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娱乐账号注册“  下的文章

华宇注册开户_俄罗斯汽车市场大洗牌,中国人正在接下所有

0810

1984年,魏建军2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苏联产的、二手“拉达”轿车。

开着这辆拉达车,魏建军在保定机场表演了漂移特技,一战成名的他,从此得到了“保定车神”的外号。

如今,时代正在将这位“保定车神”,推向 “俄罗斯中车王”的宝座。

01 “俄罗斯中车王”

“莫斯科人即将复活!”

2022年11月,路透社这条消息,道不尽俄罗斯汽车业一年来遭遇的心酸。

年初,俄乌战争爆发;5月,法国雷诺集团就“提桶跑路”,把所有股权甩给莫斯科政府。

在这个市占率高达10%的行业老大带头下,俄罗斯汽车行业迎来了灭顶之灾:供应链断裂、工厂停产,5月新车销量同比暴跌83.5%。

这让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决定:在被雷诺匆忙抛弃的工厂里,复活“莫斯科人”汽车。

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个提气的决定。

毕竟,“莫斯科人”不但是苏联的国民轿车,更是俄罗斯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很快,新“莫斯科人”Moskvich 3揭开面纱。

从外观看,Moskvich 3气质刚劲,配备了合金轮毂、LED头灯、大型中央触摸屏显示器,号称“俄罗斯生产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国产家用汽车”。

但中国人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江淮汽车的“思皓X4”吗?

随即有消息人士透露,Moskvich 3的生产方式,就是把零件运到俄罗斯,再组装成整车的思皓X4换标车。

有意思的是,俄方和江淮汽车同样缄默不语。彼此心照不宣默默合作,凸显出微妙的默契。

在遮盖不住的中国基因背后,是正在俄罗斯市场不断攻城略地的中国汽车。

有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品牌在俄罗斯车市总销量达16138辆,较今年1月的8235辆大涨两倍;长城哈弗、奇瑞、吉利等中国品牌大受追捧,市占率从9.6%飙升到33.4%,创历史新高。

这其中,以长城哈弗的销量最为耀眼。11月,哈弗以月销4552辆的成绩位居总榜第2、中国品牌第1。

2020年、2021两年,在俄罗斯的中国品牌中,长城汽车连续成为*;2021年,更是突破4万辆大关,成了中国品牌的“俄罗斯车王”。

俄罗斯车市,历来是一个波动剧烈的大市场。

2012年,俄罗斯汽车年销量还在300万辆左右。但2015年后急转直下,到2021年只有168万辆的规模。2022年,俄罗斯新车销量预估只有60万辆,销售额约1000亿人民币,同比大降61%。

在一个“腰斩”的市场里,中国汽车为什么可以实现逆势增长?

战争,是*个原因。

俄乌战争炮声一响,先是物流停滞、供应链断裂,接着零件耗尽、工厂停摆,然后欧美制裁、外资跑路。

日产则以1欧元的代价大甩卖,哪怕损失高达千亿日元也在所不惜。而占据的市场份额*(约10%)的雷诺,则用2卢布的价格抛光了在俄资产,这才有了“莫斯科人”的“复活计划”。

经过这番“退俄潮”,俄罗斯汽车市场原有的60个品牌,只剩下14个:除了俄罗斯民族品牌拉达(Lada)、嘎斯(GAZ)、瓦滋(UAZ)外,剩下11个全是中国品牌。

其次,是因为实力。

欧美日韩车系纷纷撤离,除了“政治正确”外,主要是因为供应链断裂,运营无法维持,只能“断臂求生”。

但中国车企,却没有这些问题。

中俄两国之间物流通畅,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充足,中国车企供应链没受到丝毫影响。长城汽车,更在俄罗斯建成了本地化的超级工厂。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品牌占据的是低端市场,即150万卢布(约16.67万人民币)以下市场;中国品牌定位中高端,抢占的是250万卢布(约27.78万人民币)以上市场。

对此,俄罗斯联邦工业贸易部部长曼图罗夫直言不讳:退出俄罗斯的豪华汽车品牌,将被中国汽车所取代。

02 痛苦的开拓者

一个制造出人类*颗卫星、*座空间站国家,为什么造不出一辆好车?

上世纪80年代,苏联汽车产量一度仅次于美日。汽车不但走进寻常百姓家,还大量出口东欧、中国。

但苏联车的质量却一言难尽。

有道是:轮子比车跑得快,刹车挡风飞车外,空调永远不工作,人称“东欧四大破”(苏联的莫斯科人、伏尔加、拉达和波兰的波罗乃兹)。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被“休克疗法”一折腾,汽车工业直接“摆烂躺平”。

烂到啥水平呢?

2011年,普京到俄罗斯*的汽车工厂拉达视察,试驾最新款拉达汽车。

结果,这位熟悉驾驶技术的前克格勃特工,却在10分钟内4次打不着火,场面相当尴尬。

2016年,普京又到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视察,想体验一下最新款“爱国者”SUV,结果先是拉不开车门,后是把门把手拽了下来。

民族品牌不争气,以至于普京的座驾长期是一辆奔驰S600 Pullman。

于是,外国车企纷纷杀入,俄罗斯的街道成为了“万国竞技场”,而中国品牌也就此开始了在俄罗斯的征程。

2003年,500多辆河北产的中兴旗舰皮卡出口俄罗斯,完成了中国对俄汽车出口的“*单”。

彼时,中俄汽车贸易还有很多障碍,但俄罗斯却在政策上网开一面,规定只要进口不超过150辆,就不需要认证。

价格低廉的中国汽车,由此大举进入俄罗斯。

2006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开始井喷,达3.8万辆。这一年,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大市场。

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俄出口整车3.86万辆,同比暴涨355%,半年就超过了2006年全年出口量。

中国汽车给俄罗斯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很快,相关利益集团四处游说,要求强化中国汽车的质量认证,取消相关政策优惠。

在2007年下半年,俄罗斯的汽车政策开始转向,先后祭出要求获得俄方质量认证、不批准中国组装厂项目、提升汽车进口关税等保护措施,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因此急转直下。

中国汽车的质量,同样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原因。

比如,车身薄、间隙大,扛不住俄罗斯天寒地冻,垫圈失效、管子破裂漏水,都是家常便饭。但这种情况下,中国经销商既不提供零件,又没有售后服务……

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地缘政治危机的爆发,迅速改变了两国在汽车行业上的合作基础。

这一年,卢布对美元疯狂暴跌48%,俄罗斯通胀率攀升到15.6%,俄罗斯车市再遭暴击,但中国车企却意外感受到了一丝春意。

同年的亚信会议上,中俄正式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外交“蜜月期”。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长城汽车正式与图拉州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在俄罗斯建成一家世界级的汽车工厂。

中国品牌的大爆发,都源于这场伏线千里的合作。

03 “中车王”的新蓝海

2019年5月31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的市民尼古拉,突遭飞来横祸。

当时,肇事者严重超速,撞上了尼古拉开的哈弗H5。

车祸极其惨烈,哈弗H5彻底损毁。但车上的尼古拉、她丈夫和3岁的小孙子,全都安然无恙。

对此,交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坦言:如果不是这辆哈弗H5性能出色,抵御了绝大部分撞击力量,尼古拉一家人恐遭不测。

惊魂之余,尼古拉提笔给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写了一封感谢信:

“我们就像是被上帝眷顾,在它的怀抱中,我们活了下来。”

在感谢救命之恩的同时,尼古拉肯定地表示:“下一辆车还是哈弗!”

感人至深的回馈,对开着拉达“封神”的魏建军别具深意。

早在2004年,长城就开始进军俄罗斯。10多年来,标准管制、关税大棒、卢布波动这些波折,长城全都经历了一遍。甚至还遭遇过经销商诈骗。

2019年,长城发布“澄清公告”,解释在俄罗斯的离奇遭遇。

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集团(Irito)因为遭遇卢布贬值,前后拖欠了4844万美元(约3.2亿人民币)的车款。长城忍无可忍,在俄罗斯发起诉讼。但伊利托干脆宣布破产,法院竟因此驳回了长城的诉讼请求。

这件事,连俄罗斯总统保护企业家权利全权代表季托夫都看不下去了。他专门致函莫斯科州代理检察官,要求督办此案,结果依然讨不到一个说法。

最终,长城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计提了3.2亿坏账了事。

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长城进军俄罗斯的脚步。

2015年,长城的图拉工厂开始破土动工。

不同于普通的散件组装厂,这座总投资5亿美元,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的超级工厂,在海外中国工厂中首屈一指。

2019年图拉工厂竣工后,长城本地化生产的汽车成本每辆大降1万元,一期产能达8万辆/年,足以满足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需求。

针对俄罗斯冬天天寒地冻、夏天烂泥遍地的路况,长城汽车重点进行了质量优化,使之既抗冻、又耐造,尽量多跑路、少维护,加上宽大舒适的配置,赢得了众多俄罗斯人的青睐。

以长城哈弗的“初恋”为例,1.5T手动挡在俄售价高达20.85万人民币,但同款车型在国内只卖7.89万。即便如此,2022年11月,它依然登顶中国品牌在俄新车*。

不论质量还是口碑,中国品牌都牢牢抓住了俄罗斯人的心。

如今,俄罗斯一面经历着俄乌战争、西方脱钩带来的动荡,一面面临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如此背景下,俄罗斯汽车产业政策发生了重大的逆转。

2022年6月,俄罗斯工贸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快充设施规定:汽车充电桩,“必须”要符合中国规范GB/T;而欧洲规范CCS2、日本标准CHAdeMO,仅作备选项。

这意味着,不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汽车,俄罗斯都开始实施“一边倒”战略。

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被视为更广阔、更具潜力的新蓝海。

2020年底,俄罗斯仅有1.1万辆电动汽车,渗透率不足0.2%。但根据2021年公布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采用发展规划》,俄罗斯计划斥资7770亿卢布(约105亿美元),将电动汽车2030年的产量占比提升至10%。

因此,有分析机构预测:未来的俄罗斯车市,注定要被中俄两国品牌瓜分;而考虑到中国拥有2000多万辆的*产能,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可能冲上70%。

也就是说,至少要在2022年现有的市场份额基础上再翻一番。

眼下,俄罗斯车市虽然低迷,但如果着眼于战后经济的触底反弹,依然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对此,“俄罗斯中车王”的新布局是:2020年,长城与俄罗斯再签特别投资协议,即总投资424亿卢布(约37亿人民币),将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在图拉工厂进一步本地化,规划发动机年产能高达8万台,有望在2022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营。

以俄罗斯为根据地,长城的产能不但将辐射周边国家,甚至不排除成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每一次旧秩序走向终结,都意味着新的领导力量的酝酿和崛起。中国汽车掘金俄罗斯的大时代,正在呼啸而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炎明生物完成7亿人民币A轮融资,国投创业、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

08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0日消息,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国寿科创基金、荷塘创投基金跟投,上一轮全部投资方和玉资本(MSA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峰瑞资本、中发展领创/生命园创投基金、博远资本、青澜基金及昌发展等持续追加投资。炎明生物的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于2020年10月共同创立,矢志成为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炎明生物的科学基础是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学发现,选择在炎症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了“细胞焦亡与先天免疫调控的分子开关”技术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领先的医学转化机构合作,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和肿瘤的革命性创新药物,将中国的原始创新成果惠及全球炎症和肿瘤患者。

炎明生物在北京、上海和美国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建成超过100人的国际一流的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多个小分子和基因调节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项目。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细胞焦亡抑制剂及先天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其中先天免疫激动剂将在2023年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预计2024年进入临床阶段。

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邵峰院士表示:炎明生物的新药研发都是基于我们自己发现的全新科学原理和潜在药物靶点,是不折不扣的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炎明生物不仅是科学驱动,也努力践行科学赋能,最大程度利用我们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解决研发中的各种难题,用创新去创造价值。成立两年来,我们在平台建设、管线搭建及项目推进方面都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我们非常感谢各位新老投资方们追求原始创新和原创新药的勇气,以及对炎明生物的青睐和信任,在各方支持下,相信炎明生物将进入快速成长和发展期,早日开发出有价值的创新药物,造福患者,为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和医疗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邓天敬博士表示:炎明生物成立两年多以来,在世界领先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打造了国际一流的小分子及生物原创新药的研发能力,并在多个First-in-class的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感谢新老投资方对炎明生物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感谢在此轮融资过程中所有投资者对炎明生物的热情。我们非常高兴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做艰难但正确的事业,早日开发出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助力中国的原创新药开发早日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投创业表示:开发全球原始创新、满足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是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健康产业贡献者的必经之路。炎明生物是以邵峰院士实验室深耕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等生命基础科学研究形成的,全球领先的原创科学发现为基础的新药成果转化平台,其中细胞焦亡通路的发现、概念验证及技术探索成果,有望为自免、肿瘤等重大疾病提供创新的解决路径,成为新的肿瘤免疫、自免疾病药物研发热点,临床价值及市场潜力大。公司快速、高效地组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构建了从靶点发现到系统验证的完整技术流程,并推进多个创新靶点管线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突破。

国风投基金表示:作为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国风投基金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为宗旨,积极投资在技术前沿领域拥有国际级原发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炎明生物专注的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方向覆盖多个大病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依托创始人全球领先的基础科学,拥有强大的科学成果转化和持续创新能力,有实力成为立足于中国本土科学发现的具有全球影响力、临床获益和引领性的原研创新药公司。未来,国风投基金将贯彻自身定位及使命,助力炎明生物快速发展,对接央企资源,不断取得新突破,力争在全球的药物市场开发出突破性新药,解决未满足的疾病需求,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和玉资本(MSA Capital)管理合伙人曾玉女士表示:和玉资本于2021年领投了炎明生物的天使轮融资。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炎明生物多条药物研发管线推进迅速,其研发速度和爆发力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除药物管线外,在炎明生物的平台上已经诞生了多项世界顶级的原创科研成果。我们相信,炎明生物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立足于中国、以原始科学创新为驱动力、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炎明生物本轮融资中,和玉资本最大额度追加投资,在将来,和玉资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炎明生物的发展。

太平创新表示: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始终践行央企情怀,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坚定支持原始创新、技术攻坚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炎明生物的科学基础是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学发现,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天免疫激动剂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核心管线具有全球竞争力。此次投资将有力提升中国原始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有效服务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国寿科创基金表示:国寿科创基金是中国人寿聚焦国家科技发展和实体产业经济升级的需求,支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举措。我们对炎明生物“以科学发现为基础,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路径高度认同,对邵院士和邓博士团队的技术及产业转化能力高度认可。我们对公司及其管线的发展潜力长期看好。未来,国寿科创基金将继续以点带面,在全球生命健康领域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坚定支持我国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保障人民的健康需求。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先生表示:自成立以来,炎明生物依托坚实高效的科学成果和清晰的疾病转化战略,在天然免疫和肿瘤免疫领域迅速树立了全球领先的科学平台地位。在多个全新、高难度的靶点和项目上,炎明生物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应对全球范围内尚未解决的医学挑战,其科研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不可估量,商业价值巨大。峰瑞资本将始终如一支持中国原始创新,也坚定支持炎明生物书写中国医药创新的新篇章。

礼来亚洲基金投资团队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见证了炎明生物从0到1的快速发展,炎明生物即将成为一家将原始创新成果推入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并持续不断有新的管线会进入临床。创新之路艰难险阻,我们会持续支持炎明生物勇攀高峰。

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邱庆女士表示:非常高兴荷塘创投能参与炎明生物的本轮融资。炎明生物药物研发的科学基础来源于邵峰院士在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分子以及细胞焦亡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备极强的创新性和领先优势。公司基于细胞焦亡领域的全新靶点开发多种肿瘤以及炎症性疾病创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公司早期阶段汇集了行业内优质的人才,搭建了完善的药物研发团队,在分子筛选、药化设计、药理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扎实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优秀的研发团队为公司进行原创新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期待公司的创新药早日造福临床患者。

华宇平台登陆_成为Temu卖家的122天:从进场到退场

0809

作为拼多多出海的*步棋子,

上线仅数月,Temu已在海外市场掀起风暴。

10美元的卫衣、3美元的蓝牙耳机……

有人说Temu血洗美国市场,

有人称其不过在走Wish的老路,丧钟早已敲响。

一边是社媒上美国消费者满屏的“真香”体验,

另一边是唱衰与唱好声此起彼伏的舆论场。

毫无疑问,Temu凭借着惊掉眼球的低价和社交裂变玩法赚足了眼球。

但这艘巨轮内部,

卖家们正面临着一地鸡毛的境遇。

随着国内段物流平摊、商品重量违约金等新规实施,

卖家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正在进一步收紧。

潮水上涨之时,

有人入场,有人角逐,有人停下观望,

也有人,选择在海水还未扼住咽喉之时全身而退……

我们找到了4位处在不同阶段、做出不同抉择的Temu卖家,从他们的亲身叙述中还原卖家们的真实处境,以及职业认知上的成长。

——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巨轮之下的暗流,是如何涌动的。

令人迷茫的开场

李娟,陶瓷杯具卖家,刚开始接触Temu

我是一名批发商,也会参与设计,之前主要供货给国内线下市场。

近几年国内生意不好做,四年前我们开始拓展国外业务,给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卖家供货。

我一个月前开始做Temu。

国外接受的价格比较低,需要走量,这是我们选择Temu的原因。

目前我上传了十来款产品的图片,截止到12月底,才通过了两款。

等待审核的过程很漫长。

我上传的产品中,有一款的图片一直无法通过。之前的驳回理由是,需要有两个单位的数据,英尺和英寸,我只上传了厘米。我修改了两次,还是没有通过。

我每天都收到系统信息提示备货,但是图片未通过,我不能申请备货。没有任何提示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到现在已经快半个月了。

我觉得如果Temu能提供新手卖家培训服务,或者设置卖家客服,对我们帮助会很大。

我加入了一个400多人的卖家群,每天都会有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的朋友遇到过一种状况,平台通知产品已退,但卖家没有收到物流单号,也不知道怎么提货。经常有产品因为包装不合格被退货,运费卖家自付,这很不划算,因为利润本身已经很低了。

还有卖家反映,产品卖得好好的,只是因为出现了更低价的产品,平台就会直接下架价格更高的产品。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因为顾客群体是多样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要是竞争不过,卖家会自己退出,而不是由平台干预。

我不担心同品竞价,因为我们在价格上、质量上都有优势。而且和拿通货的卖家不同,我们自己有设计能力,可以做一些比较独特的款式。

我觉得竞争不可怕,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吃亏才让我觉得很不划算。

另外我也担心遇到侵权。

我们计划在国内为一个新设计的图案申请版权,但是不知道在国外是否认可。我们希望平台也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帮助卖家避免侵权。我了解到很多卖家都遇到过侵权,罚款很重,花了很多心血的店铺,一下就倒闭了。

在Temu上,我们的杯子价位不算很低,大概在15-30块人民币。

● 李娟卖的陶瓷杯,受访者供图

陶瓷是分等级的,出厂都会经过质检。有一些瑕疵品,我们会先选出来以特别便宜的价格卖掉,在Temu上售卖的都是质量更有保障的产品,我希望不要遇到太多售后问题。

买手是外行,可能他们不懂产品,我想我可以和他沟通。

我们肯定不能做特别便宜的东西,这不是长久的生意。

跨境老手,如鱼得水?

园长,公众号:园长跨境电商日记,美妆卖家,坚守Temu阵地

我大概在一个月前开始做Temu,现在一天能卖出100-200单。

能达到这样高销量的卖家是很少的——这跟我长达10年的从业经验不无关联。

我从2012年大学毕业开始做亚马逊。赶上智能手机换代,我的*个爆品充电宝,一下赚了400万。

但由于对产品质量没有意识、不够关注,我的好多链接被举报下架。

当时我太年轻,遇到问题只想逃避。换作现在,我会找个靠谱的厂家,研究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

2016年,正值美妆赛道风口。一个成本2、3元人民币的产品,售价可以达到15美金。我从这一年开始专注美妆赛道,卖到了美国市场类目*,赚了两千多万人民币。

如今,美妆品类的竞争非常激烈,你在Temu上搜索美妆刷,有无数个卖家在卖。很可能你给平台供价10块,后来新的竞争对手8块就供给平台,这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Temu的利润确实很低,有的产品一单只赚1块,但也有能赚8、9、10块的产品。

之前Temu是有优惠政策的,国内段物流运费平台承担,现在是卖家跟平台各50%。我认为这是平台吸引商家的优惠政策,取消了也正常,而且国内运费已经很低了。

● Temu的下载页面截图,图源App Store

相对而言,卖家在亚马逊会更自由,有定价权,不过要自己出广告费。但是Temu卖家的角色就只是供货商。所以你不能抱怨没法涨价,这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

卖家是依靠平台活着的,你自然得遵守平台的玩法和逻辑。

当然Temu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找不到买手,审核慢。

Temu的流程是:上传产品-等待审核-寄样品-下首单。每个环节你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对接人。而且Temu是按类目划分的,如果你上架了5个类目的产品,你就要去找5个不同的人来审核。

截止目前,我们有30多个产品,十几个都上不了架。

但我也能理解,毕竟买手少,卖家多,而且很多人可能阳了。

另外经常有卖家吐槽,不符合平台要求的产品,是顺丰到付退货,本来利润空间就小,这确实不合理。

作为一个新平台,出现问题很正常,我们要给它一些时间。

除了平台本身的问题,卖家也会遇到各种风险,其中*毁灭性的就是侵权。

2014年我的第二个爆品蓝牙音响,曾卖到了整个类目的Top100。

但是,蓝牙(Bluetooth®)是美国蓝牙协会注册的商标,我们的蓝牙耳机包装上就印着Bluetooth®的字样。所以就被举报侵权,前后亏了大概200万。

这样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因为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除非完全自主开发,但门槛太高了。

所以我萌生了建立一个跨境电商人的专属平台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卖家少踩坑。这就是网站快番茄的来历,明年我争取做到日活1万用户。

我给新手卖家的建议是,不要看太多负面信息,会产生误导。平台适不适合你,只有自己实践了才知道。而且Temu投入也不大,风险可控。

我认为卖家政策收紧是平台发展必然的规律。目前成本都还可承受,所以我暂时不会退出Temu。

低价不是生存之道

张青,家纺卖家,持保守策略

作为家纺类贸易商,我们是Temu较早一批引入的卖家,11月初店铺正式上线。

目前日销100单左右,有一些稳定出单的链接。

2016-2018年,我曾在某外贸平台当运营经理。这段经历让我完成了从职场小白到业务专家的转变。我也凭借这段履历去了大厂。

这些工作经历使我更关注平台运作的底层逻辑与系统性风险。

因为主打低价,Temu有量大的优势。

但一体两面,低利润也成为卖家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平台会抓取批发网站上的同款比价,卖家提出稍高的价格都会被拒绝。为了抢红利,卖家纷纷卷低价,最后毛利率非常低。

拿家纺类目来说。贸易商在工厂价的基础上加10%,就是底线。量大时,10%的毛利率也可以做生意。

● 张青卖的家纺类商品,受访者供图

但是,平台后来暴露出其他风险,导致卖家需要付出很多额外费用。

例如加收运费。平台前期宣传物流费用全部补贴。等我们备了很多货开始做,政策突然就变了。我们当天晚上10点收到国内段物流费平摊的通知,12点就生效了。

结果是,在10%毛利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4个百分点的物流支出。

我觉得这对卖家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利润。产品从盈利到亏损,这就是生意从能做到不能做的转折点。

其次是卖家心理。卖家前期都是冲着平台红利来的,钱还没赚到,政策就突然变动。今后成本会不会越来越高?卖家会丧失信心。

另一个风险是压货严重。

平台早期宣传,上够50个链接,给全店推广。但卖家备了那么多货,什么时候可以回款?一是慢,二是不确定。

往深了说,Temu的竞价机制对平台自身来说也是隐患。

Temu招募了大量贸易商,他们手里都是差不多的市场通货。这会导致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激烈。

附带的影响是:质量好,价格稍高的产品会被淘汰。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举个例子,一块毛巾,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手感柔和,有的手感粗糙。

材质、面料以及处理的过程——有几道工序、加什么注剂等,都会对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但这些差异在图片上是无法体现的。买手也无从分辨、只能看图,图片一致,就选低价的。

在现有的竞价机制下,材质好、手感好的毛巾一定会被淘汰掉。

经过反复淘汰,平台上的产品会越来越差。最终剩下来的都是价格极低,质量没有保证的东西。

至于是否继续做Temu,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我个人认为,目前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首先,资金方面,我们大概投入了20万,做了两个月,成本回收仅2万块。

其次,时间上的投入也很大。很多Temu卖家同时也做亚马逊,大家普遍反映,Temu的规则很繁琐,耗费时间更多,但赚到的钱却少很多。

我目前的倾向是,收缩现有的产品线,专注去做个别已经起量的产品,不会再进行产品线的扩张了。

退场,夺回主导权

Chan,家居卖家,准备退出Temu

有一天,朋友问我,Temu对你之后想要走的路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就点醒了我,我想要认真做产品,而不是一直陷在让人疲倦的低价竞争中。

我成为Temu卖家是在11月初。

Temu是主打低价的平台,选品很重要。

首先是实用类、受众广的日用品,出单量大。其次是节日类产品,比如情人节、万圣节……因为节日类产品可以做得独特,同时在那段时间也是高需求的。

需求大,可实现差异化,是我总结出来的选品原则。

家居品类的优势是,消费频次高,需求硬,更换勤,价格也不会很高。

如果是铺天盖地都是同款的品类,Temu内部有在1688等网站上抓取产品价格的软件,买手压价通常只会在此基础上让你赚5毛钱、1块钱,所以对卖家很不利。

我的原则是,如果一单利润低于8块,就不做。

如果一单利润只有1块,但是日销有100、200单,也可以做,但很多卖家都达不到这个销量。同时还有退货的风险,如果产品有质量问题,你需要上缴产品报价5倍的罚款。此外中间各个环节的时间、人工成本都很高。

Temu竞争非常激烈,好不容易我现在还有8块利润,做一段时间可能只剩5块,再做一段时间,可能就只有1块了。

● Chan的店铺数据截图,受访者供图

跟买手打交道也让我感到疲惫。大部分买手不懂产品,也没有经验,有的甚至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他们只会比价。

虽然亚马逊也没有让我赚到很多钱,但它对我的个人成长有价值,我能从中挖掘整个行业,或者某个类目的趋势。

但Temu不是这样,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上架、打标签、贴标签的机器,我完全不知道平台是如何运营、如何给流量的。

我不想把主导权交给平台。

我想要认真做产品,做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东西。

好产品一定是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你需要不断地反思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痛点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产品的反馈有什么不同。

国外用户有拍视频记录生活的习惯,为了更了解用户的习惯,我会经常浏览他们的社媒,看在这个生活场景里我的产品有没有用到?怎么用的?用了多久?只有根据这些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才会越来越完善。

至于要不要做品牌,我觉得大部分人对品牌都没有很深刻的认知,所以我也不敢说我要做品牌,目前我先做好产品本身。

等现有的库存卖完,我就退出Temu了。

我想去尝试别的平台。或许,也会建立自己的独立站。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登陆_鱼跃医疗「领跑」血氧仪乱象

0809

“因为没抢到血氧仪,所以先用Apple Watch救救急”。 「科技新知」在一家苹果门店里,听到一位顾客无奈地讲道。

近日,伴随着疫情“沉默性缺氧”问题的出现,一款俗称“氧饱夹”的体外诊断产品,受到大众广泛关注。

“氧饱夹”的学名为指夹式血氧仪,是一种测量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灌注指数等指标的小型医疗器械。用手指夹紧脉搏血氧测试仪可测量出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以此判断病人是否缺氧,以及缺氧的严重性,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百度指数显示,12月21日血氧仪的搜索热度还在8500左右,到了12月25日飙升至56531。用户频繁搜索“血氧仪的用途及功能”、“血氧仪哪个牌子*最准确”、“血氧仪怎么看数据”、“血氧饱和度正常值是多少”等问题。

此外,各大电商平台也出现血氧仪断货现象,甚至部分产品需要像“抢茅台”那样蹲点抢购才能买到。价格更高、能够及时为缺氧人士纠正血氧状况的制氧机,也普遍出现抢空、缺货、断货的情况。

热销之下,包括康泰医药、鱼跃医疗在内的不少IVD厂家也开始扩产抢业绩,但这阵风能吹多久?是否会出现新玩家入局抢占市场?对于企业业绩来说影响几何?

Part.1 混乱的市场

便宜的没货,贵的离谱,甚至上架的还有不合格产品,这就是目前血氧仪和制氧机市场的现状。

「科技新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包括乐普医疗旗舰店在内的多个该品类店铺已将血氧仪、制氧机等商品置顶显示,并且多款已显示缺货、预售。

其中京东“心电/血氧仪热卖榜”*售价为128元的康泰血氧仪,30日售出77万件,但点进页面显示预约状态,在规定时间预约后才可进行购买,且在询问客服发货时间后得知,并非预约购买后就能发货,发货会按照订单时间依次发货,而截至抢购前10小时,预约人数已达8万。

售价更高的制氧机也出现火爆之势。从12月23日开始,各大电商平台的制氧机正在接二连三地售罄。

以鱼跃制氧机为例,3L浓度90%的小型家庭式雾化氧气机,23日11时开售,预售三小时后便已经下架。而随着市场持续发酵,目前淘宝平台的鱼跃旗舰店所售卖的制氧机均处于缺货状态。

同样,可孚医疗旗舰店中原本共有4款家用制氧机,截至发稿全部售罄。在询问店铺人员时表示,“对于上架时间没有接到通知,(制氧机)是刚刚才拍完才下架,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货,你可以每天都来看一下。”

市场火爆伴随的除了缺货外,还有翻倍的价格。

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表示,鱼跃一款手指夹式家用血氧仪在一个月前买的还是113元,平常价格更是低至89元,然而目前价格已经翻倍,甚至达到400元左右。

通过对历史价格的查询,鱼跃医疗一款型号YX102的血氧仪也在一个月内实现了价格翻倍。

制氧机价格上涨更是离谱。一位网友称其12月5日购买的海尔119W制氧机,价格仅不到600元,但目前已经涨至1400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价格已经翻了两倍还多。

缺货、涨价可以解释为市场行为,但上架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产品的企业可以说是“吃相难看”。

「科技新知」在某电商平台发现,鱼跃医疗上架的一款型号为FS20D的指夹式血氧仪,售价高达299元,且目前多地区处于无货状态。

在该产品的详情页上,鱼跃医疗表示该产品符合三重标准,并且晒出了一张医疗器械注册证,虽然很模糊,但放大后隐约可以看到“湖南”和“艾”字。

随后,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搜索血氧仪,结果有医疗器械注册号的企业中有一家叫做“湖南艾瑞特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点进去发现确实有不少FS20的型号,然而尴尬的是,并没有FS20D这个型号。

为避免出现遗漏,还查看了该企业所有血氧仪医疗器械注册号后,也没有发现FS20D型号。

即便是搜索鱼跃医疗,其血氧仪注册证号里面也只包括了之前的YX100、200、300系列,依旧没有这个新型号。也就是说,鱼跃医疗新上架的这款产品,大概率还未得到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相比口罩和抗原试剂,血氧仪、制氧机等成本更高,制造周期更长,但更高的利润也让市场更疯狂。目前不少经销商已经开始囤货,IVD厂商开始连夜扩产。

Part.2 疯抢的厂家

可孚医疗、鱼跃医疗、乐普医疗都是国内知名IVD厂商,各家对于当下市场现状表现也都十分乐观。

可孚医疗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制氧机)前段时间开始好像就比较缺货了,(防疫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公司的血氧仪、制氧机都卖得比较火,我们也在加紧生产。”

但对于制氧机的产量,对方表示并不清楚具体数字,“后续产量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定。”

对于血氧仪和制氧机销量增大,该人士表示,“一方面,(销量增加)对于公司而言算是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非新冠相关的其他基础产品相对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消费者)感染之后,其他非必需非紧急的产品就没那么急着买了。”

鱼跃医疗证券事务代表则表示,“目前公司血氧仪的生产和销售都显示正常,因为有一些短期需求爆发,最近有点排产情况。制氧机的生产供应会好于血氧仪。”对于是否会扩产,该人士称,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乐普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涉及原材料要提前采购等,产能方面临时扩产应该也不太行。目前To B、To C端有各方面的订单,所以总体比较紧张,市面上血氧仪产品处于临时性的供需不平衡,无法预测会失衡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盲目大规模扩产也可能会对公司后期发展带来一些风险点,但公司现在也是在加紧供应。”

全球*的脉搏血氧仪供应商之一康泰医学证券事务代表也称,“产能目前尚能应对购买需求,现在公司日产量已经达到10万台。目前,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生产,通过调整生产线、加大员工招聘等方式扩大产能,以保证订单及时交付。”

不过该人士对于需求量的变化给出了较为客观的态度,“如果大家都意识到需要人手一个血氧仪的话,需求量肯定会继续增加,如果大家没有特别意识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人手紧缺、原材料涨价也为厂商、经销商带来成本压力。

一位血氧仪制造厂商负责人表示,今年初血氧仪批发价格还比较低,公司批发1000件定价50元左右,现在随着上游物料全面涨价,批发1000件定价也涨到了85元起步。

渠道方面,由于是非常规储备器械,「科技新知」在询问多数药店后发现血氧仪目前均无库存。另一方面,面对暴涨的需求,上游厂家囿于生产周期,短期内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一货难求”局面暂难缓解,但已有连锁店铺开始积极备货。

一位医疗器械专营店负责人讲到,“现在店里没有多少现货,尽管公司每天都在进货,但到货当天基本线上线下平台都会卖完。价格方面,工厂给到的批发价有上调一点,但终端价格基本没怎么涨,涨的话幅度也不会很大,主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定。”

事实上,作为特殊环境背景下的阶段性销售热潮,血氧仪、制氧机等家用IVD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未完全放开。对于IVD厂商来说,也需要注意市场隐藏的风险。

Part.3 震荡的“钱景”

早在2020年的*波疫情防控中,血氧仪就刷足了存在感,其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一轮大幅增长。

有相关报道称,2020年国内头部企业超思、康泰等旗下指夹血氧仪产品,年平均销量均超过了1000万只。从血氧仪头部企业的年报中,也足以窥见疫情对血氧仪市场的影响力。

以乐普医疗为例,其在2020年实现营收80.39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4.44%;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乐普医疗业务规模*的医疗器械板块营收有所降低,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血氧仪所在业务板块)却实现了12.2亿元的营收,与2019年相比上涨了约140.36%。

而在红日药业2020年报中,新冠疫情对其血氧仪业务的影响则更加明显。数据显示,其旗下超思电子实现营收近10万亿元,净利润突破了2亿元,且以指夹血氧仪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品海外市场订单是2019年订单的4倍有余,国内市场订单数是2019年订单数量的3倍有余,订单增速明显。

不过进入2021年,因产品消化存在一定周期性,各家血氧仪销售数据有回落,业绩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今彻底放开后导致“血氧检测”再被提及,市场空间完全被释放,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更趋于理性。

监测监护类产品与体温计、电子血压表不一样,即使上市的时候符合定检要求,只是随着使用次数增多也会有一些问题。医院用的医疗设备都要定期送检,做强检校正,以保证它是有效的。

而目前国内血氧仪市场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监测精度达医疗级的产品较少、性价比不高等问题,适用性、监测精度、运动性能、成本控制都将是考察血氧仪研发及生产企业的重要指标。

另外,常规血氧仪的技术壁垒并不算高,制作成本也较低。目前市场上存在部分无证经营厂家,其出货量已达百万。甚至像鱼跃医疗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存在不符合医疗器械销售规则的情况(上文提到的FS20产品)。

但由于成本控制和研发技术难点等问题,即使是具有CE、FDA等认证的正规企业,其研发和生产的指夹血氧仪的监测精度,也少有达到医疗级的,所以这些价格便宜的家用血氧仪,具体能在实际生活中取得多大作用,尚不能准确评判。

再看家用制氧机,消费者的需求是要解决血氧饱和度过低的情况。但从医疗层面上来看,一般不会使用制氧机吸氧,因为家用制氧机制氧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制氧、分子筛等,化学原理就是通过加药片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分子筛就是把大气中的氧气通过分子筛筛出来,但是这些方法产生的氧气浓度很难保障。医院都是用氧气瓶来保证吸入氧气的量和浓度。

也就是说,家用制氧机虽然看似比较方便,但其氧气浓度很难保障,并且对于氧气质量不好掌握,能够保持多久都是问题。

因为从医学上来讲,每分钟2升至3升是一个低流量吸氧,3升至5升是中等流量,5升以上的就是高流量吸氧。需要高流量吸氧才能维持到90%的正常水平,就说明呼吸系统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了。

而从吸氧的标准来讲,就需要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储氧面罩吸氧甚至无创呼吸机或者有创呼吸机去支持。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无法在家操作实现。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的家用制氧机多为真需求下的伪产品。

当然,新冠疫情可能只是血氧类IVD产品爆发的契机,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管理的需求更丰富、更多元等,也是指夹血氧仪、制氧机等IVD产品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新知」看来,这个市场虽大但相对混乱,未来行业标准等将会趋于严格,而谁能率先进行创新,在精确、方便、成本等方向上取得突破,谁才能真正吃上这块大蛋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抖音即时零售拉来「新盟友」

0807

讲究线下体验的超市,把“一小时送达”的本地生活服务,搬进了直播间。

最近,一个新账号“物美超市”在抖音上开设。其运营主体显示为“北京物美超市有限公司”,关联的抖音小店则上架了10个品类超千件商品,近7天内连开五场直播。在该直播间,消费者下单的商品从物美超市(北京大兴龙湖店)发出,1小时内收货,过程类似“点外卖”。

超市直播,初看和普通直播没什么不同,无非是货源从淘宝、京东、拼多多上的品牌商家,变成了你日常可见的超市。但本质的区别在于,作为近场电商的核心玩家,一是超市能实现的送达时间更短,配送更快;二是因为时效优势,在生鲜等品类配送上有一定的想象力。

今年8月,抖音官宣与饿了么达成合作,饿了么以小程序形式入驻抖音,为抖音用户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新体验,这被视为抖音入局外卖的重要信号。如今,继“上抖音点外卖”之后,抖音又拉来大型商超,试图让你把“线上逛超市”这件事也安排上——尽管超市送货上门早已不再稀奇,但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你看不到直播间,而擅长快递发全国的“猫狗拼”等电商平台,又很难将配送时间都缩短到1小时。

集齐了“货源充足、配送高效、直播云逛”三要素,抖音从本地生活入手,找到外卖、商超等角色,更高频的近场电商,既是抖音电商补“货”的手段,也是借此打开即时零售新局面的机会。但是,对于超市而言,想要搭上直播电商的快车,仓储、物流、配送、结算各个环节都藏着隐形的挑战,翻开各家超市的财报,超市想要靠直播赚钱,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直播5场带货不足千元

物美的直播试水更早可以追溯到今年10月。

当时,物美集团在北京试点超市场景直播,通过“物美卖场旗舰店”抖音账号,将商品首次发往全国。和普通直播间不同,物美将直播间直接设在物美大卖场双井店现场,每天保持6—8小时开播,9月16日—10月11日,该账号累计直播近60场,销售额超300万元。

物美新媒体部负责人卢珊彼时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1.未来物美将在抖音建立垂直账号矩阵,“比如会有专门售卖米面粮油的账号、酒类的账号、家庭个护的账号”;2.或将利用物美旗下多点Dmall的后台处理系统及配送体系,推行直播间即时配送业务。“比如浙江消费者看到直播间的带货信息下单后,门店会就近进行拣货配送,这可以理解为直播版的外卖。” 物美方面表示,通过优化物流,未来会在北京率先进行直播即时达试点。

11月底,一个名为“物美超市”的账号发布了*条短视频,目前来看,这也是承接物美直播即时达的主账号。和“物美卖场旗舰店”不同,“物美超市”的直播没有放在超市现场,主播在直播间坐着介绍商品,且带着很强的地域性。点开小黄车,商品链接上方标注着“物美超市(大兴龙湖店)”,消费者无法切换门店,在直播间购买商品,收货地址只限北京地区。主播表示,商品一小时内都可以送达,“但暂时只能送北京,后续可能会有新区域。”

记者观察12月26日开播的场次,该账号当天售卖包含生鲜、粮油调味、个人护理、冲饮、衣物清洁、纸品湿巾、酒类、零食特产8个品类。这些品类商品并不局限于抖音小店,抖音小店内的商品种类更多,但是更集中在快消品。即使是生鲜品类下,也多是蔬菜等日常用品,水果则以存放周期更久的奇异果、柠檬、西柚为主。而直播间售卖的生鲜品类下有相对娇贵的草莓、龙眼等商品,售卖的商品也结合即将到来的年货节有“精心挑选”过的痕迹。

左:直播间 中:直播间品类 右:抖音小店品类

记者体验了一遍下单流程,填写可寄送地址后,基本和外卖下单没有差别。物美超市(大兴龙湖店)发货,但配送成本更高,消费者需要支付配送费5元、打包费1元,满51元可以免除配送费,消费者可以选择抖音或是支付宝支付。但一些商品容易出现缺货情况,物美方面没有配备在线客服,只有一个联系电话,消费者只能选择“官方客服”,而官方客服则显示来自“抖音电商超市平台客服”,对方表示,抖音并不负责配送,商家都是自配骑手。

尽管总体下单体验还算丝滑,但销量并不尽如人意。截至发稿前,“物美超市”累积粉丝数2818,近7天内开播5场,蝉妈妈数据显示,场均观看318,销售额不足750元,销量最高的品类是生鲜水果,占比达到56%,余下销量以食品饮料居多。相较而言,不限于小时达,地域性没那么强、可全国发货的“物美卖场旗舰店”,近7天开播5场,销售额在2.5—5万元区间,已经算是较好的成绩。一小时送达的直播版外卖生意,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

物美开播,醉翁之意不在“直播带货”

在直播/短视频最热闹的那两年,几乎所有APP都在搞直播、做短视频。但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自营业务更重的京东,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动静。

归根结底,不是守旧,而是它们遇到的问题,和超市直播面临的挑战有异曲同工之处。以美团、饿了么对比,强地域性让平台利润更多依靠规模效应,小范围地区能产生的订单有明确的上限;以京东对比,以快消标品居多的品类结构,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下,和传统线下商超一样,透明的毛利空间,同样不适配于模式较重的直播——本质都是投入产出比太低。

2020年,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期,有不少超市都尝试过线上直播,但时至今日,很多超市直播都依然是带着“宣传推广”的目的,而并非直播带货。在抖音,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永辉超市都开设了抖音账号,但全部没有开通抖音小店,这些账号都仅限于分享“美食秘笈”、“宝藏好物”,但它们不用短视频带货,也很少开直播,物美是*个将货搬进抖音小店和直播间的。很多超市的自营APP,也不约而同地舍弃了开设直播/短视频的板块。

“这是因为我们清楚,超市的零售模型,和直播电商的模式,它是高度不匹配的。”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记者,零售企业开直播,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电商业务完全独立,二是以“实体店”为核心去开展。“前者单独设立仓库,不从门店发货,其实相当于一个新业务,只是还借着‘xx超市’的名头,具有一定品牌价值,但本质已经脱离了传统超市业态,也就无从谈起超市直播,就像天猫超市一样;这里我们讨论后者,门店发货,店仓一体化,这样的模式下想要直播带货,它其实已经归属同城配送、即时零售,这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是因为强地域性和直播规模效应之间的不匹配。一家两万平米左右的商超,SKU数能达到数十万,线下商超是典型的“宽SKU、浅库存”,商品种类很多但备货量较少,而直播带货正好相反,“窄SKU、深库存”,利润更多来自于爆品,单品销量有时候甚至能达到数十万件。这种情况下,超市备货过少难以撑起直播的规模效应;但备货过多,店仓一体、门店发货,又让可覆盖的客群和区域有明确上限,有限的消费者无法撑起足够庞大的单量。

其次是因为品类结构的差异,超市更多满足的是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需,利润空间透明,直播带货的投入产出比低。超市的毛利率普遍不高,数据显示,2020年,物美集团的毛利率为22.7%。其中,物美收购的麦德龙中国2020年(4月23日至12月31日)的毛利率仅为18.1%。“传统超市销售的商品品类利润低,超市的客单价又基本不超过100元,营收多是依靠覆盖更多的地区(开店)实现高效周转,但这和直播模式又是背道而驰的。”

另一方面,超市售卖商品以快消品居多,和直播带货的服饰、美妆等强势品类不同,不需要很强的体验展示。近两年,也有超市尝试拓展更多的非标品,譬如永辉超市曾售卖服装,推出拿典、DD尚品、TUTU在内的服装自有品牌,但其贡献的收入非常有限。庄帅认为,“当消费者没有养成去超市购买特定商品的心智时,超市依然会以货架式电商、搜索电商为主要经营逻辑,开设直播即时达无法平衡收入和成本。”基于此,物美和抖音合作的促成,更大可能性并非看中了直播电商,而是拓展新渠道,意在挖掘抖音商城的中心化流量。

在各个新零售业态中,盒马是典型的店仓一体。

抖音即时零售的新战局

物美开直播,醉翁之意不在“直播带货”本身,探索新模式的属性更强。这样看来,直播带货五场,销售额却不足千元——销售额高低,也未必是衡量这场合作结果的重要尺度。相比之下,这更像物美和抖音双方,基于技术探索下关于即时零售新方向的战略性合作。

今年以来,抖音在即时零售领域,先后拉来了多个盟友。8月19日,官宣和饿了么的合作,让即看即点即达的“点外卖”新玩法和自己绑定;12月5日,又先后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达成合作,后者将在未来为抖音生活服务商家提供“团购配送”服务,逐步实现团购套餐“全城平均1小时达”;如今,又把在数字零售领域经验丰富的物美拉入了同一阵营。

只是,即时零售也是最难被攻克的市场之一,商家、平台、骑手、消费者需要协同配合,尤其是商超这样本质属于“线下平台”的合作对象,线上和线下,平台和平台之间,无论是在消费链路的设置,还是数据接口、管理系统的打通,所要克服的挑战都隐在水面下。

庄帅以物美等商超举例,“即时零售的一个很大难点在于财务结算体系的同步。中国市场环境下,很多大型零售企业在多地开设门店,都是以分公司制开设,一家门店就是一个分公司,财务也是和门店所在地确认。但这就让不同门店之间的结算体系和货品调配很难同步。此外,实物零售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当即就结算完毕,商品也出售了。但在线上平台销售,超市所要做的不再是实物商品管理,而是库存管理。那就意味着要配备虚拟库存系统,当商品发货后即为出库,但一旦退货又要入库,还要配备相应的退换货系统、配送系统等。”

曾经在即时零售行业脱颖而出的选手,诸如美团,其真正的竞争壁垒也在于打通了和商家的线上、线下的系统对接,但这个代价也是巨大的。

对于抖音而言,拉来物美是切入即时零售又一重要举措;但对于物美而言,以实体店为中心开展直播带货,诚如前文所解释,想要创造可观的营收却很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线下超市直播带货没有新的机会点。如果以价格和时效来衡量,后者是商超送货上门的优势,但即时配送的用户心智是可以被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当商超的商品又贵又快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舍弃“快”这一点,转而去拼多多等平台购买同一商品,价格更划算。商超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除非又便宜又快,但我们都知道这很难实现,于是剩下的路就只能是又好又快。”

庄帅解释,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商品,就是实现这个“好”的关键。“深耕北京市场的物美,在这一点上,依然具有很大优势。因为区域化让其积累了丰富的北京消费者数据,以数据定制商品,壮大自有品牌。当直播间有了让消费者定向购买的意愿单品,想要跑通这个模式,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目前来看,入驻抖音,抖音小店带动自然流量,相较直播带货的人力成本更低,多渠道布局无疑是物美的增量,而直播带货发展如何,则还需要细细观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_小米的冬天,有多冷?

0807

先裁员,又换帅,发布新机紧随其后,2022年的12月,小米略显忙碌,但忙碌之中,似乎总透露着一点力不从心。

12月27日晚,小米子品牌Redmi“2023 新年发布会“如”期而至。在发布会上,Redmi K60和Redmi K60 Pro旗舰机以及主打性价比的Redmi K60 E正式发布。同时,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也在发布会上豪言,“ Redmi K60 Pro要挑战2023年旗舰性能*”“ 2023年不是2K不能叫国屏之光”。

而此次发布会,也是卢伟冰接棒王翔,升任小米集团总裁之后的首场发布会。12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内部信中宣布,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迎来规划已久的退休,将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团总裁职务,同时,继续作为高级顾问为公司服务。小米集团总裁一职将由卢伟冰接任,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

雷军同时在内部信中强调,“小米集团正处于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高端战略经过三年探索,刚刚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我们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也一直超预期,我们对202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上市充满信心。”

但这封恰在年关前大裁员消息之后的内部信,也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小米为稳定军心而发,毕竟,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正如雷军所说,“小米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根据Canalys相关数据,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98亿部,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了11%。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也屡遭诟病。

今年年初,作为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核心产品的小米11,却因“发热严重”“烧Wi-Fi”等多个质量问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吐槽,“买了小米11的一年半中,差点把手机当祖宗供起来,然而刚过保修期,手机就没声音了。”

与此同时,尽管小米一直在强调,造车业务在如期推进,但自从2021年宣布进军电动车之后,业界对其“投资巨大、回报周期巨长”的质疑就从未消失。

首先就是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大。小米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包含智能电动车总共支出费用为8.29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在今年前两个季度,这项支出分别是4.25亿元和6.11亿元,截至目前,小米在2022年的造车支出已达18.65亿元。

其次,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更多车型的市场竞争中,留给小米的,不管是市场空间还是时间,都在逐步减少。乘联会数据,2022年11月,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6.2%,而这个数据在2021年1月仅为6.8%。

一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上升、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另一方面,高端化之路非一日之功。

重重压力下,雷军口中,“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或异常艰难。

01 小米的多事之秋

“裁员规模超6000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n+2赔偿;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小米因大规模裁员而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尽管上述言论中,部分信息已在*时间被回应为传闻,但小米年底裁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如果用“多事之秋”来形容2022年的小米,那裁员,只是众多事情中的沧海一粟。

首先,手机质量问题,似乎一直是小米难解的痛。尤其是“小米11手机因质量问题频遭用户投诉”更是在今年屡次登上热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小米”,相关投诉量高达95880条,而仅仅在三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87050条。

ID为“张寒zz”的网友写道,“2021年3月1号在小米之家购买了一台小米11,10月份Wi-Fi问题,要求退款;2022年10月,Wi-Fi再次出现故障,小米之家客服均以小米11停产,为借口不再进行退换。11月28日早上,手机死机,无法开机,导致本人无法上班,无法工作……”

除此之外,“主板大件质量问题,应适当延保”“新电脑散热噪音异常大,接受不了”“小米手机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大批量坏主板”等投诉更是屡见不鲜。

从小米6开始购买小米手机的李晶告诉燃次元,现在自己使用的是小米12,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不少米家AIoT产品,“虽然我现在偶尔还是会买小米产品,但与最初的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真的很喜欢,现在就是‘凑合用’。”

作为小米前员工的林星,表达了和李晶相似的观点。“在我看来,小米产品其实也没有网友说的那么差,不过虽然没有什么硬伤,但也的确没有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小米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林星直言,小米11之前,几乎会看每一场新品发布会,但现在的自己已经很少期待小米的新品了,“刚刚过去的小米13发布会,我也同样没有关注。”

用户热情的褪去,自然会对小米的营收及其手机业务造成影响。

小米2022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14亿元,同比下降11.1%;总营收为704.74亿元,同比下降9.7%;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1.17亿元,同比下降59.1%。

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1.1%至425.14亿元。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在减少。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4020万台,同比下降8.4%。

反映到二级市场,进入2022年,小米股价就在一路下跌,两个月内跌超40%。截至12月23日港股收盘(圣诞节后第二个工作日休市),小米股价10.80港元/股,较2021年1月4日的35.90港元/股,已跌近70%,市值仅剩2708亿港元。

核心业务受阻之外,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关闭,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12月23日0时,小米快递已关闭寄件记录查询等全部功能,并关闭服务器。但这却不是小米在今年关停的*一个非核心业务。今年3月17日10时,小米有品旗下的新国货会员制电商平台“有品有鱼”也因业务调整终止运营,用户已无法访问有品有鱼App及小程序。

02 做了很多,难度很大

“因手机质量问题被送上热搜”“因裁员引起社会舆论”“因造车进度未达预期而引发业界关注”“因手机出货量下滑而被质疑”……今年已经12岁的小米,当然深知自己的处境。

而小米的“自救”,也从未停止。

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会议上,彼时的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就曾提到,“在基本盘重回增长之前,‘降本增效’是小米当下最需攻下的课题之一。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的规划,怎么样提高我们的人效,降低我们的成本。”

“降本增效”的根本,或是高端化未能带来高利润,以及将业务重点逐步转移至汽车项目后的高投入。只不过在被外界看来是应对利润消失的高端化,以及核心业务承压下必经之路的造车,一个已经走了3年,一个走了快2年,但很显然,这两条路,小米走的都很曲折

其中,“高端化战略”似乎是近三年,雷军每逢发布会或年度演讲必提及的词汇,2022年也不例外。

不管是2022年开年的“高端化战略研讨会”,还是小米13系列发布会上,雷军提及的,“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小米13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期的答卷之作。”足以见得,小米对于高端化的迫切程度有多高。

但事实却是,小米这三年的高端化之路,远没有雷军口中的那样精彩

早在今年年初,燃次元就在《》一文中写道,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按出货量计算,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占比由2020年的约7%增长至2021年的约13%。

对此,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美炳直言,如果从财报“小米3000元以上的机型销量超过了2400万台”就表示小米整体高端化进程获得了成功,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小米所谓的高端手机是通过降价去实现其销量的提升的。

而小米的这种降价模式,持续至今。今年618期间,首发价4699元的小米11,12+256G版本已经降到了3199元。除此之外,今年发布的小米12Pro天玑版,双11期间,降价1200元,12+256GB版本从4499元降到3299元。让不少买了首发的消费者,直呼“肉疼”。

降价也直接导致小米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下滑到1058元。而今年年初,小米在2021年年报中强调,2021年小米手机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部人民币1039.8元增加5.6%,至报告期的每部人民币1097.5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米手机的ASP下降了近40元。这不仅没能为小米带来高利润,似乎也与其高端化背道而驰。

降价背后,一方面是带动其高端手机的销量不佳,另一方面,或更多来自库存压力。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的库存水平同比和环比均实现了9%的降幅。对此, 小米CFO林世伟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本季度原材料库存可能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必须为下半年的产品储备一定量的SoC芯片。

数码博主小蒜苗长在其个人微博写道,“小米在11的大翻车和12战略的蜜汁转向下,已经从20年小米10时期的主动转向了如今的被动局面了,再往后的破局,只会越来越难,雷总的三年成为国产品牌高端*这个事儿已经变得希望渺茫了。”

再看造车,其困难之处,仿佛不言而喻

8月11日,雷军在长达180分钟的年度发布会上,用5分钟介绍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这也被业内看成是小米首次公开的造车进度。雷军提到,“小米自动驾驶要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阵营。”

从发布会公布的视频展示效果来看,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基本上达到了目前前沿自动驾驶企业的平均水平。

但这,并没有打消外界对小米造车的质疑。

仅仅在11月,小米造车受阻的消息就连续两次被传出。先是在月初,有消息称,小米造车已经被叫停,内部正在重新评估小米汽车项目。再是月末,据财联社消息,小米汽车的开发不及预期,有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并有知情人士称,“明面上看起来在顺利推进,但实际进度慢了不少”。

对于上述两次传闻,小米方面都给了明确的回复,“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目前我们造车的进度还是比较顺利,有信心能够在2024年*季度正式量产”。

但直至此次小米裁员传闻中,部分自称被裁员的网友就表示,小米造车进程并不顺利,也许裁员计划也是为了缓解造车业务带来的运营成本。

小蒜苗长在微博直言,“整体上,小米的局势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太好的阶段,在原有盘子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雷总的造车吸血会越来越大。”

数据也对小蒜苗长的言论进行了佐证。小米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的研发开支为41亿元,同比增加25.7%,这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投入从一季度的4.25亿元、二季度的6.11亿元增长至三季度的8.29亿元。  

03 小米怎么走?

不过,尽管现阶段来看,小米很难,压力很大,但业界对其的看法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

*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高端品牌是小米必须做的,而造车对手机业务则是拉动,这种拉动不仅仅是销量方面,而是为小米手机进军高端品牌的拉动和背书,是科技含量的拉动。

资深投资行业咨询师Ryan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阶段的核心是互联网口碑营销,第二阶段的核心是小米生态链带来的新增长,第三阶段则是小米所谓的AIoT带来的流量增长。

“而造车正是小米要跨入第三阶段的必然选择。”Ryan补充道,因为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普及的未来,汽车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尽管造车面临诸多困难,但小米必须去做。

智能互联网研究专家项立刚对此表达了相似观点。项立刚表示,一方面,智能设备从单一的电脑、手机,到电脑、手机以及智慧屏等多种设备的整合,再到下一步,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整合,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已经无需多言,而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汽车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结合上述两方面来看,作为手机厂商的小米,大力发展汽车业务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可能放弃的事情。”项立刚分析道。

早在去年7月,雷军在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时就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智能生态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缺少了智能出行,整个智能生态便不完整。”

雷军直言,摆在小米面前的挑战是——“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消费电子的*。可能因为我们不做新能源车,就变成了传统的公司,就落伍了。”

诚然,不造车或会落伍,但“ALL IN”造车,挑战也很大。新浪大V、财经类博主乔令同学曾对燃次元表示,小米造车面临着竞争环境、技术追赶、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压力。

尽管自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在汽车产业链上持续投资、并购、布局,光锥智能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3季度,小米就通过旗下三大投资平台投资了包括汽车电阻、锂电池基础材料、LED灯具模组等在内的8家企业。除此之外,据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汽车动力电池专利获授权,其可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及快充性能。

然而,在当下市场动力电池基本上被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几家垄断的前提下,小米的这些投资以及专利,似乎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对此,项立刚则表示,不能把小米做手机的水平、能力照搬到汽车上,也不能用小米做手机的收入、销售和渠道等去思考其造车的思路。“事实上,做手机和做汽车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时候我们就要看小米在未来的产业整合中的水平和能力。毕竟,当初‘蔚小理’造车时,看好的人也不多。”

行业分析师丁萧则表示,目前的小米,仍然在第三阶段的战略上继续前进,而“硬件+AIoT+互联网内容服务”正在共同组成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不难看出,即使很难,但造车之路小米必须走下去。

或许正如雷军所说,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造车成功的*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参考资料:

《小米裁员,一切给造车让路?》,来源:光锥智能;

《雷军赌上一切的战争》,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小米Q3财报解读:手机业务承压 境外营收超半成》,来源:财联社;

《雷军造车600天,小米再陷低谷》,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小米OV们,正在印度经历最艰难的一年》,来源:界面新闻;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吗?》,来源:有数

*文中李晶、林星、Ryan、丁萧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官网_「云创数安」完成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启赋资本出手

08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7日消息,据36氪广东获悉,深圳云创数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创数安」)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赋资本。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创新与研发。

「云创数安」成立于2021年9月,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数据安全产品及数据治理服务。即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创建轻量级安全管理平台,解决企业端数据安全建设过程中成本高、改造多、沟通难等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与安全的共同发展。

目前,「云创数安」旗下产品已入选深圳市工信局网络办公软件推荐名单,并通过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权威检测。此外,公司已申请16项发明专利以及多项软件著作权。

“数字经济规模正在高速增长。然而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逐步凸显,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云创数安」创始人兼董事长白云指出。

她表示,为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升社会整体数字化安全水平,「云创数安」决定把团队成员之前在四大、平安等标杆企业的优秀实践经验整合成“轻量级、一体化、一站式”产品与服务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业务与安全的共同发展。

“「云创数安」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站式、一体化全方位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主打‘轻量级、一键部署、一键合规’的安全产品,在企业不需要做任何整改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安全建设,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整改压力。”白云表示,“产品功能就像积木一样,可以互相组装,不断丰富、完善与新增,通过功能迭代,帮助企业进行持续化安全建设,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而成立至今,「云创数安」已经成为OPPO、华安保险、哈尔滨工业大学、政数局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伙伴。未来,其客户亦将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医疗、移动互联网等涉及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的领域。

本轮投资方启赋资本合伙人宋昶表示:“「云创数安」的创始团队是一支充满生命力以及开创拼搏精神的团队,在数据安全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切身了解行业痛点,致力于解决用户实际问题,提升社会总体数据安全水平。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云创数安」技术含量高,产品架构轻,通过自研的高性能数据安全网关可以实现动态脱敏、自动分类分级等功能,在帮助客户完成从产品部署到功能落地的跨越的同时,最小程度地对客户业务系统与业务人员造成打扰。

华宇登录_恒宇医疗完成新一轮融资,金汇通基金出手

08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8日消息,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宇医疗”)宣布完成新一轮由金汇通基金进行的独家投资。此前,继2022年1月C轮融资后,恒宇医疗相继完成了由老股东天士力资本持续追加的投资和由华泰紫金领投,阿里巴巴跟投的C+轮投资,累计完成超亿元人民币融资,浩悦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助力研发、生产和注册,并加速推进上市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天津恒宇医疗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设备及导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OCT)设备及导管、IVUS/OCT一体机式的双导管系统、基于IVUS和OCT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Reserve, FFR)平台、融合OCT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单光源双模态OCT-NIRS技术及血管内激光斑块消蚀技术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掌握光学、超声及导管平台技术,并不断基于底层技术进行全球领先的创新,致力于为医患提供以影像类产品为基础的泛血管一体化解决方案。

IVUS/OCT技术的临床推荐等级

恒宇医疗创始人刘治勇先生表示国内的血管介入精准诊疗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还任重道远,我们很感谢新老股东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时感谢本次融资伙伴浩悦资本,项目执行力强,对产业有深刻和精准的认知,相信在资本的助力下,未来公司将凭借扎实、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成为血管介入腔内智能化诊疗龙头企业。

恒宇医疗创始人赵士勇博士表示,恒宇作为血管介入精准诊疗领域的一份子,未来在聚焦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会集中力量协助临床做好血管介入精准诊疗的系统培训工作。希望能够和广大血管介入医生共同成长,使越来越多的医生了解、掌握并致力于推广血管介入精准诊疗,逐步使我国在该领域与国际接轨,最终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金汇通基金总经理史恒先生表示,金汇通投资团队长期关注心脑血管等大病种领域的创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由于IVUS和OCT可显著提升在复杂PCI手术中患者的预后并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得益于相关临床证据的积累、临床指南及共识文件高等级推荐、持续的市场教育带来国内术者理念提升、产品技术迭代发展和国产替代,国内 IVUS 和OCT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恒宇医疗作为同时拥有两大技术平台的行业领军企业,不仅拥有多产品管线的可持续创新能力,还拥有自研自产上游核心器件能力。公司的团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和专业知识,保持着进取的精神并不断追求卓越。金汇通基金将坚定的支持公司的发展,助力中国腔内影像学持续进步。

华泰紫金董事总经理、大健康投资负责人张泉源先生表示,恒宇医疗在腔内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领域持续精研深耕,注重自主创新,致力于搭建以光学和超声为技术特征,以人工智能算法和精密加工工艺为技术优势,以医工合作研究为特色模式的研发平台。公司一直秉承着“为医患提供腔内精准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使命,近年来稳步高质量发展,在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行业领军者道路上奋楫笃行,我们坚定的看好公司的未来。

天士力资本高级合伙人王晨先生表示,天士力资本投资团队持续关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腔内影像学领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腔内影像学技术,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导管室必备的工具,并进入指南推荐作为医生重要的诊断和手术实施评价工具,造福了广大心血管患者。恒宇医疗作为该行业内头部企业,拥有上述两大技术平台,并始终坚持技术驱动和国产化的理念。我们坚信公司在创始团队带领下,在全体员工努力下,在全体股东投资人的协助下,将会向患者提供可靠的高性价比的产品,造福广大患者。天士力资本将坚定不遗余力继续支持恒宇医疗发展,为中国的心血管精准介入发展助力。

浩悦资本管理合伙人杨振军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协助恒宇医疗完成本轮融资,诊疗全面精准化是医疗发展的趋势,腔内影像学是血管介入领域实现精准诊断最有力的术式,并且取得临床指南的推荐和全球范围内高端医疗市场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国内腔内影像学在医改的助力以及介入手术进一步下沉等趋势的影响下实现了快速放量,未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恒宇医疗所有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实现全自主研发,拥有平台型技术,具备设备及耗材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力。浩悦资本持续看好公司,伴随企业共同成长,期待公司更多优质的产品能早日上市,造福广大患者。

华宇平台登陆_一个视频会员可以几个人用?我们测了测「爱优腾芒」

0803

因更改会员登录规则,长视频三巨头的优酷陷入舆论风口。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的优酷会员只能在一个手机账号上登录,而此前同一个优酷会员可以登录三个手机设备。

对此,优酷方面回应称,此举是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并且考虑到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了解,新规则是2022年12月20日新更改的。现行规则规定,同一会员账号最多可登录的设备为三个,其中包含:手机端App1个、Pad端App1个、电视端3个、电脑客户端1个、网页端1个、车载端1个、其他端1个。

优酷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2台设备观看(比如一个手机端,一个电脑端),酷喵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3台设备观看。

也就是说目前一个会员只能登录一个手机端App,若超过限制会导致掉线。其他设备也是如此,同类的设备只能登一个。

对于拥有多设备或者想分享给家人使用的用户,显然没有那么方便了。用户要不只能退出一个设备再登另一个设备,要不只能买新会员。

有人质疑,除了打击账号共享的情况外,这也可以看成平台增加付费用户的一种措施。

事实上,长期以来长视频平台的会员账号都允许多设备登录,具体登录限制可能有所差异。

长视频行业一直面临着亏损压力,优酷之外的其他长视频平台是否也已经更改了会员规则?

在更改会员规则之外,长视频平台又该如何平衡收费和服务的天平?

爱优腾芒四巨头规则对比

只有优酷限制单个会员仅能登录一个手机

长视频平台的会员制度是营收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留存用户的重要手段。用户通过购买会员能够享受免广告特权、观影特权、高清观影等特权。

尤其是各大平台的独特影视资源,更是用户最关注的。花钱买会员就是看最想看的剧,免广告等算是锦上添花。

现在大家的终端设备有很多,所以长久以来,会员都可以在多终端进行登录的。

优酷:

非会员用户也只能登录一个手机

在优酷更改规则之前,也是可以同时在三个手机上登录。不过现在变成了只能单设备登录。

而且三言实测发现,即使用户并不是会员,普通的注册用户也不能同一账号同时登录两个手机。

不过这对于普通用户影响不大,可以选择不登录。

所以,无论会员用户还是普通用户,优酷的一个账号只能登一个手机,多了就会挤掉其他已登录的手机。

这种策略的结果就是能*程度的减少账号共享,但对于多设备用户来说,切换起来难免会麻烦些。如果你在固定设备上登录,则影响不大。

腾讯视频:

最多5个设备同时登录

但别人用你会员需要先登你的微信或qq

腾讯视频的会员有两种,即腾讯视频VIP会员或腾讯视频超级影视VIP会员,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能在电视上使用。

腾讯视频和其他长视频平台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那就是腾讯视频仅支持微信号和QQ号登录。其他平台除了QQ、微信,一般还支持手机验证码、支付宝、微博等登录。

这其实是增加了与他人共享账号的难度,对方如果想登录你的腾讯视频会员,就先要登录你的微信号和QQ号。而其他平台通过手机验证码就可以轻松登录。

腾讯视频的用户服务协议对登录限制有明确的规定,如下:

1、如您是腾讯视频VIP会员或腾讯视频超级影视VIP会员,同一个账号最多可以在五个设备(“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端、电脑端、平板电脑端、网页端和电视端等终端设备)登录及使用;

(2)如您是腾讯视频VIP会员或腾讯视频超级影视VIP会员,同一时间内同一账号最多在两个设备上登录及使用;超过上述范围使用的,腾讯将会根据情况中止或终止对你提供的服务。

*条规则规定了最多使用的设备数。这里可以理解为登录过的设备最多只能为5个,如果登录第6个设备,那么前5个中的一个就会被挤掉。

第二条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即同时登录的设备数量。腾讯规定是最多2个设备,这里没有限制同一类设备,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同时登录任意种类的2个设备。

也就是说,我可以同时登录2个手机,也可以是1个手机1个电脑。

但笔者实测,其实腾讯可以同时登录的设备也不止2个。笔者先是登录2个手机1台电脑,3个设备均可以正常播放vip视频。

但第3个手机登录后,则提示新登录的这个手机不能播放vip视频,但不影响其他普通视频观看。

当再增加一个电脑登录后,此时总计5个设备登录了同一会员账号。笔者尝试播放vip视频时却被提示被“临时封禁”。

封禁的说明理由正是上文中提到腾讯视频的用户协议的登录限制规则。

从实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登录限制中规定了同时只能登录2个设备,但实际上是超过2个的。虽然我们可以登录超过2个设备,不过实际可以使用vip的特权的设备还是2个。

所以,腾讯视频的同时登录规则是较为宽松的,只不过在vip使用权上是严格限制2个设备的。笔者推测,5个手机应该理论上也能同时登录。

这相比优酷的只能同时登录一个设备,是相对较为友好的。

总结就是登录最多5个,vip视频播放特权最多2个。

爱奇艺:

最多2个手机同时登录

爱奇艺服务协议中对登录限制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原文就不放了。爱奇艺算是优酷的规则比较类似,但具体的数量上有所差异。

爱奇艺同一vip账号最多可以登录的终端为5个,即登录第6个设备,那么前5个中的一个就会被挤掉。

同时,这5个设备中还要分设备限制:手机端2个,pad端1个,电脑端1个……

参考腾讯视频的规定就很容易理解了,腾讯是5个设备不分种类,我可以5个手机登录过。但爱奇艺只能2个手机登录过,登录第3个手机,前2个手机就会被挤掉1个。

上面的规定只是决定了有哪些设备登录过,关于同时登录还有更详细的规定。

以爱奇艺黄金vip为例(其他等级vip以此类推),规则规定同一会员只能同时登录2个设备。

所以,可以同时登2个手机,也可以1个手机和1个电脑,或者其他的1+1组合。

vip等级越高,可同时登录的设备越多,最多可以同时登录3个设备。当然也有分设备的限制,依然只能最多2个手机登录,可以是2个手机+1个其他设备这样的组合。

总结来看,爱奇艺是介于优酷和腾讯视频之间的方案,它比优酷宽松点,可以最多2个手机同时登录。但相比腾讯视频,又要求更严格,腾讯视频实测可以同时登录5个设备,推测5个手机也可以。

芒果TV:

与爱奇艺类似

最多同时登录2个手机

最后我们看下芒果TV,其协议写明:同一个帐号最多可以在4个设备上使用,但同时只能2个设备在线。可以是2个手机同时在线,也可以是2个电脑。

它的规则基本和爱奇艺一样,只不过登录过的设备最多4个,爱奇艺和腾讯是5个。

不过芒果TV还规定同一帐号24小时内最多可以在五个不同城市登录。

打击黑产需要加强账号管理

如何平衡规则和服务是关键

对于长视频平台,广告和会员是其两个收入来源。在广告收入疲软的情形下,会员收入的位置显得更加突出。

近两年长视频平台会员涨价成了常态。

2021年12月,爱奇艺月卡涨至30元,季卡78元;2022年4月,腾讯视频

月卡涨到25元,季卡涨至78元,年卡涨至258元。2022年12月16日,爱奇艺会员再度涨价,星钻VIP会员连续包月涨至45元。

2022年6月,优酷近五年来首次涨价。其中,优酷会员月卡价格调至 30 元,连续包月价格调至 25 元,季卡价格调至78元,连续包季价格调至 68 元,年卡价格调至 258 元,连续包年价格调至238 元。

芒果TV在2022年两度涨价。先是年初连续包月会员涨至19元/月,又在7月再度上调,各类型会员的上调幅度在3-10元之间。除了普通会员,芒果TV还对全屏会员进行调价,涨幅也在5-10元之间。

以安卓手机为准,我们查看了4个平台的会员收费标准。表格中均为各平台基础vip价格为准,排除新用户优惠价或折扣价,即以基础vip的日常价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4家平台的对应会员的价格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差别较小。

优酷在解释更改规则时称是为了打击黑产,那么在其他渠道买到的会员价真比官网便宜吗,或者考虑到平台各种登录限制,买来的共享账号能用吗?

因为优酷是一个会员登录一个账号,所以不存在共享账号的可能性。某电商平台的优酷vip也并没有比官网更优惠。

事实上,笔者发现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便宜的各视频平台的vip卡,大多要求是新用户或首次开通,要不就是那种所谓的7天卡。

而各大长视频平台对于新用户基本都有优惠,完全可以自己到视频APP上直接购买,而且安全放心。

说也奇怪,笔者联系了几个售卖vip 7天卡的商家,对方没有回复,而是不到5分钟中该商品链接就显示“商品已过期”。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的vip卡可能有猫腻。

在前些年,共享账号十分普遍,当时有不少的共享账号的论坛,共享账号也慢慢成为一项黑产,这给平台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暗藏危险,可能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破坏了市场正常秩序。

可以注意到,Netflix也加强了账号管理。从2023年开始,一旦用户将自己的账号密码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人共享,Netflix将向用户收取额外费用。

目前,腾讯视频采用QQ或者微信账号登录,这也*程度地避免账号分享。

虽然加强账号管理是共识,但是如何平衡管理和服务上的平衡,才是对各平台的*考验。

不能单纯从规则的有效性上考虑,矫枉过正,用户跑了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三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登陆_清科创业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LPGP共探新经济下股权投资之路

0722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投资退出渠道日益畅通,股权投资市场也随之回暖,对于创新企业、实体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其中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量达3500亿,从募资端看,险资LP、国资类LP强势崛起,本土化、国资化为主导的特征日益明显,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7月19-20日,清科创业(1945.HK)、投资界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深圳南山区召开。峰会以“重构与新生”为主题,集结200+优质LP、50+合作伙伴、150+VC/PE领袖,携万亿级可投资本,共探新经济下的股权投资之路。此次峰会高定位、高规格,特别邀请深圳市及南山区相关领导出席,与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险资、富有家族、VC/PE机构一同碰撞思维火花,纵论行业机遇。

大咖云集前瞻投资机遇

峰会盛邀行业重磅嘉宾齐聚深圳这座创投重镇,通过主题分享、高端对话、LP&GP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分享前沿新知。现场,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倪正东作为主办方发表致辞,他表示:“2023上半年,全球股权投资市场下行态势延续,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资总规模超7,300亿,投资活动缓慢恢复。投资行业方面,科技创新仍为投资主题,新能源、新材料获市场关注。总体来看,行业迈入规范发展新台阶。”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进入发展转换期,关于行业的重构与新生,现场嘉宾在高端对话环节中提出要跟紧国家战略,同时要做好投资周期的把握。行业调整到现在,许多行业面临下行周期,甚至产能过度,所以投资机构要拥抱创新、把握好创新壁垒,才能跑出周期,穿越周期。同时,站在更高的维度上,为国家做出贡献。随后,多位嘉宾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分享了新格局下如何调整投资策略。

多元视角解码高能话题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目标推进,股权投资行业投早、投科技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现场嘉宾表示,现在投资行业表现出的“内卷”是行业成熟进阶的必经之路。投精投专,技术是重点,团队是灵魂,市场是核心,估值是关键。上半年,股权投资行业加码早期投资,专业投资人能够在整个企业成长、产品的成熟和落地上,提供切实的帮助。这也是早期陪伴最重要的价值。

今年,多个城市发布千亿规模产业投资基金,吸引产业资本和优质投资机构落地。会上,广州、江西、安徽、重庆等城市产投基金运营方代表分享了关于基金布局的真知灼见。要做好政府引导基金,需要正确处理好三层关系: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资本增值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资本增值和返投的关系。另外,嘉宾也提出更多地关注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困难时期雪中送炭,帮助企业等到春天。提及母基金的投资新风向,现场嘉宾表示,母基金主要将向专业化、产品化、生态化演变。国家处于资本招商轨道和周期当中,这也是未来将长期存在的中国特色股权投资业态。在此期间,无论是国资背景的资金还是市场化资金,都要应对变化、拥抱变化、自我改变。

随着市场LP结构的变化,行业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场嘉宾表示,新形势下,对GP管理的边界要求更宽、退出要求更高,进一步专业化。投资机构服务于经济和中国企业,重心要关注到企业本身,同时,LP与GP需要在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中继续合作,处在相对平稳健康的生态中,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此外,嘉宾围绕LP&GP的投资方向、S基金的中国式发展道路等备受关注的话题进行分享。峰会现场特别设置LP&GP对接会,覆盖芯片半导体、科创、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热门赛道,现场对接氛围十分热烈,碰撞出交流与合作火花,精准对接投资机构务实募资需求。

专业评选揭晓风云人物

2023投资界TOP100投资人及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评选结果在峰会现场正式发布,见证了中国杰出投资人的荣耀加冕。

投资界TOP100投资人评选已连续举办八届,自正式启动以来,吸引了多位早期、VC、PE以及战略投资人积极参与。综合考评五大方面因素:个人投资企业数量、个人投资金额、综合回报水平、个人及其所在机构行业影响力等,评选出取得不俗投资业绩,同时对于中国风险投资以及股权投资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投资人,详细名单见官网:https://www.pedaily.cn/2023investor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单包括两大主榜单及其子榜单,主榜单包括「2023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50强」,系列子榜单涵盖「2023年中国省级政府引导基金10强」、「2023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2023年中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2023年中国活跃政府引导基金10强」、「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机构有限合伙人10强」。详细名单见官网:https://news.pedaily.cn/202307/518033.shtml

创投唱响深圳创新发展

今年5月,《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出炉,提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风投创投集聚。此次峰会汇集行业目光聚焦深圳创投发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第二批基金设立计划正式发布,深圳此次围绕7个产业集群,市场化方式配置5只专项基金,基金目标规模共计85亿元。

现场也聚焦到创新创投集聚地南山区,南山区深圳湾-西丽湖创投环境主题推介也在峰会现场进行,致力于打造创投集聚新理念、产融服务新体系、招商引资新模式。更见证了南山区与一批优质早期机构、VC机构战略签约;并成立了南山区上市公司产业孵化联盟。一系列项目的启动与落地,宣告了深圳将进一步全面构建风投创投全链条生态发展的决心。

此次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落地深圳,将进一步携手深圳聚合创投资源,持续优化行业生态,助力深圳打造建设国际风投创投集聚核心承载区。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将一如既往,洞察市场趋势,研判投资方向,与创投同频、与行业共振,与未来共生。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7/5180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