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注册开户_清科创业荣获格隆汇“年度最具品牌力IPO”大奖

0615

2021年12月9-11日,第六届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1”在深圳举办。10日,清科创业(1945.HK)凭借在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内的优质综合服务与行业口碑荣获“2021年度最佳上市公司评选-年度最具品牌力IPO”奖项。

“年度最具品牌力IPO”奖项从多个维度对于企业品牌进行分析,包括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通过“网络投票、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团”的方式,进行综合评选。该评选因其专业度及权威性而具备了相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本次第三届“大中华区最佳上市公司评选”,覆盖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在美国挂牌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此次清科创业获奖,代表了业内对于清科创业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上所展示出品牌价值的广度和深度的充分认可。

清科创业(1945.HK)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领先的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以专业推动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专注服务创投每一程。旗下业务包括数据服务、营销服务、咨询服务及培训服务,其构建的线上线下矩阵式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基础设施”。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医药数据一站式服务平台「药融圈」完成A轮融资,康橙投资独家投资

06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3日消息,近日,享融(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享融科技”或“公司”或“药融圈”)顺利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康橙投资独家投资。公司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数据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与新业务开拓,助力国内医药产业数据化升级。

享融科技成立于2017年,以“CONNECTING PEOPLE, CONNECTING DATA”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医药行业,享融科技以人脉数据和产业数据为核心,衍生出5大商业服务模块,各业务模块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助力生物医药上中下游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创新、打造商业新生态。

作为硬核科技产品,享融科技独创BCPM架构,数据平台涵盖生物、化学、药学、医学,拥有4大产业链架构,12大数据库矩,150+子数据库,5亿+结构化数据。通过系统化加深,数据平台从数据检索系统迭代到知识工程系统、最终进化成知识发现平台。

强大的自媒体矩阵和成熟的会议团队是公司的传统优势。自媒体矩阵拥有十多个不同细分领域的公众号和多个直播平台:公司运营的公众号覆盖创新药、仿制药、原料药、合成生物学、有机化学、医疗器械等板块,旗下的药融圈、药通社、药事纵横、synbio深波等公众号已成为业内知名IP,为近百万专业粉丝提供有关医药前沿技术、管线临床进展、医药监管政策、行业投融资等主题的每日最新行业资讯;公司旗下直播平台药鼎记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顶流直播平台,行业大咖云集,为海内外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同时公司的会议团队于线下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沙龙、峰会和展会,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交流对接平台。

对于康橙投资与享融科技的此次合作,享融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波先生表示,“享融科技目前拥有人脉数据和产业数据两大核心科技底层,BCPM架构下已经对未来产品管线有了完整的规划。感谢康橙投资对享融科技的认可,我们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团队,致力于用专业和拼搏打造更完善的医药服务平台,服务并赋能更多中国医药企业。”

康橙投资创始合伙人孙锋博士表示,“药融圈是国内领先的医药数据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据、情报、咨询、媒体、会议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数字化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持续助力国内医药产业升级。我们持续看好该赛道的发展前景,药融圈克服了新冠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迅速完成了药融云数据库的多次迭代升级,多业务模块服务的客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康橙投资非常荣幸与药融圈携手同行,共同助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健康高速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渝津,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997.shtml

华宇测速_小红书又出手,投了一家中式奢侈品牌

06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3日消息,中式奢侈品牌端木良锦新获一轮战略融资,由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及晨壹投资投资,具体金额未披露。

目前,端木良锦关联公司北京端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增加至约718.36万元,其中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金额为18.05万元,持股比例约为2.5%,无锡晨壹成长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认缴出资金额为57.47万元,持股比例为8%。

在此之前,端木良锦已经获得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汉今国际、蜂巧资本、挑战者资本、峰瑞资本等。

端木良锦定位为高端奢侈品牌。端木良锦创始人兼主创设计师祁天曾对外表示,端木良锦的顾客群体与国际奢侈品牌的顾客高度重叠,会买LV和爱马仕的人也会买端木良锦。这个成立于2011年的品牌目前仅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四家门店。线上渠道方面,端木良锦可在微信小程序和小红书上进行购买。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2021这一年,互联网大厂裁了多少人?

0614

步入12月,多家互联网大厂相继被报裁员。

1日,第一财经报道,爱奇艺正在裁员,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涉及游戏、文学、用户产品、短视频产品随刻、主站研发等部门,规模和程度罕见。

7日,奇偶派报道,网传快手裁员30%,目前正在对国际业务线进行裁员。次日,澎湃新闻也对此进行报道,并称快手年底前会完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商业化团队裁员转型,并对绩效C级及以下、部分B级绩效的员工进行优化。在脉脉职言平台上,快手裁员的消息从11月开始已有传播。

目前,爱奇艺、快手均未对裁员传闻做出回应。

把时间拉长,2021年仿佛整个互联网都陷入裁员潮,不管是教培、社区团购、游戏等行业,还是腾讯、字节跳动、滴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担当过裁员事件的主角。

时代变了。富豪榜上,新能源产业老板超越常年榜上有名的互联网巨头老板,后者资产不断收缩,互联网也不再像过往的大规模扩张。

1、行业大变天

互联网裁员的开头,要从教育行业说起。

半年前,“互联网最大规模的裁员降薪要来了?”的话题登上职场社交应用脉脉热榜。这场互联网大裁员,由掌门教育拉开序幕。

7月30日,掌门教育1000余名产品研发岗员工同时被裁,占到部门员工总数的70%。知情人士称,“HR团队700人,今天办完我们的离职手续,然后就是办他们自己的”,“当天通知,当天就走”,部分办公大楼两天内完成清场、退租。

此前一周的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意味着“双减政策”落地,从培训时间、机构性质、融资上市等多个方面对教培行业进行严格限制。

旋即,教培行业风声鹤唳。好未来、高途集团创始人张邦鑫、陈向东分别在内部宣布裁员。高途全国13个地方中心在两天内关闭,裁员比例为50%,波及人数高达1.4万人。为此,陈向东在内部信中接连5次抱歉。新东方则在半年内陆续裁掉4万人,豌豆思维在上海分公司60%研发人员被裁。

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放弃教育业务的布局。

8月5日,字节跳动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大量业务人员收到裁员和补偿通知,涉及教育业务的裁员规模或达数千。其中,学龄前培训业务你拍一、GOGOKID将被放弃,瓜瓜龙则在一个月内裁掉50%以上的业务人员。

三个月后,字节跳动再次大刀砍掉教育业务。11月24日,字节跳动对瓜瓜龙、清北网校、学浪、硬件、校园合作等多个业务进行裁员,涉及近2000人。

11月,腾讯教育也暂时关停了开心鼠英语业务,1500名左右员工进行内部转岗。

不仅教育行业,政策也多次为游戏、社区团购、互联网房产等多领域进行降温。

从去年开始,市场监管局加强对社区团购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执法。今年9月,美菜网、滴滴橙心优选分别关闭部分城市服务,并进行大批裁员,比例达50%。11月,阿里系社区团购十荟团员工人数骤减80%,并且剩下员工的工资只发放70%。

游戏行业则面临着未成年防沉迷政策、游戏版号暂停审批的影响,不少游戏公司调整业务方向转战海外市场,但国内需求收缩,游戏行业也进行了不小规模的裁员。

11月,字节跳动回应旗下的休闲游戏发行与自研平台Ohayoo裁员情况,涉及79名员工,包括30名校招生,其中23名校招生已内部转岗。

12月,《时代周报》报道,行业内部人士表示,中小游戏公司裁员消息很多,其中包括贪玩游戏。最近两个月,近两个月贪玩游戏裁员,并没做出补偿或补偿少于劳动法规定,同时取消今年年终奖。

为楼市的降温动作也引发互联网房产业务调整和裁员。10月,贝壳找房在部分城市开始大量关闭门店,并裁员。12月,字节跳动旗下的房产交易平台幸福里,裁员北京新房销售团队的部分员工。

2、融资渠道收窄

一些没有受政策风向变化影响的企业也出现裁员。

据财新,6月前后,虎扑又进行了一轮裁员。另外,连线Insight报道,从今年春节后,虎扑就开启了裁员,至6月中,虎扑已经裁去了40%左右的人员

成立17年,申请上市花了6年,虎扑仍未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今年6月,中金公司公告,鉴于虎扑拟调整上市计划,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虎扑三方同意解除辅导协议,终止对虎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

虎扑盈利主要靠体育品牌广告,经历过NBA莫雷事件、疫情、新疆棉等风波后,受到不小影响,何时能顺利上市似乎依旧是个未知数。

在一级市场,虎扑也不顺利。据财新,今年上半年,一家独角兽公司曾有意向为虎扑带去新一轮融资,但最终没有谈成。而虎扑与老股东字节跳动不仅在各方面的合作淡化,字节也退出了虎扑。

不止虎扑,喜马拉雅7月撤回赴美IPO后,也出现了小范围裁员。

8月,喜马拉雅的教育项目“奇妙思维”、城市文化板块出现了裁员的消息。据悉,喜马拉雅员工有3000多人,裁员比例不详。

9月,喜马拉雅上市的计划从美国转向香港,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但至今未果。招股书更新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亏损3.23亿元,这之前的三年亏损超20亿元。

与虎扑一样,喜马拉雅也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的注资。招股书显示,腾讯旗下 Image Frame 持股为 5.4%,阅文集团持股为 3.1%。腾讯在2018年投下了喜马拉雅的E轮融资后就没再跟投,而这也是喜马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融资。

今年,在上市进程折戟的互联网公司不少。

6月,社交平台Soul突发通知暂停赴美IPO的定价流程;女性健康管理工具美柚主动撤回创业板IPO申请。7月,健身产品Keep、小红书、货拉拉、哈啰出行等一致撤回赴美IPO计划,改变上市地点。

小红书、哈啰出行相对受到资本的喜爱,在按下上市暂停键后,不久获得了腾讯、阿里巴巴等老股东的续命融资,虎扑和喜马拉雅则没那么幸运。

3、大公司病的阵痛

相比之下,爱奇艺、快手这些已经上市的企业,获得融资并不难。但这些公司还没成为互联网巨头,就已经患上了大公司病。

优爱腾三家长视频平台中,爱奇艺的员工总数远超另两家,而且是腾讯视频的三倍左右。20社形容,爱奇艺已经扩张成为“微缩版腾讯”。

“若不是裁员,我都不知道爱奇艺有文学和短视频业务。”裁员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这样评论。

2019年,爱奇艺高调宣布进军短视频,推出“随刻”APP。之前,爱奇艺曾上架过“划啦短视频”、“晃呗短视频”等7款短视频APP。

短视频对于爱奇艺来说,是明知不可为,但又不能不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还侵占长视频平台视频资源。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爱奇艺不得不完善生态布局。

即使是大公司腾讯也面临这一难题,腾讯过往已经推出包括微视在内的6个短视频产品,但都没什么水花。

今年8月,腾讯微视被报道裁员,比例高达70%,随后腾讯回应裁员报道不实。但腾讯确实在整合腾讯视频、腾讯微视的产品,外界也视此为腾讯再次放弃微视。

大公司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好,但大公司一定会什么都争着做。其中,字节跳动就是典型例子,也是今年的裁员传闻最多的大公司。

除了接连对教育、游戏业务裁员收缩,各地的商业化团队、人才发展中心也在裁员调整。

10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字节裁掉了温州本地直营中心,各大直营中心和呼叫都要裁30%-70%。12月7日,网传字节发布内部信宣布,整体撤销人才发展中心团队,“现有团队成员优先内部转岗,若无合适岗位,给予补偿、离职。”

字节过往大力铺人,成立8年就拥有了10万员工的大规模。由于快速人才扩张,还落下与竞争对手抢人的话柄。有媒体报道,阿里和腾讯的HR都吐槽称,字节跳动总不按套路出牌,一张工资双倍的offer开出来,导致公司的核心员工被挖走。

但事到如今,在“去肥增瘦”背景下,字节跳动员工平均在职时间仅有7个月。“高薪挖过来,让竞争对手无人可招,自己内部再过滤出优秀合适的人,其他人裁掉,这就是字节的套路。”脉脉平台上一则高赞评论表示。

▲图片来源:字节范儿。

从组织结构来看,字节去中台,整合事业部制,修缮边缘业务枝节,裁员是无可避免的阵痛。

互联网广告增速集体下降,巨头没有过去那么赚钱了。对患有大公司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裁员不一定是坏事。裁员可以降低公司臃肿问题,在短期减少支出,提高效率、利润率。

但是对企业有利的事情,落到个体头上,就是足以压垮人的一座山。

2021年,有数万乃至更多的人被互联网公司裁员,他们背后与之共同承受苦痛的又有多少人呢?

华宇注册开户_豌豆拼车获三百万天使轮融资,车来了独家投资

06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0日消息,共享出行平台豌豆拼车近日获得了三百万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车来了”独家投资。

豌豆拼车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顺风车业务的初创企业。其创始人张东升曾任腾讯Qzone高级产品经理、滴滴专车运营负责人、车来了产品副总裁。尽管共享出行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但豌豆拼车CEO张东升仍然表示,市场上仍有一些出行需求没有被满足,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周边的通勤人群的需求。

张东升表示:北京周边的近远郊通勤人群规模超过200万。“他们的典型画像是,外地人口、有一定年纪但无法在市区中心落户买房,所以只能不断往大城市的外缘走。”以北京为例,因为地铁不便,公交时长久,廊坊、燕郊等地的上班一族通勤之旅较为漫长,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市区。顺风车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按市面上的顺风车通勤价格不算便宜。

张东升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顺风车/拼车主要分为几种平台模式:

一是以滴滴平台的拼车出行,以专职运力为主,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出行服务,但单程定价在1.5-2元/km,更多针对市内短途通勤场景。

第二种是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以增加收入的兼职运力为主,给用户提供性价比的、类网约车的上门接送服务,单程定价在1.2-1.5元/km,针对市内中短途、跨城远途出行。

而豌豆拼车则是以邻里之间的互助为基础,以成本共担、运力共享模式为主,车主不提供上门接送,乘客可以在车主通勤的路线上下车,单程定价为0.4-0.6元/km,适合中远途通勤、跨城远途出行。目前豌豆拼车主要是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运作,开放试运营的城市主要在北京,覆盖廊坊市区、燕郊、廊坊大学城、亦庄等地区。注册用户量达13万,每天出行订单可以达到数千单。

至于在收费模式上,张东升表示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目前已在部分区域开始收取0.5元/单的服务费,用于为乘客和车主购买人身意外险、提供专属客服服务。张东升表示,虽然客单价不高,但以远郊通勤的模式会比一般顺风车的成单频率更高一些,乘客一周使用平台的次数是3-5次。

与此同时,豌豆拼车也还接入了“车来了”平台。“车来了”是国内的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拥有1.4亿用户,月活超过3000万。

张东升表示,公交用户和豌豆拼车的用户有一定重叠度,两个平台具备协同效应。此外2022年4月份,豌豆拼车还与国内的物业服务公司碧桂园服务建立深度服务合作,为社区居民的跨城通勤等出行提供便捷服务。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916.shtml

华宇测速地址_豆瓣会不会倒掉

0613

01

不知道阿北会不会想到一向淡泊的豆瓣有天会深陷名利场。

12月9日,工信部通报了106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并进行下架处理,其中就包含豆瓣。当然,豆瓣也回应了,称将认真进行整改,对各安卓版本进行严格测试,并将整改后的版本提交至相关机构进行审核,确保后续版本不再存在此问题。

据说,细节是在安卓 9 及以下系统版本,当用户切换到“我”tab 时,对用户已经授权使用的手机设备信息,存在获取频次不合理情况。iPhone 版本和安卓系统 9 以上版本不存在此问题。因安卓 9 系统为 2018 年发布系统,使用用户占比较小,很抱歉在测试时漏掉了这部分系统。

没事儿,技术调整嘛,大家都懂。

但这事儿还有另外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前段时间有个男童坠楼的案子,嫌疑人是位女性,据说之前在豆瓣上有预告,还有一群人回复叫好。而类似的信息在豆瓣的某些老胡死活进不去的小组里,还有很多。

当然,这些信息相信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或者说,正是这种近私密的社区讨论氛围,滋生了一些不为公序良俗和法律所允许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豆瓣持续存在。

02

老胡读高二那会儿,新浪微博虽然刚和腾讯微博决出胜负,但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当时在高中生群体里,最常用的“朋友圈”,还是QQ空间。

那个时候,老胡和隔壁班的一个哥们儿,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老胡追女孩比较简单粗暴。还是吃饭看电影那老一套。这哥们儿除了给这个姑娘借书,还喜欢在QQ空间上分享读书心得,包括但不限于他最近又“读过”黑格尔还是康德。用的正好是豆瓣的读书功能。当时,学霸型女孩儿普遍喜欢文青,还是研究哲学的文青,所以最后结果也显而易见了。

这可能是老胡最早不喜欢豆瓣的原因之一。

后来上了大学,出现了抖音,很多电影博主在聊起电影的时候,除了IMDB和烂番茄新鲜度,国内评分最常用的平台还是豆瓣,循着每年的豆瓣电影榜一部部刷高分电影,成了老胡本就不丰富的课余生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伴随着老胡的毕业,豆瓣也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小组,比如同城的租房小组,解决了老胡在北京落脚一些非常基本的生存问题,还有一些登山、桌游等兴趣小组,解决了孤独的老胡想交朋友的问题——豆瓣诸如此类的小组,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这些功能在豆瓣的产品体系中,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它拥有很多初创的社区软件的共通性问题——盈利难,融资难。这也导致在近几年风生水起的创投圈子里,几乎看不到关于豆瓣的融资信息。豆瓣也长期作为“非主流”互联网公司,在一众大厂中默默存在着。

在一位大厂朋友眼中,他甚至感受不到豆瓣在有意识地运营,除了豆瓣自身的商业模式问题,导致其变现难度较高。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豆瓣曾主动放弃过几次可以实现稳定商业化的风口。而这也让豆瓣的气质在一众只会谈钱的“乌合之众”中愈发显得清澈。

在媒体有限的公开报道中,豆瓣如今的各种错过,被解读为创始人阿北的佛系与与世无争。报道塑造出来的阿北形象是:理想化、情怀主义、文艺,这种人不啻与金钱为伍,让一个清高的人沾上铜臭味儿,无异于对创建豆瓣初衷的背叛。对文艺的信仰也让豆瓣被架上价值高地——“以清贫为高贵”。

这种调性也被体现在了豆瓣的产品风格里,这也是为什么豆瓣会有“985废物小组”这种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的亚文化群体的原因。因为寄居豆瓣的群体,所追求的是遗世而独立,极度标榜个性与自由,“我和你不一样”,是豆瓣文青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精神最后一片净土”,制造了Web2.0时代奇迹的豆瓣,如今初心真的还在吗?

03

从今年1月份开始,豆瓣就一直以各种姿势被罚,当然罚款,少的几万元,顶格50万元。而豆瓣今年累计收到的处罚次数是二十次,金额是

900万元。

粗粗一算,每次处罚,豆瓣的待遇几乎都是“顶格”。而老胡提到的上述问题,其实豆瓣一直都有存在。豆瓣这种社区产品,就算再“文青”,对于流量的需求,并不亚于贴吧和知乎。所以在中文互联网的流量舆论场上,豆瓣的江湖地位相比知乎这些同类项,一点也不低。

甚至作为内容平台的豆瓣,对某些性别层面堪称“自来水”的流量没有理由不去大快朵颐。事实上,因为流量自毁长城的例子早就不一而足。

12月1日,原定8点开播的《风起洛阳》推迟播出,但戏剧的是,在开播之前,就有人在豆瓣发起评论,打起1星差评,控评的粉丝也用5星好评展开拉锯战,豆瓣的评分体系频被质疑。

有评论称,豆瓣早已被饭圈攻占,并且水军泛滥,评价失真,极目锐评指出,一次延播,扯开了“粉黑大战”的遮羞布,豆瓣早已变得杂草丛生,争端四起,乌烟瘴气。有水军受雇于人,指哪儿打哪儿,打分不看实际只看利益;有粉丝担心偶像参演的剧评价不高,提前养号控评,为了赚积分,甚至跑到完全无辜的图书区去刷屏;更有永远无利不起早的“号贩子”、“水军头子”,为作品开设“包涨包开 ”套餐,帮粉丝群体打击“对家”,从一场场“战斗”中大发横财。当“评分”不再是为了交流感受,探讨作品,而是为了争夺利益,维护面子,曾经纯粹的分享精神,早已荡然无存。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豆瓣所属公司——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条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涉及案由均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其中一审原告包含井柏然、赵露思、许飞、张燕、姜逸磊(papi酱)等。

这些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个案,甚至是豆瓣最难进的鹅组,账号暗中也被标好了价码。资本的无形之手早已伸进了豆瓣堡垒,豆瓣的“一瓣两治”谱写的不过是一曲曲信息孤岛的赞歌,如果未来豆瓣真的倒掉了,那么,这个未来还有多久会到来。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英伟达已经做好了统治AI 的准备

0612

投资者越来越担心,新冠大流行期间半导体需求的激增将会消退,这是行业繁荣与萧条交替的标志之一。但英伟达(NVIDIA)2023 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长表明,需求仍然强劲。

老黄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尽管受地缘政治和供应链危机的持续影响,但「英伟达的技术影响力和市场机会保持不变」。深度学习在实现智能自动化方面的有效性,正在推动各行各业采用英伟达的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计算。

截至 2022 年 5 月 1 日的财报显示,英伟达在新财年一季度的总营收达到创纪录的 8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环比增长 8%。

其中,四大主要产品线:游戏、数据中心、专业视觉、汽车和机器人的业绩表现各有千秋。毋庸置疑,英伟达已经从利基显卡制造商转变为芯片制造巨头,其 GPU、DPU、CPU、软件和系统等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同时,英伟达的毛利率指标向好。本季度的毛利率基本与上一季持平,约为 66%。CFO Colette Kress 表示,「我们已经能够抵消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带来的压力。第二季度的毛利率预计将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并且,「随着新产品的增加以及软件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增加,未来,我们有机会长期提高毛利率。」

单就财报数据来看,英伟达在一众低迷的科技公司中令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其业务表现也体现了市场的新变化:AI正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数字孪生的新场景。

过去提到英伟达,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把摩尔定律提升两倍的「黄仁勋定律」、游戏和挖矿玩家的显卡、以及元宇宙概念下出现 14 秒虚拟版的黄仁勋。

但是,财务和业务数据表明,英伟达的强悍比想象中更加全面,这种全面让它有更大的韧性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如果说 2016 年前后,是 GPU 的并行计算架构「恰好」符合人工智能时代深度学习的运算需求,让英伟达成为时代的宠儿。那么,如今,英伟达对于 AI 的布局则是全方位的「步步为营」。在加速运算和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英伟达已经完成了硬件、软件、平台、应用层的全面部署。

01

数据中心再次超过游戏

先看两个相对成熟的业务线:游戏和数据中心,本季度二者的表现依然出色。

根据财报披露,游戏产品线收入攀升 31% 至 36.2 亿美元;与此同时,数据中心芯片的收入同比增长 83%,达 37.5 亿美元,贡献了本季度最多的营收。

游戏产品线分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游戏业务的增长仍得益于英伟达「有史以来最好的游戏显卡'30'系列」的推动。自 2020 年秋季推出,GeForce RTX 30 系列显卡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其展现的高端实时渲染画面使得游戏笔记本和游戏机的营收增长持续强劲。今年春季,随着 NVIDIA RTX 30 系列阵容的更新,现在有超过 180 款笔记本电脑型号采用 RTX 30 系列 GPU 和节能的轻薄 Max-Q 技术,高于去年同期的 140 款。

当然,推动英伟达游戏业务增长的不仅仅是游戏玩家,还有快速增长的内容创作者。CFO Kress 估计整个创作者经济为千万级的市场,大约有 8000 万个人创作者和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行业的挖矿对于游戏显卡的拉动日趋式微。尽管很难掌握精确的市场份额,但是正如 CFO Kress 所言,一个侧面的印证是:以太坊网络哈希率(一种算力,每秒可以执行的哈希运算的次数)增长速度的放缓可能反映了使用GPU「挖矿」活动的减少。

而近日,显卡价格大跳水和加密货币的暴跌也反应了矿机主对显卡的需求日益低迷。再加上 2021 年 3 月,英伟达专门开发了一款用于挖矿的芯片 CMP(Cryptocurrency Mining Processor),用游戏显卡挖矿的需求本就被分走了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英伟达由于 2018 财年的两个季度没有报告加密货币挖矿对其营收的显著提振,而被 SEC 罚款 550 万美元。

再来看数据中心产品线,一季度,它再次超过游戏产品线的营收。除了近乎翻倍的同比增长,数据中心的收入环比增长 15%。其中,来自超大规模和云计算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这仍旧得益于 AI 训练和推理对于英伟达 Ampere 架构下的 GPU(A100)和 DGX 系统的需求。几乎所有图像处理或其他算法处理都可以在 A100 上完全加速。同时,云计算、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推荐等工作负载的超大规模客户、以及垂直行业的应用引领了数据中心的增长。

增长背后的一个趋势是:客户越来越多地将英伟达的计算产品和网络产品结合起来,构建「现代人工智能工厂」,以数据为原材料输入,以智能为输出。

事实上,多年来,老黄反复提及这个愿景,并且,财报电话会上,他表示,数据中心在这一领域的可见性(visibility)比以往时候都要好很多。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技术用于编写软件,并从公司拥有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洞察力,这对公司而言无疑是有战略意义的,而英伟达的技术使得大多数公司能够应用他们自己的数据来提取洞察力,并自动化许多他们必须做的预测,且快速完成。这一趋势正在席卷几乎每个行业。

老黄对下个季度数据中心的业务环比增长也充满信心,因为使用数据中心的场景十分广阔。他表示,数据中心已经从云和超大规模扩展到所有行业,从 AI 训练转向了推理,已经进入到人工智能的工业部署,这几乎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

此外,数据显示,自去年英伟达部署三芯战略(GPU、CPU、DPU 的合作)以来,数据中心的业务增长开始加快。

02

相对稳定的「专业视觉」& 

蓄势待发的「汽车和机器人」

继上季度的强劲需求后,专业视觉产品线继续保持势头,一季度的营收达 6.22 亿美元,尽管环比下降了 3%,但同比增长 67%。

英伟达的专业视觉产品线主要面向企业,其营收增长得益于很多企业持续推进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需要为员工配置 3D 设计和人工智能等;相应地,员工将自己家里的 PC 作为「第二工作站」来使用。不过,「移动工作站」GPU 的季度增长被台式机收入的下降所抵消,因而环比并未出现增长。

长远来看,专业视觉产品线的增长仍受益于 NVIDIA RTX Ampere 架构产品周期,其主要应用在数字内容生产(比如:索尼电影动画)和医学成像(比如:美敦力)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英伟达还发布了适用于工作站的全新的 Ampere 架构 RTX GPU,可以让更多人可以使用 AI 和光线追踪技术。不过,这一系列的更新将在量产后才会体现在营收中。

专业视觉产品线中,作为老黄「代言」的最出圈产品,英伟达的 Omniverse 并不像一众元宇宙概念产品一般浮夸,而是实实在在走出了工业级生产的路径:数字孪生。通过在虚拟世界「复制粘贴」出现实世界,这样的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这一面向企业端的 Omniverse Enterprise,其营收也被记入专业视觉产品线。目前,Omniverse 企业软件正在被很多行业的大公司采用。比如,亚马逊正在使用 Omniverse Enterprise 为其仓库构建 AI 赋能的数字孪生,从而优化仓储设计,并训练更智能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而像这样软件的开发对于英伟达来说可以起到拓展市场的作用。一如老黄的名言,「Chips are enablers but chips don't create markets. Softwares create markets.」随着 Omniverse 生态系统被更多人使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3D 设计和渲染等领域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均开发了与 Omniverse 的连接,这带动了 GPU 的销售,驱动了更高端多样的 GPU 配置。

为了进一步降低 Omniverse 的使用门槛,扩大使用生态,英伟达也在本季度宣布推出 Omniverse Cloud 服务,让数百万 Mac 和 Chromebook 用户能够即时访问 NVIDIA Omniverse,以便在任意地点实现大型 3D 场景协作编辑。不过,该服务将在明年上线。

最后,四大产品线的财报表现中,最具潜力的当属汽车和机器人产品线,一季度该产品线营收为 1.38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这是由于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问题和传统座舱收入的下降导致的。但是,智能座舱的业务在增长。

目前,尽管汽车和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占比最小,但是老黄信心满满,并把这一产品线视为英伟达下一个增长点。他说:「我们经历的很可能是汽车营收最低的一个季度」,「相当安全地讲,自动驾驶芯片(Drive Orin)及其解决方案、机器人业务将成为我们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业务。」而 Orin 也被视为英伟达对于机器人战略和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四大支柱之一。

Orin 是机器人处理器,可以应用在制造汽车、机器人出租车、卡车、送货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

其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级芯片 Drive Orin SoC 被视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脑」,可提供每秒 254 TOPS(万亿次运算)。借助这一可扩展的 Drive Orin,车厂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定义研发,从 L2+ 级系统一路升级至 L5 级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

这样的技术路线和高算力让英伟达脱颖而出,早先的自动驾驶芯片龙头 Mobileye 的多个大客户转而流向英伟达。尽管英伟达从本季度才开始量产 Orin,但是已经有超过 35 家汽车制造商选择采用这款计算平台,这为英伟达带来超过 110 亿美元的积压订单。

3 月的 GTC 大会上,英伟达展示的主要客户

其中,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美国造车新势力 Lucid 是最新宣布在 Drive Orin 上打造下一代车型的公司。CFO Colette Kress 在财报电话会表示,Orin 开始了一个主要的产品周期,汽车客户将在第二季度开始不断增加。

03

押注未来

对于英伟达在新财年的开局表现,有媒体评价「不温不火」。

由于「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英伟达也下调了 2023 财年第二季度的收入预期。并表示,这一预期考虑到了俄乌冲突以及中国疫情封锁带来的约 5 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中国和俄罗斯在游戏业务上影响约 4 亿美元,停止对俄罗斯市场售卖的数据中心业务约占 1 亿美元。

对此,瑞银集团的分析师 Tim Arcuri 问道:这 5 亿美元的影响是需求导致的还是供给导致的,如果像 CFO Kress 所表述的「游戏市场正在放缓」,这听起来更像是英伟达的业务受到了需求的影响,而这似乎也符合英伟达新员工招聘放缓的策略。换言之,如果该笔损失是受供给影响,那么市场不景气只是暂时的;但如果是受需求影响,那市场「可能永远不会回来,这将是一个秋天的开始。」

尽管 CFO Kress 最终将该问题归咎于供给端的影响难以令人信服,但随着 9 月份 RTX 40 系列显卡的上市,游戏市场将迎来新一波需求。老黄表示,此前宣布的高性能 Hopper 架构预计于第三季度面市,新架构下的产品也在下半年开始爬坡,新的 GPU、CPU、DPU 均将在下半年推出,而这些新芯片和系统或将在人工智能、图形、Omniverse、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行业引发新一轮的升级换代需求。归根结底,有没有需求,还是技术实力说了算。

对于未来,在第一波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光速崛起的英伟达认为,基于边缘计算的人工智能系统将成为下一个主要的计算领域,下一波 AI 将是人工智能加持的数字孪生以及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世界。对此,如老黄所言,英伟达确定在路上。

而眼下,无论是使摩尔定律加速的「黄仁勋定律」、还是合纵的「三芯」硬件战略、或者是开放生态的软件策略、以及经年的 AI 技术积累,都使得英伟达在黑天鹅与灰犀牛交织的外部环境里走得更稳一些。

华宇注册_东南亚给「中国玩法」上了一课

0611

5月22日晚,在越南足球队以“1球”力克泰国队夺冠后,整个河内沸腾了。(注:越南首次获得东南亚运动会足球冠军)

年龄在18~28岁的越南青年们,陷入狂欢,超过4万人涌向街头:他们穿着产自中国广东的大红色或黄色T恤,手持来自中国义乌的小旗,骑着中国产摩托车绕行体育场。绕行一圈后,这些兴奋的男青年接上女友——距离比赛所在地“河内美亭体育场”不远处的蜜雪冰城,在当晚被摩托车包围“数层”,价值2.5万越南盾(约人民币7.5元)的饮品几乎以“秒出”的速度贩售。

品尝到东南亚足球甜头的“新国货”不只是蜜雪冰城。比赛前后的72小时,河内名创优品店、胡志明市泡泡玛特机、东南亚完美日记网店都获得了一波销量小高潮;在曼谷,暹罗广场上一家中国茶饮品牌旗舰店陷入“断货”,而比赛前一周,Lazada等平台上来自泰国市场的中国零食、啤酒订单激增……

在越南从事中越贸易超十年的阮旻告诉虎嗅,2021年疫情反复对越南核心城市影响较大,越南出现了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返乡潮”,这不仅导致工厂产能短缺,也导致消费力下降。(注:由于不愿意被封控在工厂内,大量越南员工从河内、胡志明等城市返回家乡)而2022年开始,人口向河内等核心城市回流、消费力也呈上涨趋势,而中国新品牌正在成为这波报复性消费红利的“收割者”。“中国品牌更具性价比,也更善于互联网玩法,它们更容易把握这波机遇。”

越南发生的事,正是眼下中国新品牌出海的缩影。

自2018年开始,在中国本土崛起于“新流量、新人群、新品类”的一批“新国货”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东南亚、日韩、北美成为了这波新品牌出海的关键目的地,而隐藏在不同目标市场背后的共同逻辑是:这批本土新品牌试图把“中国玩法”复制到海外

但这绝非易事。

2020年底,“东南亚最大电商市场”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发布了《化妆品宣称技术要求》草案,这对多家布局印尼市场的本土美妆、护肤品牌而言是“当头一棒”:受政策影响,部分品牌在印尼的销售额半年之内下降幅度超过90%,还有品牌几乎退出印尼市场。

其他出海“目标地”的生存难度也不小,在日韩和北美,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有超过120个中国新品牌(或旗下产品)因水土不服或宏观因素折戟沉沙。一位在2019~2020年尝试做出海的新消费创业者告诉虎嗅,日韩和北美市场遍布国际大牌或强悍的当地品牌,“在中国市场有效的营销玩法,在这里几乎没用。日韩和北美消费者已经被这些大牌、当地品牌‘投喂’成非常成熟、理性甚至精明的消费者,他们对质量和品味的追求也更高,难以满足。”而东南亚市场里也遍布着不甘于“举白旗”的欧美大牌,以及在这里拓展多年的日韩品牌

就在越南队夺冠前,5月中旬越南电子商务协会(VECOM)发布了2022年越南电子商务指数报告,并预测2022年越南的电商市场增速将创下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2021年,越南的电商市场同比增速已经超过20%。

海外充满危险,更弥漫着“机遇味”。

出海三部曲

韩国女生朴慧在2020年第一次买到了中国潮玩,而她最早留意到这些产品的地方是2019年朋友的Instagram:当时她的朋友买了一组盲盒,并开盒拍照。让朴慧明显感受到“中国货热度”升温的是2021年,她身边更多的人开始入坑潮玩,以及她身边开始有少量韩国女生尝试用中国美妆产品。

几乎和朴慧入坑中国潮玩同时,曼谷少年瓦拉里洛也是2020年第一次尝试中国货的:当时在Lazada平台上,他看到一款男士洗面奶,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价格——大约只是同类产品75%,而在这一年晚些时候他还买了中国产美妆品送给女友。

朴慧和瓦拉里洛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20~2021年,在东南亚、日韩、北美等地,一批年龄在18~30岁的当地消费者开始更为频繁地接触到中国新品牌。这批不同国家的年轻消费者有着某些共性:更深度的电商消费者、Instagram或TikTok等产品使用者、对中国抱有好感并好奇

而这些在2020~2021年迅速扩散开的品牌也有某些共性,它们并非过去二三十年在中国市场久负盛名的“消费品大牌”,而是身处新品类、基于新流量或新渠道的新品牌:元气森林、泡泡玛特、完美日记、花西子、奈雪、喜茶、蜜雪冰城……

三个品类是这波出海的主角:潮玩、美妆、新茶饮。”在美国进行亚洲品牌研究的Eric告诉虎嗅,中国消费品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持续出海”,而这一波新消费出海的三个不同之处是:更依托线上流量、更注重“文化输出”、不只满足于卖货

2018年~2019年,被视为这波新消费出海的“窗口期”

“我们最早接触出海服务商是2018年,2019年通过服务商我们的产品出现在东南亚市场。”完美日记海外业务负责人王晶告诉虎嗅

和完美日记类似,泡泡玛特留意海外市场也是始于2018年。泡泡玛特相关人士告诉虎嗅,在2018年的潮玩展上,有海外客户提出“把泡泡玛特引进当地”,这成为了泡泡玛特进军海外的起点。但能够感受到当时泡泡玛特对海外业务的谨慎——在整个2018年内泡泡玛特的出海业务甚至没有成立单独团队,集团内协调了两位员工负责当时的出海事宜。

两个因素让这批新消费品牌在2018年~2019年将目光投向海外:一方面东南亚等市场正经历“电商和流量”爆炸式发展阶段,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规模上涨2倍,而2018年在东南亚当地的互联网“创投热”迅速助推了这里的“电商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诞生早期的“艰难岁月”后,本土新消费品牌开始进入第一个扩张期。

在2018年前往越南的Peggy是Jet Commerce Group代运营中心负责人兼越南CEO,她告诉虎嗅2018年的东南亚市场给人非常强烈的“机遇感”。在第一次去越南等地调研时,Peggy发现这里的“互联网基建”较为落后,无论是物流还是移动支付都处于较为早期状态。但从当时越南的GDP增速和整体状态看,这里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地方。“以及整体上看,越南对待外资较为友好。”

潮玩、美妆等品类成为了这波出海潮的先行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创业者告诉虎嗅,潮玩和美妆之所以成为这波出海的先锋,也和它们骨子里的“海外基因”有强关联:在美妆赛道,海外代工厂、研发中心早已是本土美妆品牌的关键合作者;而在潮玩赛道,中国本土玩具厂一直供货欧洲且从欧美日韩获得技术。“和老牌本土消费品出海相比,这代出海者天然有国际化基因。”

在经过了谨慎观察阶段后,2020~2021年成为本土新消费品牌出海的“扩张期”。以美妆赛道为例,花西子相关人士告诉虎嗅,在2020年花西子集中开号,在Instagram、Twitter、Facebook上都注册了官方账号,然后在2021年通过亚马逊首次进行海外销售。整个2021年,几乎每个月花西子内部都有围绕出海的会议和工作进度。同样在2020年发力出海的,还有茶饮。2020年奈雪在日本大阪开设了占地200平米的首家门店,而蜜雪冰城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越南开设了超过30家新店。

隐藏在这波扩张潮背后的是流量红利和部分市场出现的消费迭代红利

一位深耕东南亚网红资源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虎嗅,2019~2021年TikTok和Lazada等“中国基因”平台开始在东南亚等市场“烧钱扩张”,一方面通过补贴拉新获客,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当地BD资源网迅速让更多商家入驻。这导致在这段周期内出现流量红利,从ROI角度看,是过去十年内最具性价比的阶段之一。

但2020~2021年的“红利”并非万能魔法,多家新消费品牌海外业务负责人均表示,在2020~2021年大家对出海认知加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难度。“我们踩了一些坑,出海这件事比最开始预期要难。”

随之而来的是战略或战术调整。

有美妆公司创始人告诉虎嗅,在经过了2020~2021年的“试水”后,他们公司内部围绕出海做出了两个变化,其一是出海被升级为公司级项目,以及海外业务的预期盈利时间被延后。而另一家潮玩公司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他们原本在2020年尝试在东南亚开店,但最终发现代理模式更符合当下的业务特点,在做出“战略收缩”后,他们重新设定了2022年的出海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国内的疫情因素,也正在让部分新消费品牌调整出海对策,一家发力泰国市场的连锁奶茶品牌相关人士告诉虎嗅,年初上海等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这导致他们延缓了在泰国等地开新店的节奏。“可能大规模海外扩张需要延缓到2023年。”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本土新消费品牌进入了出海的调整期。”Eric认为,国内市场发生的变化,深度影响到了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部分新消费品牌濒临寒冬,需要先稳住国内基本盘,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海外收缩态势。”

2022出海拼什么?

单纯卖货是不行的。东南亚、日韩、北美并不是无主之地——这里本身是国际大牌、本地大牌的主战场。以往中国货出海,目标是卖货,追求销量,这种思路不适用于今天出海的新消费品牌。”一位分析人士向虎嗅表示,中国新消费品牌在过去十年崛起过程中主要锁定了新品类和新人群两个关键要素,大部分新消费品牌涉足的领域并非“高复购率日常必需品”,简言之它不能一味追求低价、性价比。

多位分析师指出,在不同周期内中国品牌背负了不同的“出海使命”:在中国货最早出海时,人们追求的是低价,给当地用户的感受是,中国货便宜;第二阶段,中国货的卖点是性价比,在更低价格的前提下提供相对更好的品质,所以中国货的口碑逐渐起来了;现在摆在新消费品牌面前的是第三阶段,你要相对低价、要有性价比、还要有品牌力

一位新消费领域投资人告诉虎嗅,上述过程绝非一两年可以实现,甚至在三五年时间内也难以完成,“本质上,这批新消费品牌的使命是出海去影响当地的一代人、两代人。”

关键的挑战在于,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产品、营销、研发多个环节下手,而海外市场的复杂性让本土品牌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电商玩法上,东南亚市场存在降维特质,但真正做好东南亚市场并不容易。”王晶分享了完美日记在东南亚市场的经历:在调研东南亚市场时,完美日记发现印尼和越南两大市场存在很多细微差异。

从流量端看,印尼市场达人生态较为发达,可以更好地通过达人种草实现转化;但是在越南市场,达人很少且美妆垂类达人更少,这意味着国内的KOC、KOL种草玩法在越南市场是无法照搬的

流量端之外,出海过程的“本地化挑战”也摆在完美日记面前。当时,完美日记的调研者前往东南亚市场考察时立刻感受到“气温带来的变量”:更高的温度以及当地消费者肤色差异,导致在国内适用的“散粉”需要进行“东南亚改良”。

泡泡玛特则发现文化差异是出海过程中的关键挑战。当时泡泡玛特推出了音乐森林系列潮玩,“角色Tycoco”的形象是骷髅,在墨西哥市场用户对这款骷髅形的潮玩非常喜欢,但在欧洲市场部分消费者对骷髅角色态度谨慎。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供应链、基建。

在2020~2021年,元气森林开始思考海外市场,当时北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都被摆在元气森林面前,当元气森林的调研员前往东南亚考察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越南和泰国等地既有的冷链物流并不发达,而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在运输存储时必须通过冷链,如果想发力东南亚市场意味着元气森林需要先在当地“搞基建”。

而一位元气森林产品相关人士告诉虎嗅,在出海过程中,元气森林也遇到了“本地化”挑战,他们曾请越南等地消费者体验气泡水,但一些在国内“大卖”的口味并未获得越南人喜爱。“他们反而对更酸、更具东南亚风味的口味感兴趣,这意味需要单独给东南亚研发口味,而不能直接卖既有商品。”

早于2015年就在海外开店的名创优品对“出海”有着独特洞见。名创优品副总裁兼海外事业部一部总经理黄铮(Vincent)告诉虎嗅,早期出海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挑战有三:“持续把握客户的精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加快海外市场对品牌及商业模式的了解”以及“全球航运”。

最难的是持续把握客户的精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这是一个要持续用心才能做好的事情。”黄铮表示,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围内有70%~80%的SKU是“全球适用”,而有20%左右的SKU是根据本地化需求单独定做。一个小细节是,在《寻梦环游记》公映后,名创优品发现在墨西哥市场消费者对“骷髅”形象需求很大,于是他们快速推出了针对墨西哥市场的“亡灵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海过程中,中国品牌还需要持续解决围绕“人”的关键挑战。

Jet Commerce Group商务负责人Ken告诉虎嗅,多个文化圈对东南亚市场形成影响,这意味着更为复杂的市场,而如果想解决本地化问题需要找到懂得当地文化并具备执行力的团队。“在出海过程中,本土化团队至关重要,需要对当地文化、政策有深度了解,你的客服团队、设计团队、PR团队都需要具备更强的本土化能力,否则很容易触碰到当地敏感神经。”

在2022年,这一挑战有“放大”趋势。一位研究亚洲市场的资深人士告诉虎嗅,在东南亚市场,中国新品牌正在加大流量端投放并将更多的产品“上架”,这都可能带来更多的潜在风险。

以及,受2022年初国际形势影响、原料价格高企影响,部分新品牌正面临供应链加倍承压状态。一家奶茶公司采购负责人告诉虎嗅,他们的一款红茶SKU采用了斯里兰卡原料,由于加工厂位于国内,这些原料需要先运回国内加工后再送往泰国等市场,在2022年新的“成本体系”下,这种“转运”模式已经让公司的海外业务“难以为继”。

流量焦虑

“出海并未变容易,竞争更激烈了。”

6月2日,在东南亚运营网红机构的扑乍那告诉虎嗅,在5月内有多达27家中国知名品牌来咨询“网红合作”,而在2020年他生意最火的一个月只有3家来自中国的意向客户。

在东南亚市场,人们习惯于把网红分为5级(或者4级),这是一种源自Instagram网红体系的分级方式,在金字塔底端,数量最多的是“级名”为Nano的素人网红——这些网红分布在泰国、越南、印尼、新加坡,普遍拥有800~8000粉丝(注:严格意义上,Nano级粉丝量一般为一千以上一万以下)。

“中国品牌开始激烈争夺网红。”扑乍那描述了一个年初发生的细节:有三家在中国市场颇有名气的零食品牌看中东南亚市场,并希望通过“流量种草+电商卖货”的方式打开局面。而摆在这几家公司面前的挑战是,在东南亚拥有知名度和带货力的头部网红“屈指可数”,品牌投放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同类竞品在同一时段投放同一个网红。

为了避开这一局面,三家公司把目光转移到Nano级和Micro级网红身上。(注:Nano级别之上,便是Micro级网红,普遍拥有1万至10万粉丝量,有业内人士告诉虎嗅东南亚市场的Nano级、Micro级网红群体,类似中国市场的KOC群体)随之而来的是“竞价”,据扑乍那透露,一位普通的“Nano级美食主播”的合作价格,在过去10个月时间里至少上涨25%。

争夺网红资源背后,是更为激烈的流量战。在东南亚市场,互联网世界的种草几乎被四大平台分割——Instagram、YouTube、TikTok、Twitter。而传统媒介对用户的影响力极强,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电视台、核心点位的街头硬广依然是最重要的曝光方式。

随着更多中国品牌进军东南亚,从互联网世界到传统媒介世界的“投放价格”都在水涨船高。“相比于疫情前,有些头部资源的价格上涨接近一倍。”流量变贵,给2022年新消费出海增添了难度,但这不是唯一难度。

有出海圈内人表示,最近几个月更多的品牌开始尝试出海、更多的人挤进出海圈,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部分热门出海品类正在面临“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打法同质化、定位同质化。而这种同质化,可能将会在不远的未来,让这些品牌“尝到苦果”。对于即将在2022年发力出海的品牌而言,到底该如何找到更有效的出海打法呢?

华宇登录_百度的概念车,和发布会一样可笑

0610

昨晚,百度发布了自己子品牌集度的一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号称与几个月后发布的量产车有 90% 重合度。按照百度说法,集度这辆 Robo 01 是汽车 3.0 时代的代表性产物。

但看完整场发布会,我认为,百度对于汽车时代的划分,以及对自家概念车的预期,都很可笑。

很幸运,在发布会前几天,我有幸接受百度邀请,提前预览了这辆“汽车机器人”,能够更近距离接触这辆汽车 3.0 时代的产物。

但即便在线下看过这辆概念车,也很难认同,这辆车会以 90% 的还原度成为真正的量产产品。

亦或者说,集度并不想让大家真正知道,自家造车的真实进度,这辆概念车变成量产车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外观的美观程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观看法,按照百度的描述:

车身如同机器人外壳,主副驾蝶翼门、后排对开门、无痕侧窗的设计在业内独具一格,车身整体外观设计线条简洁,富有科技感、运动感。机器人化的前脸设计集成了交互式 AI 像素大灯和高识别率AI 语音交互系统,实现人-车-环境之间的自然沟通。AI像素大灯与全车贯穿氛围灯,呈现最"社牛"的灯语,赋予场景智能新内涵。

暂且不论究竟什么才是“最社牛灯语”,面对这样的外观设计,高合汽车海外传播高级总监果铁夫显然不太满意,在直播间评论区表示:抄了高合。

Robo 01 概念展示车,无 B 柱,前鹰翼门,后对开门,开门时晃晃悠悠的状态让人很容易推测同样的设计并不会复制到量产车上。

毕竟如果按照李彦宏在之前公布的量产车 20 万定价区间,如果百度想要严格复制这套车门设计,在车身强度,工艺,以及车门的开合机构设计上,都需要下极大的功夫,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即便元宇宙世界的体验让我失望,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样酷炫的车门一定会量产,毕竟如果概念车的车门与量产车不同,百度之前吹出的 90% 相似度,就肯定无法完成。

因为 Robo 01 这辆车,最离谱的设计,其实在车内。

百度说:ROBO-01 的内饰设计灵感来自科幻宇宙飞船的座舱概念。座舱中配备了3D无界一体化车机AI巨幕。高科技 U 型方向盘,为驾驶员提供精确、轻便的舒适转向体验,在行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屏幕信息可视性。领先的线控转向技术支持自动驾驶状态下方向盘的伸缩隐形和可变转向比。全车取消门把手、换挡杆、左右拨杆等90%物理操作。驾驶员和乘客可通过语音交互控制车辆所有功能,实现可见即可说、可触即可控,是最直接、最自然人车交互。

无论是折叠伸缩的方向盘,还是取消车内按钮,亦或者是除了好看毫无舒适型的座椅,都很难让人看出这辆车有任何量产潜力可言。

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少见的一体式大屏幕,百度也没有在概念车的演示中,展示任何实际的 UI 设计以及交互,只是简单播放了一条宣传视频。

看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百度是如何定义“汽车机器人”这个概念,应该就是看着很有未来感,尽可能取消实体按键,尽可能用语音和自动驾驶来控制车辆。

但语音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大家心里都有数。即便是百度自家的智能音箱,也没有靠自己极其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硬件产品,而百度苦苦经营多年的自动驾驶,如今也只是免费在几个试点区域,边测试,边以免费乘坐的噱头,吸引普通人体验。

在预览百度这辆概念车之前,我与很多百度和集度的工作人员都沟通过,所有人都给我一个印象,就是无论是百度还是集度,围绕这辆车在工作的员工,都在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要帮李彦宏老板解释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汽车机器人。

当然,每个人对于机器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也听了 N 多个版本对于这辆概念车的诠释。

至于“汽车机器人”这个概念是从哪儿来的?是李彦宏在去年的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的。

坦诚讲,这并不是个好现象。

每个公司都有奉承领导的情况,但这事儿落到造车上,会格外危险。

在今晚的发布会后,很多媒体老师都非常克制且体面描述这辆概念车很有未来感。

确实,如果一辆概念车单纯为了展示一个品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进展,未来感是褒义的,但如果一辆概念车,是被品牌认为有 90% 接近量产,但仍然不切实际,漫天设计,那该如何让潜在消费者真正相信,最终的量产车是可靠的,是安全的,是值得真正掏出真金白银来下单购买的。

而当一个造车团队的成员,都很难理解老板对于产品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又该如何高效且稳健的推进一辆车的研发和生产。

也许所有人内心都是同一句话:反正是挣份工资,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好了,毕竟公司不是自己的。车不行,公司黄了,大不了换个工作,毕竟造车还在风口。

当然,今晚的这场发布会,只是集度概念车的发布,真正的量产车在年底亮相前,外部也确实没人能知道,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在看到李彦宏自己在元宇宙的虚拟形象,与集度这场发布会的主持人虚拟形象的对比,我已经很难确定,集度这家公司,在年底,会给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带来的究竟是惊喜还是笑话。

祝百度好运,祝集度好运。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贤合庄割韭菜,陈赫需要负责吗?

0610

日前,陈赫与贤合庄一同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昔日风头无两的明星餐饮品牌,成为众矢之的。

据媒体报道,加盟商近日集体维权,质疑贤合庄割韭菜。维权事件过去一周多后,不仅福建贤合庄背后的公司改名,陈赫为大股东的公司也退出了福建贤合庄股东行列。

加盟商表示本是奔着陈赫的明星光环而来,结果却赔得血本无归。

对于加盟商维权一事,贤合庄在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声明称,公安机关已将扰乱门店秩序的所有人员强制带离至派出所,采取了教育、警告等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表示公司通过补贴物料、减免费用、增加运营人员和创新锅底菜品等多种方式帮扶加盟店。

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加盟商要求退加盟费、赔偿开店损失的诉求协商不了,如果要维权就走法律途径。

贤合庄的加盟模式是否合法合规?加盟商是否有可能要回加盟费?明星店背后的中介公司、陈赫等人是否该承担加盟商经营失败的责任?贤合庄背后的公司改名,陈赫公司退出股东行列原因为何?明星餐饮品牌加盟有哪些套路?如何避免被坑?

对此,凤凰网娱乐采访到一位曾加盟过明星店的商户孙先生(化名)获知许多经营细节,并独家咨询了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梁葳蕤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华进行专业解读。

01、加盟商透露贤和庄加盟内幕,代理光靠卖底料就月入40万

日前,一段加盟商在贤合庄火锅店门口维权的视频登上了热搜。视频中,一群穿着统一的加盟商在贤合庄成都总店门口聚集抗议,他们的衣服上印着“坑”、“惨”等字样。

其中一位加盟商齐先生表示,他开店时贤合庄广州的加盟店只有四五家,但是后来增加到了十九家,严重挤压其生存空间,如今他投资的800万全都血本无归。

与这位加盟商有共同遭遇的人还有很多,据加盟商刘先生向媒体透露,他们每开一家店就有500万左右的成本。据媒体报道,首先,贤合庄的加盟费高达48万(刘先生在北京开店加盟费花费50万),此外还需要再缴纳5万元保证金。加盟之后,加盟商只拥有贤合庄品牌3年的使用权,3年过后如果还想继续使用,就要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续约

此外,加盟商店内的食材及桌椅建材等,也都需要从总部统一订购,且价格要比外部高出不少。据媒体报道,一个陈赫的雕像就需要7500元,还需另外支付1500元的物流费用。就底料而言,加盟商从贤合庄公司进要70元,但在成都的市场售价只有40元。这些投入让刘先生在开业前林林总总又花了100多万,“如果不从他们那进货,他们就罚我们的钱”。与加盟商们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代理光卖底料,底料供应方给他们的返点,一个月就有40万,刘先生透露。

各地加盟商还被要求缴纳各种宣传费用,并要定期组织员工到成都接受总部培训,这期间所有费用由各门店自己承担。

顾客充值的费用也要集中打入代理的账户,再由代理每个月统一分钱。但刘先生表示,自己从没拿到钱,想要退出的时候对方甚至连当初的5万元保证金都不退。

另外,加盟商每月还要支付营业额2%的管理费,且要一次性预付半年。所谓管理费,是总部到各门店进行指导、帮助加盟商的费用。然而实际运作起来时,这种“管理”却仅仅表现为总部到各门店的巡视,有加盟商甚至表示,自己仅开业当天见过总部工作人员一面,此后对方再也没来过。

如果没能按时缴纳管理费,还会面临被告上法庭的风险。在刘先生和合伙人赵先生因经营问题没能按时交纳管理费后,被贤合庄京津冀代理人以 “被告未按约定缴纳管理服务费”等为由起诉。

不过,在起诉过程中发现,原告贤合庄京津冀代理人并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刘先生和赵先生胜诉。

02、律师详解加盟商如何维权,贤合庄未及时备案涉违规

贤合庄火锅店两年扩张800家店,但加盟商却无力经营,选择集体维权。贤合庄的加盟模式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接受凤凰网娱乐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贤和庄火锅店确实存在加盟模式违规的问题。

首先,该火锅店未及时在商务部进行特许经营备案,涉嫌违规。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即贤和庄火锅总部和被特许人即各地加盟商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且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商务部进行备案。而据官方网站显示,贤合庄在2022年4月才备案。

公开信息显示,贤合庄与加盟商签订的合同叫做《品牌合作协议》,通篇未出现“加盟”二字,店铺也以“合作店”来指代,但协议内容约定的合作模式属于特许经营的内容。文字表述不影响实质内涵,因此贤合庄火锅店与全国的分店成立法律上的商业特许经营关系,其未及时在商务部进行备案,有意规避监管,使加盟商的权利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涉嫌违规。

贤合庄在未备案的情况下招募加盟商,加盟商有权要求解除和贤合庄的加盟合同,并要求退费并承担其他损失。

其次,贤合庄收取的高昂加盟费及宣传推广费用未能全面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涉嫌违规。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且贤和庄收取的加盟费和后续的宣传推广等一系列费用应当落实到合同里或其他书面协议上,目前,大部分的加盟商不知道高昂的加盟费、宣传费是花在了什么地方,没有履行及时、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相关费用的支出和使用也不透明。

最后,贤合庄总部提供的价格虚高的物料费用属于变相收费,涉嫌违法违规。我国法律规定,加盟合同可以约定加盟商必须从加盟公司采购原料,但采购价格应当合理。

对于从总部订购的食材及宣传等物料的价格明显高于合同履行地的市场价格,且总部也无法提供相关材料证明价格虚高的部分合理时,加盟公司涉嫌变相收费,属于侵害加盟商公平、自主经营权的行为,加盟商有权拒绝接受虚高部分,要求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

对于加盟商投入大量资金,现在无法回本和盈利的问题,杨兆全律师向凤凰网娱乐表示,特许经营合同的目的是加盟商在特许人的指导下发展业务,因此无回本盈利,重点要看特许人是否履行了全部的法定义务,如从是否为加盟商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否满足条件,是否隐瞒重要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等方面综合来看,若因特许人的原因导致加盟商损失的,特许人应当对加盟商的损失承担赔偿。具体来说,如果加盟合同中约定了加盟商保本保利条款,该条款有效,加盟商可以基于合同的约定向加盟公司主张相关权利。

凤凰网娱乐独家采访到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梁葳蕤律师,他认为加盟商当务之急应当仔细研读当时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积极搜集并固定品牌方违约的证据材料,冷静地与品牌方进行沟通协商,若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考虑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加盟商控诉:“加盟的时候说,十个月到十五个月回本的,现在血本无归。” 梁葳蕤律师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品牌方不得对外宣传称多久之内“可以回本”这样的盈利承诺

“加盟时明确的盈利承诺可以作为日后维权的一个依据,加盟商若能证明加盟时存在盈利承诺,引诱加盟后却无法兑现承诺的,加盟公司的行为涉嫌构成欺诈、虚假宣传行为,加盟商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加盟费,并对加盟商的损失承担相应侵权赔偿责任。”,杨兆全律师补充道。

还有加盟商向媒体表示,品牌不断做出排队的假象,让消费者或投资者以为贤合庄生意非常好。

杨兆全律师对此分析表示,雇人排队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经营者雇人排队来营造生意火爆的假象属于欺诈性的消费诱导的行为,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虚假宣传的行为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此外,贤合庄之前多次曝出食品安全负面新闻,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品牌形象,进而影响到各个门店的经营,梁葳蕤律师称,若有证据证明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品牌方过错造成,且门店的损失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因果关系,或者是《特许经营合同》中已就相关问题有明确约定,加盟商可以据此要求品牌方承担相应责任。

03、陈赫公司退股或为及时止损,他该为加盟商的损失负责吗?

贤合庄营销方式的核心就是粉丝经济和内容运作,加盟商看中的就是陈赫的明星效应。在贤合庄创立之初,陈赫还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是直接受益者。如今陈赫公司退股,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据天眼查,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创立之初,陈赫认缴出资额为350万元,是最大的股东。

从2019年至2020年,贤合庄火锅店迅速扩张。媒体报道,在这期间贤合庄开出700多家店,平均一天一家,巅峰时期更是在全国开了800多家店。

贤合庄的迅速扩张,离不开陈赫的明星效应,也离不开一家名叫“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操盘手。“至膳集团”是一家餐饮品牌孵化平台,关晓彤的“天然呆”、孙艺洲的“灶门坎”等明星餐饮,皆出自此公司之手。

贤合庄自2019年开始与至膳合作,便正式开始以“超级明星IP+互联网”的方式运作吸引加盟商,迅速扩大规模。

但随着疫情的到来,以及受贤合庄部分门店出现餐饮安全事故的影响,贤合庄的品牌热度逐渐退潮。餐宝典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4月下旬,贤合庄在全国各地已经关店超270家,关店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陈赫等人也于2020年初集体退出股东行列,变更为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最大股东,而这位新股东的最大股东依旧是陈赫,他的持股比例为38.5%。

在此次加盟商集体维权事件过去一周多后,陈赫则与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彻底划清了界限。

原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同时,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股东行列,新增海南亚广丰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最大股东。

陈赫的退股,更是成为了压死加盟商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加盟商们投资贤合庄,看中的是陈赫的明星效应,但遭遇困难时,陈赫却隐身了,独留亏损惨重的加盟商叫苦连天。

如此,加盟商的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杨兆全律师对凤凰网娱乐分析认为,首要应由贤合庄公司承担,若是确实存在陈赫本人故意以其明星效应作为诱饵,欺骗加盟,或者陈赫知道或应当知道贤合庄存在欺诈、虚假的行为而仍为品牌代言、宣传的,应当就加盟商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看中了明星效应才选择加盟的加盟商,如果加盟合同中明确就明星退股、明星发生丑闻等对加盟品牌有损伤的事由发生时,加盟公司或及明星对加盟商的赔偿达成一致约定时,加盟商可以要求加盟公司和明星对其损失予以赔偿,但这是需要有明确的书面约定的。不然,由于加盟商是与加盟公司直接签订加盟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很难追责到背后的明星身上,明星在加盟商业模式中担任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代言人。

凤凰网娱乐独家采访到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华,他表示品牌利用明星代言,比如用一些股份换广告,或用股份换别的利益,这种方式很常见,属于资源互换,互相利用,大家共同创造市场。

“如果做一个正当的企业或者产业是好事,但若是欺骗别人,就是坏事了,像这种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或者没有完成原有的承诺,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应该由国家出手,严厉打击。”。

他认为,像陈赫等明星不仅是代言,还有投资行为,因此分得不少利益。当明星没有深刻地去考察企业,靠着大众的信任,不负责任地代言,导致加盟商上当,肯定要负责任。“其次作为一个投资方,陈赫就更应该遵守特许经营的规则,对加盟商,对创业人负责。”

陈赫持股公司——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加盟商集体维权后退股福建贤合庄引发热议。杨兆全律师分析称,由于陈赫原本只是明星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其退股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没有实质影响,只是说公司的盈利亏损与陈赫已无实质关联,公司失去了明星信用背书,可能会影响到部分业务的开展,陈赫日后可能会更多以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出现。

陈赫公司退股贤合庄是否是及时止损的做法?杨兆全律师称,或许是,如果公司面临违法处罚或债务危机,一方面,陈赫公司退股,可以规避损失。特别是如果出资不到位的情况下,股东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其次,对陈赫的个人形象也会造成损害。

杨兆全律师表示,陈赫在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角色是大股东、直接受益人。通过工商信息可以看出,陈赫、朱桢等明星是以有限合伙人(LP)的身份参与到公司中。

陈赫作为有限合伙人,不实际参与合伙企业的经营,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而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其他股东,其执行事务的权限源自于全体合伙人之委托授权,在法律责任上,对有限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因此,对于能证明是由于特许方原因造成加盟商经营不善的,特许方即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应当承担责任。

其次,若能证明有限公司的股东如该合伙企业故意损害公司利益的,可以刺破公司面纱,要求该合伙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中,有限合伙人如陈赫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该合伙企业的执行合伙事务的普通合伙人股则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初衷是好的,杨兆全律师表示,它实现了企业管理权和出资权的分离,可以结合企业管理方和资金方的优势,使得资本与智力实现有效的结合,实现资源整合效能。

但现实中,确实发生了不少有限合伙人滥用有限责任,损害合伙企业的行为,是有部分钻空子事件发生的。但有限合伙企业能否类比公司法刺破面纱制度,进而要求有限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至于原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一事,杨兆全律师分析称,从法律上看是改变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原先关注的侧重点是企业包括现金流在内的各项投资管理事务,更名后的公司经营范围将扩充至餐饮管理与经营,开展与关注的业务也将更综合。

谈到贤合庄背后大股东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和加盟商之间的关系,据杨兆全律师了解,该公司是对贤合庄进行品牌打造的服务公司,与加盟商无直接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但是,如果该品牌管理公司发生故意打造虚假品牌,教唆或帮助贤合庄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就加盟商的损失承担一定比例的连带赔偿责任。

04、专家及加盟商揭秘明星餐饮套路,花钱雇人排队 洗脑传销式谈判

近年来,明星扎堆携资本入场餐饮行业。在加盟商眼中,依托明星资源的餐饮品牌,就是流量的象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仅许多承诺没能奔现,明星餐饮品牌还接连暴雷。在明星眼中的“致富密码”,却成为不少加盟商的“致负密码”,明星餐饮品牌陷入信任危机。

明星餐饮品牌吸引加盟商的套路有很多,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华向凤凰网娱乐表示,“如虚假广告、明星代言,搞一些托儿,在投资预算表上做文章等等形式都有。还有就是这种洗脑式的,传销式的谈判风格,各种弄虚作假。”

据李维华和凤凰网娱乐透露,业内现在假排队现象非常普遍,吃穿住行玩儿,尤其是一些网红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造成这种热闹的假象。他们会花钱雇人排队,口号就是“线上有声浪,线下有排队现象”,“线上的声浪,比如花钱雇人在小红书种草,虚假的自己夸自己有多好,都是恶性的” 。

一位曾加盟过明星店的商户孙先生(化名)向凤凰网娱乐透露,最初吸引他加盟明星餐饮主要有两点因素,一是加盟明星餐饮店能得到明星的资源,二是总部承诺过后期明星会到店推广,能给门店带来很多流量。

孙先生介绍,一般的明星店会通过明星的流量吸引加盟,在加盟的时候会承诺得很好。例如,对方会承诺,在加盟商加盟后,他们会马上做一波营销,请明星来站台,“给你打鸡血,然后说总部也会做推广,这样的话又有总部的扶持,又有明星的流量,你会觉得很好。”

但实际上,品牌方承诺的完成度是零,孙先生表示,加盟明星餐饮后,明星唯一的帮助是给他们拍了一个宣传VCR,99%的老板都见不到明星。

不仅承诺的明星站台不能兑现,在资金投入上,也花费不菲。凤凰网娱乐独家采访孙先生据他透露,总部除了赚加盟费的钱,还会收取其他相关费用,如巡店费,“比如说你需要店长或者处长来店里指导,需要给他们报销来回的机票,食宿相关你都要安排”。除此之外,对方还要赚物料费。加盟后,总部会卖给加盟商“料包”,所谓“料包”其实就是醋和酱油之类的调料加在一起,但原本成本只需要大概2块钱的东西,总部却以十倍甚至二十倍的价格卖给加盟店。如果不买,对方会说菜没有味道,达不到总部的要求,而合同上又规定不得私下采购,否则就要罚款。也就是说,加盟店必须采购总部物料。同时,管理费也少不了。

“三方面,加盟费是大头,料包是持续的收入,管理费属于额外的收入。”,孙先生说。

此外,孙先生表示,原本品牌方承诺后期总部会进行每个月一到两次的巡店,帮助他们保证餐品质量,并会对加盟店进行培训。但事实上,签约之后,孙先生才发现这些都是“画饼”,对方从未对他们进行过培训,也没有服务,也没有明星到店推广,当初承诺的一项也没做到。

不仅如此,这些年明星餐饮品牌的问题还层出不穷,品牌声誉受损直接会影响到加盟商的生意。杜海涛的火锅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郑恺投资的火锅品牌被曝出抄袭其他品牌的装潢设计;关晓彤参与合伙的奶茶店曾因广告问题被行政处罚...

再加上疫情之下,很多店没法做推广,即使做了推广消费者也来不了,而且推广费用太高,大家都不愿意做,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若商户没赚到钱,品牌总部还会责怪加盟商没有花钱做推广,将责任推到加盟商方面,加盟商们身上的担子也就变得越来越重。

如今看清现实的孙先生表示,明星店的流量其实只有一波,接下来就是上游收割下游的过程——总部收割代理商,代理商收割加盟商,加盟商收割消费者,而明星就在背后赚钱。明星不用担心会亏钱,因为他们有的是干股,有人甚至会投好几个,完全不可能亏钱。

在孙先生看来,“某些明星店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本身加盟还是能做的,但是因为这个事情全国影响力也非常大,大家就都觉得是割韭菜”, “现在的明星店基本上死绝了”。

说到底,明星餐饮品牌成为赚钱骗局,多方均“功不可没”。明星只想靠着明星效应赚快钱,在出现问题之后又毫无责任感,或是发一则不痛不痒的声明,或是甩手走人留下一地鸡毛。他们的犯错成本又太低,加盟商们拼命维权虽能令明星的名誉一时受损,但大众是健忘的,或许因为某部作品、某件事又令明星口碑回升。

加盟商自己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一味偏信明星效应,幻想明星流量能轻易变现,还没有法律意识,不懂如何在加盟之初就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最终结果只能是设局人早已想办法置身事外,只剩局中人还在为走出困境而挣扎。

参考文献:

《贤合庄火锅没有陈赫,800个加盟商没有春天》,二号研究员

《陈赫退股与贤合庄切割 明星餐饮店为何屡次翻车?》,财联社

《贤合庄两年扩张800家店遭加盟商质疑“割韭菜”》,济南时报抖音

《收了3亿元加盟费的贤合庄要倒闭?品牌辟谣了,但网友很失望》,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