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开户_因房价而躺平的年轻人,却让房租下跌了

0205

每年的毕业季必不可缺的一个话题就是“租房”,大学生们以为自己终于告别了拥挤喧嚣的集体宿舍,即将奔赴下一段星辰大海,却被现实冷冷拍在了沙滩上。7月份,“第一次租房有多难”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年轻人的生活征程正式拉开帷幕。

毕业之前幻想中的租房生活,是北欧风的热带窗帘与纯色的地毯星星灯,再不济,也应该是《老友记》中描述的理想群居生活:最爱的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在对面。然而现实中的租房却是,漏水的厕所与没有窗户的清晨,你永远都不知道隔壁住了一个怎么样的“奇葩”。

一线城市飘荡的年轻人尤为焦虑,最新统计显示,北京的租金收入比已经高达58%,这也就意味着收入的一半以上要乖乖上交房东。偶像剧里的女主无论多么底层,永远都是平层独栋配方便面,没有被生活毒打过的大学生自然是一毕业就听到了泡沫湮灭的声音。

找一个理想的房子有多难?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年轻人租房平均租期只有8个月,也就是说,这届年轻人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搬家的路上。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女主为了省钱,租下离公司2小时地铁的城中村,随之而来的是丧失所有社交,半夜被小偷撬门。

8月份,《房地产蓝皮书》显示,2020年住房租金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本是一个该让全体年轻人额手称庆的好消息,但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租金降了,年轻人也“逃”了。

北上广放低姿态,网红城市“高高在上”

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梦想着春风得意,一日看花,从故乡江南千里迢迢来到京都长安时,名士顾况就曾调侃道“长安米正贵,居之不容易”,时隔一千四百多年,顾况一语成谶,年轻人一边向往破茧成蝶,一边又感叹居之不易。

早在几年之前,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就层出不穷,尤其是当焦虑横行,年轻人站在现实的累累废墟上,选择佛系躺平未尝不是一种放过自己的表现。据悉,北上广每平米的月租平均超过100元,这就意味着年轻人每个月至少要花4000元以上的房租,才能实现起码的标准人均住房面积。

当然,不想屈服的人还有很多。对于一心想要留在北上广的人来讲,这里的包容性是实现与忍受一切的前提,为此可以有无数种迂回战术,比如逃离市区,去较远的地方安居。2018年,中国房情网的一组数据让打工人们喜大普奔:北京三区的房租涨幅明显下降。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紧接着的另一组数据就让年轻人顿时清醒。2018年7月,与北京三区房租涨幅降温相伴相生的是周边几个区的房租涨幅大涨,其中通州涨幅高达71%,大兴是64%,房山与昌平的涨幅也均超过50%,几乎是西城、东城以及海淀三区的两倍。

似乎无论逃到哪里,都躲不掉节节升高的房租。年轻人一心想要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至少在租房市场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年轻人就是房租涨幅的“源头”。这些年,不断有消息传出北上广的租房市场正在一步步向年轻人敞开宽容的怀抱,从宏观角度来讲,或许的确如此。

《2020年6月份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租房趋势报告》显示,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租房市场热度明显下降,在过去一年里,只有13个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了20%。有意思的是,北京、上海与广州出人意外地“掉了队”,但取而代之的是成都、长沙、西安等几个声势渐盛的网红城市。

理由很简单,网红城市开始越来越招年轻人喜欢了。以长沙为例,茶颜悦色与文和友彻底将这座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城市捧成网红,登上短视频顶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长沙摇身一变,变成年轻人下一个“乌托邦”。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58所高校有差不多19万毕业生,有40%的人选择留在长沙。

其他新晋网红城市也是如此,成都对大学生的吸引指数为45%,是新一线城市指数最高的;

网红指数为89.35分的杭州排在第二,吸引指数有35%。人一多,租房市场难免恃宠而骄,眼看北上广的房租逐渐放低姿态,但下一站的网红城市却毫不心软,贝壳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全国18座重点城市中,长沙涨幅超过30%。

活在抖音里的成都力压北上广深成为2020年的房租涨幅最高的城市,重庆、西安、天津等种子选手紧随其后。事实上,这并不是网红城市第一次盖过北上广的风头了,早在2018年,当大部分城市租金都在环比负增长的时候,总有几个城市最显眼。

当年租金环比涨幅前三的城市分别是2.2.%的三亚、1.89%的武汉、1.54%的厦门,毕竟彼时“拳打大理,脚踢厦门”的长沙尚未成为短视频顶流,以厦门为首的小清新派无疑吸引着年轻人不断涌入,如今,这种趋势依旧存在。这世上本没有“北上广”,人一多,“北上广”也就诞生了。

从租房子到租“生活”

前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在微博上发起话题“租房中那些心碎的瞬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击溃了多数网友的心理防线。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心灵鸡汤,“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虽然这句话从逻辑上永远无解,但翻看社交平台,试图在出租屋里营造美好生活气氛的人不在少数。每年毕业季,有关出租屋大改造的选题就能血洗整个内容视频圈,360视频里有500多条出租屋改造的视频;小红书上的出租屋改造笔记有1万多篇;淘宝ins地毯墙纸动辄月销上千笔……

即便是一间不足10平的隔断,也有豪华变身的那一瞬间。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首先就体现在居住条件上,自如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有90%的毕业生需要租房,而一线城市的租房预算已经突破3000元大关,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宁愿为了高品质的生活提高租房预算。

或许是心有蔷薇,再逼仄的墙角里都能开出花来。特别是随着95后与00后走进职场,他们大多数不会轻易对无趣的生活妥协,CBNData《报告》发现,90后和95后等年轻人在家居饰品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在租房的过程中,价格因素也屡屡被外部环境所替换,长租公寓大火的时候,有75%的租房者是冲着服务与环境。知乎上吐槽合租舍友的问题有3000多条回答,卫生问题的相关词频数为11974。

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通勤更是年轻人租房的避雷区,调查显示,只有4%的年轻人能接受一个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近九成的年轻租客愿意为缩短通勤时间支付额外的租金。英国有个很有意思的调查,通勤时间每增加20%,给人的体验相当于降薪19%。

张一鸣就曾在字节跳动的租房补贴的邮件中直言:“年轻人下班之后不要浪费大好时光与宝贵精力在地铁上。”当内卷鞭打过半个世界,焦虑之风不断消失重来再重来,与其积累一身怨气与疲惫,年轻人更愿意花钱去买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放松。

这或许是断代差异的一个关键转折,年轻人很少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岁月静好,至少从年轻人的租房图鉴来看,幸福感变得尤为重要。此前,《中国青年研究》一则调查显示,年轻人习惯基于现实生活与主观幸福进行反思,从利益驱动逐渐过渡到文化认同。

年轻人向往岁月静好,于是在短视频里,独居Vlog自带精致流量,据调查,抖音中的独居Vlog有4746.1万次播放,小红书独居Vlog有3万多篇笔记,欧阳娜娜的12期Vlog在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共获得超过7700万点击。

居高不下的热度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构想生活时的小确幸,尽管现实里要为租房发愁,但至少在互联网中,年轻圈层俨然是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届年轻人不想再“拼房”了?

在房子的问题上,洒脱的人普遍会将自己的观点对标大洋彼岸。在有些人还在为买房纠结不已的时候,年轻群体中有一部分已经开始放弃买房了。“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变成一堆冰冷的砖块堆起来?”这是情景喜剧《爱情公寓》里一句有名的台词。

年轻一代习惯享受生活,或许相比做有安全感的“房奴”,他们宁愿选择一辈子租房。社交平台上,租房族一度高喊人生自由,不愿意被一座房子束缚,更会将国外年轻人租房的常态视为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但事实上,国外的年轻人并不是喜欢租房,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压根买不起。以美国为例,全美地产经纪商会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份,美国房价中位数同比上涨6%,连续62个月保持增速,海外楼市的疯狂丝毫不输我国。

无论在哪个国度,年轻人买房的压力都不可小觑。更何况,2016年美国有200万学生负债超过10万美元,由于海外学生过早经济独立,美国大学生平均每人拥有 3.4 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有问卷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租房35%的原因是高额的学生贷款债务。

社畜不分国籍,经济压力与年轻人诉求观念转变,扩充了整个租房市场的生态空间。2018年,我国的租房人口超过2亿,预计2025年人数会增加到2.5亿。年轻人真的放弃“拼房”了吗?

现实也不全然如此,艾媒咨询调查显示,2020年国内30个重点城市购房群体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为26.35%,比2017年增加了12.09个百分点。在不少一线城市中,90后房东超过五分之一,90后平均购房时间远比70后与80后要早。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买房与传统的安家思想背道而驰,曾经现实中的购房压力基本来源于整个社会绝对强势的家本位思想,从租房过渡到买房,除了必要的社会需求,年轻人为投资购房的情况绝不在少数。

国内房价不友好就转战国外,特别是一些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内。之前网上就掀起一阵去泰国买房的热潮,曼谷周围的中国房东遍地都是,网红“厨娘小鹿”就曾分享过自己在泰国买房的经历,据悉,泰国曼谷的租金回报率在5%到10%左右,一时间成为年轻人的投资圣地。

这几年焦虑无孔不入,年轻人买房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平静与安逸,更多地是通过一座房子来分解焦虑,阶层焦虑、婚姻焦虑、经济焦虑以及教育焦虑。可是,买房与否,租房与否永远都只是一道主观选择题,前者在乎落地的安稳,后者也有自己的考究方式。

诚然,谁都没有权利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毕竟可怕的不是房东,不是房价,而是利用买房来物化群体鄙视链的那些人。

华宇开户_晶链通获近亿元B轮融资,宇信大数据基金领投

02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9日消息,近日,垂直行业产业供应链运营平台晶链通宣布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由宇信大数据基金领投,东方财富创新资本跟投。晶链通创始人陈丽园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业中台的持续研发和物流网络的建设,以及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同时,我们将与投资人深入联动,共同拓展新经济浪潮之下的农产品产业互联网机会。

晶链通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研发中心设立于厦门,东南亚总部位于新加坡,以“创新、共享、责任、进取、成就”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用科技的力量让产业供应链更高效”。晶链通既是一家产业互联网企业,也是一家产业供应链运营企业,专注为食品、生活快速消费品提供从田头到餐桌、从工厂到用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在供应侧(工厂、农牧基地、进出港口等)和零售侧(新零售通路、电商平台、餐饮连锁、流通批发等)之间建立产业中台,为两端的企业客户提供三类服务:

(1)SaaS工具服务:涵盖订单交易、订单履约、对账结算等上下游企业交易的所有工具,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信息孤岛,建立全链条协同管理体系,建立数字化供应链;

(2)通过旗下晶时达品牌提供物流网路运营服务: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仓干配物流运营网络,为供应端企业提供从产地到零售终端一站式交付服务,涵盖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多个温层;

(3)通过旗下晶喜到家提供商品营销服务:为供应端企业拓展更多渠道,精准营销和安心交付,做大增量和提高存量生意的效率;为零售端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建立透明化地交付供应链;晶链通通过融合产业两端资源、物流网络、信息技术、数据以及金融等综合要素,以实现提升产业效率、优化产业成本结构的使命。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服务近千家客户,包括:供应侧双汇、八喜、三只松鼠、名仁苏打水、百草味、卫龙、农夫山泉、正大、三全、林家铺子、新希望、立白、禧天龙等头部和腰部的企业,消费侧企业京东、天猫、美团、京喜、拼多多、橙心优先、兴盛优选、十荟团、朴朴、叮咚买菜、盒马集市、DQ、7-11、李先生、绿成、味捷等。晶链通获得中国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50强的认可,更连年获得餐饮供应链创新20强、农产品供应链优秀案例、服务创新案例、CFLC 金穗奖、金链奖十佳信息技术供应商等诸多荣誉。

在垂直领域布局方向上,晶链通瞄准了数万亿级市场规模的食品零售领域。“食品、快消、农产品的商品属性和分销渠道、消费场景基本是重叠的,就因为重叠,才具备了供应链合并和整合的空间。”陈丽园介绍道。从分销渠道来讲,食品零售行业是全场景覆盖的,包括:线下商超批发、餐饮等,线上电商社区。

从物流交付来说,分销渠道的重叠更容易实现统仓共配的资源整合;从商品属性来说,都强调生产日期、批次、保质期,这些商品属性会贯穿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链条流通。

另外,打通原产地,将农产品精细化运营也是晶链通的特色之一。以其中的爆品鸡蛋为例,陈丽园介绍,鸡蛋作为晶链通其中一个大单品,已对接18个大型现代生态养殖场,存栏量稳定,单个农场超过200多万羽鸡,投资配备了检测分级机,全自动拉伸包装机等全自动现代化加工设备。鸡蛋从分拣、清洗等流程,都掌握在晶链通的体系中,然后,根据鸡蛋的品级和订单分类,分别直供给不同的需求端完成订单的履约,从而提高整个鸡蛋产业的效率。据其介绍晶链通目前单天可供鸡蛋860-1000万枚/天。

宇新大数据基金负责人郭燕妮表示,新零售对物流行业带来了庞大的挑战跟机遇,也颠覆了商流的流转模式,从产端到消端数字化转型正从行业共识上升为战略目标,晶链通过整合产端消端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隔阂来赋能物流、商流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家接地气、强执行又具备数字化基因的优质企业。希望通过宇新大数据基金本轮的财务、战略加持,晶链通能够快速成长,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谈及未来的计划,陈丽园表示,未来晶链通仍坚持“打基础”,继续深耕食品和农产品行业,提升供应链的技术和物流两个基础能力,建立从产地到终端、从农田到餐桌的服务供应链体系,并专注于核心大单品的全链条经营,同时往上游种植端和生产投资布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技赋能和供应链运营融合,推进行业效率提升。

此外,陈丽园还谈到了海外布局。除中国以外,晶链通将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布局,东南亚以新加坡为区域总部,辐射整个东南亚,未来可以形成中国与东南亚的区域产业联动与协同。

华宇测速_「乐摇摇」完成国资联投数亿元D轮融资

02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9日消息,乐摇摇宣布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粤财、中信证券、三七互娱、广州城投参控基金、金浦文创、源合智创资本共同投资,凡卓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此前乐摇摇曾获腾讯投资、广发信德、成为资本、德同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和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融资为多层级国有基金联动投资,证明乐摇摇深受国有资本的认可,参与本轮投资的国有资本如下:国有头部券商直投资本中信证券、广东地方国资中银粤财、广州城投系参控基金汇垠澳丰、上海地方国资金浦文创。

据介绍,本轮融资资金将继续用于乐摇摇的市场拓展,以及IoT物联网+SaaS方向的创新技术研发。

乐摇摇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智能自助设备数字化服务平台,专注于提供智能物联网硬件+SaaS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线下千万级自助设备实现“IoT物联网+SaaS云平台管理”,帮助运营商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

在不到六年的发展时间中,乐摇摇已为超2亿线下C端用户提供服务,单日支付笔数峰值突破350万笔,并且连续5年保持着10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目前,乐摇摇全平台在线活跃设备数达150万台,遍布全国600多个城市,业务全面覆盖文娱、生活、零售、出行等多个民生消费领域的自助设备,助力全行业自助设备智能化升级;乐摇摇更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以智能自助服务改善民生,如助力两轮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实现全国覆盖,保障充电安全;自助售货机实现“家门口”无接触自助服务;自助洗衣机/洗衣房联网在线支付便民利民;此外,乐摇摇服务的20多万运营商户大多是小微企业,通过IoT+SaaS的技术应用,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助力解决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自助设备终端发展迅速,整体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今年3月,以物联网PaaS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涂鸦智能正式敲钟上市,乐摇摇也将通过触达全国的自助终端设备,全力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做智能化自助设备领域的“涂鸦智能”。

而自助设备终端的市场规模发展可能远远不止于此。在移动支付爆发增长、自助设备价格下降的双重助力,以及智能化应用的场景不断扩展背景下,自助设备运营可能将实现更快速地扩张。市场潜力巨大,自然不乏竞争者,乐摇摇为何能在行业中一马当先,又如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乐摇摇CEO陈耿豪表示,除先发优势外,自创立起乐摇摇就一直秉持着为行业赋能、互利共赢、服务民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不断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解决行业问题,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同时保证使用安全,帮助运营商、工厂和商家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最终达成我们乐摇摇的使命,用一切科技力量让设备更智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乐摇摇通过自主研发的AI智能支付模块,结合云计算提高人机交互体验和工作效率。再以自研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赋能传统设备快速接入物联网平台,同时涵盖硬件开发工具、设备云、智慧商业平台,提供从技术到营销渠道,全面生态赋能近200类设备,150万台在线设备。

“未来乐摇摇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加大对IoT物联网+SaaS方向的投入研发,向更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持续发力,同时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最终成为全球全品类智能自助设备数字化服务平台。”陈耿豪强调。

华宇平台官网_滑呗完成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高瓴创投独家投资

02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9日消息,近日,滑雪移动应用滑呗完成了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独家投资。据悉,滑呗App创始人深度(杜海军)此前是一名滑雪跟拍摄影师。2015年5月22日,他创立滑呗,同期项目获得和玉晟景及丁健的600万元天使轮投资。

根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2021 雪季财年的滑雪人次统计为 2076 万人次,相比 2019/2020 年度的 1045 万,同比增长98.66%,滑雪这项在过去偏竞技的小众、精英运动正在悄然演化为一种大众娱乐、休闲度假方式。

滑呗APP是一款为滑雪爱好者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滑雪运动数据记录和滑雪影像服务的应用。为雪场、赛事活动、品牌等提供目标用户、信息展示、品牌传播、产品销售的优质平台;APP已开展线上滑雪赛事、影像服务、线上教学、赛事活动、线上商城、户外保险等多种业务。

滑雪轨迹是滑雪爱好者最重要的数据资产之一。本轮融资过后,滑呗将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持续突破与创新,优化滑雪轨迹算法。技术团队目前已经攻克室内GPS信号弱无法进行滑雪记录的技术难题,首次实现夏季室内雪场的滑雪轨迹记录,并连续举办多场商业性质的大众室内滑雪挑战赛。轨迹作为滑呗的核心功能,将继续升级迭代,为用户呈现4D界面、增加速度、坡度与用户心跳、呼吸频率等生物特征的关联性。

据悉,滑呗已经与融创文旅签订摄影师入驻合同,滑呗的雪场摄影服务全面入驻哈尔滨、广州、成都、重庆、无锡、昆明6座融创室内雪场,为夏季滑雪的用户继续提供摄影服务。

为了满足用户对雪具购买的需求,滑呗与国内知名数字营销公司云途数字共同打造全新体验的全品类雪具垂直商城,目前已经签约近百个雪具品牌,将增加3D展示、尺码适配、线上试衣间、直播等多种新功能,为滑雪爱好者提供正品、低价、超出预期的雪具购买体验。

除滑雪轨迹、滑雪摄影和垂直雪具商城的全面升级外,滑呗将在新雪季来临前与国内客流量排名靠前的雪场完成业务系统的对接工作。

届时滑呗用户可实现在APP内部了解全国主要雪场的实时天气信息、防疫信息、人流量信息、活动信息和赛事信息等,并可以直接购买目的地雪场的雪票、住宿、餐饮、娱乐消费项目,报名参与雪场活动和赛事,部分雪场的LED屏幕将会支持滑呗用户在该雪场的轨迹排名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展示。

华宇登录_种子新星再获千万级融资,第九城市领投

02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9日消息,种子新星正式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第九城市(NASDAQ:NCTY)领投1200万,天使轮投资方易趣网创始人、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邵亦波持续加注,跟投200万。此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近一亿。今年年初完成Pre-A百万级融资后,仅用180天,种子新星通过亮眼的财务数据,对主体业务的战略升级,再一次迎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种子新星此轮融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是面向家庭提供多元化运动健康解决方案。

时间回到2008年正直北京奥运盛世,18岁的楼亨渊第一次接收到两个概念,“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当时的他还不能深刻理解这背后的逻辑与使命。但随着年龄与实践的增长,感受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也渐渐将自己的追逐与体育强国梦连在了一起。“也正因有此想法,所以首次创业选择了业余体育赛事方向,将竞技性引入群众体育可以更好的激发全民运动的热潮”楼亨渊表露。随着种子新星在素质教育领域持续深耕,楼亨渊也渐渐萌生出更大的理想版图。

下一步的规划也将围绕运动健康服务的空间布局展开,种子新星将充分实现每区一家核心商场店+2-3家社区商场店+上门教学服务和小区场馆短时租赁的模式。并配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家长需求。

此轮融资从确认意向到打款仅用3天时间,九城董事长朱骏表示,“迅猛决策的背后,来源于对楼亨渊团队运营能力长久观察而来的确信,也有对这条赛道深刻的认同。”

华宇登录_这届年轻人拒当消费主义的韭菜

0202

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精致而高水平的生活触手可及。可挣得越来越多的他们,正在告别“月光族”的消费陷阱,走向“月月有余钱”的消费降级圈子。

根据蚂蚁财富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95后的攒钱增速是其他群体的8倍。

在某平台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有57万多人参与进来,他们亲切地互称“存钱罐”,分享攒钱的经历。他们互相激励,互相监督,致力于一起变成有存款、有安全感的人。

“可以大胆承认我是个贫民窟女孩,也可以大声地说:我真的好喜欢钱,喜欢攒钱,更喜欢钱给我带来的安全感和快乐”,一位“存钱罐”这样向Tech星球分享。

另一方面,高品质的生活是年轻人愿意追求的,但现实是,薪资水平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品牌溢价的速度。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房租、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年轻的一代们提早攒钱的原因。

一个共识是,过度消费的背后,是消费者积累起来的焦虑和恐慌。工作10年,工资涨了8倍,却还是没能买得起大城市的一间厕所。

或许年轻一代更早的意识到,消费的开心是建立起来空心的沙子城堡,看起来风光,其实一吹就散。

“月光族”攒到“第一个十万”,安全感翻倍

工作3年,年纪一直在长,但存款没有多少。

在没有意识到攒钱重要性之前,我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一千块钱的面包机,八百多的洗脸仪,七八瓶神仙水,五百多的烤箱......事实上,这些东西利用率并不高,也不一定适合我。印象中,面包机使用次数还不到10次。但当时被消费主义灌输得太厉害,花钱如流水,就喜欢及时行乐。

直到有一天,和周围同龄的同事聊天,他入职两年已经攒了15万,新年的目标是再存5万。突如其来的羡慕和震惊让我清醒,当时没有一分存款的我,很难想象。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意识到到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并非工作和能力的差距,仅仅是是消费观念的区别,就足以拉开很大一段距离。表面过得开心的我,实际花了那么多钱其实并没有怎么提升生活质量。

这件事的发生,是我从“月光族”到攒钱一族的转折点。我开始下定决心攒钱,按部就班地分类攒钱。超过1000的资金放在定期理财中,再投一些放入基金里,我是基金小白,所以做好了长期准备。此外,还会准备一张银行卡,作为应急基金,每个月适当地放几百进去。

很多东西都很难确定,工作可能会失业,恋人可能会离开,但存钱带来的安全感却是前所未有的。在一年的攒钱生活里,我能感受到自己很明显的变化。

没有存款的时候,都不敢辞职和换房子。人没那么浮躁了,开始享受生活里不因金钱躁动的感觉,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物品。相比于之前消费带来的短暂快乐,现在的我,不被物欲捆绑折磨,内心更加自由。

这一次,我能确定掌握的是银行卡里的余额,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并且不会背叛我。

现在我攒到了人生第一个十万,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10万并非轻而易举得到,耗时近两年,从消费降级到极简主义,再到每个月的消费挑战,一点点在试探自己的消费欲望,一点点在构筑自己理想的生活。

每一步走来,都是艰难而琐碎的,但我会坚持下去。

没有房贷车贷压力,实习生也要攒钱

从上大学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攒钱之路。

在外地上学,爸妈给了定期的生活费,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月末穷成狗”,刚收到生活费的时候,忍不住多花一些。

我大学一个月生活费两千元,虽然不多,但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足够的。问题主要在于,生活费分配不均,如果到月末遇到紧急情况,就很难办。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大二的时候,月末电脑突然崩掉了,修也修不好,只能换一个。但当时手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存款,就有些窘迫。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还是大学生,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多余的钱。

从那件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提高分配生活费的能力。一方面怕自己遇到应急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想培养自己的攒钱习惯。

规划自己每日的开销是我攒钱的第一步。小额开销,比如买水果、买菜做到心里有数。超过500的支出,我会记下来,看是否是合理支出。

这个习惯延续到了现在,是我实习的第二个月,刚刚收到第一个月的实习工资。这是人生第一次发工资,给父母各转了520块,微信支、付宝各留一些做月开销,其他的存了定期保险理财。

我在三线小城的一家银行工作,单位包吃住包水电包一切,开车离家一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水果、零食、回家路费,几乎没有额外开销。在三线小城,压力不是很大,父母帮忙安置了房子和车子,我打算再给自己攒一套房子首付的钱。

现在我的理念是,花更少的钱买合适的东西,剩下的钱攒下来。就算也就比别人少了10块,我也蛮开心的,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

我给自己定下了年底存款到三万的目标,大目标是三年20万,希望能够实现。

不是穷攒钱,而是不花冤枉钱

我不会理财,所以存款全靠一个字,攒。

作为一个风险厌恶者,我不太能接受本金损失,就也意味着不会碰股票或者是基金。最大的底线,我会买一些保本的银行理财,宁可少赚点也不想冒风险。

工作两年半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有攒钱的意识,我认为存款是可以让自己更有底气,会让自己面对未来的选择更多一些。

但在和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我似乎是“少数人”。年轻的时候的确诱惑很多,尤其是想要过得精致一点的女生,很容易跳到消费主义的陷阱里。

举例来说,我在大厂工作,周围的同事自身能力和家庭实力都蛮强的,有很多活在小红书里的“白富美”,“月光”的很多,打卡网红地、买奢侈品、做医美......他们过的很fancy,导致我有一阵经常怀疑自己这样生活是不是太“灰头土脸”。

冷静下来,会发现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品,甚至是鸡肋。攒钱才是关键,把消费的金额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中,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掌控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攒钱,是不花冤枉钱,而不是穷攒钱。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人,我会有一些社交需求。比如买名牌包、和朋友去高档餐厅吃饭,这些钱也不是完全不花,而是要花得最有性价比。比如,名牌包要有,1-2个撑场面就足够了。除了正式场合,我认为上班时间背帆布包或双肩包更合适。

从我的感受而言,消费降级之后,会发现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护肤品可以在以有功效为前提,用更平价的,而不是盲目追求大牌。

我现在对消费主义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觉得商家都是在处心积虑地赚我的血汗钱。

极检+极简,想结婚前自己买套房做独立女性

和大家在印象中对年轻人的想象一样,我也曾大手大脚过。上大学时,一个月五千块钱都不够我花,现在想想,确实是在挥霍。这样的消费习惯延续到了工作的第三个月,前两个月都是入不敷出。

促使我改变的,是想要有一个婚前财产。我现在的状况是,有男朋友,不想早婚早育,想要在结婚之前自己买套房,做一个独立女性。

对我来说,攒钱是件辛苦与快乐并存的事情。

为了给自己有攒钱的基础,我必须要先挣钱。上个月我疯狂加班出差,攒了100工时的加班费。公司的制度是工作日1.5倍工资,周末2倍工资或者调休。

除了努力挣钱,我慢慢地变成了精打细算,甚至有点“抠门”的人。

以前的我,店越贵越好吃,点的菜越多拍照越好看。现在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我从喜新厌旧变成购物欲很低的人。学会了自己做饭,做自己想吃的菜,不再去点外卖。把自己做的饭带到公司,省下来的餐补就当是加薪了。旧衣服也不会扔掉,毕竟时尚是个轮回,十年过后旧衣服又变成新的潮流了。

除此之外,和很多打工人一样,公司比赛得来的奖品,我如果不需要就会在二手平台转手卖掉,让大家各取所需,这种非工资收入也是我攒钱的主要来源。

这些看似“抠门”的举动,都是在还我大学时期欠下的债,令我开心的是,久而久之,我习惯了这样的消费方式,并成功影响了周围的朋友们。

买东西前,先等等。在购物车上放一段时间,如果后来忘记买了,证明欲望不强烈,没必要买。使用频率是衡量物品物有所值的最真实的标准,学会物尽其用,也不要指望买了某个东西,就可以过上某种生活。

拒做“韭菜”不参加双11、618,极端时一个月只花几百

我正视并珍惜我挣的每一分钱,可能因为本身挣的不多吧。和同龄人相比,我选择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工资不是很可观。

但这并不影响我通过攒钱“致富”。

前一阵很火的临期食品店,一直都是我的心头好。就像「我爱临期食品小组」里说的那样,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除了临期食品,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了解关于保质期、生产日期、临期的界定,很多生活用品是为了在市场上卖才标出来保质期,实际上并不存在过期一说。比如,有些超过保质期的纸巾我也会买,毕竟这并不耽误正常实用。

双11、618等购物狂欢节,我基本不参加,我拒绝做“韭菜”。不囤东西、现用现买、一些心血来潮想买的东西,都是买了放着吃灰的。

消费的开心,是物质欲望得到了暂时满足而开心。但是一旦满足了,就会有新的物质欲望产生,看到别人有或者心血来潮又会进入新一次的追逐。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不要觉得“才几块几十块不算什么”,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几块几十块积攒起来也是很可观的。极端的时候,我一个月只花几百块钱,我不觉得这是丢人的事,劳动创造财富,我通过攒钱也可以创造财富。

攒钱就是结结实实地添砖加瓦,虽然少,但是一点一滴都是自己构筑的未来和底气。

华宇平台官网_十几万的增高针是「智商税」家长更愁了

0202

这届家长开始“鸡”身高了。一年花十多万给孩子打“增高针”的家长并不少见。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身高是头等大事,甚至比成绩更重要。成绩可以提高,爱好可以培养,相貌可以微调,但孩子一旦过了发育期,身高就很难再改变。

几乎每个年代都流传着一些“长个偏方”,比如吃生鸡蛋、喝牛奶、喝鱼汤,还有吊单杠等。但近年来,“增高针”逐渐进入焦虑家长们的视野。

日前,新华视点发布的一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文章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消息一出,国内生长激素龙头股长春高新,直接在8月5日跌停。

尽管“增高针”价格昂贵、效果因人而异,还可能因为内分泌紊乱导致长胖,但是,现在“增高针”被批,也不影响“鸡”身高家长们的决心。

所谓打增高针、生长针,就是注射生长激素,市面上分为粉剂和水剂,水剂又分为长效水剂(一周打一次)和短效水剂(每天一次)。这些针剂价格昂贵,一年的费用在6-10万元之间,超出了不少三四线家长一年的工资。

有家长对开菠萝财经表示,自家孩子注射“增高针”后,一年长了11厘米,但也有孩子一年长高1厘米,同时长胖了30斤,视觉上反而变矮了。

其中一位家长坦言,注射生长激素,是一场对金钱和心态的大考验。孩子没长高的时候担心没效果,吐槽生长激素是“智商税”,当长高了,又要担心副作用。但凡孩子身体有点风吹草动,“增高针”都会被列为首要怀疑对象。即便如此,也不敢给孩子停药。

开菠萝财经最后想提醒大家,如果有身高焦虑,建议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并咨询,请勿轻信偏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

一边骂生长激素是“智商税”,

一边继续打针

柚子 | 孩子13岁 打生长针2年

我们从女儿十岁时开始进行身高干预。第一年把精力放在她的营养、运动和睡眠上,寄希望于孩子自然长高。

我开始研究营养学,每天让女儿把牛奶当水喝、把钙片当零食吃,买菜也只敢买有机蔬菜。孩子的奶奶找来民间偏方,说吃“不打鸣的小公鸡”可以长高,便在老家定期挑选这样的鸡送过来。我们向来不信土方子,但事关女儿身高,我和老公都没拒绝。老公听说跳舞能拉伸能长高,便每周送女儿去学拉丁舞。我们还会定期带女儿户外运动,并监督她保持充足睡眠。

全家人都努力了一年,没看到太大效果,我们越来越焦虑。在焦虑中,我和老公听说有个同事的孩子,打生长激素长高了,心动了,也快速开始行动。

我在网上快速查了攻略,便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部分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进行干预,青春期后只能长到150CM左右。女儿在班级教室里一直坐第一排,身高只有145CM,班里最高的女孩已经168CM了。我不指望孩子长这么高,只是觉得女孩怎么也要长到160CM,才不算矮。

打生长激素,11岁已经不算早了,按照女儿的体重,第一年需要9万元左右,凭我们的经济条件勉强可以支撑。我们很犹豫,但更怕错过最佳年龄,于是决定赌一把。如果花钱能买到身高,也不亏。

注射生长激素,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对金钱和心态的大考验。

打针第一年,只长高了3.5CM。每次测量身高都会经历一次心态崩溃,哪个月身高长得快了,就像孩子考了好成绩一样,由衷地高兴;哪个月效果不明显了,心情就会受影响。

我们有个交流群叫“今天孩子长高了吗”,每当看不到效果时,我就会在群里和同样打了针没效果的家长大骂打生长激素是“智商税”,但讽刺的是,一边骂,一边却不敢停针。毕竟钱都花了,骂完还要在网上找有效果的案例,给自己洗脑。

没长高的时候担心没效果,长高了又要担心副作用。注射生长激素的第二年,孩子长高了11CM,我和老公还算满意。但是烦恼又来了。但凡孩子身体有点风吹草动,生长针都会被列为首要怀疑对象。虽然还没出现明显副作用,但我已经陷入“长高了,想停药;停药,又怕长不高”的矛盾中。

生长激素注射量跟体重挂钩,体重越重,用量越多。随着女儿体重增长,每次注射的价格就更高。前阵子婆婆生病住院,我们经济压力非常大,和老公商量了几次,还是不得已停掉了女儿的生长激素。

目前已经停针一个月,我整天处在“停针还会正常生长吗”的焦虑和懊悔之中,某一刻会觉得如果自己能再多赚点钱就好了。我和老公打算再观察两个月,如果孩子身高没有变化,借钱也要继续打针。

咬牙花十万打增高针,

一年只长高了3CM

小婉 | 孩子13岁 打生长针1年

第一次有身高焦虑,是女儿11岁半转去一所私立学校时,同学们都长得很高,女孩子170CM+的一抓一大把,而我女儿才158CM。后来上了初一,身高根本没长,女儿天天抱怨自己长不高,晚上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我看着心里很难受。

我和老公非常焦虑,山东的男孩女孩个子都很高,周围的小孩在五六年级时就开始窜个子,虽然别人会安慰我“有的孩子发育晚”,但我心里还是不放心。尤其是亲眼看到邻居家的女孩,身高也是158CM,相亲的时候被男方挑来挑去。

我们家的身高基因一般,爸爸172CM,妈妈160CM。为了让孩子长高,从饮食到运动,从医生建议到民间土方,我都试过,光是买各类钙片和蛋白粉,就花了一两万。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注射生长激素长高的经历,最多的长了18CM,我就心动了。但是价格很贵,即使是普通的生长针,一年也要将近十万,比我一年的工资还高。我先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骨龄测试,结果显示大于同龄人,而且医生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效果,还讲了一些副作用,比如激素水平紊乱等,但我还是想试试。

丈夫一开始不同意,因为实在太贵了,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太大。那一阵,我俩为这件事天天吵架。

但我认为,我们就这一个女儿,不管是长相、学习还是情商都很优秀,凭什么要因为身高“低人一等”?而且女儿真的很懂事,自己跟我说不要打,不想给我们造成负担,还说“妈妈,我都想好了,以后我不打算结婚,也不会被别人挑三拣四,一个人好好赚钱,赚多了就给那些得了‘侏儒症’的小孩捐钱”,我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

虽然十万真的很多,但我们也不是拿不出来,丈夫最后也只能同意。

打了生长激素之后,女儿饭量变大,我也更加注重做饭的营养均衡,甚至那些传言能够长高的食物我们也没间断过。我每天还会带她跑步、游泳、靠墙站和摸高,女儿会练习吊杠悬挂,但最后只长高了3CM,体重却增加了10KG,一年后我们决定放弃。

事实上,女儿做的远比我看到的多,她经常自己查资料、请教医生,也会向一些高个孩子请教日常习惯。可以说,她在学习上不一定是最刻苦的,但在长高上一定是。但是天不遂人愿,我们能做的都做了,还是没办法改变什么,女儿也渐渐释怀了,说以后去大城市发展,因为大城市的包容性会更高,不会因为身高而遭受恶意。

朋友十五岁时打增高针,

长高1CM、长胖30斤

小沈 | 19岁 大学生

在我们三代人的大家庭里,我是所有上学的孩子里最矮的那个。当时我在读高中,有段时间为此而焦虑,不过因为学业紧张没有时间,上大学了才开始到处寻找长高的方法。

我在网上看过很多长高方法的分享,也看到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身高不如同龄人或者长得太慢就带小朋友去打针。我身边也有朋友,为了长高选择吃药或打增高针。

我认识的一个男生,十五岁时打了增高针加药物治疗,最后身高增长了1-2CM,但因为药物里的激素,身材迅速“膨胀”,体重飙升,两个月胖了将近30斤,视觉上反而更矮了。他的父母为此非常懊悔。

听说这件事后,我也和爸妈聊过,最后一致认为应该远离打针和药物治疗,与其用身体去换身高,倒不如健康生活。所以我选择通过运动和饮食来调整。

我每天坚持运动1-2小时,主要是跑步加肩背训练,偶尔会打篮球;平常站着的时候喜欢绷脚背、踮脚尖。饮食方面,妈妈做饭会注重营养均衡,主要是注意牛奶、蛋白质、果蔬维生素和谷类的摄入,少吃零食。

这些方法都是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自己摸索出来的,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但我通过这个方法,在19岁后又长高了4CM,很开心。

就算没有长高,我也不会选择去打针。我也想劝家长和想长高的朋友一句,如果不是身高导致生活不下去了,不要接触药物去改变身高,因为结果很可能会不尽如人意。想要去医院看看可以,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不如平时多运动、注意饮食,可能会有惊喜。

很多人的身高焦虑,大多是来自社会和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在意。现在职业这么多,为什么非要去选择那些有身高限制的职业?至于婚嫁问题,如果你本身有学识、有财力、性格好,身高不是决定因素。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在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同时,快乐生活吧。

想过打增高针、喝“增高中药”、

断骨增高,幸好我都放弃了

齐齐|28岁 互联网从业者

我咨询过生长针,犹豫过喝不喝“长高中药”,想过断骨增高,幸亏最后都没有付诸行动,现在慢慢和自己和解了。

身高焦虑是从初中开始的。小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大家都长得差不多高,结果到了初中他们蹭蹭蹭长到了一米六以上,我还是1米五多一点的个子,没变过,但我当时以为自己还能长。

直到上了高中,爸妈带我去医院查过能不能打生长针。打针的前提是,长骨的两头骨骺线没有闭合,就是还有自然长高的潜力。我去查的时候已经十六岁,骨骺线已经闭合,没法打了。而且我爸妈担心有副作用。

学生时代,不管是上体育课排队形,还是新学期排座位,都是按照身高从高到低排,我每次都自动站在边上。每次过年,我的身高都被亲戚拿出来说事,“哎呀 ,怎么还没长个呀。”种种这些,都时刻提醒着自己是个矮子。

毕业后,我还想过自己挣钱去打针,或用其他方式让自己长高。我在贴吧上查到一家医院,介绍说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让人长高。我去医院“考察”后,觉得那个医生非常不靠谱。他给我开了一个中药单子,价格特别贵,像智商税。

在那家医院,我看到一个小个子的男生,就跟他搭讪。他说他已经来过几次了,一个疗程的药是5000元左右,他感觉好像有点效果,但也不能确定。我加了他的QQ,后来有一次问过他现状,他说家里没钱了,就没再去了,整体感觉没什么效果。

我还想过断骨增高,也是在网络上查了半天,有说自己手术后在床上躺了一年,但真的长高了的,我有点心动。但我当时刚毕业,碍于没钱就没有去。后来有钱了,也没再考虑过。不光是术后在床上躺一年令人害怕,我还在电视上看到过不少做断骨增高变成瘸子、瘫痪的案例。

工作忙起来之后,我更无心关注增高了。自己跟自己和解后,也就不太在乎身高这件事。我以前的鞋子,鞋跟都很高,现在的鞋子会带点跟,但更多是平底鞋。

身高一度影响我的择偶标准。之前脸丑可以忍,个子太矮不会考虑,找男朋友就找175CM以上的,这在西南地区算是高个子了。后来,帅的、高的,都谈过,反而觉得外形没有那么重要了,现在我择偶最看人品。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是矮,有的是胖,有的是穷,有的是灾难,而我只是身高矮而已。不过我因此经历了自卑、经历了向内探索的过程,也让自己有了一些感知世界的敏感度,认识到了自己本身的价值,找到了想要的方向,结果也不差。

华宇平台登陆_马云、王兴、黄峥、刘强东和张一鸣,都“不见了”

0131

作为知名的互联网“大嘴”,王兴被发现很久没更新饭否了。很多人好奇,这位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佬为何突然销声匿迹呢?

事实上,不止王兴,诸如马云、刘强东、周鸿祎、、张一鸣、黄铮等也集体沉默了。其中,刘强东也仅在6.18有过短暂“复出”而已。

如果说网红是挖空心思地蹭流量,那么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则一心只求做个“小透明”,让所有人都看不到的那种“小透明”。

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头部企业掌权者的集体性交替,可以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以及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在这一过程中,有大环境的变化,有企业的动荡,也有大佬们自身的浮沉,上述种种交互作用,最终必然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面对这次集体性沉默,大佬们定然会各有各的理由,但特殊性中到底包含着普遍性;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1

大佬的修养:谁漂谁倒霉

从时间维度看,2019年甚至更早的2018年,一切都在悄悄起着变化。彼时,王兴在饭否上“发出疑问”,“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大佬哪个会先真的退休?何时,以何种方式?陈天桥先生除外。”不想,一语成谶,互联网大佬们真的纷纷选择了退出前台。

而就在2018年,刘强东于达沃斯论坛上被问及是否会退休时,还明确表示“我相信65岁之前应该不会。”但就是这一年,某些事情的发生,强制加速其退休计划。也正是在这一年,马云正式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来,黄峥、张一鸣也先后宣布放弃一肩挑。

马云包括刘强东和黄峥,都可以说是在激流中勇退。马云卸任时55岁,刘强东则为45岁,黄峥为41岁,张一鸣为38岁,可谓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作为企业的“灵魂”,他们为何要在年富力强时选择退休?对他们来讲,除了那些看着“体面”的理由外,其实还有诸多难言的地方。

如果说马云等大佬是因退休而销声匿迹,那么还未退休的王兴呢?仍在美团一线的他,为何低调至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值得深思。

与上述诸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军,8月6日,雷军宣布尝试做一档对话节目《雷军请你超大杯》,就像上边醒目的海报一样,整件事做得极其高调。遍览整个互联网企业,可能也就小米的创始人还在不厌其烦的刷热度。

那么,原因为何呢?

原因便是,不是所有大佬都能有张一鸣的幸运,在其身后站着能够稳定局面的管理层。看不出二号人物的小米,还需要雷军继续在一线“奋斗”。

对大佬们的“安静”,很多人都会归因于大环境的趋严。换言之,监管部门开始整顿互联网,在短期内客观上提高了市场风险,因此大佬们只能谨言慎行。

比较容易忽视,或者不被重视的一点是,当前民众中间涌现出了反资本的情绪洪流。在洪流之下,基本上是“逆之者亡”。

在前一方面,包括面对监管服软的蚂蚁金服、被七部门入驻监管的滴滴以及被反垄断的阿里、美团等等。这些事,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监管正在教互联网大厂和互联网大佬们做人。

而在后一方面,不管是新疆棉事件,还是鸿星尔克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民众情绪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大佬们都恨不能收回之前的语录,更遑论重新凡尔赛了。举例来说,还有谁敢说先完成“1个亿的小目标”吗?不仅不敢如此,大佬们还得“担心”被算旧账。

低调,低调,再低调,降低存在感,成为这届大佬需要恶补的自我修养。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粗放型的劣质化发展模式基本走到了尽头,而新的发展思路及模式必然需要经历转型的阵痛,以及必不可少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大佬们的自我修养愈来愈成为一门“必修课”,不夸张的说,这门课是真正的国货崛起与民族品牌出现的先行条件。

2

事业的接续:后浪推前浪

对大佬们来说,不讲话有时是没必要,有时则是因为满肚子的苦。除了马化腾、王兴外,其他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都进入到了“二代目”,并不再需要“老一辈”在台前表演了。

对部分企业来说,业务从主要面向消费者转向主要面对企业或政府,本身也不再需要关注度。因此,大佬们发声与否,可能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事业。

小米的业务方向还没转变,接班人也看不到踪影,自然得雷军事必躬亲。需要注意的是,在多位联合创始人离职之后,雷军已经52岁了,但小米依然没有真正的二号人物。

下一个十年,小米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雷军能否像张一鸣信中所言跟上“年轻的想法”是一个问题。

雷军表示,小米不再需要他之时,就是他退休之日。但这种消极应对,对小米真的好吗?

某种意义上讲,接班人问题关系到创始人的事业如何在自己抽身之后,依然能够继续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大问题。因此,挑选一个合适的后继者,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总的来看,互联网企业因创始人的个性与企业文化已经融为一体,使得“信任”变成关键资格。

在这方面,除了阿里马云的继承者张勇外,比较成功的例子还有字节跳动。2021年5月20日,张一鸣宣布卸任CEO,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将接任。

对张一鸣来说,梁汝波不仅是联合创始人,更是大学同学,更是同宿舍的室友。信任度没问题,能力没问题,接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字节而言,在“退”的背后,其实也彰显着“进”的野心。张一鸣看似放权,实则是在蓄力冲击“全球化”。正如他自己所说,“将领导公司全球战略和发展,更专注于长期重大课题的探索和战略思考”。

可以说,刘强东和张一鸣选择沉默,在这一点上取得了高度共识,他们都在为自己掌舵的大船寻找新的航向。

刘强东不仅亲自带动筹备京东资本,而且跟妻子章泽天还参投了红 杉中国、奇绩创坛、拾玉资本、高榕资本等旗下的基金,准备下一盘更大的棋。

对企业家而言,长期聚焦人才建设和行政事务,缺乏深度思考,会变得对外界越来越不敏感;对以变化为特性的互联网来说,失去对变化的适时反应能力,也就意味着死亡。

因此,为了自己事业的持续,大佬们可以有苦不说,可以放弃台前的热闹喧哗。

3

时代的趋势:噤声谋利益

沉默并非一定是面向死亡,也可能是高歌猛进。当前,消费互联网时代渐趋结束,产业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但其关键不再是面向消费者端,而是面向B端,如前述的企业和政府。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追逐聚光灯的表演型企业家,而是欢迎噤声谋利益且有社会担当的民族企业家。

但有一点比较例外,那就是那些拥有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公司,其实是需要掌舵大佬刷热度的,比方说美团的王兴。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情绪洪流里,王兴嘴巴再大也难说出花来。

对美团来说,不仅屡次爆出剥削外卖小哥,而且还因“二选一”被反垄断调查;此外,就连王兴点评华为造车一事,都被大众指责过是“夹带私货”。因此,不管是美团本身,还是王兴自身,于当前情形而言,说显然要比不说好。

而在接班人这件事上,王兴和雷军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不止雷军渐渐成为“孤家寡人”,王兴亦是如此。

2014年,王兴的清华师弟杨俊离职;2017年,王兴的创业伙伴赖斌强离职;2016年,被王兴挖过来的清华同学杨锦方离职;2020年,王兴的清华同学王慧文宣布退休。

面对老同学们的相继“离开”,以及老朋友老对手们的“退隐”,王兴还能肆意战斗下去吗?

毕竟,“退隐”也完全可能导向积极的结果,特别是大转向的时代趋势加持下。在这方面,周鸿祎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直白地讲,他就是噤声谋利益或者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当周鸿祎被问及为什么变得低调时,他解释道,“做企业、政府的业务必须要低调”。没错,周鸿祎的低调,正是因为业务转向。

总之,一个大佬高不高调,不只取决于其个人性格,更取决于他所在公司的需求,特别是业务面向。

而在眼下,上述因素都不得不让位于大时代的要求,体制内外从上至下,大家都不再喜欢高调的互联网大佬了,这是真正的时代大势,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大势。

正因为这一切都是明牌了,大佬们才纷纷选择沉默乃至退隐,他们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他们打造的公司而言,沉默真的是金子。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2021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0129

2021年8月10日晚上19:30,小米十一周年,雷军年度演讲—“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如约而至。在近三小时的演讲中,雷军首次揭秘他最艰难的10个选择,向大家分享了这些年来,小米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凭什么一路前行,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的。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的下一个目标: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此外,雷军还给大家带来了小米MIX 4,小米平板 5、Xiaomi Sound、小米电视大师77 OLED及小米电视6 OLED,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人等一系列让米粉惊喜的新产品。同时,首位小米品牌代言人诞生,他就是今年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赛跑亚洲纪录创造者——苏炳添。

以下是雷军公开演讲全文: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听我的演讲。

去年是小米公司创办十周年,我们认真做了总结和反思,用重新创业的决心,正式开启了新十年的征程。今年是小米新十年的第一年,也是小米手机发布的十周年,你会明显地感受到,小米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在一步一步成长,在一步一步长大。

前几天,小米第三次上榜了《财富》世界500强,全球排名 338名,进步了 84名。还有一个好消息,大家可能都已知道:国际调研公司IDC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手机销量超过苹果,首次成为了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16.9%。也就是说,全球每卖出六部手机,就有一部小米。销量同比增长86.6%,小米正在高速成长中。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都非常激动。感谢所有小米同学的辛勤付出,更要感谢全球米粉十年来不离不弃的支持!

在这个幸福的时刻,我想起七年前难忘的一幕:那是2014年11月,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主持人问我,小米未来发展战略。

那时,小米手机发布仅仅三年时间,成为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这真的是一个奇迹。那个时候的我,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脱口而出:五到十年,我们要做到全球第一。

苹果是当时的全球第一。主持人马上问在场的苹果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你怎么看。他说,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

当场被打脸,无比尴尬,台下几百位观众笑成一片......我刚找到了现场的视频,大家一起看看。

真的没有想到,7年后的今天,我们超过苹果,首次成为了全球第二!

还有更多的好消息,我们在22个国家排到第一位。在欧洲这样的发达市场,我们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25%。我们在欧洲市场登顶了,成为了第一名!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达到这个成就。

拿到全球第二之后,大家都特别高兴,觉得全球第一唾手可得。在这里,我还是需要讲实话:不要低估世界级巨头的实力。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我们需要非常冷静看到差距,继续夯实基础,稳打稳扎,当前小米的任务是真正站稳全球第二。

小米的梦想就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条路注定很漫长,很坎坷。我和小米全体同学们,都会拼尽全力去证明:小米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去年我办了人生第一场演讲,今年我决定再办一场 ,演讲的主题是《我的梦想,我的选择》。主要想讲讲,过去这些年,为了追寻梦想,我们克服了哪些困难,做了哪些艰难选择。

01

股市风云

1.1破发

2018年初,我们经过反复商讨,决定上市。那个时候资本市场很火,投行把小米IPO发行价定在 HK$17-HK$22。几乎每个创业者都希望把价钱定得高一些,但我们毫不犹豫选择了最低价,定在 HK$17 。

我们非常真诚希望,我们的股票也能和我们的产品一样,“价格厚道”。我们愿望是非常美好而朴素,但现实可能没有那么美好。

2018年7月9号,万众瞩目的小米IPO 终于来了。现场氛围非常热烈,这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也是全球第三大规模的科技股IPO,港交所还专门花30万港币定制了一面大锣,现场观礼人数超过了600人。大家期待小米开盘后股价能够暴涨。

谁也没有想到,一开盘,破发了!当时,大家全懵了。破发,就是股价低于发行价了,就是 IPO 投资者全部亏了。对于IPO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

仪式结束后,还有很多媒体堵在门口,谁也不愿意面对尴尬时刻,我们几个躲进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个同事看到我们,就拍下这个尴尬的场面。

当天晚上,我们按计划举办了内部答谢会。大家都来向我祝贺,但我心里始终沉甸甸的。晚宴致辞时,我忍不住说:"今天破发,我对不住大家了。我们会努力工作,一定要让IPO投资者至少赚一倍!"

那天晚上,我喝了很多酒,只记得我跟同事反复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能亏别人的钱。

第二天早上,我特地买了一条破洞牛仔裤,这是我一辈子第一次穿破洞裤。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牢记破发的这一天!我还专门发了一条微博,时刻提醒自己:虽然小米已经上市,但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2 回购股票

幸福来得太容易,第二天我们股价就涨回发行价,之后一路涨到了24块。

正当我们踌躇满志的时候,中国和美国贸易战升级,小米股票开始了一路跌跌不休。就这样,跌了一年多,到了2019年9月,一路跌到8.28港币。所有人的信心都几乎崩盘了,甚至还有人认为会跌到4块港币。

那段时间,我的情绪非常低落,特别不愿意见投资者。有位投资者,指名一定要见我。刚见面,他就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小米让我亏了这么多钱,真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干的?”接着,从战略到产品再到管理,把我们当小学生,数落了一个多小时。我衬衣都湿了。

会后,我一个人在会议室呆了很久。那一刻,我非常绝望。

那段时间跌跌不休,我无数次问自己:"我们是如此努力的工作,小米的收入和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为什么资本市场就是不认可小米?"我实在有点想不通:"如果我是投资者,我自己会不会买小米股票呢?"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选择:在股价跌到大家绝望的时候,我们自己敢不敢真金白银买自己的股票。这是一个灵魂拷问。我始终相信我们小米的事业。同时我也是个自信的人,我坚信,"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鼓起勇气说服大家进行回购。

董事会同意后,我们掏了36亿港币的真金白银,均价 9.35港币 买了大量小米股票。

今天回头看,真的抄到底了!但当时,这个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万一抄到半山腰呢?

苦心人,天不负,小米股价开始慢慢回升。2020年7月10日,上市两周年的第二天,小米股价终于涨回了17块港币,也就是IPO发行价。

我松了一口气,时隔两年,终于可以抬头挺胸、重新做人了!接着,小米股价一路高歌,到了2021年1月4日,收盘价 34块港币。让IPO投资者赚一倍,当初吹的牛,我们终于兑现了!"破发"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也终于烟消云散。

那天,我很认真的跟同事们说,富途、老虎、同花顺,雪球、大智慧、自选股,这些股票软件,统统可以卸载掉了,我再也不用关心股价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02

高端之路

我们是如何走出股价低谷的?这几年,越是在股价低迷的时刻,我们越是憋着一口气,拼命投研发。小米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要突破高端。

其实,小米手机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从高端入手的,小米手机第一代就是当时最高端的智能手机。后来我们做了面向大众用户群的红米产品,非常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成功极大地稀释了小米品牌。再加上我们自身实力不足,小米被很多人误解成只做中低端。

突破高端就迫在眉睫。

2.1小米10

小米的高端之路,从小米10正式开始。

为了把高端做好,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死磕体验,细心打磨所有的细节。研发完成后,一测算,大家愣住了。4G升5G后大幅飙升的原材料成本,再加上巨额研发费用,要想做到不亏损,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定价必须过 4000元,销量也必须过 200万台。

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定价还从来没有超过3000元过。这次定 4000元,一下子贵了1000元,米粉能接受吗?这么贵的手机,我们能卖出200万台吗?

我们的团队压力巨大,通宵达旦开会,商量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如何破圈,如何影响商务人群,甚至是不是要找跑车品牌联名等等。我也懵了,懵了一段时间后,我认为只有一条路:相信米粉,依靠米粉。

200万台听起来数量很大,但中国有1亿多人在用小米手机,有没有2%的用户相信我们,愿意给我们一次机会呢?我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一定会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做一款米粉真心认可的高端产品。

想明白这一点,大家的心理包袱顿时放下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集中精力死磕产品,继续打磨细节。产品完工后,我们忐忑不安等待发布会,等待产品发布后用户的反馈。

谁也想不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一切。感觉整个世界都停摆了......我们精心准备的小米10怎么办?是推迟,还是取消?我们所有人都痛苦万分。

到了2月初,我们终于做了一个艰难又大胆的决定:按原计划执行。2月13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发布会如期举办了。这是一场纯线上直播的发布会,会场里除了工作人员,空无一人。戴好口罩,走向舞台时,我还是非常担心我的状态和直播发布会的效果。

但灯光亮起的那一瞬间,仿佛千百万米粉的身影就在眼前,仿佛听到他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这次发布会空前成功,受到了米粉们热烈支持。第二天小米10首发,1分钟突破了2亿销售额,卖疯了。这是疫情后第一场发布会,为当时全行业复产复工趟出了一条路来。

就这样,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第一仗,历经重重坎坷,大获全胜!

截至今天,小米10系列累计销量已达 577万台,小米10S到现在还在热销中。

2.2小米11 Ultra

小米10系列大卖,团队士气高涨,我们需要乘胜追击。

影像技术是手机行业的技术制高点。相机负责人朱丹认为,硬件上,我们一定要跨越式发展,能不能把相机传感器做到手机上,大比分领先对手,让小米登上全球影像的巅峰。设计负责人朱印立刻疯了:如果这样的话,手机可能会厚到用户无法忍受。

经过反复争论,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为手机拍照的发烧友专门做款手机,追求巅峰的相机体验,这就是 小米11 Ultra。Ultra就是极致的意思。

在突破高端的路上,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我们要不顾一切追求巅峰体验,哪怕不完美!

相机部花了18个月,巨资定制了 GN2 传感器,底大到吓人,尺寸将近一英寸。手机设计出来后,拍照效果非常惊艳,可以媲美索尼黑卡,但相机的凸起和 Deco 也非常夸张。这真的是一个大胆的设计。

设计师们还是不放心,反复改进,后来拿出了比较优雅的方案:在相机Deco上加一个小屏幕,看起来就舒服了很多。改进后的产品原型出来后,我们内部同事们的评价不错,这让我心里踏实了一些。

发布会后,米粉们评价非常强烈,我觉得主要原因是,Ultra 太强了!它以绝对优势斩获了 DXOMARK 全球总分第一名,并霸榜了122天。我一直担心的设计问题,米粉们也非常喜欢,觉得有个性,有辨识度。

发布会后,Ultra 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国际上很多科技博主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这次预定的情况也远超预期,大家都特别开心。没想到,我们很快又掉到坑里了。

Ultra 这款产品非常复杂,时间又非常紧,用户预期也非常高。我们不少细节没有达到大家期待,又被用户骂惨了。这几个月,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团队在持续优化,基础体验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待会 MIUI 负责人金凡专题给大家做汇报。

小米的高端之路,其实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会不惜代价持续投入,我相信,小米的高端之路就一定会成功!

03

飞来横祸

最近一年,小米稳步增长,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年初就遭遇飞来横祸。

1月15号早晨,美国国防部把我们列入了DoD清单。开盘后,小米股价应声大跌,跌幅超过了 30%。之后,依然狂跌不已,最低跌到 hk$21,小米市值跌掉了3000亿港币。

DoD清单,就是美国国防部认定的“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中国企业清单”。被列入这个名单后,美国政府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这对海外上市公司的股价打击非常大。对小米全球业务开展,更是一个长期的阻碍。

我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小米怎么就成为了一家“涉军企业”?网上有很多段子,有网友说,是不是因为创始人叫雷军呢?

我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有点慌。我觉得,我们应该立刻站出来澄清。管理层很快达成一致,发布公告:我们并非涉军企业,坚决反对美国国防部的无理制裁。同时联系美国国防部了解情况。麻烦的是,美国国防部说,这是军事机密,根本就不搭理你。

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认了,要么起诉美国政府。一家中国公司起诉美国政府,其实胜算不大。DoD清单,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起诉成功的案例。更大的担忧是,起诉会不会激怒美国政府,招致更大的打击。

我们请教了很多律师和国际关系的专家,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但小米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我们的信息高度透明,我们对打官司还是有一定的信心。

最后我们还是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直接起诉美国政府,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来捍卫我们的合法权益!

起诉后,美国国防部才不得不公布了原因。2019年,小米创始人雷军获得了由工信部等评选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称号,工信部是中国军民融合的推动部门,所以,小米“涉军”了。

看到这个理由,我们大家都觉得啼笑皆非。在法庭上,我们的律师问:获奖名单中多达500人,其中有七匹狼的老板、老干妈的老板,难道做服装和辣椒酱也涉军吗?

终于,经过几个回合的交锋。5月25日,我们赢了!

这是史无前例的胜利!在小米胜诉的鼓舞下,又有几家中国公司起诉成功!这次胜诉,对小米未来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04

情义无价

前面讲的选择都是关于公司的选择,接着,我讲一个关于我个人的选择。

这十年,大家把我和小米划了等号。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金山的董事长。

我怎么成了金山的董事长呢?这来自一个"不理智"的决定。我对金山有非常深的感情。从22岁干到了38岁,我参与金山的全部创业过程,金山就是我全部的青春。

2011年,我们正在热火朝天创业。金山遭遇巨大危机,求伯君、张旋龙两位大哥经常来游说我,希望我能重回金山。但我已经开始创业了,这不可能呀。他们说,兼职干也可以,只要你接就行!

当时小米手机发布在即,正是最关键的时刻,理智告诉我:小米才刚刚起步,千头万绪,千万不要感情用事,绝对不能分心!

但金山咋办呢?两位大哥二十多年的情义,四五千兄弟们的前途,我也于心不忍!我非常痛苦,纠结了好几个月。我们小米的几个创始人看不下去了,劝我说,"与其这么痛苦,还不如接了。天大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扛!"

他们是小米创始人,肯定希望我专注在小米业务上。但他们了解我的性格,也了解我对金山的感情,才会给我这样毫无保留的支持,当时,我非常感动。就这样,在小米联合创始人们的支持下,2011年7月7日,我正式接任了金山董事长。

我一接手,的确有点手忙脚乱。多亏了金山兄弟们齐心协力,金山逐步走出了困境,重新恢复了生机。

今年是金山创办33周年,也是我接任董事长第十年,金山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收入从不足10亿,增长到合并收入120亿,增长超过 11 倍!十年过去了,我非常欣慰,在兄弟们的帮助下,没有辜负金山,所幸也没有影响小米。

今天看起来,当初不理智的选择,背后默默影响我的,其实就是四个字,情义无价。十年来,对用户、对员工、对合作伙伴,我们始终如此。

范海涛老师,去年她写了一本小米的传记《一往无前》。今年她又刚写了一本金山的传记《生生不息》,今天首发,已经在全渠道上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小米有品买一本来看看。

05

一路同行

再过几天就是8月16日,小米手机十周岁生日。感谢米粉朋友们一路同行,感谢大家一起见证了小米十年的成长。

从小米1到小米11,加上,从MIX1 到 MIX3,这 13款手机连在一起,就是小米手机的十年。

有米粉告诉我,他把这13款手机收全了,这让我非常惊讶。我相信小米内部也很少有人能收集齐所有的型号。我去翻了一下我的收藏,找齐这13款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真诚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米粉朋友们和合作伙伴们,一路上,我们一起同行,我们相信,我们都能走到梦想的彼岸。

这十年,实在太忙了,我几乎没有休过假。去年6月,我好不容易请了几天假去云南徒步。我当时戴着墨镜、帽子,估计没有人能认出我。

在香格里拉附近的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里,我偶遇了一个年轻人,大家一起徒步,边走边聊。他叫姚聪,27岁,华能集团的一名风电工程师。他在山里工作,每个月工作二十天,休息十天。偶尔也会觉得山里的工作很枯燥,但觉得风电事业还是非常有意义。

聊着聊着,我突然发现他用的是 小米8 透明探索版。我估计他没有认出我来,就装着没看见。我们一起走了大约10公里,快结束的时候,他才突然说,雷总,能不能一起合张影?我愣了一下。

他说,我一开始就认出了你了,只是不想打扰你,就没说。他告诉我,他非常喜欢小米。小米每次出旗舰的时候,他都打电话找当地的代理商,叮嘱一定给他留台最好的,等他下山的时候去取。

他说,他可以买得起任何一个品牌的手机,他也用过其他牌子,但最后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小米。“因为小米不一样,小米的理念不是赚更多钱,小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是更有意义的路。”

他看着我,很认真的说,"我也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所以,我更喜欢小米。”

这段话在我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我知道,世界各地有千千万万像姚聪这样的米粉,十年来一直默默支持我们、信任我们。正因为这些信任,才让我们战胜了所有困难,走到了今天的世界500强,走到了今天的全球第二。

正因为这些信任,让我有勇气站在这里,大声告诉大家,我们下一个目标: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小米创业 11年来,我担心过失败,担心过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跟上公司的发展,也担心过体力和精力,但每当遭遇巨大危机和挑战,我都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什么劳模,更不是什么战神,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追求梦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关于梦想与选择的演讲,我们就讲到这里。

华宇开户_柔灵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

0127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1日消息,柔灵科技日前完成了天使轮数千万元的融资。投资方为浙江大学科技成果投资转化平台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浙大创新院”)发起成立的市场化投资基金——海宁启真毓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新愿景天使创新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同时有知名头部中关村天使机构北京创势资本,以及其他来自于MIT、斯坦福跟加州伯克利的天使投资人参与本次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公司产品研发和商务市场的拓展。

柔灵科技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消费电子领域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的应用场景在睡眠监测领域,通过更轻、更薄的材料和先进的算法实现用户睡眠周期和睡眠结构的精准监测,目前推出了包括消费端柔性电子贴片(拥有通过脑电精准测量睡眠数据的核心技术)等在内的多款产品。

客户方面,柔灵科技与较多B端商业客户包括与微创等医疗器械大厂的合作,也包括与头部智能B端厂商的合作。柔灵科技通过对睡眠脑电监测以及与各B端设备的适配协同,实现改变用户睡眠环境达到调节用户睡眠的目的。

在脑机领域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柔灵科技创始人孙瑜认为,让资本选择对其进行投资,与其实力强大的队伍有关,团队本身也与哈佛医学院睡眠医学部以及国内多个三甲医院的教授专家有着深度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柔灵科技跟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脑机研究所的合作也在陆续推进。目前,柔灵科技在脑电和肌电方向硬软件的专利总数已经多达30余个。

孙瑜表示,柔灵科技计划联合更多的B端企业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朝着“睡眠为生命服务”这一愿景,通过额贴式睡眠产品达成提升用户睡眠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