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登录地址“ 下的文章
0427
中国汽车是否能靠电动化“弯道超车”,成为当之无愧的汽车强国?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快速发展,这似乎成为众多分析师和消费者都在关注的问题。
而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国产新能源车在国内的表现,更要看到其出海的表现。
早在2019-2020年,国产新势力*梯队的蔚来和小鹏,就纷纷开始了向欧洲出海的动作。挪威曾经是国产新能源车出海的首站,这主要是由于挪威和欧洲其他地区非常开放的新能源政策以及政府补贴等支持。
但是,国产新能源车出海欧洲似乎并没有造出太多火花。时至今日,在蔚来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蔚来仍表示出海欧洲的首要目的不是交付数据。
多年来,欧洲汽车消费者和国内消费者的理念有较大悬殊,这让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十分困难。加之欧洲政府对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渐退坡,让出海欧洲变得更加艰难。这时,很多车企就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尤其是泰国。
比起欧洲成熟的汽车市场,泰国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较低,是一片值得争抢的蓝海。不过,出海泰国仍有一系列的挑战,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否能在泰国实现突破呢?
谁在争抢泰国市场?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出海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东南亚,泰国更是因为其市场和政策的开放环境,成为多个国产品牌的“必争之地”。长城欧拉、上汽名爵、比亚迪和哪吒都先后入驻泰国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中,长城和上汽较早布局了东南亚市场的出海进程。截至去年11月,长城汽车向泰国累积交付超过1.3万辆新能源汽车。包括泰国产哈弗 H6 HEV、哈弗 JOLION HEV 和欧拉好猫。不止如此,长城已经在泰国布局了自己的生产工厂——罗勇工厂,于2021年6月开始动工生产,其中60%生产车辆向泰国本地销售,40%销售到其他海外地区。
而在基础设施上,长城也与泰国三家电力能源签署合作协议,接入泰国公共充电网络,*座“光储充一体”超级充电站已在泰国运营。
上汽对东南亚的布局则更早,早在2014年,名爵MG就进入了泰国市场。2019 年,名爵在泰国推出了*电动车型 MG ZS EV, 随后又推出了 MG VS HEV、MG EP。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上汽名爵在泰国乘用车市场占据6.15%的份额,是去年为止在泰国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
去年,比亚迪也开启了出海东南亚的布局。2022年10月,比亚迪元 PLUS(ATTO 3)在泰国上市,很快取得了非常好的销量成绩。据泰国媒体统计,2023年1至3月,BYD ATTO 3已经连续3个月蝉联泰国纯电动汽车月度*,上牌总量为5542辆,占据泰国纯电车型上牌总量的37.5%。
也许这份好成绩也让比亚迪进一步坚定了出海东南亚的决心。在元 PLUS(ATTO 3)上市后的一个月,比亚迪就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建厂相关协议,在泰国全资建设了*家海外乘用车工厂。该工厂年产能约15万辆,将全部投放于泰国为主的本土市场。
除了泰国,比亚迪在东南亚11个国家与地区中,已经实现了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9个国家的出海进程。
哪吒也是在2022年打开了出海东南亚的版图。2022 年 8 月底,哪吒 V右舵版在泰国上市,成为首家冲向泰国的国产新势力;9月,哪吒海外首家3.0 形象体验空间在泰国开业;随后的第十九届东博会上,哪吒汽车与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即 PTT 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耕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什么是泰国?
为何国产车纷纷向泰国布局?这其中有国内“内卷”激烈和泰国市场逐渐开放的双重原因。
从国内新能源市场来看,2023年无疑是残酷的。脉脉就在《2023新能源汽⻋中⾼端人才趋势洞察》中这样形容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战局”——政策转向,补贴消失,市场开始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优胜劣汰加剧。
新能源汽车进⼀步向市场化进军,赛道出现生死竞速,低效产能正在逐步淘汰。短期看“国补”退出会对市场热度造成⼀定影响,带来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长期看,市场化进⼀步促进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能力提升、品牌集中度提升,从而助力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林逸尘也表示,从今年*季度的表现可以看出,国内整体的汽车需求正在放缓,而且国内新能源价格战已经到了非常白热化的阶段。现在想要开拓新的市场,出海是不二之选。
从数据来看,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2月零售销量数据统计,去年2月,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32.2%和301.7%,到今年2月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8.3%和99.6%。这也能侧面印证,整体市场需求开始出现疲软。
图源:乘联会
比起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东南亚市场几乎就是一片蓝海。林逸尘就表示,目前泰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2.6%,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而且,东南亚政府也开始积极推进汽车电动化的进程。
比如,泰国政府从2015年开始就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东南亚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和出口基地,并且明确提出目标:到2030年,泰国电动车渗透率达到5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据汽车总产量的30%。这也是为什么泰国政府对中国新能源车在当地建厂的态度非常积极的原因之一。
而在消费者端,泰国也给出了非常积极开放的态度。当地政府先后批准了降低电动车的进口关税、消费税以及提供市场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从 2022 年起到 2025年5月底,免征在本地免税区、自由贸易区组装或制造的部分电动车的关税,并对进口电池、牵引电机、压缩机等重要的电动汽车部件免关税。另外,对于售价不超过 200 万泰铢(约合39.78 万元人民币)的纯电动汽车,整车进口关税降低 40%;价格在 200 万-700 万 泰铢(约合39.78 万元至139.23 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到 2023 年降低 20%。
2022 年 6 月,泰国把纯电动车的税率从8%降低到了2%,每辆纯电车还有15 万泰铢(约等于3 万余元人民币)的购车补贴。而且将 2022 年 10 月 1 日-2025 年 9 月 30 日期间注册使用的纯电动汽车的年度道路通行税减免80%。
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泰国充电桩仍是薄弱点,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泰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仅为 900 多个,且主要分布在曼谷及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为进一步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泰国政府计划到 2030 年将全国充电桩数量增加到 1.3 万个,具体包括 8227个城市充电桩和5024个公路沿线充电桩。
总结来说,国内的“卷”和泰国的开放,让国产新能源车看到了这一新市场的机会。
出海泰国,赚钱不易
但出海泰国的策略,也并不适用于所有车企。
多年汽车行业从业者潇潇表示,泰国本地消费能力较中国仍有差距。而且,受限于泰国本地的地形和消费属性影响,泰国消费者更偏爱俗称“嘟嘟车”的“老头乐”车型。这类低速电动车物美价廉、使用方便,与中国新能源主流的SUV车型有较大差距。所以,出海泰国一是很难打响高端价格品牌,二是车型的选择也与中国市场有所差距。
其实从在泰国销量表现较好的车型中也可以看出,上汽名爵、长城欧拉都并不是国内的大卖车型。而在国内更受欢迎的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极氪等,都尚未在泰国市场有所动作。这主要也是因为其“高端”定位在泰国市场会显得“水土不服”。
就拿比亚迪来说,同款车出海,在泰国的定价就要低于欧洲。
比如,比亚迪元PLUS在德国的售价约为41948-44328欧元(约合31.54—33.33万元人民币),这几乎超过了本地BBA同级别车型的定价。而在泰国,元PLUS(BYD ATTO 3)标准续航NEDC410KM版本在当地的售价则为1099900泰铢(约合22.28万元)。
潇潇表示,这是因为泰国市场对新能源车仍在接触阶段,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全面,加之有限的消费水平,上来就用高价车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质疑,因此更多是以低价车打头阵,先抢占市场份额,培养本地新能源车的消费习惯。
当然,这样低价走量的出海策略*的弊端就是赚钱难。加之,本地工厂的人工费用以及市场的宣传费用,对企业的现金流会是极大挑战。而未来的更大挑战,则是随着*波政府补贴退坡,泰国市场是否还“香”?
出海,看起来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不得不走的必经之路,但出海的意义是结合本土化营销做出个性化的车企,而不是把“老套路”在新的土地重演一遍。出海泰国,结果如何,还要边走边看。
0425
薇娅“圈钱”之心不死,又悄悄以2000万拿地盖楼?
最近,薇娅老公掌舵的谦寻控股,以总价2206万拿下滨江区*河单元M1-02(01)地块,项目计划明确为:打造新零售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项目。
一时间,薇娅变相“出山”的消息,在网红直播圈蔓延开来。
而在这之前,薇娅已“隐身”布局497天。2021年12月,薇娅因偷逃税被罚13.41亿元,从此再未上线直播。
但薇娅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迅速从台前转为幕后,扶持新主播上位。她也从“直播一姐”,摇身变为“资本大佬”,甚至赚得比从前还多。
薇娅出事后,不少头部主播们一改以往的高调,也都“夹起尾巴做人”。在他们淡出直播圈的日子里,身边的“小跟班”却莫名出圈了,而这背后,其实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
1.
/ 薇娅“隐身”第479天:
谦寻花2206万买地,投出2家上市公司 /
这一次,薇娅2000万拿地、3亿投资盖楼。
据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告,谦寻控股以2206万元的价格,拿下杭州滨江区一块占地1.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
根据项目公示,此次谦寻拿到的滨江区*河单元M1-02(01)地块,用地面积16031平方米,容积率2.6,总建面41680.6平方米。
在拿地当日下午,地块就火速发布了项目公示,项目计划打造为“新零售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亿元,交地确认后5个月内开工,竣工期限为开工之日起33个月内竣工。本地块采取“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租赁期限最长为6年。
这次薇娅所拿的地,在寸土寸金的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这里是杭州电商直播行业的“腹地”,这里有雪梨所在的宸帆电商、刘畊宏签约的无忧传媒、罗永浩的交个朋友,还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巨头环伺,整体产业氛围浓厚。
事实上,薇娅为打造直播基地,没少下功夫。2019年,谦寻控股就租下了杭州阿里巴巴产业园内的10层楼,总面积为3.3万平米。到了2020年,薇娅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这时谦寻控股的500人团队中有300多名员工就在这里办公。
这里不仅提供给薇娅与公司旗下的网红主播,而且面向整个行业开放。考虑到每年有超过3000个品牌申请入驻,仅凭收取租金,薇娅就能赚取可观的利润。
而更重要的是,薇娅已经从淘系的“打工人”,默默逆袭为资本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薇娅夫妇一笔成功的投资——德尔玛电器。
2023年3月,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德尔玛深交所创业板IPO获批,计划募资约14.64亿元。而这背后就有薇娅的身影。
最初,德尔玛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之路十分崎岖。但在踏上电商的快车道后,德尔玛越做越大,身上被贴上了两个标签:小米代工厂、擅长线上够成为头部,并且销售的小家电企业。
后来,德尔玛与薇娅、辛巴、罗永浩等一众直播大咖都有过合作。2020年11月,薇娅与老公1.5亿参投德尔玛Pre-IPO轮。
据其招股书,德尔玛成功上市,董海锋本次发行后持有的德尔玛股份比例为2.27%。若德尔玛上市后市值表现良好,薇娅夫妇无疑能大赚一笔。
其实在这之前,薇娅投资的巨子生物,早就顶着“美妆界华为”“胶原蛋白*股”的名头上市了。巨子生物Pre-IPO融资,同样离不开薇娅。
2021年,薇娅的谦寻文化与高瓴资本、CPE源峰、金镒资本等多家机构,以每股20元的价格,认购了巨子生物37.98%的股份,共计73.3亿元。
坊间一度传闻,薇娅与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处成了好闺蜜。而薇娅对巨子生物就像对“亲儿子”,其产品不仅经常出现在薇娅的直播间里,而且薇娅也常为其线下活动站台。
去年11月4日,巨子生物上市,盘中一度上涨超25%,当天报收26.7港元,涨9.88%,总市值264.76亿港元。仅5日后,巨子生物收报35.15港元,总市值348.55亿港元。
巨子生物上市后,薇娅也获得了巨额的回报。有媒体估算,仅凭巨子生物这一项投资,薇娅一夜之间就入账过亿港元。
此外,薇娅还亲自下场搞私募,并构筑起纷繁复杂的资本版图。
2021年1月28日,薇娅下场做投资人,成立的青岛谦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谦寻控股100%控股,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
据天眼查数据,薇娅共关联16家企业和子公司,是10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她的老公董海峰关联的企业有25家,是20家公司的法人,业务范围涉及外贸、零售、咨询、电商、企业管理等。
2.
/ 隐匿在幕后的薇娅们:
扶持助播上位,赚得比从前多 /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隐匿在幕后的薇娅,赚得比从前更多了。
2021年5月,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薇娅与丈夫董海锋登榜,以90亿元的身价位列490名,直追老干妈创始人陶碧华,成为*上榜的主播。
因为薇娅夫妇不仅打造了一张庞大的资源网,在投资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同时她的直播老本行也没落下,通过扶持新主播的方式,薇娅在幕后牢牢掌权。
当初,在薇娅“出事”后,她身边的副播琦儿,就闯进了抖音直播。数据显示,琦儿首播当天带货销售额达到1823万。
彼时,琦儿已经与谦寻解除了劳动关系。谦寻内部员工也一口咬定,琦儿签约的初行传媒是谦寻内部创业孵化的公司,与谦寻无关。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琦儿直播间场景、商品展示方式、发福利的频率、直播话术,处处都有薇娅的影子。出现在琦儿直播间的品牌,例如锋味派、一叶子、肌活、蓓慈、认养一头牛等品牌,也曾都是薇娅直播间的的“常客”。
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历练,琦儿已经稳居抖音头部主播梯队。
而在淘宝直播间,一个名为“蜜蜂惊喜社”的账号也被推到台前。整个直播团队,都充满了薇娅直播间的影子。
该账号中出镜的6位主播中,有5人曾是薇娅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同时,账号与“薇娅惊喜社”撞脸相似,然后是熟悉的带货风格、相似的直播间陈设和背景,以及相似的粉丝群运营风格。
不过,“蜜蜂惊喜社”一直强调自己是新团队,这个直播间认证的公司为杭州柏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此公司与薇娅、谦寻并没有工商信息上的关联。
尽管如此,但由于原班人马和模式相同,外界仍将“蜜蜂惊喜社”视为薇娅的“壳”。
如今,谦寻旗下账号不断扩容,之前打造了淘宝“蜜蜂三社”,分别是蜜蜂惊喜社、蜜蜂欢乐社和蜜蜂心愿社。2023年3月,一个名为“海豚惊喜社”的账号,又在抖音开启了常态化直播。
从名字上看,海豚惊喜社和“蜜蜂三社”一脉相承,主播团队也都是薇娅以前的助播团,并且都曾在蜜蜂惊喜社直播间出镜直播过。
新抖数据显示,海豚惊喜社粉丝数已经超过80万,近30日直播销售额2500万-5000万,30天内单场直播销售额破500万。
实际上,谦寻动作越频繁,越预示着薇娅“复出”无望。有谦寻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表示:
公司是要孵化薇娅的副播,是一个自孵项目。新的公司和薇娅及其背后的谦寻集团都没有直接关系,是员工的内部创业,算不得薇娅变相“复出”,也不是投石问路。
事实上,当初薇娅出事,不仅让谦寻急切寻求转型,老对手美ONE也打了一个“寒颤”。
2021年12月22日,薇娅被“封杀”两天后,李佳琦时尚主播团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在其他主要平台相继开设了账号,表示助播团队将进行升级。
当时,助播团队还无法承担太大的场面,相关讨论也很少。直到去年9月李佳琦复播,助播们的露面越来越多。11月3日,李佳琦主动请假一天,直播间更成为了助播们的“主场”。
后来,美ONE借助李佳琦的流量,推出了“所有女生”和“所有女生的衣橱”两个新直播间,并推出了主播界的“创造101”——主播选拔真人秀栏目《所有女生的主播》,号称“李佳琦亲自出马,寻找所有女生的主播”。
这也是美ONE多年来首次高调、大刀阔斧地招新主播。这个综艺被定位为聚焦主播行业的职场纪实节目,被外界解读为:弱化李佳琦的影响力的信号。
事实也是如此。有媒体统计,从今年1月13号起,李佳琦每天在直播间从5个小时缩减至3个小时,其他时间均交给了助播。
起初外界还在质疑,直播间没了李佳琦,有人能顶上吗?现在有人打消了顾虑,因为朱旺旺莫名其妙“出圈”了......
3.
/ 成为下一个朱旺旺?
行业大洗牌,主播换个法子“割韭菜”/
2023年,李佳琦减少出镜频次的同时,他的小助理朱旺旺突然火了,一个“普通女孩”打出了大女主剧本:
朱旺旺一度称为“打工人的天花板”,她曾因“丑差笨”而被网暴,变美后又席卷小红书,先是看秀、拍时尚杂志,再是为欧莱雅和护舒宝拍广告。
看薪水就更实在了。有一次,李佳琦在直播间说,旺旺的月薪相当于他在美宝莲工作10年的工资。如果以最普通的美妆导购6000元的月薪估算,那么,旺旺一个月至少能赚上72万。
这也难怪朱旺旺会成为无数“普通女孩”羡慕的对象,甚至有人发出“灵魂拷问”:
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朱旺旺?
事实上,不仅是李佳琦助播上位,“去头部主播化”的趋势,已经蔓延整个直播业界。MCN与头部主播的深度捆绑,意味着主播的沉浮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命运。
薇娅、雪梨相继被封,浪胃仙的出走以及李子柒与微念的闹崩,都证明了把赌注押在一个超级主播身上,太过被动,风险也高。
于是,头部主播地位被弱化,助播团队随之上位,典型的如雪梨助播团队“光光来了”“快手一哥”辛巴的助播蛋蛋。
雪梨陷偷逃税风波后,其原有助播团队推出了淘宝直播账号“光光来了”。首场直播时,共有5位主播,光光占据C位,其余副播分别是闪闪、耀耀、宫姐和小白。其中,光光、闪闪、耀耀曾是雪梨直播间的助播,宫姐和小白则曾是模特。
在直播过程中,该团队一致口径是“小伙伴一起创业”,并未提及雪梨。当时,光光也已从雪梨公司离职。此外,“光光”在个人微博上透露,“淘宝很多部门领导对我开播还是很支持的。”
“光光来了”首播很火爆,累计观看人次超77万人次。虽然在直播间介绍填写“认真卖女装”,不过在带货产品类别上,直播间还是以零食、服饰、饰品、日用品、生活电器为主。
类似的还有“快手一哥”辛巴。2020年底,辛巴团队因卖“假燕窝”翻车,辛巴被罚款,快手账号被禁60天,重启直播后再度陷入“YPL防晒凉感裤”售假的风波,这让辛巴元气大伤。辛巴逐渐退居至幕后,广收徒弟,现由徒弟蛋蛋担其大任。
与薇娅类似,辛巴也在杭州滨江区建设了新基地,打算大干一场。他选择的海威中心3号楼去年三月才竣工,坐拥双地铁,楼高近百米。而在2020年,辛巴就与当地政府合作建建设“辛选直播基地”,占地6000多平方米。
此外,辛巴还直接或间接拥有多家公司的股权,涉及供应链管理、贸易、网络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天眼查信息显示,辛巴担任法人的企业有3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33家。
辛巴还曾巨资入股起步股份,该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一度被称为“辛巴概念股”。只不过,起步股份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2020年全年业绩大变脸,亏损2.80亿元,公司股价连续12个跌停,辛巴对其投资也遭遇血亏。
归根到底,直播带货的野蛮增长不再,MCN机构逐渐摆脱“主播依赖症”,头部主播的红利期也随之远去,于是忙不迭做幕后、搞投资。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天分,弄不好反而被“割韭菜”。
而一旦身份成功转换后,他们也不需要再吃“回头草”了,毕竟做幕后赚钱更轻松,来钱也更快。
其实,薇娅早年还曾有过闯荡娱乐圈、做歌手的经历。但在成为头部主播后,她接受媒体专访时说:“我怎么可能再回到那个圈子?”
薇娅表示,她更想成为的角色,其实是一名企业家。只不过现在,她只能做一个收割流量的商人了。
参考资料:
《花一亿买楼,都成大主播标配了?》,每日人物
《薇娅变相出山:割一场就是1000万+》,铅笔道
0423
“山茶叶经采摘加工可冲泡饮用,通称为茶。一直以来,中华帝国几乎完全垄断了这种‘清澄碧玉’的所有产销环节:种植、采摘、加工、炒制及其他加工方式、批发、出口……一切一切,皆由此一国独享。”
美国作家Sarah Rose在她所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叶》一书中,如是形容在18世纪,中国茶叶在全球贸易链条上的关键地位。它不仅改变了世界风尚,还造成了大英帝国年复一年递增的贸易赤字。随后,英国人发现,凭借鸦片和武力可以翻转始终有利于中国的贸易天平。在他们付诸实施后,世界格局改变了。
三百多年过去了,而今,在茶叶基底中加入牛奶、芝士、珍珠、椰果等各式配料的中国奶茶,重新开启征服世界之旅。
“巴塞的奢侈品一条街感恩大道附近有一家CoCo,我们去逛街的时候都会顺便买一杯,经常要排很久的队。”今年2月底,霞光社到访西班牙名城巴塞罗那,生活在当地的留学生Fiona告诉我们,来自中国的奶茶品牌CoCo在西班牙备受欢迎。
在Fiona的指引下,我们实地探访了这家位于感恩大道附近的CoCo门店。和中国主要是年轻消费者喝奶茶的情况不同,这家门店里排队的外国消费者来自各个年龄层,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因为西方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喝咖啡,他们把奶茶理解为中国的咖啡,都想试试看为什么中国咖啡卖得比欧洲咖啡贵这么多。”Fiona说。
霞光社注意到,西班牙CoCo单品价格在5-7欧元之间(1欧元约等于7.55人民币),也就是一杯需要四十多块人民币,而巴塞罗那一家普通咖啡店的拿铁价格在2.5欧元左右。漂洋过海的中国奶茶,比当地咖啡贵了一倍多,在异国他乡成为了“高奢饮品”。
事实上,不仅是西班牙的奶茶店门庭若市,在欧洲多个国家和城市,中国奶茶都蔚然成风。2017年,意大利媒体ANSA在网站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奶茶的报道,“我们西方人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发现这种饮料,芝士茶,中文叫 zhì shì chá,早在2010年就在中国台湾市场首次亮相,然后来到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逐渐扩展到整个亚洲,最后终于到达美国和欧洲。”霞光社发现,截至目前,在Tiktok 上,#BubbleTea(珍珠奶茶)主题标签的浏览量超过67亿次。
中国奶茶已经占领欧洲了吗?
首轮热潮:横空出世,争议四起
中国奶茶出海欧洲的鼻祖,当属中国台湾商人赖明锦在德国创办的奶茶品牌BoBoQ。1984年随亲戚来德国工作并移民此地的赖明锦,由于无比想念家乡的珍珠奶茶,便萌生了在德国开一家奶茶店的想法。2005年,赖明锦回中国台湾学习奶茶制作工艺,2010年,他在德国柏林开出*家门店。
彼时奶茶风暴还未席卷全球,德国人偏好浓郁的饮品,对味道相对清淡的中式奶茶接受度不高。赖明锦便主攻15-25岁的青年消费群体,匠心独运地想出自助DIY式奶茶饮用方法,用色彩缤纷、选择多元的各式小料吸引年轻消费者;并且把耐嚼有韧性的木薯粉圆(珍珠)替换成了Q弹易吸的果冻粒,来适应德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赖明锦还试着调低以绿茶、红茶为底的传统台式奶茶比例,提高以牛奶、酸奶和果汁为底的饮品数量;在奶茶调制过程中,调高糖和冰的比例,迎合欧洲人喜甜嗜冰的习惯。
改良后的BoBoQ,彻底在柏林风靡起来。到2012年12月,BoBoQ在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捷克、波兰、以色列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有106家加盟店,是欧洲*的连锁珍奶餐饮品牌,也是全欧洲*的珍奶原物料供应商,提供全欧洲珍珠奶茶75%的供应链需求。
但好景不长,“奶茶致癌”事件出现了。2012年8月22日,亚琛工业大学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Dr. Wolfgang Dott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话采访时称,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中有致癌物质:“我们是在研究一个新的检验方式时,用珍珠奶茶来做试验,无意中发现奶茶中有苯乙酮、苯乙烯及臭化物。含量虽然不多,但都是致癌物,不应该加在里面。”
“奶茶致癌”事件愈演愈烈,德国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受此影响,德国奶茶店下降幅度近80%。作为回应,赖明锦也在德国之声中驳斥了他们的产品有问题的说法:“我们在奶茶中添加的珍珠有6种口味,我们将6种一起送给德国TÜV莱茵公司和另一家叫做Sophia的检验公司检验,结果完全没有问题。”
经过漫长的自证与调查,虽然争议最终平息,但这件事对奶茶业的负面影响已经覆水难收。至今,BoBoQ的官方网站上仍记录着这一争议:“很多媒体把这个消息不经研究就传播出去,这些假新闻仍深植于许多人的脑海中。这段时间对所有珍珠奶茶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对各地开张的店铺来说。BoBoQ当时也不得不关闭许多店铺。最终,创始人赖先生和他的员工、商业伙伴和店主们表现出坚韧的毅力,通过了严峻的考验。”
争议虽然过去,但对珍珠奶茶不够健康的报道在欧洲媒体中仍时常可见。BoBoQ的创始人愈发低调谨慎,他关闭了大部分线下门店,转型成为珍珠奶茶的上游供应商。因此,虽然BoBoQ扎根欧洲市场时间较长,但知名度不及后来者。
“现在在欧洲知名度最高的奶茶品牌是鹿角巷和日出茶太,他们的店面也铺得最多;BoBoQ的品牌认知度不是特别高,听过的人更多会觉得它是奶茶供应商。”在芬兰经营连锁茶饮店的Susan对霞光社说。
值得注意的是,BoBoQ首创的自助式调配珍奶方法,至今还风靡欧洲。霞光社在走访西班牙巴塞罗那某奶茶店时发现,店面里陈列着五颜六色的自助小料,顾客中还有包着头巾的中东女性。BoBoQ对欧洲奶茶市场进行的前期教育,可谓影响深远。
再度风靡:奶茶升级,海外内卷
就在BoBoQ陷入污名的同一年,在广东江门的一条巷子里,引领中国奶茶进入“奶茶3.0时代”的喜茶问世了。区别于奶茶粉勾兑的1.0时代、连锁街边店的2.0时代,3.0时代的奶茶品牌以萃取天然优质茶叶的冷萃茶、冰滴茶为主,突破了传统热茶概念;加入新鲜时令水果、芝士奶盖等配料;销售覆盖线下线上,门店分布在大型商圈,更为注重品牌IP的打造。
奶茶品牌与其他新消费产品的跨界联名也是奶茶3.0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告诉霞光社,新茶饮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技术壁垒差距不大,更需要独特调性的品牌文化持续输出,而新茶饮品牌通过联名可以更好地贴合年轻消费者的兴趣点,由于联名涉及到产品和配方的创新,也使得品牌创新升级。比如喜茶和热播剧《甄嬛传》《梦华录》的联名合作,就是其经典营销案例。最近,奈雪的茶和经典国剧《武林外传》合作推出联名周边,让印有“佟湘玉”“白展堂”的白瓷杯一杯难求、溢价严重。
2018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聚焦中国新茶饮的报道中,将喜茶形容为星巴克在中国的强劲对手,“喜茶正在掀起泡沫芝士茶的浪潮,新加坡是其*家海外门店选址的候选地之一,它可能会带来全球茶叶行业的重生。”
但不同于喜茶在国内的飞速发展,它在海外市场的探索分外谨慎。成立十一年以来,喜茶仅在华人聚集的新加坡开出了5家门店。直到2023年3月9日,喜茶才宣布开放多个海外城市的事业合伙人申请,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喜茶等头部品牌在出海之路上的谨慎无疑给二三线品牌让出巨大的海外市场。在新消费浪潮中通过原料升级和产品革新完成品牌重塑的茶饮品牌,纷纷涌向潜力巨大的欧洲市场。
2012年,中国台湾奶茶品牌日出茶太在英国伦敦SOHO区开出*家线下门店。截至2020年,日出茶太在英国已经拥有26家门店,是英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奶茶品牌。2018年7月,日出茶太开进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成为继星巴克、麦当劳后,第三个进驻卢浮宫的餐饮品牌。
将英国作为欧洲市场首站的还有同样来自台湾的快乐柠檬、CoCo和一芳。2014年,快乐柠檬在伦敦开出*家门店,如今在英国各大城市已经拥有8间门店。2017年,CoCo进驻伦敦,如今其欧洲门店已扩张到法国的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马德里。另一家头部品牌鹿角巷,除了布局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出海重镇外,还将奶茶店开到了意大利米兰。
众多茶饮品牌之所以将伦敦选为其出海欧洲的*站,与英国悠久的奶茶饮用历史有关。17世纪末,在战胜了西班牙之后,新兴的海洋强国英国开始与昔日战友荷兰刀兵相向,与此同时,英国开始全面学习荷兰的先进体制与生活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奶茶。1946年,著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在伦敦的一份杂志Evening Standard中发表他对如何泡好一杯英式奶茶的若干看法:“往杯子里先倒奶还是先倒茶这件事,简直把全英国的家庭分成了两个派别。”
奶茶品牌蜂拥欧洲,在海外市场的内卷愈发激烈,也造成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仅在巴塞罗那凯旋门附近,就有对标茶颜悦色的奶茶品牌Here,和Here不相上下的BoBa,国内连锁品牌新时沏,对标奈雪的茶的“有茶Youcha”等数家品牌,而它们的招牌产品基本都是“芋泥波波奶茶”。
“在欧洲,喜茶、乐乐茶、一点点这些知名奶茶品牌都有本土山寨版,口味喝起来也不错。只能说奶茶的产品研发都大同小异,更多的是规模和品牌上的差距。”在巴塞罗那经营奶茶店的Anni对霞光社说。
出海生意经:因地制宜,长期主义
目前欧洲市场对中国奶茶的欢迎当然值得欢欣鼓舞,但类似BoBoQ那样的争议性事件未必不会再度发生。2019年6月,法国时尚杂志《marie claire》上刊登报道称,一位痴迷奶茶的14岁女孩因胃部剧痛住进医院,医生从她的胃里发现了未被消化的“珍珠”。
如何让奶茶热潮在欧洲不是昙花一现,而成为深深嵌入欧洲人日常生活的饮食文化呢?这是每一个出海欧洲的茶饮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芬兰经营连锁奶茶品牌的Eva告诉霞光社,在欧洲经营奶茶店,首先选择在华人聚集的城市和地域比较重要。“因为奶茶肯定还是华人或者受华人文化影响较深的亚洲人消费较多,先突破这个群体,然后再辐射到欧洲本国人。”Eva说。
比如在芬兰,Eva观察到,亚洲族裔除了华人外,越南人也很多。“有很多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来到欧洲,在这里落地生根,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都是爱喝奶茶的群体,所以我有几间门店,是开在赫尔辛基的越南裔聚居地。”
Eva告诉霞光社,这不是她*次做奶茶品类的创业。2012年,她就曾经创办过自己的奶茶品牌,但当时还未革新的中国奶茶在全球知名度不高,当地人接受度比较低;并且当时正是BoBoQ食品安全事件甚嚣尘上的时间,有很多欧洲人对奶茶带有偏见。“那个时候我们做了三年,感觉不太行,然后就去做了别的行业;2020年的时候,奶茶又重新风靡起来,之前有很多顾客也在问我要不要继续做奶茶,所以我想再试试看。”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是奶茶品牌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Eva告诉霞光社,很多欧洲人是素食主义者或者对奶制品过敏,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把牛奶换成燕麦奶或者是豆奶、椰奶;一些配料可能由动物胶质成分,素食主义者无法饮用,可以建议他们更换成木薯粉熬制的粉圆珍珠或者红豆这样的全素配料。
“欧洲人比较注重健康,所以在冰度、糖量、配料等方面都要给消费者多元的选择,让他们可以定制出自己心目中比较健康的一杯奶茶。另外目前奶茶店的原料生产都来自于亚洲,在签加盟协议前,*确保品牌商的原料价格跟供货量在合约期能保持稳定。”Eva说。
除了食品安全与选址外,如何在异国他乡塑造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这考验的是奶茶品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能力。Eva告诉霞光社,虽然欧洲各国都使用英语,但具体到各个国家,在做线上营销时一定要采用本国有知名度的KOL用本国语言进行宣传;另外在店面装潢方面,也要适应本国的审美偏好。“比如芬兰就是北欧‘性冷淡极简’风格,我的店面就主要用蓝、白两种颜色做搭配。”
而用中国元素打造异域空间,也是欧洲奶茶品牌的一种装修风格。比如在英国、法国、瑞典设有店面的水果茶品牌一芳,用民国初期的怀旧装潢搭配日本简约风,给消费者一种身在古老东方的沉浸式感受,在欧洲市场也大受欢迎。
口味的本土化也是出海品牌需要注意的问题。巴塞罗那CoCo门店的店员告诉霞光社,欧洲人喜欢高甜度饮料,在点单时基本都要全糖;另外因为国外和国内的奶茶业发展存在时差,欧洲人更钟爱的奶茶类型还是珍珠奶茶,现在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冷萃茶+鲜果果肉+奶盖的新式茶饮,在欧洲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从这个维度上来讲,中国奶茶,无疑成为欧美茶饮口味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西敏司在他的著作《甜与权力》中分析了饮食文化背后的权力结构问题。对社会而言,每一种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都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而这一形成过程往往有几十年、上百年这样漫长。在这漫长的背后,是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力量的博弈,最终形成了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饮食文化。而这种饮食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军事等权力运作的结果,也是权力产生和形成的过程。食物将人与人、人与世界连接起来,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世界历史的进程。
而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在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等各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席卷全球的奶茶无疑是这个时代浪潮的一个例证与缩影。
0422
2021年底开始火热的元宇宙,还未撑过自己的“三年之痒”,便早早成为昨日黄花。
元宇宙曾是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网民,都将其视为计算机的未来,也许也是生命本身的未来。
在元宇宙构建的未来美好愿景里,高山和大海不再是距离,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遨游,随心所欲去穿越古老的城堡、繁华的商业中心、孤局海外的岛屿、银河上的太空飞船……
但元宇宙的门槛终究是过于高昂,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远远无法迈过天堑,元宇宙最终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被不断简化、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的项目。Web3、NFT、虚拟人、VR/AR、元宇宙游戏、元宇宙社交纷纷应运而生。
无数创业人前仆后继为元宇宙这把“虚火”添柴加薪,但最终一无所获,空留一个又一个的“烂尾”项目。
虚拟房产雪崩
2023年的房价,终于崩盘了……只可惜,这个“房价”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前年11月,著名音乐人林俊杰作为元宇宙最早的铁杆粉丝,斥巨资12.3万美元(约84.5万人民币),在元宇宙地产销售平台Decentraland平台上购买了三块虚拟地皮。
而根据元宇宙分析平台WeMeta平台数据显示,林俊杰购买的这三块虚拟地皮,当前估值仅约1万美元(6.8万元人民币),浮亏近91%。
仅仅过去了17个月,这块84.5万的“房产”就暴跌了91%,林俊杰喜提微博热搜,随后发文调侃自己称:“听说最近很多人想帮我理财!”
这一番言语之下,也是间接承认了元宇宙虚拟房产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坑。
林俊杰微博
据了解,元宇宙房地产或者说虚拟房产,是元宇宙走红后*个孵化出来的消费场景。这个概念灵感来自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述未来世界,人们以虚拟形象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三维数字空间实现社交。
知名炒币玩家Decentraland就盯上了这个故事,Decentraland构建了一座“虚拟城市”,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拥有俗艳的色彩和九十年代风格的图形,有绿色桌布的赌场、奢华的艺术画廊、昏暗的酒吧、售票的夜总会和隐蔽的声色场。
依托于“看不见的城市”,Decentraland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内提升了3300%的流量,并成功让自己的代币MANA价格上涨了4100%以上。
在Decentraland的自我描述中,这座虚拟之城将成为下一个大型社交网络、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以及一种新型“空间”互联网的门户。
而林俊杰就是被这样的故事所打动,花费12.3万美元在Decentraland购买了黄金地段的虚拟别墅,并在家中摆放多幅高价购买NFT产品,包括无聊猿、蒂芙尼的NFTiff等。林俊杰多次表示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实现在元宇宙别墅之中开演唱会。
最终随着元宇宙的热潮退散,虚拟房地产成为一个崩塌的项目。
由盛转衰的NFT
当元宇宙囿于技术难以前进时,Web3开始成为“简易版”元宇宙,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噱头,一度成为资本造神新概念。根据Messari统计,在2022年Web3公开的投资项目共1769个,同比涨幅30%。
Web3的核心逻辑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去中心化和点对点交易的网络生态,而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质化通证)就是Web3的具现化产物。
2022年1月,周杰伦推出NFT作品“Phanta Bear(幻想熊)”,上线5分钟售出3000个,收入约6200万元;半个月内,“幻想熊”NFT交易量就已经超过5亿,成为打响国内NFT的*枪。
周杰伦也在用自身名气和流量,为国内对NFT一知半解的网友们做了一波用户教育,让NFT在传播扩散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提升。
腾讯旗下数藏平台幻核推出的“敦煌飞天系列”NFT数字藏品,发行均价不过百元,到了2022年年中却一度被叫卖到1.5万元以上。
整个2022年上半年,NFT数字藏品都陷入一种狂热的躁动,国内各平台藏品基本上线秒没。
但NFT过于火爆就导致鱼龙混杂,很多人压根不理解NFT设计的初衷,只是为了快速进场捞一波快钱。这导致NFT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不同标准的NFT,极其不规范和不透明,甚至还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的NFT和欺诈行为。
甚至一些平台开始大批量低价购入图片,不上链铸造,直接翻倍“卖图”,只求割一波韭菜离场。
再加上NFT本质上与虚拟货币非常接近,90%以上的NFT交易平台均使用虚拟货币支付,这就导致NFT的实际价值与虚拟货币紧密相连。当虚拟货币开始崩盘,NFT也将自身难保。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成为导火线,迅速引爆虚拟货币暗雷,市值接近200亿美元的Luna直接崩溃;到了2022年11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FTX被爆挪用用户资金、背负债务危机,不到一周就宣布破产,虚拟货币价格暴跌。
就连最坚挺的比特币,单币价格也从2021年11月的6.8万美元,跌至2022年11月的1.6万美元。
多重因素相加,最终导致Web3被资本抛弃,各大平台陆续关闭叫停,逐渐失去了市场声量。
难以维持的VR、游戏和社交
成也元宇宙,败也元宇宙的赛道还有很多,例如VR技术。
VR作为“元宇宙的大门”一直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Mate三年烧空上百亿美元,依然难以实现VR技术上的突破。生产出来的VR设备压根无法当做“元宇宙入口”,只能充当游戏设备和观看影视上使用,严重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生产力场景。
据统计,2022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下跌超12%;其中 美国VR可穿戴设备年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1亿美元。
“专业用户看不上,普通用户不想买”的VR设备,陷入销量告急、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的窘促。无奈之下,以Meta、Pico为首的各大VR厂商纷纷打折促销,以降价换销量。
比起数以亿万记的研发费用,VR设备仅靠C端卖出的设备,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VR赛道摇摇欲坠,依赖VR设备的元宇宙游戏和元宇宙社交也濒临崩溃。
最早炒作元宇宙游戏的是Roblox的沙盒游戏,借助元宇宙的东风,Roblox成为一个拥有超过5.8亿的注册用户,每天活跃用户超过5800万的超级平台;并在2021年3月10日,元宇宙平台Roblox在纽交所敲钟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元宇宙*股。
但到了2023年4月,Roblox不管是每日活跃用户人数还是用户游玩时长都双双下跌,股价也随之大跌12.01%。
不止元宇宙游戏,元宇宙社交平台一度是社交领域积极转型的风口,曾用20天冲上App Store下载榜*的元宇宙社交APP“啫喱”、小冰公司的“小冰岛”、字节跳动推出的抖音仔仔、天下秀的“虹宇宙”……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都在卷进元宇宙社交这条看似有无限可能性的赛道,但最后却都不了了之。
在国内,网易解散了元宇宙MMO游戏的花火事业部;字节下架了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快手的元宇宙业务“全景视频”宣告暂停,负责人离职;百度的“息壤”暂停、Pico裁员15%……
在国外,微软将成立只有四个月的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完全解散、XR业务部门直接解散,相关团队的员工均已被解雇;Meta计划裁员超11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3%;迪士尼已撤销开发元宇宙战略部门……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冲击下,元宇宙逐渐沦为“食之无用”的鸡肋,成为大厂们“优化”的*项。
如今ChatGPT有多火爆,元宇宙就显得有多落寞。
0417
在11月21日的2022年亚太经济合作经济*会议上,台积电(NYSE:TSM)创办人张忠谋亲口对外证实,台积电目前*进的3nm制程工艺将转移到美国生产,地点同样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工厂——*阶段生产5nm工艺,第二阶段生产3nm工艺。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将于12月6日举行*批设备到厂典礼,到时张忠谋与其夫人张淑芬也会参加。
01
2020年,台积电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5nm晶圆厂,投资120亿美元,预计2024年量产5nm工艺,月产能2万片;之后若再量产3nm工艺,传言也可能将投资120亿美元,月产能2万片。
业界称,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虽然产能不大,且工厂既没盖好又没量产的情况下,就有很多人抢着要包下产能,使得台积电现在就急忙规划第二阶段的厂房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晶圆厂外,台积电还在日本熊本建设晶圆厂,总投资86亿美元。
制程工艺涵盖28nm、22nm、16nm、12nm,月产能5.5万片,预计2023年下半年建设完工,2024年量产出货。再有传言称,台积电还在与德国商谈,有意在当地建设晶圆厂。
实际上,去美国建晶圆厂,台积电一度很不情愿。张忠谋先前坦言,台积电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先进晶圆厂,是在美国政府敦促下做出的决定,而且当时他已退休,是由现任董事长刘德音做出这样的决定。
张忠谋认为,美国祭出数百亿美元的补贴,但根本不够用于提振本土芯片制造业,而是昂贵、徒劳的作为。
虽然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产能会增加,但成本也很高。尽管美国有着*的设计能力,但在美国制造的芯片,因为单位成本太高,恐难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台积电原本想要一直扎根中国台湾,保持中立,当好全世界的芯片代工厂。但毫无疑问的是,台积电终究还是被迫卷入了美国精心布置的棋局,做出些许有违初衷的决策。
面对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台积电当然不可能也不会与之正面叫板,听美国的话行事反而是聪明之举。
虽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制造芯片的成本可能比中国台湾多出50%以上,台积电也已打算在那里生产5nm和3nm工艺;但对台积电来说,不仅不吃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英特尔和三星等竞争对手的效果。
02
一方面,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不缺客户,特别是台积电*大客户苹果近日更是放话,准备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厂购入美国制芯片,预计会在2024 年开始投产。
外界推测很可能就是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兴建的厂房。
另一方面,英特尔和三星是台积电当下及今后最重要的两大竞争对手,二者都想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在先进制程芯片代工市场上抢夺台积电的份额,动摇台积电在行业的霸主地位。
既然美国正在努力重振本土高端芯片制造业,如果台积电坚持不去美国建厂,那么很可能就给了英特尔、三星甚至格芯等商业竞争对手以可趁之机,也有可能成为美国今后寻找借口并重点打击的对象。
有人认为,全球高端芯片制造已经被ASML和台积电垄断。甚至于,没有这两家企业,世界就无法生产高端芯片。
ASML向全球*供应EUV极紫外光刻机,其中有大量EUV光刻机出货给台积电。
台积电则向全球供货大约92%的高端芯片,台积电制造的高端芯片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自动驾驶汽车、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物联网、AR/VR头戴设备等等。
台积电在芯片制造领域确实拥有很高的话语权,但软肋同样显而易见——上游的设备和材料等尤其依赖美国、欧洲和日本厂商的供应,先进制程工艺的客户又是以美国厂商为主。
据彭博社公布的数据,2022年台积电前十大客户依次为苹果、联发科、高通、超微、博通、英伟达、索尼、美满、亚德诺半导体,索尼、英特尔和意法半导体。
其中,苹果作为台积电*大客户,在台积电的营收中贡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比重。
而苹果所看重的,正是台积电先进制程工艺在业界的实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今后台积电的兴衰成败恐怕都要系于苹果。
台积电推出新一代制程工艺,苹果往往是*批有实力尝鲜的客户。像苹果这样财大气粗的客户,全世界屈指可数。
过去台积电还有华为这家同样挥金如土的大客户,但今时不同往日。苹果向台积电新一代制程工艺下大笔订单,反过来又支持了台积电先进制程工艺研发和规模量产。
假设苹果的订单被部分甚至全部抢走,对台积电来说都是重大的打击。事实上,英特尔就非常想争取到苹果的订单。
半导体正越来越成为中国台湾的产业支柱,2020年占当地GDP的16%,2021年占当地GDP的20%;预估2022年及今后,半导体在中国台湾GDP中的占比会更高。
台积电作为世界级芯片代工龙头,简直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并努力维持自身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不过,有行业人士以10年为期做合理的假设和预测。他写道,从技术上,假设摩尔定律在2026年走到尽头,制程工艺达到了1nm的线宽。
虽然在先进制程上,台积电目前*英特尔和三星电子1~2年,但是到了2031年,落后者也将赶上,形成三强鼎立的态势。台积电在先进封装上,仍会继续*一阵子,但10年后的差距也不会太大。
他继续称,今后对台积电更大的冲击会是,如果大客户苹果开始自建晶圆厂怎么办?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当先进制程走到尽头,自有晶圆厂会是厂商的一个选项,有部分会重回IDM模式。
更何况苹果具备优渥的条件自建晶圆厂,因为苹果只需要几个产品就可以撑起一座晶圆厂的产能。
该行业人士很肯定地认为,中国大陆会是未来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兴起的另一个变数,虽然最近受到美国卡脖子政策的影响,制程工艺暂时停留在15~28nm之间。
10年内中国大陆要自制EUV光刻机仍然不太可能,但要生产出193nm浸润式DUV深紫外光刻机是非常有机会的。
而这项设备加上多重曝光,将可以做到5nm制程工艺。预估到2031年,中国大陆会是在5nm及以上制程工艺产能的*者。
04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14日消息,智能硬件公司乐天派已完成19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5亿元。本轮融资由黎万强、深圳联泰汇佳等共同投资,其中投资人黎万强,为原小米联合创始人。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产品和技术研发,包括硬件研发、算法技术等,以及用户体验改善和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
成立于2022年8月,乐天派是一家智能硬件产品公司,乐天派致力于将成熟的AI技术进行产品化落地。不同于更侧重于技术研发的AI企业,乐天派也重视AI技术的探索,同时更加重视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真实诉求,以AI为核心驱动硬件,在消费场景中赋予用户实际的价值。
截至目前,乐天派创始团队共有20余人,乐天派创始人李明为小米公司第9号创始成员,创业之前曾担任小米生态链高级产品总监,小米大家电事业部副总经理等,带领团队打造了小米智能门锁、米家吸尘器、米家冰箱、米家洗衣机等现象级产品,其业务营收超过70亿元。
小米创立时,喝小米粥的照片,李明为右一
乐天派初创团队来自小米、百度、海尔、新浪、通用、西门子等国内外领先的科技企业。因此,乐天派团队具备丰富的产品经验、品牌运营经验、研发经验以及成熟供应链经验。
目前中国的智能硬件市场,市场规模在2021年已经达到143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份额占比为37%,市场规模为52.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中,消费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为49%。
随着科技进步与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利用科技新品为自己打造更具便利性和品质感的生活体验,“Z世代”更是崛起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这一群体趋个性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愿意利用科技改善生活,催熟多元化新兴业态。
家庭主动式AI是乐天派的核心研究方向。乐天派创始团队认为,现阶段家庭机器人多以清洁、玩具、学习等单一功能为主,而实际上诸如个人通知提醒、工作辅助工具、行程待办事项、生活便利、音视频沟通等还未得到满足,因此希望整体产品线,能够实现向“更加解放双手”和“更实用”的方向迭代。
乐天派的第一款产品将于近期发布,首款产品 “乐天派桌面机器人”是一款专为极客和发烧友设计的桌面智能机器人,它可以主动与用户进行各种互动,是一款桌面新物种,为用户提供主动式服务,充当着智能家居、家庭桌面助理等多种角色。
“乐天派的产品,都会围绕着人和家庭为中心。”之所以将第一款产品设定为桌面智能硬件,乐天派创始人李明认为,“桌面每天占用人们时长几乎最多,长达8-10小时。在这一重要场景中,AI机器人为用户服务的空间巨大。除娱乐、陪伴、互动外,它还应该作为桌面小助手,提供主动服务。”
第一款产品诞生之后,乐天派产品还将会以人和家庭为中心,将AI技术应用在桌面、家庭等更多场景中的产品设计上,继续坚持以AI为核心,基于AI+,融合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多个产品板块。
乐天派创始人李明认为,“未来的科技电子产品,一定不是冷冰冰的设备,而是通过AI的赋能,打造出充满用户体验,拥有极致的人机交互的产品。科技不仅会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生活更加便利,还应该带给人们更温暖、更美好的感受。”
本轮投资方黎万强认为,李明是一个热爱产品的人,公司坚持用户为中心,以产品驱动AI软硬件技术研发,同时具备极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乐天派非常重要的基石。深圳联泰汇佳张泽锐表示,乐天派打动人的地方是,公司面向未来去探索方向,做用户需要的产品,并持续的将AI技术进行产品化落地,这是务实的创业态度。
0412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11日消息,北京洞悉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洞悉网络”)已于2022年底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信息暂未披露。本轮融资将用于战略新产线研发以及加速国际化进程。
洞悉网络成立于2016年,专注医药安全,采用“药物警戒SaaS+增值服务”的模式,面向医药行业,提供覆盖临床试验到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的药物警戒及风险管理服务。目前,公司已推出Holox® Clinical、Holox® Pharma、Holox® Vaccin、Holox® RWE四大平台,分别服务于国际化临床药物警戒、上市后药物警戒、疫苗警戒、真实世界研究场景,并已实现美国FDA、欧盟EMA等国际标准网关对接。
另外,在依托上述大数据平台提供标准化、流程化服务的同时,洞悉网络搭建了能够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药物警戒与风险管理服务体系,涵盖用户药物警戒委托外包、体系搭建、专项审计、严重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和评价、说明书修订及回顾性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
创始人刘欣毅拥有近20年企业级互联网产品研发与管理经验,曾参与国家和北京药监局医药安全行业数智化项目建设,担任过多省药物警戒学会专委、常务。公司技术团队和医药安全专业团队人员占比达85%。技术团队负责SaaS平台的研发创新。安全专业团队由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领域专业人员组成,负责GVP SOP体系的搭建和定制化风险管理服务的提供。
04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9日消息,思朗于2022年底完成C+轮融资,由央视融媒体产业基金独 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支持订单交付、新产品线加速开发、丰富和完善应用场景、引入尖端人才。2023年初,思朗科技实现首个数亿级商业订单落地,并于近期交付。
思朗科技成立于2016年,拥有(MaPU)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所有权,包括发明专利逾120项,其中国际专利超过20项。MaPU融合了CPU的可编程及通用性、FPGA的灵活性以及ASIC的高效性,辅以高效并行的数据供给结构,是处理器领域的一次变革性创新。“勤思笃行,共创宣朗”,思朗科技正竭力为移动通信与互联、视频处理、基础科研发展等领域提供领先的、自主创新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思朗科技董事长兼CEO查浩表示:“首单亿级商业订单的落地,标志着思朗科技完成了产品和商业化的0到1,我们将继续秉承客户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成熟可靠的产品方案,力争为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特别骄傲的,思朗聚集了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拼劲的人才队伍,我们选了一条难走的路,自主创新的内核架构从孕育、到诞生、到产业化一路荆棘。但幸好有信任我们的客户、支持我们的伙伴和投资人、鼓舞我们的中国创新创造大环境,这让思朗更有勇气和信心——敢做从头开始的硬创新、点燃无处不在的创造力。”
央视融媒体产业基金管理人海通创意董事长胡曙光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央视融媒体产业基金长期坚定地看好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非常高兴能和思朗科技达成投资、合作。思朗团队凭借多年原创的技术积累,实现了在数字科技领域原创性的突破,大幅度改善了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弱点,实现了在5G通信、视频处理等领域的落地应用,商业进展顺利,未来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期待双方未来共同创造更多的产业和社会价值。”
04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6日消息,奈杜星球有限公司(下称“奈杜星球”,Naildoo Inc.)近日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富汇山资本和旭越科技共同领投。融资将用于推进手工穿戴甲这一快时尚消费品的供应链建设和完善以及NAILOOK美甲穿搭这一美甲连锁品牌的渠道拓展和开发,首批NAILOOK美甲穿搭品牌连锁店将在上海、杭州、成都三地同步开启。
奈杜星球创始于2018年,创始人匡亮胜早年供职于大众点评网的丽人事业部工作,为美容、美发、美甲等美业门店提供线上策划,引导线上平台消费者进入实体门店。长期积累了大量下沉市场一线的工作经历,在美业领域锻造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公司创立之初是一家专注于美甲领域To B的集设计方案、IP输出、文案策划、技术培训、品牌管理于一体的赋能型美甲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5年的发展,奈杜星球,旗下拥有Nailook美甲穿搭、Lady Grace美甲饰品、Nail Office商学院、Nailife美甲生活杂志、NailDo Gel日式甲油胶等知名品牌。2018年成立后以惊艳视觉成为行业先锋,并且赢得了一大批粉丝的喜爱。2019年,公司首创会员体系,震动了整个行业,奈杜星球会员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21年,公司成立Nailook美甲穿搭品牌,并举行Nailook手工穿戴美甲项目发布会,首次提出原创手工穿戴甲概念。2022年公司转型作Nailook穿戴美甲产品,并研发和量产成功投放市场,颠覆了传统美甲服务市场并与电商直播相互结合,形成了快时尚的美甲消费品。2023年初,发布Nailook“千城万店”计划,致力于帮助美甲店家、美甲手艺人结合手工穿戴甲新零售体系实现共赢,让更多消费者认可美甲行业的匠心价值。营销方面侧重主推应用型穿搭美甲的营销方向,产品拓展至美容店、校园、时装店、夜店等美甲店以外的更多引流穿搭领域,让美甲成为爱美之人,便捷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富汇山资本创始人兼CEO周峻表示这是一个庞大美业领域的细分赛道,很容易冲出小而美的龙头企业,而美甲这一品类符合了当下尚美经济、消费经济、地摊经济、复购类产品等多个特点,项目创始人和骨干成员大多由连续创业者组成,且均具备丰富的美甲产品开发、培训、营销、设计等能力。基于公司的投资专注领域和对奈杜星球过去行业内的积累认可,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这样一支团队合作,共同探索开发美甲行业的巨大潜力,推动让美无限生活这一战略目标的完成。奈杜星球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战术方向的正确性近期在美博会及市场开发工作中已得到初步验证。富汇山对穿戴美甲这一快时尚消费品领域的投资充满信心。
旭越科技创始人徐燃燃表示:“非常有幸能够在这个赛道与大家联手创业,并获得资本的认可与支持。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不久的将来能在这个领域颠覆和赋能之前美甲行业的现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未来会非常值得期待一个美丽的品牌的强大。我们更多的关注用科技的力量来做深产业,未来旭越科技将导入更多的资源给奈杜星球在门店数字化提升与管理、互联网流量转换、公域与私域协同整合等方面助力其成长。
04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4月4日消息,国内病毒工具和病毒载体研发领域新锐企业复百澳生物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嘉乐资本、领军创投联合投资。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场地扩建、新型病毒和类病毒(VLP)载体研发平台的建设。
复百澳(苏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复百澳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病毒改造技术专家”作为核心价值定位的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经积累了超过30余种生物医药用病毒载体的改构技术,特别在溶瘤腺病毒领域国内排名领先。通过溶瘤病毒模块化快速构建、小规模制备和体外评价三大技术平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溶瘤腺病毒现货产品和新型溶瘤病毒产品定制服务的生物技术公司。同时,公司还借助自身技术平台和工艺开发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体外诊断(IVD)、细胞基因治疗(CGT)、动物模型构建以及疫苗等多领域提供病毒和类病毒载体产品和技术服务,并获得国内知名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公司涉足标准病毒产品和CRO服务两种模式,可提供的标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分子检测假病毒质控品、靶标蛋白VLP、造模用HBV病毒等;公司在溶瘤腺病毒CRO领域位于国内前列,依托对于溶瘤腺病毒的深入理解,进一步降低其免疫原性和肝毒性,保留及提升其溶瘤效率,为国内知名溶瘤病毒研发企业以及CDMO公司提供创新技术服务。
复百澳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骏博士表示:“随着国内外管线的推进,腺病毒将会成为溶瘤病毒的重要品种,复百澳在溶瘤腺病毒CRO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同时,复百澳在IVD、生物药领域提供高品质的工具型产品,客户复购率高,已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作为复百澳生物成立以来首次融资,感谢嘉乐资本、领军创投的信任和支持。公司团队在资本的助力下,会继续专注于对病毒的前沿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的载体工具,同时扩充生产能力、持续优化团队,以更快速高效、高质量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公司将积极助推国内溶瘤病毒、重组病毒工具等产业发展,成为国内重组病毒领域的领先者。”
嘉乐资本副总裁杨利华博士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非常认可由刘博士带领的这支充满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的创业团队。公司团队在重组病毒领域深耕十余年,对三十余种病毒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开发出不同的重组病毒产品。在生命科学应用场景逐步多样化的今天,病毒产品一方面以其种类的多样,成为IVD、生物药研发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成为CGT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我们坚定看好具备病毒改造底层技术,并且能够针对客户痛点提供从实验室到临床前级别(IIT)病毒定制生产服务的企业。复百澳生物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且交付快,客户口碑好,相信公司会在生命健康领域会越走越长远。感谢公司在众多投资人中选择与嘉乐资本合作,相信我们双方的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动公司在病毒工具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中国的生命健康领域发展。”
领军创投投资一部负责人陶珊珊表示:
“生物医药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重组病毒作为生物医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及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刘骏博士带领的复百澳生物团队,在重组病毒领域深耕多年,具备高品质的快速定制化服务能力。我们看好公司病毒改造的底层平台技术,希望公司立足园区,不断夯实基础,服务更多客户,成为病毒工具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