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0225
73岁的大岛良每天凌晨1点多就起床了,简单收拾一下后,便开着卡车出发,去往东京周边的菜市场上,将各类新鲜蔬菜打包装车,运给东京的餐馆。
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搬运的蔬菜盒子往往重达8公斤,73岁的老人搬起来费力又伤腰。
因为忙于工作,大岛良没有任何时间搞业余爱好,下午回到家后,匆匆吃完饭,晚上6点前就入睡了。
在做卡车司机前,大岛良曾是一名白领,年轻时也换过好几份工作。然而,随着日本延迟退休年龄,他在接近退休时发现,像他这样的合同工,这辈子注定享受不到企业提供的稳定退休福利,只能每月领取约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78元)的基本国民老金。
“很累,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工作,也不开心,”大岛良叹气道,医生说他的脊椎软骨磨损得厉害,“但没办法,为了活下去。”
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施行的是55岁退休制,70年代后,日本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为了缓解养老压力,此后几乎每隔10-20年,日本政府都会修改法律,把退休年龄延长5年。
1986年,日本将退休年龄由55岁延迟至60岁,并在1998年实现退休义务化的全面化;2006年,退休年龄正式定在了65岁,于2013年全面普及。然而这并不是最终方案,自2021年4月1日起,日本政府宣布实施《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正式进入70岁退休的时代。
延迟退休,意味着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鼓励老年人参与劳动,也意味着更多的老年人,必须活到老干到老。
对于日本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85岁的合同工
85岁的饭田欣子是东京郊区一家美容专柜的销售员,每天除了在柜台销售护肤品,她还提供美容护肤服务。
饭田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她只是一名合同工,收入也是以销售的提成为主。但她为人亲切、经验丰富,销售业绩并不比那些年轻员工差。饭田的很多老顾客年龄都在65岁以上了,她说,“只要身体还允许,我就继续干这份工作。”
每年的6月和12月是饭田最忙碌的时候,这两个月她要全力以赴冲业绩,争取在公司销售排行中榜上有名。
饭田的主管说:“饭田她们和客户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建立了很深的信任。”
饭田这样的年长员工在日本随处可见,他们的存在,推动日本政府和企业逐步完善年长员工的就业问题。
日本政府正不断鼓励企业延长年长员工的工作年限。2021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该法案规定,日本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或取消退休年龄以及返聘等方式,为有意愿工作到70岁的老年人确保就业机会。年满65岁的企业员工可以自愿留在原公司,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公司再干5年,直至70岁后退休。
不过,这部法案并不具有强制效应。
在此之前,很多日本企业早已开始行动,比如发酵乳饮料制造商养乐多,该公司在日本本土至少有约5000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销售人员都是合同工,以女性为主,主要通过上门推销的方式销售饮料。
许多大型日本企业仍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两步走”的退休路线:必须在60岁时从高薪职位上退下来,然后以合同工的身份,在薪酬较低的岗位上继续工作10年,此后彻底退休。
大部分日本企业认为,把年长员工留在高级职位上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就曾表示,延长年长员工的工作年限,会打击年轻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晋升空间。
截至2022年9月15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627万人,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大约6万人,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9.1%。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50年,日本劳动力人口(15岁至64岁)将减少为5275万,65岁以上老人占比则将上升至38%。
同时,日本通过社保制度向全民支付的养老金、医疗等社保支出也连年创新高。日本养老金的缺口,在1995年为42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3亿元),到2020年,已超过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
缺口需要靠发行债务等手段来填补。截至2022年6月,日本的公共债务估计为8.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万亿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惊人的266%,位列全球发达国家榜首。
为了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缓解社保资金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进延迟退休。而对于大部分日本老人说,在退休后工作,更是不得已的事情。
2019年6月,日本金融厅发布报告称,如果一对日本退休夫妇,男性年龄在65岁及以上、女性在60岁及以上,退休后再活30年,就需要在领取养老金的基础上,还拥有2000万日元(约103万人民币)的金融资产,才能维持正常老年生活。
但日本目前户主为老人的家庭,拥有超过这个储蓄金额的仅有39.5%。
在这种观念下,即便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后,也无法继续担任原来的工作,只能转为合同工、临时工或者小时工。而合同每年一签,随时可能会被企业辞退。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员工的收入较60岁以前,减少了30%-70%。
数据还显示,这些老人们,主要被雇用为店员和收银员,占总数的22%,其次是运输业和制造业员工,占18%。由于幼儿园和老人院也非常缺乏人手,这些领域的临时工也有12%。此外,日本的酒店旅馆行业近来也积极聘用年长的服务员和厨房助理。
大部分老人们对此并不抱怨,而是默默承受,继续工作。
打工来凑养老钱
2022年,日本总务省汇总了2021年65岁以上人口的就业人数,比2020年增加6万人,达到909万人。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第18年增加了,再一次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目前,日本6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率为25.1%,65~69岁人群的这一比例为50.3%,首次超过50%。
破纪录的数据背后,是日本劳动力和养老金问题日趋严重。
存款不够,打工来凑。
NHK纪录片《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中,展示了老龄化背后社会现实。即便年轻时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的中产精英,最后也不免因为经营失败没有工作,成为老后破产大军的一员。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人的贫困率达到27%。
乐观的人依然乐观。饭田就表示,年轻的时候,丈夫曾希望她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照顾两个孩子。所以她有好几年时间都是白天背着丈夫工作,下班回家准备午餐和晚餐。好在她坚持下来了,一直工作到现在。
如今,饭田的丈夫已经去世20多年了。她认为自己算是幸运的了,毕竟更多的老人只能打零工,工资也不如她,只能拿*水平的工资,例如去便利店和饭店当店员。“人生永远充满竞争。”她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4
自 AI 这一概念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诞生至今,“AI代替人类工作、取代人类”的可能就被反复讨论,以至于衍生了大量的影视作品。而随着 ChatGPT 的横空出世,这一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2年11月,ChatGPT一经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不到一周,用户数就突破100万人,月访问量达2100万人次。到2023年1月末,其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在此情况下,ChatGPT也快速尝试商业化变现,包括推出试点订阅计划,面向各行业受众提供收费服务;将Office全家桶等微软产品全线接入。人们也更加担心,若ChatGPT商业化应用加速,可能会对人类工种造成不可逆影响,在职场中取代一部分劳动力。
什么是ChatGPT,它目前能做到什么?
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款语言模型,它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交互。对话的格式使得ChatGPT能够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并拒绝不适当的请求。
其使用人类偏好作为奖励信号来微调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极为接近人类自然交流的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修改代码、文本翻译等内容创作任务。
ChatGPT火遍全球,越来越多用户开始“试探”ChatGPT能否取代自己的工作。
但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ChatGPT的专业性同样遭受质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德克萨斯大学教授保罗·冯·希佩尔(Paul von Hippel)发现,ChatGPT可以肤浅地谈论数学,但它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数学。
“它不能纠正错误的数学概念,还经常会引入自己的错误概念,有时还会犯一些基本的电子表格或手动计算器不会犯的莫名其妙的数学错误。”
财通证券近日使用ChatGPT撰写了一份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研报,内容包括行业简介和全球市场概述。
“它像专家一样行事,有时还能令人信服地模仿专家。但它通常是一种胡扯艺术家,把真相、错误和捏造混在一起,听起来令人信服,除非你自己也有一些专业知识。不可否认,ChatGPT在文字表意、标题撰写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水平,但采用这种直接生成+翻译模式形成的报告仍有问题。”财通证券表示,问题包括标点和术语错误、无法得知引用数据来源及可靠性等。
OpenAI的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也承认,机器人在写句子时“可能会编造事实”,并将其描述为“核心挑战”。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还要回过头来分析ChatGPT的技术框架。
InstructGPT模型的参数数目为1750亿,作为InstructGPT的兄弟模型,有理由相信ChatGPT的参数量也在这一量级。但据“训练语言模型以遵循人工反馈”论文,在对话任务上表现*的InstructGPT模型的参数数目为15亿,所以ChatGPT的参数量也有可能与此相当。但无论如何,ChatGPT的参数量级都是“亿”打底。
InstructGPT训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经过基础过滤的全网页爬虫数据集(4290亿个词符)、维基百科文章(30亿词符)、两个不同的书籍数据集(一共670亿词符)、GPT-3所收集的人类的评价和反馈数据。而ChatGPT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由AI训练师同时扮演聊天机器人和用户双方的对话数据。
面对如此庞大的模型,用户可以仅提供小样本的提示语、或者完全不提供提示而直接询问,就能获得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答案。
但高质量答案之下同样隐藏着不少问题:
1.即时性。ChatGPT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集最近数据截止于2021年底,所以任何关于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件,它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语言模型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准确性。当用户想利用ChatGPT获取准确信息(例如写代码,查菜谱)时,ChatGPT回答的准确度是不稳定的,用户需要具有鉴别回答质量与准确性的能力。而且用户对于问题的描述同样会影响准确性。
此外还存在一个致命性的问题:ChatGPT的奖励/偏好模型。
上文提到 ChatGPT使用人类偏好作为奖励信号来微调模型,而OpenAI在其博客中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思路:针对一个问题,用多个模型给出多个回答,人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回答进行排序,以此来训练一个奖励模型/偏好模型(reward model)。
人工排序这种训练模式,不可避免导致模型瞎想的错误被混入。换言之,模型最终*的回答甚至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回答。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许多辅助性的工作需要进行。
综合来看,ChatGPT知识量丰富但逻辑性和创新性不足,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可以,但远远达不到大家想象中的“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问题”的程度。
对于人类而言,那些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的岗位暂时是安全的。那些重复性的、高度标准化的岗位,倒是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任何新技术出现,都会被视为颠覆者,因为这种说法会给人巨大想象空间。但历史证明,新技术和旧生态之间并非完全冲突,更多的是互相融合。ChatGPT也是这样,未来更多的可能是会被嵌入到各大平台和应用当中,成为赋能平台的一个工具。
所以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4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曾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他从小喜欢美术,为此学了十年画,特地退学上中专在美术专业学“画电影海报”,还没有就业,随着打印机的发明、普及,这成为了一门被淘汰的手艺。这段被时代“抛弃”的经历,成为他后续电影里的创作母题之一。他总觉得,自己在不断地追逐着某些东西,却仍会害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奔流着的浪潮无情甩下。
类似的焦虑,正在当下大规模上演,因为ChatGPT来了。
“哪怕是作为伴随着新技术成长的90后,看到人工智能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是会紧张刺激到发抖”,有网友这样表示。
ChatGPT,一款AI聊天机器人系统。有网友让它写诗、写小说、写小红书格式文案,也有网友用它写代码。总之,上能写论文、写代码,下能闲聊、打发时间,能达到什么效果,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
这是一款重磅产品。2022年11月才推出,在两周内就吸引了超过百万用户。根据外媒信息,一位瑞银分析师预估,ChatGPT在2023年1月达到了1亿月度用户,在两个月内完成了TikTok大约九个月才完成的用户增长。
并且这不只是一款产品,而是一个系统,第三方公司可以接入使用。向ChatGPT母公司OpenAI还要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就已经应用上了,在2023年2月8日,宣布将GPT-4模型(ChatGPT所用模型升级版)集合至Bing及Edge浏览器里。
它对信息的处理与创作能力,让人们惊叹,也让一大堆打工人陷入了恐慌。包括文字工作者、数据分析师、客服、文秘等10多个职业,都被视为要被抢饭碗的重灾区,射程实在有点广。
关于ChatGPT的信息已经满天飞。本文还是试图解答几个基础问题,什么是ChatGPT,有哪些厉害之处;它能改变什么,又改变不了什么;为什么不要害怕ChatGPT。
一些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就如国外网友形容ChatGPT到来时所提到的那样,“这就像你醒来时听到了*次核爆炸的消息,你还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但你知道世界将不再一样。”
01 ChatGPT有什么不一样?
什么是ChatGPT?
“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训练,学会了生成文本的技能。它的语言表示能力非常强”,这是ChatGPT给深燃的回答。
ChatGPT里的Chat,即指聊天,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指“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mer模型”,术语有些专业,可以理解为能通过大规模预先训练,处理巨量语言材料,从而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迭代起来,有GPT-1、GPT-2,GPT-3版本,ChatGPT背后的模型是GPT3.5版本。
硅谷工程师杨阳之前试用过GPT3,他告诉深燃,当时没那么人性化,现在的ChatGPT更有适用性,做了沟通方面的优化,使用起来离人更近了。
深燃与ChatGPT的问答
技术太枯燥。我们先从应用角度来看它实现的改变。
聊天机器人其实不是新物种了,AI客服、Siri、小度、小爱已经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但ChatGPT和它们有着质的不同。
比如,1.在训练数据方面,ChatGPT是基于大量的网络文本数据进行训练的,因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2.在模型大小上,ChatGPT是一个非常大的模型,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和更强的学习能力。3.语言理解能力上,它可以对人类语言中的复杂语法和语义,进行更精细的理解。
总之,比它们更厉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甚至表示,ChatGPT已经超出80%甚至90%的人的对话能力了。
接着,再从技术角度来看它有哪些进展。
资深AI产品经理、刷屏科普文章《万字长文:AI产品经理视角的ChatGPT全解析》的作者马丁告诉深燃,“ChatGPT将通用人工智能放在了每个用户面前”。
首先是它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他举例,以前的AI,做摘要、翻译、闲聊对话这些任务,每一个都得要有不同的模型。但ChatGPT所代表的GPT技术不同,实现了对世界知识的通用理解,可以来支持大部分语言类任务。
从它蔓延到其他多模态领域,比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全领域AIGC(AI生成内容)成为可能。
其次,ChatGPT把人机交互的门槛,打到了*点,能让普通用户能参与。“每个时代的人机交互都有门槛,最开始的电脑,我们都需要用代码才能和机器交互,后来过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都是需要人类来适应机器,即我们得去学代码、学Windows”,马丁表示,而ChatGPT则实现了体验上的颠覆,机器*次在适应人类,“我们只需要会思考、能说话、打字,就能命令它”。
最后,值得关注的还有ChatGPT背后Prompt(指通过样例引导AI思考,而不重新训练模型)方向的潜力。以前在大模型上做垂直方向的优化,往往要采集大量数据进行算法二次训练(即微调)。而现在通过Prompt模式,使用少量数据就能引导AI发现自己的能力,而不需要重新训练,例如在它思考问题前加一个前缀“你一步一步想一下,再给出答案”,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Prompt模式的成熟,降低了ChatGPT落地于各个垂直应用的成本,这能让下游的应用爆发式增加,令GhatGPT更快融入我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现在的ChatGPT还在持续进步。
据OpenAI官网,GPT模型参数数量(可以理解为喂养模型的语言材料)在不断提升。GPT-1是1.17亿,GPT-2有15亿,到了GPT-3,已经飙升至1750亿。现在,OpenAI还在继续研发GPT-4,《纽约时报》报道提到,它将在2023年*季度的某个时候发布。这意味着ChatGPT的准确性和功能还能再提高。
不过杨阳表示,或许GPT-4就成长到头了,因为“人类历史上创造出的优秀资源就这些了”。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
过往在我们的认知里,和创作、创意有关的内容,机器是替代不了的,但ChatGPT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认知。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用工业革命举了一个例子。工业革命之前,工人做的事是,把一种物质,比如钢铁、木头,通过工具和自己的技能,对这个物质进行改变,创造出一个商品,后来机器出现了,“改变物质这个事,就被机器干了,工人就大量失业了。”
其实现在的情形是类似的。一些白领的工作围绕“信息”打转,比如写一个东西,也是先拿到很多信息原料,通过自己的技能以及工具,比如电脑、写作软件等,加工后产生出新的信息,“这和工业时代的改变,没有太大区别”,王晟表示。
一个简单粗暴的理解是,现在ChatGPT把一些人加工处理生产信息的这件事干了。
内容从PGC(专业生产内容)走向UGC(用户生产内容),再到AIGC(AI生产内容),AIGC在代码、图像、视频、游戏等领域都有极大落地应用空间,能提升创作效率,和降低创作成本。
02 ChatGPT影响的两面性
ChatGPT的强大,的确会让人恐慌。
在ChatGPT火之前,还出现了元宇宙、Web3等爆火概念,但和它们不同的是,ChatGPT有着明确的应用场景,并且大规模应用起来没有那么难。
王晟就提到,“OpenAI本身是一个模型公司,不是一个应用公司,所以它提供了一个底层的能力,各种企业都可以将其接入放到自己的工具里,比如放到人工智能客服里、家电里,用这种生态的方式来推动产业,是最快的”。
并且目前来看,成本也不是太大问题。根据美国方舟投资的报告,2020年完成一次GPT-3训练需花费460万美元,但这一成本有望以每年70%的速度下降。训练成本的下降将有助于为大规模的商用提供支撑。
报告还提到,到2030年,人工智能能将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升4倍以上。在百分百采用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增加全球劳动生产率约200万亿美元,这远超知识工作者约32万亿美元的工资总额。
当然,现在的ChatGPT还不*。
比如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就发推文说,“现在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依赖它是错误的” “在稳健性和真实性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hatGPT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理解多样性和包容性,还需要更加细致地研究如何让模型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和性别、年龄等,以不存在偏见。还得降低鲁莽回答的风险,由于ChatGPT的回答是基于大量预先训练的文本数据,存在错误或不适当回答的风险。还需要提高对上下文的理解,改进交互体验。除此之外,它还面临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争议。
这也让ChatGPT的大规模商业化需要一定时间。但这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道”已经出现,剩下的交给“术”,一切问题的解决,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写作业,让ChatGPT受到争议,OpenAI最近就推出了AI生成内容识别器,希望能平息人们的一些批评。尽管这工具还“不*”,但已经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所以,大规模应用ChatGPT的时代,是会来临的,或许比想象的还快。
但ChatGPT的出现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提高了效率。
比如,写一篇文章,给出关键词,在引导下,ChatGPT就能生成一篇还不错的文章。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了。2023年1月26日,美国版“今日头条”BuzzFeed就宣布,与OpenAI开展合作,使用ChatGPT创作新闻内容。
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预测显示,到2027年,聊天机器人将成为约25%的公司的主要客户服务渠道。
在ChatGPT背后,AIGC的产业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根据招银国际报告,在需要高效处理大量客服需求、创意性内容行业,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业里,ChatGPT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在比如归纳性文字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象生成领域及智能客服等,AIGC也有很大的产业化前景。
除此之外,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服务、高端制造等产业,都高度依赖模型训练、图像识别等AI计算能力,AIGC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但一方面,“一定会造成一些人的失业”,不论是资深技术人员,还是投资人,都给了深燃明确的回答。
ChatGPT影响的职业,包含了客服、电话销售、文字工作者、律师助理、数据分析师等。
在马丁看来,盘点所有场景不现实,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场景被发现。盘点对职业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更好的方法是从这场技术变革的底层逻辑出发,即内容创作的生产力提升,来看带来的影响。
以文章写作为例,一些初级的稿件,直接用ChatGPT就能完成,但更深度的创造类内容,比如万字长文,还暂时无法取代。但ChatGPT可以带来帮助,比如一个人写一篇长文需要五天,其中四天在查资料,现在直接用ChatGPT,收集资料可能只要一两天。
作为职场人,“可以思考自己的工作产出是否是低质的,无需思考分析的?如果是,那么被替代的概率就越大”,他表示。
它让内容创作中的“创作”也分出层级,如果只做基础、初级的工作,一大部分人会被取代,而更深层次、更高级的创作,目前还暂时取代不了。
03 学会利用ChatGPT
关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位技术人员给深燃做了一个比喻:就像你在一个站台上,听到一辆列车的呼啸声逐渐靠近,终于,它来了,但等它到来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从你眼前过去,永远地驶向前了。
ChatGPT的出现,或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这是残酷的。不论你抗拒与否,浪潮始终会向前。但为什么说不要害怕ChatGPT?
我们再回到ChatGPT概念本身。本质上,它是一个工具。工具起到什么作用,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它不会真的要了你的命。如果新的技术来临真的会让你失业,说明你现在做的事情,可能没那么有价值”,杨阳表示。
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身边有认识的导演,已经在开始运用AI绘画工作了。拍摄影视作品时,导演需要概念图、需要分镜来先视觉化,会有很多沟通和绘画成本,但在有了AI绘画后,他能以低成本的方式,把心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也许不够精美,但在概念图阶段,已经够用了。AI绘图就已经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我现在就把它当搜索引擎用。想明白它的工具属性,如果你想到办法用它,你的生产力就比周围不用它的人高”,杨阳表示。
生产力的提升,可以激发更多创造力和需求。
这里也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当一个游戏NPC(非玩家角色)接上ChatGPT后,应对玩家的特点给出不同反应,玩家的游戏体验能比现在更丰富。比如正式的会议记录,需要先录音,再整理成稿子录到数据库里,如果接入了ChatGPT,它跟着开会,内容直接同步到系统里,未来想要调取某场会议的内容,使用ChatGPT,能很快解决,这让会议记录也变得不一样。
又比如人们一直在讨论的元宇宙。“假设元宇宙的发展方向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现在一个3A级的游戏大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那元宇宙需要的工作量就更大了,这不是人类现在可以解决的,但AI可以解决。一旦生产力提升了,无数的需求就会出现”,杨阳表示。
ChatGPT的应用下,AI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AI顾问、AI产品经理、AI安全专家都会是被需要的岗位。
只是有些残酷的是,“以前公司可能需要五个画插画的人,现在一个人就够了”,杨阳也承认,工具的出现,会淘汰一部分人。王晟也提到,肯定会产生失业现象,“中短期新的工作机会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时,技术会先取代很多岗位。”
深燃与ChatGPT的问答
但这不代表就没有了出路。长期来看,这也让人能真正的摆脱繁琐的劳动,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内容生产。
如果想要赶上ChatGPT浪潮,杨阳建议,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如果不了解,也要试着去理解。其次,面对一个工具不知道该干什么时,要学会看说明书,结合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法。
这在过往中也有很多例子可参照。比如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发邮件就能通信,邮递员们也曾觉得自己要失业了,但互联网诞生了淘宝,催火了快递。
马丁也举了一个例子,“照理说,电脑可以汇集这么多信息,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数据处理员了,但后来发现,这类需求反而暴增了,只是用的技术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浪潮,抗拒是没有用的。上世纪90年代,在推行电子化办公前,人们不会用电脑没有问题,但现在已经不太可能。“以后不用AI工具也是不现实的。你要像当初学习电脑一样,学习这个新工具,这是一个新的生产工具”,马丁表示。
他们都提到,未来,娱乐产业或会*繁荣。
不过未来,谁知道呢?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如果10年前问人们,AI将怎样带来影响,多数人会很有信心地说,首先它将取代工厂蓝领的工作,卡车司机等,然后将取代低技能的白领工作,然后是高技能、高智商的白领工作,比如程序员。也许永远不会取代那些创造性的工作。现在的发展正好相反。”
“这说明预测未来是多么困难。这也说明人类可能不够了解自己。”他说。
在宁浩的故事里,没法画电影海报,最后他改学了摄影,成为了知名导演。但被时代抛弃的焦虑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他曾说,“在这种快速变革面前,每个人都面临被淘汰的焦虑,这当中没有人是淡定的。只能努力,跟头把式地跟着跑。”
勇敢一点,当新的工具出现时,学会使用它。即便ChatGPT,也一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阳为化名。文中*部分的第7段,第二部分的第8段,第三段的第11段,为ChatGPT创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3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材料进化史。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近代的钢铁时代、复合材料时代,再到我们如今可以逆向定制材料的时代,用材料代指时代体现了材料创新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每一次材料的创新、每一种材料的发现及产业突破,都可能对这个世界带来巨大影响,新材料创造的奇迹不胜枚举。小到新型聚酯啤酒饮料瓶,大到各个国家争相布局的半导体、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景气赛道,都离不开新材料这个关键基石。
据企名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新材料赛道已披露融资事件389起,融资总额超人民币500亿元。
在新材料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生物基材料这颗“遗漏的明珠”,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原料可再生等优势,在“双碳”目标的催化下,成为加速“碳中和”的重要材料。
经过我国科学家及企业家的不懈努力,在生物基材料赛道,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赶超国外,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及工艺包,摆脱了西方原料封锁及技术封锁。
目前国内部分龙头企业已打通全产业链技术,使得生物基材料成本大幅下降,逐步实现商业化,并开始在部分领域补充及替代石油基产品。
生物基新材料,站上C位
大部分人或许对“生物基”这个词感到陌生,事实上,生物基材料早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乐高早在2020年就已经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放弃原始的石油基塑料,改用生物基材料制造儿童玩具。
奔驰、宝马、保时捷等汽车企业,也开始采用生物基塑料制备汽车零部件,蛋壳、大豆这些看起来与汽车毫不相关的东西,被引入汽车制造业。
今年年中,特步发布100%聚乳酸含量环保风衣。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材料,需要从玉米、秸秆等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中发酵提取。11月,特步又推出了一款低碳概念环保跑鞋。至此,特步生物基材料从服饰渗透到了鞋履。
生物基材料这位材料领域的新晋“网红”所带来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此,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其就和纳米材料等被一同纳入新材料前沿研究领域。
小小的生物基,到底有何魅力?
事实上,生物基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包括农作物,谷物、秸秆等,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方法制造的新型材料。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凯赛生物为例,其用发酵法生产一种叫尼龙56的化纤便是一种生物基材料,生产1kg尼龙-56的碳排放量相比生产1kg尼龙-66(石油基),可减少4.31kg。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在306.9亿吨左右,远高于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中国碳排放量居于全球*,高于北美和欧洲等国家,控制碳排放势在必行。
如今,站在双碳的战略高度上,生物基逐渐站上了明星风口,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不二之选。
有望替代石油基,资本纷纷入局
一直以来,石油基支撑起了现代材料的半壁江山,橡胶、塑料、化学纤维等材料的合成,都离不开石油。
由于传统石化能源日益枯竭以及原料成本飙升,各国都在寻找可持续来源的替代品,依靠化石原料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后石油时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
随着生物法制备石油化工产品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基新材料成为了显而易见的选择。麦肯锡曾预测70%的石油化学品,未来可以通过生物学手段生产。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料消耗35%-75%,减少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
据经合组织(OECD)预计,全球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产品由化工过程而来,在未来的10年,至少有20%的石化产品、约8000亿美元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目前替代率不到5%,缺口近6000亿美元。
目前生物基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种是大家熟知的合成生物基技术,通过构建相应的细胞工厂合成相应化合物,合成生物技术更适宜生产复杂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如特色原料药、添加剂、功能性分子等。
第二种是通过先进催化技术生产先进生物基材料,这种生产方式更加适宜大规模生产大宗基础化学品,如聚酯、纤维、锂电池隔膜、表面活性剂、薄膜、中间体、原料药等。
生物基新材料可以对标现有市场中应用的绝大多数石油基产品,对石油基形成了真正的“换代升级”。随着生物基新材料逐渐走入聚光灯下,善于捕捉趋势的资本也因此闻风而动。
此前还在消费、TMT等领域大展身手的投资者,正快速适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红杉资本、经纬中国、高瓴资本、碧桂园、美团等众多明星机构,纷纷入局生物基相关领域。
2021年7月,红杉资本领投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沈南鹏曾表示:“我们应该相信科技创新的潜力,比如新能源领域、合成生物学、生物科技等领域。”
高瓴资本也在生物基赛道上积极落子。2022年1月10日,蓝晶微生物宣布完成B3轮融资,至此B系列融资总额已达15亿人民币。其中,高瓴创投在本轮融资中继续追加投资。
押注碳中和投资的君联资本,也在生物基领域抢先布局。去年2月,君联资本投资了从事呋喃类生物基材料设计和开发的初创企业中科国生;去年12月,中科国生又对外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君联资本作为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
为何资本纷纷选择生物基新材料这个细分领域?
从大的层面来看,生物基是在双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大赛道;细化而言,有些产品在底层逻辑上也确实更适合生物基的方式来生产。
君联资本投资人告诉猎云网,“在生产端,中国在部分生物基材料的生产方式上积累深厚,从制造、设计、到产业工人,整个产业链成熟度高;在应用端,中国拥有*的终端消费市场,因此中国在部分生物基材料赛道中有很大的产业基础优势。”
目前,生物基赛道还处在创新发展的初期,各家企业纷纷试水,但未来如何竞争格局还未定型。中科优势董事总经理邹涛表示,生物基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核心技术能力的持续研发迭代及市场端运营资源的开拓在企业成长中占据着关键性的权重,这类科技型企业从什么技术路线开始创业很重要,如何持续的经营好、保持整体竞争优势,最后能占据市场份额胜出更为重要。“我们会对所投资孵化的项目进行陪跑式深度赋能,为项目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万亿蓝海,国内外独角兽涌现
事实上,生物基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2000年左右就被提出,在国外,早有企业抢滩登陆生物基领域。
Braskem是来自巴西的化工巨头,也是全球*的生物聚合物生产商,成立于2002年,2010 年向市场推出绿色环保的生物基PE,目前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
壳牌的衍生公司Avantium,其总部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于2000年2月,公司主要产品是PEF,近些年将呋喃二甲酸(FDCA) 的商业化作为重点开发产品。
欧盟地平线欧洲专项计划在2021至2027年筹备近1000亿欧元,以加速生物基产业发展。
现代石化工艺是建立在以西方国家企业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杜邦、巴斯夫、壳牌石油等,化工产业的大部分核心专利掌握在国外手中,我国所掌握的产业环节附加值低,且原材料、知识产权受到严格限制,阻碍了我国新材料、化工产业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曾经从300多种源于生物质的化合物出发,筛选出了*有代表性的12种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其中2,5-呋喃二甲酸(FDCA)被认为是石油衍生物对苯二甲酸的最合适的替代物,一直是产业界和资本圈追逐的热点。
FDCA 的合成技术路线主要包括5-羟甲基糠醛(HMF)路线、己糖二酸路线、糠醛路线和二甘醇酸路线。其中,HMF路线最受重视。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中曾提到,HMF-FDCA-PEF的连续化生产方式,可以减少中间运输环节,有利于降低终端产品PEF的生产成本。
由于HMF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内外众多企业跃跃欲试。目前,AVA、巴斯夫、中科国生、合肥利夫、达高特等企业都参与布局。
过去,由于技术壁垒、原料和量产化,导致HMF成本高,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一直十分艰难。
相较欧美更先进的绿色环保理念,国内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在政策的推动下,生物基材料的发展在近两年获得大力推动,在HMF领域,行业已涌现出一批有实力参与者。
从现有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布局来看,中科国生是*布局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已实现HMF连续化生产,同时突破了其他核心产品,诸如FDCA、THFDM等的规模化生产,并完成了下游衍生物在市场终端的测试,打通了从HMF到下游衍生物单体和终端产品的全技术链条。
中科国生在国内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创新式突破得益于其团队率先通过选择催化剂和溶剂体系实现了连续化的HMF生产工艺,区别于现有其他企业的间歇釜式工艺,解决了HMF产业链最关键的卡脖子环节,并于近期又突破了HMF非粮原料来源的全链条工艺,真正可以实现HMF、FDCA以及其他衍生物的低成本规模化能力,也正因此,中科国生得到了君联资本、经纬中国、五源资本和君盛投资等国内一线投资机构的认可。
当下,转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就目前来看,作为石油基材料的升级替代产品,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将成为新的时代风口,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也逐渐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这片潜力巨大的新蓝海,参与者们将会在未来掀起更多的浪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3
自去年12月以来,每当你点开App Store看看最近有什么新游戏,你一定会留意到一直在免费游戏排行榜前列的《蛋仔派对》。时至今日,它还排在*的位置。
不仅下载量高,流水也不少。据时代财经统计的游戏春节档收入排行,《蛋仔派对》春节假期预估收入782.77万美元,超越了《原神》,仅次于《*荣耀》与《和平精英》。
作为一款休闲社交类游戏,《蛋仔派对》虽火,但并不似前些年的爆款《江南百景图》《摩尔庄园》《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等,在大多数人的微博、朋友圈等平台上疯狂发酵,而是更趋近于圈层狂欢。
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蛋仔派对》的核心受众近似于同为网易旗下的另一款手游《光·遇》——从小学到大学的年轻女生。
因此,对于核心受众之外的群体而言,或许你总感觉周围有人在玩《蛋仔派对》,但自己始终对其了解有限。
实际上,这款游戏于去年5月就已发布,其核心玩法给大多数玩家的*印象只是“翻版糖豆人”,数据表现也并不突出。直到年底,《蛋仔派对》才开始凭借丰富的UGC地图和短视频营销异军突起,并成为“派对游戏”这一热门品类中值得研究的代表范例。
01 不止是“翻版糖豆人”
打开App Store,看看游戏简介和玩法截图,《蛋仔派对》给人的大体印象或许很难逃开“翻版糖豆人”。
《蛋仔派对》的核心玩法的确是《糖豆人》的翻版——32个“蛋仔”在随机生成的地图中竞速闯关,优先到达终点者存活,其余淘汰,直到三轮过后决出最终胜者。
但《蛋仔派对》上线时,距离《糖豆人》发行已接近两年,转为免费游戏也有大半年。它的核心玩法不论是对于玩家还是对于直播观众都早已烂熟于心,缺乏新意。此刻上线手游,除了能占到移动端的便捷度优势之外,几乎没有多余的魅力可言。
情况也的确如此。七麦数据显示,《蛋仔派对》上线首月预计收入仅585万元(IOS端),还不如它春节期间一天的流水。大部分玩家在过了首周的新鲜劲之后,由于缺乏更多的游戏内容而流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网易内部人士表示,《蛋仔派对》刚上线时在公司内部就是一款很普通的产品,甚至没有被网易写进2022年*季度到第三季度业绩报的运营要点中。
对于一般的手游而言,在上线初期遇冷之后,后续的道路只会越走越难,多半在同品类赛马中遭到淘汰,然而,《蛋仔派对》却上演了一出不同寻常的逆袭戏码。
回顾逆袭的过程不难看出,在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UGC内容生态的建立——很多人认知《蛋仔派对》这个游戏,并不是因为它“翻版糖豆人”的玩法,而是因为一张张有趣的、甚至和其他圈子产生交集的玩家自创地图当中。
据《蛋仔派对》制作人Kwan在游戏葡萄的采访中所述,团队一开始想做的就是一款UGC游戏,“2019年前后,团队打算制作一款UGC游戏编辑器《河狸计划》,希望通过简易的编程逻辑,和提供免费的网易系IP组件,让用户可以制作、分享和游玩平台里的自制游戏。”
比起“翻版糖豆人”,这个初衷听上去更像“翻版Roblox”,2019年也正值《Roblox》的月活玩家超一亿,依赖于用户自制内容与更多玩家产生黏性的“UGC游戏”模型,在商业想象力上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但建立一个庞大的UGC游戏社区不能想当然,Kwan指出,“纯编辑器玩法没有足够的原始内容与流量基础,无论是去导入创作者还是玩家,都会缺乏一定竞争力。”因此,冷启动阶段,游戏需要一个能吸引玩家的“钩子”,于是《蛋仔派对》选中了“类糖豆人”的闯关玩法。
也正是因为“糖豆人”只是一个“钩子”,Kwan表示团队对游戏初期的数据下滑早有预判,“在UGC内容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官方内容消耗快,用户长线活跃下降我们是有预期的。”
*个转折点在8月到来。从8月份开始,团队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在玩家创作的地图中,选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融入到官方内容中,从而调动玩家的创作积极性,打通主玩法和UGC地图之间的联系。地图编辑器中的组件也在不断更新,团队一直在重点探索如何进一步降低普通玩家的创作门槛。
另一方面,其在抖音上的内容也于此时开始发力,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地图被做成短视频让《蛋仔派对》开始逐渐出圈,吸引一大批新用户进入。
在UGC地图和抖音的二创视频不断积累沉淀之后,《蛋仔派对》逐渐拥有了规模效应,从12月开始迎来了爆发,迎上学生放寒假的节点,彻底成为了年末爆款。据Kwan透露,到去年年底,《蛋仔派对》每周能产出百万张UGC地图,UGC内容的用户时长占比也已经超过主玩法。
尽管作为“钩子”的使命看似已然结束,但作为主玩法的“翻版糖豆人”仍旧可以留住少数高强度竞技游戏爱好者,让想“卷”的人“卷”,想休闲的人休闲。从这个角度来看,《蛋仔派对》所能提供的体验,比一般的UGC游戏更加多元。
02 重注UGC,也要讲方法
自元宇宙大火以来,UGC作为元宇宙必不可少的特性之一,持续受到各类开发者的关注。不论国内国外,试图召唤普通玩家成为创作者的UGC游戏并不少见,但成功者寥寥。
国内玩家普遍最早接触到的带UGC功能的游戏,莫过于《魔兽争霸3》。其强大的地图编辑器系统,让RTS玩法在逐渐没落之后,直到今天《魔兽争霸3》依旧还是不少玩家的日常消遣。耳熟能详的DotA、澄海3C、守护雅典娜、战三国等RPG地图,不仅当年人气火爆,甚至是后来MOBA、塔防、自走棋等许多游戏品类的先驱。
某种程度上,《魔兽争霸3》的成功走的也是类似的路径——依赖RTS的主玩法吸引首批玩家,当中有创造力的优秀作者开始试图在地图编辑器中创作别样的游戏模式,优秀的地图开始出圈并吸引更多玩家加入游玩和创作中,源源不断更新的新地图让游戏长盛不衰。
它和现在的UGC游戏*的差异或许在于上手难度,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一则“零基础魔兽地图编辑器”视频,时长是六个半小时,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玩家来说,这需要强大的耐心以入门。但如果要在《蛋仔派对》当中新建一个地图,普通人基本上简单摸索几分钟就能融会贯通,需要的只是足够的创造力而已。
“创造力”是所有UGC游戏共同的要求,这其中发挥到*的是以《我的世界》为代表的沙盒品类。2009年,当创始人马库斯·泊松将《我的世界》未完成的版本发布在游戏开发论坛TIGSource上时,它只有32个可操作方块,画风非常粗糙。但就是这样一个半成品,几个月内就开始风靡全球。
把“钩子”代入到《我的世界》当中,对于当时还缺乏核心玩法,完全依赖玩家自行搭建的《我的世界》来说,它的“钩子”可能是乐高。在乐高积木和电子游戏陪伴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海外年轻人,在那一刻见到了能*捏合童年体验的“电子乐高”。
而至于元宇宙追捧者津津乐道的Roblox,这家公司的前身实际上是一家少儿编程教育公司。其创始人大卫·巴斯扎基之前做的是教学软件,让学生能通过近似游戏的方式来模拟物理实验。直到2010年,麻省理工推出的图形化少儿编程工具《Scratch》火遍全球,带着与其类似的《Roblox》也跟着火了起来。
也正是这些编程工具,让海外的家长和儿童开始意识到,小孩子也能在虚拟世界进行属于自己的创作,甚至可能为此收获一笔收入。在《Roblox》身上,“钩子”是蒙在游戏上的一层教育意义。
这样的认知前提和市场环境在国内很难存在,这也是为何画风简陋、缺乏“钩子”的中国版《罗布乐思》在上线不久后就删档停服了。国内所有想学《Roblox》的UGC游戏开发平台们势必也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于是,纯粹追求自由度和创作门槛的UGC游戏,最多只能落得个“叫好不叫座”的境地。人人都能看到雪球滚起来之后的诱人之处,但起步时谁真的能愿意给雪球推一把,才是真正的难点。
实际上,类似地图编辑器的功能在很多大型游戏中均有搭载,它未见得会将UGC部分作为主玩法来扶持,但的确是游戏内容的一大补充。比如作为开放世界游戏的《原神》,编辑地图的能力情理上是玩家的重要诉求之一。其在2021年7月加载的功能“尘歌壶”就是地图编辑器的一种雏形。
只不过,相较于将主玩法与玩家自制地图联动的《蛋仔派对》,《原神》的“尘歌壶”虽也能与好友进行互动,但却无法进行公开游玩,更遑论优秀地图的激励机制。有不少玩家在“尘歌壶”中建造可供观赏的美景或新奇的游戏玩法,但最多仅能通过二创视频的方式呈现。
《原神》主线剧情更新停滞时期,更多的时候是依赖官方策划的“小游戏”来丰富游戏内容,而堵死了UGC的通路。如果能让UGC内容自循环运转起来,或许也可以大大节约开发和运营成本。
因此,不论是不是把UGC当作核心目标,《蛋仔派对》给出的启示是,在有高流行度主玩法的基础上,给予UGC内容足够的重视和激励机制,或许比起策划者挠破脑袋思考怎么更新,更能让游戏走出经久不衰的长线。
03 游戏的“抖音红利”
除了对UGC实现路径的思考,《蛋仔派对》能出圈也少不了短视频的功劳。本质上,UGC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意性需要配合好的载体进行传播,而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渠道。
这种“传播——创造——传播”的循环一旦被利用起来,其能量与效率,往往胜过传统宣发。换句话说,创作地图和创作视频的积极性是一以贯之的,一旦被调动起来,前者节省开发成本,后者节省营销成本。
在抖音,#蛋仔派对 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已达273.7亿,作为对比,比其上线早三年、受众相近的《光·遇》也仅592.9亿,同为网易旗下的《第五人格》也仅375.3亿。
开年神曲《爱如火》最近在抖音走红,背后也有《蛋仔派对》的推波助澜。官方账号视频中播放量最高的便是以《爱如火》为BGM的“蛋仔甩手舞”。众所周知,“洗脑BGM+简单手势舞”是抖音从发家开始就持续至今的流量密码,这一次由二次元的“蛋仔”引发的风潮引起了很多三次元真人博主的纷纷效仿,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游戏的进一步出圈。
除了踩中流量密码,细看#蛋仔派对 话题下的热门视频,播放量排名前列的都并非来自抖音头部达人。除《蛋仔派对》官方账号之外,播放量排名前十的视频中没有一个账号粉丝超过百万,将近半数粉丝数甚至在20万以下。
这是《蛋仔派对》UGC生态的另一种侧写。其热门视频并不需要精致的剪辑包装或独特的创意视角,只需要呈现一些特殊的UGC地图体验、高超的闯关操作技术或者和朋友的有趣互动即可收获百万播放。
以UGC地图为例,短视频里较为热门的分类是“老六地图”,即表面上看平平无奇的闯关路,会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机关让玩家掉落,因此被称为“老六”。这种无厘头的喜剧效果,非常适应短视频“短时间多反转”的属性。
除了这种偏恶搞的类型之外,也有类似《双人成行》玩法的协作通关地图、偏推理解谜向的策略类地图,甚至有不少并不强调游戏性,而只是剧情表达和风景游览类的地图。
而在版权方面,《蛋仔派对》还利用了“自家人优势”打通了与网易云音乐之间的合作,让玩家能在自制地图中添加曲库中的歌曲作为BGM,这进一步放大了玩家进行内容表达的空间。一些以诸如家庭暴力、抑郁症、性少数群体为核心议题的剧情地图,也成为了其颇受玩家好评的原因之一。
足够多样化的供给满足了不同玩家各异的需求,并且有着强大的可持续性,这让它在核心受众当中粘性不低。
不过,在达成内循环之后,较为低幼的画风的确会给其受众的进一步扩张带来阻碍。其可用组件尽管能持续保持更新,但美术风格的设计仍然统一,《Roblox》向熟龄用户推广时面临的难题它也同样无法避免。
另外,尽管已经出现了多样的内容表达,但这些内容也同样可以以其他的载体来呈现,《蛋仔派对》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有可能在人气不断攀升后带来自由度的限缩。
但总而言之,能在缺乏爆款的2022年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开年游戏市场的一剂强心针,《蛋仔派对》的走红路径依然能给其他游戏带来不少启示。
至少,在元宇宙真正到来之前,游戏中的UGC内容势必是市场持续关注的一大焦点,《蛋仔派对》的经验说明了,游戏当中的UGC内容生态,不仅关乎重视程度,也关乎走出合适分方法。而当UGC生态规模效应起来之后,其带来的商业空间是令人艳羡的。
二十年前的《魔兽争霸3》里诞生了DOTA,二十年后的下一个爆款,会不会藏在这一代的UGC地图里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2
进入美国市场后一路低调的Temu,罕见地“狂飙”了一次。正如它快、准、狠地切入美国市场,这个电商平台在登陆北美5个月后,放出了*个“超级大招”——无预警亮相超级碗。
超级碗是美国人的开春固定节目,据NFL官方数据,2022年超级碗的观众总数达到惊人的2.08亿。Temu不但盯上了超级碗的巨量曝光,还希望观众记住它。于是,Temu的30秒广告片播放了不止一次。
Ad Age和USA Today's Ad Meter的数据显示,今年超级碗一条30秒的广告花费为700万美元,Temu真是下了“血本”。除了昂贵,在超级碗投放的广告往往有着制作精良、创意大胆的特色。据AdWeek报道,广告片Shop like a Billionaire由广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操刀,Temu也成为有史以来在超级碗投放广告的最年轻的品牌之一。
Shop like a Billionaire广告片中,用户不停滑动手机屏幕,在Temu App找到了心仪的商品。整条广告的*亮点在于配乐,歌词和旋律都颇有“口水歌”的风范。歌词大概包括:
I like it (yep).It's mine.The prices blow my mind.I feel so rich.I feel like a billionaire.(tee-moo)I'm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tee-moo tee-moo)I get it straight from the mail.(tee-moo tee-moo tee-moo)I'm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
整篇歌词是用户在Temu App从种草到下单、再到收到商品的全过程体验。“I'm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重复多次,配上简单的旋律,听完简直被洗脑了。
这首洗脑歌不免让人想起拼多多早些年间的广告歌,改编自歌曲《好想你》。歌词简单重复“拼多多”,洗脑程度不亚于“送礼就送脑白金”: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
来一起一起拼多多
不管有事没事拼多多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
拼就要就要拼多多
每天随时随地拼多多,拼多多
暂且不论Temu的创意如何,洗脑歌的确奏效了。一位老哥在Twitter上表示:“很奇怪,不清楚Temu希望消费者用它们来做什么。但我的脑袋里依然回响着‘teemu teemu’的广告歌,所以这条广告在潜意识层面起了某种作用。”
图源:Twitter
广告片的最后是一句行动号召语“Download the Temu App, and shop like a billionaire.”,这条投放成本不菲的超级碗广告素材被复用到了其他渠道,在Temu官网、Twitter、YouTube、TikTok等渠道同步上线。发布到TikTok的配文进一步阐释了Temu这场营销campaign试图传递的价值:
“With Temu’s shockingly low prices, you feel you can buy whatever you want. Download the app now and enjoy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Temu的低价让您感觉到可以随意“买买买”,下载Temu应用,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
图源:Instagram
作为超级碗营销活动的一部分,Temu还将通过“Shake & Cheer”促销活动赠送价值1000万美元的奖品/奖励。而在超级碗之前,Temu在推进下载量这件事上已经砸了不少真金白银。
往期文章中,“薅羊毛”的乐趣和诱人的折扣福利不断推进Temu的下载量,登顶App Store购物类应用下载榜。
图源:data.ai
从data.ai(原App Annie)提供的数据来看,Temu近期(1月29日-2月4日)在美国的下载量名列*(双端)。用户使用渗透率方面,iOS端排名第四,仅次于亚马逊、沃尔玛、SHEIN,Android端则未进入前10。
即使有着恐怖的下载量,Temu依然烧钱做广告,这家电商平台的野心可真不小。
Temu 发言人谈到公司的超级碗首次亮相时表示:“通过尽可能大的舞台,我们希望与我们的消费者分享,因为我们提供的价格,他们可以自由地购物。因为Temu,‘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不再是梦想。”
这场营销campaign对于Temu意义重大。
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上面两张截图发现,Temu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的Slogan从“Team Up, Price Down”更改为“Shop like a Billionaire”。那条同名广告还首次透露了Temu的正确读音。“Team Up, Price Down”,这家电商平台的名字其实源自造词。
之前,不同的Temu haul视频里,每个消费者的读法都不一样,甚至有人直接念成T-E-M-U。
“烧钱狂魔”Temu在北美一路奔跑,并于近期宣布进军加拿大市场,从本月开始发货。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又回响起了“I feel like a billionaire”。这次亮相超级碗,Temu正式吹响高歌猛进的号角。
对于Temu的这则广告片,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玩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1
“捡了份教训。”
情人节前夕,“垃圾桶致富”秘诀流传网络,鲜花、小蛋糕、小零食,甚至隐藏在花和礼物中的钱、手机、奢侈品、香水……都可以在情人节的垃圾桶中捡到。
于是,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年轻人吹响了“向垃圾桶进发”“捡回属于我的一切”的号角,在各平台上“摇人”组队,也热情分享起捡垃圾装备,比如劳保手套、长夹子、装“战利品”的袋子,以及重点商圈,比如北京的三里屯、SKP、国贸,上海的恒隆、国金、新天地等等。
甚至有人为了捡垃圾专门写了个“可行性研究暨立案报告”,也有人做了规划。
但“互联网是虚幻的”,真情实感冲浪的人,往往容易被伤害。燃次元发现,大多数喊着“走,明天一起捡垃圾”的人,只是说说而已。
“我没去,我跟风瞎喊的。”一位在2月14日早上表示“蹲垃圾桶”的人士,在当日晚上向燃次元直言,“我感觉都是瞎扯的多。”
真正走上街头、冲向垃圾桶的人,收获的也更多是失望。晒出整洁干净、空无一物的垃圾桶的人比比皆是,“SKP门口的垃圾桶比我的脸都干净”“啥也没有”“为什么我遇到的垃圾桶没有花”。
也有人从热门的商圈发回报道,“国贸搜寻,没有”“蓝色港湾感觉都没啥人”“我们从南京路步行街走到外滩,啥也没有”,也有人直言,“捡了份教训”“收获了冷风”。
甚至,捡垃圾的年轻人都快比“(有价值的)垃圾”更多了。
阿栗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在三里屯撞见了浩浩荡荡、手持长夹子的“爆装备小分队”一行人,并顺势加入了他们。另一位“捡垃圾”的年轻人发来的视频显示,除了上街“捡垃圾”的自己,也有骑车经过垃圾桶时,忍不住往垃圾桶中窥视,应该也是在“寻宝”的年轻人。
“捡垃圾”的年轻人多,收获却十分惨淡,传言中的钱、手机、劳力士、卡地亚、LV等等,并未在街头垃圾桶中显露身影。最常见的“战利品”仅有花束,而且多半仅有一束,“今天走了三万步,捡到一束花”。
“捡到了一支仙女棒,垃圾桶里面主要以奶茶杯为主。”爆装备小分队直言,“还制止了一个人乱扔垃圾。我们本来也是想‘淘宝’,后来发现垃圾散了一地,就给它归拢起来。”
比起真情实感“捡垃圾”,借用“捡垃圾”摆拍、营销、获得流量的人不少。一位晒出“捡到的手表”的人士向燃次元直言,“不是(捡的)。”
对于上街“捡垃圾”的年轻人来说,这更是一种独特、欢乐的体验,“就当是出门遛弯锻炼了”“我们也没捡到什么,但是遇到了好多人,发生了好多意外之喜”,至于是否真的“致富”,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转遍CBD,捡到一束花
“情人节国贸捡垃圾小分队”,这是2023年张方临时通过小红书组建起来的小队,规模不大,只有几个人。
近日,“情人节蹲垃圾桶捡垃圾暴富”的段子火遍全网,只不过,“别人是玩梗,我们是真的干。”在这个“国贸捡垃圾小分队”里,都是和张方一样在北京国贸商城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白领。
“在网上刷到段子后,感觉很新奇很好玩。”为了在情人节“捡个乐子”,张方一早就组建了这只小分队。
考虑到下午6点下班正值高峰期,毕竟,“捡垃圾也要趁早。”张方告诉燃次元,为了错峰出行,她们中午就去了国贸商城,每一层都绕了一圈,连带国贸商城门口的垃圾桶都没有放过。
不过,传说中位于北京CBD中心的核心商圈,国贸商城的垃圾桶在情人节空空如也,但就在她失望而归的路上,一大簇玫瑰花猝不及防得出现在了街角不起眼的垃圾桶旁,“毕竟在北京,情人节一捧普通的红玫瑰底价都是298元了,这一大捧蓝玫瑰估价起码在300-400元。”
虽然找了半天只收获了一捧花,但这个意外收获让张方和捡垃圾分队的小伙伴们“乐坏了”,最后张方开心地把花抱回了办公室。
“我想也许是男生表白没有成功,玫瑰花就被丢在垃圾桶了。”作为约会圣地,北京国贸商城每到情人节少不了一对对约会的人,这也是张方选择国贸的原因。
张方告诉燃次元,虽然遗憾于“北京又出现了一个心碎男孩儿”,但鲜花非常新鲜、干净,拿到花后,她送出一部分给了一起“捡垃圾”的队友,甚至考虑“买点包装纸单支单支卖出去,营收一笔。”
“捡垃圾不丢人,捡不到才丢人。”和张方一样,情人节前一天,芬芬晚上10点下班后,就开始留意回家路上的垃圾桶,在某个高档公寓楼下的垃圾桶里,他瞟到了标有LV的橘色纸袋。
“可惜只有一个袋子。”芬芬有些遗憾地告诉燃次元,他推测可能是收到礼物的人随意将袋子放在了垃圾桶上,不过芬芬摸了摸,“质量很好,比一般的帆布袋子厚。”
考虑到可以买菜的时候用,节省购物袋的支出,芬芬还是开心地把LV袋子拿回了家,随后令他惊喜的是,搜索二手转让平台时,单个LV纸袋的标价都在50-100元,“感觉捡到宝了。”
虽然芬芬没有指望能捡到像网络段子里提到的,在情人节垃圾桶翻出苹果手机、戒指,甚至现金等这样的额外惊喜,但这个LV纸袋也让他感到“赚到了”,并决定情人节当晚,下了班好好蹲一蹲高档公寓楼下的垃圾桶。
不同于张方出于“好奇”的尝试,今年26岁的芬芬主业是电商产品经理,副业则喜欢探索各类赚钱和薅羊毛的途径,以“35岁攒够钱回家躺平”为目标的他,醉心于搜寻各种省钱小技巧,“该省省该花花”是他的人生准则。
“只要不是吃的和穿的,捡别人不用的也很好。”芬芬告诉燃次元,由于他住的公寓位于市中心,租金高,平常垃圾桶里就经常会出现鲜花和小家具,他早就在垃圾桶里翻出过几乎全新的哑铃套装和书架。
对于芬芬来说,虽然他并不缺钱,但在“花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的理念下,他更笃信“没事翻翻垃圾桶和高品质生活并不冲突。”
费尽心思,一无所获
“今日检查垃圾桶个数:37个”“今日支出:往返地铁票8元,餐饮费200元”“今日收获:零”。2月14日,出门“捡垃圾”的阿栗总结道。
“我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情人节根本捡不到什么苹果手机、现金吧。”00后的阿栗告诉燃次元,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情人节捡垃圾”段子影响下,她很快决定和男友一起在情人节当天“捡垃圾”。
常住北京的阿栗考虑过近期大火的万柳书院,但想到“万柳小区进不去”后,阿栗直接锁定了情侣最多、奢侈品门店俱全的北京三里屯及SKP。
由于网络搜索不到三里屯附近的平面图,阿栗直接依据线上地图提前踩点,精心制作出了一张“三里屯垃圾桶地标图”,沿着三里屯路,阿栗踩点时绕了整整一圈,发现三里屯附近有整整9个垃圾桶,其中她更是重点锁定了GUCCI门店门口的垃圾桶。
而为了情人节当晚能更安全地“捡垃圾”,她还提前购入了医用的检查手套、酒精消毒液、N95口罩,全副武装,只等情人节当天“捡宝贝”,甚至,她提前告诉男朋友,今年不许给她买玫瑰花,“拿着东西影响我捡花的速度。”
不过,晚6点一过,从晚高峰的地铁好不容易挤下来,阿栗在SKP附近先晃悠了好几圈,“空空如也”的垃圾桶和大厦里人均身着香奈儿的身影交叠,让阿栗无比迷茫,而正值晚饭时间,转悠不久,阿栗就不争气地被商场里的美食吸引,决定先吃完饭再巡视垃圾桶,就这样,“啥都没捡到就搭进去了两百多元。”
随后,阿栗就迷失在了人头攒动的三里屯,这里不乏和她一样,全副武装,戴好帽子手套和背包,目不斜视,瞅准垃圾桶的年轻人们,甚至有的比她更专业,还带了方便翻垃圾的“抓夹”,这让阿栗也感到“被卷到了”。
最终,一个晚上,走遍大望路、国贸SKP和三里屯,除了空空荡荡的垃圾桶,阿栗一无所获,“甚至路上拿着捧花的都很少”,阿栗只能安慰自己,“也许是疫情过后大家都在理智消费吧。”
00后的夏曦也早早瞅准了上海大悦城商城的“垃圾桶”,想到抖音视频里提到的满堆的大捧玫瑰花和各种“被丢掉的礼物”,在招募一起在情人节翻垃圾桶的小伙伴时,夏曦特意注明了,“需自带三轮车”的要求,并约定好了晚上六点多天一黑就开始行动。
“我们小群有6个人,晚上会凑到一起。”夏曦告诉燃次元,他们准备从上海大悦城出发,到南京路步行街,一路上巡视所有路上的商圈和大型饭店门口的垃圾桶,而对于“捡垃圾”,夏曦完全没有任何压力,“捡垃圾不偷不抢,也算是资源回收,没什么好尴尬的”,喜爱在二手平台淘好物的她,还见到过一大口袋的矿泉水瓶,“卖了十几块钱,感受到了清洁工阿姨的快乐。”
不过,似乎今年的情人节并不如夏曦设想的那样顺利。
整个晚上,原本预想里应该人山人海的大悦城商城“人并不多,情侣手里大都是自己拿着捧花,没有人扔的”,晃悠到最后,夏曦不再寄希望于捡到扔掉的节日礼物如戒指、口红等,但就连一捧玫瑰花也没有看到,“最后我实在没有办法,就撤了”。
而提前规划不少,做了完全准备,最终夏曦只收获了微信近3万步的记录,“看来垃圾也不好捡啊。”夏曦无奈地补充道。
蹭流量的比“捡垃圾”的多
“情人节垃圾桶造福神话”起源于抖音、小红书关于“垃圾桶捡花”内容下的的几条评论。
比如“我去年情人节在垃圾桶里翻出了我一年的工资,一块绿水鬼、三台苹果最新、LV包三个”,“去年我在上海宝格丽酒店门口捡到了爱马仕包包,全新的吊牌都没摘”,“我捡到过一个黄金戒指,把它融了,5000多块钱”,“老弟我去年一共扒拉着4000多(元)”。
与垃圾桶的角色极不相称的、巨大的财富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各个平台、聊天群里都出现了心动的年轻人,“垃圾堆走起来啊”“准备向垃圾桶、垃圾堆出击”“明天晚上就去各大垃圾桶边蹲守”。
但2月14日,燃次元尝试联系发出这些评论的用户,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已经更改头像,联系无果。另外,根据联系上的用户的反馈,部分评论也存在虚假、夸大的成分。
其中“扒拉着4000多(元)”的用户表示,“一共这么多,不是一年的,是这几年的。”
这位用户告诉燃次元,“当初我高中放学,跟发小骑车回家,路上看到了垃圾桶旁的蛋糕,我俩上去看了看,看到没拆封,于是分了吃了,然后才看到(蛋糕后)的花,拿出来扒拉了一下就看到了红包。也是从那次开始,每个情人节我都出去转悠转悠。”
“但今儿出去转悠,还没遇到。可能今年运气就这样了。”这位用户直言。
图/各平台充满“捡垃圾”相关笔记
来源/燃次元截图
另一位捡到“黄金戒指”的用户则表示,“那时我上班路过一个垃圾桶,上面一个小纸袋子,里面就一个戒指。可能是女生没注意到,漏掉了,让我给捡了。”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借“垃圾桶捡到好东西”蹭流量的人也不少。
比如有人晒出垃圾桶上装着郁金香的LV袋子,并表示“这是谁的呀,不要我捡走了呀”,评论区就有人直言,“这个垃圾桶目前到你的视频已经出现3个不同的花了”“今天刚看到有个人在车上拍了这个花”。
另一位晒出7-8束花,称之为“今天捡垃圾的收获”的笔记下,也有不少人直言,“包装的丝带都一样,感觉不是捡的”。
后续作者表示在花束中拆出项链,也有人指出,“自导自演的,找到证据啦,这个项链在她1月23号发的一个图文里面,名称是,新的一年我的男朋友,其中第五张图片里面戴了这个项链(这帖子已经被删了)。”
借着年轻人“捡垃圾”的热情,“垃圾桶”“捡垃圾”相关内容的流量十分可观,部分内容创作者也找到了“流量密码”。
晒出“装着郁金香的LV袋子”视频的作者,该笔记点赞量达1835,收藏达184,评论互动也有294条。但其平时的笔记点赞量仅数十,评论互动也在个位数,较好的情况为点赞数百、互动量两位数。
捡到“7-8束花”的作者,两条相关笔记点赞量和评论互动量都过千,但其平时笔记点赞和评论互动也仅两位数。
除了刻意为之的内容创作者,2月14日,几乎各个年轻人都在关注垃圾桶,时刻发回与垃圾桶、捡垃圾相关内容。
比如一位晒出北京SKP商圈垃圾桶,并表示“垃圾桶找到了,说好的礼物呢?”的用户,在随后燃次元的询问中直言,“虽然也怀揣着希望,可以捡到点什么,但我只是路过拍个照,并没有专门去捡。”
过于热烈的“全网捡垃圾”“去垃圾桶淘宝”的氛围,也在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人表示,自己外卖的咖啡/花,原本放在小区门口/宿舍楼下,被人拿走了,其中一位在查监控把花找回来后发现“花被翻了一遍”,似乎正是“淘宝者”所为。
也有专业人士提示,“在垃圾桶里捡到贵重物品,也会算不当得利,如果扔东西的人要求追回是必须返还的。”
互联网信息纷杂,情人节上街“捡垃圾”,可以当一种体验、图一乐,但真想致富,没那么简单。
*文中芬芬、张方、阿栗、夏曦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1
周黑鸭坠入业绩黑洞之后,始终难以翻身。
在日前披露的盈利警告中,公司预期2022年收入下降约2成,净利润同比降幅超9成,一时被推上了热搜。
从2017年登顶*之后,公司业绩就持续下滑,即便放开加盟业务,也没能迅速扭转这一颓势。
一向以高端示人的周黑鸭,面对市场猜疑,也开始弱不禁风。一个月前,一份小范围内流传的调研纪要,引发外界对公司业绩的担忧,以至于股价接连跳水,周富裕、唐建芳夫妇身家蒸发近18亿元。
01、业绩黑洞
一个月前的调研风波刚刚平息,周黑鸭日前一份盈利警告,再次冲上了热搜。
13日晚间,周黑鸭(01458.HK)公告披露,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42亿元,暴降94%;年度总收入预计同比下降约20%至23亿元左右。
公司认为,去年疫情反复,客流骤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端压力增加,还有汇率的变动等,都对业绩造成了较大冲击。
疫情、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这几年对国内食品行业影响较为普遍。一个月前,周黑鸭在一则澄清公告中,就曾强调原材料和配料成本升高,以及预计成都新工厂也将产生更高的成本和费用,可能会挤压公司利润,提前给市场打了一剂预防针。同时,公司给出2023年的2亿元利润目标,也相较上年打了6折。近几年,卤味食品市场内卷加剧,新兴品牌崛起,老品牌难以招架,一众企业走向下坡路。
身为卤鸭界的鸭王,周黑鸭收入、归母净利润两大指标连年下行,踉踉跄跄跌入一个黑洞。
2017年,公司以收入32.49亿元、归母净利润7.62亿元登上业绩*,此后的2018年、2019年,周黑鸭收入勉强维持在了30亿元以上,但归母净利润均呈两位数降幅。
此时,疫情袭来。2020年,公司收入大降10亿元至21.82亿元,归母净利润较上年降6成,仅为1.51亿元。
2021年,实现收入28.70亿元、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在上年低业绩的基础上,终于实现了难得的飘红。
周黑鸭不仅与绝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甚至在门店规模上,已被行业老三煌上煌甩在了身后。
02、加盟难救?
拯救业绩、重回*,周富裕祭出的大杀器,是开放特许经营业务,重启加盟业务。
其实,2006年前后,周黑鸭从电业村菜市场里的周记怪味鸭门店,发展成为拥有食品工厂的企业时,就尝试过加盟。
彼时,加盟商打着周黑鸭的招牌卖货,甚至还出现卖劣质货的恶劣状况,冲击了公司的直营市场,严重影响品牌声誉,公司不得不紧急叫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周富裕随后便立下了规矩,绝不碰加盟。
之后,公司坚定走上直营模式,尤其是大力拓展高铁、机场以及高端商场等高势能门店,依靠这些门店的扩张和高店效,公司赚得盆满钵丰。
但是,直营模式的弊端,在于资本开支大、开店速度慢、运营成本高,这也是公司门店规模,逐渐落后于绝味食品和煌上煌的重要原因。
2017年后,公司经营走向下坡路,是否试水加盟挽救业绩,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左右着周富裕的想法。
2019年,公司官宣重启加盟模式,被周富裕称为第三次创业。当年,他亲自引进张宇晨、谢军团队,为加盟业务排兵布阵。
当年,公司加盟门店仅发展5家,2020年、2021年加盟门店规模升至598家和1535家,这3年分别实现加盟业务收入663.6万元、1.40亿元和5.92亿元,分别占公司各年度收入的0.2%、6.4%和20.6%。
据国信证券研报预测,公司有望每年实现1000家加盟门店的持续扩张。
依靠放开加盟,公司门店规模重回高增长通道。2019年至2021年,门店规模从1320家增至2781家。截至去年6月,已达3160家,其中,1818家为加盟店。
尽管从规模上来看,加盟业务突飞猛进,可直营业务面临的考验非常严峻。
2021年,公司自营门店店均收入约在132万元。2017年-2019年,这一数字为约268万元、216万元和210万元。
公司门店规模的扩张,也在考验着公司的供应链。据国信证券研报,公司目前5家工厂,年设计产能合计4.6亿盒(MAP产品),目前有效产能仅1.8亿盒。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1
元气森林或急需补充“元气”。
近日,被曝出“销售一把手涉嫌贪腐被撤职”后,元气森林又因“退出北海牧场股东阵营”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讨论。尽管对此,元气森林回应称,“系正常股权结构调整”。但围绕元气森林“元气不再”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质疑背后,或是元气森林所面临的转型“阵痛”。
成立于2016年的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气森林”),曾凭借互联网基因和“0糖气泡水”这一爆品,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估值从0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的飙升。其创始人唐彬森也在2022年凭借355亿元资产,成功在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元气森林并没能将这种高增长延续。根据元气森林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元气森林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300%、200%、309%和260%,浮动明显。
“元气森林销售增速下滑在意料之中。”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直言,“对于元气森林自身来说,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定体量,再想提升整体销售,会面临天花板压力。此外,从无糖气泡水品类市场来看,其实已经接近饱和,元气森林也需要新的增长点。”
如鲍跃忠所说,燃次元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看到,仅同一货架上就摆放了“AH!HA!小宇宙”“微笑气泡bubly”“美汁源气泡饮”等多款0糖气泡水。这些产品在定价上均低于元气森林的0糖气泡水。以微笑气泡bubly为例,其超市零售价为5元,超市会员折扣价仅为3.5元,比起元气森林6元的定价,显然性价比更高。
事实上,元气森林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先是被一众专家抓着“赤藓糖醇的健康性存疑”不放,后又被质疑“伪日系”营销。随后,旗下乳茶产品的“无糖”风波和外星人电解质水涉嫌“消费疫情”等事件,也都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与此同时,在供应链和线下渠道上,元气森林也屡遭饮料巨头们的“围剿”。据三言财经报道,早在2021年4月,农夫山泉总部就对多个大区经销商下达了“不得代理元气森林的产品,尤其是气泡水”的通知。同年6月,农夫山泉的传统夏季促销项目“天降财神”,变成了专门针对元气森林的“狙击战”。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强调,元气森林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其网红热度的下降,元气森林现在已经回归到传统快消品的经营模式以及整体节奏。
“从整体来看,随着元气森林销售困境不断加大,现金流十分紧缺,所以,退出北海牧场是元气森林瘦身以及经营战略变化的重要信号和节点。”
01 0糖气泡水“失灵”
想减肥又喜欢吃甜食,90后女生王琦成为了元气森林的忠实消费者。
“我此前一直用无糖可乐‘解馋’,直到元气森林的0糖气泡水‘横空出世’,清新的包装和多元化的口味瞬间俘获了我。”王琦告诉燃次元,此后元气森林各种口味的气泡水,自己便一箱一箱地从网上买。
除了气泡水,王琦对元气森林推出的其他新品也十分关注。“毕竟总喝气泡水也会腻,元气森林推出的饮料大都是0糖或低糖,对于想要长期保持住好身材的我来说,无疑增添了很多新选择。包括燃茶、外星人电解质水和乳茶等,几乎元气森林的所有产品我都买过。”
但一个多月前网购“补仓”的王琦却发现,元气森林竟推出了一款有糖饮料“冰茶”。“当然,‘冰茶’也有0糖的,这在购买详情中标注得很清楚。我最终下单了0糖的版本。”王琦直言,如果想喝含糖的冰红茶,不如直接买康师傅或统一,完全没必要买元气森林了。
事实上,这不是王琦*次对元气森林的新产品产生疑惑,“在更早之前,我在公司附近的便利店看到元气森林还推出了一款名为‘满分’的果汁气泡饮,为了尝鲜我随手拿了一瓶。但喝了之后我才注意到配料表,竟然是一款含糖饮料。”
王琦告诉燃次元,自己对元气森林的品牌印象一直停留在“无糖饮料专家”的阶段,也因此对元气森林推出含糖饮料的行为表示不解,当然也基本不会购买元气森林的含糖饮料,“不过我现在在公司附近的便利店已经找不到那款果汁气泡饮了,但在元气森林网上的官方旗舰店还有卖。”
与此同时,王琦还发现,近年来市面上各种品牌推出的0糖气泡水越来越多。
“不同品牌的气泡水,其配料表差别不大,代糖用的也都是‘赤藓糖醇’,但价格却比元气森林便宜。”王琦表示,超市货架上,其他品牌0糖气泡水的定价基本都比元气森林便宜1元左右。如果再碰上促销活动,3元左右就能买一瓶。“因为我对品牌没什么忠诚度,所以基本就是哪个品牌有活动、便宜,就买哪一个。”
和王琦一样,95后女生柒柒也曾是元气森林的拥趸,“元气森林最火的时候,公司附近的便利店、写字楼的电梯里、各种综艺节目中,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元气森林的广告和测评笔记。”
柒柒告诉燃次元,虽然自己并没有减肥和控糖的需求,但下楼买午饭便当的时候也还是会带上一瓶元气森林,“喝白水佐餐太无聊,可乐又不健康,我虽然没有减肥的需求,但有谁会拒绝喝得健康一点呢。就这样,元气森林0糖气泡水成了我的佐餐饮料之一。”
2021年4月,元气森林因其乳茶产品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柒柒也是在那时开始“脱粉”的。
“我是奶茶控,虽然深知常喝奶茶对身体不好,但还是很难‘戒掉’。所以,元气森林宣称的‘0蔗糖’乳茶就成了很好的替代品。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以牺牲口感为代价喝进去的乳茶依然含糖。既然如此,我还不如好好喝一杯幸福感更强的‘芋泥波波奶茶’。”柒柒表示。
这场风波甚至动摇了柒柒对0糖气泡水的“信任”。“即便我知道元气森林的0糖气泡水是用‘赤藓糖醇’代替了传统的甜味剂,但我对‘赤藓糖醇’的‘*健康’依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柒柒直言,“乳茶风波”之后,自己把佐餐的饮品换成了巴黎水、东方树叶等无糖茶饮,“不是一定要喝0糖气泡水。”
和王琦与柒柒“脱粉”不同,00后女生晓烨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喝这种代糖饮料。
“代糖饮料的口感远远比不上加了‘真糖’的饮料,我*次喝元气森林0糖气泡水的时候,当时还觉得挺清爽,但过了一会儿就感觉到‘假甜’和‘黏喉咙’,我宁可去喝没味道的苏打水也不喜欢喝这种代糖饮料。”
“因为不好喝,所以带来的满足感也比不上含糖饮料。”晓烨告诉燃次元,“又不是天天喝饮料,一周2、3瓶的话,就算喝含糖饮料应该也没那么不健康。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代糖饮料,也没有数据证明长期饮用就一定健康。”
02 成也产品,败也产品
元气森林的走红得益于品类的创新,所谓“大池塘里养大鱼”,0糖气泡水正是元气森林的*个“池塘”。
2016年,国内气泡水市场充斥着像法国的巴黎水、意大利的圣培露等气泡水品牌。这些品牌从定价到宣传,都把受众群体锁定在了新中产阶级,而更广泛的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的痛点——“一款好喝不胖的饮料”,始终没有被满足。
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元气森林凭借0糖气泡水迅速出圈。随后,通过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上宣传,快速形成“种草效应”。
随着“0糖气泡水”成为爆款产品,元气森林创始人、互联网游戏行业出身的唐彬森,开始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强调“产品为王”。而“用作游戏的手段做产品测评”“每月上新一款”和“每年新品研发通过率不到5%”等言论,更是成为媒体通稿中强调的重点内容。一时间,“做*产品”似乎成为了元气森林的标签之一。
成也产品,败也产品。
尽管在产品研发和上新力度上,元气森林丝毫没有怠慢,但在消费者眼中,其却逐渐丧失了品牌心智。
诞生之初,元气森林凭借命名和气泡水的清新口感,形成了“元气森林=气泡水”的品牌心智,但随着产品线逐渐拓展到燃茶、纤茶、满分水果汁、外星人电解质水和乳茶等品类,每一个产品看似围绕着健康,但却与原本的品牌定位逐渐脱离。
更为关键的是,新产品并没有因为背靠元气森林而快速被消费者接纳。
“除了‘0糖气泡水’,其它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或早已存在了先入为主的品牌。”消费领域营销专家李萌表示,比如纯茶饮料界的东方树叶、冰茶界的康师傅或统一、水果汁品类里的果粒橙和鲜橙多、奶茶里的阿萨姆等。
“与‘0糖气泡水’这样的空白细分市场不同,在这些已经有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领域,元气森林的新产品想要突出重围并非朝夕之功。元气森林在产品矩阵上升级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矩阵产品要有统一的特质,才能保证品牌定位‘不跑偏’。”李萌进一步分析道。
没有在新品类站稳脚跟的同时,元气森林在“0糖气泡水”这一细分领域也备受挑战。
首先就是传统饮料巨头的入局,比如,可口可乐的AHHA气泡水、百事可乐的bubly气泡水、农夫山泉的4款0糖果味苏打气泡水,以及娃哈哈的无糖苏打气泡水。传统饮料巨头之外,新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也相继推出了气泡水产品。
然而,巨头们除了在产品层面发起攻势外,更在其擅长的供应链及终端渠道上对元气森林进行“围剿”。
除了被媒体曝光的诸如强制代工厂终止为元气森林代工、要求瓶坯厂不再对元气森林供货之外,2021年,据多家媒体报道,农夫山泉发起了阻击元气森林的“冰柜之战”。另据新浪财经报道,2022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内部均已对元气森林下了“最后通牒”,势必要消灭元气森林气泡水。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燃次元表示,元气森林的崛起主要是因为其通过新消费互联网的思维去做传统品类,并在包括渠道、定位、包装等方面,充分做到了产品的差异化。“但这种差异化是很容易被复制的,随着各个巨头的跟进,气泡水的优势逐渐减弱。”
一方面是0糖气泡水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即便元气森林在新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但至今仍没有一款新品能匹敌或是接近气泡水产品的销量。
03 元气森林“花式自救”
“内忧外患”之下,自建工厂成了元气森林“自救”的方式之一。
2019年,元气森林投资10亿元建了*家工厂后,又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陆续建了5家工厂。
2022年4月15日,元气森林在首次向外界披露的部分业绩数据中提到,“过去一年(2021年),元气森林自建工厂从2家增至6家。今年(2022年)3月,元气森林位于江苏太仓的第6家工厂正式签约。元气森林供应商数量从去年初的200多家增至370家。”
在渠道的反“围剿”上,元气森林推出了智能冰柜和无人售货柜。
2022年年初,元气森林公开表示,智能冰柜已进驻全国34个省的夫妻老婆店和商超,提供设备维护、销售数据反馈等服务;无人零售柜渠道已布局全国20个城市,目标是覆盖中国的大部分企业。
与此同时,元气森林也没有放弃继续“讲概念”。“0防腐剂”成了“0糖”之后,元气森林主推的另一概念。
2022年12月21日,元气森林对外宣布,“未来全线产品不含防腐剂”,并联合线下渠道推出“0防腐剂货架”。2023年开年,唐彬森再次在内部信中强调,“如果产品需要添加防腐剂,那就别做!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对内、对外的正式发布而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对此,鲍跃忠表示,“0糖”与“0防腐剂”分别面向健康和安全两个概念,消费者的警惕性也不同。在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标准越来越看重的前提下,如果元气森林能在“0防腐剂”概念上做好市场教育,应该会得到市场的响应。
但仅从产品层面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饮料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以创立26年的农夫山泉为例,在尖叫、水溶C和茶π等十亿单品后,其也鲜有销量再超过10亿元的大单品。“并非元气森林的爆品逻辑失效,在网红产品复制成本低、红利期变短的大背景下,只靠一个大单品就能抢占整个市场的时代早已过去。”李萌告诉燃次元。
于是,下沉市场或成为了元气森林获取新用户的重要阵地。
元气森林副总裁李国训在2022年年底提到,截至2022年Q1,全国线下渠道体系搭建初步完成,线下终端(包括门店、冷柜、货架等)数量突破100万个,覆盖全国800多个城市。李国训尤其提出,在一、二线城市之外,以西南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开拓较为顺利,其市占率达到了全国水平的两倍。
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元气森林表示,2022年,元气森林气泡水在该类型市场(级市-县城-农村地区)中的零售额同比增长32%,在该类型市场中的月均铺市网点数同比增长超35%。2023年,元气森林气泡水市场策略的关键词是“分销商”、“校园市场”和“餐饮佐餐”。
但想要在下沉市场持续保持高增速,似乎也并非易事。
对此,李萌分析道,自面市以来,元气森林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群体,因此便利店成了元气森林的*渠道。但下沉市场的用户画像和消费习惯都与一、二线城市不同,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对0糖没那么热衷,元气森林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饮料巨头们在下沉市场的渠道优势更为明显。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农夫山泉渠道终端已经突破260万个,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渠道巨头更甚,有500万个以上。
或许正如唐彬森所说,“2023年面对仍然寒气十足的外部环境,‘保生存,谋发展’将是我们全年工作的主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220
2月15日,有用户发现微信的小程序页面(底部Tab栏发现—小程序入口),出现了占据半屏空间的“门店快送”业务版块。业务测试的时间很巧,恰好“卡位”在抖音辟谣3月份大规模落地外卖业务的消息之后。
大厂跨界做业务,如今已不再是新鲜事。阿里、腾讯、抖音等平台级应用,已经囊括了电商购物、吃喝住行等本地生活服务,以及短视频、直播等休闲娱乐活动,场景丰富,功能多元。
对于“微信做外卖”的传闻,腾讯方最新回应称:“门店快送目前仅在广州、深圳两地内测,服务旨在帮助消费者发现附近提供快送服务的小程序,具体服务和配送履约,均由商家小程序来承接完成,并非腾讯直接下场做外卖。”
记者体验后发现,“门店快送”目前更接近于“微信小程序聚合页”,基于一定的推荐算法,为餐饮、百货的小程序商家输送公域流量。而微信涉足这块业务的目的,考虑的或许未必是赚钱。更在于补全其生态能力,缓解流量焦虑。
01 入口待遇直逼京东?
早在2019年1月,微信面向广州用户开放了“附近的餐厅”入口(入口:发现—小程序—附近小程序),在此能看到按外卖、商超生鲜、购物等维度划分的附近小程序商家信息流。
时隔三年,这一产品早已全量放开,但还有些粗糙。外部仅展示小程序评分、使用人次、距离。消费者关心的商品价格、商品图等基本信息不全。作为二级入口位置偏深,需要进行两次跳转。
而体验“门店快送”这一服务后,我们发现这其接近于“附近的餐厅”升级版——
首先,微信将新业务前置到了接近“一级入口”的小程序首页位置。与微信内嵌的京东小程序(购物入口)、视频号,几乎享受了同级别的入口待遇。只不过排序在更低位,且完整服务需要进一步跳转。
其次,“门店快送”顶部提供了商家营销位。记者以“广州亚运城媒体村”作为坐标,2月14日展示的是尊宝披萨,2月15日成了美团买菜。营销位仅此一块,支持滚动;
最后,微信优化了小程序流中商家信息的外部展示情况。提供了店铺配送费、起送价格、距离,和商品的图片、价格等信息。
不过,与饿了么、美团等成熟外卖平台对比,目前“门店快送”还缺少月销量、活动优惠等信息。但它差异化地将商品信息,外置在了店铺流中。因此,消费者在浏览店铺时,就能看到店铺内的主打单品。
近年来,从送餐饮外卖到送万物,是饿了么、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主打的心智。最近入场的“门店快送”也没例外。餐饮之外,记者发现其还覆盖了数码百货品类门店如荣耀手机,以及生鲜商超门店如山姆会员商店、十足便利店等。
同时,同一门店在“门店快送”和饿了么平台上的商品价格基本一致,但配送费用前者相对偏高。部分在饿了么、美团上免配送费的店铺,“门店快送”的小程序渠道,同样需要5元的配送费。
“小程序上做生意,配送很多都是商家自己做的。肯德基、麦当劳都有自己的骑手,但起送价格和配送费普遍比外卖平台高。我在小程序上也点过喜茶,当时给我配送的是‘达达’的跑腿小哥。所以商家自己没有配送团队的话,就只能自己找外部平台雇一个,那肯定会更贵。”对微信小程序外卖有过使用经验的“郑二两”对记者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被展示在业务入口处的商家,以肯德基、喜茶、荣耀等头部连锁品牌为主。微信的考虑或许是,用具备高知名度、优产品品质、强履约能力的品牌,为业务做背书和引流。但进入后的商家小程序流,仍基本按“距离”排序,尚未有推荐算法的参与。
在国内某本地生活平台负责商家运营的“周潮”称,平台内部有店铺评分系统,推荐算法可以向消费者优先展示从产品品质到履约能力都相对更强的商家,而纯粹的按距离排序做不到这一点。不过能提供小程序服务的商家,大多是连锁品牌,或者是体量不小的个体商家。所以在履约能力、产品质量上,至少也有托底。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多次强调微信产品的“去中心化”执念——不论是公众号、小程序,过去都拒绝使用“推荐算法”为产品引流,也不开放任何中心化的流量入口。彼时,更多的考虑是给微信生态内的参与者,更公平的分享流量的机会,引导供给端一起一起做大蛋糕。
但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截至2022年年底,微信小程序数量达300万个。这一规模已经超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国内市场App数量,后者为230万款(截至2022年一季度)。
此时供过于求,微信不得不考虑“分蛋糕”的问题——通过算法,引导用户的选择,提升流量的转化效率。
此前,《电商在线》报道的名为“品牌发现”的微信小程序聚合页,主打电商小程序,首页推荐居多是斐乐、兰蔻、薇诺娜、OPPO等品牌小程序。这已是一项流量高度中心化的电商业务。
参考公众号订阅流近几年的发展路径——早年纯粹按推送时间排序。后来结合星标、打开率、推送时间等综合数据进行排序。如今,“看一看”推荐流已占据订阅流的半壁江山。
未来,如果“门店快送”业务继续发展,有理由相信推荐算法,甚至广告竞价的介入,都是迟早的事。
02 生态能力,才是“阳谋”
小程序开发的开发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服务线下商家,尤其餐饮。微信团队曾表示,“在PC互联网时代,餐馆也没有办法把他们的服务放到网上去,让别人可以访问到。公众号变成了客户关系管理,或者说是一个消息推送器的角色,所以整体上商家缺少了一种有效的载体,可以让方便地把服务线上化,这是市场里面空白的一个地方。”
在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腾讯明确宣称,已加深了小程序在食品饮料、商场百货等主要行业的应用——生活服务类小程序,一直占据着小程序总规模的3—4成。
腾讯一贯不缺商家侧的供给,但后端的履约能力也始终存疑。其宣称不参与商家后续的服务、履约,原因或在于降本增效的大势下,腾讯不可能再对物流这样的累活、重活进行投资。
物流太烧钱。滴滴在2018年曾在江苏地区大规模开展外卖业务,主要为南京、无锡等地。有报道该年,滴滴全年净亏损达109亿元。同年,美团1—6月在外卖业务上的总开支达217亿元,其中餐饮外卖骑手成本超过130亿元。“滴滴和美团的运力成本,只能说可以作为参考,因为外卖运力成本主要和单量挂钩,首先还是得看平台单量。同时,当时靠激励来招募骑手,成本肯定更高。以及滴滴亏损中很大一部分,在于补贴商家抢市场的支出。”周潮解释。
但正因为运力短板,我们观察不只是配送费更高。门店快送的商家规模,也少于其他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几乎只有连锁品牌商家,缺少特色的个体商家的参与。一方面是微信社交平台的基因问题,其次在于小程序的开发和运维成本,以及是自主配送能力。
国内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微信开放生态的基础很好,有巨大的用户、流量规模。但做外卖的门槛远不止这些。“物流背后涉及的技术开发,骑手团队的管理,站点的搭建,这些都是海量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哪怕撇开物流,他认为单纯线下BD(商务拓展)和商家长期建立起来的深度合作关系,也是壁垒——微信小程序餐饮商家数量虽然不少,但大部分合作质量有限。
合作的深度,其实可以量化,数据是商家在平台产生的订单量。此前,腾讯相关报告显示,在中国Top 100的连锁餐饮里面,接近六成开通了小程序自营外卖。但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连锁餐饮们在小程序渠道的日均外卖单量是多少?对比其他主流外卖平台又如何?
单量决定合作深度,也决定商家会在平台投入多少时间和资金。“微信现在是把附近用户的公域流量放开,灌给本地商家,商家单子多了,尝到甜头,也可能主动地投入营销成本,比如做公众号、社群的推广,让小程序承接流量做转化,这一套闭环是成熟的。”周潮补充。
张小龙过去多次谈到,希望微信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他对流量的态度一贯谨慎。但微信未尝没有“流量焦虑”。最直观的体现是,近年来其对短视频业务的不断加码。如今视频号广泛渗透于微信群、朋友圈、订阅信息流,几乎无处不在——背后是微信在用户规模见顶后(据腾讯2022年三季报,微信合并WeChat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13亿人次),也开始尝试用短视频抢占用户时长,获取流量增长。
所以高频消费的外卖,背后所指向的产品打开频次、使用时长,也就是流量,或许才是微信想要的。互联网存量时代,产品最后比拼的是生态开放和业务渗透的能力——即用一款产品,承载起用户的“吃喝住行娱”。因为,这将决定产品最终的用户规模、深度和黏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