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会员开户“  下的文章

华宇测速地址_谁来挽救阿里

0131

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犯”事件仍在发酵。

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警方正在调查取证。

这距离张勇第一次对该事件表态,仅过去一天。

“震惊,气愤,羞愧!”8月8日凌晨,一向低调沉稳的张勇在阿里内网“阿里味儿”发帖,接连用三个情绪强烈的词汇表达了对这起事件的感受。

张勇评“女员工被侵犯”事件(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当天,这一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热度始终不减。在阿里内部同样如此,有员工透露,即便是周末,内网关于这一话题的帖子仍不断新增,几乎看不到除此之外其他话题的讨论。

随后,《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一文流出,其中意见包括:开除当事人王某;并借此事件,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

各方看似反应及时,但实际上,此时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11天,距离当事女员工主动向公司多位领导反应此事已经过去一周。

当内部投诉无果后,当事人转而内网发帖揭露,并在公司食堂发传单寻求关注,引爆了社会舆论场,才终于等来了公司高层的回应。

即便处理结果满足了女员工“开除涉事人员、永不录用”的诉求,但一场关于阿里巴巴价值观是否崩塌的大讨论早已甚嚣尘上。

毕竟,面对外界“为何事件迟迟不予处理”的质疑,阿里不仅没能给出令大众满意的解释,甚至难辞其咎。

从现阶段处理结果看,阿里方面调查认定,相关业务领导对此事的敏感性、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不够,没有主动作为;HR团队对人的关注、关怀不够,缺乏感同身受,同时,缺乏应急响应体系和存在严重的判断失误。

在尚未形成司法结论时,舆论已经一边倒斥责阿里,与其说是对性侵事件的深恶痛绝,倒不如说是阿里“价值观人设崩塌”后,社会对“大公司病”积怨已久后的一次大爆发。

人民日报评论也指出,任何漠视人的企业,很难说其事业拥有长久的价值。

1

迟来的处理

刚刚过去的周末,阿里巴巴无疑是奥运会之外,全网最大热门。

过去还能低调“撤热搜”的阿里,如今再也没有了操作空间。随着海啸般声讨扑面而来,这家互联网巨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起因自网上流传的一份长达8000字爆料文件。根据文件撰写人、阿里女员工自述,迫于男领导强制要求,其于7月27日从杭州到济南出差。当晚,在明确解释酒量不好的情况下,女员工仍被多人灌酒;醉酒后,该员工遭到客户猥亵,男领导不仅放任不管,还在夜间四次进入其房间,最长一次停留20多分钟;次日,女员工醒来发现自己全身赤裸,疑似受到侵害,随后报警处理。

如果事件只到这里,还不足以引发全网关注,接下来该名员工描述的内容才是导致阿里被全网攻击的原因。

8月2日,该员工返回杭州即向公司领导反应此事。她不仅拉群沟通,找业务、HR领导反应情况,还将消息私发至群内每位领导。

相关领导要么“已读不回”,要么试图拖延时间。即便有领导出面沟通,却抛出了多句惊人话术,如:“都是业务性质的的问题,经常要出差,我早就知道要出问题 ”、“你觉得不喝酒,这个济南华联和一些北方的商户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 ”

在谈话中,女员工提出两个诉求:1、开除男领导,且阿里系公司对其永不录用;2、个人需要休一个长假。

首次谈话后,领导们承诺3天后给处理结果,但结果再一次让她失望。

最终,她等来的是以“考虑到她本人名声”为由,不做开除涉侵男领导的决定。对于该结果,女员工坚决反对,领导层再次允诺会于8月6日下班前给到处理结果。遗憾的是,这次仍被告知“没有办法开除他(男领导)”。

此后,女员工不得不继续向上报到所在事业群总裁和人事领导处,但所有内部投诉均宣告失效。

文明人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用“野蛮人”的方式解决。随即,当事人女员工在阿里内网发帖揭露此事,并在公司食堂拉横幅、发传单寻求关注。在网传的传单图片上可看到,其打出了此前所沟通过并知情的领导层名单,共5人。

网传女员工所发传单

相关消息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不胫而走,并于8月7日晚在社交媒体和各大微信群持续发酵,最终引爆全网。

在公司内外舆论压力面前,阿里于8月7日晚做出回应,由阿里集团副首席人力官蒋芳成立专案调查组处理此事。8月8日,张勇发文道歉;8月9日,阿里宣布辞退涉嫌男员工,永不录用。

从8月2日到8月9日,一周的时间,先是各层级管理者间相互推诿,试图“冷处理”;当舆论冲上热搜之后,事件处理起来迅速、坚决,阿里的前后态度宛若变了一个人。

只是一位“涉侵犯男领导”问题,或许不能代表一家公司的面貌;但当一群管理者对该事件的处理方式暴露在众人面前,足以再次激起外界对阿里“大公司病”的讨论和“审判”。

一直以来,互联网企业都强调扁平化管理,重视沟通高效、平等,但在这次阿里女员工事件上,这套机制完全失灵了。

2

模糊的“红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正如张勇所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从我开始,从管理者开始,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深刻的触动、反思和行动!”

过去许多里,阿里凭借一套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安身立命,其中包括“诚实正直、言行坦荡”。与此相关的案例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员工写代码抢月饼事件。

公开报道称,在2016年阿里的中秋抢月饼活动中,四位程序员使用脚本,多刷了124盒月饼,最终以违反“诚信”价值观为由开除。这次事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公关,让外界不少人对阿里产生了好感,为其坚守价值观“红线”的做法点赞。

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更不只是公关套路,而是需要企业真正融入血脉、身体力行。数以万计的阿里人多年维护的价值观,却在最近几年里一次次陷入舆论危机,包括“996是福报”,“局部价值观问题”等言论一再出圈。

其中一件不得不提的是,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疑似出轨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网红张大奕事件。这让外界真正对阿里价值观产生了信任危机。

2020年4月,蒋凡妻子在微博公开喊话张大奕,警告后者“再来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气了”。话题人物、桃色事件,经过网络发酵迅速家喻户晓。

相较此次“女员工被侵犯”一事中躺平任嘲的姿态,彼时的阿里启动危机公关速度非常迅捷,甚至简单粗暴地采取撤掉微博热搜等方式试图控制舆论,招致更多网友谩骂。

不仅如此,由于阿里持有如涵控股股份,且与后者存在合作关系,两位核心管理人的绯闻引发了阿里的商业信誉危机,关于二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质疑不断。

这场严重影响阿里的舆论危机,直到事件爆发后10天才等来了结果——蒋凡被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并被记过、降级,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

对于蒋凡的惩罚是轻是重,就连阿里内部也众说纷纭。但相较月饼事件被开除的四位员工,这个处理显然难以服众。

据媒体报道,在后来的一场阿里内部万人直播中,有员工犀利发问:蒋凡事情这样处理是不是代表阿里的价值观崩塌了?

阿里合伙人彭蕾委婉解释,虽然阿里把非常多的聚光灯投射到了自己的价值观身上,但大家不要误会阿里是一个精神组织。“我们是一个有很崇高愿景的商业组织,我们的价值观是为我们的商业组织能够存活走好102年服务的。”

蒋凡事件爆发后不到2个月,阿里价值观再受挑战。

2020年6月,阿里内网上举行了一场面向全体员工的直播。直播缘由为,一位P9(阿里较高的职级)女性中层干部被举报在内部考试中找下属代考,后被直属上级、时任钉钉CEO陈航仅按照“二类违规”惩罚:扣除当年股票和年终奖。这一处罚结果遭到了不少阿里员工的抗议,他们认为代考事件突破了公司的诚信红线,属于一类违规,应直接开除。

为此,阿里召集了陈航、被举报人、合规部门员工等举办圆桌会议,张勇、童文红、蒋芳均出席,公开讨论这一事件。

这场直播最高同时观看人数超过3万人。只是这场罕见的集团大讨论,最终维持原判决:不开除代考者,只扣奖金。

在这之后,人们常用一句话调侃此事:“低P碰红线,低P没了;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高P碰考试,考试也没了。”

而这些都只是被曝光的几起事件,冰山之下隐匿着多大的危机,无人知晓。

3

谁来拯救阿里?

今天的阿里已经22岁,全职员工超25万人,公司职级也在成结构型膨胀。

一位85后P9向《晚点LatePost》透露,进入阿里组织部的P10预计在600-700人;算上支付宝,整个集团目前P9的人数约为1500人左右。

而阿里P9年龄大多在35-42岁,职称为“资深专家”或者“总监”,人均手下掌管着50-100人。

这种高职级的快速膨胀大约发生在2016年前后。在此之前,阿里内部内升难度很大,甚至P7级别人员也屈指可数。2016年全公司也才3万多人,到了2017年,人数快速攀升至5万多,此时,阿里内部职级晋升通过率几乎达到100%。如今4年过去,阿里总员工数更是翻了两番不止。

体量膨胀后的阿里,不可避免地得了“大公司病”。

此次事件中,多层管理人员的做法无疑是将公司商业价值摆在了首位,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处理问题。用张勇的话说,相关领导没有主动作为,对事件的敏感性、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不够;HR文化体系和能力的建设也出现了重大问题。

女员工提及的,高管说“你觉得不喝酒,这个济南华联和一些北方的商户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 ”之类言论,不仅暴露了职场畸形的酒桌文化,更展现了阿里这位中层领导扭曲的价值观。

从月饼事件鲜明的“诚信红线”,到蒋凡事件“价值观是为组织能够存活走红102年服务”,再到后来代考事件的处理,阿里似乎越来越难解释其价值观的标准和底线。

2019年,二十岁的阿里更新了“六脉神剑”(企业文化价值观)。不难发现,新旧六脉神剑除了都强调“客户第一”、“团队合作”之外,很多内容已经发生改变;比如,不再把“诚实正直,言行坦荡”、“乐观向上,永不放弃”这类员工道德要求写入企业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从商业利益出发督促员工要求自我。

阿里巴巴新旧“六脉神剑”对比

不能说哪一种价值观更正确,但这无疑直接反映了公司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几十万阿里员工的行为导向。

而此次曝出的女员工被侵犯事件,加之阿里管理层此前欠妥的应对方式,再次引发阿里内外关于价值观的讨论和质疑。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称,碰到危机,与其“震惊,气愤,羞愧”,不如省思、查漏、行动,给企业来一次“制度升级”,更给企业文化来一次“实质校准”。

讨论之外,更多普通阿里人试图抓住再一次的机会改变这一局面。

一部分阿里同学在处理结果公布前,通过在公司内网“冲塔”的方式声援该名员工;另一部分同学还成立了“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以心理帮助、法务帮助等方式支援女员工。

截至8月8日晚,超过6000名阿里员工加入“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要求公司给出一个公平的答案,并借此事痛定思痛、积极反思。

“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在Aliren help Aliren发布的《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中提到,事实显示了公司组织治理的系统性漏洞,也反映了对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机制的缺失。希望公司借此事件,推动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职场反性骚扰、反性侵制度的建立。

虽然此后外界也有声音质疑,这是一场公关操作,所幸很快被辟谣。

众所周知,阿里的愿景是做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能够横跨3个世纪。

如今仅22岁的阿里尚且年轻。只是随着各类问题的频发,患上大公司病的阿里或许到了不得不停下、“刮骨疗毒”的时候。

“我们必须重塑,我们必须改变。”张勇说,阿里是所有阿里人的阿里,之所以痛,是因为爱,阿里需要改变,改变必须从每个人做起。

华宇注册_健康险科技企业镁信健康完成超20亿元C轮融资,今年底或冲击上市

0130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0日消息,健康险科技企业镁信健康完成超20亿元C轮融资,距上轮B+轮融资时隔仅2个月,本轮投资方包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中金公司等。在今年3月份时,镁信健康还宣布完成了10亿元B轮融资,近期融资节奏紧凑。在过往的融资历程中,镁信健康还吸引了中再寿险、上药集团等战略股东的加入。

镁信健康成立于2017年,主要有两大核心业务:镁信健康旗下的药康付平台,此前披露已与超过50家药企达成合作,合作DTP药房超2000家,覆盖全国超过400个城市,服务超过数百万的肿瘤、慢性病和罕见病患者;在自去年以来风靡的惠民保项目上,镁信健康已陆续推出了“苏惠保”、“北京普惠健康险”等城市普惠型保险项目,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40余座城市。前者为国外早已成熟的PBM(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实践,而后者能为镁信带来大量的健康险用户,在积累到一定的用户基数后,镁信就能在此基础上做低成本的引流和做其它保险产品的转化。

今年以来,镁信健康已获得超30亿元融资,成为行业里的明星项目,有消息称,镁信健康今年的内部收入预测接近10亿元,计划今年年底冲击上市。

华宇平台登陆_恒大汽车,造不下去了

0129

汽车业务,或已成为恒大目下最大的一个烫手山芋。

下此论断主要基于两点考量:其一、巨亏。

8月9日,恒大汽车深夜发布2021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48亿元。

公告称,今年上半年亏损主要是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技术研发等开支有所增加。

关于集团亏损的原因,恒大汽车解释,“本集团录得经营亏损净额,主要来自处于开发及投资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分部。”

数据显示,自2018年-2020年,恒大汽车每年的亏损额分别为14.28亿元、44.26亿元、77.4亿元,这主要是因为恒大汽车一直处于前期投资阶段,尚未进入量产交付期。

只观其一,实则逻辑难通。毕竟车企设立之初,需建厂、研发、运营等各类巨额投入且无回血功能,出现亏损实属必然。

依据公开数据:理想汽车2018年-2020年的亏损总额为41.23亿元;小鹏汽车2018年-2019年的亏损总额为50.91亿元;蔚来汽车在2016年-2018年,三年分别亏损25.7亿元、50.2亿元、96.4亿元。

但如果联系刚刚曝出的另一则新闻,选择造车,或是恒大发展史中最大的一次战略失误。

一小时之前,恒大集团发布公告:正接触第三方商讨出售恒大汽车及恒大物业等部分资产。

此前,就有消息提到,恒大集团正在与国有和私营公司就出售其电动汽车和物业管理业务的股份进行谈判,这些资产截至6月的价值为820亿美元[1]。

该消息称,目前两大业务股份出售谈判进展顺利。

债务压力之下,恒大继续寻求将资产变现。最近一段时间,恒大被曝已经变现了自身超过50%的资产。

就在上周,恒大集团已经同意出售恒腾网络集团的股份,总价值为4.182亿美元。

步入2021年,从年初的近4000亿港元市值到今天逐步走入业务被出售的边缘。

造车这个山芋,于恒大来说,不可谓不烫。

1

骑虎难下

637天前,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广州大手一挥:

“未来三年将投入450亿元同步研发并制造15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恒驰全系列产品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2]。”

上头勇立Flag,下面也得表决心。

在今年恒大汽车线上业绩会上,恒大汽车管理层意气风发,"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3]

对比IDC所预测的中国2025年约542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数字,恒大这是要一口气吞掉未来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短短几个月后,恒大汽车巨亏之下还被实锤业务股份出售的消息,种种迹象或可表明:关于造车,今天的恒大或已骑虎难下。

自宣布造车伊始,在花式造车之大军中,恒大的出发点就略微新奇、立足点也有待考究。

如果将上面这句话翻译一下,可以理解为:名不正、言不顺。

商业战场不乏合纵连横、跨界求生的精彩故事。但大多娇子基本遵循一个常识:基于自身主航道业务,做业务纵深。

回到造车,举几个例子:

先看百度,为什么要造车?

简单来看,离车最近的业务其实是百度Apollo,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之中,百度布局最早,在技术积累上也享有巨大优势的项目。

毕竟,百度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付出与能力有目共睹。

从2013年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研发,经过8年的历炼,虽然全无人驾驶的规模落地还需要一些时日,但百度Apollo已经积累了不少能力。

在2020年末的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正式亮相了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智驾、智舱、智云、智图四大产品方案。

其中,智驾板块中的ANP能力是其在L4自动驾驶技术在低维智能驾驶上的释放,号称能与特斯拉的NOA一战。

这些自研能力大概率都会打包进百度的首款车型,成为其不可小觑的的竞争力。

互联网公司深入技术底层,最终需要寻找承载技术的场景——尤其是一个在内部非常烧钱的项目。

百度深入造车,无疑也是在给Apollo业务拓宽一个新的场景,并把其他汽车生态产品装到车机中去。

再看360,为何要造车?

随着汽车全行业数智化转型速度的加快,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在了汽车制造、车厂对车辆控制,车辆自身软件安全等各个层面。

"我把智能汽车比喻成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智能手机,但经过思考之后,我觉得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对于汽车而言,它的安全性要比手机这个行业要严,因为一旦出问题要严重很多。所以车辆对于安全的这种重视,我觉得远远超过了在IT领域、手机和电脑上。”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此前接受雷锋网采访时提到。

“我们也与其他车企在网络安全方面展开了合作,但后来我们发现不能深度介入到一个造车的过程中,我们对车安全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我们可能能帮助一个车企发现一些漏洞,帮助一些车企做一些模拟的攻击,做一些测试,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如何在车里面从车从端到管道到边缘再到云端,如何到整个车企,包括车企和它的上下游供应链,形成一整套的终极安全解决方案,目前还比较困难。”

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360选择了与车企深度合作,最终形成样板,输出能力。

最后看看安防公司大华股份,他们选择造车的逻辑是什么?

无论是视频物联,还是交通领域,大华均有深厚的技术和数据积累,带有的IT基因,是零跑(大华孵化)能够起跑的基本点之一。

零跑汽车的逻辑是:大华可以将自身IT领域的管理经验及研发流程,将IT企业的速度、效率应用优势移植到汽车行业参与竞争。

对于电动汽车,电池、BMS以及智能驾驶系统,都需要嵌入式的控制。

而在嵌入式层面的技术,以低功耗的内置的处理模式进行自动化控制上,大华具备创业至今二十年的积累。

大华的AI嵌入式技术,从传感、计算、控制到执行,全流程的技术能复用到汽车上。

“我们更了解底层嵌入式软件及算法层面的Know-how。”朱江明曾对雷锋网表示。

换句话理解,脱胎于做电子产品的大华,更懂得如何控制成本并保持性价比,更擅长将软硬件结合。

百度、360、大华等公司的造车出发点,基本围绕着其在某一领域突出的优势展开。

如百度基于AI、360基于网络安全、大华基于IT领域的管理经验及研发流程等。

通过较为独特的优势,以上公司不仅可以将技术迁移至智能汽车之中,一旦智能汽车批量上市,还将扩大公司的业务收入,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辅相成。

反观恒大,造车之逻辑难成闭环。

他们企图在无任何技术基础的背景下,短时间建立一家具备从研发到制造完整流程的车企。

而支撑这套逻辑的关键要素只有一个:钱。

具体而言,恒大汽车的造车战略可以总结为15个字: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4]。

根据许家印的说法,这套造车方法论实际上可以解释为:“恒大把能买的核心技术和企业都买了,买不到的则寻求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建立工程技术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链的世界级朋友圈,通过"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的规划布局,造出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的新能源车。”

以金钱为催化剂,恒大汽车的研发、制造队伍表面来看的确成长迅速。

研发方面,截至2020年底,恒大汽车已有8796名员工,员工总成本为31.19亿,同比增长88.8%[5]。

制造方面,恒大汽车已分别在上海、广州、沈阳、郑州投资数百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6]。

据称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可实现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7]。今年7月,恒大汽车又在南宁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8]。

产业链方面,恒大通过入股或收购等方式进行广撒网式布局。

2019 年,恒大先以 9.3 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公司 NEVS 的 51% 股权,获得主机厂实体和生产资质[9]。

随后,斥资 10.6 亿元入股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以持股 58% 方式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10]。

紧接着,再通过子公司 NEVS,与柯尼塞格将组建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使用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的权利[11]。

一年时间内,恒大以不同的形式收购/入股了 9 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

同时,恒大汽车还与15名汽车设计大师、 148 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5]。

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11 月,恒大在造车领域规划的投资超过 3000 亿人民币。[12]

遗憾的是,恒大虽然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了自己的造车体系,但造车绝非造房子,也并非像堆积木一样将零部件简单组合起来。

换句话说:有钱,不一定能够造出车。

汽车产业发展百余年才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制度,乃至于衍生出了一套基于安全的工业文明,后来者们难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轻松颠覆。

强如特斯拉等企业在电动汽车之路上摸索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依旧问题不断、亟需改善。

更何况,今天的恒大,不一定很有钱。

华尔街见闻报道称,截至2020年底,恒大集团借款716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3355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总额仅有1807.4亿元,资金链压力不小[13]。

债务偿还压力倍增、现金流持续吃紧的恒大,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再度复刻之前疯狂砸钱买买买的土豪模式。

粮草不够,良将难寻。

今天的恒大,如何在填补汽车业务这一无底资金巨洞的同时保住基本盘,对其而言难度不小。

2

总 结

去年恒大汽车拿地超过1000万平方米[14],这个数据比亚迪25年来建设的汽车厂房还要多,并且这里面还包括了大部分住宅用地。

恒大汽车在造车上进展寥寥,但是在土地扩张上反倒是进度频频。

有人在社交媒体吐槽,朋友入职恒大汽车第一天,朋友圈就开始卖房。

“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对于目前销量仍然为零的恒驰汽车,恒大汽车提出的目标,无疑是宏大的。

随着主航道业务的瓶颈尽显,借由多元化业务为企业输血也无可厚非。

我们也静待恒大造车的产品进度信息,尤其是其车辆产品的具体配置和技术细节等核心信息。

在这途中,切记:不要再被令人窒息的梦想扼住自己的咽喉。

华宇平台官网_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智能管理,「嘟嘟换电」完成5000万A轮融资

0120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8日消息,据36氪获悉,电动自行车社区安全换电PaaS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嘟嘟换电

完成5000万A轮融资新投资方包括两轮电动车动力电池领导品牌星恒电源等

。此前,公司才获得4000万的融资。前两轮的投资方,步步高联合创始人段力平老师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及拓展市场布局等。

嘟嘟换电是深圳嘟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的换电品牌。嘟嘟物联则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集物联网软件和硬件研发设计及品牌运营为一体的公司。

嘟嘟换电创始人廖志成表示,目前一二线城市不允许用户露天充电,而充电棚里的位置有限,常遇到找不到停车位、充电充不满等情况。

嘟嘟换电通过物联网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和换电柜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兼具车-电-柜-云平台-移动端小程序/APP一体化、智能化的电动自行车社区安全换电平台。

据嘟嘟换电创始人廖志成介绍,嘟嘟换电初步实现了以换电为基础的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升级发展。嘟嘟换电的电池兼容目前国内90%以上的国标车,他们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客户在购买电动车时,可以只购买车架,租用嘟嘟换电标准电池省下电池购买费用;第二种方式是他们回收车主的报废、衰减的旧电池,再租用嘟嘟换电标准电池。

在5G智能电池技术上,嘟嘟换电2022年12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5G智能电池技术,通过电池搭载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和5G智能电池技术模块,嘟嘟换电云平台可全程监控电池充、放电,监测车辆运动状态和骑行轨迹,预警电池和车辆的异常状况,提醒车主及时防范应对。配合电子围栏等技术,可改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降低管理成本。

使用嘟嘟智能换电车,用户能通过嘟嘟换电APP/小程序客户端实现无钥匙开/关锁、授权他人使用车辆、车辆定位、鸣笛寻车、智能防盗等功能。

在管理平台上,嘟嘟换电物联网平台对电池、换电柜、车辆等设备进行了综合管理,提供了如电动车经销商门店管理系统、社区/园区/学校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可以为不同环境的人提供从售车上牌、车辆出入/停放、安全监测、风险预警、运营维护到与社区、园区建立消防联动的全链条管理服务。

通过廖志成的介绍了解到,嘟嘟换电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场景层面都实现了创新和拓展,将积极致力于构建全场景、全链路的电动自行车换电出行服务生态。

嘟嘟换电已经在深圳、杭州、宁波等城市铺设了近3000个换电网点,拥有注册会员30000多名。公司旗下共有3万多块电池,还会通过租赁的方式和其他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电池。目前,公司共有1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约50名。

华宇测速地址_深耕滑雪赛道,雪族科技获4000万元A+轮融资

01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3日消息,近期,雪族科技正式官宣获得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SZZ超跑俱乐部。此次融资将用于深耕极酷运动生态以及商业模型商业拓展。

对于深耕滑雪赛道的雪族科技而言,从2018年完成A轮融资,突围市场增量,做过很多市场尝试,在赛事、其他垂类运动、C端APP都有涉足,此次融资将是对雪族科技在体育赛道、多元化变化的最大认可。

2022年12月雪族科技推出综合运动的新品牌——极酷运动APP,聚焦滑雪、飞行、冲浪、潜水、骑行等17项潮流运动的场地预订以及运动档案的服务平台,并在上线同步完成商业化;灵活配比运动种类,为用户提供当下最潮流的运动推荐,最便捷的场地预订,以及希望通过极酷运动APP的服务,用户通过建立自己的运动档案,逐步形成生活运动方式。

本轮投资方,SZZ超跑俱乐部创始人赵增楠:主题运动消费市场如同我们超跑俱乐部的消费客群一样,因为兴趣聚焦,因为爱好愿意投入,因为志同道合喜欢结伴而行;此次投资雪族科技,一方面是聚焦与深耕运动生态,另一方面是极酷运动的理念“寻找未知的自己”,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调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这也是我们SZZ超跑俱乐部的理念。

雪族科技董事长&极酷运动 CEO 大命:我喜欢滑雪,喜欢滑雪放空自我的那种状态,所以极酷运动APP的slogan“探索未知的自己”。从创业做雪族科技,不管是“滑雪族”“i+运动场景服务平台”还是现在的极酷运动APP,运动如同创业,在路上,一直在挑战自己、挑战团队;而我们也希望通过极酷运动,能够帮助更多喜欢运动的人,简化场景运动中的服务环节,触达用户根本运动需求,无论从运动本身、社交、娱乐以及科技,运动生活化。

华宇平台官网_佳安智能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深耕机器人磨抛万亿级蓝海赛道

01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7日消息,近日,佳安智能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历史投资机构包括达晨财智顺为资本群欣投资青松基金伽利略资本等。

佳安智能创始人潘阳博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产品商业化和场景落地能力,并成功进入多家顶尖大厂、知名上市公司供应链,这些能力使得我们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佳安智能将充分利用此轮融资,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提升运营管理和交付效率,“躬身入局、苦修内功”推动佳安智能高速成长。

图源:企业方提供

佳安智能成立于2018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研发基因和雄厚的技术积累,核心研发团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在机器人感控系统和机器人智能磨抛领域均拥有10年以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打磨、抛光、去毛刺作为工业制造中的关键工序,是决定产品表面质量的核心环节,其所覆盖的行业大到高铁、飞机、船舶、汽车、机械设备,小到家电、3C、玩具、五金件等,拥有万亿级市场需求。过去的打磨抛光工序有着严重依赖人工,造成效率低下、产出质量一致性差、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难题;此外,手持繁重的磨抛工具进行高强度重复劳动及磨抛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极容易导致职业病,长此以往导致招工难问题日益突显。近年机器人打磨抛光设备需求量飞速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磨抛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万台以上,未来三年,机器人智能磨抛设备数量将超过5万台,复合增长率超过35%。

机器人自动化磨抛设备一直以来,因研发门槛较高,涉及到精密加工,不仅对误差的容忍度低,还对机器人定位的精准度、力控稳定性和速度可控性等方面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此外,对配套的磨抛CAM软件也有海量磨抛工艺参数的要求。一些复杂场景的磨抛工作,如航空航天所涉及的叶片等领域,机器人磨抛设备长期被国外厂家垄断。

佳安智能依靠强劲的科研实力,通过自研机器人感控系统、智能磨抛软件和持续积累的工艺数据库,已经成功解决含叶片在内的各类复杂曲面零件的自动化打磨难题。自研机器人高速动力学引擎,相较传统计算速度高10倍,依托于该引擎,公司研发了一系列具备行业标杆价值的核心产品:机器人磨抛工作站、机器人电控柜和六维力传感器等,可广泛适用于打磨、抛光、装配等多种领域和场景,相关产品已经在航天军工、消费电子、五金工具等多个领域成功落地,目前已经服务的头部客户有西安铂力特(688333)、航天六院、蓝思科技(300433)、朗合医疗等。

核心技术

机器人高速动力学控制技术

核心团队10年以上足式机器人、关节机器人控制经验,自主开发机器人控制器,累计100万行代码,从底到上无商业源码依赖。Whole BodyDynamics核心动力学控制算法,机器人动力学参数一键辨识。

顶尖高精度、实时力控技术

自制操作系统实时内核调度策略,自研六维力传感器,实现亚毫秒级通讯周期,每秒感知、计算、存储、控制1000+次。真正实现机器人“主动”力控,让机器人输出“力”并监控“位置”,末端操作力控精度0.1N。

高精度视觉识别检测技术

自研高精度3D视觉特征识别与轮廓提取技术,兼容市场主流视觉硬件和自主开发的离线编程软件,实现0.1mm级别的视觉感知,可快速完成打磨工件3D建模和打磨表面质量检测,实现高精度控形加工。

行业领先智能磨抛技术

自研面向终端客户和场景,具备自主规划、3D视觉、机器人协作功能的智能磨抛软件,打磨轨迹自动生成、修正、验证,与机器人运动规划深度融合,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种种误差导致的末端接触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柔性加工。

企业核心优势

全面的硬件产品矩阵

自研磨抛自动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并实现批量标准化,包括机器人控制器、电控柜、六维力传感器、自适应柔性打磨工具等,可广泛适用于打磨、抛光、装配等多种领域和场景。

集成开发机器人智能磨抛标准工作站,包括大、中、小三种规格,覆盖各种材质、尺寸、形状的工件磨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解决方案,同时满足高端制造领域的定制化需求。

领先的AI//位算法

上海交大团队10余年积累的Whole BodyDynamics足式机器人力控技术与关节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技术在磨抛领域的算法实践落地,实现稳、准、快的力控目标。

3D点云匹配与特征识别算法可实现0.1mm精度的视觉感知,赋能磨抛前道轨迹生成工序和后道磨抛质量检测工序,真正实现磨抛全流程自动化。

自学习优化的磨抛工艺库

已解决叶片等各类复杂曲面零件和钛合金、镍合金等各类高温合金材料的自动化磨抛难题。

积累10+大曲率异形硬质零件的磨抛工艺库,通过对过程大数据(打磨力/力矩数据、机器人位置速度加速度信息、轨迹数据、表面质量检测数据等)的自学习,可自主优化磨抛工艺,并覆盖应用至其它行业产品。

批量的行业落地经验

率先进入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实现机器人全自动化柔性磨抛,并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复购。

已在3C、铸件等民用磨抛领域批量应用落地,提供模块化、易部署、快调试的标准化产品,持续斩获众多标杆客户。

华宇平台官网_华硼中子宣布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凯泰资本、诺庾资本联合领投

01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日消息,华硼中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华硼中子”)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凯泰资本、诺庾资本联合领投,中科创星和昆仑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光源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团队建设、推进直线加速器BNCT系统的临床试验以及硼药开发。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利用热/超热中子与肿瘤部位富集的硼药中10B元素发生俘获反应,生成α粒子和7Li核,从而精准杀死肿瘤细胞。BNCT相比于传统放疗、质子、重离子等放疗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靶向性好、副作用小、临床疗效好以及成本可控等优点。但在过去数十年间基于从反应堆获取中子束的困难限制了BNCT的发展,随着近10年来基于加速器中子源技术的出现和成熟,BNCT的潜力逐渐得以释放。2020年3月日本南东北医院基于加速器的BNCT系统凭借其在头颈癌适应症上的出色临床表现获批上市,并于同年6月纳入日本医保报销。除头颈癌之外脑胶质瘤、黑色素瘤、复发性髓膜瘤、心血管肉瘤等多个适应证正处于临床阶段,未来将陆续获批上市。

华硼中子创始团队由在中子科学、医疗设备、核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教授与产业界人士共同组成。创始人王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子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际小型加速器中子源联盟(UCANS)委员,曾荣获包括世界核工程大会、中国发明协会等授予的多项顶级学术奖项。王盛教授在日本工作期间曾主持建设多台性能指标领先的加速器中子源,并在加速器中子源小型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王盛教授回国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先进中子技术实验室(Advanced Neutron Technology Lab, ANT Lab),带领团队进行最新一代BNCT系统的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目前公司已具备了加速器驱动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所涉及器械、药物、软件的研发、设计和工程落地的全环节能力,且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及设备全国产化。华硼中子已完成世界首台动物用加速器驱动BNCT设备的工程落地,临床用强流加速器驱动BNCT设备已经完成设计、加工进入设备组装阶段。本轮融资的完成,将加速华硼中子在团队建设、推进加速器BNCT系统的临床试验以及硼药开发方面的进度,早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对此,华硼中子创始人、董事长王盛教授表示:“BNCT作为最先进的放疗技术,给万千癌症患者带来了曙光。通过20年矢志不移的努力,我们团队掌握了基于加速器的BNCT全流程解决方案,并实现工程化落地。非常高兴在光源资本的支持与合作下,引进了凯泰资本、诺庾资本、中科创星和昆仑资本参与本轮的融资。相信科技、产业和资本的融合,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结合,情怀、梦想和汗水的浇铸,必将赋予华硼中子的未来无限可能!我们也期待与资本方、产业方一道共同努力早日将BNCT产品推向临床应用,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诺庾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志文表示:“王盛教授的项目将我带回了20多年前,当时作为首钢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幻想着核医学对核素治疗的终极画像——核素可以定向聚集于肿瘤细胞,发射α射线,既可以一次性打断肿瘤细胞的DNA双链,彻底杀死癌细胞,又因其只有1-2个细胞的射线射程而不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核素在前往肿瘤细胞的路径中不会产生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的额外辐射,也不会有任何长半衰期核素滞留体内。如果单独依靠核医学或放疗技术都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但BNCT技术几乎完美地实现了核医学医生的幻想。不仅如此,王盛教授团队还实现了强流质子加速器、锂靶系统,束流整形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含硼药物等关键技术的完全自主研发。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BNCT这项有机会改变肿瘤治疗的未来的事业中,期待王教授带领团队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凯泰资本执行总裁王亚楠表示:“BNCT代表肿瘤放疗领域最新的突破,具有疗效和安全性俱佳的优势,并且治疗疗程短,仅需1-2次治疗即可,这将为放疗领域带来颠覆。BNCT作为一种新型疗法,仍具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包括设备的升级和新型硼药的开发。我们看好BNCT将来成为放疗的基石治疗。以王盛教授为首的华硼中子创始团队拥有数十年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发经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一代技术,一代企业家,凯泰资本看好华硼中子创始团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非常荣幸能够支持中国BNCT事业的发展。”

光源资本执行董事洪镭表示:“BNCT作为一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将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新的希望。王盛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中子科学家,在行业内深耕数十年,团队在小型加速器中子源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华硼中子科技拥有BNCT领域全链条式的自主产权设计、生产能力,也符合目前国产替代大趋势。期待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引领BNCT领域的全球标杆,并早日造福患者。”

华宇注册_新能源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企业「捷盟智能」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

01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7日消息,日前,新能源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企业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捷盟智能)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由建信股权建信(北京)投资复星锐正资本兴证资本峰和资本盈峰投资鼎晖投资金鼎资本南京俱成电科基金瀚晖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投资。

据了解,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营运资金,全方位加强人才竞争优势和产品研发能力。

资料显示,捷盟智能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生产底涂设备、挤压涂布设备、 隔膜涂布设备、光学膜涂布设备、复合基材电镀设备等产品,提供底涂、涂布、辊分、切叠等电芯极片制成关键工序的技术解决方案及非标定制装备。

华宇测速_圣哲医疗完成B轮融资,启明创投领投

0101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1日消息,上海圣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圣哲医疗”)于近期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能量创新产品研发、全球市场营销推广及自动化产线建设。2021年3月,启明创投曾领投圣哲医疗A轮融资。

圣哲医疗坚持以软件算法为核心,以医工结合为基石,以颠覆性创新为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能量医疗器械领域自主创新技术问题,实现核心算法自主可控。目前,圣哲医疗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已完成了能量器械三步曲的布局,且部分为全球首创。已上市产品SA01 SAS系列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作为圣哲医疗的首张三类注册证,该产品搭载RTTE I(real time tissue effect I)第一代适时组织自适应算法,该算法确保了超声器械在术中的高效分离及可靠凝闭。自21年上市至今,已在国内数百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上万台手术,包括甲乳、胃肠、泌尿、肝胆及妇科多科室应用,特别针对复杂长程手术,其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均得到国内顶尖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为圣哲医疗国产原研,国际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9月,圣哲医疗全球首创便携式一体化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SA10 SASD获批国家局三类许可。该产品搭载RTTE II(real time tissue effect II)第二代适时组织自适应算法,在RTTE I 的基础上,加入了温度感知系统的模块,从而降低了术中的器械温度及侧向热损伤,且较国际主流品牌具有统计学差异。SA10系列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国内外KOL及商业合作伙伴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的合作兴趣,为圣哲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圣哲下一代创新产品双通道高级能量平台SA100 SASJ/SASP将于年底问世,目前该产品的各项测试数据均优于国际主流品牌。

对于本次融资,圣哲医疗创始人、董事长胡哲博士表示:“从合作起始,启明创投见证了圣哲医疗的快速发展并认可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及核心价值观,我们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能够加速拓宽圣哲医疗能量器械领域的技术护城河、加快医工结合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产品及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技术及学术双轨驱动的营销模式,让中国百姓能在第一时间用上创新的医疗产品,并早日实现‘中国能量’服务全球!”

圣哲医疗联合创始人、营销副总裁邵芳女士表示:“医疗无国界,2023年将是圣哲医疗的国际化元年。公司坚持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战略,以品质为基石、以服务为载体、以学术为支点,向全球输出圣哲产品哲学及公司理念,从而迅速建立圣哲国际化品牌影响力。

启明创投执行董事张奥表示:“启明创投在圣哲医疗成立早期就开始投资,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见证了公司的快速成长,产品不断升级,业务也得到良好发展,因此继续追加投资。圣哲医疗作为赛道内的开拓者之一,以外科超声刀为切入点,打造了能量器械全产品解决方案,其产品性能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优势。当下,高值耗材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且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全球化正迎来巨大的时代机遇,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丰富的临床转化经验,期待圣哲医疗能不断突破市场,用更前沿的科技和产品,惠及全球患者。”

上海圣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张江科学城,主要从事能量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圣哲医疗目前已在微创外科领域成功开发了数款能量器械产品,广泛适用于微创外科、肝胆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科室,并在相关产品领域拥有完整的核心知识产权。圣哲医疗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器械,成为能量器械领域的领航者。

华宇测速地址_深圳一个最快独角兽——润鹏半导体,150亿

1231

深圳,刚刚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

投资界获悉,华润微近日披露子公司增资方案:润鹏半导体拟增资扩股,引入大基金二期、国调基金二期等一众外部投资者,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26亿元。按此计算,润鹏半导体估值将达到150亿元。

这当中,深圳色彩浓厚——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宝安区引导基金等国资机构集体出手。据悉,润鹏半导体成立于2022年6月,由华润微与深圳市地方国资共同出资设立。成立刚满一年,公司就已肩负起了预计耗资220亿的深圳300mm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如此大手笔,这是深圳在重大项目引进上的一个超级案例,也是大湾区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更是眼下全国招商浪潮下的一缕真实写照。

成立满一年

深圳最快独角兽出现

润鹏半导体的故事,始于母公司华润微。

1983年,原四机部、七机部、外经贸部和华润集团联合在香港设立香港华科电子公司,建立起中国首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随后十几年,华科电子开启“买买买”模式,先后整合上华科技、无锡华晶、中航微电子等企业,2006年通过注资实现港股上市,并更名为华润微电子。

浮浮沉沉,华润微后来选择退市。直至2020年2月,华润微重新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红筹第一股。

作为国内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大厂之一,华润微的生产运营模式是纵向一体化的IDM模式,类似于美国的英特尔,这会极大带动相应的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华润微这几年在各地政府中颇为抢手,也顺势开启了“长三角+成渝双城+大湾区”的布局。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润鹏半导体在深圳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资料显示,2022年6月,润鹏半导体由华润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地方国资相关法人等在深圳市共同出资设立。

根据公告,润鹏半导体主要任务是负责建设华润微电子深圳300mm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即“深圳12吋线项目”)。这是一个耗资巨大,耗时较长,又极具战略意义的项目。据了解,其总投资规模约220亿,聚焦40纳米以上模拟特色工艺,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

要知道,12英寸功率芯片代表的是当下芯片行业的最高水准之一。通俗地说,晶圆的尺寸越大,能切割出的芯片数量越多,而且边角浪费相对较少。12英寸半导体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意义非凡。

但是,制造难度也摆在眼前。截至 2022 年底,全球仅有167座12英寸晶圆厂。润鹏半导体12吋线项目一旦落成,将成为深圳市第二座12英寸晶圆项目,也是大湾区的第三座12英寸晶圆项目,有望实实在在地弥补大湾区的半导体短板。

深圳罕见大手笔

引导基金参与引进重大项目

透过豪华投资方队伍,可以看到不少深圳国资的身影。

公告显示,润鹏半导体此次增资引入的外部投资者不仅包括大基金二期、国调基金二期等国家级基金,还包括深圳市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综改试验(深圳)股权投资基金、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私募股权基金等。同时,华润微、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宝安产业资本等原股东也都参与到本次增资。

其中,大基金二期和国调基金二期,此次认缴注册资本分别为37.5亿元和1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分别成为润鹏半导体的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

但进一步看,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宝安产业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综改试验(深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5家深圳国资总计增资39.7亿元。增资完成后,深圳国资方面总计持股比例为26.4667%,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半导体产业历来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最近两年,深圳频频大手笔引进多个重大引领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其中站在台前的便是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

据悉,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于2019年8月正式运营,是深圳市政府重大引领性产业战略投资平台、市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企业。截止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导入百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IDM项目、顺利推进中芯深圳12英寸28nm芯片制造、战略并购方正微电子,谋划入股芯鑫租赁等多个集成电路领域重大项目,十分活跃。

另外,我们也在股东列表中罕见地看到了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之一,深圳市引导基金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起设立,深圳市财政局出资,圈内VC/PE圈无人不识,地位非比寻常。

以往,深圳市引导基金都以LP的身份活跃在创投圈,主要是出资VC/PE机构。而润鹏半导体是深圳市引导基金唯一一家参与出资成立的高科技企业,算是直接投资的项目。

这也许意味着,政府引导基金除了扮演LP角之外色,也正在尝试以直投的方式参与引进重大项目,实现精准招商。

大湾区吹响半导体号角

追赶长三角

深圳这一幕,不难让人想起粤芯半导体之于广州。

曾几何时,“珠三角为何在半导体上落后于长三角?”这一问深深刺痛珠三角产业界。当长三角在半导体高歌猛进时,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却几乎在半导体产业上隐身。

用一位资深投资人的话来说,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少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

而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得制造者得天下,芯片制造强,则芯片工业恒强。于是,从深圳到整个大湾区,都不约而同地吹响了半导体产业的号角。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计划目标明确,2025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值要突破2500亿元,并提出加快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包括高端人才引进、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政策。

今年3月份,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了《深圳市2023年重大项目计划》。根据计划清单,涵盖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近20个。紧随其后,深圳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暨“工业上楼”项目现场推进会举行,在20大先进制造园区中,有六大先进制造园区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省会广州同样不甘示弱。2021年,《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广州将打造“一核两极多点”的产业格局,南沙作为其中一极,重点打造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基地。而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则成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的核心承载区,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放眼整个大湾区,大力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共识,东莞、佛山、珠海等核心城市正在快马加鞭。所以,我们才看到过去三年半导体投资人密集活跃在珠三角这一幕。

路漫漫其修远矣,中国半导体崛起是一场漫长的征程。过去一度缺席的珠三角,正在全力追赶。而一个个正在落地的超级项目,也许便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个注脚。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晓,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8/520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