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0307
新芽 NewSeed 7月6日消息,近日,深圳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1亿元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启明创投联合投资。同时收获两家顶尖投资机构的青睐,是对沃德生命团队锐意创新精神的赞许,也是对沃德生命团队扎实稳健作风的认可。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深化出凝血诊断相关产品的管线布局、打造强大的市场营销团队以及补强供应链能力,让沃德创新的产品更快更好地服务客户造福患者。
沃德生命成立于2016年,核心团队多半出自行业领军品牌且有平均超过十年的行业经验,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快速推出多款专利产品。公司系列化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更是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少见的新公司第一代产品即超越进口产品的典范,产品设计和质量屡获专家及客户好评,快速进入多家知名三甲。业务方面公司在过去三年连续实现了营收翻倍。公司未来将持续强化在自动化、光电检测、微流体、生物化学试剂方面的技术积累,打造基于血栓弹力图、化学发光、血小板分析仪、血凝仪等构成的出凝血检测大闭环。
沃德生命创始人金莹表示:“作为在IVD行业从业二十年的老兵,越往前走我们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和对市场对客户对生命的敬畏,市场很大、项目很杂、技术很多,追热点我们不够快、抓大饼我们不够强,于是我们收回来看自己,看到自身的边界,发现自己还有一点长处:面向客户,找准痛点,磨好豆腐,持之以恒。做好这四点我们才有一线机会,还需要运气加持,但运气我们把握不了,我们能做的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今天获得启明和红杉的投资就说明我们有一点小进步也有一点小运气,未来还要加倍努力对得起各界的信任。”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徐强表示:“红杉中国一直致力于陪伴和守护一流的创业团队,尤其是有突破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企业家,沃德生命金总团队携二十年行业经验从一个细分领域精准切入,一举突破凝血检测行业瓶颈,持续打磨,实现了品质与创新的双优,堪称经典案例。我们欣赏沃德生命务实的长期主义,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创新,红杉愿意持续助力沃德生命成就行业标杆,服务社会、造福更多的患者。”
0305
由Simba Events打造的FBIF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于2021年6月30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召开,本次为第八届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FBIF2021论坛以“探索新增量”为主题,聚焦食品行业的创新趋势。
在今天召开的全体大会中,来自贝恩公司、君和资本、OATLY、玛氏箭牌等企业的嘉宾带来了满满干货分享。
新消费崛起下,消费者的需求、决策路径、和品牌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巨头和新秀,如何出海找新增量?又如何相互学习?
DTC模式如何应用到食品行业?
为了可持续发展,食品行业能做些什么?
以下将为您带来精彩实录。
全体大会伊始, Simba Events创始人兼CEO贝拉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贝拉首先向到场的各位来宾表示了感谢,接着引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在过去的12个月里,“内卷”成为社会热词,食品行业也出现了相关讨论。而在关注“内卷”之下,我们开始更加勤奋地思考如何寻找增长。
同时不难发现,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行业的创新包括审美、效率等方面都在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增量不仅限于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它可以来自世界任何角落。因此本届论坛的很多话题与品牌出海相关,在寻找增量的过程中,既看国内的市场,也会探讨品牌如何走出去。
贝拉说到,一件伟大的事情始于勇敢的开始。带着这个愿景,我们开启了FBIF2021的“探索新增量“之旅。
一、新消费崛起,食品行业底层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
全体大会主席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Joanna Lu)以“探索新增量”为主题,发表开场致辞,分享了对于中国市场新消费商业模式和食品饮料行业市场新趋势等方面的洞察。
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品牌、新品类、新产品层出不穷,在为这些欣喜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考这些创新到底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还是底层逻辑改变了长红赛道?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立足数字化时代新消费崛起的背景下,消费者人性和人心去发现变化,并且从需求、决策路径、品牌和消费者关系三个不同的维度展开思考。
首先,数字化时代下,新消费崛起重塑了三大底层逻辑。
第一,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从拥有更多到值得更好;从功能满足到情感驱动,如当前95后消费者,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心理陪伴和精神满足;从物质价格到心理价值。这些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改变了食品饮料行业的目标:从赢得市场份额逐渐变为创造新需求。第二,消费决策路径发生改变。如今信息剧烈爆炸,消费者的决策路径是快的更快,慢的更慢。第三,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发生改变。消费者在注重表达自我Me的主体化的同时,又在寻找We的圈层化归属。
未来,基于以人为本,五重力量驱动新消费赛道。时代潮流已经从大众化流通导向的B2C,演变为圈层化需求驱动的C2B,从模式、产品、营销、渠道、组织五个不同的维度解构了新消费的赛道。
食品饮料行业涌现出四大消费新趋势,包括感官新体验(如气泡水、螺蛳粉等重口味地方特色、复合调料)、健康新平衡(如0糖0卡、减脂)、文化新自信(如网红文创冰淇淋)、便利新仪式(如放纵迷你瓶、一人食)。
展望未来,食品饮料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三大“灵魂拷问”。首先是需求,长红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打造高频刚需?比如百年历史的可口可乐,百亿大单品安慕希等。其次是渠道,传统企业及新近网红如何分别突破渠道瓶颈、融合线上线下?如洽洽食品通过线上化帮助企业转型,三只松鼠则通过线下门店找到新打法。最后是供应链,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供应链新能力,最终实现规模化效率、灵活性生产?如简爱和跨境电商平台SHEIN,都值得广大品牌学习和借鉴。
鲁秀琼主席的开场致词点燃FBIF全场,接下来为期三天的论坛将围绕这些话题与众多行业大咖展开研讨,期待为业内嘉宾带来启迪 ——探索新增量、食现新突破!
接下来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于建勋,以详实和最新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可能性和机会。
二、走出去,找增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的迅速积累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好的机遇,本土公司正在积极向外探求发展路径。来自君和资本、经济学人集团、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和大成食品的四位嘉宾围绕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探索新增量”的主题,在FBIF论坛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君和资本合伙人李婷首先提出问题,对于食品饮料行业而言,现在是不是好的出海时机?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宇亮表示,中国经济近年来稳步向好,自2014年开始中国品牌出海呈现爆发式增长,这是大趋势 。但食品安全、国外的行业政策以及国家迥异的口味文化习惯,会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挑战。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合伙人肖瑶从消费者的角度做了分享,她认为,食品饮料本身品类繁杂,不同的品类有着不同的品类状态。食品饮料行业的出海更要重视消费者的认知。
大成食品主席韦俊贤则进一步指出,食品饮料品牌走出去,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中国的富强、资本的富集都是企业的利好,但出海对品牌的研发、技术、供应链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挑战,根本上还是要重视品牌自身实力和内涵的积累与沉淀。
中国企业出海时具体会遇到哪些挑战?李婷从企业最为关切的角度与三位讨论嘉宾进行了讨论。张宇亮与韦俊贤对于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心态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跳出中国视野,抛离本身的语境文化,从当地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肖瑶主张具体问题可以进行具体分析,即不同的品牌聚焦的点不一样,不同的问题则应该采取不同的出海路径。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文化自信心增强、国内品牌得到迅猛发展,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共识。四位嘉宾据此展开了对“文化势能”的讨论。张宇亮表示,品牌可以与一些具备国际知名度的IP绑定出海,或者像微信、抖音等进行生活方式的输出。肖瑶在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层面上进行了说明,她指出在出海上,老品牌以及新锐品牌占有先天优势。企业可以以国外消费者的看法为依托,进行创新,更好地建立自己的品牌。
小组最后讨论了具体的出海策略。张宇亮提出首要的是战略先行,对当地的市场、消费者、法律法规等都要有了解。食品饮料出海难度比较大,企业要更懂自己的品牌、更清楚当地具体情况。肖瑶指出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存在认知空白,品牌可以从代表中国四个字入手,抢占市场先机。韦俊贤则建议企业要提前布局、提前了解,强调了长期规划与策略的重要性。
三、“碳”索前行,“纸”为自然
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是行业立身之本,也是真正的行业指引。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朱屹东分享了利乐在可持续方面的探索、经验和学习。
可持续的问题更具体地来说,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明天是否还会拥有,这一切是否可持续?
利乐于70多年前创立,宗旨是提供最好的包装解决方案,创始人Ruben Rausing先生曾提出“一个包装所带来的节约应该超越其自身的成本”的理念。朱屹东分享了几组关于未来的数据:30年后的2050年,全球的人口会增长到97亿;人口的增长加上快速的城市化,会对食品有50%的增量需求;会有将近31%的食品和饮料是在生产、运输和消费的过程中浪费。这些数据,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对行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现状来看,一方面塑料包装的来源与回收、能源短缺等已然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
基于责任和利乐对创新机会的洞察,将可持续发展价值链拆解为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和配送、食物保护和消费、回收利用、未回收的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这五个方面。朱屹东给大家带来了纸吸管、植物基盖、完全可再生包装、一包一码等领先技术的分享。
对于未来,利乐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上最具可持续性的食品包装——完全由可再生材料或回收再生材料制成、可完全回收再利用,并实现碳中和。利乐还分享了他们的愿景和进展,以及如何协助整个价值链减少环境足迹、减缓气候变化并保护大自然。
四、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OATLY如何开辟品类新格局?
植物基赛道近两年来十分火热,这其中来自瑞典的OATLY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和OATLY噢麦力亚洲区总裁David Zhang基于OATLY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一场谈话。
OATLY来到中国,经历了无品类的局面,在2018年初入中国时遭遇滑铁卢。David Zhang说到,经过探索和调研,OATLY表示:要想品牌起来,必须要先做品类。“我意识到品牌就像一只苹果,而品类就像是苹果树,如果没有苹果树,苹果是无法长期存在下去的。”所以2018 年下半年开始,OATLY一直和同行共同推动植物基品类发展。
鲁秀琼表示,OATLY和行业一起,发展植物基这个新品类,对于行业来说意义深远。而在品牌层面,鲁秀琼说到“OATLY一直坚持商业向善的理念,黑科技、新创意、好理念引领发展,对于Z世代的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给到新消费品牌一些启示。
David Zhang表示,所谓的商业向善,在他看来是要回到品牌的初心。OATLY在2013年提出营养健康、公开透明、可持续发展三大价值观。其次,商业向善还要有对环境、对地球很好的生意模式。
最后,在OATLY看来,作为一个开创品类的品牌,如何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David Zhang表示,品类长期走下去有三个条件:领先的科技、领先的品牌和市场秩序。而OATLY会通过在亚洲的一系列计划,如新加坡工厂三季度投产、中国两个生产基地和一个研发基地,来给植物基带来更多创新。
五、巨头和新秀,可以相互学习点什么?
随着市场、消费和媒体环境的改变,在全新的起跑线上,食品巨头和新秀展开新的角逐与争夺。
面对新锐品牌的凶猛“追击”,传统巨头要如何通过变革,“不被拍死在沙滩上”?面对品牌巨头“觉醒”后的围剿,新锐品牌如何创新突围?巨头和新秀,如何相互学习、共融共生?
在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的主持下,玛氏箭牌中国区总裁Larry Feng、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三位人均从业超过27年的行业大咖,就“巨头和新秀,可以相互学习点什么?”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对于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环境?“日新夜异”,Larry Feng说道,每日每夜都在快速地变化。蔡红亮认为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范现国则幽默表示:做中国的消费者真好,做中国的消费企业真“苦”。
在消费者和营销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下,新老品牌如何创新?范现国表示,品牌创新要从两个“心”出发,一是把品牌打造成市场的核心,二是品牌要占领消费者的内心。他强调,好的产品一定是通人性的,要做人类的好朋友,与消费者心心相印。
Larry Feng指出,玛氏一直把消费者需求作为创新的方向。不仅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新需求,而且包括品牌、营销、服务、供应等全供应链的创新。他指出,创新变革的底蕴在企业文化,最根本的是人。
作为新消费食品品牌代表,蔡红亮表示,品牌创新首先要选准所在的品类,然后努力做到品类引领,比如自嗨锅就代表了创新方便食品品类的。同时,要找准品牌在每个渠道的目标消费者,前期通过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后期则通过深度运营提升品牌美誉度。
对于新老品牌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什么?Larry Feng表示,要向今麦郎学习深耕中国市场,更了解不同圈层的消费者需求;向自嗨锅学习提升产品创新速度,通过产品的更新迭代,建立更广的消费者认知。
范现国认为,今麦郎要学习玛氏的国际视野,以及自嗨锅等新锐品牌与消费者玩在一起的营销打法。同时,他也期待中国的企业界出现“二元法则”,即新老共生,新老品牌各有优劣,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发展。像电饼铛一样,上下一起加热,才能做出完美美食。
蔡红亮表示,新锐品牌要向玛氏学习系统的大品牌操盘,建立更广的世界观。向今麦郎学习专注的做好大单品,以及线下市场的深耕。
六、应用与变革:食品行业的DTC模式探索
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食品行业适合这种模式吗?麦当劳中国首席市场官须聪、伊利数字化中心总经理尚直虎、VentechChina管理合伙人冯广晟就“红海不红,变革消费品牌的DTC模式探索”展开圆桌讨论。
须聪表示麦当劳在探索DTC模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的确能使品牌链路变短,但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微妙了。
尚直虎则从认知、业务模式、消费者需求、技术应用四个层面,分析了DTC模式对食品品牌的价值,他谈到品牌在应用DTC模式时,可以基于技术与消费者活动,缩短距离的同时也“产生美”。
冯广晟进一步指出,品牌不能盲目跟风,急于给自己贴上DTC的“标签”,在决定采用这种模式前,应该思考清楚品牌的精神内涵、构建足够完整的链路,并探索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三位嘉宾都谈到,食品行业目前对DTC模式的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或许可以吸收其他行业的经验,思考DTC模式能够如何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DTC模式的应用能打破更多隔阂,让品牌拥有更多看到消费者需求的机会。也能让品牌构建出能更好、更高效地与消费者沟通的阵地。
七、植物基的明天,探索未来食物
近年来,食品行业对植物基产品的关注度及未来业态的探讨呈现集中式增长。联合利华食品研发总监Andre Pots以未来食物议题为中心,对全球食物系统的新探索进行了主题分享。
Andre Pots首先对联合利华
品牌及其在保护地球环境上做出的努力进行了介绍。
联合利华在其品牌规划中,赋予了植物基产品重要的战略地位。Andre Pots称,这是联合利华在考察全球食物系统现状后制定的策略:世界上有大量人群仍在忍受极端饥饿、食物短缺等食品风险;其次,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畜牧业的无序扩张导致了大气、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传统农业对地球生态环境也是较大的负担。
Andre Pots强调,保护环境需要形成合力,需要所有人都切实地行动起来。据此,联合利华提出了集团的长期行动预期,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品牌将在四个方面做出改变:一,普及植物基产品;二,让产品营养成分均为正面积极的;三,减少企业价值链中食物的损失与浪费;四,生产对地球友好的食物。
目前,联合利华已经推出了大量的植物基新品、素食友好的蛋奶制品和传统肉类替代品。去年年底,其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强势登陆中国,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今年植卓肉匠又带来面向B端的、契合中式餐饮需求的新品,可见其对中国植物肉市场十分看好,并希望发挥优势做本土创新。Andre Pots表示集团将在品牌架构、技术革新等方面不断进步,为推行植物基产品、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如何走向植物基未来?LIVEKINDLY Collective主席兼CEO KeesKruythoff,IMAGINE 联合创始人兼联合主席Paul Polman在线上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KeesKruythoff表示,6月25日LIVEKINDLY刚在中国上市了两个新品牌。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植物基产品的具体表达对于消费者是多么重要,因为大家讲到食品科技的时候,都很关心食物它本身的品质。因此让消费者正确认识植物肉的关键是称呼的改变,不再叫“人造肉”,而是改叫植物基食品。
植物基的持续性和商业回报是否有矛盾?大公司如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Paul Polman回答到,若想长期取得成功,必须要展现出来品牌对于世界、对环保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比如ESG企业社会责任、环保责任;在公司内部也需要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如果说整个的采购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整个的食物系统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那就有更好的成功机会。
八、Wow Food Awards 2021 颁奖礼:全球食品创新盛典
随着「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最佳品类奖」、「全场最佳」、「编辑之选」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依次揭晓,全球创新食品评鉴大赛——Wow Food Awards 2021颁奖典礼圆满结束。会上共颁发65个奖项,获奖作品因创新性突出得到了评委的青睐。此外,会上还发布了FBIF全新推出的时尚食品杂志——Wow Food Magazine。
九、Marking Awards 2021 颁奖礼:全球食品包装设计大赛
在杭州热浪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邱潇潇的主持下,FBIF2021全体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全球食品包装设计大奖——Marking Awards 2021颁奖礼圆满结束。36款专业设计作品最终摘得奖项,为品牌而生、为未来设计的作品赢得了评委青睐。
0305
在刚刚过去的6月父亲节,有这样一条段子流传开来:
父亲节,没有任何电商、商场借势来推出任何折扣促销活动,可见这个群体商业价值过低且家庭地位卑微。
这虽然是个段子,却也折射出了一种社会现象,相较于如今这个红红火火的商业社会与女性、儿童和年轻人的琴瑟相和,中年男性群体不仅是最不被前者讨好的一个群体,更一直处于隐身状态。
而在更早之前,还有一条著名的消费市场价值链更为我们所熟知: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简而言之,男人的消费价值还不如狗。
那么问题来了,中年男人真的处于消费市场价值链最底层,或者说中年男人真的没有消费能力吗?
1
中年男人的消费价值为什么一直被误解?
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1男性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男性用户是线上高消费人群的中坚力量,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线上消费能力1000元以上男性已达1.22亿。
这其中,中年男性的消费水平也并不稍弱于其他年龄段男性,在QuestMobile更早之前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指出,高消费男性年龄占比中,31岁~41岁及以上男性占比总计为32.3%,与25-30岁和24岁以下男性群体占比呈三足鼎立之势。
那么为什么中年男人的消费价值如此不受待见?
消费行为的上游由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决策三者组成,细数这三个环节,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答案。
首先来看消费能力,这由每个消费者的收入直接决定,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显示,2020年,城镇就业女性的平均薪酬为6847元,是男性平均薪酬的75.9%。
所以仅从消费能力上看,收入稳定的绝大部分中年男人绝不弱于女性。
再来看消费意愿,中年男性往往意味着这一群体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个人收入在很大程度上要分摊到整个家庭的消费上,比如孩子的教育支出、爱人的日常支出、父母的养老支出等。
“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国社会流传多年的社会风俗,尽管我国男性收入的平均水平始终高于女性,但对于有家有室的中年男人来说,自己的消费支出预算并不等同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另一方面,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论述的消费逻辑: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相较于年轻人,中年男人早已过了寻求消费符号完成自我证明的阶段,消费的理智性大于冲动性。
而在消费决策上,正如大众对于男性群体的一贯印象,男性消费者要么务实理性懒得消费,要么消费简单粗暴,消费永远是有的放矢,很少会选择随机购买、冲动消费及二次传播,在这方面中年男人尤甚。
举个简单的例子,女性往往把逛街作为主要事项,买一件衣服要货比N家,与其说是买衣服,不如说是逛街休闲。而男性则是直接消费,目的性优先级最高,看准目标,付款走人。
综上,中年男人的消费能力其实并不差,只是在消费意愿和决策方面有别于女性。量入为出、更理性且不完全考虑自己是这一群体的主要消费特质。
只是如此并不能得出中年男人消费价值低下的结论,相关调研机构的数据报告更已经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因为中年男人的消费行为更低调。
更直白点说,女性消费比如买了漂亮的衣服、高档的包包、好用的美妆,往往都会分享给闺蜜,朋友圈晒图也必不可少,即使是餐厅吃饭也是手机先拍照,年轻男性也有着同样的表现,比如新入手的潮鞋,晒单秀图分享给同好者再正常不过。
这些都是不存在于中年男人消费流程中的程序,你几乎看不到中年男人会在网上晒出自己买了茅台、换了手表,买台新电脑给老婆汇报价格时打个折扣更是“懂的都懂”。
这造成的是一种舆论场上的沉默螺旋,中年男人越是在低调中消费,就越不会引起外界关注,也就越能自得其乐。这才造成了外界对于中年男性消费价值的误解。
2
“投资型”消费文化,
能升值才是中年男人的心头好
其实,中年男人低调消费的行为模式同样离不开消费品类的特质,相较于女性消费多以服饰、美妆、食品类等相对高频的商品为主,男性用户消费偏好集中在车品、3C数码类等低频品类上。
这其中,中年男性又不同于年轻男性,抛开房产、汽车这类大额消费,酒类、电子产品、手表等才是前者们的心头好。
由此可以总结出的一个规律是,中年男人的消费大多能与投资价值挂上钩。尤其是近几年崛起的男性消费领域更是如此,这背后是中年男人在消费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即这笔钱既是消费支出也是升值投资。
以白酒为例,是谁支撑起了A股白酒板块的5万亿市值?当然是中年男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白酒重度消费群体中,35-44岁的人占比最高为30.7%,45-54岁的群体占比为22.9%,总体来看,35岁+的中年群体占比最大。
这其中,茅台更是中年男人的最爱,同样有一个段子,说按照飞天茅台市场售价3万元一箱,年轻人每年买一箱,连续买30年,到60岁退休时可以每年拿出一箱存放了30年的茅台出售,赚取自己的养老金,这叫“茅台养老方案”。
段子归段子,这不仅是在调侃飞天茅台的火热行情,也离不开优质+知名白酒存放年限越长就越值钱的行业规则。由此折射出的正是中年男人的“投资型”消费文化。
再以奢侈品为例,据《世界奢侈品报告蓝皮书》,如今男性高端产品市场在所有品类上的增速,均已超越女性,同时在网络奢侈品消费中男性的客单价也比女性高6%,奢侈品消费频次在3次以上的消费群体,男性占比同样高于女性。
而胡润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白皮书指出,手表品类位列高净值中年男性消费喜好TOP 3,名表同样是奢侈品品类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
毋庸置疑,在所有消费品中,奢侈品是最具有“保值”价值的一个品类,更有众多公价买不到,必须配货甚至加价才能购买的款式,在二级市场有着巨大升值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文玩、普洱......更多独属于中年男人喜好的消费品品类,都与“投资型”消费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什么明明是消费,心里想着还是“保值”?这其实离不开前文所谈及的中年男性群体在消费前总要考虑到收入与家庭,财富增值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如果有的选,房产、豪车、股票这类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型消费品才是中年男人更倾向选择的。一言以蔽之,人到中年,相较于花钱,赚钱才更能让中年男人感到满足。
3
写在最后
当然,“投资型”消费心理并非是中年男人消费文化的全部,比如电子产品同样是中年男人所热衷的品类。
华为手机能够在去年斩获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榜首桂冠,离不开的就是中年男人的鼎力支持——早在《2019中国网民智能手机购机用户画像分析》中就显示,华为手机的用户画像呈现典型的倒三角形状,其在年龄越大的用户群体中越吃香,其中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为16.9%、20-29岁为22.3%、30-39岁为27.3%,40岁及以上占比则高达33%,这一数据也超过了其他智能手机品牌。
高端、商务、国货,这是中年男人偏爱华为手机的几个决定性因素。
归根结底,中年男性群体的理性消费特质决定了这一群体注定不是商业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受众,抱持的“投资型”消费心理让这一群体更偏爱低频/高价/小众品类。
所以相较于女性、儿童甚至是年轻男性等不同群体在大众消费品类领域表现的热热闹闹,独特的消费文化决定了中年男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但很多时候,声量大与价值高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0304
新芽 NewSeed 7月8日消息,近日,群体基因组研究与应用服务商北京果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壳生物”)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成都国生普华迈克IVD产业基金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强化果壳生物在群体基因组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领先优势。
果壳生物成立于 2017 年 7 月,致力于群体基因组领域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基于芯片平台自主研发的ASA-CHIA芯片和GUOKE 50K芯片,广泛应用于临床新药的开发、科研队列研究、遗传病筛查及个人基因检测健康数据管理等领域
果壳生物于 2018 年 5月获得北京正唐嘉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000 万元天使轮投资,搭建了高标准、高规范、高性价比的中央实验室,并依托于群体基因组 B2B 业务完成快速扩张。公司曾先后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广西医科大学、安贞医院等科研级群体基因组项目开展合作,与各色 DNA、安我基因等消费级群体基因组领域内头部企业取得规模化合作,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
本轮融资完成后,果壳生物将持续强化 B2B 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加技术上、中、下游的投入,优化产品及服务水平,以更快、更好、更安全的理念和资质为群体基因组项目赋能,推动技术及产品的革新。
成都国生普华迈克IVD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周密表示:“果壳生物在群体基因组B2B领域内的商业模式探索张力和韧性令人惊叹。我们欣赏该团队勇往无前、开疆辟土的勇气,未来的精准医疗星辰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果壳生物的一席之地。”
正唐嘉业董事长王威表示:“我们极其看好群体基因组在未来精准医疗体系内的核心地位,果壳生物的商业模式与苹果、特斯拉、小米很相似,待硬件基础用户数量突破瓶颈期,其软件营收将呈现出强大的复利能力,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0304
新芽 NewSeed 7月8日消息,据动脉网报道,星亢原生物(neoX Biotech)宣布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元生资本领投,LYFE Capital共同投资,现有投资方红杉资本、五源资本、云九资本、BAI资本持续加码。本融资所得将用于公司创新药物管线的快速推进和扩充、人才团队的壮大,以及国际化商业合作的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A+轮融资距星亢原生物上一轮A轮融资的时间不到半年,公司就快速完成了新一轮资金募集,并获得了原有投资方的持续投资认可,让星亢原生物的累积融资资金已经达到了近一亿美元。
星亢原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第一家将人工智能(AI)与生物物理以及高通量实验相结合,进行生物大分子和多特异性分子创新药研发的生物高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上海张江均建有研发中心。
星亢原生物探索出了一套以计算设计驱动药物研发的模式,解决“不可成药”或难成药靶点的问题。据悉,星亢原生物已经将这一药物理性设计开发的方法论应用到纳米抗体、融合蛋白、双抗、蛋白降解剂等前沿药物模式当中,并在多条创新药研发管线中取得了突破性的临床前进展,有望开发出“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药物产品。
此外,星亢原生物的“AI+生物物理+高通量实验”三位一体的前沿药物研发平台neoPlatform已经获得了产业的高度认可,在过去不到半年时间,不仅获得了LEO Pharma(利奥制药)创新大赛第一名等荣誉,也与跨国药企和中国上市创新药企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前沿创新药物。
星亢原生物至今已获得四轮融资,对于持续获得新老投资人的一致认可,星亢原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航表示:“非常感谢新老股东对我们计算设计驱动创新药研发这一愿景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星亢原在AI赋能新药研发的价值创造是基于生物体系和药物作用可计算的底层逻辑,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通过深入研究和表征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大力量,在多款创新药物管线上提供了源头创新,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也获得了我们医药产业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这次融资将加速我们自研及合作管线,全力将创新药推进到临床,早日造福患者。”
对于投资星亢原,本轮领投方元生资本合伙人彭志坚表示:“星亢原用新的制药范式来解决生物大分子领域传统不可成药靶点,其挑战的问题极富价值;陈航博士和刘帆博士组建了一支背景多元、创新进取的优秀团队,致力于通过计算和AI来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力以赋能新药开发,我们欣喜地看到团队已经在多个产品管线上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前进展。元生资本致力于支持伟大企业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希望陪伴星亢原成为下一代科技驱动的生物制药企业。”
LYFE Capital管理合伙人陈刚也认可道:“AI在药物研发领域已经逐渐验证其作用和价值,星亢原作为国内领先的AI药物研发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着力于探索计算与生物大分子等新型药物设计的有机结合,逐渐建立了独特的技术平台和竞争优势,获得了行业领先企业的高度认可。我们很高兴能够与星亢原团队建立合作,期待未来持续助力其成长为国际化的AI大分子新型药物研发平台。”
0304
新芽 NewSeed 7月8日消息,美容仪品牌飞莫获得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独家投资,华兴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金额将会用于用户体验升级、产品技术更新和数据中台搭建。
飞莫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实用科技为驱动的家用美容仪设计研发生产公司。飞莫致力于成为科技美容领导品牌,自创立之初,飞莫秉承“以科技之力,赋能人类美好”的设计初衷,将前沿科技小型化、智能化、人性化并切入家用场景,先后推出洁面仪、水光仪、水光精华液、护肤等多款美容护肤产品。截止2020年12月,飞莫品牌共荣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等总计11项专利。其热卖星品飞莫家用水光美容仪,以高于行业标准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家用水光仪,成为2020年天猫水光仪单品销量Top1。
飞莫核心团队来自微软研究院、飞利浦研究院、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机构。飞莫创始人兼CEO Spark曾任职于荷兰飞利浦研究院,负责超前研发的项目,并荣获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浙江省十佳工业设计师。联合创始人兼CTO Martijn ten Bhömer博士曾任职于英国微软研究院,并有多项作品被展出于苏黎世世界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和展会。
飞莫创始人兼CEO Spark表示:“飞莫有着坚定而明确的目标,将持续以用户需求为圆心、科学探索为半径,专注家用科技美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用户提供进阶护肤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不是创造或推动单一的标准或理想,而是拥抱这个多元、开放、包容的世界。飞莫品牌在最初的产品研发上,就希望为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或信仰的人,提供保持健康、感受美好的解决方案。科技研发是核心竞争力,数据化能力是我们的壁垒,通过AI和数据化,让每位消费者都拥有自己的专属解决方案,这是飞莫品牌与用户交互的长期发展方向”。
IDG资本合伙人童晨表示:“我们长期看好科技进步引导的消费升级的新机会,飞莫正是将科技赋能与用户洞察相结合,创造了用户在家就可以享受的更便捷、更有效的护肤体验。更重要的是,飞莫团队展现的创造力、产品力、执行力,让我们非常期待公司在未来继续进化,为用户提供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完善的产品+服务,成为科技护肤领域的领先品牌。”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财务顾问事业部负责人谢屹璟表示:“颜值经济、消费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驱动着中国医美市场的高速增长,医美渗透率持续提升,用户群体更加广泛,用户需求也愈发多元化、个性化。家用医美仪器兼具轻医美、轻侵入、可携带、操作简单、无恢复期等优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院线医美的不足。而飞莫凭借强大的产品创新、研发和运营能力,迅速发展成为家用水光美容仪器的头部品牌,并将持续通过前沿科技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高效、安全的家庭护理体验。华兴很荣幸见证和陪伴飞莫快速的发展,也期待飞莫早日成为科技美容领导品牌。”
0303
新芽 NewSeed 7月8日消息,据36氪报道,宾通智能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老股东元璟资本与清流资本持续跟投,义柏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市场推广及行业拓展。
据了解,宾通智能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决策解决方案。目前,宾通智能已经形成了智能决策排产系统(刘邦)、调度类产品(韩信)和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器(愚公),业务覆盖半导体、机加工、3C、航空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
宾通智能从智能排产角度切入。龚博认为智能排产可以优化“人、机、料、法、环”间的协同关系,并通过对厂内物流的调度实现数据采集和精确控制,打通离散生产场景的各个环节,提高整厂生产的效率。
基于此,宾通智能形成了从决策层到调度层再到执行层的完整产品体系,即实时排产产品“刘邦”(BAPS智能排程系统)、多机调度产品“韩信”(BFMS多机调度系统)、单机控制产品“愚公”(BANS单机控制系统)和通用型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BSLAM自主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宾通智能在不同行业共服务了19家标杆客户。在电气领域,宾通智能与施耐德电气深度合作;在航空装备领域,拿下了国产知名大飞机制造商客户;在3C电子领域,为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世界知名公司提供智造解决方案;在传感器领域,宾通智能服务了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业务拓展方式上,宾通智能选择直客、集成商合作和SaaS三种模式,直客指和行业头部公司合作,通过项目制方式打造标杆客户,一方面使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行业背书作用;和渠道客户合作,即做标准化产品销售,可以进行快速复制;SaaS模式,即通过在线注册和订阅的方式,为企业提供SaaS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提供运维服务。
在落地方式上,第一次合作的行业客户,落地时间需6-9月,在完成模块沉淀和行业模型建构后,同行业客户落地时间就可以缩短至1~3个月。
0302
男性颜值经济崛起,不但打开了消费市场新的财富密码,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大趋势。
除皱防初老、健身去油腻、熬大夜后敷面膜、不惜重金挽留发际线,在精致boy的进阶之路上,美妆和医美都不再是女性的专利。
美团王兴曾经在饭否中提到一则市场消费价值结论: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但随着男性颜值经济的觉醒,这一链条显然已经开始松动。
步入2021年,越来越多专注男性经济的消费品牌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注意到,仅以男士理容市场为例,年初至今,投融资案例超过10例,数额都在数千万级别,甚至不乏亿元级别的融资出现。
男性颜值经济崛起,不但打开了消费市场新的财富密码,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大趋势。
一、男性美妆,增速夸张
男性自我颜值管理意识觉醒,最明显的标志是男性美妆的崛起。
QuestMobile近日发布的《2021男性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今年4月,美妆KOL行业男性受众的月活去重用户规模达1.85亿,其中25-30岁年龄段占比25.2%,而19-24岁和31-35岁分别占比17.2%和17.1%。
关注美妆的男性群体不再小众,而且显示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Z世代逐渐统领消费市场,并开始争夺重新定义“娘炮”和“直男”的话语权。
规模意味着潜力,“精致Boy”们背后酝酿着一个庞大的市场。
近几年,男性美妆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据天猫和菜鸟联合发布的数据,2020年双十一期间,男性彩妆商品备货同比增长超3000%,增长了30倍。
而早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部分彩妆细分品类年轻男性消费增速已超越女性。00后男生购买粉底液的增速是女生的2倍,眼线的增速则是4倍。
今年,唯品会616年中特卖数据则更加夸张:自5月25日开启大促以来,仅男士防晒和彩妆两类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就分别增长了400%和480%。
《2020年中国男士美妆市场洞察》中提到,包括护肤、香水、彩妆等品类的整个美妆大盘,男士美妆82%的同比增长远超大盘整体39%的增速。
男性美妆、护理产品的增量,已经足以反映男性追求美的大趋势。
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男士化妆品市场将达到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00亿元,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也将突破200亿元。
男性美妆KOL和主播的崛起,在男性美妆行业中扮演了知识启蒙者的角色。
无论是在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还是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上,“男性美妆”都已是热门话题。
比如,#1.85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后,阅读高达2.4亿,讨论多达1.7万;在小红书以“男士护理”、“男士美妆”为关键词搜索,笔记数量均超过3万;抖音平台上,#男士化妆#的话题中,单条最高播放量超过500万。
男性美妆KOL的能量不仅体现在意识层面的启蒙,更体现在带货能力上。
前有“口红一哥”李佳琦的双11直播间销售额达6.96亿元,后有美妆博主“骆王宇”单条抖音短视频带货1300万元的记录。
从李佳琦的小助理变身签约美妆博主的付鹏,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小红书头部带货主播,曾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创下小红书单场带货直播记录。
当直男们固守着“男人不如狗”的消费价值观,有些人却率先看到了市场机会。
企 查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男士化妆品/护肤品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为1180、1105、1209、3927以及3141家。近两年男士化妆品/护肤品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速迅猛。
创业公司们火速加入战场,资本机构同样在加快布局。
观潮新消费根据网络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男士化妆品/护肤品赛道融资事件有17起,披露融资金额超18亿元。其中2020年融资事件11起,为历年最高。
理然、蓝系、DearBoyFriend等等,这些品牌基本都成立于2020年前后,但发展速度极快,并都在去年获得了多轮融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然近一年多来融了5轮。
虽然新锐男性理容护肤品牌还都处于早期阶段,但背后投资方不乏红 杉资本中国、IDG资本、五源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高榕资本等一线机构,就连“直男聚集地”虎扑都已入局。
场子已经热了,美妆巨头们自然不甘落后。
2020年,欧莱雅加速布局男性美妆赛道,聘请头部流量明星吴亦凡代言,同时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例如,欧莱雅携手天猫新品创新中心推出欧莱雅男士修颜乳,仅上市3天销量便突破3.5万支,并在天猫男士BB霜品类排名第一、天猫男士彩妆类目第一。
与此同时,香奈儿、丝芙兰、迪奥、Mac等彩妆品牌都在布局男性美妆。
除了产品之外,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开始启用男性明星代言人。比如,王俊凯代言Bobbi Brown、王一博代言植村秀、罗云熙代言完美日记、蔡徐坤代言纪梵希彩妆、易烊千玺代言阿玛尼彩妆。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8月就有71次男明星美妆品牌代言事件。男明星密集代言,意味着美妆品牌开始瞄准粉丝群体之外的更广阔的市场。
作为男性美妆市场的主力军,Z世代最明显的特征是“既在意别人的目光,又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们并不太在意“娘炮”的质疑,最多回怼一句“男士为了精致同样可以化妆”;但他们在意自己的颜值,传统的洗面奶、面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妆前乳、防晒、隔离、粉底、眉毛、眼影全不落,才能自信出门。
二、整牙植发,抬高单价
当“爱美”不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颜值经济开始向医美市场渗透。
据不完全调查,95后年轻人中近8成人表示容貌焦虑,其中,“对自己容貌非常不满意,需要很多医美项目提升颜值”的重度焦虑者占4.5%。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5.1%的受访男性网民对提升颜值持积极态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男性对于自身颜值提升的意识不断增强;日化、医美等行业也更加注重对男性消费群体的开发,共同推动男性颜值经济市场升温。
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双11期间,平台录得医美医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7倍,成为最受欢迎的生活服务项目,平均客单价达6300元,其中,有近3成订单来自男性消费者。
相比于整个医美市场男性消费者11.12%的比例,近三成订单已经展示出男性医美市场极高的增长率和增长潜力。
动皮如换脸,动骨如换头。光子嫩肤、水光针、瘦脸针……一系列医美项目的背后,男性美容行业正在悄然崛起。
而更夸张的是,新氧的数据显示,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平均客单价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
目前,男性所做的整容手术大多属于微整容范畴。植发、去眼袋、治疗痤疮和牙齿矫正都是最常见的男性医美项目。
虽然都是微整,但显然客单价更高。
相较女性而言,男性体内更多的雄性激素会导致头发上的毛囊易受刺激,因而掉发现象也更加明显和严峻。
随着90后开始步入“而立之年”,很多烦恼“秃”如其来,“头”等大事催生出庞大的植发市场,当初熬夜掉的发,根根都是追悔莫及的眼泪。
相较于面部颜值,“脱发”焦虑所代表的市场更加广阔。按照一个毛囊10元左右的价格,填充一个区域通常需要上千个毛囊,“植发”以一己之力拉升了男性医美的客单价。
更何况,近几年中国植发行业的用户保持60%-80%的增长幅度,植发产业2020年时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假发市场行业规模也接近200亿美元。
据《全球植发市场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
另外,口腔护理与牙齿美观也是颜值经济不可忽视的细分领域,牙齿正畸属于医美范畴。
正畸和种植是口腔行业的两座金山,潜在市场规模达到两千亿。其中,正畸客单价高达5-8万,年复合增长率54.6%,毛利率达50%-70%,行业内出现多家年营收增长20%以上的上市公司。
潜在的市场更加夸张。
早在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我国错颌畸形整体患病率67.82%,平均10个中国人里面有7个牙不齐,而中国有十几亿人。
随着男性医美意识觉醒,正畸将会成为最先普及的医美项目,也是客单价的另一大带动力。
据《2021“男颜经济”研究报告》数据,2019.5-2021.5医美类APP男性用户逐年上升,从17.4%到25.6%再到35.7%,随着男性对自己的外貌越来越重视,医美市场成为了男颜经济的稳定掘金点之一。
在植发和正畸等心理负担较小的项目之外,女性与男性对于医美项目的选择差别较大:一个是为了提升上限,一个是为了提升下限。
具体而言,除了大部分人所熟知的“换头式”整容,瘦脸针和玻尿酸都是女性偏爱的医美项目,而男性更倾向于调整眉毛、眼袋、皱纹、痤疮等有瑕疵的位置。
艾媒数据显示,受访男性网民选择医美项目,考虑主要因素为产品效果、产品安全、适合自己以及产品价格,表现男性选购颜值产品时“务实”的消费特点。
如果再深入挖掘动机,则是因为医美市场渗透率与接受度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男性选择医美项目时潜意识里保留着“最好是不被看出来”的隐性需求,并希望以此来规避多次解释性取向的困扰。
因此,虽然男性医美市场蓄势待发,但真正爆发的阻力并非单纯的产品供给迭代升级,而是目标用户的“羞涩”。
男性对于医美的“羞涩”并不是羞于走入医院,而是整个群体的“羞涩”阻碍观念普及。
比如,想要尝试医美项目的男性通常难以在自身的朋友圈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有效的意见,只能将决定权交给医美机构,机构方往往将产品效果说的天花乱坠,因此而被骗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因纹眉而被网络熟知的小吴。
三、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美妆不够医美凑,摆脱油腻练肌肉。
男性颜值经济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提高颜值水平,也包括提升外在气质。
在男性审美认知中,外在气质可以简单归纳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衣”和“肉”所代表的服饰和健身行业,因此成为男性颜值经济的强势细分领域。
不过,相比于男性美妆和医美两个新兴市场,健身和服饰早已是一片红海。
运动健身领域兴起于健康意识的觉醒,2015年之后开始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达到337亿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达到461亿元。2020年因疫情而有所回落,2021年预计将恢复疫情之前的水平。
通过运动对个人进行形体塑造的方式,近年来受到男性群体的青睐,成为男性颜值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而从商业角度看,男装配饰已经成为男性颜值经济发展最成熟的领域。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数据,2019年国内男装市场规模达到7369亿元,且头部企业营收在2019上半年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不过,在男性颜值管理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已经发展成熟的男性服饰市场也开始显露出变化的趋势。
比如,以李宁、安踏为首的国产运动服饰品牌开始引领国潮趋势,潮鞋潮服开始冲击西装和手表在男性审美消费市场的统治地位。
消费市场主力军在年龄层之间的过渡,所影响的不仅是产品层面的认知调整。男性颜值经济的兴起,很可能引发消费市场最深层次的变革,也是消费升级语境下的大趋势之一:去性别化消费。
今年6月份,京东和唯品会联合发布的《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中提到,随着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识的提升和两性分工的变化,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
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男性颜值经济概念里,纹身、香水、自拍或修图软件都可以被列入其中,而这些细分领域内的“去性别化”趋势更加明显。
《报告》显示,这种男女之间消费差异正在弱化的趋势,在90后、95后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男性积极追求精致妆容和时尚造型,女性热衷于游戏、户外运动,富于钻研和探索欲。
变革的趋势也被更深度的人口结构变化佐证。
伴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出炉,我国男性人数再一次超越女性人数,总人口达到7.23亿人,占全国人口比51.24%。
也就是说,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而在20—49岁的年龄段中,单身男性同样多于单身女性。
韩国曾经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学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颜值最高的男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男性收入高15.2%,颜值最高的女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女性收入高11.1%。
对于单身男性而言,职场和情场的双重压力会影响他们对于自身外在形象的需求调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现状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这是男性颜值经济崛起的土壤,也是“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颜值即正义,颜值即生意。
为颜值买单不再是女性的专利,从美妆护肤、潮流穿搭到运动健身,“男颜经济”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男性颜值经济的红利之下,依然有急需打破的质疑和偏见。美无性别之分,精致是生活的态度。
0302
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构建AI产融新生态主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上海市委网信办共同指导,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共同主办,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承办,商汤科技、清科创业等企业协办。
论坛现场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政策、产业、资本、安全的合力支持。本次论坛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构建AI产融新生态”为主题,汇聚知名专家学者、顶尖投资机构、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共同探讨资本与产业的协同路径、破解智能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呈现AI前沿创新赛道亮点,展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广阔前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分别做题为“工业互联,产融互动”和“数字经济新趋势”的主旨演讲。
邬贺铨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行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演进,5G的商用进一步加快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则为完善金融科技的生态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加持下的供应链金融将催生数字金融新业态,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特别是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而供应链金融业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要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控制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主旨演讲
张亚勤与大家分享了对于数字经济的理解。他认为,数字经济包含数字内容、数字智能、数字产业三方面内容。数字化经历了以内容数字化为代表的1.0时代和以互联网、企业数字化为代表的2.0时代,如今已经走向3.0时代,其特征是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的数字化。张亚勤表示,未来数字产业的机遇将存在于升级IT产业、改变现有工业、创造新兴产业当中,智慧交通、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前景广阔。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张亚勤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在“坚守价值,共同成长”主题演讲中,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徐冰,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科技基础技术群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伯文等嘉宾共同探讨了资本与产业的协同路径,展示了前沿技术赋能和重构产业价值的先进实践。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发表主题演讲
在“安全未来,技术护航”主题演讲中,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党委副书记卢卫、亚信安全总裁陆光明、明朝万达总裁王志海、瑞莱智慧CEO田天、富数科技创始人兼CEO张伟奇等嘉宾从网安行业发展态势、AI系统安全防护、深度伪造识别、隐私计算等视角做了精彩分享。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党委副书记卢卫发表主题演讲
在“锚定创新赛道,搭建供需平台”环节,论坛邀请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嬴彻科技创始人兼CEO马喆人、BrainCo公司创始人兼CEO韩璧丞为现场观众展示了干线物流自动驾驶、混合现实科技、仿生手等创新赛道的新技术、新应用,引起了现场专业观众的热切关注。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筱强从投资人的视角予以精彩点评。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筱强做投资人点评
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发表演讲
此次论坛上,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共同发起的“推进信息技术产融合作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旨在推动政策、技术、资本和人才联动,支持地方数字经济发展,助力网络强国建设,通过调研、路演、推介等形式,搭建供需平台,提升投融资对接效率,赋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王崧、上海市委网信办主任姜迅出席论坛和启动仪式。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为论坛作总结寄语。
0302
2021年,内卷像病毒一样蔓延。
万物皆可卷。从外卖小哥到CEO,各行各业各职级都逃脱不了内卷。
“清华学子边骑车边跑代码”、“985硕士入职银行柜员”、“某公司全员开启大小周”……一时间新闻都被这些忙碌的打工人占领,他们身兼数职、主业保命副业挣钱、他们不止996还要007。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卷,国企和行政岗卷在于晋升通道有限,旧的不去新的永远上不来;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卷在于薪水不随年限涨,工资不随工作时间涨;而品牌卷则在于越来越多企业在做同样的东西,同质化严重到相似度90%。
为探究不同工作的卷度,我们采访了5位不同行业的打工人,看看他们的工作卷不卷,有多卷,为啥卷,以及怎么对抗卷。
是在卷上加卷的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还是干脆不争不抢直接躺平,又或者是换条赛道另辟蹊径?一起来看看!
#01
汪小鱼|29岁 体制内 深圳
「体制内的职级有限,晋升无望就是最大的卷」
我出身警校,毕业后觉得分配的工作太安逸,年轻人就该追逐理想与正义,于是我申请了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出于多方面考虑,最后选择了行政岗。
在体制内部,“卷”从一开始招录就存在。我们的招录方式非常严格,基本只招应届生,往届生招录名额十分有限,这样招生范围就小很多。上班族的职场内卷可能体现在996与资本主义剥削,但我们的内卷更多来自上面的压力,不仅规矩多,而且加班时间只多不少,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我认为内卷就是一种人力资源过剩,一种劳动力资源的膨胀,一种劳务过多的通货膨胀。
我所处的行政岗位,科室处级有限,晋升途径和资源相对较少。而且大城市内卷比小城市更明显。小城市的就业人口、物资是相匹配的,但在深圳这类大城市,就业人口远远大于实际所需,再加上物价、房价高,生活成本也高很多,“卷”的感受就愈加明显。
如果一直“卷”下去,最后可能大家都会消极怠工,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办事员。从大环境讲,对外劳务输出是缓解内卷的方法。我们人口基数大,劳动力适当外流会减少竞争压力,缓解资源紧张。而且发达国家资源更丰富,我们能从中获利。问题就在于如何适当让劳动力外流。
我不希望自己变成像树懒一样的办事员,所以在尽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会在工作之余做义工,通过帮助别人来感受快乐。平时工作压力大时,我会做喜欢的事,比如雕刻东西、设计家具等。这些爱好能帮助我缓和心态,也算是某种程度的“防卷”。
#02
Kristy|29岁 股权投资青岛
「加班加得名正言顺,不加班反倒像是偷懒」
去年六月,我北漂结束回到青岛一个市级国资平台做股权投资。
我刚毕业在一个驻华使馆,工作性质不强,甚至感觉还未和大学生活脱轨。大概一年半,我决定出去看看,就在央企做行业研究,之后转到偏向股权管理的岗位,一晃就是四年。
回到青岛,工作环境的转变让我出乎意料。在北京,从大使馆到央企,整体环境和工作氛围都比较轻松。本以为从北上广回到二线城市会更轻松,万万没想到二线城市“卷”得厉害,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实在倍感压力。
在青岛的第一份工作,出于公司管理缺乏条理等原因,没多久我就跳槽到现在的国资平台。换工作后我发现“卷”得更厉害,公司层级更加扁平化,相当于离权力中心更近,导致利益争夺更加复杂。大家工作都很拼,加班、工作日晚上十一点多开会、周末电话会议说开就开……
团队里总有人把加班当成家常便饭。对比他们加班的拼劲,正点下班像是在偷懒,名不正言不顺。但事实上只要在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到点下班理所应当。
一开始我对准点下班心怀愧疚,硬是拖到大家一同下班;现在想来实在没有必要,还是做好自己的事儿,然后摆正心态,好好生活吧。
继续“卷”下去可能会产生两极分化:公司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对于升职加薪的机会,领导势必偏向更努力的人,若真做出成绩那无可厚非,但总有部分人“滥竽充数”,营造努力表象。反倒部分效率高、准点下班的员工得不到褒奖,最后变得没有干劲。
#03
Z女士|27岁 互联网 北京
「行业越卷,我赚的钱就越多」
我第一份工作在咨询公司,但为了追求理想,我一年后辞职远赴英国读二硕,毕业后入职互联网公司。
商科学生的“卷”是从大学开始的。我们要参加各种比赛、评奖、发论文,而且为争取仅有的2个保研名额,还时常会被竞争对手投诉。好在我大一就开始为保研做准备,也顺利拿到了保研资格。研一后我又马不停蹄开始实习,并在研三幸运拿到了return offer。
在英国时,很多同学为找工作会在四月就开始海投,甚至顶着疫情回国实习。但我更希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待到九月才回国的我最终历时一个半月,拿到了互联网的offer。
入职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互联网的“卷”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如公司虽规定6点半下班,但大家似乎已经默认了下班时间在10点后,而加班越多,走得越晚也成为努力工作的表现。我7点多走时,会被同事认为是提前下班。
如今这种“卷”文化已经产生了两种极端,一是效率低下。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却要拖到加班去做,还顺便标榜自己的努力与勤奋。二是极端的反内卷行为,比如裸辞。
其实我是很享受内卷的,如今的“卷”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是可以带来良性结果。而且只要我是优秀的,它越“卷”,我赚的钱就可以越多。
#04
泡粥南瓜 | 24岁 建筑设计 杭州
「消极、焦灼的心态,才会引起恶性内卷」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助理,未来职业方向是建筑设计师,我前后换了两家建筑设计公司。
关于跳槽原因,原公司给新人的机会太少,更多是做机械重复类工作,充当廉价劳动,而我希望从事有实践意义的岗位。此外,单位工作氛围很压抑,大家都埋头做事儿,很少交流,就像流水线工厂。
而且行业内很多公司都在“偷懒”。他们有自己的方案库,当接手新项目时,就直接从库中选出类似案例稍加修改,所以并不需要实习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在的公司,虽然更忙但能学到新东西。既然都要面临内卷,那不如找自己更喜欢的环境、更乐意去做的事儿。
工作中的内卷就是“为了加班而加班”。设计一个方案,应该把时间花在有效沟通上,而不是在未获得充足交流情况下就盲目加班。
内卷是心态和环境的双重作用,心态影响环境,环境也反过来影响心态。
公司氛围很重要,如果人人之间只是利益争夺,那势必会带来内卷,最后一潭死水。而氛围又取决于心态,如果大家都很愿意分享问题、学到东西,处于愉快又高效的氛围下,对公司一定是正向反馈。
还有积极性问题。学习过程中如果因为他人的优秀而引发焦虑,认识到不足的同时,无法再心平气和地去改进,就会导致一种消极、焦灼烦躁的心态,这种心态就会引起恶性内卷。虽然付出更多时间,但完全被负面情绪笼罩,时间和效率不成正比。
#05
栗栗|24岁 新媒体 上海
「我真的很想裸辞」
我是一名新媒体记者,主要从事稿件采写工作。跳槽我已经思考很久了,但平时忙到没空找工作,就又庸庸碌碌过生活,也不知道拖到何时才是头。我甚至想过裸辞,尤其在产生厌恶情绪时,但微薄的积蓄让我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
说起跳槽原因,我认为当前工作和我的长远规划偏差太大。现在工作常常让我觉得在浪费生命,让人无法忍受,甚至会产生恐慌感,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缺乏技能、缺乏竞争力、碌碌无为的人。我喜爱内容创作,但公司工作过于乏味单一,加上老板的能力缺乏,极度混乱的管理方式也导致大家只能自行野蛮生长。
对于内卷,我感到疲惫不堪,身体招架不住的同时,心里也逐渐崩溃,甚至怀疑生命的意义。我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内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时常在工作中发现,这个世界上不被人们关注的行业和细分领域才是绝大多数,而这些行业中有很多在酝酿和成长,它们并不内卷,并且充满机会。
现如今大家都想有一份被公认的 “好工作”,这也导致“好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应聘者的能力越来越强,如此下去内卷也变得愈发严重。但其实当大家都为一个行业挤破头的时候,另辟蹊径也许会有更好选择。所以我希望可以跳槽去更加开放性的行业,做创造性相关的工作。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广阔,通过各种途径多去寻找,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世界是不“卷”的,被所有人知道的,才“卷”。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刚从病毒中勉强走出的我们,又深陷内卷围城。
我们困于竞争,陷入焦虑,执于跳出泥潭,以为泥潭外就是救赎,殊不知身处围城,里外皆同。
正如那句话说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内卷;钱越多性价比越高的地方,内卷就越严重。
逃离内卷就像冲浪,它卷得越快,你飞得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