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10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10月9日消息,高性能图形GPU公司砺算科技完成过亿元Pre-A轮融资,君桐资本、活水资本、达泰资本、哲方资本共同领投。
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高性能图形渲染GPU产品研发及相关商务拓展,完成兼容国际标准DirectX12、openGL 4.6和Vulkan 1.3的标准图形GPU功能,以及针对元宇宙、数字孪生、云渲染、新能源车应用的定制开发。
“数字孪生、元宇宙的本质就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而所有的数字世界都必须建立在高性能渲染GPU的基础之上,”砺算科技联合创始人孔德海表示,“砺算高性能渲染GPU,将持续为从数字孪生、AR/VR、云游戏到未来元宇宙提供驱动力。”
01、数字化及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高性能渲染GPU
目前,基于高性能渲染GPU的应用正在爆发性增长。
以云游戏产业为例,根据2022年IDC与中国信通院共同发布的《全球云游戏产业深度观察及趋势研判研究报告》,云游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用户规模、市场规模方面都有大幅增长,其中高密度GPU 服务器是支撑其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此前,实时云渲染解决方案提供商蔚领时代提出了GaaS(Graphics as a Service)的概念,即以图形为核心能力的实时渲染,起源于云游戏,并拓展至云渲染、元宇宙。阿里巴巴的云游戏时代的研运一体化服务平台公司“元境”,指出“AI+元宇宙”的未来图景正影响着全球科技和产业风向发展,云游戏技术也能作为技术底座支撑其他业态发展,探索赋能更多跨行业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下,各云服务器厂商服务云渲染、云桌面、云游戏的云端渲染服务器第一期建设规模都在百万部级别,随之而来的系统定制需求也需要从芯片,到驱动,到软件的垂直定制和协同开发,这对GPU的渲染性能以及研发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需求,砺算科技正在开发第一代产品G100高性能GPU,填补中国市场空白,其架构最多扩展到16384个计算核心。砺算科技集结了具有20年完整GPU芯片开发设计经验的团队,通过自研架构切入这一市场。可以说,从GPU产品性能和团队组成上看,砺算科技是仅有的一家能够提供定制开发的高性能GPU公司。
在元宇宙、数字孪生、新能源车应用市场,高性能GPU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元宇宙、数字孪生对高性能GPU的需求将是目前的百万倍。数字孪生城市和数字孪生工厂要求极多用户数字大场景的实时三维重建并行渲染,并能融合城市或工厂物理世界的多种实时信息,GPU的渲染能力、资源可配置能力、GPU的可扩展性将是制约元宇宙和数字孪生的关键底层技术。
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2022年将达到600万辆,2025年将超过预期的1100万辆,新能源车对定制GPU的需求是刚需。GPU在主机厂的软件定义汽车的潮流中,成为主机厂方案的差异化核心部件、驾驶和车内体验提升的关键功能芯片。
02、自研高性能渲染GPU,可扩展到16384个计算核心
据悉,砺算科技的自研架构支持扩展到16384个计算核心。
9月20日,英伟达GTC官宣新一代RTX 4090,内置了16384个CUDA Cores。这也意味着,未来砺算科技的产品将有与英伟达AdaLovelace系列的旗舰产品RTX 4090竞争的机会。
而砺算科技的第一代高性能GPU产品G100,性能对标英伟达在国内销量最大、占比达90%的主流产品(10-20TFLOPS),在功能设计、算法优化、渲染性能等方面针对国内市场和应用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国内合作伙伴的需要,也为合作伙伴第一时间采用砺算第一代GPU产品并快速量产提供了保障。
不同于购买第三方IP,砺算第一代高性能GPU产品,不仅100%支持微软的DirectX标准,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应用到PC上、覆盖量级最大的市场,也因为完整技术团队以及自研架构带来的高性能(覆盖国内95%市场)、定制GPU的独家能力,具备了现实的竞争优势和长期的发展潜力。
03、填补图形算力空白,2023年率先量产
如今,全世界每年95%的新增算力都来自GPU芯片。GPU算力包括图形渲染算力、科学计算算力、人工智能算力,而国产图形渲染算力、科学计算算力尤为缺乏,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
砺算第一代高性能GPU芯片G100不仅提供国际主流产品级别的图形渲染能力,也提供了GPU自带的科学计算能力、张量计算能力。
据悉,G100研发进展与前期计划吻合,已有多种形式的应用演示和研发验证证明,将如期于2023年进入市场,将是国内第一颗高性能渲染GPU。
根据Gartner最新数据及WSJ分析,2030半导体行业量级将从2021年的5835亿美金,到达1万亿美金。其中,元宇宙的需求为最重要驱动力之一,GPU的市场规模会达到半导体的六分之一。
中国元宇宙乃至芯片产业发展空间仍旧巨大——摩根斯坦利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元宇宙市场价值可能约为 8 万亿美元。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这将产生8000亿元的国产芯片需求。
04、投资人看好团队、技术和市场,新一轮融资将启动
据悉,本次融资引入资本方拥有半导体、硬科技等领域深厚经验,可为砺算科技后续产品落地提供进一步支持。
君桐资本投资总监关倩表示,GPU是数字智能时代必不可少的核心基础设施,砺算科技作为国内唯一自研高性能图形渲染GPU的公司,由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及顶级成建制已磨合的团队组成,成立至今已取得数个里程碑成就。“国际一流的大芯片研发实力结合扎实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每一代GPU经过市场验证的软硬一体的系统集成经验,砺算科技有潜力成为国内图形渲染GPU最快商业化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公司。我们认为高性能GPU的国产化应用将从图形渲染领域突破,融入现有生态,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可快速应用于电脑、元宇宙、数字孪生、机器人等行业。君桐资本秉承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与优秀企业共成长,携手砺算科技,砥砺算芯,不负时代。”
活水资本人民币基金合伙人史联表示:“相比于行业内其他公司,砺算科技的芯片采用自研的架构,自研的指令集体系结构(ISA),拥有自有知识产权,虽然难度大、更具挑战性,从长远来看拥有更好的发展路径。”
“从商业化角度看,未来GPU大芯片将从千亿迈向万亿数字经济市场。图形GPU芯片这种难度高、垄断性强的行业急需要国产替代,而砺算科技是其中的最具潜力的公司,其自研架构、自有知识产权TrueGPU产品,将会服务端、云、边(车)渲染和计算市场,有望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巨人型’公司。活水资本以最大的热忱关注中国原生态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并伴随它们一起成长。”
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叶卫刚表示:“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国产替代一直是达泰投资重点之一。过去一年,砺算的TrueGPU芯片研发进展非常顺利,所有里程碑都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时间计划达成。同时,我们跟团队一起发掘了TrueGPU在元宇宙,云游戏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新应用。这些都进一步显现了砺算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我们很高兴能继续加码投资励算,希望团队能再接再厉,早日成为高性能计算方面的又一个独角兽。”
哲方资本创始合伙人陈佩表示:“哲方投资砺算科技,是看好砺算从0到1打造高性能GPU的能力,以及销售数亿颗GPU的量产经验,看好进口替代大市场的机会,期待砺算GPU早日商业化落地,哲方会用丰富的产业和政府资源赋能,陪伴项目一路成长。”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10/501712.shtml
1010
2022年9月,"特步小公主"丁佳敏与"七匹狼公子"周力源的"百亿联姻"再一次引发热议,与中年发迹的父辈不同,身为95后的他们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经在家族企业的管理层占有一席之地,并被视为"帝国"接班人,尽管丁佳敏在社交平台称二人为"青梅竹马",但这场豪门联姻,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闽、浙、苏三地鞋服产业发达,发迹于90年代的帝国缔造者们多是手艺人出身,并在地方企业改制的浪潮中抓住了时代机遇,通过霸屏央视和占领*批*商圈,拿下了当时最*的营销资源。但与同样重视家庭、工于手艺的意大利和法国人不同的是,中国的"乡绅"企业家们并不服务"贵族",做的多是大众生意,这既是他们成功的根源,也是在消费升级浪潮中逐渐落后的原因之一。
但到了国潮崛起、奢牌入华的近十年,"乡绅"们的思路不再见效,中国鞋服巨头的战略换挡期集中到来,"少主"上位接班成了最显见的转型标志。
"一代打天下,二代守江山"的信条牢牢刻在特步、七匹狼、波司登和海澜之家创始人们的基因里,"少主"们生来就带着并非他们所书写但熠熠闪光的剧本,从求学到姻亲,再到接班,上演着"乡绅"父辈们为其规划好的人生。
作为本次联姻的两位主角,"小公主"丁佳敏不仅参与特步女子品类的全程规划,更作为代言人和主理人开发品牌旗下的"半糖系列",周力源则是七匹狼最年轻的董事,主管集团旗下与"时尚老佛爷"同名的KARL LAGERFELD品牌,两者也分别代表了如今中国鞋服帝国最常见的两条营销改革路线——年轻潮流化和"买买买"之风。
在闽浙苏服装圈,动辄百亿级别的联姻是常态,但少主的改革成果却鲜有成效,父辈的大树好乘凉不假,但荫蔽之下,继承者们也在挣扎。
烧不成的高端梦
周力源执掌的KARL LAGERFELD品牌,与2019年逝世的传奇设计师同名,这位被称为时尚“老佛爷”的大师作为Chloe、FENDI和CHANEL的设计总监,均创造过辉煌的成就,而如今在中国由七匹狼代理的同名品牌,也的确是其一手创立。
然而,在时尚圈,再大牌的设计师也不能压过其主理的奢侈品牌光芒。老佛爷1983年入主CHANEL,KARL LAGERFELD则于1984年创立,直到20年后的2004年与H&M合作推出限量款服饰两天秒空,才成就了该品牌的首次破圈里程碑。2017年七匹狼收购其中国运营权之前,品牌已经连年亏损,那一年周力源21岁,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艺术史专业读书。
这笔投资被七匹狼解读为"通过投资并购方式布局时尚产业"的战略部署,在七匹狼2021年度的财报中,品牌销售收入近2.8亿,净利润超千万,集团接手经营权以来首次扭亏为营,这也被市场视为周力源交出的满分成绩单。
如果仅关注2021年七匹狼的中报和年报,周力源的能力的确令人刮目相看,毕竟KARL LAGERFELD在这半年间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净利润则由100万出头猛增至1000万以上。但到了2022年的中期报告,该品牌在营收1.2亿的情况下,亏损了750万元有余,七匹狼则将其归咎为"店铺较为集中的华东、东北、华北地区疫情多发"。
尽管盈利面前有重重拦路虎,但KARL LAGERFELD也帮助七匹狼集团首次成功挑战千元至万元的轻奢区间,而对于周力源和七匹狼来说,老佛爷本人的离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七匹狼获得更多施展空间,但这个名字未来还能有多长时间的品牌价值,亦未可知。
相比周力源,与父亲高德康创立的波司登集团同岁的高晓东就没那么幸运。
高晓东2002年大学毕业即进入波司登工作,直至十年后才等来了自己*的机会——在伦敦最昂贵的商业区南莫尔顿街斥资5500万美元开设旗舰店。但高晓东颠覆性地不做集团主业羽绒服,而是参考伦敦的同行们,进军高端男装,请来当地设计师,80%的产品在英国本土生产,而后又在纽约布局,甚至推动波司登亮相纽约时装周,反复对外强调对标国际中高端男装品牌Hugo Boss,一系列动作尽显冲高端的野心。
实际上,高晓东的一系列品牌高端化、国际化改革并没有脱离其父于2009年制定的"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转型战略,海外旗舰店和品牌收购的布局也正是从2010年开始。
但不幸的是,2013年开始,波司登开始连年亏损,加之2009年至2018年,蒙可睐(Moncler)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等国际高端竞品相继入华开始蚕食波司登的市场份额,高晓东的国际高端男装业务,以及其同父异母的妹妹高晓红操盘的多品牌业务先后被砍。
2017年,高晓东一手打造的波司登伦敦旗舰店关闭,也是在这一年,他成为了波司登的执行董事。
2018年,波司登高调宣布回归主业,推出风衣款、轻羽绒等一系列新产品,与让·保罗·高缇耶(Jean-Paul Gaultier)等国际知名设计师的合作款出街,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肯豆(Kendall Jenner)、抖森(Tom Hiddleston)等国际明星也上身了波司登的羽绒服,把主线品牌推上了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价格带,伦敦、米兰、纽约的旗舰店也纷纷重新开张。
但在这一轮战略调整中,今年已经70岁的创始人高德康仍是站在台前的那个人,而所谓的国际化和多品牌战略,也不过是老爷子早已玩过几轮的打法。
早在1999年,波司登就已经把专卖店开到了冰雪之国瑞士;2001年波司登接连推出雪中飞、康博、冰洁三大副牌,通过不同档位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定价,做实主品牌的高端定位;"波司登中国*"的铭牌,也在1996年就被中国登山队放在了珠峰之巅。
时也命也,超过400亿港币的市值和羽绒服品类全球*的地位,让波司登集团成为更难调头的巨舰,内有安踏、李宁跨界挑战,外有蒙可睐、大鹅来势汹汹,要解决当下的新问题,年近五十的高晓东需要不同于父辈的新解法,签下谷爱凌,或许会是一个新开始。
难做强的资本局
相较于周力源回归家族主业、操盘品牌的路线,他的哥哥、七匹狼集团副总裁周士渊在闽商资本局中显然更加活跃。
虽然兄弟二人同是留学归来,但周士渊还有另外两重身份,一是启诚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二是八马茶业大股东王文彬之女王佳琳的丈夫。前者让他与银鹭集团公子陈朝阳成为利益共同体,后者则让他通过姻亲与中国服装*巨头安踏集团搭上了关系,王佳琳的大哥王琨恒,正是安踏创始人丁世忠之女丁斯晴的丈夫,八马茶业的另一位"公主"王佳佳,则嫁给了南京高力控股的实控人、创始人高仕军之子高力。
重重联姻之后,在八马茶业2021年披露的招股书中,安踏体育、七匹狼、高力集团均被列为其主要关联方,又因七匹狼创始人周永伟本人亦是港股上市公司汇鑫小贷和百应控股的控股股东,八马茶业虽未上市,就已经成了价值近2000亿人民币的"姻亲资本圈"中心。
但在周士渊本人的事业版图中,启诚资本的投资战绩并不亮眼,这家成立于2015年风投浪潮中的投资机构,投资主要集中在早期,赛道压注分散在文娱、企服、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仅在T社定制一家"互联网+服饰"公司上连续投资两轮。根据IT桔子数据,启诚资本在2019年之后再未出手,且成功退出的案例仅有两家。
而随着八马茶业2021年冲击IPO未果,关于闽系资本局的公开动向,也止步于几场声势浩大的婚礼,回到了从前"兄弟登山,顶峰相见"的节奏。
但在闽商们互结姻缘、资本攒局之际,与波司登同为浙系服装产业代表的雅戈尔集团,早已将房地产和金融布局转为主力业务,2021年的百亿营收中,超过50%来源于房地产板块,而时尚业务的营收,甚至低于十年前的数字。
这种营收结构,源于雅戈尔创始人李如成"赚钱就是我的主业"的经营理念,也让其女李寒穷走上了资本之路。
李寒穷生于1977年,直到她四岁,李如成才从青春服装厂(雅戈尔前身)的一名搬砖工人,转为裁缝学徒。而李如成之所以能当上厂长,也是因为其孤身北上为服装厂解决了布料供应链问题,从而大幅提升净利润,才得到了赏识。1993年,改革东风吹到李家,雅戈尔完成股份制改革,李如成出任集团董事长、总裁,从此李氏家族的事业走上快车道,并于1998年挂牌上市。
相比闽系服装创业者多靠手艺闯天下的经历,浙商李如成的长项在于经营,1992年就开始布局刚刚起步的房地产领域,立足宁波开展业务,上市当年开盘的宁波海怡花园项目名震全城,也从此奠定了雅戈尔在宁波的地位。
李寒穷继承了这种天赋,她2001年便进入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而后遍历日本伊藤忠商事、上海实业集团等综合大型集团。2005年,李寒穷回归雅戈尔出任公司董事,两年后执掌集团投资业务,同时亦在宁波银行、凯石投资、银联商务等雅戈尔入股的金融企业担当重要职务。
但到了2021年底,或许是由于全国房地产景气度下滑,雅戈尔集团对外披露了"坚持以时尚品牌运营为中心"的态度,李寒穷则辞去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转而执掌雅戈尔上海时尚中心,并购和孵化更多品牌,更新集团的时尚基因。
实际上,李寒穷曾于2016年、2019年两次被任命为集团公司总经理,但在她第二次卸任前,雅戈尔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30%,而她的继任者邵洪峰则是一直深耕地产行业的老兵。
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雅戈尔真正的掌门人则从来只有一位——1951年出生,如今已经年逾70的创始人李如成。
挤不进的潮流圈
与上述几位被笼罩在父辈光环之下的"少主"不同,胡佳佳和周立宸而立之年就全面接管了父辈打造的美特斯邦威和海澜之家品牌,但"掌权"之初的处境,也直接影响了两位85后的事业走向。
和诸多发迹于90年代的服装业大亨一样,美邦的创始人周成建信奉"大力出奇迹"的营销哲学。1995年美邦首家门店在温州开业时,周成建铺设了长达几公里的红地毯,并且包下全城双层巴士的车身广告,还把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巨型风衣放在店里吸引眼球,果不其然招徕央视采访,一跃成为温州休闲服饰产业的一张名片。
此后十年间,美邦大笔投放电视广告渠道,2001年就和温州的同行们共同创下了"一年一城一亿"的地级市央视广告投放纪录,接连签约郭富城、周杰伦、潘玮柏、张韶涵等青少年偶像作为代言人,"不走寻常路"的slogan从此深入人心。而2009年美邦植入《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决定,造就了"端木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的名场面,至今仍在互联网病毒式传播,让美邦品牌本身成为穿越两个代际年轻人的时尚符号。
但到了2010年代,遍地开花的H&M和ZARA重新定义了年轻人的"快时尚"品味,加之电商崛起的冲击,沉迷开店的美邦不再新锐,2012年起盈利下滑,2015年彻底转亏,周成建曾尝试继续投放《奇葩说》等*批网综,同时布局自营电商的尝试也都不见成效,打起了资本拉盘的主意。
2014年,勉强还能盈利的美邦出资5.25亿入局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之一的华瑞银行,此后一年间与"涨停敢死队"带头人徐翔合作操盘美邦服饰股价,徐翔从中狂揽4.5亿,周成建本人控股的华服投资则成功套现超过30亿,徐翔被捕后,周成建也于2016年一度失联。
也正是在2016年,胡佳佳从"摆烂"的父亲手中接过了美邦服饰。尽管有着时尚营销硕士学位,曾在美邦多个部门任职,但仓促上马的胡佳佳*能做的,只有变卖包括但不限于铺面、子公司在内的各类资产,为上市公司"续命",保证其不被摘牌。
而周成建的两个儿子周邦威和胡周斌"自立门户"的生意也称不上成功,前者主理的潮流平台"有范APP",曝光范围仅限于《奇葩说》口播,而后者在辅佐姐姐四年不见成效之后,辞去集团工作,将目光投向海外做起大码女装,但尚未在跨境电商领域打出名堂。
而在如今美邦的各类活动上,仍是"复出"后的周成建站台,胡佳佳最近的一次"公开"发声,是为了澄清自己被"限高"的传言,而这条流言,亦是变卖资产风波中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海澜之家"少东家"周立宸29岁那年接过其父周建平的事业时,除了一场体面的交接仪式,也同时得到了父亲手中的绝大多数股权,如此平稳、顺畅的换代,在中国的服装业内实属罕见。
定位于"男人的衣柜"的海澜之家,创业以来一直走的是稳中有变的路线,印小天的魔性舞蹈和"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品牌定位,加上高强度的电视广告投放,让品牌实现了全民皆知的效果。但囿于其熟龄男士的客群画像,始终没能打入更年轻的消费群体,也让品牌走向了老化。
周立宸接棒前后,海澜之家除了主品牌继续高频次投放《奔跑吧》、《最强大脑》、《欢乐喜剧人》等高收视台综,同时也在《奇葩说》、《火星情报局》等网综IP渠道推广自己的潮流副线黑鲸(HLA JEANS),相对更垂直和精准的营销策略,帮助海澜之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破圈效应。
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海澜之家的股价自2018年中以来持续下跌,但周立宸执掌公司的五年间,海澜之家的营收始终稳定在200亿左右,净利润保持在17至35亿之间,这位"少帅"证明了自己"守江山"的能力。
在接受潮流自媒体"得体李老师"采访时,周立宸坦言,作为从小陪父亲出入原材料市场的接班人,自己对产业、制造的理解,要大于对时尚潮流的认知,但他欢迎有想法的设计师来投,并像海外的时装集团那样,给予他们创作的空间和资源支持,2021年开始独立运营的都市机能美学品牌"HLA PLUS",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打造。
巧合的是,引领近年"都市机能"潮流的品牌,正是安踏集团于2019年吃下的*户外装备品牌始祖鸟(Arc'teryx)。而这家如今被视为多品牌战略标杆,足以挑战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闽系巨头,虽然也是亲属遍布集团各处,但如今的安踏掌门人丁世忠早在2007年公司赴港上市时就表明了引进职业经理人做管理,推动家族成员退居二线的决心,他说:
"我设法说服整个家族,企业要从个人拥有转变为社会拥有才能更长远,对于家族而言,50%多的资产比例就足够了。"
1009
一边拍中二视频,一边做蛋糕,两不误。
“我本是一个社恐的富二代,冲浪、泡吧、滑雪、打高尔夫、只和自己喜欢的人玩,昨天我生日,我老爸送了家公司给我……”
最近,一个名叫“老板罗成”的抖音号火了,这个号一边拍中二视频,一边认真做蛋糕。
除了富二代和网红的标签,他的隐藏身份是烘焙品牌好利来的二公子。与旺旺二公子蔡旺家一样,他们都活跃在互联网,活跃得甚至像个“假号”。
始于“钞能力”,终于才华和搞笑天赋。罗成不仅把自己“折腾”成在抖音拥有200万粉丝、单个视频平均点赞过十万的大号,更重要的,他还“花式振兴”了好利来这家30年的老企业。
在不久前的一则视频中,罗成身着汉服为大家制作月饼,为自家新品造势。截至目前,好利来和哈利波特IP联名推出的月饼礼盒,仅在其天猫官方旗舰店已月销超一万笔。
《天下网商》发现,在网红管理者麾下的好利来,也在近年成长为烘焙赛道的网红,从原本的北方主战场攻入多个南方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新门店被年轻消费者排队打卡。
30年老品牌,又逆龄生长了。
爱“抛头露面”的豪门二公子
按晋江文学的霸总文说法,在每个豪门家族里,最快乐的不是那些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而是有父亲、哥哥执掌家业,一出生就在罗马的自由自在、人见人爱的二少爷。
罗成就是霸总文里的现实版,但从19岁以后,他的生活轨迹变了。正如他抖音置顶那条视频所说,他本是一个吃喝玩乐的社恐富二代,生日那天,爸爸送了他家公司,人生的角色瞬间转变。
初次进入公司时,社恐小老板罗成都无法直视同事,好不容易憋出一句话:
“大家好,我是新领导,来领导你们的。”
在准备PPT演讲时,投屏出现他搜索“和员工一起尴尬怎么办”的网页,有网友留言说,也经历过类似社死的瞬间。
还有一次加班到深夜,罗成发现化妆间还没收拾乱成一团,突然他有了灵感,做了油头、抹了口红、戴上眼镜,对着镜子扭胯模仿“人类高质量男性”,没想到这段内容被监控记录下来,次日爆火办公室。
有网友说罗成的“表演痕迹”有点重,但从他的抖音进入就出不去了。
他最火的是一则“做1万块鱼子酱蛋糕”的视频,点赞超113万,账号一下涨了十几万粉丝。也正是通过这则视频,他的另一个身份被更多人知晓——会做蛋糕的好利来二公子。
除了跟员工打成一片,这位富二代也有很霸总的一面,比如带着员工乘坐私人飞机到新疆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秋节,甜品老板罗成自然不会错过。今年,好利来和哈利波特IP推出联名系列,礼盒的月饼足够出奇,包括金色飞贼、9¾站台、海德薇、HP标志徽章、怪味豆……好利来用这些经典元素制成月饼外形。
视频里,收到猫头鹰寄来入学通知书的罗成身着汉服闪现烘焙沙龙,为大家制作上述月饼,预热新品。
从2021年7月至今,仅做博主一年,罗成抖音粉丝已达205万,总获赞破1310万。有网友说,看二公子罗成的视频后,每次去好利来都有照顾朋友生意的感觉。
被逼“上架”的二代
今年是好利来成立第三十年,走到而立之年并不轻松。
一方面,这些年烘焙行业“很卷”,新老品牌持续交替;另一方面,好利来曾遭遇内讧、分家等大事,影响着品牌发展。更重要的是,创始人罗红“无心恋战”烘焙,全情投入摄影事业,做甩手掌柜。
公开信息显示,好利来创始人罗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罗昊,二儿子罗成,这兄弟俩被称为“好利来之子”。
两兄弟正式接手公司是在2014年,罗昊20岁,罗成19岁。当时,19岁的罗成正要去美国读书,但他申请休学一年,跟着哥哥经营公司。
促使兄弟俩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个“不省心”的爹,罗红将更多的心力放在逐梦。在好利来发展的初期,他就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西部、非洲、南极、北极圈等,斥巨资投入在摄影艺术上,长期不沾家,婚姻也因此结束。
罗红曾说,罗昊和罗成的加入,让好利来的门店形象和产品创新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大儿子罗昊已是好利来的执行总裁,罗成则是品牌总监。
兄弟俩*着手的是产品的变革。至今,好利来的*依然是2015年推出的半熟芝士,而该爆款正是由罗昊、罗成两兄弟一手打造。
半熟芝士蛋糕的配方和工艺来自日本筑波市*的甜品匠人中山满男,罗昊与罗成曾去日本拜访中山满男,兄弟俩“三顾茅庐”,中山满男才来到了中国。
据界面新闻,2018年好利来的半熟芝士的销量就已超1亿枚;另据好利来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半熟芝士月销近10万件,宝贝评价超20万条,按这样计算,仅天猫,半熟芝士的单品(10枚)月销售额至少在770万。
两兄弟为好利来找到了翻身产品,而这些带有“网感”的产品,也加深着好利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消费者小云表示,在好利来未开入杭州前,她一直在线上购买,去年好利来在奥体印象城开出杭州首店那天,她排队半小时,买了6盒半熟芝士。
半熟芝士后,好利来又相继推出双层芝士、巴斯克等短保产品。凭借产品革新,2018年好利来门店数量最多的北京市场,销售额翻了3倍。
从专注北方到进入南方,好利来开始在上海、杭州、长沙等新消费之城攻城略地。今年8月,好利来在汇聚墨茉点心局、吴酥生、罗森尼娜等品牌的国金街开出长沙首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破120万元,创国金街开业品牌单店销售历史新高。
制度、网红和IP
一边在产品上加大开发,另一边,两位年轻的管理者也在制度和品牌形象上对好利来进行了翻新。过去,好利来实行“内部加盟制”,将全国划分为几大片区,由各个联合创始人独立投资、自主经营,但总部控制产品、服务的统一性。
2019年7月底,好利来正式分家,并解除内部加盟体系。原“好利来”除一线市场外,其余片区市场分别更名为“好芙利”“甜星”“蒲公英”“心岸”“麦兹方”。
罗红说:“这些新品牌是独立于好利来的品牌,是他们(联合创始人)完全独立创建、独立投资、独立运营的品牌。”换言之,这些品牌跟好利来已无关系。
原本是场危机,但就现在而言,此次“分家”或许也是变革的开始。在更多年轻人聚集的一线、新一线城市驻扎,更有利于打造品牌影响力。
《天下网商》发现,好利来对线下门店进行了视觉化改造、贴上颜值标签,比如好利来的营业员几乎都是貌美帅气的小姐姐、小哥哥。一位网友在小红书分享自己在好利来的培训经历,称HR在招人期间很注重应聘者的形象,比如黑天鹅(好利来旗下高端品牌)的服务生,女生要求身高一米七以上。
在产品上,近几年,好利来同样追求“颜即正义”,二公子罗成毕业于全美较为*的艺术设计学院——美国普瑞特艺术学院,品牌的变化与年轻二代的加入不无关系。
如今,IP联名款已是好利来的杀手锏。据梅花数据统计,仅2022上半年,好利来就发布了7个IP联名系列新品,其中包括国王排名、草莓熊、三丽鸥等,除了IP联名,好利来还与奥利奥、SeeSaw等品牌一同开发新口味产品。在小红书上,关于好利来的笔记超过11万条,大部分都是网友打卡晒图。
现在的好利来,结束了爸爸罗红执掌的1.0时代,进入到二代接班人带货的2.0时代。作为一心扑在摄影上的“幕后掌门”,罗红不接受外部加盟,坚持好利来不上市。公司经营如何,好利来未公开过数据,有媒体早期报道称在2006年好利来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6亿元。
历经分家后,二代接班人将品牌精细化运作,他们深谙“网红战术”,将自己和公司都做成了网红,也为品牌转型争取了更多有效时间。
从现状来看,好利来无疑是老式烘焙品牌转型的典范,同时期的克莉丝汀从2013年起连年亏损,不少媒体将此归咎于产品和运营策略的老化。不过,好利来虽然延伸出新的品牌生命周期,但在烘焙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从网红到默默无闻或许也只要半年时间,去年大火的中式烘焙品牌,今年已凉了不少。拥挤的赛道里,比起成为网红,如何打造出下一个“半熟芝士”是罗氏兄弟更需要考虑的事。
1009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6日消息,近日,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医院智能运营管理服务商「蓬涞数据」宣布数月内连续完成A轮和A+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A轮由蓝驰创投、云启资本共同领投,博将资本、联想之星、菡源资产(交大校友基金)和南通飞马跟投。A+轮由元生创投领投、金蚂投资跟投,老股东博将资本和云启资本持续加注。本轮融资完成后,蓬涞数据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并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作为新一代医院智能运营平台服务商,蓬涞数据积极把握深化医改的政策方向,于2017年率先推出高壁垒的整合RBRVS和DRGs的绩效评价系统,据中国招标网(www.zhaobiao.cn)中标公告信息显示,自2017年,该产品的中标数量一直遥遥领先。近两年,在全面审视各项业务运行特点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医保支付改革要求,公司深耕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在核心应用场景下的创新性应用,推出以精益绩效、动态成本、智能预算和卓越运营为主体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缓解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核心业务的供给效率。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近400家医院客户,其中80%以上为三级医院,客户留存率高达97%,并开始推广SaaS模式。在最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排名前100的医院中,客户占比20%以上。
当下,公立医院发展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管理机制变革与升级势在必行。最新的三级公立医院国家考核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医院的总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通过投资拉动的粗放经营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随着国家医院保局加速推进DRG/DIP医保支付付费改革的加速推进,医院端亟待补足精细化管理的短板,提高资产效率和人力资率,以应对经营压力。蓬涞数据凭借创始团队优秀的能力和公司多年累积的经验守得花开,公司业务自2021年起进入了快速爆发期。
蓬涞数据创始人王志刚先生,医生出身、跨界医院管理和IT领域,历任医院院长、医疗集团高管和IT公司CEO。2016年起受邀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经济领军人才、后备经济领军人才班讲师等,是现代医院管理领域的先行者。公司凝聚、培养了一支涵盖医院管理、数理统计、临床医学、大数据和AI工程的专家型团队,依托管理知识库、方法模型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院内外全业务、全过程实现动态感知、预测、分析、决策和优化,助力行业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在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数家医院分享了面向单体医院和多院区的整合RBRVS和DRGs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出“绩效改革助力医院提质增效”,显著达成“持续提升CMI值和RW值”、“以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促进临床科室控制可控成本”、“支撑医院DRG成本分析(特别是难度指数效益分析、手术结构效益分析)”等实质性成果。顺应“十四五”发展战略导向、遵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分配体现的内容、评价方法、考核权重都应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此外,绩效考核还要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配置不同策略,实现“一科一策”。
蓬涞数据创始人王志刚表示:“随着深化医改和新一轮数字经济崛起,蓬涞数据将专注于医院及科室的复杂管理场景,凭借多年来对医院管理与数智化转型的深刻理解与经验积累,深耕新一代基于数据、模型和AI智能算法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以重构各类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基础设施,实现产品平台到产业平台的跃升。”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表示:“在医改和疫情的外部因素影响下,医院亟需做好数字化、精细化运营管理。蓬涞推出的绩效管理、成本分析和专科运营等信息化产品很好地契合了医院的痛点,经过多年深耕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行业影响力。我们期待公司在王总的带领下,能够进一步发挥在数据、AI技术和医院管理等领域的优势,赋能中国医疗行业的数智化。”
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冯瑶表示:“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加速,医院精益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加,蓬涞团队凭借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和持续深耕的产品创新力,打磨出行业领先的智能运营平台系统。我们相信蓬涞将进一步搭建行业基础设施,助力医疗数智化产业迭代。”
博将资本投资总监杨新锐表示:,“很荣幸能再次加持,继续投资蓬涞数据。随着十四五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运营诉求更加强烈,这个过程需要更全面的科技赋能。蓬涞数据从绩效管理为入口,构建了整体智能运营平台,有力地提高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截止目前,蓬涞数据为中国上百家三级医院提供运营管理系统,大幅提升这些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医院运营改革落地。目前蓬涞数据已经成为医疗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博将资本未来将持续支持以王志刚为代表的核心管理团队,为中国医疗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表示:“数字化在医改新周期中发挥着巨大价值,蓬涞数据作为数智化医院管理领头羊企业,凭借对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的深度洞察与创新实践,解决了诸多行业难题。作为数智医改的先行者,相信蓬涞数据在创始人王志刚的带领下,能够持续为保障人民健康添砖加瓦。”
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博士表示:“很荣幸领投蓬涞数据的A+轮融资,创始人王志刚是行业少见的横跨临床、医院运营管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优秀创业者。我们非常看好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迎来高速发展期,为更多的医疗管理者赋能。DRG/DIP的政策将在未来5年内深度改变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我们期待蓬涞数据作为领先的医院运营管理平台提供商不断推陈出新,支持医院管理者应对行业前所未见的运营管理新课题。”
金蚂投资总经理刘万春表示:“要实现医院全面精细化的管理分析,DRG/DIP分组只是起点,更依赖于全院级的数据治理能力和管理经验,而绩效考核、动态成本核算、科室经营等子系统会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蓬涞已打磨出行业领先的绩效及成本模块,为行业内少数可将绩效咨询服务产品化交付的厂商。我们期待公司作为行业领导者,为更多的医院降本增效赋能。”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9/499952.shtml
1008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13日消息,近日,功能性食品品牌解你Release U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市电商运营公司若羽臣独家投资。
据了解,解你母公司为曼士元,是一家专注于健康养护功能食品的科技企业。2020年,曼士元获得雀巢研发加速器的扶持,依托雀巢集团的资源优势,曼士元自主成立研究院,深入产品技术研发,成功孵化出功能性食品子品牌——解你,锚定精致妈妈这一人群,提供全家呵护方案。目前,解你的两款爆品蓝莓叶黄素酯软糖及富铁软糖,自2022年4月上线天猫、抖音等平台以来,已累计销售已超过30万瓶;主打“肠道健康”场景的即食型益生菌冻干粉以及益生菌口腔爆珠糖等产品,季度复购率均在50%以上。
解你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投资方看重的重要因素,也是解你在千亿保健食品市场中突围的重要前提。
解你创始人王小侠表示,“做产品的逻辑简单却并不容易,每一款功能性产品,一方面要使用消费者具有强认知的原料,比如益生菌、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另一方面要让产品具备强‘体感’,无论是产品设计,入口感觉,香气色泽等方面,具备强效记忆的效果。”
若羽臣认为,在消费遇冷的情况下选择逆势投资,一方面消费投资市场的资金供不应求,对资方来说是个不错的窗口期,可以在估值下调时把握住好的机会。另一方面,若羽臣深耕电商行业数十年,深谙一个新品牌由0-1的操盘逻辑,有充分的资源和能力去赋能品牌的长期发展,进而打造公司的品牌管理矩阵。若羽臣在选择项目时,更关注品牌的长期价值,聚焦挖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企业。例如,若羽臣已投资的样美生物、倍珍保、SPD超级牙科等品牌,均在研发技术、供应链管理上具备独家核心优势,这也是在消费内卷时代,新消费品牌抗风险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9/500377.shtml
1008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13日消息,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溯源”或“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总额数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健康与君联资本共同领投,广发信德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所获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研发平台建设、细胞药物管线的快速推进,并进一步扩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上游原材料生产的业务板块。
中盛溯源成立于2016年,公司聚焦定位于iPSC来源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临床转化,已系统性建立了围绕iPSC技术应用的专利组合,覆盖了iPSC的重编程、多种功能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生产工艺和关键原料等领域,是国内领先的iPSC技术相关产品细胞供应商。
公司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iPSC来源细胞产品研发及生产设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iPSC来源细胞治疗产品工业化开发能力,以及国内最大的中国人群iPSC超级供体库。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批通过了公司的首个iPSC来源间充质样细胞(iMSC)治疗产品“NCR100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CXSL2200291)。该产品是我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iPSC来源iMSC治疗产品,进一步展现了公司的临床产品平台初步获得药政监管部门认可的能力,为后续扩大iPSC来源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应用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中盛溯源俞君英博士表示:“iPSC技术能让细胞药物普及大众,解决现有细胞产品高昂的治疗费用问题。中盛溯源在iPSC领域精耕细作多年,为iPSC来源细胞药物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司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我们非常荣幸获得了招商健康、君联资本和广发信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将快速推进我们的产品管线,让iPSC来源的细胞药物早日上市,实现其社会价值。”
招商健康董事长李亚东表示:“iPSC作为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通用型细胞技术,为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门。中盛溯源的创始人俞君英博士和张颖博士从事该领域研发多年,具备了深厚的研发经验和对产业的洞察。招商健康将以中盛溯源作为细胞治疗赛道的基石项目,长期陪伴,共同努力,助力其成长和发展。”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表示:“基于iPSC来源的细胞治疗产品是生物医学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其发展前景已经得到海内外广泛的认可与期待。君联非常看好公司创始团队在科学上的深厚积累,以及一直以来所保持的潜心研发心态。我们非常有信心和团队一起努力,尽快推动更多产品管线进入临床试验,并以更低的成本推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细胞治疗快速上市。”
广发信德董事长肖雪生表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出现为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自从iPSC首次被发现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iPSC技术已经出现了众多突破。创始人俞君英博士和张颖博士作为全球第一批从事iPSC研究的科学家,具备深厚的经验和洞察。广发信德非常看好中盛溯源创始团队在iPSC领域上的积累和对中国iPSC领域的贡献。广发信德将与团队共同努力,长期陪伴,加速推动iPSC这一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与临床运用,造福社会。”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9/500386.shtml
1008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13日消息,日前,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复星锐正资本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工厂产能扩充和业务推广等方面。
赛德美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科技公司,主要在精确化回收拆解退役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组分的进行循环再利用。赛德美首创了全组分物理法回收工艺并自主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化产线,当前可实现动力电池90%以上的全组分回收率。
作为领投方,复星锐正资本表示:“随着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期到来,电池回收利用成行业关注点。赛德美将伴随国内新能源市场对电池回收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作为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赛德美在技术工艺、成本、环保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我们十分看好电池物理法回收再生技术,以及通过自建产线拆解回收实现绿色循环的商业模式,复星锐正将为赛德美持续研发和扩产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公司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利用复星产业生态资源、投资及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回收技术路径上来看,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物理法回收等,赛德美采用的是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的方式。这种技术首先通过全自动化的物理精确化拆解,将动力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五金件等组分结构进行精细化拆分,再通过材料修复工艺,将拆解得到的正、负极材料进行成分调整和高温固相修复后,最终生成修复后的正、负极材料粉体。这种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的回收方式相较于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在回收利用率和环保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可以有效回收隔膜、电解液材料,虽然废旧隔膜和电解液一般不能再参与到动力电池的生产环节,但其仍可以实现材料层面的循环利用,并且可以通过回收很好地避免回收过程中的环保隐患。
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表示, 不能孤立地看待材料修复,实现材料修复的前提是精细化的拆解。为此,赛德美自主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化拆解装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相关后续修复工艺流程,以保证材料修复的可行性。
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由于没有焚烧、酸碱等添加剂反应等环节,环保效能很高,同时环保投入较小,也更易通过一、二线城市的相关环保法规标准,具有快速扩张和规模化运营的独特优势。这种环保效能还体现在经济性上。赵小勇表示,赛德美的物理法回收工艺,能够在碳酸锂价格回落到正常价位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中有效获利,目前由于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使用火法、湿法冶金同样能获利,但未来碳酸锂价格平稳下降后,这两种技术的环保压力会压榨利润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物理法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在回收渠道上,赛德美当前与诸多车企、4S店、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等均达成了深度战略性合作,以保证上游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稳定性。赛德美目前拥有一个天津工厂,该工厂一期年产能一万两千吨,二期年产能达到了五万吨。此外,赛德美已经开始了技术输出,今明两年预计将在广东、江苏、重庆等地开设新的电池回收分工厂。团队方面,赛德美目前拥有员工近百名,大部分位于北京和天津,且仍在持续扩充中。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9/500385.shtml
1007
在和Tech星球沟通前,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刚刚开完一个半小时的会,当时已是深夜将近十一点。
创业12年,忙碌至深夜对于曾碧波来说是常态。但异于常人的勤劳和坚持,并未能缓解洋码头的困境,就好像一艘大船朝着错误的方向航行,将永远达不到终点。
过去12年,洋码头经历过国内跨境电商最*的时期,公司迅速壮大,员工人数一年翻了一倍还多。但这两年,这家公司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如果不是创始人的公开信以及发声的卖家,大概没有人会注意到这艘已经快要搁浅的船。
融资过10亿,具备稳定盈利的跨境电商公司从顶峰跌落,洋码头已经没有了稳定的办公场地,有2亿元卖家欠款待还,创始人曾碧波甚至卖房卖车,但资金依旧不够周转。
洋码头诞生于2009年,随后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了高速扩张的十年,那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热钱滚烫,消费旺盛。诞生于2010年前的洋码头,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的洗礼,这家公司及他的掌舵者并不清楚,当市场向下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过去一周,Tech星球就此访谈了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也联系了多位卖家和公司员工,试图回答,洋码头是如何走入了至暗时刻。
曾碧波向Tech星球坦言,造成今天这一局面的原因,不是过去发展中的持续亏损,而是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的浮躁心态,以及对资本市场的错误判断。他觉得自己应该赴中国香港或者美国上市,而不是谋求在国内上市,这一策略影响了资金的周转。
欠2亿货款、总部退租、员工只剩50人,公司每月仍盈利
一家公司的办公场地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公司发展状况的注脚之一。
洋码头的总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93号12层,这是上海市北高新创新园区里租金最贵的写字楼。很少有人知道,洋码头在*时期还将13层给租下,但也很快退租。
“之前这栋楼进出都是佩戴着洋码头工牌的年轻人,他们公司是这栋楼里人最多的”,市北高新园区的保安告诉Tech星球。
但现在,这里已经不再属于洋码头。
Tech星球9月15日实地探访时发现,洋码头曾经的总部大门紧闭,只贴着两张告示。一张来自物业,上面写着“因洋码头长期拖欠租金、物业费、水电费,现已提起诉讼,故停止该场所使用”,另一张来自洋码头公司,上面写着“为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我司启动总部办公地址迁移计划,过渡期间,洋码头将采取远程居家办公。”
曾碧波向Tech星球确认了纠纷的存在,他承认公司拖欠了6个月房租。
“我认为市北高新应该给洋码头免租政策的,因为上半年疫情。疫情期间两个月都不办公,没有人在公司,整个栋楼也租不出去,只有洋码头要租。”曾碧波解释道。
危机进一步暴露在公众面前,源于洋码头在公众号发布的公开信。5000字的公开信详细解释了,洋码头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危机,以及希望卖家们能够信任平台,继续经营。
事实上,洋码头平台上的卖家早就意识到了问题。
货款拖欠的现象,从去年年中就已经出现。卖家王星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去年年中开始,洋码头累积欠王星16万货款,至今这笔钱都没有到账。
去年,洋码头向王星解释,因为疫情,再加上公司准备上市,有股权架构调整,所以资金周转困难。此前合作4年所累积的信任,让王星选择理解和等待。
但直到去年年底,王星才发现他并不是个例。信任在这刻被一点点瓦解。
随之而来的是客服越来越敷衍的回复,对接的运营人员相继离职,王星无法再获得洋码头的更多消息。最终,他选择从德国追到上海,希望拿回16万货款。
像王星一样被拖欠货款的卖家有1000名左右。这意味着,洋码头平均欠卖家每人20万。曾碧波向Tech星球透露,截至今年5月,拖欠货款累计达到2亿,还有3000多万元的卖家店铺保证金。
从今年年初开始,失去耐心的卖家们开始不时出现在洋码头总部,并且愈发频繁。对于卖家的欠款情况,曾碧波很清楚,“欠款50万以上的不超过100个,欧洲有两个卖家,确实规模比较大,快600万。”
不仅是卖家,有部分洋码头用户也向Tech星球表示,在洋码头APP里的余额提现超半个月都未到账。有的金额数百元,有的上万。
曾经是入驻企业规模*的洋码头,如今成为最令园区保安“头疼”的公司。“三天两头就得去12层维护秩序”,保安向Tech星球抱怨,“每次警察都来调解。”
员工规模也在缩减。2020年9月,洋码头创立10周年,公司从*时期的700人骤降到300人。今年年初,这一数字徘徊到100,而现在员工只剩下50人左右。
不只是员工数量。受疫情影响,从今年4月开始,洋码头实行薪资减半政策。即使已经复工三个月,这一政策仍在执行。
创始人曾碧波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但他表示,洋码头对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基层员工不打折,管理层以七折为主,总监级别打对折,“公司目前一半左右是基层员工。”
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迎来了至暗时刻,但曾碧波并不认为洋码头正在倒下。“50个人就已经够维持公司运转了”,曾碧波向Tech星球表示,“我们现在公司还是正常运转的,每个月还是盈利的。”
曾经活跃着七八千卖家的洋码头,现在有还有500多家卖家在继续卖货。打开洋码头APP,直播版块依然有买手在卖奢侈品包。
连续两年盈利5000万,疫情后融资数亿,大举扩张
洋码头是为数不多吃到过疫情红利的互联网公司。
2019年,洋码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应该是国内首家实现盈利的跨境电商平台。
提及2019至2020那两年,曾碧波还是很兴奋,“2020年刚开始的时候,进口是很爽的,因为老百姓出不了国,只能从平台上消费,2020年流量特别大。”
仅仅2年,洋码头的交易额接近70亿,盈利近5000万,“整个跨境进口行业,只有我们一家是赚钱的,其他都在亏钱”,曾碧波毫不掩饰对于自身商业模式的自豪。
在此之前,洋码头四年亏损了近6个亿。
“你说6年烧8个亿,钱多吗?对中国做电商来讲,一点都不多”,曾碧波坦言,“洋码头这么多年把平台烧到利润来,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做的算不错了。”
曾碧波回忆,在2015至2017年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3年。跟天猫、京东、考拉海购、小红书疯狂竞争的时候,洋码头烧了很多钱,“跟考拉竞争是很残忍的,都是贴钱亏钱卖的。”
而卖家货款混用问题,也就是从行业混战时开始的。
曾碧波坦言,2015年至2018年,平台亏损了不少钱,确实用到了平台卖家的资金。但他并不认为这给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平台的模式有个投入期,有变现期。在投入期,品牌、流量、系统、基建、供应链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投入。沉淀之后,2019年进入收割期”,曾碧波向Tech星球解释道,“商业模式是能够把钱给赚回来,能够把卖家的货款归还的。绝大部分电商都是常年亏损,最后赚钱清偿债务,解决历史问题。”
2016年,洋码头通过向卖家收取佣金的形式开始商业化。佣金收取比例也从3%提升至现在的8%-10%。这也是洋码头目前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在曾碧波看来,只要运营稳定,洋码头靠收佣金也能成为一家持续赚钱的电商平台。
“2018年,平台系统就开发完善了,后续不用再投入研发成本。2019年上线的海淘直播带来自然流量,不需要再买流量;公司一年的人力成本在五六千万”,曾碧波计算着公司的成本,“我躺在那赚钱,平台已经进入收割期了。”
2020年,不到一年半时间里,洋码头拿到三笔来自资本市场的融资,每笔金额都超亿元。而在此之前,这家公司已经快3年没有融资了。
连续盈利的洋码头开始积极布局。在洋码头2020年的计划中,新零售项目的发力目标是,3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2021年3月,洋码头全面启动奢品官方直营,从第三方平台成为“供货商”。
业务大举扩张,曾碧波想赚更多的钱。不过,这种想法并没有成为现实。
12年“海淘老兵”,为何走到了悬崖边?
回顾过往12年的创业历程,曾碧波认为,自己做过最后悔的决定就是在去年选择回国内上市。
“的确是我战略上的失误”,曾碧波坦言,“我们就应该谋求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把战略继续延续下去。”
连续两年实现盈利5000万,融资数亿。疫情带来的进口红利,让曾碧波觉得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码头哥”,他仿佛看到了带领团队上岸的辉煌场面。
“2020年,我们太顺了,手里有很多现金,就有点浮躁了”,曾碧波告诉Tech星球,“同行都没有像我们这么扎实,效率这么高,商业模式横扫天下,我们零售贸易多,微博、重庆市政府都来投我。再加上寺库在美股上市,市值表现并不好。”
在2020年9月,面对媒体追问对于上市的看法时,曾碧波还在克制自己的憧憬,“资本市场是锦上添花、水到渠成,急不来。投资人急也没用,上市有他的内在规律。”
但不到半年时间,洋码头还是启动了上市计划,准备冲击创业板。尽管曾碧波早就预见到了上市过程中的潜在成本,但他还是决定奋力一搏。
曾碧波从一开始便想在海外上市,但错过跨境电商黄金时代,只能选择回国上市。这导致其不得不花大代价拆红筹结构,即拆除VIE架构。
从决定拆红筹结构开始,洋码头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最为重要的是,洋码头将资金托管至第三方平台。“当时我们将大量的资金,放第三方托管的支付结算系统里来支撑平台海外卖家的正常结算,所以这一下资金消耗得比较厉害”,曾碧波告诉Tech星球。
另外一方面,一家大股东在去年决定退出,也成为洋码头消耗资金的重头。“因为这家股东不愿意在国内持股,也不愿意在国内上市,所以我们退了一个亿。”
曾碧波回忆,拆红筹结构花了大概1.5亿元,再加上退股、还银行贷款等等,为了上市,洋码头前后花了近3亿。但他认为,只要能顺利上市,这一切都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直到2022年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曾碧波的计划。
“2020年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还是很乐观的,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市场的形势完全不对”,曾碧波分析,“2021年,整个抖音生态崛起,国产品牌开始起来,用户渐渐地不买国际品牌。一年时间,进口不再红火,出口反而很火,再加上海疫情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
2022年的疫情,给洋码头从供应链、物流到消费者需求端,都带来了影响。
在供应链端,洋码头一直采取的国际直邮的物流模式,在海外建设海外仓。疫情期间,国际直邮订单的航班数量大幅下降。曾碧波回忆,之前一周能有超40趟航班把订单配送到国内,现在一周只有2至3趟航班,每周根本没有货能发回国内。
洋码头一直在机场清关,但进口物资要配合防疫,整个订单的履约速度时效特别差,出现大量消费者取消订单。而在用户端,洋码头近30%-40%用户来自上海,但今年上半年,上海用户基本不再海淘。
“现在来看,去年的步子迈得太大了,我们本来在2020年的势头很好,2021年我们可以收割行业,变成抖音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把所有的买手直播输送到抖音去”,曾碧波反思。
“从逻辑上来讲,当时选择上市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但现在来看还是不够慎重,对市场风险的判断还是偏幼稚的”,曾碧波坦言。
上市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还没“上岸”的洋码头,迎来的不是敲钟时的欢呼,而是失去耐心的卖家们。
寻求并购,洋码头向何处“靠岸”?
8月31日,曾碧波召开卖家会议,90分钟时间全盘托出洋码头的现状,并提出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解决历史货款问题。
半个月过去,找洋码头商量“债转股”的卖家并不多。“大多是观望为主,卖家也在看我们下一步的动作在哪里,看融资的进展”,曾碧波告诉Tech星球。
实际上,对洋码头已经不抱希望的卖家们并不认可这一方案。“我们就想拿回自己的钱”,卖家王星告诉Tech星球,“变成股东了,那其他卖家就是找我来要货款了。”
尽管曾碧波怪自己太相信资本,但眼下,能救洋码头的也只有资本。
并购可能是现在曾碧波认为最切实际的解决方案。“把我们的资产、品牌、业务、资源融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体系,然后把债务清仓,我觉得这个可能更现实一点”,曾碧波告诉Tech星球,“还是要确保业务得到好好发展,在经营的卖家得到有序的资金结算,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资本运作的空间,把历史问题解决。”
无论是卖家会议上,还是面对媒体,曾碧波都透露目前有四、五家机构正在对接,包括互联网电商巨头、国企以及传统国际贸易公司。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洋码头就想归到巨头名下。京东、阿里以及拼多多都是其游说的对象,但巨头都未对洋码头产生兴趣。
在曾碧波看来,海外买手、卖家是洋码头现在谈判的*砝码。而长达一年的货款拖欠,几乎已将卖家的信任消耗殆尽。
“如果从一开始洋码头愿意和我们正面沟通,我之后还是会继续在洋码头上卖货的,因为平台确实蛮好的,要不然也不会做那么多年”,王星向Tech星球坦言。
但现在就算能拿到货款,王星未来可能也不会考虑再跟洋码头合作,“这已经不是平台的问题了,是对人失望。”
洋码头上的卖家并非仅在一家平台运营,对于他们而言,失去洋码头是损失部分收入。而对于洋码头而言,卖家是平台最有价值的资源。未来,洋码头还能凝聚多少卖家是个未知数。
“只要给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还完所有钱 ”,曾碧波对洋码头依然抱有信心,“现在我们的业务在复苏,正在产生利润。上海也复工了,也有资方对我们感兴趣。毕竟洋码头积累了品牌系统、供应链资源,以及3000多万的用户。”
曾碧波估算,去年洋码头估值超40亿,其个人加上团队占股百分之二三十,“哪怕估值现在只有10亿,我们释放15%股份,就能填补上资金窟窿。”
在曾碧波眼里,2亿的货款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大数目,眼下的危机也并非无解,作为12年的海淘“老兵”,洋码头只是暂时遇到困难,他坚信,“洋码头不会倒下”。
1006
“李佳琦只要过了选品,谁不想上他的直播间。”
“我们给李佳琦的利益点绝对是最好的,甚至给卖货明星的也不能比他好,被查到要清退的。”
去年双十一,一些品牌不甘愿被大主播拿捏,开始尝试将“全网最低价”留给自己的品牌自播,但今年618,这一幕应该不会再重演。
多个美妆品牌方告诉剁主,受疫情影响,销售压力非常大,希望趁着618使劲冲一波,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自播间,但体量和能力有限,想要“高转化”,或是短期把新品推爆,还得靠超头主播。
而如今,“超头”只剩下了李佳琦。
已经居家办公一个月的北京白领小琳告诉剁主,今年618,她和周围的朋友本来完全没有什么消费欲,准备直接“躺平”,但一打开小红书,KOL们都在推“618李佳琦直播间功课”,讨论618的氛围瞬间变得热烈。
可以看出,李佳琦直播间还是聚集着一大波618的流量,即使今年选品更严格,要求破价幅度大,签协议时要保证全网最低价或者和最低价持平,但一众品牌还是挤破脑袋想要上。
“没有永远的仇家,只有永远的大促。”这句话非常适合欧莱雅。经历去年全网最低价的“面膜风波”,李佳琦曾和欧莱雅闹翻,声称之后不再合作。
时隔半年,他们的矛盾裂隙便已缝合,欧莱雅带着满满的诚意重回李佳琦直播间。李佳琦更是在直播间吆喝道:“老东家还是看我面子的。”“这是欧莱雅首次在直播间送正装产品。”
在李佳琦的推荐下,库存10万件的注白瓶目前已加购28万件。
品牌方和主播在产品价格上的矛盾也远远没有结束。因滴露不给最低价,李佳琦在直播间疯狂拉踩,“滴露,看一下,就打你的(价格),威露士也有消毒液!这两个品牌的价格一比,它(威露士)真便宜!真划算!我当然要播它。”
一众网友都在迷惑:“现在一家独大,李佳琦是飘了吗?”
01 这次618,李佳琦拿回议价权
5月13日,李佳琦在618直播预告中展示了欧莱雅的爆款单品注白瓶,其官方天猫店售价439元,李直播间的价格是359元买一送一,并吆喝道:“它今年不火,我李佳琦把名字倒着写”。
去年双11,欧莱雅官方微博宣称在两大主播直播间的安瓶面膜优惠为“全年最大力度”,而后品牌店铺却放出大量“满999减200元优惠卷”,导致部分消费者双十一当天买到更便宜的面膜,被其他消费者投诉欧莱雅虚假宣传。经此一役,全网都知道品牌自营店铺才是最低价,头部主播拿不到全网最低价。
事后,薇娅和李佳琦发布声明表示,中止与欧莱雅的合作。网友们都在关注:面对大主播的强势话语权,欧莱雅会不会选择解绑,摆脱大主播的流量依赖。
事实证明,避开大主播并不现实。时隔半年,薇娅已经离开大主播博弈的牌桌,李佳琦直播间成为新老品牌绕不开的营销渠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欧莱雅最终选择重修旧好。
不过,这次的谈判不再是零和博弈,欧莱雅聪明地通过“不同渠道不同的价格和礼赠”,巧妙地避开“自播和主播谁拥有最低价”的矛盾,同时给了李佳琦最优机制中的最低价,维护了李佳琦直播间的价格门槛优势。据李佳琦介绍,这是欧莱雅首次在直播间送正装产品。
连大品牌欧莱雅都不能“独立行走”,何况是中小品牌呢?
5月16日,李佳琦一边带货威露士,一边拉踩滴露。据业内人士分析,很有可能是滴露去年10月份签约肖战为代言人,没有更多成本破价给李佳琦。隔天,#李佳琦滴露#登上微博热搜,开始还有粉丝维护,不过很快评论区和热搜词条被肖战粉丝攻陷,一方面,晒出李佳琦之前带货滴露时夸赞的视频,另一方面,号召粉丝去滴露旗舰店下单,把战火烧至李佳琦直播间。
最终,事件以李佳琦删除当日直播回放仓促收尾。
结果看似是李佳琦对“明星代言人的影响力”“饭圈文化”的无奈妥协。
实际上,在不少品牌看来,粉丝反抗成功没什么用,现在的世道就是变了,10个娱乐圈顶流加起来给品牌,都不如一个李佳琦,品牌要的是爆品,不是爆人手上的品。
某美妆护肤品牌市场负责人小雅告诉剁主,李佳琦的言语都是为了直播间粉丝争取利益,指责品牌并不会动摇他直播间的粉丝,现在品牌这么多,大家挤破头都想上,品牌不会介意的,甚至下次还能用这个理由去压明星报价。
因此,在一大家独大的情况下,李佳琦拥有了更多谈价的筹码。
抖音博主郭小胖在前几天的一次视频日常中表示,薇诺娜冻干面膜她不上了,因为给不到和李佳琦一样的机制,让大家618去李佳琦直播间买,就是最便宜的。
而在小红书,不少消费者搜“618”,收藏评论点赞最多的一定是“618李佳琦直播间全线分析+比价”“爆肝三天三夜,2022年李佳琦618全攻略。”,有对比去年618和三八节的,还有对比日上、海南免税的……多数博主总结下来,李佳琦一共连播6天,近400个产品,欧莱雅、Lamer、SK-II、Olay等大牌相比以往更有诚意,也有品牌因原料、机制相比以往大幅涨价,但大部分都是划算的。
小红书博主陈莴笋的一条“真划算or偷偷涨价?李佳琦618红黑榜来了!”笔记点赞4.6万,收藏2.2万,更是被李佳琦在直播间CUE到,“莴笋非常用功在做对比,如果各位女生检查出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再去跟品牌方掰头和协商。”
对李佳琦来说,小红书博主们在618大促前,掀起的一波“李佳琦直播间618价格对比”潮流,更是为李佳琦618助势。
02 品牌新策略:“小红书种草+李佳琦直播间转化”
“现在不是品牌想不想进李佳琦直播间,而是李佳琦能不能选上他们的品。”一位品牌方人士这样感叹。
特别是珀莱雅近期因旗下的明星爆款产品“羽感防晒”产品品质翻车后,业内大主播们在选品上都变得越来越慎重,品牌要想进李佳琦直播间,更是变得越来越难。
“如果品牌的品李佳琦看不上,这是花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次618进入李佳琦直播间的某美妆大牌市场负责人笑笑表示,虽然品牌更希望主播推新品,但这全看李佳琦的选择,他选爆品,品牌也不会拒绝,内卷这么严重,推什么都可以。
“上李佳琦直播间,我们一定会赔钱的,不过李佳琦是我们新品最好的推广人,他的直播间不仅仅是销售渠道,而是带着高转化的品宣。”笑笑表示。
之前,有的品牌避免被大主播绑架,会选择明星作为代言人,大促做自播,邀请明星来直播间助播几场。
但这样的策略在今年618受到更多挑战。
一方面,明星报价高、也没有专业性;另一方面,不少美妆KOL甚至比美妆公司都懂成分,直播间的节奏、语速收放自如,甚至,他们比明星更怕“翻车”。
相对而言,品牌更想要的是众多明星达人推荐,百万销量,而不是XX明星代言的产品,百万销量。
今年618,品牌选择李佳琦直播间也多了一重考虑:“小红书种草+李佳琦直播间转化”双结合。
美妆是小红书种草的第一大赛道,也是李佳琦直播间的最大品类。作为购物决策前的必选平台,小红书的用户流量和618大促的节奏是同频的,因此小红书在618大促期间的特点,就是注意头部主播比如李佳琦的直播内容。
这一点小红书做得非常好。#李佳琦#在小红书有将近45万篇笔记,其名字下方的的第一个词条就是“2022年618”,在小红书“大家都在搜”搜索框,还有专门的板块比如“李佳琦价格对比”“李佳琦2022年618等笔记合作框。
如果某品牌在618大促期间上了李佳琦的直播间,那在现在的预告期,搜索声量都会有一定的上涨。消费者比较感兴趣的就是购物清单的种草,不至于一个品牌、一个单品,且优惠方面的攻略比较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博主整理。
一些美妆博主的整理贴便有迹可循,李佳琦618直播将近400个品,在多数博主的整理中,只会挑部分大众感兴趣或者有商务的品牌进行比价。
95后购物爱好者小米告诉剁主,她今年618清单的商品都是在小红书种草的,先搜618购物清单,看哪些美妆品牌在李佳琦直播间是最低价,然后蹲李佳琦预热的直播间,会有各种产品介绍,比如油皮、痘肌用什么样的产品,选中之后再完成购买,在她看来,如今的李佳琦直播间就代表最低价。
03 李佳琦也着急:去个人IP化,扶持公司助播
现在,李佳琦成了电商直播界的“一枝独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雪梨、薇娅因逃税漏税相继下线,罗永浩离开“交个朋友”,回归科技行业,追寻自己的元宇宙之梦,“辛巴”辛有志出现多次假货风波后,转向主播孵化和供应链建设,近期投资20亿在广州白云区辛选基地开了一家“辛选超市” 。
各个直播平台的头部主播,都开始呈现去个人IP化,强调MCN或者家族IP,让旗下的助播或者助播团队接力直播,延长IP的生命力和IP的广度,李佳琦未来趋势也是如此。
作为直播行业去头部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头部,李佳琦或许更为着急。因为李佳琦,美ONE成为了MCN里头部中的头部,而在大家的认知中,美ONE好像只有李佳琦。
为了尝试新的商业模式,美ONE动作频频。今年3月,美ONE旗下的小程序商城鲸选会上线,类似于一个品牌特惠商城,商品来源于京东好物街和品牌官方小程序,每日在社群里开启福利秒杀。
与早期用主播用个人IP“李佳琦Austin”的命名方式不同,小程序选择了“鲸选”这样和个人关联度不高的名字来分散个人风险。
近期,有不少粉丝发现,一款叫“所有女生会员服务中心”也迎来全面升级。
这款小程序是美ONE上线的一款直播辅助小程序,其中有李佳琦每次直播带货的产品清单,方便消费者根据需求筛选产品。这次618,消费者可以在小程序中使用“攻略文档”,通过攻略文档对待播的产品进行预约。当商品上播或者offer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可以收到提醒,并在小程序中就能够生成预约清单,可以在准确的时间来到直播间购买产品。
除此之外,小程序有消费者淘宝订单一键转化为积分,还有邀请好友查看618攻略领取积分,不仅可以把淘宝的粉丝引流到小程序,还能拉路人粉,精准积累客户,逐步积累数据资产。而和社群的结合,则可以积累私域流量和粉丝粘性,把公域的流量导进私域。
李佳琦的助播团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一步步进行IP裂变。2020年小助理付鹏离开李佳琦后,助理变为旺旺,以前的旺旺上直播,声色慌乱,放不开,被网友吐槽打扮平常,颜值普通。而现在她气质提升,能控场,会抛梗接梗,这样的转变吸引了一大批女性死忠粉。在小红书,还有网友整理了旺旺的变美之路。
旺旺的出圈则来自于3月1日李佳琦直播带货的婚庆专场。“原来女人嫁给自己不爱的人真的不会笑”这句话搭配旺旺的表情火遍小红书和抖音。当晚,旺旺身穿婚纱,看到男模穿西装出来时,笑得嘴角咧到耳朵,但跟身穿西装的李佳琦站一起,就被网友吐槽有被家族安排婚礼的感觉。
这样的反差,让不少网友注意到这个之前在李佳琦身边透明的小主播。
而从3月份开始,李佳琦直播间也增添了助播环节,从此前的晚7点半提前到6点,6点到7点半,以及11点之后的两个时间段,由旺旺带领其他助播讲解产品,李佳琦本人在直播间的时间则明显减少。
以小红书平台为例,目前“李佳琦时尚助播团”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9.8万,点赞收藏数量也达到了13.4万的高度。今年2月份,李佳琦团队的播客“聊点新的”也在小宇宙上线,目前已更新7期,据播客介绍是《李佳琦新品秀》编辑部主导的,主要是介绍李佳琦直播间的新品内容。
或许之后,李佳琦也会慢慢地淡出,让他的搭档和培养的主播进行直播,承接他的流量。
还记得去年双十一预售,李佳琦直播间累计交易额达115.38亿元,今年618能否突破去年创下的记录,值得期待。
1006
在世界咖啡市场上,星巴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家公司,作为世界最*的咖啡品牌,星巴克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具有行业的标杆意义,比如说最近星巴克就宣布要在中国大举投入,很多人都在问星巴克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一、星巴克将每9个小时在中国开一家新店?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星巴克在其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发布了2025年中国战略愿景。
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以平均每9小时开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在中国增开3000家门店,使门店数量达到9000家。扩张门店的同时,星巴克中国也将新增3.5万员工,员工总数超过9.5万名。此外,它还将实现净收入翻倍,营利为当前四倍的增长目标。
截至2022财年,星巴克在中国共有近6000家门店,在过去十年内,增长了近10倍。这个咖啡品牌已经新进入了100个城市,覆盖230个城市。而分布上,星巴克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排名前12的城市门店数量之和是1608家,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在这个规划中,星巴克计划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据参考消息进一步消息,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来说,过去的一年业绩欠佳,但星巴克对中国市场仍保持乐观。
该公司高管乐观地表示,新冠疫情引发的问题将是暂时的,预计随着销售反弹,明年的营收将大幅增长。报道说,星巴克临时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周二说:“咖啡正在成为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饮品选择,我们要力争市场份额。我们正在为在中国的长期增长进行投资。”
该公司说,中国的咖啡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增长空间很大。舒尔茨说,中国消费者人均每年消费咖啡数量已经从2014年的不到3杯,提高到目前的10至12杯。报道介绍,星巴克2021财年13%的收入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以外的*市场。
据悉,星巴克将大幅度数字化升级中国市场内的门店,并投资14.6亿创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虎嗅,创新中心将研究物联网、机器学习和算法技术,并将新的技术、设备、系统匹配到门店。
不过据虎嗅的报道,眼下,星巴克正在中国经历一段“艰难时刻”。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2年4月~2022年6月)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40%、同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4%、同店交易量同比下降43%、客单价同比下降1%。与此同时,2022年,在咖啡门店数量上,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已经反超星巴克;在上海、北京等咖啡核心城市,Manner、Seesaw等咖啡新势力和喜茶、奈雪等“茶饮表亲”奋力蚕食咖啡市场。
二、要开店九千家的星巴克真的有戏吗?
面对着星巴克要在中国每9小时开一家新店,很多人都感觉有些过于诧异,要知道之前星巴克刚刚在中国市场才出现大规模的营收下滑,现在就要用这么大力气进行大规模投入进行市场布局,这其中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首先,中国将会成为咖啡重要的大市场。正如同星巴克掌门人舒尔茨说的那样,中国其实已经是咖啡前所未有的一个超级大市场了,一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星巴克除了美国之外*的市场,也是*成长空间的市场,中国的长期咖啡市场发展潜力给星巴克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想象力;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持续高增长也给星巴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其实,不仅仅是星巴克发现了商机与风口,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来,9月15日,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76亿元,相较上一年增速为38.9%,预计到2024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00亿元。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及门店多集中在南方市场及高线城市,北方和中西部市场以及低线城市的下沉市场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
所以,当星巴克虽然面前面对着比较大的阻碍,但是星巴克还是下定决心要放手一搏,通过大幅度开店的方式快速抢占中国市场的市场优势地位,用市场竞争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市场空间,从而在市场上有所作为。
其次,星巴克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速度,星巴克要这么做其实也是看好自己的优势,星巴克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一是星巴克的品牌影响力其实早已形成。星巴克这些年在世界咖啡市场上早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说起咖啡品牌几乎每个中国咖啡产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会说星巴克,这种优势让星巴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势能,从而帮助星巴克在咖啡市场上真正占据足够的生态位,这就是星巴克的长期优势。
二是星巴克的数字化发展也在不断进步。这些年为了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星巴克也是非常努力的,无论是进行门店的更新改革,还是用更加快时尚的啡快来替代原先的业务,*的优势是将大量的互联网新科技应用于星巴克的市场发展,这些都帮助星巴克有了一些不错的进展。
三是星巴克正在持续研究中国消费者。如果说原先星巴克在中国始终保持着是自己的美国范的话,现在的星巴克其实已经在越来越多地研究中国的消费者,不断推动自身业务向着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外卖等一系列业务的方向发展,这可能就是星巴克*的信心所在。
第三,星巴克大规模在中国扩张真的有戏吗?说实在,正如我们前面说的,星巴克的优势是存在的,但是同样所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巨大,真要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其核心难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摆脱星巴克的傲慢?我们前面说了星巴克的美国范,但是与这种美国范一起的还有星巴克的傲慢,由于星巴克的优势导致了星巴克其实在中国始终走的是高端化的道路,虽然目前想要走向下沉市场,但是能否能放弃自己高端化的所谓形象,真正去接近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用真正接地气的定价来应对市场,这可能才是星巴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当前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了全面竞争的阶段,市场参与方可谓非常众多,有大家熟悉的瑞幸、Manner,有同样来自于海外的costa、Tims,还有类似于幸运咖、湃客咖啡、不眠海咖啡等等更加便宜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星巴克之前的优势无论是从口感还是从创新,星巴克都是处于下风的状态,这么激烈的竞争中,星巴克如何能重新树立优势,这可能是星巴克*的难题。
三是星巴克如何能让消费者满意?如果说前面两者星巴克*的敌人是自己和对手的话,星巴克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消费者,消费者现在越来越不接受星巴克的玩法,星巴克不够酷炫,很难让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喜爱,这可能就是星巴克当前*的问题了。
面对着星巴克当前的大规模布局,虽然机会存在,但是问题同样不少,这样的星巴克到底机遇在何方?可能还需要用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