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登录地址“  下的文章

华宇测速_低功耗AI芯片的明争暗斗

0120

随着物联网和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普及,低功耗电子设备和芯片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低功耗设计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物联网和智能设备一方面对于设备尺寸有限制,另一方面对于成本也有很高的需求,此外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对于电池的更换和充电周期有需求(例如需要每个月或更长的电池更换周期),因此对于电池的容量有很高的限制,这要求芯片能使用低功耗设计。

另一方面,物联网和智能设备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人工智能的特性。人工智能可以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提供重要的新特性,例如语音类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唤醒词识别,语音指令识别等,而机器视觉类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人脸检测,事件检测等等。如前所述,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对于低功耗有需求,因此人工智能特性的加入也需要是低功耗人工智能。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已经在云端和智能设备终端普及,例如在云端以Nvidia和AMD为代表的GPU和以Intel/Haban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而在终端智能设备则主要是在SoC上的人工智能加速IP,但是无论是GPU和SoC上的人工智能加速IP,都没有考虑到低功耗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和智能设备中的人工智能都需要有新的低功耗相关的设计。

传感器计算:低功耗AI的重要技术路径

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应用中的低功耗人工智能需要把功耗降到非常低,从而能实现实时在线(always-on)的人工智能服务。这里所谓的always-on,指的就是人工智能需要永远可用,而不需要用户主动打开后才工作。这一方面需要相关的传感器要一直打开从而实时检测相关模态的信号,另一方面也需要人工智能能做到低功耗。

传统设计中,传感器的功能就是负责高性能信号采集,并且把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处理器(SoC或者MCU)上去做进一步计算和处理,而传感器本身并没有计算能力。然而,传统设计的假设是传感器在打开时相关的处理器就要同时打开,而这并不能满足always-on AI的需求,因为SoC和MCU如果一直在运行AI算法的话对于电池的消耗很大。另一方面,从实际角度来看,这类always-on人工智能应用主要是希望人工智能一直运行从而一旦重要的相关事件发生时可以实时响应(例如IMU检测到用户在开车则把智能设备的推送通知关掉等),但是事实上这类相关事件的发生频率并不会很高,如果一直把SoC或者MCU的人工智能模块打开,绝大多数时候AI模型的输出都是“未检测到事件”。

结合这两点,运行在传感器端的计算就在变得越来越得到重视。首先,在always-on的低功耗人工智能中,无论如何传感器是需要一直打开的,因此如果传感器能有人工智能计算能力,那么可以让人工智能模型运行在传感器端,而无需一直打开SoC或者MCU上面的人工智能模块。另外,在传感器端运行人工智能也可以避免传感器和SoC/MCU之间一直传输数据,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最后,在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模块可以做到为传感器量身定制而无需考虑通用性,因此可以为最适合传感器的人工智能算法做定制化优化,从而实现非常高的能效比。

当然,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也有其自己的局限。一方面从性能和成本上来说,通常传感器端的计算和存储空间都较小,人工智能模块无法做到支持大模型,因此模型的性能会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也很难做到支持通用模型,而往往只会支持一些特定的算子和模型结构。

综上所述,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可以做到低功耗,但是其模型性能也较为有限;但是另一方面低功耗人工智能场景中,真正需要处理的相关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并不高。结合这两点,传感器端人工智能最适合运行一些较为专用的小模型,用于过滤掉绝大多数的无关事件;而在传感器端人工智能检测到相关事件后,传感器可以唤醒SoC或MCU上的人工智能进行下一步的确认,从而同时满足低功耗和always-on的需求。

在图像传感器领域,Sony已经推出了IMX500系列传感器,其中把传感器芯片和集成了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逻辑芯片做了堆叠,从而可以把像素信号传输给逻辑芯片上的人工智能计算引擎,从而传感器的输出可以是图像,可以是人工智能模型的输出,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传感器运行在低功耗always-on状态,而仅仅当其模型输出符合某些特定条件(例如检测到人脸)时才去唤醒MCU或者SoC做下一步动作。我们预计,Sony将会在接下来的传感器芯片中进一步加强其人工智能能力,从而增强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另一个例子是ST推出的IMU系列产品。ST在拥有相关人工智能特性的IMU中集成了机器学习核(Machine Learning Core)和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从而可以用非常高效的方式支持IMU上直接进行人工智能计算。ST目前支持的人工智能算法主要是决策树算法,并且可以支持IMU信号的一些重要特征提取(例如信号幅度,信号方差等),从而能在IMU上直接实现用户活动分类(例如静止,行走,骑车,驾驶汽车等等分类),这样能在检测到相关事件时唤醒MCU/SoC进行下一步操作。根据ST公布的资料,MLC的功耗仅仅在微瓦数量级,从而能很好地支持always-on需求。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决策树算法事实上的能力有限,难以对于复杂的活动进行建模,因此如同我们之前讨论的,这里的IMU传感器内人工智能适合完成事件的初筛来过滤掉无关事件,而更复杂的分类和确认可以通过运行在MCU或者SoC上的模型来完成。

低功耗人工智能MCU

除了传感器内人工智能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低功耗人工智能技术路径是运行在MCU内的人工智能。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智能设备,都离不开低功耗MCU作为最关键的控制单元,而通常来说MCU的功耗会比SoC要低一到两个数量级。通过在MCU上集成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把运行人工智能的任务放到MCU上,从而无需唤醒SoC;或者在一些低成本应用中,成本考量使得无法集成SoC,这时候如果需要人工智能的话,拥有人工智能能力的MCU就是一个重要选项了。

值得注意的是,MCU上的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并不矛盾。如前所述,传感器里的人工智能通常能运行的模型种类的复杂度都会比较有限,同时一个传感器里的模型显然只能使用该传感器的信号作为输入。另一方面,MCU上的人工智能模块通常可以支持较为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也有机会做到使用多个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模型输入。当然,MCU上的人工智能模块的能效比通常会略逊于传感器端的人工智能模块,因此,在一个系统中可以把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传感器和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MCU联用,在传感器端运行较为专用的*级较为简单的模型初筛事件,在需要的时候唤醒MCU上的 人工智能模块去执行较为通用的模型去进行事件确认。

目前,MCU芯片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相关的产品,例如NXP的RT600 MCU,该产品在ARM M33核之外,还集成了Tensilica HiFi 4 DSP并且拥有4.5 MB的片上存储,从而可以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模型。除了NXP之外,ADI的MAX78000 MCU集成了ARM M4和RISC-V核心,还集成了CNN加速器用来实现人工智能加速。我们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低功耗MCU加入人工智能能力从而满足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需求。

低功耗人工智能的市场格局

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低功耗人工智能更多并非创造一种新的芯片品类,而是在现有的芯片中加入人工智能能力,从而创造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在传感器端还是在MCU端,都有市场中处于*地位的企业(例如传感器领域的Sony,ST;MCU领域的NXP,ADI等等)在积极加入人工智能功能,未来可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的产品也会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投入。

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传感器和MCU方面的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目前来看,加入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个产品定位和集成度问题(即如何把握好产品对应的市场,并且去集成最合适的人工智能模块),但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技术积累也会逐渐加深,因此中国半导体厂商如果能在这个领域从目前就开始布局,可以加深自己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并且增加产品在未来智能物联网和下一代智能设备里的竞争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官网_清华大学是如何做成果转化?

0118

如果要看国内的科研成果转化,一定绕不开清华大学。

2022年,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机构统一编纂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榜单中,清华大学位居我国高校所有科研成果转化的金额*。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清华大学转化专利数量2889件,转化合同516项,转化金额29.98亿元(其中到款金额8.48亿元),衍生企业218家,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学科和产业领域的一批重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实施。一定程度上,清华大学已经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中,创新、开放与探索的代名词。

为什么清华大学能成为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标杆?除了强大的科研实力,校方对科研成果的重视和鼓励、完善的政策、平台建设和工作体系也必不可少。

#01

政策体系

早在2009年,清华大学就出台了《清华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明确科技成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转化受益分成。当时规定个人和团队的利益分配为成果转化的40%受益或者股权,尽管在操作层面很难执行,但该文件也意味着清华大学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的*步。

到了2015年,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发布,在上层建筑层面明确了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权利义务,进行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奖励比例。这份法案带动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突破,也标志着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同年,清华大学出台《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成果转化的决策、奖励机制和流程问题。办法明确了不同交易金额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还明确了利益分配机制,将成果转化的大部分受益奖励给了成果完成人或者为成果做出贡献的个人。

当然,在整体分配框架下,清华大学也鼓励各院系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分配政策。例如:有些院系强调有组织科研工作,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中,院系获得的收益比例会有一定提升,用于回馈曾对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和面向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次年,《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明确了学校成果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归口,知识产权、作品著作权等归属问题,规范了清华大学相关商标的归属与使用。从中心思想上来说,该文件旨在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运营,提倡在创造中规范与保护,是清华大学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8年,《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经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除了加强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细则还规范和明确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的流程管理、学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归口和流程。同时,对于转让和作价入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细则还强调了价格评估和备案流程,需委托具有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资产评估,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

▲ 转化方案审批流程,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为了强化和规范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清华大学于2021年发布《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该文件中对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变动的申报做出了规定,也明确地方研究院、派出研究院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由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接受学校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

不仅如此,围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让审批、校内教授的兼职活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实施办法等,清华大学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如《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办法》,规范了尽职调查职责与程序,为标的技术情况调查、技术受让人情况调查、交易方案调查与分析以及审批程序合规性调查制订了行为守则;《清华大学教职工校外兼职活动管理规定》规范了校外兼职分类与审批、校外兼职时间与取酬、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离岗创新创业管理、相关责任等.........................

▲ 政策法规体系,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02

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政策体系是成果转化的运行框架,这些法案的发布为学校的转化提供了指引和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在技术转移体系方面的建设则代表着主动的探索。

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建成了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2015年以来,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以及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研究院、校地合作办公室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除了各个职能部门的搭建,学校还与多地政府合作创建了多个地方单位和派出研究所,通过二次开发、企业孵化等方式推动成果进一步转化。

管理制度上,学校将制度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统一部署,由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学校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工作。该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科研、产业和校地合作的校领导,以及技转院、资产处、科研院等多部门领导组成,统筹管理学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相关的部门,并领导其工作。

■ 1、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2015年,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运行模式,清华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以下简称“OTL”)。OTL是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能包括科技奖励、专利管理、技术转移和政策法务4个方面,其职责使知识产权管理从“成果管理和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和实现价值”。在成果转化工作流程中,OTL起到了中介桥梁的作用,同时因内设机构身份享有充分权限,能够一头对接学校老师的成果与企业需求,一头管理专利成果处置与许可。

■ 2、技术转移研究院

如果OTL的成立是推动成果转化从“数量”到“质量”,那么技术转移研究院的成立则是为了推动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负责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应的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该部门为清华大学支撑机构,有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同时该部门也下设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等科室,具体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审批、国际专利、专利质控、出版物管理、技术转移等工作。

▲ OTT主要工作内容,资料来源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技术转移工作类别的分工,技术转移办公室还根据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比较密集等几个方向,设置了相应等高级主管,如大健康领域、材料与高端装备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半导体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曾有清华大学科研创业者向橙果局表示,除了科研人员主动想技术转移院寻求技术转移帮助,主技术转移研究院还会主动科研人员是否有成果有意向进行转化,并且安排专人负责他们的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 3、科研院

清华大学科研院(英文名称:Research & Development Affairs Office)是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学校科研及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校科研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开展学校科研战略布局相关工作,负责学校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科技合作、科技奖励等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

除了负责规划学校内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部委项目和学校资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认款和分拨管理,科研院所同时也负责横向技术合同的认款、分拨和技术合同认定,校地科技合作等,海外项目不则负责涉外的校企、校地、和学校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扩展,以及相关的经费认领、分拨和技术合同认证等。

不仅如此,政府、自主批准建设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跨学科科研机构以及学校教师申请校外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管理,以及国家、教育部、地方科技奖励申报等工作也主要归口到科研院所。相比前面的两个部门,科研院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成果的产生和促进成果的产生,可以形象的比喻为OTL和OTT的上游。

■ 4、校地合作研究院

校地合作也是推动成果转化等重要途径。清华大学的校地科技合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学校加大了与国家战略发展地区的深度合作,校地科技合作进一步扩展,合作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和主干产业、建设创新平台、联合科技攻关、推进国际合作等。

目前这一工作主要由学校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该办公室挂靠校长办公室,统筹协调学校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事业单位等国内合作对象的全面合作,负责与合作对象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履行相关工作,管理学校二级单位签署国内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开展国内合作筹划、联络和研究等工作。

校地合作研究院是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进行布局,清华大学目前共设立16个校地合作研究院。这些单位都属于清华大学的二级单位。

■ 5、清华控股

清华控股是清华大学在整合清华创办的各类企业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其前身是清华大学企业集团。

作为学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控股在制定清华大学产业发展战略,整合,调整结构,协调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清华大学产业投融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对外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等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清华控股也启动了一系列战略性变革,将高科技与现代金融相结合,借助自我积累、并购、孵化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金融平台打造、成立投资公司等方式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OTL、OTT、科研院、校地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研究院以及清华控股等机构,构建起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体系。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曾言:“如果把清华大学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比作一个太阳系,那清华大学就是太阳,地方院、派出院等部门一方面围绕清华大学的发展目标,推动学校整体成果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围绕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开展创新服务工作,既有‘公转’也有‘自转’。”

当然,除了政策和技术转移体系之外,更重要的还有清华大学科研力量。科研人员在科研上的追求与探索,使得学校标志性成果产出不断,而从成果到产品的转化激情,让优质成果不断转化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创新。政策、转移体系、科研创新的相辅相成,方为“清华模式”。

附录:部分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

品驰医疗

品驰医疗创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品驰是专业从事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系列化神经调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广大帕金森病、癫痫、疼痛、尿失禁等功能神经疾病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手段。

天智航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自主创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是国内*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2020年,天智航公司成功上市IPO科创板。

天智航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其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辐射并提高手术效率。截止2022年9月30日,天玑系列骨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已覆盖150余家医疗机构,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手术量突破30000例。

朗视仪器

朗视仪器产品覆盖口腔锥形束CT(口腔CBCT)、口腔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口腔正畸器械及软件以及影像云存储服务,满足不同临床需求。公司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在高精度CBCT成像、剂量优化、高精度机电系统设计、伪影矫正、图像处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并形成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朗视客户已遍布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并出口欧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影华康

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由清华大学及行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发起成立,公司以转化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为宗旨,秉承以高级医学解决方案服务于临床医生,精准影像诊断方法服务于患者为理念,采用清华大学资深磁共振影像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出了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解决方案。

清影华康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取得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华卫恒源

华卫恒源于2018年在北京注册成立,核心技术和团队源自清华。公司立足国际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免疫豁免细胞技术,聚焦自身免疫病、再生医学领域、辅助生殖领域创新细胞药物和检测技术的研发。现有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注射液、免疫豁免人工胰腺和辅助生殖检测系统等项目,相关产品已进入临床前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备案阶段。

图湃医疗

图湃医疗成立于2017年10月,公司核心技术源自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公司下设北京、上海、南通研发中心以及北京、苏州生产基地,现拥有眼科扫频OCT、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科光纤OCT内窥镜、手术显微镜、超广角眼底相机及超乳波切一体机等多条设备产线。

作为国内眼科医疗设备行业创新引领企业,公司信奉长期价值理念,坚持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民主化公司管理模式。公司专注于高端眼科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以临床需求为根本,愿携手眼科医师们共同推动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给更多的眼病患者带来福音。

大清生物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地区,是最早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企业之一,专注于伤口管理、微创手术、口腔医学以及再生医学领域,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疗公司。

赛桥生物

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3月,由多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优秀博士与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联合创办,核心成员在数字生物芯片、超高精密生物信号检测等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有十多年研究和产品经验。

公司致力于实现CGT工业级核心装备的封闭化、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推动国产替代,已构建设备与耗材能力平台,完成全套工艺模块的开发,包括全封闭自动化血细胞分离、磁珠激活分选、电转染、细胞扩增、清洗浓缩、制剂分装等设备,以及配套的系列化 GMP 一次性密闭耗材。赛桥生物力争突破进口垄断、为行业客户提供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 CGT 数字化工艺装备平台,推动*进的生物医疗技术*程度地惠及广大患者。

神济昌华

神济昌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始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科学委员会主席贾怡昌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公司致力于以基因治疗技术为手段,包括AAV介导的基因编辑、表达和以小核酸药物为核心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干预,主要聚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脑卒中(Stoke)、帕金森病(PD)、阿尔兹海默症(AD)等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期望最终能够为人类解决这些重大的医疗健康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橙果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登陆_璧仞没有内斗

0116

“啪”!一份协议扔到了壁仞科技总裁徐凌杰的桌子上。

“这是所有投资人都签字同意你走的文件你要不就跟我干,要不就滚蛋”张文双目尽赤地对徐凌杰说

壁仞创始人张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找来的徐凌杰,竟想在背后捅他一刀:对投资人高调表示自己能够取代张文,甚至教唆投资人逼宫张文让位。

徐凌杰的夺位之心,被投资人告密张文后,张火速找遍壁仞的所有投资人,劝说他们能站队自己。

几番周折后,终于达成了他想要的一致意见。松了一口气的张文,于是为徐凌杰准备了这份“要么走人,要么乖乖听话”的一纸协议。

01

内部撕裂的壁仞:

研发、销售老大们的主权之战

张文确实有自己的手腕,以教科书级的操作,摆平了这场创业初期的篡位风波。

然而,这只是公司权力游戏的冰山一角。

这名哈佛法学博士,自从跨界到芯片领域后,就接连遇到他人生中最棘手的管理难题:研发与销售两大体系,分别出现了内部撕裂,开启一场场列王的纷争。

研发团队是芯片公司最核心的部门,不懂技术的张文要在自己听懂都很难的技术领域做决策,很容易耳软心活,被多个人牵着鼻子走。这间接引发了壁仞内部的割裂。

早期,张文充分相信自己找来的CTO洪洲,定下了以GPGPU(通用GPU)打一场“不对称战争”的策略。后来他才发现,图形GPU更符合投资人的期待,于是任命负责软件研发的焦国方启动图形GPU的研发。

产品线和技术负责人的调整,让张文感受到了技术大牛们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在自己的技术战略上,容不得半点质疑和挑战。

这个弱点终究在洪洲身上,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风格激进的洪洲为宣示自己的技术主权,把权力的大火迅速烧到风格温和的焦国方身上,两位GPU技术大拿井水犯河水的争斗就此展开。焦国方处处被洪州掣肘, 这既是壁仞GPGPU与图形GPU的技术路线之战,也是两位最有话语权的技术负责人权利的争夺战。

最终,壁仞的图形GPU大战略以焦国方被彻底架空收场

研发侧互相撕扯的组织痼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也随之压倒了产品,技术投入上的不聚焦,直接导致产品竞争力孱弱,客户并不愿意为此买单。

而产品的拉胯,又进一步引发了销售团队的斗争。没办法形成销售收入,壁仞的销售便纷纷给创始人演起了戏,忽悠老板、甩锅其他部门、卖惨的伎俩,每天都在公司上演。

就在内部鸡飞狗跳期间,那些给壁仞大把投钱的VC逐渐失去耐心,他们想要马上看到产品,更想要看到公司上市,于是不断给张文施压。

绝境中的张文,被迫将压力传递给市场和销售负责人,定下了2022年4亿元的销售目标。

业绩目标一下发,跟随张文从商汤而来的肖冰主动请缨,承担起销售重任。而此举自然侵犯了负责市场和销售的联合创始人徐凌杰的权力边界,二人的矛盾就这样一触即发甚至时不时在办公室互相破口大骂,声音回荡在整个办公室。

当越来越多壁仞最有话语权的人卷入这场斗争后,这家松散的公司,既无法让技术大拿和销售精英,发挥出自己专业上的全部能量,更无法形成合力,最终进入非常被动的处境,只能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为了给投资人交代,壁仞*产品发布后,便大放厥词,号称超越英伟达的旗舰GPU。

这种自我捧杀式的宣传,不仅给壁仞增添了烦恼,也招致了众多懂行的从业者批评。

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之际,壁仞迎来了一位懂技术的联席CEO李新荣,但没人知道他能否力挽狂澜。毕竟,壁仞已经开启了裁员,张文也正为下一轮融资在南方频繁约见投资人,更多故事细节来添加作者包永刚微信 BENSONEIT 深入交流。

从资本眼中的天选之子,到混乱不堪的松散组织,这几年壁仞到底经历了什么?

02

图形GPU引发的研发团队混战

壁仞*出现纷争的团队,就是公司员工数量占比最高的研发部门。

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就为刘备敲定了取天下的策略,洪州也在踏入璧仞之初就为张文做好了规划。

洪洲的计划,是打一场“不对称战争”。先研发一款专攻通用AI训练和推理计算,将图形渲染等与AI加速无关设计剥离的GPGPU(通用GPU),实现比英伟达更高的算力和能效比。

对技术不甚了解的张文对CTO洪州选择全盘信任,GPGPU项目得到了张文的全力支持。壁仞的研发团队在洪洲的带领下快速推进GPGPU的硬件研发,另一位GPU大牛焦国方负责软件研发。

但很快,璧仞的高层就意识到走这条技术路线面临的挑战。

“公司的高层们都知道,GPGPU项目不好落地。”熟悉壁仞研发团队的荣茂透露。

也许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洪州的选择是一着妙手,但数据中心GPGPU市场被英伟达统治,想要一步超越英伟达难度堪比登天,对初生的璧仞来说,这是一条短期内看不见终点的路。投资人们也开始感觉到投资GPGPU算不上一门好生意。

包括张文在内的璧仞高层在GPGPU路线上的决心开始动摇,开始转向图形GPU的“本手棋”。

相较于难以落地和对手不可逾越的GPGPU赛道,图形GPU的用途更加广泛,消费者众多,创业做图形GPU看起来更有“前景”。

于是,壁仞买了研发图形GPU所需的GPU IP,准备再开一条图形GPU的产品线。

投资人灿轩认为,从一开始张文选择图形GPU就动机不纯,更多是为了讲故事而不是做产品,实际上对璧仞来说这条路同样是“地狱难度”。

“图形GPU不仅技术难度比GPGPU高非常多,而且投入也非常高。”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2021年9月,壁仞对外宣布启动图形GPU新产品线研发。

技术路线的转向实际上打击了技术一号位洪州的权威。

此前,璧仞的技术路线是由洪州制定并负责,但这次受命担任图形GPU产品线总经理的不是CTO洪洲,而是负责软件研发的焦国方。

洪洲没能负责图形GPU很可能与其在华为时已经在GPU上失败过一次的传闻有关。甚至有传言称洪洲当初加入璧仞就是因为在华为负责的项目遇到问题,需要一个新的大展身手的地方。

也许洪州的“中国芯”情怀没有掺水,但他绝非没有自己的野心。

在技术话语权上,洪州的强势是一贯的。

壁仞的研发团队,有华为和AMD两个显著的标签,原英特尔软件研发负责人、AMD软件工程负责人梁刚,原AMD GPU芯片研发负责人陈文中,联合创始人张凌岚都有AMD的工作经历,而洪州则来自华为,是璧仞华为系的领头羊。

由于洪州的铁腕,AMD派系在璧仞的处境并不乐观。

“洪洲太强势了,几乎是一言堂,前AMD去壁仞的老兵们日子不好过。”荣茂对雷峰网说。

而焦国方虽然与洪州同属华为系,都在2016年加入华为美研所,但与洪州激进的风格不同,焦国方作风温和,并且焦国方在华为的级别比洪洲低一级,焦国方最初担任GPU首席科学家,后来负责的是鸿蒙操作系统。围绕离开华为海思的技术大拿,有许多精彩故事,如果你有故事,欢迎添加作者包永刚微信 BENSONEIT 畅谈。

也许是因为自己图形GPU上曾经失意的心魔难破,也许是对曾经低一级的焦国方如今与自己平起平坐难以接受,也许是对技术话语权过分敏感,洪州成为了焦国方和他管理的图形GPU团队的对立面。

焦国方对洪州的不快心知肚明,或许是为了逃离洪州的牵制,多位业界人士都听说壁仞曾讨论把图形GPU团队放在上海之外的城市。

但焦国方的主动退避并未缓和两人矛盾,图形GPU项目依然受到了持续冲击。

芯片猎头王月对此就有所耳闻,“壁仞2021年6月份就已经开始为新的GPU项目做准备,原计划2022年3月份立项,大规模招人。团队计划是放在珠海,招了100多人,但后来10个人都不剩。”

随着两人的矛盾摆上桌面,团队内部的掐斗也在不断扩大,早已对洪州的铁腕手段颇有微词的前AMD背景的技术大牛们也趁机加一把火。

壁仞的研发团队就这样陷入了洪洲、焦国方、前AMD老兵混战的境地。

这种多方对立的形势中,缺少合格船长的壁仞连要不要做图形GPU都成了一个“玄学”,在做与不做的“拍板”决策中多轮反复。

最终,风格激进,更受资本喜欢的洪州成为了这场争夺最后的胜者,统管硬件和软件研发。温和的焦国方则在斗争失败后被完全架空,手下只剩四个人,几乎就是一个闲职。

虽然洪州的胜利为这场争斗画上了句号但回头来看,这场从技术路线分歧升级为政治站队的内斗严重影响了璧仞的产品和业务。

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加上资本寒冬里愈加谨慎的投资人开始犹豫,壁仞原本野心勃勃的图形GPU计划没了下文。

GPGPU的道路走的也算不上顺利,壁仞在2022年8月发布*芯片BR100之前,不少人质疑其芯片无法运行。发布会上,壁仞展示了其芯片运行的一个Demo,多少有些回应外界质疑的意思。

一位壁仞前员工说,“我们确实做出了算法模型,但能不能跑起来还要看和底层硬件配合。”

对璧仞来说,能跑起来只是面子,客户是否愿意买单才是更重要的里子。“壁仞适配软件框架的成本是同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硬件架构设计的不是很好。”这位壁仞的前员工说。

接近壁仞的梓航认为,壁仞“原创”的TF32+数据类型颇有种为了创造而创造的味道。

产品不给力,负责销售的市场和销售也不得不为此苦恼。在资本与CEO的双重压力下,还进一步引发了公司的新一轮内斗。

03

产品卖不出,市场和销售窝里斗

克劳塞维茨曾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商场如战场,也存在着相同的逻辑:销售是产品的延续。

用产品力得不到的客户,靠销售手段也难以得到。

璧仞联合创始人徐凌杰和他掌管的销售团队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场开始前就已经输掉的战争。

“壁仞的产品根本没办法销售,模型就只能跑几个,大客户肯定不会买单。小客户又等着大客户先吃了‘螃蟹’再说。”熟悉芯片销售的天龙说。

没产品、没客户资源,任务还给的奇高,这让徐凌杰压力山大。

徐凌杰并非等闲之辈。他有着十余年的GPU芯片架构、开发和管理经验,先后在美国硅谷任职于NVIDIA、AMD和三星北美研究院等国际著名芯片公司。加入壁仞前,任阿里云AI基础架构总监。

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壁仞后,徐凌杰负责壁仞的市场和销售。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璧仞产品的巨大缺陷,徐凌杰纵有千般本事,也只好被动“摆烂”。

“如果一个销售的客户不是真正使用产品的客户,那可能就是投资人、政府、或者老板。”

天龙听闻,“壁仞的销售不仅要写日报、周报,还要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写拜访计划和拜访报告。感觉他们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做演员。”

无法给客户交作业,就只能给老板和投资人“演戏”。但这种游戏能够忽悠不懂芯片的老板张文,却糊弄不了要看到实打实收入的投资人。

梓航说,“投资人给张文的压力很大,张文再把压力给徐凌杰,2022年订下了4亿的销售业绩目标。”

技术出身的徐凌杰心里清楚自家产品几斤几两,宁可摊手摆烂也顶住压力没给前东家阿里云送测产品。

在徐凌杰无计可施的时候,跟随张文来到壁仞的肖冰却主动请缨,称自己能够达成销售目标。

肖冰用大公司的思维方式,提出了通过卖贴牌服务器先和客户建立联系,让客户熟悉壁仞,后续再卖GPU卡的“成功路线”。

“想要创造业绩,就要降低销售价格,而降低价格意味着赔钱销售。”天龙认为。

作为原来IBM/Oracle(甲骨文)的销售主管,肖冰的大厂基因让他对璧仞这样的初创公司走这条路所面临的问题缺乏全面认识。

对于壁仞来说,既没有渠道,也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价格优势,还没办法比拼售后,这根本就是一条不可行的路。

徐凌杰看不上肖冰卖服务器的思路,认为这是在浪费公司资源。

但本身就对行业不熟悉的张文病急乱投医,期待肖冰的险招能够大力出奇迹,不仅同意他试试,还将肖冰提拔为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在销售端的实际话语权,几乎与联合创始人徐凌杰平起平坐。

这使得销售策略难以统一的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

“大概半年多前,因为双方互相看不上眼,两人在办公室互骂对方傻x。”多位接近壁仞的外部人士都对此事有所耳闻。

徐凌杰和肖冰的不和不只是嘴上功夫,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了璧仞的销售业务。

由于最初是徐凌杰统管市场和销售,因此所有的客户资源都在他手上,壁仞的市场和销售也都归他负责,这就让肖冰只能自己找客户,甚至还要自己再招一些售前。

FAE(现场应用工程师)本应陪着销售一起跑客户,但肖冰指挥不了本来属于徐凌杰麾下的FAE,只能自己再招几个售前。

市场和销售本应配合为公司创造营收,在壁仞却是各立山头。

肖冰坚定走其销售服务器的路子,徐凌杰忙着跑学校和互联网客户,继续自己卖GPGPU卡的策略。

两条销售线共存一段时间后,张文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肖冰的思路确实没办法带来业绩。肖冰随之失势,原本16人的团队只剩下3人。而重新统管市场和销售的徐凌杰则一人背上了2亿元的营收业绩,这是壁仞2022年原定业绩目标的一半。

AI芯片公司的高管悦东说,“一个人2亿的KPI,能顶一个AI芯片公司一年的营收。

历经研发和销售的内斗,璧仞已经元气大伤,而在两次内斗中昏招频出的张文,也正在失去投资人的信任。

04

联合创始人逼宫未果,

迎来一位联席CEO

曾经的张文在投资人眼里的地位不可撼动。

就算是那位在张文创立公司前劝说张文做芯片要慎重的投资人也对张文表示,如果他打定主意要做芯片,自己一定全力支持。

甚至面对技术大牛的逼宫,投资人也不曾动摇过对张文的支持。

传言在创业初期,后来与肖冰斗的不可开交的徐凌杰曾对投资人高调表示自己能够取代张文。

那时,徐凌杰还未在销售问题上“翻车”,投资人眼中的两人一个是有着十几年行业经验的大牛,另一个是刚刚一只脚踏入芯片领域的小白。

面对徐凌杰的逼宫,张文表现出了杀伐果断的一面。

徐凌杰给投资人说的话被张文知道之后,找所有壁仞的投资人都沟通了一遍,并且准备了一份协议扔到了徐凌杰的桌子上。

“这是所有投资人都签字同意你走的文件,你要不就跟我干,要不就滚蛋。”张文对徐凌杰说。

面对投资人的态度,徐凌杰不得不收起了自己的傲气,选择继续跟着张文干。

在张文一番操作下,徐凌杰气势汹汹的逼宫居然就这样被四两拨千斤的化解。

化解了逼宫闹剧的张文,却渐渐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

2021年8月,在壁仞成立不到两年之际,这家公司迎来了联席CEO李新荣。这位联席CEO在GPU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在AMD任职的15年间,担任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负责AMD大中华区的研发建设和管理工作。

李新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在壁仞科技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把公司“中国芯”战略实现落地,聚焦组织、管理及产品能力建设与重要阶段把控,连“点”成“线”,协助张文集“线”成“面”。

看起来,李新荣大有到壁仞“救火”的意思。

据悉,砍掉珠海团队就是在李新荣上任后他做出的决定。而焦国方争夺图形GPU主导权失败后,软件研发最高负责人也经过多次摇摆,最后李新荣更加信任前AMD的梁刚。

张文不懂技术,又喜欢管很多,想要忽悠他的人太多了。无论是产品和技术路线,还是人员配置,张文都很难准确判断。” 梓航说,“或许壁仞的投资人想让李新荣替代张文的位置,但我认为已经意义不大。”

摆在壁仞眼前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实现营收。但壁仞高调的宣传,在美国的禁令下,台积电不敢为其再代工BR100,壁仞不得不修改设计重新流片,这为壁仞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本施压,好大喜功的CEO压迫高管,高管把高压传递给总监和普通员工,所有人都动作变形,这与张文创业初期美好的愿景大相径庭。

05

建立于情怀,迷失于现实

经历如此多的狂风骤雨,再次回看壁仞创立初期“打造中国的GPU”的愿景,多少有些感慨。

张文虽然履历光鲜,但并非技术出身的他,在芯片圈还只能算是小白。

这既是他的劣势,也是他的优势。

正如诸多企业家们所说,当你非常熟悉一个行业时,你确实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各种难题和阻碍,但相应的,知道太多,也会让你变得畏手畏脚。

没错,创业更需要有无所畏惧的企业家精神,张文身上无疑有这种气质。

首次创业便把目标对准了难度极高的大芯片赛道,并直面“关底大BOSS”英伟达,目标做出一款追赶并超越英伟达的GPU。

但无畏只是创业的入场券,能够号召这个领域的专家与自己一同追赶梦想,才是创业脱虚向实的重要一步。

就在这时,运气也接连光顾了这位哈佛毕业的博士生。

2019年,张文终于等到了自己苦苦寻找的“千里马”:在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张文首次见到了他未来的CTO洪州。

洪洲是华人里少有的GPU技术大牛,负责过英伟达Tesla架构GPU的设计和性能调优,更是在华为美研所Futurewei,组建过一个遍及全球数百人的海思自研GPU团队。

求贤若渴的张文,遇到一展才华的“大牛”洪州,两人英雄相惜,相见恨晚。

在谈及共同创业之事,更是一拍即可。

“创业公司付不起动辄千万的年薪。加入后,如果你要走的话就早点走,千万别做到一半离开。” 张文坦诚地告诉的洪洲。

洪州也直截了当的回复张文:“为了钱,我可能不会去创业,我就想把这件事做成。”

怀揣着理想的两人以身证道:洪州放弃了阿里年薪200万美元Offer,选择和“一无所有”的张文一起创业。而张文则在璧仞科技成立后,坚持只拿一块钱的薪资。

洪州和张文的这次真心换真心,确实成就了一段“隆中对”式的英雄佳话。

当然,洪州只是哈佛的师弟,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梁晓峣给张文的GPU大牛名单里的一员。

靠着这份名单,最初不认识一个GPU大牛的张文拉起了除自己以及洪州和梁晓峣的“五虎将”创始人班子,组成了璧仞的“银河战舰”

包括同为华为美研所GPU技术首席科学家的焦国方,前阿里云AI基础架构负责人徐凌杰,原AMD GPU SoC负责人张凌岚。

也正是靠着这艘“银河战舰”,张文能够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让资本疯狂给壁仞“塞钱“,两年内累计融资超过47亿元。

最初的璧仞,是哪怕“一无所有”,靠着情怀就能一呼百应,让大牛宁愿拒绝待遇更高的大厂offer也要投奔的应许之地。

这里聚集了大批履历漂亮的技术大牛,是一座建立在中国半导体人热血上的坚城。

然而,短短三年,如今却是两亩薄田尚在,三分天下谁知?

对于出道即*的璧仞来说,真正可叹的是,它建立于最纯粹的情怀,却迷失于最庸俗的现实。

无论是壁仞,还是挤满投资人的国产GPU赛道,故事都还有很多。

注,文中荣茂、灿轩、王月、梓航、天龙、悦东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注册开户_对不起,我要去东北滨海小城养老了

0114

东北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温暖之地。这不,他们简直把三亚当成了“候鸟城市”,每年冬天必飞去过冬。而逛过三亚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东北含量”着实惊人,76万的常住人口中,至少有20多万是东北人,连街上满腔满嘴的海南话都化作一句“来了,老铁”。

这不得不让人感到疑惑:东北,当真没有温暖的城市了么?

东北也有温暖的滨海小城。

嚯,这倒未必。在如坠冰窖的东北之境,还真有个地方——有海、有温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30.6小时,集山、海、城、泉、岛于一体。

与其去三亚抢上万元一晚的酒店,倒不如去这个有海、有泉的东北城市养养老。这座城,就是葫芦岛。

可能这是东北最适合养老的城市

葫芦岛不是一个岛,只是因为当时下辖的龙港区地形形似一个“大葫芦”,所以被喊作“葫芦岛市”。不过,虽不是岛,但这座城市确实靠海。

说起东北的靠海城市,大多人想的是大连、丹东,生生错过了海岸线总长258公里的葫芦岛。也是,在看雪主题流行的东北,有谁会想起靠海的葫芦岛?

事实上,葫芦岛被喊作“第二个北戴河”,毗邻河北省,是关外*市。秦始皇曾在此东巡,留下了一座碣石行宫遗址。不过这里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途经此处,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浩瀚诗篇。

诚然,在渤海面前,一代枭雄如曹操也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万分。南临渤海的葫芦岛市,仿佛就有着这样天生的魔力。葫芦岛的位置好得让东北人流泪:地处辽宁省西部沿海,东邻锦州,西连山海关(河北省秦皇岛市),南临渤海,北接朝阳市。地貌分布得错落有致,从西北的高山(41%),到中部的丘陵(26%),再到东部沿海的平原(33%),就这样,葫芦岛市长成了东北境内一座难得集“山、海、城、泉、岛”于一身的滨海城市。

葫芦岛,山海一体的城市。

说葫芦岛适合养老,从资源条件上来说是有理有据的。首先,这里拥有东北地区的“稀罕物儿”——。你很难想象在冰天雪地、保命全靠供暖的东北,有着另一群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在葫芦岛,确实如此,光是海滨浴场,葫芦岛市就有20多处,像一条白围脖围在了渤海湾。海洋带来的湿暖气流,让葫芦岛比其他东北城市温暖宜人得多,冬日响晴和大海是可以同时兼容的。

当你以为北方的海会让人大失所望时,你又会被光速打脸。绥中的止锚湾拥有辽宁*质的海滩,与东南亚海滩挂钩的它*担得起“水清沙幼”四个字;兴城的兴海栈道则忙碌地缝合着山林和大海,让你无缝切换两种人间;兴城海滨拥有4个海水浴场,穿上泳衣,戴上墨镜,真的很适合躺平待上一整天;再往渤海延伸,是葫芦岛市*的岛屿觉华岛,这里素有“北国佛岛”之称,用来看海参禅或许真的能感悟人生真谛。

兴城海滨,可以躺着晒日光浴。

但有山有海还不足以称为“养老城市”,真正让葫芦岛市有这个资格的,是温泉。这在东北地区可是比海更稀罕的玩意儿,且看中国的温泉分布图,你会发现温泉大多集中在中国东南和西南一带,而东北地区更是少得可怜,只在辽宁省南部零星分布,而其中,就有著名的葫芦岛兴城温泉。

这是东北的老牌温泉了,最早被发现于唐初。古人在《宁远州志》描述其“雪窖汤池”,又在《兴城县志》称其为“温泉漾碧”,可以想象,在赏雪看海后,下汤泡一泡六七十摄氏度的温泉,是何等舒适酥麻,连老胳膊老腿也一并舒展开了。还真别说,兴城温泉主要由地下熔岩作用而成,富含矿物质,其对风湿、骨病、老寒腿的疗养功能早已得到官方盖章。

难怪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葫芦岛兴城掀起了一波疗养院热,中央部委、国企纷纷争建疗养院,八一疗养院、林业疗养院、中国兵器工业疗养院等就是在当时建起来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兴城海滨最常见的风光就是一批国企职工、干部及家属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直至今天,兴城还有数十座疗养院对外开放,不愧是我国*的海滨疗养区之一。

北方海鲜,葫芦岛有话说

对于“海鲜”这个话题,一般都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在活跃讨论。北方海鲜仿佛被隐身般看不见也摸不着,在这点上,葫芦岛可有话要说——作为渤海明珠,葫芦岛的海鲜不仅品种繁多,还可即捞即食,比起南方丝毫不逊色。

葫芦岛的海洋资源惹人艳羡,拥有葫芦岛、大酒篓、兴城小坞、菊花岛、长山寺、绥中二河口港址6个宜港港址。近海浮游生物有152种,本水域鱼类有40多种,中国对虾、鹰爪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等海鲜在葫芦岛都属于管饱不用愁阶段。

葫芦岛兴城的对虾率先申请出战。从外表上看,兴城对虾就很诱人:通体透明,青中透碧,犹如水晶附体,玲珑剔透。整熟之后,对虾的虾膏凸显,变得更加橙红肥硕,如同在欣赏一尊珊瑚。葫芦岛人习惯的吃法是盐水清煮对虾韭菜,前者更彰显本味,后者就偏东北风格多些。

至于海蟹,也是葫芦岛人的桌上“常客”。要是*次去吃,都不知从哪种蟹下嘴:豆形拳蟹、鬼头蟹、梭子蟹、大红爪蟹等都是葫芦岛的常见品种。东北人对蟹的吃法想象力很高,除了一般的煮蟹子,他们还会捣蟹酱,用以单吃或者烧豆腐;想保存久一点的,还可晒蟹干,作为汤菜的高级作料;而炸蟹酱,则刚好可以就着水饭吃。作为勇猛的东北人,他们无视“痛风”警告,蟹肉下白酒才是十头牛都拉不回的心头好。

东北人习惯把“皮皮虾”叫作“虾爬子”,在*月份,葫芦岛的“虾爬子”连脑部都充满了丰厚的膏腴,清蒸、烧烤、椒盐,哪个能收住那哈喇子?也许因为长相奇特,他们把“蛏子”称作“笔杆怪”,肥硕的“笔杆怪”可火锅、可炖豆腐,甚至可以拌上韭菜包饺子。

在海鲜的吃法上,有时你不得不佩服东北人的脑洞大开,比如海鲜饺子。饺子在东北地位尊崇,既然有海鲜,得,包饺子吧。葫芦岛的海鲜饺子,肉馅可鱼、可虾,也可蟹,等蒸出来了,那叫一个“鲜”。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要是南方人来到葫芦岛吃海鲜,通常会几次三番被“震撼”到,在被教导“本味至上”的南方,很可能想象不到海鲜也可以是虾酱、蟹干、海蜇皮和饺子,嗯,还怪好吃的。

除了海鲜,葫芦岛的好几样美食都乖乖遵守东北风格。比如烀饼、锅包肉、铁锅乱炖等,都牢牢地证明着这是一座东北城市。烀饼在南方地区可能不熟,但在东北属于做梦都能做出来的菜肴,它又叫“豆角盖被”,把豆角、排骨、土豆炖上,盖上面饼,出锅时,筋道的面饼吸饱了汤汁,酱香浓郁。

在葫芦岛,还有一种朝鲜族的料理值得一尝——烤肉。东北作为烧烤界的老大哥,葫芦岛的烤肉自然不会差,尤以烤五花烤串为最。事先用大葱、酱油和蜂蜜等调料腌制肉类,放在烤盘上一烤,等嗞嗞冒油时再撒上蘸料,让每一寸肉的肌理都裹满香味,配着啤酒,用生菜把烤肉送入口中,冰凉又火辣。

其实,用美食最能证明葫芦岛市的性格:东北+海鲜。这个奇特的组合没有把人劝退,反倒把海鲜的边界拓得更宽,用味蕾征服国人。

从“辽西走廊”到“泳装名城”

虽然葫芦岛的名气不够大,但它也没有隐入烟尘。经历了几番命运转折后,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中国泳装名城。

其实,葫芦岛市的历史很悠久。作为“辽西走廊站点”“关外*市”,这里自曹操“三征乌桓”起,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正所谓“过了山海关,就是葫芦岛”,它“扼山海冲要,为京师藩篱”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时期显得*重要。葫芦岛在古代的军事防御地位,看两座长城便知——绥中九门口长城绥中永安长城,其中九门口长城更是中国万里长城中*的水上长城,早在600年前就以“水中有城、城下有水”闻名。

九门口长城,中国万里长城中*的水上长城。

但历史给葫芦岛留下的不只是战争,还有文化。地处“辽西走廊”中部的葫芦岛,在很早以前就接受了来自东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融。始建于明代的兴城古城便是*的见证,它地处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在数百年间,早已吸饱了中原、边关地区的文化,彰显多元和包容。

进入新时代后,拥有丰富钼、锰和煤炭资源的葫芦岛,不免和其他东北城市一样,成为重工业城市。东北人或许记得:是葫芦岛炼成了中国的*桶原油、生产了*匹锦纶丝、铸成*块锌锭……与此同时,它还是全国第二、世界第三的钼矿产地。

但葫芦岛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绩簿上,而是依托自身的海洋优势,成功转型到泳装的制作生产上。

葫芦岛也经历了大多东北城市的命运。

坐拥温泉与大海的葫芦岛,的确比旁人更易嗅到泳装的商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国40%、世界25%的泳装都来自葫芦岛的一个县城——兴城。也就是说,全球每销售4件泳衣,就有1件来自兴城,实力不可谓不强大。

如今走在兴城街头上,处处可见五彩缤纷的泳装厂。截至2021年年底,兴城地区泳装企业共登记市场主体4828户,实现年均产量1.7亿件(套),泳装产业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超1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两成。从兵家必争的“辽西走廊”,到担起重任的“工业之城”,再到撑起国际泳装贸易的“泳装名城”,葫芦岛的几次转身不可谓不漂亮。

葫芦岛下辖的兴城市是“中国泳装名城”。

但我更喜欢的始终是葫芦岛“躺平养老”的一面。在辽西小城,面朝渤海,尽情地享受海滩与温泉,有空就参禅悟道,难能可贵的是还有疗养院,这也过分适合作为打工狗的我了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九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_核酸亭,等待「再就业」

0113

有多少核酸亭待售,二手交易平台似乎*个知道。

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核酸退场,核酸亭如何转型成了现实问题。

#核酸采样亭被挂二手平台售卖# 的话题随即登上热搜,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能检索到大量打着“采样亭”标签的商品,但实际上,真正待售的闲置核酸亭远没有描述的那么多。

01、“没有二手的,接受定制”

“立马就拆了,可迅速了。”在武汉上班的王竹一告诉新周刊记者,“乙类乙管”管理办法明确后,核酸亭仿佛一夜之间,从武汉的部分街边消失。2022年12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其中提到,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在此之前,武汉的核酸亭已有逐渐减少的趋势。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优化。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据王竹一回忆,大概是从12月9号开始,当地核酸亭开始陆续关停和拆除。

曾经做过一段时间防疫志愿者的她表示,这类由蓝色集装箱改造而来的核酸亭,“单从外观上判断不出来生产厂家”。

王竹一所经历的“核酸亭数量锐减”的情况,其实是防疫政策优化之下,各大城市的缩影。*财经数据显示,2022年5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核酸采样点数量最多时有3万个。12月初,四大城市还在运营的核酸检测点,已缩减至1.2万到1.6万个。

被缩减掉的核酸亭去了哪里?

有网友随即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核酸采样亭”突然多了起来。在某二手平台上,各式各样的核酸亭标价待售,有不锈钢材质的,也有自带空调、转椅、医废垃圾桶的设备齐全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贵一些的要1.75万元。

挂在二手交易市场上的核酸亭。/平台截图

他们绝大多数打上了相似物品的标签,值班室、收费室、门卫室、治安岗、移动保安亭……看似多一种用途,就多一份销量。

但据新周刊记者了解,和预期中不太相同的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卖家大多是建材厂商,他们手中并未积压大量核酸采样亭货品。

“货款结完,客户提货,我们这边是没有压货的压力的”,一位南京的建材商的卖家表示。据悉,核酸采样亭都是“乙类乙管”之前的订单,因此建材商的仓库并没有囤货。

这些帖子是为了卖集装箱,至于为啥标价为330元的,“那是(定制的)押金”,一位卖家解释说。

尽管没有核酸亭,但他们依然上传相关商品信息至二手交易平台,显然就是为了当客人上门问价时,回复一句“没有二手的,接受定制”,便开始介绍起了公司其他业务。

仓库同样没有闲置核酸亭的山西太原一位卖家表示,公司本业是各类集装箱的设计生产,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向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承接核酸亭制作的业务。年后将继续发展制作岗亭等主营业务,“预计公司业务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02、换种方式,守护城市

但其中不乏一些例外——“造亭”公司帮客户售卖核酸亭。

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集装箱工厂的陈陈告诉新周刊记者,她其实是帮客户在卖闲置核酸亭,“他(客户)做了三个,用了三天就停了。”据悉,这个2m×2m的核酸亭出厂价2900元,目前售价预估在2500元。

一位来自西安的集装箱工厂工作人员老张表示,之前帮客户处理过几个闲置核酸亭。买家是一位工程商客户,他们在2022年12月中恰好需要一批保安亭,他便做起了中介,以低于原价200元的单价将核酸亭出售给了他们。

这种情况属于少数,一位没有积货压力的卖家王师傅表示,“要碰巧才能买到”,因为“绝大部分核酸亭还没有成交或者甚至还没有进入二手市场”。

除了“造亭”公司没有囤积货品之外,闲置核酸亭产权不明确、转卖运费高等问题都阻碍了二手核酸亭的实际成交。

王师傅坦言,“真正要处理采样亭的,是社区和卫生部门”。

北京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处置核酸亭,首先要明确这些亭子的产权方,街道、社区应积极协调产权方处理。“大规模‘撤亭’的工作,各街道需要等待区里的明确指示”。

西安的老张回复前来问价的买方*句通常是“哪里的”——绝大多数时候,他会因为运费太高拒绝非同城的订单。他和多位卖家沟通后了解到,仅同城的运费就需要200-300元。

尽管其他卖家提供了另一套解决方案——“距离近的,可以安装好成品发货,远的只能发散件材料”,但哪怕是折价后的核酸亭,加上运输成本也并不便宜。

如此计算,抱着“二手改造”想法前来咨询的买家也只能被价格劝退。据界面新闻报道,一台进价1.5万元的核酸亭,卖家以8000元的价格出售,前来问价的买方依然觉得价格昂贵。“之前的叫价买家都嫌太高了,他们都用来改造”。

在“核酸亭改造”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建议直接改造成早餐铺、报刊亭、电话亭、工人驿站等地摊经济的网店。对此,零售业人士表示,核酸亭的改建要按照政府相关规划进行。另外,若做餐饮或零售用途,还涉及到相关营业执照、卫生条件、从业人员资质等相关审核要求。而且,采样亭体积较小,货品的储放也成问题。

核酸亭,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当下正在转换方式,守护一座座城市的朝气。

03、核酸亭,等待新角色

核酸亭离开了历史舞台,生活回归日常。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随处可见的核酸亭为日常生活工作防疫提供便利。核酸亭本身,也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2022年上半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下,上海、太原、北京、杭州、无锡、武汉等多个大中城市开始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据“vb动脉网”测算,按照2000-3000人一个“采样圈”的需求,国内36个主要城市常住人口总数约为2.95亿,以此计算,国内36个主要城市对核酸亭的需求量约为9.8-14.7万个。

如何大规模处理和改造核酸亭,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已经提供了可参考的改造范式。

据央视新闻报道,早在2022年12月,江苏苏州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检测点改造为“发热诊疗站”。居民通过核酸亭的窗口能接受到病情初步诊疗,随后在后方的药房完成配药,还可以使用医保结算。

几乎同一时间,同样的改造措施应用在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无锡等城市。以广州花都的发热诊疗站为例,6平方米的核酸亭经过改造之后,可为居民提供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诊疗,并提供布洛芬、感冒灵、美林等基本退烧药物、清热解毒药物。

各地处在感染高峰期时,转型后的发热诊疗站构成了“分级诊疗”中重要的一环,为无基础疾病的发热患者提供对症药物的开药服务,缓解医院发热门诊的压力,也将更多医疗资源留给了真正需要的患者。

如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场所码等具有标志性的符号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更多的核酸亭,摘掉各类牌子和标语后,以最初的集装箱模样停放在原处。它们急需被赋予新的使用价值,保安亭、发热诊疗站……或许,还有更多待讨论的改造方案。

(文中出现的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谁是2022年汽车圈最惨的人?

0112

编者按:

在刚过去的2022年,汽车行业继续深层次变革:惊喜与变数,新生与湮灭,崛起与跌倒,交替上演。这一年,特斯拉神话不再,股市跌跌不休,全球新能源汽车*被夺,花落比亚迪;这一年,中国造车新势力阵营拉锯激烈,座次几经更替,头部集体冲破10万年销门槛,但乾坤未定;这一年,在电气化浪潮助攻下,自主品牌不断崛起、市占率节节攀升、出海表现抢眼,但不少合资品牌则走到了退市边缘,此消彼长。2023年大幕已启,车市又将走向何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时代财经即日起推出车市年度盘点,细数2022年车市之变。

送别2022,迎来2023,年末岁初,正适合回顾和展望。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堪称亮眼。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64.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59.8万辆,同比增长58.3%,渗透率高达36.2%。前11个月,新能源市场总体销量为503.0万辆,渗透率达到27.4%。

蛋糕越来越大,竞争却愈发激烈。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特斯拉销量遥遥*,造车新势力方面,头部格局被打破,多匹黑马冲出,蔚小理压力不小。

但车市就像生活,有亮面就有暗面,有人风生水起,也有人郁郁不得志。有的新造车企业销量严重下滑,有的创始人亏损创下纪录,还有的车企未能量产,沦为“PPT造车“……

2019年,蔚来李斌曾被媒体称为“最惨的人”,2022年,这一称号“花落谁家”,展望2023年,这些又给行业留下了哪些启示?

01、从*到跌出新势力*梯队,何小鹏着急上火?

2023年1月1日,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公布2022年成绩单,排名与过去两年大相径庭。这一次,曾经的*——小鹏汽车落在了后面。

小鹏汽车一度是“蔚小理”中卖*的,2021年累计交付9.82万辆,同比增长2.6倍,彼时,其交付量和增速均居“蔚小理”首位。

2022年上半年,小鹏依然表现抢眼。一季度共交付34561台新车,同比增长159%,位居新势力*;第二季度,受到行业供应链挑战影响,交付量较*季度下降0.4%至34422辆,但仍是*。

小鹏的增长势头被逆转开始于下半年。2022年7月份交付11524辆,环比下跌24.7%,在新势力中环比降幅*;9月-11月,小鹏月销量分别为8468辆、5101辆,5811辆,同比下滑18.67%、49.7%、62.8%,销量下滑幅度逐月扩大。

以11月为例,新势力销量前五分别为广汽埃安、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极氪汽车,销量分别为28765辆,15072辆、15034辆、14178辆、11011辆。小鹏5811辆的成绩,远远落后于蔚来、理想,甚至不及广汽埃安零头。

雪上加霜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小鹏G9也表现平平。10月和11月,小鹏G9销量分别仅为623辆和1546辆。G9发布于2022年9月,起售价超30万元,搭载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800V电压平台等多项新技术。何小鹏当时放出豪言:“G9是50万以内*SUV,将接棒保时捷成标杆,明年销量超过奥迪Q5。”

尴尬的是,G9上市后被吐槽车型命名复杂,其按续航分出570、650、702三个系列,按字母又分出G、E、X三个系列,再加上各系列中的可选配、不可选配,足足划分出20个版本,选择困难。

而且,G9宣传的5D音乐座舱、双腔空气悬架、激光雷达、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等功能,低配版本全部欠奉,发布后不久就出现大量退订。开局惨败,何小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不连夜调整车型配置,并“变相降价”,试图挽回口碑。

10月开始,小鹏进行全面组织架构调整,何小鹏连续多天主持公司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组织架构和产品策略等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此轮大调整目的是改善组织效率,减少沟通成本,贴近用户了解真实需求。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鹏G9上市后出现的问题是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导火索。繁杂的产品配置、脱离用户需求的产品规划以及高价低配的策略令小鹏G9受到大量批评,何小鹏希望通过本次调整,全面改善组织效率。

三季报电话会议上,面对销量下滑、股价暴跌困境,何小鹏坦言道:“将更聚焦小鹏汽车的主业,大幅减少对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和小鹏汇天的直接参与度。”

多措并举下,2022年最后一个月,小鹏汽车打了一个翻身仗。2022年12月,小鹏汽车交付量11292台。相比前两月5000余台的销量大有起色,但相比2021年同期,交付量还是下滑了29.43%。

小鹏汽车2022年的目标是“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但最终只交付12.08万辆,完成率不足五成,销量也掉到“蔚小理”第三名。2022年已经过去,期待2023年的小鹏在G9等新车型的助力下,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

02、蔚来亏损很严重,李斌资产很受伤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2019年被称为“最惨的人”。但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2021年年初,蔚来汽车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按美股市值计算,一度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

但2022年,蔚来股价跌跌不休。2022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李斌的财富仅剩195亿元,作为参考,其2021年财富达450亿。然而,蔚来的股价似乎还远没有触底。

2022年12月27日晚间,蔚来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疫情爆发,导致公司在交付和生产方面受到影响,再加上供应链的限制与注册程序中断的扰动,预计今年Q4蔚来新车交付量将在3.85万-3.95万辆,远低于此前给出的4.3万-4.8万辆交付指引。

受此前数据泄露事件和公告影响,当天蔚来美股跌幅达8.3%,市值仅剩168.1亿美元,较年初市值暴跌约70%。

一边是市值走低,另一边是李斌信心满满,对标豪华品牌。在NIO DAY2022活动上,李斌放话:“2023年销量超过雷克萨斯油车,我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事实上,11月份蔚来已经超越雷克萨斯。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12642辆,蔚来14178辆。但扩大到全年来看,双方仍有差距。

2022年前11个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6.86万台,同比下滑16.45%。而1-11月,蔚来累计交付106671台,同比增长31.8%,年度交付首次超过10万台。雷克萨斯处于下降通道中,而李斌对于蔚来的增长势头颇为自信。

在超越雷克萨斯之后,李斌念念不忘的还是BBA。李斌说,在上海40万以上细分市场中,蔚来的份额已经超越了BBA,在江浙沪很多城市也实现了这一目标。“长期来看,我们是有信心的。”

车卖的多了,亏损却越来越大。2022年前三个季度,蔚来分别亏损了18.25亿元、27.45亿元和41.42亿元。第三季度亏损接近去年同期亏损的4倍,这也是蔚来美股上市以来,季度亏损的最高纪录。

41.1亿元分摊到90天,平均每天亏掉超过4600万元;41.1亿元分给31607辆车,平均每辆车亏损近13万元。与其对应的,是蔚来下滑的毛利率。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整体毛利率为13.3%,车辆毛利率16.4%,同比均有所下降。对此,李斌表示,今年毛利率之所以有所起伏,主要是由于电池、碳酸锂的价格创下新高,四季度预计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提升市占率和毛利率,蔚来选择向下切入,推出新品牌,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等组合拳,但这套打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见效,或许要到2023年才能看到了。

03、威马跌出销量榜,沈晖:“收着点过日子”

如果说小鹏是从*跌出*梯队,那沈晖的威马就是从“冠军”跌成了“others”,直接消失在了销量榜单中。

2015年10月,沈晖在德国收购了一家名为“WM Motor”的公司,并把公司命名“Weltmeister”,这个德语单词意思是“世界冠军”。2019年,在蔚来CEO李斌被称为当年“最惨的人”时,威马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

沈晖在这一年放出豪言:年销10万辆将是新能源汽车的生死线,威马将在未来两三年内达到这个数字。

2020年,威马拿到了一轮100亿级别的融资,上市在望。但2021年是威马掉队的开始。这一年,“蔚小理”年销量齐齐接近10万辆大关,威马的销量却不足“蔚小理”一半,仅有4.4万辆。一向自信的沈晖怎么也想不到,竞争对手迈过了生死线,威马却被卡住了。

2022年,情况变得更不乐观。在各家造车新势力争相发布月度销量数据的时候,威马却一直保持沉默,以至于我们只能从乘联会数据来一窥究竟。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头部玩家月销量过万的当下,威马汽车10月销量仅有1117辆,11月则直接消失在了榜单中。

但在沈晖看来,销量低不是输了,反而是赢了未来。2022年1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沈晖表示,“大环境不好,收着点过日子。动物尚且有冬眠本能,对于企业而言,降薪也好,调控销量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等战略目标,以期稳健渡过行业寒冬,并在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

为了降本增效,威马还在11月被曝出降薪计划:2022年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沈晖保持淡定,同僚们却一个个离开。继陆斌之后,另一位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也被曝出在去年12月离开了威马。对于联合创始人离职,威马并未进行回应。

凭借在汽车行业的辉煌履历,沈晖的威马在一级市场的吸金能力惊人。曾吸引过百度、腾讯、红杉中国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的投资,累计金额超过350亿元。但如今的威马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资本宠儿。

2021年威马科创板上市搁浅后转向港交所,自2022年6月1日交表至今未有下文,招股书已经失效。如今,威马被曝出正计划整合进Apollo出行实现借壳上市,若消息成真,这或是最后一根稻草。2023年,沈晖和威马还能继续淡定吗?

04、奇点汽车“塌缩”,李一男造车遇阻

2022年,上述企业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奇点汽车和自游家则遇到了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2014年12月,奇点汽车背后公司“智车优行”注册成立。奇点汽车与小鹏、蔚来同年入局,比理想还早了4个月。

在造车之前,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担任奇虎360副总裁,曾分管360手机卫士、360云盘、360安全路由等产品。沈海寅之所以创立奇点汽车,是受到特斯拉的启发。据沈海寅回忆,2014年*次开特斯拉的时候,感觉自己“触电”了。

沈海寅向周鸿祎表示,希望能在360内部做一个造车项目。但周鸿祎认为造车与360主业相距甚远,拒绝了这个想法,于是沈海寅选择离职创业。擅长互联网打法的沈海寅,喊出的口号是: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国特斯拉。

沈海寅向外界宣称,他要创造出*辆真正属于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要接地气,让他们买得起,开得起。沈海寅还把重点放在了汽车智能上,“别人会先造车,我们先做系统。”但后续事实证明,并不是车内装块大屏装上app就叫智能。

沈海寅将自己的汽车品牌命名为奇点。奇点,被认为是物理学大爆炸的开端,是宇宙从无到有的点,这也显示了一名理工男的野心。

2016年,奇点发布*车型iS6,早于同年成立的“蔚小理”*产品,赚足了外界眼球。在此期间,沈海寅携奇点iS6频繁亮相,随着行业热度的上升,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奇点汽车成为早期资本非常看好的造车新势力。

安徽铜陵市也向沈海寅抛出橄榄枝,邀请奇点汽车落户。2016年11月,奇点汽车宣布在铜陵建厂,该工厂预计总投资80亿元,年产能20万辆。

从2015年到2020年,奇点汽车完成了11轮融资。包括联想之星、360、英特尔投资、Netpower、安徽铜陵市政府等。截至2019年,奇点汽车总融资额已超过170亿元。然而,百亿巨资却只换来“量产车一再跳票”的消息。

给了奇点汽车沉重一击的是老东家360公司。据“连线出行”报道,2021年,360公司曾有高层到奇点汽车进行考察,了解其技术代码、车联网架构和车机系统等。最终,360决定不再继续投资奇点汽车,转投了哪吒汽车。

即使沈海寅和周鸿祎有旧情,在奇点汽车多年未量产的事实面前,沈海寅或也彻底输了。2022年,上百名被拖欠工资的奇点汽车员工申请劳动仲裁。2022年7月,帝维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了追回欠款,向法院申请奇点汽车北京分公司强制破产重组。

奇点汽车的官网最后一条新闻停在了2020年7月,时代财经多次拨打公司电话,但无人接听。打着互联网思维造车的奇点汽车,终于塌缩成一个黑洞,百亿融资去了哪里,或许只有沈海寅自己清楚。

和沈海寅造车8年未量产不一样,李一男造车是被生产资质绊倒。

2018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1年底,牛创与大乘汽车常州金坛基地达成合作,并对外发布新品牌自游家。

2022年10月8日,自游家汽车发布旗下*SUV车型——自游家NV,并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前完成交付。

但短短两个月,自游家NV就“折戟沉沙”。12月7日,大乘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2.4万名意向用户的支持,但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无法交付,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1000元定金),并补偿车模和200元星巴克卡。

李一男的合作伙伴并不靠谱。早在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后,大乘汽车产品因未能达到相关技术标准,从2020年开始就因经营困难陷入停工停产的处境。

而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24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信部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

在当初合作时,大乘汽车就处于悬崖边缘,李一男把赌注压在资质上,也让其造车之路充满迷雾。

05、近2000亿美元!马斯克身价创纪录暴跌

特斯拉销量节节攀升,但曾经的世界首富、承包年内无数热搜的马斯克,也有惨的一面。

近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马斯克自2021年11月以来净资产损失近2000亿美元,一举打破了历史上个人财富损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截至发稿,《福布斯》网站数据显示,马斯克的净资产已降至1401亿美元,相比2021年11月的3200亿美元峰值减少近2000亿美元。

在此之前,这一纪录由日本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保持,他的个人财富从2000年2月78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至同年7月的194亿美元,短短几个月里其净资产蒸发近600亿美元。

图片来自福布斯官网。

马斯克身价下跌,和收购推特一事息息相关。据外媒报道,2022年4月,马斯克宣布收购推特,并为支付440亿美元收购费用抛售大量特斯拉股票,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2022年特斯拉市值缩水约65%。

为推进推特改革,马斯克还调动旗下公司提供支援,授权SpaceX、特斯拉和Boring Company的高管来推特工作。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可能会影响到他在特斯拉的工作,还可能会抛售更多特斯拉股票来支持推特。

2022年12月14日,特斯拉股价报收156.8美元,市值自2020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00亿美元大关。此后,股价仍在下跌。截至2022年12月底,特斯拉股价跌至110美元附近,创下四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马斯克创下的个人资产蒸发2000亿美元新纪录,或许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被打破。而近期,或为了提振市场情绪,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降价迎战。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Model 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 Y起售价直降2.9 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元不等,创下特斯拉中国售价历史新低。

2022年,特斯拉全年产量为136.96万辆,同比增长47%;全年交付量为131.39万辆,同比增长40%。虽然突破百万大关,但交付量距离马斯克2022年年初定下的提升50%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特斯拉股价能否在2023年回归高位,马斯克能否重回世界首富宝座,很大程度上或将取决于其市场表现。

06、写在最后

回顾2022,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勇立潮头,拥抱变化的一年。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乘联会预估,2022年国内新能源批发销量为649万辆,较2021年的331万辆同比增长96%;

这一年,中国车企越跑越快,比亚迪连续数月销量突破20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新能源全球*;

也是这一年,新造车格局生变,哪吒汽车超越“蔚小理”拔得头筹,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也增速喜人,大步向前。极氪在2022年交付71941辆,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AITO问界2022年累计交付量超7.5万辆……

无论过去一年过得如何,新的一年都已来到。市场不断变动,新的因素不断涌现,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鏖战已在酝酿,新的收获正在眼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又一豪华巨头败走中国:官网关停,车型停产停售,入华16年终成历史

0111

又一家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了。

就在今天,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Acura讴歌的中国官网,也就是广汽讴歌官网acrua.com.cn的域名已无法打开。

来源:截图

这意味着广汽讴歌这一品牌,正式宣告成为历史

去年4月,广汽Acura官方就发布公告,确定自2023年起本,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和销售广汽 Acura 品牌的现有产品。

直到今天官网的关停,讴歌作为作为广汽本田子品牌在华独立发展的时代已经落下帷幕

有网友戏称,以后长安要独享车标了。

先有广汽菲克,又有广汽讴歌,下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会是谁?

01 

退华板上钉钉

这次官网的关停只是让广汽讴歌退出中国市场的这只靴子落地。

自22年年初,讴歌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就已经沸沸扬扬。当时广汽本田的说法是,正探讨对品牌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其经销商们看来,距离退出中国市场之差临门一脚。

去年开始,店里就销售的就已经是库存车,也不再向厂家预定新车,而且厂家的工厂也已经停产。

特别是在去年三月份,北京*家讴歌4S店“广汽Acura北京金港店”正式停止销售,出于北京在国内特殊的位置,让不少人认为,广汽讴歌已经彻底放弃中国市场

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广汽讴歌官网就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声明中明确表示自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广汽本田将充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来。

来源:讴歌

至于已销售的车辆后续保养维修问题,广汽本田表示,将通过已转型电动化销售服务网络的广汽讴歌特约店、广汽本田4S店等,继续为讴歌车主提供保养、维修等服务,保证车主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随着声明发布,广汽讴歌所说的整合结果也有了定论。虽然是“广汽本田整合资源加速电动化”的声明,但是却间接给广汽讴歌在华命运,下了最后通牒。

讴歌自2006年正式进入国内市场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在惨淡的销量面前,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讴歌,或许也认清了现实。

先看一组数据。

2014年,讴歌提出“2020计划”,到2020年讴歌年销量要达到10万辆,而现实发展是,讴歌当年仅完成预计销量目标的十分之一,2020年广汽讴歌的销量为1.11万辆,同比下滑超31%。且之后再未推出新的国产化车型。

2021年,讴歌销量更是“腰斩”,仅为6554辆。作为对比,2021年讴歌美国销售新车155.74万台,同比增长14.9%,在美国豪华车市场稳占前5

而今年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2022年1-6月,广汽讴歌累计销量为1635辆,后半年的销量甚至查无资料。

广汽讴歌出现这样局面在意料之中,自国产化之后资源投入有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创新力不足,也让其销量持续承压。

广汽讴歌在销量低迷和市场内卷激烈的处境下,其官方网站的关停,标志着讴歌在中国舞台正式落幕。

02

入华16载终退场

1986年,本田在美国创立高端品牌讴歌,这也是日系车的*个豪华品牌,同年讴歌在美国推出 Legend 和 Integra 两款车型,第二年销量就超过了BBA为主的欧洲品牌。

四年后,讴歌推出了全球首台全铝制造的跑车 "NSX",直接对标法拉利、保时捷等知名超跑,被誉为 " 史上*的跑车 "。

进入新世纪,讴歌在美国也迎来销量*,2005年全年销量达到 20.96 万辆。随后讴歌趁热打铁,打算进军中国市场。

2006年,在品牌诞生 20 周年之际,讴歌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进口的方式引入中大型轿车TL 和中型轿车RL ,官方指导价分别为43万元、69万元。

但讴歌显然错判了中国市场,首先讴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并不高,加之在国内引入的两款车型售价高昂,因而讴歌初期进入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并不佳。

公开数据显示,2011-2015年,讴歌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仅5000辆左右,2012年销量甚至一度低至2300辆,这和讴歌在美国“大杀四方”的境况大相径庭。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仓石诚司曾直言,“讴歌是在美国进行设计研发的,所以更重视的是美国客户的喜好,他们和中国客户的喜好多少有些出入”。

所以,为了提升在华销量,讴歌在 2014年的广州车展上宣布,会推出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并将于 2016 年实现国产化,还提出 "2020年销10万辆 " 的目标。

2016年,讴歌开始在广汽本田生产,广本为此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设立北京分公司,成立讴歌品牌事业本部,负责销售讴歌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讴歌就此正式开启国产化之路。

同年,广汽讴歌迎来了*国产车型CDX,一辆中型SUV,最新款的CDX售价22.98万-34.98万。由进口变合资国产化后,讴歌在华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2016年同比增速达120%,2017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63万辆,创下讴歌入华后的销量*。

但好景不长,谁也没想到1.63万辆竟是讴歌在华的最高销量,此后几年,直到讴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销量也再未突破1.63万辆。

2018年讴歌在国内销量跌破万辆,仅7337辆,同比下滑 55.11%。2019年略有回升至14786辆,但自此之后讴歌就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和2021年的全年销量分别为 11193 辆和6554 辆。

为了能够快速打开市场,合资车企往往会率先选择旗下知名度较高的全球车型进入某一本土市场,但讴歌的*国产车型CDX是中国市场“*”,并没有为讴歌打响知名度。

一方面作为豪华品牌讴歌没有打开知名度,另一方面讴歌的产品力也一言难尽。

在推出*车型CDX 后,讴歌又推出了第二款 SUV 车型 RDX,RDX定位明显高于 CDX,且在海外知名度较高。但讴歌的进展太慢了,直到 2018 年底才将RDX国产化,错过了国内豪华 SUV 市场的红利期。

在 RDX 之前,讴歌还曾引入了一款中型轿车 TLX,并针对中国市场对车身和轴距进行了加长,推出了讴歌TLX-L,但 TLX-L在国内仅卖了两年就因销量不佳而停产。

销量惨淡,市场压力陡增,讴歌在 2020 年陆续停止进口车业务和轿车业务,仅保留 CDX 和 RDX 两款 SUV 的生产和销售。

产品车型可选择少,更新换代缓慢,缺乏竞争力,仅靠两三款车型注定难以支撑起销量,定价又偏高,讴歌就这样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

03 

合资品牌光芒不再

讴歌的黯然退出,只是诸多合资豪华品牌的缩影。

另一日系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可以说是讴歌的翻版。英菲尼迪1989年诞生于北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实现国产化。

国产后的英菲尼迪发展同样缓慢,就在讴歌在华销量达到顶峰的2017年,英菲尼迪的销量约为2.91万辆。

2021年冬天,英菲尼迪推出了全新一代QX60,初上市价格45万—66万元,后降价五万元,目前官网售价39.98万——61.98万,又经历了代言人负面事件,2022 年,英菲尼迪全年销量仅6391 辆

英菲尼迪旗下现有Q50L、QX50、全新QX55以及新一代QX60 四款在售车型,产品换代节奏缓慢,车型导入和更新速度上相比BBA和其它豪华品牌也较为滞后。

同为日系豪华品牌的老大哥雷克萨斯也是如此,作为丰田旗下高端豪华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创立于1983 年,10年后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讴歌和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还是在讴歌销量达到*的2017年,雷克萨斯销量则在13.29万辆。且在讴歌销量持续下跌的同一时期,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已突破20万辆。

不过在2022 年,情况发生了一点改变,受疫情和零部件供应影响,雷克萨斯在国内上险数跌破20万,仅16.8 万辆,同比下滑 16.5%。

仅仅是销量下滑,或许还有挽救的机会,但有些车企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电动化转型缓慢,市场反响低迷而退出黯然离场的远不止讴歌一家。

2022年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让国内的越野*JEEP倒在历史车轮下。Stellantis表示目前广汽菲克旗下的Jeep品牌,不再推出和销售国产化产品,并且与广汽集团不再合资,广汽菲克解散。

这就意味着,广汽菲克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合资车企也要与国人说再见了。

合资豪华品牌销量不佳和退场的背后,是席卷全球的电动化浪潮,去年 4 月,广汽讴歌官方曾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促进电动化战略落地,广汽本田将充分整合广汽 Acura 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讴歌此举是为本田的电动化让路。根据本田中国发布的电动化战略,未来5年内本田将在中国推出10款全新电动车型,2030年将在全球市场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计划年产量超过200万辆。

丰田也宣布雷克萨斯品牌到2030年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全部销售电动车,2035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电动化。英菲尼迪则计划在2030年,实现旗下大部分车型的电动化转型。

面对自主品牌向上、新势力品牌车企的崛起,如果那些合资车企们还不迅速动起来,讴歌*不会是最后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车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注册_阿里腾讯高瓴排队投一辆自行车

0111

昨天,电助力自行车研发生产商TENWAYS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A2轮由消费投资公司L Catterton(路威凯腾)领投,腾讯、高瓴、阿里等是A1轮融资的投资方。

此前TENWAYS曾在2021年底获得高瓴创投的*Pre-A轮投资。

TENWAYS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5月的创业公司,不到两年,背后投资机构群星云集,既有L Catterton(路威凯腾)这样的产业巨头,也有高瓴资本,华映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还吸引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下注。

不仅TENWAYS受资本青睐,2022年以来,已至少有三家中国 E-bike 创业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兼有“碳中和+短途出行+消费科技+智能硬件+出海”等标签,E-bike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投资热点。

01、背靠中国供应链,出击欧美市场

TENWAYS主要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E-bike,与传统的两轮出行方式相比,带有电力辅助的E-bike既保留了传统骑行的运动乐趣,又实现了人力和电力混合输出,具有通勤与运动的双重属性。

虽然TENWAYS公司2021年5月才成立,但它背后是有着32年历史的自行车企业千里达。2014年,TENWAYS创始人梁霄凌出任千里达集团总经理。梁霄凌敏锐的千里达做出了几项重大改革,其中提出了要发力iVelos私人定制平台和电助力自行车。

2016年,梁霄凌正式探索E-bike领域。彼时,千里达与轻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千里达X1E智慧电单车。据悉,该智慧电单车搭载由轻客研发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通过汽车级飞思卡尔芯片毫秒间计算来自力矩、踏频、速度三重传感器的数据。以此来读懂用户骑行意图和路况,自动输出辅助动力。

第二年,千里达又陆续推出了智慧电单车X1E新锐版、淑女车Sella 2.0以及折叠车Wanna 2.0,不断扩展E-bike产品线。

但国内市场依然长期被电动车占据,E-bike很难从中突围,但梁霄凌坚信E-bike可以改变用户出行方式,既然国内不易突围,梁霄凌将目光投向了欧美市场。

欧洲具有悠久的骑行传统与文化,且自行车高速公路网络成熟,E-bike作为通勤工具有广泛的使用场景。

2021年,梁霄凌创办TENWAYS,将欧洲定为TENWAYS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首站。并且成立之初便将TENWAYS定位于全球化公司,其品牌、设计及销售渠道中心设在欧洲总部,研发、运营和供应链中心则设在亚洲,这也使得TENWAYS能够在设计研发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保持成本端的优势。

目前,根据官网显示,TENWAYS已经上线CGO600和CGO800S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499、1899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000元、约16000元)。

除了产品研发销售外,TENWAYS还建立了用户社区,试图与用户建立起终身关系,打造Tenwayers文化。

02、E-bike赛道火热,资本都来了

在欧美国家,E-bike重构了全新短途出行方式,引起了一股新风潮。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欧洲E-bike市场,仅在2021年年销量就超过了500万台。且随着疫情的持续,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于公共交通出行安全性的隐忧,以及油价的飙升和各地区相关政策的利好,无不推动着骑行风潮的盛行和E-bike市场的爆发。

根据CONEBI、WEF以及CIE的预测,2025年欧洲E-bike市场规模有望渗透率达50%,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

除此之外,欧美市场的电单车市场依赖进口。以美国为例,根据LEVA发布的数据,美国在2021年有近79万辆E-bike进口,比2020年的46.3万辆进口量增加了70%。

而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等方面都具备成熟的能力,加上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电机、电池、控制器领域都有技术突破,拥有研发生产E-bike的土壤。

这两年,不少E-bike品牌诞生,资本也闻风而来。

根据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年,至少有四家中国 E-bike 创业公司完成融资。除了TENWAYS外,2月,URTOPIA 完成近千万美元 Pre-A 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 DCM 共同领投,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3 月,E-Bike 品牌 Aventon 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投资。11月,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红杉资本(中国)对其进行了投资,本次投资将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9亿美元。虽然这是一个美国电动自行车品牌,但其创始人章建伟却是名华人,出生于五金工业制造之都浙江永康。

7 月,国潮电单车品牌 SURPANDA 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其主要渠道涵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海外渠道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除了创业项目之外,老品牌久祺股份、上海凤凰等也都在布局E-bike产品。

海外,E-bike也同样备受关注。

捷安特、Specialized、Marin等“自行车老司机们”相继推出了电助力自行车车型,进行产品拓新和品牌升级。

连汽车厂商们也盯上了这个赛道。特斯拉、保时捷、宝马、奔驰等都在E-bike赛道上下注,其中,特斯拉发布过一款概念性的 E-bike;保时捷则在E-bike领域 “买买买”,2021年底收购了克罗地亚电动自行车品牌Grey.p主要股权,2022年又宣布全资收购德国电动自行车厂商Fazua;宝马和奔驰则都推出过特别版电动自行车。

海外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也同样受资本青睐。2021年8月, 高瓴领投荷兰E-bike品牌 VanMoof的C 轮1.28亿美元融资,这家公司被称之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特斯拉”。

比利时电动自行车创业品牌Cowboy 曾在2020年获得意大利阿涅利家族(Agnelli)旗下的早期投资基金 Exor Seeds 投资的2300万欧元。

DANCE和LEMO等两家德国E-bike品牌也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完成新一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

有观点认为,兼有“碳中和+短途出行+消费科技+智能硬件+出海”等*标签,E-bike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投资热点。

在投资URTOPIA时,光速中国执行董事张怡辰曾表示这两年,电助力自行车在欧美市场有逐步替代汽车、摩托车和普通自行车的趋势,更多用户在享受骑行的乐趣,同时又能低碳出行,有益环保。

DCM董事合伙人曾振宇也认为,单车出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特别是疫情背景下,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来代步并寻找骑行的乐趣。”

曾振宇尤其看好中国的E-bike品牌,他表示:“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我们拥有成熟的自行车产业基础,更有全球*的智能硬件的产业集群。成长在中国,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的电助力自行车品牌完全有能力服务全球的消费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_李子柒夺回「李子柒」,微念上演MCN螺蛳粉「变形记」

0105

近日,“出走”500多天的李子柒终于迎来回归时刻。12月27日,随着微念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和解公告,微念与李子柒的品牌之争落下帷幕。

据调查显示,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51%减至1%,微念科技创始人刘同明退出,蒲倩云成为新任监事。李子柒持股比例攀升至99%,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正式起诉MCN机构微念1年2个月之后,这场MCN机构与*网红的博弈大戏,看似是李子柒赢了。

但其实,微念已不是那个依赖“李子柒”IP吸金的MCN公司,而是悄然转型去做了实体。在官网的表述中,微念将自己定义为“成长中的新消费品牌公司”。

李子柒出走的一年多中,涉诉中的微念并没闲着,推出了新品牌臭宝、投资柳螺香、布局产业链。微念正在下一盘螺蛳粉界的大棋。

微念在螺蛳粉行业的一系列动作,离不开“李子柒事件”的“教育”。从网红MCN的蜜月期,闹到打官司分财产的局面,恰恰是因为之前李子柒IP打造得太成功。

但是,MCN和单一IP捆绑太厉害,分手是必然。或许,若当初双方合作,打的是微念IP而不是李子柒IP,今天就不会走到这般田地。

微念走出舒适区、寻求突破,勇气可嘉。但MCN转型做实体业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且风险很高。

01 李子柒停更后,微念的“螺蛳粉布局”

李子柒的品牌商业化收入里,螺蛳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存在。

在李子柒与微念合作的高光时刻,2020年李子柒品牌销售额16亿元,仅螺蛳粉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元。

华兴资本(1911.HK)、华映资本、众源资本等等,一众风投被吸引而来,争相砸钱。站在李子柒风口上的微念,估值更是达到了50亿元。

但随着李子柒和微念陷入纠纷,李子柒系列产品销量直线下滑。2022年上半年,李子柒品牌在天猫总销量为1.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了51%。微念的股东字节跳动也启动了退出流程。

据《北京日报》报道,相关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当初投资微念,还是看好李子柒本人。故而“李子柒事件”发生后,资金开始撤退。

虽然这15个月,李子柒暂停更新,但微念没有停下动作。尝到“单一网红依赖症”后果的微念,大概已经意识到,注重前端的IP不如在后端供应链或经营实体上下功夫。

毕竟前者付出再多,也有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唯有握在手里的才最踏实。

微念布局的*步,是孵化螺蛳粉新品牌臭宝。但新品牌的发展路线跟“李子柒”螺蛳粉很是不同。

微念正式抛弃了之前先打造个人IP、成功后再引流变现、商业化发展品牌的路子。

臭宝IP采用了无真人卡通形象,运营方面则直接通过线下铺设经销渠道、投资供应链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合作大量网红达人带货等方法打造新品牌。

饶有意味的是,微念在孵化新品牌臭宝的过程中,似乎有意弱化微念与臭宝的关系。臭宝的宣传词,强调最多的反而是“柳州螺蛳粉”。

来源:臭宝螺蛳粉小红书官方账号

“高举高打”进入螺蛳粉赛道,微念很有头部企业的姿态。臭宝目前的发展路径,完全是“不差钱”的玩法。

线上,微念利用自身优势,合作KOL带货。臭宝合作的带货主播中,不乏“顶流”。

数据显示,仅今年前7个月,臭宝螺蛳粉就与超百位抖音主播合作,其中包含“交个朋友”这样的头部直播间,也有戚薇等明星主播。

横跨饮料界,臭宝联合王老吉、伊利(600887.SH)臻浓牛奶等品牌,在节日期间搞*活动。为了俘获年轻人的心,臭宝还跟北京WB*荣耀战队跨界联名,推出螺蛳粉礼包。

在线下渠道方面,臭宝入驻山姆会员店,也覆盖了其他大型商超和中小门店。从“烧起螺蛳粉线下*把火”的宣传词中,微念冲击线下的野心,昭然若揭。

微念重拳出击螺蛳粉的动作,除了新品牌臭宝,还有投资老品牌柳螺香。目前,微念的子公司广西微念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柳螺香比例达10%。

柳螺香并非只是个IP,而是坐拥1500家线下实体店的线下连锁餐饮企业。目前,柳螺香的实体店覆盖全国27个省份的200多个城市,并预计2023年开到5000家实体店。

微念投资柳螺香,或许是想在螺蛳粉界深耕线下,以实现弯道超车。

但想超车,还得有重资产布局的实力。

微念投资了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70%。这家公司目前是臭宝螺蛳粉的主要加工厂,同时也是李子柒螺蛳粉三家代工厂其中之一。

此外,微念不仅在柳州的螺蛳粉产业园自建了工厂,还在探索如何打造螺蛳粉智能工厂。

据微念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微念将“持续投资螺蛳粉相关的品牌以及供应链上下游,来搭建螺蛳粉产融平台。”

此次输了官司,但从螺蛳粉产业布局来看,似乎微念早就做好了与“李子柒”品牌切割的准备。

李子柒时代,先有KOL后商业化。找螺蛳粉代工的模式,本质上是产业链配合前端营销。而现在微念的模式,是先做螺蛳粉,再开发KOL,也就是说,是KOL配合自己家的产业。

微念转型进军螺蛳粉实体产业,如果成功,可将之拓展到螺蛳粉之外其他品类。但MCN做实体,风险似乎不小。更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螺蛳粉是个神仙打破头的赛道。

02 千亿螺蛳粉市场,并非好做的生意

螺蛳粉市场规模即将迈向千亿,但很奇怪,这里既没有上市公司,也鲜有知名一级市场融资案例。

同样处于预制菜赛道的其他品牌,无论是自嗨锅、米粉类还是速食面类,都曾创造过资本神话。但视角切换到螺蛳粉赛道,资本的态度却是慎之又慎。

直到2022年12月初,“人类快乐”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才一举打破了螺蛳粉品牌融资数为0的尴尬现状。

表面看,螺蛳粉是个大热门。

螺蛳粉是粉面品类中年均复合增长率的佼佼者,即便在疫情笼罩的2021年,柳州螺蛳粉的全国实体店营业额,仍然实现了75.25%的增长,累计达到206.8亿元。

但与火热的螺蛳粉消费市场矛盾的是,螺蛳粉存在“强品类弱品牌”的窘境,也没有出现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连锁门店品牌。

究其原因是,行业整体门槛不高,天生更加内卷。

其一,低门槛,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代工及研发成本不高,差异化低,同质化明显,单个品牌较难实现较高的溢价。

低固定成本对应较低的经营杠杆,即便是新品牌,也可以以轻资产模式快速切入此赛道。

其二,上游分散下游强势,做好螺蛳粉品牌,是一门难经营、难获高利润的生意。螺蛳粉的上游为各类调味料和包装材料,供应链高度分散,原材料对企业的毛利影响较大。

从下游渠道来看,无论是线下渠道商还是线上电商服务费,费用都较高,这导致最后能分给品牌方的利润被严重挤兑。

近些年,螺蛳粉频频出圈,带动行业产生了一些新兴品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更注重的还是螺蛳粉品类,而不会纠结于某个固定品牌。

螺蛳粉企业若想写出资本神话,隐形门槛很高。

从投资维度来看,螺蛳粉企业不仅上市难,融资也难。一方面,产品类型和竞争格局没有得以裂变升级时,螺蛳粉市场就已进入内卷加剧的存量竞争。

另一方面,螺蛳粉是速食品类中的明星单品,但想仅凭单品撑起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难度可以类比仍在致力于打造第二个爆品的卫龙(9985.HK)。

03 MCN做实体,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MCN出身的公司,如何参与工厂具体的业务经营?如何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掌控从门店到链条中后端复杂的数据流动?

这不仅是对于MCN公司、甚至是每一个餐饮品牌门店时刻面临的难题。

想做好实体企业是个极其漫长的事情。对于跨界的微念而言,需要积累经营,需要打磨内功,也需要行业风口的加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想再打造出一个现象级的“李子柒”品牌,知易行难。

此外,螺蛳粉市场极其分散。大多数情况下,想成功出圈,最终还是要靠前端的出彩营销,类比同样历史悠久且极度分散的茶叶市场,为人熟知的品牌也仅有小罐茶、八马茶叶、天福茗茶(6868.HK)等。

从这一维度而言,微念打造的螺蛳粉实体的“闭环落地”,很大可能仍难以绕开KOL带货之路。

从臭宝宣传路径来看,微念仍然选择了KOL造势。被李子柒“深刻教育”的微念,在KOL培养上也势必慎之又慎,“分散化培养”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明星直播间、测评类、美食类博主齐上线,微念正在使用资源积累自己的流量,把粉丝集中到公司平台上。

公域炒的再火,最后还是要看私域的实际转化。这堂课,微念在“李子柒事件”上已经透彻领悟过了。

纵观同样位于速食品赛道的品牌,近些年已经跑出不少明星产品,比如自热火锅品牌自嗨锅完成了C++轮融资,总融资额破2亿元。对比而言,MCN出身的微念想打造螺蛳粉神话,难度极高。

盘点可能的出路,微念或许可以从全产业链、或者全球化维度来实现突围。

押注螺蛳粉全产业布局,是一个投入极高的方向。想培养一家成功的新消费品公司,需要烧钱换增长。

某微念投资人曾向Tech星球表示,微念虽然营收数字很高,但实际并不怎么盈利。

眼下,微念旗下各个消费品牌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过去一年中,微念没有公开发布新的融资消息,因为李子柒事件,新消费品牌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新一轮融资能否超过上一轮的50亿估值,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随着品牌出海成为大势所趋,能讲“全球故事”的中国企业,或许是另一个突围方向。而螺蛳粉早就显现了出海端倪,2022年双十一,北美地区售出了近400吨袋装螺蛳粉。

相比在出海方面有实际成果的企业,微念动作慢了一拍。2021年底,微念才成立出海事业部,对外开始招聘文化产业研究员、内容策划、品牌营销等等。

品牌出海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市场上不乏砸下重金出海又铩羽而归的例子。

抛开现象级李子柒品牌,微念想重新打造出海品牌,如何打通海外市场?如何赢得海外用户欢迎?如何做好物流供应链?如何在较长的收获期中保证稳定的资金链?一系列难题,又将是微念面临的另一组考验。

李子柒和微念的纷争落幕,李子柒本人赢得很风光。但KOL与MCN之争,将给同类型的合作敲响了警钟,业内恐怕再难出现下一个专情供养“李子柒”品牌的MCN。

对此刻的微念,开辟新路走出现象级的“李子柒”历史,也是一道新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2023,大厂能否讲好出海新故事?

0104

2022年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降本增效”成了主旋律,营销推广等支出相比往年都大幅减少。此外,Tech星球根据公开数据统计,腾讯、阿里、字节等大厂的产品下架和上新数据显示,新业务也在收缩。

比如,腾讯在2022年宣布下架的产品(含游戏类)接近40款,平均每月下架5款产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今年腾讯推出的新产品却屈指可数,有时一个月也很难见到一款新产品上线。

和腾讯一样,作为APP工厂的字节也是如此,特别是到了去年下半年,国内的新产品基本没有,而下架、停运的产品则有种草产品“可颂”、社交产品“派对岛”、阅读工具“识区”等。

不过,与互联网大厂的国内新业务收缩比起来,其海外业务却是另外一番景象。Tech星球通过公开信息梳理发现,大部分互联网大厂去年海外新业务和产品的布局,超过了各家在国内新业务和产品的总和,涵盖了社交、娱乐、电商、工具、游戏等。

比如,电商方面动作最多,阿里的ALLYLIKE、拼多多的TEMU、字节的Demonstudio、ifyooou等业务横空出世;社交娱乐方面,字节、腾讯都有新的布局,比如K歌、密友社交等产品在东南亚等地区上线。

国内互联网的流量逐渐见顶,不少领域和赛道进入存量竞争。种种迹象表明,海外市场和出海正成为互联网大厂关注和争夺的重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互联网大厂“扬帆出海”,角逐海外市场,将成为大势所趋。

密集布局海外市场

虽然,互联网大厂很早就在探索出海方向的业务,但2022年的新业务进展和布局尤为突出。

Tech星球综合DATA.AI和公开信息梳理,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到12月,互联网大厂在海外上线的非游戏类产品就有30多款。

图注:2022年各家互联网大厂在海外的业务和产品布局。

其中,阿里在2022年推出的新海外业务产品最多,达20多个,其次是字节,有6个新海外产品,随后是网易、快手、B站等。

涉及的领域和赛道包含社交、娱乐、电商、工具、本地生活、短视频、办公等,其中工具型产品和娱乐产品成为各家布局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旗下的TUDOO在去年推出了10余款产品,更像是为海外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做的产品,类似于外包。据悉,TUDOO是一个为海外餐饮商家提供App搭建、订单交易等解决方案的平台。

据知情人士透露,TUDOO推出这么多产品,一方面是希望借助自己在全球供应链和品牌上的优势,开垦海外线上餐饮服务商的市场,另外一方面,可以为国内赴海外开设线上餐饮平台提供服务,从而成为自身业务增长的一部分。

但从重要性看,拼多多的TEMU、字节的TikTok Now将成为各家重点的发展业务。其中TEMU和TikTok Now已多次在各大海外应用排行榜中登顶,可以看出这些出海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力。

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字节在海外的社交业务和国内一样的重要,内部希望海外社交能够成为其他出海产品之间连接的纽带。”

而这仅仅是非游戏类的业务,如果算上游戏产品,那么腾讯、阿里、字节、百度、网易的游戏产品,在去年都有大幅增加,阿里在海外推出4款新游,腾讯、网易则更多。

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22年11月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11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91.68亿元,环比下降3.04%,同比下降19.23%,反观海外市场,2022年11月,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3.61亿美元,环比微增0.51%,这得益于游戏厂家对海外市场的理解不断加深,让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另外,2022年11月,境外市场产品流水增长Top5分别是《原神》《明日方舟》《雀魂》《无期迷途》以及《漫威Snap》。前四款游戏都是2021年及以前推出的产品,而《漫威Snap》则是2022年的新产品,这款产品由字节旗下的海外发行品牌Nuverse代理发行。相比于国内的游戏业务,字节的海外游戏业务更加顺利,成绩也更加惊人。

出海寻找“现金牛”

“国内没有太多新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只能出海,不出海就要饿死”,一位海外产品运营表示。

出海成为大厂的重点关注领域,2022年各家对于海外业务的人事变动也更加频繁。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字节方面,今日头条负责人陈熙转岗至TikTok电商任产品与数据科学负责人,向TikTok电商负责人康泽宇汇报,字节人力资源负责人华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支持TikTok相关组织建设取得进展,包括跟进美国与欧洲市场关键岗位的招聘。而B站直播中心原总经理王智开,已转岗至主要国际化业务部门。

阿里方面,2022年1月1日,蒋凡接管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快手则是将原商业化业务负责人马宏彬,调任国际化业务负责人。

这些人事变动布局,也从侧面反映各家对海外业务的重视。

从各自的出海部门看,海外业务也在积极拓展。如字节的海外业务,除了公众熟知的TikTok、Resso外,还将重点发展海外社交、电商和直播业务。

一位TikTok电商业务线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发展前景还可以,TikTok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国际市场挑战谷歌和脸书两大流量垄断阵营的产品,2022年有不少高层去新加坡(TikTok的重要据点)待过,而电商是TikTok的核心变现手段之一。在国际市场的互联网巨头之战,将会是字节、阿里、腾讯和谷歌、脸书、亚马逊之间的竞争。”

另外,Tech星球还了解到,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Lazada,在校招上放开了部分HC。一位不久前从阿里离职的员工告诉Tech星球,“Lazada总体工作强度一般,2022年上半年,我们部门的工作还是比较轻松,进入到下半年后,由于大促较多,经常会加班。但听说去年大促的数据还不错,业务增长比较迅速。”同时他也提到,未来Lazada将重点深耕东南亚市场。

2022年下半年,拼多多在海外上线的新业务TEMU也备受关注,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拼多多将在今年加强海外的供应链构建,这样有利于提升价格优势,吸引更多海外用户购买。

除了阿里,字节、拼多多外,腾讯、网易则是重仓海外游戏业务。去年一年,腾讯在海外就投资了包括FromSoftware等十余家游戏公司。

网易也是改变了以往的打法。此前,网易游戏出海的收入仍然以日本市场占大头,但最近网易则希望去探索更多的海外市场,2022年网易全资收购位于法国的游戏工作室Quantic Dream,并在美国成立*方工作室、又收购瑞典的游戏开发商Liquid Swords的少数股权。种种动作表明,网易要在欧美等地打造出类似于日本的游戏市场。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因为国内游戏版号受限,现在大多数游戏公司都在想着先做出海。代理发行、自研自发等都是接下来要做的事,相比于以前,未来大厂可能会在海外游戏业务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如何大显身手,讲好出海的新故事?

互联网大厂的不少出海产品都成为当地人喜爱的应用,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美国青少年在使用TikTok,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受欢迎的应用。

阿里的Lazada是东南亚市场非常受欢迎的电商平台之一。根据Lazada的数据显示,2022年“双11”开售前12小时,Lazada约三分之二的商家订单量对比平日同时段实现至少3倍增长,东南亚消费者观看Lazada直播LazLive时的消费更是增长了高达40倍。旗下的另一个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已成为欧美、俄罗斯市场的“国际版天猫”。

出海业务的迅猛增长,让大厂们更加看到了新的前景。但是国际形势和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也让互联网大厂等平台企业的出海业务面临监管压力。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不仅要与海外企业竞争,同时还面临当地政府更加严格监管的挑战,而这种趋势或将持续存在。

为此,不少互联网大厂开始在一些环境较为宽松的东南亚、非洲进行布局,比如东南亚市场,迎来了字节、B站的新业务——字节的种草产品“Lemon8”和B站的漫画业务和剪辑工具Viddup,其中Lemon8的累计下载量超百万。此外,大厂也看中了东南亚的文娱市场,包括腾讯阅文和字节,推出了不少的小说产品,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文娱应用排行榜中长期占据着高位。

当然,大厂不少海外业务也逐步面向当地人招聘,将产品融入到当地文化中,推动产品更快的发展。

疫情三年,无论是业务布局还是竞争格局,国内互联网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业务的探索放缓,更多的则是聚焦在能够和已经盈利的主营业务上。在没有找到下一个新风口之前,大厂“降本增效”预计还将持续。

随着政策鼓励互联网大厂和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上海外市场的广阔空间,预计大厂将会在海外进行更多的布局。能否讲好出海的新故事,就看大厂们如何“各显神通”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