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注册首页“ 下的文章
07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7日消息,据36氪获悉,AR眼镜初创公司「致敬未知」完成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阿里领投,泥藕资本、泰亚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跟投。本轮融资费用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公司运营。
「致敬未知」成立于2022年, 由前锤子科技合伙人,原华为荣耀产品线总经理吴德周创立,主要瞄准的产品方向是面向C端用户的AR眼镜。伴随着这轮融资完成,「致敬未知」也即将发布其新消费品牌“ARknovv”,以及其首款消费级AR智能眼镜。
「致敬未知」创始人兼CEO吴德周透露,其首款AR智能眼镜不仅瞄准用户刚需场景,更重要的是,将会成为用户真正的效率工具。吴德周表示,本次融资的战略投资方拥有多个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助力「致敬未知」探索更多内容场景。
另一方面,当下多数的AR眼镜的另一大痛点是,为了实现轻薄,先是割舍了眼镜的显示功能,只用单色单目显示的配置,这反而限制了眼镜的使用场景,只能用于简单的消息提示。其次,但当前大部分眼镜为了轻薄,也基本都阉割了空间定位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AI和大模型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也在探寻与AI技术的结合点。 吴德周表示,对于AR眼镜来说,深度融合AI技术,能极大的提升用户与现实环境之间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提升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 「致敬未知」的首款智能眼镜也深度融合了AI技术。但不同于此前多数直接将GPT接口简单搬到AR眼镜上, 「致敬未知」将更多AI技术用在眼镜上,落地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吴德周表示,未来,「致敬未知」的新品牌“ARknovv”将继续围绕消费级AR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内容生态的拓展,加速世界向虚拟现实融合的转变,引领AR行业发展。
团队成员方面,「致敬未知」公司核心成员均来自华为、字节跳动、锤子手机、联想等企业高管,在AI、AR算法方面有多年经验,对C端用户、供应链、消费电子生态均有着充分了解。
0715
肿瘤的五年生存率是反映一国肿瘤诊治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开资料可以查到的国内五年生存率约为40.5%(2020年),美国却能将此数字提至70%(2018年)。
为了追赶生存率上的差距,国家主导的重大肿瘤筛查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各类药械企业亦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上不断突破创新,将我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技术推至国际*水平。
有效防治体系的构建必然能够持续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该体系仍存在尚需不足的部分。
作为每场抗癌行动中的*主体,患者的生活质量决定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然而,少有人会在意患者在手术与放化疗外经历了什么,也难以估计“癌痛”的出现,会怎样改变肿瘤患者的生活。
01 “不仅要治疗肿瘤,更要治疗一个得肿瘤的人”
大多数人认知中的癌痛仅发生于肿瘤晚期,但《难治性癌痛诊断与治疗》一书给出的数据显示,早期肿瘤患者有25%会发生癌痛,治疗后及稳定期的数字为33%,晚期则能达到60%-80%。
只要患癌,就有概率发生癌痛。
对于癌痛带来的痛感,不同肿瘤患者经历的体验各不相同,但共通之处隐藏于每一位患者的言辞之中: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
“爆发痛简直就像生孩子一样,一天定时的那个点就开始痛,痛得哭,痛得叫,痛得要死不活。开始的时候爆发痛一天一次,每次就持续半个小时,后来1个小时,再后来3个小时,那真的叫痛不欲生!”
“我现在痛的几乎无法行走了,有时候根本站不起来,站起来后又坐不下。睡觉的时候有时候一抽搐,就是剧痛。上厕所对我是严重考验,每次上完,后背疼得让我直哭。”
需要注意的是,癌痛在现实之中并不罕见。相反,2020年中国新发肿瘤457万人次,其中的60%-80%曾发生重度疼痛,经历过极端痛楚。
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的王杰军主任曾在演讲中对癌痛的消极影响作出了全面阐述:“癌痛及其伴随的恶心、呕吐、消瘦、情绪障碍会逐步削弱患者与肿瘤作战的意志,也会导致抗肿瘤治疗依从性降低。譬如,消瘦会让患者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住院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增加,进而影响后续的肿瘤治疗。”
“管不好癌痛,我们就不能治好肿瘤。”
02 中国的癌痛为何如此难治?
面对即为棘手的癌痛,WHO早在便已提出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该方法将止痛药按非麻醉性、弱麻醉性及麻醉性分为三个阶梯,在使用以非麻醉性止痛药(*阶梯)为主的基础上,当其不能控制疼痛时,按顺序加用少量弱麻醉性药(第二阶梯)及麻醉性止痛药(第三阶梯)。
从理论上讲,严格执行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80%~90%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得以有效缓解甚至完全缓解。但在实证研究之中,仍有31%~65%的癌痛未能在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有效控制。毕竟,癌痛病人能自觉遵守医嘱服用镇痛药物的依从率仅为26.14%。
解决癌痛,关键在于解决患者的依从性。
依从性差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药物的错误认知、对于疼痛的错误认知、负面情绪的错误影响、提醒监督机制的缺失均有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服用药物。
打小时候开始,遇上打针输液,父母常常鼓励我们别怕疼,将疼痛带来的哭闹放在了勇敢的对立面。那时受到的教育如此刻苦铭心,以至于当年龄渐长开始承受疾病的侵袭时,不少患者仍耻于谈及疼痛二字。
但面对癌痛,患者错误认知下的忍耐无助于遏制疼痛,反倒会引起心理和情绪行为的变化,甚至损伤感觉神经,形成难治性癌痛。
“很多患者没有把疼痛当成一个疾病,只将其看作一个症状,认为忍一忍就好了。但若急性痛变为慢性痛后,整个疼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急性痛对人是有保护作用,但慢性痛不但对人没有保护作用,还会导致下行神经的损伤、调节机制的紊乱。”王杰军主任告诉动脉网。
更为严峻的是医患对于药物的错误认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及氢吗啡酮)可应用于中重度癌症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能够为90%的癌症相关严重疼痛患者提供良好的缓解效果,但由于药物本身于罂粟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滥用导致的消极社会影响,不少患者对于这类药物存在近乎本能的恐惧。
“这个止痛药不能长期吃,吃久了会上瘾,到时候想戒掉都难,就像吸毒一样,现在吃着虽然好受些了,但长期下去,会依赖药物生活。”
“听人说这个药副作用很大,还会使寿命缩短,我自己吃这个就头晕,到时候病还没治好,倒是先让这药把自己身体搞垮了。”
此外,如何判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与否,如何找到阿片类药物的*计量也是国内医护人员面临的重大难题,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对于阿片类药物的排斥。
“有一次我让我妈吃了一颗40毫克的羟烤酮,然后我妈那天把早饭,中饭,晚饭全部都吐出来了,而且还是喷射式的呕吐,跑厕所都来不及,一天都是昏昏沉沉的。后来我妈再也不敢劝我吃止痛药了。”
总的来说,医患双方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不足认知导致了我国相对落后的疼痛管理。国际麻管局在评价一个国家疼痛管理的好坏是看他们医用吗啡的消耗量,中国曾在2012年排在第83位,但在2019年已滑至105位。要重整中国的癌痛管理,需要作出改变的不止于患者。
03 只有实现定量的癌痛评估,才能满足精准的癌痛管理
从结果出发,提升依从性的解法无外乎两种:一是消除普罗大众对于阿片类药物的错误认知,二是找到有效手段对癌痛进行精准评估与高频管理。
权威医学知识的传播通常由专家团队形成共识、指南,再经由面对面的方式传递至患者。但由于肿瘤患者的抗击离不开其家庭,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传播面更广的科普。
国内互联网科普平台发展相对成熟,腾讯医典、百度健康医典等互联网企业打造的平台均已借助权威专家的支持上线的相应信息,有效放大了癌痛信息的传递范围。
不少医生也在凭借自身的努力帮助更多患者完成癌痛认知。譬如,俄克拉荷马大学的Azizoddin医生研发了一款名为“STAMP”的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管理APP,以动画视频、带有视觉效果的教育文本、自我管理挑战测试以及录音放松练习等形式,为患者提供疼痛自我管理的药物和非药物知识教学,并根据患者的症状报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尽可能准确地满足患者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作为载体,既放大了癌痛管理知识的传播面,又将局限于医院的治疗延伸至医院之外,让患者能够更为直观更为深度地参与到监督、教育之中。
不过,仅仅是传播、监督并不能起到癌痛管理的效果。毕竟癌痛不能通过CT、MR等影像信息寻找定量分析的证据,只能通过患者借助感官体验进行定性主诉,如此得到的结果往往较为主观,且存在时滞。因此,要判断癌痛不同时间的癌痛发作程度的差异性,进而给予患者合理的给药计量,医护人员必须实现满足一定频次的定量癌痛评估。
从这个角度看,癌痛管理与深静脉血栓(VTE)管理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合理的量表进行程度评估,也都需求智能化的工具进行频次上的补足。依赖于VTE的成熟经验,癌痛管理可在院内全面智慧化管理的基础上将院外的评估综合起来。
在王杰军主任看来,癌痛数字疗法或能兼顾两项需求。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数字疗法不仅可以满足癌痛管理需要的院内多种评估要求,还能在院外实现评估、监督功能,将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流程连接起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癌痛管理。
“在现评估对于疼痛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患者是否具有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估,形成一个系统的、多维度综合判断,能够动态判断治疗时患者的状况,即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了要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同质化治疗,我们也需要这一工具规范医生的治疗方案。
再谈评估后的癌痛治疗。这是一个多学科的联动行动,首先要将癌痛视为慢性病,进行长期的管理治疗,其次需要把镇痛与治痛联合起来管理,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最后是要联动院内外,很多病人在医院治得很好,一到院外情况急转直下,这需要我们搭建有效的院内外管理平台,这对于患者非常重要。”
此外,为了补全癌痛定量评估这一短板,王杰军主任开发了一个名为BTS6D的智能化疼痛评估工具。该工具可以在一分半钟内帮助患者评估出疼痛的强度以及疼痛对其肢体功能,情绪睡眠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缓解癌痛评估医护资源短缺压力、补全传统癌痛评估“高频”短板,帮助医生确立实时有效的诊治方案。
一项包含40家医院、2000例患者的试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BTS6D疼痛评估和传统的疼痛评估问卷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爆发痛预测准确率高达98.9%,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准确率高达97.7%。此外,BTS在问卷填写时间、使用方便性、患者偏好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统计学差异显著。
6D疼痛评估工具(BTS)对比疼痛评估问卷(BPI)用于疼痛评估的对比研究(阶段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赋予疼痛评估工具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持,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算法或许能在癌痛抵达之前提前预知发生时间。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指向这一目标,未来,患者或许能在无需承受任何痛苦的环境下抗击肿瘤,更为体面地把肿瘤治疗控制下来。
04 癌痛管理的规模 实现需要多方助力
尽管治疗癌痛不过是一个“评估+用药”的过程,但要让这一逻辑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政府、医院、医生、患者乃至企业,每一个主体都需要在自己承担的角色中发挥关键力量。
企业端是当前处于弱势位置的一端。癌痛管理背后是一个*潜力的市场,但囿于疾病认知、技术限制等困境,愿意承担风险的入局企业屈指可数。
在吗啡超量后的介入治疗方面,国内仅美国库克研发的超声腹腔神经丛注射针获得NMPA批准,可在超声引导下阻断腹腔脏器的痛觉神经,国内竞争对手极少。
数字疗法也是如此。疼痛管理虽入局者众多,海外有Hinge Health、Kaia Health、N1-Headache等十年经营企业,国内有新云医疗、禾普医疗、疼爱健康等蓬勃发展。但癌痛的定量与评估相对肌肉疼痛、偏头痛等对疾病的评估准确度要求更高,因而大多企业望而却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不过,风险背后亦是机遇。癌痛存在,癌痛管理的需求便一直存在。伴随观念的逐渐转变,必然会有更多患者参与到科学支撑的癌痛管理之中。那个时候,这一学科的潜在力量将虽随时间释放出来。
*参考文章
1. 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
2. 癌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谭明亮,程成,王春梅,王婷,唐颖
3. 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松梅 田畅 岳林 赵亚杰 候莹鸽 宋颖 阎玲
4. 癌痛病人服药不依从原因的质性研究 欧娜,胡小萍,綦三阳,唐三元
5. 上海长征医院王杰军:数字疗法助力癌痛全程管理 远毅资本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7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3日消息,据亿欧网获悉,广州凯迪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凯迪云”)获得1亿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小山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吴龙彬。此次,吴龙彬董事长是看好商协会赛道,高度认同云商会创始团队的战略布局,肯定了云商会现有的用户粘合度价值以及平台生态前景,从而进行领投。
广州凯迪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迪云)旗下的商协会(社会组织)数字服务平台云商会,是国内首个为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服务,助力商协会实现服务数据化,数据可视化,从而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服务。
据介绍,云商会自2021年6月上线试运营以来,已经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云商会基于“数字+公益”的理念,向全国商协会免费开放使用。目前,已先后与4000多家商协会达成合作,服务会员企业超过175万家,并于2023年1月,被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评为中国“2022年社会组织十件大事”。
未来,云商会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为商协会和会员企业提供更优质、更智能的服务。同时,云商会也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建设,为推动商协会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多贡献。
07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6日消息,「微元合成」近日完成
亿元pre-A轮融资北京国管顺禧基金领投,北戴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和老股东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跟投
,由。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建研发实验室和多个产品管线试生产。
微元合成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刘波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微生物所,先后师从马延和、陶勇等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近十年积淀。现阶段,微元合成研发团队博士学历员工占比约70%,未来还将集结多位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加入团队。
当前,微元合成正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建设中试及生产基地,该基地由微元合成设计,当地政府代建,设计为柔性、多功能的工厂,以适应多个高附加值产品管线的中试及生产。另外,很多大宗产品在正式建厂前,需要跑通工艺、物料成本,该工厂也承担着这一功能。
据介绍,在微元合成众多产品管线中,进度最快的是甘露醇技术,传统上甘露醇均为化工加氢生产,除了成本高,重金属和还原糖残留也是行业存在的痛点,微元合成全球首家开发了生物法合成甘露醇技术,中试产物转化率达到99%,纯度达到99.9%。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厌氧发酵,联产两种产物,副产物的售价有望覆盖原料及制造成本,甘露醇作为附加的“馈赠”,可直接贡献利润。当前,微元合成的甘露醇技术已经与河南投资集团新拓洋生物建立合作,双方共同进行规模化生产,有望今年即实现商业化收入。
作为一家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微元合成团队沉淀多年的知识积累和产业经验,正加速其拓展产品管线,并将之推向产业化。前端的底盘菌株库与元件库的积累、基因编辑能力、工程细胞代谢分子监测与分析平台,后端的多维度、多尺度生产工艺放大平台,共同构筑起这家年轻企业的研发根基。
0703
最近,江小白推出“买白酒送人参”的活动,没想到,却惨遭翻车。
江小白天猫旗舰店上,声称只要购买江小白52度瓶装白酒“519”,就赠送长白山人参。
然而赠送的人参,外包装并未清晰标注各项商品信息,让人对江小白的产品营销产生质疑。
本来江小白是想通过带有中老年标签的人参酒,逆向迎合逐渐养生的朋克年轻人。不料,马屁却拍在了马蹄上,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这几年,白酒市场日渐火热,靠营销走红的江小白反而越来越惨淡。到底江小白做错了什么?
1、营销出圈,成就江小白
多年来,在白酒领域一直都流传着 “年轻人不喝白酒”的论调。
众多白酒大佬怎么也想不到,这块难啃的骨头居然让初出茅庐的江小白吃到了肉。
在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看来:“并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喝白酒,而是传统白酒从产品到品牌上抛弃了年轻人。”
在金六福工作时,陶石泉就敏锐觉察到几类酒饮品中,白酒的年轻消费群体是最少的。
2011年,陶石泉辞掉了金六福高管职位,在重庆创立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
从成立之初,江小白就将目标消费者锁定在年轻一代,从产品设计、消费场景、营销等方面,都在迎合年轻人的喜欢,与传统白酒品牌区别化。
尤其营销方面,陶石泉格外下功夫。花大量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后,推出了爆款产品“表达瓶”。在瓶身上印有“千言万语抵不过一次见面”等一系列走心文案,成功撩动年轻人的情绪,在年轻群体中迅速风靡,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之后,陶石泉又乘胜追击,赞助了街舞赛事、街头文化节等年轻人喜好的活动,并推出原创动漫《我是江小白》,成功将品牌IP化和人格化。
在江小白的强势营销下,其业绩增长也是非常迅速。
2014年,江小白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7年到2019年,营收额分别为10亿、20亿、30亿。短短五年间,江小白的复合增长率非常惊人,甚至超过了五粮液、舍得酒业等酒界大佬。
2019年,江小白占据小酒市场份额高达20%,成为小酒细分赛道里的领头羊。
自然而然,江小白很快就受到了资本的重视。
从2015年起,江小白先后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高瓴资本、华兴基金、招银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一共完成了五轮融资。据36氪报道称,2020年江小白获得C轮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曾经被认为挺不过一年的江小白,在白酒年轻化的赛道里越走越顺后,业内人士也忍不住吹捧称:“江小白是年轻人的*杯酒”。
2、抓不住年轻人的胃,江小白跌落神坛
有道是,任何企业的创业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江小白也没能例外。
一路顺遂的江小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高光时刻,居然只是昙花一现。
自2020年起,江小白的销量就一路暴跌,也没有再披露销售额等业绩数据。短短一年不到,市场份额从*时期的20%狂跌至0.5%。
同时,江小白又接连曝出内斗、亏损裁员等负面新闻,企业发展非常不乐观,预期的上市计划也被搁浅。
不可否认,江小白销售量下跌和疫情有一定关系。
多年来,江小白宣传场景多为朋友聚会,适用场合很单一。疫情后,大家交际明显减少,直接影响了江小白的销量。
此前,江小白只注重发展线下渠道,深耕便利店、小酒馆等实体行业,从2020年后才开始布局线上销售,线上渠道基础薄弱,用户忠实度并不高。加上线上白酒品牌竞争激烈,更让江小白的销售之路举步维艰。
曾经成就江小白的利器营销,如今反而成为困住它发展的障碍。
面对千篇一律的“江式疼痛青春文学”,消费者日渐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开始反感类似的“矫情”文案。
2021年底,江小白靠着类似网友说“狗都不喝江小白”“我们同意”的自嘲声明,博取了一波关注度。热度过后,难喝反倒变成江小白撕不掉的标签。
不少网友都反映江小白难喝,关于其口感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甚至还传出江小白不是粮食酿造的,是由工业酒精勾兑出来的。
其实江小白倒不会真是酒精勾兑,它的白酒工艺属于典型的川派小曲清香型,品类非常小众,很多人喝不惯。
江小白一瓶只卖十几元,但性价比不高。江小白一瓶实际净含量比其他白酒少,算下来单价并不低。
江小白爆火时,不少人冲着它的名气而*次购买。喝过后,消费者觉得口感一般,加上失去的新鲜感,大概率都不会再继续回购。
曾经喝江小白的年轻人也逐渐步入中年,品位和口感也有了变化,对江小白也不再留恋。
吸引不来新消费者,留不住老顾客,江小白跌落神坛也成了必然。
3、缺少主打品,江小白难做大品牌
外人都能看到的症结,江小白自然也很清楚。
从前江小白卖酒是靠宣传情怀,如今则开始重视白酒的品质,自建酒厂,构造完整的白酒产业链。
拿到C轮资金后,江小白表示会全部用于老酒储存及技术研发,回归做酒本心,实现营销、品质双腿走路。
虽然江小白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一般。
江小白升级品牌后,推出了对标传统中端白酒的52度金盖酒。2021年又推出了江小白401。
但都反响平平,售价才23.9元的金盖酒,在天猫上销量都不到50瓶,非常惨淡。
在口感和品质上,江小白缺乏创新突破,自然难以让消费者买单。
目前,江小白品牌旗下一共有32个产品,价格范围在10-286元/瓶,中位数价格为30元每瓶。意味着,江小白的产品主要仍集中在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毛利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辛辣白酒路越来越难,江小白便想从低浓度酒的市场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开始推进“新酒饮计划”。
所谓新酒饮,并没有官方定义,通常是指酒精浓度在15度以下的,以水果元素、流行饮品及酒饮料为基础,兼备色香味和微醺状态综合体验感的创新式酒精饮料。
针对新酒饮消费群体,江小白推出了多款新酒饮品,分别于2018年推出了23度的水蜜桃粱酒,又接连推出了梅见青梅酒系列和新品“果立方”系列果味高粱酒。
这些新系列在初入市场后,的确反响很好,销量很高。
2018年推向市场后,23度的水蜜桃味高粱酒累计销量2500万瓶。梅见系列更受欢迎,在2020年和2021年的天猫“618”和“双11”果酒类销售中,始终*。
低浓度酒卖得再红火,也只属于小众市场,门槛很低,赛道爆火后,行业内卷非常严重。
即便赛道龙头锐澳,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品牌影响力也有限,营业额难以突破20亿。
因此,江小白想要依靠低浓度酒重现销售奇迹,目前来看很难。
可以说,无论辛辣酒品类,还是新酒饮果类酒,都没出现像一款像曾经表达瓶一样能撑起江小白的大爆款酒。
对于一个酒厂来说,倘若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注定只能当一个网红厂家,难以成为大品牌。
同时,越来越多的白酒品牌开始涌入年轻人的赛道,也在围剿瓜分江小白的市场份额。
不少一线白酒品牌在高端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选择下沉寻求增量,譬如茅台推出小茅、五粮液推出小嘴酒,郎酒集团推出小郎酒等等,不但口味迎合年轻人,价格也很亲民。而价格比江小白低廉的牛栏山、二锅头等低端白酒,也在费力讨好年轻人,抢占小酒业市场。
同样受疫情影响,歪嘴小酒却在2021年保持了40%的增长率,而小郎酒已经替代江小白成为小瓶酒细分市场的龙头。
除了要遭受传统白酒企业的左右夹击,江小白还得面临预调鸡尾酒、小酒馆等新消费品牌的围攻,竞争形势非常严峻。
2018年,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曾经立下豪言,五年后江小白的营收要达到95亿。
现如今,时间已经越来越接近,江小白离完成目标却貌似越来越远。
说到底,江小白靠着青春文案成功营销出圈,难喝却成了致命弱点,缺乏强有力竞争力。江小白倘若再不能改善品质,被淘汰也是必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牛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627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7日消息,来恩生物(Lion TCR)宣布完成超3亿元B2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集团领投、广州高新区集团直属企业国聚创投与石药纳德基金共同完成。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来恩生物临床试验的推进、广州GMP细胞车间的建设以及研发管线的拓展等。
来恩生物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国际多中心Ib/II期的IND临床批件。这是全球第一个经FDA 批准,利用TCR-T细胞治疗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多例患者回输,并获得了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认定 (Fast Track) 和孤儿药(Orphan Drug)资格。
来恩生物中国总部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
来恩生物于2015年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孵化而出,首款产品为First-in-Class HBV特异性TCR-T细胞疗法,并通过mRNA技术编码TCR,用于治疗肝细胞癌,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疗效。目前,来恩生物已建立TCR发现平台与mRNA技术平台,在这两个平台基础上拓展产品管线,通过靶向不同靶点治疗多种实体瘤。来恩生物布局了从自体细胞疗法到现货型疗法产品,以提高患者的可及性,为尚未解决的临床需求提供创新疗法。
来恩生物首席执行官彭晓明博士表示,“此次融资将助力来恩生物按照已建立的技术平台发展战略快速稳步推进产品管线,也有助于来恩生物进一步依托中新合作的国际平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携手广州产投集团、广州高新区集团及石药集团在新加坡和大湾区构筑国际生物科技生态圈,建设细胞治疗领域的示范单位,造福患者,回馈社会。”
广州产投集团董事长高东旺表示,“新加坡在生物医药领域具备人才与技术竞争优势,广州具备广阔的市场需求、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企业服务,此次投资,我们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坚定不移走开放道路,充分嫁接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通国内外业务合作渠道,引导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产投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郝必传表示,广州产投集团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领域已累计投资超14亿元,发挥产业资本引领作用,发掘行业龙头企业精准“灌溉”,对生物医药的主要投资方向实现基本覆盖,早中后期项目均衡布局。此次对来恩生物的投资,是广州市在创新升级机遇中的核心需求,以“投资在今天、功效在未来”的发展理念,结合中心两地产业资源,着眼来恩生物的技术创新性与技术延展性,发挥基金集群以投促引功能,吸引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落户广州,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细胞治疗领域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开拓国内外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国聚创投的董事长杨曦表示: 来恩生物拥有原创的靶点技术及完善的知识产权,创新的mRNA编码的TCR-T平台技术可持续拓展至多种实体瘤,来恩生物的加入将助力黄埔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动高新生物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广州市乃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能级。
石药纳德基金管理合伙人孙聚民表示:来恩生物的原创科研实力,国际化的团队背景,专注在原创科技的探索以及在mRNA和TCR-T赛道上的深耕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石药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紧急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企业,在行业中身经百战,在临床研究、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拥有丰富的资源。此次投资来恩生物,希望进一步推进来恩生物和石药集团在以mRNA为基础的多种成药方式上共同探索合作,若在成药性上得到拓展及突破,将来有望在临床和商业化等方面借助双方资源形成双赢的局面。
0627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6日消息,江苏「飞米车业」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具体融资金额暂未透露;本轮融资由青石资本独家投资。
「飞米车业」是一家拥有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的新能源电动车企,专注于设计、生产电动三轮车。公司于2021年成立,在两年内已拓展出2000家加盟、经销商,年销售额已突破五亿元。
面对公司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飞米车业」项目负责人表示,「飞米车业」是国内少有的研、产、销一体的电动三轮车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电动三轮车全产业链和下沉市场电动三轮车的第一品牌。目前,新能源农用车和快递物流车企业是公司主要的两条产品线。
与雅迪、爱玛等行业内其他电车品牌的战略定位不同,「飞米车业」把对新能源车的关注放在农村用车和物流配送工具车之上。中国农村人口超过8亿,「飞米车业」在农村市场看到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在我国近半数的农村家庭都配置了汽柴油动力的三轮车,用于日常的短途出行、搬运及农务工作。
新能源农用车的自建全产业链是「飞米车业」一项重要的产业战略,当前市场上多数电车企业都选择各模块外包再组装的生产模式,以实现在没有重资产投入的前提下规模化生产。青石创投的项目负责人表示,自建全产业链有助于「飞米车业」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动,而「飞米车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则是青石决定注资「飞米车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飞米车业」打造自建全产业链便是为了针对性的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快速交付。「飞米车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公司站在用户的视角规划战略,“正如马云多年前说过,「飞米车业」秉承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工作原则,不断进行自我迭代,打造出符合中国农村用户需求的电车产品。”项目负责人表示。
同时,青石资本的负责人表示,非常看好「飞米车业」的快递配送车型,「飞米车业」从设计、制造、租赁、换电整体打造该款车型。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刮起一阵换电风,而「飞米车业」已经跟几大快递公司在多地区建立了深度合作,从专用车辆的设计生产到后期租车换电实现了完整的供应链闭环,目前整个业务链已经迎来了爆发期的增长。青石创投的分析师表示:“「飞米车业」瞄准的下沉市场是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的,我们与「飞米车业」一起,看好中国农村地区的下沉市场。”
06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3日消息,南京胡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胡曼智造”)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了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温润投资与山蓝资本联合投资。这是继去年年底胡曼智造完成了由元生创投独家投资的A1轮融资后,快速完成的新一轮融资,A轮融资累计过亿元。
本轮融资的资金主要用于胡曼智造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流式荧光检测平台的商业化拓展、产品注册及临床验证的推进,以及团队人才密度的提升。强云资本继续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胡曼智造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技术创新公司,公司凭借多年的材料学、体外诊断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基于多重流式荧光技术这一核心,致力于为临床客户提供全自动、高通量、极具竞争优势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聚焦于重大免疫疾病、疑难杂症及罕见病的诊断,同时积极拓展体外诊断领域的新兴蓝海市场。
流式荧光检测技术是新一代高通量多指标联合检测技术,目前是体外诊断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流式荧光技术具有检测通量高、敏感性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等特点,既拥有和化学发光相同的性能,相较于化学发光还具备更高的检测通量和更低的综合成本。
流式荧光技术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完成几十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因此仅需一份试剂和耗材即可完成多项目的联合测试,相对于化学发光,可以为临床用户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在国内检测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医保控费和医改的大背景下,流式荧光技术能满足实验室降本提质的需求,适应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胡曼智造针对流式荧光技术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关键原材料磁性编码微球的自主研发及迭代升级;取得全自动流式荧光检测设备及配套试剂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完成营销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实现全产业链贯通的流式荧光企业。
目前,胡曼智造自主研发的HumaPlex 1200全自动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自身抗体ANCA检测试剂盒、HumaBlot 72FA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及配套自身抗体ANCA检测试剂盒已取得北京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可为不同需求的终端用户提供检测方案。
胡曼智造的核心创始团队均在跨国IVD企业拥有多年工作经历,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因此出海业务也是胡曼智造关注的重点之一。截至目前,胡曼智造已经拥有100余张CE注册证,并在许多国家完成注册准入。作为创新型的研发生产企业,胡曼智造的快速发展也获得了很多海外公司的关注。据悉,胡曼智造接下来会和多家欧洲老牌IVD公司达成海外市场的深度合作。
在本轮融资过程中,胡曼智造对欧亚先锋生物技术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欧亚先锋”)完成了收购,将其并入胡曼智造营销中心。欧亚先锋成立于2015年,是多家欧洲IVD企业在中国的长期商业合作伙伴,具有体系化的营销能力。这次整合进一步完善了胡曼智造的全国营销团队,大幅提升销售能力和渠道拓展能力,为自研产品的推广提供强力支撑。
胡曼智造创始人李东琦先生表示:感谢温润投资、山蓝资本和老股东们对胡曼智造的选择与信赖,感谢团队努力工作证明价值,确保公司短期内完成A轮融资。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几年,伴随国民经济复苏,IVD前景光明,诊断市场容量会持续扩增。过去20年由国外厂家定义的传统发光市场红利逐渐消退,胡曼智造多重流式荧光技术能大幅降低每个检测结果成本,提升实验室经营效率,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技术。
胡曼智造坚定聚焦流式荧光赛道,把质量视为企业的“一”;坚持站在客户角度定义产品,逐渐开放平台对外合作;扎实基本盘,做好差异化。把公司战略实实在在地在企业发展时间轴逐一展开。
温润投资王迎宝博士表示:我们坚定看好流式荧光技术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前景,也相信行业经验丰富的胡曼智造团队能够在流式荧光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临床应用场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自身抗体以及过敏原检测市场迅速发展,检测技术迭代趋势更加明显。最近,公司完成了研发端与销售端的整合,相信未来会上市更多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我们很高兴成为胡曼智造的股东,很荣幸能陪伴胡曼智造一起成长。
山蓝资本段云先生表示:山蓝资本非常关注流式荧光这一体外诊断的潜力技术,胡曼智造在微球、试剂、仪器各方面组建了完整团队,核心产品已获得NMPA证书,并且实现了稳定量产,在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除技术平台外,胡曼智造选择在自身抗体和过敏原两个领域切入,与市场机遇及团队背景高度契合,也为产品迅速形成销售奠定了基础。山蓝资本致力于投资符合中国医疗需求的医疗器械和IVD优秀企业,我们对李总带领下的胡曼智造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强云资本闫国培女士表示:胡曼智造所选择的流式荧光领域极具前景,产品研发及注册进度业界领先,团队能力完备且拼搏精神让人钦佩。尤其是团队,我们非常看好胡曼智造以李总为代表的核心团队,基于近20年的IVD行业经验,在技术前景、产品迭代、市场拓展方面形成了极具战斗力的打法体系,为公司各项里程碑的达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06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3日消息,化妆品CRO医美健康平台公司「广州麻尚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麻尚会」)于2023年初获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麻尚会化妆品CRO研发中心(析涯澳生物医药研究院)和麻尚会营销办公总部建设。
「广州麻尚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专注于化妆品CRO和医美大健康板块,涉及中高端化妆品科研创新项目合作、供应链ODM和二类械注册代工服务。
近「麻尚会」将医药CRO理念引入化妆品行业,整合技术、配方、人才等资源,为美妆企业面临的研发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带来解决方案,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指合同研究组织,改概念源于制药行业,如今泛指各行业中,通过合同约束,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并具备有限责任能力的第三方研发组织。
陈来成表示,麻尚会CRO可为品牌商提供现有原料的应用开发和配方技术服务。围绕品牌特性,为新品牌搭建研发平台,设计并优化产品配方,在经过产品功效测试后进行产品备案和供应链生产落地。这一过程需要4-6个月,符合品牌快速相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麻尚会CRO为原料企业定制专属天然植物原料或生物发酵原料,并为其进行备案。“例如我们有些项目会为企业寻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药食同源原料。原料不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我们也会做新原料的申报。”
麻尚会CRO项目得以落地依托于创始人陈来成的项目经验积累。他本人从前在工业大麻化妆品和纤连蛋白化妆品落地实践中,打通化妆品上下游供应链,对化妆品的销售渠道及整个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有深入了解。
在客户群体获取方面,麻尚会此前曾与青蛙王子、华北制药、通化金马药业等上市公司有合作经历。据陈来成透露,目前,麻尚会已与20多家企业开展化妆品CRO项目或二类械合作。未来,麻尚会计划布局医美品牌孵化环节。
团队方面,麻尚会CRO创始人兼CEO陈来成毕业于中南大学精细化工,有26年化妆品研发经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杨占红为中南大学二级教授,曾获2019年茅以升科研奖。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等高校,有丰富的生物科技研究经验。
06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7日消息,近日,西南区域头部篮球青训机构吾同体育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投创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管理系统的开发、品牌建设、公司人才搭建和区域扩张。
2016年开始,体育培训市场就逐年火热,双减政策更是为其发展添了一把火。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新增6.7万 家,同比增长76.3%;2021年上半年新增4.8万家,同比增长108.7%。《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体育教育与培训的总产出为2023亿元,与2015年的247.6亿元相比,五年时间增长近十倍,头部机构们纷纷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进行规模化和品牌化。
吾同体育正是在这一波机遇中成长起来的青训篮球培训品牌。2016年,吾同体育的创始人朱国庆和合伙人吴桐分别以篮球教练和金融投资人身份共同创立了吾同体育。创立之初,他们就将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篮球青训机构作为目标。彼时国内篮球青训品牌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的动因和上海的YBDL,而吾同体育所在的成都主要以私人机构和分散的培训班为主。
从2017年开始,吾同体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涵盖篮球培训、体育场馆运营、赛事综合服务以及体育科技赋能等版块的体育综合服务运营集团。 旗下的品牌,如专注于3-16岁青少年篮球课程的吾畏篮球在四川、上海、重庆、昆明、无锡等开设了校区,全国直营自建校区突破60家,学员超过2万人。针对幼儿园所体育综合服务的闪闪吾童星为西南地区超过200家中高端园所提供体育课程支持。 为了降低场地运营成本,提升场馆空间的品牌感。2019年,吾同体育成立了 赛级硬件连锁场馆品牌“快攻篮球公社”,目前全国运营场馆数量已突破20家。
随着吾同体育在西南地区的区域影响力上升,他们对于推动篮球赛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也开始进行更多的工作,比如打造的面向全国青少年开放的赛事IP“”一往吾前”,由幼儿、青少年、成人三个部分组成赛事体系,同时组建至今已多次承接大型赛事,包括贝壳社区篮球赛暨“成德眉资”体育同城化发展3X3篮球挑战赛及篮协多个大型赛事项目,组织超万人参赛。
作为新兴行业,篮球培训机构此前太多标准化和连锁化的模式可以参考,无论是课程体系、营销还是服务机制,包括人才培养都要从头建立。
解决了人才梯队的问题后,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吾同体育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年龄层次进行课程分化设计,并且随着学员的成长和练习水平进行课程的调整。比如将主修课、精品课、定制课进行区分,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也让教练能有明确可执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他们还完善了服务机制,一个班不超过15个孩子,一个教练配一个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负责协助教练的课程,向家长报告孩子的成长,以及对销售业绩进行负责,推动复购,续费和课销。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阿瞒,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6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