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平台官网_那些年被王思聪盯上的公司还好吗

1021

王思聪虽然因绯闻不断与娱乐圈联系紧密,但历史上其也没少与大公司“掐架”。早在2014年,王思聪就曾在微博怒斥京东“店大欺客”,此后,共享充电宝、如涵、多闪、大众点评等行业、公司或产品都曾“中枪”,其看空的公司或产品,大多陷入困境。

许久未在公开场合发声过的王思聪,盯上了以岭药业。

4月14日,王思聪在微博转发了一条由“睡前消息编辑部”制作的视频,并配文称“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1个小时后,王思聪又再次编辑了这条微博,并删除了此前的配文。

雷达财经注意到,该视频以《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为题,目前在微博播放量已接近900万,其中对近期媒体报道将以岭药业旗下药物连花清瘟和世卫组织的会议联系起来的现象提出了质疑。而就在报道同时,以岭药业的股价出现暴涨,公司一度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眼,就随意提出疑问。”对此,以岭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4月15日以岭药业股价开盘跳水,至下午2点左右封死跌停板。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王思聪虽然因绯闻不断与娱乐圈联系紧密,但历史上其也没少与大公司“掐架”。早在2014年,王思聪就曾在微博怒斥京东“店大欺客”,此后,共享充电宝、如涵、多闪、大众点评等行业、公司或产品都曾“中枪”,其看空的公司或产品,大多陷入困境。

01

连花清瘟的“逆袭”

2022年,以岭药业无疑是资本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股之一,其股价自开年以来就一路走高,至4月11日,涨幅一度超114%。相比之下,同期上证指数跌近13%,创业板指数跌近26%。

事实上,如果从2020年初开始算起,以岭药业股价至今更是翻了四倍,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的关键,就在于其独家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

资料显示,连花清瘟诞生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并于2004年5月获准生产上市。据官网信息,其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治疗感冒、流感的专利新药,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积极干预”作用。

2019年,以岭药业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类中成药营收达17.03亿元,不过此时公司的股价仍低于发行价,直至新冠疫情的到来,才将连花清瘟捧上了“神坛”。

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将连花清瘟列为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经过两个月的临床治疗,连花清瘟表现出了良好临床疗效,钟南山院士也为其三次公开明确背书。

同年4月,国家药监局下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显示,以岭药业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被批准可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疗程为7至10天。

2022年3月15日,国家卫健委网站正式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连花清瘟第6次被国家方案推荐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受此影响,以岭药业的业绩和股价开始腾飞。2020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了50.76%、100.95%的高增长;2021年,由于药品购买限制,公司业绩增幅有所下降,但前三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还是超过了2020年全年。

吴以岭院士的身家也随之暴涨,近几年其已成为富豪榜常客,多次稳居石家庄首富,至2022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身家已达265亿元。

在此基础上,以岭药业正在积极推动中药出海。2021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连花清瘟胶囊分别在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肯尼亚、乌克兰获得了上市许可。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在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菲律宾、科威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并积极布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注册工作。

这款网红中药还曾多次出现“一药难求”的局面。一位投资者曾在给以岭药业的留言中提及,“惊闻印度连花清瘟胶囊一盒卖385块人民币”;2022年初,香港的连花清瘟也曾断货,价格最高涨至100元,而该药品的原价为28元。

02

王思聪手撕以岭药业

不过,连花清瘟在爆火的同时,外界也产生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而此次王思聪所转发的自媒体博主“睡前消息编辑部”(下称“睡前消息”)是其中之一。

2021年6月,睡前消息在一期视频中提到,5月一家知名的科研打假网站《撤稿观察》曾指出,中国研究中药对抗新冠病毒的权威贾振华隐瞒了自己和连花清瘟药物有关公司的关系。

具体而言,贾振华在《植物医学》上发表的论文在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情况下,明确指出连花清瘟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贾振华在文中曾表示自己和利益相关方没有关系,但种种迹象表明,贾振华并未说真话。

如2013年以岭药业的股票激励计划中提到,贾振华和以岭药业的董事兼董秘吴瑞是夫妻关系;以岭药业的招股书还曾透露,吴瑞是吴以岭的女儿。此外,贾振华也未承认实验项目资金来源有10.4%来自以岭药业。

2022年4月,有网友对睡前消息的说法提出疑问。网友基于近期“世卫组织报告推荐全世界吃连花清瘟抵抗疫情”的报道,寻求睡前消息的看法。

对此,睡前消息认为,中文互联网中有关此消息的两篇权威报道,都混淆了世卫组织认可中医药新冠疗效和连花清瘟防治获得可靠依据之间的关系。

“办公室的同事和我一起研究了报告文本,正确的说法是,这份报告只能证明,世卫组织中间的部分中国专家建议使用传统中医药对抗新冠病毒。”

视频的最后,睡前消息总结称:“世卫组织专家组最后得出的观点是,对于轻症和中症患者,如果目标是降低病情恶化率,中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中医药和中药注射剂对严重病例的好转有好处,迫切需要进一步评估。整个报告正文17页,没有一个字提到连花清瘟。连花清瘟出现在引用区的第二和第七个参考文献,然而这份文献就是贾振华的那篇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视频中提到的两篇报道先后于4月6、7日发布后,以岭药业紧接着就在4月8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4月6日、7日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1.90%”。

而这也是王思聪高呼“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的重要原因。

“关于微博上所传的消息,请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我们将对具体内容做解答。从临床试验,到具体的实验数据,再到被收入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包括适应症与说明书,我们都有完整的证据和报告披露。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眼,就随意提出疑问,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听听就罢了,投资者请加以甄别。”对此,以岭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复称。

03

被王思聪“痛斥”的公司都怎么样了?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王思聪并非首次公开对某家企业发表看法。身为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一直保持着对市场的关注,也曾“看衰”一些生意。

京东是王思聪早期怼过的公司之一。2014年,王思聪称自己花200块买的、预计1-2天送达的电脑桌过了一周还显示在物流中,打电话过去也不给解释,并称京东“店大欺客”。不过对此京东并未公开回复,反而是在官网上推出了一个名为“公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一张电脑桌上的烧包产品”的促销界面。

或许是心有不甘,一年后,王思聪再次向京东“开炮”,指责其泄露个人信息。“我在JD上买个组装机,第三方也不知道是脑子秀逗了还是怎么了,把我私人信息截图给发微博上了,京东也没给个说法。”这次,王思聪得到了京东的正式道歉。

2018年初,腾讯联手京东等公司以340亿入股万达商业,自此之后,王思聪与京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其曾在明州事件后调侃刘强东与奶茶妹妹的关系,但此后又主动删除。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也曾在王思聪个人隐私的保护上出现问题。2021年10月,王思聪在微博发文称:“这就是上万亿市值公司的安全系统吗?莫名其妙我自己的号就能被别人改绑手机?你们大众点评除了会恰烂钱做虚假分数还会点啥?”

如果说针对京东、美团还只是一些服务方面的吐槽,那么王思聪对包括共享充电宝在内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则是全面地不看好。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迎来历史上的巅峰时刻,街电、来电、小电、Hi电等多家公司先后拿下融资,美股上市公司聚美优品则以3亿元现金收购了街电60%的股权,并由创始人陈欧出任街电董事长。

正是这笔收购,引来了王思聪的注意。其在朋友圈中放出豪言:"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对此陈欧则在微博里晒图并回复,"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思聪的说法可能过于绝对,但大体上还是判断对了趋势。

2020年前后,整个共享充电宝赛道一度进入红利期,大额融资接连不断。彼时艾瑞咨询还预测称,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可达36.2%。2021年4月,怪兽充电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紧接着搜电和街电合并为“竹芒科技”,市占率反超怪兽充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却始终难逃变现模式单一、没有技术壁垒、产品服务同质化的商业模式硬伤。

在此背景下,为争夺线下商家,企业们不得不发动“价格战”,并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多轮涨价后,行业又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市监局的限价令,彻底堵死了涨价这条路线。

2022年,怪兽充电亏损,小电科技也传来裁员消息,各家公司纷纷试水充电宝之外的其他业务,或许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业中的玩家只能艰难求生。

王思聪还曾质疑网红电商如涵控股,以及多闪、马桶MT、聊天宝三款社交App。

2019年,依托网红张大奕的如涵控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但开盘即破发,首日股价跌幅即超30%。对此王思聪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认为,“如涵的网红孵化、网红电商、网红营销模式说白了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证明出自己可以培养出新kol”。

正如王思聪所说,如涵再未培养出第二个张大奕,公司也错过了直播的风口,在李佳琦、薇娅直播销售额飙升的同时,如涵已经以较发行价缩水72%的股价私有化,从美股退市。而最近从如涵传出的消息则是,2021年底一名员工工作时意外猝死。

同样是2019年,王思聪怒斥马桶MT、聊天宝和多闪“是垃圾,没有机会”。而这三款产品背后分别站着快播创始人王欣、锤子科技罗永浩和彼时如日中天的抖音。

面对王思聪的硬怼,三家产品并未“争气”地坚持下去。主打匿名社交的马桶MT上线两天就在各大平台下架;主打聊天赚钱的聊天宝团队很快就地解散,裁员90%;主打短视频社交的多闪虽然仍在苦苦支撑,但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其月活已从刚推出时的2000万以上,降至如今的250万以下。

不过,王思聪在看公司方面,也吃过不少教训。其投过的乐视体育、熊猫TV、香蕉娱乐,均让普思投资损失惨重。

事实上,与此前的“犀利”相比,近两年王思聪的话已经少了很多。有豆瓣网友曾对王思聪发布微博数量和内容进行过统计,其自2010年注册微博后,共发出1474条微博,这样的活跃一直持续到王健林在2019年卖掉万达商场。

自此之后,王思聪清空了自己曾经张扬叛逆的微博内容,并把简介改成“为人低调的网红小王”。目前,王思聪的微博仅半年可见。

遭王思聪“手撕”的以岭药业,将遭受多大影响?未来王思聪还会“瞄准”哪些公司或企业?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华宇测速_致成电子完成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中核产业基金领投

1020

投资界(ID:pedaily2012)10月9日消息,杭州致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市场、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拓与研发,助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

杭州致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在能源信息化建设领域拥有近10年的行业积累和沉淀,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中核集团等大型央企。公司在ERP建设、智慧能源、智能配网、数字中台和数据治理等方面为客户提供高效、领先的软硬件产品与系统化解决方案,已成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加速在能源行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为公司IPO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中核基金公司是中核集团旗下唯一的产业基金运作平台,依托中核集团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资源,通过市场化投融资等方式服务集团主业,在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本次投资是致成电子科技围绕能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重要布局,以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10/501726.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好朋友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

1020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6日消息,全球智能选矿领军企业「好朋友科技」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来自金沙江联合资本,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提高客户服务能力,推进在新行业智选生态建设和新基地建设。

自成立以来,好朋友科技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21年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成功高清智能图像选矿机器人、率先推出X射线智能选矿机器人以及拥有全球首创的环形结构的矿石智能分选设备,在我国首次实现钨、锡、锑、铅锌、铜、钼、金、磷等矿种的分选智能化,在煤矿领域智能分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好朋友科技天元系列矿石智能分选设备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了多轮融资,包括赣发投等地方产业基金以及金沙江联合资本、梅花创投、百富源等市场化投资明星机构的参与。作为智能分选核心产品线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好朋友科技将不断拓展智选范围,提升智选品位,提高客户服务和运营能力,不断赋能和革新了传统选矿工艺,推动我国矿山行业技术进步。

AI数字化驱动工艺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促使企业着眼于更加细分的行业。好朋友科技作为矿石智能分选的先驱企业,专注于矿业生产的智能化工艺升级。一方面,通过不同于传统的深度学习识别方式,以多模态模型对数据进行融合,获得精准的识别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基于大数据云技术,部署智慧云平台,对分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线分析,实现远程一键操控。于2022年1月,入选了国家工信部、矿山安监局联合评选的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创始人何鹏宇表示,好朋友公司将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智慧化为矿产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为选矿行业建立更加立体的选矿和资源回收高效、增效、绿色的通道。好朋友科技将站在产品升级、领域拓展、能力保障和服务方式等多维的视角增长赋能,公司将继续在前瞻性的产品思维、深入的行业理解和持续的科技研发等方面高度重视和超配投入。截止目前,好朋友科技智能选矿设备已累计售出近400台,出货量稳居国内第一。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2022年,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拓展,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落地合作项目。公司将稳步推进向矿产大国市场进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中国智造”大军一起走向世界。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9/499977.shtml

华宇测速地址_芯睿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盛宇华天产业基金、新微资本等参投

1018

投资界(ID:pedaily2012)10月11日消息,苏州芯睿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盛宇华天产业基金携手新微资本、金浦新潮投资、中车资本、季华资本、文治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投资完成。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发大尺寸高精度晶圆键合设备,进一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并希望在芯片3D化、晶圆堆叠方向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芯睿科技成立于2021年2月,专注于半导体晶圆键合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技术团队均有20年以上半导体设备开发经验。公司设备已应用于晶圆制造、芯片封装领域,工艺能力覆盖2-12英寸,为临时键合、永久键合工艺制程提供整体方案。公司成立以来产品和技术快速得到国内客户的认可,已服务于中芯集成、三安集成、卓胜微、长光华芯、中电科等知名客户。

芯睿科技董事长周玮表示:“目前高端晶圆级键合设备几乎由国外厂商垄断,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发大尺寸高精度晶圆键合设备,力求实现国产化替代,并希望在芯片3D化、晶圆堆叠方向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10/501916.shtml

华宇注册_A股「无茶」,八马茶业三战IPO

1018

时隔5个月,八马茶业再度冲击IPO。

9月22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茶业”)更新招股书。与4月份递表深市创业板不同,此次八马茶业冲击的是深市主板。

将时间拉长,早在2013年八马茶业便谋求在中小板上市,最终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又在2018年终止挂牌,转而冲刺深交所;这次是八马茶业三度冲击IPO。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饮茶大国,茶叶市场超过4000亿元。十大名茶如雷贯耳,但叫得上名字的茶叶品牌却屈指可数。在八马茶业之前,中茶股份和澜沧古茶相继递表,但A股至今也没诞生过一家上市公司。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植根于中国人生活习惯已达千年,但没有革新的传承便是守旧。生产技术老化、销售渠道老化、消费人群老化,如今的茶业还没能从农产品进化成“消费品”。

投资人们或许爱喝茶,但能否看得上“茶”这门生意很难说。

年入17亿,外采产品超50%

八马茶业虽算不上老字号,但创始人王文礼来自百年制茶世家,其家族更是与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颇有渊源。

王文礼的先祖是培育铁观音的儒士王士让,他曾将铁观音赠给清代大学士方苞,方苞品后认为其是茶种珍品,便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得此茶后看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铁观音”。

从王士让到王文礼已有十三代,王文礼祖父是国有*茶厂的首席品茶师,父亲王福隆是国有第四茶厂的首席品茶师。世代制茶的家族基因让王文礼最终辞去了原来的媒体工作,转身投向茶业,铁观音产品——赛珍珠也成了八马茶业的明星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八马茶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2.66亿元和17.44亿元。但对应的净利润却不高,分别为9088万元,1.16亿元和1.62亿元,净利率也只有8.89%,9.16%和9.39%。

或许是媒体人出身的缘故,王文礼十分看重营销。报告期内,八马茶业销售费用分别为3.58亿元、4.29亿元和5.76亿元,其中推广宣传费用占比为25.35%、31.25%及32.89%。

除了营销费用的投入,王文礼也常年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另外,在八马茶业26项专利中,发明专利只有5项,外观设计专利却有10项,对品牌形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营销的高额投入相比,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颇低。2019-2021年,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和664.12万元,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0.56%、0.26%和0.38%。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数从1710增加到2307,但研发人员却始终保持在10人左右。

产品方面,八马茶业以乌龙茶和黑茶为主,两者占比之和接近50%,绿茶、白茶、红茶以及茶具、茶食品也均有涉及。

和澜沧古茶、中国茶业的自主生产模式不同,八马茶业奉行“拿来主义”。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八马茶业采购产品中定制成品茶占比分别为51.92%、47.42%和47.85%。

该模式下,供应商将生产制作完成、包装完毕的定制成品直接交付公司,公司可直接对外进行销售。另外,招股书中还提到,公司仅铁观音及部分岩茶等乌龙茶产品为自主生产,由此可见,八马茶业的成品茶中有不少是贴牌产品。

贴牌是门轻资产生意,但代价便是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早在2017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便对八马公司的部分茶叶进行了测试,发现产品存在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等问题。

从销售渠道来看,八马茶业与其他传统茶商一样,以线下渠道为主。2019年到2021年,其线上渠道营收占比分别为16.08%、19.15%和20.98%;线下渠道中,加盟店营收占比为47.44%、47.33%和51.50%,线下直营店占比为36.25%、33.28%和27.23%。

尽管加盟店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但这个半壁江山却是用“量”堆起来的。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的门店数量已超过2700家,其中直营店数量为400多家,加盟店为2300多家。

换而言之,八马茶业加盟店数量是直营店的5倍,但营收只有直营店的2倍。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直营店的毛利率均超过70%,而加盟店毛利始终在40%左右徘徊。

农产品而非“消费品”

从整个茶叶市场来看,我国茶叶有上千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十大名茶中,信阳毛尖出自河南,西湖龙井、碧螺春出自江浙,武夷岩茶、铁观音源于福建,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来自皖南。

一方水土养成一方口味,一方口味养活一方企业,铁观音成就了八马茶业,普洱茶塑造了澜沧古茶。割裂的口味造就了中国茶叶市场“地方豪强涌现,却无一家独大”的分散局面,国泰君安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市场CR5仅为3.7%,同期日本的CR5为42%。

高度分散的市场导致中国至今没跑出一家在A股上市的茶企。

上市难并非只有八马茶业一家。此前谢裕大、竹叶青等多家茶企接连折戟IPO。3000多亿的市场,几家头部品牌营收只有数十亿,之前更有“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个立顿”的说法。

茶产业的问题是全方位的,从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到下游渠道和终端消费环节,茶业的方方面面都透露着老化。

先看种植。中国茶叶的种植基本还是传统的包产到户,种植者以农民为主。即便是已经排队IPO的澜沧古茶,在招股书中也屡次提到自己不种植茶树,原材料还得向专业合作社采购。

而农民种茶树往往靠天吃饭,缺乏工业化的种植技术,天气条件几乎决定了当年的茶叶产量和品质,这就导致茶叶原材料标准化程度低,品质难以把控。

再加上茶树需要高山和丘陵种植,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偏低。根据国际茶委会的数据,2018年我国茶叶亩产为59.65kg/亩,显著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57kg/亩。

在销售渠道上,茶叶在商超、KA等现代化商业渠道很难卖得动,门店销售才是主要的经营模式。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收入占整体营收近80%,澜沧古茶经销模式下专营店的收入占比也超过了80%。

正见品牌顾问创始人崔洪波曾提到,*代卖茶人自己就是茶农,他们将门店开往全国,培养了*代茶客。相比于线下商超,消费者更习惯于去传统茶庄买茶,一个茶庄开了十几年,就靠附近的客户养活。

“熟人生意”的特性让消费者对茶庄老板信任度更强,因此相比于现代化的商超体系,门店这种传统渠道仍占据主流,而门店老板对消费者的强影响力也导致渠道比品牌更强势。

最后看终端消费,年轻人不喝茶似乎是市场共识。艾媒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线上消费用户中,31-40岁用户占比最高,26-40岁用户占比超过6成。2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不足20%。

中国茶叶有上千种细分品类,市面上常见的也有200多种,单绿茶便有153种,想从众多的品类中选出自己爱喝的茶并不容易。更何况茶文化流传至今,仪式、讲究、门道颇多,也抬高了年轻人喝茶的门槛。

没喝茶习惯的消费者不容易入门,有喝茶习惯的消费者也难被品牌影响,中国消费者大多只认品类,不认品牌,十大名茶倒背如流,但品牌的名字却想不起一二。

在国泰君安证券食品饮料研究员徐洋看来,过去中国茶企的营销重点放在了产地上,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都与产地有关。“但这种营销手段难以真正落地,加上茶叶标准化程度低,购买同样的茶叶,却难以获得相同的口感,导致消费者仍然不清楚哪种茶叶更好。”

此外,在定价体系上,茶叶也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茶叶本质上属农产品,价格受天气影响大,至今也没有明确的价格体系。“农产品的价格在于你情我愿,要看行情决定。”崔洪波分析道,“一个品牌或许有自己的价格锚点,但通用的市场价格没有。”

八马茶业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产品的非标属性强,无公开市场价格对比”。而对消费品来说,定价定天下,反复波动的价格不利于品牌定位的固化。

王文礼之前也提到过:“国内散装茶,一天一个样,生产者不知道自己要产什么,销售者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在消费什么。”

中国茶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6万余家,只有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仅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2021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3120亿元,八马茶业茶叶产品收入则增长至15.1亿元,市场占有率为0.48%。

站在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等头部企业背后,是一众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茶企,其中有不少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年代,他们或许能产出好茶,但却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曾表示:“中国茶要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走品牌化道路,必须做成标准化的消费品。”

2014年,小罐茶横空出世,并凭借“小罐茶、大师作”的slogan出圈,背后推手是曾经打造过背背佳、好记星等多款国民爆品的杜国楹。

杜国楹曾分享过小罐茶打法上的“倒做逻辑”,即基于消费者的场景需求,挖掘这些场景存在的痛点,再通过产品或服务解决痛点,并提升在产品成交端的效率。换而言之,小罐茶是需求决定生产,而非传统茶企的生产决定需求。

从产品来看,小罐茶强调拼配。俗话说“茶靠拼配,酒靠勾兑”,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茶叶,每一批次的茶叶质量都有参差,拼配的价值在于掩盖部分茶叶的缺点,发挥另一部分茶叶的优点,保证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尽量相同,提高标准化程度。

其次,小罐茶没有在产地上做文章。其主打的8款SKU包含了普洱、大红袍、黄山毛峰等各地名茶,而传统茶企因为产地原因不得不与当地茶种深度绑定,在其他品类上失去优势。此外,相比于中茶股份这种大而全的茶企,小罐茶走专而精路线更容易做标准化。

最后,小罐茶的包装形似罐装茶,实为“次泡茶”。传统的罐装茶叶一罐在100-200g左右,单次饮用只需几克,而小罐茶单品只有4克,更便于消费者饮用。

虽然在不少懂行的人眼里,小罐茶的茶不是真正的好茶,小罐茶也因“大师营销”遭遇许多质疑,但这并不妨碍小罐茶奔跑的速度。

国泰君安证券调研数据显示,小罐茶在2016年市占率只有0.1%,营收2亿,到了2019年市占率就变成了0.5%,营收突破20亿,三年增速高达85%。

当茶变得越来越「潮」,口味和形态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也逐渐爱上了喝茶。以CHALI茶里为首的袋泡茶新品牌,正不断涌现并逐渐高频出现在年轻人的杯中。

CHALI茶里创始人谭琼在一个“茶叶B2B交易平台调研项目”中接触到了茶,经过4个月的调研,她发现茶叶在中国是一个标准化程度非常低的产品,产品形态、品质、价格都无法进行数字量化,B2B交易还跑不通。

正因如此,谭琼看到了茶行业的空白市场,于是从简单便捷的袋泡茶切入,创立了CHALI茶里。根据年轻消费者的习惯,CHALI茶里将消费场景的细分化作为发力点,注重产品和消费场景的匹配,上线每日茶、晚安茶等产品。

在口味上,CHALI茶里一直没停止探索。从2020年开始,创新推出了诸如奶茶棒、山河锦绣12款春茶、胶原蛋白茶冻,超即溶果茶块、冰果茶萃浓缩液、冷泡茶系列等等。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浩军在投资CHALI茶里时表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全球*的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作为消费品却一直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我们看好CHALI茶里以高品质袋泡茶为切入来提升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并不断通过创新型的茶产品研发来不断提升消费体验,最终成为中国茶的一张新名片。”

近两年来,新锐茶品牌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CHALI茶里、TNO、茶小空、tea’stone、willcha等都连续获得2轮融资,CHALI茶里和茶小空都拿到了亿级别的大额融资。

柒日原叶主打“无叶茶”,用茶汤萃取出的茶粉来代替茶叶。在创始人郝妍看来,创业初期的*困难是打破传统中国茶与新式中国茶的认知壁垒。“面向用户,无叶茶不论是产品概念、产品形态、还是喝茶方式,都在不断带来认知上的突破。

国内崛起的新锐品牌更懂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他们都是将中国传统茶艺与现代潮流文化、新消费需求相结合,打造出了符合新消费人群的有调性的茶饮文化。

TNO创始人王骏桃在《2021国潮新消费大会》上表示:“茶与咖啡很多方面是互通的。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在传统的茶饮行业里,其理念都是守着源头做生意,或是像小罐茶做了高端的礼品,尽管也有基于速溶层面开发出的茶饮产品,但仍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缺。”

TNO利用冻干、冷萃技术革新了茶的形态。除了水滴茶外,TNO还结合现代茶饮文化和生活方式,围绕袋泡茶做了升级版本,推出了棒棒茶,满足年轻人不同的需求。

宽窄创投副总裁王昕沂指出:“不管是咖啡还是茶都具备几个特征——有文化属性及社交属性,利于传播、毛利较高、利于品牌和产业的建立。它们有层级,作为文化属性代表,让消费者持续对细分品类升级有所追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具有成瘾性,有复购需求。市场规模也足够大,是非常好的品类。”

结语

随着养生潮、国潮的崛起,茶叶开始获得年轻人的欢迎,小红书上以“茶”为关键词,可以检索到772万+篇笔记。

另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消费者中,19-25岁消费者对新形态茶叶接受度最高,接受程度高达88.8%。年轻人不是不爱茶,而是拒绝接受茶文化渗透出的古板、不接地气的态度。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的《4000亿增量背后的品类创新机会——2021中国茶饮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4033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7.2%,主要由原叶茶及现调茶饮贡献。预计到2025年,茶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645亿元。

中国不缺好茶,缺的是符合时下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

随着国内茶行业散乱非标局面不断被改变,更专业化、多样化、品牌化的全面竞争时代已来临。

华宇平台官网_在上海,新消费正在和我们说拜拜

1016

新消费的墓志铭

距离春季上海的封控已经4月有余,现在如果你站在国金中心的奢侈品店门口,陆家嘴的环形立交桥上,静安寺背后愚园路的十字路,或者是被五家商场包围的徐家汇地铁口,一切看起来没有不同。

除了,还有不到3个月2022年就会结束这件事让人震惊之外。

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注定是变了。

蓝色的软件里,离家最近的那份山东杂粮煎饼店消失了;小区里送快递上门的小哥已经换了一茬;北外滩的一家商场里面,晚上7点,一半的店面是暗着的;还有那些半年前红火到沸腾的上海网红店,如今也是顾客寥寥。

毕竟这里是上海,上海之于新消费就好像娱乐圈之于俊男美女——有实力再来混,能不能红,还是看造化。

这里是光彩夺目的应许之地,也是修罗场,最后就变成了坟场。

不尊重“消费”的消费者

如果你问一个新消费选择哪里作为初舞台,务实的选择广州,市井的选择长沙,有趣的选择成都,避世的也许会去大理甚至腾冲,而只有那些拥有最庞大野心的人才会选择上海。

想要登上王座,就要去征服这群最挑剔的都市人类。

毕竟他们可是做核酸的时候都要拿出派对求偶的穿衣架势。

他们熟记哪里的巧克力牛角包用的是法芙娜的巧克力,哪里的西班牙餐厅头盘的伊比利亚火腿用了5J的,哪里的精品咖啡用了埃塞的耶加雪菲,哪里的家具店是邀请日本设计师打造的概念居所。

也许他们一年365天喝300杯咖啡,但他们从来不喝一家超过10次。

毕竟永远有新的地方值得探索,谁会反复消费一个地方。

尊重消费者这句话,每个商家和品牌都挂在嘴边,但消费者尊重商家吗?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上海肯定是不尊重的。

如果这种尊重是指任何值得追逐的新品牌刚上市时候的排队热潮,那可能也是存在过。

但如果这种尊重特指,多年如一日的热爱,那很明显。这里,一丝一毫也不存在。偶尔有特例,那也属于淮海路上排队的光明邨鲜肉月饼。

所有品牌哪怕嘴里说着顾客是上帝,但心里也很难对这种“不尊重”泰然若之。

这种不尊重仿佛是渣男一样,不是不留情,而且留情时间太短,短到时间一到点,什么哀求哭喊降价发券都无法挽回。

这种不尊重是哪一方造成的?就好像男女恋爱关系中,谁先不爱了一样让人难以判断。

但我们可以肯定,消费者有限的金钱和新消费无限的割韭菜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就仿佛,我妈变着花样做饭,为了防止吃胖,我只能每样吃一点

毕竟现在,消费者变得聪明,变得急躁,也变得贫穷。

一年前创业者还在跟投资人描述这些都市年轻消费者有多么得人傻钱多,现在终于走到了对立面。

而商家和品牌就好像面对了变了心爱人的受气鬼,低头低不下来,抬头又看不到出路。

就连跪舔都显得毫无意义。

变了心的人是求不回来的——当代青年男女熟记的法则,新消费也应该学习学习。

曾经在新消费的故事里,一切都是新的,这里有新的产品,新的渠道,新的消费人群。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鲜奶和水果做的奶茶就是新的,没有糖的气泡水就新的,但是如果品牌也算一个元素的话,我们也勉强可以承认。

唯有最后一个概念让人难以理解,都是一样的没钱,这届年轻人怎么就新了?

这届年轻人是变有钱了吗,还是不存钱了直接破罐子破摔了?

爸妈的钱拿去买房,自己的钱拿去消费,这个算盘打得好,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能少。

资本爸爸们*还是再听一听群众的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看着死掉一半的新消费,我相信老谋深算的资本们早应该幡然醒悟。

而那些跑了一半路程的创业者们,去年待价而沽,今年清仓甩卖。

还有1个月就是双十一,新渠道加新产品再加上我们这些没钱的新消费人群,让我们看看还有怎么样的数据奇迹。

既要冷艳小众还要欲盖弥彰

消费是什么,人和人之间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

我们获得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到了这个时代,钱不过是这场互换中最简单的代价。

如果一种消费品只是换取了你的钱,你应该感到庆幸,毕竟只是会变穷,并不曾付出真心。

因为我们回忆过去一年,追星如果也算一种消费品,就是骗钱还骗心。

那些成功的消费品如同亿万年不变的真理一样,总是有人前赴后继为它花钱。

成功者总是寥寥,失败者却是常态。

毕竟社交平台上关于短视频可以39秒看完,可是食物呢?那些奶茶,咖啡,烘焙,甜点,沙拉和Brunch,它们的有意义的时间可能更短,大概只有一张照片的时间。

一切都在提速,眼睛看到的要越来越短,需要开屏暴击;耳朵听到的要越来越快,需要倍速2.5;嘴巴吃到的也要迅速,起码不能长过一块蛋糕在上海走红的时间。

以后不要用文字从味觉角度形容一个食物有多值得吃,要用时间。

请告诉我,这块彩虹爆浆赛博朋克蛋糕能在上海红多久?一个月还是45天?

曾经在两年前红到需要排队八小时的Popeyes,已经在两个月前开始默默关店,全面退出江浙沪;17年首店开在国金的LadyM一块蛋糕也曾加价100块钱售卖,上个月就关闭了中国大陆所有门面。

今年2月份开店时,排队5小时的引起潮人狂欢的Blue Bottle , 疫情过后迅速冷却了下来。然后8月份默默在静安嘉里开了第二家门店,大部门围观群众还都不知道。

只不过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可能持续不了多久。因为归根到底,这不过是一家价格贵,耗时长的咖啡店罢了。

这个城市不缺野心勃勃打算征服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也不缺雄心壮志打算从0到1的新国货。

只不过年轻人的耐心有限,口袋有限,时间也有限。

他们在浦西徐汇和静安的街道上徘徊,打卡,拍照,咖啡馆是穿搭博主的背景墙,轻食餐厅是探店博主的生财机遇,新的牌子被簇拥,旧的牌子被遗忘。

资本不是不知道人的喜新厌旧,他们把大的系统隐藏,把前端的触角变得小小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一个新的体验,而背后却都是同一家公司。

上海安福路号称宇宙*打卡地,拥有种类繁多的网红店。每一个都那幺小众,那么与众不同,那么值得拍照。

只不过,

遍地开花的Baker&Spice, 好像没那么烂大街的LOKAL,意大利餐厅LA STRDA, “老牌”西餐店 Henkes,挤到怀疑人生的mr wills, 小众北欧菜BOR,连续两年的米其林泰国菜餐厅Mithai等等,都是假装卖轻食但价格一点也不轻的wagas旗下的。

龙凤楼,誉八仙,孔雀,陈云海记,得龙烧腊,上海会馆,爱玲,香港百合居,狮馆这些盘踞各大商场的中高端饭店全是上海FCC餐饮集团旗下的。

而新晋城中炸子鸡餐厅毛辣果、Bar No.3、404、Pass Residence 、Dead Poet 都是OHA餐饮旗下的。

每一个你以为是偶遇同时*的梦想情人,其实不过是同一人批量制造。这种幻灭的程度堪比买到一个限量60亿份的手办公仔。

唯独佩服起名字的人,是怎么做到给那么多同胞兄弟安上不同的面具,连开门迎客的价格都要有区别得进行客户定位。

请告诉我,那份龙虾泡饭,杏仁牛角包和黑松露本尼迪蛋起码不是一家中央厨房出品吧?

这样的话,消费者的自我安慰虽然勉强,但也能继续。

就好像大卖场里的洗发露,什么飘柔海飞丝潘婷还是力士夏士莲多芬清扬,反正名字包装,产品代言人变了,背后都是宝洁和联合利华。

老办法还是对年轻消费者那么管用,我们是活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但盲目和年轻依然相伴而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谁也不尊重谁,我们喜新厌旧,资本就百变星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付出996赚取的金钱,这是市场永恒的话题。

活下来,哪怕告别理想

告别理想可能是一个新消费品牌在这个年代必走的一条路。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仿佛互相撕扯的物种在这个城市里争吵。

一方认为美好的体验是浑然天成的,钱是必要的,但不充分;一方认为我贩卖的美好都是有价格的,只你要出得起钱,一切都是不是问题。

毫无疑问,后者赢了。

关于新消费的美好田园时代的挽歌已经奏响,伴随着抖音的秒杀,大众点评的探店,小红书的打卡以及预制菜的千亿市场的背景和声。

理想是理想者的墓志铭,现实是现实者的通行证。

作为消费者的其中一人,我无法告别消费,只是觉得可惜:消费本来是应该一种美好的互换,结果变成博弈的厮杀。

囚徒困境也从某种程度上困住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都别走心,花钱完事儿,拍照打卡发社交媒体一条龙。

这个悖论就好像需要用力营造的松弛感,化妆三小时的直男斩,动用三个P图软件外加束腰假胯的腰臀比——连始作俑者本身都不信,但我们必须留下一张美丽的纸窗户。

这张纸窗户如此宝贵,宝贵到如果破了,台前幕后都会丢了饭碗。

所以不要轻视它,起码有人在认真裱糊,一层层,一次次。

毕竟只要糊得够起劲,那新消费就还有希望。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小吃连锁品牌「新派暴走记」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优能资本投资

10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10月13日消息,小吃连锁品牌新派暴走记近日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优能资本

本次融资的资金将继续用于品牌样板店打造、供应链升级、数字化系统建设和营运中台建设等,并实现孵化一万家店的目标。

新派暴走记隶属于雅清餐饮管理(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新派暴走记通过聚焦在10-30平方米的小门店,以爆款产品——臭豆腐为核心,丰富的产品线,再凭借高毛利,提高单店盈利能力。总部建立全套供应链,产品配送上门,标准化输出产品。

作为本轮投资方,优能资本方面表示,臭豆腐是一个生命周期很长的品类,消费者的认知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10/502047.shtml

华宇注册_奇瑞吹响上市冲锋号,但错失了一个时代

1013

“十一黄金周”刚过去,各大车企陆续发出了“金九战报”,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备受瞩目。

据中国乘联会最新数据,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5万台,同比增长94.9%。比亚迪再次登顶*,以月销20万台的成绩将其它车企远远甩在身后。而作为传统车企代表之一的奇瑞汽车以20508台的销量排名第八,理想、零跑、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则位列其后。

奇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的?9月16日,奇瑞正式发布“瑶光2025战略”,其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在未来五年,奇瑞计划投资100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培养研发人员超过20000人,其中软件人才比例超过50%。看来在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及智能化时代后,奇瑞也不得不“加足马力”了。

不过,相比于这些泛泛而谈的千亿数字,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奇瑞将上市计划的时间轴推到了2025年之前。此前不急于上市的奇瑞,如今为何着急地吹响了上市冲锋号?

1

千亿投入,源于何处?

这次的“瑶光2025战略”提到,奇瑞将在未来的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至于是否是研发投入已经不是很重要,关键的问题在于是这1000亿的投入资金源于何处?

如果简单地以平均每年200亿的投入来计算,对于一家车企而言,五年1000亿似乎并不太多。但放在奇瑞身上,多少还是有压力的。

根据《证券时报》旗下《e公司》报道称,2021年奇瑞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比2020年的1043亿略增1.2%。千亿投入,近乎吃掉了奇瑞集团一年的营业收入。而另据公开数据显示,奇瑞汽车2020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47.62亿元。

考虑到奇瑞汽车只是奇瑞集团的六大业务之一,若是将千亿投入放在奇瑞汽车来看,这个压力恐怕会更大。

而更让外界啼笑皆非的是,奇瑞汽车在2020年贡献了347.62亿元的营收时,只创造了737.18万元净利润,按照奇瑞汽车2020年44.9万台的销售数据来看,折合每台汽车的净利润为16.42元。

当然,一两年的不赚钱甚至亏损不代表一直都不赚钱的,毕竟奇瑞汽车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是走过了25年。

「子弹财观」从企业预警通APP发现,截至2020年末,奇瑞汽车的总资产为884.18亿元,净资产仅255.46亿元。且不说能赚取多少钱,就连变卖资产都无法达到五年1000亿元的投入。至于为何要这么去提,大概是为了展现日后登陆资本市场的雄心壮志,更为向外界表现出做好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转型决心。

除千亿投入外,奇瑞的“瑶光2025战略”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市倒计时。这一点于奇瑞汽车而言,并不是*的上市时间,但这个上市计划越是往后拖对奇瑞的优势或许会越小。

众所周知,奇瑞的高光时刻是在2005年,彼时的奇瑞,造车水平虽不见得有多强,但也算是行业内的中国汽车制造业中的一个“扛把子”。称得上是*敢于在合资车垄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的自主品牌,最终也成为少有的能在被诸多合资车品牌围剿中存活下来的汽车品牌。

其次就是2015年,“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自主品牌已开始大步走上前台。除了奇瑞品牌,市场上已出现了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和传祺等自主品牌的身影,此时的奇瑞凭借自有的发动机技术,让国产车远销海外……此时的奇瑞若能登陆资本市场,或许还能有些故事可讲。

到如今,奇瑞再谈上市,似乎就有点在用“大刀战火炮”。新能源赛道的核心不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取而代之的则是三电系统,外加智能化。而奇瑞的新能源业务,似乎如同当今的上汽通用五菱,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缺乏一定的技术体现和差异优势。

2

奇瑞的新能源“假象”

相比起奇瑞汽车在燃油车时代的表现,其新能源业务的具体进展更让人好奇。由于各厂商9月份的车型产销数据尚未发布完毕,我们可从8月份的数据去一探究竟。

「子弹财观」从乘联会公布的《2022年8月汽车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数据发现,奇瑞汽车以13.20万台的单月批发销量位列8月榜单的第三位,仅次于比亚迪的17.40万台和一汽大众的16.25万台。同时,以120.7%的同比增速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超高速增长汽车厂商,位居销量TOP10榜单中增速的第二位。

当然,单一月份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2022年前八个月数据来看,奇瑞汽车以累计69.44万台的厂商批发销量位居TOP10榜单中的第七位。同时,以36.2%的同比增速位居销量TOP10榜单中增速的第二位。

如此来看,奇瑞汽车的销量数据还是非常可观的。作为一个自主品牌的二线车企,在面对合资车企垄断和自主品牌突围的双重压力下,能取得如此成绩,多少让人有些深感意外。

然而,这些辉煌只是存留在燃油车领域,在今天的新能源市场奇瑞的声音似乎没有那么强了。

「子弹财观」从乘联会的细分数据注意到,在2022年8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奇瑞旗下的奇瑞小蚂蚁车型以1万台的单月销量位居8月榜单第六位,奇瑞旗下的QQ冰淇淋车型以8616台的单月销量位居8月榜单的第八位。

而在前八个月,奇瑞QQ冰淇淋车型则更是以7.21万台的总销量位居累计榜单的第五位,奇瑞小蚂蚁车型则以6.71万台的总销量位居前八月累计榜单的第七位。

得益于奇瑞小蚂蚁和冰淇淋等新能源车型的热卖,8月奇瑞汽车以2.66万台的销量位居8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榜的第六位。2022年前八个月,奇瑞汽车以15.94万台的总销量位居新能源厂商累计销量榜的第五位。

从这三组排名数据不容易看出,奇瑞汽车的整体销量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且新能源车型有一定市场份额。可仔细观察发现,前八个月中,新能源车型销售数据占奇瑞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22.96%,奇瑞小蚂蚁和QQ冰淇淋两款车型的销量则占新能源车型的87.20%。

对于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奇瑞,新能源占比能超两成。但考虑到其新能源的销量主要靠售价3万-6万元的QQ冰淇淋和6万-9万元的奇瑞小蚂蚁来支撑,就难免让人担忧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毕竟,QQ冰淇淋对标宏光mini的代步车,奇瑞小蚂蚁则为入门级电动车,且均以低价抢占市场,如此二者支撑起来的奇瑞新能源,是很难看出在新赛道上的产品优势。

即便在新能源市场占了一席之地,但奇瑞在国人的印象中,依然是燃油车时代少有的能在核心发动机领域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家车企,而遗憾的是,如今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相应的技术能力并未达到众人的期待。

3

奇瑞的坎坷之旅

“全球超1000万车主,其中海外用户200万,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这是奇瑞汽车官网展示出来的自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自主品牌,在近年来的新能源赛道中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一个三线车企。

需知,在过去的25年里,奇瑞所经历过的挣扎、徘徊与奋起,也是自主品牌崛起的25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村办工厂获得近亿元的利润。手上握有一笔“巨资”村办工厂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恰逢芜湖市政府多年的“造车梦”还没实现。于是,在芜湖市政府的牵头下,这家不知名的村办工厂带着这笔巨额利润开启了一段自主品牌的造车之路。

1995年1月,芜湖市的造车团队前往欧洲考察,一次偶然机会引进了一条福特汽车在英国的发动机生产线。但由于当时国家对于汽车生产的严格限制,芜湖的造车项目只能秘密进行。内部将这一造车项目称之为“九五一工程”,即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头号工程。

1997年奇瑞汽车才算正式成立。两年后,奇瑞*台汽车“风云”车型正式下线,但因未获得相关的生产资质,风云车型的量产差点就“胎死腹中”。

奇瑞团队先是找来一汽合作,可盛极一时的一汽没看上奇瑞,最后奇瑞只能委曲求全,以“卖身”的形式从上汽手里获得一张“准生证”。

奇瑞汽车在2001年更名为上汽奇瑞,至此奇瑞的*车型奇瑞风云才得以正式量产。然而,随着奇瑞这匹黑马的崛起,外加奇瑞QQ和东方之子等车型的热销海内外,大众和通用有些坐不住了,先后就汽车的供应链和技术使用权对奇瑞发起了商业诉讼。

在面对各种知识产权的纠纷压力下,上汽不得不在通用和奇瑞之间选择了通用,2004年上汽奇瑞再次更名为奇瑞汽车。

在这场失败的“联姻”后,上汽和奇瑞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上汽更加坚定了合资品牌的发展定位,奇瑞意识到要想造车就得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和品牌垄断。

2005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入选“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这是继竺延风(时任一汽董事长)、于苗(时任东风总经理)和胡茂元(时任上汽董事长)之后第四位获得如此殊荣的中国车企掌舵人。

同在这个央视舞台上,尹同跃还代表奇瑞荣获年度“自主创新”单项大奖。至此,这场源于上汽、奇瑞、通用和大众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随后的奇瑞,便是一路攻城略地,扶摇直上。到2007年8月,奇瑞的第100万台汽车正式下线。再到2022年5月,奇瑞宣布累计实现了超1000万台的汽车销量。

如今回头看,奇瑞汽车的“起步难产”和“联姻挫败”,不仅是自主品牌成长之路的辛酸,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艰辛之写照。

正因如此,被海外汽车品牌垄断的市场和主导的产业链规则,也让以奇瑞为首的自主品牌意识到,在没有“背景”和“朋友”支持的民营汽车品牌,想立足市场,唯有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寻求突破。这也是奇瑞在燃油车时代能书写自身发展传奇的根本原因。

4

最后

在燃油车时代,奇瑞靠技术积累打破西方的壁垒,这一点值得国内所有车企为之称赞,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奇瑞无疑还需要更多的证明。

无论是在车型设计、核心三电系统、品牌营销与线下渠道铺设等方面,奇瑞将面临比燃油车时代更为残酷的竞赛,更遑论在此时去闯荡资本市场。

事实上,今年进入三季度以来,国产汽车的销量*上汽集团市值缩水16.52%,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市值跌去了24.50%,造车界黑马赛力斯市值更是大跌32.53%,吉利汽车市值直接被“腰斩”……

躺在燃油车功勋簿上的奇瑞,却在新能源时代上吹响上市的冲锋号,奇瑞的对手似乎已经不再是吉利或上汽,而是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

华宇注册开户_特斯拉与「蔚小理」能围剿BBA?新能源车逆袭巨头的时代来了?

1013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德系三大巨头无疑是新能源汽车中的*,这被国人称为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三大巨头一直占据着中高端汽车市场的龙头位置,然而就在最近以特斯拉以及国产“蔚小理”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巨头开始逆袭BBA了,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01

特斯拉与“蔚小理”能围剿BBA?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至少在5年前,恐怕都没有多少人能料到,在中国汽车高端产品市场,竟然会形成一场“百年老店”与“毛头小子”的暗战。

在电动化的“新世界”里,曾经执燃油车高端市场牛耳的BBA被拉回新的起点。在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1-8月高端SUV(车型起售价30万元以上)销量前十的排行榜上,共有三款新能源车型上榜,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以及蔚来ES6。

此前,高端SUV销量榜是燃油车的天下,除了把持着大部分席位的BBA,二线豪华品牌也分走一部分市场。

如今,改变正在发生。数据显示:今年1-8月,特斯拉Model Y以172418辆的销量位列榜单*,理想ONE实现了75796辆的销量位列榜单第五,蔚来ES6则以32877辆的销量登上榜单第八位。与此同时,这三款车型也是榜单中增幅*的车型,增幅分别达到187.8%、56.5%以及36.8%。

当然,这张榜单上BBA仍保持着豪华品牌燃油车市场*领跑的实力,奔驰GLC、奥迪Q5、宝马X3则分别以101200、99001、91950辆的成绩位列第二至第四位。但无法回避的是,燃油车与新能源领跑车型,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增长曲线。

从2019年开始,BBA开始集中推出其*批电动车型。如奔驰2019年上市了国产版纯电动汽车EQC,随后,奥迪的纯电动产品e-tron也实现了中国国产上市。宝马则在2020年9月在中国开启了iX3的预售。不过,在BBA*电动车型奔驰EQC、宝马iX3、奥迪e-tron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曾经旗舰款燃油车型的影子。

但是,消费者不愿接受“油改电”,曾经的品牌光环也没能给三款电动车带来助力,这也导致三款车型都没能在市场中掀起太大水花。

“BBA能够将底盘及操控质感等从80分提高到90分,但在车机、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上,新势力反而更胜一筹。”一位从事车型测评的媒体人表示。

01

新能源车逆袭巨头的时代来了?

看到上面的消息,相信很多人都会感觉很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BBA可谓是多少年汽车市场的**,在中高端市场上一度无人能敌,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和他们分庭抗礼?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

首先,新能源可不是油改电那么简单。说实在,看到当前整个汽车市场的变化大局,虽然很多人感觉很诧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对于BBA来说,当前的BBA其实还是在走很大一部分老牌车企做新能源汽车的老路,这就是“油改电”的逻辑,对于这些老牌车企来说,他们一直都认为所谓新能源汽车不过就是把汽车的功能方式由传统的用燃油改成用电,将烧油的内燃机改成用电的电动机。

因此,对于这些老牌车企来说,他们的新能源化道路就显得非常简单,这就是直接按照原车型进行一定的改变,从而直接进行销售,虽然BBA这些年的新款车型不像某些国内的传统车企那样直接照搬照抄把燃油改电动就直接推上市场那么简单,但是本质是差别却不是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就很难为BBA的新能源车型买单了,毕竟造新能源车不是油改电那么简单的事情。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点和BBA的优势并不匹配。众所周知,BBA作为老牌巨头车企,本身的市场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较强的发动机,过硬的汽车底盘设计,以及强势的驾驶操控体验,还有近乎*的性能调教,这些都是BBA这些老牌车企成功的关键。

不过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虽然也会在部分情况下关注这些点,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消费者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些之上,大家关注的是充电技术和续航情况,车机系统的设计如何,智能驾驶的体验怎么样,其实这些年车内娱乐系统和智能系统在BBA上面都是相对短板,甚至有些功能依然采用的是所谓的谷歌套件在国内几乎完全无法使用,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BBA,看上去不错却并不实用的系统,让人觉得BBA的优势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却是劣势。

第三,真正的用户体验和BBA的差距过大。BBA这些年的发展多在传统技术市场,真正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是没有,但是都是浮于表面,而像特斯拉以及类特斯拉门徒的国产造车新势力,他们则是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进行汽车设计的时候,BBA的设计依然是传统的造车设计逻辑,而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以智能交互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这样的理念对于被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经完全教育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大家更加喜欢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产品设计理念,而不是BBA的传统风格。

也许这种用户设计对于相对移动互联网渗透并没有那么深的欧洲消费者来说,大多数消费者也许还能够接受,但是对于连出门都不喜欢带现金的中国人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每个人的使用内核甚至是使用习惯之中,如果企业的产品设计并没有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话,过优甚至内卷的手机体验和过弱的新能源汽车体验两者就会形成巨大的消费者体验差距,这种差距会从根本上引发消费者的反感情绪,这其实就是BBA们难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有所作为的另一大原因。

第四,消费者消费风潮的崛起与差异。BBA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是传统大牌燃油车的心理定位,消费者的心智全部集中于燃油车之上,但是如果消费者要买新能源汽车的话,大家早就被特斯拉完成了消费者教育,对于当前的消费者来说,一说买新能源要么就是买特斯拉要么就是买国产的各大造车新势力企业,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蔚小理”。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买的是BBA的新能源的话,往往会被周围朋友认为是不是“人傻钱多”?如果是混动车型,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还可以用为了拿到车牌来进行一定的解释,但是如果是纯电车型的话,这么买总会让人觉得比较奇怪,这种消费风潮的心智教育其实也就注定了BBA在当前市场的劣势。

其实,BBA的新能源并不能说不好,但是如何真正用心去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可能才是这些老牌巨头最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这方面无法做到的话,目前的问题有可能还是会长期持续下去。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车载娱乐:互联网厂商的新战场

1010

近几年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基于封闭环境构建的车载娱乐场景,更是吸引了各大在线音乐、视频平台纷纷加码车娱赛道,其中车载音娱更是占据了车载娱乐市场的C位。早在2019年,易观就曾统计过智能汽车上的车载应用情况,据统计智能汽车所有车载场景中使用率前三的应用,分别是音乐86%、音频75%、导航69%。

值得关注的是,音娱生态由于吸纳了在线音乐、视频平台的各路资源,在整个车载娱乐生态链中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因此除了TME(腾讯音娱集团)、网易云音乐之外,诸如字节、B站、爱优芒腾等各大长短视频厂商,也都纷纷加码车载娱乐市场,试图在该市场分一杯羹。

TME乘风起势

在智能汽车产业持续迭代之下,车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音乐行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载音乐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63.6%,市场前景一片广阔。而在车载音乐领域,TME凭借入局早、布局快的优势,几乎垄断了车载音乐市场。

其实早在2016年,酷狗、酷我、QQ音乐三家合并后,酷我音乐便正式成立车载事业部,开始全面布局车载市场,时至今日酷我已与国内外60多家汽车品牌、千余款车型达成合作,市场占有率高达80%,后装渗透率更是高达95%,业已成为车载终端体量*的听歌软件。以酷我音乐在车载端的布局为契机,腾讯音娱集团开始全面推动其“软件上车”的进程。

从内容上来看,TME通过搭载TAI3.0,使其音频内容车载化从单一走向多元,持续丰富车上音娱生态。不像从前只有酷我音乐在加速奔跑,2020年腾讯车载OS系统TAI3.0发布后,其预装的APP——腾讯爱趣听,整合了QQ音乐、酷狗音乐、喜马拉雅、微信读书等多个手机移动端的独立软件,聚合成一个超级APP,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收听多种多样的娱乐内容,使其内容生态进一步丰富,这也使用户从手机端到车载端的使用黏性得到巩固。

在内容生态得到强化之后,TME又在品质上做出提升,持续夯实自身的竞争壁垒。今年7月,QQ音乐上线了杜比全景声音乐功能,8月便面向蔚来汽车推出了车载杜比全景声音乐服务,成为首家向汽车品牌提供车载杜比全景声的国内音乐平台;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讲,能在车载终端享受到影视端的顶流配置,无疑会增强其对腾讯音乐的好感度,这对腾讯音乐深入车载终端无疑大有助益。

总体来看,TME在车载端的音娱布局上,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这个“质”,既是内容形式上的完善也是内容源广度的延伸。TME将手机端的应用一个个搬到车载端,期待在车载端为用户打造一个与手机端无差别的体验感,也正是这种及早布局和对用户需求的不断挖掘,使其在车载娱乐领域确立了不容小觑的老大哥地位。

网易云音乐默默深耕

无独有偶,作为目前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双巨头中的另一位,网易云音乐也在车载端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每首歌下的故事、亲密朋友一般的每日推荐、*厂牌的运作、独立音乐人的入驻、翻唱,“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已经并列为在线音乐行业里的“双子星”;作为在线音乐市场中备受瞩目的另一方势力,日前网易云音乐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也引发了不少热议。

一方面,网易云音乐通过不断增强与车企的合作,为其深入布局车载音乐铺开道路。9月21日,小鹏G9上市宣传中的“Xopera小鹏音乐厅”备受关注,网易云音乐通过向小鹏提供杜比全景声服务,升级了用户在智能座舱内的体验感,这部分展现了网易云音乐与车企合作的基本思路。而在此次合作之前,网易云音乐就已与理想、特斯拉、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展开过一系列类似合作;此番合作进一步验证了其在车载终端生态上不断拓展业务的决心。

另一方面,网易云音乐将音、视频技术赋能于车载场景,既是在车载终端服务的延伸,也是其对服务转型的一次尝试。据官方披露,网易云音乐拥有一支行业*的音、视频技术研发团队,聚焦了音乐理解、处理、生产三大前沿技术,立足于已有技术,网易云音乐与车企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音、视频技术在车载终端的下一步实践办法,可见网易云音乐在试水车载终端上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然而,无论是与小鹏G9合作,还是在技术赋能车载场景的落地,都不难看出网易云音乐所谋求的并不仅是车载端的“内容供应商”,而是“技术服务商”,在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是其对车载生态表层、里层多线路探索的期待。也正是因为网易云音乐在车载终端业务上的不断深耕,才使其在车载音乐市场有了能和TME叫板的底气。

视频厂商强势来袭

在音频内容加速上车的同时,作为另一个车载娱乐的流量必争之地,字节、B站、爱优芒腾等各路视频巨头也纷纷进场,抢占车载视频应用场景的高地。

一方面,短视频玩家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了其在车载娱乐场景的参与度,打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比如,去年字节跳动面向汽车端开发了免费车机应用“火山车娱”,该APP集成了整个字节系的内容生态,包括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在内的多渠道内容,通过AI文字转语音的TTS技术将可视内容音频化;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另一巨头,B站也推出了哔哩哔哩车机版,FM、视频后台听播成为其主打内容。目前来看借助高粘性的用户,短视频巨头们正在试图在车载场景内撕下一个新的流量口子。

另一方面,长视频玩家加速“上车”,在提升参与度的同时也推动了车载大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自2018年起,爱奇艺就与蔚来、理想、小鹏、上汽等厂商进行合作,并于今年4月推出“爱奇艺音效”技术,在车载终端音质供应上再添筹码;与此同时,优酷、芒果也与包含小鹏、上汽、赛力斯在内的多家车企达成合作;随着长、短视频厂商在车载端的积极入局,以及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演进,车载硬件赛道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

对比地看,短视频平台凭借其视频内容音频化,以及短视频内容保留的多元化处理,使其在音、视频在线平台布局车载端的竞逐赛中找到了一个新发力点,既保留了自身原有的内容特点,也使其视频内容音频化之后有了和音频巨头“抢食”的战斗力;而长视频内容的发展由于更专注于剧作内容的展示,加之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推进,长视频内容的“上车”在丰富车载娱乐生态的情况下,使得大屏化趋势也日益显著。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致力于汽车显示服务的京东方精电,2021年公司8寸以上车载显示市占率位居全球*,2021年公司收入约77亿港元,同比增长71%,其中车载显示占比84%,成了妥妥的新增量市场。

由此不难看出,汽车智能化使在线平台的应用场景得以优化,而在车载终端的一整个生态链中,内容领域的持续扩充也使硬件市场沾到不少光,共同丰富了车娱生态。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下,除了音频上车、视频上车之类的“常规操作”外,车载娱乐的发展似乎还有不少新可能,耳朵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部分厂商在解放双手上也在持续发力。

“游戏上车”渐入佳境?

提到车载娱乐、车载大屏,就不得不说到音、视频娱乐之外的另一板块——车载游戏。近两年,L4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使得“游戏上车”风头正劲。

一方面,“游戏上车”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音、视频上车早已经为其开了先路;另一方面,VR/AR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游戏上车”还没办法脱离显示设备的硬件搭载;而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游戏上车”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据了解,目前马斯克在车机系统中内置了“Tesla Arcade”(特斯拉街机)的游戏平台,而在国内市场中,比亚迪、小鹏也紧随其后,拓展了包括飙车游戏在内的部分车机手游;“游戏上车”能成为一大风口,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之间有剪不断的关系。

无独有偶,2021年12月,蔚来在Nio Day大会展示了其与NOLO合作推出的车载VR头显和车载AR眼镜;2022年6月,奥迪宣布旗下部分车型将配备支持Holoride的MIB-3信息娱乐系统,后排乘客可以佩戴VR设备,通过蓝牙与车辆进行无线连接,观看电影、畅玩游戏和玩家互动,使得等诸多科技厂商与车企之间的合作得以加深。

不过,虚拟现实技术入局车载娱乐场景,在提升了车载终端娱乐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质疑声。2021年,特斯拉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漩涡,究其原因是其在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后,新功能支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玩游戏,此事不仅引起了消费者对其影响行车安全的不满、投诉,也引起了美国安全监管部门的注意。然而马斯克却在今年7月16日表示,特斯拉在集成Steam平台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下一步就要在特斯拉上建造完整的Steam游戏库,从马斯克的态度里足见车载游戏市场对车企的巨大吸引力。

另外,车载游戏的安全性也成了最现实的落地难题。而正如用户担心的一样,即便不谈车载游戏、车载VR,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在交通事故上年年都有热点话题,一直在消费者的欢迎与质疑声中生存,而在特斯拉三番两次地发生安全事故,引起消费者维权的背后,车载游戏是否能获得预期中的发展尚不可知。

但总的来说,随着车载终端娱乐生态的不断丰富,以及各大在线厂商在相应配置上的进一步努力,车载娱乐场景市场潜力可观。据ICVTank研究统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规模占比将达46.4%,所以车载娱乐市场的前景值得期待。

但正如特斯拉在安全性上接连遭遇的诟病,车载娱乐仍是一种智能汽车使用性能之上的消遣附属品,其必须在不影响安全行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娱乐内容规模化上车,在此之前,一切积极的前景展望都需要通过未来各方实践的成果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