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致敬传奇的两大主题论坛曾收获巨大热度,本届GAIR的高端对话又将留下怎样的经典语录?
今日9:30,第六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将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峰网联合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支持。

140余位产学领袖、30位Fellow,华宇开户将在这三天时间内聚首深圳湾畔,从AI技术、产品、行业、人文、组织等维度切入,以理性分析与感性洞察为轴,共同攀登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的浪潮之巅。

大会首日主论坛的圆桌论坛,向来是GAIR大会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

过去两年里,我们分别举办了“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周年(1979-2019)”和“纪念Thomas S. Huang:中国计算机视觉的四十年传承”两大致敬传奇的主题论坛,历史厚重感与学术前瞻性兼具,获得极高讨论度。

而今年GAIR大会,选择在会议首日举办三场重磅圆桌论坛,由十余位顶级AI学术大咖带来高端对话,追溯学术史背后的激荡故事、致敬那些推动学科发展的传奇。

1 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40年论坛

人工智能近十余年的突破离不开算力的提升,而并行处理,正是近二十年来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的主要推手。

并行处理及的系统性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这一领域的开创者正是一位华人——1984年,黄铠教授出版了《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一书,该书作为并行处理领域的第一本国际性经典著作,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热潮,也为我国“863”计划上马智能计算机选型通用并行计算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高性能计算到普适计算、云计算,从PC平台到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每一个计算时代的发展都从系统结构发展开始,接着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最后随着问题求解环境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并行处理作为解决单处理器速度瓶颈的最好方法之一,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领域,得以蓬勃成长。

除了黄铠教授外,这一领域的众多大师中,中科院计算所的李国杰院士,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宇注册主持研制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等重大项目;黄铠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徐志伟,则是在李国杰主持曙光机研发时由黄铠教授推荐回国,担任曙光2000总设计师。

清华大学的郑纬民院士,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科带头人,曾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国当时运行频率最高的高性能嵌入式CPU-THUMP107。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始校长倪明选教授,曾在1994年因并行和分布式系统领域的贡献被评选为IEEE Fellow,并担任过多个国际一级期刊的编委;其论文曾被评选为最近25年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最有影响力的41篇论文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则是在计算系统虚拟化与网格计算上颇有建树,作为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和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多项重大专项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刘云浩教授则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进入物联网领域,作为中国最早定义 “物联网” 的学者,同样在这一领域斩获不少荣誉,并当选IEEE/ACM双料Fellow,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ACM主席奖的中国学者。

刘云浩的学生杨铮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同样可圈可点。在不久前新公布的2022年IEEE Fellow中,38岁的杨铮入选新科IEEE Fellow,是国内当选Fellow中最年轻的一位。

第一场圆桌论坛,黄铠教授、李国杰院士、郑纬民院士、倪明选教授、徐志伟研究员、金海教授、刘云浩教授、杨铮副教授8位Fellow组成的四代“全Fellow”豪华阵容,将以学科发展与建设的视角,深入讨论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核心领域,回顾四十年间的风云变幻,分享实现突破的关键时刻,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

2院长论坛:AI创新与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学科的专业领域研究工作进展迅猛,AI也逐渐走向千行百业的落地前沿,学界、业界对AI人才之需求也悄然生变。在“35岁焦虑”“AI商用难”等论调中,新一代AI人才何去何从、怎样提升自身竞争力,学院间如何联动合作,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场圆桌论坛,就立足于“育人育才”这一永恒话题,邀请到5位高校院长,围绕AI创新与人才培养分享心得与计划。

他们分别是,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EE Fellow刘劼,深理工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以及南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IEEE Fellow姚新,以及主持人AIRS研究院执行院长杜子德。

杜子德院长,曾任CCF秘书长,也是本次AI院长论坛的组织者与主持人。

须成忠院长,国家科技部智慧城市与物联网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任教18年,发表近400篇会议期刊论文,多次获国际顶尖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并获120多项PCT及国内专利授权。

刘劼院长,曾任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公司合伙人,作为ACM杰出科学家、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拿下微软金星奖、伯克利蔡绍棠奖、2021年IEEE TCCPS杰出领导力奖等多个奖项。

潘毅院长,则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榜单,目前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长江学者。

姚新院长,曾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2014-2015)。2003-2008年担任IEEE TEVC主编。目前已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杂志发表论文850余篇,谷歌总引用超过52000次,也是IEEE-Frank-Rosenblatt奖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31991人工智能大辩论三十周年纪念论坛

在以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两大维度深入交流之后,第三场圆桌论坛,也是首日大会的压轴环节,将以一场三十年前的著名辩论为钥,开启人工智能困境与破局的巅峰对话。

上世纪80年代末,以符号逻辑为基础的传统人工智能遭遇理论危机,新的人工智能理论陆续被提出,人工智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为此,IJCAI在1991年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专刊上组织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大辩论,就新的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从五个问题、正反方面进行了讨论,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经典一幕:

  1. 知识与概念化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 认知能力能否与感知分离开来研究?
  3. 认知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描述?
  4. 认知能否从学习汇总分离进行研究?
  5. 所有的认知是否有一种统一的结构?

三十年来,那些科学问题获得了怎样的解答?又有哪些提问消失在历史长河,哪些新问题又浮现其中?

围绕这些疑惑,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ACM/AAAI Fellow杨强,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张成奇,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IEEE/ACM Fellow周志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赵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林方真,将一同出席本次圆桌论坛。

其中,杨强、张成奇、周志华三位教授均为IJCAI执委。

杨强教授是当年中国版的大辩论——AI Summer School 的发起人之一,他是IJCAI自1969 年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当选理事会主席的华人学者,也是AAAI至今为止唯一的华人执委。

悉尼科技大学张成奇副校长,是IJCAI-2024的大会候任主席及IJCAI理事会成员,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论文引用总次数超14000次。

ACM/AAAI/IEEE/AAAS/IAPR Fellow 周志华教授,同时也是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中国内地首位任IJCAI程序委员会主席的学者。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尔CTO的赵峰博士,与AAAI Fellow 林方真教授,也是当年大辩论的两位亲历者。

五位学者在回顾辩论往事的同时,更期望通过对当年五问的重新回答,在深度神经网络所驱动的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陷入瓶颈的当下,寻得破局之道,推动新的人工智能理论的探索、科研成果落地、加速自主创新。

主论坛之外,在大会第二、第三日,将有2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以及若干场各具特色的闭门讨论及平行活动,不仅囊括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的真知灼见,更能看到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MarTech的全新风向。

大会第二日(12月10日)

1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国产高端芯片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至今并非不堪一击,后摩尔定律时代,国产芯片如何发扬光大?

本次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将分为国产高端芯片和RISC-V两大主题,来自学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将从EDA、芯片设计、投资的角度共同探讨国产高端芯片的过去与未来,以及AI芯片、RISC-V芯片的技术突破、产品落地、生态建设、市场机遇。

2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本次峰会,将聚焦业内13 大技术& 场景端的标杆企业(每个领域只筛选一家企业),覆盖智能驾驶芯片、算法、感知、落地等多个维度。

过去三届峰会中,峰会曾邀请到行业内超过200名顶级学者、顶级CXO。这次,将有19位行业领袖出席,其中包括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美团副总裁、无人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业务、产品负责人郭振宇,以及十余位企业高管、行业专家。

3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

“元宇宙”概念今年火爆全球,雷峰网作为业内率先深度解读元宇宙的科技媒体,在过去三个多月内,拜访了120多位国内外元宇宙各个细分领域的知名创业者、投资人和科学家,通过交流探讨整理了近150多万字的一手素材,留下有关游戏引擎、游戏社区、陌生人社交,到人工智能、音视频、云渲染、VR/AR、NFT、脑机接口等众多领域的深刻洞见。

本次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由雷峰网和小虎互联科技联合主办,我们将延续热议声浪,集合众多业界精英,为市场详细梳理有关元宇宙“基建时代”的战略与预测

4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高峰论坛

2021年堪称“隐私计算”大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两大法案出台,数据安全、管理、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被摆到更显眼处,隐私计算也由此迅速站上风口。

作为持续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的科技媒体,雷峰网此次邀请到学术机构、知名科技厂商和顶级风投前来深入讨论,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魏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AAAI Fellow杨强,小米副总裁崔宝秋,腾讯云安全总经理兼隐私计算负责人李滨,同盾科技合伙人兼AI研究院院长李晓林等人均将出席。

5机器人前沿高峰论坛

在过去数年,十余位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专家做客GAIR大会,关注新一代AI 技术与机器人碰撞出的无数火花,探讨机器人的众多研发细节、前沿成果与实际落地应用。

本次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优青王鹤升,中山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以及数位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优秀研究员,将带来各自最新的机器人研发成果。

6IEEE Fellow论坛

往届GAIR大会曾陆续邀请十余位Fellow前来分享,此次IEEE Fellow论坛邀请了5位近年来新当选的IEEE Fellow带来深度主题演讲。

这次,他们将分享各自的学术研究经验,谈论如何利用国际学术、标准等创新资源,促进自主研发与科技产业升级,搭建一个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

大会第三日(12月11日)

在第三日,大会将启动1场行业峰会与3场高峰论坛,涵盖医疗科技、AI安防、碳中和、新消费等多个高关注度的专业领域。

1医疗科技高峰论坛

本届医疗科技高峰论坛的议程,由此前的半天扩增为一天,由原先以医学影像AI为特色,延展至“AI制药+AI医学影像”双轨并行。

四院院士潘毅、ICML 2022大会主席宋乐,蒋田仔、周少华、李纯明、彭汉川、郑冶枫等五位近三年来的新晋IEEE Fellow,将畅谈学术前沿与技术落地展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萧毅、广妇儿影像部负责人兼放射科主任张笑春等十余位产学研投的行业领袖也将出席本次论坛。

2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

前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邀请到了全行业绝大部分Top级知名企业总裁级高管,汇聚了海内外百位顶尖专家、1000多位政企管理层和技术研究员。

今年,峰会将以「数字城市的时代突围」为主题,聚焦ToG与ToB市场的核心场景,探讨数字城市时代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方法论。

嘉宾阵容上,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CVPR 2021程序主席、IEEE Fellow虞晶怡领衔,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近十年来首次参加公开场合的媒体类会议,海康、大华、旷视、云天励飞、科大讯飞、腾讯云等众多名企高管也将带来主题演讲。

3绿色科技与碳中和高峰论坛

碳中和,无疑是中国未来四十年发展的重要议题。2021年,所有与减碳相关的工作都开始提速,能源危机的说法也同时席卷全球。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IEEE Fellow黄建伟,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美的集团IoT副总裁兼CTO向江旭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资深投资人,深入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的市场新变化,捕捉高价值的新锐力量。

4新消费数智化高峰论坛:

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

新消费作为“后疫情时代”井喷式发展的行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在全球贸易局势、供应链等方面备受考验的当下,国内不少品牌成功出海,在营销、流量、数据管理、物流等环节自成一脉,沉淀大量行业经验。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科特勒咨询集团(KMG)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曹虎、云积互动创始人/CEO 许先才、谷歌大中华区重点新客团队电商行业经理Dave Wang、红毛猩猩PONGO创始人兼CEO 那昕、Nexte2Market CEO 佐潇、递四方副总裁、B类事业部总经理戴彬、知衣科技创始人兼CEO 郑泽宇等行业领袖,将以「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为主题,讨论营销数字当下如何打造品牌护城河、构建完善的品牌供应链体系,以及服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