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平台登录注册“ 下的文章
0225
2月24日消息,小型化创新磁共振开拓者鸣石峻致完成逾五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山蓝资本、合创资本共同领投,华颖投资等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公司首期两款产品:可移动式脂肪性肝病定量检测仪及中场高性能神外专用磁共振的创新申报、临床试验、NMPA/FDA注册报证以及医院市场的开发与品牌建设。同时公司将持续扩大研发团队以确保多个小型化(包括可移动式、便携式、可穿戴式)的颠覆性磁共振全球创新产品研发的稳步推进。此次融资为鸣石峻致的又一融资里程碑,此前天使轮由华创资本独家投资。
鸣石峻致成立于2019年,华宇测速地址 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和青年科学家组成,致力于推动磁共振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应用。经过两年潜心研发,公司基于磁共振原理的可移动式脂肪性肝病定量检测仪已经研发完成并正在开展预临床工作。产品的检测精准度及评价全面性已获多方认可。同时,公司基于全新的中低场超导磁共振平台开发的一系列非传统应用场景正逐步落地,未来一到两年将有多款产品陆续面问世。
鸣石峻致创始人吴子岳博士表示:公司的愿景是推动磁共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当前磁共振的痛点是检测费用高昂,排队周期长,公司的产品将解决当前磁共振医械的痛点,并突破性地走出影像科,走进临床科室。“小型化、专科化”是我们的产品定位,我们的愿景并非取代影像科传统磁共振,而是结合专科专病的特点做小型化量身定制,最大限度的创造磁共振这项伟大技术的全新应用方式。公司将持续深耕磁共振领域的创新应用,将磁共振技术普及到更多科室,更多应用场景。
山蓝资本合伙人刘道志博士表示:我们山蓝关注于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注重基于临床需求的技术创新,看好临床科室的影像解决方案。鸣石峻致小型便携式的核磁代表了核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非炎症脂肪肝已经成为第一大的肝病种类,目前市场上的检测方法都有缺陷,公司的小型脂肪肝定量设备是全球创新的产品,具有成本低廉、定量准确、操作简单、无特殊配制要求,非常适合门诊与基础医院的应用。可以解决非炎症脂肪肝治疗与管理的临床痛点,华宇平台官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期望鸣石在吴博士的带领下,尽早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
合创资本合伙人齐玮表示: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影像诊断工具,自从MRI在低场的临床应用的最早报道以来,产业界一直试图使用更高的磁场强度来改善质子的极化,从而增加可用的信号来创建更好的图像。到目前,传统MRI平台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短期内恐难再有突破性进展,但MRI在临床的使用上仍然存在重大限制和挑战。运营成本、安装复杂性和安全性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挑战的核心,也就是MRI的未来,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低磁场强度(和低成本)下的诊断和介入MRI来创造价值。我们很欣喜的看到,鸣石峻致专注于技术创新,在这一方向已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鸣石峻致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开发了一系列POCT的MRI产品,很多都是国内首创甚至全球首创,将有希望给整个MRI临床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华颖投资创始合伙人易立夫表示: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医学影像设备作为最重要的医疗器械之一,必然走向小型化、专科化——精准满足专科临床需求。而磁共振设备作为最具潜力的影像设备,其应用却长期受限于开发难度大、成本过高,并且由于国内缺乏相应的人才,磁共振设备专科化更是难以实现。华颖投资非常关注医学影像的小型化、专科化趋势,鸣石峻致团队拥有出色的磁共振系统整合能力、算法优化能力和针对临床需求的系统设计能力,公司即将推出的两款磁共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也极具市场潜力,华颖投资很荣幸也很期待陪伴公司共同推动小型化创新磁共振设备的普及。
0225
2月18日消息,专业级3D打印机制造商Raise3D上海复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aise3D”)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浦智能领投,创钰投资跟投。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来投资新的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结合,扩大产品组合,扩大苏州生产基地的规模,并将在武汉建立一座新的研发中心。据悉,2021年Raise3D在全球累计共销售近10,000台专业3D打印设备,此次的融资将进一步推进Raise3D的产品迭代和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上海复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宇测速地址是一家专业级3D打印机设备生产商,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企业(如SpaceX、Tesla、Apple、大疆创新等)提供专业级3D打印设备及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加速研发创新和产品迭代,并在未来实现柔性制造。
Raise3D成立于2015年,彼时国内已经有不少厂商进入3D 打印领域赛道。Raise3D团队发现大部分厂商使用的开源解决方案,都是网上现成的3D 打印软件、现成的设计图纸等,导致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产品精度低,无法解决用户痛点。在充分调研、专研试验,先后迭代近十个硬件版本,测试上百种耗材兼容性,上千次打磨软硬件各种细节后,Raise3D最终打造出一款真正高精度、极致用户体验、多方位适用性的FFF(熔丝制造)3D打印机–Raise3D N系列产品。
在成立初期,Raise3D就开始了国际化布局。目前以上海为全球总部,南通和苏州为制造基地,中、美、欧三地协同研发创新。在美国加州和荷兰鹿特丹,都拥有办公室和专业团队。Raise3D的业务是从海外开始的,海外市场一直占比大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化的3D打印公司之一。也正是因为国际化的布局,让Raise3D在专业级3D打印市场占有率上维持着领先位置。目前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其产品,全球共有超过50,000家制造企业选择Raise3D品牌的产品。根据Context的统计,在2020年专业级3D打印市场销售排名中,Raise3D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位置。
目前Raise3D全球团队人数已经超300人,以研发人员为主。其研发人员招募方向,重点围绕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硬件创新、软件及材料研发与落地。
Raise3D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封华表示:华宇平台官网“随着制造业企业不断意识到数字化和企业内部创新所带来的变革和效益,我们看到了专业级3D打印机——企业使用的,用于生产产品原型或小批量制造的巨大机会。这笔资金将推动我们研发更多面向这一市场的产品组合,从3D打印设备到耗材,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尤其是高精工业领域的生产。我们将持续性投入在金属、陶瓷、纤维增强复合等高性能材料3D打印方面的研发,提供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可复制性,赋能工业智造。我们对下一阶段的产品形态充满信心,客户也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期待。”
参与Raise3D上海复志A轮独家投资的顺融资本投资总监齐冬亮表示:“感谢本轮投资机构对Raise3D的认可。复志是国内3D打印领域少有的既有过硬的产品和销售业绩,又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公司。我们作为复志的A轮投资人,这些年欣喜得看到公司团队的成长和国内整个3D打印市场热度的上升。3D打印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工程师走向产线工人,这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制造业的业务逻辑和产业链分布。希望复志能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不断创新、引领、突破。顺融资本将持续支持像复志这样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企业。”
0225
2月18日消息,近日,电力多元化转换(Power-to-X)技术及化学品现场生产设备行业领先企业—上海橙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橙氧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沃衍资本联合盈德气体、索尔维集团(Solvay)共同参与完成。此轮融资将加快推动橙氧科技在电化学碳减排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投资方的产业资源也将助力橙氧科技各项业务的市场化开拓。
橙氧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化学技术及设备的硬科技企业。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成套电化学设备突破实现了客户端双氧水现场规模化生产,华宇测速地址解决了传统双氧水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的高碳排、高污染、高危险性等问题。
2020年橙氧科技为印染龙头企业完成了国内首台(套)设备示范运营,并与加拿大纸浆造纸企业Paper Excellence公司签订了双氧水供应协议,设备已于2021年底在加拿大安装调试,并计划2022年一季度在加拿大开展试运营。此外,公司正在开发的其他产品还能够实现如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等多种高值化学品的现场生产。橙氧科技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可以方便的依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特别有利于配合风能和光伏发电实现分布式的化学品绿色生产。目前橙氧科技在浙江设有生产制造基地、在中国上海、美国波士顿均设有研发中心,核心研发团队包括5名全职博士和多名外籍专家顾问,其中2名获省级人才称号。
橙氧科技创始人戚鸣博士,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期间作为主要发明人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华宇平台官网其中对可逆空气电极的研究为电化学领域使用氧气提供了革命性的创新的理论基础。
对于此次融资,戚鸣博士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电化学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创新和产业化,能够有力促进实现能源和化工领域的绿色零碳转型发展。橙氧科技长期专注于电化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在低碳化学品现场生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实现了突破。公司将持续夯实现有产品优势,并在新型制氢及电化学储能领域积极布局。本轮融资同时得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认可,有助于推动公司业务走向快速发展。”
沃衍资本管理合伙人丁哲波表示:“橙氧科技是沃衍三期成长基金在碳中和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沃衍长期以来坚持以行业动态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为驱动力,深入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未来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就是基于可再生电力的化学品生产系统(Power-to-Chemicals)。以戚鸣博士为首的橙氧团队在基于空气电极的新型高效电化学反应系统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公司已经在电化学制备双氧水领域取得突破,其分布式双氧水发生系统已经获得全球纸业巨头认可。后续也将陆续推出新型氯碱电解槽,电网级储能用可逆空气电池等新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宽广。橙氧团队富有朝气,在底层的新型电化学反应系统有着多年的积累。未来沃衍资本将凭借自身在能源化工行业的广泛资源渠道,为橙氧在技术产业化,以及众多下游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新业务拓展提供助力。我们对橙氧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0225
品牌URTOPIA(深圳哲轮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总额近千万美元。本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DCM共同领投,黑曜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吸引。
URTOPIA CEO张波表示:“很高兴获得光速和DCM这样的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的支持。URTOPIA是一个新兴科技消费品牌,我们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华宇测速地址用创新型的产品帮助用户回归户外,摆脱都市生活的疲惫,与亲友一道享受健康生活乐趣,找到自己的New Urban Utopia(新都市美好生活)。”
URTOPIA成立于2021年,以“Inspire Passion, Activate Life”为使命,致力于通过创新的科技消费产品,服务新都市、新人群和新生活方式。公司依托强大的中国供应链和先进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包括电助力单车(E-Bike)和各类周边产品在内的产品线,通过跨境电商直达欧美用户,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又一新势力。
URTOPIA从成立之初即秉承以工业设计为引领、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运用自主研发的自适应控制、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和车、云、APP数据互联,实现了远程解锁、车载导航、语音控制、智能力矩补偿、运动数据分享、碳足迹跟踪等多种功能,一站式解决了用户出行、运动、休闲、社交活动的痛点。
URTOPIA独创性地提出将E-bike打造成为“两个轮子的可穿戴设备”,产品试水海外众筹渠道,平均售价2500美元,首轮金额即超300万美元,成为2021年该品类全球第一,被海外科技媒体评为“全球最智能的E-Bike”。
光速中国执行董事张怡辰表示:“光速很早就开始投资绿色科技,Urtopia 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布局。这两年,我们看到电助力自行车在欧美市场逐步替代汽车、摩托车和普通自行车的趋势,更多用户在享受骑行的乐趣,同时又能低碳出行,有益环保。我们相信张波带领的Urtopia团队会以优秀的创新产品服务全球更多的消费者。”
在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为全球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当下,华宇平台官网电助力单车(E-Bike)有望成为最流行的下一代交通工具。一方面,受益于全球“碳中和”政策的推进,E-Bike获得更多关注和政策支持。例如美国正在推进的《重建美好法案》为E-Bike提供的单台补贴最高达900美元。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更新也在推动电动自行车这一行业向标准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的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让人们更注重自身健康和运动。电助力单车(E-Bike)与传统自行车基本结构相似,但以电力系统辅助作为骑行助力,能够适应中长途的出行场景需求,兼具通勤和运动属性,体验显著优于传统自行车,为越来越多用户所喜爱。受益于此,过去三年全球E-Bike市场获得显著增长,2020年超过250亿美元。但是目前全球范围来看,E-Bike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URTOPIA表示,未来将持续迭代升级产品,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愉悦的环保出行和运动骑行体验,助力构建低碳社会和健康生活,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领军企业。
0225
全球最大的消费私募基金L Catterton宣布独家投资上海依蕴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下称“依蕴”),后者旗下拥有中国高端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
L Catterton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消费赛道的私募基金,自1989年成立以来,已完成了250多项对全球头部消费品牌的投资。目前,L Catterton管理规模约为300亿美元,并通过全球17个办事处和近200名专业的投资和运营人员,实现全球化的团队协作。
本次对高端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的投资是L Catterton2022年第一次出手,也标志着该基金首次进军中国宠物食品市场。
在此之前,LCatterton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宠物食品投资经验,其在该领域的投资项目包括:Ainsworth Pet Nutrition、Butternut Box、卡比(Canidae)、I and Love and You、Inspired Pet Nutrition、JustFoodForDogs、Lily's Kitchen、天然百利(Nature's Variety)、Petlove 和Wellness Pet Food Company。
本次投资正值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快速增长之际。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养宠人士开始为其宠物寻求更优质、更有营养的食品,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在过去五年实现高速增长,其中高端细分市场的增幅最为显著,预计未来五年高端宠粮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目前的三倍以上。华宇测速地址L Catterton认为此趋势将进一步持续并长期看好中国宠物食品市场。
获得L Catterton本次独家投资的依蕴成立于2009年。秉承着“让养宠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信仰,依蕴一直坚持以国际化视角和顺应宠物天性的理念潜心研究中国宠物市场。
在过去的五年里,依蕴取得了可观的销售增长,旗下品牌伯纳天纯已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本土高端狗粮品牌。伯纳天纯的狗粮系列产品营养均衡,拥有优异的转化率和复购率,深得用户追捧。同时,新晋的猫粮业务增长迅猛,其中新推出的益纳系列表现尤为出色,凭借其出众的产品适口性和科学的营养配方广受养猫一族好评。
首发| L Catterton独家投资高端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
除了出众的品牌和产品,依蕴在供应链和渠道端也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依蕴采取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拥有业内领先的自家工厂,并广泛布局国内线下和线上渠道。多年来,依蕴与战略分销和零售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入驻了全国各地包括宠物店和宠物医院在内的众多零售网点,也在天猫、京东、抖音等主要电商平台布局了广泛的线上销售网络。与此同时,华宇平台官网依蕴持续借助数字营销工具,扩大伯纳天纯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发| L Catterton独家投资高端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
“我们相信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和养宠日趋人性化等宏观背景下,中国高端宠物食品品类将迎来新的机遇,”L Catterton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悦表示,“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卓越的产品质量及不断拓展的全渠道布局,依蕴已经做好了从这些趋势中长期获益的准备。我们期待与依蕴的战略合作,与创始人及其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携手推动公司下一阶段的成长。”
依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海明称:“伯纳天纯致力于解决中国家庭环境科学养宠问题,科学释放宠物天性。我们将为中国宠物建成最安全的供应链系统,并充分关注人宠的和谐相处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和L Catterton进行了长期深入的互动,非常钦佩他们在全球宠物行业的经验和洞察。L Catterton的投资对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其世界级的战略思考和运营知识,我们将持续打造伯纳天纯品牌,拓展全球化视野,在扩大体量的同时丰富产品组合。我们对公司未来广阔的成长前景感到兴奋,并将继续努力深耕宠物食品赛道,不仅为我们的用户和爱宠带来高品质的宠物食品,更为其带来幸福和欢乐。”
0225
2月18日消息,EDA领先企业「行芯」于近日正式宣布已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芯聚源领投,华业天成资本等机构参与投资,云岫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打造先进工艺工具链的研发和产品迭代,持续吸引海内外优秀行业人才加盟。
行芯作为高起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EDA企业,华宇测速地址专注于芯片物理设计签核与验证领域,提供广泛的、业界领先的产品组合,包括寄生提取、功耗完整性、电迁移、IR压降、可靠性与多物理域等,以解决先进工艺下不断增长的挑战。
2021年,行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聚众多优势行业资源,团队持续壮大,客户认可度不断提高,从产品与生态两个维度加速打造更全面的EDA解决方案。
生态合作层面,行芯基于FinFET先进工艺的全芯片参数提取解决方案GloryEX成功通过三星先进工艺的高标准认证,并高质量交付芯片设计龙头客户;这是国内唯一通过认证的signoff精度提取工具,行芯也成为三星全球合作伙伴中最年轻的EDA企业。
产品研发层面,行芯EM/IR/可靠性分析解决方案GloryBolt、多物理域分析解决方案PhyBolt、以及其他新产品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Signoff工具链初具规模。
中芯聚源董事总经理陈绍金表示:“行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核心成员长期从事EDA和芯片产品的研发工作,曾领导最先进工艺及EDA的开发流程,对产业链理解深刻。公司在数字后端签核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极具国际竞争力的EDA产品,技术参数达到行业Golden标准,并得到头部芯片设计企业与晶圆厂的支持。行芯团队兼具EDA最前沿核心技术和国际化视野,我们坚信行芯能够继续快速高效地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
华业天成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华君表示:“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芯片产业链包含诸多环节,而EDA被誉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相较于欧美,国内EDA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行芯科技抓住EDA的发展机遇,组建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国际顶尖团队,并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成为该领域的后起之秀。华宇平台官网华业天成资本致力于价值投资和赋能,长期陪伴着行芯科技共同成长。我们相信,稍假时日,行芯科技将成为EDA领域的一股卓越力量,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行芯董事长兼总经理贺青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得到中芯聚源、华业天成资本和其他投资人的认可。作为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高科技企业,行芯致力于打造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EDA软件基石。后摩尔时代,先进工艺节点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连接芯片设计企业和晶圆厂的桥梁,行芯将始终怀着‘与芯同行 赋能中国芯’的使命,整合资本、人才与产业资源的优势,立足先进工艺并打造完整的EDA签核工具链,助力提升半导体行业核心竞争力。”
0225
从春节假期到现在,最有存在感的剧,应该是《人世间》。
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上周《人世间》的收视率为2.611%,比第二名高出一倍还多。灯塔专业版今天的数据也显示,《人世间》的实时正片播放市占率达到20.44%,排第二的是《乡村爱情14》,为9.43%。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现象是,这部剧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度并不算高,这里的“不算高”,指的是和同期播出的其他剧,以及过去几年被公认为“口碑和热度兼具”的全民剧相比。
就在前几天的情人节,吴倩和张雨剑官宣离婚的消息在微博刷屏,#被人世间吴倩气死#“应景地”冲到了热搜第一的位置。词条下方的讨论分成两派,华宇测速地址一派认为该词条有“蹭热度”的嫌疑,而另一派则认为,《人世间》的质量和热度,足以撑得起热搜第一的位置。
毋庸置疑的是,《人世间》从剧作层面来看,可以被划分到“好剧”甚至“经典作品”的范畴,豆瓣8.1的开分也同样指向这个答案。
但播放量和讨论度之间的反差感,难免让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再次被提出:年代剧真的无法让当代年轻人共情吗?在现在这个时代,客厅和互联网的差异还有办法弥合吗?或者说,真的需要弥合吗?
01 “两个”《人世间》
作为CCTV-1的开年大剧,《人世间》交出了与黄金时间相匹配的收视成绩单。
播出三周以来,《人世间》在中国视听大数据、灯塔专业版、云合数据、德塔文景气指数等各数据平台上都稳居第一位,在爱奇艺的站内实时热度为8663,也远高于同期其他在播的剧集。
不过,打开任何社交平台,都鲜少见到围绕该剧的热烈讨论。在微博的电视剧超话分类中,《人世间》排在100名开外,排名第一的是屈楚萧主演的悬疑甜宠剧《一闪一闪亮星星》。
两个用来对比的例子是去年同期播出的扶贫剧《山海情》和主旋律剧集《觉醒年代》。《山海情》在播出时,微博网友纷纷成为“金滩村精神葱民”,在“得宝”种出蘑菇后,他们激动地在微博上刷屏,跟主角们一起操心蘑菇的长势和销量。在豆瓣,《山海情》的打分人数是《人世间》的十倍不止。
《觉醒年代》在网络上的热度,华宇平台官网则和播出时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在3月中旬剧终后的两个月内,该剧的舆论热度才逐渐体现出来,豆瓣评分从9.1上升到9.3,评分人数则增加了十几万,还激活了不少网友自发造梗的热情。
除了经常讨论剧集内容的微博之外,在抖音今日更新的娱乐榜单里,热度最高的剧是王子异和金晨主演的《不会恋爱的我们》,以及《盛装》里宋祖儿“手撕渣男”的剧情。喜剧在抖音也有一席之地,德云社的《瓦舍江湖》和《乡村爱情14》都有较高热度。在热度排行前五十的词条里,《人世间》只占一席。
豆瓣8.1的开分昭示着它进入豆瓣维度的“好剧”行列,但不足3万的打分人数,似乎也在强调一个事实:爱看这部剧的,和会在互联网上讨论剧集、在豆瓣打分的,并不是同一拨人。
《人世间》的高收视,证明了它的质量。剧本方面,该剧改编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同名小说,又请来十分擅长写中国家庭故事和生活剧的王海鸰做编剧。导演则是曾执导《山楂树之恋》《人民的名义》的李路。
演员阵容表里,也几乎都是目前处在演员口碑顶端的“中生代高质量演员”,且具有较高的国民认知度。萨日娜、雷佳音、宋佳、殷桃等主演都手握许多电视剧权威奖项。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看来,《人世间》是“中国电视剧新阶段的代表”。
作为一部聚焦改革开放时代的年代史诗剧,《人世间》难免让人想到去年年初的《山海情》和《觉醒年代》。这两部剧之所以被反复提及,甚至成为行业内标杆式的作品,除了其本身的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穿透了年轻人的圈层,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现象级作品。
不过,今年的“开年现象之作”还是《开端》,时间循环的题材天然带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之相比,《人世间》似乎显得没那么“火”了。
02 反差缘何?
在收视表现和舆论反响这二者的“反差”背后,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现状是:在客厅看剧的人,和在互联网聊剧的人,早已经不是同一批了。
剧集观看渠道的改变,将观众一分为二。虽然分屏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环境里,大屏仍然是观剧的第一选择,也是中老年观众所熟悉的观看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场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客厅看的剧,也在客厅完成讨论,这种讨论更多地发生在较为私人的场域。
另一个客观因素是档期。剧集春节档的优势就是“合家欢”,在这个能将全家人聚拢在同一场域的特殊节点,能够弥合代际差异、寻求观剧人群的最大公约数,像《人世间》这样的年代剧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当电影春节档撞上冬奥会,社交媒体的关注度难免出现倾斜。事实上,在整个2月播出的剧集中,除了《人世间》之外,《盛装》《江照黎明》等同期播出且质量尚可的剧集,网络讨论度同样平平,几乎没有引发全网讨论的爆款剧集出现。
客观因素之外,更值得被讨论的是《人世间》本身,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类正剧。
多位从业者都曾告诉毒眸,《觉醒年代》所引发的网络效应,是“一个例外”。剧评人杨文山则直言:“归根到底,我觉得大家还是过度夸大了年轻观众对于正剧的喜爱,不是所有的严肃议题都能化用成‘YYDS’这样的流行表达方式。《人世间》毕竟是茅奖作品改编剧,它的核心受众要么年龄层偏大,要么是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一些人,这些人在网络上的声量相对不大。”
《人世间》有“讨论门槛”。这个门槛一方面缘于剧集的时代背景离年轻人很远,诸如改革开放、上山下乡、大三线建设等重要事件,几乎都是00后和90后的父辈们所经历的事情,很难被从未经历过的人所感知,也缺乏代入视角。
“你得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对阶层分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议题感兴趣,不然就是看一家人家长里短的故事,那不是这个戏的重点,自然也很难沉浸其中,”杨文山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部戏表现的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把它具象化在周家与他的街坊邻居身上。”
另一方面,则缘自剧情本身的“弱传播度”。近几年来在社交媒体上热度比较高的作品,一般都有极致的人物关系冲突、具备当下性的社会话题、涉及性别的议题,甚至“嗑CP”等容易引发讨论的元素。而《人世间》似乎不对此做任何尝试。
对此,编剧王海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是主力,要写他们爱看的。但对我而言,我关心的是自己对什么有创作冲动。不要试图迎合,迎合没有出路,迎合永远滞后。”
03 年代剧,不必刻意年轻
如果将剧集产品按照其意义简单地划分为“满足即时需求”和“承载社会价值”两种走向的话,《人世间》无疑属于后者中的极致。
从一些单个内容维度来比较,虽然都是讲述一个家庭,但它不像《乔家的儿女》或是《都挺好》那样,聚焦一家人的关系和各自的生活,而是将家庭放置于整个社会背景下,并借此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如果把锚点定成“改革开放”的话,两个比较近期的对比样本是《启航:当风起时》和《大江大河2》,前者更“青春”,后者则是“小人物的奋斗史”。
《人世间》的“史诗气质”很明显。这种基调与原著本身有关。在导演李路看来,《人世间》是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这样用文字展现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和人性变迁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极少的。虽然日常化的家庭叙述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宏大叙事,但整体基调还是相对沉重的。
这也正是年代剧的核心魅力所在。作为一种对时代背景依赖较强的剧集品类,年代剧最根本的架构,就是其所讲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都处在社会变迁之中,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都是反映社会结构变动的一扇窗。
而年代剧的任务就像黑格尔所讲的史诗一样,“是把这些事迹叙述完整。”在周星看来,《人世间》是横纵两个坐标系上都有着充分表达的作品,像一本“百科全书”。
李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最初看中《人世间》的原著,也是因为“更想拍一部相对宏观的、史诗气质的作品”。在《人世间》里,“周家三兄弟”的故事分别嵌合进整个社会背景当中,命运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浮沉。
不同于之前大部分讲述改革开放的年代剧,《人世间》聚焦的地区,是在改革开放的文娱内容中经常被忽视的“落后地区”。被网友戏称为“剧中最大反派”的“水自流”和“骆士宾”所代表的,是乘上了这阵东风的“成功者”。“他们带着改革开放的季风回到黑土地,与发展停滞的重工业基地相撞。”李路提到。
纵向来看,在《人世间》所讲述的长达五十年的时间跨度里,包含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动向,落点则是“历史留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痕迹”。
从这个角度看,它究竟是否能“火遍全网”,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大家讨论剧集的载体一直在变化,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也在不断换血,就连“年轻人”的定义也在跟随时代发生变化。
虽然不必将网络讨论度上升到衡量一部剧的重要维度,但像《人世间》这样的年代剧,究竟是否应该拥抱年轻观众,或者说应该怎样去贴近他们,这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周星将年代剧和年轻人的靠近分为“异常感”和“通常感”。所谓“异常感”,指的是与当代年轻人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所带来的新鲜感,甚至“猎奇效应”;而“通常感”,则是挖掘不同的时代环境下,能够与年轻人共通的情感。
在剧作层面之外,比较容易的尝试是新生代明星的启用。这个趋势在今年即将播出的年代剧里也有所体现。
讲述祖孙三代女性的居委会工作的《胡同》,时代背景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一直到21世纪,就启用了赵露思、关晓彤、侯明昊等新生代演员。前日刚刚官宣的《梦中的那片海》,也因为肖战和李沁的再度合作引发网友讨论。
周星认为,演员的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也被反映在年代剧当中,新生代演员也需要借助好的作品成长。不过正如毒眸之前在中所言,他们的出现究竟能带来多少加成,会不会模糊剧集本身的讨论焦点,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一个绝对不会出错的方式,就是信任年轻观众的审美。正如李路所言:“不要低估任何一代年轻人,80后别低估90后,90后别低估00后。先说好不好看,别说你多高级,好看就看,不好看再‘高级’的人家都不看。”
0225
近日,咖啡、茶饮领域风波再起。
星巴克一边深陷“驱赶民警”引发的舆论纠纷中,一边悄然涨价,被送上了热搜。星巴克官方也回应了涨价消息属实。在很多咖啡新品牌主打平价策略的环境下,星巴克开启了涨价路线,并声称未来还将涨价。
同时,新茶饮领域的头部企业喜茶被传“裁员30%”,喜茶方面回应称“不存在大裁员,少量人员调整为年终考核的正常优化”。另外,网红奶茶品牌鹿角巷“花1个亿打假”的事件也在2月17日登上了热搜,报道显示,最夸张的时候,该品牌在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却有7000多家。
近年来,咖啡、茶饮一直走在消费浪潮的前端。在咖啡领域,随着瑞幸咖啡等品牌的出现,Manner、Seasaw、M stand等咖啡新势力也在崛起,拿到了不少融资。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持续带动着奶茶领域的热度。
茶饮之外,2021年上半年,资本盯上了面馆,华宇测速地址面食赛道格外活跃,和府捞面、马记永、遇见小面、陈香贵兰州牛肉面、五爷拌面、张拉拉等在内的多个品牌获得了融资,腾讯、金沙江创投、顺为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入局。和府捞面投后估值达到了70亿元。
经历了一波热潮,奶茶、咖啡、面馆这几种业态的热度虽然在2021年下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仍有从业者在前赴后继地入局。
我们和行业内人士聊了聊,对比这三类看起来经营模式很相似的热门创业模型,看看哪个更赚钱,哪个最内卷,哪个还有机会?
01 拼产品:哪个更有创新性?
我们先从产品层面看看奶茶、咖啡、面馆这三种业态各有什么特点。
如今大火的面食连锁品牌和以往的面馆最大的不同在于,产品完全实现了标准化。
拉面供应商王洋表示,面馆90%的东西可以通过供应链来完成,比如面条、汤料、浇头、小吃,除了个别蔬菜,大部分都由中央厨房完成,店里甚至不需要厨师。
据王洋了解,五爷拌面店内一般配置3-5名员工,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相关经验的员工就能上岗,因为操作完全是标准化的,面煮多长时间、调理包要放哪个,华宇平台官网都是定好的,员工在店内只是相当于加热食品。
产品层面,目前市面上的面馆创新不大,还是以拌面跟汤面为主,口味会依据地域习惯有所调整。他举例,五爷拌面在北方主打用麻酱拌的口味,到了南方就在菜单上做一些微调。
不同于面条的工业化流程,咖啡则越做越精细了。
咖啡行业资深从业者张宏介绍,随着精品咖啡在国内的流行,咖啡行业出现了类似于红酒的概念,红酒要细化到波尔多产地,甚至白马庄园、拉菲庄园。“咖啡也进入了这么一个时代,不光是喝咖啡,还要喝某个产地甚至某个庄园主的咖啡豆做出来的咖啡。”
因地理位置、庄园的情况各有不同,咖啡豆本身就有很大差别,优质的咖啡豆每年的产量又有限,一些大品牌可能直接会去跟庄园签合约,有的品牌壁垒就是通过咖啡豆建立的。
不过,张宏也指出,咖啡豆的产量有限,可能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提供一些特殊产品,长期来看,品牌需要不断去巩固技术壁垒,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找更好的咖啡豆。
另外,近年来,咖啡做法方面的创新也非常活跃。
2021年,生椰拿铁火爆后,很多品牌开始在各种食材和咖啡的组合上做创新。光是水果和咖啡的搭配,就有橙子、草莓、柚子、橘皮,还有其他食材的加入,比如酒、茶、桂花、栀子花、巧克力、燕麦、豆浆,除此之外,在牛奶上的创新出现了受很多人追捧的“冰博克”,还有各种特调的咖啡风味的饮料。咖啡饮品化的趋势正在深化。
“做好咖啡店的核心是把顾客的忠诚度提升到更高,比如只能在某家喝到某种咖啡豆做成的咖啡,这种特殊性越明显,越容易建立技术壁垒。”张宏说。
新茶饮则直接就是由传统奶茶在产品上创新而来的。新茶饮领域的先行者要数喜茶,其2012年在原粉末冲泡型奶茶的基础上推出了茶底+水果+奶盖的现制茶饮。这是奶茶产品形态上的创新,被外界疯狂模仿。
但茶饮市场的壁垒不只是产品,喜茶出圈后,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等一些列茶饮品牌快速崛起,奈雪的茶还抢在喜茶之前上市了。
易观资深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心怡指出,茶饮市场配方很容易被抄袭,制作工艺标准化程度也很高,行业内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也是茶饮行业内卷严重的原因。
“未来,茶饮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非品牌、非连锁化的单体茶饮门店可能会越来越难。”李心怡说。
从以上三个业态的产品形态不难看出,资本认同的是要投资一个近乎零售业态的餐饮企业,咖啡、奶茶、面馆都能做到标准化。在李心怡看来,资本之所以会热捧这几个赛道,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市场空间大、容易标准化、市场集中度低或品牌老化。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即使产品做了创新,高度标准化就意味着可复制,所以几个行业都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02 拼开店:哪个更容易扩张?
产品可标准化,方便快速复制,咖啡、奶茶、面馆在经营模式上也有这个特点。
新一轮面馆品牌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夫妻店模式,由更专业的公司来运营,有统一的营销、品牌露出、标准化管理、口味。单店投资较小,但整体体量大,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强。
王洋介绍,一般终端开店需要品牌、运营、营销、供应链和产品研发等几大要素,经营方式上有直营也有加盟。
在他看来,门店在100家之内的初期阶段,品牌营销相对来说比重会占得高一些,从100家到1000家门店,对供应链的要求就会比较高,还有管理能力、运营能力。
他举例,和府捞面、遇见小面、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以直营为主,主要通过融资来获取扩张所需资金,“一般一家店开店投入在六七十万元到一百多万元,五爷拌面以小店为主,投资比较轻,需要30-50万元,以加盟形式为主。”
到了咖啡领域,小店简约模型开始取代传统的大面积重装修的风格。
早期的咖啡厅面积大,装修风格或欧式或美式现代,势必就带来了高房租的压力,属于重资产行业。但近年来张宏发现,连锁咖啡品牌的店铺面积越来越小,装修越来越简约、时尚,用户也不是一定要在咖啡厅里找个很舒服的沙发的位置,打包带走的情况越来越多。小店模型连带着房租的成本下降了,咖啡的价格也更亲民了。
张宏介绍,咖啡领域曾经也流行过加盟模式,咖啡厅加盟的费用就会比奶茶店要高很多,很多人都知道是个坑,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加盟了。
张宏经常帮人做开店指导,他介绍,如果开一个十几平米的咖啡厅,二三十万也能做得起来,要想开100平左右的,启动资金就要五六十万,还得预留一部分资金。
“比如你能拿出来的预算是100万元,我们建议房租带人工、设备控制在50-60万元之间,留下40万备用资金,可能要找的是房租大概在每个月1万-1.5万之间的地段。”张宏说,他进一步解释,设备价格在20-30万之间就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了,可能一两百平的店足够用了,包括冰箱、咖啡机、磨豆机、制冰机、前两个月的咖啡豆。
李心怡分析,咖啡领域目前一个特别大的趋势是平价化,瑞幸咖啡走的就是平价策略。平价怎么去抠出来利润,靠的就是小店模式,门店密度大,单店盈利能力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精细化运营,不再做盲目补贴,并依托于门店做私域流量运营,另外,全自动咖啡机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咖啡师的要求,有利于缩减人力成本。
茶饮赛道里分化是比较明显的,有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种定位的品牌,商业模式也不一样。
高端品牌比如喜茶、奈雪的茶用的直营模式,成本较高。近年来两家都感觉到了运营压力,都在优化单店模型。最早的时候喜茶和奈雪的茶开的都是标准店,现在开始关掉一些标准店,开小店,提升经营效率。
中端品牌以CoCo都可、一点点、茶百道等为代表,有直营有加盟。据深燃了解,这几个品牌的加盟费不菲,有的高达百万,加上房租、人力、原料,开店投入在百万以上了。
低端品牌,走加盟路线的则是蜜雪冰城。它加盟费不高,省会城市一年加盟费仅1万元左右,向加盟店卖原料是其主要的营收来源。它提升自己收入水平的核心途径是压缩原料成本,招纳更多加盟商。
市面上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快招品牌在做奶茶加盟,号称20-30万元就能开店,提供配方和全流程指导,3-6个月回本。事实上这种模式在设备、宣传、加盟费等方面水分都很大,被坑的加盟者不在少数。
综合来看,因为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和门店模型,咖啡、茶饮、面馆在开店上的投入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开店难度并不大,但开出来的店能不能赚钱还要具体分析。
03 拼赚钱:谁的利润更高?
面馆、咖啡、奶茶这三个赛道目前正处在不同的阶段,盈利能力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不过我们可以对比这几个行业的财务模型。
王洋告诉深燃,面馆一般原材料成本在30%-40%之间,毛利率60%-70%,净利率在20%-30%。
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等品牌的门店配置比较高,多在商场里,面积一般在100-200平方米,根据面积大小,单店投入在70-130万元左右,客单价在50元以上,品牌定位高端一点,体验感也在提升,投入成本会更高。
“像五爷拌面这种偏大众化的,在一线城市的单店投入基本在三四十万,往三四线城市20万就可以开了。因为它的装修各方面比较简单,突出连锁店的感觉就可以了,面积多在100平方米以内,回本周期在6-10个月。”王洋介绍。
他指出,面馆如果能做出特色,有点网红属性,就能更快回本,“郑州有一个‘跷脚牛肉面’很火,天天排队,这种可能两个月就回本了。面馆属于大众消费,比较高频,客单价也不算特别高,把管理成本控制好的话,模型还是不错的。”
既然是标准化开店,开面馆是不是很能赚钱?
王洋说,这是误区,它的原理和开奶茶店很像,看似“傻瓜式”开店,结果一开就亏了。面馆的本质还是餐饮,属于传统的实体生意,不是暴利行业,店面选址、经营者对餐饮的认知度都很重要。
确实,面馆赛道目前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比如各家做法差别不大,口味也难做出很大差异化,而用户的口味忠诚度也很不稳定,一旦难以持续吸引用户产生复购,财务模型就会变差。
再来看看咖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单看咖啡的成本,星巴克、瑞幸咖啡的美式、拿铁等,单杯原材料的成本大约5-8元,咖啡本身的毛利率在70%左右,平均回本周期在一年到一年半。
但张宏坦言,开咖啡厅不是一个能挣快钱的经营种类,培养顾客需要时间,因为线下成本高,现在不太推荐做纯粹的咖啡厅,除非有资本推动做连锁品牌,否则最好添加能够带来利润的渠道,咖啡厅可以是媒介,嫁接一些线下活动。
至于茶饮行业,根据财报,奈雪的原料成本在30%-40%之间波动,员工的成本在30%左右,一个店的装修、租金、原料等投入差不多在200万元左右,回本周期平均约10个月。奈雪的茶上市后一直在亏损,也证明了这门生意并不好做。到了中低端传统奶茶品牌端,也因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加盟后基本上是“十店九亏”。
事实上,面馆、咖啡、奶茶三种业态谁更赚钱很难得出结论。因为一个行业如果利润率特别好,势必会吸引大批人进入该行业,而因为竞争,最后行业的利润还是会回到该业态的平均水平上。
正如餐饮行业,60%-70%的毛利率,30%-40%的净利率是基本线,至于单个品牌或门店的具体经营状况,又受到了管理能力、营销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
04 谁更内卷?谁还有机会?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认为,以上三个领域都已经因为过度内卷、没有差异化优势而变得鸡肋,因为对应的产品、服务和模式难有差异化,最后都变成了比拼资本能力。
“互联网发展的后半段,降本增效内卷严重,资本过度竞争,导致泡沫太大,消费者的购买欲被过度透支,这里面空间已经很小了,”杨歌说,他建议创业者打破当前的内卷,在新的行业里追求新的发展,而不要把固化的思路加在消费者和行业身上去思考。
但根据三种业态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奶茶行业的内卷程度超过咖啡行业,咖啡行业又超过面馆领域。
多位业内人士总结,奶茶行业的爆发期在2017年-2019年,目前基本上头部品牌已经形成,二三梯队也已形成,市场相对饱和,再做奶茶创业机会渺茫。
“茶饮行业目前已经不是好的切入点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也在逐渐减少,侧面反映出市场在逐渐冷静。”李心怡说。
不过,近年来茶饮的垂直细分赛道涌现出了新机会。比如,喜茶接连投资了果汁品牌“野萃山”、柠檬茶品牌“王柠”、水果茶品牌“和気桃桃”,茶颜悦色投资了长沙本土果茶品牌“果呀呀”。
李心怡也认为,茶饮行业在主赛道上已经是竞争红海了,特别细分的品类或许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咖啡领域相对来说有机会,因为中国的咖啡市场相比欧美渗透率还不高,消费界&柠檬创投社的《中国咖啡行业深度全景解读》显示,2020年我国大陆人均咖啡消费量在9杯/年,而日本在280杯/年,美国329杯/年。目前的咖啡市场已经是百亿级甚至千亿级了,未来规模还会扩大。
但在咖啡用户存量市场,目前行业竞争激烈。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低线城市还有渗透的潜力,二三四线城市可能会进入一线城市的状态。所以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到二十年,咖啡领域还有潜力。
至于被追捧又有点回归冷静的面馆,行业刚刚开始有规模化、连锁化的势头,和府捞面等还处在快速上升期,分出胜负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王洋能感受到行业内目前还在高歌猛进地开店。“我们身边原来做餐饮的个人或公司现在都在开面馆,有一些原来做火锅的、特色餐饮的、其他餐饮连锁的,还有原来做大餐饮开大店的,现在想做小餐饮开小店的,都会首选面馆,这就是最大的信号。”
餐饮从业者李胜最近就计划在四线城市开一个面馆。调研市场后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他打算自创全新的品牌,初期投入15-18万元,打造小而美的门面形象,用小店型提高抗风险能力,模型打磨好后走加盟路线。
王洋预计,未来两三年内面食行业还将处在大爆发阶段,竞争也会更激烈。在那之前,还有机会。
有人说,2021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行业在降温,这也说明市场开始回归冷静,行业泡沫正在被戳破,到最后,留下来的才是能经得起考验的品牌。但无论如何,消费还是会继续,消费不停,创新不止。
0225
颗老鼠屎能坏一锅粥,如果粥里掉进去的是一只老鼠呢……
16日,有用户投诉,购买的白家阿宽爆款产品红油面皮,里面发现异物,疑似一只死老鼠。
白家阿宽官方第一时间回应,表示已与消费者取得联系,目前尚无法判断问题产品的属于自家公司。一旦确认,将接受一切处罚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这一关注度甚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正在冲击上市的白家阿宽来说,无异于晴空霹雳。
也再一次给食品网红们提出了警醒。
01 面皮里惊现“老鼠”
当你打开一包食品,里面惊现一只疑似死老鼠时,华宇测速地址心里的阴影面积会有多大?
这件事,就真实发生在一个消费者身上。
根据当事人16日在互联网上陈述:打开阿宽的红油面皮时,发现塑封膜里面包着一坨黑色的东西,上面有毛还有一块发霉的地方,很像老鼠肉。
随文附的多张图片显示,图片拍摄的场景是在一般家庭的厨房,除了塑封膜尚未拆开的面皮之外,还有阿宽的包装袋以及调料包。
这坨黑色的异物很大,在黄色的面皮中甚为扎眼。由于异物已经塑封之后扭曲变形,无法判断其“真实身份”,但清晰可见霉变、疑似老鼠的皮毛以及脚趾。
网友纷纷表示:“救命啊,要吐了……”“是不是该把家里的扔了”。还有部分网友如侦探一般,通过图片上的细节甄别,究竟是老鼠,还是产品霉变。
对这一食品安全事件,白家阿宽第一时间关注到,并与当事人取得了联系。
公司官方说明称,“因对方未保留和提供产品外包装、生产批次及购买记录,我们尚无法判断该面饼为我司产品。”公司已要求当事人保管好问题产品,并派员赶赴消费者所在地,取得问题产品后,第一时间交第三方或市场监管部门检测。并公开承诺,“如经鉴定确属我司产品及相关质量问题,我司将会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接受一切处罚和对消费者的全部赔偿。”
白家阿宽表示,公司创立21年来,每年经过市场监管部门几百次抽查,无一出现不合格产品,从未发生任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但在消费端,关于阿宽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从未间断。
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华宇平台官网对白家阿宽的投诉就有过百条,涉及产品霉变、吃出橡皮筋、蚊虫等多类问题。
公司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白家阿宽涉及数十起法律纠纷,其中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最为突出。
02 为多品牌代工
白家阿宽创始人陈朝晖在方便食品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创业过程跌宕起伏。
他大学毕业时干过公务员,后辞职下海。1994年开始创业,2001年创立白家食品,凭借白家方便粉丝,在康师傅和统一霸占的方便食品市场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2013年之后几年方便食品市场调整中,白家食品逐渐败下阵来。直到2016年,方便食品市场消费升级趋势的出现。
陈朝晖创立白家阿宽,收购白家食品的相关资产,举起“阿宽食品”的旗号,通过大单品红油面皮和甜水面打开市场,并迅速拓展至方面食品全品类。
在以自有品牌对外销售的同时,公司还为多家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因此,“鼠肉面饼”事件影响的不仅是白家阿宽,还有它的一众网红客户。
根据公司招股书,三只松鼠、杭州微念(李子柒)、杭州郝姆斯(百草味)等,均为公司前五大客户。
2019年、2020年及2021 年 1-6 月,三只松鼠稳居公司直销模式下的第一大客户,各期交易金额分别为3603.52万元、8051.63万元和2058.23万元;杭州微念2020年首次进入前五大客户名单,年交易金额就达到2397.35万元,2021年上半年的交易金额2049.91万元,已接近上年全年;杭州郝姆斯则在去年上半年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上消失。
去年以来,三只松鼠状况频出,产品、物流、营销广告几乎全链条出问题,最近再次曝出内部工作人员收受供应商巨额贿赂获刑,将公司的管理短板暴露无遗。
超级网红李子柒则因与MCN机构杭州微念之间的纠纷对簿公堂,李子柒则通过视频停更来对抗资本,势必对该品牌的带货能力带来影响。
品牌与代工企业之间的关系荣辱与共,牵一发而动全身。
03 网红的尽头是资本
白家阿宽得以快速崛起,首先得益于公司在2015年推出红油面皮这一爆款产品,在以面为主的方便食品市场,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子。
另外,疫情导致全民居家,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在短期内爆发,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阿宽的品牌快速打响。
作为年轻人心目中的网红品牌,阿宽广泛布局互联网渠道,通过小红书种草、电商平台发券等网红常用手段来吸引顾客,快速做大规模。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2亿元、6.31亿元、11.10亿元、5.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48万元、2364.85万元、7626.49万元、2192.94万元。
风口行业以及高成长性,嗅觉灵敏的资本当然不会错过。高瓴、茅台等纷纷投资白家阿宽,意欲共同分享这一场方便食品资本盛宴。
去年底,白家阿宽已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募资6.65亿元,用于健康食品产业园和研发等项目建设。
然而,在资本助推之下,网红品牌快速做大,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公司管理等问题,已不胜枚举。
一旦成功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估值必将大增,各路资本可以快速大赚一笔退出走人。而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来说,一家食品企业如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一个隐形炸弹。
0225
韩国品牌在经历了短暂狂躁后,正如潮水一般从中国市场败退。
2月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出口中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大跌同比下降超过40%、总销售额仅勉强超过2亿美元。这是疫情后,韩国化妆品在中国的月度最惨成绩单。
几乎同时,韩国成衣品牌衣恋(E·land)因把成本75元的羽绒服标价1598元售卖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2月10日,衣恋官方微博公开致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中,衣恋已经陆续将旗下子品牌Teenie Weenie、K-Swiss、Palladium出售给中国公司,并退出部分品类中国市场。
就在一个月前,进入中国十年的化妆品品牌悦诗风吟被曝出将“大幅度缩减门店”,2019年至今悦诗风吟已经对旗下超过130家门店做出了关停调整。而跟悦诗风吟同源的伊蒂之屋在2020年已彻底关停了在中国市场的所有线下门店。(注:悦诗风吟和伊蒂之屋同是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品牌)
败退中国的情况,并非只出现在“韩妆”领域。华宇平台官网在咖啡圈,2016年之后韩系咖啡已经“春光不再近黄昏”,2016~2018年韩系咖啡在中国市场陷入寒冬。有曾服务过咖啡陪你的中国区高层告诉虎嗅,2012到2016年,“韩流文化裹挟着韩系品牌”开启了四年多高歌猛进的中国之旅,但内外因素双重影响下,咖啡先扛不住了,而化妆品在这几年也元气大伤”,他表示韩国本身市场狭小,消费类赛道多被头部公司占据,在失去中国市场后,咖啡、化妆品等品类的中腰部项目或创业者曾试图转战东南亚,但如今东南亚的茶饮、化妆品市场已经是中国新品牌的乐土。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品牌败退潮,给中国新消费品牌提供了借鉴:在2012年~2016年,韩系品牌正是凭借流量崛起,并通过抢占中国市场上“欧美大牌平替”或“细分品类”的机会迅速崛起,它们也曾深通营销玩法、依赖代工、借力“流量KOL”,而当流量红利消失后,它们产品力本身的软肋被逐渐放大,最终被C端消费者放弃——而这个剧情,正若隐若现发生于部分本土新品牌身上……
韩流“大败局”的根源
短期内过度扩张,让韩系品牌透支了“体能”;而不够“本地化”的商业模型,让韩系品牌罹患了水土不服的隐疾。但韩流红利掩盖了一切,在韩流加持下,韩系品牌在2012~2016于中国市场飞速发展。
而2016年的突发事件,让韩流热潮瞬间画上“休止符”,当韩流红利“突然消失”后,韩系品牌身上隐疾逐渐明显化、扩大化,最终导致部分韩系品牌败退中国。
2014年,当漫咖啡创始人辛子相坐在我面前聊他的故事时,这位韩国人正是当时中国咖啡界人气最高的“新势力代表者”之一:以漫咖啡、动物园咖啡、咖啡陪你为代表的的韩系咖啡三雄,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疯狂扩张。以咖啡陪你为例,在进入中国的前几年平均每年新开门店都超过100家。
在2014年这股韩系咖啡扩张潮达到高峰,有数据显示韩系品牌新店占据当年市场上咖啡新门店三成以上。甚至在咖啡圈内,人们开始探讨韩系咖啡是否正在开启星巴克之外的“中国咖啡市场新浪潮”?
“美式咖啡厅太严肃了,完全不是一个放松的空间。”这是当时辛子相对我说的话,他甚至直接指出星巴克为代表的的美系咖啡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他相信中国消费者需要一个可以玩耍的、面积更大、甚可以随意打牌、睡午觉的咖啡厅。这次对谈的当晚,恰好是2014年足球世界杯韩国队的比赛,从言语中能够感受到这位韩国人的某种自豪:他的咖啡项目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韩国足球在世界杯的战绩又比中国队“略强”……
但在这次谈话中,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引起了深思,在整个过程中,辛子相不提及“出杯量”,而反复提“到店人次”,“漫咖啡门店平均客流量保持在每天1000人次。”他多次提到这点。当时我问他,这些到店的人都会买咖啡或者华夫饼么?(注:当时漫咖啡的盈利模式中,华夫饼是关键利润来源)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表示“咖啡世界需要一个允许人随意娱乐、休闲的地方,不买东西进来坐一坐也很好。”
一个关键逻辑是:辛子相和当时其他几个韩系咖啡掌门人,试图把韩国本土的门店逻辑搬到中国——延长消费者驻店市场,提供更多咖啡之外的餐食,实现咖啡餐饮化。一个当时常见的现象是:消费者到韩系咖啡门店后,往往会在2~3小时下单2~3次,到店后喝一杯饮品,坐了一段时间后点一些食物。
这和星巴克等美系咖啡的打法截然不同。当时的星巴克正在进一步追求坪效、出杯量:缩减门店面积、改变座椅舒适度、试图实现消费者买完就走的“高效模式”。但韩系咖啡门店为了延长驻店时长,做了大量“反星巴克式的改良”:追求更大的门店面积、增加和销售成单无直接关联的门店装饰(如熊玩具和动物雕塑)、提供会议室和投影仪(漫咖啡和咖啡陪你甚至允许消费者在店内开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复盘会、观影会,而每个人只需要点一杯美式)
让韩系咖啡敢于如此的原因有二:这种模式在韩国市场被证明是成功的;以及在韩流红利影响下,韩系咖啡店的人气和到店流量处于巅峰,而消费者乐于模仿韩剧中的“同款行为”——在咖啡厅吃着华夫饼坐一下午。
以咖啡陪你为例,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火的时候,由于剧中角色“千颂伊”多次前往咖啡陪你,所以这个品牌在中国进入了“流量红利期”——大量消费者慕名而来,而咖啡陪你的单品定价普遍比当时的星巴克低,这进一步降低了消费门槛,而结果是:在更高的客流量(到店人次)加持下,咖啡陪你可以在较低的坪效模式下,确保可观的收入回报。
当时已经有中国本土咖啡从业者质疑了韩系咖啡的模式,曾有业内人士表示,韩系咖啡的基因更符合韩国本土的消费特点:在韩国,咖啡店往往和早点店合一,韩国消费者习惯于在咖啡店吃早点、到咖啡店喝下午茶。当韩国消费者对家或者单位附近的某个咖啡店形成消费习惯后,最常见的模式是——早餐、中餐、下午茶、商务会谈都聚于一店,这位消费者会乐于频繁前往这一家门店——这意味着极高的单客复购率和极高的消费频次。(而吸引消费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因素是:门店会给这类深度会员提供降价、打折、赠品、积分等服务)
这位人士曾指出中国市场的某种差异化特质,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咖啡门店消费其实更倾向于北美市场:咖啡店更多地在提供功能服务(一杯上班路上的咖啡)或者单一的商务场景服务(商务会谈),愿意把咖啡店作为早点店或者下午茶场所的消费者“占比不足10%”。
但流量让让这种“差异”被掩盖了:有机构调研当时韩系咖啡店发现,大部分新顾客为了体验“韩剧中”咖啡店的感受而特意找到这些品牌。而在当时的网络世界中,类似“打卡千颂伊去过的咖啡店”“EXO同款咖啡店”风格的内容是高频出现的内容。
类似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韩国化妆品圈。
悦诗风吟进入中国市场时,正处于2011~2012年前后。而当时在整个亚洲范围内,韩国女团“少女时代”处于流量中心——而悦诗风吟代言人林允儿正是“完全体少女时代”的门面担当、人气三巨头之一(完全体时代,该团人气最高的三个人是:林允儿、Jessica、金泰妍)。在那段时间,林允儿又处于转型期——从偶像向演员转型。在悦诗风吟进入中国的前几年,她在韩国、中国都参演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悦诗风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韩流化妆品:高度绑定韩流文化并借力流量红利、定价于欧美大牌和中国本土品牌之间(和咖啡陪你等品牌的定价思路如出一辙)、通过门店扩张提高渗透率——在短时间内,悦诗风吟在中国的门店量超过500。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韩系咖啡还是韩系护肤,韩剧、韩综、韩团为引擎的韩流都是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客的关键:一个在当时频繁出现的现象是,韩系品牌乐于在韩剧、综艺中植入广告,并积极推动这些内容登陆中国视频平台,而那些在中国市场人气较高的男女团成员,也成为这些消费类品牌的签约大户。
这种模式是高度依赖韩流红利的,对于中国本土新品牌而言,几乎不可复制。曾有2015年创业的咖啡项目负责人表示,韩国偶像和韩剧等制作组面对同样的出价一般会优先和韩国品牌合作,“韩圈的抱团意识非常强。”
这也导致韩系品牌的玩法并未成为本土品牌参照的关键标的:当2017年第一家瑞幸创立时,这家日后中国本土咖啡的代表者几乎彻底否定了韩系咖啡的“低效门店逻辑”——甚至在2018~2019年的进化中,瑞幸让自己进一步变成了一部结果导向的“效率机器”:缩减门店面积、大幅度缩短消费者驻店时间(或者干脆只开外卖店)、缩减SKU。而在2017~2018年前后诞生的本土护肤、美妆品牌,也纷纷一改线下点位扩张的“韩系打法”,开始选择线上电商世界。
中国品牌可以复盘什么?
“类似的风险,正摆在我们面前。”一位不愿具名的新消费快消品类创始人告诉虎嗅,2020~2021年直播流量红利正在消失,而2021年下半年直播圈的巨大变化意味着一个旧的流量时代终结,“而我们大部分新消费品牌也高度依赖代工,在产品力上并不够强。”
一位化妆品圈资深从业者表示,在韩国美妆、护肤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后,原本的韩系代工产能,正在成为中国新品牌的关键供应方。“甚至可以说,部分品牌的内核还是韩系产品那些东西,就是名字、品牌、包装盒文字中国化了。”这位业内人士略感悲哀的是,相比于悦诗风吟等品牌,本土美妆、护肤品大多还“缺失线下”。
一个在圈内经常被聊起的话题是,2016~2018韩系产品逐渐败退后,留出的市场空白到底是被本土新品吃下,还是被欧美大牌拿走?
有投资人曾在2020年时表示,当时在大化妆品赛道、女装赛道、咖啡赛道中,确实有一些项目在“以韩系品牌为模板创业”并基于此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这位投资人指出,这类品牌多为下沉市场相关的新消费品牌,而非在高线城市声名鹊起的几个明星产品。以悦诗风吟为例,悦诗风吟在中国市场的关键布局其实是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甚至是一些消费能力较强的四线城市。
有熟悉悦诗风吟中国市场发展脉络的人告诉虎嗅,华宇测速地址悦诗风吟等韩系产品主要定位于相对下沉市场的年轻女孩——这些人群本身就是韩剧、韩综、韩团的“易感”人群。在2015~2016年,搜狐视频曾发布过关于观众画像研究的报告,该研究显示当时美剧的受众普遍以高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为主;而韩剧的受众更多为下沉市场、年轻女孩。
一个被视为“有参考价值”的打法是,韩系品牌证明了在下沉市场高效开疆拓土的成功逻辑:基于适合下沉用户的流量、迅速扩大点位覆盖、注重圈层社交。
值得注意的关键,就是圈层社交。
当时大部分韩系产品在下沉市场扩张时,都非常注重基于门店的“社交网络”。曾在某韩系护肤品牌供职的Lisa告诉虎嗅,当时大牌的门店在这些下沉市场往往给人“咄咄逼人”“高冷不可攀”的形象,“小姑娘兜里只有100元,去这些大牌门店,会感到很有压力。而门店BA看到这类小姑娘也是态度冷淡。”
据她透露,当时部分韩系品牌在营销侧,采用了源自韩国和日本市场的培训和管理模式——要求门店BA以更亲近感、低姿态的方式去和这些年轻女性消费者沟通。“甚至一些韩系品牌,允许这些消费者拿着用过的口红来退换——一方面增加了到店频次;一方面给消费者留下了好印象。而本身这些产品的毛利极高、成本极低。”在这些门店中,还会布满源自韩剧、韩综的海报、设计元素。门店BA还会被培训相应的话术,比如当一个女孩尝试某款“偶像艺人代言的明星单品时”会被鼓励“看起来很像XXX”。
但这些“形式上”的优点,并不能掩盖韩系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
在咖啡和化妆品领域,2015~2017年,围绕韩系产品的吐槽逐渐增多。一个关键的对比是日系产品,淘宝小店店主温恬恬告诉虎嗅,取代韩系市场空白的主要是日系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在2016~2018年购买力变强了,更愿意尝试略贵的日系产品,另一方面日系产品在质量上、口碑上确实普遍好于韩系产品。”而在她看来,中国本土新品在2019~2020年逐渐开始在市场上分食流量,“本土美妆在2019年很强势,当时很多原本韩系、日系的购买力都被吸引到了本土产品,但疫情后随着欧美大牌降价,本土品牌正在面临较大压力。”
眼下,随着韩系咖啡淡出中国市场、韩系化妆品陷入中国市场“寒冬期”,中国品牌正在面临一个新的状况:市场上减少了韩国对手,和欧美日品牌形成更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本土品牌到底能否吞下韩系退潮后空白的市场呢?从咖啡圈来看,这一趋势已经明显;而在化妆品世界,2022年或许正是重构市场格局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