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注册开户_数字医疗迎来黄金时代,如何抢抓产业机遇?

0219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重视与参与。

站在全球的维度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已经临近关键突破期,各主要大国向科技前沿冲刺,例如去年美国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英国发布《2020年科技战略》等,都欲力争在本轮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

我们国家也在这场大浪潮中持续发力,自2015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重要文件,在政策角度支持数字科技的发展。

潮水汹涌,科技创新的大势已然不可逆:数字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分水岭。

在这场大趋势中,医疗大健康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应用落地场景之一,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例如数字技术渗透到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效率;5G网络部署、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医疗服务机构管理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的改变也推动传统医疗迎来新一轮的迭代升级。

巨大的产业价值,引来了资本对数字医疗的重金押注。据动脉橙数据显示,2020年数字医疗赛道共发生了692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额达1335亿人民币,是仅次于生物医药的第二大领域。

自2003年提出“数字浙江”以来,浙江便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推进了18年,且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今年年初,浙江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开启,“数字浙江”不断迭代与深化。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浙洽会,作为浙江省最高规格的政府活动平台,也在今年创新性地开展行业垂直领域峰会,并将医疗作为首次进入细分领域的探索方向。

作为浙江的省会,杭州这个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创新城市,已经在探索医疗创新的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月(7月)的28日到29日,以“拥抱数字新经济、创领医疗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一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将在杭州市拱墅区召开,以期通过链接与聚集多方资源,共同为数字医疗注入新动力,共建以数字医疗为特色的、政企合作生态圈平台。

聚焦数字医疗产业,

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一个好的产业生态里,一定有足够高规格且足够聚焦的行业峰会。这既是生态各方交流、合作、发声的平台,也是吸引更多参与方加入生态的一次特别邀请。第一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无疑就是这样一场峰会。

先说高规格。一是此次大会属于浙洽会分会,该会自1999年始已走过了23年,在投资洽谈、贸易展览、开放合作、人才科技引进上做出了突出成就。浙洽会此次在医疗垂直领域的内容探索,也将对后续会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产生重要意义。

二是此次峰会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医保局、浙江省药监局共同主办,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医保局、杭州市投促局、杭州市科技局、阿斯利康承办,汇聚了多方重要力量。

三是此次峰会的战略合作方包括了默克中国、强生中国、百时美施贵宝、诺和诺德、武田中国、泰格医药、华东医药等制药相关巨头,也包括了碧迪医疗、GE医疗集团、西门子医疗、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等器械相关巨头,还包括了阿里巴巴、微医、丁香园、树兰医疗集团、健海等数字医疗科技相关龙头企业,以及中金资本、普华资本、微软加速器、动脉网、投资界等优质资本和产业赋能方。

再说足够聚焦。本次大会紧紧围绕数字医疗展开,覆盖了政产学研医投六大圈层,力图全面展示中国健康医疗领域的创新生态,充分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互动。

本次大会邀请了80+行业领军人物,深度探讨数字医疗建设的难点、痛点和趋势,并将与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领导共话未来政策方向,以及和全国著名医院院长、上市企业、资深投资人、创新企业大咖系统探讨时下最为前沿的数字医疗场景。

在7月28日下午的高端闭门研讨会上,杭州市政府、各家头部企业、投资机构将从政产学医投等多个维度出发,共同探讨未来趋势,以及各参与元素如何赋能杭州数字医疗产业发展。

7月29日上午的主论坛,来自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将带来十个主题演讲,以及两个大咖圆桌。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会进行主题演讲。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泰格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叶小平,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虞锋,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等皆会进行分享。

作为集中呈现行业参与者思考内容的阵地,主论坛的众多行业大咖到时必将会展开一场数字化对医药、器械、智慧健康、生物技术等多领域的“头脑风暴”。

7月29日下午则是四个分会场,具体来说:

·“数字健康场景创新论坛”会从互联网医疗出发,探讨“医+药+险”的闭环构造逻辑,以及各大平台在各个数字健康场景的布局路径;

·“数字化赋能‘医+患’创新实践论坛”联合杭州数字医疗创新中心,围绕医者视角、产业视角聚焦疾病诊后管理与医生成长的创新实践展开观点碰撞;

·“医学创新科研发展论坛”立足医疗初心,从前沿医学进展、临床应用场景、智慧医院转型等多角度展开讨论;

·“2021年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创新挑战赛决赛”精心挑选10个优质项目参与现场路演,并提供资本面对面、融资指导、产业合作等更多特色模块。

另外,当天下午还有一场平行会议,主要进行1V1资本及合作对接。

可以看到,通过形式的多样性,本次峰会最大程度保障了探讨内容的深度、广度、前沿性和资源的丰满度。

本次峰会拥有规格高、大咖众多、活动形式多样、话题前沿、资源聚合效应强等特点,能够深度勾勒数字医疗全景:从资本、产业、政府、科研高校多维度解析数字医疗,并通过多个领域叠加多重认知,保证各领域的覆盖及研究内容的深度,最大程度让与会者洞察数字医疗浪潮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数字医疗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要想抓住这一时代机遇,需要政产学研医投等各领域的参与者一起努力。在这样激荡澎湃的大历史下,相信没有什么能比成为产业巨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幸运的事了。

在此,欢迎大家参加第一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7月28日-29日,杭州拱墅区,不见不散。

活动安排:2021年7月28-29日(28日高端闭门会及29日商务洽谈会为定向邀请制)

活动地点:杭州新天地丽笙酒店(拱墅区长浜路1018号)& 杭州华盛达雷迪森广场酒店(拱墅区长浜路968号)

大会官网:

http://vcbeat.top/Forum/DHIHS

活动议程:

华宇开户_金瞳十年 , 浪潮依旧

0219

2021年7月17日,一年一度的金瞳奖内容盛典如期而至。现场汇集了将近2000名中国品牌营销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有来自哔哩哔哩、知乎、摩登天空、新世相、开心麻花、中国李宁、New Balance中国、胜加广告、MATCH马马也、微播易、巨量引擎、快手、湃动、腾讯网、蜂群文化、西瓜视频、爱奇艺、亚洲吃面公司等将近三十组分享嘉宾,共同探讨内容营销新时代,所有人应该改变什么,又应该保留什么,并以何种姿态才能赢得新的成功。

也是在这天,金瞳奖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在「十年内容浪潮」主题下,站在东亿天弘TV演播大厅,一切看起来这般美好。

从微电影到短视频,从微博段子到脱口秀,从圈层娱乐到大众综艺,人的精神财富所触及到的疆域被无限扩大。新的媒介形态让内容成为精神产品被更多人消费,从个人创作到精神消费,内容也正在引领着时代潮水的方向。

内容机构,进化的十年

在无数的人、媒介、平台的共同推动下,这十年,内容行业的“宇宙”也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本次的内容盛典当中,内容公司的这些变化,也成为了整场盛典最值得关注的点。

这些年,媒介的多元化也催生了平台的多元化。类型不同、时长不同的内容,正在“各显神通”。十年、内容、浪潮,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主题,也恰如其分的展示出内容之下的翻云覆雨。

在这个背景之下,有人开始思索内容营销的重要意义。这次,爱奇艺为我们带来去年爆红网剧《隐秘的角落》背后的创作故事,正如陈大Q所说,营销的成败,对作品的最终分数可能会影响很大。腾讯新闻总编辑贺国帅依旧相信,好的内容,仍然在这个时代掷地有声。与此同时,也有人坚持着让更多小众文化持续“破圈”,而一些综艺节目的火爆,也让更多小众艺术更加大众,陶雷正在思索着下一次的突围。

内容会变吗?内容的本质不会变,是很多嘉宾给我们的答案。在浪潮之下,经历内容最极速迭代的几年的新世相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知名内容品牌,张伟却回到了内容的起点“回归用户”。传承与进化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经历了10年的碰撞与沉淀,属于中国内容行业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

对于内容,我们不再刻板。而所有的内容公司,也在这个契机之下,迎来“最好”的时代。

广告进入“无人区”

作为过去几年成绩最亮眼的代理公司之一,胜加广告通过对主流价值观的捕捉,打造了众多破圈的案例。而整个广告行业正在进入的下一个时代,正如马晓波的判断一样“广告”正在进入无人区。

未来什么样?尚未可知。

广告行业40余载风雨路见证者的莫康孙老师似乎看的更加透彻。离开4A,创办创意热店MATCH马马也,对于本土广告、本土创意,广告人们带着他们对内容创意的理解,再次出发,再次尝试。这样的本土广告的中坚力量被邀请到一起,在金瞳奖十年的见证之下,让外界看到内容领域里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也挖掘了更优秀的本土创意人,见证和陪伴下一个十年里头部广告的崛起。

内容,让品牌更有力量

在金瞳奖现场,一些品牌负责人的加入,也让我们看到了内容赋予品牌的力量。这些年,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状况发生着改变,无论是品牌的设计、品牌的理念,内容都以丰富多元的形式,让传统品牌焕然一新,也让新品牌变得强大。随着消费细分,女性消费的崛起New Balance将品牌研究的方向伸向了女性的市场、而亚洲吃面公司也用更独特的设计内容为很多正在发展中的优质品牌注入新的灵魂。从超级单品到超级品牌,一场大秀,也让更多人看见了越来越“潮”的中国李宁。

如何做内容?如何让内容更好的成为品牌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新品牌、传统品牌走上了探索之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容,让品牌愈发的充满能量。

“破圈”的互联网平台

“流量增长枯竭”、“消费者习惯改变”被公认为是当下互联平台面临的新挑战,而内容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寻找增量的新方式。其中既有哔哩哔哩通过社区氛围打造多元圈层影响力,也有知乎借助“问答”撬动高知人群,巨量引擎、快手借助短视频直播打造营销闭环,腾讯网立足精品内容、西瓜视频站位中视频、爱奇艺紧抓娱乐营销,这些头部互联网平台正在摆脱单一的商业模式和固有的竞争格局,成为融合科学技术和创意能力的新一代超级内容营销平台。

过去的十年间,金瞳奖有幸陪伴和见证了内容营销从少数人的机会变成所有行业的狂欢,如今在新的十年开启之际,作为内容营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者,以上这些互联网平台全都收获了飞速的增长和丰厚的积累,如同金瞳奖的十年也同样是知乎、快手的十年,下一个十年究竟会怎样?也许今天的分享里就指明了方向。

十年为期共赴盛典

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知道会有多远,但金瞳奖一直做下去。继续陪这个行业、陪我们的朋友跑下去,洞见更多内容的闪亮。

华宇注册_干货满满!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线上政策解读会成功举办

0218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正全力实施“十四五”规划并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全力助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汉阳区政府联合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知名创投综合服务机构——清科创业共同打造“武汉基金产业基地”。

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正式揭牌

武汉基金产业基地于6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15家私募基金和金融机构完成现场签约入驻。目前已完成10余家基金公司落户,还有大量基金企业已提交注册申请资料,基金基地预计管理规模达50亿元。

为支持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汉阳区郑重推出武汉基金产业基地“黄金十条”政策大礼包,全面覆盖基金一次性落户奖励、运营发展奖励、产业投资奖励、金融人才支持、企业上市投资奖励等多个维度,大力吸引优质私募基金机构落地。

权威解读干货满满

为进一步吸引私募基金机构落地发展,基金基地联合汉阳区金融办于7月27日举办了“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线上政策解读会”,在帮助基金机构全面了解基金政策的同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基金服务,实现“专业运营、半天注册、全程免费”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此次线上解读活动,吸引了百余家投资机构人员的密切关注和踊跃参与,汉阳区金融办及基金基地运营负责人通过PPT专业介绍,全面展示和阐述了基金基地的基本情况、基金政策、入驻流程等,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

政策详解重磅支持

在基金政策解读环节,汉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重点讲解了汉阳区的产业基础、基地入驻情况、基金优惠政策、未来发展目标。

通过对基金奖励政策的详细解读,为投资机构落地汉阳区提供了全面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基金机构享受奖励政策的条件及流程,同时鼓励私募基金机构在武汉市及汉阳区进行产业布局及项目投资,从政策层面切实为基金机构落地发展保驾护航!

半天注册极速便捷

在互动问答环节,参会人员从自身具体需求出发,提出了关于基地入驻流程、基金入驻条件、优惠政策申报与兑现、政府引导基金合作等热点问题,基金基地运营负责人对以上问题皆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目前基金基地已建立与工商、税务、银行等多个部门的合作机制,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0.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基金机构工商注册,整个流程快速便捷。

武汉基金产业基地作为助推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载体,将持续打造“基金+基地”的生态闭环模式,立足汉阳,深耕武汉,辐射全国,充分发挥金融产业主阵地的作用,以金融资本之力助推产业发展。

欢迎各类私募基金机构积极拥抱武汉,落户基金产业基地!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环球影城和迪士尼必有一战?

0217

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是彼此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放眼全球的乐园经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或许不是暗自较劲的竞品,但在中国大陆,一南一北两大乐园,总被大众拉出来放在一起讨论。

最近,因为“价格贵”,它们几乎同时引发热议。

7月上旬,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布门票即将再次涨价,从明年1月9日起,最高票价将达769元。这也是5年来,上海迪士尼的第3次调价。回想2016年,上海迪士尼刚刚开园时只有两种票价,分别为370元和499元。

紧接着,7月中旬,北京环球度假区(主体即北京环球影城)传出了一杯奶昔98元的购物小票。尽管开园时间迟迟没有确切消息,但最近园区最外部的城市大道已经完成了17天的内部压力测试。内测期间,每位员工可以邀请4位亲属或朋友到环球影城城市大道参观和消费,食品饮料5折,周边产品75折。

网上流传出的购物小票显示,一杯基础款的奶昔98元;官方旗舰店卖10元以内的福佳白小麦白啤,在环球影城售价48元;肉眼牛排三明治158元;金枪鱼意面118元……高昂的物价着实让人感叹“吃不起”。

来源 / 网络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的主题公园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北方的主题乐园市场都被本土主题公园品牌占据,因此,环球影城“落户”北京,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南有“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北有“全世界哈迷的母校”,两大国际性主题乐园即将展开一场全方位的较量。

拼营销:

南北相望,“一土一洋”

环球影城和迪士尼这两大乐园品牌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者均起源于美国,分别依托于有着影视背景的NBC环球和迪士尼公司,拥有一批家喻户晓的顶级IP。

目前,全球共有6座迪士尼乐园,亚洲有3座,分别位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和上海。环球影城共有5座,2座位于美国本土,其它3座均在亚洲,分别位于日本大阪、新加坡和北京。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最初环球影城计划落户在上海浦东,但为了避免与迪士尼正面竞争,最后选择了北京。

这是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上海,洋楼、法桐、时尚的教化场;北京,胡同、杨柳、五道口没有时尚。有网友调侃,去上海旅游的感受是好洋气好精致,去北京旅游的感受是:北京好大。

如今,它们即将在“乐园经济”上展开较量,首先在营销上就体现出了不同气势。

北京环球影城虽未开园,但去年曾和歌手VaVa合作,发布宣传曲《Let's get it started》,并在抖音发起#环球度假区戏精试镜#和#环球度假区舞神试镜#活动。11月4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合集,带上Universal的标志,兴高采烈地配文:真的太逗了,都给我点开看!

北京环球影城土味宣传片 来源 / 网络

当天,#北京环球影城宣传视频画风#登上微博热搜,引来一片讨伐声。“土”“尴尬”“糊弄”“并不好笑”——网友对该视频的反馈,和官博的喜气洋洋形成了巨大反差。

网友评论 来源 / 北京环球度假区微博评论

现在,这条引发群嘲的土味宣传片已经被删除,但北京环球度假区抖音和微博官方账号里留下的宣传视频,也还是乏善可陈。

有网友评价,几个演员模仿功夫熊猫、小黄人、恐龙跳跳舞,五毛钱抠图特效,眼花缭乱的色块,旁白还用上了电音和鬼畜,整个视频又热闹又不明所以。

来源 / 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账号保留的宣传片截图

宸铭传媒集团董事兼副总裁陈爽曾在一档节目中分析,北京环球影城放出土味视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专业服务和产业供应链上的缺失和断裂,二是近年来知名品牌都在尝试刻意的土味营销。土味营销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营销手段突破和创新的举措,而且在北京环球影城的案例中,传播效果已经产生并且相当显著。

“重要的不是开篇,而是续曲和终篇。”陈爽提到,北京环球影城或许是走了欲扬先抑的路子。

相比之下,上海迪士尼的营销风格就“梦幻”得多。

今年,“在逃公主”的梗被全网疯玩,迪士尼乐园的童话基调越坐越实。在抖音、小红书这类APP上搜索迪士尼,内容充满城堡、烟花、发箍等元素。慕名而去的游客,基本都有一个童话梦。

这也不怪有用户在评论区吐槽:迪士尼的宣传是国际的,环球的宣传是乡下的

一直以来,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影响力,环球影城都排在迪士尼身后。而从中国大陆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说是“南多北少”。

MobData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主题公园大多聚集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东北和华北地区数量较少,且北方的主题乐园市场都被欢乐谷和华强方特等本土主题公园品牌占据。据沙利文研究院统计,即将和已经在华落地的世界知名主题公园品牌中,迪士尼、时代华纳梦工厂、乐高乐园、六旗乐园都择址南方,只有环球影城在北京

这一次,环球影城能以一己之力改写格局吗?

好消息是,疫情重创下的旅游市场正在全面复苏。天风证券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北京市景区的旅游总收入为2.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80%,同比尚未爆发疫情的2019年仅减少了8.7%。智研咨询也发布报告,预计2021年北京市旅游产业将迎来恢复性快速增长。

在疫情趋于稳定,旅游业百废待兴的时刻开园,北京环球影城搭上了一趟顺风车。而环球影城,对于北京旅游市场,乃至整个北方旅游市场,都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拼内容:

谁的爆款IP多,谁就能胜出

和国内常见的长隆、方特、欢乐谷等乐园品牌不同的是,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是依托影视和IP建立,迪士尼旗下最受欢迎的IP包括米奇米妮、白雪公主、冰雪奇缘等,环球影城则拥有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顶级IP。

二者这样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乐园项目和影视内容相互反哺、唇齿相依的关系。

先来看看IP对于乐园的重要性。

迪士尼乐园可以说是“IP+文旅”的开拓者。影视内容在一段时间内火爆,其中的角色形象为人所熟知,但热度终有散去的一天,不足以支撑起长远的价值变现。迪士尼通过建造乐园,让影迷们有了一个可以接触到影片人物形象的地方,延长了IP的生命力。几十年前的公主至今还有人在观看、讨论,吸引着大家向乐园城堡奔赴而去。

“迪士尼的游玩体验是完整的,没有出了一个园区再进另一个园区的感觉,不给你美梦醒来的机会。”去过上海迪士尼和大阪环球影城的95后阳阳感叹道,“去了才知道什么叫每个人都是公主。场景上还原得很逼真,连路边卖东西的小车都是童话风。”

国产玩具品牌52TOYS的创始人陈威告诉深燃,迪士尼特别擅长用内容孵化IP,并通过授权的形式跟其它品牌合作,再在乐园里用自己的IP打造各种游戏项目,精准地触达用户,这种模式也是很多家公司想要效仿的。

对于IP的开发,两大乐园走的路线有所不同。迪士尼是统揽乐园里的所有IP,每个人物都是迪士尼自家或自家收购而来的。但环球影城像是个综合性场所,除囊括环球影业自己的IP之外,还与华纳、派拉蒙等影视公司合作,你们出IP,我出场地。哈利·波特、变形金刚、侏罗纪世界这些经典电影,与线下主题乐园是强强联合。

总体来说,迪士尼的IP偏动漫人物,内容上大多是童话题材。而环球影城的IP在角色形象上更丰富多元且成人化。

如何保证源源不断有IP产生且形成爆款,将是迪士尼和环球影城谁能胜出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迪士尼一直大力发展流媒体业务。迪士尼拥有Disney+、ESPN、Hulu3个流媒体平台。其中,Disney+于2019年上线,主要播放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制作的影视内容,ESPN是迪士尼控股的体育电视网,Hulu是迪士尼旗下专注于影视剧的视频网站。

迪士尼202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其营收162.5亿美元,同比下滑22.17%。整体净利润大幅下跌,但靠流媒体业务扳回了一局。Disney+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达到9490万,市场预期9070万,同比增长超过100%。另外两个流媒体平台成绩也不错,ESPN订阅用户目前为1210万,同比增长83%;Hulu订阅用户3940万,同比增长30%。

再来看看乐园对流媒体及母公司的反哺。

一方面,乐园的火爆,能够为母公司持续带来营收。疫情之前,主题公园的收入在迪士尼的全年总收入中的占比达三分之一。2021财年一季度,迪士尼的乐园、体验和产品部门的营收下降了53%,但也有35.8亿美元。

环球乐园的情况也类似。疫情前的2016年,主题乐园在环球年营收中占比约为15%。疫情期间,NBC环球2020年影视模块营收61.24亿美元,主题乐园的营收约为87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游客前往乐园后,势必会给相应的内容带来新的流量。

阳阳回忆,她从大阪环球影城回到酒店当晚,就重温了最喜欢的一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她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在迪士尼,我是公主本人,在环球影城却像是追星成功。我买了魔法袍和魔杖,我还喝了黄油啤酒,以这种心境再看电影,沉浸感特别强。”

不过,囿于播放限制,中国游客体验过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之后,无法在官方线上流媒体重温经典内容。因此,中国的乐园项目对流媒体的反哺作用不会太强。那谁会沾到乐园的光呢?

以北京环球影城为例,一期的7大园区分别为变形金刚基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好莱坞、功夫熊猫盖世之地、未来水世界、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小黄人乐园,这些主题的原版电影在中国的播放权基本都在爱奇艺、bilibili、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手里。游玩之余,游客只能从这些平台观看影视内容,手握版权的“幕后赢家”们或许能从中分到一点蛋糕。

拼吸金:

环球影城吃饱,全通州不饿?

环球影城将靠什么吸金?一般来说,主题乐园的主要消费分为门票、餐饮、游玩项目、周边衍生品、酒店住宿、演出等部分。

先看门票。北京环球影城的门票价格尚未公布,但可以参考全球另外四家环球影城的票价。

票价的制定,会因当地的经济和消费水平而异。美国的两家环球影城单日票价都在千元人民币左右,亚洲另两家环球影城的票价均在三四百元人民币左右。再参考上海迪士尼的票价,最低档位399元。

门票只是个开始,进入乐园之后还有各种花销。

一名环球影城内部员工告诉深燃,据她了解,内测期间环球影城最畅销的商品是奶昔。据网络上流传的购物小票显示,一杯奶昔最低要98元,内测期间5折优惠下来,49元的价格依然略高。

北京环球影城方对物价传说作出回应,表示定价属实,解释说该餐厅是城市大道的一家高档西餐厅,并不是平价餐厅。

北京环球影城内部的物价还未公布,但在这种特殊场所,物价一定会有浮动。根据网友分享的内容,卡通造型的冰棍四五十元,火鸡腿80元,上海迪士尼内部园区的物价也算不上平易近人。

吃饱喝足,下一步是衍生品的消费。

同样以迪士尼乐园作为参考,其营收主要靠的不是门票,而是对于衍生品的二次消费。上海迪士尼营业5年来,共计售出577万个毛绒玩具

一直以来,迪士尼都很重视对于IP衍生品的开发。2018年,没有影视内容支撑的角色IP达菲家族进入上海迪士尼,星黛露很快成为明星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穿着沪上特色服装的星黛露、穿着唐装的唐老鸭,本土化的磨合也是迪士尼在衍生品方面的重要方向。

52TOYS和迪士尼有合作关系,陈威告诉深燃,迪士尼会在合作过程中严格地监修,“迪士尼公主是不可以出现在一个场景里的。比如让白雪公主、乐佩、辛德瑞拉在一起拔萝卜就不行,因为他们在迪士尼建造的世界里有各自不同的故事和场景。”

环球影城的衍生品数量也不容小觑,光是哈利·波特园区,魔杖、魔法袍、主题服装、黄油啤酒等就能掏空游客的钱包。

让物价再飞一会儿,跟着笑起来的还有北京环球影城的所在地通州。

此前有相关方面预测,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将给通州GDP带来至少500亿元的增长,同时也会带动消费市场、旅游市场、酒店市场、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上海迪士尼,对北京环球影城经济带动作用的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13%,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21%。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布数据,2018至2019年期间,超过三分之二的外地游客表示他们是为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才到上海观光游玩。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中也显示,游玩迪士尼的游客在上海的逗留时间以2-3天为主,人均花费集中在1000元-2000元。

酒店经济也是主要的增长部分。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业后,上海星级酒店入住率连续6季度保持7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到上海迪士尼游玩的游客95%以上会选择在上海及其周边住宿,83.69%的游客会选择迪士尼主题酒店和周边的五星、四星酒店住宿。

阳阳表示,自己有一次临时决定周末出行,没来得及在周边预定酒店,迪士尼内部的酒店也全部爆满,她最后只好和朋友转战附近的小民宿。

“网图看着挺好的,但事实上就是一个二层小楼在荒郊野岭拔地而起。”阳阳抱怨,迪士尼附近寸土寸金,她住的这个小破民宿也要将近500元一晚,对标中端酒店的房价。

同样,有了环球影城的“加持”,其附近酒店、民宿价格也将迎来一轮上涨。

江湖一直都有环球影城的传说。此前有消息称,北京环球影城将在7月底开启第二轮试运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可以正式开园。

届时,环球影城会给游客、给北方带来什么,都会有答案。

华宇注册开户_互联网不稳了,我想去国企

0217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这句电影里的台词,成了互联网人今年以来心路历程的最佳写照。

互联网大厂曾经是风光的代名词:收入高、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如果有股票,财务自由不是梦……可惜,从去年11月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后,互联网的光环逐渐消退,今年以来,各种坏消息不断,关于“互联网还值得留恋吗”等话题,就不断在发酵。前几天发生的教育股暴跌事件,让“互联网是否不稳了”的疑问,似乎有了清晰地答案。

每一次互联网的大震荡,都会引发一场关于人才迁徙的故事。过去,互联网是人才迁徙的终点,互联网人跳槽,下一站也还是互联网。

资本助推了互联网风口的变换,从共享出行到电子烟,从P2P到新零售,每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极度渴求人才,在抢人大战下,背后拥有丰厚资本的新风口公司往往愿意开出优厚的待遇去争夺一个互联网人才。

在很长时间里,互联网行业都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赛道,许多211、985应届毕业生都将进入互联网头部大厂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厂待遇比传统企业好多了,我本科应届校招,大厂开出来的年薪是30万,而同在一个城市的国企却只有10万。”应届生小王的说法,曾经具有普遍性,从待遇的角度,大厂的吸引力至今仍比传统企业高很多。

但互联网行业并不是慈善机构,这里是效率优先的竞技场,内卷、996、PUA、35岁年龄分界线等问题,成了年轻人在互联网企业躲不掉的“诅咒”,越来越多人发现,互联网盛行的加班文化带给自己的回报越来越少,所谓的高薪如果换成时薪,其实并不多,而加班带来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从工作的幸福指数来说,大厂的吸引力并不高。

“互联网吃的是青春饭”,很多人都对此心知肚明,由此也衍生出一个通用的职业宝典,即年轻的时候在互联网多拼几年赚赚钱,等到30-35岁,再找一个稳定的地方上岸养老。

但如今,形势似乎有点变化。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在一个又一个互联网风口上不停迁徙了,而是想要“逆行”去传统企业。曾经年轻人眼里看不上的外企、国企、车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如今却成了他们心目中跳槽的最佳应许之地。

因为,国内互联网的不稳定性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如燃财经在、soul等企业纷纷取消了赴美IPO计划。

不少明星创业企业还倒闭了,比如创立六年、累计完成6轮融资的“共享衣橱”企业“衣二三”正式宣布关停,而社区团购“独角兽”同程生活的主体运营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破产公告,称几年来因经营不善,虽多方努力,但仍未摆脱困境。

在过去互联网的黄金时期,大家普遍认为,进入快速发展的公司,机会更多,晋升空间也更大,但在如今看来,这些公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已经远超它们描绘的未来期待值。而且,互联网红利增长已经放缓,即便现在的年轻人再努力,也很难像前辈们当年一样轻易获得跃升的机会了。

年轻人开始抗拒冒险,也抗拒画饼,一个稳定、不加班、不内卷的工作单位,成了许多经历过互联网大震荡的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过去年轻人看不上的外企、国企、车企、事业单位,如今却成了他们心里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起码在他们掌握的信息里,这些地方可以按时下班,并且相对稳定,年龄危机不明显,最重要的是受政策的影响不会像互联网企业这么深。

在互联网大震荡之下,一些年轻人开始放弃大厂的高薪,“逆行”去到传统企业,只为求一方安稳之地。一场关于互联网人才迁徙的新故事,正在拉开序幕。

去国企就是上岸

雯雯 | 26岁 社区团购行业

不只是在线教育遭遇震荡,社区团购最近也不好过,一个月之内,先是同程生活宣告破产,又是食享会传出倒塌的消息,京东的京喜拼拼最近也传出来裁员,整个行业都人心惶惶。

而我所在的橙心优选,已经开始进行一轮优化了,身边有同事被以合并大区为由头突然调动base地区,不接受的话,只能主动离职走人。据传,优化还没有结束,这次优化将大面积针对BD、产品和运营。

最近上班,我已经无心工作,在橙心优选的半年,经常每天加班到两点,经常回到家了还会突然接到电话处理工作,我才26岁就已经长出了白头发,身体和精神都快崩溃了。

未雨绸缪,虽然裁员还没轮到我,但我已经开始策划自己的后路了。政策对互联网的整顿,让我觉得互联网企业没有那么香了,而且我也不敢再投其他社区团购公司,怕接了offer没多久,又要开始找新的工作。

我开始萌生出要去国企的念头。以前,身边同事总是把去国企当作最后的退路,大家都觉得,年轻的时候要去互联网拼一拼,年纪上来了卷不动的时候,再挑一个稳定的地方。

以前,大家都嫌国企官僚气息太严重,得不到成长,薪资太低,但我来互联网亲身体验了几年后,才发现,互联网公司里的官僚做派也没好到哪里去,leader的PUA手段一个比一个厉害。

以前很多国企的技术相关工作都是外包,现在,不少国企也都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开发中心,待遇也提上来了,而且社招对年龄和学历都有要求,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好进。以前大家都看不上国企,现在却都觉得,35岁之前能进一个稳定、待遇又不错的国企,就是成功转型上岸了。

我不想再被“年轻就要在互联网打拼”这种言论洗脑了,也不想在互联网继续卷了。我打算好好投简历,认真准备社招笔试,争取进到一个好的国企,不再为未来是否会被裁员而终日惶惶不安。

外企也是彼岸

刘侃 | 29岁 短视频公司

我今年29岁了,在某短视频大厂做研发。在我这个年龄还没当上管理层的人,另有一个江湖绰号,叫大龄大头兵。

不是我想当大头兵,而是真的卷不动了。有时候看着那些实习的小朋友或者刚工作一两年的同事在朋友圈晒工位、晒食堂,我甚至有点羡慕。

想当年,我对工作也充满热情,刚好赶上短视频发展高速期,不分昼夜地工作了三四年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经常出现心悸、心慌、头晕的症状。去体检,检查单上一堆小毛病,都是长期熬夜工作加上压力大造成的。

后来,为了身体着想,我也不敢像以前那么拼了。回想起自己这几年,早上10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经常周六还要来公司赶进度,几乎没有个人生活,休息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睡觉了,而同龄人基本上都已经成家生子,迈进人生下一阶段了。

有时候,我想到自己快30岁了还和一群小朋友在这里卷,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今年,互联网的形势可以用“动荡”二字来形容,这让我“退网”的念头越来越深——我这个年龄的大头兵,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也很难再晋升了,而且下一波裁员潮来袭时,恐怕我就是第一批被祭天的。

跳槽的话,也没有优势,大厂更喜欢性价比高的应届生或者两三年经验的年轻人,我尝试着面了三家大厂,有两家一面就挂了,另外一家虽然过了,但给我的涨幅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工作强度更高。

我这个年纪,需要一份相对稳定,没有35岁危机,而且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钱可以少点,但千万不能太卷。

思来想去,外企成了我心里最佳的彼岸。

前几年,我有过进外企的机会,但当时觉得外企一点都不香——薪资不如互联网大厂有竞争力,而且听说不少外企都陆续撤离中国,裁员也很严重。但现在,又有不少大厂人开始“逆行”到外企了。

我之前对外企的误解太深,虽然外企也有裁员危机,但是与年龄无关,外企裁员大多数都是因为业务调整或者组织架构调整,而且外企裁员和现今的国内互联网企业相比,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身边几个认识的人,40多了还能应聘进外企,在他们嘴里,外企就是养老的最佳圣地,早10晚6一周五天,很少有加班的情况,而且福利待遇什么的都不错,年假18天,病假14天,可能薪资不如互联网高,但按时薪算下来,比互联网香太多了。

你陪公司一起成长,公司却不能陪你到35岁以后。以前追求梦想,现在发现,形势不好的时候,安稳才是最重要的。我已经开始找朋友帮忙内推外企面试了,希望能够成功上岸。

事业单位编制真香

王犇| 27岁 在线教育公司

在线教育这次算是彻底凉了。

原本暑期是在线教育行业获客的高峰期,每年重头戏都押注在寒暑假,按理说,我现在应该每天都在如火如荼的加班中,但一系列的政策重锤之后,我等来的却是一记裁员通知。

昨天下午我刚被人事叫去谈话,说整个部门都没了,公司会给我N+1的补偿。其实人事也不好过,月初的时候,公司就传出消息,所有面试已经全部暂停,公司的招聘团队被裁掉了大半。

我们公司算是头部的K12公司,境遇已经这么糟糕,更别提其他不如我们的教育公司了。就连行业里的老大哥新东方和好未来也不好过,今天刚听说,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裁员方案马上就要公布了,据说裁员幅度在40%-50%之间。

可以说,这次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遭遇了灭顶之灾,很难再看到前景了。

我是做运营的,才转型跳槽来教育行业半年,就遭遇了行业动荡。从月初的时候我就开始海投简历,一直到现在,一个好的面试都没接到,求职变得异常困难。

问了身边的同事,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在我之前,公司已经裁过几批员工了,有在我之前被裁的同事,已经待业在家找了两个月工作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不是薪酬福利和公司之前差太多,就是他看上的公司没看上他。

现在各家机构都在裁员,大批教育行业的人才流入市场,求职竞争变得异常困难,最主要的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完了,我们只能选择跨行投简历,之前在教育行业积攒的经验,都成了无用功。

思来想去,我还是打算回老家考事业单位了,与其给我一个大厂offer,不如给我一个事业单位编制。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互联网企业太脆弱了,政策说整顿就整顿,而我们这些底层员工,无端地就成了大震荡中最无辜的牺牲者。

虽然互联网的工资很香,但我现在觉得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与其心惊胆战拿着高薪,不如在体制内心安理得的躺平。

车企是我的退路

陈墨 | 26岁 出行行业

滴滴被下架后,很多朋友都来问我,滴滴会不会又像2018年那样,开启一波大规模裁员。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作为滴滴内部员工,我们似乎并未被风暴席卷到,大家的需求依然提的火热,除了被领导要求最近低调一点,其他似乎什么也没变。

但我知道,大家表面上虽然平稳,但其实心里都在打鼓。滴滴现在面临的形式很严峻,即便瘦死的骆驼也会比马大,但谁也不敢说,自己会不会是被瘦掉的那一部分。我所知道的好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已经开始私下偷偷刷题,为下一次跳槽做准备了。

我也接到了好几个猎头和其他大厂HR的电话。其他几家头部互联网大厂,现在正在积极挖滴滴的人,最近同组的同事如果在上班的时候出去接电话,十有八九都是猎头的电话。

现在办公室的氛围,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大家表面上都在正常推进工作,但心里都开始策划后手,毕竟谁也不知道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滴滴能够安全挺过这一波。

这种感觉我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2018年中旬,我通过校招加入ofo不足一年,就迎来了ofo的大规模裁员,见证了一个独角兽迅速崩溃的时刻。而后,我辗转了两家同样做共享出行的企业,均没有呆超过三个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2019年末,我拿到了滴滴的offer,选择加入了滴滴。

相比ofo,滴滴大厂的光环更强,起码回老家时,亲戚问我在哪上班,我说滴滴,大家都知道,而且滴滴给的薪资也还不错。因为中间有过两段短暂的就业经历,我的简历现在有点花,我原本计划着在滴滴呆3-5年左右,刷刷经验,顺便养养简历,再跳槽去更好的厂。

但现在来看,这一计划很可能要受到干扰了。我研究了几个适合跳槽的行业,发现最近造车新势力的势头不错,不少同行都跳槽去了新势力车企,据说,新势力车企更像是互联网和传统车企的结合,工作节奏早9晚6,很少有强制加班,而且给出的薪酬也很优厚。

而且新势力车企有互联网没有的优势,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新能源汽车领域,年龄不仅不是焦虑因素,反而是优势。新能源汽车行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合计占比49.2%,其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超过20%。

另外,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并不像互联网一样,仅仅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保定、重庆、宁波、杭州 、西安等城市也有核心业务。

但我经历了太多风口,明白在风口上择业是一件赌性很强的事情,所以,我并不会考虑那些新兴的新势力车企。但是,我觉得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或许稳定性更强一些,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即使薪资给不到互联网这么高,但如果稳定性强而且不加班,那我觉得就是一条可靠的后路。

我计划着,如果这次动荡波及到我,我就离开互联网,去车企。

* 文中小王、陈墨、刘侃、王犇、雯雯均为化名 。

参考资料:

《逃离互联网,奔向新造车》,来源,后厂青年

华宇测速地址_6年即上市,Cytek年收入近1亿美元,钧山母基金又增加一个IPO

0216

6年即上市,Cytek年收入近1亿美元,钧山母基金又增加一个IPO

7月23日晚,细胞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法供应商CytekBiosciences(Cytek)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的生态圈中,又增加一个技术颠覆型创新上市企业典型案例。

从公司成立到上市,Cytek只用了6年的时间。目前,在所在领域占据了一项“全球唯一”,且年收入已经达到近1亿美元。

Cytek已在所在领域占据一项“全球第一”。靠技术带来行业变革的商业机会,在医疗健康领域,Cytek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它把光通信技术应用到医疗行业,不仅颠覆了传统流式细胞仪行业,而且为行业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众所周知,人体细胞是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数十万亿个细胞,构成成人的健康机体。而人体细胞形态多样,且大小差异很大,大多数细胞直径仅有几个微米,有的可达到100微米以上。

为了达到成功治愈疾病的目的,人们需要深入了解构成人体的数十万亿个细胞及其功能。怎么深入了解?现代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黑科技,就是“流式细胞术”。

这是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之一。它可以在流动的状态下,快速地检测细胞或颗粒的特异性指标,实现对多个检测目标多参数特性分析。

这项技术手段的进步,与仪器和解决方案有非常大的关系。从这类器械的名字演进就可以一见端倪:三色流式细胞仪、四色流式细胞仪……总之,“色信号”多起来了。这意味着,多参数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也就是精准检测的能力和程度在提高。

可在过去很多年,“色信号”虽然在变多,但它的技术原理并未真正改变。所以,“色信号”变多有限,最高端的传统流式细胞仪也只能实现20个多色检测分析。

但人类疾病的复杂度跑得更快,对医疗手段和工具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和血液病诊疗的发展,对复杂细胞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精准检测20-50色信号的多色流式检测技术就是这个阶段亟需的。

Cytek的创新突破正好满足了这一全球技术难题和需求、

Cytek的两位创始人CEO蒋文斌和CTO严明在大学阶段是复旦大学同班同学,蒋文斌是光通讯领域的连续成功创业者;严明有着传统流式细胞仪行业的资深研发经验,深知传统流式的痛点。二人结合一起创业,把光通讯技术应用到流式细胞分析仪中,并结合软件算法,最终解决了未满足的行业需求。

目前,Cytek的产品是全球唯一能实现一管样本40色以上检测分析的流式细胞仪,成为高端多色流式领域的唯一选择。同时,整台仪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Cytek成为行业赛道上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业界“黑马”。成立仅6年,Cytek的年收入已达到近1亿美元。它的前瞻性创新,如今正在兑现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

根据较早之前的数据,全球流式细胞仪市场2011年全球流式细胞仪销售额约为27亿美金,至2017年增至49亿美金,增长率为11%。

从行业划分来看,大家都知道,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医疗器械这个庞大分支内部,体外诊断目前已经是近年来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而在它的内部,流式细胞仪市场是体IVD(体外诊断)领域的一个细分行业,这个细分行业的增长速度目前远高于整体IVD(体外诊断)市场5%的复合增长率。

从区域市场来看,在全球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中,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据了36%和31%的市场份额,亚太及新兴国家分别占比19%和10%。但亚太及新兴国家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却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11%,达到20%以上的水平。其中,中国占据了一半的亚太及新兴市场份额。到2017年,中国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将达到4.87亿美金。在中国市场,流式细胞分析市场的自然增长速度接近30%左右,是一个增长极为快速的业务。

在这样一条高速发展的赛道上,Cytek几乎是展现了教科书一般的技术驱动型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因此也吸引了多个知名投资机构,包括高 瓴创投、北极光创投、凯风创投、昆仑资本、本草资本、夏尔巴投资、RA Capital Management、OrbiMed、LYFE Capital等。其中,本草资本先后投资了Cytek的B、C、D轮,成为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第一大机构投资人。

而通过对本草资本、夏尔巴投资等国内外多个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钧山母基金也持续收获了Cytek快速的价值增长。

不仅如此,今年截至目前近半年时间,钧山母基金生态圈已经收获了包括Cytek在内的20多家医疗健康类上市企业。其中,仅在IVD(体外诊断)领域,除了Cytek之外,就还有科美诊断、亚辉龙,还有早些年上市的医疗器械界“华为”——迈瑞医疗等。

通过“好基金、好配置、好管理”的基本逻辑,钧山母基金投对、投进行业领先的GP,同时高度分散又确保在相关行业、阶段等对行业优秀的投资人做到了足够的覆盖,实现更大程度地将各个新经济领域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拔尖的高成长企业收入囊中。

华宇测速_大小周的终结与「失速」的奋斗

0215

今天,字节跳动实行了八年的「大小周」制度正式取消。

2013 年,大小周起源于一个字节内部一个名叫「周日大讲堂」的项目。起初,周末加班没有双倍薪资,实行积分换 iPhone 的奖励制度:加班一天一积分,积满 22 个积分兑换一部 iPhone,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八年时间,字节跳动数千倍增长的营收和估值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商业神话之一。某种程度上,大小周是其创业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它快速成长的重要支撑。快手、美团、拼多多等,同是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也曾纷纷效仿。而今,他们几乎默契地相继选择取消。

落叶知秋,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带来的故事。

当组织「奋斗」与个体「奋斗」在时代下面临冲突,背后或许是科技大厂们正对低效竞争、「大力出奇迹」的扩张模式、以及自身「always day 1」的主观意愿,进行一次「否定性复盘」的关键时刻。

态度变了

「公司内部做了『关于是否取消大小周』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一支持,三分之一不支持,三分之一未表态。」

2021 年 7 月,抽样调查的结果公布后,在字节内网,关于是否取消大小周的争吵一度变得激烈。一位接近字节高层的人士称,对此,张一鸣也「感到吃惊」。吃惊的并不是反对或赞成的声音,而是字节内部「员工们的意志和期待已经这么对立了。」

这样的现象在近年并不鲜见。2021 年的国际妇女节,针对公司是否应该送女员工《正面管教》(一本育儿类书籍)作为礼物,内网也曾「撕裂」:质疑与支持的声音不相上下,且彼此无法理解。往好处看,字节文化所倡导的「多元兼容」得以体现;而另一个现实是,人员扩招所带来的文化稀释也很强烈——很多人认为,在早期,字节吸引的是一群价值观、行为方式更一致的人,在今天,情况显然不同。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一鸣不无担忧。典型的表现是 2020 年 12 月 8 日的「原神」事件:在偶然发现一个名叫「原神!」的飞书群里,短短一个上午产生了几百条信息后,张一鸣忍不住在群里质问:「好奇,一大早到现在就在群里聊天的同学/部门是今天工作很闲吗,这很常见吗?」

在早期的字节,这很寻常,一鸣可能出现在工作场合的任何角落,直接与员工对话。而在估值超过 2500 亿美元、拥有近十万员工的当下,截图迅速扩散开来,关于张一鸣、原神、上班摸鱼等关键字眼的讨论在脉脉上爆帖,几个小时后,知乎上一条相关问题有了 450 条回答。

公司内部有中高层感慨,「公司大了,一鸣还是原来那个一鸣。但大公司的 CEO 是不会这么做的。」在很多人看来,张一鸣理应知道,公司体量与影响力不同了,他的任何一番言论都可能演化成一场公关事件。

但相比成为一名「成熟的」CEO,张一鸣更在意的,是组织是否存在冗余和变形,还能否利于创新?在更早的 CEO 面对面上,他曾提到组织膨胀带来的挑战:人数变多之后会让文化、沟通、配合、创新变少。流程还没建立好,就导致重要事项上内控的问题。

「原神事件」后,一系列盘点人效的工作在字节悄然进行。据悉,他曾找雇主品牌负责人私下谈话,明确表示「公司的创业氛围不会改变」,大小周也不会取消,就是要招乐于艰苦奋斗的,逆向淘汰掉享受安逸的人。事实上,这种逆向筛选也贯穿于整个 2020 年扩招期间,招聘打电话上来就问,能接受大小周吗?

过去 9 年,凭借互联网飞速发展,字节跳动创造了傲人的增长曲线。但危机感始终存在。2020 年底,字节即将突破十万人大关。与组织迅速扩张形成对比的,是字节主干产品与中国互联网一起,进入必经的平台期。

「我们可能要接受,在未来五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张一鸣曾在内部讲话中说。同时,字节正在多个赛道尝试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全速前进也是必然。「顺着趋势做出成绩是容易的,创造趋势是难的,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最理想情况是竞争还没有激烈的时候赶紧往前走。」

反转的是,2021 年 7 月 9 日,字节宣布取消大小周。从坚定大小周能「带来增益」,到宣布取消,仅仅时隔半年。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风向转了

2020 年底,拼多多员工凌晨下班猝死事件之后,社会舆论对于 996、加班等词汇变得极度敏感。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称,字节不再强调艰苦奋斗了,不能「顶风作案」。更多声音开始认为,鼓励人加班的公司是坏公司。有趣的是,拼多多出事前夕,张一鸣还曾在与人沟通时自嘲:看拼多多的拼法,对比字节的状况,我们效率上要输。

在字节对于大小周态度逆转的这半年里,快手也经历了全司大小周的执行到取消。2021 年 1 月 10 日,快手全员开启大小周。据悉此前快手已经有 70% 的员工在执行大小周,这一决定是为了让前中后台配合更加紧密。

外界对于快手从佛系到狼性印象的转变,始于 2019 年中那场 K3 战役(宿华在内部提出在 2020 年春节之前冲击 3 亿 DAU 的目标,被快手内部称为 K3 战役)。据快手前员工李钰称,实际上比 K3 更早,贯穿 2019 年和 2020 年,根据不同的业务和项目,就有了大小周的实行,不过公司没有对外去讲。

相对来说,国际化一直更加激进,实行大小周也更早,基本是从与字节竞购 Musical.ly 失败之后开始的。几乎在这个时间点加入的杨雨回忆道。2017 年,两家公司的海外都是刚刚起步,TikTok 势头更猛,但是差距没有那么大,2018 年上半年,Kwai 一度做到俄罗斯和东南亚 7 个国家下载榜单第一。

转折发生在 2018 年底,TikTok 出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榜单前 20,而 Kwai 没有。经历了市场收缩,业务放缓,团队变动的半年之后,快手重启国际化业务,并在巴西有所突破。不过到了 12 月份,TikTok 在巴西的排名已经赶上 Kwai。「一直是被字节压着打的状态,始终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当整体工作时长和节奏处于一个上限,996、加班加点很难再有什么突破。「加班是加速器,让你取得目标更快,但它不会影响你的目标结果。」杨雨说。言外之意,目标方向正确、明晰与否更为重要。

几乎在快手国际化重启的同时,国内打响了 K3 战役。让李钰不解的是,那个阶段业务上的压力并没有让快手实行全员大小周,反而在 2020 年底提出,同时囊括了行政这样的部门。「虽然内部知道字节对于快手的威胁,可并没有把业务绑定在一起,说字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是 2020 年底,我自己感受到的风向是,从外部而来的高层认为字节做什么,快手必须做什么。大小周可以理解为从组织文化层面看齐,包括在那个时间点宣布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快手派,与字节范,相似度非常高。」

两家公司取消动作的时间点也很微妙。6 月 17 日,字节内部公布取消大小周的调研结果,很快有新闻发酵,快手因此紧急在内部讨论是否也应取消大小周。经证实,快手 m4 以上级别员工都没有大小周加班费。取消大小周对于成本的节省并不是主要考量,「可能在于加班带来的效益不如预期,以及监管压力。」知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

舆情愈发收紧。拼多多事件后,新华社官方很快对此评论,畸形加班现象必须坚决遏制。拼多多事件直接影响春晚红包项目。7 月 13 日人民政协发文称:「平台经济要在发展中体现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思想,坚决防止和避免囤积式垄断、割韭菜式竞争和无休无限地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

「大家挺开心的,但对于这半年入职的影响大一些,没有补偿。」一位刚刚进入快手的员工表示。相对来说,全面实行不久的快手「一刀切」的成本比较低,「如果快手落在字节后,字节给了补偿,快手岂不是更被动?」

对于字节来说,一刀切并没那么容易。一名接近字节 HR 的人士告诉极客公园,字节取消的当天,HRBP 电话被打爆,他们质问原来的总包里包含加班费,取消大小周,怎么算?他们要求重新调整,否则属于违约。

「其实法定的薪酬包原则上并不包含加班费,但去掉加班费的字节薪资没有竞争力了。」当天,许多候选人都表示拒绝了 offer。「很多从传统行业来的,对于薪资的期待甚至会想 double,他们要把时间成本折算出来。」

过去字节招聘人才的方式,是通过加班双薪的方式,在满足员工物质要求的同时逆向筛选出「愿意」艰苦奋斗的合格人才。如今,这个办法好像不奏效了。据悉,字节跳动的人才池已经覆盖到国内所有高端人才,即便如此,招聘普遍反映:招不到人。

不仅如此,一个反映人才竞争激烈的细节是,一名前字节员工表示,在今年的「金三银四」,一天能接到三个猎头电话。「见到字节的就挖」,而他的公开信息甚至没填职位和工作内容。

「快手率先取消大小周,字节不可能不跟上,否则人才全跑到对家了,尤其是高阶候选人。」上述人士说。更何况,字节今天对于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极客公园了解到,今年字节要在全球扩招到 20 万人。

红利没了

早在 2017 年,张一鸣曾肯定大小周能给公司现阶段带来增益,「科技的巨大规模效应和加速度,面临机会和挑战,需要快速迭代和快速发展,保持快节奏对公司和大家都很重要。」

2021 年,在公司 9 周年庆上,他却希望从加速中缓下来。他说有人经常问他:「你们公司去年涨了 100%,明年还能涨 100% 吗?」「我说我们不能有惯性的预期,希望公司从某种程度上,心态能够放缓下来。」

一个越发能被感知到的背景是:互联网增速在放缓,高举高打可能也得不到预期的成功是多数人的共识。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截止 2018 年 6 月,城市网民渗透率已达 72.65%,2019 年 4 月,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的情况,在普通人的感知中,支付、社交、娱乐等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场景,都被各类产品渗透。

人口红利与流量红利的终结,将带来非常规超高速增长的终结。

拿抖音和快手两款产品来说,2020 年 9 月 15 日抖音宣布 DAU 突破 6 亿(2020 年中国网民规模 9.89 亿)。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除疫情期间有一个日活的小波峰之外,抖音主战日活基本保持稳定,6 亿 DAU 主要得益于瞄准下沉市场的火山版。用户时长方面也很难看到新的增长空间。

快手也一样。2020 年 Q1,快手单个新增 DAU 费用是 172.3 元,2021 年 Q1 就涨到 485.8 元。2018 年初,抖音和快手用户重合度不过 10.3%,一年半之后,重合度就已达到 46.5%。快手内部多位员工判断,与抖音在国内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相比之下,海外还有更多增长的空间。全球网民 46 亿,即便是 Facebook 构筑的社交帝国也只网罗 20 亿用户。「海外会是接下来的重点,抖音和快手都在开放一些机会给国内市场的同学流转到海外。」李钰说。

前几年,互联网流量红利还未见顶时,张一鸣总体论调一直是用高投入换高增长。表现为不遗余力的人力成本支出,以及崇尚高强度工作带来高回报。2016 年,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时称,自己更在意其中的产出而不是投入,「几乎没有行业领头的公司是控制人力成本来实现领先的。」

「行业有传闻,字节在早期会到各大高校挖最顶尖的人才,它真的用得到这些人吗?不一定。但一个考量是「我的竞对不用他就 ok」,先招进来再说。当然这在竞争激烈,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要分的一个情况下是行得通的。」在一家 SaaS 公司做招聘相关的人士告诉极客公园。一名字节员工以自身的感受佐证了这样的说法,「入职并没有那么困难,实际上真正的面试发生在入职后一年。」

据了解,直到现在,字节 HR 的核心工作指标之一仍然是提升高阶人才冗余率,「要为潜在业务的发展提前做准备」。很多采访对象向极客公园传递一个相似的观点,很多互联网项目在研发阶段要打「攻坚战」,招人要跑在业务前面,备好人再打仗。然而项目到了后期成熟和维护阶段,市场瓜分完毕,人用不了那么多。

另一位前字节员工表达了直观感受,「十万人的字节不是之前的字节了」她说,公司鼓励的创业文化与十万人的现实是相违背的,「这是自己一摊事儿的感觉慢慢降低。快速扩张导致人多于业务需求,大家做事就是卷的。」

主力产品进入发展瓶颈之后,字节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近两年,字节在社交、教育、游戏、电商、医疗等市场屡屡开疆扩土,从目前结果来看,暂时没有产品能再续抖音式的「神话」。更多尝试带来更频繁的调整,「字节尝试新业务时,起得快散得快,经常有同事过来希望转岗到我们部门,因为他们自己的业务被拆了。」上述前字节员工说。

但是对于新业务快速滚动起来的渴求,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组织扩张所带来的中层「肥胖」太多了。一位抖音研发中层描述称,「你可能带两个人,就不需要写代码了,我现在写周报、方案比写代码还多。纯粹是因为业务增长,顺水推舟招几个人,把盘子铺大就做上(中层)去了。」

红利消失让新业务拓展显得更难,也难免让大厂内部越来越「卷」。2020 年,快手改版后正式推出单列上下滑。李钰回忆,双列到单列转变,内部有非常多团队在做,「一个上下滑尚可说是为了核心目标去做。但是一些更小、更加细枝末节的业务,也要通过内部竞争的方式来做,就会发生资源的抢夺和内耗。」

李钰举例,快手在打造明星爆款上,最早是由市场部来做明星的引流和运营,后来有一段时间,变成专门的运营同事来负责。由此产生了竞争关系不说,最后两边都做不好,能力都被浪费了。「因为这是大家解决问题的思路:现有人力做不好,怎么办?从外面找一个来,达不到预期?再加人。明星没有办法在快手活得好,有没有生态的问题?这关乎做事的方式,而不是人加没加够。」

一名先后在亚马逊、阿里工作多年的人士提出一个观点:过去几年,国内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普遍是「同质化竞争」,「不是依靠创新力,而是靠蛮力,蛮力就是堆人、堆时间。而非真正的创新。」但是增长带来钱,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就像李钰说,「蛋糕越做越大的时候,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很有效率,当蛋糕定型,人们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切蛋糕上,很难谈说有什么效率。」进入存量市场,付出与原来一样的人力成本却无法得到相同的回报,不仅如此,那些原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奋斗」失速了

「没有人会永远 25 岁,但是永远有人 25 岁。」

多名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不少互联网公司招聘存在一条不会明说的潜规则:程序员工作的黄金年龄是 25-35 岁。「很多大厂招人都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他们一般在 25 岁毕业,一毕业就能拿三四十万的年薪。但是却可能在 996 十年之后,搞垮了身体,被公司「优化」。国家和父母花了二十多年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在短短的 10 年就被榨干了「价值」,这无疑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AfterShip 的文化体验工程师田林说。

出于管理的便利和经营角度,大公司更倾向于将岗位「螺丝钉化」——公司需要确保员工离职以后,立马能够有人顶替。在职能的细分下,「原来听起来高端的程序员跟在富士康流水线工人没什么两样。」对于技术员工来说,为了降低风险而引入的大量程序,常常导致工作过程变得「臃肿和低效」。

「如果你完全按照公司的安排,做简单重复的事情,那么三到五年和五到十年的工作差距真的很小,」田林感叹,「但是五到十年后,公司支付给你的薪水可能够招两个三到五年的年轻人,这时候你们的产出效率差不多,但是他们却比你更能加班,你自然就很危险了。」

在 to C 时代,速度是一切。「一个月开发产品上线,一周就能分析数据,一个月就能看到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每两周发一个版本,砸钱做推广,用户量自然就能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加班自然变成了 to C 公司的竞争手段之一。」田林说。很多互联网项目在研发阶段需要储备大量人力(尤其是技术),以保证产品快速迭代,但当产品进入运维期,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人力。随着「攻坚战」结束,研发阶段招进来的冗余人才在维护阶段将面临着巨大的清退成本。

「如果你是体力劳动者的话,黄金期的确是 10 到 15 年。」前亚马逊工程师、阿里 P9 陈皓认为,过去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安全感来源于对于流量的拥有。「中国公司基本是流量型公司,要流量就得做用户,需要运营一个一个简单粗暴的活动争夺用户,而非用技术改善体验。同质化的低效竞争,导致背后的程序员跟着项目走,疲于拼命。」

多年前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职时,陈皓曾面试过一位年纪稍大的技术人员,当所有技术面试官给予好评之后,HR 却 pass 说没有互联网精神。「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后来我明白了,大概就是要全身心为公司付出。」在技术领域,陈皓颇有名气。许多年轻人找到他的账号私信自己的困惑,他常感到惋惜,「疯狂的加班使他们失去了成长空间,视野在不断封闭,没法访问优秀的资源,使用优秀的产品」。

焦虑同样发生在其他岗位。十年时间,产品经理从一个宽泛,仅由后台、移动端等产品划分的职业,细化到不同产业——电商、教育、金融、社交等,同时有了更加细化的职能划分,用户增长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等等。田林在自己观察中总结,很多大公司投注的赛道正由 to C 转向 to B,可「即便是在 ToC 领域沉淀了十年的产品经理,如果转向ToB,很多经验也是无法直接复用的。」

「如果你留心会发现,今天国内顶尖的技术人才几乎都来自当年的『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即便今天招聘顶尖人才很多也得从海外『进口』。」如今,陈皓离开大厂成为一名解决技术问题的创业者,常年帮助各大互联网公司解决技术问题,也接触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目前来看,他表示并不乐观。

在过去,不断堆叠人力和时间被认为是提升效率的手段。「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才是效率?物理学公式定义效率是有用功除以总功。效率不是比谁做的多,比谁做的快,堆人、加班最容易,但是资源太足了,就不会想用更为技术的方式来解决一件事,这才是难的。」

而规则下的「人」呢?

「周末大家十一点去了,划水看看新闻,吃个饭,睡觉到两点钟起来,开上一两个小时的会,然后拿下午茶,再写两行代码,就到晚上了,晚上再开个会,十点下班了。」这是上述中层观察到的普遍现象,「并不夸张。」

在脉脉上,类似描述也并不鲜见。当加班成为一项强制制度,创新背后所需要的个体的激情、成长和自驱,正在逐渐被抑制。这反过来也在让大厂的「奋斗」变得无比同质化,形成一个难以摆脱的死循环。

另一个深层原因或许在于,早年互联网书写了许多财富神话,许多加入创业的人在这里实现了财务自由和阶层跃迁。当公司进入平台期,后期加入的员工不仅无缘财富梦想,他们面对的组织也更庞杂,创业氛围被稀释,后者的打工心态则更强。

2020 年 12 月,字节的「CEO 面对面」上,张一鸣回忆公司成立一年多,名字还是「今日头条」的时候,Android 和 iOS 各两名开发,却做了 20 多个应用。「我也不清楚现在很多项目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希望花更多时间去了解。」

此次字节取消大小周,并未出现「一边倒」欢呼的局面。很多员工表示:愿意去字节的,就是能接受大小周的,取消大小周意味着薪酬总包的减少——显然,在今天,人们愿意加入字节已不再纯粹是为了「追求极致」与「始终创业」,而是掺杂了更多客观因素的考量。某种程度上,公司高层的担忧正被验证。

组织的奋斗,与其中每个人的奋斗,怎样才能理顺其中的关系,达成真正有效的相互成就?这将是所有科技大厂在未来需要回答的「真问题」。

9 周年司庆上,张一鸣曾解释自己为什么希望企业心态放缓,「一方面避免短期业务焦虑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带固定预期地,对未来有开阔的想象,有更长远的目标。」用他的话说,「摘更难摘的果子。」

华宇登录_数智转型 融合共生——2021(第六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成功召开

0215

7月28日-7月29日,为期两天的“2021(第六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通过“现场论道+云端连线”的方式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圆满举办。本届大会由赛迪传媒、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顾问、赛迪智库共同协办。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需要充分发挥数据引擎的作用,释放数据价值,敦促产业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数据融合共生的力量,共同维护和促进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让数据真正实现‘竭尽所能’,赋能业务和管理,提升数据资产化能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让数据价值变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价值不断释放,数据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用愈发突出,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大数据产业作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推动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荣誉顾问杨学山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数字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数字资源的发掘和数字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源的规律和特征。数字资源源自场景、用于场景,其价值根植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发现数据规律、建设高质量数字资源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洞悉产业发展 多项成果权威发布

在开幕论坛上,由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赛迪顾问、赛迪智库共同编制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重磅发布。白皮书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在线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大数据基础支撑、数据服务和融合领域的数千家涉猎大数据业务的ICT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形成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通过分析大数据产业发展演进、政策体系、园区建设、人才培育等产业发展要素情况,研判了大数据在软硬件产品、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等领域热点布局。

同期,论坛还发布了《2021年省级移动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发展报告》《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1)》《2021中国数字化转型生态发展白皮书》,从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数字化转型生态等细分领域深入剖析大数据产业的先进经验,为各地政府、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赛迪传媒副总经理、《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社长、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都莉楠发布了“大数据系列丛书”第五本书籍《数据新纪元——“数据+”时代的融合创新》。该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创新应用,进一步揭示了融合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新应用,为“数据+”时代中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将有效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究行业热点 多场系列活动专业举办

7月27日,作为第三届大数据局长论坛的配套活动,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陪同来自各地的大数据主管领导调研走访了联盟优质企业——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大数据产业发展一线,交流经验,探索各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有效途径,关键技术和创新模式。

在28日上午的开幕论坛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汇聚了来自中央及地方政府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领袖、知名投资人,他们一同为大数据产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同期,以“深耕技术创新  共建信创生态”为主题的大数据技术与信创生态论坛、以“求数智之变 谋转型之机”为主题的数字化转型专场论坛成功举办,聚焦大数据领域的热点话题,激起了大数据产业领域的一轮浪潮。

作为2021年(第六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大数据局长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海南、山西、陕西、福州、青岛、廊坊、衡阳、临沂、抚顺等地的大数据委办局主管领导、科研院校专家、行业知名专家、企业领袖等。领导、专家们就如何促进大数据创新升级,加强政府民生服务能力与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各产业利用大数据进行创新、优化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等重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继往开来 书写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篇章

为壮大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吸纳新锐力量,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为新晋联盟专家、理事会员单位颁发了证书,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为提升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推动评估、评价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引导全国大数据发展,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各地方大数据相关协会,成功举办了全国“双数评估”联合启动发布仪式,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为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产业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大数据产品最新发展成果,遴选具有标杆性的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联盟持续多年开展优秀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测评工作,并在数论坛上权威发布了“第十期优秀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评测”测评结果。

回顾大数据发展历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抓住数智转型,融合共生的发展机遇,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离不开成大数据领域的优秀企业与从业者。论坛重磅揭晓了“2021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2021中国数据英雄榜单”“2021信创产业明星企业”和“2021新基建明星企业榜”“2021数字赋能先锋企业30强”“2021中国大数据金沙奖”,为产业发展树立行业标杆。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积厚成势,为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在数据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联盟将不断聚拢行业资源,增强自身专业性,扩大影响力,积极促进行业内的交流合作,推动产需对接,为引领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集成创新、高端发展、深度应用的繁荣发展新时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2021中国数据英雄榜

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

范晓忻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帆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程宏亮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志海

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

莫 倩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青龙

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赵天成

浙江知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EO

王晓梅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陈思恩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欧阳曜

北京东方金信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伟哲

成都智审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 勤

2021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腾讯

阿里巴巴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米集团

百度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联想集团

中科曙光

超图集团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晶赞融宣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金电联行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科技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百分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数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傲林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BD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智审数据有限公司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智领云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医策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

2021数字赋能先锋企业30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阿里云

亚马逊云科技

思爱普SAP中国有限公司

腾讯云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金电联行

海尔卡奥斯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数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百分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傲林科技有限公司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

2021新基建明星企业榜

中科曙光

金电联行

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信创产业明星企业榜

中科曙光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瀚高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

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智审数据有限公司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智领云科技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金沙奖

2021中国大数据 ·最佳解决方案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能源矿山行业最佳解决方案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金融行业最佳解决方案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能源行业最佳解决方案

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智能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

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制造业最佳解决方案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金融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声誉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平台类最佳解决方案(华为云FusionInsight智能数据湖)

北京百分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应急领域最佳解决方案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政务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广联达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大数据解决方案)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大数据BI与分析平台最佳解决方案奖(帆软智慧数字大屏解决方案)

中睿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智慧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

2021中国大数据 ·最佳产品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电信行业最佳产品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金融行业最佳产品(Chinasec(安元)数据分级分类系统)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电力行业最佳产品(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金融行业最佳产品(金鹏全域风险管理平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搜索引擎领域最佳产品(华为云搜索服务(CSS))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字孪生领域最佳产品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隐私计算领域最佳产品(科技谷联邦学习应用平台)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分析领域最佳产品(企业基础数据统一编码标准体系平台)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治理领域最佳产品(浪潮智慧社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仓库领域最佳产品(华为云GaussDB(DWS))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公安行业最佳产品(视频交换一体化平台)

南京数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应用生产工具领域最佳产品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基础设施领域最佳产品(华为海量存储OceanStor Pacific系列)

2021中国大数据 ·创新企业 / 创新应用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交易领域创新企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电信行业创新企业

杭州数政科技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字政府创新企业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宏观经济分析领域最佳创新应用

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数据分析领域最佳创新应用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制造行业最佳创新应用(信义浮法智能集控中心项目)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2021中国大数据 ·金融行业数据挖掘领域最佳创新应用

华宇注册_百家云获数亿元C轮融资,估值超30亿人民币

02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9日消息,一站式视频技术服务商「百家云」宣布,已于近期获得数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行知资本。完成本轮融资后,百家云估值超30亿人民币。

百家云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钢江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两大方向: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在视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二是继续发力多元化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和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产品边界,保持企业规模快速增长。

SaaS+PaaS深化并进,驱动业务爆发式增长

百家云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拥有音视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向汽车、金融、医疗、泛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及政府机构提供一站式视频技术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方向:视频SaaS/PaaS服务、视频云产品和软件、视频AI和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硬件。

李钢江提到,成立初期,百家云主要向企业客户提供标准化音视频SaaS服务,后以视频解决方案+服务+个性化产品服务收获了更多大型企业客户的认可与青睐。基于大量客户使用音视频SaaS服务的业务基础,在收到来自市场和用户的许多正向反馈后,百家云逐步抽离出独有的音视频PaaS服务,将通用的、相关的能力逐步PaaS化,于2020年正式完成了从产品提供商到技术提供商的转型,实现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兼容。

2020年年底,百家云正式发布BRTC(Baijiayun Real-Time Communication),即由百家云构建的实时音视频通信PaaS服务,为更多有开发能力的企业提供深度支持。BRTC 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音视频引擎,在音视频编解码、网络自适应、高并发的流媒体分发、跨平台兼容性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客户通过简单集成 BRTC SDK ,即可在自己的业务中轻松拥有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实时语音互动直播、实时视频互动直播等各种能力。

PaaS标准化+SaaS场景化的业务布局,驱动了百家云爆发式的业务增长。李钢江表示,2021年,百家云的收入相对去年,有接近100%的增长,并且一直保持盈利状态。目前百家云已经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等十几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研发中心及办事处,团队人数也从2020年的200余人增长到近500人,完整的产品设计、测试、技术研发团队,能有效支持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

音视频通讯刚需迅猛,深耕赛道垂直取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实时音视频正逐渐成为主流线上互动方式。再者2020年疫情加速了用户养成线上化习惯,音视频技术已经成为视频会议、远程问诊、在线学习等领域非常刚性的底层需求,并将落地更多应用场景。大家熟知的远程医疗、电商直播、在线游戏等场景,以及更多基于实时通信的服务场景,例如双师课堂、协同会议等,都可以由它来构建和优化。

根据IDC中国的预测,中国视频云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的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谈及对音视频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李钢江表示,未来几年,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这一赛道带来长期技术红利。音视频服务商将通过对底层技术的整合,更有效地提升面向客户的服务效率与响应能力。

近年来,百家云将AI技术深入地应用在实时音视频领域,用AI技术优化实时音视频服务质量,完善场景化服务。面向不同垂直行业,百家云可针对特定场景定制高精度的人工智能算法,包括动作行为识别、轨道断面病害识别等二十余种分析及识别技术。

为了加快百家云在全国的布局及垂直领域业务发展,2021年,百家云全资收购了提供公立校双师产品的北京百家双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的广西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和提供视频内容服务的北京浩宇星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百家云同时投资并控股了智能硬件公司深圳市智写云笔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河南百家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百家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股了提供视频硬件的北京德然技术有限公司,和提供SCRM服务的武汉起云视联科技有限公司。

打造中国版Zoom和Twilio,资本持续看好

在李钢江看来,中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市场,在中国的土壤上会成长出每个细分领域的世界级公司,音视频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在美国,提供视频SaaS服务的Zoom和提供音频PaaS服务的Twilio,都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2020年9月,百家云获1.78亿元B轮融资,由金浦投资领投,青蓝资本、国科嘉和、厚德前海跟投;2020年10月,百家云获9300万的B+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金浦投资、邦盛资本、青蓝资本跟投。

百家云本轮投资方行知资本管理合伙人、总经理赵征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对产业赋能的不断加深,企业服务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底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智能硬件和通信基建的普及,AI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云视频技术服务有机会应用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供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的使用体验。

百家云在音、视频技术服务领域深耕多年,通过“产品与服务并举” 、“一纵一横” 的发展战略为各行业产业升级深度赋能,一站式满足企业客户不同需求的技术服务供应商。我们看到了百家云在技术研发端的兢兢业业,感受到公司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的精益求精。未来,行知资本将继续加深与百家云的合作,通过产业视角帮助百家云加深产品与服务的颗粒度和满意度,陪伴百家云一同探索音视频技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华宇注册_1500万张脸卖出3000亿,它是比茅台更疯狂的大生意

0214

冲进去

2000年,在北大读EMBA的赵燕,结识了来自福瑞达生物化工(以下简称福瑞达)的郭学平。

那时的赵燕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海南做服装生意起家,完成财富积累后北上。她成立的华熙集团在长安街核心地段大展拳脚,建成了华夏银行总部大楼、CBD中环世贸中心、SK大厦等北京多处地标建筑。

在商业地位和财富上,郭学平根本无法与赵燕相提并论,但他所在的福瑞达却是我国玻尿酸行业的领军企业。

郭学平的师兄凌沛学是福瑞达的发起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团队成功用微生物发酵法制造出了玻尿酸。

在此之前,生产玻尿酸主要靠在鸡冠、牛眼甚至人脐带中提取。凌沛学在山东医学院上学的时候也经常到医院拿收集好的脐带,到肉联厂生产线抠下牛眼睛、猪眼睛,来提取玻尿酸。

微生物发酵法,让玻尿酸生产成本降低90%,价格从几万元一吨下降至几千元一吨,推动了玻尿酸的量产和低价。

不过,当时的玻尿酸还主要用在医学尤其是骨科、眼科领域,远没有现在的热度。

公司成立后,福瑞达推出的玻尿酸产品以眼科用药及滴眼液为主,“润洁”“明仁”都是他们推出的品牌。

郭学平认识赵燕的时候,福瑞达已经前前后后投入800万元,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正在寻找新的投资人。

当时普通人还不知玻尿酸为何物,整个医美行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面对这样一个原始、看不见前景的行业,赵燕毫不犹豫冲了进去。

2000年,赵燕花1200万元拿到福瑞达50%股权。只因为郭学平跟她说了一句:“一个透明质酸钠(也就是玻尿酸)分子能锁住一千个水分子”。

2001年,赵燕入主之后,将公司更名为华熙福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华熙生物的起点。

那时的赵燕,想必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决定会在20年后孕育出一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而她本人也因这个决定得以成为“科创版女首富”。

2019年11月6日,华熙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47.79元/股。截至2021年7月26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至226元/股,不足两年时间,翻了近5倍。

华熙生物受到资本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整个医美行业的爆发。

涨疯了!

2017年-2019年,我国医美市场增速分别为34%、29%和21%。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增速快、规模大,但渗透率并不高。

2019年,我国医美渗透率为3.6%,韩国为20.5%。这意味着,我国医美市场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带动热钱不断涌入,今年上半年,医美绝对是A股涨幅最大的行业之一。

今年以来,医美三大龙头股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股价飞涨,截至7月26日收盘,涨幅分别为55%、71%和133%。

其他上市公司,但凡和医美沾上边,也立刻获得资本青睐。

港股上市的四环医药,心脑血管药业务居全国处方药之首,也曾是港股三大医药股之一,公司股价已沉寂多年。今年以来,公司先是认购了做医美的子公司部分股份,接着又宣布代理的韩国某款肉毒素获批。

因为和医美沾上边,今年1月开始,四环医药股价从0.8元/股一路上涨至3.8元/股,翻了近5倍。

原本做高端女装的朗姿股份,2016年开始通过入股了多家医美机构。赶上这波资本市场的医美热潮,公司股价从去年11月初到今年5月底,半年之内上涨666%。

眼看医美市场火爆,越来越多的公司按捺不住,跑步入场掘金。地产公司、母婴公司甚至做电缆、卖灯具、风扇的,一股脑全都涌入医美行业。

今年6月,原本以地产业务为主的奥园美谷连发多份公告剥离地产业务,进军医美行业。

我国电缆行业巨头之一的中超控股,花1亿元投资医美公司。跟公司业绩比起来,这投资算得上“大手笔”。

2020年,中超控股的归母净利润约为1100万元,而2017年-2020年,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2.8亿元左右。

原本生产风扇、照明灯具等小家电的金莱特,也宣布投资3000万元,以美容电器切入医美行业。这笔投资也大概相当于公司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

这些原本与医美毫不相关的公司,费尽力气挤进医美赛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了这个行业的盈利前景。

以中超控股为例,公司2020年的毛利率约为13%,而净利率不足1%。公司在解释转型做医美的原因时也提到,电线电缆是传统的重资产行业,资金依赖度较高且利润空间有限,而医美健康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可观。

然而,医美真的是个好生意吗?

暴利属于少数人

“暴利”是外界对医美行业的印象之一。

以玻尿酸为例,目前连锁整形机构和公立医院,注射1毫升润百颜(华熙生物旗下产品)的价格大都在一千元左右。

成本是多少呢?

按照华熙生物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8年,公司医美注射类玻尿酸生产成本约12元/毫升,出厂价约267元/毫升。

这样看起来,无论是华熙生物这样的上游原料生产商,还是医美机构,似乎都很“暴利”。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大,还被资本青睐,医美行业自然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

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美简而言之就是用手术、药物和医疗器械等手段,对人的外貌、部位进行修复、重塑。

它和化妆的不同之处在于,化妆不能改变人本身的五官、部位、身材等硬件,但医美可以。

笼统一点,医美可以分为手术类医美和非手术类医美。切割双眼皮、隆鼻、隆胸等整形项目都属于手术类医美。

从产业链角度,整个医美行业也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原料和器械生产商,如华熙生物等;中游是医美机构;下游是新氧等获客平台。

虽然同属医美行业,但上游、中游和下游本质上做的并不是同一种生意,生存状况也相差甚远。

上游生产商的利润空间最大,同时进入门槛和技术壁垒也相对更高,因此行业也更集中。

2020年,国产玻尿酸三巨头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1%、92%和75%。净利率同样不低,分别为25%、61%和17%。

这三家企业中,爱美客的产品更集中在医美注射领域,61%的净利率水平甚至比茅台还要高9个百分点,医美上游产业的“暴利”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产业链中游的医美机构和下游获客平台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拥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有13000家。参与者众多的情况下,获客就成了这些机构的“命门”。

获客营销的成本,甚至能占据医美机构总成本的一半。再扣除原料、人工等费用,医美机构的净利润维持在1%-10%之间。

下游的获客平台,本质上做的是流量分发的生意,和产业链上游、中游的商业模式都不一样,而且新平台不断涌现,带来的竞争也很大。

所以,医美行业的暴利其实只属于少数几家上游原料生产企业。

除了赚钱不易,“黑医美”的存在也让这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我国,正规医美产品需要获得药监局批准才能上市。

拿肉毒素来说,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品牌只有4个,其中还有两个是去年才获批的。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黑机构”选择用没有任何资质的水货、假货。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国内卖的玻尿酸、肉毒素70%是水货、假货。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因为医美致伤、致残的不在少数。

2018年,22岁的女孩金某,希望能拥有更饱满的额头,于是到一家小美容院注射玻尿酸。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满怀期待想变美的决定,成了自己一生的噩梦。

注射结束后,她面部开始流血,右眼渐渐模糊,直至失明。

原来,她去的这家机构根本没有医疗美容资质,给她打玻尿酸的人也不是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对机构和医生资质有着严格规定。正规医院,需要动手术的医美项目,即便是学了8年的博士,也不敢轻易上手。

但,这个行业的发展实在太快了,正规整形外科医生根本不够用。利益刺激下,不少人争相涌入,他们甚至只上了6天培训班,就敢给顾客注射医美针剂。

疯狂终将结束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无限的,但认知却是有限的。

中信证券估算,2020年,我国医美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艾媒咨询预测,2020年医美消费者达1520万人。

这1500余万人中,相当大一部分对于医美的认知并不多。他们可能不知道何为肉毒素,更不知道哪些品牌是国家批准上市的。

“颜值焦虑”盛行,为美不顾一切的消费者、不断逐利的商家及尚不完善的行业法规,一起催生出医美行业的诸多乱象。

上游原料生产商,一边享受着技术、政策等红利带来的正规“暴利”,一边用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拓展自己的边界。

华熙生物正是其中的代表。公司手握全球近4成的玻尿酸原料,还拥有医疗、医美注射、护肤品等诸多产品,已经靠着玻尿酸赚得盆满钵满,但这还不够。

年初,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玻尿酸的使用范围扩大至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等普通食品。

华熙生物等厂商开始用“能吃的玻尿酸”这个概念,收割更多人的钱包。

市面上,一颗添加了4分钱玻尿酸原料的玻尿酸软糖,可以卖到5块钱。

华熙生物推出的包装饮用水,一瓶中添加了不到1克玻尿酸,售价超过7元。

爱美客虽然没有玻尿酸原料,但却在终端产品研发上不断发力,研发出了国内唯一获批颈部皱纹适应症的注射用玻尿酸。

之前注射玻尿酸中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品牌只能走中低端路线。随着相关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品牌中高端化已经成为趋势。

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公司,用多年积淀在玻尿酸领域赶上了国外企业,但非手术类医美另一大主流产品——肉毒素,依旧是国外品牌占据上风。

目前国内获批的4个品牌中,有3个都是国外品牌,国产的只有衡力一个品牌。而且衡力的注射价格要低于进口品牌。

同一家医院,打一针衡力瘦脸针的价格,仅为打一针进口保妥适瘦脸针价格的三分之一。

形成价格差距的原因,说白了还是技术。跟衡力相比,保妥适效果维持期更长、弥散性更小,对于瘦脸来说,可以做到更精准。

从玻尿酸的弯道超车能看出,要想在医美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有所收获,最终还是看技术。

我国的医美行业正处于野蛮发展阶段,暴利、各种乱象都是随之而生的产物,但纵观所有暴利生意,基本都会随着行业发展,竞争者的扩容而产生巨变。

极端的例子是疫情初期的口罩行业,当时口罩短缺导致价格飞涨,口罩机成了“印钞机”。但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口罩产量迅速提升,价格又回归到正常水平,口罩机造富梦碎了一地。

医美当然不会像口罩这么极端,但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龙头企业的技术、规模壁垒终将被突破。

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良币也终将驱逐劣币,让暴利和乱象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