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平台网上登录“  下的文章

华宇登录反人性的自律,没给Keep自由

011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都像住进了健身房,朋友圈更新几乎都是一身运动装对镜自拍,一聊天,不是在健身房,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

今时不同往日,人们对身材的追求,已经摸不到天花板了。打开小红书,搜索框输入一个“瘦”字,瘦手臂、瘦腰瘦背瘦肚子,这些靠前的搜索结果自然不显得稀奇,反倒是搜索末端的瘦锁骨、瘦子增肌,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做帕梅拉燃脂舞,还是有氧操?选择周六野韩小四,还是欧阳春晓?越来越繁杂的健身大法,还没入门的健身小白一不小心就看晕了头。

庞杂的健身信息,催生出一众健身APP。总是元气满满的健身爱好者吴敏一脸笃定地告诉我,99%想要减肥人,都用过这款软件。

成立于2015年,Keep已经走过快6个年头了, 华宇登录近年来时不时传出上市信息。在整个健身产业链条中,健身类APP和线下健身中心多年来一直处于中游地带。

Keep凭借互联网健身概念火出圈,随之而来的一众新型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后来者居上,同类互联网+健身房模式下,乐刻和超级猩猩,在这两年似乎有着更胜一筹市场心智。

新型健身房的兴起已经好几年了,健身变得更加火热,曾经引来风暴的Keep,如今怎么样了?

Keep都“忽悠”不到健身小白了?

撸铁不痛苦,流汗是快乐。6点下班直奔健身房,减脂塑形才是今天月薪两万打工仔的终极快乐?

最近,张颜开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撸铁后的魔鬼身材,配图文字“来履行锻炼的意义”。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张颜一直都是体重不过百的美女瘦子。

天使面孔配上魔鬼身材,也许这就是“氧气女神”的顶配,看着照片中张颜完美的身材,她身后健身器械好像看起来也不那么冰冷了。下意识间,我伸手摸了摸我逐渐突起的小肚腩,从未有过健身观念,突然有了也要练个马甲线的冲动。

“瘦和身材好是两码事”,这句话用来解释当下的健身热一点也不为过,追求健康的曲线美,才是迫使大部分人走进健身房的理由。而对于健身小白来说,甚至连跑步是有氧无氧还未搞清楚,就开始在各种线上APP课程开始了“帕梅拉”。

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健身热潮,或许就是从健身博主那里开始的。大学女生寝室里,组队操场跑完步回来,大家还要在B站上跟着“美丽芭蕾”里练上一组15分钟的天鹅颈动作,大概一周过去,室友说有成效了,这组视频便开始躺在收藏夹里吃灰了。

“相信我,用Keep的人,基本都是减肥的人。”和大多数健身小白一样,跟着课程学动作,吴敏的减肥之路也是从Keep上开启的。

几年来,吴敏观察着平台上健身博主们的更新和活跃动态。B站、微博、小红书、抖音全平台同步,这是当下一众博主的常规操作,健身博主也不例外,但他们总有发力的主平台,定位健身,Keep有些被遗忘了。

“刚开始很多健身博主都是在B站微博小红书做起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Keep上就有同步的课程,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博主的课在Keep上是不全的,相当于只是有了个账号和频道。”

在吴敏看来,Keep的交互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强,B站微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完整课程体系更新。在Keep上摸索了很长时间,这款软件一直为人称道的跑步数据记录功能,都被运动手环替代了,如今,Keep对吴敏仅存的意义,只剩下在跑步完之后观看“拉伸”视频。

由于Keep上的课程少,重复率高,加上健身本来就是一项枯燥的过程,华宇测速继续使用Keep,只能强化减肥“枯燥痛苦”的感受,去年底,吴敏还是找了健身房里的专业教练。

“Keep对于健身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APP,各种的初级课程,包括一些居家的运动,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里面的教学示范也是相当规范。”

武汉一家线下健身房的教练徐东承认Keep上的课程具有健身的指导意义。但在他看来,课程规范是一码事,对经验欠费的小白来说,掌握正确的运动模式更是关键。

“对于健身小白来讲,教练首先会教给他正确的健身理念,以及运动模式,让肌肉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后期学员可以自主锻炼。”徐东说。

热爱健身的周超也发现这一点,居家环境是轻松,健身是自律克制。用了几个月Keep,入门的时候看看动作,接着线上线下花费了1000多元,但没有带动效果和持续健身的动力,周超仍然没有练出正确的动作,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用Keep了。

“正确的入门很重要,自学入门是不太合理的。” 如果重新开始健身,Keep不再会是他健身入门的首选。

自律这门生意,不好做

健身本是抵抗人性懒惰的事情,而Keep做的更是在轻松居家氛围中挑战人性的生意。

去年6月22日,Keep在NDR路演中公布,Keep收入来源为三大类:广告及其他,会员及付费内容,健身产品。

和外界感知的不同是,会员及付费内容并不是Keep主要的营收来源,涉及电商的健身产品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2019年,Keep总营收超6亿元,其中健身产品收入超3亿元,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超1.5亿,广告收入过1亿。2020年,Keep总营收11+亿元,其中健身产品收入超6亿,增速高达60%;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3+亿元,增速约为123%;广告收入超1亿,增速约达14%。

但要从2019年和2020年两年三个板块的营收占比变动来看,会员及付费内容也确是Keep三大营收板块中唯一正向增长的一块。

2019年,Keep的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为22.8%,2020年扩大至30.5%;而2019年,健身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59.7%,到2020年,比例缩减至57.5%;广告收入则从2019年的17.5%缩减到了12%。

数据显示,在毛利润方面,会员收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广告,最后是健身产品。但健身产品毛利润收入最多。2019年-2020年,Keep毛利从2019年2.73亿元增长至2020年4.98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41.2%增长至45%。

不管是会员,还是广告、产品,都是Keep目前探索出的商业模式,但对于Keep来说,流量是这些模式的基础,也是Keep一直感到骄傲的故事。

上线之初,Keep在一众健身APP中崭露头角,三个月时间,Keep就收获了上百万流量,接下来的2018、2019年,Keep以“亿”为单位的增量完成用户量递增。尤其是在疫情期间,Keep迎来用户增长高峰,一度达到478%的日下载量增长幅度。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Keep共累计3亿用户,DAU达600万,MAU达4000万。在600万日活用户之一的个体中,周超在Keep上的消费体验并不是特别好。

使用之初,Keep上的教程和健身周边产品比较受欢迎,所以除了线下课程,周超当时还接连买了滚轴、瑜伽垫、弹力绳、健身手套,但现在他都不再复购了,因为性价比不高。

健身教练徐东有同样的感受,产品性价比不高,对比专门的电商平台,徐东表示,“Keep的产品不只是在Keep上面卖,很多产品其实就是代工厂生产,在同样产品的情况下,拼多多和淘宝更便宜一些。”

徐东观察身边的朋友,健身初期,大家都有在Keep上购买产品的经历,但在对比了其他电商平台后,就再也没买过了,“购买的人群也是也是健身小白吧。”

会员、广告、产品三大支柱,和Keep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媒体描绘的“A、B、C”三象限相关。一款健身产品,使用时间长,可替代产品多、壁垒不高,这是Keep在产品性价比不高之外,Keep挑战的是行业根本性难题。

产品没有壁垒,Keep的社区氛围远不及流量更大的综合性平台。以周六野为例,这位博主在Keep上的粉丝数量大概为B站的一半,同一条关于“O型腿、盆骨前倾、小腿外翻”的动作矫形视频,B站的播放量几乎为Keep的7倍。

其实在看似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背后,Keep正面临着挑战。

2019年以来,Keep开始断舍离做减法,其中AI、海外、户外、跑步等多条业务线解散,员工压缩至600人左右。Keep的场景延伸的线下门店,如今布局几乎都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北京工作的周超告诉我们,Keep的线下店有一阵子有不少,但现在收缩了不少,而且在他看来,线下门店教练并不令人满意,去的人比较少。

在融资造血上,Keep也随着资本创投圈进入寒冬。懒熊体育报道称,Keep同年4月份寻求融资,5月份,近2年未获得融资的Keep官宣完成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但好在今年年初,Keep迎来了3.6亿美元的F轮融资。

Keep的存在,是健身小白们的训练的起点,也是Keep能拥有巨大的健身群体流量的理由,但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基础现实的互联网问题——流量变现难题。

健身行业,向来对如何留存用户感到苦恼,Keep的线上课程,同样被用户吐槽得千疮百孔。仅仅凭借随时可进入退出的线上视频,用户的会员习惯恐怕一时间很难养成,付费内容的复购率一旦被证明存伪,Keep的持续盈利能力很难不被质疑。

线下交锋,Keepland尴尬出局?

几年前,互联网思维悄无声息地渗入健身行业,Keep带着互联网光环入局健身行业,互联网+健身房的组合模式,创造出一众新型健身房,比如乐刻运动、超级猩猩,但近来,Keep的线下之路显得颇为尴尬。

据东莞证券研究所研报数据,2020年终端门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内健身品牌分别为中田健身、乐刻、金吉鸟、快快智能健身、英派斯健身、动岚健身、威尔仕、超级猩猩、一兆韦德、银吉姆,门店总数达到2722家。

排名前十的榜单中,新型健身房中乐刻和超级猩猩门店数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八位,唯独没有Keep的身影。

去年,乐刻和超级猩猩对外公布数据,乐刻和超级猩猩在全国分别开出600家、123家的门店规模,同时不断更新的门店布局计划,但相较之下,Keepland作为Keep的线下运动空间,线下之路就显得颇为坎坷。

去年四月,上海地区的Keepland仅存活了一年之后,就正式宣布撤出了上海市场,剩余的门店,全部位于北京,而北京地区的门店数量,目前也仅为同期创立的乐刻的十分之一。

李子园用一句话总结了Keepland的线下之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作为Keep的长期用户,李子园目前KG10级,每天使用Keep的线上课程超过半小时,他承认Keep培养了他健身的习惯。

然而现在,即便是办理Keep线上年卡,都无法让他提起兴趣,因为Keep的免费课程已经足够丰富和实用了。

李子园需要改变的是运动场景,这两年,乐刻在广州开出线下门店,正契合他的运动心理。“费用实惠,还很适合我们这些经常出差的人,不管在哪个城市都能做线下体验。”

如今,每天穿着Keep上购买的T恤走进乐刻线下店,充年费请私教,提起Keepland,他难免有些惋惜,”如果Keepland不是拘泥在一线城市那么仅有的几家高逼格自营大店,而是像乐刻那样多布一些小而美的实用网点,作为Keep的粉丝,我是很乐意埋单的。”

三家品牌的线下店,在北京工作的周超,最不满意的也是Keepland。“Keepland线下门店少,并不是那么方便,教练还不咋滴,还是超级猩猩的教练最好,带动性强,技术动作很好。

作为新型健身房团队,乐刻、Keepland、超级猩猩三者常被放在一起作为比较。线上约课、无教练推销课程、全天营业、低价月卡、单次收费、主打团操课、便利店式的健身模式,以上几点几乎囊括了三个新型健身房的共通特点。

武汉上研究生,吴敏没有Keepland的线下体验,但在研究生时期,吴敏也去过学校附近的乐刻门店,但和李子园不同,乐刻这个品牌至今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价格实惠是乐刻的一大优势,但这项优势同时也被过大的人流冲刷掉。

吴敏去的那家门店面积不大,但低价吸引来了不少周边的高校学生。室内的健身器械,在她等候的几十分钟内,几乎都没有空出来,更重要的是,她了解到,乐刻的健身教练流动于不同门店间,并不固定。

目前,我们了解到,一家位于武汉大学附近的乐刻门店,400平的面积,号称可容纳1000人,一个学员0.4平米的训练面积,似乎确实显得过于拥挤。

三家门店,都在线上拥有流量入口,但健身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许真的需要线下交锋才能见真章。

最近接连传出上市消息的Keep,在用户看清线上健身是个伪命题的境况下,再加上尴尬的线下门店扩张速度,Keep的上市之路不知能否顺利坦荡。

写在最后

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5.02%,对比同期美国和欧洲的15.2%和8.1%,显然是一个更低的比例。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内健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前段时间,健身镜、瑜伽裤的火热,也证明了健身这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在国内蔓延开来。

Mob研究院去年12月推出的《2021年中国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持续上升,2016年至2019年,从4.06 亿人上升至4.28 亿人,国家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预计2030年该人数将达到5.6亿人。

对于Keep这样一款健身APP,新手入门不久,就会发现它线上课程模式的鸡肋,既没有正确的示范与纠错模式,也没有足够强的带动性。甚至居家办公场景的限制,以及人们对居家办公环境的舒适诉求与健身之间的冲突,也让Keep的线上课程显得分外尴尬。

号称“自律给我自由”,在商业模式上,Keep想要探索更多,拓展线下空间是一条不得不走的业务线。从北京上海接连扑街的试水结果来看,对比乐刻和超级猩猩火热的拓店进程,Keep的线下之路显得有些尴尬。

最为依赖的变现方式健身产品,也因为不高的性价比,成为健身小白一次性消费的选择,复购率难题始终未解。

从自律这门生意起家,面向的用户人群却模糊不清,Keep始终摇摆的商业模式,让人迷茫。战略举棋不定之下,Keep产品的变换、公司的彷徨、组织的动荡,似乎也让它的3亿用户无所适从。

参考资料:

1.《健身房关店潮?全案解析浩沙、乐刻、Keep、超级猩猩…揭秘行业20年的潜规则》蛋·解创业

2.《扳倒传统健身房,Keep、乐刻、超级猩猩们正在来的路上》亿欧网

3.《Keep上市进程提速,3亿用户撑得起20亿美元估值吗?》Tech星球

4.《Keepland退出上海,更加克制的Keep未来答案在哪?》懒熊体育

华宇登录「网红张同学」的背后,抖音想走快手的路

0115

抖音张同学火了。

2021年10月4日,张同学发布第一个视频《饺子配酒》,获得了23.7万点赞和2.7万条留言评论。截至2022年1月8日,张同学抖音账号共发布了54个短视频作品。

三个月的时间,张同学账号涨粉1840多万,视频点赞数量超过了7200万。张同学迅速成为了抖音平台的“现象级”网红。

2022年北京卫视跨年晚会,张同学也受邀登上舞台,和倪萍同台录制节目,可谓火到出圈。所以,张同学是谁?

张同学“人设造假”争论

张同学本名张凯,1986年生人。据报道,现年36岁的张凯文化程度不高,华宇测速初中就辍学了。曾经外出打过工,也做过生意,按他自己的话说,之前的工作都“没成大事”。

后来由于孩子的出生,张凯决定回到老家辽宁省营口市建一镇松树村。在以张同学的账号发布短视频之前,曾替他人写过段子,并运营过6个账号。

张同学视频特点分明,其拍摄的短视频都是围绕其家乡东北农村的日常生活。

然而,与很多同样聚焦农村生活的账号不同,张同学视频中的农村没有滤镜,没有特效。斑驳的墙面,褪色的海报,碎花窗帘,老旧掉漆的柜子。一切都是农村最质朴的元素。

其视频主题也都是围绕其家乡农村的日常生活。起床洗漱,干农活,出门买肉,流水账式的生活片段配合上魔性洗脑的音乐与高频率的镜头剪辑,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张同学火爆全网后,农村生活仿佛成为了“流量密码”。一时间,抖音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短视频。

而在农村题材视频火爆背后,也乱象频出。

@牛爱芳的小春花,抖音短视频博主。其在抖音上的自我介绍是一个普通农民。在以农民身份拍摄美食视频一年多来,吸粉近2000万,视频点赞数超过2.7亿。

2021年10月30日,曾在视频中表示绝不带货消费粉丝的@牛爱芳的小春花进行了直播带货首秀,销售额2600余万元。

不少下单购买的忠实粉丝发现所买商品比其他平台价格贵上不少。之后更是被曝光其人设造假,被发现曾以不同身份在多个账号发布视频。

拍摄视频的农村院落也被曝光是租来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开豪车,住别墅,其真实身份也并非农民。

利用农民人设快速吸引粉丝,之后又快速的人设坍塌。消费农民群体,最终作茧自缚。最近张同学也陷入到了“真假人设”的争论。

然而,穿透事件的背后,我们不禁想问,农村题材缘何成为了“财富密码”,让真假农民都趋之若鹜,扎堆涌进三农赛道?

三农成为新“赛道”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抖音平台上,张同学的短视频下方经常会出现几条话题标签:#我的乡村生活、#新农人计划2021、#乡村味道。

其中新农人计划话题正是抖音扶持三农内容的重要策略。而在支持三农内容策略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2020年8月,抖音推出“新农人计划”,总计投入12亿流量资源,扶持平台三农内容创作。“新农人计划”将从流量扶持、运营培训、变现指导等方面,全方位扶持三农内容创作。

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针对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创作者,抖音平台将给予优先培训、流量加成等政策倾斜。

2021年4月,抖音再次推出“新农人计划2021”。2021年4月1日-11月30日期间,粉丝量大于1w创作者,带活动话题#新农人计划2021发布乡村生活、农业养殖、赶海等内容的原创视频(>15s),即为参赛,月前20,将获得价值1500-5000元不等的dou+奖励。

抖音平台不仅通过流量支持,还从运营推广、短视频制作、优质内容要素、直播带货等方面扶持乡村内容创作者。

该计划负责人表示,抖音希望与有意愿、有能力建设乡村的创作者一起,推动“三农”信息传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021年6月,抖音发布三农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农村视频总获赞量129亿,农村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

显然,三农内容在抖音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用户见顶,下沉市场寻增量

一面是高速增长的三农内容,另一面则是抖音整体增长遇到瓶颈。

2021年6月17日,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披露了其2020年财务情况。2020年,字节跳动营收2366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润增长93%至1330亿元。经营亏损则为147亿元。

亏损背后,是用户增长的乏力。

据36氪报道,2021年9月,抖音系DAU合计约6.4亿,其中抖音主占约5亿,极速版约为1.4亿。这意味着自2020年6月份抖音公布其DAU突破6亿以来,抖音DAU增长陷入停滞。

2021年下半年开始,作为字节跳动核心业务的广告收入也已停止增长。这也是自2012年字节跳动成立以来的首次增长受挫。

2021年11月2日,梁汝波正式接任字节CEO,上任后便迅速精简字节跳动组织架构,收缩为6大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

与此同时在商业化、教育、游戏等多条分支业务线开启裁员。这一举动宣告了字节跳动从过去几年全面扩张的战略正式转向收缩。

抖音的增长停滞,也反映了全行业需求饱和的现实。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在达到9.1亿后,便开始进入波动阶段,说明用户数量已经见顶。当下的抖音急需找到下一个增长点。

而下沉到农村市场似乎是抖音寻求增长的最优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城镇网民规模为7.14亿。

在14.1亿人口的中国,达到10.11亿规模之后,再想取得高速增长成为难事。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9.02亿,同期乡村人口则为5.10亿。按网民规模计算,城镇网络渗透率为79.16%,而同期农村网络渗透率仅为58.24%。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的网络用户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较低,农村内容在互联网平台是显著缺失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了“新农人”充分展示自己与家乡的机会,也向外界打开了一个观察新时代农村的窗口。

农村地区看起来大有可为。

下沉不易,变现更难

而抖音的下沉,也意味对快手用户的入侵。

2013年,快手从工具软件像短视频平台转型。从聚焦短视频开始,快手就与“土味”、 华宇登录“老铁”这些代表农村的词汇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农村人口是可以说是快手的基本盘。曾有人比喻快手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

截至2020年,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快手用户中68.49%分布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进入新的市场,也意味着新的挑战。用户调性的不同,导致了三农题材内容在两个平台的受众也大相径庭。在抖音平台粉丝数超过1800万的张同学,在快手平台仅130多万粉丝,两者相差十余倍。

面对农村用户群体这个潜在市场,抖音能否发展增量用户仍面对较大不确定因素。张同学这类抖音三农博主是否争取到了农村用户,还是仅仅满足了城镇用户的猎奇心理,仍是未知。

另一方面,短视频的核心经营逻辑始终是商业变现。而三农类博主的变现困难,是短视频平台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字节跳动相关人员曾表示,由于农民类博主对互联网运营缺乏经验,导致对三农类账户的运营培训成本更高,且对接流程周期也更长。

而在商业变现方面,由于品牌效应较弱,产业链较为单一,除了为家乡特产带货变现外,三农类博主的商业价值空间较为有限。

结语

安迪沃霍尔几十年前曾说过“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在短视频时代,塑造一个网络名人也许仅需要15秒。

张同学坦言是因为看到了线上赚钱的机会,他并不排斥直播和带货。但张同学也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到,目前他还没赚钱。

通过企查查可以看到,一家名为辽宁省张同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12月10日成立。注册地址为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而松树村正是张凯的老家。

粉丝还在继续上涨,现象级的张同学能否让抖音打开下沉市场,仍有待观察。

华宇登录我,95后投资人,行业再卷也不想离开

0115

当最后一批90后度过青春期,逐步成为投资圈的中坚力量,95后投资新人开始登上舞台。

华尔街流传着一句话:投资像山岳一样古老。在如今的投资圈,老一辈投资人们的话语权高、投资逻辑成熟且资源丰富。他们投出了BAT等互联网巨头,经历了2010年后的电商时代,充分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大潮带来的红利。

不少90后投资人也踩到了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尾巴,见证了2015年美团、饿了么等经典投资案例,感受过活跃的互联网融资与并购的环境。

而如今,伴随着近几年的投资寒冬,行业却越发内卷。95后投资人面临的投资环境,机会比以前少了,竞争却更加激烈。

一级市场要求投资人要在有限的信息和短时间内做出高质量的投资决策。二级市场中,券商分析师排位战凶猛、人才上升通道狭窄、内部倒挂现象严重。基金经理掌管着庞大的资金规模,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巨大。

连线Insight与四位95后投资人聊了聊。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投出好项目,把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一级市场投资人,有的是专注行业埋头研究却错失晋升红利期的二级市场券商分析师。

不论他们对这一行业曾产生焦虑、挫败亦或是煎熬等负面情绪,所有人都依旧热爱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蓄力与忍耐,成为这代95后投资人的职场标签。

以下是这些投资人们的故事:

转行做VC,压力大到一个月去十几次医院

孙颖,27岁| 从业一年,VC投资人

转行做VC投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我很喜欢这一成长过程。

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第一份工作在金融行业做Quant(主要采用计算机编程,设计并实现金融的数学模型)。当时选择Quant职位,是因为自己刚毕业的时候职业规划没有非常清晰,Quant恰好和我的专业有一些相关性,加之实习工作也主要负责量化方向,我也没有做过太多尝试,所以毕业后,华宇测速自己理所当然的依旧做量化类的工作。

在工作的两年中,我逐渐发现自己不喜欢也并不适合这份工作。由于第一家公司的行业认可度和待遇都不错,朋友们都觉得转行做投资人付出的成本太高,劝我一定要谨慎考虑。

但我自己想得很清楚,意念也非常坚定。转行的短期成本虽然比较高,但长期是比较值的,我本人不想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继续温水煮青蛙。若是到了30多岁,自己的事业还没太大起色,这一代价比我现在短期转行的成本更高。

于是,2021年我辞掉了第一份工作。为了明确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做投资人,我不仅请教多位投资人朋友,之后还以实习生的身份,在某投资机构实习4个月,才确信自己喜欢且适合做投资行业。

转行做VC投资人的确不顺利。正式入职如今这家创投公司后,我越发感觉自己欠缺的能力很多,开始越发焦虑。我属于投资圈新人,除了向领导、同事学习,还会花很多时间请教资历深的投资人。

在这样的努力下,行业内有些老师开始给我一些指导。但这种指导肯定不是高频率进行,更多时候需要我自己不断摸索、迭代。

入职新工作后前几个月,我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身体最先表现出异常。最夸张的一次是,身体实在承受不住如此高强度的压力,我一个月去了十几次医院。

其实,我属于情绪比较偏正能量的女生,但那四个月内,自己完全陷入情绪泥潭,惊梦失眠。后来在家人的鼓励和自我调节下,我的情绪才慢慢好转。

如今我已入行一年,也掌握了基本业务技能,当然遇到的困难也很多。做VC投资人,人脉必须广。我作为新人,这方面的资源很少,所以自己经常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有时是因为联系不上项目创始人;有时是创始人对投资人的经验、所属平台等方面有要求,而自己不满足条件。若遇到后者情况,我便会反问自己“这类创始人为什么难接触?”

答案很简单,很有可能是因为创始人知道自己的项目很厉害。为何他意识到这一点,说明有非常多的投资人教育过他了。既然此前有如此多的投资人找他聊过,可我现在才认识他,只能说明我的认知和敏锐度落后其他人。

当然,我也遇到过容易接触的创始人。VC接触的很多项目都在“水下”,即该公司一轮融资都未进行过。那么,该公司创始人可能连投资人背景,或有哪些知名投资机构都不知道,这种时候他对投资机构的接受门槛较低,VC投资人去接触时,也比较容易。

当我遇到较难接触的创始人时,我会尽量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投资经历是,我想见一位创业者,但他根本不见我,因为他孵化的项目太火了,至少有几十家机构争抢。为了见到他,我去他的公司楼下等了三四次,最后是偶然在楼下咖啡厅遇到这位创始人,两人只聊了几分钟,他最后也没有接受我的投资。

像上述案例发生后,我会再跟经验人士或者擅长人际关系的行业前辈们请教,吸取教训,让自己每次都会有新认识和进步。

不过,我也逐步意识到,被创始人拒绝,可能不仅仅是我个人问题,可能也是这创始人的个人偏好所致。一个创始人曾直接向我挑明,他们选择某家投资机构,是因为对方能给公司直接带来客户,保证一定数额的订单量。

我意识到,创始人看中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笔资金,更在意的是公司资源的协同和投资机构的可持续性合作。

目前,我在努力积累行业资源、人脉,以及加深行业认知。投资人的工作时间都比较灵活,没有明确的工作日和周末概念,因此我出差时也会尽力寻找新项目,或者周末约企业创始人吃饭、见面等。在空闲时间即便不接触创始人,我也会经常约同行吃饭,保持自己的进步节奏。

虽然现在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虑,但我的压力依然很大,因为自我成长速度赶不上预期。因为投资行业要求投资人成长速度很快,需快速迭代认知迭代能力。如果想保持自我成长快速发展,需要时刻的保持行业的敏锐度。比如我想接触一个项目,但同行早前便和创始人聊过,这意味着,我对行业的敏感度和人脉圈,与其他同行有明显差异,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我希望自己能把投资这件事情做好,投出高估值项目,真正为创业者带来价值。除了这一长期目标,我还会学习其他行业知识,融入到投资工作中,产生1+1>2的效果。

为了进行业务研究,

可以一晚上参加4场饭局

沈斌,27岁| 从业一年,PE投资人

我曾在投资银行工作,去年才转到了一级市场做投资人。为了拓展人脉圈、加深产业了解,我曾一晚上参加五场饭局,在北京四个城区辗转。

与其他金融人员的职业规划差不多,我毕业后进入投行工作。这是一份中介性质的工作,KPI主要看我做了多少单生意,不是像风投那般靠判断挣钱,所以当时我不需要对企业具体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只需要把客户服务好,让他对我的服务满意即可。

投行这份工作更锻炼基本功,算是一个好的起步平台,但大家工作一两年,转行去做风投或者进入企业做战略投资,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在投行做到级别很高的banker,需要很强的能力,也需要好机遇。这也成为我对投行这份工作兴趣度不高、工作时间不长的原因。

转到一级投资市场后,自己最初并不适应,但也比较正常。

在投行工作时,需要辅助企业IPO,中间需要讲企业的股票故事、企业长期发展前景等,我们一定要研究公司业务,但不会分析特别深度。而在一级市场跟founder(创始人)交流时,我需要聊得很深入,关注的侧重点也发生变化,怎么把问题问好非常关键。

我们公司是PE机构,和VC机构不一样。VC的投资阶段相对较早,投资人要看很多项目,每一单投的金额少,要投很多家公司;PE的投资阶段相对于VC而言靠后,每一单投的金额大,不需要投很多公司,而且从VC到我们这儿,大量公司已经倒闭,存活下来的企业占少部分。

对于才入行的年轻人来说,PE机构对于人脉圈的考核压力没有VC那么大。因为VC投资人要在公司起步阶段,便要发现种子选手,所以投资人需要见的founder非常多,而且也需要有人提供项目来源。

不过我们发现并成功投到一家好公司不是易事,很担心投错标的,并且后续的交易机会很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行业和公司,研究的连续性相对较差。相比而言,二级市场投资可以对一家好公司长期跟踪、多次反复投资,研究的复利性比较高。

加之现在企业IPO时间长、门槛高且难度大,我们对行业和公司的认知和研究深度,对投资是否成功与否的作用更大。

2020年到2021年,好几个风口兴起,我需要同时跟进研究。有一次下班后,我晚上约了4场饭局,在北京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来回奔波,凌晨4点多才回到家。这种情况在投资圈很常见,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调研、判断方面有足够快的进步。

领导没有给我设定明确的KPI,更多是主观方面的考核。比如调研的效率如何,调研结果有没有深度,对于投资决策或判断有没有明显帮助,自我认知有没有最新突破,最终走向结果导向。即我们投的公司有没有盈利,盈利金额有多少。

要做投资人这一职业,对这个事情本身有强烈的兴趣是重要前提。因为你自己自发喜欢研究类型的工作,才有认知突破和明晰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很难做好投资这一工作。比如下午6点下班之后,自己不想做与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那认知迭代速度必然很慢。

虽然理解一个公司很复杂,我却觉得很有意思。我会反复琢磨、随时随地思考。走在路上也想想,跟别人聊到其他东西的时候,也要考虑是不是跟自己负责的业务有关。

现在值得PE投资的好标的不多,一级投资市场也变得很内卷。有些好项目,已经火热到投资人挤破头也投不进去的程度,变成了卖方市场。

我身边好多投资人为了让关注自家机构,先给公司创始人写篇小作文,阐述公司选自家投资机构的理由等等。比如三顿半之前选择投资人时,会要求投资人写对公司的理解。

我进入投资圈的时间不算长,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未来自己也有能力投出明星企业。

重回投资圈,

内卷程度比互联网公司严重多了

周琳,27岁| 从业两年,二级市场券商研究员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两年后,我重新回到投资圈,结果发现这一行业比之前内卷多了,程度甚至比互联网公司还要严重。

但是投资行业比产业公司更能锻炼综合能力,我计划在投资行业深耕几年,未来再考虑是继续做投资人还是回归产业。

毕业前,我在某头部投资机构实习了2-3年,秋招同时拿到了实习单位和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不过我最终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当时想法很简单,希望能把投资研究做扎实,到产业内真正去体验我所研究的对象。

实习工作给我应聘工作带来的好处是,我们要对负责跟进的企业进行方方面面的了解,比如研究互联网领域,要写很多这一领域的研究报告。时间长了,必然对各个互联网公司认知度较高。因此我应聘互联网公司时,笔试、面试都比较顺利,入职后我的工作开展也比较顺畅。

如今回过头来想想,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学习氛围虽然很好,但有时候我也会思考自己毕业没有直接留任实习所在的头部投资机构,而是进入产业,现在又重新回归投资圈,是否走了弯路。

但我也不后悔曾去互联网领域工作。因为那段时间我成长很快,重回二级投资市场后,我发现自己写的报告跟一般研究员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我有实战业务经验,考虑得更加细致。

其实从产业转到二级市场投资圈的情况,以前行业内很少出现,从金融行业转到产业工作的偏多。因为在产业工作,相对比较舒服,压力没有这么大,工资也比较可观。而且我们属于甲方,工作比较顺手、简单且自由。

但现在不一样了。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第二是互联网公司非常卷。大部分人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晋升,之前一年能晋升一次,现在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晋升一次。个人成长进步出现明显滞缓,职业发展前景不如之前明朗,所以越来越多产业领域的员工,重新回到投资圈。

当我重新回到二级市场这一体系,发现这一行业比互联网公司还内卷。我现在的工作强度比第一份工作只增不减。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金融行业的工作强度原本就很高,尤其是投资行业研究和投行这两个工作岗位强度最大。当初我实习时,经常在公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周末也很少休息。

即便是我现在任职的这家公司,工作氛围略微佛系一些,但我的工作强度也不小。有一次我为了完成一份深度报告,连续加班一个半月,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也会刷夜,周末也很少休息。那段时间,自己心情很差,好几次产生回家考公务员的冲动。

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时,并不会连轴转。因为工作一般由多个人配合完成的,工作进度比较合理,很少出现实际工作量远超自己的计划,导致自己不得不加班。即便加班,最晚也不超过凌晨1:00,平常晚上八点到十点,便可以下班了。

在投资行业,则没有加班这一概念,老板会24小时随时找你,所以我觉得投资圈才是最没有加班意识的领域。

第二点原因是,投资行业比前几年内卷。除了工作强度太大,工作质量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以撰写研究报告举例,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人都是名校毕业,智商也差不多。除了某些人脉资源非常丰富的小部分群体,大部分从业人员拥有的资源基本同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要写出更好的研究报告,很有挑战性。因为很容易写出同质化的东西,所以我若是想要产出优质内容,只能进行差异化竞争且把工作做得更好。

虽然工作辛苦,不过我很享受在这一行业工作。优质研究员永远是稀缺的,人们常提颠覆式创新,我觉得对抗内卷的最好方式或许是颠覆式成长。这份工作,让我看到了成长的希望,不仅能够满足年轻人的物质要求,更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至于近期的职业规划,我会在这家单位好好修炼内功。我比较喜欢在一个单位工作很久,现在很多实习生三个月就跳槽,不断刷新简历,他们可能觉得经历丰富更有用,但我不这样认为。在保证自己心理健康的前提下,我在这一平台能学到新知识,并且通过长时间相处与领导、同事磨合,大家会相互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如果频繁跳槽,我需要特意花费部分精力去适应新环境,真的很浪费时间,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等我能够独挡一面,有可能跳槽去二级市场做基金经理,或者重回产业。

领导进行“放养式”管理,

“小弟”天天想着取代我

何梦颖,27岁| 从业三年,二级市场券商研究员

券商研究员的工作虽然累,但是确实是年轻人打基础、攒资历、积累行业人脉的最好踏板之一。

但从入行开始到现在,领导一直对我们进行“放养式”管理,我基本属于自我成长型。现在在部门待了将近四年,也算是组里的老员工了。其实有些同事早想取代我的工作,表现得也很明显,但我有信心和能力保证,只要自己不离职,就不会被“小弟”动了奶酪。

券商研究员的招聘条件本身就很严苛,985硕士和海归才有竞争力。毕业之后,我通过实习转正进了现在的工作单位。

作为券商研究员只要股票市场有交易,我们就要随时响应需求,所以要一直处在待命状态。和基金等买方市场相比,券商从业者的心理压力还算比较小。因为基金机构拿客户的钱,真金白银地直接参与投资,我们作为卖方主要收服务佣金,旱涝保收,更多是体力方面的辛苦。

我的KPI,主要是为买方客户(基金机构)提供服务以及客户打分这两项,业绩压力不算太高。

不过券商研究员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公司每年会有上千名实习生,每隔2、3个月就会换一批,真正可以留任转正的名额,每年可能就十几个。

行业赛道的重要性有时会超过个人努力。不同行业的研究员也存在明显的鄙视链,分到比较景气的组里往往是最令人羡慕的,如果入行后被分到不景气的组里,这些优秀人才即使付出超人努力,也很难实现个人事业的迅速突破。

我们部门约百名员工,有的员工负责跟进研究的公司还不到五家。公司名义上称之为走专家路线,让研究员们能够对负责的公司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可以领先作出一些预测、判断。

实则对领导而言,不过是希望有一堆专业型的“螺丝钉”给他们打工、输送信息罢了,没有必要让我们快速成长,再把他们替代掉。

这样划分是不太利于研究员个人发展的。我们长年累月只能研究几家公司,若这几家公司的市场表现也很差,便不利于职位晋升。而且新手通往优秀分析师的路途往往需要10年左右,重复研究、路演或调研的多个周期,过程艰难而漫长。

若在5年或10年前,情况大不相同。那时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少,研究员们可能每隔一两年就可增加一个新行业,个人成长比较快。若全覆盖整个大行业,不少券商研究员便转型做基金经理,真正参与投资。

因此,现在很多券商机构的首席分析师都是90后,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这个行业大多数年轻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名校毕业,智商差不多,只能比拼勤奋程度。领导通过时间积累下来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全部传授给下面员工。总不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我们公司遵循丛林法则,研究员虽有义务跟进自己负责的公司, 华宇登录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同事不可以研究。当我负责的一个公司出现变化以后,其他同事也会盯着,如果别人比你分析得好,领导就会听这个人的意见,所以我的反应速度要非常快。不过,有些同事早就盼着我离职,接手我现在的工作内容。

不仅我们公司内卷,整个金融行业的内卷程度也越加严重。

金融行业的人才流动性的确很大,我工作这几年,没有动过跳槽的念头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换工作并不容易。之前资本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的工作会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2020年,股票市场涨得都很好,所以有一大批人去了买方基金公司,包括去年的年初也换了一批人,我们好多同行都在那时跳槽了。

但如今不少互联网公司股票大跌,而且行业觉得这一领域的长线发展前景没有之前那么好。所以招聘岗位大大缩水。今年招聘需求比较旺的是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我也曾想过转到这些行业,但行业壁垒没有那么容易跨过去,难度很大。

从我入行到现在三年多时间,领导很少对员工进行有效指导,要靠我一个人自我成长。但也正是这样的“放权”,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领导覆盖多个行业板块,我跟进的公司约十家,所以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型怎么建立、业绩更新报告等工作,领导并不擅长。因此,当领导们提出的某些观点不对或安排的任务不恰当时,我有信心和勇气和领导battle。

对于之后几年的职业规划,我想继续留在二级投资市场,互联网公司对我的诱惑不太高。因为互联网公司根据候选人的上一份工作定职级和工资,新人研究员,工资虽不多,但工龄越长,后期工资的涨幅会越大;互联网公司相反,前几年或许能拿到相对可观的工资,但越往后,职位晋升和工资上涨越难。所以,以我现在的资历去互联网,不是一个好选择。

其实,我也很欣慰自己第一份工作选择券商这个职业。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和上市公司董秘等公司高层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们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浓缩起来,讲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听,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启发有莫大帮助。这是其他职业无法拥有的魅力。

投资行业整体来说,压力达不到恐怖程度,工作时间自由,也能有机会做产业调研。而且比自己过得艰难的人太多了,自己吃的苦和累都不算什么。

华宇登录马化腾的求生欲,全网都感受到了!

0115

最近,马化腾说: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从这番话里,可以感受到马化腾浓浓的“求生欲”。

尽管马化腾是基于求生欲说这番话,但这番话本身是没错的。甚至,可以肯定地说,腾讯不是“可以被替换”,而是必将被替换。而怎么替换、谁来替换,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01

时代的马化腾被舆论吓怕了?

最近这些年,舆论对大企业越来越不宽容。

马云从“马爸爸”变成“马剥削者”。

“一鲸落,万物生”成为流行话语。似乎干倒一个大企业, 华宇登录就能让无数小企业活得好。

此时马化腾说这番话,无非是想告诉舆论,腾讯不是“鲸”,求放过。

马化腾强调腾讯不是基础服务,这也说明马化腾是有针对性地“求放过”。因为,当前许多人对于民营企业搞基础服务特别敏感,认为基础服务不应由民营企业来做。

但是腾讯的很多业务就是基础服务。微信、QQ是不是基础的信息交流服务?微信支付是不是基础的支付服务?中国人,还有几个人能离得开微信、QQ和微信支付?

马化腾刻意淡化腾讯业务的基础服务性质,用处其实是有限的。

问题恰恰在于,舆论得意识到,民营企业搞基础服务,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基础建设的硬件方面,修了很多铁路、公路、机场、房子,快速赶超欧、美、日。

这需要大笔的钱。例如,仅仅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就超17万亿元。

这笔钱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贡献了大笔税收;同时,地方政府卖出土地使用权,获得大量收入,同时也把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交给市场来高效使用。

基础设施的软件方面,管理层心胸开阔,放手让民营企业来进行全新的基础服务建设。而由于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企业的努力,中国人在购物、支付、获取信息等方面,享受着世界最强的基础服务。

想想看,这节约了多少财政开支?少养了多少公职人员?

而与此同时,欧洲、美国、日本管制重重,这些地方的民营企业,没能帮助它们的国家快速更新基础服务,这给了中国拉近和欧、美、日经济差距的机会。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也超过欧盟的总和,但是在人均GDP上还不如他们。

中国要想在经济上继续赶超欧、美、日,就不能学习它们的错误做法,而要坚持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方法。

而从这个层面来讲,民间舆论对民营企业搞基础服务,华宇测速实在是有些敏感过头了。

02

为什么腾讯必然会被替换?

现在的腾讯,看起来是庞然大物,但是当初创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马化腾还要亲自扮成“女网友”,在QQ上跟人聊天,以吸引人气。

后来,QQ有人气了,但是赚不到钱。马化腾想过卖掉QQ,换成钱维持其他业务。但是他找到网易的老板丁磊,丁磊认为QQ没价值,不愿意买。马化腾找广东电信、深圳电信,电信只愿意出60万元买,马化腾认为太便宜,没有卖。

我听过不少类似的故事:某老板,当年马化腾要卖QQ给他,他没要,现在后悔死了。

其实丁磊自己当年在网易低迷时,也想过卖掉网易,后来被段永平劝住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的风云变幻,谁都无法预料到。

我经常说,腾讯一定会被取代。有不少人问我,你说,什么公司、什么技术、什么模式,能取代腾讯?

我当然不知道。我要是知道,不就自己去干了吗?

这就是市场的魅力所在。 华宇登录未来是在千百亿人的选择、互动中形成,谁都无法在此刻知道未来。

尽管我不知道腾讯将被谁取代,但我知道,今天,一定会有一个幼小的“腾讯”,其创始人跟当年的马化腾一样,干着不起眼的事,待到未来的某一天,一举取代腾讯。

市场经济的常态,就是“富不过三代”。多少曾经辉煌的企业,它们都曾经看起来不可替换,最后都被替换了。当年手机行业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多辉煌,现在呢?当年的门户网站多辉煌,现在呢?当年的百度多辉煌,现在呢?

美国的道琼斯指数,第一批所选取的成分股,今天已经全部不再是成分股了。

为什么这些基础服务要交给民营企业来做?因为,最好的基础服务,必须由市场选择出来。

03

由“一鲸落,万物生”转向“万物生,一鲸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说,2028年至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深圳有望替代硅谷,成为全世界的创新中心。他说,未来30年是中国千年以来最好的30年。

姚洋说,尽管中国目前在所谓最核心算法层仍然落后于美国,但他相信,5年、最多10年,中国会超越硅谷。因为技术进步要靠应用,没有应用,技术进步的速度就会降下来,而中国的应用场景足够大。

姚洋教授描绘的远景非常好。

而这个远景要实现,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大众的思维,应该从“一鲸落,万物生”,转向“万物生,一鲸落”。

“一鲸落,万物生”的思维,是盯着已经成功的大企业,以为打掉大企业,小企业就有奔头了。

可是他们没有想过,一鲸落了,那现在的人们,在基础服务上就会受到影响,会造成断层,这其实不利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万物生,一鲸落”的思维,则不关注打大企业,而是给小企业创造更好的轻税、少管制的成长环境,让未来的“腾讯”更快地成长,以取代现在的腾讯。

也就是说,“万物生,一鲸落”的思维,是以“更好”来取代“好”。在没有“更好”出现之前,不要打击“好”。

过去中国就是靠尊重经济规律,在很多方面逐步超越美国的,对吧?只要我们继续尊重经济规律,中国在科技上全面超过美国,不难。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华宇登录最近的高德,迷路了

0115

「德云皇后」于谦一直对用户说,高德地图「哪儿哪儿都熟」。

不过,最近的高德看上去似乎有些迷路了。

近日,上海《新民晚报》曝出了一则有关网约车安全方面的新闻,该文章表示,市民龚先生通过高德平台打车,结果来的却是一辆疑似「冒牌」的出租车。

尽管该市民下车后已向高德反映自己所乘坐的出租车存在「车辆装着顶灯和计价器,却没有服务卡」、「司机全程都没有打开计价器」等一系列问题,但高德作为平台方面, 华宇登录却没能给出反馈说明。

「做不好本地生活的打车平台,不是好地图。」这可能是高德近两年发展的最真实写照。然而,从地图导航平台到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高德似乎承载了阿里过多的期望。而现在来看,高德似乎距离来自「阿里爸爸」的期望,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01

打车业务起色不大

作为地图导航平台,高德无疑是成功的。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截至2020年6月,高德地图MAU超过5.3亿。而在2020年12月百度财报中才披露,百度地图MAU达到3.16亿。

在地图领域,百度已经难以撼动高德的地位了。但作为一家有“野心”的企业,高德始终在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2021年7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7月4日,网信办通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当旧王被击倒,一众诸侯仿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开启了对滴滴的「围猎」。趁你病要你命,为了抢夺滴滴的用户,补贴大战重出江湖。

曾经被滴滴打的灰头土脸的美团打车再次重生,打开APP就送4.5折的新人红包;华宇测速曹操出行、T3出行、阳光出行、首约汽车平台也各种优惠拉新。

作为出行导航领域的头部公司,高德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7月中旬,高德打车在司机端推出免佣金措施。有高德打车内部人士彼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天内,高德免佣大概补贴了数百万元。」而在乘客端,高德打车面向用户推出了限时领取100元打车券活动。

出行领域,再次迎来了行业内卷。挖司机、抢客户、拓城市,各自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某出行公司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些网约车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大打价格战,为了补充运力,甚至默许无证司机注册。」

当然,乌鸦站在煤堆上,谁也别嫌谁黑。

但在通过聚合模式切入网约车业务后,高德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议,其在网约车领域管理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无疑。在新浪的黑猫投诉平台上,高德地图的投诉量有7733起,百度地图只有1687起。

根据《新民晚报》的报道,龚先生在高德打车后,来的是一辆出租车,不过,这辆「出租车」的车内既没有服务卡,计价器也没打开过。有媒体分析认为,司机之间的「串单」行为和平台审核不严的问题是最大的两种可能性。

此外,据IT之家报道,2021年6月,家住杭州的高女士通过高德地图APP打到首汽约车平台的网约车,行驶过程中,因司机两次未按照导航路线行驶,高女士跳车受伤。事故发生后,首汽约车站出来承担责任,但高德作为聚合平台却三缄其口。

「我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这一点用在以高德为代表的新晋网约车平台身上,最恰当不过。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全国网约车订单约6.23亿单,环比下降9.9%。另外,有业内消息称,目前滴滴的市场占有率仍能够保持在九成左右。

02

狗熊掰棒子?

一直以来,高德似乎并不满足做基础设施,而是一直尝试破圈,但始终难言成功。

这就像我国北方的一则谚语 ——「狗熊掰棒子」,当一只狗熊走进玉米地里,掰了一个玉米棒子夹到腋下,走了几步又掰了个棒子夹到腋下,但原先的棒子却掉了。狗熊在玉米地里忙活了半天,最终受伤还是只有那一两个棒子,其他所有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无用功。

而高德,就好像这只走进玉米地里的狗熊,又看到了下一个「好棒子」。

由于地图业务能够适应打车、本地生活等多个场景,加之高德的巨大流量优势,所以被阿里寄予厚望。

在口碑和饿了么在对美团的竞争中先后败下阵来后,高德接过了前辈们的枪。

今年7月,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其中一项重要的调整,就是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此次组织升级后,该版块将由淡出人们视线许久的俞永福分管,向张勇汇报。

高德地图,成为了阿里新组建的生活服务板块其中一环,且顺序还是最靠前的一环。

为了适应阿里新的本地生活战略,高德的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今年7月15日,俞永福宣布高德平台向「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转型升级。

7月27日,张勇在阿里巴巴2020-2021财年报告《致股东的信》中表示,高德进入阿里巴巴生态八年,日均活跃用户数如今稳定在1亿左右,并逐步由一个导航工具,走向途中指引方向的跨场景、多功能的生活服务平台。

截至今年7月,已经有超过100家网约车平台与高德地图合作,酒店、门票、加油、充电等服务也陆续被聚合进来。

现在,打开高德地图APP,地图导航功能外还聚合了吃喝玩乐、甚至是搜房等多种基于位置的周边服务。

这种看上去开放的聚合平台,实际上成了一锅大杂烩。如何才能将这些众多的合作方整合起来,成为了高德下一步的关键。

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打开高德就是为了导航,如果强化了本地生活属性,而削弱了工具属性,那对于高德而言,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棒子」,而可能会是高德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这一点,高德想好了么?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华宇登录2021年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大事记

0115

01

行业监管大事记

1.2021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重磅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

1月8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正式稿(以下简称《规定》),重申了过往私募基金监管要点,并在总结近年市场典型问题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私募基金监管的底线要求。随后,作为《规定》的配套政策延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和中基协分别发布《关于做好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范围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适用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两家监管部门先后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范围登记工作做出要求,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经营范围等整改细则进行明确。

2.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华宇测速提出需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创投提出,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02

募资及投资市场大事记

3.2021年1月31日,鼓励保险和理财子参与股权投资

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指出要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即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债转股的相关政策。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

4.2021年2月2日,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2月2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将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5.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意见》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切断了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上市的道路,并明确“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6.2021年8月10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正式成立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简称国调基金二期)拟采用多支平行基金模式运作,国调基金二期首支平行基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于2021年8月10日正式注册,注册资本737.5亿元,由无锡市和中国诚通等作为基石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基金重点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大专项任务,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具有产业优势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及智能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

7.2021年9月29日,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设立

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是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公司,联合国家能源集团三家核心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共同发起设立,旨在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投资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基金由资本控股公司所属国能私募基金公司负责管理、运作,采用“母子基金”架构运营模式,母子基金整体规模达150亿元,其中母基金规模为60亿元。基金投资运作后,预计可撬动约600亿元资金,投向绿色低碳产业。

8.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9.2021年11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立千亿科创产业投资基金

11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是目前经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只专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的战略投资基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央企业、科技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发起,首期规模200亿元,总规模1000亿元,将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资策略,重点投向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领域,采用人民币和外币双币设置,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创新赋能。

10.2021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10大方向31条举措助力“专精特新”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23日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等10个方面提出31项具体举措。

11.2021年12月,继续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

12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随后,12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其中,重点删去《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4〕101号)第三条关于“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规定,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市场活力,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2.2021年,国家及相关部门颁布多个数据安全监管政策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通过,9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步入法治化轨道。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范围包括威胁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11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通过,其中明确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该办法于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13.2021年12月31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拉开了资产管理业务乱象整治的帷幕。根据相关规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原本将于2020年年底结束,后因疫情影响,延长至2021年年底,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了三年的过渡期。

03

IPO及退出市场大事记

14.2021年2月5日,证监会发文要求IPO前12个月入股股东均需锁定三年

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下称《指引》),对违规代持、影子股东、突击入股、多层嵌套等IPO乱象加强监管。《指引》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要求发行人清理股份代持,不存在违规持股情况;提交申请前12个月内入股的新增股东都要锁定36个月;加强对入股价格异常、多层嵌套股东的监管,要求穿透核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15.2021年2月5日,快手实现港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2月5日,作为2021年第一家上市的重量级互联网公司,快手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115港元,上市首日市值破万亿港元,成功斩获“中国短视频第一股”的桂冠。

16.2021年,美国证监会(SEC)多次加强对中概股的监管

2021年3月25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订案通过,规定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检查要求的,其证券将被摘牌。5月13日,针对“不能有效实施会计监管”的认定细则征求见,意味着法案即将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9月18日,SEC主席再次强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审计规则,并表示不符合要求的中概股最早将于2024年退市。2021年12月2日美国证监会(SEC)发布《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实施细则,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并要去这些企业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师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标准。

17.2021年3月31日,证监会正式批准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3月31日,深交所公告称,日前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深交所发布两板合并业务通知及相关规则,明确合并实施后的相关安排,于4月6日正式实施两板合并。在两板合并业务规则整合过程中,深交所对交易规则、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高送转指引等7件规则进行了适应性修订,并废止《关于在部分保荐机构试行持续督导专员制度的通知》等2件通知,主要涉及删除中小板相关表述、统一高送转定义、调整相关交易指标计算基准指数、取消持续督导专员制度等。上述调整安排于4月6日两板合并实施时生效。

18.2021年6月26日,北京发布国内首个s基金交易试点指导意见

6月26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了国内首个基金份额转让交易指导意见,支持基金份额进场交易。《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份额转让试点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工作目标和“规范转让流程、促进份额转让、吸引耐心资本、打造北京样板”的工作原则。力求通过政策创新持续推动份额转让试点不断完善机制和服务,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形成行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华宇登录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助力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19.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将坚持错位发展

9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11月15日,北交所敲锣开市,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互补,以及良性竞争。

20.2021年11月29日,上海获准试点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

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由此上海股交中心也正式成为第二家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这是继2020年12月底北京份额转让试点依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落地后,国家为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发展,批准的又一个试点市场。

21.2021年,港交所大力推动SPAC上市制度入港

2021年9月17日,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就中国香港推行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机制征询市场意见;随后,12月17日,香港交易所联交所正式公布引入新规则,在香港设立全新SPAC上市机制,并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这也是继美国、新加波等资本市场后,又一个引入SPAC上市机制的资本市场。

22.2021年12月30日,硬科技独角兽商汤科技正式在港交所IPO

12月30日,全球最大硬科技独角兽商汤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作为亚洲AI巨头公司,商汤科技占据了国内计算机视觉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上市首日发行价为3.85港元/股,市值破千亿港元。而商汤科技冲刺IPO背后离不开众多股权投资者的坚定支持。

华宇登录帮你脱单,互联网大厂操碎了心

0115

婚恋网站,相亲软件、交友平台等清新脱俗的陌生人交友平台,最终通向何处大家不明而喻。

这类平台类似于传统婚姻中介所与线下交友中心,充当对接信息撮合交易的角色,其企业“愿景”是推动“性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

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交友需求可以说是互联网江湖最古老的刚需之一。当然,约会还是得打着“交友”的社交幌子,而祭出“同城交友”则有隔空实锤“约P”之嫌。

陌生人社交本身是一个有些暧昧的行业,因此也被戏称为“陌生人色交”。尽管有监管出手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控人的行为,却不能监控人的欲望。

而一切做“人性欲望”的生意,总免不了在道德上打擦边球,假借微商、酒托、陪聊之名行色情交易、诈骗PUA、劫财劫色、仙人跳等违法犯罪活动。

你想玩别人,别人也想玩你,可以说为了让你成功交友,互联网大厂真是操碎了心。

01

论坛交友,婚恋网站的黄金岁月

陌生人社交以美国为起点,逐步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

1995年4月,美国约会交友网站Match.com上线。陌生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认知,甚至可以成为朋友、知己、恋人、夫妻。

这开创了陌生人交友的先河,改变了美国人寻找伴侣的方式。而当这样的陌生人交友传导中国时,囿于当时传统文化与社会风气的束缚,其一开始只是普通的“论坛交友”与专业的“婚恋相亲”。

普通的“论坛交友”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形成“社区”圈子,陌生人在上面寻找志同道合的网友,聊天、陪伴、约会,并不一定与婚姻有关。

在早期高校BBS论坛上,一般都有专门的“交友聊天室”。伴随着个人网站的普及以及PC端的崛起,中国的论坛交友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1996年,第一个公众BBS“一网情深”上线;

1997年,猫扑上线;

1998年,西祀胡同上线;

1999年,天涯上线;

2003年,百度贴吧上线;

2005年,校内网、豆瓣上线;

2008年,开心网上线;

如果算上早期三大门户网站单独开辟出来的交友板块,早期QQ、51.com、博客也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很多人比较怀念互联网早期的那种纯情氛围,网友们纯真纯情,交友目的也与肉体无关。用北岛的诗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专业的“婚恋相亲”交友平台,聚焦于促成现实婚姻,走的是婚姻介绍所的路线。

1998年5月,中国首家婚恋交友网站——“中国交友中心”在深圳成立,2004年5月,投行出身的李松和熊志强收购了中国交友中心,将其改版并起名为珍爱网;

2003年10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二的“小龙女”龚海燕,为解决脱单问题,在宿舍创办了世纪佳缘;

2005年5月,据说被数百位父母替儿女相亲场面所震撼,清华三博士田范江、钱江、慕岩共同创建了百合网,下海当“媒婆”。

自此,中国在线婚恋的三个主要玩家集结完毕,一时如嫁我网、爱情公寓、绝对100、中国红娘网等玩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惜都没能挤到第一阶队。

与创业者的热情相呼应,资本的入局彻底点燃了婚恋市场。仅2004-2007年,珍爱网、百合网、嫁我网、世纪佳缘等,就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

婚恋网站由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岁月期,密集的广告投放和节目代言,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全民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潮。

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先后成为了东方卫视《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等火爆一时的相亲节目的独家冠名。

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海量用户,为了解决陌生人“匹配”的难题,三大婚恋网站不约而同推出了线下“红娘”模式。

然而高昂的营销费用与“重资产”模式的线下运营、平台巨额的会员费、备受争议的“红娘”两头吃差价等问题,慢慢压垮了三大婚恋网站,传奇悄然落幕。

2015年12月,世纪佳缘从美国退市,与百合网打包合并上市国内新三板;

2017年11月,珍爱网在借壳上市失败后,把自己贱卖给了太盟投资集团;

2018年8月,有缘网在排队两年之后,撤回了IPO申请。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网络交友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一种“去红娘化”、专注的、定制化的陌生人交友产品,在用户的巨大需求之下呼之欲出。

02

“附近的人”出现,陌生人社交井喷

从论坛交友到婚恋网站约会,陌生人社交最大的天然障碍就是“匹配”的效率问题,而“附近的人”横空出世,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让同城约会成为了现实。

“附近的人”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2009年,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手机社交服务网站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两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就达到了750万,并先后获得超过7000万美元的风投融资。

Foursquare很快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媒体、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模仿热潮。

在中国,吃到“附近的人”第一波红利不是基于定位服务的打车软件与外卖平台,而是微信。

2011年8月3日,张小龙发布了微信2.5版本,这个版本上线了两个异常强大的功能:一个是视频聊天功能,另一个就是“附近的人”。

这一功能的出现,使得微信用户以每天10万级别的数量猛增。两个月后,微信还推出了“漂流瓶”和“摇一摇”。

至此,微信在陌生人社交上“三板斧”集齐——社交中的即时满足(附近的人)、因缘际会(漂流瓶)和随机寻乐(摇一摇)。

加上语音、视频两大通信手段,米聊和微信的战争提前宣告结束了。自此之后,雷军掉头创建了小米,张小龙一战封神。

就在微信上线“附近的人”功能的第2天,另 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满足陌生人社交需求的APP上线,它就是陌陌。

走心还是走肾,这是陌生人社交产品与生俱来的争议点。可能创始人唐岩会选择“走心”,但早期的陌陌无疑选择了“走肾”。

早期段子手、草根大号在微博推广陌陌,其中一个最火爆的文案大体如下:

男孩和女孩异地恋,陌陌显示两人的距离永远是1648km,女孩受不了提出分手。当晚,她发现两人的距离变成了1.1km,再刷,变成了0.9km,最后变成了1m……她恍然大悟,流着热泪打开了大门……

产品激进+微博红利+独特的定位,让陌陌一路飙升:上线5个月,用户突破100万;1年迈入1000万大关;1年零4个月,陌陌用户突破2000万。

2012年4月,一个叫Mike隋(隋凯)的外国人一人分饰12个角色的搞笑视频在微博上疯狂传播。在视频中,陌陌被Mike隋推荐给想要“深入”认识中国女生的外国友人。

随着这个视频被转发40多万次,陌陌一夜之间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礼的知名度。据说,这个视频为陌陌带来200-500万新用户,用户群甚至扩散到五六线城市。

Mike隋的搞笑视频让陌陌背上了“约P神器”的标签,也成功点燃了陌生人赛道的“干柴烈火”。一时出现的陌生人社交APP五花八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陌生人社交+(交友、约会、兴趣、同城、匿名……)

总结下来,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靠直接靠刷脸社交的,通过左右划动来选择和匹配喜欢对象;

另一类是基于地理位置,匹配附近的人的;

最后一类是努力与看脸划清界限,通过性格、爱好等标签匹配不同人群。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9-2015年,陌生人社交类APP产品共上线153款,平均每年上线19款;2018年共诞生159款;2019年超过了200款。

也就是说这10年,超过500款陌生人社交APP诞生。只是,普通人叫得出名字的很难超过5款,99%的产品都成为了炮灰。

原因无他,“约P神器”的标签基本上等同于陌生人社交的代名词。不管哪个新的App杀进来,都在给陌陌带量,陌陌神奇般地“负负得正”,吃掉了整个陌生人社交赛道的一大半红利。

2018年2月23日,陌陌收购另一个陌生人社交APP探探。该起交易被称为2018年互联网第一大并购案,也被人认为是陌生人社交赛道的终局之战。

但就在这时,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和Uki异军突起。二者不仅抛弃了陌陌们“颜值即巅峰”的肉体世俗,还引入了语音连麦、视频连线等新玩法。

陌生人社交本质上是荷尔蒙驱动。即便是Soul这样的不看对方照片,仅是通过声音完成一次“心灵上的交流”,背后也是荷尔蒙推动。

截至2019年底,Uki 注册用户约2500万。2021年3月,Soul月活达到3320万,并准备6月在美国上市。

只是临门一脚之际,Soul踩下了IPO急刹车,后又被“友商”Uki告上了法庭。

原来,Uki因涉黄被下架长达三个月,后来Uki发现在自家平台上“搞黄色”的用户,居然是Soul的合伙人兼运营官。

于是Uki发布声明称已经掌握关键证据,准备上诉。随后Uki和Soul互喷互撕,都说对方收保护费、黑吃黑、潜规则、设局做局搞“局中局”,把一条条寄生在灰产甚至“黑产”“黄产”之下的产业链拎了出来。

一时陌生人社交陷入全民声讨集体谴责的被动局面,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意外延续了陌生人社交的战火。玩家们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每条血管里都流淌着机会主义的血液。

纵观陌生人社交二十余年的发展史,不同玩家轮番登场亮相,群雄割据,资本热捧,它似乎一直处在旋涡之中,却又一直飞在风口之上。

03

社交难逃“色交”,荷尔蒙的生意经

陌生人社交本来就属于一种较为敏感与私人化的情感需求。在经历了极速的膨胀和野蛮增长后,整个行业不免会被挂上“约P”的标签。

监管一直是悬挂在陌生人社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出现色情、诈骗等问题,将对平台造成毁灭性打击。

2014年10月,因策划并参与推动95后女孩“用身体去旅行”这样的热门事件,陌生人社交APP“友加”被勒令下架。大半年后回归,早已元气大伤。

同年11月,YY前高管焦一创办的微聚,在广州推出“约跑不约炮”大型活动,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转型兴趣社交,直接被下架处理。

而幸存下来的如陌陌、探探、Uki、Soul、觅欢、他趣等产品,都在不同时间因不同事故被监管部门“严厉警告”“责令整改”“下架处理”过。

内容安全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而匿名的谣言、黑五类广告、涉黄内容和政治敏感信息几乎是陌生人社交的原罪。

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用户在某陌生人交友平台上经历了暗黑的24小时:购买会员后,平台共为他匹配了246个人,直接要求添加微信的超过一半,直播托15个、游戏托10个、影视骗局8个、剩下的几乎是博彩引流、微商托、酒托等各种各样的“托”,有真正交友需求的仅为5人。

而这5个人,其中还有人可能是通过Al换脸成“范冰冰”的抠脚大汉。

陌生人社交难逃“色交”,而说到荷尔蒙的生意经,不得不让人产生误会——陌生人社交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陌生人社交主流的商业模式(盈利变现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利用APP的流量吸引广告主在页面上投放广告;

第二种是吸引用户充值,提升身份特权和功能特权。华宇测速本质上跟很多酒吧和夜店的“女士免单”是一样的道理,女士免费,美女多了,男性客户才会来。

这一点传统婚恋网站的盈利模式清晰许多,线上主要通过广告以及VIP会员收费,线下则通过红娘服务来收费,网站赚的还是传统红娘的“茶水费”,胜在稳定。

第三种是直接促使用户购买虚拟礼物、打赏给对方,平台从中抽成。

正常人注册这一类软件的动机也不在乎三种:

第一种是来找正经男女朋友的,奔着“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而来;

第二种是海王和海后来开辟鱼塘的,找新鱼苗的,是最主要的钓鱼鱼塘之一,他们奔着“耍流氓”而来;

第三种是进来白嫖打酱油的,满足围观心理,随便打发时间,也包括媒体与营运等特殊行业的“研究员”。

把平台盈利方式与用户使用情况交叉对比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传统婚恋软件赚的是用户配对成功的钱,陌生人社交软件赚的是配对不成功的钱。

换句话说,你进来正儿八经找男女朋友、打酱油,平台都是不太欢迎的。只有用户粘性强,活跃时间长,还常常1V多交流的海王(后)才是平台的“高价值用户”,他们购买增值服务的欲望最强。

经济学里说,交易有两大天堑,分别是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而平台的价值就在于跨越天堑,降低成本。

从古老的论坛时代文字交友算起,到婚恋网站时期的图片文字组合,再到移动互联网崛起后的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全方位服务,陌生人交友赛道完整覆盖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在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几乎每一个行业都能够出现一个巨头,但截至目前,唯有陌生人社交这条赛道,尚未出现一家巨头型公司。

陌生人社交产品都在极力促成同一件事:缩短社交链路,提升匹配效率。可等到跨过政策与法律的大山后,平台却不知道拿“道德”怎么办了。

道理说男性玩陌生人社交是想试着约会,女性则只是想验证自己的魅力,各获所需。可海王(后)每天都在APP上换男女友,毕竟有碍公序良俗,有违人伦道德。

互联网世界有一种自我工具化的倾向,也就是说努力成为一种现实工具。可放在道德的聚光灯之下,没有任何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敢直言自己就是一款“高频、刚需、 华宇登录工具化”的纯“约P”软件。

就连一直污名化的陌陌,都在做着让人哭笑不得、费力不讨好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大力气把自己正面化。

互联网商业模式问题,就这样变成了社会问题,有别于西方的“约会文化和付费习惯”,中国的陌生人社交的问题,最终变成了文化与道德的问题。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共同疑问就是——陌生人除了荷尔蒙生意外,还能不能有社交?还需不需要深入灵魂的交流?这个问题值得反复论证。

最后你会发现,陌生人社交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了这个无解的问题的答案上:

到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不是耍流氓”?

04

结语

交流是人性本能,社交类产品都在试图解决用户的孤独感,满足用户渴望获得认可的需求,这个原始人性动力带动一个产业的爆发,也因此加速一款款产品的陨落。

熟人世界里无处排遣的孤独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难以消解的压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可用户留存的难题以及商业模式的天然短板,为陌生人社交打了死结。陌生人社交软件上无数故事(事故)都有着类似的剧本:

通过陌陌、Soul等交友、恋爱、乃至求偶的人,他们从这里认识并“火热火燎”地聊一个个通宵,互生好感。但最后收尾的场景,确是其中一个人提出:

我们加个微信吧?

最终,微信成了陌生人社交平台的终点站和收割机,腾讯才是社交类软件始终翻不过去的大山。

华宇登录香港老演员直播带货众生相:有人被骂哭,有人卖力被无视,有人无奈放弃

0115

近几年,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不少明星艺人也加入到带货的大潮中。

他们之中,有人客串在各种直播间内以嘉宾的身份出现,有人则签约头部直播机构把直播当成了新事业。

他们有人是当红的艺人明星,还有不少是曾经火过的大牌。

但直播带货终究不是一部电影或影视剧,身披五彩光环的明星们不是谁都能玩的如鱼得水。

比起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不断刷新带货数据,我们更容易注意到的是明星们屡屡翻车的窘境。

尤其是这两年,一大批港台老演员艺人也纷纷试水直播带货。李国麟、欧阳震华、张晨光、吕颂贤等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镜头前,卖力地介绍产品。

年过半百的港台老演员追赶潮流?一切看似热热闹闹,华宇测速其实背后正是老演员艺人们寻求新出路的众生相。

01 直播8小时无人下单?“鸠摩智”李国麟被网友称为“最惨带货明星”

提起鸠摩智,大家基本都把他和香港TVB明星李国麟划上了等号。

1974年,20岁的李国麟报读第四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被取录,同期者有杜琪峰、刘仕裕和黄杏秀等。

1975年,李国麟参演首部电视剧。演艺生涯主要是担任配角,早期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997年,在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里饰演鸠摩智才火起来。

之后在《倚天屠龙记》、《封神榜》、《上海滩》等多部热播剧中出演,有无线“绿叶王”之称。

不过随着TVB黄金时代过去,李国麟已经少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虽然现年67岁的李国麟一直还在拍戏,但在演艺圈小鲜肉当道的时代,老演员的压力越发大了起来。

去年9月份,李国麟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内容就是为一家四川成都的火锅店做宣传。之后的视频大多都是在大陆各个城市打卡。

事实上,在去年7月份,李国麟开始进行直播带货。在宣传海报上,李国麟一身鸠摩智的打扮,以“武林大会”为噱头。

但是直播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有媒体报道称,李国麟的直播带货8小时内无人下单,被网友称为“最惨带货明星”。

新抖平台显示,李国麟带货商品类别主要为食品饮料、家居生活、美妆护肤。

不过,李国麟否认了上述的说法。据港媒报道,他澄清说:“其实我总共做了4场直播,第1场7月底在杭州,营业额8万多,浏览量59万7千人次;第2场营业额38万多,浏览量120万人次,每次不足2小时。”

对于带货不理想,他表示,由于厂商售后服务不理想,导致38万港元订单被退掉31万,自己将不会再与对方合作。

其实,李国麟在直播受挫之后还参加了2场直播带货,不过营业额跌到7万,流量只得17万多。做最后一场是在去年11月28日,李国麟表示想暂时停一停。

不过在12月9日,李国麟又开始了抖音带货直播。最近的一场直播是在1月12日。

“最惨带货明星”的称号反而让李国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李国麟在采访中表示,商家以为是宣传手法,反而有很多商家要求合作,经理人办公室囤积的货物由小型超市变成大型超市。

不过,李国麟的直播带货成绩依然不那么理想。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李国麟最近的两场直播销售额仅为6.3万。主要销售品类还是食品、生鲜。

不过他表示继续登台、拍剧,因自己喜欢演戏多于带货,做直播带货只是想测试自己在陌生环境工作的能力。

李国麟称,想在能“行得走得”的时候尽量到更大的市场发展,赚更多收入,让家人过得更舒服。

02 欧阳震华与直播公司决裂,称短时间不再进行直播带货活动

欧阳震华主演过《法证先锋》、《醉打金枝》、《洗冤录》等热播剧,而且通常都是男一号。他虽然不是最帅的那种,但幽默风趣的性格让他拥有十分高的人气。

最近,时隔20年后,欧阳震华再次出演《新洗冤录》,这也是其在内地拍摄第一部网大。公开信息显示,该片2021年1月7日开机,1月23日就杀青,前后总共花了不足20天。

目前,欧阳震华微博都是该片的宣传博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9号和10号,欧阳震华先是发文称与杭州某公司已无代理关系,抖音号也不再由这家公司运营;后又称自己不会于12月或者1月进行带货活动。

事实上,欧阳震华2020年12月5日在淘宝进行了带货直播首秀,而组织方正是上文那家解约的杭州公司。

目前,在淘宝直播依然能够搜到“欧阳震华”的直播账号,回放视频虽然无法播放,但是页面还能看到售卖的商品有食品、洗护产品等,共计31款。

而这次欧阳震华突然宣布和这家公司解约,外界有人解读为,双方应该是在合作的某些方面没能达成共识,最终不欢而散。

除了在淘宝直播,欧阳震华去年1月10也曾在抖音进行直播带货,当时他还发布了多条预热视频。

在这两个短视频下,不少网友对其直播带货发表了看法。

有网友说,不想买年货,就想看他演的电视剧;还有人表示,“你又不差这点钱,万一卖的不好不是晚节不保”、“神一样的人物也去带货了”……

那么,欧阳震华去直播带货,是因为缺钱吗?

事实上,2013年欧阳震华遇到了人生的巨大危机。当时他因为急性肺炎被送进医院,进ICU抢救了12小时,住院十多天才康复。

之后他淡出了影视圈,也鲜有作品面世。

但欧阳震华之前在TVB算是神一样的存在,参演的电视剧多达百部,收入应该不低。

去年拍摄《新洗冤录》杀青时,有网友拍摄了现场的视频。

据拍摄者透露,欧阳震华在内地一天出场费20万元,40集电视剧就能拿到800万元,而TVB的片酬才一天1万,足足是TVB的20倍。

而且欧阳震华的老婆傅洁娴还是澳门赌王之一傅老榕的孙女。

所以从欧阳震华果断拒绝直播带货以及其片酬水平来看,似乎他并不缺钱。在笔者看来,在沉寂了这些年之后,如何重回大众视线才是他最在乎的。

他或许正是看到了直播带货所带来的关注度,而背后的直播公司可能更在意利益,这可能是二者决裂的真正原因。

03 老戏骨张晨光直播卖货被质疑当场泪奔,但却可能是直播带货最成功的老演员

张晨光出生于台湾,年轻时曾经是风靡两岸的偶像小生,如今则是活跃在许多剧集中的“金牌老爸”。

他出演过《情义无价》、《京城四少》等经典台湾剧。

张晨光气质儒雅、眉目清秀,饰演的角色也多变,有贵公子也有“渣男”、“反派”。

他是《杨乃武与小白菜》中被冤屈的“杨乃武”,是《双面佳人》中负心薄幸最后醒悟回头的“渣男”,是《玫瑰豪情》中为了往上爬利用别人感情的“傅圣亚”……

随着年龄逐渐变大,大约在2000年左右,张晨光开始频繁出现在内地剧集中,成为活跃荧屏的“金牌老爸”。

比如《奋斗》、《欢乐颂2》、《那年花开月正圆》等等。还在《西虹市首富》客串了一把。

出道30多年,65岁的张晨光参演了150多部电视剧,是观众心中具有真实力的老戏骨。近些年他也在不断参演新的作品,在综艺节目中也表现出彩,曾连续上了7次《跨界喜剧王》,展现出强大的表演功力。

但是去年的一次直播带货,张晨光却在网友的质疑声中直接泪奔。

去年6月18日,张晨光开启了直播带货,从下午3点一直播到近晚上12点。本来他就对带货不熟悉,而且当时有网友不断留言,质疑其不好好拍戏却来卖货,更有人说他“晚节不保”。

张晨光最开始看到这些评论时,脸色变得沉重,低头躲避镜头,眼圈逐渐泛红。

但是类似言论不断出现,张晨光终于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眼泪夺眶而出。

他后来跟网友鞠躬道歉,并解释称:“他们说我晚节不保,我有时候听到真的非常伤心,我一路走过来30几年,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兢兢业业,每一个角色我都想扮演好。包括今天到这个直播间里来,我想也要把我另外一个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天在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昨天看到有人留言说我晚节不保,我一下火就上来,我没说不拍戏,我每一次的作品都播得这么好,我是以演技标榜,这会影响戏的质量吗,我当下就气得讲这些话。我已经出道38年了,抗压性是多大啊,我只会为自己想做的事、做到了而有感触,不会因那些话而有心情起伏,在那两种种情绪交杂下,我是有感而发的。”

对于之所以涉足直播带货,张晨光这样说,“很多人带货,没多久就翻车,我做这个事,是因为曾经在短视频里看到一个视频,主角没有手,只用脚切菜炒菜,他用意志力还有讲的话让我觉得没有想不到的事,只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有心,他打动了我,觉得可以把很多人带向正面”。

据台媒去年3月报道,开通短视频账号后,张晨光第一季度接下的广告已经进账7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625.4万元),还被调侃是“老来俏”。

此外,2021他就有5部电视剧、1部电影上映,今年他将还有2部电视剧和3部电影将上映。

抖音直播动态显示,他在2021年进行了75场直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带货直播。

某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在最近的3个月里,张晨光直播37场,直播销售额约5400万。

商品品类上更是十分丰富,以食品饮料、美妆、个护家清为主,几乎涵盖常见的商品品类。合作的品牌包含诸多知名品牌。

所以目前看来,张晨光算是直播带货较为成功的老演员之一。这样的销售额已经算是大主播了。

04 吕颂贤、温兆伦、陈小春、曾志伟……港台老演员的直播带货众生相:有人翻车,有人满眼辛酸

在内地进行直播带货的港台老演员还有很多,但做好的真的不多,其中多少辛酸只有他们自己心中才知道。

最近你可能会刷到几个老演员组合直播带货,知道他们是谁吗?

陈小春在香港和内地人气都挺不错,但还是翻了车。

2020年双十一,某公司与某MCN签约进行直播带货,服务费51.5万,约定包括陈小春在内的多名主播进行带货。

但是陈小春在直播时,忘了上商品链接,播了几分钟后商品就被下架。陈小春让助理补播了一场,但效果惨淡,最终销售额只有5000元。

最后,该公司诉诸法律,根据判决陈小春需要退还41万元服务费。

此前,陈小春还卖过9.9包邮的金条,消费者收到发现金片其实就是塑料片。事后,陈小春和直播间公司均表示与自己无关。

另一位风评翻车的是曾志伟。2020年7月,曾志伟开启了直播带货首秀。直播数据还算不错,直播了5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数高达1000万,销售额超1400万元。

其中,酒类的销量最为亮眼,更令他一跃成为平台酒类带货第一人。

但是,随后不少收到货的网友称收到的东西和直播时介绍的不太一样,质疑曾志伟卖的是假货,纷纷要求退款。

不过面对网友质疑,曾志伟和品牌方并没有进行回应。

抖音直播动态显示,曾志伟在去年7月20日之后就没有再直播了。

与上述两位明星的翻车不同,有些明星的直播带货则让人略感辛酸了。

曾经的TVB一哥,与江华、万绮雯和伍咏薇并称为亚视双生双旦的吕颂贤也试水了直播带货。

当年,吕颂贤凭借《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一夜爆红,成为TVB的当红小生。

后来,吕颂贤也在内地接了一些剧,但反响平平,没有掀起多少水花。

2020年12月份,吕颂贤入驻了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为某品牌开设专场,但效果可谓冷清。直播观看人数仅仅只有两百多人,峰值也不过5百多人。

虽然,吕颂贤卖力推销,还亲自上身试穿,甚至为了刺激购买,还承诺买睡衣就送签名,最后也卖出约200件。

昔日的人气小生温兆伦也搞起了直播带货。

57岁的温兆伦甚至在直播间卖起了卫生巾、安全裤、抗衰老、化妆品等女性用品,可线上观看直播的人数只有一千人左右。售卖女性用品,更让不少人感觉很奇怪。

除了女性用品,他还卖大米、零食,为了吸引流量,他还让工作人员把零食从他头上倒下来,弄得工作人员一脸懵逼。

在一次直播中温兆伦大吐苦水,自爆自己做明星比坐牢还惨。他不像别的明星,有人帮忙录视频,所以人气高,他的直播间也越做越低迷,刚开直播时有三万人,现在两千人都不到。

还有前亚姐张文慈在直播时被网友质问这是谁啊?因为被不断攻击,她承受不住在直播间直接落泪。

她曾抱怨过做直播不容易。除了要想选题,工作时间也特别长,衣服要不停换,找到的商品价格还要比别人低,要确保是真品,还要保佑物流公司不要丢件,责任很大……因为签了约,所以还不能随便退下来,只能告诉自己下辈子不要做主播了。

05 港台老演员钟情直播带货,门槛虽低,但做好太难

近些年,香港的演艺圈本来就没有了当年的辉煌,大量的演员面临无戏可演的困境。也有人或因为投资失利,或因为花钱大手大脚,缺乏理财观念等原因,生活陷入窘境。

不少艺人被迫转行,曾经在《碧血剑》《倚天屠龙记》等剧中跑龙套的游飚,转行做了去甲醛工人。

还有人摆起了地摊,比如曾出演过多部武侠影视剧的关海山次子关聪, 华宇登录香港文艺片女王蒋祖曼。

曾和梁朝伟齐名的“银河十星”之一李中宁,在邵氏电影公司门口当起了保安。

也有网友爆料,港版倚天屠龙记的青翼蝠王韦一笑的扮演者刘长生在地铁拉小提琴卖艺。

甚至还有人转做大巴司机、送外卖、做装修工和搬运工……

也有不少人把目光转向内地,而这几年大火的直播带货,因为门槛低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

但直播对于港台老艺人明星算是好的出路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我们从上述诸多例子可以看到,单靠明星光环最多只能在最开始维持不错的人气,但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

直播是一项复杂的运营工程,台前台后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去操作,而一个靠谱的直播公司却没那么好找。

这些年不少明星吃过MCN的亏,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我们看到内地不少明星都是背靠大的MCN机构,比如薇娅、李佳琦、雪梨、罗永浩等头部主播背后都是有MCN支撑,他们有的拉明星当嘉宾,有的明星干脆成为打工人。

在一众港台老演员艺人中,张晨光算是摸透了直播带货门路的人,他通过短视频平台输出了高质量的视频作品,有人设有故事,拍摄专业画面讲究。

总之,直播带货并不适合所有明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华宇登录资本看上国产润滑油新材料,亚培烯完成1.5亿A轮投资

0115

1月14日消息,亚培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已完成1.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龙盛集团和华峰集团等公司共同投资。亚培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全合成液体新材料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本轮融资,亚培烯将用于年产1万吨聚α-烯烃(mPAO)基础油原料工厂的建设,加速IPO布局。

中国智造“硬科技”实力不凡

亚培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及生产、溶液法工艺开发和聚烯烃产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核心产品是全合成液体新材料聚α-烯烃(mPAO)。mPAO是新一代全合成润滑油的新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风力发电、高铁、航母、核动力潜艇、重载车、重型装甲坦克以及采矿、 华宇登录远洋船舶、钢铁、水泥行业等重要工业、军事装备上,也是食品制造及制药领域的原料之一。目前,高端mPAO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亚培烯能实现高性能mPAO技术及产品国产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彻底解决了关键原料被国外“卡脖子”现象,保障了基础油原料的及时供应,亚培烯当之无愧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让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不受制于海外进口”是亚培烯创始人魏东初博士的创业初衷。魏博士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近三十年,获得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有机化学的博士,拥有厚实的科研背景和创新、国际化的思维,他的核心团队皆拥有丰富的新产品从实验室开发到中试和商业化生产的经验,尤其是在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商业化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亚培烯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6项,中国和PCT发明专利实审14项,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

亚培烯早已成为中石化和中石油商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专业供应商,并于2020年5月完成百吨级mPAO微通量催化聚合中试验证。亚培烯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在2cst—100000cst范围内生产出任一黏度等级mPAO产品的公司,还开发出了乙烯齐聚制备高级线性α-烯烃(简称LAO)技术等生产技术,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短板,并研发出全球范围内紧缺的超高粘度mPAO,获得业界的关注。

如虎添翼,未来可期

硬科技及创新材料领域一直是资本关注的热点,华宇测速此次投资亚培烯的几家资本方是化工行业的优秀企业,其中浙江龙盛是世界染料化学品的龙头企业;中欣氟材是一家主要从事氟精细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华峰集团是一家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的化工新材料中国500强企业。 此次强强联手投资亚培烯,齐力为这家具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注入强劲新动力,也助推了“中国智造”的创新材料驰骋世界舞台。

魏博士表示:此轮融资更好地支持了亚培烯在技术研发及生产领域的持续投入,将会用于1万吨规模mPAO示范装置,工厂在上虞化工园区,目前已完成设计,项目正在审批过程中,并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mPAO基础油原料工厂的建设。 今年将集中力量在上虞做好万吨级示范装置的开车运行,同时推进乙烯为原料的LAO产业化项目,争取能在2023年度完成2万吨乙烯齐聚项目落地,并计划在2025年通过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建设10万吨/年的生产项目,预计到2027-2030年,完成20万吨/年的生产线落地生产,届时总销售额将达100亿左右,增长迅速!

亚培烯的产品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高品质合成油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内核”。比如,mPAO 是航空润滑油领域的重要原料,几乎所有飞机的发动机都需要使用高档的全合成润滑油和润滑脂。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对于mPAO来说就是一片开阔蓝天!mPAO也是汽车和军事装备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全球的刚性需求巨大。

据悉,国外mPAO(聚α-烯烃)的工业化生产及开发应用也只有十来年,属于紧缺产品,而中国市场的mPAO大部分依赖进口,亚培烯的产品开发贯穿了从研发到生产到交货的全过程,品类宽泛、品质优异,生产成本和售价极具竞争力。

mPAO作为高性能环保节能润滑油的关键新材料,相比原先的矿物油和PAO性能更卓越,可使用在高度严苛的应用环境,起到润滑保护作用的同时,更节能环保,符合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环保政策,也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于低排放、低污染、高品质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亚培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环境和要求来研发、定制适用的合成基础油mPAO,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许多海外的买家已经向亚培烯发起订单及合作需求。未来,亚培烯还将不断升级技术平台,创新研发出更多品类的高端全合成基础油,可完全替代进口,让全世界都能用上“中国油”。

华宇登录白海科技完成数千万融资,推进AI智能开发平台研发

0115

1月14日消息,近日,专注提供新一代AI开发生产平台的白海科技宣布完成由真知资本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AI智能开发平台IDP(Intelligent Development Platform)的加速开发、完善和推广。

据了解,白海科技由原明略科技副总裁卢亿雷创办,团队汇聚清华大学、百度、明略科技等领先人才,在技术、产品、运营、开源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创始人卢亿雷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方向博士研究生,拥有超15年的大数据和AI专业经验,曾在联想研究院负责联想网盘的分布式存储和高性能计算,在百度负责Hadoop分布式计算相关工作,在明略科技期间负责AI算法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有丰富的产品技术架构及管理经验。

白海科技以“让AI更简单、更快速、更高效”为使命,专注服务数据科学家、 华宇登录算法工程师和欲转型为数据科学家的大数据工程师,为其提供易用、高性能的国产AI开发与生产工具,让其更加专注于模型开发和数据分析本身,提升工作效能,降低计算成本。

目前,Jupyter是全球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采用最广泛的Python机器学习IDE之一,华宇测速其最大的特点是可视化编程性能卓越,具备丰富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但其对AI生产和管理的支持仍有待提升,如数据接入、SQL分析等主要依赖其他插件,便捷性和稳定性相对不足;对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后台运行和分布式训练的支持等仍需完善。随着企业数据上云的加速推进,AI和云服务的深度结合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机遇窗口下,白海科技相信云原生的IDE工具也将凭借灵活、可扩展等优势,进一步帮助开发者和企业提升效率、华宇测速降低AI应用门槛。

因此,白海科技希望打造一款云原生的“Jupyter”,将Jupyter的优质体验与云原生的卓越性能相结合,为广大专业AI开发者提供一款易用、高性能的国产AI开发与生产工具。除此之外,白海科技还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中国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的核心痛点,主要包括一站式支持模型开发和模型生产,以及便捷高效的团队协作等,以功能模块的形式在IDE中提供相应功能,使其无需耗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配置。

白海科技的第一轮独家机构投资人是真知资本,其由连续创业者任旭阳创办,旨在以独特的“创业制片人”模式,携手优秀创业者,捕捉技术驱动的颠覆性产品创新机会。真知资本合伙人周玉黍博士表示:“AI的加速应用和算法模型的‘大生产’时代已到来,易用、协作性强、云原生的创新型AI开发生产平台具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卢亿雷具有丰富的企业级产品创业和研发经历,深刻了解行业需求和算法工程师痛点,他是我们心目中优秀的创业者。因此,一开始我们就与亿雷一起打磨产品方向和协助其组建团队,加速了想法落地成为创业公司。相信白海科技会给行业带来出色的开发平台产品。真知资本也将继续以联创角色帮助白海科技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