、模拟、高电压和BCD功率IC等制程工艺。台积电在基本的逻辑技术基础上,会加上先进的ULL&SRAM、RF&Analog及eNVM技术,实现低功耗以及模拟技术的提升。
为了实现低功耗,台积电可提供0.18um eLL、90nm ULP、55ULP等制程,同时,该公司还推出了最新的FinFET技术-N12e,可以打造高效高能的产品。
台积电在Sensor,Stacking和ASIC(ISP)方面都在延续自己的技术。Sensor方面从N65BSI 一直到N65BSI,Stacking方面,则是从BSI到Advanced Pixel Level Stack,ASIC(ISP)则是从N90LP到N65LP。
有了以上制程技术的雄厚实力,台积电的营收自然亮眼。
今年第二季度,台积电营收 132.9 亿美元,季增 2.9%,年增 28%,新台币营收 3721.5 亿元新台币,季增 2.7%,年增 19.8%,毛利率 50%,季减 2.4 个百分点,年减 3 个百分点,税后纯益 1343.6 亿元,季减 3.8%,年增 11.2%。
台积电上半年营收 262.08 亿美元,新台币营收 7345.55 亿元,年增 18.2%,毛利率 51.2%,年减 1.2 个百分点,税后纯益 2740.49 亿元新台币,年增 15.2%。
可见,台积电的利润同比依然呈现增长态势,环比有所下降,主要受淡旺季交替影响所致。毛利率方面,台积电一直都是业界最高的,本季出现同比和环比下降,并不影响其营收和利润的优秀表现。之所以有所下降,与其成本压力有很大关系,因为该公司在5nm和3nm制程上投资巨大,而短期内回报与投入难以呈现正比关系;另外,失去了华为海思这个一个最先进制程的优质大客户,对其在7nm和5nm方面的利润率肯定会有影响;再者,面对行业普遍的涨价态势,台积电对原有客户合同的变化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毛利率产生影响。
下半年,台积电进入传统旺季,增长动能来自于5nm新订单陆续进入量产。其中,苹果M1X及后续推出的M2等都将在下半年采用5nm量产,iPhone 13搭载的A15应用处理器6月开始以台积电加强版5nm量产投片,下半年逐月拉高投片量到第四季。
另外,台积电下半年5G手机芯片接单强劲,高通采用台积电6nm量产新款5G手机芯片在第三季放量出货,还有3款5G手机芯片将扩大采用台积电7nm或6nm制程投片,明年初将推出的新一代Snapdragon 895+传出会在第四季采用台积电5nm量产,至于联发科新一代天玑2000系列亦会在下半年导入5nm量产投片。
英特尔奋起直追
最近几年,IDM企业明显不如晶圆代工吃香,这在市值方面表现得也很明显,以芯片业传统霸主英特尔为例,其营收比台积电高出很多,但市值表现不佳,截至11月16日,该公司市值为2046亿美元,与台积电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实际上,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制程工艺、销售表现、市值等方面的疲软,使得英特尔在今年初痛下决心,采取了大动作改革策略,以恢复其昔日芯片制造绝对一哥的荣耀。
在全球顶级半导体制造竞争阵营里,英特尔是绝不会允许自己掉队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与台积电、三星的竞争当中有说服力,毕竟,对于这三家来讲,最先进制程的量产才是硬道理,才能保持在行业内顶层的影响力。
在7nm利好消息的基础上,英特尔还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投资约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Octillo园区新建两座晶圆厂。新晶圆厂将为英特尔现有产品和客户不断扩大的需求提供支持,并为代工客户提供所承诺的产能。同时,还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业务部门——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以全面扩大晶圆代工业务。
谈到英特尔的晶圆代工服务,要追溯到10年前了,大约是在2012年前后,当时,英特尔采用其20nm制程工艺为Altera代工生产FPGA,消息传出后,业界一片哗然,因为这位芯片行业霸主,经典的IDM大厂,在那之前的很多年内,都是看不上晶圆代工业务的,最起码公开宣传是这样的。实际上,在为Altera代工生产芯片,也并不能证明该公司当时就完全改变了对晶圆代工的看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双方有了深入的交流与战略合作,之后,英特尔就收购了Altera,为其逐步成型的XPU产品战略补上了FPGA关键一环。
也正是从为Altera代工生产FPGA开始,英特尔似乎也看到了晶圆代工这一商业模式的可取之处,特别是在2012年前后,以及之后的几年里,智能手机快速发展,高通就是凭借其在3G方面的提前布局,占领了先机,在当时的市场风光无限,市值一度超过了英特尔。而手机相关芯片,特别是处理器是晶圆代工市场的龙头产品,三星和台积电都因此大赚。这也刺激了英特尔,不但看到了代工生产芯片的巨大商机,从而进一步涉猎该领域,同时也大力度投入手机处理器的研发,无奈错过风口,铩羽而归。
在晶圆代工方面,英特尔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似乎有了更多心得。借着新CEO上任,以及全球芯片产能严重短缺的契机,这家传统霸主推出了IDM2.0战略,效果如何,还需要几年的观察时间。
英伟达后来居上
6月中旬,集邦科技(TrendForce)统计显示,受到晶圆代工吃紧影响,刺激IC设计厂商积极争取晶圆产能,以应对各类终端应用的订单需求,从而推升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表现。其中,高通第一季度手机部门,偕同射频前端、物联网与车用部门皆有增长表现,营收达62.8亿美元、年增长53.2%,稳居全球第一。而看点是排名第二的英伟达(NVIDIA),受惠于加密货币与宅经济带动的市场需求,游戏显卡部门成为推动整体营收的关键,加上数据中心部门的贡献,以51.7亿美元的营收超越了博通。
最近这些年,全球IC设计厂商榜单的前两名一直是高通和博通,且高通长期处于龙头位置,博通只是偶尔会超越,大部分时间都是第二名。此次,英伟达凭借其强劲的表现,来到了第二的位置,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近几年产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变化与变革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使设计相应芯片的产商实现了逆袭。
近些年,英伟达的GPU在高性能计算与AI结合方面如鱼得水,而这正是近些年最大的市场增长点。另外,英伟达消费类GPU产品在游戏机应用方面,赶上了疫情后的市场大爆发期,收入可观。
英伟达是新兴技术和应用的代表,势头越来越猛,要不是高通擅长的智能手机主战场规模广大,估计英伟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实现对其的超越。
实际上,英伟达的出色表现已经突破了IC设计产业圈,其GPU和相关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传统IDM霸主英特尔。不仅如此,作为全球IC设计公司的代表,其表现完全可与晶圆代工代表台积电分庭抗礼,特别是在市值方面,英伟达还超越了台积电,表现非常抢眼。
截至11月16日,英伟达的市值达到了7506亿美元,居全球半导体业之冠。
结语
就技术实力、市场影响力和受期待程度而言,英伟达和台积电位居全球半导体企业市值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理所当然,这也是近几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行情的产物。与之相比,传统的IDM在面对市场技术、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时,似乎显得有些吃力,在这方面,数字芯片巨头英特尔表现得最为凸出。变化产生动力,谁押对了技术和应用变化的方向,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0331
近期,硅港资本宣布其首支人民币基金(硅港人民币基金一期)募资完成,最终关账规模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远超其初始募资目标。作为首期基金,硅港基金获得了来自国内优质机构投资方的支持,包括市场化母基金及家族办公室、企业家等。
专注硬科技和人工智能,LP持续增持
硅港资本由资深投资人何欣创立,是一家专注于全球早期、成长期的新兴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科技应用领域的国际化投资机构。何欣曾任英特尔资本副总监、美国凯雷集团中国区总裁和美国锐盛管理集团亚洲区总裁。硅港资本的其他合伙人为科技行业产业投资人和连续成功创业者,投资团队汇聚顶尖人才,对半导体、互联网IT及软硬件产业发展有深刻见解。
基于对硬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研究,硅港资本已经投出了16个优秀的科技创业项目,包括以3D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软件服务商华天软件,专注自主架构的芯片设计厂商芯旺微电子,数据中台独角兽云徙科技,以及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和传感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晓多科技、赛思电子、洛丁森、联讯仪器、中科融合等。
硅港资本团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深厚的产研资源,坚持投资的国际化视野,深度挖掘行业投资机会,打造LP、行业专家、研究机构、产业资本等资源汇聚的平台,以平台驱动,分享投资机会、加深行业认知、整合资源,赋能企业。机构投资人对硅港资本的投资体系和投资实践深度认可,让这支初创基金在近两年的投资过程中不断受到增持。
硅港资本核心团队:左为合伙人江宝林,中间为合伙人何欣,华宇注册右为合伙人石磊
未来十年是投资高科技领域的黄金时代
硅港资本合伙人何欣认为,“在过去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催生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新零售、新消费、共享经济、视频网络领域,消费群体是以‘二次元’为代表的新生代。这些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许多成功的创业企业,风投也因此得到丰厚的回报。”
“目前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云计算日趋成熟,5G大量铺设使得通讯基建设施更加完善。由于云计算和5G的推动,我们将共同迎来一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一方面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模式,另一方面5G将带来物联网的机会,这些机会主要是服务企业的,特别是中小企业,大量的科技应用将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能力。”
“展望未来,投资高科技领域是未来十年的黄金时代,也是硅港资本聚焦的方向”。
专业背景赋能企业
在智能芯片领域,硅港资本瞄准了芯旺微——国内最早面向汽车和工业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并作为领投方,主导并投资了芯旺微的两轮融资,助力这家在国产芯片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走向新一个10年征程。芯旺微创始人丁小兵谈起与硅港资本的合作表示,硅港资本作为一只专注于硬科技赛道的基金,对半导体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了投资机会。“江总(硅港资本合伙人之一江宝林)作为我们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和公司董事,对我们公司的融资、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芯旺微电子希望未来同硅港资本一同成长,相互成就。”
数据中台独角兽云徙科技是硅港资本在企业服务领域早期注资的被投企业,并在这两年成长飞速,2021年10月宣布完成近亿美金D轮融资。云徙科技创始人朱铁生认为,硅港资本虽然是一家新创的投资机构,但创始合伙人何欣先生不仅是资深投资人,更对企业业务战略、投资并购重组等有丰富的经验。“云徙每当遇到关键选择问题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找何总请教,何总专业的判断、坚定的支持,这也是云徙这几年能迅速成长的关键力量之一。感谢何总,感谢硅港资本,一路同行的感觉真好!”
何欣认为芯片是智能制造的大脑,而工业软件则是智能制造的灵魂,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进军中的必备条件。华天软件的三维内核技术服务于航天军工、核工业、装备制造、化工、汽车等行业,堪称工业软件国产自主领域"小航母"。2020年12月、华宇测速地址2021年7月,硅港资本连续领投了华天软件A轮和B轮融资。华天软件创始人杨超英表示,硅港资本投资团队具有敏锐的新兴科技嗅觉,这来自于合伙人深耕科技领域20多年的经验与积累,华天软件很荣幸得到硅港资本连续两轮领投,在这个过程中,硅港资本尽其所能地、积极主动地为华天软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陪伴公司逐步成长,共同携手开启国产工业软件的新时代。
基于专业的背景和行业深度研究,硅港团队不仅在短期内投出了16家优秀的硬科技和AI领域创业公司,并且在投资中能够联动自己的LP及头部产业基金、业界专家机构等资源,共同助力企业和行业发展,赢得了LP的深度认可和资金增持。
清控母基金紫荆资本认为,硅港资本专注投资5G、半导体芯片、云计算企业级服务领域,团队核心成员在关注赛道内有很深的资源积累,对前沿技术有很深的认知及行业经验,能够快速发现挖掘具有潜力的成长期优质标的项目。
国泰君安母基金表示:硅港资本是一家全球视野、研究驱动、聚焦科技的新锐投资机构,核心团队由顶级投资人、成功创业者、资深产业专家组成,对集成电路、5G通讯、工业软件等科技产业有着深刻见解。硅港资本自成立以来,已投资了芯旺微电子、云徙科技、华天软件、赛思科技、晓多科技等一批极具潜力的优秀企业。硅港团队专业务实、开放透明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国泰君安母基金很高兴能与硅港资本建立长期合作,我们相信硅港资本能够成为一家领先的投资机构,并持续挖掘和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华旭投资薛松韬评价到,硅港资本的合伙人团队是一个具有深厚扎实的产业技术背景、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的组合,这个团队严谨直接的工作作风和活泼和谐的工作氛围都非常符合我们的选择标准,让我们非常愿意与这样一支First time fund深度合作,共同成长。特别是,硅港的团队善于以产业和行业的视角,在项目快速成长的蛰伏期发现项目标的,能够给予标的及其团队战略方面的赋能,使得被投企业的发展拥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持续加码了硅港一期人民币基金。
联储创投王瑞东谈及追加投资硅港资本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原因,“硅港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新兴科技和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何欣带领的投资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股权投资经验,我们认可硅港资本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团队,因此成为了硅港资本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批LP。经过多次项目交流和项目合作,硅港资本展现出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审慎的投资态度更加深了我们的认可,因此在硅港资本后续的募资中我们选择追加投资,与硅港资本一路同行,相伴成长!”
0331
“领导不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目前联系不到……”杭州微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与活跃的李佳佳相比,这场“李子柒”争夺战的另一方——杭州微念,始终保持沉默。
李佳佳就是李子柒账号出镜的人,也就是大家认识的李子柒真名。今年7月,网红李子柒突然停更,随后李佳佳发布报警照片,并回复网友评论。这一举动,让她与所在的MCN机构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分歧的传言甚嚣尘上。
10月25日,李子柒正式起诉老东家杭州微念,将这场头部网红与MCN机构的矛盾推向白热化。
为了解杭州微念对这场纷争到底是什么态度,11月4日,笔者前往位于杭州市新加坡科技园内的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探访。当笔者提出希望与杭州微念创始人刘同明预约对谈采访时,公司前台如此答复。
自7月以来,杭州微念对此次“李子柒”之争,除一篇被李子柒助理回怼的公告外,并未通过任何平台发声。
反观“李子柒”账号出境者李佳佳,从纷争一开始,便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通过自己及助理的微博账号多次发声。
正式起诉杭州微念后,李佳佳接受央视等主流媒体的采访,华宇注册就“李子柒”这个IP的定义,发表观点称自己只是想保护李子柒这个IP,甚至不想让它以后有太高的商业价值,“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双刃剑,而我想要保护的仅仅是这个名字而已。”
实际上,此次纷争双方的角色都没有那么简单。前文提到的起诉中,原告并非个人,而是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和李佳佳(李子柒IP出镜者)分别持股51%、49%。因此,这是双方以合伙人的身份围绕“李子柒”这一IP的商业收益所展开的纠纷。
为避免产生信息混淆,本文将以纠纷双方真实名称(即李佳佳、杭州微念)进行叙述。这场“李子柒”之争的始末到底是什么?“撕逼”是否是MCN机构与头部网红的最终归宿?绝对头部的网红和MCN机构又该如何分配利益?
盒饭财经试图通过实地探访结合事件梳理,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01 微念静悄悄
到达杭州微念所在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已是下午2点左右。杭州微念在该园区,共有3幢4层楼的办公区域。其中两幢相邻,另一幢与标有微念logo的办公楼相隔一幢楼。
笔者发现,深陷纷争的杭州微念,3幢办公楼仍照常营业,不时有员工进出。
来到墙体侧面印有微念logo的主楼,刚进公司,便发现门口堆放着数箱印有“李子柒”logo的货品。包装上写有员工名字,但未见快递单。随后探访中,笔者也遇到了正用板车将印有“李子柒”logo的货品从后门运进办公楼的微念员工。
对此,我们向杭州微念的多位员工进行询问,当提及“李子柒”相关话题时,微念员工均避而不谈。
从李子柒天猫旗舰店了解到,李子柒品牌商品的发货地为浙江嘉兴,并非位于杭州微念总部。而热销的李子柒品牌单品螺蛳粉,其工厂于2020年8月在柳州建立,用于推进螺蛳粉研发等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柳州的螺蛳粉工厂,与李佳佳关系并不大,她并不在李子柒螺蛳粉生产商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股东名单内,其大股东仍是微念,占股70%,杭州创柳食品有限公司持剩余30%的股份。
另外,从Boss直聘了解到,在微念杭州总部的岗位多为品牌策划、产品经理、文案、食品产品研发、数据分析、天猫店长等运营职能岗位,并非李子柒品牌商品仓库。
与此同时,目前杭州微念招牌岗位多达84个,看起来办公区域不少工位处于闲置状态。而笔者于11月2日在BOSS直聘中向杭州微念多位HR发送的消息,至今仍处于未读状态。
据36kr报道,10月中旬,字节跳动决定退出微念,并已启动相关程序。据悉,字节跳动当初投资微念主要是因为看好李子柒这个IP,如今两者陷入分歧,结局难测,字节跳动也无意投资。
曾经拥有50亿估值的微念,如今悬在空中。
11月4日,据新京报消息称,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注册申请的“李子柒”商标已于今年陆续转让给四川子柒文化有限公司,国际分类包括方便食品等。此外,目前,杭州微念公司所持“李子柒”商标多处于“商标无效”状态。
与此同时,据企查查显示,杭州微念近日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股权数额 51 万人民币,被执行的企业为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法院为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员工流失、运作效率不高、资本撤资、商标无效、华宇测速地址股权冻结……李佳佳自起诉后,有的网友开始提前“庆祝”。
“李子柒赢了!她值得!”
“我们一直站在你身后支持你!打败资本!”
“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
据知微数据显示,李佳佳看起来占舆论上风。有超40%的网友表示力挺李子柒,认为李子柒遭遇不公平对待,希望其能够胜诉;仅0.8%网友不认可李子柒做法,认为没有MCN培养也不会有李子柒。
笔者搜索发现,从10月27日李子柒登上央视自媒体平台“央视频”,接受采访开始,多家平台对于“李子柒”之争内容中均出现“李子柒赢了”等相关词条。随着事件的推进,越来越多内容导向李佳佳的胜利。
但是,商业的故事,从来都没有这么简单。
02 MCN与头部网红之争
“太可怕了!资本真的是好手段!”
8月30日,李子柒账号在半夜发布一条动态,文案内容显示:“半夜被恶心到了,这么快就按捺不住了么?”当粉丝在评论区询问情况时,李佳佳给出上述回复。
而这条回复,正是李佳佳与杭州微念纷争摆在台面上的开始。
早在2021年7月,李子柒账号发布完“柴米油盐酱醋茶”系列后,突然彻底停更。8月初发布动态称:“大清早报了个警。”
此时,网友并未将矛头对准杭州微念,大家只是猜测她报案是因为网络诋毁,以及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偷拍和骚扰。
直到8月底李子柒账号对于资本的抨击,以及9月初李佳佳助理发微博称停更只是暂时在整理公司与第三方公司的问题。此次纷争的另一方才逐渐明朗,李子柒“背后的男人”刘同明以及他的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自8月底“李子柒”之争正式拉开序幕,这令李子柒品牌错过了中秋、双十一等重大促销节点。
据《天猫方便粉丝/米线/螺蛳粉热销TOP20》数据显示,李子柒品牌螺蛳粉以3434.4万的销售额排名第一,高出第二名好欢螺大约330万。
然而,据今年天猫螺蛳粉双十一的数据榜单显示,李子柒螺蛳粉的综合热卖指数已被好欢螺甩开一大截,目前处于第四的位置。各大社交平台也有大量李佳佳粉丝表示抵制李子柒品牌产品。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虽然目前双方纠纷还未有明确结果,但无论是短视频还是螺蛳粉等衍生产品等品牌溢价,都围绕着“李子柒”这个IP形成和展开。
一旦李佳佳脱离“李子柒”,留给微念的剩余流量价值和商业变现,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据新榜旗下新抖数据显示,杭州微念公司旗下除了李子柒这一顶流IP,其他如Kakakaoo-、林小宅等十多位KOL均未出圈,多数人粉丝基本集中于百万级别,与李子柒5000多万粉丝数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停更超百天,对于一个视频博主来说,杀伤力也不小。在一个海量视频时代,如此长的内容空白期,给了其他网红与MCN机构进驻的机会。“少年版李子柒”、“越南李子柒”等账号不断涌现,模仿李子柒、走乡村路线的短视频网红越来越多。
以往专属于李子柒蓝海领域逐渐变为红海领域,这必然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粉丝流失只是时间问题。
曾经共同创业的李佳佳和杭州微念,最终走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并非偶然。早在合作之初,便埋下了纷争的隐患。
2017年7月20日,李佳佳与杭州微念联合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从股权结构来看,微念占据51%,李佳佳个人占据49%。与此同时,李佳佳就将“李子柒”这个品牌授权给了杭州微念。
值得注意的是,李佳佳在杭州微念中并无持股。
2018年8月,李子柒同名天猫店铺开业,而店铺经营者为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杭州微念用子柒文化公司,注册了大批李子柒相关商标。但从参保人数来看,微念504人,子柒文化0人。后者,只是个空壳公司。虽然李子柒品牌属于子柒文化,实际盈利,最终流向的却是微念。
杭州微念用“李子柒”这个IP的变现之路由此开始。据海豚智库发布的《2021最具成长性的中国新消费品牌》数据显示,李子柒品牌位列第22位。2020年,品牌产品销售额高达16亿元。同比增长300%。其中仅螺蛳粉,2020年销售额就有5亿元。
另一方面,除微博及美拍外,李子柒IP包括Youtube在内的其他渠道账号,均由杭州微念以公司的名义注册完成。网上曾盛传李子柒Youtube账号一年收入超4000万元。
依赖一个大IP,而IP本身话语权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李佳佳与杭州微念,上演“柔弱女博主不忍欺压,奋起反杀资本”的戏码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即使目前舆论端一致倒向李佳佳,但在此次“李子柒”之争中,杭州微念并非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公司1楼会议室一直处于使用状态,期间不断有结束会议的员工从其他楼层返回一楼办公区域。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微念方面正在梳理和准备相关材料,收集相关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的螺蛳粉、藕粉等商品仍能正常售卖。而与以往不同,首页李佳佳相关视频已被删除,商品详情页内也未见李佳佳个人形象。杭州微念,似乎正在把“李子柒”与李佳佳进行分割。
另一方面,前文提到杭州微念在子柒文化的股权被冻结,这并不能代表在法律层面上杭州微念的失败。据了解,股权冻结,是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所做的常规流程,其目的是在诉讼期防止股权的收益的不当流失。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杭州微念在今年3月19日,已把名下所有“有效”的“李子柒”商标都转让给了四川子柒。被驳回的21件商标,是杭州微念于2019年12月申请的。微念并非在被李子柒起诉之后申请李子柒商标,抢夺李子柒品牌。
目前,诉讼内容尚未公布,但既然走到起诉这一步,双方似乎再无和解可能。未来,李子柒品牌没了“李佳佳”,而李佳佳也可能少了李子柒,分手之后又能独立走多远。
03 MCN与头部网红间难解的合作模式
被“分裂”的IP,不止李子柒一个。
2019年,B站账号“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横空出世,以“有钱人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为话题,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巅峰时期该账号B站粉丝近600万。
然而,去年10月,“朱一旦”这个顶级IP的核心人物,导演、编剧兼配音张小策突然宣布要离开“朱一旦”。随后张小策和老婆一起开了家公司“造梦星”,但推出的多个短视频作品均草草收场。
另一边,失去核心人物的“朱一旦”停更长达2个多月,复更后B站粉丝掉到400多万,近期视频播放量也远低于巅峰期。
此次“李子柒”之争与“朱一旦”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类似之处。
不可否认,负责运营的杭州微念对“李子柒”起到助推作用,但“李子柒”品牌的最重要核心依旧是输出内容的李佳佳本人,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提到,视频的创作只有四个人,所有的内容都是由她自己主导与构思的。
也就是说,李佳佳和张小策一样,都是IP的灵魂。缺了张小策的“朱一旦”变了味儿,少了李佳佳的“李子柒”也不是谁都可以简单替代出镜的。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网红与MCN机构签订的是经纪合约,即以劳动合同的形式规范账号及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违约金等问题。通常网红的收入来源是基本的底薪保障+6成左右的广告分成+绩效提成。这种合作模式网红的自由度比较,所有广告代理权都是由mcn机构指派的,网红是个实打实的“打工人”。
合作之初,李佳佳与杭州微念所使用的便是这种合作模式,但随着合作后李子柒账号的粉丝数与视频播放量不断增长,李子柒几乎成为一个现象级网红。而微念也借着李子柒,从一家小公司,逐步吸引芒果、新浪、华映、字节跳动等7轮融资,估值高达50亿元。
此时,MCN机构占主导的经纪合约似乎不再适用,“李子柒”作为一个绝对头部的网红,拥有顶级的私域流量与号召力。
2017年7月,双方合作模式发生转变,李佳佳与杭州微念联合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49%、51%,法定代表人为李佳佳。至此,双方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伙人关系。
但是,如前文所述,虽然李子柒品牌属于子柒文化,表面上新的合作模式给了李佳佳更大的自由,但她依然不是这一几乎完全依赖自己的生意模式的主人。如果双方发生重大分歧,矛盾一触即发。
MCN机构作为一个新兴模式,与头部网红的恩恩怨怨早已不新鲜,仍未摸索出一条可全行业复制的“常规”解法。跳到娱乐业看,却有不少可行的“参考答案”。
2010年,国内第一代idol韩庚与韩国SM娱乐解约回国,国内众多娱乐公司都想签下他。而彼时乐华娱乐刚成立不久,在经历前期钱烧没了、开不出工资、抵押房子等一连串的创业危机时,乐华娱乐创始人杜华拿出股权,让韩庚成为自己的合伙人。
与此同时,杜华还专门为韩庚开设了属于他的庚心工作室,令他有了自由决策和获利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打工人”。
韩庚作为韩国偶像团体归国第一人,接受了韩国偶像产业最严苛训练,熟知其中的运作模式。在成为乐华合伙人后,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帮助乐华开始复制这种来自韩国偶像模式的团体模式。打造出UNIQ、乐华七子NEXT、宇宙少女等多个知名偶像组合,旗下王一博、孟美岐等艺人也逐渐成为国内新生代顶流idol。
股权与产业链上互惠互利,将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度绑定,达成一定意义上的双赢。
李佳琦与美ONE,则与李佳佳和杭州微念的关系更为相似。
最初李佳琦只是负责直播带货的主播,但由于其出色的能力,衍生出了“李佳琦”这个IP。基于此,李佳琦和美腕的合作模式也在发生转变。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起至今,李佳琦与美腕共同成立了三家公司。包括2017年成立的宁波镁麒电子商务、上海妆佳电子商务,美腕占股比51%,李佳琦占49%。以及2021年3月成立的北京美奈咨询,其中戚振波持股42%,李佳琦持股40%,美腕COO郑明持股6.3%,小助理付鹏持股5.4%。
直至目前,李佳琦同样未持有美腕任何股权。
而李佳琦与李佳佳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于其经纪公司对IP的运营方式,李佳琦走红后,美腕衍生出了+7新品秀、奈娃家族等很多自有IP。
据企查查显示,李佳琦与美腕共同持股的宁波镁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数个有关“李佳琦”、“佳琦”的商标,双方合资的上海妆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数个有关“奈娃”的图形商标。也就是说,“李佳琦”、“奈娃家族”等IP,由李佳琦本人与美腕双方共同参与运营。并且李佳琦团队归属在自己与公司的合资公司下,在用人和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反观李佳佳之于微念,虽然从经纪合约转向合伙人模式,但依旧有点“工具人”的意思。李佳佳负责吸引流量,微念则在背后获利。这种模式看似相辅相成,但本质依旧是“打工人”与“公司”,一旦贡献大,“工资”给的少,“打工人”就很难坚持下去。
“李子柒从来不是一个人”,也有网友就此事发表评论:此事件其本质无非是分配不均,那究竟是设计者值钱还是支持人员有价值呢?
这是从初代知识网红罗辑思维创业时就遇到过的难题。
0331
非常期待和各位消费领域的创始人、投资人一起在峰会的现场把酒言欢,共话新消费的未来。
报名参加GROW+中国新品牌2.0时代未来峰会方式如下
A:添加微信:lemonclub2021报名。
B:点击文末链接直接报名。
更多会议内容关注公众号消费界
在GROW+中国新品牌2.0时代未来峰会上,华宇注册你可以获得:
1、深度洞察消费领域最新动态。
2、聆听消费领域头部投资人深度解析消费行业发展动向。
3、和消费圈最有价值的人交朋友。
4、和消费领域大咖面对面交流提问,答疑解惑。
5、听新品牌创始人解析新品牌成长路径。
6、全天侯12小时+高价值、高密度嘉宾分享。
7、建立起品牌与品牌、品牌与供应链、品牌与资本之间合作交流。。
8、听头部投资人解读新消费投资风向。
9、看投资人和创始人共同探讨中国新品牌崛起之路。
10、新品牌被资本发现,华宇测速地址建立起消费行业的人脉资源平台。
11、有机会领取大咖分享的PPT和逐字稿。
12、现场聆听行业大咖关于品牌运营的解析。
13、建立资本、品牌、供应链、行业媒体、渠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跨界碰撞与资源链接。
14、更加多维度以及深度的了解消费行业。
15、回顾这一年的消费领域发展动态,总结复盘。
16、有机会和消费领域大咖面对面交流提问,答疑解惑。
17、领取消费界发布的最新的消费领域客户。
18、社交晚宴和高价值内部训联营。
19、和最新的消费品牌团队当面交流。
20、在新品牌集市体验最新的消费品。
21、认识新的朋友,产生新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