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注册_港式连锁餐饮品牌「合兴发」获欧游集团天使轮战略投资

0306

新芽 NewSeed 7月6日消息,据36氪报道,港式连锁餐饮品牌「合兴发」获欧游集团天使轮战略投资,本轮融资后,合兴发将冰室和茶餐厅两种模式结合后进行场域升级和口味改良,推出了茶冰室模式。

合兴发成立于2019年9月,刚开业就遭遇疫情,团队通过降低扩张速度磨炼效率和模型。创始人郑剑荣认为,合兴发出品更像肯德基模式,大多数菜品都有标准化的SOP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赖主厨,确保在传统餐饮5倍以上的人流量之下每位顾客得到优质服务。

菜品上,合兴发对品类进行了细分,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粤菜口味,保留传统茶餐厅中受欢迎的四宝饭、菠萝包、柠檬茶等菜式,也增加了避风塘牛蛙等新菜品。

在店铺设计上,合兴发餐厅注重场景感和IP感,1比1复刻上世纪老香港建筑,加入了香港地名牌、霓虹灯牌等年轻元素。通过打造潮流感、网红感、艺术感吸引网红、明星和KOC主动打卡。

郑剑荣称,目前所有门店均实现盈利,平均回本周期3-8个月。各门店在大众点评餐饮全品类、各个行政区均达热门榜前列。良好口碑让合兴发低价获得了优质物业资源,几乎每周,合兴发都会收到各地一线商场的开店邀请。创始团队预计,到今年年底,合兴发将在全国拥有50-60家门店,月营收目标1亿元。

合兴发创始团队透露,为了配合百城千店模式,除了原有的200-300平大店,今年下半年会精细化运营150-200 平米小店。目前公司配套有自有设计装修公司配合营建,及培训学校直供优秀毕业生,支撑门店快速拓张。据悉,合兴发将在下半年启动新一轮融资,用于快速扩张。

团队方面,合兴发创始团队属于跨界创业,商业地产背景出身的创始团队在疫情缓解后第一时间进行扩张。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合兴发一年内新开张的店铺数量达到36家,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已基本覆盖中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

关于本次投资,欧游创始人苏成表示:“合兴发团队具有优秀运营基因和标准化能力。连锁快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文化,遇到了大国崛起的最好时代。上世纪美国文化伴随着经济发展渗透到全球,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随着好莱坞风靡全球。如今中国国力发展到新的高度,本土的连锁化快餐同样可以伴随文化潮流流行到全国,甚至海外。合兴发拥有的唐人街文化和港式文化基金,是中国饮食文化在全球化生活方式中落地的排头兵。未来三年,合兴发会按照百城千店进行快速稳步地拓展,占据一二三线城市,以及辐射部分海外地区。”

华宇开户_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CMC资本领投

0304

新芽 NewSeed 7月8日消息,国内餐饮头部品牌和府餐饮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MC资本领投,新股东众为资本、老股东腾讯投资、Longfor capital跟投。不到一年,和府两次连续融资近13亿元人民币,加速布局的动向引人注目。和府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入布局全产业链体系、新品牌打造、渠道建设及数字化能力构建等方面。

创始人李学林表示:“和府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核心系统优势,对内赋能支撑和府餐饮多品牌发展,率领我们的超级团队来构建这种长趋势中应变能力,向全球餐饮巨头学习,最终实现本土品牌的超越。”

此次首次涉猎中餐连锁品牌,本轮领投方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表示:“和府餐饮作为中式连锁快餐的头部企业,在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形成全产业链路的体系布局,打磨出了极强的研发及供应链能力、高效的门店运营体系、并组建了一个年轻、高效的团队。和府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和升级产品,在餐饮零售化、连锁化的大趋势下,未来大有可为。”

领跑中式面食市场:和府做对了什么

和府餐饮是一家以面食为特色的本土餐饮连锁品牌,秉承把中国文化美食带给全世界的愿景,首家和府捞面门店于2013年开业,门店设计具有鲜明中式书香设计元素,主打“书房里的养生面”,提倡品味、慢生活的餐饮理念。历时8年,和府捞面成为中式连锁餐饮的头部品牌。

和府是最早从疫情冲击下复苏的餐饮品牌,2020年下半年起单店营业额已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和府捞面全国布局300多家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店铺平均营业额55万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万/月,客单价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

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40家,保持稳步快速扩张。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2天新开一家店,门店总数量预计达到450家。目前,和府日销售已突破15万碗面,年服务大于5000万人次。

和府捞面在高速规模品牌布局的同时,单店盈利能力稳定,连续多年营收保持50%以上增长。

对目前的成绩,和府创始人李学林很淡定:“餐饮行业从不缺乏机会,在资本市场火热的关注下,和府更应该冷静地内省:市场正在快速地变化,企业今天的系统优势和应变迭代能力决定了今后能否在长周期中屹立不倒。”

和府看终局:对标国际餐饮巨头,实现本土品牌超越

在中国风兴起,国潮成为新主流的当下,构建了头部中国面食品牌的和府,新阶段的愿景是对标国际餐饮巨头,学习好的理念和经验,最终实现本土品牌对其的全面超越。

目前,在确保主品牌高速成长的同时,和府持续孵化多个餐饮子品牌和零售品牌。2021年4月30日,和府全新品牌“小面小酒”首店正式营业,除上海首店以外,“小面小酒”计划年内布局50家。小面小酒目标人群扩展至都市年轻消费群体,通过“餐+酒”模式营业时段覆盖到一人食、社交小聚、微醺夜经济、下午茶等多元场景,强劲拉动工作日晚市及周末营业额。

和府平台另一孵化品牌“财神小排档”,攻占不同价格段市场,以拓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目前正在通过上海市场反复打磨验证,两家模型店在上海CBD再现长队盛况。

当前,“和府捞面”是和府餐饮平台第一业务曲线,新品牌“小面小酒为第二业务曲线”“财神小排档”作第三曲线。和府零售板块也正在蓄力,“和府到家”横向拓宽新零售消费场景,发展高品质、多元的主食及配菜小食产品。目前已经推出20余款零售化产品,包括鲜煮面、微波米饭、预制菜等,明星产品在电商平台中月销过万,突破餐饮线下渠道限制,增长空间被显著放大。

创始人李学林:长期做正确的选择

在过去二十年的几轮中式餐饮资本化浪潮中,中式餐饮因为标准化不够,往往在高速扩张后后劲不足。李学林分析,中国餐饮产业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出来巨无霸的企业?并不是说我们少品类,也不是少项目,它背后是一种体系缺失和核心能力的缺失,更多的是组织、核心人才、工具、管理理念、自动化的推动、数据化的管理。

事实上,李学林认为,战略布局要在长周期里面选择性地做正确的事,这是一个太难的事情。

和府创始团队进入餐饮领域之前从事3C消费品等领域,对数字化能力和企业流程管理的重视高于许多传统行业的创业者。2011年,在开出第一家门店之前,和府就全面部署了可支撑1000家门店的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体系。也因此,从一开始,和府始终坚持高投入构建数字化能力,形成了前中后台打通的应用架构,在保障全国数百家门店高效、可控运营的同时,更好洞察和服务消费者。

和府是行业内系统能力最强的品牌之一,和府很早就自建了包括供应链、运营、物流等在内的信息化体系,形成前中后台打通的应用架构为门店标准化运营和总部的高效运作建立坚实基础。和府的中央数据仓库,能够对全国所有门店实时精准运营管控,提高门店运营管理效率。依托大数据制定各门店的销售计划并匹配库存和物流,计划精确度可达到99%,杜绝超配或缺货情况,实施强库存管。

和府捞面从面世以来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情回应,但李学林坚持认为,“中国从来都有很多的网红的品类,但是他们最缺乏可持续性。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可持续性,外部的变化,内部的调整。”

目前,和府团队坚持从标准化和数字化上,对中式面食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从而为和府的多品牌体系化运作奠定基础。同时公司也期待在更长的周期内,成为一家在更大赛道、有更大体量、可持续生长的全球化本土品牌。

华宇注册开户_2平米的Manner容得下资本野心吗

0303

在这一轮咖啡投资风口中,线下咖啡连锁品牌Manner Coffee似乎坐上了C位。

全天候科技根据“烯牛数据”投资事件库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咖啡店领域相关项目融资事件数量为8起,而Manner独占其3。加上12月底Manner完成的A轮融资,在半年的时间中,这家精品咖啡品牌完成了4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有投资人透露,Manner今年将加快开店的速度,到年底门店数量将达到400-500家。

Manner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瑞幸?这是当前业界关注的话题。有观点认为,资本之所以对Manner青睐,不乏其具有“极简式的门店模型”,在能够良好控制成本的同时,还可实现复制,进行规模化扩张等原因,有些许瑞幸的影子。

它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但也因此掀起了一起VC圈的“悬案”。“风投女王”徐新与她的今日资本因为与Manner创始人韩玉龙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控股Manner三年后最终退场。而后美团龙珠资本与字节跳动的加入,也给这家创业6年坚持不做外卖的咖啡连锁的未来,带了更多的变量。

韩玉龙的理想,是开一家“纯粹的咖啡馆”,但2平方米大的“理想”能容得下资本的野心吗?

1理想与资本“最远的距离”

咖啡师阿堂(化名)第一次接触Manner咖啡,是在2020年底。在上海的南阳路至奉贤路,同一个街区有着4家manner的门店,“这是要下五子棋吗?”阿堂笑道。

短短472米的南阳路,或许是咖啡馆行业最为内卷的一条街,有着7家精品咖啡店,附近连锁咖啡品牌也有着星巴克和Tim Hortons。

Manner这4家门店面积都挺小,基本不提供堂食,但在早高峰、午高峰时间段,门店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自己带杯子去“打”咖啡,还能够减5元,15元—20元,就能够喝到一杯口感不错的拿铁,这也使得Manner在行业中有了“极致性价比”的优势。

阿堂听过一种说法,星巴克附近只要新开一家Manner,星巴克的流量就会减少30%。“这个事情没有被考证过,但我入职以来待过5家Manner的门店,的确是这样,大部分人流量会过来。”

上海南阳路也是Manner咖啡创始人韩玉龙“梦想的起点”。

2015年8月,南通人韩玉龙在这里盘下了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店面,彼时还被称之为全上海最小的咖啡馆。它的门面只有一个雨篷,以及一个约80厘米宽的小窗口,不提供堂食,也不提供外卖。

但在当时,它一天能够卖出两三百杯的咖啡,一个月的营收就有大约10万元。

一位早期曾经采访过韩玉龙的媒体人介绍,韩并不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反而有着一股子的天真。他对咖啡馆经营的理解很简单:“选址唯一的标准就是降低成本,够小,够便宜,这样我才能按15 块的价格做起来”;“旁边必须要有好的咖啡店”,因为这表示附近有喝咖啡的市场。

不以甜点为“噱头”,也不做“第三空间”,开一家“纯粹的咖啡馆”就是当时韩玉龙的理想。

直到如今,Manner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细节,都保留着他当时的“天真”。

例如对咖啡师的培训,不同于许多同行直接挖来成熟的咖啡师,Manner花了很多精力和成本打造了一套培训体系。据阿堂介绍,新入职的咖啡师会接受5周的培训,而后进行大考,考试包括拉花、手冲、机器调试、打奶泡等3个大类,十几个小类。如果“挂科两门”就需要参加复试,若还是考不过,就可能被劝退。

而对咖啡本身,在“互联网+咖啡”概念盛行的当下,manner至今仍不提供外卖。韩玉龙对此曾解释说:咖啡是一种有机的饮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温度的下降会使其酸度和顺滑度发生变化,奶咖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使得牛奶和咖啡逐渐分层,影响口感。

在其内部还有一条规定是,如果顾客线上点单超过20分钟未到店内取餐,会重新为客人制作一杯咖啡,以保证咖啡的口感和质感。不过在客流高峰期,执行这条规定相对较为困难。

在韩玉龙管理Manner的三年之中,他只开出了3家门店,并未引起资本的关注。改变Manner的实际上是“风投女王”徐新以及她的今日资本。

2018年,今日资本以8000万元投资了Manner,持股高达40%,还一度成为大股东,在2020年底持股44.75%,甚至高于创始团队。据《IPO早知道》报道,Manner的日常管理也由今日资本派去的投资经理金斌斌接手,而韩玉龙及其妻子则专注于产品研发。

也是在今日资本进入之后,Manner开启了快速规模化扩张。2019年,Manner开始走出上海,到其他城市开店。去年完成A+轮融资后,Manner宣布全国新开30家店。

截至2021年1月底,其门店数量为120家。今年6月,Manner再次宣布新开了50家门店。由此估算,当前,Manner的门店数量已达170家。

徐新还主导了Manner早期融资,在今日资本之后的两轮融资均未对外开放,而是徐新的“朋友圈”融资。

今日资本对Manner的控股型投资,还曾被业界认为是VC里最接近完成“控股产业资产”的案例,显然徐新的野心不小。她在近期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我想要的是大单品”、“做到几百亿销售收入、大几十亿利润是终极格局。单品牌也做不了太大,还要搞多品牌。”

但今日资本与Manner的合作,最终并未支撑起徐新的“大单品”和“多品牌”野心。

5月26 日,公开信息显示,今日资本已从Manner的股东列表中消失。其持股由Coatue和H Capital 接盘,两家机构分别持股16.3%、17.7%。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日资本的退出,是因为和韩玉龙的意见不统一。韩玉龙甚至表示,若今日资本不退出,他就再造一个相同定位的新品牌。

今日资本虽然能够从这次投资中拿到了约7亿美元的高额回报,但业内人士表示,Manner还在快速上升期,当前并不是一个撤离的好时机。

就在5月21日,Manner获得了美团龙珠资本独家投资的2亿美元,投后估值接近20亿美元。而后不到一个月,字节跳动也成为了Manner的战投方。上述报道还称,今年Manner的营收目标为5-10亿元,开店目标为400-500家,2023年底计划开到1000家。

而徐新最新的动态,是去到了长沙,投资了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Manner与今日资本渐行渐远。

2再造一个瑞幸?

实际上,除了在街角开出两平米小店,Manner也会进入繁华的大商场,只是开店形式依然“隐秘”。

在北京的华贸购物中心,Manner的门店隐藏在了一家男装店里。10平米不到的空间中,摆上了咖啡机、咖啡豆,以及各类包装材料。3名店员站在柜台前操作,显得十分拥挤。

据店员介绍,这家男装店是Manner的品牌合作伙伴,让渡了一些空间给Manner,目前已经营业了两三年。这样的合作,可以相互分担一些店面租金成本,对男装店而言,咖啡的香气以及吸引而来的流量,也正是他们想要的。

这种合作模式的小店在Manner中虽不常见,但据阿堂介绍,Manner80%的店面都是1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有的开在地铁口,乘客出地铁站就能够买到一杯咖啡;有的开在商场里,以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店为例,它已经算的上是大店,可以堂食,但实际上借用的是商场的公摊面积。

韩玉龙过去勾画出来的“小”店模型,跑出了一条极致坪效的商业模式。资深品牌顾问Juju告诉全天候科技:“Manner的优势就在于通过缩减门店大小提升坪效。‘极简式的门店模型’能够良好的控制成本,可复制性极强。”

这与瑞幸有着相似之处。Juju认为,瑞幸的核心商业逻辑是以打折优惠活动快速线上拓客,在移动端完成整个购买过程,通过快取店的选址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同时控制成本。两者均可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以及标准化的经营。

而这或许也是资本瞄准Manner最重要的因素。

当陆正耀带着瑞幸咖啡冲进咖啡行业,“互联网+咖啡”的新零售故事猛烈地冲击着这个原本各自安好的领域,也带动了资本的涌入。据公开数据,仅仅是2018年,咖啡行业的融资就达到了23起。而后也因瑞幸的造假事件给行业蒙上了阴影,到了2020年,行业的投融资减少至13起。

但资本并非放弃了这个赛道,许多投资人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依然看好瑞幸的商业模式。即便是发生了财务造假事件,瑞幸依然有着4800家门店。

Manner的出现,投资人们似乎在它身上看到了更“健康”的瑞幸的影子。

一方面,Manner的财务数据十分亮眼。

小店模式节省了店面租金,人力成本上的开支也相对同行要小。据一名Manner员工介绍,其门店的人员组成大致为门店负责人,入职半年以上的老员工,以及一名新入职的员工,实现老带新。3名员工负责一个门店,是Manner最常见的店员组成模式。一些大的门店会增派人手,至4、5名店员,而2平米的创始店,一直只需要一名员工操作。

Manner咖啡师薪资水平高于行业平均薪资,新入职员工通过考核也能够达到8000元的水平,但因为门店所需店员数量少,单个店面薪资单月开支在3—4万元左右,总支出并不算高。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一位投资 Manner 未遂的投资人称,截至2021年1月底,Manner 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8000元,毛利率为50%,与星巴克接近。而Manner除去人工、店面等成本,能够保持10%以上的净利润,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星巴克。

另一方面则是Manner在消费端的口碑。

Manner的产品定价低于星巴克,在15元至25元之间。同时,许多消费者反馈Manner的咖啡口感、品质也不输给星巴克、costa等头部品牌。据阿堂介绍,Manner的咖啡之所以被许多消费者认为好喝,主要原因是因为用料足,“我们一杯咖啡会用的咖啡粉量是高于同行业的。”

花十几块钱就能买一杯有人工拉花的精品咖啡,这也让Manner吸引了一批白领铁粉。

但Manner终究不是瑞幸。到目前为止,Manner依然是实体店模式,虽然可以线上点单,但并未开启外卖业务,只能够触达门店周边的商厦、办公区,这也决定了Manner的上限。

3Manner走向何方?

韩玉龙挤走了徐新,并不意味着Manner能够回到他理想中的“小而美而精”。

他以前曾喜欢讲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大叔买了一杯拿铁,喝到最后打开盖子,借着楼道里的灯光才发现,这杯打包的咖啡竟然还有拉花。

这位消费者对他说,“我被感动到了。”而韩玉龙也曾认为,这是卖咖啡最有意思的事情。

但蜂拥而上的资本看重的却不是这样的“精神价值”,而是Manner实际能够带来的“经济价值”。

当美团龙珠资本、字节跳动入场,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投资者,是否还能够容忍Manner不做外卖,以及在互联网零售上“慢节奏”?全天候科技在问询龙珠资本后,并未得到答复。

但瑞幸在前,资本显然不会放弃“互联网+咖啡”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

从整个咖啡行业的竞争来看,华创证券分析师王薇娜在其研报中指出,现磨咖啡在一线城市已经发展得非常充分。以星巴克、Tims为代表的咖啡店连锁店,抢占着以“第三空间”为主题的咖啡馆市场。快取为主的Manner,还要与以外卖为主的连咖啡,以及自助咖啡机为主的咖啡之翼等品牌竞争。

资本想要在这个赛道找到下一个优秀的标的并不难。在今年,Tim Hortons获得了由红杉资本领投,腾讯投资、钟鼎资本跟投的战略投资;M Stand也在1月完成A轮融资,有投资人告诉全天候科技,M Stand的新一轮融资也已经快要交割的阶段。

亦有投资机构透露,他们近期看过包括Manner、Tim、M stand等在内的多家线下咖啡连锁品牌,但都未选择参与投资,因为发现咖啡的投资逻辑和茶饮一样。

而Manner自身的经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目前其将经营范围已经扩张到了北京、成都等城市,但据公开报道显示,Manner七成门店依然在上海,在其他城市的扩张速度和声量还远远不足。它想要在其他城市复制上海的成功,也需要资本来推波助澜。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同梯队的其他竞争对手追上。

一边是快速狂奔,一边是精致的“纯粹的咖啡馆”,鱼和熊掌,韩玉龙最终会选择谁?

华宇注册_社区团购开启淘汰赛:同程破产,巨头拼毛利

0303

7月6日一大早,讨债的供应商们将同程生活公司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就在几个小时前,其创始人&CEO何鹏宇发表内部信,表示同程生活将做出战略调整,由2C转向2B。7月7日晚间,一天前刚更名为蜜橙生活的同城生活发布公告称,正式申请了破产。

这是2020年以来,第一家倒下的社区团购公司,距离它上一次融资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今年5月,同程生活就开始清盘。它和美团、字节跳动、京东,包括十荟团都寻求过收购意向,但最终没能谈妥,“大家还是想耗死它”。

在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战场之前,同程生活在业内是仅次于兴盛优选的行业老二。但现在,它被巨额货款吞噬了。“主要是大家现在都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之前,钱就是唯一的竞争力。

现在,形势变得不一样了。社区团购大战并没有像过去的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持续补贴数年,仅仅过了一年多,巨头的热情便已经降温。他们不再不计成本地烧钱扩张,而是开始关注毛利。

同程生活的倒下,意味着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正式开启了淘汰赛。

头部玩家开始拼毛利

2021年年初,一众美团优选员工赶赴海南,他们要参加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事业部的年终复盘会议。作为美团的一级战略项目,美团优选的成败决定着这家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并没有出席。与会人员告诉Tech星球,美团高级副总裁、优选业务负责人陈亮的讲话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一,再次强调了美团优选要服务1亿家庭的价值观,其二,新模式需要磨练心智,练好基本功以及降本增效。

此时,美团优选已经如期完成了千城计划的目标。3月27日,美团发布了2020年全年及Q4财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表示,新业务方面的运营亏损约为60亿,其中一半来自美团优选。

投入还要继续,但上市公司需要关注毛利。一位美团优选员工称,春节前,公司就开始强调降本增效。

今年2月,券商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美团每单亏损接近3块钱,公司今年的策略是要主抓毛利率,所以SKU件单价要提升。

6月,行业流传的国信证券整理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美团需要降低成本,当前亏损率为25%-28%。一位美团优选人士向Tech星球证实了这个数据,他表示,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在3月17日晚间举行的拼多多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就其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的情况发问,他们希望知道具体的亏损数据,但拼多多没有给出答案。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表示,盈利不是我们的目标。

和美团不一样的是,在拼多多战略总裁九鼎看来,“多多买菜”其实并不依靠社区团购的团长来吸引用户,用户只需要通过其App就可以自己独立下单。“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多多买菜作为我们电商平台的一个整合和延伸。”这意味着较低的获客成本。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Tech星球,7月,多多买菜从上到下官宣了新的策略,他们开始关注毛利率,希望毛利由负转正。

美团和拼多多被认为是社区团购赛道最具竞争力的玩家。他们在今年分别定下了2000亿和1500亿GMV的目标。但当时,美团和拼多多对这个数据并未回应。

一位曾在多家社区团购企业有过从业经历的行业人士对Tech星球表示,完成这个目标非常难。以美团优选为例,想要完成2000亿的目标,需要单省日销售额达到2740万元,“但现在各大平台单省日销过千万的都非常少。”

能开的城市都已经开完,蛋糕已经被分得差不多了。不止一位社区团购从业者向Tech星球表示,现在各家都打得乏力了,单量上也没有巨大突破。

可互联网公司需要增长的新故事。目前,单量不再是头部玩家唯一关注的目标。“单量肯定是第一位,但是几百万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一做活动就可以追上;其次,是客单价、团效;最后才是亏损。”上述曾在多家社区团购企业有过从业经历的行业人士说道。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整个行业的毛利超过负10%。头部玩家关注毛利,意味着最激烈的战争已经宣告了结束。

阿里京东或错过最佳窗口期

过去10年,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单车大战等,无一不是靠不计成本的烧钱补贴缠斗多年,但今天这种方法失灵了。

2020年12月22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会议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划定“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等“九个不得”红线。

这距离美团、拼多多、滴滴大举杀入社区团购战场刚刚半年。此时,京东刚刚正式进军社区团购不到1个月,阿里巴巴则在3个月后才正式下场。

“九个不得”政策的出台,让阿里和京东不能像美团、拼多多和滴滴一样大规模补贴获客了。而美团、拼多多、滴滴也不能靠此举获取更多的新用户了。

晚半年入局,京东和阿里巴巴在社区团购战场上的成绩并不明显。今年5月31日,京东更换了其社区团购业务的负责人。

一位京东内部员工告诉Tech星球,在集团内部,凡是转岗去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的员工是不被允许再回到原来岗位的。京东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快做出成绩,目前来看,依旧没有太大起色。

再来看阿里“买买菜”(MMC)的情况。Tech星球获悉,“买买菜”的日订单量约600万,这个速度相比去年的滴滴“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都要快一点。但是,阿里定下了日均4000万单的年终目标,目前来看,完成度不到20%。

去年,阿里曾在内部赛马尝试社区团购业务。今年,阿里“买买菜”整合了盒马鲜生和零售通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整合的出发点是统一作战,但融合需要过程。

一位社区团购从业者表示,夏季是这个行业最艰难的时候,随着气温上升,生鲜货品的损耗率将会明显提升。“我之前有过经历,一天烂三个货车,腐烂的味道一周不散。”

有全程冷链能力的盒马集市,或许在炎热的夏季更有优势。同时,阿里也在尽全力追赶市场份额的差距。据《连线》报道,目前MMC事业群也在效仿美团,针对社区团购业务组建专门的商业分析团队。

最终可能只剩下两名玩家

生鲜的线上化,一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想要开垦的荒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渗透到每家的菜篮子,也是一个听上去颇为感性的故事。但至今为止,没有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

兴盛优选的出现让互联网从业者看到了可能。一位兴盛优选员工告诉Tech星球,兴盛优选在湖南可以做到盈利3个点,其中团长佣金10个点,仓储物流10个点,市场开发综合管理压缩到2个点左右,产品毛利率在25%。

正是看到了盈利的希望,美团、滴滴、拼多多才大举杀入。一位滴滴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前员工称,早期,橙心优选每天的投入就上亿。一位原来供职于社区团购企业“松鼠拼拼”、目前在美团的员工称,现在烧钱的量级都是他们过去无法想象的,松鼠拼拼当时烧几千万就算多的了。

资金是优势,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无论是美团、滴滴、拼多多,还是京东、阿里巴巴目前都无法做到盈利。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如果一个团没有30单的话,那基本是无效团。为此,美团在今年6月关闭了大批无效团。

一分钱补贴被控制后,社区团购平台的拉新效率降低,留存下降。目前,在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存在限时秒杀活动。低价竞争带来的结果是,让原本就单薄的生意更找不到利润空间来搞基础建设。

想要盈利的前提,首先需要提高件单价。国信证券的会议纪要显示,兴盛优选的件单价在12.8元,美团优选是7元左右,多多买菜是10.7元左右,而橙心优选为4.5元。

一位行业人士称,件单价较低意味着物流成本较高。达到同样的GMV量级,需要付出更多运力。

一些社区团购平台希望通过大件货来提高GMV,但问题在于,酒水饮料流转太快,容易变成刷单,且履约难度加大。

社区团购终究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在一位投资人看来,这是一点一滴改变整个农业的基础建设、流通方式的事。由于资本过度催化,目前还没看出来给消费者创造那么大的价值。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最终这个行业可能会剩下2家,他们将在拼多多、美团和兴盛优选中诞生。

一位原阿里巴巴员工称,“买买菜”天生不是做社区团购的,社区团购的核心是社交,是团长影响力,但“买买菜”的阵地不是微信。而橙心优选和京喜拼拼,已经不在行业从业者的重点关注名单中。

多位社区团购行业人士对Tech星球表示,战略性的节点就在这几个月了。到了明年,就不会有这么多公司了。

接下来,或许又有社区团购公司倒下,退出战场。

华宇注册_太空五分钟,船票两个亿,这个夏天超级富豪们排队上天

0302

几个亿飞到星球外去失重溜一圈儿,地球不好玩了吗?

7月的全球富豪夏令营——太阳谷峰会,在暂停一年之后终于重启。有头有脸的大佬们悉数到场,贝佐斯和女友驾着私人飞机早早抵达了太阳谷,似乎把“节能减排”四个字忘在了脑后,但看上去心情不错。因为这可能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在地球上大型场合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了。

即将到来的7月20日,下周,这位全球首富就要上天,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太空度假了。

“一次大的冒险”

峰会现场有记者问到对于这次太空之旅的看法,贝佐斯笑而不语。

当然,首次对外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兴奋之情透过社交媒体Instagram的图片和文字外溢出来:

去走秀,带爱人;去冒险,带兄弟。首富退任亚马逊总裁后,一直是理智在线,并没被恋爱冲昏头脑。

据悉,贝佐斯将与他的“兄弟们”一起搭乘他自己创办的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制造的“New Shepard”号火箭飞向太空。蓝色起源诞生于2000年,这个已经运营了21年的项目终于迎来了历史上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而且还是老板亲自飞。

和马斯克想移民火星不同的是,贝佐斯对月球情有独钟,据说因为他5岁时在电视上看到了阿波罗11号登月,由此确定了自己最早的飞往太空的梦想。

贝佐斯将这次太空旅行形容为“意义重大的事”、“一次伟大的冒险”。对于任何人来说,能够亲自实现5岁时候的梦想,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了。

蓝色起源在2019年5发布了其月球着陆器Blue Moon,与马斯克的SpaceX、以及Duentics公司,一起竞标NASA的月球着陆器制造合同。让贝佐斯一直耿耿于怀的是,NASA后来将这份价值高达29亿美元的订单给了SpaceX。

两年后的7月,他憋着一口气,赶在马斯克前面亲自去太空溜一圈,也是想让NASA看看,咱的装备也不差。

5分钟,1.8亿

火箭上的4人座,除了贝佐斯和兄弟马克,还有两个席位。

这个开了太空先河的席位自然价值不菲。

这不,6月12日,蓝色起源发起了一张太空船票席位的线上拍卖直播,来自159个国家的7600人参与竞标。这张与贝佐斯同舱的太空观光船票,从480万美元的起拍价最终2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8亿)成交,竞拍全程不到10分钟。

拍卖所得款项将捐给蓝色起源成立的非营利慈善机构基金会Club For The Future,这个俱乐部的使命是:鼓励未来年轻人追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职业并帮助开创未来的太空生活。

最终成交的同行者目前尚未公开身份,但毫无疑问,他/她绝对是一位非富即贵的超级太空爱好者。

目前,这个项目对外公布的行程是:届时会将4人座太空舱发射到离地球表面大约62英里的卡门线空间边缘,整个任务总共需要10分钟,乘客将在微重力环境中进行5分钟的观光体验。

看来,这场“太空之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价值连城。

带82岁老奶奶一起飞

New Shepard的最后一个席位,送给了82岁高龄老奶奶沃利·芬克(Wally Funk),这位根正苗红的前太空种子选手。

60年前,沃利·芬克顺利成为了"水星13号"(Mercury 13)项目的一名女性飞行员。尽管此项目后来被取消,但沃利·芬克后来成为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第一位女性检查员、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航空安全调查员。

在她几十年的从业经验里,身为飞行员的她,累计飞行19600小时,并教授3000多人驾驶私人或商用飞机。

沃利·芬克说:“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但是没人愿意带领我飞往天际。我曾认为我与太空无缘了!”

她一定不会想到60年后,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会邀请他一同飞往太空,终于有机会在有生之年实现太空梦。

布兰森的“我先”

如果不是布兰森,贝佐斯绝对是这次太阳谷峰会上的最闪耀的星。

被媒体称作是“英国钢铁侠”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这位同样怀揣着“上天梦”的商业大佬,是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创始人,今年71岁了。

尽管他说,梦想不是竞赛,开心就好。但他的决策不会骗人,布兰森的首飞定在了7月11日,通过先人一步,狠狠收获了一波热度。

布兰森的梦想并非始于5岁,但人家在50年前都已经开始定下学习飞行的目标了。

图源:Twitter

如今,他更是放下豪言:

“7月11日,是时候将梦想变为现实了。”

图源:Twitter

布兰森96岁的母亲伊芙·布兰森在今年1月因感染新冠不幸去世,布兰森带着母亲的祝福去追寻梦想,还计划着即将发射一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火箭以此纪念她的一生。

布兰森的维珍银河,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用战绩与蓝色起源和SpaceX相抗衡的企业。

用布兰森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真心相信,太空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在长达16年的研究、工程和测试之后,维珍银河已经站在了商业航天行业的前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将太空开放给全人类,让世界从此彻底改变。”

这次布兰森的太空之旅共有6人,还包括两名飞行员、三名任务专家共同作伴。昨天,全世界一起观看了维珍银河的飞行直播。

这次的抢先飞行测试,也是为了维珍银河在2022年初开始为太空旅游乘客提供飞行服务做预热。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马上要飞的贝佐斯时,布兰森说:

“我只希望他和同他一起上去的人一切顺利。当他回来后,我很期待和他谈谈他的旅行。我和他两三周以前还谈过话,我们都祝对方好运。”

尽管贝佐斯没对关于布兰森的“捷足先登”做出任何回应,不过蓝色起源新近发布了一张自己和维珍银河的对照图,重点标注了诸如维珍银河的 Unity 太空飞机没飞到卡门线、对环境的更高影响、较小的窗户和缺乏逃生系统等问题。

图源:Twitter

太空旅行,已来

贝佐斯的另一位太空界劲敌、互联网社交高手马斯克当然也没闲着。

马斯克近期想不想去太空度假,我们不得而知,看他最近疯狂卖房产的行为,估计离移民太空也不远了。

同时,这些年来太空爱好者们也见证了SpaceX各种花式操作:他们曾把把特斯拉跑车送到地球外面,绕着太阳公转;也曾在高空炸了一枚造价3.4亿元的火箭,只为证明其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安全;他们还陆续送NASA宇航员安全前往太空空间站… 这些行为表明了,将马斯克送上太空,对他们而言并不算难。

过去10年,美国宇航员都是在哈萨克斯坦乘坐着俄罗斯的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直到去年5月,NASA成功发射SpaceX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龙”飞船,为NASA宇航员从本土出发拉开了序幕。

在今年5月,Space X再次送宇航员上天,用的还是翻新过的二手飞船和火箭。

但马斯克和SpaceX的雄心不止如此,一直以来,马斯克都在为登陆火星做准备。

他想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基地的梦想不是一两天了,对此他的解释是:

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大的梦想,另一方面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后备计划,以防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说是一场巨大的瘟疫。

新冠病毒某种程度上也是种警告,灾难来的时候谁能更快的做到有备无患。目前SpaceX的工程师们正忙着建造一艘名为“星际飞船(Starship)”的大型飞船,这艘飞船可以把人类带到“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

这么看来,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或许已经到来。不过,开始的时候,终究是少数人能消费得起的领域。

当前,SpaceX已经和乘客签约——进行为期数天的太空旅行,每人的费用为3500万美元(2.3亿人民币)。“碟中谍”系列的主角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都将与NASA合作,乘坐 SpaceX并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新的续集。

图源:Twitter

地球不好玩,太空更香?

《三体》对于太空这么说:

“太空像一面放大镜,可以在瞬间把人类的阴暗面放到最大......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

富豪们为何都向往着去太空?

但,有机会又谁不想去看看呢?

透过太空舱,失重状态下的漂浮,看着地球一点点变小,目之所及皆星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顶尖的人们,以自我实现需求为最紧要。当其世界观足够大,大到成为辽阔的宇宙观,去太空敢为人先的那一类人就出现了。当然也可能刚好是他们都各自有着一个或大或小的太空梦。

不止富豪们,普通人也有太空梦,只不过脚踏实地活在当下显得更重要。

人类对于太空的好奇心几千年以来一直都存在,每代人都有每代人各自的使命和目标。唯愿这种痴迷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对于我们生活的星球都是一种生存之外的探索,而非取代。

就如《三体》里另一句话: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华宇注册开户_突发!中国最牛药企掌门人意外离世

0301

综合健康时报等媒体消息,我国著名医药企业家、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外出公务期间突发心梗离世。

徐镜人先生1971年创立扬子江药业集团。半个世纪以来,他专注医药工业,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完全自力更生,将扬子江药业集团发展成中国最大最强医药集团之一。

2014年-2019年,扬子江药业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1名。据行业榜单,2020年扬子江的综合营收已经超过千亿,而如今中国已上市的最大市值药企恒瑞医药2020年营收才不足300亿人民币。

1

上世纪60年代末,退伍军人徐镜人在老家扬州泰兴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制药厂。

制药厂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工厂发展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一穷二白,举步维艰。

在老职工鞠明生回忆中,当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银行贷款,但在徐镜人带领下,大家却有着坚强毅力和不屈信念。这一批老职工东拼西凑,自己动手建厂房、改造设备,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几经周折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总算运转了起来。

1972年,工厂终于投产。制药厂配料用的是搪瓷桶,每天天还没亮,厂子附近的路上就能听到阵阵叮当响声——因为买不起水泵,厂里只能由人工挑水,扁担钩和水桶互相碰撞发出声响。

一人身兼数职,是当时制药厂的常态。有一次,徐镜人托关系从上海买来1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扛着大圆桶,用了两个多小时,独自一人把40桶原料装上了船。而这并非个例。某次徐镜人和爱人一起搞搬运,结果爱人不慎掉落水中,又惊又怕。

回忆当年的艰难起步时,老职工总要感慨:徐镜人是厂长,也是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

2

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

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口岸工农兵制药厂,面临关停危机。好在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扬州市委抓工业的副书记特意对整顿小组提起: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于是,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从而得以保留。

两年后,扬州市医药局来检查工作,徐镜人在汇报后提出重新挂牌、自主经营的意愿。

当时,这个车间只有十几个人,设备简单,产品也只有几种,产值不过几十万,在扬州市医药行业中,也只能算是个不起眼的小厂。但徐镜人这个厂长给时任局长郁彪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精明能干、思想解放、精神状态很好;并且有头脑,想问题能想到要害处、想到点子上。

郁彪对徐镜人提了几点要求,包括注重质量、引进人才、关心职工生活,但硬性指标是:产值要达到一千万。

四个月后,检查组再次来到口岸车间,发现到处清爽整洁,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郁彪进而确认:这个徐镜人雷厉风行,有能力,能办大事。

1985年,车间产值达到一千六百万,还引进了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徐镜人终于挂上了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29万多人发病,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

彼时,厂里板蓝根干糖浆产量仅为每月5万包。那个春节,整个扬子江没有人休假回家。最终,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从泰兴运往上海,徐镜人也由此获得了“板蓝根大王”的名号。

3

扬子江药业官方网站显示,1990年至1992年间,徐镜人因“莫须有”的诬告,受到不公正的处理,离开他一手创办、并刚有起色的扬子江制药厂。

在徐镜人离厂三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发展严重受挫。1993年,徐镜人被恢复职务,回到亏损两百多万、急需改革的扬子江制药厂。

也是这一年,徐镜人从中医泰斗董建华手中,拿到了“胃苏饮”的秘方。

扬子江以中药起家,是实打实的民族医药企业。当年板蓝根驰援上海一役,更坚定了徐镜人的决心:中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要将它发扬光大。

徐镜人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是能得到药方的病人却为数甚少。他由此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有着“中医泰斗”美誉的董建华是徐镜人“取经”的第一人。董建华致力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以数十年临床经验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为此,徐镜人数次北上,最终以诚意打动了老人。

1993年,在董建华“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

作为治疗胃脘胀痛的药物,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同时,扬子江的年销售额以一个亿的速度上升,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已超过数十亿。

随后,扬子江药业根据老中医张珍玉的经验方开发出治疗经前综合症的香芍颗粒、基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晁恩祥的研究结果研制了苏黄止咳胶囊、根据中医世家兰金初大夫临床经验方开发出双花百合片等一系列中药新品。这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而在另一层面上,中医药宝库的珍贵遗产则因现代化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生。

2017年,以代表身份出席两会的徐镜人表示,扬子江正在全力建设龙凤堂中药项目,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建成后,龙凤堂将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标杆企业。

4

2010年10月12日,扬子江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顺利通过欧盟GMP认证。

GMP,是国际制药工业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大部分中国制药工业来说,这还是一个新名词。要拿到这一证书,几乎要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耗时长,成本高。

彼时,诸多企业还在观望,徐镜人就已经做出决策: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按GMP要求,将扬子江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2008年8月,集团正式启动欧盟GMP认证,两年后,固体制剂车间一次性通过欧盟GMP检查官的现场GMP检查,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201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发往德国。这也意味着,以原创药为主、对药品准入向来苛刻的欧盟市场,终于被扬子江撬动了大门。

质量是撬动海外大门的钥匙,也是本土发展的保障。从建厂起,徐镜人就特别舍得在质量管控上投资。他曾在1989年斥资40多万购进了日本岛津的高效液相仪,在当时属于巨额投资。有人不解,但徐镜人认为,质量不能马虎,必须用最好的仪器检测。

2012年,国内爆发“毒胶囊”事件,多家医药企业被卷入,而扬子江药业丝毫未受波及,因为其早在2010年就购入了检测物料重金属含量的相关设备,对胶囊的铬含量进行控制。

在扬子江,徐镜人有一系列关于质量的文化标语,广为人知的有:“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等。

他说自己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新闻,这说明供给侧出了问题,没法向老百姓提供质量好、品质好、价格低的产品。而扬子江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个最大的民生。

2017年,扬子江药业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再度排名第1位;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评比13连冠,斩获6项国际QC金奖;跻身“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

5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东方红广场上,矗立着一尊12.2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据企业官网报道,2006年7月1日铜像落成时,徐镜人邀请到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外孙女孔令梅,一起为铜像揭幕。

除铜像外,广场两侧还有16块石碑,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手迹;而铜像两侧对称的建筑,则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和“开国大典”两个展厅。而在厂史展览馆中,则挂有巨幅的毛泽东画像。

徐镜人在铜像落成仪式上发表讲话称,扬子江人对主席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他还多次在企业会议中提出:扬子江药业的理念、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均来自毛泽东思想。

徐镜人经常援引毛泽东语录,如要求员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报道称,每年年终的干部述职大会上,从副总到部门主管,基本都不谈成绩,只谈不足。

他的红色情结体现在企业管理运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进入公司的新人,都要先参加军训;每逢“七一”,集团都要组织革命歌曲的合唱比赛;“八一”前夕,则要举办军事队列会操比赛,用革命精神来振奋公司士气。

“毛情结”的另一体现,是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原则的大力推行。自1995年集团党委成立起,徐镜人就要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扬子江药业目前共有6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近100个党小组,覆盖了所有子公司、省级销售公司和100多个车间班组。

而在提拔任免中,是否是党员,成为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因此,在扬子江入党并非易事,有许多人因名额有限,当了四五年积极分子也未能入党。

2010年,徐镜人的儿子、集团副董事长徐浩宇主动申请入党,但也未进入当年的预备党员名单。据说是因为徐镜人表示,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降低标准,因而又增加了一年的考察期。

而与总部“红色基因”形成有趣对照的,是处于建设中的龙凤堂中药产业园。这座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园区,看上去与紫禁城十分相似,一副帝王气派。

6

徐镜人有“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曾有有关部门领导向徐镜人提出,让扬子江兼并某濒临倒闭的企业,徐镜人觉得自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婉拒。

在中国企业热衷于跨领域作战、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徐镜人无疑显得有点另类。他的说法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

但据徐浩宇“爆料”,这也是因为父亲从前吃了点儿亏,如今年纪大了,更不愿意跟别人搅和在一起。徐镜人也曾提到,早在1982年时,自己曾兼并过本系统一个药厂,增加了一堆债务和冗员,吃了大亏。

也有人劝他搞房地产,徐镜人以“不熟悉”为理由拒绝,说法还是那一个:从事其他行业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医药行业就搞不好了。徐镜人说,自己要看准了一个目标走到底,把实体做得有尊严。

2009年起,扬子江药业实现了零负债经营。有人觉得徐镜人太保守、太老派,他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7%的利息是要把企业拖垮的。”他还举出更为通俗的例子:“如果开个烧饼店,欠5、6个烧饼的债最好了?如果不欠债还不好了?没有这个道理。”

传统牌在新环境下依旧优势不减。2017年,扬子江药业利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团2017年累计实现产值703.32亿元、销售700.88亿元,产、销、利税均比上年增长18%以上。到2020年,扬子江的综合营收则已超过千亿,为中国医药工业之最大最强。

辉煌业绩的另一边,徐镜人与扬子江也一直不乏争议。有人认为他把公司总部修得像紫禁城,太高调;有人认为他太强势,太自私,公司不上市,以及他个人强制回购公司员工股,都让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利益受损,且公司12年才给员工分红一次。

更广受关注并被差评的是,作为国内营收最大医药企业的扬子江一直被认为有行贿医生等不光彩事件,仅2013年至2018年,涉及的行贿案件就高达14起。

今年4月,扬子江还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予了7.64亿元人民币处罚,理由是扬子江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且在调查中不仅认识有问题,态度不好,甚至还在调查初期不配合调查、拖延检查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外界公认的接班第一人选,徐镜人之子徐浩宇年已陆续展现出不少与父亲不同的经营与发展观。

比如,徐镜人坚持不上市,而徐浩宇则认为,公司上市则是必须。“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对于资本市场,小型企业一定要尽快进入。”2015年,徐浩宇还带着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登陆新三板。

徐镜人逝世之后,徐浩宇料将接过父亲的权柄继续带领扬子江药业发展向前,但未来的扬子江药业,是继续“不负债、不上市”的,还是会走上一条新路,仍然是很大的未知数。

华宇平台登陆_年轻人涌向海口

0301

现在海口最火的地方,除了各大免税商店,应该就是各公安局办证中心了。

“7月5日我去琼山区办证中心,进行落户海口的最后一步,办理新身份证。记得当时是早上九点多出发的,到了那边之后就发现前面已经排了三十多个人。”有用户在小红书上展示。

已经落户海口的阳阳告诉燃财经:“现在海口各办证中心的人才落户预约已经排到了10月。”同时,不用去现场的“不见面审批”速度也慢了下来:“在社交平台看到有博主说他们之前一个半月、两个月就拿到了户口本,但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我还在等。”

海口落户火热的程度可见一斑。7月4日,海口市公安局对外透露:2020年6月15日至2021年6月14日这一年间,海口警方办理人才落户64673人,同比增长329%。按照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有258人落户海口。

而在一年前的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起航——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根据规划,自贸港的前景不可限量。

嗅到机遇味道的人纷至沓来。“即使不工作、生活,先落户‘占个坑位’也好,免得以后封关了、或者落户门槛提高了。”湖南的依依表示。

东北是海南外来人口的主要输出地,黑龙江的简妮也将海口当成了落户的首选,她直言:“现在除了北京、上海的户口有点含金量之外,其他地方的户口对我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老家的户口搁在那儿更没什么太大意义。”

而先于涌来的落户人口出现的,是海口楼市的走热。

2021年3月,随爱人公司整体搬迁而从广东湛江来到海口的茗茗告知燃财经:“从过来海口开始,我就开始看房。新房、二手房都看了。现在整个海口都是卖方市场。新房要全款销售才会搭理你、让你有好楼层选,还有捆绑指标费、车位或装修。二手房则跳价厉害。总而言之,没有全款的能力,不要在海口买房。”

海口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5月海口市房屋销售均价约为1.7万元/平米。而在一年前的5月,这个价格是1.5万元/平米,涨幅约13%。有自媒体表示:从年初到现在,海口的二手房挂牌价平均上涨了1500元左右,涨幅达10%左右。

海口本地的潇潇也咋舌:“我家在海口,有房住,所以没有购房需求。但也听说现在海口房价很贵,而且去年去看了离市中心很远的一个楼盘,价格不便宜,销售还跟我说他们刚开盘,但已经没几套房了、很快卖完。”

“现在海口楼市‘火热’是因为严重供不应求。”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路告诉燃财经,而长远来看,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不加大有效的市场化住宅用地供应,增加供给;不尽快实施科学定价,释放价格预期,短时间内是无法遏制市场对价格上涨预期的。”

“从地理环境和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海南依然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海南将突破过去经济发展的瓶颈,迎来更快的发展。”一位在海口创业三年的创业者看好海南的未来,在他看来,海南将有更多可能,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海口,是他创业的首选之地。“虽然现在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移居海口的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南因旅游开发,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前往置业定居。“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海南置业,退休后便过去定居。”

但现在这一现状正在改变,不仅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开始涌向海口。比如,90后简妮在去年举家迁入了海口。

“我是黑龙江人,31岁了。在老家已经生活稳定,有车有房、有家庭有孩子。但还是在2020年8月举家从黑龙江搬到了海口。因为老家并非省会,而是四五线城市。东北大家都知道,经济低迷。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借着自贸港建设、公司海南招人,我就申请调动去了海口。”简妮说道。

同样被海口吸引过去的还有同是90后的阳阳和依依。

“我是山西太原人。2021年3月的时候,我来海口帮顾问公司调查在海口注册公司的优惠政策。期间受邀参观了海口众多律师事务所,也听说执业一定年限的律师可以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于是4月我就心动了,然后预约、办理了落户手续,5月就拿到了‘岛民’身份证。”阳阳表示。

依依则是2020年刚从西班牙留学归来的95后:“我今年25岁。落户海口一是因为我爸妈一直都在海口做生意,从小我也经常来海南,几乎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二则也考虑了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未来各方面都会有点优势,而且落户方便便捷,于是有机会就落户在这里了。”

与各大城市进行的“抢人大战”相比,海南并不是最踊跃的那一个。有统计指出,2021年以来,就有青海、青岛、昆明、湖北、呼和浩特、郑州、佛山、南京、福州、泉州、漳州等11地放开了落户政策,昆明和青岛西海岸更是提出了“零门槛”落户。

同时,海南也不是收获最丰的那一个。以最积极、力度最大的西安为例,仅2017年“史上最宽松”户籍准入政策实施当年,西安就按新政落户13.9万人。

但海南一定是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早在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成立经济特区,就有“10万人才下海南”之说。而2018年,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开放人才落户。当年,海口新增户籍人口6.6万人,比2017年多增加2.5万人;三亚新增户籍人口2.2万人,比2017年多增加1.3万人。

从落户人才的原户籍来看,东北人仍是落户海口的主力。今年4月,法制日报《22天引进8118人,人才落户海南进入井喷期》的报道中就提到,美兰区办证中心民警向记者介绍:“这次海南人才落户计划实施过程中,以东北三省的人才居多,其次是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才。”

燃财经在社交平台看到,分享落户海南经历的也多数透露是东北人。

但也有其他省份,甚至北京、深圳户口的人将户口迁来海口。

7月8日,拥有深圳户口的大米收到了顺丰寄到的海口户口本:“我是黑龙江人。当时在深圳上学、毕业之后校园招聘落了深圳的集体户口,但现在我已经离开深圳七年了,而且在二线城市定居了。深圳户口对我来说没什么用。”

丝丝则放弃了北京户口:“因为海口幸福度更高,陪孩子时间更多更自由。而北京去哪儿都堵车,陪孩子的时间都在车上看视频。所以我把户口迁到了海口。但需要说明的是,我本身就是海南人,和北京的丈夫结婚之后拥有了北京户口。现在把户口迁过来的也只有我、女儿和儿子,公公婆婆和老公还是保留了北京户口。”

而与“海南是东北老年人的乐园”的既有印象不同,像依依这样的95后年轻人,以及海归硕士、律师等高学历人才也正在前往海口。

“如果说2020年以前绝大部分落户海南的人是为了买房。那么2020年自贸港建设方案发布之后,就多了很多年轻人来海南落户,因为觉得海南户口未来值钱。”早已定居海南的田先生介绍。

拿到户口就买房

买房是一部分“新岛民”的首站。7月2日,在拿到海口户口本不到半个月,凌凌就晒出了海口房产证。

凌凌是内蒙古人,目前在北京工作。“北京生活压力太大了,落户、买房又毫无希望,所以就干脆落户了海口。”4月15日,凌凌申请了海口的人才落户。“5月4日进度情况显示审核通过,5月24日收到了海口办证中心寄来的准迁证。大概是5月28日我把需要的材料整理好寄回了海口办证中心。”6月20日,凌凌收到了海口地址的户口本。

跟凌凌一样,当前大多数落户海口的人都选择不见面审批:“我一共就去过海口三次。一次是去度假;第二次是6月11日到16日去海口看房;第三次就是拿到户口本之后,来海口签房屋买卖合同、拿房本。”

资料显示,2019年10月30日海口正式上线了人才落户不见面审批,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迁入申请、户口迁入两大主要步骤。但是领身份证还是得去当地。

凌凌未来的计划是“逃离北京”的高压生活,去海口工作,买房是为了实现这一可能。

而之所以选择先落户再买房,是因为海口购房政策中对非海南户籍有诸多限制,如海口规定,非海南户籍,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一套、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城市限购区域内购房,累计缴纳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

与买房的限制相比,人才引进落户显得更为容易。

“海口的人才引进落户条件主要看学历、职称,只要符合政策要求,基本都能完成落户。现在基本大专以上学历、在海口无工作,都能以人才方式落户。”凌凌告知燃财经,目前海南省落户政策分为积分落户和人才引进落户两种,而人才引进落户是最容易实现的。

这就使得不乏有人“落户就是为了买房”,买房后再迁出。

深圳本地人Felix就为了买房将户口迁入了海口,他对燃财经直言:“我是深圳人,落户海口就是为了有名额买房给爸妈住,也许以后自己养老也会去那里。但短期内是不会去海南发展的。”

今年5月29日Felix拿到了自己的海口户口本,6月就迅速完成了买房过程。7月9日,Felix告诉燃财经,他的户口已经迁回了深圳:“我是深圳本地人,把户口迁回家里很容易。”

而像Felix这样为了买房而落户的,并不在少数。这却无意间推高了海口的房价。

来到海口后,茗茗和老公就张罗着落定新屋的事情,前前后后看了三个新楼盘和两套二手房。“我记得我在海口看的第一个楼盘,在西海岸。当时还比较天真,开盘之前去售楼处看了,觉得很满意,就想着等开盘了下手就行。但后来一开盘,才发现在海口买房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5月19日,那个楼盘开盘,推出180户,据说有2000多个人登记来抢。而且跟其他地方买房现场选房或者网上选房不一样,海口这边买房是你在家里等着,销售会给你发短信,告诉你还剩哪些楼层、房源,要不要。当天中午我正在睡午觉,销售发来短信说只剩下五楼以下了。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茗茗回忆,“因为五楼看不到海,所以当时没有买。”

这之后茗茗又看了一个楼盘,销售同样表示:“只剩下四楼以下可选。”后来,茗茗才弄清楚里面的门道:“在海口买房,VIP是先选的,VIP选完销售才会通知我们这些普通客户。同时,也不是没有好楼层可以选。那个告诉我‘只剩四楼’的销售,后来跟我说,四楼以上是给全款的客户留的,如果我能交全款也能给我一个好楼层。”

二手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看到新房市场如此焦灼之后,我转投了二手房的怀抱。跟中介联系、相中了两套房子,本来约好了第二天去看。但第二天一见面中介就说,有一套房看的人太多了,业主直接涨了20万元,要不别去看了?另外一套,聊着聊着中介告诉我,需要额外加6万元的费用。”

买得早和有资金实力的人并没有遭受这种困扰。2019年买了西海岸某楼盘的吴同学就告诉燃财经:“那会儿买房还挺简单的,看了房买就行,也没有现在这些各种名目的指标费、车位费等等。估计是因为当时西海岸还是郊区,房源挺多,大家也看不上。但现在西海岸已经是海口比较重点的区域了,也发展一段时间了。”

凌凌则是畅快付出了全款,整个过程也简单、快速。

“海口房子不好买,尤其是对位置要求高的。”海口一名房产经纪人告诉燃财经,“现在海口市区基本没有新房,房源基本都在西海岸、观澜湖、江东新区。但因为海口本身现在房源有限,新增的供应也不多,所以房源都很紧俏。而二手房受市场情绪影响,一天一个价、说涨就涨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海口未来可期

“自贸港”是当前整个海南发展的大旗。经过多年的建设,海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月20日,海南省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白皮书(2021)》,其中展示了部分成果,比如:在货物贸易方面,2020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935.1亿元,同比增速达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在投资方面,《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全省新设市场主体39.0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约19万户;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余额86.46亿元,发生资金收支313.25亿元。

与大众联系更为密切的关税方面,则是自2020年7月新政实施截至2021年5月,海口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431亿元、5531万件、购物旅客61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9%、239%、101%。目前离岛免税店增加至9家。

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也是自贸港建设的桥头堡。比如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就有4个位于海口。从成果来看:2020年,海口江东新区吸引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申报清单、货值分别增长6.4倍、6.7倍;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设立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园区企业营收增长达330%。

这也是人才落户海口的原因。“自贸港的确是一个机会,特别是免税。”田先生告诉燃财经,“我在一个300多人的‘新闯海人’群里,群里多数是对海南自贸港感兴趣的人,落户和在海南创业的人很多。目前群里好多是做跨境电商、跨境贸易、进口汽车的。我现在也转回了老本行,做电商运营和推广。”

阿娜在海口做新零售电商已经一年多了。“最开始是打算做跨境电商,但后来考察之后决定做健康贴身衣物的新零售电商,因为看好这个市场。而自贸港政策很好,但跨境电商也要看国际环境,还要看你做的产品类型。此外,政策好只能让你在当下能享受一些政策福利,但产品和环境可能会影响你这个事业是否能做成。”

不过,海南自贸港仍在建设之初,“树木”需要时间,因此也诞生了质疑和不确定:“在窗口期蜂拥而入的,往往都是小企业,有的想搏一把,也有的想赚一笔就走。”

落实到个人头上,也有实实在在的就业选择和生活问题。在回答凌凌“海口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时,有“岛民”表示:“现在海南比较多的工作就是销售,而且工资又低。来海南找工作,你是来参加生存挑战的吗?”

“我有个同学在深圳工作,一直想回海口但是都没有成行,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工资太低了。”有海口人告诉燃财经。

但这并不影响前往海口落户人群的步伐。“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未来海南自贸港封关的话,房价会涨、户口会升值,未来去海口生活,环境也更好、子女教育也挺好的。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让刚需“叫苦连连”的房价问题,则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解决楼市‘火热’的问题只能靠调节供需。”王路指出,但当前海口大量用地指标倾斜给了产业发展和安居型商品住房,有效的市场化住宅用地供应不足,再叠加海口实施的、从2018年延续至今的限价1.73万元/平米的政策,让价格和市场预期存在空间,预计这种“火热”还将持续。

燃财经查阅资料发现,2020年,海口共成交69宗地,面积共214.7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占比42%,商业/商务用地占比20%,城镇住宅占比26%。而这占比仅26%、面积56.7公顷的17宗宅地里,还包括12.24公顷、7宗的安居型商品房用地。

“一方面安居型商品住房是新生事物,另一方面短时间里也是供给不足,不会缓解供应。供需不平衡,海口楼市供不应求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王路最后说道。

“未来可期,边走边看。”而对于海口的未来,即便是已经迁入海口的年轻人,虽然抱有乐观的态度,但也会比较谨慎,“主要要看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文中阳阳、依依、简妮、茗茗、潇潇、大米、丝丝、凌凌、阿娜为化名。

华宇平台官网_消费品牌的觉醒年代

0301

近两年来,食品饮料赛道打响了“资金争夺战”——不止是新兴消费品牌在积极融资,老消费品牌也一改此前的保守态度,向外部资本敞开怀抱,并加速推进上市。能否囤积到足够多的资金,成为决定品牌后续生存几率的关键筹码。

在新老消费品牌的群雄逐鹿下,一场行业大变革接踵而至:创业者前赴后继到细分赛道掘金,如气泡水、植物奶、低度酒、新茶饮……一步步攻陷老消费品牌打下的江山;不甘落后的传统消费巨头们开启了反攻战,加强了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品类的创新,与新兴品牌短兵相接。

由此,消费品牌在资本市场的簇拥下,在多元化消费群体的考验下,迎来了一个“觉醒年代”。在众多细分领域已被开发的当下,食品饮料赛道还有多少值得All in的机会?当下的竞争形势下,不乏跟风者,什么样的项目值得投?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

消费赛道还能投吗?

民以食为天。中国新消费市场正发生剧变,众多热门品类、品牌接连涌现,尤以食品行业发展最引人瞩目。

近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了《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据介绍,CBNData通过赛道潜力拆除了全网最为热门的1600多个品牌,评选出了50个最具增长力的新消费品牌。

其中,食品企业和美妆赛道依然最为宽广,尤其是食品渠道几乎占据了Growth50当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5-10年和10年以上的品牌综合实力依然占据上风。

虽然消费领域尤其是食品饮料领域早已是巨头林立,但后来者仍在接连涌入,并试图取而代之。

新兴品牌为了避开巨头锋芒、进行差异化竞争,纷纷开辟细分赛道,找到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挖掘新机会。气泡水、植物奶、植物肉、蛋白棒、麦片、低度酒、新茶饮、精品咖啡……细分消费品类出现爆发式增长。

新消费品牌快速跑到细分领域的前列。根据2021年6月1日-15日的天猫618销售额统计,共有459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TOP 1。在食品饮料的细分赛道里,成立仅两年的羽心堂、梅见、missberry、王小卤、AIRMETER空刻分别拿下了玫瑰花茶、梅酒、果酒、鸡肉零食、意大利面类目的第一名。

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推动。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食品饮料(不包括正餐、快餐等餐饮业态)投资事件数量同比增长了51%,融资总额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1-5月,该领域融资额已超过百亿元。

在种类繁多的品类、品牌中,如何挑选项目,考验投资人眼光。

在潮商金控资本市场部总裁虞建卫看来,消费品里真正有优势的公司,还是像茅台这种通过多年沉淀、真正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具备地缘优势、唯一性、排他性、独特性的这种公司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而虞建卫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也遵循此逻辑。近年来,他陆续投资了一些上游农产品、下游消费类项目,比如螺蛳粉、高原之宝牦牛奶等。

此外,虞建卫还是科尔沁牛业重组方中的投资方。“国内肉牛主要以西门塔尔牛为主,主要养殖地在内蒙古的通辽,而科尔沁牛业是通辽当地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虞建卫对「子弹财经」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肉牛养殖成本高、规模小,但由于牛肉的蛋白质是动物蛋白质里最健康的,市场需求提升特别快。然而,目前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牛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虽然猪价跌得一塌糊涂,但牛价还在涨,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消费品牌推出。

资本蜂拥入局消费赛道,也推高了项目估值。据青山资本副总裁艾笑观察,2016年前后,早期消费类项目的估值差不多在1000-3000万之间,但2020年类似团队的项目估值可能已经是亿元起。

在创业者、资本疯狂涌入的当下,食品饮料领域还有多少赛道可供挖掘?还有多少项目值得投资?高估值之下,现在投资会不会“追高”?

“没有泡沫就没有经济,没有经济就没有泡沫。”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对「子弹财经」表示,现在整体的消费市场、消费侧改革、消费端还是趋向于良性增长趋势,中国市场购买力还在上升,很多新生品牌走国货浪潮,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会跑出来。

不过,杨歌也指出,“经济是一个周期,‘成长期-过热期-衰退期-滞胀期’是循环的,现在显然是在成长期到过热期之间,所以有机会也有风险,一定要辩证看问题。”

在英诺天使基金消费合伙人王晟看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拥有很大产品体量的消费领域,还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39.2万亿元的基数,它的底层推动力在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需要品牌,愿意为品牌付出更多溢价。过去可能只有一线、新一线城市对品牌有强诉求,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对品牌的诉求都在增强,也就是说,大量过去有类无品的领域里面,都有可能产生品牌。”

王晟进一步指出,过去有些领域是有品牌的,比如金龙鱼、东鹏特饮、农夫山泉以及一些国外品牌等,但随着消费人群发生更迭,年轻人愿意尝鲜,需要新品牌产生,这就是新品牌的机会。而随着我国GDP、可支配收入增长,民族、文化自信感自然而然产生,消费者也需要国产替代国外品牌。

“但现在泡沫的确非常严重,现在已经不是‘遍地是金’的投资时代了,大部分项目还是必须要符合创业、投资的规律。”王晟对「子弹财经」表示。

不难看出,如今市场端的火热现象也唤醒了投资端对消费赛道的关注度,不断变化中的行业竞争,也刷新了投资人对消费赛道的看法和判断。

行业变革加速到来

在消费投资火爆的背后,食品饮料行业正迎来一场激烈变革,在资本加持下,新的消费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当“所有消费品都值得在中国再做一次”的论调被越来越多地提起,并被一次次验证,新、老消费品牌之间的战役已经打响。

一方面,消费话语权逐渐转移到年轻人手中,需求转变后,老品牌不再是首选。而老品牌尾大难掉,难以跟上消费流行周期的变化,也使得自身逐渐落伍。

可以看到,并非所有老品牌都能如农夫山泉、金龙鱼一样,长久地在市场上存活。近几年,很多如全聚德、狗不理、承德露露、六个核桃这样的老消费品牌逐渐走向没落。

虽然现在植物基饮品概念大火,六个核桃、露露杏仁露、维维豆奶也曾是该领域闪耀的明星,但现在,聚光灯已经在向燕麦制品、椰子制品等品类转移,小麦欧耶、可可满分等一众新玩家出现,并受到资本关注。

另一方面,诸如元气森林、三顿半、奈雪的茶等新品牌和气泡水、蛋白棒等食品饮料类的细分品类不断涌现,在资本助力下跑马圈地,也在一点点蚕食老品牌的市场份额。

即便是农夫山泉、统一这样的行业巨头,也要警惕后来者带来的威胁。“虽然农夫山泉是饮用水,但像元气森林、外星人电解质水这些饮料其实也在侵占它的市场份额。”虞建卫指出。

在新品牌攻城掠地的同时,老消费品牌也已打响反攻战,在就原有产品进行创新、推出更多新口味的同时,也不断切入新兴品牌聚集的细分赛道。

以气泡水为例。在元气森林凭借无糖气泡水突出重围后,可口可乐在2020年3月推出了新饮品 “AHHA” 系列气泡水,包含8种口味。2020年8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打造的饮料品牌KellyOne推出“生气啵啵”苏打气泡水,在命名方式、包装设计等方面,生气啵啵都被外界视为是直接对标元气森林,并被外界认为是娃哈哈的“试验田”。

2021年,仍有老牌玩家在进军气泡水赛道。在2020年推出TOT气泡水之后,农夫山泉又在今年4月推出了无糖苏打气泡水,包括白桃、莫吉托和日向夏橘等口味。6月6日,百事旗下气泡水品牌“bubly微笑趣泡”登陆中国市场,包含3种口味,这也是其首次在中国推出气泡水品类……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消费升级之后,中国快消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洗牌期。在消费端不断倒逼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这个节点,老品牌从产品到渠道、品牌等整个体系,都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如果不去认知、研究、布局、贴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的需求,必然会被新生代所淘汰。”朱丹蓬进一步对「子弹财经」表示。

除了在新产品研发上打得“不可开交”外,新老消费品牌之间的渠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的崛起,离不开线上及线下便利店等新兴渠道的助力。如今,新兴品牌已陆续进驻传统品牌的优势渠道——传统商超。

「子弹财经」在北京市朝阳区内一些传统商超内看到,元气森林、喜小茶等新兴品牌在货架上占据不少陈列位,与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传统品牌的气泡水分庭抗礼。

与此同时,老品牌在加速进军新兴品牌的优势渠道。

据“快消”此前报道,在创始人钟睒睒的带领下,农夫山泉对元气森林打响了狙击战,具体措施包括:在所有有元气森林冰柜的门店,每陈列一瓶农夫山泉气泡水进元气森林冰柜,则送一瓶终端售价3元的长白雪,封顶48瓶,等等。

此外,传统品牌也通过组建专业线上团队,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官方旗舰店等方式,加大线上渠道的建设,虽然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作为一家投资银行,我们在做很多传统企业项目时,发现传统企业存在品牌老化、渠道老化等问题,在创新渠道里其实交了很多学费。比如,前几年,很多传统大品牌都想要做互联网转型,做自己的小程序,引进团队,做私域流量,但最后全部是失败的,它们的优势还是在线下。”虞建卫对「子弹财经」表示。

但从当下来看,传统食品巨头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的生产、渠道、资金以及消费者信任等多方面的优势仍是众多新兴品牌难以比拟的。

当竞争越演越烈,传统食品巨头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精力,转身切入新兴食品所在的细分市场,会“碾压”新兴品牌吗?

王晟对「子弹财经」直言,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老品牌都是在需求旺盛但供给不充分的状态下获得的成功。但今天已经完全颠倒了。过去都是人找货,现在全是货找人,因为供给已经过剩了,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决策权、定价权,消费者决定一切。

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款产品,本质还是要产品好,品牌是否在产品创新上投入了足够多的钱,是否有足够多的技术、研发人员,足够多的壁垒。”

在王晟看来,头部的新消费品牌,在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上的绝对金额可能没有老品牌多,但是它的相对投入比例是远超这些老品牌的。新一代消费品牌创业者的基因是科技、互联网、更高的审美,直接反应在产品、品牌、销售上的创新和差异化。

“所以,我认为老品牌不会碾压新兴品牌,因为它们没有产品、技术优势,顶多有品牌的残存价值和过去形成的传统渠道优势、仓库物流等优势,但这些不是核心。”王晟说。

杨歌抱持同样看法。

“新兴品牌是一个新的生产组织,具有新生代的商业管理能力、品牌管理方法以及销售渠道。”杨歌举例道,比如销售渠道,传统品牌的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包括直销、分销、代理营销等。新生代销售渠道分为几代,选择面非常大:一是网页网站型的电商流量,比如淘宝、天猫等淘系和京东、头条系等,以及新式的电商;二是流量视频电商,比如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另外还有私域流量电商。”

杨歌对「子弹财经」表示,这两年,新兴消费品牌在新生渠道里,线上销售渠道占主要地位,它们流量推广、销售推广的方法以及投放经验、资本推动流量的发展过程,跟传统市场经营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并不认为传统产业在竞争中会具备压倒性、碾压式的优势,反倒是新生产业占了上风,新生代消费品牌还是很具优势的。”杨歌说。

新入局者的决胜之道

面对风口行业,经常会有创业者蜂拥而至来抢市场。比如,现在风口上的低度酒,吸引了很多原来电子烟行业的创业者入局。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卫龙、东鹏特饮这些老品牌,其实也是在当时的风口行业里跑出来的。但成功注定属于少数人,最后真正能够存活发展下来的企业,注定少之又少。

在激烈的竞争中,创业者的决胜之道是什么?

杨歌向「子弹财经」表示,在“产品质量、运营能力和品牌运作”三方面同时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新兴品牌,才能做好。他认为在现代消费领域创业,首先要翻越“四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即是否在行业里具有政策和牌照优势,品牌是否拥有完全牌照和IP完全所有权;

第二座大山,即地产,看是否有线下渠道,在线下经营、地推的过程中,房租、经营上是否能够算过来账;

第三座大山,即流量,看流量经营是否足够有效、降本增效做得够不够好;

第四座大山,即供应链,看是不是有比较优惠的供应链体系。

“必须有足够的能力cover掉这些,才能把品牌做起来。”杨歌指出,再之后,品牌运作能否成型,还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一是质量即品牌。企业能够在行业里占一席之地,最终是产品质量决定的。需要产品质量足够硬、用户体验感足够好、有一定刚需解决痛点。

二是运营管理能力即品牌。企业是否足够有效的进行了生产组织,是否拥有调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能力,使得降本增效得到非常有效的提高。

“中国餐饮行业是高端装备制造、高精尖细化工业管理行业,绝不是拍脑门靠情怀就能成功。一定要用工业生产的方法去思考餐饮行业的管理,因为从供应链到人员管理到门店经营全都是非常细化的,如果不重视降本增效是做不起来的。消费行业同样如此。”杨歌表示。

三是品牌即品牌。即企业会不会运作品牌,能不能通过资本、媒体和市场运营助力把品牌给运作起来,让大家迅速认知到品牌,迅速地占领用户心智,迅速喜欢上这个品牌。

“这就需要品牌要有故事性、内容性,有一定的正面意义,跟国潮相关,跟国有品牌、老品牌回归相关,跟一定的事件相关,有一定的能量。”杨歌说道。

当创业者蜂拥而入、资本一掷千金,消费赛道无疑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如今,在一些细分赛道,新老品牌竞争已呈胶着之势。老品牌切入新品牌扎堆的赛道,无法轻易干掉新品牌;新品牌要在老品牌的威压下做出成绩并活到最后,同样不易。

说到底,在如今这个消费浪潮迭起的社会中,无论新老品牌都要在意识上“真正觉醒”,认清消费者需求及行业变革方向,还要在行动上快速占领市场高地及消费者心智,才能在一波接一波的竞争暗涌中不被淘汰出局。

华宇测速_CT球管制造商麦默真空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达晨财智领投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12日,CT机X射线管组件(以下简称“CT球管”)制造商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默真空”)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夏尔巴投资、泽羽资本等新老投资机构跟投。融资主要用于新型静态CT球管产品的开发,现有平台产品的拓展等用途,百榕资本担任公司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麦默真空成立于2017年9月,于2018年底获得夏尔巴投资、纳米维景的A轮投资, 并于2020完成了B轮融资,引入了泽羽资本、比邻星创投等机构投资者。麦默真空的3.5MHU和5.0MHU产品均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通过了ISO13485和9001的体系认证,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及销售。预计未来每年公司还可取得2-3张相关产品注册证,进一步完善产品线覆盖范围。

麦默真空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主流CT球管和静态CT球管两大产品线,采取双轮驱动策略的CT球管厂商:在主流CT球管领域,麦默真空现已覆盖3.5M和5.0M两大主流产品平台,可以兼容西门子、飞利浦、GE及国产主流品牌,并不断向其他平台进行扩展,扩展完毕后,预计可以满足目前市场上CT整机绝大部分的球管替换需求。

目前麦默真空拥有1项发明专利、超过3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专利及获取了注册商标。针对现有的3.5M热容量及5.0M热容量球管产品,麦默真空已经突破了双阴极聚焦、栅控焦点尺寸、磁控Ф向飞焦、 栅控Ф向飞焦等关键技术,并且对未来产线升级有着完整的研发计划。

此次成功融资后,麦默真空创始人叶华伟表示:“麦默真空从创立以来一直始终坚持贯彻CT球管的正向研发策略,依靠核心团队在CT球管行业的多年积累,自主设计并搭建CT球管生产设备,把球管工艺要求融入到了整个制造流程当中去,真正实现CT球管的批量化、产业化,打破国外企业在中国CT核心部件市场的垄断。”

达晨财智合伙人韦钢表示:“CT球管是医疗行业里少有的兼具耗材属性的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在过去该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达晨财智一直在相关领域寻找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国企业,麦默真空作为国内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CT球管行业领导者,立足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持续不断打磨产品,加速CT球管国产化进程,我们相信麦默真空未来会走出中国,代表中国在全球CT球管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表示:“中国CT核心零部件行业的国产替代势不可挡,必定会出现一些拥有远大抱负的研发导向型的中国公司,麦默真空就是其中的翘楚。麦默真空依托创始团队10年以上的行业积淀全身心投入到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球管的研发当中去,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力。夏尔巴投资作为麦默真空最早的机构投资人,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像麦默真空这样有抱负,有技术,勇于投入的优秀中国企业。”

华宇测速地址_生物材料企业博恩锐尔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02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2日消息,生物材料研发企业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锐尔”)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德同资本跟投,元生创投继续加码,凯乘资本担任本轮首席财务顾问。

博恩锐尔成立于2017年,由清华团队创建,专注于生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其搭建了多个生物材料技术平台,并与众多知名三甲临床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构建了全面的研发生态圈。产品方面,博恩锐尔为临床医学提供快速止血、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系列高端耗材。

博恩锐尔目前已研发出医用粘合剂、流体止血剂、可降解鼻腔止血绵等多款产品,并拥有数十项储备项目。此外,公司已完成专利授权二十余项,并凭借其高品质产品及商业化能力,布局了二十余省市的销售渠道,打通了从产品开发、临床注册到生产销售的全闭环。

博恩锐尔创始人兼CEO甘少磊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保守估计,十年内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

本轮领投方经纬中国投资董事孙凌皓表示:“医用生物材料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已经到达产业化的拐点,在创伤修复、运动医学、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前景。我们一直关注生物材料领域的底层技术创新,博恩锐尔团队经过十年扎实积累,建立了基于自有专利技术的多产品研发平台,产品质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明确验证。我们期待公司成为该领域的头部企业。”

元生创投合伙人阴杰表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整个产业的发展成熟,未来的产业机会将不再是停留在终端器械产品层面的进口替代,而是会不断向价值链上游延伸进,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材料及底层技术,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博恩锐尔通过其掌握的核心生物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及其打造的强大的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为其实现针对人体不同组织的器官再生的使命赋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生物材料技术及组织再生产品企业。期待博恩锐尔的创新产品早日进入临床,服务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