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8日消息,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公司微崇半导体近日顺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潮创投、建发新兴投资、水木创投、永昌盛资本共同投资,老股东临芯投资持续加注。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推进产品机台量产、市场拓展,以及团队扩充和建设。
微崇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上海,由领先的海归半导体技术团队发起,与国内资深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创立,致力于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商。立足于前沿创新的晶圆检测技术,微崇半导体可实现对晶圆的非接触、无损伤、在线、快速、内部检测,精准判别与定位晶圆缺陷,在研发、爬坡、量产各个阶段为客户带来巨大价值,也为半导体前道检测产业的巨大革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公司在仅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内,业务推进发展迅速,未来微崇半导体也将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产品壁垒,更好服务客户,助力半导体行业发展。
新潮创投表示:新潮创投专注于半导体及相关硬科技领域,特别是创新性技术的投资,投资方向覆盖了半导体全产业链。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不断演进,影响电学特性的缺陷越来越多,量检测设备需要有更加快速、精确的测量能力。微崇半导体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具有巨大的创新性,使客户具备更多技术手段把控产品质量,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微崇半导体团队充满朝气,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商业化落地进程超出预期。期待微崇能继续砥砺前行,为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更大价值!
建发新兴投资表示:建发新兴投资是建发集团(世界500强)旗下专业的权益类资产管理机构,重点聚焦医疗健康、先进制造、TMT/消费等新经济领域。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是半导体制程升级、工艺迭代的核心抓手,当前处于国产替代、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三大周期之上,其门槛高,需求大,有长期向上的增长机会。微崇半导体技术领先性强,能利用新技术的演进和创新,大大提升半导体前道量检测的可实现性,并抓住切入头部晶圆厂的合作机会,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公司拥有国内唯一具备二谐波晶圆检测技术研发-生产-应用完整能力的团队,有技术驱动、产品迭代、质量优先、应用落地反应快等特点。建发新兴投资期待微崇半导体能够不懈前进,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
水木创投表示:水木创投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已孵化出多家硬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水木创投的投资着眼于突破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卡脖子技术及新一代先进技术,在半导体产业链有丰富的布局。半导体量检测设备是半导体设备的重要组成,伴随着工艺的先进化,重要性越发重要。微崇团队基于先进的二谐波技术,寻求晶圆检测的突破,快速研发出下游客户所需的设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我们将持续助力微崇的成长,希望微崇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永昌盛资本表示:半导体设备是永昌盛资本在半导体领域长期重点关注的赛道之一。相较于现阶段主打国产替代基调的国内各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微崇的二谐波检测设备更加强调其技术创新性——作为一种全新的晶圆缺陷检测技术,可针对性的解决现有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望在现有工艺中“定义新的工艺节点”,此外二谐波检测技术在宽禁带半导体、其他材料等领域亦有应用价值,市场想象空间巨大。微崇团队年轻、有干劲,技术积累深厚,对客户需求理解深刻,产品快速导入客户并获得认可。相信在黄总的带领下,微崇持续发展壮大,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持续加码微崇的临芯投资表示:在成为微崇股东半年多的时间里,见证微崇飞速发展,重要客户取得实质性突破。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低、技术门槛高,微崇用全新的技术路径帮助客户解决相关问题。微崇团队年轻,勇于创新,我们将持续陪伴微崇,期待微崇继续创造更多惊喜!
微崇半导体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崇基表示:首先对本轮认可和支持我们的投资机构表示感谢。微崇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持、股东的助力和团队的奋斗。微崇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后面的每一步更要走稳走好。微崇会持续努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继续努力为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而奋斗!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0日消息,
据动脉网独家获悉,江苏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创生物”)宣布获得嘉胜创投领投,克莉丝汀跟投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公司核心产品口腔骨组织引导膜(E-Gide)和高透明胶原人工角膜(E-Colcornea)的后续开发和商业化转化,以及新产品人工心脏瓣膜的探索性开发。
本次融资是博创生物继2023年3月获得道彤投资天使轮融资后,半年内获得的第二轮新融资,充分展现了投资机构对博创生物的肯定与发展信心。
博创生物成立于2022年6月,致力于高端生物组织工程膜及衍生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科研转化,其核心竞争优势是基于可控电化学沉积技术的组织功能膜研发及制备。目前公司已开发多功能口腔修复膜和高透明胶原人工角膜,并于近期一举打破国外高纯度、高纯度活性胶原的垄断,实现批量化制备国产高纯度胶原原料。博创生物由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孵化,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介入医疗技术研究所深入参与。
公司前期依托华东理工大学院士团队等科研力量进行技术积累,经过10年的技术攻坚,国际首创了电化学沉积EDP技术平台。
凭借卓越的研发动力与澎湃的创新活力,博创生物半年内连获两轮融资,并在今年5月获得“第五届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会”最具创新项目奖。此外,公司还于近期完成了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生产车间的搭建,为高纯度胶原原料及可控电化学沉积生物组织功能膜材料创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提供坚实保障。
博创生物创始人谈浩琪表示:“我国在高端生物组织功能膜加工及高纯度胶原原料提取方面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博创生物将发挥多年积累的可控电化学沉积及高纯度活性胶原原料的两大平台技术优势,进行有机结合,秉承‘博爱兼济、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将现有产品开发进行快速推进的同时,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医疗器械产品运用于更多患者的康复过程。
嘉胜创投创始人赵东良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参与博创生物这样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项目,希望我们的投资能够助力博创生物的快速发展,一起见证博创生物在高端生物组织功能膜加工及高纯度胶原材料提取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3日消息,据36氪报道,数字化临床研究企业「新视焰」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由斯道资本领投,夏尔巴投资、爱瑞投资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临床研究数智化产品开发、入院拓展。毅仁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新视焰成立于2020年,以远程监查切入临床试验数字化赛道,通过为CRA(临床研究监查员)提供数字化工具,辅助其实现远程数据跟踪及监查。远程监查,能够解决CRA高频出差的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即时性和效率;另外监查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也能够及时沉淀,便于申办方对监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在产品体验上,新视焰的远程监查产品已经响应了数千个需求。经历不断迭代,当前在流畅度、数据全面度等方面,能够满足多个公司CRA的需求。举例而言,既往远程监查更多以电子化数据为主,为了将纸质数据也纳入监查范围,新视焰新增扫描功能,以纳入受试者文件的全部内容。
在远程监查领域,申办方选择SaaS平台的核心之一在于平台已覆盖的医院数量。现阶段,新视焰合作医院数量已达100余家;自去年中至今,新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
除为CRA提供远程监查产品外,新视焰还开发了CTMS(临床试验管理系统)、GCP药房、GCP财务管理系统等,产品矩阵覆盖医院、CRO、SMO、监管部门、受试者、物流公司等角色。
“做CTMS,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新视焰创始人兼CEO金杰飞表示,既往新视焰做远程监查是基于内外网的安全架构,做CTMS时也能在不涉及受试者隐私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数据交互,因此CTMS的通用型更强;另外新视焰要求工程师到医院现场,跟随试验过程中的各个角色一起工作,以清楚梳理相关复杂工作流,提炼不同体量医院工作流程的共性,打造标准化程度较高的CTMS产品。
在数据安全方面,新视焰采取了多种方式保证数据不出院。举例而言,“CRA在院外远程查看医院内电脑中的受试者医疗数据时,是以视频流的方式传递,无法通过浏览器页面截取,院外电脑上不会留存任何院内数据。”金杰飞介绍道,新视焰一直重视数据安全和合规,公司相关产品和监查动作都在医院信息科监管下。
商业模式上,新视焰定位为临床试验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为医院提供数字化临床研究工具,提高院外CRA、申办方等配合角色的效率,节省申办方的费用。其采取向临床试验申办方、按SaaS订阅模式收费的模式。目前新视焰的合作客户包括辉瑞、强生、罗氏、恒瑞医药、复宏汉霖等。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4日消息,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医源”)正式宣布完成过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朗玛峰创投领投,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投)跟投、老股东阳光融汇资本持续加注。本轮募集的资金将极大支持昆山医源加速CT球管研发及商业化进程。
CT球管是CT整机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约占CT整机BOM成本的20%,同时也是高值耗材,一般说来,2年左右需要更换一只球管,门诊量较大的医院可能1-1.5年就需更换。目前,我国CT球管进口依赖度95%以上。CT球管被《科技日报》列入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国家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 CT 球管列入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并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 CT 球管。以昆山医源为代表的国产CT球管企业不负众望,经过10年的潜心研发,突破技术封锁,形成了2.0MHU、3.5MHU、4.0MHU、5.3MHU、6.3MHU、8.0MHU等系列全型号布局,产品可支持中国整机90%以上的球管型号需求。昆山医源率先突破量产工艺,多款产品实现规模市场应用,累计发货数百只,公司CT球管寿命媲美国外同类厂商的产品。近期,昆山医源生产的一只5.3MHU “功勋”球管光荣“退役”,工作时长1191天, 累计曝光209万扫描秒,期间运行状态良好,影像质量完全满足医院诊断和质控要求,获得了医院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使用寿命创造国产CT球管新高度,达到了同类CT球管的“天花板”,国外品牌同类产品超过200万扫描秒次的也是凤毛麟角。
昆山医源董事长张兰永先生表示:感谢投资方的认可和支持,在资本助力下,公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大规模量产、整机客户导入、前沿技术研发储备等诸多方面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朝干夕惕,功不唐捐,扫除我国CT设备自主可控“要道”上最大的障碍,为实现医疗强国提供更多的“核芯”支持!
朗玛峰创投高级合伙人谈文龙博士表示:很有幸参与昆山医源的本轮融资,朗玛峰创投始终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一直致力于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尤其是重点投资“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CT是现在医学影像检测的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已经成为医生看病诊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虽然CT整机现在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但CT的核心零部件球管还是被国外厂商垄断。CT球管是技术和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品,需要在高真空、高温、高转速环境下工作且要保证使用寿命,昆山医源经过十余年研发,终于实现从2.0-8.0MHU产品的批量出货,寿命也媲美国外同类产品。最后再次恭喜昆山医源顺利完成本轮融资,加速CT球管的国产化替代,让中国的CT整机装上中国“芯”!
江苏高投总经理左松林博士表示:江苏高投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创业投资机构,始终坚持助力科技创新,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江苏高投自2016年开始关注医用CT球管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工作,昆山医源团队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以及孜孜不倦的工艺改进和优化,终于推出了各项主要性能媲美国外龙头企业的优秀产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科技创新工程。我们相信昆山医源将在各方资源的助力下稳步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医用CT球管的国产替代,并成为国内医用CT球管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军者!
老股东阳光融汇资本管理合伙人石晟昊先生表示:恭喜昆山医源完成新一轮融资!阳光融汇资本十分关注医疗影像产业链上游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机会,CT球管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国家五年计划中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2021年9月,阳光融汇资本独家投资昆山医源,历经2年发展,公司为国内唯一实现多款产品型号量产的公司。作为老股东,我们持续投资昆山医源,期待公司在CT球管商业化上再露锋芒!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全球跨境流通赋能平台泛鼎国际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局资本、众源资本、之宝创投联合领投,老股东概念资本、鼎晖百孚、鸿晟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指数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继去年11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后,泛鼎国际完成的又一轮融资,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集团跨境物流“运-仓-配”体系的进一步升级、供应链系统优化和全球属地化运营服务中心的打造。
泛鼎国际成立于2013年,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等地区拥有近30家海外控股子公司,五十多个自营海外仓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对接数百家海内外平台。集团从产业出发,打造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海外仓为基础、全球网络运营为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业务涉及跨境物流进出口业务、海外仓仓储/增值服务、FBA头程/转仓业务、跨境供应链流通服务,如海外代采、分销、电商代运营、电商培训、供应链金融等。
2021年,全球贸易格局、跨境电商领域、国际航运市场等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使泛鼎国际的行业优势地位愈加凸显,主流业务和新增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首先,从聚焦海外仓,进化为囊括“运-仓-配”服务的海陆空全物流产业链。
泛鼎国际全力深化空运业务,新增多条包机及小包专线业务,该条业务线的增长使得泛鼎在头程物流运输中,服务更加全面。
作为大件海外仓的服务商,海运头程一直是泛鼎国际头程运输中的主营业务,今年海运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仓位需求供给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海运费出现了历史天价,泛鼎国际利用多年行业经验资源,与多家船东保持紧密合作,力求帮助服务客户节约成本,保证时效,顺利出运。
自营海外仓一直是泛鼎国际在全球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集团各项业务的基石,仅仅2021年上半年,泛鼎国际海外仓总面积增长了20%,特别是在北美,已形成美国境内海外仓“九宫格”布局,以及墨西哥仓、加拿大仓联动的优势,同时围绕海外仓为核心的退换货,售前展示、售后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泛鼎国际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本轮融资后,泛鼎还将搭建海外核心仓区域的自营卡车业务网络,深化仓配运营。
在物流底盘的驱动下,泛鼎不断深化供应链相关服务。泛鼎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波表示,2020年后,全球贸易已经不可阻挡的进入了全面电商时代,针对国际贸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品牌出海也将进一步升级,尽管2021年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行业通过阶段性洗牌之后,将迎来更大的历史机遇。未来泛鼎服务的客户将不仅仅是电商卖家,而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传统贸易中的优质企业,将自己设计制造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在全球拥有自己的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定价权、主动权。同时,泛鼎还将利用在海外深耕多年的属地化服务和资源,把更多高客单价的中国智造推向全球。
泛鼎国际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柏华表示,泛鼎作为一家海外创立的华人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与这么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合作并获得资本的认可,是因为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着“客户为本、惠人达己”的理念,不断创新,助力服贸。未来,泛鼎还将不断夯实业务底盘,并凭借对产业趋势的认知和洞察,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业务布局,为全球贸易客户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打造专业领先的全球跨境流通赋能平台。
招商局资本投资副总裁杜赟表示,跨境物流是具有短期爆发动力、长期增长空间、同时尚未出现绝对垄断性巨头的蓝海市场。物流嫁接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是串联起整个跨境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这一行业的延展性强、天花板高。我们坚定看好跨境物流这一细分赛道。泛鼎国际在这一赛道上拥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对于运-仓-配的全链条掌控能力极强,自营海外仓的运营水平和大件货的处理能力全行业领先,从物流出发又能为客户提供一件代发、进出口分销、海外退换货等供应链和增值服务,解决中国品牌出海痛点,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口碑。我们相信公司未来能行稳致远,成为全球跨境物流供应链领域头部的服务商。
众源资本管理合伙人陈伟稼表示,中国优质商品和品牌走向世界的趋势势不可挡,泛鼎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竞争力的物流和海外仓服务,并在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不断创新,旗下供应链选货平台也起势迅猛。众源持续关注供应链高效匹配前端流量的模型,尤其关注私域流量电商化变现的全球化趋势,我们看好刘总、陈总带领的团队在中国跨境电商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中不断探索,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
战略投资方之宝创投主要投资人阮卫星表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泛鼎国际作为海内外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方,获客能力强,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跨境物流领域里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看好泛鼎国际的长期发展。
最近股市关于白酒的讨论,非常的热烈。
白酒之中YYDS,显然是贵州茅台(SH:600519)。因为一手就要10多万,在40%的股票账户资产不到10万的A股,“手里还有好多茅台,该怎么办?”,老凡尔赛了。
贵州茅台已经从年初的一手26万人民币,跌到现在的一手17万。
走还是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姿势还是那个姿势。每当你开始说这次不一样,就是规律重现的时刻。
白酒,是大消费行业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没有之一。白酒行业的投资历程,也是大消费行业的投资历史。白酒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我,就是大消费,大消费就是我。
01
白酒的历史
虽然白酒企业动不动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感觉历史可以直逼三国,最起码也得是个晚唐。但那个时候,白酒还没出现,只有黄酒。
在中国有文字的四千年的历史里,黄酒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最早的白酒出现在山西,汾酒是中国白酒的先祖。随着晋商的生意做到全国,白酒也在全国四面开花。但至少在清中期之前,黄酒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白酒那个时候还上不了大户人家的台面。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提到:“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洌,川酒之鲜,岂在绍兴下哉!”,“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党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当时白酒的龙头是汾酒:“既吃烧酒,以狠为佳。
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可见当时上流社会主要喝黄酒,汾酒就是个配角。
白酒后来的流行也是因缘际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粱的大规模种植,另一个就是清末民国的乱世。
首先是因为治河黄河所带来的高粱的大规模种植。清初黄河治理,中下游“束水冲沙”,需要大量秸秆,高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高粱古称蜀黍,秸秆很长,在农村主要用于盖房子。这种作物的果实很难消化,但是用来酿酒效果却非常好。从清初开始,高粱酿酒成为主流。
第二个是清末民国的乱世挖断了黄酒的根。酒本质上就是让人快速进入“醺”的状态,起到放松麻醉的作用,高度白酒当然会比黄酒起作用快。“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上流社会饮用黄酒,白酒是贩夫走卒,平民的消遣。清中期到清末,经济水平下滑,白酒逐渐在下层普及。
与此同时,清末战乱导致黄酒北上遇阻,白酒也趁机攻陷了北方尤其是北京,汾酒开始普及到北京市井阶层。
白酒正式取代黄酒C位出道,则从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民国政府的基本盘是江浙沪的地主官僚阶层,日常饮用当然以绍兴黄酒为主。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绍兴黄酒因为处于日占区供应不畅,这个时候,以五粮液、茅台为代表的白酒就逐渐成为上流社会日常用酒。
1949年之后,白酒作为一种普通公民日常劳动之外用于解乏的必需品,得到了全面的供给保证,生产方式也从作坊式变为工业化生产,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什么要提到白酒的历史?
我们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所谓的奢侈品,所谓的高端,都是一种虚无的感觉,是历史和因缘际会下,所形成的特定的细分产品。
白酒也一样,什么是53度飞天茅台最适合出现的场景?绝对不是觥筹交错,十亿几十亿订单的商务宴请上面。
而是一个久违了的夏收,耄耋老人在正中午的大太阳下忙着割麦子。午饭时间到了,老人一个馍,一颗大咸菜,一壶白酒。然后带着丰收的喜悦,美美的睡一个午觉。
承认吧,不是茅台配不上这个时代,而是喝茅台的人,配不上茅台。
不管你是茅台、五粮液、郎酒、汾酒、二锅头,本身都是白酒的一种,所有你能加诸之上所谓的品牌,香型,窖龄这些,都是你梦幻泡影的执念,只能模糊你投资的思路。
我们就是个炒股的,不是来跟股票谈恋爱的。
02
白酒股的历史
自1994年以来,A股总共有18只白酒股。老八大名酒中除了剑南春、西凤、董酒之外,悉数上市,这18只白酒股,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市场最主流的白酒品牌。
1994年1月6日,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在上交所上市,拉开了白酒企业上市的序幕。1994年之前,山西汾酒是白酒行业绝对的龙头,号称“汾老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94年之前,白酒行业是产能为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需求的快速膨胀,在老书记常贵明的带领下,汾酒在1986年就将产能扩张到了1万吨,奠定了自己“汾老大”的地位。
山西汾酒上市之后,其他白酒企业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1994年5月9日,泸州老窖深交所上市,1996年舍得酒业、古井贡酒、水井坊上市,1998年五粮液、金种子酒上市,再往后,2001年贵州茅台上市,2009年洋河股份上市。
汾老大之后的时代,属于五粮液。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渠道为王。在白酒行业由产能为王到产能过剩之后,销售能力的高低就成为白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期,五粮液首创大商制,允许经销商自立为王,给了各个经销商极大的自主权,也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五粮液之外,洋河的深度分销体系,古井贡酒的三通工程,都是渠道创新的典范。
终于我们熟悉的,属于茅台的时代来了。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贵州茅台的收入虽然还落后于五粮液,但净利润已经超过。此后的2008年,贵州茅台收入短暂超过五粮液,茅台真正的碾压五粮液要从2013年开始,无论从收入还是净利润,茅台跟五粮液都真正的拉开了差距。
关于茅台超越五粮液的原因,有无数种的解释,从销售机制到消费升级,众说纷纭。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州茅台将扛起白酒投资的大旗,成为白酒股投资的龙头。
有白酒厂商耿耿于茅台“国酒”的炒作,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茅台真的拿到了国酒的头衔,那反而真的是利空茅台,同时也利空整个白酒。但凡跟“国”字沾边的,肯定不能跟稀缺,价格高挂上边。美国国花玫瑰,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强调的都是精神方面的追求。2000多一瓶的茅台,你敢给他挂个国酒的头衔,能代表什么精神,他真敢要么?
03
白酒股是消费股投资的一种
消费股的品类琳琅满目,我们数得上来至少就有调味品、白酒、乳品、家电、商贸零售、休闲食品、农林牧渔、餐饮旅游、纺织服装等等。为什么我们消费股的投资,最终选择了白酒做龙头呢?
因为白酒的各项指标在A股乃至世界股市都是“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以贵州茅台为例,常年的ROE都在30%以上,销售毛利率90%,销售净利率50%,几乎没有什么费用,销售费用率不到3%,也不需要研发开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全部转化为净利润。除了印钞,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更好。
在逛商场超市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流连在白酒区,不是因为自己是个酒鬼,而是因为各个白酒品牌的外形设计,尤其是瓶子,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现在想来,可能大部分白酒的成本,都堆在外面的瓶子上了吧。
如果巴菲特在中国,白酒一定会替代可口可乐,成为他压箱底的非卖品。
有一个段子这么说,“茅台到底是可选消费还是必需消费?回答是,卖1499元的茅台是必需,卖3000块的是可选”。
白酒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必需消费品。在经历过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各种洋酒轮番轰炸下,白酒还是捍卫了自己在中国餐桌上的地位,成为中国高度酒精饮料的绝对王者。
必需消费品有自己的股性,我们首先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中信出版社出过一个费希尔投资系列,其中有一本《必需消费品投资》,里面关于必需消费品的股性有两张非常好的图。
第一张是必需消费品股票自身的表现与PCE,也就是个人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图,可以发现,双方的走势基本上是同向的。这意味着个人消费支出越高,必需消费品企业的盈利越高,股票的表现也越好。但也不是总是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个人消费支出表现很好,但必需消费品股票表现却很差,因为那个阶段的牛市让资金转向了弹性较大的科技股。
第二张图则是必需消费品股票的相对表现与个人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图。双方的走势基本上是相反的,这意味着,当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经济繁荣的时候必需消费品的股票表现反而是落后的,因为经济繁荣,基金经理们更倾向于减少消费,增加弹性较大的科技股的投资。而当经济衰退,个人消费支出萎靡的时候,必需消费品的股票表现反而是好的,因为基金经理倾向于在组合中增加必需消费品股票进行防御。
白酒股作为必需消费品的一种,也符合上面的原则。那就是绝对业绩决定长期走势,相对业绩决定短期估值。从长期来看,业绩是驱动白酒股成长的最根本动力。短期股价的估值或者涨跌则取决于其他行业行不行,如果经济欣欣向荣,白酒虽然业绩好但其他行业更好,那白酒股的机会就不大,但如果整体经济不行白酒虽然也不行,但比其他行业稳一点,那白酒股反而有大机会。
白酒股的投资就像田忌赛马,实力固然重要,但对手是谁也很重要。
04
白酒股是见过大世面的
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20年了,白酒股起起落落,也算是曾经沧海,千帆阅尽。我们可以将这20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4-2007年的鸡犬升天
从2001年到2004年是中国股市最黑暗的4年,那4年黑暗到在证券公司上班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什么的。从2005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这一波大牛市背后的支撑,是入世之后迅速膨胀的财富效应和成长股超低的估值。在牛市启动的2005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只有15倍,五粮液20倍。
那一场大牛市给大家留下来的印象,是煤飞色舞,是48块钱的中石油,是券商每隔六个月翻倍的超级盛宴。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顶部,券商涨了14倍,但平时不露声色的白酒居然也涨了9倍,比稀土、煤炭的涨幅都要高。这一波牛市,白酒的光芒被周期品所掩盖,那也是周期基金经理最辉煌的时代。
虽然估值确实涨的快,但白酒行业的业绩也确实够硬。龙头贵州茅台2004年的净利润是8个亿,到了2007年就到了28个亿,翻了2倍还多。
第二个阶段,2008-2016年的长期震荡
这个8年,是白酒股苦练内功,挣扎求生的8年,很适合用来当励志小说看。
2007年的历史大牛市之后,就是泥沙俱下,市场迎来了大幅回调。一直到今天,有很多的股票的历史最高价,都定格在了2007年10月份,比如中国石油,宝钢股份。我们都知道今天5倍市盈率的工商银行,又有谁记得当年50倍估值的风光。
贵州茅台从最高的230.55一路跳水,最低到了84.20,跌了63%。
今年茅台已经从2600跌到了现在的1700,跌幅30%,很多人都在喊,跌到位了,可以抄底了。我只能说,你们对历史上白酒股曾经的大跳水一无所知。
白酒股的这8年,面对的是各种争议,还有外在的突发事件,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般迟又遇打头风。
从过去20年的投资经验来看,A股是典型的“重逻辑,轻估值“,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我投资一个股票,不管最后能不能兑现,你至少要能给我讲出一个靠谱的长期成长故事。
白酒股在这段时间,面对的是逻辑上直接被否定,这就是要挖断白酒股的根了。
白酒是高度酒,不健康。年轻人不喝白酒。入世让我们的选择更多,我们可以喝葡萄酒,威士忌,精酿啤酒,白酒的长期需求下降。
直到2021年的今天,这些逻辑我们都不敢说是错的。
白酒确实是一类致癌物,就是茅台也不行。年轻人的确现在不喝白酒,但这批年轻人年纪大了会不会喝白酒,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对酒精饮料的选择是多了,但也不是不喝白酒。
白酒行业对这些争议的反击是真金白银的业绩。2007年贵州茅台净利润28亿,2012年飙升到133亿,又翻了将近4倍,硬生生的将100倍的估值拉到20倍,股价也创出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似乎白酒股已经从2008年的暴跌中恢复过来了。
可能是老天觉得白酒不够惨,2012年4月,国家出台政策控制三公消费,白酒股打了个趔趄,但还不算伤筋动骨。随后,真正的大杀器来了。2012年底,塑化剂事件正式发酵,白酒股随后经历了黑暗的4年。
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众所周知,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源于普罗大众对于国产食品的不信任,既然塑化剂能够增加白酒的粘稠口感,出现老酒的挂杯效果,那我就认定,白酒企业就一定添加了。这属于典型的有罪推定,倒果为因。
贵州茅台股价从最高的266.08,最低到了118.01,最大跌幅56%。
“你们以为你们经历过绝望,但是你们真的对绝望一无所知。”
那段时间,贵州茅台市盈率最低到了8倍,泸州老窖五粮液不到7倍,这是一场经典的戴维斯双杀,今天动辄觉得茅台40倍市盈率合理的人们,你能想象出那个时候白酒股的绝望么?
2015年的这一波牛市,白酒股集体错过。
这波互联网+的大牛市,白酒这种还没有从行业低谷爬出来的消费股,显然不受待见,白酒股只是礼貌的翻个倍,表示对牛市的尊敬,白酒指数在牛市最疯狂时,都没有超过2012年的高点,而且牛市过后就把前期的涨幅全部吃掉。
第三个阶段,2016年至今的白酒大牛市
从2016年,白酒行业就已经表现出了复苏迹象。龙头贵州茅台收入从2013-2015这3年的300亿出头,跳上了400亿。其他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这些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也表现出了恢复的迹象,但是除了茅台,大部分白酒企业,经营指标还没有超过2012年。
可市场等不及了。经历过2015年大跌的机构,本着防守的原则,将眼光盯上了大消费中的白酒。白酒行业指数在2016年7月就已经超过2015年牛市高点,成为第一个从熊市恢复过来的行业。
这也拉开了白酒行业4年牛市的序幕。
白酒行业指数从突破前高的2016年7月的1.4万点,最高到了2021年2月的10万点,整整翻了6倍。
这其中一半是业绩贡献,另一半是纯拔估值。从2016年到2020年,白酒企业净利润增长了2倍,而估值从25倍最高到了75倍,反过来,这是一场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很多人从宏观经济、公司基本面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场白酒大牛市,但这只能解释业绩基本面,不能解释估值的问题。
白酒股估值的拔升,本质上是过去几年经济下行,新投资机会匮乏的体现。
2015年牛市的基础,其实是很坚固的。这一波牛市,是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事后追认,值得一个牛市。实际上,这段时间涌现出了BAT这一批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放眼世界,只有中 美孵化出了这种大型的全能平台,传统的日韩欧洲全都没有跟上时代。
进入2016年之后,互联网平台的红利基本耗尽,内卷加剧。传统产业升级受限,互联网平台忙着内卷,新的创新产业遍寻不见。成长股投资青黄不接,基本面扎实的白酒股就成为了资金的宠儿。
这场盛宴的高潮就是2020年12月,那一篇火遍朋友圈的《敦促看空白酒者投降书》:
白酒股也为中国股市贡献了最多的段子:
“中国股市只有两种科技,酱香型科技和浓香型科技”
“有机构投委会看完泡泡玛特的火爆后,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提拔几个90后的基金经理,不过压力最大的是,他们的业绩明显跑不赢做白酒的70后,提拔理由不充分”
05
白酒股未来怎么走?
白酒的未来,取决于业绩和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白酒的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高点,但白酒企业的收入利润在后面的4年中迭创新高,靠的就是不断的向高端迈进,也就是不断的提价。后面涨价的空间还大么?
有一个指标,叫做人均月收入买茅台瓶数。从2000年到现在,总体在3-4瓶之间,进入2020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2以下,显然白酒短期继续提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那其他投资股的成长机会呢?
这一次我只能说,白酒碰到了碾压式的成长股,这是它的幸运,也是它的不幸。幸运的是,白酒终究不再背负着正能量含量不足的压力,不幸的是,他们终结了白酒,也结束了大消费的牛市。
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两个已经是明牌的行业方向,将在未来十年引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生产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是下一波牛市的发动机。这一切,都发生在2020年,特斯拉在元旦的降价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后续光伏平价上网的开始,则预示着太阳能统治人类能源开发的开始。
过去20年,贵州茅台的估值,平均为31倍,现在是44倍。
我坚信,茅台总有一天会突破前期的高点,但那需要时间。
我们现在,需要相信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