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桌到“远方”,干饭人们将吃出怎样的新吃肉食代?

说到吃肉,谁的DNA动了?

人类漫长的饮食文化中,从来没有缺少过肉的身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肉食种类丰富多样,烹饪方法也是花样百出。可以说,人们对于肉的喜爱,早已深深镌刻在DNA中。

冬奥会期间,#冬奥村一天午餐消耗80多只烤鸭#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除了北京烤鸭,翻开中国的“吃肉地图”,里面还藏着不少学问:“没有一只牛羊能活着离开西北”、“在广东,鸡和鱼都插翅难飞”、“吃猪肉上,川渝人是认真的”··· 尽管各个地区饮食习惯不同,肉却始终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领衔主演之一。

尽管植物肉、细胞培养肉等人造肉制品陆续涌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干饭人来说,真材实料的肉还没有吃够,人造肉目前还无法取代肉在日常饮食中的地位。华宇开户不过,爱吃肉的我们真的懂肉吗?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书写了怎样的吃肉历史?现代肉制品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市场规模如何?又存在着哪些机遇与挑战?未来,干饭人们又将吃出怎样的新吃肉食代?

01

几十万年的吃肉历程,

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六畜兴旺猪为首,五谷丰登粮领先。”农耕社会时期,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养全“猪、马、牛、羊、鸡、狗”这六种动物,则代表家庭和睦团结、人丁兴旺。

欧美国家更重牛羊鸡肉,东亚各地猪肉占据优势。世界上称得上“六畜兴旺”的国家其实并不多,而地大物博的中国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从“凭票吃肉”到消费量世界第一,现代肉品工业化进程加快

纵然拥有源远流长的吃肉历史,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时期,日常饮食还是以谷物为主,一般只有在社交和仪式性的场合才会吃肉,猪肉的产量也从未充足到供所有人口日常食用。

除了上海、青岛、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有几家机械化屠宰厂外,在全国基本沿用原始落后的屠宰方式,由个体屠商和私人商户采用“一口锅、一把刀”的方式杀猪卖肉。华宇注册卫生条件极差,猪肉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性较大。经济极端落后,现代肉类食品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为解决数亿人口的基本吃肉问题,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票(肉票)、证(副食本)制度,以及计划分配和定量供应办法。凭票买肉是当时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方式。

图片来源:7788.com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人均肉类年消费量仅3.3千克左右。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人平均每月才吃半斤肉,吃肉水平全球垫底,约是世界平均值的1/7。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去由集体组织分配的食品等社会物资,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进行分配,猪肉成为一种可以大规模交易的商品。大型专业和商业养殖场逐步取代小农,并在很大程度上用市场取代了家庭自给自足的体系。

1984 年出台开放搞活政策,取消生猪统购统销政策,国有肉联企业被推向市场,春都引进第一条西式火腿肠生产线,双汇进入精加工领域,现代真正意义上的肉制品工业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豫”火腿肠统领天下,雨润等企业的加入,加速了高低温等肉制品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肉类市场衍生出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烧烤制品、油炸制品、火腿制品等七大类中式传统肉制品,包括火腿、腊肉、熏肚、酱肉、肉干、肉脯等500多个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各种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熟肉制品消费比例逐渐上升。

经和组织数据库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量达8829.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达51.3千克,相较1961年翻了 16倍左右。肉类消费正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02

新老品牌共同发力,

肉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1)传统肉企:强大供应链优势与转型发展需求并存

21世纪以来,我国肉类和肉制品的产销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肉制品产量占肉类产量比例稳步提升。肉制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龙头优势更为明显。

双汇作为我国肉制品加工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我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 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近百万个销售终端。中商研究院数据显示,高温肉制品中,双汇市场份额达60%,连续多年居中国肉类行业第一位。

龙大肉食作为专业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大型企业,拥有集种猪繁育、饲料生产、 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为一体完整的肉食品产业链,产品涵盖优质鲜冻分割猪肉、 低温肉制品、散装酱卤食品等三大类400余个品种,支撑起较稳市场格局。

纵然我国的肉制品消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发达国家肉制品的发展历程看, 我们还处于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过程的第二阶段。主要特点在于:肉制品消费数量增加,比较关注品种和口味。但距离发达肉制品消费国的重视营养、品牌、情景消费等特点还有一定的差距。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加工肉制品占肉类消费比例为23%,而全球平均为45%,发达国家超过70%。

近年来,消费升级推动人们寻找更健康、品质更优的肉食产品。与此同时,从产品导向到消费导向,从控制原料到控制数据与流量,新锐品牌、新产品形态、新营销模式不断涌现···新零售冲击下的肉食产业正在掀起颠覆性的革命,肉食产业的传统格局面临重组。

龙大肉食在2016年年报经营计划中添加“大力推广休闲类食品”,并在2019年提出重点发展冷冻调理肉制品和高端肉制品,开发高端休闲肉制品新品类。到了2021年上半年,龙大肉食屠宰行业营收占其总营收的72.49%,食品行业营收仍仅占7.29%。

为此,龙大肉食对自身发展战略再次调整,采用“以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传统品牌在产品定位、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上不断改进,以迎合新生代消费者。

2)新锐品牌:多元深加工产品形式,丰富干饭人吃肉场景

①主战场不能丢!品质肉食花样呈现,给餐桌轻松加道硬菜

在“2022每日食品年度十大商业热点”中,Foodaily提出,以灿烂的主食文化为核心,效率与生活的博弈推动中国饮食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进化。这其中,预制菜品势必迎来发展的上升期。

消费群体和需求的迭代、食材标准化技术的更新、资本对于新零售体系的投入,以肉为主要食材的预制菜产业有望更加成熟。即使是厨房小白,也可以轻松给自己的餐桌加一道精致又不失烟火气的硬菜。

老饭骨围绕家庭小厨房,针对食材难备齐、制作工艺繁琐、普通人很难在家复制、去餐馆吃价格昂贵等痛点,推出小小狮子头、金汤佛跳墙、水煮牛肉等预制菜品。甄选精品肉类食材,通过传承古法和融合创新,保留食品原味。

而珍味小梅园以“将餐厅级美味搬进消费者冰箱”为理念,注重菜品和口味的丰富性,为平价美味的大众消费群体提供水晶荷叶鸡、黑椒牛柳、宫保鸡丁等50+款预制菜品,为厨房增添新选择。

此外,仙味爷爷创新推出每颗重达50g,直径约5cm的大颗牛肉丸,重新定义潮汕牛肉丸;广州酒家将广式腊肠搭配不同便当,丰富腊肠消费场景;如意三宝甄选新西兰进口羔羊,采用好食材微调理加工理念,让厨房小白轻松做酒店大餐;红小厨佛跳墙选用高级海参鲍鱼,打破国宴餐桌食材加工桎梏···

图片来源:仙味爷爷、广州酒家、如意三宝、红小厨

②追剧伴侣、下酒小菜、灵魂夜宵···创新工艺造就“肉中多面手”卤味零食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休闲卤制品行业规模约1235亿元,过去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远超食品领域其他品类。魔镜市场数据显示,仅2021年8月,天猫淘宝平台下卤味零食/猪肉脯/牛肉干类目的销售额超10亿元,销量高达2552万件。

可以看出,中国人不仅热衷于在饭桌上花式吃肉,对于休闲时刻吃口肉这件事也有着巨大的热情。

Foodaily观察到,同样是凤爪,王小卤瞄准“追剧必备”、“粉面伴侣”等食用场景,抓住消费者对凤爪去甲需求做产品差异化,推出“个大、肉多、没指甲、易脱骨”的虎皮凤爪;逗嘴首创非辐照锁鲜技术,以无骨谜之凤爪系列切入,凤爪口味不设限,且能常温锁鲜,改善传统辐照工艺影响,相比传统产品更营养。

此外,辣么卤力以“辣卤口味+创新食法”为灵感,开创“轻烹饪餐卤零食”新赛道;小鲜卤采用-196°C液氮速冻保鲜技术,打破卤味锁鲜短保壁垒,做到12个月长效保鲜。

③学校、办公室、户外、长途··· 便携高蛋白“减负零食”随走随吃

近年来,以鸡肉、鱼肉、牛肉等动物蛋白,或以豆类等植物基蛋白为来源的高蛋白食品增长迅速。据Innova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全球宣称高蛋白质来源的食品饮料新品发布年均增长了20%。高蛋白食品的消费群体不再局限于健身人士,产品形式也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大罐蛋白粉。

常温鸡胸肉类产品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轻食爱好者青睐。暴走斑马率先选用正大全产业链鸡小胸,独立包装形式;卤味觉醒将鸡胸肉鲜切成薄片,先卤后烤,最大化保留其低脂高蛋白的优点;无穷食品选用养足365天鸡龄鸡胸肉,先蒸后烘,121°C高温杀菌保鲜技术,锁住新鲜美味···

图片来源:暴走斑马、卤味觉醒、无穷食品

海洋蛋白方面,小伶鼬选用深海带鱼鱼肉为主要原料,全程烘焙无油炸,每包产品含有38%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减少98%,打破薯片固有印象,拓宽了肉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与场景;提供高蛋白摄入新选择;海派说甄选进口智利三文鱼,锁鲜保鲜及杀腥灭菌技术保留三文鱼新鲜与营养,每包蛋白含量54%以上,为消费者提供海洋蛋白摄入新选择。

03

小结

纵观我国的肉制品消费,目前整体跨过“小康”阶段,正向富裕型消费迈进。品牌意识渐浓、追求高端品质。消费场景从家庭烹饪向餐饮业转移、从节假日集中向日常扩散。高线城市的新生代和中产群体,逐步具有个性化的肉食消费观,植物基、功能化、零食化渐成风潮。

尽管植物肉的商业价值在于应对未来动物蛋白的短缺、以及消费者对于健康和环保的追求。但是植物肉热潮背后,中国人对动物肉食消费的执着偏好却难以轻易改变。

我国的传统地域特色肉制品经过三千多年世人的改良及加工,以其品种繁多、色泽独特、口味优良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这类传统肉制品的加工方式也存在着不少缺陷:质量安全不宜控制、贮藏时间短、只适于家庭式或作坊式小批量生产等。

通过加大对传统肉制品加工方式的研发力度,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肉制品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相匹配的传统地域特色肉制品,有望成为新吃肉食代的肉制品消费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