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在疫情不时来袭的情况下,快速走过了大半。其间,教育行业从一个又一个传言,到进入大变革时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K12校外教培行业从业者所有的幻想与侥幸都已破碎,去资本化去产业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回归校内、回归普惠已成为必然。

当我们立足当下,回顾历史,再展望未来,不难发现,包括教育、住房等等在内的多个方面,都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巨变,走向新的明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我们一直坚持“增长优先,兼顾公平”。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并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当我们将经济增速放在第一位之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均衡。今天,在人均GDP、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地方和一二线城市存在着巨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走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道路,让利于民、追求共同富裕成为顶层设计方面的重要考量。

这也恰好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需要解决的是不同的社会问题。

于是,当GET2021教育科技大会提上日程之时,我们的想法是: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壮;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永恒事业,发展则是其不变的主题。

所以,今年GET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国计民生·教育的发展。

就教育来说,一直以来都与就业密不可分。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成果影响就业结果,就业则影响收入,收入则影响着住房、医疗、生育、养老等方方面面。

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问题也曾在国内大面积出现过,当时,因为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群(时称“下岗职工”)。当时,为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拉动内需,提升国民教育水平,1999年中国全面开启高校扩招,让初次就业时间得到明显推迟。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使人才供需市场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对纯体力劳动人员的需求大量减少,此外,在本科市场方面,高校扩招培养的第一代人尚未退休,新生代则又源源不断地进入就业市场,导致人才供需平衡逐步被打破,也就出现了今天的就业难题。

在此情况下,想要重建供需平衡,在池塘中的水尚不能向外排出时,只能扩大池塘。但是,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去搞金融,搞互联网,这些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职业,第一,这些领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第二,整个社会依然需要有人从事那些工业生产需求量极大的技术型、应用型的工作,以及相关生产要素供应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保持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式,提升就业岗位供给。

不同的是,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更加专注某项单一技能,也就是职业技能技术的培养。因此,当扫盲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就不能再向过往那样一味地追求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早已开始。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类教育分数,而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并在中招时通过普职分流的方式,确保职业技能教育的生源;其次,职业院校扩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地方高校改革,鼓励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最后,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社会地位,最新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

当然,想要让家长接受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社会认可问题,其中,最好的体现方式则是薪酬待遇问题。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对于幸福生活的写照,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依然适用,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

如今,在全面脱贫之后,人们面临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幸福感、获得感上的精神满足。然而,长期以来,住房、医疗都是压在大多数普通民众头上的大山。近20年来,教育投入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加美好的明天,经济条件越差的家庭,教育开支在家庭消费的占比也越高。一定程度上,教育支出成了掏空老百姓口袋的“帮凶”,也成为影响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中国整体教育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随着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单纯只是分数,而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素质教育。

不过,当前形势下,我们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地方人均消费能力十分有限,老百姓的钱大多还是花费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而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占比依旧很小。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市场下沉,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地方下沉到地级市之后,就难以再沉下去。

很多老百姓为了多挣些钱,依旧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制造”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以及持续多年的春运。但是,安居乐业不应该是这样,不应该是这种为了工作“抛家弃子”,毕竟很多人进城并非是追寻一个多大的梦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块过日子,才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假如地方能提供足够多稳定的就业岗位,其收入能够让人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我们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再背井离乡。

如今,振兴乡村的国策早已定下,并在施行当中。不过,振兴乡村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齐心,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去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从而让老百姓敢消费,而且消费的起。

此前,国家已先后对住房、医疗出手,今年轮到了教育,大力整治K12校外学科类培训,回归普惠,回归相对公平。

但是,就像上文所说,教育是一项永恒事业,发展是其不变的主题。今天,失去了K12这一颗星辰之后,教育的大海依然有社会力量参与的空间,例如,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成人素养教育、教育出海……

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会,我们将通过2天16场论坛,与教育从业者们一起立足当下,探索教育的发展。

对于那些依然坚守教育初心的K12机构,我们将一起探讨培训转型;兴趣与素质教育方面,谈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方面,如何帮助每一个梦想开花;出海企业如何让东方智慧惠及全球;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方面,如何让每一个人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站在历史的拐点,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我们要根据国情、民情的现实需求,与时代同频,与未来共振,顺势而为,不断发展。

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会,我们更为倡导对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因为,我们坚信,当每一个你我他携起手来,无论在多么偏僻的角落,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都能给世界带来一抹色彩。

2021,国计民生·教育的发展,让我们齐聚GET,探讨、分享一切关于让教育能更好地发展的真知灼见,让每一个教育人在走向明天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11月15-16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