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会员注册开户链接“ 下的文章
071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8日消息,据《晚点 Auto》获悉,自动驾驶供应商禾多科技近日完成 C 轮最后一轮融资,融资额为数亿元人民币,由粤科金融和广汽资本共同领投,粤科金融为广东省科技厅下属的财务投资机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也投资了禾多。
禾多科技成立于 2017 年 6 月,为车企提供高级辅助驾驶行泊一体方案,同时也自己设计域控制器,可向车企售卖软硬件一体的产品。成立至今,禾多已累计完成十数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 IDG、红杉中国、粤科金融等财务机构,和广汽集团、四维图新等汽车行业公司。禾多创始人倪凯曾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高级科学家,是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重要的早期技术负责人之一。
去年 3 月,广汽资本宣布独家投资禾多 C1 轮融资,去年 11 月,禾多又完成数亿元人民币 C2 轮融资,由广汽资本领投,智都投资和混沌投资跟投。禾多 C 轮总融资额为十亿元人民币。
禾多创始人倪凯表示,禾多预计在 2024 年会大幅收窄亏损,2025 年实现盈亏平衡,届时禾多将开启 IPO。
据了解,多次投资禾多的广汽目前约占禾多 13% 的股份,为外部第一大股东;广汽也是禾多最大的客户。广汽旗下的传祺、埃安和昊铂等品牌的辅助驾驶方案,均为广汽与禾多合作开发。有大客户订单加持,禾多现在是量产进度领先的智能驾驶供应商之一。倪凯表示,今年年底,搭载禾多前装辅助驾驶方案的量产车数量累计会达到数万辆。他认为,20 万辆是能让禾多活下来的门槛,这也是禾多实现盈利、开启上市的前提。据了解,禾多在与广汽的合作过程中,最多时有超过 150 名研发人员驻厂,禾多全公司研发人员为 500 多人。
倪凯认为,高级辅助智能驾驶最终会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因为其目标就是成为 “老司机”,最终功能会趋同,随着配备高级辅助驾驶能力的量产车越来越多,当下的诸多路径分歧会收敛。只是在此之前,它会经历一个通过定制化服务,积累产品定义能力和工程化能力的过程。禾多也在通过产品定义、系统开发、系统验证体系来尽可能保证交付过程的标准化,这是每家自动驾驶供应商的 “基本功”。
07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3日消息,南京北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新智能”)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为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独家投资。北新智能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工业场景下的机器人+AI智能巡检领域,提供面向运输巡检、智慧工厂、人机交互等领域的人工智能硬件及解决方案,以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满足工业数字化场景中的无人化智慧巡检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新智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软件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市场及产品推广。
轨道机器人
实际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对自动化的生产需求越来越大,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皮带机是电力、钢铁、煤炭、矿山等工业生产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率。因此,皮带机的智能化运行水平,也间接体现了相关行业生产调度系统的科学现代化水平。目前,皮带机的行业痛点在于人力效率低、可靠性差、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恶劣,以及涉及的皮带撕裂、跑偏、堵料、托辊损坏发现不及时导致的运维成本升高,这些会给整体安全生产带来持续的隐患。
挂轨升降巡检机器人
北新智能创始人徐晨鑫表示,近年来,无人值守、智慧巡检、机器人等科研项目在矿产、电力、钢铁等工业行业里不断得到应用。加上工业领域对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部分大型工业企业正在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数字化预算投入,因此就看准了这个智能化赛道。
轮式自主巡航机器人
北新智能专注于视觉AI技术,研发的产品涵盖轨道巡检机器人、轨道防爆破机器人、轮式巡检机器人等。“准确来说,机器人搭载视觉AI就是在现场加装了智能化、数字化眼睛,用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代替重复性的巡检工作,从而能更有效率、更安全、更准确地帮助企业在一些复杂环境下判断设备问题。”徐晨鑫说道。2022年11月,北新智能基于视觉的矿槽全域智能识别机器人项目落地马钢B矿槽;2022年11月成功研发X-B型防爆轨道机器人。截至2022年12月,轨道巡检机器人案例突破40例,共获得软硬件专利50余项。
目前,北新智能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华电、皖能集团、中国华能、马钢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宝武集团、日照钢铁、比亚迪等。迄今为止,公司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CMMI3、电子智能化二级等资质。另外,公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2项,公示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5项。
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总监张狄表示,北新智能核心团队在电力、光伏、能源领域不断进行创业探索,明确了工业生产场景需求,并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产品及方案。在智能巡检机器人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北新智能勇做减法,精准选择细分赛道,短短两年就迅速得到市场验证,产业横向扩展空间大,具备相当的成长性。
0712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1日消息,近日,碳纳米管宏观体材料制造商陕西碳垣纳米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垣科技”或“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信创新碳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强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公司团队建设。
碳垣科技生产的碳纳米管自支撑膜
图源:企业方提供
碳纳米管是一种碳原子六元环一维管状结构的碳基材料,具有极佳热学、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能,是目前导热、导电以及减重性能最高的材料之一,因此,碳纳米管材料被誉为21世纪超级材料,是唯一被视为未来人类制作“太空天梯”的可选材料,也是《三体》中“纳米飞刃”的原型。
虽然单体的碳纳米管在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方面有着巨大优势,然而处于纳米量级的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是无法直接在宏观尺度得以发挥。因此,如何将碳纳米管按照某种方式组装成为具有宏观尺度的碳纳米管连续纤维与薄膜,并通过控制碳纳米管本征特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界面,使其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轻量化的特征,成为发挥碳纳米管优势的产业化难点和痛点,而国内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寥寥无几。
碳垣科技由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侯红亮领衔创立,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碳纳米管宏观体材料(纤维、薄膜和气凝胶)制备技术开发,通过对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FC-CVD)进行重大改进升级,首次在国内开发出基于甲烷气态碳源的工业化制备碳纳米管薄膜与纤维技术,突破了碳纳米管薄膜和纤维连续制备的技术瓶颈,可实现任意长度的碳纳米管纤维、膜材或带材的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5-10倍。同时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后处理,以满足不同系统和应用场景。使用甲烷气态碳源后,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备效率大幅提升,且成本明显下降,该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石墨烯铜复合粉末微观分析
图源:企业方提供
此外,碳垣科技采用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石墨烯对铜粉的原位生长包覆,颠覆了传统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铜复合粉末,在电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可以发挥铜与石墨烯的协同作用,在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铜基高效散热结构3D打印以及导电浆料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碳源科技已经实现了石墨烯/铜复合粉末连续制备技术的理论验证及小批量样品制备,并开始着手具有产业化能力的中试化设备开发。这也成为碳垣科技除碳纳米管宏观体材的另一大“碳”业务方向。
据碳垣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侯红亮介绍,以本轮融资为界,碳垣科技实现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阶段性转向。
“本轮融资后,一方面,我们将持续投入碳纳米管薄膜研发,不断提升其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将解决资金限制问题,深入推动自主原创的石墨烯/铜的复合粉末开发,扩大市场。另外,公司还将重点投入,以扩大产能,特别是提升碳纳米管薄膜的产量,争取将年产量从当前的5万平方米到年底提高至20万平方米。”侯红亮表示。
面向未来,碳垣科技以“双碳”(碳纳米管宏观体材料和石墨烯/铜复合粉体)为引擎,双轮驱动,协同发力,成为国际知名的碳材料供应商。
0708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7日消息,半导体前道制程量测设备公司优睿谱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基石浦江领投,浑璞投资、星河资本、中南创投、泓湖资本、杭州盟合、景宁灵岸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及量产。公司同时宣布启用无锡技术中心和上海金桥研发中心。
优睿谱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半导体量测设备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缺陷检测和参数测量,广泛用于硅片制造、芯片制造、先进封装领域,如关键尺寸测量设备、薄膜厚度测量设备、缺陷检测设备等。前道制程量测设备已超过百亿美元市场规模。而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也扩大了量测设备的需求,给量测设备带来更多新的市场空间。优睿谱自主开发了半导体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量设备,可以用来测量外延层厚度及均匀性、元素浓度、硅料杂质含量等。
优睿谱总经理唐德明博士表示,由于公司产品线更加丰富、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在无锡设立了技术中心。本次无锡技术中心的正式启用,有助于公司加快对客户的产品交付、有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验证和量产。优睿谱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在深厚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自主可控。在创始团队上,优睿谱核心团队由长期从事半导体行业的海归博士和国内资深的IC前道制程量测设备技术团队构成。目前,优睿谱拥有近60名员工。
浑璞投资合伙人姜寅明:半导体量检测设备被看作是半导体制程之眼,在芯片制造的良率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面临着迫切的国产替代需求,优睿谱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多款量检测产品的开发、推广和验证,充分反映出团队的深厚技术积淀、广阔人脉资源和强大市场能力。
中南创投合伙人王建晖:在半导体制造发展和制程工艺提升过程中,先进的量测设备必不可少,优睿谱正是顺势而生的一家优秀的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公司。凭借团队深厚的研发能力、上下游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客户开拓和服务能力,优睿谱成立仅一年半,就推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前道量测设备,并获得多家知名客户的订单和认可。
0706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5日消息,具有颠覆性创新设计的一体化卫星研制企业——钧天航宇,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民银国际领投,向日葵投资、宇泽资本跟投,宇泽资本担任公司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卫星产能扩张所需的人员、资源投入。
钧天宇航打破了传统卫星“整星-分系统-单机”的架构,从物理结构上对卫星力流、热流、信息流和能源流等维度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为卫星的一体化架构、模块化设计打下基础。其将卫星结构从分系统堆叠,转化为多功能结构件,然后再加电源和有效载荷,再构成整星的模式。这样,钧天航宇卫星整体架构、系统不做大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载荷动态重组、应用软件动态重配和卫星功能动态重构,在大幅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系统灵活性,让单一功能卫星的研发生产变得更轻、更便宜、更灵活,也让卫星多功能融合成为可能。
此外,物理结构和冗余上的统一规划设计,也让卫星性能大幅提高、功耗降低。例如,芯片在分系统一备一备份,钧天航宇一体化构造下整个卫星相当于一块主板,采用阵列式芯片能够实现一备三乃至一备四,并可采用工业级芯片取代高价的宇航级芯片。
团队上,创始人常正勇长期供职于航天五院核心部门,参与多型卫星论证及背景型号管理,组织推动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在轨服务与维护、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新型航天系统的研究论证与设计实施工作。联合创始人兼CTO张雅彬也长期供职于航天五院,曾参与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全程研制和空间站方案设计与初样研制,曾任九天微星卫星总师及某物联网星座系统总师。技术团队还有多位国内顶尖总师级专家。
公司于2022年中旬开始运营,当年即获得两颗卫星近千万合同额,如行业头部商业遥感卫星企业。2023年已再获得多颗卫星过千万合同额,目前有多个国内国际客户卫星订单洽谈中。公司将全面布局高分光学、SAR、通讯等卫星及“太空背包”在轨服务产品,并以前述技术领先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产能,成为行业级卫星宇航飞行器ODM/OEM供应商。随着“国网”的铺开及商业卫星公司星座落实,每颗卫星价格800-1,000万元计算,初次部署形成的市场空间既有2,000+亿元;考虑到低轨卫星在轨寿命5年,后期替换、升级将产生百亿/年的持续收入。
0706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5日消息,先进工业传感器公司「新算技术」宣布完成Pre-A 轮融资,该轮由顺为资本领投,华方资本和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新算技术团队在一年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获得亿元级融资规模。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投入进一步提升工业读码器等核心产品的量产产能,并加大在先进工业视觉传感器领域的多品类研发。
顺为合伙人程天表示:“随着工业 4.0 时代到来,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成为国家产业升级的重点战略方向。代码之于制造生产,如同所有零部件的‘电子身份证’,是唯一不变的身份标识。工业读码器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卡脖子’设备器材,国内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政策引导方向明确,国产替代趋势清晰。未来受益于锂电池、新能源车、精密制造等下游产业的持续拉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新算旗下产品性能出众,首款读码器在解码率、读取对比度、破损图形识别等维度均已比肩国际头部品牌。创始人张苏宁具备丰富的高端工业读码器开发经历及商业化落地经验,期待团队继续深耕工业机器视觉领域,用高品质兼具性价比的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助力先进制造转型升级大趋势。”
华方资本合伙人路驰表示:“各类工业传感器是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数据的来源。长期被海外大厂垄断的工业读码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非常高兴能遇到新算团队并参与其中,创始人团队的创业精神和研发实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目前团队也已经在多个场景下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局面,我们相信新算团队未来能够迅速在工业流程自动化中实现更多的规模化落地,并不断开拓新的场景。”
新算团队在算法上积累了近 8 年的时间,测试了海量的工业读码场景,在去年成功推出新算读码器 R275-A 和 R270-A 系列等产品。2023 年,新算已经实现了读码器产品的量产以及品控测试的验证,并且顺利进入了多个具代表性的高端 3C 产品制造商及新能源大厂供应商名录。新算创始人张苏宁表示:“新算同时已经成为多个制造业终端的独家供应商,在海外品牌垄断几乎十年以上的市场里,从正面撕开了一个口子。”
|新算R275
算法技术上,新算自研了 ISP 前处理算法“像素自适应增强算法”,对百万级分辨率的图像输入进行超分辨率处理,在亚像素级的定位任务中,为了获取更多的输入像素信息以实现更好的分辨率重建,用了混合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 模型。在实现自适应增强的同时,结合了通道注意力及所有窗口信息的自注意力方案,从而充分利用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即能够利用全局统计和强大的局部拟合能力。
张苏宁表示,在新算特有的‘像素自适应增强算法’帮助下,R275-A 和 R270-A 系列固定式读码器利用百万级图像传感器输入可达到 300 万像素的图像质量。
目前新算的产品已经在 2023 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多个包括 3C、新能源以及汽车产线客户的量产交付,预计在 2023 年创始团队表示会完成数万台产品的交付,同时团队已经开始了基于已经积累的算法优势开发物流、仓储以及机器人等场景的读码产品。
0703
又到了年末,一年一度盘点造车新势力年度KPI的时候。
与2021年底各家厂商争相预报,交出喜人成绩单的状况相比,今年却显得格外冷清——多数新势力的销量与年初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有不少车企连年度KPI的一半都没完成。
以长期在新造车企业中处于强势的“蔚小理”为例,其年度销量目标分别为15万、25万、20万,而截至11月,总销量却只有10.67万、10.95万、11.2万辆,达成率仅为71.11%、43.79%、56.01%,完成年初的KPI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但并不是所有车企都有着与“蔚小理”相同的烦恼。与“蔚小理”呈现鲜明对比的是:背靠传统车企的极氪、问界等品牌却在快速崛起;同时,“新‘新势力’”哪吒、零跑也迎头赶上,年销量纷纷迈入10万辆大关。可以说,曾经“蔚小理”三家独占鳌头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
在这短短一年中,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一时风光无两的“蔚小理”在当下境况如何?
1 “蔚小理”背上的三座大山
在“跌落神坛”的背后,“蔚小理”面临着来自政策、友商与资本市场这三座大山的压力......
首先,新能源“国补”终止,新势力压力再增。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23年的汽车政策变化,那一定是“取补”。
自2010年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单车4800元至12600元不等的国家新能源车购置补贴。但这一政策于2022年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补贴退坡,让造车新势力们压力骤增:如果车厂不自掏腰包,那么消费者购买相同车型的花费必然增加,导致销量走低;但如果车厂不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势必会大幅提高成本,对于尚未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在“国补”终止后,造车新势力势必会在两难之间做出选择,但无论如何,都会对造车新势力的盈利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在竞争对手上,蔚小理停滞不前,追兵也从四面八方赶来。
在蔚小理停滞不前之时,新新势力和传统车厂的新品牌却在快速跟进。
同为新势力的哪吒和零跑今年表现十分亮眼,凭借着中低端车型抓住市场崛起的风口,快速增加销量。今年下半年以来,两家车企交付量连续破万,对蔚小理形成反超之势,而在最近的10月、11月,哪吒更是蝉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另一路“追兵”则来自传统车企孕育的新品牌。相比起半路出家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在造车方面无疑具备先天优势,它们在摸清造车新势力的套路后,依托完整的供应链和较为成熟的产品图谱,完成赶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牌便是广汽埃安。埃安早期主打以网约车为主的B端市场,后转向C端发力,依靠*的性价比撑起了持续增长的销量,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并在近4个月中,持续占据销量榜首,提前完成全年20万辆的目标,与蔚小理难以完成的KPI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次,销量增加未能减少亏损,资本市场在重新给“蔚小理”估值定价。
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增加,竞争也更加激烈,单一爆款车型无法支撑品牌走入新的成长阶段,蔚小理也正在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产品来实现规模效应。
不过,车型增加、销量提升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在近两年来供应链频遭扰动的环境下,蔚小理规模小、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便体现了出来。而更令资本市场担心的是,当“蔚小理”的销量稳定10万辆之后,仍然深陷亏损泥淖,该如何进行盈利?
“新势力发展初期,市场不太在意盈利情况,但销量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会关注车企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毕竟汽车行业是个规模效应很强的领域。另外,来自传统车企的竞争也越来越强,市场会考虑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相比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2 小鹏:挥刀向内,困境能否突围?
作为现有车型在新势力中均价*的车商,此前的小鹏一直贯彻着自下而上的市场拓展政策。借助主流市场对中低端车辆的青睐,小鹏汽车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起量,连续4个季度占据造车新势力的榜首位置。
不过,小鹏*的名头却没有为其带来真实的利润,反而在三家新势力中小鹏的营收与利润都是*的。
在进入2022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的销量更是明显承压,7、8、9月销量分别为11524 辆、9578 辆、8468 辆,环比负增长,销售数据明显低于蔚来和理想。这也是小鹏汽车年内销量首次垫底,与上半年稳居榜首的光景相距甚远。
图源:奇偶派绘制
为了提升毛利率,也为寻找销量增长的新动能,小鹏选择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但这并未起到理想的效果,还引爆了一场内部组织架构的深度调整......
2022年9月21日,担负着小鹏“走向高端市场”和“改善毛利率”双重任务的G9宣布上市,但随即翻车。其低配高价的产品营销策略、复杂难懂的产品配置引发消费者不满。上市仅仅两天,G9 被紧急下架。尽管小鹏官方“光速补救”,通过增配减价、调整命名、“二次上市”来挽救口碑,但还是遭到了消费者的大量退订。
图源:@小鹏汽车 微博
“很难想象这是头部新势力‘*’犯下的错误。”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透过 G9 的失败,人们看到小鹏汽车内部组织架构的弊端。在各条业务线相互博弈下,内部决策不统一,导致出现重大失误。
创始人何小鹏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G9改配风波”一个月后,便进行了小鹏有史以来*的组织架构变革。
此次变革和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战略、产规、技术规划、产销平衡和OTA五大委员会,进行BU化改革;建立E、F、H三个平台产品矩阵,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地负责产品全业务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本人亲自担任战略委员会、产规委员会和技术规划委员会主任,业务范围涉及制定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并对品牌战略、业务规划、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进行决策。根据企业战略和客户需求,负责产品战略和规划的制定。根据企业战略、市场需求和产品战略,负责技术战略和规划的制定。
显然,何小鹏寄望于“挥刀向内”,调整强化了其核心地位以及在关键环节和问题上的决策权。同时,希望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减少内部沟通成本,改善以往组织效率低下的问题,*限度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组织架构的调整一定能挽救小鹏吗?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小鹏的表现来看,改变已是迫在眉睫。
小鹏汽车主打中低端车型,整体售价相对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这就需要大量的销售作为业绩的支撑,因此,走量成为了小鹏必须死守的生命线,但三季度以来,小鹏在售车型的优势被逐渐蚕食,销量也持续走低。这时,G9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升销量的同时优化毛利率”,这看似矛盾的任务又遇到了不了解用户的小鹏,“滑铁卢”之下,对内改革也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但处于当下,我们也不必对小鹏太过悲观。过去,小鹏因高度注重技术而在用户需求上表现较弱的情况,被贴上了“科技直男”的标签,但随着组织架构调整,未来有望形成技术与用户需求并举的格局。
对于当下的小鹏来说,这次针对组织架构的大变革,只有让公司运营、组织架构和产品策略等关键问题得到解决,真正看到用户的需求,打造一款带领小鹏实现销量和毛利率的逆转和提升的产品,才是小鹏真正的破局之法。
3 理想:我的世界除了增程还有什么?
理想汽车可谓是“蔚小理”中最稳健、最专一的选手。自IPO始,研发费用与销售和管理费用在“蔚小理”中独占鳌头,也让其成为距离盈利最近的选手。
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打造专一爆款的产品策略,凭借产品力和互联网思维,将一款“理想ONE”做到爆款,单打独斗冲上月销1万的成绩。
理想“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在某些方面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专家表示,紧盯家庭用户的细分市场,用密集的车型去覆盖,可以满足用户不同价位、不同配置等需求,保持统一的用户群体还可以降低营销、服务的成本,品牌形象也得以强化,能把一个目标市场真正吃透,也正是如此,理想ONE才能如此火爆。
但在单品制胜策略的背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劣势,那就是一旦推出新品,必然导致对老产品份额的侵蚀。在新旧车型更迭期,先是有理想L9发布后,挤占了一部分原有车型理想ONE的订单。随后理想 ONE 价格又悄然下调2万元,并宣告将逐步停产。此举也引发了不少理想新车主的不满,质疑理想汽车存在虚假营销。
“在燃油车时代,很少出现车企为了一个车型停产另一个车型的情况。”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这本质上反映出理想汽车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对新产品的销量信心不足,因此希望把资源和注意力集中起来。
而除车型叠加之外,理想汽车还有一个重大的短板,那就是目前旗下车型均为增程式车型。2022年,包括长安、哪吒、赛力斯在内的众多新能源车企先后都推出了增程式产品,其中华为扶持的问界系列增速迅猛,销量快速提升,给分流了大量本属于理想的潜在用户。
增程式车型市场的压力不仅来自友商的竞争,多地政策的出台,也为增程式车型笼罩上了一层阴影。继北京之后,上海也明确限制插电式混动车型,从2023年开始,插电式混动不再赠送“绿牌”,这意味着理想在上海也失去了“不摇号”的优势。
理想的单品策略,在发展初期确实有利于控制成本,但从单品制胜到产品矩阵的过程,无疑是必将经历的一次重要蜕变。理想很清醒地明白,纯靠增程式车型无法独自支撑理想前行,纯电车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在2022年也适时地加大了在研发上的投入。
从财报上看,2022年第三季度,理想研发费用为18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19.3%,几乎将汽车销售的毛利率消耗殆尽;而今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理想也在大力投入电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理想汽车副总裁孙广敏曾表示,希望理想汽车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超过3000个超充站。按照单个充电站250万元的投资成本来计算,仅超充站,理想还需投入75亿元左右。
理想汽车最理想的状态是:2023年增程式车型保持销量,纯电车型研发成功,在尽可能少量分流增程式车型用户的前提下,大力开拓纯电车型市场。
为了下一步的战略,理想也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在理想原有的2个横向实体部门基础上,再增5个横向实体部门,将管理模式从“垂直职能组织”升级为“矩阵型组织”,将团队更好地凝聚起来投入研发、销售等一系列环节。
伴随组织架构的调整,人事任命也闻声而动: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棒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高级副总裁谢炎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不难看出,理想此次的变革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技术派带头攻关,再由矩阵型组织架构“确保全流程的管理质量,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
理想已经在行动,但它肩上的担子从未减轻。不过在“理想ONE”落幕之后,新产品将来未来,青黄不接之际,我们大可对理想的技术和实力多一点耐心,耐心等待下一款像“理想ONE”一样的现象级产品。
4 蔚来:驶出弯道,向中低端要增长
蔚来一贯以BBA这类豪华品牌为对标,高端市场是其坚守的主阵地,并以品牌与服务能力著称。
但在高端市场耕耘却并非易事。高端品牌用户数量有限,并且越高端的用户需求越个性化,即使一个品牌的汽车做的再好,也不可能统一整个市场。即使蔚来可以通过推出新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法逐步增加销量,但再也不会出现快速增长的状况。
在高端电车销量无法快速提升的前提下,蔚来的盈利却每况愈下。2022年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约为34.6亿元,环比扩大58.3%,创出历史新高,蔚来每卖一辆车,亏损大概在11万元左右。可以说,蔚来当下最紧要的,便是寻求增量,扭转亏损。
而在几天前,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在一场媒体交流会中给出了他们的破局之法:蔚来将走进主流市场,新增一个面对中端用户的大众子品牌阿尔卑斯,这也会成为蔚来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秦力洪表示,在国内4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中,蔚来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7.6%,浪费精力将这一比例提升至80%以上并不值得。同时明确售价32.8万元的ET5为蔚来最廉价车型的前提下,考虑到用户对于品牌调性的归属感,才推出了阿尔卑斯品牌。
不难看出,蔚来此举是在复刻特斯拉的成长路径。特斯拉曾依靠过去在Model S、Model X两款豪华车型积累的高端形象,加之Model 3亲民的价格,助力特斯拉快速走量,完成扭亏为盈。
但这条前人走通的路却并不一定那么好走,目前20万元-30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已经被Model 3牢牢把控,而20万元以内已有小鹏、比亚迪两大强势品牌。想要下沉中端市场,依靠蔚来日渐走弱的品牌号召力,很难复刻Model 3的“光荣时刻”。
而且蔚来选择了第二品牌的策略,更难让人信服阿尔卑斯能拥有像蔚来一样的品控与服务。在其他品牌在中端市场已经站稳的情况下,蔚来希望借子品牌入局,显得困难重重。
但无论中端市场的竞争多么激烈,蔚来在研发与基础配套上多么烧钱,蔚来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正如秦力洪所言,“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明天的结局”,如果用过短的时间来看一个长期的行业,可能会错失机会,如果用过长的时间来看待一个短周期的行业,又可能会蹉跎。在他看来,电动车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逻辑,现阶段技术拐点远未到来,蔚来也不得不持续跟投。
5 写在最后
在完成0到1的跨越后,如何拥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是新势力需要直面的问题。“蔚小理”不能再沉迷于短期销量的竞争,而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未来的自己会在什么位置,为哪些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产品与服务。
伴随着“国补”退出、新晋玩家的进入与资本市场对盈利的要求,“蔚小理”背负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参考资料:
1.《蔚小理谋求突破成长瓶颈,造车新势力竞争趋于白热化》,证券时报记者,毛可馨;
2.《何小鹏“挥刀向内”——小鹏汽车困境中突围》,岳雷;
3.《蔚来下一战:增量在中端》,凤凰网汽车;
4.《关于蔚来的未来,总裁秦力洪说造车是个十年的游戏》,腾讯新闻;
5.《2022,蔚小理的flag要倒了》,市值榜;
6.《被增程绑架的理想:毛利率崩盘,亏损创新高》,金角财经;
7.《每卖1辆车亏损11万,蔚来烧钱换空间战略到临界点了?》,师天浩;
8.《理想汽车:从“单品制胜”到产品矩阵策略的换档、加速与超车》,真灼观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奇偶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6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8日消息,日前,深圳市贝普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普奥”)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以及天使轮股东高瓴创投(GL Ventures)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产品和服务市场,并基于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策略。
贝普奥成立于2022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组学的研发型高科技公司。贝普奥致力于对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开发及转化,以受多项专利保护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为切入点,通过临床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贝普奥的核心团队在蛋白质组学方法学和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2016 年,团队经过多年深入研究,首次创新提出了SISPROT集成式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技术,其优势在于将所有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步骤集成到微型固相萃取柱中,不仅可以减少样品转移步骤中的样本损失,还极大地缩短操作总时长。
基于该技术,贝普奥研发推出了商业化产品——SISPROT全集成化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试剂盒。SISPROT试剂盒适用于极微量临床样本分析,通过一站式样品前处理,可以实现100纳克初始样品量稳定检测到约6000种蛋白质,在检测灵敏度、分析效率、以及通量性方面都优于同类产品。另外,针对临床大队列的分析需求,贝普奥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高通量样品前处理仪器,可以配合SISPROT试剂盒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所有步骤使用,实现2小时完成96个样品处理,极大地提升效率且保证高一致性。
▲图组 SISPROT蛋白质组学前处理试剂盒产品(左图)
空间可视化蛋白质组学完整解决方案(右图)
基于自有的SISPROT样品前处理技术,贝普奥又逐步推出多个蛋白质组学技术解决方案,满足极微量样品前处理的要求,并如空间可视化蛋白质组以及细胞类型蛋白质组等,为组织微环境系统解析提供多策略的有力工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贝普奥首席技术官高伟娜博士介绍:“贝普奥定位于整个蛋白质组学市场的上游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弥补该领域内的商业空白,可与国内外的各类型蛋白质组学公司及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上下产业链条,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贝普奥的未来发展计划,贝普奥首席执行官徐昊博士表示:“感谢投资人对贝普奥的认可和支持,本轮融资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随着贝普奥本轮融资的顺利完成,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及高效率的研发,贝普奥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SISPROT试剂盒已经实现量产并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全自动化工作站的研发已完成内测,预计2023年下半年进入市场,且已实现了空间可视化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分辨率蛋白组学平台的搭建。未来,贝普奥将立足大湾区,期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创新标志物和创新药物研发全链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博士表示:“我们非常关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创新企业。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迅速,预计未来的5-10年将是蛋白质组领域在中国乃至全球爆发式发展的黄金时间,相应地,蛋白质组相关企业亦迎来快速发展阶段。贝普奥正处于业务发展的起飞阶段,我们看好贝普奥未来发展前景,希望在核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贝普奥可以迅速成长为行业的标杆,运用领先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精准医疗助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0628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7日消息,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本导基因”)近日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鹏来资本、通德资本、山蓝资本、春和资本共同出资,融资额超2亿元。耦众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助力本导基因在研多个管线的临床申报和临床研究,新管线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基地建设和团队扩充。
本导基因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企业,致力于为眼科、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多领域的难治性疾病开发具有全球意义的创新药物。本导基因拥有国际领先VLP mRNA递送平台(BDmRNA)和下一代慢病毒载体平台(BDlenti)。围绕着核心递送技术平台,本导基因布局了多条first-in-class的产品管线,开展了多项first-in-human临床研究,与国际著名药企开展了重大神经系统疾病新型疗法的合作研发。公司的核心技术多次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上。公司的CRISPR抗病毒疗法HELP成功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
本导基因创始人蔡宇伽博士表示:本轮融资完成将帮助本导基因开展包括病毒性角膜炎体内基因编辑在内的多个管线的注册临床研究;进一步发挥VLP和BDlenti递送技术的平台优势,以创新为本,以患者为导,探索用于治疗更多疾病、更大病种的新管线,帮助更广大的患者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创新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本导基因将一如既往,心怀患者和梦想,踏踏实实,砥砺前行。
本导基因CEO徐芳女士表示:本导拥有原创类病毒载体VLP基因治疗递送平台,管线丰富布局平衡且具差异化,4月底BD111 IND获批标志着监管部门对公司VLP技术的肯定,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我们还会有1-2个产品陆续进入临床。非常感谢各位投资人的信任,我们一定会把工作做扎实,希望早日造福病人。我们同时也在开展FDA的申报工作,期待产品可以走出国门,也期待与更多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龙磐投资创始合伙人余治华先生表示:本导基因是一家我们非常看好的拥有原创平台型技术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VLP递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适应症选择方面充分结合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的递送技术平台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应用于多个治疗领域,丰富的管线布局也体现了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蔡博士及团队展现出优秀的创新研发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有能力开发差异化的全球创新管线。我们非常高兴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到本导基因的发展中,也将运用自身资源与经验支持创始团队,助力企业发展。我们期待本导基因能够加速临床开发,尽早实现产品上市,造福国内外患者。
鹏来资本创始合伙人吕鋆表示:我们关注到本导基因的递送载体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瓶颈,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相信在蔡博士的带领下,公司在CMC、临床和管线拓宽上创造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有机会逐步发展成为中国CGT领域的标杆。
通德资本董事长肖振宇博士表示:基因治疗是我们看好的一个方向。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LP递送技术,该技术可以递送病毒载体无法递送mRNA和蛋白质,而且通过改造包膜蛋白,可实现组织和细胞靶向递送。非常荣幸投资本导基因团队,期待公司早日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企业,开发出临床急需的药物,真正造福患者。
0624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12月7日,被#浙江将组织1万家企业出国参加经贸活动#刷屏了,让人感觉对经济的信心又回来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12月6日,由外贸企业负责人、政府部门等组成的宁波“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首发团从当地出发,经上海飞往首站阿联酋参展、拓市场,并在未来12天内赴印尼、日本抓订单、促招引。
为稳住外贸“基本盘”,12月2日,宁波召开“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动员会,鼓励全市外贸人出国参展洽谈,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增信心、抢先机。根据部署,宁波将以今年11月至明年4月为阶段性节点,通过政企联动,计划吸引超100个团组、超1000家企业、超1万名外贸人赴境外拓市场,争取实现100亿美元外贸新订单,新增海外仓面积20万平方米,并签订一批中外自贸区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早在12月4日就报道称,12月4日清晨5点30分,一支由浙江省商务厅等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队伍正驱车前往浦东机场,开始为期6天的欧洲行。这是疫情三年来,*由省级商务部门带队出国的团。
这次“出海”,浙商兵分两路。一条是由省商务厅牵头组织的“千企万团拓市场抢订单行动”,首战将前往中东市场的中心城市迪拜。宁波市商务局对外贸易促进处处长费建明透露,接下来他们将参加多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其中,中国品牌商品沙特智造展将于12月14日至16日在沙特举办,目前已有近百家宁波企业决定参展。
另一条是日本线,由嘉兴商务局组织的、96人组成的“抢单团”,从杭州包机飞赴日本,据悉他们中除了来自嘉兴、宁波、湖州等地的外贸商,还有嘉兴市商务局、市外办、市防控办等部门组成的“后勤组”。该团将组织企业参加AFF纺织服装展,并与当地知名公司洽谈新项目。“这下流失的订单和客户有希望保住了。”一位随行企业家说。
据悉,早在7月嘉兴市商务局就开始谋划包机出境,抢订单、抢客商。“对招商来说,见面是*的方式。”嘉兴市商务局局长张月琴说,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组织,先后有80多人报名参与,但当时有些企业家害怕国外疫情形势复杂,也怕回来的机票抢不到,最终被搁浅了5个月。
政府牵头,百团,千企,万人,包机出国……每一个关键词在疫情的当下都足够轰动,何况这些元素凑到了一起,何其振奋人心。
去欧洲的代表团秘书长李琳说:“我们希望通过政府部门带头走出去,向企业释放更积极的信号,让他们更有信心、有意愿主动走出去,在新一年获得更多与国际同行竞争合作的机会。”
“之前我们主攻欧美市场,但是现在美国市场的订单下降了40%到50%,所以必须要有所行动。”宁波康达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渊说,受疫情反复、全球通胀、能源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企业的订单近年回落明显。
“宁波外贸大军首发出征,不仅仅为2023年宁波外贸抢订单,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给全国外贸人,带去了标杆效应,引领时代的先锋浪潮,告诉中国的外贸圈,此时此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秋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随着浙江省组团出国抢订单的庞大队伍被媒体报道后,其他地方政府组团出国拉订单的新闻也陆陆续续被报道出来。
12月5日,“四川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欧洲拓展国际市场”在成都启航,四川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等行业31家外贸企业40人将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通过拜访新老客户、参加知名展会、考察调研当地商协会和商贸企业等方式,深化合作意向,掌握行业动态趋势和投资环境政策,拓展经贸往来。这也是疫情以来,四川*省级层面组织的境外商务团。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也在行动。据报道,近期,广州市商务局组织近40家外贸企业百余人以包机的方式,赴东南亚地区参加广东(马来西亚)商品展和亚太区新加坡美容展,抢订单、拓市场、建渠道;深圳也为深企包机(舱)赴境外参展提供便利,深圳多批境外参展包机(舱)于11~12月启航。
12月6日,苏州市商务局召开行前会议,对赴法国、德国经贸包机相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据了解,苏州此次苏州赴欧洲的包机将于9日出发,总人数超200人。其中,各市、区共派出30个招商小分队,人数超100人,随包机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同时,还有外贸企业高管约100人赴欧洲,维护客户和争取订单。
其实在11月17日~23日,苏州市商务局就组织开展了赴日包机服务工作,成为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层面组织的首次大型经贸团组包机服务。
“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这是外贸生意的特点决定的。
“今年的营收比之前有小幅度下降,为了明年稳订单,走出去势在必行。”将前往印尼的宁兴金海部门经理施利旦早已和四五家合作商提前打好招呼,其中不乏合作超过20年的老客户。他表示,行程中自己还将参加中国(宁波)—印尼经贸洽谈会,“在海外和印尼中华总商会和侨商进行交流,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正随团赴东京参加亚洲纺织成衣展的嘉兴平湖爱丽贸易公司负责人徐益红也表示:“生意伙伴是需要维系的,海外市场是需要去奔跑联络的。网络营销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生意是面对面谈出来的,‘见面三分情’。”
那么,为什么是浙江,又为什么是浙商?
领导人主政浙江时曾对浙商文化有过精辟总结:“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充分借鉴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永嘉学派和金华永康学派为代表,在‘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中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他还说:“浙商的文化基因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浙商是一股强大的民营经济力量,浙江则是民营企业的摇篮。据统计,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107家,连续24年位居中国民营企业数量首位。十年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2万亿元增长到4.9万亿元。
今年胡润百富榜前十名,浙商占了4个,分别是首富钟睒睒,网易创始人丁磊排第六,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位列第九,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居于第十。另据统计,胡润百富榜自1999年创建以来发布了24榜单,浙商共计9次*首富位置。丁磊是**中国首富的浙商,马云4次登顶,娃哈哈创始人的宗庆后、钟睒睒2次*。
“从长江三角洲来到珠江三角洲,加起来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全球制造业的半壁江山。广东和浙江现在是世界上最有活力、营商*、人才最密集、资金最密集、房价不是最高,但是经济条件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广东和浙江发展得好,除了我们的‘四千’精神以外,我们希望两地政府能够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支持营商环境和经商环境。”2017年8月,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广东2017)高峰论坛”上,马云曾有过一个比较精准的概括,“我们能够在多数人还没有看见的情况下,大胆去试、大胆去闯才会有今天的。”
在他看来,浙商善于寻找外部资源、寻求变革、寻求开创。“浙商善于向全世界学习,浙商很抱团,我们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近亲繁殖,其实过多的近亲繁殖会出现怪胎,所以浙商和其他文化必须要进行混合混血、融合发展、杂交优势、特为优先。”马云说。
比如2017年10月逝世的著名企业家、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按照马云的话说,1969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市场经济是什么的时候,鲁冠球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工厂;1984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外国长什么样的时候,鲁冠球已经把产品出口到了美国;上世纪末,多数人刚开始走出国门的时候,鲁冠球的企业已经在海外站稳了脚跟,走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
浙江商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经商似乎是天然刻在基因里的。“在没有机会的地方会创造出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说,“浙江商人就是来抓机会的,他们的思维总是比常人快半拍。当伊拉克战争快要结束时,大家的目光依然集中在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时,浙江商人却已经在伊拉克的大门口期盼伊拉克重建带来的商机。”
同时,更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
据浙江日报报道,疫情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服务保障机制,帮助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自6月27日开通首班香港—杭州商务定期航班以来,全省每周执行41班定期航班,组织实施26架次商务包机,累计服务保障商务人员1600余人次。宁波、金华、杭州、嘉兴、湖州、台州等地相继探索推进“包机/包舱+参展+商务洽谈”模式,为浙江企业打开出海商机。
这跟浙江的经济结构有关,浙江对外贸依赖度高达近50%。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进口2.87万亿元,增长17.7%,但进出口占全国份额的排名,已从前三季度的全国第二下降到了第三。
而作为全国“外贸万亿之城”之一的宁波,对外贸的依赖度更是超过80%,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9万亿元。尽管今年1月至10月,宁波市进出口总额达1.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但宁波外贸企业在手和新签订单指数已连续6周低于50%的荣枯线,对美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幅度超10%。同时,受国内外招商活动受限,客商来宁波考察显著减少等影响,全市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合同利用外资同比下降超20%。
宁波商人是真敢闯敢干敢争天下先。今年7月10日,宁波市政府就组织了一场远赴欧洲的商务包机之旅,成为全国首架拓市场商务往返包机。12天的欧洲行让这些宁波商人深刻感受到:三年疫情没走出国门,市场需求变了,行业风向变了,不在海外市场一线,就无法掌握市场最新动向。“以往流行的款式,现在很多都已淘汰。”
据报道,截至目前,宁波已组织商务包机2批8班次,累计服务600人次,拉动订单额约20亿美元。截至11月底,宁波外贸企业已派出850余人出境开展商务活动。此后,浙江杭州、台州、义乌等也都陆续组织了商务包机,帮助当地企业“走出去”,帮助外国企业“走进来”。
据财联社报道,12月8日,浙江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出访德国、法国是疫情三年来浙江省级部门首次带队出访,是顺应企业开拓市场的迫切需求。该行动旨在分阶段、分地区、分行业、分国别更好地帮助企业把握市场需求、稳定和拓展境外客户关系,承接好国际订单。”
目前,浙江全省11个市都在纷纷行动起来,宁波和嘉兴已派出团组。出访德法期间,政府层面主要拜访当地工商机构和部分知名国际会展公司,介绍浙江营商环境和浙江在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巩固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对接双方工作计划和合作设想,为双方企业经贸交往创造更好条件和更广平台。企业主要参加展会和拜访客户。出访期间,将组织31家企业参加食品原料行业内*影响力的欧洲食品配料、健康原料展。这次浙江参展企业数量占中国参展企业数量的四成,也是全国*的团组。企业通过参展和一对一洽谈,稳定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准确判断时势的能力、快速决策行动的能力”,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浙江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和敏锐的判断力,也充分展现了浙江良好的营商环境,恰如林毅夫所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是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这两只手共同引导和支持企业。”
根据11月4日发布的《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营商环境*的十个省份中浙江位列*,营商环境*的十个城市中,杭州位列*,温州、宁波也进入*。
同时,浙江也是*个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省份。2020年1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条例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七章五十条,对民营企业定义、政府职责分工、平等准入、保障措施、企业融资等内容作了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次从立法层面维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1月,浙江省又公布《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优化提升重点任务涉及四大领域,包括优化市场准入准营机制、提升营商办事便利化水平、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提高服务与监管效能,共19条具体举措。
当地政府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共同富裕试验区,而浙江的企业家敢于冒险,浙商往往比其他企业更早嗅到商机。
12月7日下午,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孙景淼提出,要弘扬浙商精神,推进共同富裕。“浙商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的亮丽金名片,民营经济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产权和企业家的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标志,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浙江发展的显著特征,更是新时代浙商接续奋进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追求。”
这一天,浙商总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杭州举行,选举产生浙商总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首任会长马云卸任浙商总会会长一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当选新一届浙商总会会长。同时总会聘请马云以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人为顾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