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注册地址“ 下的文章
0426
智能汽车峰会燃爆上海滩,产学研大咖拆解下半场。
车东西4月22日消息,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3上海车展)同期活动——GTIC 2023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峰会,本周四在上海成功举办。
峰会由智一科技旗下智能汽车产业新媒体车东西与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SIEC)共同主办,以“智车大时代产业新格局”为主题,设置了四大主题论坛,分别是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中央计算平台专题论坛、软件定义汽车专题论坛、高阶智能驾驶专题论坛,19位嘉宾带来了两场致辞和17场演讲。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希教授所带课题组,围绕智能汽车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决策与规划带来了开场报告。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胡川副教授代为做出。极氪、集度、零跑主机厂分享了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创新,以及*及产品方案的进展;智行者、觉非科技、纵目科技、魔视智能、一径科技、零束等企业对自动驾驶商业化突围、BEV数据闭环智驾方案、行泊一体与舱驾一体、补盲激光雷达、智能化新赛道进行了演讲;芯擎科技、芯砺智能以及安谋科技等芯片企业对面向舱泊一体架构的Soc芯片、车载芯片IP解决方案进行了解读;零念科技、国汽智控则针对下一代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分别进行了分享;德赛西威、商汤绝影的两位嘉宾则针对智能座舱平台的演进、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车东西详细梳理了17位演讲嘉宾分享的干货,看大咖们如何为智能汽车下半场的发展把脉。
01.智能化下半场感知关乎驾驶安全
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蕾进行了大会致辞,她表示,现在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电动化为上半场,智能化为下半场的共识。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已超过30%,预计2030年将达到70%,由此可见,下半场智能化将围绕着智能驾驶相关产业链创新,其中就包括高阶自动驾驶、车内智能交互等方面。同时,“新四化”的浪潮正在汹涌而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今年上海车展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也预示着智能化将很快进入加速提升的周期。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龚伦常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正迎来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和大机遇,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但是智能汽车才是未来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是这场竞争的重要制胜点,并且在不断演进。新的技术必将重塑整个市场格局。
本次峰会围绕中央集中式EE架构、AI大模型、BEV数据闭环智驾方案、面向舱泊一体的大算力SoC、智能汽车及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行泊一体和补盲激光雷达等方向设置了多个话题。基于此,峰会希望通过充分探讨,梳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厘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动技术的应用落地。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智一科技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在这一驱动力背后的核心技术和行业需求,目前拥有以智东西、芯东西、车东西为代表的产业媒体矩阵。同时针对产业升级需求,智一科技发展出以智东西公开课为核心的企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的课程近700节,在行业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胡川副教授率先了拉开了本场大会的干货分享,带来了主题为《智能汽车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决策与规划》的主题演讲。
胡川教授所在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一些智能驾驶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因素则是感知系统失效,另外一些复杂的天气条件也会对智能汽车的感知产生影响,而复杂的场景下对定位建图也有一些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胡川教授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一些研究。如针对复杂的天气情况,课题组进行了物理建模,对于相机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并且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来弥补不同传感器的短板。具体来看,课题组针对雨雪雾粒子的物理特征,实现噪点模拟及点云增强,提升了恶劣天气下的鲁棒性。同时通过可见光和红外相机融合目标检测,保证了视觉感知的稳定性。课题组还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点云融合的3D检测算法,提升了3D物体的检测率和准确度。而针对动态环境下及时定位和地图的构建也非常重要,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现在已经落地的具体案例。针对智能驾驶来说,*的不确定在于弱势交通参与者如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轨迹。课题组的做法是通过机器学习和融合社会心理学的方式来预测行人的运动轨迹。复杂场景下,智能汽车的决策-规划-控制也非常重要,课题组完全自主设计开发了基于ROS 2的自动驾驶软件架构,建立了仿真测试和实车部署的分布式综合仿真环境,目前已经在奉贤地区建立了测试场。为了让智能驾驶系统的驾驶决策更加接近人类,课题组认为需要融合驾驶员感受量化决策规划,对驾驶员的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进行建模,这样在设计自动驾驶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参考这些量化的模型。而通过心理物理学机理子模型和纯注意力数据驱动子模型,也提升了建模的准确性。另外,课题组在智能驾驶的开发阶段就考虑了事故严重程度的减缓,量化乘客损伤风险的决策规划,主要发力的方向为减缓一次碰撞和避免二次碰撞。课题组还融入了风险评估以及边界约束的基于DDPG的决策神经网络模型,目前在实地测试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智能驾驶来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驾驶员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信任程度,但目前行业内对自动驾驶系统中的人机信任量化模型和基于人机信任的共驾系统的研究比较少。胡川教授所在课题组针对驾驶员信任进行了一些建模,探索如何避免人机共驾时因为过度信任而导致的事故。
02.智能汽车火热发展多维奔向智能化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谢保军聚焦于智能汽车下一个赛道——中央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进行了主题演讲。
谢保军表示,对于电子电气架构来说,主要需要解决底层电气线束连接、网络通信、逻辑功能分配等问题。同时,电气架构承接了整车规划,需要做好整车功能的分配,还需要推进设计、管理、落地等问题,并支持好上层应用的迭代。最开始,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分布式功能的域控制器,而分布式电子架构的各个功能会分布在不同的ECU,这样就设计了不同功能的组合,造成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整车的复杂度也在持续增长。所以,现在的电子电气架构往中央化、集中化发展,以特斯拉为例,从2012年的Model S到2018年的Model 3,其电子电气架构发生了从分布式功能的域控制器到中央集中式的重要变化,Model 3采取集中化的电子电气架构在实现同样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做到降本增效,更好地做好场景组合。在会上,谢保军也给出了极氪的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它能够显著减少ECU的数目,同时,整个架构的重量也减轻了,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开发效率。零束科技CTO孟超对智能化新赛道进行了思考,并对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进行深入讲解。
孟超表示,智能电动成为现在的热词,而智能化趋势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市场和用户需求发生了本质变化;二是从功能汽车到智能汽车,产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三是产业链发生了变化,软件和服务成为新的价值点。针对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为践行“”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战略,零束推出了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车解决方案——零束银河全栈4+1。孟超接着介绍了零束银河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云管端一体化SOA软件平台、智能车操作系统ZOS、计算平台ZXD、智能云平台和数据工场、以及舱驾融合数字化体验。零束科技将通过云管端一体化的全栈解决方案持续赋能智能化新赛道,让车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类伙伴!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以“AI大模型驱动集度汽车机器人自我成长”为主题展开分享。
王伟宝表示,智能汽车3.0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是汽车机器人的时代,而在一辆智能汽车中,车只是一个载体,AI大脑才是其核心本质。基于这种认知,集度正在逐步打造能够自然交流、自由移动和自我成长的汽车机器人产品,将在人机交互、智能驾驶和自我学习等相关技术上不断拓展和开发。为加速汽车智能化,王伟宝提到,集度主要从平台化和安全性两个维度入手,打造了汽车机器人的神经网络——集度智能化架构JET。该架构融合了百度AI科技和吉利SEA浩瀚架构,支持AI驱动的智能化生态应用。王伟宝表示,在汽车机器人安全性上,集度在冗余设计安全上做到了软件算法冗余、架构冗余、系统冗余和硬件冗余,同时还保证了用户的声纹和数据等隐私安全。目前,集度经过大规模实测路跑,已经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经过了安全验证。而在智能驾驶方面,集度基于L4级自动驾驶底层能力赋能,推出了真正冗余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采用双独立高阶智能驾驶能力融合实现高度自驱,并通过双完整方案互为备份互为补充实现高效协同。最后,针对大模型时代汽车机器人如何自我进化?王伟宝向大家分享了集度的方案。他表示,大模型时代,集度正在重新定义AIOS和AIPP,在AIPP上既做“汽车机器人”,也做“企业机器人”,而在AIOS方面,集度则构建了超算中枢、ROBOMETA数据闭环和ROBOGPT大模型平台。王伟宝将ROBOMETA数据闭环看作汽车机器人AI大脑的“永动机”,汽车机器人的能力可以借助数据闭环不断迭代提升,做到指数级自我成长。另外,ROBOGPT大模型平台包含了RoboChat和RoboDrive两个板块,相当于人的“左右大脑”,左脑思维,右脑运动,也将作为汽车大模型引擎,支持汽车机器人做到自然交流和自由移动。智行者董事长兼CEO张德兆分享了智行者在商业落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为自动驾驶公司实现商业化突围提供指引。
张德兆表示,自动驾驶行业回归理性与本质,目前多种行业声音指向量产,自动驾驶赛道呈螺旋上升态势。虽然行业已经经历多个低谷,但自动驾驶渗透率正在持续上升,行业向上发展的态势从未改变。很久以来,行业内一直存在路径的讨论,自动驾驶企业也选择了不同路径,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渐进式路线是自动驾驶赛道的*选。而渐进式路线就要求企业构建持续数据驱动的能力,给用户带来持续的获得感。张德兆还表示,自动驾驶是马拉松赛道,要一口气换一口气,慢慢跑到终点。而手握量产项目的公司是能够在未来胜出的。同时,张德兆还强调,不是所有的L4企业都能够顺利降维到L2企业,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对此,他认为,降维*步就是要先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重构,认识到自动驾驶是场马拉松,第二步要建立强大的能力包括供应链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等。在最后,张德兆对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做出了几点预判:*,技术向上是基石,以L4为目标,拥有数据驱动能力是构筑竞争护城河的根本要素;第二,对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来说,算法可能不是问题,产品力是现阶段最需建立起的能力;第三,2025年L2+、L3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实现大幅提升,2025年左右中国智能电动车会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崛起。觉非科技CEO李东旻进行了名为《软件定义汽车新生态推动智能驾驶新增长期》的主题演讲。
李东旻表示,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汽车行业的一些核心趋势聚焦于车上的“三台电脑”,即底盘域、座舱域、智驾域,正因为智驾域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今天谈论的“软件迭代”成为可能,“软件定义汽车”也使得汽车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汽车的研发模式也在发生底层变化,即软硬分离,硬件越来越一体化,而软件的迭代速度很快,特斯拉就给出了软件迭代的标杆周期,即一周内完成一次内部测试,一个月给用户OTA一次。那么,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入局汽车产业又有什么机会?李东旻表示,一方面是独立软件主导的新角色与新机会。以往“集中式”的供应链模式变成了“分散式”汽车供应网模式,从芯片到软件、到中央域控,原来属于链条上的企业都处在了一张供应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产品处于全行业最高水准。另一方面就是软件在供应网模式中变得更加重要,这包含了算法和数据,李东旻表示软件Tier1在未来3到10年内将成为汽车产业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李东旻也强调了觉非科技在汽车产业生态中的角色定位,即觉非科技不做归控,会在应用层,通过软件算法与数据解决方案,帮助主机厂规模化量产落地,让主机厂放心交付。而对于现在智能驾驶NOA的发展态势,李东旻给出了觉非科技应对各类复杂场景的融合定位模块,包括高速场景下的匝道汇出、连续并线、长隧道并线等corner case的表现能力。在车展现场,李东旻同时发布了觉非科技“基于BEV的数据闭环融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可通过量产车BEV的实时感知结果,提供完整的城市Map-lite及Map-free数据闭环融合解决方案,并满足城市NOA、记忆通勤/泊车以及感知大模型训练的需要。他表示,方案的量产落地将为产业市场开拓出新的增长空间,期待携手更多生态伙伴,共同谱写“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篇章。芯擎科技副总裁兼产品规划部总经理蒋汉平博士以高算力SoC加速舱泊一体架构发展为主题带来演讲。
蒋博士表示,随着电子电气架构演变,汽车产业链正朝着集中化、融合的方向发展目前舱泊一体化呈现融合趋势。而智能座舱的跨域融合,将集成360环视、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功能,形成舱泊一体化域控制器的技术趋势。大算力能够为算法提供有效的计算空间。因此这一融合将使高性能座舱芯片具备场景、前景、算法优势。从市场数据上来看,2021年DMS渗透率约为5.3%,2027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21年APA渗透率约为7.0%,2027年渗透率有望达到60%。2027年座舱芯片利用其异构算力和功能安全算力将得到更多市场回报。对此,主机厂和芯片厂商都在考虑降低芯片成本,让用户享受更丰富的智能出行体验,未来将逐步演进到中央计算架构。蒋博士指出,芯片定义有3个关键指标,即PPA:性能、功耗、面积。先进的芯片的性能也主要体现这三方面:*是采用先进工艺,明显降低开启电压,实现功耗降低;第二是提升单管开断速度,逻辑电路响应速度更快,主频更高;提供强大的算力;第三是单位面积晶圆布设紧凑,封装面积减小,节约成本、提升集成度。此外,SoC自主化成为了行业必争之地。蒋博士认为,先进制程高端芯片技术前瞻性高,为增速最快的赛道;汽车芯片研发周期至少2-3年,对标全球*进工艺才能享受产品红利;高端向低端的向下兼容是可行路径,低端却无法向上突破。接下来,他介绍了单龙鹰一号舱泊一体化系统方案,该方案通过简化整车电气架构和泊车功能的软硬件设计,减少泊车ECU+DMS/OMS ECU 等部件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成本,降低系统成本。单颗龙鹰一号芯片支持APA/RPA/HPA场景的泊车应用,*支持8M摄像头接入,内置ISP为视觉应用和算法提供高达1.6G pixel/s的图像处理能力,8TOPS的NPU用于车位识别和障碍物检测,900GFLOPS的GPU实时提供3D高清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盘,高算力的ASIL-D级别功能安全岛为仪表盘和泊车规划和控制提供功能安全保障,支持轻量化容器虚拟化方案,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的舱泊融合方案。蒋博士最后表示,无论是芯片,还是软件、硬件和整车,芯擎科技希望让每个人享受到驾驶的乐趣。
03.座舱发力智能化中央计算成为现实
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徐建则重点分享了德赛西威对于智能座舱的思考。
徐建认为智能座舱是现阶段智能汽车给消费者带来感知*体的智能化体验,目前国内座舱的渗透率远快于全球。而高算力的芯片和AI算法的快速发展,让汽车成为了移动的大算力智能终端,成为用户的第三生活空间。在智能化时代下,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快速发生变化,OEM和供应商的耦合深度更深,定制化程度更高。用户场景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新的功能都开始上车。在智能化时代,数据安全也变得非常重更要。在智能座舱方面,德赛西威做了很多布局,一直在围绕安全、舒适和高效做开发。从2019年开始开发*代产品开始,目前德赛西威和高通基于骁龙8295共同打造了第四代智能座舱,这一产品将会在2024年*季度量产,会是业内首批量产的基于高通8295的产品。2025年还将会推出中央计算平台的第五代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对于座舱产品也做了不少的思考,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更快、更强的原子化整合服务能力。从具体的产品上来讲,德赛西威认为智能座舱可以分为五个层面:算力层、产品层、服务层、场景层和体验层,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选择来提供服务。德赛西威认为智能座舱需要通过独立感知层的形成,使得车辆具备与人进行“感知”、“理解”、“呈现”、“交互”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智能。关于未来,德赛西威认为中央计算正在成为现实,这可以带来更低的延时、成本也会有明显的降低。会上,零跑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线总监周徐宁就中央集成域控制产品开发及挑战进行了分享,总共分为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中央域控产品开发以及挑战与展望三个板块。
周徐宁借用人类需求的五个维度来衡量汽车座舱的发展历程,他谈到,在需求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作为基础交通工具可以满足生理需求,已经逐渐演变为第三生活空间。基于此,周徐宁表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变革,由硬件定义时代向软件定义时代过渡,汽车迎来全场景智能时代。周徐宁表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迎来了全面革新。硬件方面,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结构算力强、通用高;软件则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特点;信息架构上,既有信息安全防护,又有千兆以太网,高带宽低时延;智能配置方面,高阶智能驾驶智慧座舱快迭代短周期。另外,软件架构由单OS到多OS演进,形成软硬件分离、接口抽象、软件分层、软件模块化、组件化和复用化趋势。周徐宁指出,中央域控产品开发则主要包括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整车功能分配的重构开发和服务化的开发。其中,在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中央超算平台集中数据管理、仲裁、配电管理,高度集成了整车控制、车身控制、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保真功放、网关管理等功能。在整车功能分配上实现从功能化开发到区域化开发转变,服务化开发则按照接口标准化和业务服务化进行。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的挑战和研发组织分工合作模式的挑战,整车厂和供应商将从供应关系转向合作,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新态势。部分行业新玩家基于定制化OS和生态构建、系统集成能力逐步形成“软包硬”的商业模式和Tier0.5的行业地位,因此,我们需要从黑盒开发向白盒开发进行转变,从独立式管理向混合式管理转变。而在未来,消费水平升级和技术发展更迭将加速了汽车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开发模式、商业模式、产业格局将迎来全新变革。芯砺智能创始人兼CEO张宏宇在会上分享了基于异构集成的智能汽车在中央计算平台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舱驾一体对算力的高要求。
目前,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能时代*体量的信息技术终端,一个相对智能的汽车晶体管总数已经突破了300亿,并且在不断增加。为什么智能汽车需要这么多的晶体管?张宏宇针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这两方面进行了解答。首先,对于智能座舱,智能座舱简单来说就是人机交互,未来汽车将更像人,智能座舱将走向人与“人”的交互,所以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对于智能驾驶,如今的智能驾驶还是在感知层面实现智能驾驶,还没有实现认知层面的智能驾驶,仍处于高阶辅助驾驶阶段,要想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智驾算力需要迅速提升。除了算力的提升,更要利用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把算力分配好、管理好,才能更好地应用高算力。目前来说,现在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做跨域的融合,特斯拉已经是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但是特斯拉仍使用了多芯片,所以还是初期的中央电子电气架构,不过,张宏宇表示,以后一定会出现集成度很高的中央计算平台。同时,车厂所面临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所以,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芯片厂商能够快速迭代,但是每次产品的迭代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只是用传统的芯片解决方案,不同车型方案十分冗杂,这就与主机厂降本增效的追求背道而驰。那么如何提升性价比,做到降本增效?张宏宇认为,最重要的是实现平台化,而作为芯片厂商,芯砺智能希望能够助力合作伙伴实现芯片平台化,聚焦高算力方案。最后,张宏宇给出了芯砺智能自研的Chiplet芯片架构,能够实现低延迟、高性能、低成本等需求,并表示Chiplet异构集成是打破后摩尔时代突破困局的*解。安谋科技汽车业务线业务发展与方案总监曾霖围绕车载芯片IP解决方案助力智能驾驶进行分享。
曾霖表示,中国是全球*的汽车销售单一市场,国内主机厂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这是中国厂商的机遇。但同时,中国厂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斯拉“紧凑型乘用车”预计年保有量将达到四千辆百万辆,这将引发新一轮激烈竞争。特斯拉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芯片自研和定制化为特斯拉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后劲,特斯拉集团通过减少了控制线束的品类和数量,实现了降本增效。因此,曾霖表示,国内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要实现芯片自主可控。芯片自主可控具有几大优势,包括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灵活设计、整车芯片品类和数量自主可控、整车生产组装工艺充分优化、整车功能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竞争对手相同车型的水准、整车成本大幅降低等。曾霖表示,安谋科技车载芯片IP产品可放心用于汽车应用环境,丰富的车载芯片IP产品助攻国产智能汽车芯片创新。安谋科技研发的“星辰”STAR-MC2,在性能、规格、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灵活的车载芯片IP产品配置适配整车电子电气平台,车载芯片IP级别硬件虚拟化充分精简整车元器件数量,车载芯片自主可控实现整车生产组装成本大幅降低。在最后,曾霖表示,安谋科技将赋能国产智能汽车芯片创新。
04.汽车操作系统优化大模型为汽车赋能
未来十年,汽车领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零念科技创始人兼CEO柯柱良以“下一代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给出了解法。
以奥迪A8为例,柯柱良介绍了zFAS单域辅助驾驶控制器的具体配备情况——6种传感器、5种总线网络、5个MCU/MPC单元、38个应用层软件、1000多个软件接口以及包括RTOS、MicrosarOS、Linu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此外,奥迪A8的zFAS单域辅助驾驶控制器是目前*达到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域控制器。柯柱良指出,在OS³ 软件架构下,一方面,软件复杂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车载软件系统的代码行数达到100万行,接口复杂度也在日益提高,预计到2030年接口数目将接近600个;另一方面,OS³ 软件架构也广泛应用于当前先进域控和区域域控中,在应用层、中间层、底软层、域控硬件以及芯片和传感器均有涉及。柯柱良认为下一代智能汽车软件操作系统OS³ 应该具有四大特性,一是安全性,当前,智能汽车的安全性仍然是95%用户最关心的地方,系统实时性和安全性以及必要的鲁棒性成为决定性因素;二是可拓展性,软硬件解耦需要支持不同硬件平台(国产芯片),不同的硬件架构(一板多芯,多板多芯);三是服务性,“软件定义汽车”下的域控架构到中央域控需要更灵活的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四是开放性,需要采用开放的合作模式,应用开放的生态,实现行业赋能。会上,柯柱良还介绍了确定性实时系统技术和高精时间触发调度。确定性实时系统技术来源于航空航天系统,所带来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L3自动驾驶的刚需。关于高精时间触发调度,柯柱良指出,现实情况往往引入高度复杂的任务流程,时间触发调度的计算链可以妥善管理许多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任务,通过时间确定性确保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柯柱良还介绍了CarOS:Safety 、CarOS:SOA 和确定性调度中间件PowerD-Sch,并对智能驾驶落地场景、确定性调度结果分析和中央网关落地场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享。商汤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智能车舱副总裁许亮重点介绍了目前行业非常火热的大模型,以及这一轮全新的范式革新如何为智能汽车赋能。
2021年,商汤提前布局,在上海临港建立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作为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算力基座,AIDC基于2.7万块GPU的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5.0 exaFLOPS的算力输出,可支持最多20个千亿参数量超大模型(以千卡并行)同时训练。从2019年开始,商汤从10亿参数的视觉模型研发,到今天有320亿参数全球*规模的通用视觉模型。在NLP领域,商汤当前也有接近2000亿参数的大模型,有能力去训练1800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所以,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基于多模态的基模型可以做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内容生成和推理决策。在智能汽车领域,商汤绝影将会基于自己的AI能力和大模型能力赋能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在智能座舱方面,通过大模型的能力,商汤可以实现空间环境理解、用户状态感知、多模指令解析、AGI、语义理解推理、多轮对话和内容生成等。大模型的赋能可以对智能座舱能力进行升级,可用场景也将会变得更多。在安全方面,商汤绝影开发了大量的DMS算法,通过多模方式来提升安全,目前已经进入到大量的量产车上了。而在车载娱乐方面,商汤绝影也有很多产品推出,随着大模型持续发挥作用,车辆的座舱将会变得越来越拟人化,重构未来车舱体验,打造真正的智能化“第三生活空间”。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孟祥雨以“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产业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具体到L1~L4级自动驾驶产品,孟祥雨认为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黑盒子模式,OEM严重依赖博世、伟世通、安波福、电装等大型Tie1,大多是黑盒子交钥匙工程;二是成本高周期长,按照车型收取开发费,开发费用高,ESP/ADAS标定、测试验证周期长,产品量产上市受到很大制约;三是平台化难,HWA/TJA/ACC、LDW、APA、AVM等通常是不同的供应商,传感器、控制器不共用,平台化、系列化困难。四是差异化难,ADAS性能同质化严重,尽管OEM理解用户需求、普遍积累了诸多特色算法,但是面对黑盒子方案,用户体验感好、有特色的差异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05.智能驾驶转向渐进式城市L2是主战场
纵目科技智慧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尤臻慧介绍了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路线以及纵目科技的进展。
目前纵目科技已经布局了泊车/高速/舱行泊域控制器,雷达摄像头等核心传感器也已经量产,核心软件算法仍在不断进化。在泊车方面,纵目科技已经有了完善的产品,同时也在有序布局开发行泊一体/舱行泊一体化的产品。尤臻慧表示,车辆架构经过了分布式往集中式的变化,正在朝着中央计算形态演变。整体来看,目前集中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但是演进的过程还比较漫长,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L2/L2+还将会是非常重点的方向。以泊车为例,这一技术存在不少的难点,部分车位的设计并不算标准,需要专门来处理。而记忆泊车功能,也需要考虑光线等多种因素,仍然有不小的挑战。目前纵目正在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打造*的泊车产品。后续纵目科技将会以泊车为切入点,将行车和泊车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更好的驾驶效果。魔视智能CTO胡益波就高阶智能驾驶规模化量产进阶之路进行了主题演讲,演讲内容主要围绕“量产”和“进阶”展开。
对于域控制器的发展趋势,胡益波表示,未来的电子架构朝着集中式发展是十分明确的,在这个集成化的过程中,ADAS作为电子电气架构的一个子系统,其行泊一体域控产品必然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那么行泊一体需要什么?胡益波认为,这需要全栈式的开发能力,从最开始的感知,包括雷达、视觉等感知层面,再到决策规划控制,再到中间件、底层软件,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快速响应,并满足不同客户对于行泊一体的各种需求,并可保证不断迭代演进。同时,胡益波介绍了魔视智能行泊一体的技术演进,从泊车场景到行车场景,形成数据闭环、量产落地,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平台化的工程能力对于量产落地十分重要,所以,魔视智能始终坚持把研发和工程紧密连接。而什么是工程化落地的能力,胡益波认为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过魔视智能坚持遵循V型开发模式以及软件ASPICE开发流程,在工程质量方面严格把控。除此之外,完善的开发测试工具链和完整的产品评测能力,也对于量产交付来说至关重要,这将大大提升开发效率及迭代响应能力。作为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一径科技产品副总裁李云翔博士着重分享了补盲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及落地实践。
李云翔指出,城市NOA是今后高阶智能驾驶的主战场,汽车需要与各类固定与非固定的交通要素做“近身搏击”,智能驾驶所面临的场景更加复杂,用户对自驾功能舒适性要求更好,同时更注重安全。以十字路口这一复杂场景为例,李云翔分析了补盲激光雷达在汽车左右转、直行和掉头四种情况下的具体表现。比如,左转弯时,汽车需要控制与邻车的间距,左转完毕后需要对左右两侧车辆间距进行控制,在驾驶员既需要关注前方,又需要对侧边路况保持高度警惕时,而补盲激光雷达能够分担驾驶员驾驶压力。此外,补盲激光雷达对复杂场景下的泊车也有很大帮助。李云翔强调,补盲激光雷达并不完全等于侧向激光雷达,他认为,现有的侧向激光雷达更侧向关注大视场角。另外,在高阶辅助驾驶中的补盲激光雷达上,多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压力与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需要注意比较补盲激光雷达与高性能摄像头或者4D毫米波雷达的综合性能和成本。另外,李云翔还分享了面向短距补盲应用场景推出的ML-30s+MEMS激光雷达以及综合前向长距和侧向补盲的ZVISION激光雷达组合方案。关于如何用好补盲激光雷达,李云翔表示,无人重卡、末端配送、Robotaxi都会是未来补盲激光雷达应用的重要方向。超大视场角、固态化方案、低成本也将是乘用车补盲激光雷达发展的大趋势。
06.结语:智能汽车正在飞速发展
峰会现场,人人张口闭口都是汽车智能化,无论是车企、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或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快速布局,智能化成为行业内的共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车企有的在研发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提升开发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还有的车企使用AI大模型打造机器人产品,提升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智能驾驶和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L4级自动驾驶企业也开始在L2级自动驾驶方面发力,都在为量产而努力。智能汽车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一部分供应链企业的快速发展,高算力、高性价比的国产芯片和激光雷达企业也开始快速量产,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汽车产业下半场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加速落地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最 大主题。
0426
今年春天之前,谁也没想到人们真的会坐火车去吃烧烤。
烧烤热的带动下,3月*周淄博到站旅客连续两天超过2.1万人次,3月5日的到站旅客数量更是创下三年以来单日最高纪录——4.8万人次。
淄博本地人一边“抱怨”着五一节根本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排队一星期也没吃上烧烤,一边打开了只有过年才舍得用的灯光秀,拿出*的热情,来迎接四面八方前来的旅(食)客。
星级酒店被改成价格不过百元的青年旅舍,坏掉的马路、公交站台被连夜施工修好,外地车牌会被本地人各种让道,街坊邻居会去忙不过来的烧烤店里帮工,体制内年轻个高的帅小伙,则被派往各个烧烤店做服务工作。
许多当地人在Vlog里不无动情地说道,淄博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金融市场上,淄博也凭着这股烧烤热吸引到了一部分资本的注意力,除了“烧烤概念股”,还有张店农商行、齐商银行等针对性推出的低利率“烧烤贷”,甚至近期的淄博政信信托都遭到了抢购。
走红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淄博无疑是想抓住时机打造城市IP以吸引投资、增加收入,典型套路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落寞工业小城市试图拯救自我的渴望与迷茫。
01 老去的重工业
急需增长新动能的淄博决定成为网红。
淄博在山东16个城市中,一直是个存在感不强的存在——没有青岛、济南的知名度,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也只能排到省里的7、8名。不算太差,但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就像所有老化的重工业城市那样。
淄博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之一,31家上市公司中就有29家源自化工材料产业,包括医药企业也是以生产化学药为主。
这些上市企业虽然不少都发展成了细分领域的龙头,但从整体来看,这样的产业结构显得有些老旧。
淄博如今的产业结构和城市生态,实际上脱胎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淄博在重工业的浪潮下建成了一座座电厂、铝厂、炼钢厂和制药厂,至今仍有不少老厂房拱卫在淄博中心城区的火车站周围。
那个年代的年轻工人们,工资从15块陆续涨到了30块。手头宽裕的他们就会在下班之后三五结伴,围着三轮车上冒着热气的小炉子,烤上肉串享用人间烟火。
据说当时炉里的炭火,可以从早上8点一直燃烧到凌晨3点。
十多年后,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浩浩荡荡。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重污染、高能耗、低价值企业被大量关停,工厂和工人们被推离了时代的舒适圈。
淄博的产业升级并不顺利。虽然先后建立了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鲁化学工业园区等国家级园区,大力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地方收入的质和量都没有出现明显改善。
淄博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98亿元,同比增长14.75%;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9亿元,同比增长1.88%。
而对于今年的财政经济形势,淄博市预算报告中虽然写着预计同比增长5%的目标,但同时也指出,预计各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这里面既有全球经济下行、外需放缓、大宗商品涨价的宏观问题,也有“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难以压减的现实问题。总之,淄博市对自己的财政收入增长、支出保障等方面的预期都不太乐观。
所有困于产业升级的老工业城市,都在经历着的类似困境。幸运的是,淄博通过烧烤突然爆红,果断抓住了这波城市营销的机会。社交平台种草、短视频造神,再到后续推出的各种便利旅客的措施等等。淄博在成为网红城市这条路上,既有决心又有行动力。
02 消费不是*药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刺激消费来解决。
数据显示,淄博市3月份餐饮业用电量达到2277.82万千瓦时,较2月份环比增长12.78%,比去年同期增长36.84%。鉴于用电量对经济情况的指示作用,淄博烧烤确实带火了当地的各种业态。
理想情况下,淄博烧烤火了之后,游客量会猛增,餐饮、住宿、出行、购物等消费反弹,将有效带动当地“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快速增长,同时带动地方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长。
今年*季度淄博财政收入也的确有所增长,3月份收入增速高达32%,位列山东各市第3名。不过淄博财政人员表示,烧烤等服务行业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度比较低,因此与一季度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关系并不是太大。
更进一步看,对照*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就会发现,消费和旅游的强劲复苏,对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就业情况的作用也都很有限。
一季度全国人民的需求爆发和消费反弹可谓有目共睹,餐饮收入从去年年底的-14.1%直接飙升至今年3月的26.3%,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也从0.1%拉高至9.1%。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呈现加快恢复向好态势”、“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服务业经济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国际投行也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测调高到超过6%。
然而3月份时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还是创下了新高19.6%,藏在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8%背后的,是同样没有改善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收入中位数过低等老问题。
虽说扩大内需可以帮助经济复苏、增加工作岗位,但指望通过刺激消费来解决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显然并不现实。
比如说地方债务问题。就在4月12日,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文称,贵州债务问题已无法仅靠自身能力得到有效解决,3180亿元的城投债似乎要就此“摆烂”,蓬勃的消费和旅游市场帮不上太大的忙。
这种时间节点下,新晋网红城市淄博的城投债同样引发了市场关注。
目前,淄博存续的城投债余额为552.06亿元。大公国际曾在评级报告中指出,淄博市政府债务规模逐年增长,债务负担较重。4月初,淄博市城投债仍以12.95bp的利差上行幅度位列全国各地级市榜首,仅次于贵州省六盘水市(15.16bp)。
信用利差是城投债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潍坊市、淄博市等城投债信用利差明显走阔,说明这些城市的市场认可度在下降。
然而随着烧烤火出圈,近期部分淄博城投债在二级市场的成交有所放量,到期收益率也有所回落。通过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强化市场信心以利好城投债,这可能是淄博当地乐于给烧烤热潮推波助澜的重要原因。
当然,此次烧烤经济能否持续,以及能够多大程度带动淄博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待观察。毕竟大多数网红城市只能红得了一时,却红不了一世。
03 城市如何长红
产业特色才是支撑网红城市长红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几年下来,国内不缺少因某些元素一夜火爆的网红城市,比如帅小伙丁真带火了理塘,台湾菠萝事件带火的徐闻等等。
然而这些网红城市正渐渐失去声音,地方收入也没有实现长久增长。比如2022年,理塘预计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00万元,较2021年预算数下降17.92%。
网红城市屡见不鲜,说明大量的城市管理者营销意识的觉醒。但城市经济无法通过火爆更进一步,也说明这些城市还没有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另一面。
2021年,南方财经发布《中国潮经济·2021网红城市*榜》,评选标准中网络热度只占20分,剩下的分数则来自于产业发展、城市活力与生活方式。
而长期占据流量的成都、长沙、西安、厦门等网红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更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基础配套。
比如成都,拥有全球知名的大熊猫基地,有深受人们喜爱的川菜,有时髦度超高的太古里和春熙路,还有产值突破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这些丰富的因素条件具备了,才能连续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旅客游玩、人才安居和企业落户。
反观贵州,虽然并不缺少国家级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导入,但不论是传统农业、消费行业,还是新兴的大数据等战略性产业,都缺乏足够的经济推力,地方创收、化债也逐渐变成了天方夜谭。
可见,即便是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城市长红的模式也无法轻易复制成功,每个有心突围的二三线城市,都得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妥善规划一条切实可行的前路。
对于淄博来说,烧烤热度褪去是必然的,毕竟其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即便产业转型升级也不可能是向旅游等服务业城市转型。按照淄博的“十四五”规划,未来将促进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这“四强”产业成长。
同时,淄博还要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0%、53%左右。
淄博的产业规划还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毕竟事物的发展必定遵循客观规律,盲目追逐热度、依赖热度,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有害无利。
04 写在最后
如今网上大量出现游客吐槽淄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没有其他好玩的地方、外卖都很少的实际情况,这属于爆火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后遗症。
本地人则有担心,如果为了迎接游客而紧急修建停车场等各类基础设施,在烧烤的热度过后,就很容易变成更加沉重的城市债务负担。
重建基础设施以迎接更多游客,就必须考虑热度是否会消失,消失之后怎么办。不重建基础设施,又必然会导致游客的不满情绪,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城市形象的危机事件。
显然,这阵烧烤热对于外地游客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对当地居民来说,则意味着太多。因此这大概可以总结为淄博人的一种“甜蜜负担”,让人们为之幸福,也为之担忧和顾虑。而从金融视角去观察这场烧烤热,就会发现人们的担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非杞人忧天。
从成为网红城市开始,就必然要面对短期的配套问题和长期的热度消散的问题。但愿淄博已经对此准备好了。
0424
重温青春,再次道别。
27年前,一群“运动男孩”乘上从神奈川出发的列车,《灌篮高手》TV版播完了最后一集。年轻的观众们为一句“我们去称霸全国”热血沸腾,却没能亲眼见证那辆列车开到终点。
正式上映13个小时前,电影版《灌篮高手》在国内的预售票房突破了1亿,还成为了中国影史动画电影零点场的票房冠军。全国有无数早已不再年轻的观众抢在*时间,去赴自己的青春之约。
电影版《灌篮高手》的受众构成与众不同,灯塔专业版显示30-34岁的观众是观影主力,占29.8%,而大部分电影受众年龄占比最高的区间总会落在30岁以下,如前段时间另一部热门动画电影《铃芽之旅》,“想看人数”中20-24岁观众占比最多,为36.3%。
创作上,井上雄彦也在避免过分粉丝向的问题,电影《灌篮高手》不只是将原著里的“湘北vs山王”原样搬上银幕,而是以球队控球后卫宫城良田为主视角,让许多新情节穿插在比赛过程中。
“我希望观众们可以感慨地说:我虽然知道《灌篮高手》,但这样的《灌篮高手》还是*次看到。”这是作为导演兼编剧的井上雄彦对电影的期待。
但对那些期待电影的观众们而言,商业反响和作者初衷或许都不太重要。
“有遗憾的青春”常常会让人回味一生,正如曾经影响数代人的《灌篮高手》;而很多时候,人一生也不曾有机会去修补自己的遗憾,《灌篮高手》电影版却是这样一次珍贵的机会。
“空白”
粉丝们都熟知,《灌篮高手》是一部选择在高光时刻戛然而止的作品。
将“湘北vs山王”作为最终战,是井上雄彦在画对战表时就决定好的。塑造其他强队的角色如森重宽,只是为了营构“这可是全国大赛”的氛围,他本人“很讨厌‘淘汰赛’这种主人公获胜才能推进故事的方式”。
当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连载到两队激战正酣时,井上去他的师父北条司家画分镜,边画边嘟囔“这之后该怎么画呢”,北条司语气轻松地说:“这场使出了全力,后一场被杀个大败不是挺好的?”
于是在比赛结束的下一回,读者们错愕地看到了主角们惨负爱和学院仅止步16强。
倒是东映制作的动画,可能更加违背井上的创作追求。在《灌篮高手》连载的7年里,展现篮球比赛的细致和专业程度一直都在进步,耗费5卷描述的“山王战”已非常写实。作者对动画拖沓、注水的不满,直接导致了整部漫画的精华到现在才有“动画版”。
而不论漫画的收束方式还是动画的缺失,都让粉丝们的心里仿佛少了一块。不同于许多长篇热血漫用“陪伴”的方式实现和几代人的情感链接,《灌篮高手》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定格”,既然定格的时间段与青春绑定,想起它的同时青春记忆就也会奔涌而出。
井上雄彦是这么解读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截取一部分,我不想关掉通往那个世界的大门……《灌篮高手》的人物们其实一直活跃着,大家只是看不到而已。”
2004年,《灌篮高手》漫画单行本销量突破1亿册时,井上雄彦在23块黑板上画了《十日后》,尽管和现实里的时间跨度毫不一致,但故事仿佛仍能延伸下去。
现实世界里,《灌篮高手》的影响则从未消失。1996年它刚结束连载时,日本篮球协会统计的篮球竞技人口超100万人,是历史最高峰。2006年井上雄彦联合日本篮协推出过名为“灌篮高手奖学金”的高中生资助计划,成功举办11期后,它给日本篮球B联赛输送了6名职业选手。
中国粉丝对《灌篮高手》的情怀不输它的故乡,总是不经意间想起湘北的“老朋友们”。B站上有个用2K游戏还原“山王战”的视频,3年前《灌篮高手》电影预告刚公布时,视频的播放量是500多万,现在超过了800万。
一部日本漫画不太可能对国内职业篮球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但国内球迷热衷想象湘北众人进入日本国家队后,碰上“中国移动长城”的故事。2002年姚明刚去休斯顿火箭时,看到前火箭总经理道森还问了身边人一句:“你看,他是不是像安西教练?”
本月初,中国篮球首届名人堂仪式上,姚明的前辈、有“亚洲乔丹”之称的胡卫东在演讲中也“致敬”了一回《灌篮高手》:“9岁那年,我对启蒙教练说,教练,我想打篮球。”
一部留下“定格”印象、留下二十多年“空白”的作品,却在画框内外不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这是《灌篮高手》在“青春”含义之外留下的时光奇迹。
“多彩”
《灌篮高手》也是一个特定的动漫年代的*缩影。
在日本,它有“《周刊少年JUMP》白金时代三台柱”之称,1995年在《灌篮高手》《龙珠》《幽游白书》等现象级作品的助推下,《JUMP》达成了单期653万本的历史最高销量纪录。
但《JUMP》在日本漫画业中反而是后来居上者。1968年初创时,《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占据着市场主导,《JUMP》*期由于发行量太小,连印刷厂都不愿接单,*任总编长野规挂靠集英社另一本杂志《玛格丽特》才把创刊号印出来。
后来人们熟知的许多《JUMP》成功方法论,某种程度上是杂志在没名气、没作者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选择。比如比较著名的“友情、努力、胜利”三原则,就是基于长野规的“市场调研”:他让一批小学生从50个关键词里选出最喜欢的,友情、努力、胜利得票最多。
《JUMP》还需要通过开设奖项来发掘新人,如“手冢赏”、“新人漫画赏”等,渐渐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漫画家专属制度”,也就是向新作者提供签约费和推广资源,但一旦签约只能给《JUMP》一家供稿。另一项“调查表至上制度”则维持了《JUMP》的持续生产能力和读者口碑,即让读者投票决定作品能否连载,人气下降作品就可能被腰斩。
这些举措完全成型并深刻影响创作,应属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以“三大民工漫”为代表的“JUMP黄金时代”。《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15年以上的超长连载时间保证了《JUMP》的市场霸主地位,作者大多会专精于一本作品,甚至因为已有方法论在前,同时期热门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存在一些共性——包括《妖精的尾巴》《家庭教师》等在内,都会带有奇幻要素、讲少年的异世界冒险。
而在《灌篮高手》及其之前,哪怕是强调“核心价值”的《JUMP》,作品风格都相对更加多元。有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这样结合神话架空元素、画风美型的,也有北条司的《猫眼》《城市猎人》这样主题更严肃、设定与画风都更写实的。硬派战斗漫画里的《北斗神拳》《JOJO的奇妙冒险》、运动漫画里的《足球小将》、历史漫画里的《浪客剑心》《花之庆次》等也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
这批漫画的连载长度大多控制在5年左右,客观上更有利于作者在完成自己的风格化尝试后就及时抽身。连载超过10年的《龙珠》是主流少年漫发生变化的引领和见证者,它从搞笑漫中途转为战斗漫,鸟山明不得不多画了两三个可以作为结局的章节。
但即便取得*成功,《龙珠》最早的责编、《JUMP》第六任总编鸟岛和彦却在一次对谈中直言:“漫画不能连载10年20年。10年就500话了,为什么这都完结不了?”足见当时《JUMP》内部也存在分歧。
井上雄彦和《幽游白书》的作者富坚义博则是两个拒绝被杂志捆绑的典型,画完自己想画的内容就利落完结。后来富坚义博身上多了“追星”、“打麻将”之类的梗,井上雄彦则基本告别了少年漫,还在绘画形式上钻研起硬笔、毛笔等等表现形式。
在国内,先看到动画再入坑漫画才是更多粉丝走过的轨迹,《灌篮高手》是同期*的引进动画之一,90年代一度有电视台配上字幕:“高考后还将复播,请安心备考。”而得益于电视台的大规模引进,那个年代本身,也是日本动画能在国内成为全民记忆的年代。
到《海贼》《火影》时期,大部分观众通过影碟、点播台、互联网看动画,日漫已经初具分众属性。而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引进日本动画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都达到了不可能再复现的程度。
引进动画当然不仅限于《JUMP》的改编作。*批以《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多啦A梦》等少儿向动画为代表,它们大多有中文配音和主题歌,观众甚至不会有在看外国动画的感觉。此后《高达》《战神金刚》《六神合体》等机甲动画又大为盛行。
再往后,日本动画的引进就呈井喷态势,无法再以批次分类了。除了JUMP系的《龙珠》《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等,还有《美少女战士》《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奥特曼》等等各自特点完全不同的作品。
一些时代造就的引进趣事也频繁发生着:如《新世纪福音战士》被包装成了《天鹰战士》,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也只能看个热闹;如《北斗神拳》播出后血肉横飞的画面惊呆了家长,在部分地区被紧急叫停;再如当时有许多台译、港译动画,流入大陆前已被“魔改”,《中华一番》就服从资方统一集团的广告诉求被改成了《中华小当家》……
《灌篮高手》是*的,但每个人的记忆里一定不只有《灌篮高手》,现在想起来它们或许都很模糊,但共同构筑了那个年代的多彩。
“回来”与“告别”
“文娱作品失去创造力”是个全球性问题,好莱坞执着于翻拍和拉长那些著名IP,日漫也没有停止过“炒冷饭”。
仅在今年,就先有《龙珠超:超级人造人》的上映,该片立项的基础是《龙珠超》漫画还在连载,类似情况还有《博人传》的漫画和动画仍在努力试图延续《火影忍者》的商业价值。几个月后,内地观众又看到了20年前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的重映。
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宽,“日漫复古”的现象还有不少:2020年翻出初代阵容的《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2021年复刻《迪迦奥特曼》的《特利迦奥特曼》、2022年《死神》的“千年血战篇”动画化、已经日本定档本月月底的《圣斗士星矢》真人版……“爷青回”都不知道被多少人喊了多少遍。
这其中当然不都是了无诚意之作,相反不乏口碑上乘的精品。对各自的粉丝来说,能和记忆再次相遇都是一份幸运。只是它们的不断出现似乎也在提醒你,能和蝉鸣、汽水、电视机相伴的看《灌篮高手》的青春早就过去了,连同着能催生《灌篮高手》的时代一起过去了。
不过,这次的《灌篮高手》电影版依然是特别的,这恰恰体现在它不满足于让曾经的观众缅怀青春,而是有采用新技术和补充叙事的野心。
电影版的企划早在十多年前就递给了井上雄彦,但最初的样片因为“和想象完全不同”而被拒绝。2014年决定制作后,“三渲二”能呈现流畅的动作和比赛,也意味着他不得不删除原著中大部分笑点和内心独白。把主角换为湘北首发里*背景故事不丰满的宫城,直接动因则是“按原作做同样的东西,对我而言不太有欲望”。
这位漫画家曾认为“专业就是不断向上的人”,“秉持着前进、前进、再前进的态度”在《灌篮高手》之后又画了《REAL》和《浪客行》,而后来的经历也在影响他:“当年漫画连载的时候,我20岁左右,最擅长的就是高中生视角……那之后我年纪也长了,视野也变宽了,想要描述的东西也变得更多了。这是一个自然的变化吧。”
换言之,《灌篮高手》电影版的创作心态就和前往影院的观众们心态一样,都是“从中年再回看青春”。这让它所包含的,不只有纯粹的热血,甚至如果因为视野变化显得不如曾经热血了,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原版漫画的结局是,樱木读着晴子的信,里面写着:“大家都在等你回来……你最喜欢的篮球正在等你回来。”
而如果以《灌篮高手》电影版作为这个故事真正的结局,穿透作者、观众以及IP所身处的现实,更合适的一句总结大概是:
“再见了,运动男孩。”
04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13日消息,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新医疗”)获青创投股权投资三千余万元,成为康复产业孵化器内第一家股权融资过千万级的企业。
健新医疗成立于2022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是康复产业孵化器从上海引进的重点项目,主要进行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公司致力于能量技术平台、影像技术平台、无创治疗技术平台等的全学科原研技术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可根据人体组织特性智能调节超声能量和电能量输出,减少医生更换不同能量器械的操作,提高手术流畅度,并具有切割速度快、凝闭效果好和热损伤小等特点,于2022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立项。
对于此轮融资,健新医疗董事长冯庆宇表示:“从意向到入驻,从初创到成长,康复产业孵化器切实做到了陪伴式服务,高效帮助我们对接资源、完成融资。在资本的推动下,健新医疗将铆足干劲,用实质性的成绩回报园区、回报区市。”
0412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11日消息,茵塞普于3月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清水湾基金二期(由李泽湘教授发起,出资人包括领先的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大型科技企业等),高秉强教授个人及其基金,原战略股东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项目合作伙伴广东博成生态科技投资集团。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
茵塞普科技(INSPRO)是一家科技创新型社会企业,旨在利用旨在利用昆虫生物转化、运动控制、环境控制和AI算法等技术,系统性地解决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蛋白质供应短缺等社会问题,最终通过循环经济实现低碳未来。
据悉,清水湾二期基金总规模8亿元,由李泽湘教授发起,出资人包括领先的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型科技企业,高秉强教授,以及甘洁教授等。
李泽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港科大自动化技术中心(ATC)及机器人研究所(RI)创始人。自1999年起,李泽湘教授与同事及学生联合创办多家高科技公司,包括固高科技、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和逸动科技等,并把科研成果产品化后推向全球市场。2014至2016年,李泽湘教授先后发起并联合创办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 PARK以及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深度支持和培育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
高秉强教授,全球知名微电子专家,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工学院原院长,XBOT PARK机器人基地联合发起人,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副主任、教授、微电子制造所主任。高秉强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中国半导体芯片设计和集成系统企业,创办Silicon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SIF)风投等多家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多家芯片行业的标杆上市公司。
昆虫蛋白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相较于传统农畜产品,昆虫蛋白具有营养丰富、资源利用高效、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昆虫蛋白行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市场规模较大,主要用于宠物食品和饲料。
根据《黑水虻的资源价值化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显示,黑水虻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昆虫蛋白来源,可以被用作代替部分饲料原料,例如豆粕、鱼粉等。黑水虻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在畜禽培育中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黑水虻的饲料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饲料的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
茵塞普科技创始人兼CEO余广滔先生(Elvis): “茵塞普的目标是解决全球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蛋白质供应短缺的难题,其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规模化地、更加科学高效地养殖昆虫。因此,我们开发了一套设施化有机固废昆虫生物转化系统(Industrialized Insect-based Bioconversion System)。”
茵塞普设施化有机固废昆虫生物转化系统部分展示
余广滔表示:“工业化智能生产昆虫蛋白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我们将固高科技的技术应用到黑水虻的设施化养殖中,从而把昆虫生物转化、工业自动化、环境控制、数字孪生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整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
茵塞普设施化有机固废昆虫生物转化系统部分展示
茵塞普科技目前已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占地58亩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并运营着黑水虻繁育中心、设施化有机固废昆虫生物转化中心、商品化加工中心以及循环农业展厅,具备日处理20吨餐厨余有机固渣能力;二期工程正在同步建设中,二期投产后可日处理50吨餐厨余有机固渣,年产超3,600吨鲜虫。同时,茵塞普科技已建立黑水虻产品的全球销售渠道,自有品牌COOHGRUBS在美国亚马逊平台实现评分第一、销量前三的佳绩;2022年,茵塞普已与国内头部饲料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订单超过2,000吨虫干/年。
余广滔希望茵塞普在扎根大湾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并逐步迈向国际市场。茵塞普会持续投入研发,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并积极加入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社投盟CASVI),推动形成一个更加良性、更加有社会责任的创业生态圈。
0409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7日消息,智能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上海嘉奥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Keyinbot),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投控南部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智能手术机器人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渠道拓展以及全球市场推广。
嘉奥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医疗领域领先的创新技术与服务研发企业,坚持助力中国精准医疗的发展和升级。通过与多家顶级三甲医院、高校的医工交叉紧密合作,公司专注于医疗手术机器人前沿技术开发,长期致力于打造符合中国市场独特需求、普及性高并具备极致性价比的新一代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
嘉奥科技创始人马科威表示:“中国许多行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快速迭代和降本增效,从而将原本只有少数客户可以负担的昂贵高新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普惠。嘉奥科技的雄心,就是要在骨科机器人这个领域实现这种成功。如今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医院的引进成本动辄高达上千万,只有少量的三甲医院能够负担。嘉奥科技的产品在不断跨越式提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将利用自身研发能力强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使之面向更多的三甲及二级医院,满足更广泛的临床治疗需求,让更广大的中国疾病患者群体都可以享受到智能化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指出,手术机器人在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已经获得全球医疗界广泛的认可。脊柱外科手术是所有外科手术中复杂程度最高的术式系列之一,手术机器人大大提升了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缩短了脊柱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目前,该技术到了加速创新迭代、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提升的时候,这也是我们选择长期投资嘉奥科技的原因。
0402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31日消息,苏州门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门海微电子”)近日连续完成B轮、B+轮超亿元融资,由瑞芯投资领投,复星锐正资本、考拉基金、元禾控股、南通科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光伏方面产品的研发,市场开拓和运营资金补充。
门海微电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从事MCU/SOC的设计和销售,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芯片公司,专注于能源物联网芯片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电网芯片、光伏安全控制芯片、光伏智能优化芯片、WISUN小无线芯片等产品线。团队具有近20年的半导体从业经历,且核心创始人有近10年的共事经历。
01、智能电网,通信能力是一大优势
电网市场目前也是门海微电子的一个主要市场。
智能配电网时代,所有工作在配电网10千伏到30千伏区间内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并汇报给融合终端,由融合终端进行综合处理之后汇报到云端进行处理。这意味着配网侧所有设备都需要具备通信能力,除已联网的智能电能表之外,还包括各级开关、智能物联锁具、随器计量、分布式电源、有序充电桩、水气热表等台区及客户侧设备,保守预计新增联网节点数量可能达智能电表的5倍以上。
公司自主研发了宽带电力线载波通讯(HPLC)芯片,具有电力线噪声抑制技术和独特的智能感知自适应技术,即根据电力线噪声和负载状态实时选择最优通讯策略,有效地解决通讯不稳定的问题,并已成功应用于国网,南网以及海外电网市场。
同时,公司双模芯片已成功通过验证并开始量产出货,该芯片方案具有集成度高简单易用,软件易扩展,高稳定性通讯等优点。
02、光伏市场,已服务多个龙头客户
光伏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2年,国内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量约36.29GW、分布式光伏并网量约51.11GW,合计约87.4GW,同比增长59%。据IEA预测,2024年全球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600GW。根据0.2元/W计算,光伏安全控制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可达1200亿元以上。
光伏发电设备长期运行于户外环境中会加速电缆和连接器等设备老化,导致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另外,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的功率等级和电流电压不断提高,光伏系统从最初的600V设计提高至1000V,又逐渐向1500V升级, 更高的电压更容易导致起火。
在光伏市场,美国、欧盟已出台多部法规,强制安装光伏快速关断器,以保证交流断电后,系统子阵内直流电压低于安全电压。广东东莞、浙江省海宁市、广东省深圳市也已开始推行相关规定。
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分布式光伏安全及优化市场被以色列Tiggo、Solar Edge垄断,门海微电子从2019年开始关注光伏市场,目前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共有3款产品。
此外,门海微电子在光伏组件级控制领域,为客户提供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度的小型化全新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目前,门海微电子已成功与多个行业内龙头进行合作。
在创始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兼CEO林雄鑫是连续成功创业者,曾任苏州国芯技术总监,成功开发30余款信息安全和汽车电子芯片,累计出货数亿颗。公司共有50多名员工,研发占比70%左右。
03、投资人说
复星锐正资本表示,“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各国出台法规强制安装关断器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非常看好光伏快速关断器、智能优化器的千亿级市场潜力,以及门海微电子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PLC技术路线领域头部企业,公司业务优质且技术实力雄厚,在专利工艺、成本、产能布局等方面均积累了深厚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壁垒,已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光伏领域多家上市公司进行验证出货。我们非常看好企业本身汇聚了创始人及团队在半导体领域20年的从业积累,和对于产业价值链条的深刻认知。复星锐正将充分运用投资生态及产业资源,与门海微电子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0401
2023年3月30日,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中国发布仪式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颐和厅隆重举行。本次峰会汇聚了超过80位来自国内外各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和专家学者,围绕“人类,为了什么需要创新?”的主题,就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峰会第一天的开场,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剑华,清华大学副校长李路明,以及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与会的嘉宾、朋友们表示欢迎。随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编Mat Honan通过视频为峰会发来祝贺,DeepTech联合创始人陈禺杉也发表了致辞。
紧接着,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入选名单正式发布。在颁奖典礼上,来自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芯片、量子物理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的新一届TR35青年创新者被授予了这一殊荣。
颁奖典礼过后,峰会正式进入开幕式演讲环节,围绕着“人类,为了什么需要创新?”的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教授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导王自力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三位院士分别结合自身研究与思考的领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创新的终极目标,分享了他们的独到见解。
接下来,DeepTech联合创始人兼COO张岚分享了关于过去二十多年共220项“十大突破性技术”的总结报告。在随后的“青年向上”环节中,到场的24位新一届TR35入选者以每人3分钟的时间,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与创新项目,其余入选者则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展示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大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发表开场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与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则通过视频形式为峰会致辞。
随后,现场进入主题演讲和炉边对话环节,来自生命科学、航空航天、自动化以及农业等交叉学科的专家学者和投资人等,在“解码生命”、“交叉跨界”两个板块进行精彩的分享,并分别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为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科技商业领袖、政府代表等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及挑战。峰会期间,还同期进行了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座谈会,北京海淀区领导、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领导以及DeepTech代表与一众来自多个领域、赛道的青年科技创业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峰会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主办。峰会在北京海淀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态势,也为中国的青年科技创新者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才华的舞台。活动将持续2天,最顶级科技大脑们的分享,为我们绘制出了一份关于中国创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蓝图。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国家一流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聚密度最高的区域,在科学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方面遥遥领先。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简称“清华工研院”)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和管理的事业单位,承担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在北京转化和产业化的使命,构建国际化技术转移创新生态,建设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国际氢能中心等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培育了众多行业领军的硬科技企业,有力支撑了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0321
3月15日,南京市建邺区与知名基金投资管理机构CEiC、南京银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东南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建邺金融科技基金”,总规模达5亿元。旨在通过“基金赋能”、“资本招商”、“投贷联动”等重要抓手,持续拓展开放以南京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区域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建设和金融业数字化水平综合实力。
签约当天,第五届全球金融科技创业大赛南京赛区总决赛,在南京金鱼嘴正式擂动战鼓。自2018年第五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启动全球金融科技创业大赛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上千个金融科技项目的参赛。
据了解,本次决赛是大赛第三次落地建邺。作为南京金融业的主要承载区和未来增长极,建邺坚定锚定金融主导产业。今年以来更是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军团”,抢抓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力争全面提升区域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综合实力。通过承办大赛,建邺将进一步汇聚金融科技一流项目和企业资源,构建政产金科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建邺区副区长、建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金融科技军团团长袁婷表示,建邺正以军团的模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的打造,以及优质生态企业的招引和培育。接下来,建邺将以去年发布的“金科十五条”为抓手,落实支持金融科技企业集聚落地、发展壮大、示范应用、监管试点、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品牌活动7大举措,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
袁婷透露,建邺将于今年揭幕“金鱼嘴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中心”,以场景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和产融结合领域有优势的生态合作伙伴;以底层技术培育和应用场景交互来赋能企业,让企业实现服务“莫愁”,业务“莫愁”,安家“莫愁”。
此外,建邺与7个优质金融科技项目进行了现场落地签约。经过一年多金融科技赛道的沉淀,建邺与许多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项目招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而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建邺将携手学界、产业界、媒体界,持续推进后续合作,让更多优质项目在建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今天的建邺已经形成了金融和科技良性互动的优质生态。这一生态不断的优化着建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又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集聚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聚焦“金融+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建邺已经走出了一条金融赋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建邺路径”。
03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13日消息,2023年第一季度,联合飞机集团在四川成功完成9亿元融资资金交割。至此,联合飞机获得国家制造业大基金、成都重产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资本、兴投控股等知名投资机构重磅加持,顺利完成D轮融资总额约20亿元。
据悉,联合飞机与成都金牛区的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于2021年在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正式签订。联合飞机计划投资50亿人民币,在成都金牛区与德阳什邡市建设倾转旋翼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该项目作为成都市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将打造新一代航空器研发、生产、试制、试飞一体化的产业,预计10年内累计营收百亿。
联合飞机落地四川研发的下一代倾转旋翼机同时具备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涡桨飞机高速巡航、大航程的特征,能够应用于长距离物流运输以及载人飞行,具有安全、智慧、经济的优势,计划于2025年完成试飞。该新一代飞行器预计未来会成为私人飞机的首选,届时城市之间的距离将进一步被打破,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也将迎来彻底的改变。此次项目落地,将全面提升成都市、德阳市在全国航空工业发展版图中的地位,建成中国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和融合发展的典范,为四川吸引更多航空、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同时辐射全域发展。
联合飞机作为专业从事飞行器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集团,也是工信部授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在京、粤、皖、陕、川等地实现产业布局,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获得美国、俄罗斯、欧盟等4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和20余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0余项,还曾经参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的发射及回收保障。
本次投资,由成都重产作为领投方联合金牛城投、德阳产投、什邡恒新、四川制造业基金、四川区域协同基金、青樾基金、兴投控股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