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娱乐账号注册“  下的文章

华宇注册_翼思生物完成1.8亿A轮融资,专注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022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1日消息,中枢神经领域新锐Ignis Therapeutics (以下简称:翼思生物)宣布完成1.8亿美元的A轮融资,该融资额刷新了2021年迄今中国生物医药领域A轮融资的最高纪录。该轮融资由通和毓承领投,同时获得Ruentex Group、KB Investment、WTT investment、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和高盛等数家一线机构跟投。

同时,翼思生物与SK Biopharmaceuticals(“SK生物医药”)共同宣布就6个创新资产达成授权许可及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期解决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在中国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优效的治疗选择。

翼思生物是一家专注于CNS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通和毓承孵化,前赛诺菲中国中枢神经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龙爱晶担任翼思生物的首席执行官。龙爱晶博士深耕中枢神经领域多年,职业履历出色,在其任职期间,赛诺菲的德巴金®成为中国癫痫领域最成功的产品。

SK生物医药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Jeong Woo Cho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填补CNS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全球的患者带来关爱和创新的治疗手段。在中国与翼思生物的战略合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SK生物医药会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持续扩展全球业务板块,并创造社会价值。”

通和毓承资本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陈连勇博士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亟需创新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和毓承资本具有丰富的企业孵化经验,在短短10个月中,我们组建了一支具有深厚CNS行业经验的团队。今天翼思生物完成了中国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最大的A轮融资并达成和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企业SK生物医药的战略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相信翼思生物在龙爱晶博士的领导下会成为同时具有研发和商业化能力的CNS领域领先企业。”

华宇测速地址_势银(TrendBank)朱绍林:双碳背景下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1019

2021年11月3日,由宁波市鄞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清科创新中心举办的2021宁波绿色经济产业投资论坛暨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路演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2021年第三届“万有鄞力”大会的专题活动之一。

会上:势银(TrendBank)氢电研究院副总发表了《双碳背景下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氢能燃料产业的研究工作。我们公司是专门做产业研究咨询顾问,涉及产业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是新能源,第二是半导体材料。我主要负责新能源板块。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关于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

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对碳中和做了一个研究,整个碳中和的技术体系也是分布在三个大的领域:第一是建筑能源,第二是工业能源,第三是交通能源,我们的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这三个领域中都有一些身影。

我们做了国内碳排放的情况,电力部门深度脱碳,应用端清洁化电气化,终端设备节能提效,碳排放端深度绿化,涉及到产业链非常多。

下面介绍一下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逻辑。氢能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氢能完全零碳,甚至是负碳的能源;第二:具有高效的作用,氢能的热值是传统汽油和柴油的3倍左右,作为发电装置燃料电池的效率可以达到60%,甚至到80%;第三:能源互联媒介,是热、电、气之间转化的媒介,在可预见的未来,氢能是实现跨能源领域优化的唯一途径;第四:氢能可作为氢储能的发展方向,目前有很多业内,包括储能领域的企业、投资人对于氢能这一块比较感兴趣的。

氢能除了具备清洁能源的作用,也是绿色工业原料。氢能的制备目前主要通过天然气、煤炭、石油或者是其它的副产氢的生产。除了能源上,也是工业使用材料,是一个较大的应用领域。前面也提到了任何产业链发展都要符合底层逻辑,氢能和燃料电池这个行业目前来说属于比较新兴产业,现在政策是整个产业主导的因素之一。全球范围内日本和韩国已经将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国家发展策略之一,日本和韩国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布相关战略,欧盟比较早,2008年就出台燃料电池与氢联合行动计划项目,2019年整个欧洲发布了氢能的路线图,整个欧盟地区超过了2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关于氢能战略的政策。

中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的领域从2000年到现在,据我们统计,已经超过80项政策或者是法规文件,2020年到今天,国内关于氢能燃料电池的政策也非常多,特别是在去年9月份,国家五部委发布了关于燃料电池应用的通知,目前基本落地,以北上广三个地区作为城市群牵头整个燃料电池深化应用的项目。

整个氢能的产业链非常长和宽。从应用端来看,除了在发电、动力、工业应用,还有其他的应用方向,发电应用主要是储备电源,包括建筑节能、分布式发电电力市场的应用;动力应用是交通领域,或是道路车辆、非道路车辆、港口车辆,以及船舶、无人机等等;工业应用包括化工都是目前氢气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领域。在系统端,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发电系统,目前主要有五种技术路线,分别是包括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盐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在全球范围内,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是比较成熟的,在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主要发展路线。再到系统的下游,通过电堆、空压机,氢能,在电堆上有融电板、断板、集流板等,涉及到产业的环节比较广泛,SOFC在宁波有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氢气端有非常长的产业链,包括制、储、运到加氢的产业链,制氢水电碱、化石燃料,目前可再生能源水电碱制氢是比较火的方向,化石燃料又牵扯到光伏和风电行业等等。

燃料电池的原理,就是通过氢气和空气,产生零排放的情况。在质子交换膜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三个方向,第一个是便携式的,如辅助的供电装置;第二个在交通领域,如为道路车辆和非道路车辆等等;第三个其他的,如主配电源燃料。电池的应用也相应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全国各地像北京、河北等很多城市出台了各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在2020年,国家科技部在山东主导了“氢进万家”的项目。

在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主要是在商用车领域应用广泛,除了商用车,包括机车、无人机、重卡国内都有企业和营销机构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布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整个市场占比较大,每年都是在70—80%的区间之内,SOFC主要在欧洲、日本小型发电装置中应用广泛。在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用在车用系统,2021年中国占比在20%左右,但是中国在发电系统这一块是比较少的,在1兆瓦左右。

车用系统,目前装机的情况,整个氢能源燃料电池2017装机起量的,大概将近35兆左右,2019年超过了120兆瓦,比较快速的情况。目前整个中国的氢能源燃料电池车辆已经超过8000辆,2021年底已经超过了100兆瓦以上,预测今年年底可能在120兆瓦左右,国家去年发布了政策,各个城市群具体补贴的细则还没有落地,预计可能会在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有详细的政策以后,2022年以后燃料电池汽车可能会有起量,全球这一块中国的份额相对来说并不少,中国保有量在25%左右。

无论是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还是车用系统,燃料电池应用的氢气的来源制氢的方式之一是电解水,也是目前符合双碳的路径之一,就是滤氢,现在不同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路线有四种,第一种是氢气作为副产氢的存在,还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三种技术路线。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全球范围已经处于商业化的存在,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用的比较多,中国目前是起步的状态。中国氢源结构还是煤制氢能和天然气制氢为主,还有20%左右的副产氢。

最后是回归到会议的主题,就是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对于碳中和的意义和存在。简单地就是说发电领域和车用领域,我这边做了个测算,在家庭领域应用以住宅用为假设,以SOFC为例,天然气制氢,供热供电系统每年的家庭排放相对于火电来说排放量可以减排1.65吨二氧化碳;商业应用建筑楼宇以碳发电为例,假设是1000千瓦的发电系统,用到的氢气就是纯绿氢,相对于火电平均每栋楼每年减排203吨;工业领域用电大概是1MW,SOC的发电系统,以工业副产氢供热供电,平均每套系统每年可减排2467吨。

再看一下氢能的作用。一个是轻型物流车,目前也是燃料电池汽车涉及到比较多的一块,轻型的物流车主要用途是做城市配送,假设是以城市传统的燃汽油的物流车,绿氢能源,日里程150km,每年运营320天,平均每辆车每年可减排9.8吨二氧化碳;假设替代私家汽油乘用车,纯绿氢能源,日里程50km,每年320天,平均每辆车每年可减排3.1吨二氧化碳;假设长途重卡它的燃料也是绿氢为标准,日里程500km,每年320天,平均每辆车每年可减排187吨二氧化碳。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氢能产业相对简单的报告,谢谢大家!

华宇注册_创始人为药明生物原副总裁,橙帆医药宣布完成五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10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5日消息,橙帆医药宣布完成五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弘晖资本领投,三一创新投资、Panacea Venture、祥峰投资、幂方资本共同参与投资,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橙帆医药上海研发中心的建立,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平台搭建和产品管线的推动。

橙帆医药(VelaVigo)由原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李竞于2021年10月在上海创立,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新药研发企业,立志以疾病生物学为基础,药物发现为创新引擎,建立全面覆盖创新药价值链的完整体系,包括构建药物发现新技术平台、CMC开发、转化科学、临床开发以及商业化的完整能力。

创始人方面,李竞先后在惠氏制药公司(现辉瑞制药公司)、诺华制药公司肿瘤研究部门和生物新药中心、药明生物新药研发部门工作,拥有20年以上国际药企创新生物药研发工业界经验,项目研发,管线组合管理,许可交易及战略合作经验。由李竞博士2013年创立的药明生物新药研发部门建立了300多人的中国生物药界最大的药物发现团队,建立了300多个项目的管线,并且完成了40多个项目的转让,成功地辅助了多家国内外公司的生物药产品管线。

橙帆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李竞表示:“非常感谢本轮投资人对橙帆以创新药物发现为驱动力策略的认可和支持,并且给我们执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很荣幸能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发挥团队的经验,为中国创新国际化做出贡献。 橙帆专注全球领先的新靶点,新技术,新型药物模式,以及临床策略的创新,致力于建立强大的内部创新引擎,以及创新和系统的研发管线,通过强大的转化医学能力建立药物发现和临床之间的”闭环“,提高管线成功率。我们会结合内部研发建设和外部技术引入,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源来提升全产业链能力,以最高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和丰富产品管线,同时以灵活的方式和行业各方参与者,CRO,CDMO,国内国际生物科技医药和技术平台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为投资人、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国内外的广大病患提供可负担的差异化的高品质生物新药。 千帆竞渡,在医药创新的星辰大海中,橙帆医药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华宇测速地址_节卡机器人获C+轮融资,半年内完成两轮

10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5日消息,今日,节卡机器人(简称:节卡)正式宣布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C+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某全球工业巨与普罗资本旗下国开装备基金联合投资,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了解,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与全球市场拓展。今年1月,节卡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元人民币,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基金国投招商共同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跟投。

公开资料显示,节卡机器人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节卡已实现9大核心技术、6大核心算法,拥有30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和30多项机器人核心认证。节卡协作机器人在稳定性、精度性能、规模化品控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业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了3万小时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认证的厂商。

目前,节卡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多年积累的自动化应用经验实现了全球汽车产业链、3C半导体、电器制造、新能源等工业场景,以及餐饮、医疗等新业态的规模化落地。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转移,节卡依托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品牌口碑,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3000家。

此外,基于节卡协作机器人开放式接口,节卡构建了“JAKA+”产业生态圈,打造开放共融、互利共赢的软硬件平台,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目前,JAKA+生态圈成员已超100家。

节卡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李明洋表示,节卡机器人能够得到资本市场支持,并获得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的认可,意义重大,未来将借助C+轮融资进行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升级迭代,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拓展销售和服务渠道,继续巩固自身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对此,投资方之一的全球工业巨头战略副总裁表示:“新一轮工业革命最关键的任务是重构生产力,这一过程需要极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机器人来适配不同场景。节卡团队具备前瞻的行业视角和综合实力,产品性能遥遥领先,对机器人的理解拓展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边界。我们希望通过与节卡机器人深度合作,更积极地布局智能制造,实现未来智能工厂的愿景。通过与节卡机器人这样的领军企业携手发展,共同引领产业革新的潮流。”

普罗资本旗下国开装备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徐晨昊表示:“在目前制造业招工难、用工成本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坚定看好机器替人的行业趋势。协作机器人因具备经济性、可与人协作及高度柔性化的特点,更符合现代制造业技术升级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节卡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产品在众多工业头部企业批量落地,是协作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认为,节卡不仅是协作机器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也是优秀的工业智造革新的推动者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承载者。”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财务顾问事业部负责人谢屹璟表示:“我们相信机器人是新一轮全球生产力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柔性智能机器人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未来将作为生产核心单元,构建全新的生产模式。华兴团队从2018年开始持续服务节卡机器人,见证了行业和节卡的飞速发展。节卡依托卓越的产品性能、研发能力以及标准化服务体系,以行业最佳实践积累确立了领导者地位。我们相信节卡将继续发挥现有优势,成为全球最领先的柔性智能机器人公司。”

华宇平台官网_YC孵化的小馒科技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10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7日消息,专注非洲外卖市场的中国出海企业小馒科技(beU LTD)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Y Combinator 领投,Goodwater Capital 和埃塞俄比亚天使投资人 Addis Alemayehou 跟投,由42章经担任财务顾问。本轮新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市场拓展和技术开发:小馒科技计划今年将业务拓展到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下单、配送系统以及优化管理体系。

据悉,本轮融资前,小馒科技已筹得700万元人民币。2022年1月,小馒科技入选了 Y Combinator 2022年冬季孵化营项目(YC 2022 Winter Batch)。

小馒科技的主营业务是针对非洲市场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beU,从2021年6月起,在埃塞俄比亚开展外卖业务。创始人郑好称,截至2021年12月31日,beU 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6.2%,成为当地市场份额第一。2022年2月,业务开展8个月后,beU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第二名(曾经的第一名)Deliver Addis 20%。

beU 的竞争优势,郑好总结有三点:首先,非洲渗透率低的市场结构优势,很大程度上帮助了 beU 在埃塞俄比亚探索成功。其次,beU 的配送速度比 Zmall、Deliver Addis 和 Uber Eats 等竞争对手都要快,配送时长通常是竞品公司的一半。最后,在下单方面,为方便无网络地区的用户订餐,beU 采取了多种订餐渠道,包括电话、官网和 App,确保不论是否有网络都可以顺利订餐。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郑好表示,小馒科技(beU LTD)计划于明年初开始 A 轮融资,计划筹资1200万美元左右。市场布局方面,公司计划今年布局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市场,并在明年年初进入10个非洲国家。同时,业务发展方面,beU 将会于今年年底开始尝试商超和药物配送,未来还将尝试酒店/民宿预订、任意商品30分钟必达等服务,最终,beU 将成为涵盖多项 O2O 服务的超级应用。

小馒科技本轮领投方 Y Combinator 表示:“非洲是全球风险投资增速最快的地区。2021年非洲获得的风险投资达52亿美元,是过去7年的总和。我们十分看好 beU 团队扎根本土的开拓精神,也相信在今后随着非洲互联网经济的大规模扩张,beU delivery 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220.shtml

华宇平台官网_又一精酿品牌获投:「轩博啤酒」再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10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5日消息,据36氪报道,不到四个月,精酿品牌「轩博啤酒」再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野草领投,星烛资本跟投,宇泽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轩博啤酒曾获梅花创投等机构pre-A及天使轮投资,融资额近亿元。据了解,这是今年内轩博啤酒第三次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线下渠道建设。

轩博啤酒于去年十月底正式上线电商平台,目前有330ml随身装、1L装、2L装共3个SKU,价格在3.9元/330ml左右,其他品牌同等容量啤酒价格大约在5-6元左右。据创始人叶进博介绍,目前付费用户超两百万,位居线上精酿啤酒销量第一。

具体来看,轩博啤酒采用常规28天的酿造工艺,并通过以下三个方法降低成本:

一是辅料国产化替代,通常精酿品牌会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小众啤酒花,酿造不同风味啤酒,轩博则采用国产啤酒花降低成本,同时采用澳洲进口麦芽来保证精酿风味;

二是工艺设备改造,通常精酿品牌采用5-10吨发酵罐和10头灌装设备,且酿造不同味道啤酒时需要进行更换,轩博啤酒采用定制投产数倍大小的发酵大罐和包装多头灌装设备,提升啤酒发酵和灌装包装效率;

三是供应链优化,相比其他精酿品牌,轩博可以基于上千吨的出货量,优化物流、包装等辅材以及加工费等成本,比其他精酿品牌低30%左右,打造精酿3.0供应链。

在产品研发上,轩博啤酒已经与供应链酒厂合作,成立蓝盒子精酿研发中心,针对市场需求研发新口味,形成产品矩阵。目前,正在研发的品类有柚子精酿等,主打女性低度酒市场。

销售渠道上,轩博啤酒基于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完成产品测试和用户教育,并通过快速起量推动供应链模型建设。接下来,轩博啤酒计划拓展线下市场。

本轮投资方野草创始合伙人李赫然表示:“国内工业啤酒市场面临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精酿啤酒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轩博啤酒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其研发的极具性价比的平价精酿,不但让工业啤酒消费者实现平价消费升级,而且与市场上小众的精酿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轩博团队由创业老兵带队,经验丰富且极具业务实操能力。我们持续看好,大众酒饮市场中,具有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品牌商的发展机会。”

华宇注册_首发|数字微流控技术平台奥素博新完成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

10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6日消息,近日,佛山奥素博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素博新”或“ACXEL”)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盈睿资本高瓴创投共同领投,同创伟业跟投,天使轮领投方线性资本持续加码,种子轮投资方弘励创投持续支持,WinXCapital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奥素博新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微流控细胞操控平台,其颠覆性的单细胞精准操控技术是该领域的稀缺标的,本轮融资之后,ACXEL将进一步加速单细胞操控芯片、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以及下游合作拓展,巩固行业头部地位。

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一代微流控技术平台。公司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及系统,基于大规模薄膜电子有源像素阵列技术,有能力在二维平面上生成大规模生物样本微滴,在实时观测的同时,可针对任意单元进行并行、快速、精准、独立的操控。公司致力于通过颠覆性的单细胞操控手段,将数字细胞生物学提升到新的高度。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细胞疗法开发、抗体疗法、合成生物学等场景,公司目前正与相关合作伙伴在上述领域探索合作。

数字细胞生物学(Digital cell biology)概念由Berkeley Lights (NASDAQ: BLI)提出,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分选、操控及富集等流程。据BLI测算,数字细胞生物学市场规模超过230亿美金,其主要面向生物治疗药物研发及其他细胞相关产品,终端市场覆盖抗体疗法、细胞疗法、合成生物学等,预计终端总市场规模2024年将超过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56亿元)。

华宇注册_计算机图形引擎开发商粒界科技完成千万美金B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

10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6日消息,计算机图形引擎开发商粒界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美金规模的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知名互联网巨头联合领投,老股东保利资本线性资本等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第三代图形引擎的进一步标准化、商业化和生态布局。

粒界科技成立于2015年,创始团队来自国际三大图形引擎之一的Crytek以及全球游戏研发商的技术和产品骨干,致力于打造第三代图形引擎GritGene。GritGene基于5G通信架构,以打通并智能负载分配“云-边缘-终端” (简称云-边-端)三级硬件的计算资源为目的设计,面向几乎没有游戏编程经验的开发人员,极大降低了引擎的学习门槛和维护成本,将图形引擎技术服务于数字化转型中的各行各业。

现阶段,粒界科技的双引擎正在以下两个领域为客户的内容创作提供有力的支撑:1)面向开发者的虚拟或者混合数字内容创作;2)三维数字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的设计、实施、及运营管理。

在商业化层面,粒界已经开始脱离之前项目制合作方式,一方面树立在智慧城市、动漫影视等领域的标杆客户,打造标准化的软件服务体系,并复制到自动驾驶、模拟演练、数字孪生、智慧教育等全新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与玄机等制作公司合作推出鬼刀等知名IP,并不断沉淀数字资产库。

粒界科技创始人CEO吴小毛表示粒界的三维引擎像一个航空母舰的甲板底座,如果底座、数据流、和渲染协同没有打通,将影响整个内容创作的流程和效率。关于本次融资以及未来的发展,吴小毛认为:除了技术设计和制造壁垒、以及巨大的代码工作量外,粒界在投资者(高瓴+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合作(政府、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央企、银行、动漫制造商,手机制造商)上形成了自己的壁垒和生态,具备强大的通过大B向其既有开发者的辐射能力,具备图形领域领头羊的规模和积累,将在以数字智能、人人参与、游戏化和娱乐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扬起图形引擎的帆,成为先进性和标志性的新一代图形引擎技术提供商,为以中国为起点的全球企业提供跨领域、跨端云、高新硬件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人人可玩的人机交互技术和服务,将图形技术推广到各领域的大B并最终到达各领域开发者的手里,并通过开发者辐射到最终的C端用户,让数字人人参与,图形人人可玩。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表示:数字内容对于物理世界的加速渗透,正在颠覆人与现实的交互模式。未来世界将出现巨量、无限场景的“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而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数字引擎作为基础。粒界科技自主研发的实时图形引擎正是这样一种底层技术,其不但打通了云-边-端,更将原本只服务于游戏的渲染技术在非游戏的众多场景一一验证与落地,为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可想象空间。创始人吴小毛博士多年的经验贯穿融合着数字特效、视觉影像与计算机系统工程两条主线,我们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粒界团队将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成为计算机图形视觉领域的领军企业。

华宇测速地址_7年赚出两个阿里加两个腾讯,他是地表最强打工人

1010

当地时间10月29日,微软股价再次迎来连续大涨,市值逼近2.5万亿美元,一举超越苹果,重新登顶全球市值第一。

微软股价从谷底反弹至巅峰,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可以说居功至伟。然而,和盖茨、乔布斯、马斯克等一众硅谷明星相比,他的名字实在是有些陌生。

也正是这位低调的印度人,带领曾经深陷泥潭的“大象”——微软一步步杀出重围。

他究竟做对了什么?

微软病了

在2014年2月那个寒冷的早春里,微软董事会宣布,纳德拉即将接替鲍尔默,成为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

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萦绕在纳德拉心头的却只有一件事——微软病了。

从1999年登顶6000亿美元市值的世界巅峰之后,微软就如同着了魔一般,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重要阵地节节败退,市值一再缩水,销量持续下滑。

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智能手机爆炸式浪潮当中,微软几乎全面缺席。

更要命的是,固守Windows系统的它,非但没有追上智能手机催生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反倒被手机步步吞噬了自己的核心阵地。2014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已经超过3.5亿部时,个人计算机的出货量已经缩水到了7000万台。

▲微软2002-2021财年净利润变化,公司在2005-2015财年间陷入低迷。来源:statista

而微软在2013年9月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交易,则更被市场看作是两头深陷泥潭的巨象在垂死挣扎。

曾经称霸全球的诺基亚,因迟迟不肯正视市场变革,在苹果与安卓的合力绞杀之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其市占率从巅峰时期的70%一再败退,到了2013年,只剩下可怜的5%。

诺基亚是微软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统的最后一位强力盟友,诺基亚的落败,几乎标志着微软手机市场的全面溃败,再无回天之力。

但对当时的微软来说,最严重的还不是业务增长停滞,而是“大公司病”正快速腐蚀着这个超过10万名员工的庞然大物——公司内部流程日益繁杂冗余,党派斗争争吵不休,官僚主义横行。

纳德拉回忆起那段日子时,曾经这样写道:“员工们倦怠了,他们深深地感到挫折……他们怀着伟大梦想来到微软,但感觉真正面对的却是处理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执行繁杂冗余的程序,以及会议中无休止的争吵。”

总之,当2014年,主导诺基亚收购的微软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突然宣布退休,纳德拉被推举上位时,他接下的微软是一块真正烫手的山芋,其市值也已从高峰几乎腰斩至3000亿美元左右。

放下那些指向彼此的枪

1967年,纳德拉生于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得拉巴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印度高级政府官员,母亲是一位梵语学者。

纳德拉的童年几乎乏善可陈。

他成绩还不错,但并非是班上最优秀的那个学生。他的中学老师在日后接受采访时,甚至无法立刻回忆起这名学生。

他喜欢打板球,会在屋子里挂上板球巨星M.L.Jaisimha的海报,但也并没有成为学校里的体育明星。

他喜欢计算机,但并不擅长编程。在21岁那年,跟无数印度理工科毕业生一样,他申请了几所美国大学,并最终前往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攻读电机工程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先加入了太阳(SUN)公司,随后在1992年入职微软,成为一名微软员工。

纵观纳德拉的成长经历,他可能不是技术天才,不是销售冠军,不是屋子里最聪明又或者是最有人格魅力的那个人。但是,他拥有一个特殊的天赋——

他擅长团结他人,让人们停止内斗,“放下那些指向彼此的枪”。

2011年,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服务器与工具部门(STB)负责人,负责微软的企业级服务及云计算业务。当时,他已经在微软工作了19个年头,足迹遍布微软商业解决方案、Windows、Bing等多个部门,因而比谁都更了解微软,和微软内部的官僚派系弊政。

而STB可能是微软内部党派斗争最为严重的部门之一。

回忆起那段日子,纳德拉曾经感叹过:“诗人John Donne曾经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如果他来参加我们的会议,我想他会得出另一种结论。”

“(STB)团队中的每一位领导者,本质上都是其所主持业务的CEO。他们独立生存、独立运营……我在这个位置完全没有施力点,而且更糟糕的是,很多人认为他们应该坐在我的位置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当时的云计算业务几乎是一团糟。

亚马逊从2006年开始打造自己的云计算帝国,到2011年时,分析师预估该业务已为它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年收入——而微软的云业务仅为几百万美元,不及亚马逊的百分之一。

规模庞大的企业服务业务几乎是STB的全部收入来源,没有任何一个高管愿意把资源投入云计算业务中,哪怕大家心里多少都清楚,云计算可能才是行业的未来。

为了打破僵局,纳德拉展现出了他惊人的管理学天赋。

他没有选择另立门户,或者重点提拔云计算团队,相反,他与STB每一个管理团队成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利益以及愿意合作的角度。

最终,纳德拉重组了STB的组织架构,将原来单立的云计算项目拆分到各个高管的业务矩阵中,并重组创新形成了向客户提供“本地服务器+公有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也就是,让原来的企业服务业务继续,但所有企业服务都得同时担当起发展云的业务。

突然间,云计算不再是跟STB主营业务和相关领导者相冲突的外来者,而是成为了STB整体的增长极,也是每一个STB管理者的潜在业务增长点。

原先无比抗拒云计算的高管们,态度因此180度大转变,比谁都要积极地推进云计算。

合力之后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这项被称为“混合云”的战略,很快就获得成功,让微软的云计算开始迎头赶上,纳德拉也因此赢得了STB团队的绝对支持。

打响云计算追击的第一枪之后,纳德拉开始放开手脚,大招频出,雄心壮志地发展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并推出了正面迎战亚马逊AWS云计算品牌——Azure。

其中最重要的大招,还是团结他人。

他从微软内部挖来了Microsoft.Net和Visual Studio的领导人桑德尔,以及Office团队的沼本健等等,并且外部找来了Couchbase的联合创始人詹姆斯·飞利浦、来自雅虎的拉古·拉玛克里斯南,以及来自头号竞争对手亚马逊的人工智能专家约瑟夫·斯洛什……

这些都是IT与云计算行业中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他们如同一支超级英雄小队,逐一加入了纳德拉麾下,并在纳德拉的带领与协同下,既独当一面又精诚合作。

依靠这支强大的队伍,微软Azure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甚至反过来推动其企业服务不断攻城略地。

到纳德拉被升任为微软CEO的2014年,微软的企业服务与云计算业务收入已超过了Windows,到2018年,再进一步超过了Office,成为微软最赚钱的业务。

▲微软各产品线收入变化

来源:GeekWire

某种程度说,也正是因为带领微软打了云计算的翻身仗,纳德拉才被推举为微软CEO。

打破围墙,开放,开放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在2014年举办的Salesforce年度营销会议上,上台演讲时,刚接任微软CEO不久的纳德拉戏剧性地伸手从西装外套口袋里,拿出了一台iPhone。

全场观众先是惊讶,随即会心大笑起来。

苹果与微软的恩怨由来已久。在个人电脑时代,Windows和MacOS是王不见王的死对头,盖茨与乔布斯也是见面就斗嘴的老冤家。

在2000年微软市值登顶6000亿美元高峰时,苹果却因公司内斗而元气大伤,市值一路缩水至50亿美元。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却靠iPhone系列赢得了对微软碾压式的胜利。

双方始终势同水火,在这一天之前,从未有微软CEO在公开场合使用过任何一款苹果手机,更不要说在公开演讲中将它特意展现出来。

纳德拉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而他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要传达一个信息——微软变了。

在纳德拉展示的这台苹果手机上,第一次出现了微软的官方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Skype……

现场观众对此的反应是——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在此之前,Windows业务一直是微软的根基,是微软的核心、王牌、现金牛。Windows太成功了,以至于微软试图将这一成功复制到其他所有业务中,即便失败了也不愿将其开放。

而纳德拉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点。

打破壁垒,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将对手变队友——出任集团CEO后,纳德拉开始将他带领STB团队的成功复刻到整个微软。

2014年3月,在纳德拉担任微软CEO后的第二个月,微软就正式开启了与苹果、谷歌合作的步伐,以Word、Excel等为首的Office套件正式登陆iOS与安卓平台。

在次年iPad Pro的发布会上,苹果甚至破天荒地请来了微软Office市场营销负责人登上舞台,演示Apple Pencil在Office软件上的应用。

对此,微软内部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伙关系,在不少微软领导层看来简直是与虎谋皮,将会严重伤害微软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纳德拉认为,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用户只想得到应用体验与用户服务,他们并不在意——也不想去在意——这些体验究竟是来自什么设备、什么系统、什么应用。

固步自封只会让微软一再陷入“胜利者的陷阱”中,直至被市场彻底淘汰。

纳德拉说:“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拥有伟大的产品……但如果其他公司通过其产品或设备确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我们必须找到聪明的方式与它们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进驻它们广受欢迎的平台。”

与苹果的合作为微软带来了双赢,在2015年4月的财报会议上,纳德拉宣布,iOS和Android版Office的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次,Skype、Outlook等其他微软应用也都跻身苹果AppStore下载量的前100名。

趁热打铁,从2014年开始,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开始全面重塑原本封闭的企业文化,拥抱合作、拥抱开源。仅2014年,微软就一口气与谷歌、Facebook、Ubuntu、SUSE( Linux开发商)、甲骨文、红帽、IBM等多家厂商达成合作。

微软的Azure云更是破天荒地开始支持Linux系统——这个Windows系统的一生之敌。

开放,由此成为微软的核心文化。

开放之下,微软还进一步大展合纵连横之计,分别在2015-2018年期间收购了Revolution Analytics、LinkedIn、GitHub、Bonsai等一系列公司,并对Office 365、Dropbox等多项应用进行整合。

作为业务新核心的微软云计算业务,也在站稳脚跟之后进一步高速增长。

到2018年,不过7年左右的时间,微软云计算业务已从纳德拉出任STB负责人时的几百万美元飙升到近200亿美元,从杂牌玩家逆袭成为称霸全球的云计算市场老二。

▲微软Azure云快速跻身世界第二

来源:IDC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纳德拉居然成功说服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另一位出生印度的硅谷巨头,同意停止微软和谷歌经年不断的监管斗争与法律诉讼,共同宣布将竞争“聚焦于产品品质,而非法律诉讼”,为彼此都省下了一大笔法律费用。

打破壁垒,促成合作,纳德拉的这项天赋对于封闭了四十年的微软来说,至关重要。

找回微软的灵魂

2014年2月,在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第三任CEO之初,他向全体公司员工提出首要任务既不是振兴业绩,也不是重组机构,而是重塑企业文化。

而纳德拉1992年加入时的微软,并不是现在这个颓唐而老迈的臃肿机构。

曾经,“微软”这个名字代表的是硅谷最先进、最前沿、最颠覆的生产力。它致力于打破大企业对于计算机的垄断,“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

那时,公司里的气氛活泼、有趣,员工心中有着真正的使命感,充满了能量。

然而,随着微软的日益壮大,随着Windows系统逐渐占领了全球市场,随着几乎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了电脑,微软开始迷失了。

久而久之,创新力遭到扼杀,反对声遭到驱逐,每个员工都需要向其让人证明自己无所不知,按时交付和完成的数字目标成为压倒一切的指责担当,一切必须井井有条,不能出任何差错。

在纳德拉接手微软之前,所有人——包括纳德拉自己——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存在?”

在当年7月份的微软全球峰会上,纳德拉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将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帮助他们成就不凡。”

“我们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描述我们的新文化,任何持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都能摆脱束缚,战胜挑战,进而推动我们各自的成长,并由此推动公司的成长。”

首先,纳德拉坚持,所有业务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的需求,从而预测客户的喜好,永远以初学者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对方。

其次,尊重差异,寻求差异,拥抱差异,不再追求压倒一切的“一致同意”,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让创意在辩论中迸发灵感。

最后,团结一致,坚持“一个微软”,而非各自为政的联邦山头,打破公司各部门的组织边界与壁垒,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为了实现文化变革,纳德拉发起了一年一度的跨部门“黑客马拉松”,在数以千磅计的甜甜圈、炸鸡、咖啡、啤酒之间,上万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程序员们合作并竞争着,为终止游戏中的性别偏见、帮助残疾人提供计算服务等目标努力着。

在业务上,纳德拉打破了从前的固化思维,基于“云为先,移动为先”的公司战略,大胆将传统的Windows和Office业务边缘化,从上到下进行了战略重心的转移,并将Windows经年累月的付费升级转为限时免费升级,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同时,抱着“终身学习,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纳德拉上台后果断砍掉了没有优势甚至已成负累的业务板块,裁员1.8万人,出售诺基亚。

微软变了。这是所有员工最深刻的感受。它变得不再臃肿、不再迟缓,优秀创意能够得到支持,优秀的人才能够获得认可。

纳德拉重塑了微软的文化,也重新找回了微软的使命。

基于微软的新文化,纳德拉提出了指导公司发展的三大战略愿景:

一、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不再将公司产品局限在Office、Windows等个人生产力工具上,而是为整个团队开发能够提高所有人生产力的协同工具,无论团队成员们身处何地,使用的都是微软提供的设备。

二、构建智能云平台,这与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息息相关。当前,跨越地区、国家、语言、文化的团队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微软迫切地需要一个智能云平台,既帮助微软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又能够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三、从Windows到Xbox、从Surface Hub到HoloLens智能眼镜,微软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计算设备,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书写、触碰、手势等多种多样的个性化体验,满足用户的工作需求。

从2014年纳德拉接手CEO开始,微软的股价终于打破了近10年的低迷魔咒,开始一路稳步高涨。到了2018年,微软股价已经突破100美元,总市值回到了8000亿美元的高点,重回世界前三。2018年底,微软的市值甚至短暂地超过苹果,重新尝到世界第一的滋味。

此后两家公司你追我赶,市值一再突破高点,最终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低调的微软掌舵人纳德拉也因此受到外界关注,他的雷霆手腕——打破公司党派斗争、直面安卓苹果联合绞杀,合纵连横、力挽狂澜,也开始被同行称道。

如今的微软,有着“个人计算”“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智能云”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智能云Azure是微软“云为先,移动为先”的战略核心,它的高速发展是微软近年来股价飙升的核心推动力。它从数字技术上增强客户的能力,优化客户的运营,现成为微软营收增速最快的业务,并持续推动办公、游戏和数据等业务向云上发展。

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降低了用户的选择门槛,减少了微软推广产品和管理产品的成本。同时,更多的企业级用户也使得微软整体服务更加高效,带来更大的利润贡献。

而在2018年以后,纳德拉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人工智能、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更加前沿的科技上。

就在前不久的11月2日,微软在Ignite大会上宣布,计划整合其他的Teams会议应用、Microsoft Mesh混合现实平台、以及Xbox游戏平台,打造微软版本“元宇宙”。

受此消息影响,微软市值于当日再度高调突破2.5万亿美元,压倒苹果,重新登顶世界第一。

这也意味着,纳德拉只用7年,就让微软赚到了超过2万亿美元市值,比阿里、腾讯如今的市值总和,还要多出一倍。

参考资料:

[1]《刷新》萨提亚·纳德拉

[2]《全球云计算龙头对比系列之三:大象的世纪转身,从PC巨头到云新星,微软与Azure的十年蜕变》东吴证券

[3]《微软重生背后:为什么是纳德拉?》混沌学院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下秒数据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

1009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9日消息,专注企业智能数据管道创业公司「下秒数据」(广州数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下秒数据」)已于日前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金额在数千万元级别。本轮融资之后,公司计划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同时发力市场,希望让更多客户体验数据智能管道的服务效果。

随着SaaS的兴起,企业数据孤岛进一步加剧。「下秒数据」希望通过搭建企业智能数据管道,围绕数据孤岛问题帮助客户低成本、快速整合数据和应用数据,释放数据的商业价值。具体来看,其旗下现有一款产品Nexadata,支持通过无代码的数据集成与数据建模技术,帮助企业将所有应用程序、数据库、事件和文件等数据信息提取到数据仓库中,并快速将分散的数据转化为数据集、API、自动化流程等开箱即用的数据服务。

谈及开发这款产品的初衷,公司CEO蔡致暖表示,“当前企业用数据面临着明显矛盾,一方面是SaaS普及使得企业数字化基础越来越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企业也迫切希望把这些数据用起来;另一方面是现在的数据集成技术门槛高、效率低,数据使用场景又随业务经常变化,导致企业用数据经常遇到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等问题,想用好数据很难。

具体而言,客户在进行数据运用时,需要将各个内外部系统中的数据汇聚,再进行理解和分析。而这其中,基本每个系统都会有数十到上百个表,表中也有数十个字段,客户需要理解这些总计上千的字段,并将它们按照业务逻辑关系汇总,耗时且效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投入相关的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越复杂人才成本的投入越重。另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离不开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格式治理。这一过程主要包括ETL,即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但由于ETL工作量繁杂,所以单单这一流程会耗费整个项目数周乃至上月时间。所以,重重困难面前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若通过大数据指导业务,会面临时效性滞后、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下秒数据」Nexadata产品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具体来说,这一产品会采用ELT+A(Active)的模式,提升企业利用数据价值的效率。

在Transform环节,公司提供预集成的模块。比如,Nexadata会和用友、腾讯广告、旺店通等应用的数据集成好,通过API进行所需数据的对接。在客户所需数据得以集成到数据仓库后,这一产品会帮助进行数据建模。在具体落地上,「下秒数据」会针对每个平台打造专门的连接器用以对接数据,并在对接好数据之后,再通过各个行业的特点,进行场景化建模(如客户在腾讯、头条、快手等不同平台投放广告后,系统会屏蔽不同平台的差异,自动整理诸如PV、UV等指标形成统一的roi模型),辅助客户业务。

另外,Nexadata还有一个功能,即数据回传。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元佳介绍,其可以将各个数据自动流转到企业业务系统,比如可以将电商平台的各种订单数据,转储到企业数据库,再按指定业务逻辑自动推送单据到ERP/MES系统自动串联生产环节。整体来看,ELT+A,可以提升企业客户使用数据的效率,数据回传可以增加企业客户利用数据的场景,并增加数据使用的实时性——这两个功能也是公司强调的,"智能数据管道"的具体体现。

当前在系统对接层面,公司已经对接了30+的应用连接器,主要聚焦于营销、电商层面,具体包括广告、供应链、财务等应用。打造这一产品需要基础的技术能力,也需要行业理解力。在具体的对接效率上,李元佳表示,当前由于公司已经梳理好研发框架,现在其需要1~2周就可以完成一个外部数据源的对接。并且这一产品也会具有网络效应,产品对接的数据越多,其对客户的价值体现越强,更容易撬动客户主动合作。

当前,在落地方面,「下秒数据」2020年逐步发力市场,目前已经在零售、电力、通信等行业实现十余个标杆客户落地,具体包括广州酒家、陶陶居、中国移动、湘潭电网等。

团队方面,公司创始团队都是数据领域的老兵,都有在华为从事大数据解决方案或数据库研发的经验。公司CEO蔡致暖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硕士,具备13年软件、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工作经验,离开华为后曾任广州数说故事数据平台业务部负责人和相关合资公司CTO。联合创始人李元佳,是早稻田大学通信系统硕士,拥有17年数据库产品研发工作经验,是云徙科技联合创始人,之前曾任华为高斯DB产品负责人。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