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伊始,头部机构又出手了。

2月8日,高瓴创投和夏尔巴投资联合领投引航生物C轮融资,广发乾和、厚新健投、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绿动资本以及老股东元禾控股纷纷跟投。

这是一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在高瓴等VC领投之后,引航生物又被礼来亚洲基金看中,获得C+轮独家投资。自此,这家公司短期之内,接连获得两轮融资。

高瓴与众多VC入局的背后,是一个隐蔽的赛道。

融资数据显示,2021年合成生物学VC投资热度显著上升,一季度和二季度投资额提升快速;三季度全球合成生物相关企业融资额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投资金额高达61亿美元,比前期提高33%。

一年完成3轮融资 背后源于一位海归博士

尽管引航生物8日才正式公开宣布完成C轮和C+轮融资,华宇开户其实早在2021年12月前,这家企业就被VC机构盯上。

天眼查显示,2021年12月16日,高瓴等机构以数亿人民币入局引航生物C轮融资;6天之后,即12月22日,礼来亚洲基金下注4亿人民币,完成C+轮融资。

这还不是全部。2021年5月,绿动资本、棒杰医疗投资、华宇注册元禾控股对引航生物进行B轮融资。其中,绿动资本是中国首个将ESG政策制度化的私募股权基金。

元禾控股则是一家基金管理规模达数百亿元的投资控股企业。

如此多资本齐看上引航生物,源于核心研发团队囊括了多位行业资深科学家。

创始人和CEO谢新开博士,有近20年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和产业转化经验。创投日报记者了解到,谢新开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Yi Tang教授,博士后师从伯克利大学Jay Keasling教授。

而Keasling教授是青蒿素生物合成发明人,也是合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

谢新开博士作为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生物合成的第一发明人,获得了2012年美国绿色化学总统挑战奖,该奖项是美国国家级奖励,奖给高校或工业界内那些拥有绿色化学创新成果、可以显著提高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科学家或发明人。

回国之前,谢新开博士曾任职于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企业Codexis,期间参与了多个跨国药企、能源企业的项目,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引航生物已落地、即将落地产品有20多个,并还在持续推出绿色创新工艺产品,拓展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边界。

1个半月出手4次 一条隐蔽的赛道来了

高瓴出手引航生物,只是其进军合成生物学的一个缩影。

创投日报记者发现,2022年以来,高瓴已连续投了3家合成生物学企业。

1月10日,昌进生物完成5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背后浮现高瓴身影;同一天,蓝晶微生物完成8.7亿人民币B++轮融资,与高瓴一同入局的还有元生资本、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峰瑞资本和碧桂园创投。

1月13日,高瓴步速密集,又以数亿人民币加码西湖欧米Pre-A轮融资。再加上引航生物的C轮融资,1个半月内高瓴已出手4次。

不仅是高瓴,1月10日,红杉中国也领投了士泽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参投。

再更早之前,红杉中国领投恩和生物1亿美元B轮融资,招银国际资本及源码资本、经纬中国、夏尔巴投资、五源资本、美团等跟投。和度生物也在2021年10月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

除此之外,红杉领投的微构工场,不到半年时间,华宇开户创新性合成生物学技术就取得多项关键突破。微构工场采用自主研发的盐单胞菌,作为底盘细菌,实现了 PHA 发酵过程中开放生产,将综合成本降低 30% 以上。

VC的接连出手,在于一条隐蔽的赛道已经形成。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

对应的重点技术为: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生物催化剂(酶)筛选与制备、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过程分析等先进技术。而上述被投企业,均涉及酶催化、合成生物等关键技术。

有投资人朋友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概念的推广,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合成生物学公司,在医药、农业、食品、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各个领域进行创新,然而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落地仍是其核心发展瓶颈。

在该投资人看来,合成生物制造过程兼具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优势,并且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

“具体在应用中,生物技术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料消耗35%-75%,减少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该投资人说。

与此同时,参与引航生物C轮融资的高瓴创投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合成生物学实现化工产品的绿色制造,不仅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方面有关键意义,更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

夏尔巴投资总监张振宇也称,通过合成生物学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绿色生物制造,是一个具有极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业迭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