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登录地址“  下的文章

华宇登录_提供隐形矫治解决方案,正丽科技获超亿元Pre-C轮融资

07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9日消息,隐形矫治解决方案提供商正丽科技已完成超亿元Pre-C轮融资,由海峡私募基金(HPE)、本草资本、爱博医疗(688050.SH)及其合作基金爱博清石联合领投,百榕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用于打造全数字化生产流水线、智能病例设计系统OrthoPlus的继续升级、儿牙矫治系列等新产品线的持续开发,并与上市公司爱博医疗开展矫治器创新材料的研发合作。

正丽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隐形正畸产品、齿科修复产品和口腔专业软件系统,客户为B端医院、诊所和有资质的医生。据了解,正丽科技旗下两个产品线分别是隐形牙齿矫治产品“Magicalign魔丽齐”和隐形矫治解决方案“”Smyletec瑞速齐”,目前已完成数万例交付。

正丽科技董事长凌保国表示:成立第7年的正丽科技,秉承技术驱动的发展理念,注重正畸科学,我们很高兴看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正丽的隐形矫治解决方案。未来,正丽科技将继续发展高质量的隐形矫治器,以不懈的努力,让数以亿计的中国错颌畸形患者以实惠的价格获得更高品质的隐形矫治服务。

海峡私募基金(HPE)创始人孙郡颉表示:隐形正畸是一个横跨材料科学、精益制造、数据算法、临床医学的多学科领域赛道,研发的积累是公司业务厚积薄发的基础。中国的隐形正畸行业才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也是一个严肃医疗行业,正丽科技的每一副牙套都是公司专业团队用心定制,我们充分相信在创始人凌总的带领下,能够让更多患者自信露齿。HPE海峡也会长期支持并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陪伴公司共同成长。

本草资本合伙人方宇表示:中国隐形矫治市场快速增长,正丽科技是国内目前具备完整隐形矫治器生产供应能力的企业,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创新型矫治器和附件设计,核心团队在研发、供应链、市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期待正丽科技与本草资本被投上市企业爱博医疗携手合作,开发创新正畸材料、完成产品的迭代升级,成为全数字化口腔诊疗领先企业。

爱博医疗董事长解江冰表示:爱博医疗在眼科高端材料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此次合作将在上游供应链给予更多支持,为正丽科技带来更多产业协同与资源,完善公司产业链以及核心材料技术,相信此次强强联合会让公司在高端隐形正畸技术水平更上一层。

华宇平台官网_医药最强「小巨人」

0704

经过疫情大爆发,受医保控费和医药集采政策的影响,医药板块在2021年出现大幅回撤。

但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似乎没有所谓的天花板。

进入21世纪,创新药、CXO、高端医疗器械、基因以及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

我们注意到,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更能成为引领产业创新的领头羊,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层出不穷。

1长坡厚雪遇上“专精特新”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其中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富增加,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又让这种需求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趋近深度老龄化社会14%的占比标准,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

人们对健康甚至生命“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永动机”。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医药产业的增长源泉和创新基地。医药产业极具科技含量,国务院、工信部提出的“专精特新”与其高度契合。

其中,专业化对应化学原料药,精细化对应化学制剂和医药商业,特色化对应中药和医疗服务,创新化对应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

据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74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91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27%,高于同期GDP的复合增长率。

目前,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据预测,由于疫情带来新的产业需求,2021年我国医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858亿元。

大浪淘沙,经过一轮调整周期,“专精特新”医药企业有望率先复苏,走出泥潭。

2遴选龙头

工信部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医药行业共有35家上市公司入围。

▲资料来源:中航证券

对比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体量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地位并不显著,但是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高于所在行业,研发投入明显高于行业均值。

医药产业已经迈进了“向研发要未来的时代”,创新药领域就有着著名的“双十”定律:一款创新药的研发成功需要耗时十年时间,花费十亿美元。

近20年来,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医药领域涌现出一批后起之秀,吉利德、再生元、illumina(因美纳)等企业的崛起,重新改写了行业格局。

有数据显示:全球在研创新药物将近2万个,美国占50%,欧洲占40%,中国只占3%。可以说,我国已经是全球医药产业重要的一极,但医药创新研发水平仍有待提升。

因此,这些独具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更加值得关注,其中的佼佼者也有望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01

2014年进入核医药领域的东诚药业(002675.SZ),通过多次并购完成从诊断用核药到治疗用核药的全产业链布局,是A股市场稀缺的核医药标的。

核医药行业具有天然的高技术壁垒,以及创新药高成长的特征。率先完成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东诚药业建立了令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门槛。如今,公司核药板块利润占比已达57%,已经成为其最大利润来源。

▲数据来源:东诚药业2021H1财报,同花顺iFinD

02

癌症是人类第2大杀手,死亡例数和发病例数逐年上升,催生出肿瘤诊断“黄金赛道”,艾德生物(300685.SZ)就是该领域的“扛把子”选手。

公司的四大核心技术全球领先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司目前有23种基因检测试剂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以及欧盟CE认证。

不仅在国内,艾德生物的产品还打入了发达国家,是中国企业中真正得到发达国家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的佼佼者,其产品在韩国、日本进入医保,还是阿斯利康、辉瑞、礼来、强生、恒瑞等国内外知名药企的合作伙伴。

03

综合集成电路、高端材料、电光技术和医学等多学科,X线探测器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

数字化X线探测器龙头奕瑞科技(688301.SH),就是全球为数不多且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商之一,公司已经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其产品打入了柯尼卡、锐珂、富士、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巨头的供应链。

▲奕瑞科技四大核心技术,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04

CXO一直是医药板块最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今年以来调整幅度也最小。皓元医药(688131.SH)虽然体量较小,但却是一家拥有差异化特色的CDMO企业。

公司专注小分子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前端、后端为一体的研发企业。前端业务为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后端业务包括原料药和中间体,以及CDMO业务。药明康德、正海药业都是公司客户。

创新药CDMO开始发力,公司以ADC创新药为突破口,依托自主开发的高活性毒素(包括业内公认难度较大的MMAE和MMAF)为客户赋能,帮助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RC48)上市,该项目也是我国首个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

05

破伤风疫苗领域也诞生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欧林生物,其在国内率先开辟破伤风疫苗疾控中心市场。

目前国内只有欧林生物和武汉生物生产吸附破伤风疫苗,欧林市占率接近九成,优势十分显著。但这也造成了公司对破伤风疫苗依赖度高达98%,当前欧林生物正在研发新的疫苗序列,研发管线涉及10个品种,其中5个为Ⅰ类创新疫苗。

欧林生物还是国内唯一开展重组金葡菌疫苗研发生产的企业,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被称为“超级细菌”,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上市的疫苗,欧林生物有望填补世界级空白。

可以看出,五家企业各具特色,都有其行走江湖的“独门秘诀”。不仅具备了医疗行业持续成长的β,也有自身独特的α。

3新机遇

11月11日,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药企再度遭遇“灵魂砍价”。

一款原本70万元一针的罕见病药品,经过八轮价格谈判,最终以低于3.3万元每针的价格成交。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一句“真的很艰难,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上了三次热搜,足见国家对医药改革的重视。

药品降价,普惠于民,医药集采是大势所趋。在集采扩容的背景下,许多医药企业遭遇产品价格和企业市值的“双杀”,医药股在2021年一片凄风惨雨。

面对集采的“常态化”,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已然生变。即便作为资本市场的长青树,医药投资也要有所取舍,把握重点。

▲数据来源:Wind

一方面,集采重压下,医药价格重挫,只有优质龙头企业才有机会“以量换价”,抵御降价风险,在大变革中赢得未来。

5家医药“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中,东诚药业和奕瑞科技所在的核医药及X线探测器领域,本身就具备天然的高壁垒,而两家企业分别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战略,以及强大的技术实力,将自身的护城河拓宽加深。

比如东诚药业不仅有核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更将业务延伸至终端的核药房,这正是东诚战略落地的“秘密武器”。因为核药房集核药物的生产、管理、配送、服务于一体,是核医药最重要的管理和生产平台。

由于核药的半衰期短,因此其生产和销售离不开核药房的建设、生产、及时配送。核药房的建设需要严格的监管和认证,目前,国内形成了东诚药业和中国同福成双寡头竞争的格局。

截至10月底,东诚药业规划了28个核药房,已有25个核药房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14个核药房投入运营。未来两年,东诚运营的核药中心将超过30个,基本覆盖国内九成以上的人口。

相比“国家队”中国同福,东诚药业的布局速度更快。在一线城市,两家企业相互竞争。而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东诚独家供应,具有区域错位的优势。

目前,东诚药业核医药产业利润占比超过57%,毛利率接近80%,高于原料药和制剂业务。今年以来,公司利润出现下滑,主要是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的拖累,核医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上半年,核药业务实现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31.95%。

与此同时,公司研发管线充足,包括阿兹海默症诊断、心肌灌注显像、帕金森诊断、肝癌治疗等序列。

涉足上游、整合下游、布局前沿,东诚药业董事长由守谊更放出豪言:“东诚药业要成为核医药领域的阿里。”力图成为国内稀有的核医药全价值链产业平台。

同样在高门槛领域遨游的奕瑞科技,其产品集合了芯片、医疗、光电等技术,股价不仅未随医疗器械板块进行调整,今年以来股价反而上涨超2.2倍。

▲图源:同花顺iFinD

公司业绩持续超市场预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109.23%,毛利率和净利率均达到历史新高。除了医疗行业稳定增长外,工业和齿科为公司打开成长新空间。特别是工业领域具备耗材属性,半导体、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安防检测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还有一些医药企业具备“集采免疫”属性,因此抗风险能力更强,CXO就是集采下最“硬气”的行业。

单纯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CMO企业潜力受限,受集采影响很大。皓元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中,替格瑞洛、阿哌沙班、托法替尼三个品种纳入第三批集采,今年上半年集采落地,虽然企业原料药和中间体同比收入增速达到了95.81%,但毛利率却比2020年下降了4.4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因此传统的CMO企业均在寻求向CDMO模式转型,后者从临床早期就开始参与新药研发,并为药企提供高附加值的工艺流程及优化(Development)解决方案,形成“定制研发+定制生产”,这种模式的抗集采风险能力就更强。典型的案例就是凯莱英,其更多地承担了创新药的生产,也因此维持了多年的业绩高增长。

目前,皓元医药储备库中拥有4.75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实力不俗。并且公司已开始向高附加值进发,以ADC创新药为突破口,完成我国首个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的上市,就证明了公司的实力。

另外两家企业的特色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技术实力,艾德生物扎根肿瘤精准诊断,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占据院内市场七成的份额,甚至超过行业大牛罗氏,优势地位难以被撼动。其余的国内企业,像燃石医学、泛生子都还处于亏损状态。

肿瘤筛查行业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唯一的风险还是集采,这也是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的原因。当然,集采并非猛如虎,艾德生物只需静候集采靴子落地,考虑到公司的市场地位,“以量换价”足以期待。

占据国内近九成破伤风疫苗市场的欧林生物,则有望强者恒强。

集采的前提条件是“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四个特点,但我国破伤风疫苗厂商只有两家,凑不齐三家竞标,所以这款毛利率高达97%的产品尚不会纳入集采。

此外,欧林生物对金葡菌疫苗寄予众望,如果研发成功,将攻克世界级难题,直接打开增长天花板,市场对公司原创研发能力的估值将有跃进式的提升。

新医改持续深化、技术创新迭代加速、资本狂热依旧,医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百舸争流中,既有像恒瑞、迈瑞、药明康德等规模庞大的巨舰,又有具备差异化优势,在自己所处领域一马当先的轻舟。

一线大厂外,蓦然回首,不妨侧目给予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龙头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的爆发力和创新能力丝毫不弱于他们的前辈们。

华宇测速地址_德云社也「摘字儿」了

0702

常住“危房区”的德云社又塌房了,这次直接塌出个法制咖。

6月25日凌晨,德云社旗下艺人陈霄华酒后赤身裸体闯入他人住宅后被抓。6月27日上午,德云社通过官博发布声明,表示已第一时间辞退陈某。当晚八点,警方发布通报称,陈某已被刑事拘留。

这并不是德云社成员第一次塌房,但性质与之前大不相同,因此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有网友将德云社成员的塌房历史进行汇总,从中可见塌房原因涉及出轨、家暴、睡粉、言语失当等多个方面。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大众对于德云社成员频繁塌房的不满,在此刻集中爆发。德云社#德不发音#的话题,被推上热搜高位。人民网也关注到此事,发表评论称,德云社“该好好检视自己了”。

在#德不发音#话题下,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次是陈霄华个人的问题,不该上升到德云社全员;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德云社旗下艺人频繁塌房,与公司缺乏正确引导、约束和教育脱不了干系。遗憾的是,部分粉丝的讨论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外界对此事的批评都被解读成刻意打压德云社。

要想理解此事和诸多塌房事件背后的舆论生态,还需要从德云社这几年的转型入手。从最早专注相声表演到现在影视综多栖发展,粉丝“饭圈化”与演员“流量化”,是德云社积极拥抱流量、拥抱商业、拥抱互联网的必然结果。

近些年在内容方面,德云社以相声为起点,影剧综全面发展,为了积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不断完善娱乐版图。旗下相声演员也偏向多栖发展,不少通告安排与偶像明星并无二致。相比早期的相声班社,现在德云社更像一家“娱乐经纪公司”。

去年,市场流传出德云社上市估值达20亿的消息。随后郭德纲本人表示没想过上市,“对钱不感兴趣”。但这个数字仍旧代表了德云社近些年的“转型”成果。

不过在收获转型带来的流量和收入时,德云社也面临流量化带来的种种风险,这些风险在过去几年的娱乐圈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塌房事件频出,还是相声演员与本职工作越来越远等问题,都对德云社的长远发展是个考验。

01、“德云娱乐公司”

过去两年,德云社出名的相声演员已经活跃在电影和剧集里,成为综艺常驻嘉宾,留给相声的时间,肉眼可见地变少。许多人认为,相声似乎成了德云社成员们进入演艺圈的跳板。

有德云老粉向毒眸抱怨:“现在都是腕儿了,稍微有点名气的演员,来趟小园子都成空降了。”

其实,德云社很早就开始拥抱互联网、拥抱流量,但等到真正做出起色,还是在2017年底。那年张云雷在“德云三宝”系列演出中,凭借一首北京民间小调《探清水河》走红,演唱视频在抖音疯传,该歌曲也因此成为当年的抖音热歌。

曾多次试图培养新人的郭德纲,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张云雷成为了饭圈文化涌入相声圈的一个切口。

彼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度,张云雷内心忐忑,经纪人劝他抓住机会转型。师父郭德纲也不反对他开辟新阵地,认为“挣钱就好”,把徒弟们困在300人的小剧场并非对相声做贡献,“出去做真人秀,让天下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不是好事吗?”

几番助力下,张云雷开始出单曲、上综艺,成为“偶像派”。现在看来,张云雷的走红不全是偶然,也是德云社选择的结果。

早在2012年,郭德纲就曾推出由孟鹤堂、张云雷、宁云翔、曹鹤阳组成的“德云四公子”品牌,并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他们的演出以后上、下半场就可能会不同,上半场穿大褂说传统节目,下半场就来些又唱又跳的新节目,毕竟孩子们都年轻,也擅长这些。”

在张云雷爆红的同时,由孟鹤堂、周九良、秦霄贤等人组成、成立不久的“德云7队”,也走上了流量的路子。“最早德云社是通过抖音把德云七队的名气做起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们‘网红7队’,很多人都是从这个队看到别的队,从而认识整个德云社的。”粉丝小溪回忆,“给我的感觉就是,德云社是在有意运营这个队。”

在这个过程中,德云社拥有了一批“德云女孩”,大家粉丝们将流量明星粉丝团的运作手法和应援方式带入相声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饭圈文化”。

与打造流量艺人同步进行,德云社也从相声行业向影视、综艺等领域拓展。其自制综艺、剧集不断推出,给德云社的艺人们带来了机会。今年,德云社就推出了由郭德纲监制,德云社成员主演的情景喜剧《瓦舍江湖》和《北纬路甲一号》。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受到冲击,德云社顺势推出团综《德云斗笑社》。团综原本是经纪公司打造偶像团体的方式,优质的团综能快速提升组合人气乃至破圈。

秦霄贤算是赶上这班快车的典型,在一众师兄弟里,他从拜师到成为“德云顶流”,只用了不到一年。2020年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后,秦霄贤活跃在各种影视综中,成为了《奇异剧本鲨》《一往无前的蓝》《你好星期六》等综艺常驻嘉宾。去年底其参演的首部电影《扬名立万》上映,今年则是《瓦舍江湖》的男一号。

回看秦霄贤的成名之路,与此前的德云社新人都不同。岳云鹏依靠几百场演出,是扎扎实实演出名的;郭麒麟属于“半路出家”,直接转型影视演员,通过影视作品打开国民度;张云雷则是靠一副好嗓子与互联网的加持,一跃成名。

而秦霄贤从外貌、艺能到自带“傻”和“富二代”的标签上看,都更符合当下普遍意义上对大众偶像的想象。所以秦霄贤也是唯一靠德云社之外的系统走红的艺人,他或许更能代表现阶段,尝试探索更多领域的德云社。

德云社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后,演出市场扩大,影响力也大大不同于往日。“不务正业”成为了外界对德云社最常见的批评,但大众并非反感德云社在不同领域的探索,而是如何让在流量化、商业化的同时,保证自己的根基不动摇。

自此,德云社似乎彻底“拓展”成了一家娱乐公司。高人气也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德云社的负面新闻时不时就会挂在热搜榜上。

在网传的塌房合辑中,私生活混乱的问题占了大半:张九南、靳鹤岚婚内出轨,其中张九南还涉及家暴,王九龙、于子淇等多人被曝睡粉等等。显然,在名气和流量升高的同时,演员们还没有意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02、相声、相声演员、偶像明星

对德云社来说,饭圈化、流量化本身就是把双刃剑。

在享受了树立品牌形象、帮助成员圈粉和传播相声文化等好处时,德云社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流量的负面影响。成员们频频塌房的同时,也暴露了德云社“流量化”后,在管理和运作方面的问题。

德云社一位高层曾在2020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饭圈文化作用在张云雷身上的“奇观”,让他们目瞪口呆。面对带着荧光棒和灯牌进入相声剧场,不懂规矩随意“刨活儿”的年轻观众,以及像看演唱会上一样大声欢呼、尖叫,甚至请来代拍到现场拍照的粉丝,德云社毫无准备,更没有应对措施。

张云雷走红后,决定回到曾经长期表演的三庆园小剧场进行演出,消息传出后,粉丝立刻在售票窗口前排起长队。但德云社显然低估了他的人气,后来出于安全考量,官方决定改为线上售票,粉丝围堵在现场不肯离去。直到张云雷表示将加演两场,才平息事件。

德云社在这件事上的慌张失措,或许显示出其没有做好迎接流量的准备。

应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大量粉丝,如何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即使对专业的经纪公司也是个难题。粉丝晶晶告诉我们:“我在小园子看过演出,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见演员,现场的效果真的不如在家看视频,粉丝行为的确会影响现场的观感。”

从许多报道中可以看到,德云社对流量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德云社急需拥抱“相声的偶像时代”,找到公司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郭德纲又坚决反对插手粉丝运营,而这恰是偶像产业中的必备环节。

这种矛盾的心态也让“德云饭圈”陷入了三不管地带。

所有人都知道,放任饭圈肆意生长的结局,因此“不插手”大概率不是最优的处理方式。

“还没有被正确引导的饭圈,是很危险的。”一位德云社的粉丝告诉毒眸,“许多追德云社的粉丝年龄都很小,甚至比追偶像明星的还小。这些粉丝是需要一定引导和约束的。”

不加引导的饭圈,首先伤害的就是演员本人。当相声演员无限趋近偶像明星时,两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2019年2月,德云社多位演员的身份证、住址、行程等私人信息被公开售卖。去年,德云社成员还遇到私生撕扯衣物,并强行进行身体接触等骚扰行为。德云社也多次发表声明维权,但没有太大起色。

饭圈化、流量化的另一个弊端在于,粉丝会尽最大努力为偶像制造“幻象”,控评、反黑,制造“信息茧房”,但这些并不利于演员提升业务能力和约束自身行为。

“直白点说,一个人的自制力和他对道德、法律的敬畏心,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个人修养。”但令晶晶担忧的是,“许多相声演员很小就拜师学艺了,除了在学习专业时接触到的那些文化、礼仪知识外,并没有很系统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是晶晶脱粉的最大原因。

粉丝的盲目追捧,更容易使演员陷入自我麻醉,仗着人气高为所欲为,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管理。比如,被拍到随地小便的王九龙;被爆出吃软饭、睡粉的于子淇等等。

而大家对于负面新闻的态度也令人担忧。演员们常常在演出中用负面新闻砸挂,粉丝们将其看作一种变相的澄清。但在另一些网友眼中,“砸挂会消解问题的严重性,感觉他们并不重视,好像每次出事儿砸个挂就过去了。最严重的不过是停几天演出。”

近两年,国家在治理娱乐圈乱象的同时,也对公众人物的素质、修养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内娱明星纷纷加强自我管理时,德云社放任自流,从哪方面看都不是好事。

虽然多栖发展,但德云社的根基还在相声。郭德纲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对相声的热爱,也通过各种方式,身体力行传承相声文化,还有许多人将郭德纲视为相声复兴的希望。

德云社近些年的确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走进相声,也捧红了不少相声演员,但在拥抱饭圈后,相声文化却变得越来越像“小众文化”了。

在流量逻辑里,一些缺乏业务能力的演员,过早、过度走红,在相声行业里会被嘲“德不配位”。

郭德纲曾评价秦霄贤时,就坦言:“这孩子红得太早了。”曾有粉丝告诉媒体,在德云社里,检验一个人业务能力是否过关的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开专场,而秦霄贤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但高人气把他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推向了离相声更远的地方,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八个月前,秦霄贤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现出了担忧,并决心重回起点,有时间就到小剧场演出。但八个月过去,不论是个人选择还是公司规划,可以看到秦霄贤的时间基本依旧放在了综艺和影视上。

这恐怕也是流量驱动的逻辑所导致的,秦霄贤就像德云社不少年轻相声演员的缩影。“好多新人根基不稳,业务能力不过关,但人气已经先上来了。”很多老粉都表达过对新一代年轻演员的担忧。

相声需要长期学习与训练,但演员容易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处,不是个例。“有些像孟鹤堂这样业务能力很好的相声演员,外面的活接多了,再上台也能听出退步了。”许多和小溪一样的相声老粉,对此感到失望。

“现在的相声完全是一种虚假繁荣。”德云社相声演员阎鹤祥曾表示,内容重复、形式涣散等问题,让相声在艺术层面面临着更深的困境,“行业里的人不再有进取心,行业本身的领军人物,那些第一梯队的人,没有想让这个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十七年前,北京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康大鹏在评价德云社时说:“保住一个郭德纲,相声可以晚死50年。”十七年过去,相声确实没死。在流量和人气的加持下,相声演员还活得更好了。

但相声演员的走红却和相声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相声也没有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如果相声演员的根基动摇了,那么德云社的未来还有几成在相声身上,相声行业的未来又将如何,恐怕都是未知数。

华宇注册开户_理想,别再吹了

0630

理想汽车以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最近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6月21日,理想汽车推出旗下第二款车型理想L9,李想放出豪言称,“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哪怕是和(劳斯莱斯)库里南相比,我们也完全不怕。”提及外观设计和性能参数时,“独创”、“极致”等溢美之词也是反复出现。

在李想的宣传中,理想L9甚至可以对标奔驰GLS、宝马X7、路虎揽胜等百万级豪华,其还信心满满地表示,“(理想L9将于)8月正式交付,9月交付量可以过万”。

不过,与“碰瓷”劳斯莱斯相比,理想L9最被诟病的还有两点:一是其售价为45.98万元,对于该价格,网友纷纷在直播平台上发弹幕吐槽,“再见”“真敢定价”“打扰了,韭菜走了”“为啥我不买奥迪”等言论充斥着整个直播界面;二是理想L9被质疑外观设计“撞脸”小鹏G9,此前理想L9的官方图片发布时,曾引来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的调侃,“两家设计师一起开会了。”

然而,理想L9引发的吐槽和讨论还没有结束,李想却因为口无遮拦而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6月23日,在一场李想讲解理想L9的直播中,针对“为何理想L9后排小桌板只在副驾驶后方座椅提供”的问题,李想回答:“如果我们自己平时开车,驾驶位后面有人不停动你座椅,会让驾驶人分心,非常不安全。很多车后面有两个桌板,如果司机和老板都在车里,司机会低一个等级。”此言论一出,瞬间引发了网友热议,理想L9以及李想本人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随后,李想回应称,我要表达的是:在很多大型车的产品定义里,首先以照顾后排的老板为目的,司机的重要级别是最低的,所以可以牺牲司机的舒适性和体验。我们的产品定义不这么做,我们认为司机很重要,不能干扰司机,通风、按摩也要给到司机。

理想汽车官方也紧急作出回应:有视频博主对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视频中相关言论,通过恶意剪辑对内容进行歪曲解读,对李想及理想汽车名誉和形象均造成了恶劣影响。相关恶意诋毁内容我们已做法律取证,对于恶意诋毁者我们会坚决拿起法律武器,主张合法权益。

不过,抛开理想L9的各种炒作不谈,其订单之火爆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开放预订1小时后,理想L9的各种预定通道几乎均处于熔断状态;开放预订72小时后,订单量已经超过了3万辆。

01新车型能否让理想汽车步入坦途?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理想汽车一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不同于拥有多款车型的蔚来和小鹏汽车,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以来,理想汽车从始至终凭借一款车型打天下。

“事实上,理想汽车早就需要一款新车型打开其生存空间了。”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虽然理想汽车仅凭借理想ONE一款车型超越了竞争对手已实属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在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仅靠一款车型显然不足以支撑起日后的发展,而且一旦销量不及预期,理想汽车本身以及供应链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2021年2月,李想曾在内部信中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会超高速增长,2025年,理想汽车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根据李想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电动车,也就意味着理想汽车的销量要达到160万辆左右。

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向外界阐述了未来理想汽车的发展战略,其表示到2025年理想汽车整体的产品策略和战略仍然是服务有孩子的家庭用户,“理想汽车将会在20万元-50万元价格区间内,每10万元的价格区间都推出一款爆品。”

理想L9正是基于理想汽车的发展策略而推出的冲击40万元-50万元价格区间的爆品。在李想看来,4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市场,目前理想汽车应用的诸多技术非常昂贵,只有在规模扩大摊薄成本之后,才能推出其他价格区间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9延续了增程式动力系统的设计,CLTC总续航里程为1315公里,WLTC总续航里程为1100公里,虽然增程式车型的动力性能稍显劣势,但相较于纯电动车型,却能极大程度上解决续航里程不足、补能困难等用户痛点。

增程式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池、增程器以及电机组成,简而言之,增程式车型就是给电动车型配备一个添加化石燃料的充电宝,因为也被网友戏称为“披着新能源汽车外衣的混动汽车”。

不过,正是得益于单一车型以及坚持增程式路线,理想汽车一直以来无需玩命式地布局充换电网络,研发支出也相对可控,使其在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分别实现了盈利。以2021年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研发支出为例,蔚来的研发支出为45.9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7%,而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为41.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9.6%,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的研发支出仅为32.9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2%。

理想汽车尝到了增程式路线带来的甜头,但最大的危机也源于此。北京在此前发布的公告中提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虽然属于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但使用时会消耗燃油,无法摆脱长途驾驶对油耗的依赖,这与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北京仅将纯电动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上海也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本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未来,类似政策或将在其他城市实施,而增程式车型也将迎来寒冬。

事实上,理想汽车或许也意识到了增程式车型带来的掣肘,6月23日,李想转发了宁德时代官宣麒麟电池的文章,并配文“明年见”,被外界认为是在预告理想汽车明年将推出搭载麒麟电池的纯电动车型。

麒麟电池是宁德时代CTP第三代迭代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等全面提升,其体积利用率突破72%、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以及10分钟快充。

受到该消息影响,截至2022年6月24日港股收盘,理想汽车的股价大涨5.9%至163.3港元,较上市首日港股收盘时的117港元暴涨39.57%,创下历史新高。

02亏损阴霾尚未散去,前路仍遍布荆棘

理想L9虽然有望成为继理想ONE之后的又一款爆品,但不容忽视的是,理想汽车的前路仍然十分艰辛。

根据一季度财报,理想汽车的总营收为95.6亿元,较2021年一季度的35.8亿元增长167.5%,较2021年四季度的106.2亿元减少10.0%,同一时期,净利润为-1090万元,较2021年一季度的-3.6亿元大幅收窄97%,较2021年四季度的2.96亿元减少103.7%。

尽管曾实现过季度盈利,但亏损阴霾仍然笼罩着理想汽车,具体来看,各项费用的支出依旧是理想汽车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研发费用为13.7亿元,较2021年年同期增长167.0%,较2021年四季度增长11.7%,而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2.0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5.9%,较2021年四季度增长6.8%。

不仅如此,理想汽车在2022年前5个月的交付量远远落后于小鹏汽车,甚至还落后于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

根据各家造车新势力1-5月交付数据,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为47379辆,同比增长111.1%,相比之下,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为49974辆,同比增长213.0%;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53688辆,同比增长122.1%;零跑汽车的交付量为40735辆,同比增长347.0%。从交付量来看,理想汽车尚能挤进前三名,但如果从同比增速来看,理想汽车要落后于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理想汽车正面临着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追赶,在此背景下,理想L9被寄予厚望。

理想汽车正不断为理想L9成为爆品而铺路,首先是产能扩张,除了目前运营的常州工厂外,理想汽车此前收购的北京现代位于北京顺义的第一工厂正在升级改造中,同时计划在重庆投建一座新工厂;其次是供应链管理,理想汽车通过控股或合资的方式生产增程器、电池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李想认为,控股或合资一是能保证技术是可控的,二是保证供应,三是可以获得一些成本上的一些优势。

不过,理想汽车在中国高端SUV市场上并不占优势。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高端SUV交付量排名中,特斯拉Model Y以16.99万辆排名第一,宝马X3、奥迪Q5和奔驰GLC分别以14.97万辆、13.99万辆和13.59万辆位居二至四名,而理想ONE则以9.05万辆位居第五名,与前四名的差距十分明显。

背负着冲击40万元-50万元价格区间使命的理想L9,会接过理想ONE的接力棒继续带领理想汽车向前狂奔吗?

理想L9的交付量如何或许无法预见,但可以预见的是,理想汽车的前路仍然遍布荆棘。

华宇注册_蔚来上新:放低身段玩性价比,还是割韭菜?

0629

2021年临近尾声,造车新势力也迎来期末交答卷的重要时刻。12月18日,蔚来在NIO Day上交出了答卷,发布承载蔚来爆款焦虑的全新车型ET5。

ET5最令人关注的是,通过蔚来BaaS电池租赁方式购买仅25.8万的价格,不禁让人疑惑,这还是一贯宣称“高端”的蔚来吗?

一切的归因,都要溯源到今年蔚来销量的下坠。

蔚来今年的日子并不算好过。销量曾经一直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榜首的蔚来,从8月开始,优势岌岌可危,不仅连续4个月无缘月销冠军,10月份销量甚至滑落至3667辆,期间还经历了自动驾驶安全事故风波。而从产品上来看,蔚来今年没有新车可卖,只能吃老本。

百度、小米、360等新列强入局新能源造车之后,蔚来更遭遇了二级市场用脚投票,股价从66美元,跌至30美元左右。

困境中的蔚来,急需打造爆款。然而,ET5能像特斯拉的Model3 那样,创造销量奇迹吗?此番推出的“性价比”车型,会不会有损蔚来重视的用户体系?压力之下,摇摆不定的战略和模糊的定位,可能又会把蔚来带入新的困境。

01 蔚来发新车:性价比,还是割韭菜

“下单了,买了,冲了……”,让人恍惚这是走进了某位带货主播的促销直播间。

一位车主在ET5新车发布会还没结束,就告诉Tech星球,自己已经下定金了,尽管家里已经有一辆油车,“但是2000元买一堆朋友圈点赞也不亏啊,当然,主要还是可以退(订金)。”而在蔚来APP上,更有车主晒出蔚来“全家桶”(购买蔚来全系列车型)。

“ET5是蔚来历年发布的新车中,当天订单量最多的车型”,翌日的采访上,李斌告诉Tech星球等现场的媒体。

不过,蔚来新车发布之后,针对ET5到底是性价比还是割韭菜,在社区社交媒体上也引发讨论一片。毕竟在30万元左右的智能电动车,已有许多可选择性:畅销全球的特斯拉model 3,改款后售价为25万左右,将激光雷达车拉到22万的小鹏P5,猎装极氪001售价29.9万,产品力都不输蔚来ET5。

小郑就是一位正在考虑购买电车的车主,一直在观望,在看过ET5之后,他表示,蔚来ET5根本不可能成为特斯拉model3,虽然ET5的价格在20多万,但蔚来面向的是30多万甚至更高售价区间的市场,而且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25.8万元的电池租用方案,20多万买个车连电池都没有,每年至少要缴纳1万多的电池成本,“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价格,仍然是潜在购买力的一大影响因素,ET5新车提供75kWh和100kWh两种版本,补贴前售价分别为32.80万元和38.60万元,起步价比特斯拉 Model 3的26.67万元更高。使用蔚来的BaaS电池租赁方式购买,售价在25.8万,而电池月租则为980元/1480元/月。蔚来官方宣布,2022年9月能开始交付。

如果加上内饰、nomi、座椅通风加热等配置,价格就会直升30万元左右,而联系特斯拉后,相关人员对Tech星球表示,2022改款的特斯拉2月就能交付,标配价格在25.5万元左右,定金1000元,也随时可退。

续航,仍是电车车主最关心的指标,有车主对Tech星球表示,自己已经下过极氪001的大定,也同样下单了ET5,但他指出,极氪的续航606公里是NEDC的续航,而蔚来的ET5续航550公里还是ELTC的标准,冬天续航里程NEDC要打个6折,ELTC要打个5折到4折,所以,最终买哪款车,还在犹豫。(备注:NEDC,即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的缩写;ELTC,即China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y的缩写,是两种不同的电动续航里程计算标准)。

的确,蔚来在续航上偷偷讨巧,根据蔚来官网数据,无论是ES8、ES6、EC6在续航里程上采用的都是NEDC标准,而换到了ET5、ET7则采用了新的标准,这可能会让用户迷惑。对此,蔚来并未作出具体的解释。

无论是觉得不值的人质疑“割韭菜”,还是蔚来拥趸们觉得“真香”,对于蔚来来说,能够引起关注,效果就已经够了,蔚来渴望爆款。

02 销量滑坡,蔚来高端路线摇摆

蔚来今年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在中国新能源造车市场上,蔚来、小鹏、理想,是备受关注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蔚来一直以来都以销量冠军居于大哥的位置,也因此有了“蔚小理”的排序。

但今年8月开始,蔚来的领先优势岌岌可危,不仅连续4个月无缘新势力月销冠军,10月份销量甚至滑落至3667辆。虽然,这背后有供应链、芯片、改造生产线种种客观因素,李斌也表示并不在乎几个月的销量滑坡,但问题出在了“新”上。

2021年,小鹏的P7销售4.5万辆,又有即将交付的P5;理想虽然有一款理想one,面对消费者选择受限的下滑趋势,但很快意识到问题,立即推出改款车,也迎来了销量突破,还拿下了单款车的销售冠军。

而蔚来虽然有ES8、ES6,都布局在中大型SUV,以及和ES6区分度并不明显的EC6,不仅让老车主直呼“蔚来老了”,更让用户失去了新意,整个2021年,蔚来是没有唯独没有推出新款车型的“造车新势力”。在产品上的薄弱而无力,体现在销量上的颓势。

因此,蔚来寄希望于新车ET5,渴望爆款走量。

2021年,特斯拉主推Model Y,一上来就直降十几万,一直被拿来比较的蔚来会不会跟进?李斌当时直接回应不会,声称同时试过特斯拉和蔚来的用户知道怎样选择。但从今日的结果来看,蔚来摇摆了。

一直坚持高端,是蔚来的调性和品牌力,创始人李斌多次强调,蔚来坚定聚焦豪华市场,且平均售价是43.47万元,比宝马、奥迪的平均售价都高,比特斯拉中国的平均售价贵十几万元。李斌多次表露出蔚来的市场是要切割同价位的油车用户,而如今推出ET5,还是要在同类电动车里卷出一片更有性价比的市场。

ET5发布时,蔚来就已经把自己的身位放在了小鹏P5、吉极氪001这些造车新势力中间,被用户拿来互相参照和比较。而ET5能不能替扳回一城,还要等到明年9月之后,而市面上同类车已经先卖了半年之久。

一切纠结的根源还在于定价。一位车主给Tech星球算了笔账,“每个月980元/1480元的月租电池,其实费用不菲,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按照三年期定期3.8%计算复利,以5年的换车周期来算,5年后支付的总的租金现值分别为5.3万和8万,用车时间更久成本更高,而未来没有电池的电车,则面临如何在二手车市场出售的难题,只能再将车卖给蔚来。”

另一位车主也有同样的顾虑,“去试过蔚来家电车,租电池和换电感觉很新颖。但回来后一想,换电车的动力来自省钱,可是车价、租电池、未来置换的价格,跟买了台40来万的油车基本一样,电动二手车可能更不值钱一些。”

而ET5新车型20多万的价格,会不会拉低蔚来的高端定位?蔚来曾经要走的是高端路线,而如今又当打起“性价比”的牌,还将要面对市场认不认的难题。在定位上,李斌把ET5定位为入门款车型,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不可能会有这款车更低的价格。但目前,一方性价比,一方割韭菜的焦灼,如果不好卖,蔚来还有招吗?

03 自家孩子打架,两款车型左右互搏?

对蔚来而言,高端路线摇摆之外的另一个问题,也已经显露出来。

很多原先预定了蔚来ET7的车主,正在“倒戈”ET5,ET7与ET5价格相差12万元,但配置却被认为不足拉开如此差价。而交付时间差仅相差半年,不仅给自身带来产能压力,也让消费者陷入两难选择

蔚来将如何面对自家两款车型左右互搏的问题?“自己家的孩子,哪个有出息都行啊”,在发布会后,李斌在采访中这样答道。

但这其实回避了在定位上的模糊。此前Tech星球曾报道,蔚来为了挽回销量竞争劣势,会推出低端子品牌,由分公司独立运作。此次,追问子品牌的进度,李斌避而不谈。而作为入门级别的车型,未来会不会再出现,和定价更低的子品牌“内斗”,也是一个潜藏的漏洞。

如果要用32.8万的裸车价定位,选配后的落地价则在34-35万,从这个角度考虑ET5,区间价格就没那么大竞争力了,ET5是一辆尺寸B级的小轿车,空间、尺寸都不如同价位,更大的一些车型如Model Y、理想one、小鹏G9、P7。

“我们并没有把销量看那么重,真正让我们紧张的是用户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多,怎么能通过闭环让我们的服务提升起来,先把满意度提升起来”,李斌说。

不过,这又把蔚来带入了另一重困境中,因“性价比”不断增加的用户,能不能享受到不打折的用户服务中去。年初,蔚来只有7000多人,而如今已经有16000人,其中有一半多的员工是非技术型服务人员,而未来,服务体系是否也要随着用户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最终让蔚来陷入庞大的重模式中。今年的产能交付已经堪忧,不免让人担心,蔚来会不会还有第二次危机。

在销量焦虑之下,犹豫的蔚来最终选择了放弃高端路线,推出主打性价比的ET5,但这个决定来得有些迟到。现在闯入红海,竞争没了先发优势,还和自家的ET7车型存在冲突,甚至可能冲击了曾引以为傲的服务。

在2019年底的危机中喘息过来的蔚来,此后的每一步似乎都没踩准在节点上,这一次能否踩对步调节奏?

华宇开户_博主「恰饭」,越来越难

0628

6月24日,#B站付费视频使UP主掉粉过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悉,6月20日,B站UP主@勾手老大爷邓肯推出了一套“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付费视频合集,10集内容收费30元。几天过去,第一集视频播放量仅为2.9万,而这位UP主已经损失了上万粉丝。

显然,“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博主的商业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做自媒体博主,入行无门槛,几乎零成本,很多人都想把握这个机会,走向“自雇”之路。“我不想这辈子都在‘打工’。做自媒体账号,是想多一条出路。”两年前,@苏菲亚和她的小朋友(下称“苏菲亚”)就开始尝试在小红书上发帖,希望能成为博主,并能变现。

在当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工薪族谋求副业。5月份,人在北京的苏菲亚就遭遇公司降薪20%,这使她更加迫切地想运营好小红书账号。

知识博主@海兔喵斯拉(下称“海兔”)从2021年7月开始入驻B站,如今有1.1万粉丝。由于主业是网文作者,她日常需要阅读大量书籍。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她决定用视频的形式来复述书中的故事。至今,她产出39个视频,长度大多在10-20分钟之间,播放量在数千到数万之间。

“我接不到有偿广告,图书推广是无偿的,不过能白嫖书来看。”海兔告诉燃财经,她连B站的创作激励也没有加入,“有段时间开了创作激励,但是那段时间流量就很低,我就关了。”

今年以来,B站对UP主的创作激励计划做了调整,许多博主表示收入“腰斩”。一位不愿具名的B站头部博主告诉燃财经,对比而言,前两年和今年,他的视频播放量都能稳定在几百万次,2020年B站的创作激励可以达到3-4万元/月,但今年每个视频收入仅有几百元,“严重下降”。

但头部博主大多靠商务广告赚钱,并不在乎创作激励的收入。在微博有378万粉丝、B站有7.5万粉丝的@曹导即对燃财经表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在微博接到的广告,在B站很少接到广告,也不关注B站的创作激励,“也没多少钱。”

燃财经调查获悉,无论在B站还是小红书,像海兔这样“为爱发电”的小博主,数量非常多。其次,各平台粉丝数量均少于100万的腰部博主,如果有广告合作,收入足以维生,但如果是依靠创作激励的B站博主,则收入较低。唯有各平台的头部博主,靠着各类商务合作,收入超于常规职业,月入10万元以上不足为奇。

“最难的就是,从0积累到5000粉丝这个过程。”苏菲亚告诉燃财经,如今自媒体博主数量趋向饱和,起号已经非常困难,“很多时候,看的不是内容优劣,而是运气好坏。被平台选中,获得流量,才有火的可能。”

中小博主“为爱发电”

没有收入,却保持内容创作的博主,并不少见。

“虽然也想赚钱,但还是先提升质量,不过做视频是挺开拓眼界的,挺锻炼人的。”海兔现在就是凭着热爱在B站更新视频。

“以前读书都是囫囵吞枣,现在为了做视频,自己写文案、讲故事,终于能记住看过的内容了。”她表示,于她而言,做视频的过程,就是在学习。布景、拍摄、剪辑等,都是在成为博主之后不断学习起来的新技能。

尽管现在流量不高,也无法变现,海兔还是对内容创作有计划。“后面我准备戴头套出境,这样可能会多人看一点。我还想做定格动画,用实际的场景,手动做动画效果。”她说道。

美食博主@台北皮皮煮你看看(下称“皮皮”) 也没有接广告合作。

皮皮此前在北京生活十年,碰巧于2019年底回到台北,疫情以来,尚未能重返大陆。在成为抖音博主之前,他也在早期的视频平台上发布过内容,如梨视频、美拍、微视。后来这些平台式微,他于2019年进驻抖音、B站。

“我本职工作也是影视相关的,也做过制片,对于视频制作也比较熟悉,就自己做了这个号。”2019年,他开始在抖音发布街头美食的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给大陆的同胞。慢慢地,他在各平台积累了一批粉丝。

至今,他在抖音有22万粉丝,B站有3.6万粉丝,今年初注册的小红书账号,也有1.3万粉丝。因为有粉丝与他互动,他才能坚持更新内容。

偶尔会有商家联系皮皮,提出广告需求,但由于人在台北,无法实地考察,或商品无法邮寄,逐渐作罢。本地的餐饮合作,他也婉拒,“收钱去拍视频,万一不好吃,不就是欺骗粉丝?”

“B站的创作激励算是唯一的盈利,播放量好一点的有一两百元,普通的就是二三十元,还挺出乎意料的。”皮皮告诉燃财经,他是今年初才开通这个功能。

美食博主@我叫大头雨不愁(下称“大头”)在B站有69.9万粉丝,播放量达1亿次。但他告诉燃财经,有一年半没有接到商务合作了

为了保证稳定更新,大头如今全职做博主,但如今收入也遭遇“腰斩”。原来,今年B站创作激励下降后,他拿到的钱只是之前的一半。“我希望能通过视频质量的提升,带动播放量的提升,抵消掉(创作激励)变少的那一部分。”他坦言,现在唯有多发布视频,收入才够开销。

“现在也没到那种实在干不下去的地步。我还想再做一做,因为有很多想拍的东西还没有拍出来,现在就放弃的话,不是很甘心。”大头表示,他也在尝试新的变现途径。

但是不是能一直“为爱发电”?大头开玩笑道,“倒也没有什么追求,如果有人出50万元买我的号,我也愿意卖。”

谁能商业化?

实际上,不管是中小博主还是头部博主,商业化都已经越来越不易。

经过小半年的尝试,苏菲亚目前在小红书积累了8500粉丝,并已经接过广告合作。她告诉燃财经,“小红书宣称是全平台最快变现的。确实我在600粉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找我合作了。”

苏菲亚如今是宠物博主,但此前起号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大学专业学新闻,她一开始发帖分享新闻专业知识,包括书籍、器材推荐,但阅读量很差。接着,她尝试发布旅游景点视频,效果仍然很差。这两次试水花去她几个月时间。

去年10月份,她开始养一只猫。她把之前发的帖子全部删除,开始随手拍猫的日常短视频,发在小红书。

“大概发了十几二十个帖之后,发现有一些帖子有一两百个赞,好像有希望。之后,我就疯狂发帖,以量取胜。”苏菲亚介绍道,小红书会扶持新号,随着阅读量、点赞数提高,官方会持续发放流量奖励,像滚雪球一样,曝光越来越多。“那个时候,一周能涨1000粉丝。”

600粉的时候,她开始接广告。第一个合作是猫粮、猫砂品牌的,属于资源置换,商家给她送一袋猫粮,她帮忙发布软广帖子。第一个付费合作是洗耳液,商家送她一瓶洗耳液,并给了50元费用。

当粉丝数超过5000的时候,苏菲亚发现小红书不再那么热烈地助推了,随后她大概每月涨粉100左右。同时,她接到的广告合作,费用涨到500元/单,每月可变现约1000元。

“宠物博主比较好发广告,粉丝不会太反感。但我也不是什么合作都接,因为现实来说,我的猫不能总是更换猫粮品牌,我就固定跟一个品牌合作而已。”她说道。

@dede也是小红书博主,他分享营销策划方案,积累了2.7万粉丝,但他很少接商单。

“通常报价单条1000元,略高于一般博主价格,不过我的粉丝都是自然流量吸引,其次我可以结合品牌或者产品定制,并不只是简单的宣传。”他告诉燃财经,合作看品牌契合度,并不急着商业化。

苏菲亚指出,在小红书,如果粉丝少于10万,是没法以此为生的。“粉丝数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账号活跃度。”

在视频平台,头部及腰部博主商业化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入场时间早的博主,流量与变现都较为稳定

推书博主@说书哥哥(下称“张生”)在抖音有91.2万粉丝,他早在2018年入驻抖音,发布真人出镜的推书视频,成为垂直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博主。但他并不想全职做博主,也没有组建团队,只是当作一门副业。他向燃财经透露,目前依赖图书销售和商务合作,年收入保守估计在六位数。

“2018年的时候,抖音上真人出镜的图书号很少,这一片几乎处于空白,行业如出版社等,还不太重视短视频领域的营销推广。我平时就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分享,当时觉得抖音上的图书号都差点意思,朋友建议我不如自己拍抖音去一较高下,我就试着拍了。”那个时候,他起号相对容易,发布的第一个推书视频就“火”了,一夜涨粉几千,这也给了他做下去的动力。

“现在抖音图书这一块,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和机构入场,高手云集,所以流量已经没有2018年和2019年那么好博取了。”

现在,张生也会在抖音投流,购买“小店随心推”、“Dou+”等推流服务。对于初始流量不错的视频,一般先投两三百元,如果点赞、评论及后台订单等数据保持上涨达到一定比例,就会二次投放,但一个视频最多投流不会超过1000元。一些社科文史类的图书,由于内容原因,往往会遇到投流审核不通过的问题,这也是张生做抖音以来最无奈的地方。

最近,他卖得较好的书是《周四推理俱乐部》,销售了3000多本,可以获得比较多的佣金。

张生也在2019年入驻快手,彼时平台也给他不少流量,顺利起号,有3万粉丝。“但是快手带货效果非常不理想,可能是我推书的风格和快手用户不太匹配,后来我就停止更新了。”他表示,后来也在微信视频号尝试发布内容,同样很难获取更多关注和转化,于是也放弃了。

“我也是凭一腔热爱,觉得做这件事很有价值。尤其是早期,我喜欢挖掘一些绝版奇书、小众好书,有些书蒙尘多年,但经过一条短视频的有效传播,能让无数网友得知它的存在和魅力,甚至一条视频就能卖断货。我想,这也是知识分享、文化传播,做起来很有意义。”他说道。

头部博主的焦虑

无论在什么平台,仍然是头部博主占据着行业红利

搞笑博主@姜峰真的苟(下称“姜峰”)还是大二学生,由于独特的内容,他在各大平台都可谓“顶流”,粉丝数非常多,变现能力较强。

姜峰告诉燃财经,他从初中就开始做视频,发布到B站,彼时第一个视频播放量就达到10万。高考之后,2020年,他开始投入经营账号,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同时,他受邀参加了芒果TV《声临其境3》综艺节目,全国更多粉丝关注到他。

2020年8月,姜峰在B站上传标题为《这波叫反客为主》的视频,播放量近700万次,一举为他吸引了三四十万粉丝。

姜峰的视频被收录到B站“每周必看” 

来源/B站 燃财经截图

至今,姜峰在B站有280万粉丝,抖音有近800万粉丝,快手有572万粉丝,小红书也有92万粉丝。在B站,他的视频播放量可达几百万次,而在抖音,播放量都是千万次水平。

姜峰告诉燃财经,100万粉丝体量,B站的广告报价为10万元/单,抖音为1万元/单,而小红书的价格跟B站类似。于他而言,由于内容独特,从美妆到游戏,各行各业的广告主都会找他合作。

尽管还是在校学生,姜峰的收入已经超越普通白领,也超越大部分自媒体博主。

但头部博主要一直维持高流量,并非易事。去年底,姜峰的流量有波动,“抖音点赞数十几万,对我来说就不是很好了,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他决定在线下开一家密室逃脱店,在线下场景中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技能。“一方面是我喜欢(密室逃脱),另一方面也是想,自媒体能赚钱就赚,如果自媒体凉了,那我起码还有一两家实体店。”他透露,广州的密室逃脱店,将于7月正式开业。

一位微博粉丝百万级别、B站粉丝十万级别的博主告诉燃财经,在各大平台都有影响力的博主,对比从事不同行业的同龄人,收入确实高出不少,甚至可以比肩金融等高精尖行业的水平。

“但你也要承担相应的代价,比如内容创作的压力,流量变化的焦虑。”她指出,身边很多博主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赋和运气,很难做好自媒体。而且没有博主能保证,三五年之后,还能持续受到关注。博主可能只是提前把接下来几十年的钱赚了。”她说道,如果之后自媒体做不下去,她愿意退居幕后。因为她喜欢这个行业,就算收入大打折扣,也能接受。

PUCG生态困境

如今,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这些国内平台,都依靠高质量的PUCG(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专业用户制作的视频)建设起内容护城河,维持着平台流量。

6月9日,B站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1%,达2.94亿。本季度B站日均视频播放量接近30亿次,同比提升84%;社区月均互动数达123亿次,同比增长87%。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高达95分钟,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B站UP主的努力。根据长桥APP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月平均活跃UP主量达380万,同比增长75%;月均投稿量达到1260万,同比增长63%。

但不得不提的是,B站仍旧在亏损,且亏损在一季度扩大。财报显示,B站第一季度营收50.54亿元,同比增长30%,经调整净亏损16.5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9亿元。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疫情给B站的广告、电商业务带来短期影响。因为收入增长放缓,更凸显出了利润压力。“但这个季度B站花钱比以前少了,销售和营销费用环比下降29%。”

明显,今年以来,B站创作激励下降,也是其降本增效的手段之一。

上述B站粉丝十万级别的博主告诉燃财经,“B站的创作激励,对于我们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在后台查看,两年前在B站上传的一个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次,但收益仅有2000多元。

她指出,国内大部分博主收入99%来源于商业合作,“国内视频平台不像YouTube,有各种分成机制,博主如果不接广告,那收入少得可怜。”

显然,国内PUCG生态存在极大困境。视频平台在不断亏损,博主也在为爱发电,唯有少数“顶流”实现变现

头部博主的变现又能给平台带去多少收益?姜峰告诉燃财经,他接洽的商务合作会走各大平台的官方渠道,而平台提成比例不高,大概在5%左右。

但中小博主能接到广告已经稀少,很多选择不经过官方平台。

上述多位小红书博主就表示,很多时候不会走平台接广告。“对于这种情况,小红书会排查。但很多博主还是会做成软广,看起来跟原创内容无异。”他们也指出,如果走平台,帖子会显示“赞助”标志,会影响观感和流量。

陈睿提出,2022年,在保持健康用户增长的前提下,公司的战略重心将侧重于加速商业化进程。目前看来,近日备受热议的“付费视频”,是B站加速内容变现尝试的一项增值服务。

除了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也无一例外,这些平台都在亏损。而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现状中,这些平台还得在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等各领域抢夺博主、抢夺流量。

据悉,2021年,B站上线Story-Mode竖屏模式(竖屏短视频),今年4月,上线Story-Mode竖屏广告产品。

无独有偶,2021年6月,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加入计划后,中视频创作者即可获得三个平台的流量收益。这是抖音首次开通流量分成计划。

一方面是流量危机,另一方面是商业化困境。千万自媒体博主的吃饭问题,以及庞大互联网平台的生存问题,都逼迫着从业者去探索内容更好的变现模式。

*文中苏菲亚、海兔、皮皮、大头、dede为化名。

华宇注册开户_宅男救不了元宇宙

0625

像极了曾经的AI,2022年,元宇宙在互联网语境里已然袪魅。

此前,大众一直将更名Meta的Facebook视作笑谈,奚落着其一路飘绿的股价,嘲笑着那虚拟演唱会里模型粗糙的小人儿们。后来者百度,同样未能摆脱被讥讽的局面。

但在商业世界,元宇宙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边仍是高举大旗带头冲锋的资本们,一边是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下场、却又接连下场的巨头们。从映客更名映宇宙,到腾讯成立XR部门,再到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成立元宇宙标准论坛,这场热潮,或许还远未到泡沫碎裂之际。

纵使玩家们不断下场,现阶段元宇宙场景端却仍处于不断碰壁,探索刚需的阶段。体量相对较大的Meta与腾讯采取的是软硬件并行的打法,在探索应用的同时试着拿下硬件入口;百度、映客等玩家则是软件先行,在虚拟世界先行圈地。

只是,纯粹的硬件设备也好,游戏、社交应用也罢,最终都落于需求,如果没有用户,一切都是空谈。为此,众玩家均踏入了寻找用户的征途。

宅男撑起元宇宙?

踏入元宇宙河流的玩家们,普遍找到了两个切入领域,游戏与社交。

其中,社交应用面向大众,成本较低,又极具想象空间,自然揽获了一堆拥趸,百度希壤以及红极一时的啫喱均属此列。

但现阶段,这一路径却桎梏在前。普遍来讲,绝大部分元宇宙社交应用都很难规避用户拉新与留存问题。

拉新方面,一是技术水平受限于时代,厂商端不出普罗大众的杀手级应用;二是消费市场尚未成熟。即便元宇宙社交领域诞生出《半条命:Alyx》这类跨时代的产物,硬件门槛亦会将其扼杀于摇篮,对厂商而言费力而不讨好。

留存问题则更甚,以啫喱为例,即使能凭借新奇、精致切入市场,但究其内核仍旧是空洞乏味的,消费市场新鲜劲一过便将走向式微。也就是说,仅是单纯的社交,撑不起尚未成熟的元宇宙。

社交路暂且走不通,游戏成为了仅剩的出口。亚马逊云“元宇宙解决方案”指向游戏产业,并搬出CAPCOM、EPIC GAMES等游戏厂商为其背书;而领导腾讯XR部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腾讯游戏副总裁沈黎。

相较于社交,游戏似乎更能满足用户对元宇宙的需求,也一度成为了虚拟社区引流的不二法门。以Meta虚拟社区Horizon Worlds为例,除社交属性外,其内置有各类游戏与活动,并为用户提供的创造功能,竭力将用户留在社区内。

只是,同样受限于技术水平,相较于《头号玩家》描绘出的终极形态,所谓的元宇宙游戏要么缺乏高精度画面带来的代入感,要么缺乏社交圈层所提供的归属感,表现的略显割裂。

以Horizon Worlds内置的小游戏为例,尽管能提供一定的趣味性,却无法说服用户长时间头戴VR沉溺于其中;而《半条命:Alyx》虽能使玩家流连其中,却并不具备前者那般的社交归属感。

显然,当下的元宇宙游戏距离“绿洲”尚有不小差距,而“由0到1”之前,布局元宇宙的玩家们则正通过“小而精”的尝试,探寻迷雾之路。

基于此,在厂商眼中里,相较于对立面“现充”,那些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宅男们自然成为了元宇宙游戏的最好的承接。毕竟在当下的圈层化趋势之下,多以同好为纽带的宅男们既抱有技术新意,亦有互动及归属感需求。

以需求更切的游戏宅为例,大至游戏品类,小至游戏厂商甚至于单个游戏作品,皆有大量玩家抱团取暖。而这种跨越时间空间,依托同一种技术、消费同样内容所维系的高活跃“组织”,正是元宇宙不可多得的“小白鼠”。

只可惜,宅男宅女们似乎支撑不起元宇宙玩家们的想象,实际上,二者非但不“亲密”,更是流露着一丝水火不容的气息。

宅男向左,元宇宙向右

细数电子游戏、虚拟社交亦或是虚拟偶像等宅男串联起的圈层,很容易发现一个共性,即“热爱”。

且不谈为爱付费的虚拟偶像粉丝,游戏玩家的热爱源于对游戏内容的认可,为内容付费的逻辑亦贯穿了游戏产业数十年间;而在虚拟社交场景中,用户只有热爱身处的小世界,才会将真金白银换作服装、房屋、道具等虚拟载体,以彰显自己的个性。

虽说“热爱”一词时常和商业搅在一起,但就元宇宙而言,本质上二者是背离的——标榜元宇宙的厂商们,殷勤地献上作品,喃喃念着“今夜月色很美,而宅男们接过瞟一眼便丢在一旁,嘴里不忘附上一句“去你妈的”。

也就是说,宅男这一元宇宙厂商所认为的客群,其实是典型的“无价值用户”——说动他们并不容易,亦很难指望他们带来营收。就像是你很难说服一个B站二次元用户充大会员:他会指着番剧里的“圣光”质问你“就这?凭什么。”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所谓的“热爱”,很容易演替为“苛刻”。在尚不成熟的元宇宙场景里,热爱游戏的核心玩家并不愿意在尚属萌芽的元宇宙应用中浪费时间,而建模粗糙的元宇宙社区对用户而言或许还没有厘米秀有吸引力。

当然,并非厂商不愿端出切合其需求的产品,但前述技术、市场均不成熟,以VR为例,想要脱离主机跑动画质前沿的游戏并不务实,即便强行堆砌硬件造出性能达标的产品,也势必会触达体积、重量、散热层面的桎梏——与其说是VR眼镜,不如说是蒸汽眼罩。

去年,IDC曾预测,2020-2024年AR/VR市场全球支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4.0%,高通亦曾透露Meta旗下VR设备Oculus Quest 2已破千万销量。

而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公开表示,Meta或将推迟了 2024 年之后所有的AR/VR项目,并将今年出货量下调 25-35%。消息一经传出,上游设备制造商歌尔股份市值蒸发百亿。

倘若消息无误,那吃了软硬件两支螃蟹的Meta,将率先砍单硬件入口,预示着本因为爱付费的宅男们,正再让厂商失去信心,而业界期许的AR/VR时代,或许还需更长时间才能抵达。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禁让人对腾讯和罗永浩捏一把汗。

而相比宅男,如今一窝蜂涌入各类元宇宙应用的,则是另一批人——伺机捞金的投机者,亦或是闻讯而来的小白们。

他们无需Horizon Worlds这类虚拟空间,也不将XR设备作为硬件入口,而是将落脚点置于P2E(Play To Earn)游戏,亦或是更为纯粹的“套概念”上面。

所谓P2E游戏,即一种类似“玩赚”模式的游戏,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玩家能通过游玩赚取NFT属性的游戏物品,并将其转换为现实货币。以《Axie Infinity》为例,用户主体并非宅男宅女,而是为“养家糊口”的人群。

去年,受疫情影响,菲律宾陷入经济停滞状态,约730万菲律宾人处失业状态。为维持生计,失去工作的人们纷纷开始游玩《Axie Infinity》,而在虚拟货币形势大好之际,玩游戏所赚到的钱一度超越了部分人本来打工的收入。相比之下,对虚拟生活品质颇为注重的宅男群体,并不会前往《Axie Infinity》打工。

而如果说P2E游戏尚有“游玩内容”连接宅男,那各种假借元宇宙外壳的资金游戏,其实际的追随者则全然是投机者。

元宇宙衍生而来的数字藏品便是很好的例子,在部分设有二级市场的数藏平台,暴涨与暴跌的故事几乎每日都在上演。今年5月,数藏平台ibox迎来暴跌,最大跌幅高达85%,纵使平台于6月紧急上线“元宇宙”板块加强背书,却难以掩住已被奏响的丧钟。

尽管基于公链的NFT似乎已兑现了元宇宙的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元宇宙产业,但远超常理的价格使其不得已将最核心的消费群体拒之门外。另一方面,NFT市场再怎么热络,终归同核心应用场景无关。

元宇宙概念爆发之际,几乎所有谈论元宇宙的文章里,都会提到尼尔·斯蒂芬森《雪崩》,用以阐述元宇宙概念的由来——这就像“赛博朋克”流行之际,互联网语境复刻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而“赛博朋克”也好,元宇宙也罢,之所以吸引人,均因其描绘了一种“可行的未来”。

可同样是超越时代的概念,资本为什么会对元宇宙近乎疯狂,相反“赛博朋克”却只停留在人文艺术层面,或许单纯只是因为前者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概念”,而后者涉及的赛博格与义肢,讲不出什么动人故事罢了。

毕竟在某个关于元宇宙的线上课程里,主讲人在元宇宙架构一栏,插入了无代码、低代码、数字孪生、隐私计算、区块链、AI、云原生等技术,仿佛一语道尽了近年科技媒体的主流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曾以一句“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还不太均匀”概括了圈层与科技的非对称关系。元宇宙正是如此,期待者们渴求着XR甚至“脑机”时代的到来,技术水平却将其幻想摔个粉碎,抢先驻足的公司们自然并不讨喜。

但客观地说,元宇宙与宅男并非二元对立,毕竟《头号玩家》上映时,为那些客观的游戏角色及片末亮相的高达涕泗横流的,正是宅男群体。

引用尼尔·斯蒂芬森的一句话:“当一座时钟的指针并为一线,当一根别针落入狭缝,当一些事情偶然发生的时候,一扇大门就会开启,小小的罅隙就会出现,透过这罅隙,便是对另外一个宇宙的惊鸿一瞥。”

而看似正背离元宇宙的宅男们,其实是在以“苛刻”守护着自己的精神故乡,进而等待着罅隙的到来。

华宇开户_数垚科技获数千万元首轮融资,金沙江创投领投

06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6日消息,「数垚科技」获数千万元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真格基金、红杉中国跟投,源壹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ICT@Site机构数字化临床试验一体化平台的迭代开发,市场推广和人才招募。

数垚科技成立于2021年7月,创始人何国平曾任某上市公司医疗业务总经理,管理上千人团队,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深耕20余年。目前,数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内部运营体系,核心成员在医疗行业平均工作10年以上,累计服务过1000多家医院,熟悉医院业务及管理体系。

数垚科技开发的ICT@Site平台解决方案,立足在医院端,包括机构综合管理系统、试验电子病历(研究病房)系统、申办方综合服务系统、受试者招募及全程服务系统等四大模块。“此前我们的团队在智慧临床、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患者服务等维度,都为医院提供过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团队对医院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医疗业务、临床研究、质量监管到财务费用流转等核心元素都非常熟悉。”何国平表示基于过去业务领域的积累,数垚平台能够将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涉及到的复杂元素、场景,流程,角色通过知识体系抽象,形成规则定义和参数的标准配置,用软件工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首先,将临床试验整个过程环节中不同工作内容抽象成基础服务,如立项服务、伦理服务、试验医嘱服务、财务服务等;同时按照不同业务场景,将多个服务模块进行“组装”形成业务服务矩阵;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利用服务矩阵聚合为研究者、CRA/CRC、护士等不同业务角色,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工作站,辅助各角色在临床试验全流程中高效完成工作。

除了为医院和研究者提供便捷工作台外,数垚能够为临床试验申办方提供怎样的价值?何国平总结为:在合规的前提下、应用数字化技术节省临床试验成本、缩短临床试验周期。首先,数垚构建了包含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A等监管部门关于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库,并针对合规性要求建立辅助决策系统,用以辅助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自动化合规性审核;

第二,用数字化工具取代昔日CRC到院手抄临床数据、CRA高频出差监查等传统方法,将需投入大量人工的环节通过系统解决,自动采集数据、监管流程不仅能够减少人工投入,还能缩短相应周期。

基于能够为申办方带来的系列价值,在商业化方面,除了为医院搭建数字化系统、获得软件收益外,数垚还将拓展为申办方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如远程监查、受试者智能筛选、受试者远程服务等,获得相应增值服务费。

在相关工作基础上,未来数垚也将尝试挖掘临床试验中大数据的价值,包括与研究者合作挖掘学术价值、全链条数据追溯带来的监管价值、以及商业方面,申办方可将真实世界证据,作为药物适应症拓展审评中的补充证据。

2022年2月启动推广后,目前数垚进入合作的有近10家医院、还有10余家准备合作,其中既包括top100的三甲医院,以二三期临床试验为主,也包括中等规模市属医院,主要以生物等效性、一期临床试验为主。未来针对不同医院,数垚也将提供相应的商业服务模式。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531.shtml

华宇注册开户_秦奋5000万炒股涉内幕交易,豪横人设保不住了?

0531

与王思聪齐名的富二代秦奋,出现在证监会行政处罚书上。

日前,证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秦奋及其父秦嗣新因内幕交易行为被立案调查,交易金额逾5000万元,不过无获利,被处以60万元罚金。

虽然属于内幕交易,但从买入后股价即一路狂泻,有猜测认为秦奋父子或遭遇“杀猪盘”。而一同被处罚的相关当事人唐某由于利用24个账户买入,且买入金额更是高达9.45亿元,或是更大的“苦主”。

01、买在最高点

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7年3月1日至7日,“秦奋”证券账户买入“鑫茂科技”678.15万股,买入金额5017.89万元,无获利。

不过,秦奋否认了内幕交易的说法。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他自称对资本市场没有兴趣,不知道基本市场概念,随意看行情软件看到了“鑫茂科技”这只股票,没有做过研究,像买彩票一样买了,凭感觉决策。

秦奋还称,其证券账户由助理使用笔记本电脑下单,电脑在天津打篮球比赛时丢失。

证监会认为,秦奋关于其买入“鑫茂科技”理由的解释,不足以合理说明其交易的异常。上述违法事实,有相关公告、往来邮件、通讯记录、借款合同、并购基金业务相关资料、证券账户资料、银行流水、情况说明、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足以认定。

据秦奋自述,其买入资金来自父亲秦嗣新。2017年3月1日,根据秦嗣新安排从他人账户转入秦奋三方存管账户8000万元。

鑫茂科技现名富通信息(000836.SZ),公司目前实控人为王建沂,公司专业从事以光纤光缆制造为核心的光通信业务和以石英管材产品为辅助的石英制品业务。

2017年5月24日,鑫茂科技发布停牌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重大事项。8月8日,鑫茂科技发布《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继续停牌相关事项》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标的为微创(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微创网络”),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标的公司10%股权,同时通过发行股份收购标的公司9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微创网络100%股权作价9.018亿元,占鑫茂科技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17.27亿元的52.22%。该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不晚于2016年10月20日,公开时间为2017年8月8日。

值得一提的是,鑫茂科技董事长徐某与秦嗣新认识20余年。2017年3月2日前几天,徐某为借钱和秦嗣新见面,秦嗣新知道徐某是鑫茂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向徐某询问鑫茂科技的运作情况,徐某做了介绍。此后,秦嗣新向徐某提供了大额借款。

证监会认定,秦嗣新、秦奋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所述“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开前,买卖该证券”的违法行为,并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对二人合计处以60万元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秦奋父子的内幕交易疑似被“杀猪盘”,买入之后股价一路狂泻。时任广州证券上海分公司机构部总经理唐某是更大的“苦主”,其使用24个账户,按照1:3至1:5的比例配资,累计买入“鑫茂科技”12521.25万股,金额达9.45亿元。唐某亦被处以60万元的顶格处罚,并对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在2017年一季末,秦奋并未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彼时,其持有678.15万股,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066万股。不过,伴随着其他股东的疯狂出逃,“接盘侠”秦奋在2019年进入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彼时持仓为378万股。

02、出手阔绰人设遭遇危机

秦奋向来以“豪横”人设出现,在上个月还出现在刘畊宏的直播间。他狂刷礼物,晋升为直播间“榜一”大哥。有网友细数秦奋给刘畊宏的礼物,发现他在一场直播里面打赏了82个3000元的嘉年华。

秦奋出手阔绰,关于他的各种阔绰传闻屡屡见诸网络头条,这些都让他成为社交媒体的宠儿。

不过,此次行政处罚让秦奋的豪横人设遭遇危机。行政处罚书暴露了诸多信息,譬如,秦奋1988年7月出生,目前其住址为上海市长宁区。而其父秦嗣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1961年11月出生,住址为香港跑马地。

证监会认为,秦嗣新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同内幕信息知情人徐某见面,同期转入大额资金至儿子秦奋三方存管银行账户,秦奋同日将大额资金转入“秦奋”证券账户并大量买入“鑫茂科技”。

作为“金主”的秦嗣新,其职业也引发了诸多猜测。天眼查信息显示,其曾经担任三家公司的法人,目前均处于“吊销未注销”状态。

华宇平台官网_元宇宙荒诞一幕:卖课的最先赚钱了

0523

有人已经赚到了元宇宙的第一桶金。

不久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元宇宙第一课”的培训截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该课程今日活跃用户1175,新增用户370人,累计付费用户2673,累计用户7292人。今日收入9.1万元,累计收入159.6万元。

这并非个例。只要你在社交平台、知识社区检索“元宇宙”,便可以看到大量课程广告。比如在某知识付费APP上,一个名为《元宇宙6讲》的网课,学习人数多达4.2万人。该网课价格为24.9元。粗略估算下,该门课程的营收超过100万元。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博主在抖音、视频号、B站等平台推出了元宇宙科普视频,同样收割了不少流量。

为了深入了解课程情况,笔者以学习者身份在某平台上报名元宇宙课程,并与相关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当想了解课程内容来源、运营机制、盈利模式等详细信息时,工作人员开始闪烁其词,甚至最后拉黑了笔者。接连探访了几个授课团队后,终于有人愿意分享这一门隐秘生意。

以下便是成都某元宇宙课程团队的故事——

事实上,该课程团队原是一家区块链公司,主营业务是替业内多家数字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持。今年年初,元宇宙概念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他们开始注意到公司运营的社群有人讨论元宇宙,但还停留在很基础的表面话题。

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公司迅速组织了一个团队,着手准备元宇宙方向的课程内容。为何可以从区块链转到元宇宙?对方信誓旦旦地分析了两者的共同点——虚拟,“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都很有前瞻性”。

项目起步阶段,团队负责人Simon(化名)带着几位同事先在社群做一些资讯分享,后来汇总网上资料做了一个“新手指南”,意外受到欢迎。“很多人开始来咨询,能不能有一些深度实操课程,通过学习抢先抓住元宇宙这波红利。”于是,他们迅速推出了《进⼊元宇宙最容易的认知升级》《元宇宙不同领域的深度进阶》和线下闭门小班课《从初识到掘⾦》等课程。

据内部员工介绍,线下小班课目前已经举办了三期。每一期线下课会招收近20名学员,学费是在2000元-3000元,课程内容包括技能、项目和宏观政策等。技能课程主要教授NTF和链游(区块链游戏,也称gamefi);项目课程是分析经典案例和项目收益情况;宏观政策主要是剖析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

该负责人Simon强调:“线下课还不算是我们主要盈利来源。课程毕业后,学员想要自己开设工作室的话,我们会为学员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从而收取项目提成。一般来说,我们抽取30%的项目分成。”目前,每期线下课学员选择创业的比例达到20%-30%。其中,一位学员毕业后成立了一家NFT工作室,月收入达十几万。

当然,元宇宙的荒诞故事仍在上演。除了元宇宙课程,元宇宙相关书籍也如雨后春笋面世。《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套装(全2册)在京东售卖,至今收获了超1万条评论。正如网友的评论:“元宇宙火得不行不行的,准备买本书好好看看”。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卖课程还是出书,这一波人都一个共同点:他们传播的内容大多很相似,而且很多培训人员或作者大多来自区块链领域。正如这几年很火的低度酒创业者,大多从电子烟赛道转身跑过来的。

火爆的元宇宙,成了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没有最火爆,只有更火爆——刚刚被区块链洗礼的大妈,又开始谈论起了元宇宙。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所谓元宇宙(metaverse),最早由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提出的。1992年,斯蒂文森曾在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该作者表示,未来的人们在一个沉浸式数字世界中,以虚拟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

时至今日,元宇宙依旧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从字面意思定义Metaverse(元宇宙)是Meta (超越)+ Verse (宇宙),一种超越现实的虚拟宇宙;而扎克伯格将Metaverse定义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平台,或者是具象化的互联网;“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则在招股书中以“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等八个要素来描述这一虚拟世界。

那么,这个概念为何在今年突然爆火?一切要从游戏公司Roblox讲起。自2004年成立以来,Roblox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类似元宇宙的游戏平台。今年3月,该公司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2021年备受期待的美股IPO。上市当日,股价暴涨54%,市值超400亿美元。以此为起点,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

当然,最为轰动莫过于Facebook更名,掀起元宇宙高潮。今年10月,扎克伯格宣布取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将Facebook集团名字换成“Meta”。这一举动,足以见得扎克伯格押注元宇宙的决心。他说过:“元宇宙是下一个科技前沿领域,就像当初我们搭建社交网络一样。”

几个同一时间,英伟达也在进军元宇宙。此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一段公开演讲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刷了屏。原因是,这款视频中,黄仁勋用了14秒的“虚拟人”替身,而“虚拟人”十分逼真,无人察觉。虽然这段视频意在宣传这个创造虚拟空间的软件平台Omniverse,但却暴露了英伟达的目的——发力全宇宙。

我们把视线转到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是摩拳擦掌。2020年年底,马化腾向业界抛出过一个全新的概念——全真互联网。腾讯CEO马化腾在内部刊物表示,“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还有字节跳动。今年4月,字节跳动战略投资了手机游戏研发商“代码乾坤”,金额近1亿人民币。这家公司因旗下经营一个UGC创作平台《重启世界》,而被誉为“中国版Roblox”。

这只是张一鸣攻占元宇宙的开端——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这笔交易或将是今年VR领域最大的收购案;11月,众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以及其他多个股东。官网显示,众趣科技是一家VR数字孪生云服务提供商,也属于元宇宙范畴内。

此外,华为、HTC、百度、网易等在内的科技巨头宣布探索元宇宙。网易创始人、CEO丁磊在今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中回应,网易已做好元宇宙的技术和规划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刻,“网易可能跑得比谁都快。”

元宇宙炙手可热。天眼查显示,今年9月以来腾讯、理想汽车等公司集中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截至11月9日,注册元宇宙相关商标的企业超过550家,其中近一个月新增约420家。

更令人咋舌的是,元宇宙概念引爆二级市场,只要沾上该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飙升。今年9月,深圳老牌游戏公司中青宝就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公司即将推出一款以经营酒厂为核心的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随后两个月,中青宝股价直冲云霄,涨幅高达362%。截至11月17日收盘,该公司市值超100亿。

据公开数据统计,A股市场上有超30个概念股,以中文在线、佳创视讯、恒信东方等公司为代表的多只元宇宙概念股表现强劲。只要沾上元宇宙概念的相关公司,股价“一点就着”。

因此,一批上市公司纷纷就“元宇宙”建立了相关项目组。完美世界9月初在某求职平台发布多个元宇宙相关职位,涉及元宇宙系统策划、人设编辑器负责人、系统策划等,产品主要围绕游戏。

时至今日,元宇宙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VC杀入元宇宙,一笔笔融资诞生

这是一场泡沫游戏?

元宇宙热潮开始席卷创投圈。正如你所见,一笔笔相关的融资诞生。

6月,专注于打造全真互联网创业公司“元象唯思”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腾讯、高瓴创投、五源资本、高榕资本参投。这家公司由腾讯集团副总裁、AI LAB院长姚星离职创立,专注于将人工智能、云渲染、视频编解码与大系统工程等前沿技术,引入数字世界生成的过程中,在线上线下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

8月,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高瓴创投联合领投了一家公司动作物理引擎公司Motphys(谋先飞)。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拥有自主研发的动作物理引擎技术,创始团队来自于业内领先的体育游戏公司拱顶石游戏,核心团队在长期的竞技类游戏项目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9月,增强现实(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超1亿美元。本轮由蔚来资本、云锋基金、洪泰基金共同领投,CPE源峰和数家战略投资人跟投,金浦创投、高瓴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继续追加投资。早在2017年,徐驰离开硅谷回国创办了Nreal,以AR眼镜切入硬件赛道。

融资案例应接不暇,投资人为何看上元宇宙?这似乎不难理解。元宇宙既包含数字经济中的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也融合了对VR、AR、脑机接口、物联网等技术的前瞻布局。据预计,到2025年,元宇宙中来自游戏、企业通信和广告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820亿美元。

来源: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某知名VC机构合伙人透露,公司内部已经将元宇宙的投资版图大致梳理出来,按照元宇宙发展历程大致分了七个层面:最底层是科技,随后依次是硬件载体、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和算法)、内容、社群、商业模式。“目前为止,元宇宙还只是个雏形,现在很多创业项目大多集中在技术和硬件这一层面。”

“有关注度是好事,但当太多的外行涌向一个行业的时候,这往往会掺杂很多投机和不专业,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一位MR领域的创业者如是说。

这也是很多投资人头疼的一点。“我们坚信,元宇宙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最后也有可能跑出大型公司。但现在这些项目的故事很难打动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参与这场大概率可能是泡沫的游戏。”一位长期关注文娱领域的投资人表示。

不久前,负责百度元宇宙业务的百度副总裁马杰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发出了警告,按照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元宇宙正在期望期的顶点。他甚至给出了具体时间,“到明年下半年或后年,这轮泡沫一定会破灭的。”也许当潮水退了,才能发现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