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测速地址创投视角发掘创新力量,重庆未来之星TOP100与龙门榜TOP20征集中!

0414

为加快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陆海新通道,打造西部地区VC、PE高地,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拟于12月1日至3日在科学城举办。大会特邀请专业机构开展2021重庆“未来之星TOP100”和“龙门榜TOP20”企业评选,并于大会期间进行榜单发布,运用创投视角筛选高成长潜力企业,加速培育拟上市企业,发挥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2021重庆未来之星TOP100”和“重庆龙门榜TOP20”企业评选介绍

(一)评选方式

评选通过数据库、信息库共享,关注参选企业的高成长性、华宇测速地址创新能力、创业模式、投资价值;进一步完善企业梯度培育,充分挖掘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特邀专业投资人担任评委,通过线上评审、专家评审会、项目走访等严格的筛选过程,挖掘重庆的高成长企业。

(二)评选资格:

1.企业须为注册在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未上市公司;

2.企业运营主体需设在重庆市行政辖区内;

3.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

4.具有投资潜质的高成长企业。

(三)评选指标:

1.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

2.商业模式的有效性;

3.公司产品的创新性;

4.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5.市场预测与开拓能力。

2021重庆“未来之星TOP100”:从适应性、成长性、华宇平台官网创新性及独特性等发掘最具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

2021重庆“龙门榜TOP20”:有上市前景、且有意走向Pre-IPO的优秀企业(含新三板挂牌)。

(四)参选方式

华宇测速地址清科创业获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6类牌照及港股IPO保荐资格,迎来里程碑式成长

0414

清科创业(1945.HK)获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 6 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牌照及IPO保荐资格,即可以开展为赴港上市的企业提供融资咨询及IPO保荐服务。本次牌照由清科创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清科资本有限公司取得。本次拿下第6类牌照及IPO保荐资格是继9月清科创业通过收购持牌公司(其后更名为清科证券有限公司,简称清科证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获得第1类(证券交易)及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牌照的基础上,迈出的踏实一步,也是清科创业助力中国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伴随在香港证券市场不断扩展深入,清科创业打造的全方位创投服务版图正在稳步扩大。

斩获高含金量牌照,为全面创投服务提档升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迈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伴随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到北交所的设立,近年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愈加凸显。清科创业作为中国创投行业二十年来发展的同行者,一路践诺“服务创投每一程”的理念,华宇测速地址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

本次收获极有分量的第 6 类牌照及IPO保荐资格,及之前获得的第1类及第2类牌照,代表着清科创业由专注为股权投资市场提供数据服务、营销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的四大业务,进入投行证券服务领域,成为包括IPO股票承销、股票经纪、期货、期权等其他衍生品交易及为企业融资提供咨询、IPO保荐等全方位服务组合的金融服务商。

对香港市场的深入布局,是时代赋予清科创业的行业使命与责任担当,同时也充分彰显出清科创业长期积累的行业资源并深入发挥创投服务动能的重要规划,将有利于为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新貌,加速新经济企业顺利登陆港股市场的步伐。

全新启航,勾勒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关键点

一直以来,香港及其监管机构不论在持续加强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还是在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以至将香港发展成绿色金融枢纽方面,华宇平台官网均担当着重要角色。而今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香港资本市场在与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支持内地企业融资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助力。

成功获取第“1、2、6”类牌照,昭示着清科创业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服务递升,这对于二十年构建线上线下矩阵式产品和服务,涵盖大量创新型企业、拟上市公司、投资机构、高净值投资等人群的清科创业及所有创新型企业具有更为积极的市场意义。

一路走来清科创业专业的服务能力、品牌影响力及资源掌控的丰富度有目共睹。未来清科创业将继续以北京作为总部,协助更多的科技企业、成长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上市。同时依托强大的资源支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全体团队的联动优势,扎根北京,立足香港,放眼全球,继续为做好全链条创投服务闭环做出更多贡献

华宇测速地址刚刚!这家独角兽被卖:曾为业内顶流

0414

沉寂已久的在线教育和素质教育市场,今天又爆出一个大新闻。

号称“最知名线下音乐艺术辅导平台”的小音咖集团,宣布已经完成了对“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陪练平台”VIP陪练的全资收购,成为其独资股东。

疫情中,两家上海的教育公司,最终选择了抱团取暖。

钢琴王子郎朗代言,被金沙江创投连投4轮……VIP陪练一直是在线音乐教育赛道中的顶流之一。据铅笔道了解,VIP陪练的估值已接近10亿美金。

然而,规模不经济、运营成本高、师资问题难以解决等商业模式上的痛点,华宇平台官网让在线音乐陪练行业经过了短暂的高峰之后又开始进入快速淘汰期。

2021年,受“双减”影响,各大平台运营艰难,柚子练琴、快陪练等平台接连倒下。作为头部玩家之一的VIP陪练也因App被下架、虚假宣传、退费难等问题负面缠身。

“资本对音乐教育市场的憧憬和期待是良好的,但是资本的一些逻辑放在这个行业可能行不通。”一位投资人向铅笔道分析。

独立上市不成,并购也就成了一种新选择。这种前提下,VIP陪练算是为素质教育赛道提供了一个新发展样本。

-01 -金沙江连投四轮,郎朗代言

4月11日,小音咖集团宣布已经完成了对VIP陪练的全资收购,成为其独资股东。收购完成之后, VIP陪练的品牌和业务线保持独立运营。

据企 查查显示,小音咖集团创立于2015年,并于2019年获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海青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前瞻性战略注资,可以提供40多种全品类乐器教培的音乐艺术平台,主要为4-16岁少儿提供音乐艺术辅导。

对于本次并购,小音咖集团创办人兼CEO李艾向媒体表示,“本次对VIP陪练的收购是基于双方共同的音乐艺术梦想而作出的一致决定,双方将充分把握上海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文化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是双方在新的领域上的发展探索。”

资料显示,VIP陪练是由上海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线上乐器陪练应用软件。自2014年创立之初起,公司便开始尝试互联网+音乐教育模式。

2016年,VIP陪练首创了“真人一对一在线乐器陪练”模式,专注于解决6-16岁琴童的练琴问题。新型的教育模式让VIP陪练开始快速上升,成为线上教育的“明星”。仅仅3个月内,VIP陪练便接连完成了由金沙江创投投资的pre-A、A轮两轮融资。

从用户的痛点出发,VIP陪练确实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它解决了家长不能辅导、没时间监督、琴童课后遇到问题没办法解决的种种问题。截至2018年,VIP陪练已经号称拥有数千人的专业陪练教师团队,针对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古筝的在线陪练模式,在两年内便已有超过14个国家的数万名琴童成为其付费用户,平台上每天的排课量过万节。

在国内在线教育疯狂发展的2018年,VIP陪练也成为资本的宠儿。18年初,它获得了来自金沙江创投、兰馨亚洲、长石资本、腾讯投资、蓝驰创投的B轮融资。2018年年底,VIP陪练再次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腾讯、兰馨亚洲、金沙江创投、蓝驰创投、长石资本、北京华联长山兴等老股东跟投。

成为在线陪练行业“顶流”之一的同时,2019年,VIP陪练也邀请了钢琴界的“顶流”郎朗作为“品牌大使”。值得注意的是,郎朗还参与了另外一家在线陪练平台“小叶子钢琴”的投资,并担任代言人。

其实在因并购新闻再次成为焦点之前,VIP陪练也已经负面缠身。

2021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包括VIP陪练在内的多家App因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工信部依法暂停其违规行为,予以直接下架处理。此外,关于反映VIP陪练虚假宣传、退费难等问题媒体曝光屡见不鲜。VIP陪练也频繁因陪练老师被“压榨薪资”问题登上热搜。

-02 -疫情+双减:在线音乐平台艰难求生

相比于在线K12学科辅导行业,国内在线音乐陪练行业发展历史并不长,行业内发展较好的几家机构基本成立于2015年左右。

VIP陪练成立之后,快陪练、柚子练琴、Finger、趣陪练、熊猫钢琴陪练等平台扎堆出现。以硬件起家的小叶子音乐也开始试水在线陪练的新业务;掌门1对1上线素质教育子品牌“掌门陪练”,向音乐学科拓展;还有诸如音乐笔记、美悦钢琴等平台,在原有在线音乐教学的基础上,也新增了线上音乐陪练的服务。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2018年之间,就涌现出了20多家以音乐陪练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其中40%的机构获得了投资。

对于音乐陪练行业,小叶子创始人兼CEO叶滨曾表示:“长期以来,学习乐器的痛点,一个是难,一个是贵。‘难’让很多人无法坚持下来,而‘贵’则让音乐学习无法普及。”而在线陪练解决了以往传统陪练模式中存在的课程贵、难、老师时间不固定、难预约等痛点,提高了学员的练琴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但是解决了学生痛点的在线陪练平台们,却难以解决自身在商业模式上的痛点。真人一对一陪练规模不经济、成本高昂,企业在平台技术和用户运营方面也要投入相当高的成本。快陪练CEO陆文勇之前曾坦言,“看似是简单的线上直播,让老师陪孩子练琴。但在我看来,(公司)起步没有上亿资金,可能无法去做。”

因此,在线陪练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而暴雷的事件时常发生。2019年8月,真人在线钢琴陪练机构“于斯钢琴陪练”疑似跑路,超百名学员的课时费没有着落,在线陪练教师也被拖欠工资,公司负责人曾向媒体回复称“公司资金链已断裂。”

仅仅隔了一年多,2020年11月30日晚间,柚子练琴也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影响以及经营不善,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且出现了现金流断裂,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并已启动破产清算法律程序。之后,柚子练琴曾在官方微信披露后续进展称:“快陪练”将为柚子练琴学员提供价值500元和价值1000元的陪练援助课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包剩余价值自愿选择。

但没想到,一年之后,支援柚子练琴的快陪练在几个月后也遭遇了危机。去年9月,快陪练发出停止“真人陪练业务”的通知。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机构跑路暴雷的新闻频发,引起家长们的恐慌挤兑式退费。撑了不到两个月后,快陪练也以一纸公告宣布了破产。

其在公告中称,“近期行业动荡,我们也受到了很大波及,公司正在经历巨大的经营挑战和压力,原计划于近期完成的新一轮融资,也因多种行业因素突然被告知取消。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经过多方努力后仍收效甚微。”

如果外部因素加速了平台的倒下,但是在线陪练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壁垒不高则是平台相继被迫退出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产品没有太高壁垒、很容易被模仿和解读的情况下,面临竞争时,企业的竞争力会快速变低,总体的营收便会受到挤压。这是整个音乐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赛道投资人王峰(化名)曾对铅笔道说道。

-03 -线上线下融合,音乐教育的出路?

“这几年,音乐教育行业是资本在素质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方向,而陪练是音乐教育中的刚需,所以之前也倍受青睐。”教育领域的投资人方新(化名)告诉铅笔道。

但是看好是一回事,愿意掏真金白银投资则是另一回事。经历教培行业的规范之后,从业者与投资人也更趋于冷静务实。现在的投资人们会更关注被投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有创新、业务是否有新延展等。

完成收购VIP陪练后,小音咖集团创办人兼CEO李艾称,“这意味着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陪练平台与最知名的线下音乐艺术辅导平台合二为一,组成国内最大的少儿音乐艺术集团。”

音乐陪练模式一度被认为是易于复制的,但想要快速扩大规模,并不是那么容易。方新认为,小音咖收购VIP陪练,在一定程度上,线上线下结合后可以助其快速地“以点带面”向全国扩张。但即便是线上线下结合了,音乐教育行业固有的问题暂时还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在师资方面。

实际上,有很多K12教育机构此前多次尝试进入音乐教育市场,华宇测速地址但每次行业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很难做”,甚至“没法做”。

对比其他教育品类,音乐教育行业接近于传统的“家教模式”,不同于K12教育可以“一对多”授课,音乐教育讲究的是“一对一”。不论是VIP陪练,还是之前倒下的快陪练、柚子练琴,抑或是其他线下的音乐培训机构都是如此。

尤其是在VIP陪练所处的音乐陪练领域,师资实力更为关键,这是最大的行业门槛,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但在实际运营中,行业普遍存在着优质的音乐教师数量难以匹配学员数量的情况,头部的大师级音乐教师更是十分稀缺,这导致了音乐陪练一直存在着供小于求的问题。一对一陪练的模式也让规模化难以实现,平台的业务规模完全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多少,边际效应难以体现。

陪练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真正的好老师很少,且经常更换,造成的结果是陪练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因为合格的陪练老师不够,很多平台存在以在读大学生冒充毕业生的行为。“这也是很多同行在做AI陪练业务的原因之一。”此前一位相关从业者对铅笔道表示。

然而由于技术原因,让AI帮助孩子学习练琴这个方式,现在还并不能完全解决相关痛点。

“资本对音乐教育市场的憧憬和期待是良好的,但是资本的一些逻辑放在这个行业可能行不通。”在音乐培训市场的业内人士看来,音乐教育是重教学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尊重教育本质,尊重行业目前的规则,以目标用户真实的刚需为目标设计产品与服务,用最直接的方式去盈利,用户愿意为所需要的高品质产品买单,企业也能持续生存。

实际上,相比快速扩张,现在已经有很多音乐教育从业者在强调“慢一点”。

华宇测速地址绿色经济产业投资论坛在甬举办,助力宁波实现“双碳”目标

0414

2021宁波绿色经济产业投资论坛暨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路演于11月3日在甬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2021年第三届“万有鄞力”大会的专题活动之一。

本次论坛由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宁波市鄞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清科创新中心协办。现场汇聚了鄞州区各相关部门、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平台以及近百家投资机构、创新企业代表。同时,活动还开放了直播通道,广邀各界人士“云参会”。

鄞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梅益进,鄞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国兴,出席了本次活动。

鄞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梅益进表示:鄞州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双碳”工作,不断深化金融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制定《鄞州区促进光伏规模化发展实施方案》和光伏项目补助政策,推动成立区光伏产业联盟;我区明州热电、万荣特种钢、牡牛集团3家企业成功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应街道湾底村启建宁波首个现代都市型碳中和综合示范区;截至2020年底,华宇平台官网鄞州区绿色贷款余额达853.67亿元,占比近10%;宁波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听·行业的声音,赋能城市发展

本次论坛以“绿色经济,价值共创”为主题,聚焦绿色产业,汇聚清洁能源、氢能研究领域的专家、投资人的声音,共同探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热点主题,共议双碳目标下节能环保产业和技术的新思路、新发展。

主题演讲环节,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凯联资本投资总监袁振波、势银(TrendBank)氢电研究院副总朱绍林三位行业投资嘉宾从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机会、“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黄金拐点到来、双碳背景下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主题分享。

牟颖: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60年之前来自于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华宇测速地址以及核电这些环节,国内的整个绿色投资的总规模将达到55万亿,这是非常庞大的规模。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高速扩容,产业价值链重构中优胜劣汰,涌现10倍成长和投资机会。

袁振波:我们整个国家规划是到2020年渗透率是5%,到2025年我们的渗透率要达到20%,根据我们上半年的数据,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接近于去年的销量。

朱绍林: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领域的优化,氢能是实现的唯一的途径,另外氢能可以作为氢储能的发展方向。

汇·创投的力量,实现价值共创

聚资本之力,为产业赋能。本届论坛聚焦绿色经济的创投力量,汇聚了青域基金、凯联资本、东元创投、鄞创投资、中桓资本、启迪清洁能源集团等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同时,还邀请了来自上海等地多家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业进行路演,为大家多层次的展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前沿科技,为宁波绿色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未来,宁波将继续通过产业优势、智力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吸纳更多节能环保产业优秀人才、产业。欢迎大家了解宁波,走进宁波,落户宁波!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五年,也是把碳中和愿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之城,宁波拥有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与超材料产业技术的良好土壤,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宁波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并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2021年4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积极寻求产业合作发展、不断获取重大技术支撑、推动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道路上策马前行。

“风”好正扬帆。随着我国“双碳”目标任务的推进,绿色低碳产业投资井喷已成必然,相关行业企业将迎来更多机遇。未来,宁波积极探索产业绿色化,把数字技术跟现有的绿色低碳技术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渐进的绿色低碳新模式。

华宇测速地址精“材”路演上线!「创投W+」新材料专场路演顺利举行

0414

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创投W+」投融资路演新材料专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材料行业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汇集6个优质项目和多位互动嘉宾线上参与交流和点评,路演项目涉及超级电容器隔膜、生物基“替塑”、AES抗菌抗病毒、高性能电化学水处理等多种新材料,集中展示了新材料领域的优质技术成果和创新应用。

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创投W+」投融资路演新材料专场活动线上征集,吸引了来自深创投、松禾资本、九鼎投资、青域资本等近20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报名参与。会后,华宇测速地址基地为投资人进行了进一步对接,企业与投资人取得了直接联系。

活动当天,宁波柔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谱莱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东部湾(扬州)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枫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碧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路演中亮相。6家企业项目各具特色,嘉宾们对项目的营销策略、资源支持、风险与阻力、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专业疑问,项目与机构代表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多个项目获投资机构青睐。

有项目代表表示,参加本次活动结识了很多投资人,华宇平台官网让他们有机会直接对话资本,探讨项目成长路径,现场思维交流和观点的碰撞,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思考,也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路演中,武汉的2家本土优质企业受到投资机构的热切关注,线上提问交流频繁、会后对接火热。来自浙江和江苏的2家路演企业也表明了项目落地的意向。扶持力度大、政策体系全、创新活力足,武汉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产业集聚、资本赋能,形成创投活跃的浓厚氛围。

说到本次产业路演活动的主题,新材料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支撑前沿科技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

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材料总产值有望突破7万亿元。预计2025 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实现10万亿。回望过去,我国新材料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优秀成果层出不穷。国家“双碳”目标、“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高质量经济发展需求为新材料、相关技术与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新材料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主要细分行业和上市公司的主阵地,为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提供无限空间。

作为产融结合区域金融中心的主阵地,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地方特色产业。基地高度关注“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及全国各地优质企业,立足汉阳,服务武汉,辐射全国,链接国内活跃投资机构与地方科创企业,助推产业和资本双向赋能。

接下来,「创投W+」投融资路演将陆续开展“大数据”、“医疗健康”、“高端制造”、“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专场活动,欢迎持续关注武汉基金产业基地!

华宇注册新中产吃出一个大市场,有商家一夜卖出1000万

0413

近年来,中国人更爱“吃牛”了。

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已经攀升至884万吨,环比增速达11%,尤其是高档牛肉增长更为强劲,价格高于普通牛肉2.7倍的高档牛肉消费量,已经连续6年呈上升趋势。

过去,人们在选择牛肉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方便烧吗、价格贵吗”;如今,人们选择牛肉产品,更关注的是“是否原切、什么部位、产自哪里”。这些变化背后,正是牛肉消费趋势的再次升级。

牛肉消费背后是收入增长的支撑,有经济数据显示,华宇测速地址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200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越1000美元,2019年已经突破1万美元,而目前,国内的牛肉消费市场规模也已经达到8000亿元。

消费者更懂牛了,购买渠道也在向线上发展。新中产正成为高端牛肉的消费主力,健身人士和精致妈妈等对蛋白质有特殊要求的群体,更让牛排发展出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而方便烹饪的懒人牛排也在这一波牛肉消费浪潮中不断发展……

商家涌入、消费者接纳,红火的牛肉市场正在开启一个万亿消费的风口。

餐桌升级,原切牛排的春天来了

西餐厅的多年“市场教育”、街边盛行的网红“速食牛排”风潮,让牛排消费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去店里消费,网购的便利让在家煎牛排成为新选择。3-5分钟的料理时间,一块热气腾腾的牛排就可上桌,既方便快捷,又能满足原汁原味的营养需求。

打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牛排”话题,热度最高的短视频不是在哪家店吃牛排,而是如何在家煎牛排、以及怎样淘到高品质牛排的攻略。不少科普牛排烹饪选购的美食博主如“小关老师”“阿男的食谱”等,也借势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红人。

关于牛排的高热度视频大部分为煎牛排和选购攻略(图 抖音、小红书)

《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显示,随着线上牛排消费热情上涨,原切牛排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主流。

近三年来,线上原切牛排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5成升至2021年的5.5成,不断压缩整切及合成牛排市场。2021年,原切牛排市场商品数为整切市场的2.3倍。

按照加工方式,牛排产品主要分为合成、整切和原切三种。从肉质来讲,根据牛肉部位整块切割的原切,要优于经过调理的整切和碎肉加工而成的合成牛排;从货单价来看,原切是整切的大约1.3倍。而正是这一类品质更高、价格更贵的牛肉产品,正在迎来飞速发展。

据天猫数据统计,来自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是线上原切牛排市场背后的主要助推力。在整切用户流出至原切大趋势中,高消费力购买者在原切销售额中的占比高于整切牛排。

曾经的牛排市场,曝出过“胶水牛排”风波,一些廉价牛排为“碎块牛肉+肉胶”拼接而成,这让消费者一度望而却步。随着近年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线上透明的评价体系日益完善,选择真材实料的高口碑的原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了规避风险、享受美味的更优选择。

不少品牌,乘着这股原切牛排的东风火了一把。主营高端澳洲进口牛肉的品牌“阿尔比恩”,在天猫圈粉了近3万高消费的食客老饕,卖得最好的是M9级别的澳洲原切和牛小排,368元/斤的单价,单品月销超过30万元;牛肉品牌“肉管家”的原切美国谷饲西冷牛排,上百元一斤的单价,在去年双11期间进了李佳琦直播间,一夜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原切牛排的兴起,进口牛排中的后起之秀乌拉圭牛排,近年来也被带火。如今乌拉圭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牛肉供应国,去年,乌拉圭对中国牛肉出口增长53.7%,每年乌拉圭超过60%的牛肉都运往了中国。

大型牧场的天然养殖模式,禁用抗生素、生长激素和动物蛋白的管理都让乌拉圭牛肉以健康低脂、高性价比俘获了大量食客。在天猫,乌拉圭牛肉还建立了专属活动页,通过电商平台链接和拓展更大的线上市场。

四种人群,撑起更细分的牛排市场

据《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牛排时最关注的维度首先是产品类型,如与牛肉部位相关的“原切、西冷、战斧、菲力”等关键词,有最高的搜索热度,其次关心的是牛排的品牌和产地等信息。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衍生出四大特征鲜明的细分牛排需求场景:高端牛排场景,健身牛排场景,宝宝牛排场景和懒人牛排场景。

高端牛排场景下,用户群体多为可接受高售价的高消费人群,他们的家庭住房档次和消费水平更高,拉动了牛排市场的成交金额,整体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针对高端牛排场景需求来打造产品的品牌,如泰森、肉管家和牛叫兽等都迎来了销售的新增长。

健身人士是牛排的一大新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于饮食有着独特要求,高蛋白低脂肪的牛排,对于减脂增肌很有帮助,是他们最爱的食材之一。此外,健身人士对健康的纯果蔬汁、植物饮料也具有高偏好。

在健身牛排场景下,用户更偏好瘦肉含量高的原切牛排,草饲喂养的牛肉产品更符合其需求。据统计数据,当下健身群体的扩大让健身牛排实现了高增长:近一个月来,成交用户数比去年同期上升6成、总成交额上升7成。对比整体市场,健身牛排销量自2021年3月开始大幅上升,成交额大幅领先整体市场,即使在9月非大促时期也呈现阶段性上涨。

在宝宝牛排场景下,宝宝年龄集中在6-12岁,对高蛋白食物有更高需求,消费群体“精致妈妈”人群画像特征显著。总体而言,宝宝牛排成交金额趋势与整体市场一致,该场景下消费人群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消费人群“件单价”的提升,拉升了宝宝牛排的总成交额,近月来较去年同期增长3成。

基于牛排烹饪方便特点的懒人牛排场景,消费人群偏好在24点以后下单,且容易接受中低价格段的产品。近一个月来,懒人牛肉消费成交用户增长了5成,成交额上涨2成。

牛肉消费红利期来临,谁会是赢家?

无论是原切牛排兴起,还是四大牛排场景的市场变化,华宇注册都显示了一个共同的趋势:牛肉市场高端化、品质化成为主流,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买单,高客单价产品市场增大,这些因素驱动着牛肉消费迎来红利期。

对比美国牛肉消费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牛肉市场全面增长还将持续。据统计,美国2020年人均牛肉消费量达26kg/人,而中国为6.3 kg/人,对比之下有近4倍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牛肉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

在这一波红利期之下,虽然部分牛肉进口受疫情冲击,但国产牛肉快速抓住了这一机遇。《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进口牛肉总量及金额增速放缓,国产牛肉产量进一步上升,预计2025 年中国牛肉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至85%左右。

这场高端牛肉的竞赛中,国产牛肉是一批黑马。相比澳大利亚、阿根廷等进口牛肉,国产牛肉不仅在用户复购销售额指数上呈现最高正增长,而且复购用户增量显著,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国产牛肉的认可度正在提升。

不少品牌也通过牛肉打开了新的市场。经营牛肉生产加工23年的皓月肉品,近年来线上店铺的年均成交额增速超过100%,大幅跑赢企业整体销售增幅。皓月主打自家牧场的拳头产品“谷饲小公牛”,切准市场对雪花纹理丰富、奶香浓郁的高端谷饲牛的偏好,打出如火锅牛肉片、原切牛排等诸多爆款。拥有近40年历史的老牌肉企大庄园,也已在自建内蒙古牧场,培育国产西门塔尔牛等优质牛种,打造高质量的牛肉供给体系。

当牛肉消费进入高端争夺战,注重高质量、追求长期价值的品牌,才将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最后的赢家。在平台市场培育下,牛肉消费如今告别从前低质廉价的打法,形成了更细分化、品质化的走向。可以想象,未来还将有更多优质牛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登上我们的餐桌。

华宇注册又一家车企倒下,车主该如何「自救」

0413

“太可惜了”,得知宝沃汽车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后,这是宝沃车主刘华的第一反应。

4月8日,北汽福田发布公告称,由于北京宝沃财务枯竭,确实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北京宝沃于2022年4月8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依法申请破产清算。这意味着,这个曾号称跻身德系“BBBA”之列的“传奇品牌”,还是走向了陨落的结局。

早在申请破产之前,受困于债务问题,宝沃不仅停产,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网点也陆续撤店不再销售。曾经在北京地区的多家宝沃4S店,早已人去楼空,个别线下店也已变为其他品牌的售后服务中心。

事实上,从2019年到2021年,在资本的助推下,一路高歌猛进的汽车业成就了王者,也有人历经洗牌落得败局。从传统汽车品牌众泰、东风裕隆、华晨汽车,华宇注册到新造车玩家博郡、前途。

当车企站在破产边缘,或是已经倒下,这也意味着“终身质保”、“免费保养”的官方承诺全都荡然无存,由此带来的影响除了售后体系外,还会波及到整个二手车市场。

对于万千“无辜”车主来说,自此也陷入了修车难,卖车更难的两难困境。

1 被割韭菜的人?

刘华还记得2017年长达5个多月的选车过程。几乎每个周末,自己和家人都会出现在各个品牌的4S店,“上至汉兰达,下至捷达,中间区间的万腾、途观、CR-V我全都试驾过,太纠结了。”

经过全家人的层层筛选,汉兰达与途观两款车型最终进入了“决赛圈”。不过在11月参加广州车展时,刘华见到了自己一直饶有兴趣的宝沃BX7,之前苦于当地没有4S店,他只能“云试驾”。

一番比较过后,宝沃凭借亲民的价格胜出,华宇测速地址刘华以20万元出头的价格就地提车,“过程很寒酸,连提车仪式都没有。”

如今虽然由于油耗高、故障频发、保值率低,纳智捷被戏称为二手车商看到都要颤抖的品牌。但早在2013年,因为配备了中控大屏幕、座椅自动调节、全车7个摄像头、倒车辅助等功能,在家人的极力推荐下,李哲还是购入了纳智捷大7。

他还记得,彼时纳智捷在当地的第一家4S店开业不久,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试驾、下单。“我跟父亲逛了下店门口的小车展就下单了,全款24万直接提车。”

时至今日,那辆纳智捷大7仍然停在李哲家楼下,“我就是网上所说的被割韭菜的人吧”,李哲如此自嘲道。即便家中多了一辆Smart作为代步,但由于新疆冬天下雪较多,“小车没有雪地胎,还是得留一辆SUV冬天开。”

李哲表示,自己并非没有动过卖车的念头,但是除了在市区开起来油耗比较高(每百公里13L)的缺点外,车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和另一辆代步车换着开。

用车至今五年时间,刘华发现,自己的宝沃BX7除了后轮传感器进行更换、发动机加装质量块以外,并无大问题。这也成为他对宝沃的结局感到可惜的原因,“质量过得去、价格亲民,但这样被水军击败,还输得如此狼狈,实在可惜。”

而在另一位自称“韭菜头子”的宝沃车主王宇看来,宝沃倒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车辆三大件还是比较扎实的,所以(倒闭原因)就是当年过度宣传的负反馈”。

2017年,他以落地25万的价格购入BX7四驱旗舰版,如今除了一些小剐蹭,王宇的爱车还没有真正大修过。

2 为修车,车主另辟蹊径

车企倒闭,4S店纷纷关门撤店,影响传导至用户,首当其冲的是车辆维修保养问题,但这些车主们似乎并无预期中的焦虑与担心。

事实上,早在4S店关闭之前,以李哲、王宇为代表的一批车主就已经抛弃了官方提供的售后服务。

用车两年多后,李哲的纳智捷大7保险杠曾经在一次倒车中受到损坏,经过4S店评估后,维修费用高达2000元。他随即选择自己维修,“淘宝买花费300,自己就能直接装”。自此以后,李哲便很少再去官方4S店了。

而日常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当地个体维修店就能满足。对于车辆需要的特殊零件,李哲表示4S店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调货,所以个体维修店也能通过下订单调货解决。“所以本质上在哪里维修保养并无太大区别,甚至个体店还能比4S店便宜不少。”

与李哲早就脱离4S店不同,作为“省心派”,一直以来,刘华的车辆保养、零部件更换全都依靠官方4S店。所以刚听闻宝沃撤店的风声时,因为官方没有进行任何告知,他为此感到一丝愤怒和担心。

刘华还记得,当时车辆在外地发生了事故,触发了自带的SOS功能,根据指引他联系到最近的一家4S店,但对方告知他,店里已经不再提供任何售后服务,“他们让我随便找个地方补胎就好,事后我才在社交平台确认了宝沃停产的消息。”

起初,对于自己后续的用车问题,刘华感到十分担心。“核心配件要更换怎么办?虽然大部分配件可以用大众车型的部件替代,但万一没有呢?”

之后,一位从事维修工作的朋友的回答缓解了刘华的焦虑,“他告诉我只要不是严重物理性损坏,什么问题都可以维修,汽修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没必要纠结是不是官方4S店。”

汽修店宝沃专属售后人员宣传活动 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这些车主的经验中,维修需要另辟蹊径,但远没有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以北京地区为例,不少连锁汽车城、个体维修保养店都表示,当前停产车型中大部分零部件都有同质替代品,只是根据零部件的不同,需要等待一周到一两个月不等的调货时间。

即便申请了破产,目前仍有宝沃售后保养门店营业。在位于北京东南五环汽车城内的一家汽修店,墙上仍赫然挂着宝沃汽车的品牌标志。

店内人员表示,虽然整个门店是负责各种品牌车型的维修保养工作,但也设置专门人员为宝沃车辆提供基础保养修理工作,甚至还会不定期举办专属宝沃车主的优惠活动。

3 修车麻烦,卖车更难

车企停产、破产清算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不仅会影响到车主,最终还会波及整个二手车市场。

在二手车市场中,因为承受不了亏本买卖,一些车商绝不经手停产车型。而那些有一定规模,以BBA、两田等热销车型为主的车商们,并不完全拒绝停产车型,但也主要是散户之间进行买卖。

对于大批量经手停产车型的车商来说,散户只能算九牛一毛,和当地经销商、厂家对接,从转销其他同行车辆中获得利润才是关键所在。

广东二手车商张远属于第二种。“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是他做二手车生意坚信的准则,原因有二:价格诱人、各有所需。

处理停产车型,张远再熟悉不过了,“一定要低价收车,车主爱卖不卖。”在他看来,经手廉价国产车,只要车主撑不住最终松口,等待自己的就是不错的利润。

张远透露,他曾收过众泰T500,永源飞碟等车型,华宇注册利润平均在7000-10000元左右。而BBA、两田等车型,“虽然好卖,修起来费用可怕”,同时这类车型收车价更加透明,利润太薄,积压久一点就会击穿成本价。

另一位二手车商吴中恒表示,通常一辆车的中转周期为4-6个月,宝沃、纳智捷这些品牌并不受停产的影响,反而因为议价能力不高更好卖,“按照收车价,稍微加1000-2000元就挂出去卖了,稍微多加点可能会变得难处理。”

虽然利润不算高,但今年以来,吴中恒已经经手卖掉了4辆宝沃汽车。他透露收车时,车主要价略高一点,车商就会拒绝,“决心卖车的车主就算当时不愿意,最终也还会找到我们。同行们都低价收,车主没有其他选择。”

但即便如此,吴中恒还是无法完全避免亏本买卖的出现,“这类车算冷门车型,大多数客户都想捡便宜。”毕竟,像张远一样,能以不足万元的价格收车的车商是极少数的。在颇具规模的二手车市场中,如吴中恒一样做少盈多亏买卖的才是大多数。

尽量压价收取停产品牌车型已经成为二手市场公开的秘密。在这样的环境下,车主们只能向车商妥协,在为数不多还愿意收车的车商中做出选择。

纳智捷车主唐毅“有幸”得以将处理车辆的繁琐过程交由他人完成。唐毅表示,2018年自己在换车购买雷克萨斯时,4S店销售主动帮自己寻找途径处理那辆纳智捷U6,“最终销售忙活了一个多月才找到愿意收车的车商,为了我这一单也是够辛苦的。”

而在多次迟疑过后,听到二手车商如今能够给出的报价,李哲和王宇则彻底放弃了卖车的想法。“有点后悔没早卖掉,20多万的车压到5万以下,我不能接受。”李哲表示。

“韭菜头子”王宇似乎早已知道结局,车辆是否保值也不再是个问题,“等年检完就去改装ECU和排气系统,刷个300匹,400牛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华、李哲、王宇、唐毅、吴中恒、张远均为化名。)

华宇注册这批外资大牌,败了,撤了

0413

80年代初,男青年谈婚论嫁,自行车、缝纫机、石英表的“三大件”最好齐全。几年之后,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在“新三大件”里,最顶流的当属洋品牌。东芝、三星的电视机,三洋、日立的电冰箱,西门子、松下的洗衣机……

但在不知不觉中,这些著名外国品牌,却不再是消费者的优选。

从风光无限,到成为回忆,外资家电品牌,何以败走中国三大件舞台?

01

外资品牌的进驻,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标志。

1978年10月28日,日本茨木市,虽然下着细雨,华宇测速地址但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却早早带领数百名工人,等候在工厂大门外。

随着几辆黑色轿车缓缓停下,邓小平的身影终于出现。

随后,在松下幸之助等人的引导下,邓小平走进了松下公司的茨木工厂参观。

在工厂展厅中,邓小平见到了当时松下最先进的双画面电视机、高速传真机、汉字编排装置、录像机、微波炉等产品。当冒着热气的烧麦从微波炉里端出时,邓小平竟然出乎意料地拿起,边吃边说“味道不错。”

多年后,松下幸之助对这一幕仍记忆犹新:“中国领导人对实现现代化的热情,谦虚而求实的态度,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令人感动。”

参观后,邓小平对松下幸之助说:“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深受感动的松下幸之助当即允诺:“愿意倾我所有,全力以赴相助。”

“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次年6月,松下幸之助首次受邀访华,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知名国际企业家。在谈到电子工业的发展时,松下幸之助备受触动,提出一个宏大的计划:由松下公司牵头,联合日本电机、电子企业,共同助力中国的工业改革。

回国后的松下幸之助积极约见日本电子工业巨头、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不断介绍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然而,由于中日建交不久,日本电子工商界对当时的中国缺乏了解,加上企业间竞争激烈难以协调,松下幸之助的呼吁并未得到广泛响应。

1980年,松下幸之助再度访华,当面向邓小平致歉,同时提出:松下公司愿单独同中国开展合作,设立样板式合资企业以作表率。这成为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源头。

两年后,松下幸之助病重卧床,他坚持叫来下属,询问起北京工厂的建设情况。当看到即将完工的工厂照片时,已极虚弱的松下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89年4月27日,松下幸之助去世。三个月后,北京的工厂正式建成投产,松下幸之助没能亲眼见证这家心心念念的工厂,幸而该工厂最终不负众望,在松下与中国的历史上,都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家工厂就是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1989年正式投产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盈利,轰动整个业界,各国企业因此纷纷来华投资建厂。

成功的另一面,是中国人对外国家电品牌的热爱由此开始。优异的工艺、严格的品控、产品外观上的出色设计,使松下的彩电一上市,就收获了不菲的成绩。巅峰时期的松下,一度曾占据近20%的中国彩电市场份额。

受到松下的鼓舞,索尼、东芝、三洋纷纷跟进中国市场。紧接着,韩国的三星、LG等家电企业也相继进入中国。

随着外商投资管理条例的实施,外资家电品牌纷纷加大在华投资的力度,它们的中国区业务,一度都是集团下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部门。

彼时的中国家电行业,本土企业刚刚起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外资品牌完成了对中国消费者的教育启蒙,并不为过。

因此,完成启蒙的外资家电品牌,自然会成为消费者的钟情之选。在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度过了黄金般的十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好日子会一直过下去,一群志在挑战的对手,正在外国品牌看不到的地方,暗自咬牙。

02

1996年3月26日,在成都商场的柜台前,一个中年人身披红绸带,在人群中大声吆喝,叫卖电视机。

这个人,正是四川长虹的掌门人倪润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虹、TCL及康佳等一批本土家电企业,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制造能力,但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及品牌力不足,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而此时的彩电市场,又因为走私风潮的影响,正处于动荡中。

根据国家商业部门的统计,1995年通过外贸正常渠道进来的洋彩电只有54.9万台,可是,市场上实际的销售量为500万台。

当年秋季,政府宣布将在1996年4月1日把彩电的进口关税从35.9%降低到23%。跨国公司因此兴奋不已,日本松下因此放下狠话,“不惜30亿美元也要占据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份额”,并定下“打败一个企业,挤占一个行业”的目标。

外资家电企业当然有这样的信心,毕竟就连长虹公司的第一条彩色电视流水成产线都是从松下引进的,而外资家电企业们则掌握着大量核心技术。

在政策预期和现实背景下,国产彩电销售持续低迷。作为国产彩电的老大,长虹的库存彩电已经高达100万台,总值超过20亿元,到了“每个月建仓库都来不及堆放的地步”。

这让倪润峰感到寝食难安,几经思考,他想到了一个战术:降价,用价格优势,去拼掉对手的品牌优势。

当时,长虹与国际品牌的价格差并不太大,一台29英寸的进口彩电价格为1万元左右,长虹为8000多元,25英寸的进口彩电价格为6000多元,长虹为5000多元。倪润峰认为,要“拼掉”对手的品牌优势,国产彩电起码应该便宜30%,“这是一条决战线”。

但长虹当时的毛利率,大概是25%,一旦降价30%便无利可图。但倪润峰显然决心已定,他一方面严令公司内部靠管理挖潜,另一方面巧妙地进行了降价组合,降价幅度最大的那些彩电都是占库最多、多年滞销的产品。

一场惊魂动魄的价格之战,就此打响了。

在长虹彩电的宣传册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凡是国外产品有的功能,我们都有;凡是国外产品具备的品种,我们都具备;凡是国外产品提供的服务,我们都提供;但是在同等功能和同等质量下,我们的价格比国外低30%”。

三个月后,康佳彩电跟进降价,加入战团,TCL随后推出“拥抱春天”大让利活动,熊猫等企业也纷纷推出降价活动。这场价格大战波及全国61个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场,让利幅度高达18%-30%。

经此一役,到1996年年底,中国的彩电行业发生了一场大洗牌,国内六十多家电视企业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本土品牌却上升到市场份额的71.1%,外资家电企业在中国彩电市场上,遭到了第一次重创。

然而仅仅是价格战,并不能真正替代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位置,比如,高端家电业务依然掌握在外资家电企业的手中。价格战能帮助本土家电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却很难赢得高品质名声。

因此,以外资品牌为师,仍然是本土家电竞争的唯一出路。

正如长虹公司也是引进了松下电器公司的生产线,才因此拥有日后一战的资本,对外资家电企业核心技术的学习、合作,依然是中国家电企业的主要路径。

如今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第一的美的,正是通过对东芝的学习逐步崛起。

1985年,美的空调设备厂正式成立,然而在其后几年的时间里,工厂却有个难题:无法解决空调的量产问题。

作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虽然重视技术,但因为当时企业吸引力的限制,很难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入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的一直依靠“挖国营企业墙角”、“偷偷干”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师”、“夜晚技术员”来弥补技术不足。

这样的办法很难持续形成研发能力,1991年,美的打破了过去的做法,通过购买东芝注塑机、东芝空调模具,同时许以重金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美的迅速设计、生产出一批做工精良的空调产品,终于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以这一次交易为起点,梳理美的历史,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一条“东芝技术小道”。

1993年5月8日,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美的与东芝举行了第一次技术合作的签约仪式。在随后的宣传中,美的空调打出两款技术合作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口碑。

1999年,美的为开辟第二战场,立项研发商用空调系统技术,然而,美的开发出来的一拖二的空调,却存在技术缺陷,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求助于东芝。

东芝则派遣技术人员入驻美的,以项目总工程师的身份进行技术指导,该项目的成功,很快帮助美的开辟出业务新增长曲线,使得公司利润快速增长。

即便是到达2011年,美的已经处在与格力双雄争霸的年代,追随东芝的步伐,仍是美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那一年,如今的董事长方洪波在与东芝商定核心技术合作协议后,变频技术负责人李强将一块东芝的芯片摆在方洪波面前,告诉他——这是核心技术的芯片。

方洪波仔细研究了半天,表情变得十分严肃,同时告诉李强:“要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埋头专研,一年学不会两年,两年不行再三年,老火煲靓汤,彻底掌握核心技术。

这成为了美的著名“一晚一度电”空调技术的来源。

比起份额的丢失,在“老火煲靓汤”、“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后发者的咬牙追赶,才是最令领先者胆寒的事实。

03

在1998年到2008年的家电市场,本土品牌几乎都将外资品牌当成了最大的挑战对象,十年间,价格战连绵不断,技术追赶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的扩大,本土品牌手中资本日益雄厚,已经足以在各个产品领域,向外资企业发起直接的竞争。

2009年7月10日,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大连东芝电视董事、总经理川上亲久在专访中突然蹦出一句话——东芝这一年,做得很辛苦。

川上亲久这句话,自有其背景,自上一年3月开始,东芝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产品,其市场销售远未达到公司预期,即使这个预期,已经是企划本部一降再降的目标了。

压力之下,到了2009年11月,东芝再次降低了口风,川上亲久宣布,2010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外资电视品牌中,“东芝能保有20%的份额”。

言外之意,东芝已经无力与国产家电企业竞争,只能寄希望于一直掌握着的高端市场。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东芝,也不仅仅出现在电视领域。

早在2007年,冰箱行业里,外资品牌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全面萎缩,松下、日立、LG、三星、夏普、三洋等外资品牌的市场销量占有率之和不到15%,销售额占有率之和低于19%。

而在五年后,国产家电品牌与外资家电品牌之间的博弈更加白热化,连许多家电观察者都惊讶地发现,那些过去被视为“土、差、低端”的本土品牌,正在一步步将外资家电品牌逼到墙角。

一直稳居全球电视霸主之位的三星,却在中国家电市场处境尴尬。2014年到2017年的四年间,三星电视在线上市场的销售额市占率为3.48%,同比下降1.49%,位列行业第10位;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额市占率为8.7%,同比下降1.25%,位列行业第6位。

在洗衣机品类上,惠而浦在2018年10月线下市场的零售额份额仅有1.9%,位列TOP10末位。曾经被视为西门子拳头产品的冰箱,销售额市占率同比出现了1.29%的下滑。

销售额降低的背后,是外资家电品牌的相继亏损,这使得外资家电品牌眼中的那丝希望也即将消失。

十年前,东芝的大连工厂运营状况尚称良好,工人三班倒生产,待遇甚至可以和当地国企媲美。

但这已经是最后的荣光,很快,随着市场格局迅速恶化,工厂不得不一批批裁掉工人,排班也从三班倒变成两班倒。仅仅两年过后,东芝待遇已经对大连的年轻人不再具备吸引力。

市场上的节节败退只是冰山一角,在集团整体遭遇财报丑闻、电池召回事件等打击后,难以为继的东芝终于走上了变卖家产的道路。

2016年3月17日,美的宣布将通过收购获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控股权,同年6月,美的以33.2亿元人民币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

在与东芝洽谈收购的商务宴会上,已是美的董事长的方洪波,提起了往事:当年自己刚进公司,担任《美的报》编辑,他清楚地记得,美的与东芝第一次技术合作签约时,美的人的兴奋之情。

那时的东芝还是美的学习与合作的对象,转眼间宾主易位,物是人非。

但这并不是终局,2018年2月,东芝将东芝电视业务95%的股权出售给海信。至此,历经143年的国际级跨国公司,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同样的收购潮在各处上演,曾经蜂拥而至的外资家电品牌如今纷纷撤离中国。

2014年,成立于1994年3月22日的合肥三洋被惠而浦收购,并改名为惠而浦(中国)。

在当时的惠而浦看来,合肥三洋本来就是立足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先企业,拥有完善的洗衣机、冰箱及微波炉产品系列及生产线。惠而浦收购合肥三洋属于取长补短,顺势而为。

可惜惠而浦同样高估了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的能量,收购的业务,转眼变成了经营业绩上的包袱。2019年,惠而浦亏损3.23亿元,2020年亏损1.50亿元。

大潮之下,惠而浦也没有逃掉被收购的命运。2021年4月,格兰仕总裁梁昭贤宣布,对惠而浦进行收购,格兰仕从此成为继海尔、美的、格力、海信之后中国第五大综合性家电巨头。

在曾经的高端产品领域,外资家电企业的技术优势也在逐渐淡化。转型,成为了最后的共同选择。

与长虹、康佳等本土彩电厂商相比,索尼在传统家电上的技术优势,华宇注册几近荡然无存,现如今只能在中国市场专注相机、耳机、游戏机等数码类产品。飞利浦则在出售家电业务后,加速向医疗健康服务商转型。2019年,其医疗保健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高达66%。

这种转型的代价,是退守自己当年培育的新增长曲线,卡住一些市场不大,但是尚未被突破的领域。外资品牌在家电市场上的溃败,使得当年经典的家电品牌,如今几乎无影无踪。

外资家电从顶峰逐渐滑落的过程,也是中国家电产业链开枝散叶,不断完善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信集团等本土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持续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净利润为234.55亿元,即便是遭受疫情冲击,仍然实现同比正增长6.53%。

短短三十多年间,外资家电品牌来去匆匆,从风光无限,转为一代人的回忆。这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一是千万不能忽视大消费市场下,替代者后发优势的效应,二是切勿陷入闭门造车的陷阱。

第一点,恐怕是一个永恒的轮回。新入者永远会趁竞争态势缓和,加大研发投入,扛起寡头的大旗,让跨时代的终端产品引领产业链创新。

而对于第二点,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人类最大宗的工业品之一,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冰箱彩电,到上游科研、技术转化、制造工艺的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革命,想在所有环节保持技术领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人口基数撑起的消费规模,这造就了本土家电品牌的成功,但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分享的红利。

外资家电品牌,有过极高的历史站位,俯瞰过、引领过、辉煌过,也衰落过,对于中国现在的家电品牌,它具有较强的样本价值。只有正视历史,愿意引以为戒,才有基业常青的可能。

以此而论,中国的家电巨头,依然要无止境地创新奋斗

华宇注册酵母超标60倍!酸奶界的「爱马仕」翻车了

0413

标榜高端乳品消费品牌的卡士酸奶,近期被曝出了产品质量问题。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息, 标称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某批次“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酵母项目超标60倍。

事件发生后,卡士酸奶透过媒体表示,酵母超标可能是出厂后储运或终端温度不达标所致,并强调该批次产品留样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公开资料显示,这并非卡士品牌旗下产品首次被检出酵母计数超标。

雷达财经注意到,卡士酸奶曾在宣传时以酸奶中的“爱马仕”自居,并且通过“无添加”“0蔗糖”等流行概念营销,其主要产品聚焦在高端酸奶赛道,价格也高出普通酸奶一大截。

不过,随着伊利、蒙牛、君乐宝等巨头进场,高端低温酸奶的市场红利逐渐收窄,竞争激烈、赛道拥挤之下卡士酸奶业务单一的风险逐渐暴露。感受到危机的卡士开始拓展低温鲜奶市场,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跟市场主流产品比较起来,卡士很难延续其在酸奶产品上的高端定位和定价。

01 酵母超标已非首次

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号通报,2022年第7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涉及5大类食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糖果制品、蛋制品等。抽检样品共计508批次,其中合格507批次、不合格1批次。

这不合格的批次样本,就是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华宇注册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永新坊店销售的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原因为酵母超标。

通报显示,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250g/瓶,生产日期为2021-12-23),酵母检出值为6000CFU/g,是标准规定最低值(≤100 CFU/g)的60倍。

据了解,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也是一种天然发酵剂。但如果食用酵母菌超标的食品,便会引发人的急性腹泻等类的疾病,严重的还会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等多种疾病。

上海市场监管局在通告中指出,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即问题可能出在供应链或者冷链运输途中。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查处,并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该处罚消息一出,很快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又贵又超标,食品监管和处罚力度要提升”,“从上学时喝到现在,看来要换个牌子了”,“‘餐后一小时’我真的一喝就拉肚子,便秘必备。”

对此,卡士酸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低温发酵乳产品出厂后,如果遇到储运及销售终端温度不达标或其他不确定因素,会造成酵母等微生物快速繁殖,涉事批次酸奶可能系出厂后储运或终端温度不达标所致。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相关批次的产品留样,经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等机构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有行业人士表示,完善的供应链和冷链运输网络体系,是保障低温酸奶品质的关键。

在2021年7月举行的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卡士创始人王维嘉曾介绍,卡士从创立之初就建立了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每一台车都是带制冷机的专业冷藏车。

公司官网也强调,卡士专门配备了专业冷藏车,华宇测速地址每辆车都装有黑匣子和GPS定位,以实现在运输过程中对车厢温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尽管如此,据过往的报道,这并非卡士酸奶首次被检出酵母超标的情况。2015年11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第16期食品抽检信息公告显示,绿雪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宝安分厂生产的卡士·鲜酪乳(玉米果粒),被检出酵母计数超标。

彼时公司称,已无条件停止涉及该批次卡士鲜酪乳(玉米果料)生产线的生产,并对该生产线的各环节及玉米果料供应商厂家进行彻底排查与分析。

天眼查显示,上海市场监管局抽查涉及企业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注册资本2.4亿元,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系列乳制品、液体乳(酸乳)及饮料(蛋白饮料类)。从事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等。

另据查询发现,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在“抽查检查信息”一栏中,于2021年9月23日的“检查”结果为“需整改”。

02 自称酸奶中的“爱马仕”

资料显示,卡士品牌原属于绿雪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注册于1999年。2021年5月,绿雪生物更名为卡士乳业(深圳)有限公司。

根据官网资料,卡士乳业(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生物乳品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专注于酸奶生产的规模化乳制品企业。”

官网还提到,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高品位、高品质、高标准”的产品策略,成功打造了卡士酸奶系列产品,并成为政府接待、白领消费市场、高端乳品消费市场的首选品牌。

据新京报,从2017年的“餐后一小时”,到2021年推出“断糖日记”,卡士近两年的酸奶新品均踩上了“益生菌”“无糖”等流行概念,使其成为高端酸奶品牌代表。

在2021年7月的一则营销文案中,卡士自称其品牌标签为“酸奶中的爱马仕”,“世界上最好喝,最健康的酸奶”。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卡士自称“世界上最好喝、最健康的酸奶”的说法,涉嫌违反广告法。

“因为广告法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之所以被禁用,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词语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还违背了广告的真实性原则。”刘俊海表示。

雷达财经发现,此次抽检不合格的“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称得上是卡士的“明星产品”,其在天猫平台上的售价超过10元/瓶(250ml)。

4月初,卡士酸奶的官微曾针对上海社区发布鲜奶预售团购活动,当时发布的价格表显示“餐后一小时”品牌的酸奶一箱18瓶,售价243元一箱,以此计算单瓶的价格为13.5元。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对于酸奶品类而言,每公斤25元至30元就可以被视为高端产品了。按照250g的常规规格来看,价格则约以6元或8元为分界。

而为了塑造出自身的高端形象,除了给自己打上“酸奶中的爱马仕”的标签,在推出“餐后一小时”这一产品时,王维嘉宣称,这款酸奶是联手欧洲拥有140年菌种研发经验的公司,研发出的首款具有保健功能的酸奶,也是国内首款以最佳饮用时间命名的功能型酸奶。

其打出的餐后1小时的概念,是指在餐后1小时的黄金时间段内,人体肠胃的pH值最高,是双歧杆菌C-I很好的生存环境,“长期坚持饮用,可以提高免疫力,消除肠道亚健康状态”。

不过,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餐后1小时的概念意义并不大,因为一般意义上酸奶都是全天候不分人群的。

近两年,随着无糖概念的兴起,卡士又先后推出了专注型体管理的卡士YO KEEP和“断糖日记”酸奶,前者主打“0蔗糖0脂肪0添加”,后者同样是“0蔗糖、0代糖”。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主打“0糖、低卡”的低温乳制品,因较好地踩中了年轻人“颜值管理、体重管理、健康管理”的这一需求而被消费者买单。

踩中“低脂”“无糖”等流行概念,让卡士获得了高速的成长。有知情人士透露,卡士2020年营收规模已超过20亿元。据AI财经社文章,2021年,卡士酸奶销售额超32亿元,增长达25%。

不过有分析指出,这场食品安全风波,或使消费者对卡士酸奶的信任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动销。

03 酸奶赛道逐渐拥挤

高端酸奶的高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

同样作为酸奶的新锐品牌,“简爱”酸奶自2020年5月至今已获得了3轮超12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云锋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广州金控等。

品牌“认养一头牛”2017年至今获得3次融资,其中2021年12月完成B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 德弘资本、KKR、余杭金控、海邦投资等跟投。

企 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现存“酸奶”相关企业已超过1.8万家,其中2019年新增3873家,2020年新增3447家,2021年1-5月新增1959家,基本每年注册量保持在3000家以上。

除了新品牌,蒙牛、伊利、君乐宝等传统奶企也加入到了高端酸奶的竞争中。而且在巨头涌入后,高端的低温酸奶产品迅速起量,并触发了价格战。

去年8月份国金证券的调研数据显示,一些低温酸奶品牌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促销策略,伊利畅轻促销力度为 5-7.5 折,蒙牛冠益乳大多以 8-9 折价格售卖,简爱在上海地区促销力度达到 6-7 折。

加上疫情的冲击,偏休闲性质的传统酸奶品类表现不佳。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低温酸奶市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12.5%。

对于卡士而言,在一个增量不大的市场中和对手激烈角逐,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在2021年8月,卡士推出了自有鲜奶产品,正式进军低温鲜奶市场。

卡士鲜奶的价格,同样不亲民。据CBNData消费站,卡士宣称其鲜奶产品采用有机膜过滤技术,蛋白含量高达3.8g/100ML,其售价31.9元/780ML高于市面低温鲜奶平均售价的15%左右。

不过有媒体发现,卡士鲜奶膜过滤技术并非业内首创,光明乳业早在几年前就将膜过滤技术应用到了鲜奶产品中。而其宣称的“荷兰纯种荷斯坦奶牛”已是国内多数奶牛养殖场的标配,也非业内公认的“高端”奶牛品种。

并且不同于高端酸奶的升级创新维度较多,高端的鲜奶仅能从保留更多营养物质、保质期更长来突破。这意味,卡士很难在低温鲜奶产品上复用之前的经营策略。

行业人士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巨头都有所布局的低温鲜奶市场上,没有顶级工艺和优质品种支撑的卡士,很难与拥有稳定奶源的全国性乳企进行比拼。

华宇注册毫末智行宣布A+轮数亿元融资,中银投领投

0413

4月12日消息,毫末智行宣布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投”)领投,首程控股跟投,募得资金将持续加强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夯实毫末在中国自动驾驶赛道头部企业的领先地位,建立更加坚实的行业竞争壁垒。

毫末智行是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毫末智行以零事故、零拥堵、自由出行和高效物流为目标,助力客户重塑和全面升级整个社会的出行及物流方式。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本轮融资毫末智行又进入一个新的成长节点,华宇注册合作伙伴与资本的助力,将继续助推毫末在量产自动驾驶及 AI 技术方面始终保持领先性。

毫末智行 CEO 顾维灏透露:2022年中旬,毫末将正式推出城市 NOH,2022下半年,将计划交付全场景 NOH,并在2023年推出 HSD(HAOMO Self-Driving)车队。华宇测速地址毫末数据智能体系 MANA 为毫末所有产品提供强大的技术动力。毫末将继续加速推进产品研发落地速度,助力客户重塑和全面升级整个社会的出行及物流方式。

中银投董事长刘健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毫末智行已连续获得多笔融资,为自身长远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力量。

据悉,在 A+轮之后,毫末智行已正式同步启动 B 轮融资,继续保持和稳固量产自动驾驶的行业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