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0412
4月11日消息,轻运动生活方式品牌「焦玛」宣布完成由协立投资领投,千帆明月资本跟投的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千万级,千帆明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用于产品矩阵扩充以及渠道拓展。
「焦玛」由原韩都衣舍电商操盘手徐晓锋创立于2021年,瞄准千亿运动休闲服饰市场,以“极致体感”为设计理念,以激发运动和生活热情为产品灵感来源,以“enjoy it”(乐活当下)为品牌理念,致力于为年轻女性提供可多场景穿着的功能性服饰。据品牌官方介绍,其主打产品为2022年1月上线天猫旗舰店的首款产品——裸感瑜伽裤,售价329元;运动上衣预计4月中旬上线。
以售价近千元的瑜伽裤切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lululemon长成了运动服饰中的“新巨头”,其市值一度达到600亿美元。但也因为lululemon定位高端消费群体,使得基数更大的女性运动服饰的中端市场需求并没有被充分满足。
从大盘上看,传统女装市场每年保持5%的增速,华宇开户而运动服饰下瑜伽类目近3年连续保持30%以上的稳定增长 ,在中国仍处于一个“供给明显不足,但需求增长很快”的早期阶段,这一细分新赛道尚未出现市场占有率很高、体量较大的强势国产品牌。再看2021年的天猫搜索数据,以 “瑜伽裤外穿”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为例,同比过去涨幅超过5倍;另外,300—400元这一价格区间的瑜伽服销量在2021年增长了3倍多。
关于库存效率,传统服装整体存在款式多、产品生命周期短、库存容易挤压等问题,而以功能性面料为主导的轻运动服饰具备一定的标准化优势,产品的季节性不明显,华宇注册对快时尚的敏感度较低,且用户对款式升级的需求没有传统女装那么强,因此产品具备更长生命周期,库存风险更易管控。
在运动服饰这个大赛道下,最终一定会演化成两大分支,一个分支是强运动方向,另外一个分支则是偏生活方式。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产品的版型和面料,甚至颜色设计需侧重考虑“健身场景下的强需求”,其面向的消费者也更多是具有强健身习惯的人群;若是定位后者,则意味着品牌面向的用户群体中泛运动人群会多一些,她们将运动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以碎片化的轻运动方式为主,因此对产品的舒适性和多场景穿着的需求更强。
「焦玛」锁定的客群为一二线城市25岁-35岁的新中产女性,相比于18岁-25岁的女性消费者,她们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对好的产品和品牌具备一定认知力,更容易养成复购习惯;这部分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成适当的运动习惯,对主打“舒适”的功能性运动服饰需求更为强烈。
0412
4月11日消息,北京——极狐(GitLab)(以下简称“极狐公司”)正式宣布A轮融资签约完成,融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淡马锡领投,Alpha Prime、纪源资本、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诺基亚成长基金跟投;第二阶段由泰康人寿领投,干杯基金和联想创投跟投。本轮融资获得创始股东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和高成资本持续增持。
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市场开拓、开源生态建设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极狐公司将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开源商业化道路,秉承“中国开源开放文化奠基人”的企业愿景,成为开源世界的“桥”与“梁”,与开源建设者共创开放共赢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产业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外合资3.0”落地实践国际领先技术 国内独立运营
作为国内首家以“中外合资3.0”模式创立的高科技公司,不同于传统的合资或纯本土创业公司,极狐公司自成立就兼具国际竞争力和本土灵活性——拥有GitLab在国内独家且永久的技术授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授权,独立提供极狐GitLab一体化DevOps平台发行版(私有部署与SaaS服务版本);华宇注册作为一家完全独立运营的中国公司,极狐公司拥有本地自主研发权,公司董事会由中方主导,授予公司管理团队运营决策权和股权激励。
通过一年的落地实践,极狐公司在产研、决策和融资方面实现了本土自主运营管理,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和国情发展,落实本地化策略,服务于本土客户。一年以来,极狐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更贴近中国开发者需求的“极狐GitLab一体化安全DevOps平台”、极狐GitLab SaaS(JihuLab.com)和 “GitNativeDevOps 一体机”。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极狐公司产品的基础设施和数据均独立存放于中国境内,为用户提供内置安全能力和独有的安全合规体系,覆盖配置管理、数据管理、漏洞管理、事件响应等,保障开源数据安全合规。
基于“核心开源”的产研模式,极狐GitLab保持每月28日与国际开源社区同步更新并已完成13次产品版本迭代,截至目前已成为GitLab开源项目的全球第二大开源贡献者。秉承“开源开放、人人贡献”的理念,极狐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开源生态建设,陆续针对高校、开源贡献者和初创企业推出多项开源和创新扶持计划、DevOps系列培训课程,并携手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联合发起并成立“开源GitOps产业联盟”(OGA联盟),积极推动DevOps和云原生技术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推广“产学研用”在垂直行业的落地经验。
持续加码本土化建设投入 引领建设中国开源创新生态
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GitLab Inc. 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50%以下,进一步落实由中方主导的独立运营体系。此次A轮融资获得的多家知名投资人超额认购,更是佐证了“中外合资3.0”模式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极狐公司将在自研技术上全面发力,加速推进自研创新IP。同时,将基于开源核心,继续深耕符合本土用户开发需求的一体化DevOps平台能力,深入探索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例,帮助用户拥抱并用好开源,加快软件创新周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如今,极狐公司已服务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将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垂直领域的加大投入,不断优化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下一体化DevOps平台的使用体验,为企业打造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沃土。
开源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发展迅速,中国的开源软件市场已达到千亿规模。极狐公司成立以来,历经一年时间构建完整的国内独立运营体系,发力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的同时共建开源社区,赢得国内广大用户的信任,获得多家一线投资机构的加持。接下来,极狐公司将与更多的开源参与者一起,在国内推动更加开放、连接的开源生态环境——一方面将国际领先的开源技术引进到国内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帮助国内企业全面拥抱开源,提高世界影响力,与更多中国用户分享前沿技术的创新理念,助力中国技术“开源开放,自励自强”。
本轮领投方代表泰康资产投资总监姜佳立表示:“我们看好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革性的投资机会。在转型浪潮中,中国具备涌现出一批世界级软件公司的实力和潜力,华宇开户而极狐公司有望成为其中之一。泰康作为秉承长期主义的机构投资者,能够看到极狐公司作为提供基础设施级别工具的头部企业的价值。我们同时也希望在独特的开源文化的驱动下,极狐公司依靠其独特的在位者优势,将成为助力中国自主创新,科技自强产业的中坚力量。”
创始股东红杉宽带创始合伙人徐全利表示:“我们十分看好开源的先进商业模式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DevOps长期市场机会。如今开源软件在中国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潜力,‘十四五’规划对开源软件的大力支持为行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时,中国开源贡献者规模快速增长,增速全球第一,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而这也成为了中国企业软件超车的关键一环和核心利器。作为以红杉宽带独创“中外合资3.0”模式从头孵化的第一家公司,极狐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和广大的用户基础,加上一线基金的长期加持以及极具竞争力的股权激励政策,我们相信这将吸引到国内最顶尖的一流团队,并大大加快极狐公司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创始股东高成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婧表示:“作为创始股东,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极狐团队从创立至今,在产品迭代、社区贡献、市场拓展、组织建设、生态网络等方面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开发者生态和工程师红利,我们非常看好开源DevOps平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基于极狐GitLab全球领先的开源产品,结合本地化精英团队,以及专业资本的加持,极狐公司有机会成为中国开源DevOps领域的基础设施级平台。作为专注于企业服务和技术创新领域的成长期基金,高成资本将持续支持极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
极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冉表示:“极狐公司始终不忘‘成为开源开放文化奠基人’的愿景,将‘构建国际开放合作桥梁,促进国内科技创新自强’视为己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本轮融资后,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更好地将国际开源社区成果在国内落地生根,为国内用户提供场景化的企业级DevOps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会持续推动开放、连接、共享的开源社区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一流的开源创新协作平台(JihuLab.com),赋能开源教育人才培养和开发者人才梯队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中国开源生态。”
0412
4月11日消息,近日, Cocos 宣布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投资方为建信信托、GGV纪源资本、声网 Agora等。
Cocos 成立于 2010 年,是全球领先的数字互动内容开发平台,Cocos 引擎是一款全球流行的开源引擎。Cocos 多年来深耕底层技术,提供最专业的产品和服务。Cocos Creator 是 Cocos 旗下的高效、易用型跨平台互动数字内容开发引擎,不仅是一款强大的游戏开发工具,华宇开户还是能满足全方位创作需求的开源引擎。过去一年,Cocos Creator 进行了多次重大版本迭代。立足 2D 应用领域、持续进行优化的同时,在 3D 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和长足进步。
本轮融资后,Cocos 将借助资本的助力,持续提升引擎核心技术,促进引擎进一步与游戏、汽车、教育、XR、家居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等场景的结合,Cocos 也坚持将每年的利润全部投入引擎功能研发、新场景拓展、生态建设上,持续为开发者提供更便捷的创作工具,华宇注册为跨行业的客户带来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提供更多元的产品与服务。
0412
互联网公司高歌猛进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创始人向后“退一步”,某种程度上却是公司战略发展的“进一步”。
对于最近的互联网圈来说,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刘强东卸任CEO”。
微博话题
媒体蜂拥而至,有评价刘强东退居“二线”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垂帘听政”;也有人描述接棒者徐雷是如何为京东事业版图攻城略地,带领京东穿越“低谷”。
离开创始人的公司未来会如何发展?这并不是本次氪外活动想要讨论的话题。在当下,我们更想聊的是,这些“退休”的创业者们是如何安排“下半程”人生。
创始人,大多选择早早“退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掀起中国互联网风云的创始人们,华宇开户退休得越来越早。
2019年,杭州奥体中心,在全场6万人见证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作最后一次告别演说,宣布退休。而那一天,正好是他的55周岁生日。
“为了这一天,我认真准备了10年。”马云称,“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制度传承的开始。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制度的成功。”
马云的退休如平地一声雷,瞬间炸响整个互联网圈。更令市场意外的是,随后几年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佬”选择放手离场。
2020年,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陌陌创始人唐岩等知名企业家悄然退出;同年7月,40岁的拼多多黄峥就卸任CEO,并透露了隐退之意,甚至在拼多多上市敲钟之时,黄峥都没出现;2021年3月,黄峥卸任拼多多董事长一职,彻底从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中抽身;仅在两个月后,年仅38岁的张一鸣发布内部信,宣布卸任字节跳动一职。
与互联网创始人集体“勇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老牌企业家们大多还奋斗在一线。
2021年年底,娃哈哈对外发布公告,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与董事长宗庆后一同为娃哈哈的稳健发展注入常青活力。要知道,当时的宗庆后已经76岁,是大多数普通人颐养天年的年纪。宗馥莉的出任虽然进一步推动了“新老交接”,但宗庆后何时才能真正“退休”,华宇注册这仍需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华为董事长任正非(77岁)仍活跃在一线;董明珠(67岁)的接班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格力;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则称要继续干到100岁。
退休后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传统企业总是“老骥伏枥”,而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后浪推前浪”?
这和公司的基因有很大关系。不难发现,经常困扰传统企业的问题是“接班人”,这些企业大多有家族传承制,在接班人选择上就有一定局限性。
比如贵州老干妈,在“老干妈”陶华碧退隐后,两个儿子掌权公司。先是消费者发现老干妈口感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老干妈的口碑;再后被爆出为了缩减成本,放弃使用贵州辣椒。失去陶华碧的老干妈,问题频发。
接班人能否掌舵好老一辈遗留下来的大船,不走偏?创始人心里很难有底。此外,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创新自驱力远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强烈”。
2013年,马化腾曾在在众安保险公司开业仪式上说:“我最担心的事是不理解以后互联网的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你太老了。”
互联网大佬选择“退休”,一方面是为了公司能持续“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他们的退休也并非我们普通人养花弄草、怡儿弄孙的常规版,更多是发力第二事业曲线。
以国外为例,前全球首富贝索斯从亚马逊退休后,将重心扑在“蓝色起源”(商业运载火箭公司)上,并首次乘坐火箭前往地球边缘;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和谢尔盖在2015年开始监管Alphabet(整合谷歌互联网边缘业务,包括无人机、生物医药、风投、实验室等),也被外界认为是从这家搜索引擎公司隐退的信号。
回到国内,马云自退休后将精力放在教育、公益等事业上;黄峥选择投身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向母校浙大捐赠1亿美金,推动浙江大学在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多领域交叉方向展开基础研究及前沿探索;张一鸣放下公司日常管理,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事项;而刘强东,则早早就已启动筹备京东资本。
互联网公司高歌猛进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创始人向后“退一步”,某种程度上却是公司战略发展的“进一步”。
0412
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由于上述原因,近期不少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还请大家谅解。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其官方APP上宣布已暂停整车生产。
就在清明节前,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还在向外界表示:华宇注册“上海抗疫形势严峻,对我们影响比较大,上海交付中心已经熄火好几天了,会一直持续到清明后。”
他和外界都没有想到这轮疫情对于蔚来的影响会如此之大。
在蔚来2021年的财报中,李斌表示江淮蔚来制造基地的产线升级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到年中该工厂季度产能将提升至60JPH。JPH即Jobs Per Hour,以此推算其产能约为每年25万台。
这也就意味着蔚来每天最多会损失685台此前可能下线的车辆。这对于在今年第一季度苦恼于交付量受到疫情与供应链影响而并不理想的蔚来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
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这个情况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我们和大家一样着急,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李斌的这句话中挑明了两个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当下影响巨大的因素:零部件供应链在疫情干扰下供应愈发紧张,华宇开户车企生产受供应链影响必然会导致今年全年销量下降。
江浙沪汽车供应链几近瘫痪
李斌在解释蔚来停产问题时说出了一个绝对真理:“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同样,今天在网络上疯传的京东集团新任CEO徐雷的一句话也说出了同样的问题:“XX可能对‘供应链’的理解不到位。”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江浙沪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在上海,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国际供应商传统豪强早已扎根于此。上汽与特斯拉在临港设厂之后,目前已经有宁德时代、地平线、均胜电子等百余家供应商相继围绕着这两家车企完成落地。
在苏州、无锡、常州,则有着更为密集的供应商布局,他们的体量或大或小,但是如果考虑到车企若想增加新的供应商所必须的漫长验证环节,即便是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一家供应商因为疫情出现供应问题都将对车企产生极大影响。
2021年2月,博世苏州工厂一名员工确诊新冠阳性,再次拉开了供应紧张的大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2月,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博世对路透社表示:“受苏州疫情影响,预计博世在苏州的制造和后期作业会受到短期的冲击。”
20天之后,长城在发布2月销量数据时表示,由于受到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所影响,销量出同比下滑20.5%。
吉利也在港股公告中将2月销量环比减少46%的原因归于博世的ESP供应不足,但是在随后宣布今年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时博世依旧是最主要的供应商,华宇注册因为无论是吉利还是其他车企都无法找到比博世更合适的供应商了。
在这一轮影响上海的疫情中,博世再次受到波及,目前在上海的两家工厂正在减少工作人员。加之苏州昆山昨日宣布将“静默期”延长四天至4月12日,其他区划也有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相继推出。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这将对博世配套的多家车企再次产生极大影响。
博世之外,蒂森克虏伯的上海动力总成工厂之前也已关闭,丰田的子公司日野汽车也暂停了上海的发动机工厂运行。为中国几乎所有车企提供线束产品的知名Tier 1供应商安波福此前也被爆已经通知上海一家工厂的工人开始居家,安波福在上海嘉定有多个生产基地,这家停产的工厂为上汽通用与特斯拉提供配套。
安波福在中国主要的生产基地都位于此次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图片来源:安波福官网)
即便是单看线束这一个零部件产品,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奇瑞、长城、江淮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便有安波福、昆山沪光、苏州波特尼、上海金亭等工厂位于华东地区的企业。如果再算上长春住电、长春灯泡电线厂等几家为一汽大众、奥迪与一汽集团提供服务的长春本地供应商,这次疫情对于线束生产这个环节的影响几乎接近全面打击。
在上海疫情加重之后,苏州昆山出台的停摆措施对汽车产业又来了重重一击。
在这里聚集了多家印刷电路板(PCB)企业,为Tier 1企业与车企提供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倒车雷达等功能的电子部件。目前这些企业都已经宣告停工,何时复工尚未可知。
这间接导致了3月全球半导体到货等待时间被拉长了2天,达到26.6周,电源管理、MCU等都成为受影响的重灾区。
有英国芯片设计公司表示,封装的交货时间已经从此前的8周左右增加到了50周,如果疫情得不到缓解,这一周期还将被继续拉长。
彭博社表示相关事件会在第一季度产生短暂影响,但也可能全年都会对严重受限的供应链产生持续影响。
江浙沪地区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几乎覆盖了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生产环节,在疫情影响之下,其所在地区或停摆,或静默,或加强管控,导致这些企业如安波福般停工停产者有之,如采埃孚生产之后无法运出上海者有之。
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华东零部件供应链已经因为疫情受到了干扰,采购及物流都出现了问题。目前工厂的状况就是零部件满足一天生产需求便开工一天,我们每天都在紧盯关键零部件的供应。”
车企复工无期,
今年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几乎每一家车企都会建立零部件安全库存,但是在突发且反复的疫情面前,即便是有着极大冗余度的安全库存同样无法应对。
蔚来对于库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问题的回应中称:“我们前期确实有做备货的动作,但疫情影响时间比预期的更长些。ET7目前在生产初期,很多零部件和整车一样,同样要经历产能爬坡,备货难度更高。”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复工时间依旧无法确认。
与蔚来同病相怜的是工厂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
3月28日,上海疫情加重之时,特斯拉便暂停了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原计划停产四天的特斯拉由于上海疫情不断升级,不得不相继取消了原定4月1日与2日复工的生产计划。
另据接近特斯拉的人士透露,上海工厂员工在4月3日接到邮件通知继续居家并遵守社区规定。截至发稿时止,特斯拉对何时可以复工的回应依旧是“暂无定论” 。
由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承担着出口全球的重任,这一次停工将对其全球交付带来巨大影响。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共向31万名用户完成了交付,尽管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18.48万辆的交付数据相比极为出色,但与去年第四季度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相比却下降了一千余台。
有分析师表示:“鉴于特斯拉通常在季度末加大交付量,所以我们认为上海疫情将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果将特斯拉在3月28日之前还由于防疫政策影响曾在3月16日与17日停产两天计算在内,其在3月便已经停产6天,截至4月10日已经停产16天。如果以其2021年12月生产70847台新车的能力计算,这16天已经为特斯拉减少了36566台的产量。
马斯克在公布一季度销量时曾表示“由于受到供应链中断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第一季度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他恐怕没想到接下来的第二季度会更加困难。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所在的嘉定区是疫情严重的地区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特斯拉同样身处上海的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等工厂也在疫情影响下相继采取闭环生产,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上汽大众。上汽大众于2021年乘用车销量品牌排名中下滑至第四位,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在2022年重回三甲之列便被停产打了个措手不及。
3月14日至15日与21日至22日,上汽大众便两次被迫将安亭工厂进行闭环管理生产,安亭一厂闭环期间的日均产能较此前下降近乎四成。
4月1日,嘉定区四座工厂中的一座工厂更是开始停工,原计划只是到5日为止的停产计划目前一再延期,在暂时没有得到缓解的疫情影响下看不到复产的希望。
比上汽大众更为郁闷的是身处长春的一汽大众。
长春的这一轮疫情比上海爆发更早,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3月13日发布的《为配合省市疫情防控大局,一汽集团决定自3月13日起有计划停产》文件要求企业配合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一汽集团决定自3月13日起包括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在内的长春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全部停产,初步计划停产到16日。
未曾想一个五天过后又是一个五天,截至4月10日凌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何时复工依旧无法确定,相关人士表示复工时间“需要按照政府统一安排”。
与一汽-大众两大整车工厂同样目前对复工时间无法确认的车企还有一汽丰田、一汽解放、一汽轿车三家整车厂,这五家整车厂的年产能达到了300万台的量级。按照停产之初的估算,停产四天将带来5万辆产量损失。时至今日,截至4月10日计算停工时间已有29天,损失产量接近40万台。
在同样已经封城的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也于3月22日临时停产,原定3月下旬于工厂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也被迫取消或转至线上。
在钛媒体App4月9日向大东工厂相关人士确认复工时间时获悉,目前大东工厂已经部分复产,但管理部门依旧居家办公。在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累计交付20.85万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下滑9.2%,其原因便与3月的停产息息相关,想必4月的持续停产会对二季度的交付数据产生更大影响。
本周杭州与广州的疫情也出现反复。尽管吉利与零跑的生产重心暂时没有落在杭州,但是比亚迪、长安福特与传祺都在杭州有着重要的生产基地,万象、亚太机电、华宇开户重汽杭发等零部件企业也在萧山区有主要工厂,加之浙江省内温州、金华、宁波等汽车产业重镇的存在,一旦杭州疫情加重,势必会加剧浙江省汽车供应链的压力。
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埃安、传祺、东风日产在广州的工厂也面临着此次奥密克戎病毒传染而潜在的停产风险,周边佛山、肇庆、东莞、江门等地也有大众、小鹏等多家车企与供应链企业的工厂存在,如果广州的疫情爆发,想必也会出现上海、吉林等地的全面停产局面。
此前,日产中国在公布3月销量数据时便表示由于“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导致乘用车事业部(东风日产/启辰)销量同比下滑33.5%,东风日产在国内有着广州、襄阳、大连与郑州四个生产基地。
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表示:“持续的芯片短缺和因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对产品生产和销售造成了持续的影响。”而两个工厂均处于广州的广汽本田3月终端销量同比下滑超过20%,本田中国同样认为疫情与零部件供应紧张为主要诱因。
4月9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表示,经过初步研判,封控区域内可能已经发生社区传播,并存在向广州其他地区传播的可能性,广州目前面临的形势比去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地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想来身处广州的车企在那一刻便已经开始启动各种预案。
面对疫情的反复,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第四周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3.9万辆,同比下降29%,表现相对异常;主要厂商3月第三周、第四周的日均市场零售量分别为3.5万辆、3.9万辆,同比下降近30%。由于上海、长春、沈阳等多个主要汽车生产基地所在城市开始“全面静止”,第二季度的产销数据同样不容乐观。
正如一位车企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所说:“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0412
“对外我就说不严重,大家每天上班都很开心,乐于奉献。”美团员工李佳良在与我们聊到加班问题时,这样调侃道。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是加班重灾区。
回顾这近一年里各大厂动向,仍有诸多问题存在。近来,常有人在网上爆料一些企业楼下有救护车出入。员工倒在工作岗位的新闻从未断过。
今年2月,字节28岁工程师猝死、B站审核组员工猝死;3月18日,华宇注册上海哆爱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因连续加班3个月后,担心个人健康问题而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而在离职审批过程中,遭受了HR恶言:“先猝死了再说吧”。
部分企业加班问题仍十分严重,3月15日,北京市就针对加班问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排查整治工作。
今年4月初,京东内部也传出将彻底告别996加班制度的消息,京东还在公司内部公告中提供了超时加班问题的投诉渠道。
在反内卷施行的近1年的时间里,各互联网大厂真实现状如何?
加班没少但收入变少了
赵一明毕业后入职华为从事芯片相关工作,他告诉光子星球:“工作强度这种事,要看部门情况。在我们部门,总体来说加班是肯定的。部门领导有说过今年开始争取少加班,一周会有一天的活动日,在这一天就要求尽量到点下班,也不会要求周末加班。”
当下国内芯片领域人才缺口巨大,公司也十分重视该领域,对其投入了巨大财力与物力。赵一明看来公司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进入华为的一个主要原因。
赵一明的工作被安排得十分充实,“工作日下班都挺晚了,基本没有其他安排直接回家休息。周末天气好的话,我人个比较喜欢在外面待着,偶尔会去骑行,当然这是我个人爱好。”说到这儿他还不忘调侃了一句,会有一天的时间去公司“休息”。针对这样的情况,公司出台的措施都很少且非强制性,赵一明看来“有这些措施当然是好事,但是目前来看,任重道远。”
工作一年下来,赵一明与同事关系处得不错,团队氛围也很好。总的来说,他挺看好现在的这份工作。
像赵一明这样对大厂感到如此满意的人其实是少数,大部分人则不得不面对疲劳、无奈与忐忑。
“我主要负责数据维护,一般情况都是晚上九点下班,中间有2小时的午休、晚上有1小时的时间,但周五下午五点就能下班了。”李川加入阿里三年,其实他打算踏入互联网行业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加班的心理准备。
李川并没有处身大厂中的那种焦虑,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未将现在这份工作当作长期事业,虽身在其中,但他更像大厂中的一个局外人,“我现在没算在北京定居,这儿的户口和房子都是难题。”除了这些现实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家乡的生活更适合自己。
李川是四川人,众所周知成都拥有“天府之都”“美食之都”的美誉,也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地方。其实,四川人基本不会选择离川,即使是为了学业、工作离开的,大部分人最终也会选择回到家乡,而李川就是这个后者。他本科以前都没有离开过四川,后来就借着读研的机会走了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因不想错过进入大厂工作的机会,而决定暂时留在了北京。
经历过去三年的工作,他认为都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工作时间一直都有事做,不会闲着。有急事的时候加班那也是必然的,比如出了线上事故,或要上线某款产品,不过这种情况也不多”。
李川认为,当下所谓“互联网大厂内卷严重”的说法除了贩卖焦虑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可能网上发贴的人大都是加班的,不加班的都不会去网上发。但是有的组可能真的会很忙。这跟项目有关,有些项目急,那就得加班,这是避免不了的事。”
“所谓的反加班、反内卷这些都只是说说而已,谁也没有当真。”对于同在阿里的顾嘉看来,这并没有对自己工作和生活造成任何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今年已是顾嘉在阿里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们部门工作时间一般是985,有些人是1085,这工作强度其实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小组、不同的leader区别很大,而且也要看时间段。我偶尔会在周六加班,不过也不多。”他认为,企业加班是否严重这个问题是没办法笼统地去概述。
同样没有将“互联网大厂内卷”当回事的还有华为负责数据的员工肖瑞。他经常各地到处飞,加班工作那是家常便饭的事。这样的工作强度,他这么多年早已适应。
肖瑞告诉光子星球,反内卷以来,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薪水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变化,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总的来说行业是越来越卷了,“其实同事之也有过不少吐槽的,这也就是发泄一下情绪,然后各自该干嘛干嘛。”
而各企业针对反加班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在肖瑞看来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这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诉求也不一样。
字节打算取消大小周之际,企业内就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部分人认为取消大小周一个月工资得少2-3千甚至更多,自己来公司就是冲着高薪来赚钱的,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
矛盾的核心当然离不开个人利益,在员工看来,取消大小周并不意味着会降低工作量,自己不仅每月会损失几千的加班费,更重要的是担心以后加班会变成义务,这是金钱与时间的双重损失。
然而,一些部门工作并没有表面上看着那样繁忙,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的工作其实早在下班之前就已完成了,但是领导没有下班,同事都没有走,自己也就不敢做这个下班第一人了,所有人都被迫“表演式加班”。
长此以往,同事之间也达成了默契,“加班”也加得有模有样了。有人不知道看了多少部网络小说,熟识了许多小说作者;有人刷完一部又一部的电影、电视剧;还有些人手机里下了各种游戏App。
对这些人而言,取消加班制度那再好不过了。
大厂反内卷走向一地鸡毛
姜旭去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大厂,其工作偏文职,主要是给领导写材料、安排会议、做会议纪要等。他的工作也并非闲差,有时候一整个上午忙于会议之中。
朋友时常笑称他是“加班狂魔”,姜旭只是一笑了之。在反内卷风潮兴起之际,也有人问过他公司的情况。
“其实这对我们没多大影响,有影响也没用。”在姜旭看来,员工不可能不干活,“公司没有大小周,不过该加班的工作还是要加完班完成。我们没有加班补助,大家还是希望尽早下班。”
姜旭认为就算有影响,也只是从个人收入、公司利润的角度考虑,“互联网公司需要先活下来,再考虑其他的。其实我们都清楚,如果有些工作完成不了,最终也是自己受影响,比如绩效或者被裁。所以内卷这事,就要看大家了,只要一人开始卷,其他人也会被迫开始卷起来。同样,企业之间也是如此。”
企业之间的内卷,在员工身上得到了最直观的反映。员工加班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怨声载道。
然而企业选择取消大小周,仅仅只是因为员工的不满、社会的舆论?或许有一定因素,但绝非全部。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经营利润是其核心要义。一个企业作出任何决策前,同样要考虑这一因素。
大家认为加班不合理,那就取消加班制度,企业以此行动对员工以及社会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交待。但是,取消加班并不意味着员工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的降低。
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遭受重创,经营利润总体上都呈现下滑的趋势。破产倒闭的中小微企业络绎不绝,能撑下来的大部分企业也在收缩版图,大量裁员。
虽然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这次危机还不至于走上大量裁员这一步。但业务降低,意味着员工总体工作量相对于以前下降了。
在此情形之下,只有取消加班、压缩工时节省开支。这是企业最好的选择,这也符合企业经营基本逻辑。所以,这就能明白在如此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下,为何部分身处大厂的人,工作压力不降反升。
对此,美团员工李佳良深有体会。
在一个周末下午,他起床时间是下午5点,“昨天加班,回到家都12点了。”他一般在家待着,周六经常是拿来补觉的,其余时间就玩玩游戏撸撸猫,偶尔约朋友出去小聚一下。
其实李佳良的一位好朋友就在公司隔壁的阿里工作,“我们都太忙了,下班吃饭还要忙着上班回去,倒不如周末约,还轻松一些。”虽然两人都在望京离得很近,但工作日约个饭显得如此困难。
在光子星球了解的多家互联网从业者中,李佳良可谓是加班重灾区中的一员。“行业最近挺惨的,中概股腰斩又腰斩,大厂裁员又裁员。”李佳良无奈道,“虽然我们还没有听到裁员的消息,但行业震动,人人自危,如果不卷起来,下一步就是上榜裁员名单。”
他所处的岗位更是加班中的重灾区,“我们是做2C的业务,加班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经常熬到近12点才离开公司。”因为工作有严格的排期,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职场中,员工的无奈也只能自己承受。有时候周末聚餐都要提着电脑在餐桌上争分夺秒。
结语
职场新力军干劲十足,老员工危机意识渐起,都不想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虽然大部分公司没有过明文加班需求,但是所有人都默守了这一套潜在的加班规则,“默契”地内卷起来。
有的人满怀热情与理想初入职场,他们干劲十足,对于加班虽有吐槽但更多的是接受,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能发挥自己实力的平台;有的人深耕职场多年,华宇开户虽没了初入职场时的热情,但在面对不断注入的新力量,也不敢掉以轻心。
当然,也有人最终无法承受这一切,逃离大厂,选择彻底躺平。所以,真正能留下来的人都是甘愿“卷”起来的人。
据此,互联网大厂内卷问题仍十分严重,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措施都变成了形式与口号,治标不治本。
然而,现在行业面对的不单单是内卷的问题了。
近日,腾讯、阿里、京东等企业大裁员消息频繁冲上热搜,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人心惶惶。对于一些人来说工作都要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反内卷反加班?尤其是一些背着房贷的人,更不敢丢掉工作,为了不被公司优化掉,只能逼着自己卷起来。
不久,京东、B站相继发布“毕业”信,有网友调侃道:“这才是现实版,毕业即失业”。
互联网裁员浪潮来袭已至,行业陷入寒冬,现在保住工作才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也许从去年各大厂取消大小周的事件开始,就已经预示了即将发生的这场失业危机。
互联网“围城”里的人,需求层次降级是不争的事实。对他们而言,自已基本的温饱需求都成问题了,哪里还顾得上去“反内卷”呢?
0412
疫情之下,众生平等。
无论是风投女王徐新,还是中金首席陈健恒,都难逃“买菜难”的命运。
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迫使2500万人口的上海“一菜难求”。
近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成为抢菜战场。
另一侧,生鲜电商平台面对需求的激增,但却苦于运力的不足,却无法完全接起这“天量”的订单。
炒股,其实就是炒预期。
在中概股普跌的环境下,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这两家前置仓生鲜电商平台在近日维持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态势。
本周以来,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上涨均超过了40%,量能更是出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一跃成为中概股热门。
生鲜电商平台正在从美股的细分赛道转变为如今的市场焦点。
生鲜电商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华宇开户某团甚至被邀请至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现场。
从“菜贩子”到“保供先锋”,生鲜电商平台的角色转变,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生鲜电商认知的扭转,其价值也正在被重新审视。
1
生鲜电商或成数字基建重要一环,
政策加持有望
作为解决最后一百米难题的“菜篮子工程”,生鲜电商的公共服务属性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极大彰显。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秩序与繁荣的维系,建立在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上。
系统是强大的,但也是脆弱的。一旦面临天灾、战争、疫情等极端情况时,城市的停摆就在一瞬间。
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居民身边的菜篮子,与水电煤气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提供了保障民生的巨大“安全垫”。
自建仓库、自建物流这些曾被资本市场一度诟病的重资产,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来的抗风险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4月7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提到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市人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工作,并建立保供白名单;其中,电商前置仓关门不停业,有限允许恢复经营。这可以看出,政府对互联网企业以及对前置仓模式在此次保供中的极大认可。
而在此之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也多次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抗疫保供表彰。
事实上,就社会价值层面而言,除抗疫保供外,生鲜电商还承担着升级农业的重大职责,具备了一定的公益属性。
受制于我国的农业发展阶段,一方面,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使得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下,生鲜电商平台要保证农产品品质稳定,就必须承担分级品控下造成的高损耗;另一方面,面对不耐储存、易腐、季节性变化强的生鲜商品,生鲜电商平台不得不自己搭建冷链物流,而这本应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从抗疫保供到农产品标准化,再到冷链物流建设,华宇注册生鲜电商承担了太多“企业办社会”的角色。
往浅了说,在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和各类重大突发状况时,生鲜电商已然成为了保供的中坚力量;往深了说,生鲜电商有机会成为这个农业大国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样一桩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生意,难做,但又不得不做。这是上海抗疫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如何让这门生意长久运转下去?这也是企业与政府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显然,单靠政府或是单靠企业,都不是最优解。
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节奏,从中央到地方正加快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投资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而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基建项目也在快马加鞭中。
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生鲜电商平台未来是否会被纳入到数字基建中,是否能在其产业链前端得到一定的财政政策扶持?
眼下,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2
线上生鲜消费习惯养成并固化,
需求与价值还在
抛开社会价值而言,生鲜电商本身是一桩能赚钱的生意吗?
与众多互联网企业一样,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从成立那天起,就备受造血能力的质疑。更大的担忧则是在于:疫情消退后,线上买菜的需求还会持续吗?其业务会伴随着疫情的结束而萎缩吗?
第一,从短期来看,只要“动态清零”的决心不动摇,生鲜电商就依然是城市抗疫保供中的重要一环。
据野村控股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23个中国城市处于全面或部分封控状态,近2亿人或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有2亿人——即大约14%的中国人口,有相当部分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每日必需的物资,其中主要是食品。
从中长期来看,病毒被彻底消灭的概率微乎其微,人类终将适应与病毒共生的世界。
第二,持续的疫情影响,正在一遍遍强化线上生鲜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疫情的出现只是帮助其提前完成了市场教育,加速了风口的到来。疫情防控解除后,需求还在,价值也还在。
这一点,在对疫情已经处于“躺平”状态的海外市场上,可窥一二。
以美国版即时电商Gopuff为例,其上一轮融资发生于2021年7月底,彼时黑石集团等明星投资者为其筹资10亿美元,公司估值150亿美元。仅仅不到半年,Gopuff估值由150亿美元暴涨至400亿美元,资本市场对于其前置仓即时零售模式的青睐可见一斑。
再以视频会议软件zoom video为例,其在疫情前股价处于60美元左右,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10月最高涨至588美元,昨日收盘价达到114美元,依旧是疫情前的近两倍。
可以看到,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借疫情“东风”而成长起来的线上采购和线上办公平台,其价值表现并没有因为疫情防控的“躺平”而躺平。
即便是没有疫情发生,生鲜电商的崛起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三,回到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本身,双方均在资本回归理性的当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瘦身”,纷纷从规模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
2021年年中,每日优鲜便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户从全量用户转变为新中产,覆盖的城市也锚定了线上生鲜消费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2021年8月,叮咚买菜也紧随后,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停止了继续扩张的步伐。
显然,双方都已经意识到了健康持续的盈利模式是下一阶段的关键所在。
3
盈利拐点已至,重仓供应链之下,
今明两年是决胜之年
市场一直在探讨生鲜电商的盈利拐点究竟会出现在何时。笔者认为,疫情将会加速这一拐点的到来,今明两年将是每日优鲜等前置仓电商平台扭亏为盈的决胜之年。
零售行业有句老话,叫做“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
在经历了早期的流量争夺,并完成了赴美上市后,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现在都已经将重心投入到了供应链建设上。从加码产地直采到扩充自有品牌,双方都在尽最大可能压缩中间环节,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平台上超过80%的产品直接从源头采购,生鲜直采率高达9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现如今,每日优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近200个“优鲜农场”直采基地,覆盖水产、蔬菜、水果、水产等品类,以及约350个“优鲜工厂”,与肉蛋、快消品类的优质供应商展开深度直供合作。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Q4,其自有生鲜品牌的销售额比同年Q1增长了300%。
当然,叮咚买菜在重仓供应链上,同样也不遗余力。叮咚买菜2021年Q4财报显示,其自有品牌的商品销售占GMV的10.2%,自有工厂研发和加工的商品销售占GMV 的6.5%,自有品牌预制菜销售也占到了GMV的14.9%。
在受雅虎财经调查的7家分析机构中,有6家给了叮咚买菜“买入”或“强力买入”评级;而追踪每日优鲜的7家分析机构中,有5家给出了类似的评级。
从2009年生鲜电商的崛起到2014年生鲜电商的爆发,再到“九死一生”的现状,生鲜电商们存活下来的所剩无几。
作为硕果仅存的几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和美团买菜等熬过了群雄混战的“圈地时代”后,正在经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0412
种种迹象与信号显示,高端电子消费产品线在今年面临的局势不乐观,在智能手机市场,iPhone在今年可能迎来销量大滑坡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今年持续多变的疫情对经济、消费者心态以及众多行业的冲击已肉眼可见,“被疫情偷走的三年时间”引发了广泛共鸣,整个市场大环境低迷境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善。
目前互联网、房地产、消费电子、餐饮等众多原本火热的行业转入低迷、需求萎缩的状态,反应到手机行业,就是人们的换机需求降低,换机周期持续拉长。
于是,近期社交媒体上对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这个话题突然引爆,这源于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心态变化,该话题总阅读量达到了4亿,总讨论次数达到了5.2万。
01 苹果感受到了寒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龙头,华宇注册苹果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变化与寒意。
根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琪的说法是,苹果计划将iPhone SE 3今年的年出货量从2500至3000万下调至1500至2000万(砍单幅度超过20%)。
而此前《日经亚洲评论》也援引知情人士称,由于俄乌冲突和通胀飙升打击了消费电子需求,需求下降导致苹果计划将下个季度的iPhone SE产量较最初计划削减约20%。
此外,供应链还透露苹果会减少iPhone 13和AirPods订单量,iPhone 13系列的部分型号已经开始停产,部分原因在于,还有5个月iPhone 14即将发布。当然,这背后也反映出iPhone 13系列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库存。
当然不仅仅是苹果,Android阵营同样深受影响。
郭明錤在社交媒体上还表示,国内各大安卓手机品牌今年迄今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占2022年原出货计划的20%),其中70%以上的订单使用联发科芯片。由于消费者信心低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订单可能会继续减少。
此外,苹果在砍单之外,另一个引发关注的动作Phone硬件订阅服务模式的推出。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正在筹备推出iPhone、iPad等硬件的订阅服务,硬件将以类似租赁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即就像使用苹果iCloud云存储一样,用户可以以每月支付订阅费的方式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而与分期付款不同的是,这种硬件订阅服务支持在租用的过程中更换到最新设备。
所谓的订阅服务,本质上还是硬件出租。
在这背后,其实是苹果也感觉到手机市场的寒意,iPhone销量的势头不妙了,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措施。
很显然,从库克的动作来看,订阅iPhone的本质是苹果在思考降低用户使用iPhone的门槛、扩大用户群体,以应对走向疲软的智能手机市场。
此外,发生在苹果身上的另一个动向是,此前一直大卖的AirPods也开始卖不动了。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自2016年推出以来,AirPods已经成为最畅销的真无线耳机,帮助苹果赢得了超过25%的全球市场份额。
但AirPods今年开始面临需求下行走势。日前郭明錤在推文中表示,2022年的二至三季度的AirPods 3订单减少了30%+。由于产品细分策略失败,AirPods 3的需求明显弱于AirPods 2。为了避免重蹈覆辙,AirPods Pro可能会在苹果在2022下半年推出AirPods Pro 2后停产。
郭明錤谈到的AirPods 3受挫的关键一点是,消费者不愿意为AirPods 3的新卖点多花50美元。
这其实也是在说明消费者开始捂紧钱包,不愿意再为没有必要、实用性不强的溢价买单了。
毕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导致很多人收入减少,继而导致了人们的购买力降低,相应的,由于疫情冲击众多产业,与消费产品相关的供应也将减少,物价或呈上升趋势。
如果人们的消费能力降低,那么价格敏感度、消费理性会提升。在经济学中,认为合乎理性的人就是“经济人”,也是“非感情用事”的人。
在今天的市场消费环境下,“经济人”开始变多,在国民收入相对有限、未来收入稳定性预期降低的情况下,人们行事的利己动机更强烈,力求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手市场的风向也凸显了这种趋势。根据转转集团Q1手机行情报告显示,相比2021年Q4,今年Q1苹果iPhone在二手市场的交易占比出现下滑,而国产品牌交易占比则稳步向前,OPPO、vivo、小米、荣耀在二手市场的销量均呈现正增长。
这或许意味着消费者观念正在改变,伴随着全球经济滞胀、消费市场需求放缓、人口红利锐减,消费低迷现象短时间内很难提振。
毕竟,消费者手里的钱不多了,开始捂紧钱包,降低消费预期,甚至在日用品、电子消费品的使用上,会倾向于降低没有必要的开支。
02 股价下行可能性变大
iPhone销量一直存在大小年周期性规律。大年一波上行销量周期之后,紧随着小年的一波低潮。
但事实上,苹果自从iPhone11推出之后,苹果的上行增长周期已经延续了三年。
尤其是2021年苹果iPhone的销量高达2.39亿部,这也极大的吞噬了2022年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叠加今年这般的疫情环境,需求萎缩的概率会增大。
从过往历史来看,苹果的股价走势一直与iPhone的销量往往高度关联,苹果在去年市值一度破3万亿美元,这是其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这背后是iPhone系列的销量大涨,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1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手机,苹果占了7部。
iPhone销量增长与股价上行趋势基本上呈现正相关。
但从目前苹果的股价走势来看,依然还在保持上行态势,苹果砍单以及AirPods销量下滑等动向似乎有意被资本市场忽视。
今年1月3日,苹果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踏入“3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在3月底,苹果还创下了十年来最长的连涨纪录。
今年来,资本市场也一直对苹果保持看涨趋势。
根据FactSet的调查,分析师们对苹果股票的评级绝大多数都是“优于大盘”,2022年1月,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中,有69%提高了他们的预期;2月份,77%的分析师预测利润数字会有所提高。3月,100%的分析师上调了他们对苹果收益的预期。
从历年来苹果股价的走势来看,过往一般有分析师集体看涨的背后,往往也是存在资本市场一些潜在的微妙的市场操盘行为,因为苹果股价的上行走势,往往伴随着市场利好消息。
但从今天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对苹果税的监管压力,iPhone14系列的销售预期,以及整体电子消费市场萎缩等,利空趋势要远大于利好,也与苹果的“关键产品周期”无关。
回顾苹果苹果股价走势,2019年是苹果近10年来股价呈现快速上行走势的关键一年,年涨幅超过100%,其实是有两个关键产品线拉动,一个是iPhone11系列,一个是AirPods。
前者是通过降价印证了iPhone只要回归到合理的价值,其产品的人气值、品牌价值与高端市场地位依然无人可以撼动。后者意外成了爆款,成为拉动苹果的营收增长的新一极。
但从今年来看,无论是iPhone的销量走势,还是AirPods的销量,下行走势会更加明显。
从历年来苹果股价规律来看,iPhone新品发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从媒体消息来看,iPhone14将延续挤牙膏式迭代,在缺乏势均力敌对手的情况下,这种策略在过去依然奏效,但今年的不确定性无疑是增大了。
日前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4月5日披露的文件,华宇开户苹果两高管(首席运营官Jeffery E. Williams以及零售与人事部高级副总裁Deirdre O'Brien合计售出135,099股苹果股份,价值约2404.48万美元。
苹果高管出售苹果股价的背后,或也是感知到了iPhone销量滑坡的苗头,可以说,目前苹果股价正在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高点。
如前所述,在中国市场,由于疫情的不确定以及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降低,将更加追求性价比与实用性。
简单来说,在经济下行以及疫情下不确定的市场萎缩环境下,人们对于品牌溢价的需求会让渡于生存、生活的需求,相对于消费升级,人们更倾向于降级消费。
因此,刚需消费可能会进一步流入中低端市场产品,高端手机产品在今年遭受的冲击可能会更加明显,苹果或首当其冲。
03 结语
当然,从市场竞争与品牌竞争力、产品层面来看,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毋庸置疑。只不过,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看,苹果今年很可能输给天时。
从华为2020年逐步淡出市场之后,苹果基本收割了华为退出后的高端市场红利,享受了两年多的市场红利。
但今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曲线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拐点,iPhone销量迎来大滑坡的可能性非常大。打败苹果的对手还没有出现,但苹果可能会暂时性的被天时打败,如何在低迷期安全过渡,考验苹果的市场应对调整能力与商业智慧。
0412
近日,母基金周刊FOFWEEKLY正式发布2021年度榜单,在揭晓的榜单中,武汉基金产业基地获评【最受关注基金小镇TOP10】年度荣誉!此次获奖,是继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在荣获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2021全球卓越成就奖·最佳新经济产业园区奖”及猎云网“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基金小镇”后的又一殊荣。
荣誉连连!武汉基金产业基地获评“2021年度最受关注基金小镇”
《母基金周刊》(FOFWEEKLY)是面向母基金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垂直资讯和专业服务平台,创办以来,为行业搭建了开放务实的业务交流网络,华宇开户助力卓越投资机构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本次FOFWEEKLY年度榜单经行业调研编制而出,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聚焦长期生存发展、持续产生回报、践行社会责任等重要指标,对全国基金小镇进行综合考量评判,进行公开表彰。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本次入选“2021年度最受关注基金小镇”,充分说明基地受到了股权投资行业的高度关注及认可。
荣誉连连!武汉基金产业基地获评“2021年度最受关注基金小镇”
武汉基金产业基地作为汉阳助推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引擎,由清科创业(1945.HK)全面运营。依托清科创业20余年所积累的创投资源优势,成立不到一年,华宇注册基金规模突破千亿,现已吸引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及相关金融机构,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
产由人兴,人随业聚。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热度不断攀升,已逐渐成为创投机构集聚、创投业务活跃、创投氛围浓厚的基金产业集聚区,基地阔步迈入发展新征程!接下来,基地将紧紧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基金集聚发展新高地、创投要素集聚区,重点服务武汉965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赋能。以更高的定位、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成效,真正形成“资本集聚到武汉、基地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0408
,骨科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木谷)宣布完成5.4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IDG资本、鼎晖VGC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中发展启航投资持续追加。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的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扩张与全球化市场推广。易凯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了长木谷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是长木谷今年继2月1.2亿元Pre-B轮融资后的第二次融资。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长木谷总计完成6.6亿元融资,成为2021年以来骨科智能化赛道融资规模最大、最受投资人关注的企业。
长木谷完成5.4亿元B轮融资,中金资本、IDG资本、华宇平台登陆鼎晖VGC领投
长木谷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长木谷是中国领先的骨科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年创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长木医学区与斯坦福大学所在地硅谷,现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木谷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系统的研发,面向医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手术机器人、术后评估等智能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关节疾病患者已超过人口总数的10%,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关节疾病患者发病率将不断升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作为关节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在治疗关节疾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中国,其手术量每年以20%-2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0年超过100万台。
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医生学习曲线长,严重阻碍了我国青年医生和基层医生顺利开展关节置换手术。即使在大型三甲医院,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想把每一台手术都做得精准与完美,做到‘Forgotten Joint’也有很大的挑战。中国骨科医生对于骨科手术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
传统模式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极度依靠骨科医生的经验,术前医生往往只能通过对患者的X光和CT片进行反复测量对比,判断植入人工关节的系列、型号与安放位置。但X光和CT片呈现的是二维平面图像,医生无法直观地呈现骨骼状况,只能依靠其经验和空间想象力,难以保障手术精准度。手术部位即使是三维重建,但由于缺乏人工关节假体的详细三维信息,医生同样无法把握假体植入的准确度。
为了解决目前中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现实痛点与困境,长木谷培养了一支拥有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背景的超强研发团队,长期与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度合作,通过与北京301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三甲医院的骨科权威专家医工结合,将专家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为标准算法,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套为骨科关节医生提供覆盖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定位和术后随访全流程的关节置换智能解决方案—AIJOINT系统。目前AIJOINT系统覆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单踝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翻修手术这五种典型手术,实现快速三维重建、智能图像分割、智能匹配假体、准确定位和精准截骨,为医生提供下肢力线、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截骨厚度等关键参考指标并提供智能测量,是骨科医生的AI大脑。
在先进的骨科人工智能AIJOINT系统的基础上,长木谷团队为AI大脑搭载上能够精准执行智能规划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推出长木谷ROPA(Robotic Physician Assistant)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众多专家的手术经验,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术前可以提供最佳的智能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实现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精度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等问题。
2021年7月,长木谷作为强生医疗在中国数字骨科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针对AIJOINT全面开展商业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顶尖关节外科权威专家们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成标准算法并深度学习和训练,提供智能化的精准临床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手术的标准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也是长木谷与强生医疗继2019年共同发起中国关节外科人工智能辅助三维手术精准诊疗项目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未来双方将持续推动骨科数字化手术发展,造福中国关节病患。
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表示:“骨科手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将成为骨科的重要发展方向,长木谷长期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每一位骨科患者提供个体化与定制化的精准医疗服务。未来我们将持续与中国骨科专家们医工结合深度合作,研发出对临床有重大价值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产品,全面布局骨科数字化诊疗的各个环节,运用创新技术为骨科行业带来数字化变革,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与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不断为中国患者创造长期价值。”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中金启德基金负责人梁荧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成熟,外科诊疗领域正在加速迎来一场革命性的数字化浪潮。我们高度认可长木谷在骨科数字化赛道的布局策略和领先优势,其致力打造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矩阵,在助力大幅提升骨科手术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具备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期待长木谷团队能够继续发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卓越的执行效率,不断开发出贴合临床需求的创新诊疗产品,助力临床医生,造福广大患者。”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羿焜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传统手术方式难度大、时间长,不易于在各层级医院快速推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关节置换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效便捷的骨科数字化手术方案便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长木谷团队具有很强的国际化视野和整体执行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已经完成了“AI+手术机器人”的数字化骨科产品线布局,华宇注册开户为更多患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鼎晖VGC合伙人高洁亮表示:“数字化医疗让手术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及个性化,有望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获益,社会价值巨大,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赛道。我们认为AI手术规划结合手术导航和机器人是未来手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长木谷专注骨科,是国内稀缺的拥有前述完整数字化产品线的创新型公司。数字化骨科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多产品及多学科交叉,团队在医学、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我们十分看好数字化骨科的未来并高度认可团队的专业和执行力,未来将持续支持公司的发展。”
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博士表示:“长木谷是中国骨关节手术数字化的头部企业,公司通过AI计算和机器人技术赋能骨科医生,改变了依赖于医生经验的传统手术方法,极大的缩短了手术医生的学习曲线,造福中国关节手术病人。我们很高兴继Pre-B轮后再次参与长木谷的B轮融资,我们对长木谷在产品研发、注册取证和商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特别是公司AIJOINT产品已被400家中国三甲医院使用。我们期待为公司持续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中关村启航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春平表示:“启航团队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在医疗垂直领域的落地和商业化,我们在2020年3月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坚定领投了长木谷A轮融资,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产品线从髋关节置换手术计划系统,扩充至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和关节翻修手术,形成了从智能手术计划、到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多项产品进入临床注册阶段,并成功辅助400多家三甲医院上万例关节置换手术,团队的专业、专注和超强的执行力,不断给合作者和股东带来惊喜。因此我们在这一轮追加投资,希望能持续赋能企业发展,助力长木谷成长为国际化的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易凯资本合伙人李钢表示:“骨科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直以来都是易凯资本重点关注的赛道。长木谷拥有行业稀缺的在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领域均具备顶尖水准的团队,推出了全球领先的数字骨科产品,得到了全球骨科龙头——强生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长木谷这样一支年轻、专业、有活力、极具执行力的团队完成新一轮融资,易凯资本将持续和公司密切合作,加快推进后续产品管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