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开户_裁员超 5500 人、净利润腰斩,腾讯怎么了?

0822

不出预料,腾讯二季度交出了一份糟糕的成绩单。

8 月 17 日晚间,腾讯控股发布 2022 年*季度财报。本季度腾讯总营收 1340.34 亿元,同比下滑 3%;净利润 186.19 亿元,同比下滑 56%,直接腰斩;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 281.39 亿元,同比下滑 17%。

「降本增效」是腾讯二季度财报的关键词之一。腾讯控股称,在*季期间,公司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在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

一季报中腾讯披露员工数量为 11.62 万人,而截至二季度结束,腾讯员工总数降至 11.07 万人,整体减少超过 5500 人。二季度,腾讯裁员的消息时有出现,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在未来的几个季度中,成本控制的效果将逐步显现。

由于市场早有预期,糟糕的财报并未对腾讯股价造成冲击。8 月 18 日腾讯开盘价 316 港元,高开 4.6%。此后有所回落,截至 18 日中午休市时涨幅回落至 312 港元,目前总市值 3.007 万亿港元,从全年来看累计下跌超过 30%。自 6 月底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后,腾讯控股市值蒸发了 9000 亿港元,股价更是多次跌破 300 港元大关。

对于股价,詹姆斯·米歇尔表示,腾讯的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并且投资组合公司的价值也同样被市场低估。针对近日市场传闻腾讯将出售美团股份的说法,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议上回应称该新闻报道不准确,腾讯一直在优化投资组合,且非常重视向股东返利。

米歇尔称,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向股东支付了 170 到 180 亿美元现金和股票作为投资回报。在投资和撤资方面,包括对京东等公司股份的减持,公司一直保持着适中的节奏,未来公司向股东回购和返利的动作会保持下去。

毫无疑问,今天的腾讯已经到达疫情以来的*谷。问题只有一个:接下来腾讯是会触底反弹?还是说这只是不断下滑的开始?

01

游戏、广告继续下滑,

还有一大隐忧

作为腾讯*的营收支柱,二季度,游戏业务在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均呈下降趋势。

二季度,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 1% 至 318 亿元,腾讯表示本土游戏行业正面临过渡性的挑战,包括大型游戏发布数量下降、用户消费减少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此期间,腾讯优先专注于提升技术能力并巩固在玩家参与度方面的*地位。

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下降 1% 至 107 亿元,随着玩家恢复线下活动,国际游戏市场正在消化后疫情时代的影响,腾讯也在加快动作。

本季度,游戏运营方面,在竞争激烈的战术射击游戏品类,腾讯旗下的 Riot Games 开发的《VALORANT》月活跃账户数和季度流水创新高。投资方面,欧洲子公司 Miniclip 收购了 SYBO,SYBO 是跑酷游戏《地铁跑酷》的开发商,其所研发的这款游戏为过去十年全球累计下载量*的手游,并使 Miniclip 的日活跃账户数增加 3000 万至 7000 万。新游戏方面,瑞典工作室 Stunlock 开发的一款生存开放世界建造类游戏《夜族崛起》,在其抢先体验阶段的首月销量达 200 万份。

关于游戏业务,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上表示,今年是调整消化的一年,行业何时恢复增长,目前尚不可知。即使游戏行业保持现在的状态,公司在未来几个季度仍然可以有不错的增长。他强调,营收增长不是利润增长的前提。

但情况恐怕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首批游戏版号发布后,腾讯未有收获,对此,高管曾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称,对规模大的,手握多款游戏的公司,没有游戏版号伤害还没有那么大,未来包括腾讯在内的公司会陆续拿到新的版号。但事实上,自今年 4 月国产游戏版号审核重启以来,已陆续下发 4 次版号,腾讯始终未有一款获批。

腾讯的另一大营收支柱也处于颓势之中。二季度,网络广告收入 186 亿元,同比下降 18%,反映互联网服务、教育及金融领域需求明显疲软。财报显示,广告业务在四月及五月受冲击较大,部分被腾讯合并搜狗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所抵销。随后于六月逐步回升,原因在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因 618 促销活动增加了广告开支,及广告需求略有增加。

具体来看,社交类广告和媒体类广告均出现下滑。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 17% 至 161 亿元,是由于广告需求疲软、广告竞投量低迷,使 eCPM 下滑。媒体广告收入下降 25% 至 25 亿元,是由于腾讯视频及腾讯新闻的广告收入下滑所致。

02

视频号,

担负微信收入任务?

两大现金牛表现疲软,视频号业务是腾讯本季度为数不多的亮点。

根据财报,二季度,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 717 亿元,同比总体保持稳定。其中,社交网络收入增长 1% 至 292 亿元,反映了视频号直播服务及数字内容订购服务的收入增长,而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的收入减少。

财报提到视频号信息流广告将是拓展市场份额及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机遇。二季度,视频号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 200%,基于人工智能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 400%,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 100%。

在变现方面,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上称,视频号广告与朋友圈确有不同,一是视频号的可参考指标更明确,二是机器学习和软硬件更先进了,三是短视频的广告成本更低,因为同包括朋友圈在内的社交媒体相比,视频号用户看到不感兴趣的广告内容就会划过去,也不会令其分神,所以目前国内两大现有短视频平台的广告载量约为 14%-15%,朋友圈每天展示 3 到 4 条广告,而有的时候用户看不到部分广告,所以有效展示量只有 2%-3%,预计视频号的广告载量必然超过朋友圈。

视频号的广告营收增速未来也将会高于朋友圈广告,视频号广告竞价系统很快将会推出,一方面作为合同定价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视频号广告营收的增长。腾讯有信心在竞价系统上线之后,能够实现至少跟国内短视频平台相当的 eCPM 水平。

关于视频号业务营收增长的前景,詹姆斯·米歇尔提到了几个参考指标。

一是视频号业务贡献了微信朋友圈 80% 的用户使用时长,而且增长非常迅速。视频号每千次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eCPM)略低于朋友圈的 eCPM,但是广告的强度要比朋友圈广告大,因此视频号业务每分钟用户观看时长可能贡献的营收要更高。

另外一个指标是同现有短视频服务相比,目前视频号的总观看时长还是没有短视频多,但是在每千次展示费用方面,视频号更有竞争力,表现优于短视频业务,所以总的来看,两个业务能打个平手。

03

《梦华录》难阻用户流失

本季度腾讯各大产品的运关键营数据整体并未出现明显波动,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腾讯微信及 WECHAT 的月活跃帐户 13.0 亿;腾讯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 2.35 亿,同比增长 2.3%。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达 1.22 亿,音乐付费会员数达 8300 万。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视频,腾讯自制电视剧《梦华录》位居 6 月全网播放量首位。根据 QuestMobile,腾讯视频在 6 月的移动端日活跃账户数比其最接近的同行* 20% 以上。音乐方面,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至 8300 万。7 月,TME 售出超过 600 万份周杰伦数字专辑。

虽然有《梦华录》这样的爆款,但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量仍然在持续流失,环比同比均呈现负增长,环比下滑 1.6%,流失 200 万人,同比下滑 2.4%,流失 300 万人,连续两个季度付费会员数同比负增长。

一定程度上,腾讯视频订阅会员流失可能是受到涨价的影响。今年 4 月腾讯视频宣布调整订阅会员价格,4 月 20 日零点起,腾讯视频 VIP 连续包月价格由 20 元调整为 25 元,连续包年从 218 元涨到 238 元。超级影视 VIP 连续包月价格由 30 元调整为 35 元,超级影视 VIP 连续包季从 88 元涨到 98 元,订阅会员价格的整体上涨幅度在 10%-25% 左右。

还是老打法的腾讯视频遇到挑战,同时老对手爱奇艺则开始求变。通过大幅缩减成本,爱奇艺在 2022 年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并已在 7 月时与抖音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此外,QuestMobile 数据显示,6 月,24 岁以下用户在爱奇艺的活跃渗透率 43.5% 要高于腾讯视频的 43.3%,在 Z 世代用户中,腾讯视频也不占优势。

华宇注册_字节电商拉开了大战

0821

字节跳动终究还是放不下布局电商赛道的那份野心。

据澎湃新闻报道称,从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电商内部人员获悉,近期抖音电商开启了新一轮薪资改革,覆盖旗下大部分运营团队。据悉,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运营岗位,产品研发等其他岗位并未涉及。

从表面上看,这轮薪资改革是为了提升团队效率,通过提升年终奖比例的方式,让员工重视绩效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计划布局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但与某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接触后未能达成合作。

过去几年间,字节跳动时刻展露着对电商生意的那份向往之心。2021年抖音电商制定的GMV目标是万亿元,虽然未能按期完成,但也从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字节对自身电商业务的强大信心。

只不过,在这个看似格局已经固化的电商赛道,字节跳动究竟又能翻出多大的浪?

放不下的金融梦

作为后起之秀,字节跳动一直奔跑在追赶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老大哥背影的路上。尤其是在与电商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务上,虽然处于落后局面,却也一直没有放弃金融这块拼图。

从2015年开始,字节跳动开始组建金融业务团队。并从2017年起,通过采用收购的方式先后获得证券投顾、保险经纪、支付、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金融牌照。其中,最受字节跳动重视的,就是支付与信贷这两块碎片。

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武汉合众易宝科技,和网络小贷公司深圳中融,字节跳动获取了互联网支付资质和全国性网络小额贷款资质。

字节跳动这一动作的核心意图,显然就是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当前环境下,支付早已成为数据、资金、流量的底层入口。

这种重要性从字节跳动飞速上线抖音支付这一动作也能看出一丝端倪,为了快速铺开抖音支付在用户当中的使用率,字节跳动选择了用春晚红包这个“传统”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自营支付业务对字节跳动所具备的重要性。

伴随抖音电商的成立,字节跳动的电商业务闭环进一步被补足。基于电商作为场景支撑,叠加消费分期、小微贷、现金贷的消费金融变现路径,字节跳动的消费金融模式已经无限接近于阿里、京东的消金变现逻辑。

如字节推出的DOU分期,不仅支持部分商品分期免息,同时有着最长36天的免息期,场景覆盖抖音直播购物或小店购物。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这一动作也从侧面透露了字节跳动那份急于补足金融版图的野心。

字节的机会在电商?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短视频流量资源的内容平台,字节跳动一直在寻求将自身流量变现的种种可能。2016年4月,伴随淘宝直播和京东直播的上线,电商直播为抖音流量变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018年3月份,抖音正式推出直播带货的功能。并逐步补足平台的电商属性,上线了商品橱窗等方便用户查看、购买商品。同时,针对入驻抖音的品牌账号,商品橱窗的也逐步迭代成类似淘宝的商家店铺。

但对比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抖音电商并没有太多优势。不仅仅是源于国内成熟的电商生态,也与抖音本身的内容平台属性有着一定联系。

在早期,连抖音自身或许都并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做电商。是学习快手做电商直播,还是基于已有的内容资源成为内容电商,似乎都无法完全满足抖音自身的定义以及契合其内容生态。

于是,在2021年初的电商大会上,出现了一个“兴趣电商”的概念。

兴趣电商的核心,就是帮助用户发现他的潜在需求。当用户在“刷”抖音时,帮助他们遇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很显然,兴趣电商的中心,是基于抖音强大的推荐算法和平台技术能力。如果按照短视频的模式,抖音通过算法掌握到用户的喜好,最终向用户推送符合喜好的相似内容,那么兴趣电商应该也是采用同样的逻辑。

但想要用户为爱花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兴趣电商能够完美地契合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最终的转化率能有多少,却尚不可知。

2017年,马云曾在访问非洲多哥时表示:“每天晚上有1700万淘宝用户在使用淘宝,但是却什么都不买。”

只逛不买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使用购物平台的常态,但这反而凸显了字节跳动的优势。

根据极光数据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用户日均总使用时长为441.6亿分钟。如果按照此前公布的日活6亿用户计算,那么平均每位用户的单日使用时长约73.6分钟。而在2020年,中国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为100.75分钟。

更长的使用时长,不免会出现更多的“偶然”。当你刷淘宝刷得越久时,也更有可能碰上令你心水的商品。根据第三方测算,兴趣电商的GMV到2023年大概会超过9.5万亿。在如此规模下,抖音电商显然有着更具想象空间的未来前景。

国内电商玩家们的“尽头”在海外?

在淘宝的万亿GMV下,字节跳动的电商业务规模目前还并不够看。但在国内众多电商玩家的包围下,海外成为字节跳动盯上的新市场。

过去的一年之间,抖音海外版TikTok将直播带货带到了海外市场,并一路突飞猛进。此前36氪曾报道称,TikTok电商2021年GMV最高约60亿元,2022年GMV目标接近120亿元,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进入全球各大主流市场,达到千亿美金的规模。

与国内电商业务相似的是,字节跳动也同样选择从支付入手。在去年字节跳动开始大量招聘“国际化支付中台”的相关职务。按照此前字节跳动金融板块的发展逻辑,字节此举很有可能是想为TikTok也同样打造一套支付系统,构建完整的金融体系。

不过,海外市场同样需要面临不小的阻碍。相较国内局势更为复杂的监管环境,阻碍了字节跳动国际支付业务的进展。如果与抖音支付的上线速度作为对比,TikTok支付的线上速度显得尤为缓慢。

另外,海外电商市场还需要面临复杂的国际供应链及物流问题。据悉,TikTok电商去年60亿的GMV中,有超过70%的占比来源于印尼,仅有不到30%来自英国。

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与两地电商市场不同的成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机构Momentum Works数据显示,2020年印尼电商销售额322亿美元,仅次于中国、韩国和英国在全球排名第四,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电商市场。印尼有着较为成熟的电商生态,如现在将国内物流市场搅乱的极兔快递,就是从东南亚跑出的物流企业。

而在欧美其他地区,TikTok电商需要面临的是亚马逊的围追堵截,尤其是缺乏成熟国际物流体系的TikTok,短期之内显然难以与这家全球最大的国际电商巨头抗衡。

这并非给字节跳动海外电商之路泼冷水,相反极高的用户使用量将会是未来TikTok电商开拓市场的最强武器。据《华尔街日报》准确数据报道,TikTok在2021年成为访问量最大的网站,击败了谷歌。正如上述抖音兴趣电商在国内市场的突破逻辑相似,TikTok同样有着令用户成瘾的算法技术。

与此同时,相较国内成熟的电商市场,大部分海外电商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尤其是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疫情,更是加速了电商在国际市场的渗透。

作为如今全球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TikTok无疑有着极强的流量资源,兴趣电商的模式搭配极长的用户使用时长,都让TikTok电商业务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尤其是,当短视频浪潮已经席卷全球的当下,以兴趣算法作为导向的电商模式,或将成为字节跳动创造新增长点的机会。

华宇平台官网_腾讯音乐的十字路口

0819

北京时间8月16日,腾讯音乐公布2022年*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腾讯音乐二季度营收为69.1亿元,同比下降13.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亿元,同比增长3.5%。

*季度,腾讯音乐与视频号联手缔造了多场线上演唱会,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回归到整体业务层面,这一剂猛药虽然没有“药到病除”,但至少让人看到了回暖的迹象,业务表现亦超出了市场预期。

社交娱乐用户数下滑一直是影响营收的主要原因,这与直播赛道处于新旧切换时期有关,值得庆幸的是*季度该数据环比回升。叠加稳步攀升的在线音乐订阅服务,腾讯音乐当下状况看起来没那么坏。

“现金牛”的中年焦虑

如果说,“播放器”属性的在线音乐业务是腾讯音乐的“门面”,那营收占比几近6成的社交娱乐服务便是这座音乐大厦的支柱。

2022年*季度,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了20.4%,自2020年第四季度的高点以来,该项业务一直处于下滑态势,同持续上升的在线音乐订阅服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对此,腾讯音乐在*季度财报内回应称,营收减少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以及来自其他平台的竞争加剧所致。此话不假,社交娱乐服务的主战场在于直播板块,不仅赛道整体面临着短视频平台、手游抢占用户时长的外部威胁,腾讯音乐直播业务的特质亦为其破局之路束上了枷锁。

相较于综合直播平台,腾讯音乐的基本面使得其直播业务被束缚在在线音乐平台的框架之内,以秀场直播为主。而秀场直播虽吸金能力较高,但对外部冲击更为敏感。

以游戏直播为例,尽管不如秀场直播那样吸金,却能通过每年游戏行业固定产出的新游戏获取源源不断的热度,用户池稳定的竞技游戏与电竞赛事亦将长期对用户产生引力。而这种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抵御了外部竞争对手的冲击。

相比之下,秀场直播显得没那么稳健,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接连攻向直播的档口,腾讯音乐社交娱乐用户增长乏力。*季度,腾讯社交娱乐服务月活跃用户同比下降20.6%。

尽管环比实现了略微回升,但考虑到该业务付费用户连续6季度的下滑,回升大概率与其在线演唱会分流而来的用户有关。抱以看热闹心态涌入的用户,付费意愿其实并不高,是典型的无价值用户,顶多只能起到“气氛组”的作用。

另一方面,趋严的监管环境亦将使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长期承压。今年5月,网络主播直播新规出台,不仅“榜一大哥”成为历史,大哥们比拼财力的打榜、PK功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显然,这轮监管对强调秀场直播的腾讯音乐而言是很大的打击。

用户正不断流失,营收能力亦被削弱,这意味着,社交娱乐服务这头现金牛已显露出疲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直播业务的坍塌,相反,其仍将在腾讯音乐的营收版图中发挥重要角色,只是对腾讯音乐整体向上的牵引力稍有削弱。

因此,腾讯音乐在这个“中间期”,与其指望社交娱乐业务带动增长,倒不如围绕更有潜力的新业务板块做文章。

寻找直播继承人

如果仅从增长维度来看,“播放器”业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订阅服务营收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7.6%,付费用户8270万人,同比增长24.9%,用户与订阅营收双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季度以来的三年间,腾讯音乐在线音乐订阅服务营收及付费用户数一直保持着增长。

不过,订阅服务很难在短期内撑起大盘。*季度腾讯音乐订阅服务付费率只有13.9%,潜在转化人群规模庞大。

以在线音乐平台龙头Spotify为例,其面向全球市场用户,付费率几近5成,仍饱受商业模式的困扰。而在会员价格不提升、毛利率变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用户总量有限,付费率仅13.9%的腾讯音乐,“播放器”业务任重而道远。

从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直播潜在的继任者有三,一是在线演唱会,二是长音频,三是音乐元宇宙。

前段时间屡屡在朋友圈刷屏的线上演唱会,*是腾讯音乐近一年多来少有的亮点。

2022年4月1日,*季度的开端,腾讯音乐联合宝丽金,将修复后的张国荣《热·情》演唱会于线上重映,并吸引了超过1700万人观看。在此之后,崔健、周杰伦、罗大佑悉数到来,或重映经典演唱会,或线上直播,线上演唱会几乎贯穿了腾讯音乐的*季度。

其也乐此不疲地从线上演唱会的流量场中捞金。周杰伦“魔天伦”演唱会重映时,腾讯音乐就曾在TME live新增入口,将用户导流至摆有周杰伦周边的官方店铺。

然而, 这轮演唱会热潮的主角是争锋相对的视频号与抖音,腾讯音乐更多扮演着后勤的角色,这表示,热络的线上演唱会对腾讯音乐用户总量的拉动有限。

另一方面,线上音乐会并非新鲜事,不管是老一代人熟识的杨丞琳、刘若英,还是新生代听众偏爱的五条人、落日飞车,均举办过线上演唱会,可出圈者*,往往只是少数人的狂欢。再看出圈的罗大佑,亦或是孙燕姿,均是粉丝基数庞大的*。

这意味着,或许只有*的*,才能缔造病毒式传播,但配得上此地位的明星基数有限,常态化势必将面临高额的成本压力,更不必说大众情怀亦会随着线上演唱会的泛滥而消耗。此外,前述此波出圈,背后实际是两军交战的产物,而一旦线上演唱会失去了平台的全力推流,即便是顶流入场,亦将很难复制之前的盛况。

线上演唱会大概率将同周杰伦发布的新专辑一样,积极影响将停留于短期,毕竟周杰伦不会每年、每个季度都发布新专辑。

再看音乐元宇宙。尽管在财报中腾讯音乐并未提及元宇宙,但细读其业务亮点,不论是酷狗的“KK秀”,还是AI歌手“超越AI”,亦或是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及虚拟专辑房间,均流露着一股元宇宙的意味。

其中大多数属于产品层面的尝鲜,并非用户刚需,对业务拉动有限。值得关注的是TMELAND,其与Adidas Originals缔造的虚拟说唱演唱会实现了超700万人次观看,交出的答卷尚有一定说服力。

这也是腾讯音乐诸多变现业务中,最接近于“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的形式。

曾经腾讯音乐时常宣传的数字藏品,在*季度财报中的并未提及,这或许同腾讯数字藏品平台幻核的关闭有关。对腾讯而言,幻核是典型的无价值业务,而TMELAND若想要发光发热,仍需为其找寻明确的增收路径。

由此可见,线上音乐会、TMELAND等创新属性较强的业务能够在短期内出效果,但长期增量,或仍需竞争力更高的业务来支撑。为此,腾讯音乐将视角投向了相对稳健的长音频及ToB业务。

开辟下一个战场

往窄了说,长音频并不属于在线音乐的大框架以内,腾讯音乐大可借此切入另一个市场。

尽管长音频与音乐的逻辑均是以内容生态为主,但主体为有声书,受众范围相对较窄,对内容连贯性要求较高,对高品质IP的要求明显要高出一个量级——用户或许能听完一首3分钟的难听音乐,但绝不会听完一部不感兴趣的小说。

基于此,腾讯音乐之所以发力长音频,很可能同腾讯视频、阅文集团在内容侧的先天优势有关。相较普适性较高的音乐,即使内容侧优势显著,腾讯音乐长音频赛道依然面临着寻找用户、留住用户、培养用户习惯等多重挑战。

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中,腾讯音乐披露其长音频MAU超1.5亿,同比增长65%;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雪中悍刀行》有声书累计播放量已超1.4亿。在2022年*季度财报中,作为长音频案例的《北派盗墓笔记》数据已走过峰值。

而在*季度财报中,腾讯音乐更是只给了长音频案例,数据却只口不提。相比之下,其余亮点部分均有数据支撑。单从近三季财报表述来看,腾讯音乐对长音频业务的态度似乎不再如过去般暧昧。

不过,前述所有围绕腾讯音乐的叙事,都围绕C端业务为核心展开。但倘若切换维度,B端或将成为其未来的一大看点。

例如8月16日,*季度财报发布当天,QQ音乐宣布将面向蔚来汽车推出的车载杜比全景声音乐服务。

尽管之前其产品便已通过车机应用商店等形式登陆,但针对单家车企的合作并不多见。而在此之前,腾讯音乐*的对手网易云音乐也已将触手伸向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同多家车企达成了合作。

究其所因,B端市场对音乐保有需求,但若是亲自与版权所有方沟通,不仅沟通成本巨大,亦难以负担一次性买断版权的成本。而腾讯音乐作为在线音乐平台,自然而然地起到了版权整合与分发的作用。

对腾讯音乐而言,倘若其将ToB版权分销这块彻底打通,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购买版权的成本压力,进而改善利润率。

虽然腾讯音乐“上车”存在各类车规要求的束缚,可是想象力不比“耳麦”来得低。座舱密闭空间与分屏,让用户产生更好的娱乐体验。此外,在诸多造车新势力寻求差异化,打出“K歌”功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为其拓展付费用户。

只是,开拓ToB市场并非易事,车端场景也好,客厅场景也罢,均有着各自亟待解决的痛点。

作为在线音乐平台大肆分销版权,如何与上游版权方分配利益亦可能成为矛盾点。基于此,如何将自身推销给更宽泛的B端市场,以及如何强化自身在音乐产业链中的地位,这或许将成为腾讯音乐下一阶段需思考的问题。

华宇开户_掉队「新势力」,蔚来要做选择题

0819

2022年,蔚来流年不利。

年初的那波疫情中,蔚来成为了受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之一。4月份,蔚来官方App发布关于近期生产与交付情况的说明称,因为疫情原因,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这直接导致了蔚来4月份仅交付新车5074辆,同比下降28.6%。

随后仅6月份,蔚来就连续出现“高空坠楼事故”和“被国际做空机构做空”两起负面新闻。蔚来后续的不当回应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不满情绪。

不止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愈发激烈。过去一直被视为*梯队的零跑汽车和哪吒汽车开始发力,交付量稳坐新势力前二,实现了对*梯队的超车。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谈及此曾说,“月销破万仅仅是结束了淘汰赛,后续竞争会更加残酷。”

从*到被反超,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龙头的蔚来,问题到底出在哪?

蔚来掉队

要了解这个问题,不妨先从销量看。

很长一段时间里,“蔚小理”一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而蔚来则是三者中的老大哥。

在早期的拓荒时代,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未形成普遍消费认知的时候,蔚来的销量傲然*一众同行。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寒冬,蔚来咬下20565辆的销量,小鹏是16608辆;

2020年,蔚来卖出43728辆,理想为32624辆,小鹏则是27041辆。

2021年,蔚来以91429的交付数坐稳*。

但今年以来,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伯虎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了造车新势力今年以来的交付数据。从1月份开始,蔚来便逐渐滑落*梯队,一季度整体销量为25768辆,位列造车新势力第四,而小鹏、理想和哪吒汽车则分别为34561辆、31716辆和30152辆,差距明显。和第五名零跑汽车的21579辆相比,*也不多。

把时间线拉长到半年,尽管蔚来在6月*重新回归万辆俱乐部,达到12961辆;但整体交付数据不佳,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来看,蔚来累计交付50827辆。排名再下滑一位至第五,零跑汽车则升至第四。

从最新的7月交付数据来看,包括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在内的五家车企7月销量虽然都超过了万辆,但哪吒汽车夺冠,蔚来汽车垫底。

其中尽管蔚来7月交付新车10052台,同比增长26.7%,但和哪吒、零跑相比,显然不够看。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多样的。比如一直以来,蔚来受产能的限制比较大,在7月31日的蔚来合作伙伴日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就透露,因为压铸件供应不足,导致7月生产较计划减少了数千辆,还现场喊话供应商,“拜托各位供应商伙伴顶住压力”。

而且无论是零跑还是哪吒,其主要车型的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下,无论是b端还是c端,这种价格在跑量上都具有优势。

今年7月,领导了对哪吒汽车投资的360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就曾提到他认为其中一个增长因素是哪吒汽车越来越多的订单来自二线到四线城市的C端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对汽车的空间、尺寸和性能更偏爱。

一些网约车经销商也认为,20%左右的顾客会考虑哪吒汽车作为网约车。

“因为车型大,而且并不贵,凭这一点,这个牌子不愁卖。”

而蔚来汽车目前推出的所有车型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在交付数上肯定比不过低端车型。

但更重要的是,和之前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造车新势力不是*的选择,蔚来的增长空间就要大打折扣。

新能源的传统战

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想象力的堆叠都不过四个字——“量价齐升”。

从蔚来的产品线来看,价格是有了,目前已经发布的6款车型均属于高端车型。

但一方面,高端市场本就有限,根据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上30万以上的SUV车型中,国产销量为163.5万辆,进口销量为46万辆,二者合计总销量为210万辆,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的9.6%。也就是说,即使所有燃油车主都改开电车,其市场的总容量也有限。

而且目前除了特斯拉和高端燃油车品牌陆续推出的电车,蔚来还要面对来自小鹏G9、华为问界M7、阿维塔等新玩家的冲击。

牢牢把持10万-30万价位、半年卖了64万辆车的新王比亚迪同样也有上高端的想法,其旗下的2022款比亚迪汉顶配指导价格已经来到了32.98万元,还推出腾势D9布局高端MPV市场。

并且蔚来自己相对混乱的产品规划也对其销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今年6月刚刚上市的蔚来SUV ES7,这款基于NT2平台打造的新车在续航、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体验上比老款的886车型更好,价格却和ES6、EC6的高配版、ES8的低配版有所重叠。

2022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就“ES7的发布是否会蚕食和挤压现有产品比如ES8和ES6的市场份额”问题向蔚来询问时,李斌也没否认可能“会有一些”替代关系。

对于蔚来来说,无论是从行业还是自身来看,高端车型的走量会愈加困难。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期呈现“哑铃型”结构,也就是新能源汽车集中于高低两端,要么直接爬上国产燃油车想都不敢想的高端价位,要么集中在低端价位内卷。

但随着市场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结构正在逐渐改变。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A00级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缩减至29.9%,A级纯电动车市场份额提升至28.2%,B级、C级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9.8%。

从整个汽车市场来看,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有车家庭比例达到了41.67%,在有车家庭中,81.2%的家庭开的是20万元以下的汽车,10.7%的家庭开的20~30万元的汽车。

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结构向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回归,走量的机会就在20万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在单一品牌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构建一个类似传统燃油车比如丰田的“雷克萨斯、丰田、铃木”的阶梯式品牌矩阵十分有必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业界不断有爆料称,蔚来正计划推出第三个汽车品牌,用以覆盖2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第三品牌和蔚来、阿尔卑斯一样,都是独立运营。

那么,蔚来有希望凭此打个翻身仗吗?

难而正确的平衡

要看蔚来怎么做选择。

一直以来,蔚来都算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另类,这种独特源于他们的用户思维。

自成立起,蔚来一直将用户体验放在*位。例如,蔚来会定期组织体验沙龙,根据不同的功能板块招募用户,和产品、技术研发专家一起讨论产品。

蔚来总裁秦力洪就曾谈到:“李斌或者我跟我们的个体用户打交道是不需要借助任何机构、秘书、专业部门,我们可以直接沟通,这一点大部分车企都做不到。”

再比如蔚来的NIO Power(全场景能源服务体系)。为了让用户能够有更好的充电体验,截至目前,蔚来目前在全国布置了1011座换电站,充电站1681座,充电桩9603根,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52万根。根据相关研报,2021年底,蔚来换电站的市场占比为61%。

更直观点看,蔚来去年创造了一个新词——“电区房”,意思就是指距离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或办公场所。去年这个数字还是29%,今年同期数据已经暴涨至62%。

同样的案例还有造手机这件事。今年7月,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福州出席活动时表示,要为蔚来用户造一部好用的手机,而且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

但无论是补能体系还是做手机,都需要巨大的成本。以NIO Power为例,根据蔚来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上的支出为37.76亿元,而小鹏和理想分别为28.63亿元,25.77亿元。

但蔚来的赚钱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尽管依靠自家产品的高端定位,蔚来的毛利率能来到14.6%,总营收99.1亿元,整体却仍处于亏损状态,整个一季度净亏损17.8亿元。

做手机势必会加重蔚来在财务上的负担。

同时关键还在于,随着汽车不断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正在向域控制器架构演进,最终形式将是中央计算平台架构。

蔚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围绕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进行开发,以赢得更多的用户。

根据2021年财报,蔚来去年的研发费用为4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幅为84.6%。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蔚来北京、上海等团队,每周都在以上百人的规模招募人员,研发费用一定会进一步上涨。

下半场随着传统燃油车厂商们逐渐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蔚来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投入到电动车这个产品上,无论是产品本身的打磨还是不同品牌矩阵和产品布局上。

造手机,对于蔚来而言,无疑是对的事情。但对的事,也要看时机。

华宇平台官网_周六福IPO,带病上市?

0818

近日,周六福预披露了招股书,申报深交所主板上市。

2019年,*申报IPO时,证监会发审委曾对周六福的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过80%、多起商标权纠纷、存货较大且增长较快等问题提出过问询。到了2020年10月的发审委会议上,周六福首发未获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重新上市的周六福,依然未摆脱商标纠纷、加盟模式等质疑。

带病上市,周六福能跑多远?

从深圳水贝跑出来的“周六福”

1929年,在广州市河南洪德路,周至元开出了*家周大福门店。

据悉,取名周大福是从“五福临门,大富大贵”中汲取的灵感。

1956年周大福由女婿郑裕彤接手经营。此后,周大福有了不少创举,如拿下全球*钻石原胚生产商戴比尔斯的配发专利权,推出999.9黄金首饰,实行珠宝首饰“一口价”。2011年,周大福在港股上市,稳坐龙头之位。

2000年,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李伟柱,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两年后,离职的李伟柱在深圳水贝开了一家珠宝镶嵌工厂。

深圳水贝,素有“珠宝界的华强北”之称,具备规模较大、产业链较完整、品牌集中度较高的珠宝产业集群效应。

2003年,经历非典事件,李伟柱的珠宝经营变得艰难。这一年,恰逢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实现了市场的全面开放。这之后的10年,被称为珠宝行业的“黄金十年”。

嗅到机会的李伟柱决定,从生产型工厂转向做品牌。

2004年,李伟柱的哥哥李伟蓬找来一位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了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次年,李伟柱买下了该合伙人50%的股权,兄弟俩开始一起运营“周六福”珠宝品牌。

至于兄弟两人都不姓周,为何取名“周六福”?事实上,在与水贝相关的珠宝生意中,一批“周XX”的企业名号最响亮。这么取名,不过是为了蹭珠宝老店“周大福”的名气。

恰恰,周六福跑出名了。

周六福的主营产品包括钻石镶嵌首饰、素金首饰和其他首饰,涵盖戒指、项链、吊坠、手链等品类。

报告期内,周六福实现营业收入22.73亿元、20.82亿元、28.29亿元。规模上相较周大福、周生生等头部品牌仍有一定距离,但在珠宝行业也算位居前列、“有头有脸”的品牌。

要说周六福拿的是大主角光环的剧本,倒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个带着“主角光环”的玩家,成名路上剧情也跌宕起伏。

商标纠纷不断,带病上市?

关于周六福的争议,大概从取名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写下伏笔了。

由于与众多品牌名称过于相似,周六福深陷商标纠纷。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周六福涉及的497条法律纠纷中,有344个侵害商标纠纷相关案件。

其中包括,2012年,周六福曾诉周百福侵害商标权;2015年5月,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将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送上法庭。 

除了把锅甩给“取名”,屡屡陷入商标纠纷和周六福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有着不可切分的联系。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周六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66.45万元、402.27万元、984.43万元,研发费占营收比仅为0.12%、0.19%、0.35%。

周六福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的产品生产和设计主要通过与外部专业珠宝供应商共同合作完成。如果外部供应商延误产品生产或设计时点,或其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等标准无法达到公司所规定的标准,则会对发行人品牌和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代工为主,轻研发”的模式,反映到消费者端,便是屡屡被投诉产品质量问题。仅仅2017年以来,周六福就多次登上之间黑榜。例如,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抽检中发现,周六福的48个品牌珠宝玉石中,有36个批次(共80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5%。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APP上,周六福累计投诉量达316条,投诉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差等。

对于商标纠纷的问题,周六福表示,对于市场上其他“周氏”珠宝品牌,只要是合法经营的,我们都愿意与其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但很显然,资本市场可不允许这样的“暧昧”纠纷。两年前发审委问询中,就重点提到了周六福商标、品牌保护等问题,要求其说明主要商标的取得及使用情况、多起商标权纠纷的原因等。

如今看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珠宝市场规模已达7500亿元,整个珠宝市场处于一片红海。前有周大福、周生生等头部品牌占位,与此同时,和周六福一样来自深圳水贝的“老乡”还有周六金、周天福、周八福等玩家。

赛道竞争激烈,竞争维度也从价格转向品牌、渠道、产品、供应链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屡屡在商标上跌倒的周六福,手中究竟拥有多少品牌、产品实力?这显然是个值得周六福审视与警惕的问题。

加盟收入占比减少,难解外界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次IPO时,周六福的加盟模式也遭到监管的审问。

发审委曾指出,周六福加盟模式下实现的收入占比超过80%,销售模式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加盟商和周六福是否存在实质和潜在的关联关系等问题。 

截至2021年底,周六福的加盟店达到3694家,而自营店仅有70家。 

报告期内,加盟板块业务收入分别占整体业务收入的82.05%、66.77%和57.45%。从数据占比可以看到,周六福的加盟比例已经有所“收敛”,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但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招股书可以看到,周六福主要向加盟商收取服务费,毛利率达到99%-100%。报告期内,服务费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7.28%、24.05%、30.59%,比重逐年递增。

这也大大提高了周六福在行业中的整体毛利率。报告期内,周六福的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5%左右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6.27%、37.62%及34.92%。

不过说到底,周六福也很清晰,加盟商的钱好赚,但是只赚加盟商的钱多少有些“忐忑”。

招股书中提到,不排除加盟商因自身利益考量违规经营、自主撤店或转为投资其它珠宝品牌的风险。

因此,缩减的加盟商比例,转到了电商上。报告期间,周六福的电商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2.95%、26.1%、28.14%,呈逐年上涨趋势。关于本次IPO的募资,招股书提到,主要用于营销网络扩建项目、电商平台升级项目等。

即便如此,外界关于周六福加盟的相关质疑仍未止步。

从招股书可见,周六福采取授权供应商模式,即产品供货通过授权供应商完成并在公司进行入网的模式,授权供应商和加盟商自行结算货款,公司向加盟商收取品牌使用费。

换言之,周六福只需要坐着收钱,授权供应商和加盟商自己自行交付货物。这本身就被外界质疑是“空手套白狼”。

而一些蹊跷的供应商,更是加深了外界对这一模式的质疑。南昌伊钻贸易有限公司,为周六福的备案供应商,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实缴资本为0,参保人数为0。2020年上半年,其为周六福的加盟商入网168944件产品,2019年更是达到595138件商品。

可以看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周六福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内部管理上,从加盟供货模式,到产品质量问题。

如今,带着诸多未解的问题再闯IPO,可谓换汤不换药。周六福的上市之路,迷雾重重。

华宇测速地址_凌意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及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和红杉分别独家投资

08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28日消息,凌意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及Pre-A+轮融资,其中Pre-A轮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Pre-A+轮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推动公司罕见病动物模型平台完善及多款领先的基因疗法管线的临床前研发。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凌意生物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家拥有全球领先的罕见病动物模型功能验证平台的基因疗法领军公司,致力于源头创新,聚焦代谢、CNS、眼科等遗传性罕见病。公司拥有在基因疗法、罕见病领域国际一流的发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并拥有全球领先的罕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验证平台,解决罕见病研发缺乏有效动物模型的痛点。团队拥有深厚的遗传性罕见病的研发和产业化成功经验和背景,现研发管线中有多项全球领先的基因疗法项目。

凌意生物创始人林卿博士表示,非常感谢本轮投资人对凌意生物团队的肯定和支持。凌意生物将坚持以临床需求为目标,致力于源头创新,深耕基因治疗领域,努力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罕见病疾病模型平台,自主研发基因疗法产品开发,力争早日造福患者。凌意生物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领导者,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经纬创投投资董事孙凌皓表示,凌意生物是经纬在细胞基因治疗的又一早期布局。凭借多年的工业界临床前开发经验和自主产权的新型生产平台,林博团队已经建立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和极具差异化的产品管线。我们期待公司在未来一年迎接重要里程碑,并逐步成为罕见病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研发平台,真正造福患者。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表示,红杉中国长期关注医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早期企业的成长,基因治疗的产业化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尤其在罕见病治疗中,基因治疗有望提供更有效且持久的解决方案。凌意的创始团队拥有丰富的罕见病动物模型研发经验,结合团队基因治疗的产业经验,相信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能和凌意携手,共同推动全球罕见病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进程。

浩悦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逸石表示,浩悦资本很荣幸作为凌意生物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协助公司完成此次融资,凌意本次融资的顺利成功,充分说明市场对凌意团队执行力与管线优越性的肯定。凌意生物团队具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待凌意生物越来越好。

华宇测速地址_InfStones完成 3300 万美元 B 轮融资,建立服务于Web3应用的「AWS」

08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25日消息,日前,Web3 基础设施提供商InfStones宣布完成B 轮 3300 万美元融资,SIG海纳亚洲、Dragonfly Capital、启明创投、DHVC、渶策资本、A&T Capital 和 Value Internet Fund 等参投。此前, InfStones在种子轮和 A 轮融资 1200 万美元,总融资额达到 4500 万美元。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开发 InfStones功能强大、用户友好的 Web3 基础设施平台。凭借平台上提供的公共、专用 API 服务和节点管理服务,客户可以一键式地在数分钟内部署自己的区块链节点。目前,客户可以使用公共 API 服务访问币安链及其 Archival 数据、以太坊和 Neo,包括 Cosmos 在内的其它区块链将陆续得到支持。

InfStones首席执行官施振吴博士表示:“InfStones创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 Web3 开发平台之一,开发者可以在该平台上开箱即用式地访问和使用 50 多条区块链协议,协议支持数量超过世界上所有其它开发平台。在不损害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访问速度和可控制性的前提下,平台实现了对开发者最为友好的一键式部署。我们的目标是将 AWS 的服务体验带入 Web3 领域。”

作为区块链行业内使用最广泛的 Staking 和基础设施平台即服务 (PaaS) 提供商,InfStones为全球多种类型的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并在 Ethereum、BNB Chain、Cardano、Polygon、Polkadot、Solana、Chainlink等 50 多条链上支持了数万个节点。通过使用 InfStones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包括应用开发商、托管商、资产管理商、数据分析商在内的多种类型企业机构更加容易地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了 Web3 领域。

SIG Michael Yuan表示:“无论是对终端用户还是企业而言,区块链的下一阶段将更专注于易用性。 在不影响其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控性的前提下,InfStones正在简化一个一直以来极其复杂的流程。这将成为我们进入区块链增长新时代的基石, 并改变各个垂直领域的企业进入和建设 Web3 的方式。”

通过本轮融资,InfStones计划在今年将其团队规模扩大三倍,并将支持的区块链协议拓展至上百个。致力于成为 Web3 领域的 “AWS”,InfStones还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以升级其基础设施平台。

Dragonfly Capital 合伙人Tom Schmidt 表示:“正如 AWS 让所有企业都可以轻松地在不同服务器、存储和数据库上部署应用程序一样,InfStones也能帮助用户使得节点部署、API 和其它服务变得简单。对于那些希望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其技术栈的企业而言,InfStones平台将有效帮助快速实现目标。”

在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支持在多链上快速部署可扩展基础设施的高性能开发平台,已成为 Web3 去中心化应用开发的必要条件。此时完成融资将切实助力 InfStones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平台空间。

华宇注册_国产AI芯片迎来正面交锋

0814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而AI技术发展的背后离不开AI芯片的推动。纵观国内外,从代际衍生速度到性能比拼激烈程度,再到玩家涌入数量,各个方面都表明AI芯片行业目前弹药充足,即将迎来正面交锋。

重要性日益凸显的AI芯片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智慧工业、智慧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均对AI技术产生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AI芯片作为推动AI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其价值不言而喻。小到对各个企业,大到整个AI行业,甚至是对大国巩固核心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达到194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4%。而现在国外厂商仍占据AI芯片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据Omidia的数据,英伟达大约占据了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数据中心芯片市场的80%。谷歌、英特尔、赛灵思(被AMD收购)更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内AI芯片玩家毫不示弱。正在从各个领域层层突破、展露锋芒。

国产AI芯片玩家摩拳擦掌

中国有着孕育AI产业最肥沃的沃土——全球最大的数据需求和数据积累,这对于AI训练和推理无疑是充足的燃料。同时,资本和政策对AI芯片的利好也使得一众AI芯片创业公司驶入了快车道。

2021年,AI芯片企业融资不断,金额屡创新高。老芯片玩家、创企、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发力AI芯片。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至少30多家明确涉足AI芯片的企业,如已上市的寒武纪、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昆仑芯科技、专注云端两代产品的燧原科技、发力GPGPU芯片厂商天数智芯、壁仞科技的首款高端通用GPU已交付流片、摩尔线程的GPU芯片已经研制成功、黑芝麻/地平线/芯驰等在自动驾驶芯片上不断攻克、知存科技/苹芯科技等在存算一体上的努力等等。尽管这些AI芯片企业“出身”不同、体量有别、切入赛道路数也不尽相同,但均在各自的领域里各有所长,持续研发不断突破,不断攀登高峰。

随着算力、算法和数据等要素齐备,各个玩家的架构和路径逐渐明朗。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此前曾指出,当下中国AI芯片所比拼的无疑是:1)比谁有钱,能请得起更贵的人才,用得起更先进的制程;2)比谁有大场景的资源和工程化能力;3)比谁有杀手锏或者避开主战场另辟蹊径的能力,比如低功耗设计,存算,封装;4)比谁有更强的软件和生态能力。

国内AI芯片引领者如何拉开身位?

落地为王。AI芯片必须与特定应用场景的AI算法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AI的商业化落地。对于本土芯片企业来说,只有在找到正确的位置,才能有机会迎来腾飞。在这方面,去年刚从百度独立出来的昆仑芯科技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021年4月,昆仑芯科技完成独立融资,首轮估值约130亿元。自此,带着过去十年在AI芯片领域的积累,该团队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却前景广阔的道路。

昆仑芯科技已实现两代芯片产品的量产及落地应用,积累了强大的工程化能力。昆仑芯1代于 2020 年量产,在百度搜索引擎、小度等业务中上线过万片,外部也有数十家客户。不过对此,很多人有所质疑:产品在设计之初是立足于百度,对于外部客户的需求场景适配是否会有问题,或者到底能否拿下非百度客户。昆仑芯科技该如何走接下来的路?

芯片设计要从一开始真正了解真实场景中客户的诉求,其次是AI的模型变化路径,这些如果没有真实场景的历练是体会不到的。

百度的应用场景是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里场景最多的,其复杂度和丰富度远高于外部。对AI来说,百度有搜索,设计CV,NLP,语音等各种领域,因此昆仑芯科技的产品要基于众多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而非外界猜测的为百度做了特殊优化。反而,百度场景的需求更能代表AI未来发展方向,出身于场景一线的昆仑芯科技更能务实、深刻的理解实际业务需求。

昆仑芯科技透露,团队过往经验可以用“一纵一横”来总结。纵向来看,团队在百度内部做人工智能加速超过十年。2008年就开始使用GPU,2011年开始自研性价比更高的FPGA方案并完成了过万片的部署,2018年转型自研加速芯片。因此,团队熟知AI发展历史上的各类体系结构。过去十年间,单单FPGA就迭代了三个大版本,芯片迭代两代。落地数万片,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用户的需求反馈和数据积累,芯片得以在正确的方向进行迭代,形成闭环。横向看,团队在数据中心的各类AI场景、无人驾驶、生物计算等场景均有研发经验,对各类业务场景如数家珍。

十余年研发积累,昆仑芯产品初心并非简单做一个仅适用部分场景的尝试性产品,而是希望能够集经验大成,做一款成熟有非凡竞争力的创新产品。2020年,昆仑芯1代推出后,面对疫情压力仅仅两个月便完成百度内部过万片部署,TCO节省上亿元、大幅度降低固定资产投入。

事实上,昆仑芯科技的产品落地早已走出百度,揽获各行各业多达数十家客户。在互联网、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算中心等业务中,均有成功案例。

在工业质检方面,部署了昆仑芯AI芯片的智能工厂,算法机可同时处理24个模型,处理完所有流程仅需480毫秒。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各种缺陷进行学习后,能准确识别产品的全部33类缺陷,漏检率控制在0.1%以内,并能使全检出货达到AQL 0.4标准(极高的合格质量水平)。该设备相对于标传统视觉检测的同类机型,投资回报率是传统机型的 6.5倍。

在智慧公安、应急、城管、交通、政务和教育等多个领域,昆仑芯AI芯片赋能各级政府,满足在精准分析、科学决策和专业管理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021年8月“出道即量产”的昆仑芯2代,目前商业化进展也成果显著,百度业务已经上线,百度之外数千万金额的订单也已在握,跑出了芯片行业落地的“芯”速度。

昆仑芯科技产品研发路线图(图源:昆仑芯科技)

昆仑芯科技CEO欧阳剑曾表示:“我们的芯片是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技术在百度跑通了,在其他领域公司也可以跑起来”。

迄今为止,昆仑芯科技做的最对的三件事:一是抓住了时代和产业的窗口,二是对产品技术上的前瞻性,三是团队凭借出众的能力和执行力把机遇落实了下来。

虎年来临前,半导体行业众多拜年文案,其中“祝AI芯片公司找到落地场景”戳中很多从业者。不过昆仑芯科技并不担心。AI计算的需求本来就是真实存在的,有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就能实实在在落地。

写在最后

用户的需求就是通用、高性能、易用的芯片,在这几个维度,云端AI芯片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面对“更快、更强、更省”的核心诉求,如何能持续满足,这是摆在AI芯片企业面前的共同挑战。然而,我们看到了像昆仑芯科技这样的国产AI企业正在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国产AI芯,未来大有可为!

华宇注册_怪兽、街电,共享充电宝刺客如何挥刀?

0812

雪糕刺客肆虐江湖之前,“刺客”这一名号从来都是共享充电宝的*“殊荣”。近年来,共享充电宝更是苦练内功,将刺客本色发挥得*。

在潘哥看来,炎热的夏日中,雪糕刺客让你心寒之后起码还能感受一丝清凉。共享充电宝那才真是一刀快似一刀,刀刀刺中钱包,留下的只有寒意。

作为共享经济和懒人经济的双重产物,共享充电宝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越来越成为一种快速敛财工具。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在潘哥看来,经常“充电过程可太难,设备可借不可还。超时扣费很突然,莫名花掉一百元。”

无论雪糕还是充电宝,刺客们挥刀的同时,消费者也该擦亮眼睛,不给其可乘之机,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始终无法打响。

充电:6元充电三成半

共享充电宝的*刀,来自痛快借用后的使用过程中。

福建的袁小姐告诉潘哥,使用街电共享充电宝时,发现其充电速度特别慢,1小时15分钟的时间,只充进去36%的电。而这仅仅36%的电,就花费了袁小姐6元钱,让她在感到难过的同时,还下定了一个决心:以后避雷街电共享充电宝。

来自四川的陶女士向潘哥吐槽,使用怪兽共享充电宝时,发现弹出来的充电宝,竟然充不上电,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最后白白扣了基础费用。陶女士还表示:之前一直蛮喜欢怪兽充电的,没想到这次让自己如此失望。

网友婉婉向潘哥表示,自己在使用怪兽共享充电宝时,被一个刺客攻击了两次。*个充电宝只使用了8分钟,有问题就退回去了,结果依然被扣了基础费用;*个充电宝充了20分钟,竟然一格电也没有充上,向客服反馈问题后,却始终找不到人工客服。

对于这样的遭遇,婉婉向潘哥表示,这个牌子的共享充电宝,以后还是少用吧,真的不行。而另一位网友安乐也表示,怪兽充电的共享充电宝,有很多都会接触不良。

这样看来,充电效率太低这个刺客,经常埋伏起来,随时准备对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进行一次攻击。

归还:电充不满,点位倒是全满了

共享充电宝刺客的*刀,埋伏在用户的归还之路上。

网友橘子告诉潘哥,使用怪兽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用了一个多小时,充了41%的电之后,共享充电宝没电了。

因当时不方便归还,网友橘子便和怪兽充电的客服进行联系,但客服根本不管。而当自己按照怪兽充电小程序上,显示的可还点去归还时,又发现连续四、五个归还点都是满的,等到终于还上充电宝的时候,发现计费已经两个多小时,最终扣费12元。

北京网友孙宇也告诉潘哥,一次在南锣鼓巷借了一个街电共享充电宝,发现充的还没有用的快。随后他离开买了杯奶茶,回来点位就已经没有了,整整走了一个小时五公里才找到有空位的归还位置。据该网友描述,当时点位老板正拿共享充电宝,放入他刚刚取走的空格。

云南的杜女士告诉潘哥,自己出去旅游借了街电共享充电宝,准备异地归还的时候,发现街电提供的归还点信息错误,根本找不到。自己联系街电客服后,对方发来了可以获得延迟服务的链接,但是链接却根本打不开。

无奈之下,杜女士只好*天再度进行归还,排除万难终于找到归还点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扣了40元。

广东一家培训机构的李女士告诉潘哥,自己在一家海鲜店内,借到了小电共享充电宝。仅仅使用了一顿饭的工夫,这家海鲜店内,就没有归还充电宝的空位了。没有办法的李女士,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在海鲜店4公里外的一个酒店,才找到了小电的归还点。

为了验证大家的说法,潘哥进入怪兽充电微信小程序查看,发现附近400米的怪兽充电点,大部分都是可用不可还。

而在街电微信小程序上,潘哥发现两公里范围内的9家充电点,不是不可归还、就是即将还满。

还了:超时扣费很突然

拎着一个没有电的共享充电宝在街上走,就像在酒店开了个钟点房,服务员却告诉你房间还没打扫好不能入住,房费继续走一样尴尬。

但当你终于把共享充电宝插回了点位,刀居然还没有砍完。最近,智商税研究中心的小羽负伤了,就是被共享充电宝刺客砍伤的。

在北京的一家饭店吃饭时,他借了一部怪兽共享充电宝,充电完成后,当天就在饭店进行了归还。但是几天后,小羽突然收到了来自怪兽充电的短信,提示他充电宝已使用超过5天,扣费99元。

一头雾水的小羽,立刻联系了怪兽充电客服。一番刨根问底的询问之后,客服表示:“根据提供信息,确实有一个归还记录,可能是当时归还时没有插紧,或者网络波动的原因,导致充电宝的编码未被及时识别,现在结束订单,并收取实际费用4.5元。”

这次不是自己留意了,这99元的费用,可能就被怪兽充电直接扣除了。

除了小羽之外,还有很多人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遇到了刺客伏击。

网友安乐告诉潘哥,在成功还完充电宝的*天,她收到了怪兽充电提醒,提示她充电宝已产生70多元费用,如果继续使用,还会进一步扣费。安乐急忙向客服反馈,一番波折之后,终于讨回了多扣的费用。

心有余悸的安乐提醒潘哥,相比于怪兽充电的会员,普通用户使用时,似乎更容易被多扣费,自己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在归还充电宝之后,一定要留意扣费记录,以免被刺客偷袭。

在黑猫投诉上,潘哥发现除了怪兽充电,街电、小电、来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也都存在许多归还充电宝后,继续被扣费的投诉。

对此,潘哥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什么总是出现多扣费的问题,而不是少扣费,甚至不扣费的问题呢?

最终:莫名花掉百元

充不上电、没有点位归还、归还后依然扣费,刀刀连环,刀刀见血。但这最后一刀,居然才姗姗来迟。

网友咖啡奶盖向潘哥表示,自己旅游时用了来电共享充电宝,*天充完之后,*、第三天就忘记了归还,对方按照一天30元的价格扣费,一共扣了自己90元,而买下这个来电充电宝,也不过百元。

对此,网友咖啡奶盖表示:“早知道这样,就不还给他了,欺负我消息不灵通,纯纯大冤种。”

上文中的广东李女士也认为,上述种种行为也许就是共享充电宝的套路,最终目标是让你花费99元,买下这个充电宝。

多年前共享充电宝刚刚出台时,由于忘记归还而产生的天价订单并不少见。随后共享充电宝平台们“贴心”地推出了新政策,当支付金额达到99元时,恭喜你,可以直接获得充电宝一台。

可是,花费99元买一个电压低、电量少、充电困难的充电宝,这笔买卖对用户来说,究竟划算么?

在闲鱼上,潘哥发现大量的二手共享充电宝,正在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其中八、九成新的5200毫安街电充电宝,售价仅为20多元;而九成新的5000毫安怪兽充电宝,售价甚至不足20元。

在淘宝、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上,同等规格的一手充电宝,也仅仅售价二、三十元一台;即便是在以*家电起家的京东上,5000毫安的罗马仕、纽曼等品牌充电宝,也只是四、五十元一台。

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商家们,即使在把充电宝卖给用户的时候,也准备再给用户刺上一刀,一个二手的充电宝售价百元,怎么看都有些贵。

在潘哥与一位闲鱼卖家攀谈,询问为何他的怪兽充电宝仅售30元,与官方99元的价格,相差如此之大时,对方表示这是业务员手上的货。

这样的回答,让潘哥又生出了一个新的疑问:是不是类似的共享充电宝,其成本比30元还要低很多?

靠着一个又一个套路,共享充电宝商家们化身刺客,给急于充电的小白们致命一击,让他们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体会到了“命运中的一切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充不上、还不了、多扣费、只能买,这些共享充电宝刺客们,埋伏在饭店内、商场里,时刻准备着砍你一刀。

华宇注册开户_小区里推销,公证处收款,万辆预售成谜,恒大「期货车」谁在买?

0811

即便被嘲讽PPT造车、纸糊造车,恒大依然没有放弃造车梦,在宣布造车4年后,恒大的*车恒驰5终于问世了。即便外界质疑这款车的设计像极了农用三轮车,但不妨碍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急忙称赞:“漂亮!真漂亮!” 

当造车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后,重重矛盾也产生了。恒大的汽车面临被质疑减配、玩文字游戏,以及套路消费者的质疑,而恒驰号称“颠覆了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更像是文字游戏。它的线下体验店既不在汽车商圈,也不在商场,而是开进了恒大业主居民区。

恒驰官网上依然写着: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力争成为世界上规模*、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句话看起来颇为讽刺,因为出师不利的恒大,遭到了消费的肯定又迅速退订的境况。

实际上,1万辆优惠名额,恒大至今还没“送完”,官网也没有销量说明。*车的问世,让恒大汽车看似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轨,但依然身处于迷雾般未知命运中。 

恒驰5艰难上市,小区里卖车,公证处收款,1万辆名额卖了又卖

恒大的车,终于问世了。

顶着PPT造车的风波,恒大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展现自己真正的实车,事实上,恒驰5已经经历过3遍“预演下线”,时间分别是去年11月,总裁刘永灼到访天津工厂;以及今年的1月12日,在挂出“大干三个月,天津工厂恒驰首车下线”横幅后,恒驰5首车正式下线,官宣比原定时间提前12天。

而真正把车放在展厅里的时间则又晚了一些,以北京为例,即便是距离恒大汽车天津工厂近在咫尺,这是恒大收购NEVS国能汽车,承担着生产恒大*量产车型恒驰5重任的主要工厂,展车放在展厅的时间,也基本在5、6月以后。

与其他新能源车企选择扎堆市中心进军的路线不同,恒大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销售中心基本都是选在自己的地盘。

Tech星球走访了北京*的一家恒驰5销售中心,这家位于恒大华府和恒大江湾的中间展厅,远离市区,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也要6公里。而另一家还未开业的由加盟经销商开办的店,则选在了更远的北京郊区密云,原因无他,这里是另一处恒大在北京的房产项目所在地。

而其他城市的销售情况也大体相同,新一线城市杭州,最近的在售销售中心,需要驱车前往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萧山店。但这并不妨碍郑州、武汉、西安、广州等多个城市的恒大楼盘也相继进行 “恒驰5路演 ”,直接将车展厅开到业主家楼下,进行强势营销。

在各家造车新势力争抢Shopping Mall,恒驰5看起来更像是意在恒大业主。毕竟,恒大在全国拥有上千个恒大社区,大约1200多万业主。业主变成车主,似乎顺理成章。

为*程度地打消消费者的购车疑虑,恒大还首创了“公证购买”政策,即恒驰5的预售订金、大定金及购车尾款,全部支付打款至天津津滨公证处进行专户监管,用户在交车时才需付车款,若用户未成功认购,预售订金将从公证处专户全额退回。

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表示,恒驰5的硬件规格很高,很有竞争力,“从目前来看恒驰大卖已成定局。”7月29日晚,恒大发布公告称,自7月6日开启预售以来,恒驰5已累计收到预售订单超3.7万台。

而在8月1日,恒驰5正式开启大定,即预售阶段交了1000元订金的小定客户,补交9000元可转为1万元的大定客户,前1万名大定客户享有1万元抵2万元的购车优惠,购车优惠后,只需16.9万元就能购买恒驰5。

王鑫早就看中了恒驰5的配置,决定连夜抢号,在2分钟左右的时间,付完了定金。但是王鑫后来在车友群里发现,8月3日,还有车主还能拿到1万抵2万的优惠,这意味着1万的订单到此时还未订完。

8月8日晚,Tech星球询问恒驰的相关销售,该销售表示,现在还能订,还有优惠。而距离大定已经开启10天,恒大目前还未公布具体的销量,有关1万单的销量成谜。

摇摆的消费者:面对减配“套路”,定了又退

首场发布会上,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展示了恒驰的朋友圈,“与世界最*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名单里,有爱达克、博世、大陆、安波福、佛吉亚、宁德时代、麦格纳、法雷奥、联合电子等,并亮出了17.6万元的价格,刘永灼表示:“这个价格诚意满满。” 

的确,跻身20万内的恒驰5看起来*性价比,王鑫表示,一身*,是恒驰吸引自己的*步,但实际配置并不像发布会和宣传般豪华。

王鑫及部分车主向Tech星球反映,车还没拿到手,减配的套路就先开始了,比如,原先宣传的车顶内饰由翻毛皮变成了针织,车道居中保持从有到无,百度高精地图,NFC钥匙变成选装,超声波雷达12个,5个毫米波雷达变成前后驻车雷达各6个。

这让王鑫为冲动“盲定”产生了退订的念头,但目前,他还在犹豫中。

有用户在预售之前就一直关注恒驰汽车,陈蓬告诉Tech星球,自己是在大定之前就下了小定,根据同业的前例,一般小定用户会认为,越前期预定就会享受一些特别优惠和福利,但事实是,小定用户也仍需再补交9000元转为大定用户,和现在1万元立即成为大定用户并无不同。陈蓬感到不快,在车友里反问“那我们提前为何还要交”。

为了卖车,恒驰已经提前效仿起了车界海底捞,由于目前的销售中心有限,部分二三线城市还没有恒驰网点。一位下过定金的车主告诉Tech星球,销售经理驱车几百公里来到所在的地区,为当地的车主进行试驾。试驾后,该车主表示,“认可车的配置,是很不错的,目前这个价位也算是良心,但下定金我也鼓足了很多勇气,只能说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恒大方面表示,目前建立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5家恒驰展示体验中心、直营销售中心,首批26家授权代理门店也将在8月陆续开业。

但因为恒大集团资金链断裂所引发的信任危机,并未消散。

根据恒驰方面的说法,订单顺序预计最早于今年10月开始交付,而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今年将是国家新能源购车补贴的最后1年,如果明年没有新政策出台,届时,消费者则无补贴购车。

因此,如果恒驰如果交付得太晚,消费者则将赶不上某些地区的补贴,在近万的补贴面前,深圳的何峰则是想以亏本1000元的价格转卖自己的大定的订单。他把自己的订单截图放在二手转卖平台上,但问了的人有,成交的却没有。

还有用户觉得恒大在玩文字游戏。

为了打消消费者的疑虑,恒驰给出“15天无理由退车退款”的政策,而在大字底部,还有一行小字写道,“如果在提车后消费者想要退车,恒驰的要求是行驶公里数不能超过1500公里、车内外功能完好、未发生事故以及未办理登记证书和行驶证。”

小定用户陈玲认为,退款的条件都是由恒驰规定的,这意味着,退车门槛还是由恒驰说了算,于是陈玲选择把小定的退款退掉,不考虑购买。

冯凡一口气下定了2台大定,依照他的预判,这车的配置和性价比肯定后期会火,自己提前站好坑,到时候等价格上来了再转卖给其他没抢到名额的车主。然而事实是,转手订单已经放在二手平台上10天,而价格已经从加价2000元变成原价转售,询问的人都很少,“本想来占点便宜,现在希望不要把自己搭进去。”但冯凡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实在转手不了,他决定提车后秒退,只做“1秒钟的恒大车主”。

而另一方面,还有车主告诉Tech星球,内部传言,恒驰可以用作债权抵押,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闻风而动,提前打出,14万、13.8万收购债权车等信息,这也变相打压了车主原价购车的热情。

恒大造车赌上复活的希望:救命还是压垮的最后稻草?

恒大原本的野心并不在造车,根据《晚点 LatePost》统计数据,恒大汽车仅在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间,就通过关联公司在各地拿了 1133 万平米土地。其中只有半数是工业用地:35%(403万平方米)是住宅用地,可以盖商品房出售。13.34% 是综合用地,可以建商业地产、写字楼、学校或商住两用楼。

行业人士认为,造车的游戏,意在造房。

恒大将房地产的经验复制到了造车业务中,在全国大面积购置地产,打造十大基地,并要求基地具备生产全部 14 款车型的能力。然而,庞大的基地还未建成,周边的地产项目就早已开始售卖。

2021年 8 月,住建部、央行等国家部委给房地融资设置了三道红线,负债率为81%,现金短债比为0.67的恒大三线全踩,有息负债超过 2万亿元。

目前,恒大的销售几乎已陷入停滞,主要工作还是在保交楼,7月底前公布重组方案,目前来看并没有如期而至,尽调工作还未完成,重组方案要延后。

而造车的业务似乎成为了无心插柳后的一块儿绿地,许家印曾在去年10月的一次“复工复产专题会”上宣称,10年内要将房地产的销售规模从7000多亿元压降到每年2000亿元左右,同时完成由房地产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转型。 对现在的恒大集团来说,造车、卖车已是目前其拿得出的*的底牌,整个恒大目前可谓是“向死而生”。

但这根救命稻草似乎还无更多向好的趋势,自2018年起,恒大汽车便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总计亏损170亿元。而恒大2021年年报和2022年半年报还在难产中,截至2020年数据,恒大汽车已累计投入多达474亿元,其中249亿用于购买核心技术和研发投入。

事实上,这套“大卖特卖”的策略并未奏效,原本的基地并未能物尽其用,以恒大汽车广州南沙基地为例,占地 126 万平米,相当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1.5 倍,但实际上到2021年年底都未能产车,而为了盘活汽车业务,恒大汽车在去年“十一”后喊出“大干三个月”的口号,力保天津工厂恒驰首车下线。为此,恒大汽车轮番将上海和广州南沙基地的员工调往天津支援。

技术方面,恒驰5的电池来自宁德时代,而不是恒大收购的电池供应商卡耐,动力系统来自联电,而不是来自恒大与德国Hofer合资公司,此前购买的资产目前看来优势还无法体现。

而最能体现新能源下半场角逐的智能化方面,就公开资料显示,恒驰5只拥有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能力,相比之下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已经开放了更高阶的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与此相比,恒驰的智能化还是未知。

恒大目前还在积极搭建经销网络,官方微博上,按照恒大的目标,恒驰将筹建36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1600个恒驰销售中心、3000个自建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这对于可用粮草仅剩不足百亿的恒大来说,无疑又是一笔负担。

恒驰并不是在与自己竞争,在整个新能源造车的市场里,无论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还是“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还是逆袭*梯队的哪吒和零跑汽车,都在虎视眈眈地争夺市场。

而恒驰这根“造车稻草”,是能救命,还是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重量,全由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