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平台登录注册“  下的文章

华宇测速地址_聚焦实体肿瘤细胞治疗,华赛伯曼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

062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1日消息,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华赛伯曼”)完成了Pre-A轮的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澳银资本领投,马焦雷资本和丰泓投资参投。本轮融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药物快速进入临床,以获得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数据。

华赛伯曼成立于2019年3月,是以细胞药物研发及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为核心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据悉,与传统化学药物或抗体药物相比,细胞治疗具有单次治疗、长期获益的作用优势和更广阔的应用潜力。一方面,不同于传统药物局限在蛋白质的功能改造、可治疗难治愈,细胞治疗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疾病根源入手,治标更治本;另一方面,针对蛋白质水平难以成药的靶点,如罕见病和肿瘤治疗领域,细胞治疗有更大的作用潜能。

成立以来,华赛伯曼专注于细胞治疗中的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 细胞对实体肿瘤具有多靶向识别能力,浸润能力强,经体外诱导和扩增后回输体内能够达到良好的肿瘤治疗作用。目前已经在黑色素瘤、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

华赛伯曼董事长高青表示:“非常感谢投资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很荣幸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IL 细胞治疗药物获得国内医药领域优秀投资机构的认可,本轮融资将使我们快速推动公司重点开发项目加强TIL产品HS-IT101 进入临床,获得临床试验数据。目前实体瘤的治疗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TIL 疗法30 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大量数据支持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疗效,我们致力于TIL 在未来给实体肿瘤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华赛伯曼的TIL,在工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生产出高效稳定的TIL 细胞,搭建了超国际标准、完备的质量体系,我们已同多家医院对接,推动临床试验。”

澳银资本董事总经理李乐宁表示:“全球细胞药物蓬勃发展,方兴未艾,TIL细胞药物是实体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竞争力和产业化潜力的技术方向,澳银十分看好TIL在实体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和临床前景、华赛伯曼团队丰富的药物开发和细胞产业化经验,非常荣幸加入华赛伯曼这一即将高速前行的大船,将一起乘风破浪推动TIL 药物研发和企业发展。”

华宇平台官网_云生集团(原社宝科技)获2.7亿元C轮融资,VC/PE阵容豪华

0627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4日消息,云生集团(原名社宝科技)于近日公布了2.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新股东明裕资本、58产业基金、盛景嘉成母基金、智铭资本联合投资36氪、元璟资本、火山石投资、真格基金、知卓、聚卓等老股东跟投,SKILLNET担任本轮财务顾问。

据介绍,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加大在HRWORK人事通平台的研发、内部数字化、HROWORK行业赋能系统,及中台、RPA机器人和API的生态研发投入,并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投入和探索海外业务。

云生集团成立于2015年,面向雇主企业、雇员、政府及事业单位打造一站式人力资源全流程服务系统,将招聘、背调、入职、社保/公积金、薪酬、个税、商业保险、雇员福利等传统模块串联、整合,实现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链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价值创新。

详细来说,云生集团的产品主要包括面向雇主企业的HRWORK.COM(简称HRWORK人事通),面向雇员的安居乐业平台和面向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人社云系统。

HRWORK人事通包含招聘、背调、入职、社保、薪资、普保、体检、培训、福利和法务等模块,覆盖员工入职至离职的全流程;安居乐业平台围绕雇员的工作和生活两大场景,涵盖入职、工资、社保、公积金、商旅、报销、保险、福利、培训、酒店、打车、外卖、保洁、租房、问诊和体检等模块,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人社云是指依托公司对人力资源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及服务经验,结合AI算法,为政府及事业单位提供社保、医保、人才等领域的定制化系统服务。

云生集团(原社宝科技)创始人&CEO李贤威认为,“与其将成本铺在市场营销上,不如投入研发和网点上,将原有的线下网点服务价值做深做大,用技术提升服务能效,将公司与其它同行形成差异化”。如上述所说,2018年,云生集团一边开始研发上线HRWORK人事通平台,一边布局线下服务网点,截止目前线下网点已覆盖超过660个城市,其中自营的241家服务网点分布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加盟的400多家服务网点则更深入下沉市场。这些服务网点由运营人员和销售人员组成,为当地的客户提供包括产品交付、社保薪资个税及变更等在内的各项服务支持及二次销售。

2021年,云生集团的收入达到数亿元,主要来自于面向企业端的SaaS订阅费和其他服务性收入,其中SaaS订阅费收入占比超过92%。由于各模块支持单独购买,大客户金额续约率超过120%。

目前,云生集团团队共计700余人,其中1/4为产研团队,1/3为销售团队,1/3为运营和服务团队。创始人&CEO李贤威拥有15年创业经验,其中人力资源外包行业从业11年;其他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优酷土豆网、金蝶、巨人集团、联想、三星、百度、IBM、浪潮、万达信息、微软等。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656.shtml

华宇登录_从人类英雄到人间魔鬼,马斯克人设崩塌

0626

今年父亲节,马斯克难得在推特上含情脉脉,“我爱我所有的孩子们。”

讽刺的是,隔天,外媒就曝出马斯克的跨性别女儿要和他断绝关系。

让他头疼的不止这一件事,上周四,马斯克因其公开支持的加密货币狗狗币(Dogecoin)被起诉。原告是一名狗狗币投资者,指控马斯克和他旗下公司特斯拉及SpaceX实施了一场“金字塔骗局”:先四处宣扬兜售狗狗币,推高其价格,然后又让价格暴跌,他要求赔偿2580亿美元。

马斯克自己管理的公司,后院起火。近日,SpaceX员工联名发布公开信状告老板,表示马斯克在公共场合的言行经常让他们分心和尴尬。内部矛盾,愈演愈烈。

一桩桩事件,让人们对马斯克有了不一样观感。

这位从南非来的小伙,变革行业、创造财富神话、还有可贵的娱乐精神,他一度是当代“美国梦”的代言人,把“硅谷钢铁侠”的标签贴在身上,去年还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但是,在其所拥有的财富迅速膨胀之后,马斯克却负面缠身,曾经的“冒险精神”、“桀骜不驯”,此时此了变成了“反复无常”、“出尔反尔”。 

马斯克的人设,在一点点破碎。

后院起火

恶魔还是天使?

从个人生活、公司管理,到公共领域的言行,若要细数马斯克的“罪状”,罄竹难书。

关于女儿与他断绝关系一事,外界推测与马斯克之前对跨性别群体的表态相关。

根据从PlainSite.org获取的法庭文件,马斯克4月刚满18岁的儿子(生理性别男)泽维尔·亚历山大·马斯克(Xavier Alexander Musk) 已要求更改认定身份性别,并要求改名为薇薇安·詹娜·威尔逊(Vivian Jenna Wilson),表示,“我不再与我的亲生父亲一起生活,并且不希望与他再有任何形式的关联”。

此事一出,马斯克与跨性别群体之间的矛盾再次被翻出。2020年,他曾发推抱怨“性别代词术语”(指一系列建立在性别非二元论上的称谓,比如They、Zie、Hir等)。

他也是共和党人士、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的支持者。罗恩·德桑蒂斯在3月签署了“不要说同性恋”法案,该项有争议的立法限制学校向学生教授性取向和性别问题,被许多人认为是对LGBTQ群体的打压。

在保守派和自由派拉锯、复杂、敏感的性别议题上,马斯克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在支持多元性别成为某种“政治正确”的背景下,不少名人因为自己的言论几近被“取消”,包括英国作家J·K·罗琳、美国著名单口喜剧演员戴夫·夏普尔(Dave Chappell)。

马斯克的私生活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现已改名为薇薇安的泽维尔是马斯克与前妻加拿大作家贾斯汀·威尔逊(Justine Wilson)的五个孩子之一。2002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内华达·亚历山大·马斯克(Nevada Alexander Musk)出生后夭折,之后,他们通过试管受精,于2004年、2006年分别生下双胞胎和三胞胎。泽维尔是双胞胎中的一个。

马斯克与贾斯汀·威尔逊的婚姻在2008年走到尽头。在2010年的一篇杂志文章中,她揭露,马斯克曾严肃地告诉她“我是这段关系中的Alpha”来宣告主导权。

她曾反复说:“我是你的妻子,不是你的雇员。”

对此,马斯克的回复是:“如果你是我的雇员,我会解雇你。”

马斯克与前女友加拿大音乐人Grimes的恋情也备受瞩目,两个特立独行的人育有一儿一女,分别取名为XÆA-12、Exa Dark Sideral。

关于马斯克的花边新闻不少,在前不久约翰尼·德普状告前妻艾梅伯·希尔德的“吃瓜大戏”中,他也露了脸。他曾与希尔德在后者离婚后短暂约会过。

有些传闻则更为严重。据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今年3月的报道,一位SpaceX前空姐在2016年遭到马斯克的性骚扰,随后被SpaceX以25万美元封口。马斯克在推特对此事公开否认,表示报道目的是针对推特收购案。

马斯克回复:“很明显,他们唯一的目标是干扰推特收购案,这篇文章写出之前根本没跟我交流过。”

内外交困

撇开个人生活,马斯克旗下公司的内部矛盾才是那把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毋庸置疑,一手创立了特斯拉、SpaceX、Starlink、Neuralink、Boring Comany等高科技公司的马斯克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和伟大的创新者,但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好老板。

他最大的批评者,是他的雇员。

在SpaceX员工的公开信中,他们建议马斯克将个人言论与公司划清界限,并呼吁建设一个更重视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但是,据报道,在公开信引起讨论后,至少五名参与者被炒了鱿鱼。

一边在推特上宣扬“言论自由”,一边开除提建议的员工,马斯克自相矛盾。

另外,马斯克经营的公司还面临多项指控,包括特斯拉“创造了一种有毒的工作场所文化,充满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对员工的蔑视”,SpaceX内部的性骚扰事件等等。

在《权力游戏:特斯拉、埃隆·马斯克和世纪的赌注》一书中,作者揭露了马斯克在愤怒之下解雇员工的若干案例。

他对员工的严厉态度,在要求特斯拉全体结束远程办公回办公室上班的内部邮件中可见一斑,“必须回来,不然等于离职”。

说一不二、强势的个人风格、对异见者的零容忍、一言堂遇上大公司病,这让马斯克掌管下的这些公司内部的劳资矛盾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或将成为危机的导火索。这对公司产品的影响有多大,难以量化。

本月上旬,因为频发的事故,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简称NHTSA) 升级了对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的调查,涉及2014年至2021年生产的约83万辆特斯拉汽车。

公司之外,马斯克的“个人品牌”也遭受冲击。

众所周知,马斯克是坚定的加密货币支持者,作为“币圈领袖”般的存在,他的一句话可以让本就跌宕起伏的币价坐上过山车。他炉火纯青地挑动市场情绪和注意力,现在,问题来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以比特币为代表一众加密货币的向上的势头戛然而止。上周末更是被“血洗”,据CNBC统计,从周末到周一下午,整个币圈蒸发2000亿美元。

比特币走势

这自然不是马斯克一人的锅。美国的5月通胀数据超预期,美联储预计将坚持货币紧缩政策,激进加息,受影响的还有美股大盘。

但是,马斯克在形势一片大好时“呼风唤雨”的能力不管用了。跟着他买入、持有,却财富缩水的投资者们自然不高兴。 

至于收购推特的戏码,演到现在,他自身的不可预测、推特员工的反感、监管部门的顾虑等等因素, 都让这笔交易有了更多不确定性。

各个领域都负面频发,马斯克的公众形象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

爱恨交织

马斯克的经历和特质让人联想到另一个企业家,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美国富豪霍华德·休斯。

休斯父母在他十几岁时双双故去,在继承父亲的石油钻头公司后,他跻身电影界并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他终其一生都是飞行、航空爱好者,创造了多个飞行纪录,庞大的商业帝国横跨石油、影视、医疗、航天航空等行业。

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天才、传奇的财富故事、疯狂而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甚至还有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和与女明星绯闻。

这给他们带来忠实的拥趸和无法平息的争议。人们爱马斯克,爱的不仅是真金白银,也爱其带来的有关个人成功的幻想。“慕强”的心理早已扎根,但现在,公众开始忌惮他的财富与话语权的能量。

这位“硅谷钢铁侠”已经证明了自己能让“豪言壮语成为现实”的能力,新能源车、商业火箭、脑机接口、地下隧道......马斯克想的,他都做了。

这或许也是问题所在,他是个直言不讳的人,换句话讲,就是爱胡说。马斯特一张嘴,律师、公关、投资人要跑断腿。他的言论,有几分真,几分假,人们已经分辨不清。

一个例子是,2021年,在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中,马斯克提到狗狗币和美元钞票一样真实,“是一种不可阻挡的金融工具,将接管世界。”而当主持人追问“这是否是一场炒作”的时候,他又说“是”。因为这一言论,狗狗币的价格从节目开播之后一路下跌,最多跌幅近40%。

另外,“首富”的身份给他个人性格以及公众责任带来难以衡量的影响。

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马斯克以2277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第一,即使近期由于特斯拉股价和币价的因素有缩水,还是比第二名LVMH掌门阿诺德高出超800亿美元,几乎是杰夫贝索斯和比尔盖茨身家之和。

财富的激增是否放大了他性格上的缺陷?自信成了个人崇拜、坚定变成了刚愎自用、幽默变成了口无遮拦。

“邪恶资本家”人设不可避免地降临在每一个顶级富豪身上。比如“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马克·扎克伯格,随着Facebook的各种负面新闻,他的形象,从一个众人追捧的科技怪才、硅谷精英,变成了一个邪恶机器人,表情包全网飞。

公众对于财富拥有者都有着更高的期望,如何用财富回馈社会,是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随着马斯克社会地位、实际话语权、政治参与度的提升,应该更注重言行,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

与此同时,他的政治立场也越来越清晰:与右翼政客频繁互动、对民主党征收“富人税”的不满。这势必将令他树敌更多。

马斯克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和理想主义,是他继续向火星进发、造福人类、追逐梦想的资本。或许他根本不需要在意外界的看法。但是商场瞬息万变,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最高点。

即将迎来50岁的马斯克,已到知天命之年,但显然,接下来的日子,他将与更多批评的声音相伴,与更多孤独和痛苦相伴。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小蚁大象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原象基金投资

0622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7日消息,大田农作物全产业链运营商「小蚁大象」已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原象基金。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AI作物生长模型决策效率升级、畊云平台市场扩张、AI标杆农场打造及品牌运营。

成立于2018年的「小蚁大象」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大田农作物的生产和运营实现数字化闭环。小蚁大象的创始人兼CEO何潇表示,小蚁大象的核心在于搭建起了一套农作物种植的人工智能模型。

据何潇介绍,这套AI模型的建立,以水稻为例,利用高光谱、多光谱、可见光收集水稻光谱特征,然后对水稻农作物的表征进行数据量化,并从中提取出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绘制生长曲线。“从2016年起我们就在和多家高校、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研究,并收集了超5000万份的农作物表征图像,基于24个影响因子总结归纳出农作物的生长模型。”

何潇认为,这套AI模型的门槛较高。一方面是先发优势,目前,小蚁大象已经和各大高校及研究所达成合作,在单一水稻AI模型搭建上具有唯一性。另一方面,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较长且情况复杂,该模型搭建具有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借助建立起的农作物AI模型,小蚁大象打造了农业生产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运营服务。

其中,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能够为适度规模(350-5000亩)的农场提供智能化种植方案。据了解,由于传统农业更多依靠个人经验,所以在决策以及灌溉、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难以实现智能化的精准解决方案,因此不利于品控和针对性解决农作物问题。所以,小蚁大象采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基站相结合,能够实现全天候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红外热高成像技术分析作物分子成分,为农作物定制标准化的种植处方。目前,小蚁大象对稻谷长势预测率达到98%,作物测产预测率96%,帮助农场降本27.17%。

而能够实现低成本适度规模的种植,核心还在于小蚁大象采取的卫星遥感的数据采集技术。“相比于较高成本的传感器采集方式,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监测,结合小蚁大象的人工智能模型,让农作物本身成为传感器,告诉我们它的生长情况。”因此,小蚁大象解决方案的成本是传感器成本的10%。

团队方面,小蚁大象的核心团队包含了种植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专家。技术团队来自于腾讯、华为、隆平高科、翼支付等公司。

作为本轮投资方,原象基金创始人曾峥表示:“农业数字化是我们国家政策支持的大方向,目前产业变革需求大且企业渗透率不高,市场空间较大。而小蚁大象是拥有此类核心技术以及能够全产业链运营管理的公司,同时,兼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运营复合创新能力的公司十分难得。因此,我们十分看好小蚁大象的创新能力。目前,小蚁大象也充分验证了团队异地扩张和管控的能力,并切实做到了全产业链运营和盈利闭环。”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258.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芯片荒这场戏,到底何时结束

0617

自从2020年9月15日,华为被台积电断供之后,从手机到更多产业链的芯片荒就开始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关于半导体行业未来走势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此时此刻,全球半导体产业现状显然是烈火烹油。

调研机构IBS执行长Handel Jones近日表示,由于市场需求暴增,以及半导体设备短缺,3纳米、2纳米先进制程产量面临挑战,2024~2025年可能出现10%至20%的供给缺口。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也表示,汽车行业芯片荒还未结束。

那么,半导体从周期性行业会转为成长性行业吗?一批行业老兵却不敢苟同。

高通首席执行官 Cristiano Amon日前却表示,目前芯片市场需求虽然大于供应,但预计2022年下半供需就会更为平衡,2023年就会摆脱芯片危机。WSTS也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实现16.3%的两位数增长,达到6460亿美元;但2023年预计比2022年只能增长5%,增长率将放缓。

Future Horizons首席执行官Malcolm Penn在今年5月更是危言耸听:半导体行业过山车一般的市场周期已经达到顶峰,即将急转下降;2022年,灾难还不会到来,但2023年将是半导体行业的一场灾难。

数十年以来,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两三年之后的供给量,可以由今天的产线投资所决定;但两三年之后的需求量,却未必测得准。

“芯片荒”,将会平稳度过,还是会以一场产能过剩的灾难而告终?芯片产业的下一个周期,会在中国实现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同时,开启万亿美元全球市场吗?

缺芯是谁的“锅”?

实际上,“缺芯”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久病成疾”。

早在2015至2019年期间,全球晶圆厂扩产势头就已疲软,尤其是应用于8英寸晶圆的成熟制程。据IC Insights统计,2009-2019年,全球共关闭了100座晶圆代工厂,其中8寸晶圆厂24座,6寸晶圆厂42座。

此外,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台积电通常采取较为激进的折旧策略,设备折旧完成后即对成熟制程降价以打击竞争对手。这直接导致8英寸晶圆等成熟制程利润有限,晶圆产能整体呈现出由8英寸向12英寸转移的趋势。

8寸晶圆通常对应90nm以上制程,采用这些成熟制程的芯片,多应用于通讯、摄像头、交通电气等领域。然而,新冠疫情促进了居家隔离、远程会议和在线教学,在芯片厂商扩产不足的前提下,市场需求反而迅速增长。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在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出现了一轮爆发性需求。晶圆厂纷纷停止了车规级芯片的流片,将产能转移给消费电子产品。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碳中和作为2021年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光伏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成绩亮眼。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0万辆。据盖世汽车援引数据,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若平均每辆车使用500个芯片,2021年整个汽车产业链就需要405亿块芯片。

可此时,忙于生产消费电子芯片的晶圆厂商,早已无暇顾及新能源车企的订单。

2021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车用半导体芯片多由IDM(垂直整合制造)厂自己研发、生产,外包的比重约为2~3成,主要是生产MCU(微控制器)、雷达传感器以及车用资讯娱乐系统等产品。

根据报告,台积电出货量占汽车MCU市场的70%,但在2020年的营收数据里,汽车芯片的贡献仅占比3.31%。芯片制造商本身更乐于将产能分配给利润空间更大的智能手机和5G相关领域,龙头芯片制造企业正在全力向5纳米、3纳米芯片突围,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多数汽车芯片属于成熟制程(≥28nm),晶圆代工大厂相对成熟制程的生产线已处于高负荷运行,很难满足短时间内快速增加的汽车芯片订单需求。由于这些制程产品利润偏低,且生产线由于光刻机等原因,很难进行改造更换。此外,新建生产线投资大、建设与认证周期长,供应商在驱动力以及转产难度上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面对极度“缺芯”的汽车制造商们,台积电方面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中表示,该公司预计2022年的芯片产能仍将紧张,不会下调代工价格,但将继续投资建厂以保证产能。

开工率超95%,芯片供给为何持续紧张?

在台积电断供华为之后,来自大陆的订单占台积电营收占比就越来越低。2020年Q2大陆贡献营收还占21%,但2021年Q1就断崖式下降至6%,2022年Q1才恢复稳定至11%左右。

财报显示,整个2021年,台积电来自大陆的营收为1645.52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67.28亿元),同比减少29.6%,占总营收比重降至10.3%。

当然,台积电仍然不缺大客户。但缺少了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大陆却涌现出更多半导体企业,晶圆代工厂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就在6月14日,证监会同意了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在科创板IPO。据了解,晶合集成已经实现90nm制程量产,正在进行55nm客户产品验证,预计不久就能实现55nm制程量产。

台积电作为晶圆代工的供给方,从利益出发,目前的芯片荒有利于台积电获取更大的议价权。

天风国际研报也显示,5月全球芯片平均交货周期仍维持高位,达到创纪录的27.1周(约6.3个月)。从上游环节来看,芯片交期维持高位,代工厂酝酿新一轮涨价潮;下游终端应用环节,智能手机、PC等消费类产品需求持续疲软,但工业、汽车类的芯片仍然坚挺。

同为晶圆代工企业,联华电子总裁王石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虽然大陆的疫情封控措施对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汽车芯片、工业服务器和网络细分市场的整体强劲需求抵消了智能手机、笔记本和个人电脑的需求下降,2022年满足芯片代工需求仍然是一个挑战。

影响芯片供应的各种不利消息也在持续出现。据路透社报道,近期韩国一家半导体原材料企业,一周出货量约90吨异丙醇(制造清洗硅晶圆溶剂的原料)无法出货给中国晶圆供应商,三星中国厂可能因缺乏生产原料而停工。

在芯片荒之下,任何停工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况且晶圆代工的产线本就是一直紧绷着的。

据Gartner统计,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超过95%,收入增长31%,达到1002亿美元。超过95%的产能利用率,可谓是烈火烹油一般的繁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繁荣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更多产线持续落地量产,产线也是满负荷运转利用率奔着100%上升,无论先进制程还是成熟制程。尽管俄乌冲突等对全球芯片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但芯片总产能是在上升的,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喊“缺芯”?

繁荣当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基于芯片荒带来的少数行业获益更多,更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有人认为,台积电等拥有更多先进制程产线的代工厂,是最希望“芯片荒”持续下去的。因为如汽车等产业的芯片紧张,其实紧张的并不是先进制程芯片,而是成熟制程的功率半导体、MCU芯片等。这些芯片原本价格不高,芯片荒之下,价格被抬高之后,反而有利于代工厂。

所有波及全行业的大事件,都不可能是由某一个大鳄就能控盘全局,这么大的产业链不是一桌赌局,不是代工厂一家所能决定。但也必然有各方合力,有小分销商想加价百倍;有主机厂想借机抬高车辆起步价;有二三线芯片代工厂想借台积电涨价之际也同步上涨价格,以缓解半导体材料、制造投入对利润的挤压,毕竟头部不涨价,自己更没有机会涨价。

甚至有观察者认为,台积电故意把一大部分“成熟”制程转去“先进”产品线,大幅度减少“成熟”产品的产出,故意制造市场的紧张,引诱客户下更多订单,促使市场自发形成囤积芯片的“反零库存”现象,这样才有机会提高代工价。

但如果更多二线代工厂同步提高价格,不排除台积电调整产线,增加成熟制程产量,从而逼迫客户砍单二线代工厂,从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可能。

诚然,众多车企大佬都在痛述,原本20块钱的芯片涨价到2000块钱还抢不到,芯片荒并不是在演戏。但这并不意味着,芯片荒涉及的产业链上下游,就没有推波助澜的成分。

在芯片产业陆续发布一季报之后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上游材料、设备、制造等芯片供给领域企业,对于芯片需求持续增长的态度几乎全都是非常乐观,并默认芯片荒的合理性;但需要给代工厂下订单的芯片设计企业,对于芯片需求是否能一直高涨下去,往往就未必那么乐观。

国际市场芯片发展受阻,中国成最大受益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吴汉明此前曾表示,现在已进入后摩尔时代,其最大特征是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呈现出发展趋缓的态势。他认为,在2002年前,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为52%,到后面几年变为23%,再到2018年的3.5%,由此可见发展放缓是一种趋势。

不仅如此,尽管芯片制程工艺每升级一次,其性能都会有大幅提升;但工艺的升级也同样会由于新技术的不成熟,从而导致产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近日,多款采用4nm制程芯片的手机出现了发热量高和功耗高等问题。据报道,涉嫌功耗过热的3款顶级手机芯片,分别是高通骁龙8Gen1、三星Exynos2200、联发科天玑9000,均为目前各厂商高端芯片的代表。

而也正是因为4nm芯片存在各种弊端,三星4nm芯片在制程过程中良率提升过程出现了延迟。

由此可见,国际芯片市场已初显颓势。2021年以来,半导体市场周期便呈向下趋势,整体市场增速放缓,许多半导体企业开始面临经营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全球已有126家半导体公司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16家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亏损。

但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目前出现了芯片制程工艺放缓、最新成品存在成熟度欠缺的情况,但对于始终在先进制程技术后面追赶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缩小与世界先进芯片制程技术的机会。

近日,国内两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相继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两家企业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情况十分良好。

中芯国际财报称,2022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为18.42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第四季度的15.8亿美元增长16.6%,相较于2021年第一季度的11.03亿美元增长66.9%。华虹半导体财报也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5.946亿美元,同比上升95.1%,环比上升12.6%。

为何中国的芯片产业与国外相比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差别呢?

首先,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营收的稳步增长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半导体市场需求。SEM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半导体销售额高达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58%,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世界总半导体销售额的28.9%。

而在产出方面,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8848亿元,2021年将突破1万亿元,8年内产业规模增长了近两倍。正是有着这样巨大需求的市场基础,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才得以持续发展。

此外在产业端,虽然半导体产业整体增速放缓,但晶圆代工市场依旧繁荣。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中游的晶圆代工企业,受近两年芯片短缺影响,诸多企业提前预订了大批晶圆代工厂的产能。

尽管如今缺芯情况相对有所好转,且手机、PC等下游产品的出货量均在下降,但由于晶圆代工产业处于中游位置,且半导体产业链的传导周期较长,大概为6个月,因此目前晶圆代工产业暂未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仍处于上升阶段。

因此,在国际芯片市场放缓的情况下,中国芯片企业却依旧创造佳绩。并且基于市场的繁荣局面,中国芯片产业在先进制程受阻的情况下,更是积极布局成熟制程生产线。

2021年3月,中芯国际便宣布扩产12英寸28nm成熟工艺产能,投入23.5亿美元,预计2022年投产使用。同年9月,中芯国际再次决定投资88.7亿美元,在上海临港自贸区再次建设一条月产能10万片的28nm产线。

不仅如此,华虹半导体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一座月产能6.5万片的12英寸晶圆厂(华虹七厂),且该生产线是全球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工艺节点覆盖90nm到55nm。

由此可见,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稳步向前发展,并借助全球芯片产业受阻的“东风”,正在进一步缩短与世界一流技术的差距。

写在最后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在一季度财报会上认为,2021年芯片短缺给美国造成了24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需要更有弹性、更加地域平衡的半导体制造业,而在企业端、云端、人工智能、图像、网络等领域的下游需求还很旺盛,半导体产业现在依然处于一个长周期的开端。

芯片短缺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可以估算。以中国受损最大的企业华为为例,据统计2020年华为营收8914亿元,2021年降为6340亿元。而从2016到2019年,华为平均每年营收增长额都在1000亿元左右,按照这一趋势2021年若没有制裁华为营收可以达到接近万亿元的水平,比6340亿元的真实营收可以高出3600亿元左右。仅华为一家企业,中国经济损失就高达3600亿元左右。

当然,华为减少的市场份额,部分为国内其他企业替代。因此,华为的一部分损失属于“肉烂在锅里”,并不影响中国经济。但整个中国因芯片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肯定会大于华为的营收下降额,至少也是数千亿元的规模。

这场芯片荒,正如蝴蝶翅膀引发千万里外的暴风雨一样,参与方最初并没有想到会如此,但在芯片紧缺给少数相关方带来某些意想不到的利益之后,又有更多力量的推波助澜。

芯片荒无论何时缓解,Pat Gelsinger所认为的这场半导体长周期已经开始,而这场周期结束之时,半导体行业美国绝对主导的局面,可能也将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宇开户_海纳云完成2亿元A轮融资,上海城投领投

06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4日消息,海纳云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上海城投控股旗下2家投资主体(上海城投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和诚鼎基金)领投,山东省新动能资本、青岛全球财富跟投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海纳云平台研发能力建设、生态布局资源整合以及区域市场业务拓展。此外,基于多方产业协同,此次A轮融资主要围绕着产业构建,尤其将进一步加速海纳云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落地。

自2019年起,海纳云便开始在数字城市物联科技赛道发力,定位于“技术+场景”的科技公司。依托由AIoT、大数据、AI算法和数字孪生4大核心技术构建的“星海数字平台”,海纳云打造城市大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数字孪生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赋能城市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转型。海纳云“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示范”等项目屡次获选工信部示范项目,由海纳云打造多个国家级样板项目,已复制到全国18个城市。

在营收与净利等关键财务数据上,2020-2021年,海纳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取得较高增长率,增速也高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均值。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赛道已成产业投资新风口。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元。随着A轮融资注入,海纳云将加速引领智慧城市赛道,发挥自身生态价值,有望成为“数字城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075.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国际物流平台「拓威天海」获数千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创投

06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5日消息,广州拓威天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威天海」)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创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持续深化美国关务及落地配,同时向欧洲、RCEP等区域的国家进行拓展,搭建全球数字化运输网络;二是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打造全球科技供应链交付平台。

「拓威天海」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典型跨境物流货代企业,公司发展前10年的时间里,其主要业务模式以美国全境到门为主,覆盖海运散货、集装箱、空运双清到门,快递、小包裹、亚马逊物流、国内外仓储以及展会物流、私人物品移民搬家等货运代理业务。美国本土派送方式包含邮政类、快递类、卡车类、自建车队类、量身定制类等多元数字化派送体系。

但这一过程中,国际物流对数字化的需求也逐渐凸显出来,2013年起,「拓威天海」正式开启了其在数字化上的探索,2017年,推出了跨境拼单平台“拼满满”,意欲打造成跨境物流行业的“携程”平台,结合跨境电商行业零散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实现国际货物门到门的拼单操作,支持线上查价、线上下单、线上投保、全国上门揽收、订单可视化轨迹查询等一站式跨境物流服务。

在数字化的打造上,“拼满满”只是其业务之一,深创投投资经理周颂淦表示,「拓威天海」的数字化系统可以覆盖全链条数智化运输体系,自主设计研发的全新一代智慧物流SAAS平台、国际门到门订单可视化轨迹跟踪系统、数智化运力调配系统、海外库存共享分销系统、全球经纬度定位系统、实时化查看签收系统、包裹热力图、国内外仓库联动系统等,能够推动商流、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为全球供应链降本增效起到促进作用。

「拓威天海」董事长谢圣伟表示,「拓威天海」的数字化主要围绕3个层面来应对市场的变化:一是严控服务品质,以实现出口企业稳定、高性价比地货物出口;二是数字化升级提高内部效率,通过数字化升级,将原本线下化、非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全部转化为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的业务流线,以实现内部提效;三是打造全球数字供应链行业生态。“国际物流的链条很长,往往需要和国际物流链路上各核心环节的企业实现互助共赢。”

此外,深创投投资经理周颂淦指出了「拓威天海」的三大优势:其一是此前在美国市场业务的优势,让「拓威天海」拥有了美国市场物流的行业积淀;其二是,在跨境物流这一重资源、重牌照的行业,「拓威天海」拥有国内及国际全链条牌照和长期稳定的深入合作资源;其三是「拓威天海」作为在数字化上发力时间早、数字化覆盖范围广的企业,从跨境物流业务转向数字化建设,拥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和认知,有利于认知数字化转变。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091.shtml

华宇平台登陆_清科产投投资 |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NASDAQ:NAAS)近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0615

近日,清科产投投资项目能链智电(Naa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AAS”,成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也是今年在美国上市的第三支中概股。

能链智电,是中国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服务商之一。能链智电数字化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为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等,提供一站式服务,让能源交付更高效。能链智电是碳中和、ESG企业,根据国际权威认证集团SGS出具的《智电(NaaS)新能源汽车替代出行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报告》,能链智电年碳减排90万吨。

截至2021年底,能链智电业务覆盖288个城市、29万充电桩,其中直流快充桩超20万,占中国公共直流快充桩51%。2021年,能链智电订单5500万,充电量12.33亿度,占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公共充电量18%,是2019年充电量8.2倍。

能链智电本次通过并购方式完成上市。2022年2月,能链智电与瑞思教育签署合并协议。4月29日,瑞思教育股东大会审议并批准与能链智电的合并协议。5月31日,瑞思教育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能链智电的两年完整财务数据,并向纳斯达克提交股票代码变更等相关申请。

目前清科产投除投资能链智电外,还投资了像百布、上药云健康、健康160等众多互联网消费领域项目,未来也会有更多项目登陆资本市场。今后清科产投还将利用自身拥有的产业资源及团队的专业能力,继续投资该领域优质项目,并利用资本、产业优势全面聚焦优势企业,扶植被投企业高速成长。

清科产投始于2012年,隶属于清科集团旗下,专注于为上市公司、家族企业及地方政府提供战略型产业布局和中长期资产管理投资服务。依托于清科集团对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深刻理解及全方位的研究、会议、咨询及投资等服务,清科产投以主动管理的方式通过直投和投资优秀子基金来挖掘企业和市场价值,实现价值投资理念。

清科产投与多家上市公司合作设立战略型产业基金,如片仔癀、岭南园林、姚记等,同时还管理着数十只家族基金和近十只地方产业基金。目前清科产投管理规模超过200亿。清科产投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人,更带有产业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加速企业成长,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上市公司、被投企业、基金和地方政府多赢的局面。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042.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衍微科技获5千万元首轮融资,红杉中国与峰瑞资本共同领投

06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6日消息,合成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衍微科技”,“Evolyzer”)近日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和峰瑞资本共同领投,水木创投和康裕资本跟投。首轮融资主要用于团队组建、实验室建设、新产品管线开发和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

衍微科技依托清华大学专利技术,致力于实现专用化学品的绿色生物制造,面向农业、油田、日化、医药等应用领域,业务涵盖高抗逆生物催化剂、基于生物模板的纳米与单原子金属催化剂、以及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等品类,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除了在合成生物技术和绿色化工技术领域具有完整和独具优势的研发能力,衍微科技在新产品的工程化实现和商业化落地方面也具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两类产品已经具备量产条件,正在与不同领域头部客户联合开展应用测试。

衍微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于慧敏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工业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及生物纳米技术研究,多项成果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具有多元化的专业与职业背景,拥有清华大学、MIT、UC Berkeley、中粮集团、斯伦贝谢等相关知名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生物化工的技术与产品开发、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多项产品的产业化落地经验。

创始人于慧敏教授表示:衍微科技的创建,首先归功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及生物化工研究所、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多年的支持。也要感谢实验室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们的潜心钻研,他们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中的并行投入,为公司的成立奠定了科学和技术基础。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提供的持续基金支持,才使得我们突破工业生物催化领域高效高抗逆生物催化剂及高性能细胞工厂创制、改造和产业化的一系列技术瓶颈,直至今天创立衍微科技。感谢投资人的信任,使我们能够在特殊时期完成融资及公司创建,希望公司业务能够助力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事业。也要感谢北京未来科学城、清华华控、清华技术转移院、清华大学x-lab、启迪之星等相关部门和机构对衍微科技成立落地与顺利融资的大力支持。最后要感谢衍微科技独具特色的创始团队,一起投身于先进生物制造技术的深度开发与落地,致力于采用“绿色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践行我国“双碳”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王燕院长表示:于慧敏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向产业化生产实践的高抗逆生物催化剂、高效细胞工厂与新型生物催化模式研究,衍微科技是上述工业生物催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优秀衍生企业。感谢政府部门和风险资本的全力支持,感谢创始团队的努力和投入。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将继续推动学校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持续关注与支持衍微科技的商业进展。

清华大学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王飙总经理表示:衍微科技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家合成生物公司,有非常好的技术扩展性和产业应用前景;同时,衍微科技组建了一个专业务实的团队,希望衍微科技能够策马扬鞭,矢志笃行,早日将优秀的技术和团队变为更好的产业化成果。我们一直努力提升学校基础科研到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做到既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提升学校知识产权的价值,在衍微科技的后续发展中,我们将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王铁峰主任表示:衍微科技创建并完成天使轮融资,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重要进展,是产学研和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快速推进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效模式。清华大学化工系致力于学科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大力支持技术产业化。衍微科技创始人于慧敏教授在专用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方面具有多年积累和突出业绩,相信公司一定有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投资方红杉中国副总裁陈轩泽博士表示:合成生物学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技术上衍微团队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针对红球菌的基因编辑技术,其独特的技术平台展现了更好的抗逆性、抗噬菌体、低成本等优势,并获得工业界的验证,评价较高。核心管理层具有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的学习、工作和管理经历,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产学研方面均拥有10年以上的积累,前期成果显著,团队也展现了极高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我们很高兴与衍微团队携手,一起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发展。

投资方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博士表示:祝贺衍微科技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衍微团队在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领域有20多年的积累,围绕催化这个核心,公司设计和优化全细胞催化剂、酶分子、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形成了全体系生物和化学催化能力,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壁垒;围绕高效细胞工厂创制,公司拥有多种工业微生物底盘,做出过多款产品。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化工系,是合成生物创业公司中的潜力之星,因此第一次见面时峰瑞就下定了投资的决心。几个月来团队确实展现了科技高度、产业深度和超强的执行力。非常期待公司能够行胜于言,跨越式发展,实现至微之道,衍化万物。

投资方康裕资本执行董事周平博士表示:同时具备底层设计能力和规模化生产经验的合成生物学项目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衍微科技完整地集合了这两点。在管线层面,世界领先的且有工业验证的全细胞催化技术保障了公司产业化的基础,而较为前沿的基于生物模板的金属催化剂平台扩展了成长性边界。我们相信衍微的高效执行力能够快速实现核心产品的产业化。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533.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血霁生物再获机构投资,推进血小板等特色管线发展

05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27日消息,近日,干细胞新锐公司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血霁生物“)宣布再次完成一轮融资,由鲁信创投、方正和生投资、朗煜资本和泰融创投共同投资,老股东苇渡创投、贯邦资本、北极光创投、碧桂园创投等继续加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血霁生物PreA轮完成两个月内再获机构增资,是该公司在开业运营几个月里迅速完成的第三轮融资。这也给了在资本寒冬里的初创企业一颗定心丸,相信特色企业依旧可以脱颖而出。

血霁生物拥有深厚的iPSC重编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分化技术的功底,已经成功递交了iPSCs建系、干细胞分化成NK、巨噬细胞等各造血世系细胞的专利,为未来血霁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

鲁信创投总经理姜岳表示:医疗健康产业是鲁信创投重点布局的赛道,以干细胞治疗及相关技术为代表的再生医学高度契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领域。我们和朱芳芳博士相识合作多年,建立了坚实的业务与信任基础。血霁汇聚了世界级的创业团队,具备全球视野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对行业发展理解深刻,未来发展战略清晰,是一家掌握底层平台技术的优秀企业。我们将秉承鲁信创投“与被投资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与其他股东一起携手助力血霁生物的发展,期待血霁成为一家再生医学领域的伟大公司。

朗煜资本投资团队表示:朱芳芳博士及团队在细胞重编程及干细胞分化领域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体外大规模生产血小板有望解决目前临床血小板缺乏这一难题,新型血小板载药平台在药物递送领域同样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期待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能够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企业。

原有股东苇渡创投表示,干细胞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表现出巨大潜力,血霁生物基于全球前沿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致力于新一代干细胞技术的创新临床应用,有望带来全新的治疗产品,其发展方向完全符合最新出台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是苇渡投资策略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我们早期孵化的重要尝试。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朱芳芳博士带领的血霁团队表现出超强的成长性和执行力,在逆境中仍能克服困难、快速发展,是一支值得长期陪伴的优秀团队。

贯邦资本吕鋆表示:随着人类对基因、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理解逐步加深,干细胞定向分化已然成为可实现商业化的医学最前沿领域之一。朱芳芳博士带领的血霁生物在造血系统领域拥有深厚的科研基础和技术积累,是再生医学领域的明星企业。血霁的先导产品体外再生血小板,有望解决输注用血小板短缺问题,并使公司成为中国百亿级规模的“人造血小板”唯一供应商。我们期待,血霁生物在血小板及其延伸产品领域上逐步取得各项进展,成为全球血小板再生领域的领军企业。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