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平台官网_跨境电商第 一股,是怎样一地鸡毛的

1209

近日,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跨境通”)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徐佳东(2021年5月卸任)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立案侦查。

公告显示,在徐佳东卸任后,公司发现其在职期间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犯罪行为,目前已经公安机关侦查查实,具体金额及涉案人员尚待有关部门的最终确认。同时跨境通表示,将尽*努力追回损失。

不过,在调查公告发布的同时,徐佳东发布朋友圈称,侵占公司巨额资产纯属诬告陷害,杨建新(跨境通股东之一)与他的个人经济纠纷、私人恩怨由来已久,自己之所以离开环球易购是遭到了杨建新及其势力的排挤。同时,他还表示,自己已经掌握杨建新的犯罪证据,并将以此维护公平正义。

在2020年业绩暴雷后,跨境通陆续通过变卖子公司度日,随着其核心业务中的两大支柱“帕拓逊”完成出售、“环球易购”被申请破产清算,同时公司董事长、监事、内部审计负责人前后辞职。2022年,该公司又陷入了因虚增存货及转结成本引发的证监会连环问询。

不过在今年三季度,跨境通凭借剥离上述两项核心业务,仅计算“优壹电商”部分收入保障了盈利,并取得了”2020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摘下了退市的帽子。

随着原董事长、总经理徐佳东被启动调查,“跨境电商第 一股”跨境通仍需面临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难题。

01、历年账簿成谜

深陷官司泥潭

2021年末至2022年9月,深交所就跨境通2020年虚增的44.24亿元存货业务冲回并恢复增加其他应收款42.23亿元问题进行了“刨根问底式”地问询。引得跨境通召回已离职的核心技术人员、财务人员成立整改小组,弥补此前的账面“窟窿”。

据问询回复公告显示,环球易购在2020年及以前年度将往来款项直接转入存货42.23亿元,因少结转成本导致存货虚增2.01亿元,合计虚增存货44.24亿元。为了消化该存货,环球易购又进行虚假处置,如虚增2020年度营业成本17.79亿元,虚假核销存货26.45亿元。

随后深交所发现,上述虚增存货、少转结成本的操作在2019年、2018年同样存在,然而受困于当时的业务系统数据无法完全取得并加以核对。

基于这一份漏洞百出、又经过反复调整的2020年财报,徐佳东多次遭到监管批评、警告、处罚。同样是因为这份无法让审计单位点头的财报,才导致跨境通收到了退市警告。这或许是近期跨境通宣布徐佳东涉嫌职务侵占罪的原因。

不过,在调查公告发布的同时,徐佳东发布朋友圈称,被启动职务侵占调查“十分震惊但也意料之中”,因为杨建新与他的个人经济纠纷、私人恩怨由来已久,自己之所以离开环球易购是遭到了杨建新及其势力的排挤。

最后他表示,公告提到的侵占公司巨额资产纯属诬告陷害,反而是自己已经掌握杨建新的犯罪证据,并将以此维护公平正义。

截至目前,跨境通虽然摘除了退市风险的“帽子”,但其官司和欠款仍未得到妥善处理。

天眼查信息显示,跨境通近年的司法纠纷高达240例,案由统计最高的是买卖合同纠纷。从原告主体来看,多以玩具公司、物流公司等供应商为主。从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诉讼来源于资金纠纷,主要是跨境通欠款。

最新披露的诉讼信息显示,跨境通已经与深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和解协议》。但因跨境通、香港环球、肇庆环球未履行上述协议,深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跨境通、香港环球、肇庆环球仍剩余本金1.58亿元及债务产生利息未执行。

此前,跨境通曾将希望寄托在与另一跨境电商巨头希音公司的股权转让上,但据跨境通在今年8月披露的信息显示,希音公司已经申请解除相关协议。

公告显示,希音公司作为原告,请求判令解除跨境通与其签订的《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跨境通返还已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合计8238.47万元,并向其赔偿资金占用损失约290.99万元。根据11月跨境通在投资者交流平台的回复,上述诉讼仍在进行。

02、趁东风

扩张并购而来的“跨境电商第 一股”

跨境通,原名山西百圆裤业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圆裤业”),是创始人杨建新在山西多次创业后,最终实现规模扩张的裤子行业品牌连锁经营企业。

资料显示,百圆裤业主打百元左右的男女裤、休闲裤等款式,2011年上市之初,业务遍布国内主要省市地区,一度在全国拥有超1500家门店,并配套了十多个物流配送基地。

但因本身品牌名气不大,2010年前后电商平台混战兴起持续挤占线下门店,同时百圆裤业面对加盟商管理不善,上市前三年业绩营收表现平平,净利润甚至出现下滑。

在业绩徘徊间,杨建新带领百圆裤业转型,首先瞄准的是当时备受投资机构们追捧的跨境电商行业。2014年,百圆裤业斥资10.32亿元并购环球易购,2018年公司全资控股帕拓逊、并购优壹电商,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完成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搭建与转型。

在此期间,环球易购创始人徐佳东通过定向募资的方式,置换来了百圆裤业的部分股权,成为该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一。2015年正值跨境电商有棵树、赛维电商等企业融资、上市热潮,百元裤业转型跨境电商,更名为“跨境通”,也被业界视作是环球易购借壳上市。

事实上,在环球易购的带领下,叠加帕拓逊、优壹电商的稳定创收,2015年至2018年,跨境通营收实现飞跃,从39.61亿元增至140.18亿元,净利润也从1.66亿元增至6.13亿元。公司原本的线下裤业连锁经营业务,则被下放至子公司运营。

正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时,2018年9月杨建新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欲将公司全权交由徐佳东负责,但不足2个月,杨建新又撤回了该协议,重新掌权。虽然并未做披露,但从股权变动痕迹不难看出,彼时公司内部斗争之激烈。

2019年9月,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一份合作框架协议,从杨建新手中获得了公司实控权。徐佳东也在年末转让部分股权交给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第二大控股股东降为第三大股东。

杨建新隐身幕后,徐佳东话语权削弱,公司高层内部掌控权之争因此也告一段落。

03、从百亿营收到巨额亏损

回看财报,公司业务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

跨境通旗下环球易购、帕拓逊都主打3C电子、服装等产品,借助亚马逊、速卖通、eBay、Wish以及多个独立站零售平台带动公司收入持续上涨,而主打母婴产品的优壹电商则主打京东国际、考拉海淘、孩子王以及阿里天猫等进口分销渠道。

根据跨境通在问询回复公告中表示,环球易购为提高平台在海外地区的市场份额,逐渐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大铺货力度,存货规模持续上升。

据悉仅2017上半年,环球易购的存货就环比增加了约13亿元;2019上半年,跨境通仓储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在20个国家建立了67个海外仓,物流专线超60条。

为了支撑这一扩张速度,弥补总体仍为负数的公司现金流,跨境通不得不频繁发行债券、向银行举债。

然而随着跨境电商竞争加剧,公司电商营收增长放缓,叠加融资渠道收紧以及2019下半年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冲击,使得凭借薄利多销取胜的环球易购在欧美市场销售规模下降、存货积压,遭遇大量供应商讨债。

2019年上半年,跨境通归母净利润仍有4.6亿元,但到了2019年年报,却显示公司净亏损额达到了27.08亿元,利润同比下降534.82%。

据悉,跨境通在欧美市场占总销售额的77.41%,其商品滞销的冲击不言而喻。存货“暴雷”的跨境通随后又遭遇了海外疫情的冲击,消费电子、电器、服装甩卖清仓基本难以执行,只得计提大额商誉、存货损失。

尽管跨境通承诺将持续深耕欧美市场,并扩展拉美、北非、东欧等地,但巨额的存货压力并没有给公司太多选择,仅2019年计提的存货损失就达到了26亿元。

进入2020年,跨境通再度计提净亏损20.6亿元。金融机构相继削减其对跨境通的授信额度,为偿还公司三年期债券、多笔外债以及各项短期借款、应付款项,跨境通在陆续出售了数家跨境电商子公司后,决意卖掉经营稳定、净利稳定的“帕拓逊”业务。

帕拓逊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18.24%,并在2022上半年创造了20.47亿元的营收,1.52亿元的净利润。但较为“致命”的是,帕拓逊创造的净利润已然占到当时公司总利润的56.09%。

最终,帕拓逊股权被出售给了创始团队,以及小米顺为资本、鼎晖投资、纵腾网络等13家老股东,作价20.2亿元。据公告,本次售帕拓逊所得计增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约7.7亿元。

在帕拓逊出售后不久,2021年5月,跨境通被实施了标志退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改名“*ST 跨境”。同月,徐佳东以及公司监事、内部审计负责人前后辞职。但不难看出,公司的危机仍在继续。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华宇开户_李一男「解散」自游家?

1208

官方发布新车无法交付致歉信的前一天,自游家一线员工已经提前察觉到了大厦将倾的信号。

字母榜获悉,12月6日当天自游家所有一线销售人员的企业微信已被停用,无法跟外部人员联系。12月7日,自游家所有一线销售人员开始办理离职手续,根据入职时间长短发放遣散费:6个月内给予1倍赔偿,6个月到12个月2倍,12个月到18个月3倍,18个月到24个月4倍。一位销售员工还向字母榜透露,现在所有的公司群都已经解散。

针对上述情况,字母榜向自游家官方求证,暂未得到对方回复。

就在忙着给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同一时期,自游家正式官宣了造车项目失败的消息。12月7日,牛电科技创始人、曾被称为“华为太子”的李一男新造车项目自游家汽车,对外宣布*车型自游家NV无法交付的情况:“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NV在短期内将无法交付,这意味着我们期待的美好旅程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

此外,自游家官方表示用户支付的意向金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有24376名用户支付了1000元意向金,此次涉及的退款金额或达到2400万元。而关于赔偿事宜,官方表示会为用户赠送一台自游家NV车模,并附送200元星巴克消费卡。

然而,对于这样的结局,李一男其实早有预料。今年5月,李一男在接受采访时坦然地聊到“造车失败”,他说:“走不下去就走不下去。肯定会难过,你只能回家哭,你还能怎么样?自杀吗?我也不是*次经历公司倒闭了。但至少我们要留下最后一笔钱,付遣散费,N+1,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大不了看钱不行了就不搞了,先把供应商的钱还了。”

但谁也没料到,这场造车大剧结束得如此之快。

01

造车资质上的缺失,成为自游家走向失败的一大致命问题。

在12月7日自游家公布的无法交付告知信中,落款写的并不是公司名小牛或者牛创,也不是品牌名自游家,而是一家名为“大乘汽车”的汽车制造商。在10月初的发布会上,李一男给出的说法是,“自游家团队以软件、智能、三电等前瞻技术领域赋能大乘汽车,共同提高整车和智能软件水平。*产品自游家NV由大乘汽车常州金坛智慧工厂专属产线生产”——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代工模式”。

代工模式本质上并没有错,只是代工方的选择需要相当谨慎。比如蔚来选择的江淮,最起码也是拥有数十年汽车制造经验的大型主机厂。而像海马汽车,当初就因为自身经营问题,险些拖累了代工合作伙伴小鹏汽车。

李一男选择的大乘汽车,自己还留有一堆的“烂摊子”没收拾完。选择与大乘汽车合作,更像是李一男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里。

对于大乘汽车,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李一男下场造车的2018年,时任众泰汽车董事长的吴建中把众泰金坛基地和抚州基地交给了他儿子吴潇,吴潇凭此基础创立了大乘汽车。彼时的众泰金坛基地,也就是现在位于常州的江苏金坛大乘汽车科技产业园,正是自游家NV的诞生地。

但在11月底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并没有出现大乘汽车以及自游家相关的车型申报。这也就意味着,李一男的自游家NV并没有获得“准生证”。

问题还是出在李一男找的代工厂大乘汽车身上。据一位接近常州政府相关人士向字母榜透露,截至目前,自游家的资质仍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大乘汽车也没有独立的资质,目前只有一个工厂,并且已经停产多年。另外,根据常州工厂自游家员工收到的通知,“生产基地的员工已经开始分批次办理离职手续,公司计划是全部清退。”

工信部曾在2020年发文,对于停产24个月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再次生产需要经过工信部的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已经破产的企业,可能会被撤销资质。对于自2019年就陆续传出“资不抵债”“停工停产”等负面消息的大乘汽车来说,自然也不会有例外。

02

用“命途多舛”来形容李一男的创业历程,毫不为过。

2015年6月,李一男所创办的牛电科技发布了旗下*产品——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N1,售价区间3999元-4999元,这款产品奠定了小牛在两轮车行业的品牌力。然而,这场发布会后的第三天,李一男因涉案被带走,从此就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

直到2018年,也就是李一男重获自由后的第二年,小牛电动成功完成纳斯达克上市。当时,李一男还亲赴华尔街见证敲钟时刻,不过彼时他早已淡出管理层。从美国回来后的第二个月,李一男就开始物色造车的项目。

最早的时候,李一男给造车项目取的公司名叫NIUTRON(牛创),结合了小牛的 “NIU” 与宇宙中最小的不带电粒子 “Neutron”(中子),代表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而汽车品牌名选用了“自游家”,*产品命名为自游家NV。所谓的自由,对应着“城市探索”的产品理念,即兼顾城市通勤和长途旅行的双重需求。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一男把造车公司牛创的北京办公地放在了“小牛电动” 的同一栋楼里。据字母榜了解,牛创早期的研发人员很多都来自小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一男似乎也意识到,用两轮电单车的方式造汽车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他想打的是高端电动车市场,“我们学理工科的是那种 top down 的思维。”从李一男的思路来看,当初造小牛的时候就是靠高端先立住市场,然后持续进行产品下沉,扩大市场规模。

然而,造车时候问题就来了——“如何立住一个高端汽车品牌形象呢?”

纵观“蔚小理”的成长过程,蔚来靠服务体系赢得用户口碑,小鹏靠超前的智能化体验吸引尝鲜用户,理想则是用*的产品能力在细分市场里快速蚕食份额。实际上,从李一男造车的发展路径来看,他选择跟随理想汽车的脚步,用最少的钱,撬动*的市场。

但问题又来了,以前造小牛两轮电动车的技术,压根没法复用到汽车上。从李一男的实际行动来看,他造的车更像是一个“大杂烩”,把各种供应商的现成技术方案进行整合。

03

即便李一男把车造出来,如何在当下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车卖出去,将是一个比量产更大的挑战。

造车新势力圈中的车企,大致形成了两派:一派以“蔚小理”为首,选择跨界造车,它们通常有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亦或是独特的商业模式;另一派就是传统车企成立的新品牌,比如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东风旗下的岚图,吉利旗下的极氪等。

自游家更像是“蔚小理”这一派的选手,但从2018年投身造车之后,李一男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特长。相反,自游家把资源和时间都花在了“模仿”理想汽车这一成功案例的身上。

2018年10月10日,理想汽车发布了旗下*产品理想ONE,把增程式电动车这条当时属于“非主流”的技术路线推向台前。而在理想汽车刚起步的阶段,李一男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私底下经常还有交流。李一男试图从李想那偷学一些造车方法论。

从车型信息上看,李一男的自游家NV这款车,完全就是照着理想ONE打差异化。比如四缸增程器、5秒级加速、超大后备箱空间、更低的售价等等,确实要比几年前发布的理想ONE更有竞争力。但奈何理想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和量产,李一男却还停留在人家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模仿”。

但即便是搞模仿,李一男的自游家也没有做到“学以致用”,依旧按照传统汽车制造的模式,靠大量采购现成供应商方案,缺少自研的技术创新亮点。

首先,自游家NV的增程版车型,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增程器(发动机),它直接采购了来自东风的C15TDR系列发动机,1.5T四缸、热效率高达41.07%。该发动机还搭载于东风风神AX7车型上,不过这款车售价只要10.69万-11.39万元,比自游家NV便宜了近三分之一。

其次,自游家NV的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并没有拿下头部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而是选择了二线品牌蜂巢能源和欣旺达。与常见的采购电芯、车企自己组装成电池包不同,自游家NV是直接向蜂巢能源采购的电池系统。这意味着自游家大概率并不具备电池包组装的能力。

再则,自游家的智能驾驶选择全面“躺平”。在新车发布会上,李一男号称全系标配24项AAD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功能,但实际上是采用了地平线提供的Mono前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理论上,这套合作模式是由地平线提供J2芯片以及感知算法,由车企自行完成ADAS(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据字母榜获悉,自游家NV的ADAS功能,并非自主完成,而是由国产全栈Tier1 福瑞泰克完成的功能开发。

最后,自游家*投入了资源与精力进行研发的车机系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问题频出、质量堪忧。

比如,李一男在此前发布会上表示,自游家NV智能座舱方面的品牌理念是“科技无感知”,做法便是在车机系统方面直接把苹果CarPlay和华为HiCar搬进车,与自游家自己的NIUTRON OS系统,通过积木拼插交互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但实际体验并没有李一男在发布会上说得那么美妙。因为CarPlay的原理是利用手机的算力来进行功能投屏,因此系统对手机的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更何况自游家的CarPlay需要展示的内容比较多,这导致了用户在进行无线CarPlay和无线充电时,手机卡顿和发热问题会格外突出。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自游家并没有多少胜算。

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表示:“高意向客户对比最多的是理想L8和即将上市的L7,但是自游家NV战败率很高。*,自游家本身没有宣传声量,客户感知度低;第二,城市家庭大空间SUV的市场被理想彻底摁住了。”在他看来,30~40万的新能源大空间SUV在一二线城市自然增量达到饱和,导致竞争激烈,会出现很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所以,自游家NV这样一款平庸的产品,最终只能提前宣布结束自己的生命。

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27岁就当上华为常务副总裁的李一男,在外界看来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后,有很多人期望李一男能够成为李斌、何小鹏、李想之后,第四位创业造车奇才。

如今看来,李一男可能要比贾跃亭更早地离场了。

华宇测速地址_同事辞职后,成了最快乐的人

1208

从杂志社辞职一年后,潇雨成了杭州的“野生代言人”。

潇雨,江湖人称“小鱼”(谐音梗扣钱),目前居住在杭州。因为太会玩,她上了报纸,录制了杭州本地的电视节目,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了一群关注者,甚至还能被路人认出来。

人如其名,潇雨总是像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生活的河流里快乐游戏。

因为太会玩,小鱼在杭州当地小有名气。/图:潇雨

小鱼认为,快乐可能也是一种天赋,很多人的烦恼在于太不会玩了,于是她和朋友尾巴一起创办了活动平台“小鱼尾巴丨杭州citywalk”,带着一帮人在杭州的街头巷尾玩。

她和年轻人交朋友,在老社区玩捉迷藏,也和老年人交朋友,给他们拍照。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和她一起看见了生活的更多选择。

现在,小鱼和尾巴的朋友已经有上千人,能够塞满5个500人的群聊了。他们在群里分享哪家饭店*吃,哪里的Tony最靠谱,有人在群里交到了朋友,还有人交到了男/女朋友。

人们为了快乐相聚。前段时间,群里因为一条新闻差点吵起来,但很快有人说,这是个快乐的群,别吵了。

01、拥抱随机性

小鱼把城市当作自己的游乐场。

就像游戏里的地图一样,她划分出各种各样的路线,解锁地图里的各个地点,用不同的方式去打开城市。而城市里的人,就像游戏里的NPC或其他玩家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提供打开这个游戏的新视角。

拥抱随机性,正是加入这场游戏的秘诀。

或许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小鱼只要去到一个新的城市,就会到处去认识城市里的人,比如从机场出来打车,就开始和司机聊天。顺着不同人的视角,她能去到很多在网络上根本找不到信息的地方。

不久前,小鱼和朋友去了一趟川西。有一天,他们从酒店出发,准备开始计划的行程,车刚开了300米,看到一个广场上有许多穿着藏服的人,他们就下车去看热闹,结果赶上了一场婚礼。

和广场上的人聊了之后,他们才知道,新郎来自当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所以这场婚礼特别隆重,有10个伴郎和10个伴娘,周围所有的村寨里的老人都前来庆祝,大家多少都有点儿沾亲带故。新郎还把当地最贵的一个酒店包了下来,在那里开了40桌,请客吃饭。

小鱼觉得好气派,所以也和朋友一起混了进去,待了一个上午,看他们结婚的各种仪式。

婚礼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献哈达,在场所有人排起长长的队伍,轮流上去给新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小鱼和朋友们也找来4条哈达,混到了排队的人群里,用当地的方式给这对新人送去祝福。

在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族人中,他们4个穿着羽绒服的闯入者,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有趣,还被当地人留下来蹭了一顿昂贵的午饭。

这场计划外的婚礼,让小鱼认识到了“嘉绒藏族”这个群体。后来查了资料她才知道,嘉绒藏族是藏族和羌族混居地诞生出的一个非常小的族群,总共只有8万人。

还有一次,小鱼和朋友漫无目的地在新疆旅行,坐火车从喀什到莎车时,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柯尔克孜族的男生,“长得非常帅”。

被男生的颜值所吸引,他们不仅又在莎车逗留了几天,还决定跟着这个柯尔克孜帅哥回他的老家阿克陶。就这样,因为认识了新朋友,他们解锁了一个根本没有游客的城市。

小鱼在文章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看过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面积之和仅仅占据全国的0.33%,即便加上杭州、南京、青岛等15个新一线城市的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不到3%。所以,超过全国面积97%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我们一无所知。”

发现自己在“玩”上的天赋后,她便开始招募更多人一起玩。/图:潇雨

在杭州的日子里,她用各种方式打开这座城市,发现自己在“玩”上的天赋后,她便开始招募更多人一起玩——比如,把朋友们带到人来人往的凤起路地铁站,一起捉迷藏。

“最厉害的一个人躲在一架摩托车上,钻进了雨衣,只露出来一对眼睛和一双脚,我们好多人在他旁边来来回回都没发现,成了当天的头号赢家。另一个倒霉蛋则连着被抓了五六次,只好举双手投降。”

小鱼还被邀请去参加杭州的本地节目《茅莹今日秀》,在一群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中,她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有人说:“我在杭州就像一个游人,她讲了很多点我都没有深入地去看过。”

02、玩耍没有KPI

辞职后,小鱼突然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正好遇上随心飞热卖,于是也开心地买了一份。

她看到有不少买过的人都留下好评,有人每周末都出去玩,甚至有人号称“回本四万块”,她心想,这下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没想到的是,随心飞到期之后一看,小鱼发现自己竟然只飞了一次。

看到只用了一次的随心飞,小鱼心说这也太亏了。不过转念一想,她又觉得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加开心自在。如果为“不亏本”而非常疲惫地“打卡”各个目的地,那不是给玩耍也下了一个KPI吗?

“我虽然只飞了一次,但是那一次的旅行体验非常开心,所以好像也并不算亏——但给我的教训是,我今年没有再买随心飞了。”

今年11月,因为想喂海鸥,小鱼去了昆明。结果到昆明三四天了,她还没有去滇池喂海鸥。她发现了一家可以申请住宿的书店,便住了进去,结果一进去就出不来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她就去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一点新鲜水果,再吃个早饭,其余时候基本没有出门,窝在书店里看书。

之前心心念念的喂海鸥,似乎已经不再是此行的*目的。

后来小鱼终于去喂海鸥了。/图:潇雨

与自己的松弛相比,小鱼发现,身边的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太会玩,甚至很多人生活得非常焦虑,而这种焦虑主要来自对“虚度时光”的恐惧。

比如,有的人如果某一天中午睡了两个小时午觉,起来都会觉得非常愧疚,因为他的同龄人正在努力工作。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劳动、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去创造一些社会价值,就会感到这段时间完全被浪费了。

甚至连本来意在让年轻人逃离社会时钟、探索自我的gap year,也成了一些人学技能、自我提升的时间。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即使玩耍,也必须玩出个名堂——*能学学视频剪辑,做个网红博主。总之,你得想方设法量化和变现你的时间。

小鱼不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她想起高中时许多老师都会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多学10分钟,你在高考就可以多战胜1000个人。”

这句话和每个人都听过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样,都在暗示我们,如果这10分钟你没有学习,高考就会比1000个人要落后。

在这样的观念下,大家都不敢玩。小鱼甚至回想起,她的同学为了多学一会儿,甚至会节省下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的时间,趁大家排队的时候,多做几道题,等到食堂没人了再去吃饭。

“可是那时能吃到的全都是剩饭了,而且是冷掉的,可能爱吃的菜也没了。他们选择每天吃剩菜,也要给自己节省出10分钟或者15分钟的学习时间。但我觉得,每顿饭都吃得很好、有了更好的休息,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状态去学习。”

过去的孩子王长大了,开始带着一群大孩子玩。/图:潇雨

小鱼的父母都是老师,不过她从来没有补过课。爸妈在给其他学生补课的时候,她就在外面带着一帮孩子玩。

她读到过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当作家和带活动有点像,都是安排别人的闲暇,使他们感到没有虚度光阴。

如今,过去的孩子王长大了,却发现大家都忘了什么叫做“闲暇”,于是她开始试着带着一群大孩子玩。

“如果很多人都不会玩,那我就努力试着能带大家一起玩。”

03、仪式感之必要性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小鱼在杭州包了一个天台,60多个人来给她庆祝生日,非常有排场。

每个到场的人都给小鱼带了礼物,有一串气球拧成的小熊、朋友*调配的香水、用自家杀的猪做成的火腿片、畲族的腰带……晚上,小鱼满载而归,高兴地唱着歌回家。

“那几天出门的时候,我挂着新收到的包,戴上新收到的腰带,喷着新收到的香水——就感觉非常体面。”

对小鱼来说,仪式感非常重要,它能让每一个日子都有一些值得期待和回忆的事情。比如最近的狮子座流星雨,只要愿意抬头仰望天空,所有人能看到,这一天也会因此变得不同。但如果选择打游戏或者睡觉,一个月之后可能根本想不起来这一天和其他日子有什么区别。

而仪式感也不一定就是烛光晚餐和999朵玫瑰等常规剧情。前段时间,小鱼送给朋友一份礼物,是她在昆明的街头捡的银杏叶。她想,杭州的银杏叶已经掉光了,而昆明比杭州要热一些,大街上都是银杏叶子,这样就能帮杭州的朋友延长这个秋天了。

于是,她在银杏叶上抄了几首诗,然后夹在一本书里给朋友寄了过去。

小鱼说,这件事几乎没什么成本,其中最贵的就是快递费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捡了树叶,还读了很多诗,收获了很多快乐,还把这份快乐分享给了朋友。

“虽然礼物不怎么贵,但是对于对方来说,收到礼物的一天就会非常开心。”

小鱼就像一条嬉戏的小鱼,时不时跳出水面,在水中荡起一圈圈涟漪,将快乐的能量波发散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快乐可以量化成金钱,那小鱼一定是最富有的那部分人。不过,快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永远无法被量化。

华宇开户_「我在德国卖光伏」

1208

12月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光伏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展望报告》,其中数据显示,2022年前十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58.24 GW,同比增长98.7%。

“2022年1-10月,光伏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为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光伏组件出口量132.2GW,同比增长61%。”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报告中指出。

创下新高的出口数据,背后是中国光伏人开拓海外市场多年的成果体现,例如国内知名分布式光伏厂商江苏赫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顾浩,便是中国光伏出海大军的代表之一,如今他正在德国法兰克福为公司拓展欧洲市场。

“今年(2022年)是赫冉进入德国市场的第二年,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德国以及周边市场的渠道建设上,我们希望借着欧洲能源乱局的机会,可以实现业务量的倍增,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我们的业务规模会上一个新的台阶。”12月1日,顾浩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德国卖光伏”的故事。

“新能源是*次有机会实现全产业链出海的机遇,而光伏可以说是新能源产业的出海排头兵,现在哪怕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都已经具备了海外应标的能力。”11月30日,一位上市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总监王峰如是告诉记者。

而根据中信证券在11月29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的测算,预计2022年和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分别为250GW和350GW,2023年同比增幅仍将达到40%。光伏赛道依然呈现出超高的景气度。

01、出海

11月30日,顾浩驱车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发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当地举办的一场光伏展会。

从顾浩分享的光伏展现场照片中,记者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老面孔”,诸如华为、晶科能源(688223.SH)等国内光伏领域的领军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展位现场也都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光伏厂商来说,“出海”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

“其实国内一直对光伏产业存在一个误解,觉得国内的光伏厂商是在过去十来年先做好了国内市场才开始出海的,实际上很多光伏厂商从起步就已经瞄准了海外市场,甚至可以说靠做海外发的家。”王峰向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所存在的经济性不佳的问题。

“差不多十年以前,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是比较高的,国内做电站算不过账,反倒是欧美那边觉得无所谓,然后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技术进步、规模提升,才真正将光伏的度电成本打下来。”王峰说。

2022年7月13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其中数据即显示,2010-2021年期间,全球太阳能光伏(含集中式和屋顶式)平均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幅度达到了88%。

“CPIA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之前有测算,现在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比燃煤电价低了近30%,光伏发电可以说是新能源中*性价比的选择,这样一方面逐步打开了国内市场,也进一步加速了海外需求的提升。”王峰表示。

此外,记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欧盟委员会便制定了《欧盟2050战略性长期愿景》,其中提出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要达到32%。

而近年来国际地缘形势的变化,又进一步加速了欧洲谋求能源独立的愿景,2022年5月18日,欧盟通过了REPowerEU计划,其中指出欧盟到2025年光伏装机容量应超过320GW,到2030年要超过600GW。

“到2025年,所有新建筑以及能耗等级D或以上的现有建筑,都应安装屋顶光伏设备”。该计划指出。

经济性显现、高预期政策使得光伏成为全球能源变革下的高景气赛道,而来自中国的一众新老玩家也开始跻身其中,顾浩所在的江苏赫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即是其中之一。

“赫冉是在2020年的时候进入欧洲市场的,而德国是我们进入欧洲市场的*站。”顾浩说。

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德国作为落地欧洲市场的首站,首要原因在于德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属于老牌市场,其光伏装机量一直*于欧洲其他国家。

根据记者查询德国联邦网络局11月公布的数据,德国今年前10月新增光伏装机总容量达到了6.13吉瓦,而2021年全年新增的装机容量仅为4.4吉瓦,对比之下,法国今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为1.09吉瓦,意大利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光伏装机1.6吉瓦。

“从市场容量的角度上讲,德国有足够大的市场给你去开拓。”顾浩表示。

除了市场空间外,顾浩所看重德国市场存在的另一项特质,便是其对于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在他看来,国产光伏产品要想在欧洲立足,就要先过德国这一关。

“对于赫冉而言,并不是纯粹地想到欧洲来做短期的经营,而是希望深耕于欧洲,在欧洲做长期战略规划,你的产品要想成为欧洲主流产品,那首先要在德国市场做充分的验证,所以我们选择*且最难的德国市场作为我们进入欧洲的*站。”顾浩说。

在王峰看来,受俄乌冲突催化,眼下德国推动光伏装机的步伐或将进一步加速,而这对于国内光伏厂家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利好。

“业内一直都说,光伏出海要先去欧洲,去欧洲要先去德国,德国本来就是欧盟中在减排上比较激进的国家,加上俄乌冲突一刺激,市场前景十分不错。”王峰说。

02、模式

在王峰看来,任何有志于光伏出海的企业,在研究海外市场需求及市场特点之前,一定要先把当地国家的政经环境、社会文化及法律制度搞清楚。

“之前我们在一个中东国家开拓业务,掏空心思研究客户需求、市场特点,拿下项目后,没想到栽在了项目交期上。”王峰说。

据其回忆,该项目最初规划的建设周期为半年,但由于当地施工方能力有限,且缺乏合格的一线工人,包括本地工人不习惯国内的工作节奏要求,导致项目交期一延再延。

“那个项目最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才交付,最后还是从国内找的团队来部分接手,所以说做出海,就一定不要拿国内那套思维想当然。”王峰表示。

他认为,光伏企业要想成功在海外打出影响力,建设一支具备国内优良文化的当地团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一定需要招聘当地人来开展业务。”

而顾浩在进军德国时,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其通过在德国本土注册公司,招聘本地化团队,建立自有分销网络的模式,来入局当地市场。

“我们就选择直接在当地注册成立公司,搭建海外团队,德国对企业的规范性要求很多,不过,德国营商环境是比较友好的,很多中国公司的海外总部也都设置在了德国,比如华为、OPPO。”顾浩向记者表示。

但在搭建德国本地团队之初,顾浩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中国人到海外创业还是很不容易的,欧洲人对中国人更多是戴着有色眼镜,他们骨子里还是不太相信中国人的。”

为了加快与本地团队磨合进度,顾浩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研究当地市场及客户需求,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团队信服,但有些时候,他也不得不面临靠人不如靠己的无奈。

“我们只能很多技能都自己学,自己去做,没人上的时候,你永远要准备着自己可以*时间冲上去。”他说。

在花费了大约半年时间注册公司,并搭建起本地团队后,顾浩又要将精力集中于申请当地的产品认证,以便后续能够顺利进入德国市场开始铺设销售。

“进入德国市场的产品都需要系统的认证。这对大部分企业来讲都是一笔较大的支出。”顾浩表示。顾浩所要申请的认证,名为TüV认证,其是德国为电气产品定制的一种安全认证,目前在欧洲各国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他看来,虽然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及时间成本去为产品申请认证,但是认证通过也代表德国市场对产品品质的一种认可。

回忆起进入德国市场之初的情形,顾浩表示自己遭遇了许多困难,也交了不少学费,不过在看到落地后当地市场的实际表现,他突然感觉此前的付出都获得了回报。

他告诉记者,在进入德国之前,其已经对当地的市场需求做了分析研判,但德国光伏市场需求的增速还是远超出了其最初设想,“比如今年,我感觉市场应该呈现出了翻倍式的增长,这给刚刚扎根的我们增添了极大的信心。”

在具体市场策略上,顾浩采取了两步走的战略,在赫冉落地德国的*年,顾浩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品牌推广和种子渠道建设上,而在德国市场站稳脚跟后,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中欧和东欧市场渠道的建设上。

在顾浩看来,国内光伏出海的传统商业模式,是将产品售卖给海外的一级分销商,这样就造成了海外经销商掌控销售渠道的局面,而国内光伏企业与海外市场脱离,只能无效“内卷”,所以在赫冉出海之初,顾浩就决定要在海外建立属于自己的分销网络。

“这样的内耗是没有长期价值的,我们还是要去做难但是有价值的事情,出海真正有价值的赛道就在于海外的系统分销渠道,我们致力于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服务于中小型客户,提供更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去赋能给他们,让他们在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顾浩向记者介绍。

“我们明年会把业务覆盖到中欧和东欧绝大部分地区,建立3-5个本地仓,50人以上的销售团队和20人以上的技术配套,做到在我们辐射市场内24小时送货上门,24小时售后响应机制,希望到我们出海第3年的时候,可以跻身欧洲前十的系统分销商。”他进一步补充说。

王峰也告诉记者,自建销售网络目前已成为中大型光伏厂商出海的普遍选择。“如果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光伏产品又要演变成‘挣辛苦钱’的模样。”他说。

从电站业务的具体模式来看,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海外常见的光伏电站开发模式主要有自持运营、EPC及BT三种模式。

其中自持运营即指厂商自行建设电站,自行并网运营,而EPC模式主要针对自持电站的业主,通过招标,委托一家企业对电站的设计-采购-建造流程进行总承包,BT模式则是指企业将建设好的电站直接转让给当地的产业基金、投资公司以获取收益。

“EPC说白了就是业主出钱,承包商干活,BT模式就是打包转让电站,EPC总包这一块,这两年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能建(601868.SH)、协鑫新能源、正泰新能源在海外做得都很好。”王峰说。

根据A股光伏组件龙头东方日升(300118.SZ)2022年半年报披露,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光伏电站EPC与转让收入合计达3.24亿元,2021年年报披露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为10.12%。

“公司秉持“适当持有、滚动开发”的电站总体思路,公司在巩固原有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海外电站投建区域外,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积极开拓西班牙、意大利、孟加拉、菲律宾、尼泊尔、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地区在内的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与转让。”东方日升在半年报中表示。

“一般自持电站都会选在比较稳定的国家,且项目收益率整体还不错的地方,在中西欧的国家则多以BT模式为主。”王峰向记者表示。

03、驱动力

在走访德国光伏市场相关人士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受访人士普遍对“欧洲能源危机”这一说法并不感冒。

“说俄乌冲突导致阶段性能源紧张是有,但暂时没到危机的程度,如果说欧洲光伏高景气是因为能源危机,那中东、东南亚、美洲的增长怎么解释?”在与记者谈及欧洲能源危机与光伏市场高速增长之间的关系时,王峰表示。

在他看来,光伏所呈现的“井喷式”增长,一方面是受环保压力的驱动,使得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还是由于光伏度电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太阳能成为一种颇具性价比的可再生能源。

“在推动光伏普及这件事上,欧盟推出的政策比中国都早,但高速增长还是最近几年光伏发电效益真正体现出来之后。”王峰说。

11月30日,一位在德国定居多年的华人侯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德国的天然气储备十分充足,也没听说过哪个大城市有停电规划,对于近来国内传闻欧洲各国要靠烧柴取暖以度过寒冬的消息,她认为更是无稽之谈。

“没有听说有谁家必须得依靠烧柴取暖,而且这个在乡下很普遍,就是壁炉嘛,我老公他爸妈家就有,这个更像是个传统,每年冬天都烧啊,俄乌冲突以前就有。”侯女士说。

在能源价格方面,她告诉记者,其在2021年购买了1500千瓦时的全清洁能源电力包,平均到每月电费约为49欧元,然后其家庭2021年的总用电量约为1600千瓦时,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最后又补交了50欧元左右,平均下来一千瓦时的电价为0.39欧元。

“我们住的公寓比较小,50平方米,去年只有我和我丈夫,我俩白天都要上班,我们选择的是纯绿电,会稍微贵一些,但对于居民来说,其实各种电价差异不是特别大,主要是工业用电差异较大,而且还有峰谷分时机制。”侯女士说。

在今年,侯女士的孩子出生后,三口之家的用电量就出现了显著上升,其一家2022年前三季度用电已经达到了1600千瓦时,但截至记者采访时,侯女士尚未收到电价上涨的通知。

“德国的电网不像国内是国家统一调配的,在德国,所有的人理论上都可以自己发电然后卖电,而你只需要给“德国电网”支付所谓的电力运输的费用。当然不是真的运输这些电力,因为即使你的客户不在你的所在地,他的所在地附近也会有别的发电厂,你们只是都一起往“德国电网”里供电。这里的电力运输费用类似于大家给国家基建的钱。所以你的售价(非常简化地说)就是,你的产电成本+“电力运输”的价格+你的利润。”侯女士向记者解释。

“分布式光伏目前在德国以自发自用为主,上网电价在0.05欧元/千瓦时左右,比较便宜。”王峰告诉记者。

对于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真正的核心驱动力,顾浩认为,德国光伏市场本身的根基就很好,居民对光伏的认可度都很高,其次德国在巴黎气候协议上亦有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指标。

“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分布式市场的发展,当下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预计明年会有10GW以上的装机容量,遥遥*欧洲其他地区。”顾浩表示。例如,2022年9月,德国政府通过了2022年年度税收法案,法案中一项措施规定,自2023年初开始,将取消德国户用光伏所得税,以及户用和公共建筑光伏系统增值税。

“2030年之前欧洲市场的需求一直都会高速增长,能源结构的调整非一朝一夕,欧盟对新能源是给予厚望的,他们会不余遗力的坚持发展新能源。”顾浩进一步补充说。

而在这场全球光伏产业的长跑竞赛中,顾浩认为中国玩家在其中还将居于主导地位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国几乎垄断了光伏应用系统的全产业链,我们做到了全世界都无法实现的成本结构,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顾浩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峰为化名)

华宇登录_越来越贵的羽绒服,水有多深

1208

气温骤降,还没来得及买羽绒服的年轻人,猛然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了。

虽然一度风靡中国、价格上万的加拿大鹅,经过去年一系列信任危机后略显过气,但新晋网红和老牌国货后来居上,高价羽绒服继续支配年轻人。

凭借时尚运动潮和户外山系风疯狂“收割”中产的lululemon和始祖鸟,卖起羽绒服来,三五千起步,上万不封顶。充绒量普通消费者难以用肉眼分辨,关键是,款式还被吐槽不好看。

老牌国货波司登,近几年价格步步上涨,千元款只是标配,一般的设计款就得两三千,当然品牌升级后也少不了万元高端款。

今年的市场爆款,还有被张柏芝带火的黑金羽绒服,来自一个很多人没听说过的国产品牌“高梵”,原价2979元,折后1699元。

而在许多人接受范围内的500元以下价格带的羽绒服,也不是没有,雪中飞、鸭鸭、雅鹿等平价羽绒服在直播间卖得不错,现在短视频和种草平台也有源头厂家零售销售,价格低至200元以下。但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平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成分以次充好、款式老气过时等老问题。

总之,因为品类本身特殊、价格跨度大,加上大众认知度高的品牌齐齐看向中高端市场,普通消费者要想买到一款“又保暖又好看价格也合适”的羽绒服,正变得越来越难。

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发出感慨,“到底是羽绒服太贵了,还是我太穷了?”

01、想买件羽绒服,怎么那么难?

在90后消费者小丛眼里,羽绒服,是一年四季最难买的衣服。

以前,她最常在网红自制店铺购买,就像其他服装类目一样,讲究的是好看、流行。但后来她发现,这些六七百一件的羽绒服,填充材质不明、保暖性差、价格虚高,款式也很容易过时,以至于几乎都成了一年一换的消耗品。

今年,当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购物习惯,才发现,与其用“快时尚”的观念来消费,不如多花点钱买一件品牌经典款,“毕竟,羽绒服穿着周期短、清洗频率低,没必要每年更新。”

她的心理价位是2000元左右,目标是买到一件兼顾保暖和好看的品牌经典款。然而,在种草平台上被推荐最多的那些品牌,还是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国际大牌加拿大鹅、Moncler,被评价为“虽然贵但穿七八年也不过时”,但动辄上万的价格令人却步。新晋户外网红始祖鸟、迪桑特和中产心头好lululemon,3000-5000元起步,还是“看起来很丑”的常规款。被疯狂山寨的the north face北面,依然在3000元的价格带居高不下,款式看起来和往年没有太大变化。

lululemon、始祖鸟、波司登的羽绒服售价

来源 / 天猫旗舰店

留给小丛为数不多的品牌选择,可能只有波司登了。

在她的印象里,作为国产老牌,波司登的普遍价位应该在1000元左右,“那还是商场实体店的吊牌价。”但如今,在品牌旗舰店里,*的羽绒服也不低于1000元,大多数设计款超过2000元,最贵的“登峰系列”已经高达上万元。

对更多初入职场或者还在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说,即便是波司登*的千元级别羽绒服,也很难都负担得起。

近日媒体发起的一则微博投票显示,超4成受访者只接受买500元以下的羽绒服,约28%的受访者能接受500-1000元的价位,仅有7.8%愿意为2000元以上的买单。

“难道就没有500元左右保暖又好看的羽绒服吗?”95后女生灵灵在社交平台上发问。她自认为是个十足的理性消费者,不讲究品牌、但必须实用,*能设计得时尚一点。但翻遍电商平台,几乎没有哪个渠道的产品符合她的要求。

年轻人需要“好看又保暖”的羽绒服

来源 / 小红书

在这个价格带,灵灵能找到的,除了大众认知度比较高的国产品牌雪中飞、鸭鸭、雅鹿,就只有大量的“山寨”大牌爆款和宣称源头厂家直销的直播间白牌了。“但这些产品要么款式雷同、不好看,要么质量堪忧、性价比低。”

一位在“中国羽绒之乡”浙江嘉兴平湖经营多年的羽绒服商家向开菠萝财经透露,今年市面上平价的羽绒服款式,确实要比以往少。“去年以来行情就不好了,今年到10月下旬,一些知名的二次批发市场就停止拿货了,我们厂商资金压力大,一家最多能做五六个款,还有很多囤货。”

其表示,由于常规的线下批发渠道受阻,很多厂家转到线上通过直播带货或者种草平台引流,自己做零售。但电商的路没那么好走,由于缺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经验,很多商家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最简单的,你想让消费者看到你的衣服,都很难,更别提信任你、下单了。”

“确实现在实体厂家压力大,产品宽度有限,如果只能打版两三个款,肯定都优先选择市场卖得好的爆款。”服装行业资深从业者张放坦言,这导致普通消费者的选择更少了。

02、“最难时尚”的服装单品,水有多深?

当然,羽绒服被消费者吐槽“不好买”,并非全因大环境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相比其他品类,羽绒服必须具备防寒保暖的功能,需要足够的充绒量、蓬松度,穿上去难免显得臃肿,所以这本身就是最难做得时尚的服装单品之一。”而且,在张放看来,这类材质成分特殊的单品,也是最容易以假乱真、质量参差不齐的。

他介绍,羽绒服的填充物,通常为鸭绒和鹅绒,因为鹅绒产量更低、气味更淡,价格要比鸭绒高得多,约为后者的1.8倍,一般用于中高端羽绒服。

而决定羽绒服保暖性的关键是充绒量和含绒量,一般充绒量100g适合0℃以上、140g适合-5℃以上,-10℃就得180g左右才适用;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含绒量有90%、80%和50%,含量越高、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

有的拿白鸭绒当白鹅绒,有的拿50%的含绒量当90%的,还有的连充绒量都不标明,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除非拿去质检。”他坦言,羽绒服品质是否有保证,几乎全在于品牌和商家自身。

毕竟,就连一度在中国市场表现火热的知名国际品牌加拿大鹅,也曾出现用鸭绒替代鹅绒的情况。

去年11月,加拿大鹅因虚假广告被罚款45万元,因为其销售的羽绒服内使用了蓬松度较低的鸭绒,鸭绒产品占所有产品的69%,却以偏概全地称其产品所使用的羽绒“均含有Hutterite羽绒,这是优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

新国标指出,执行标准为“GB/T14272-2021”质量水平更高 来源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我国实施羽绒服新国标,把羽绒服中标识的“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明确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才算是羽绒服。业内人士认为,这将避免商家用保暖性差的绒丝替代绒子,减少钻绒、跑毛,规范羽绒服品质。

今年11月,有电商平台发出禁令,不允许商家售卖50%以下绒子含量的成衣,并要求发布羽绒服品类商品必须上传真实有效的商品质检报告。

新国标的实施,将引导行业更加规范,但也有不少商家认为,这会给中低端市场的成本和售价带来很大的挑战。

“如果全行业严格执行至少50%绒子含量的标准,成本会大大提高,一件羽绒服至少要卖到500元以上,很多消费者负担不起。”主攻中老年女装的厂商李博告诉开菠萝财经,其粉丝的羽绒服消费能力,多在300元以下。

李博称,去年其售卖的一款羽绒服,出厂成本200元、直播售价278元。其坦言,这个成本的羽绒服,确实只有绒毛不含绒子,但因为克重够、蓬松度够,可以满足大部分地区的过冬需求,“退货率仅有20%,基本都是好评,买卖双方都满意。”

在他看来,新国标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规范价格虚高、以假乱真的商户,以及售价昂贵、货不对版的高端品牌。

“羽绒服货值高,价格带波动大,成分含量标准得与成本、价格结合起来衡量。”他觉得,价格几千上万,当然需要用更高标准去要求。

03、几千上万一件,有多少人买单?

那么,就算真采用最高的充绒量、绒子含量和*的面料,一件羽绒服,又真值几千上万吗?

这几年,羽绒服的成本确实在持续上涨。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21年国标90白鸭绒的价格涨幅超40%,飙升至约39万元/吨;而保暖性更好、含绒量更高的95白鹅绒,更是在2021年底达到72.2万元/吨。

但就算成本涨了,品牌商家仍有高达近70%的毛利率,因为,售价涨得更快。

以波司登为例,2017年,其吊牌均价在1000-1100元,到2021年,已经涨到了1800元。在近日的2022/23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波司登集团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证实,“公司把原来均价低于1000元的羽绒服品类,提升到了1700-1800元的水平”。

近日波司登发布的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表示,高单价产品销售占比提升,波司登品牌毛利率提升,带动了羽绒服板块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据其财报,波司登集团半年营收61.8亿元,毛利率为50%,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但是,其品牌羽绒服业务营收38.6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至63.6%。

其中,价格上涨明显、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波司登品牌,毛利率高达66.5%。这与波司登品牌重塑升级、开始涨价的2018年相比,毛利率上涨了足足15.9个百分点,当时仅有50.6%。

相比之下,其集团主打中端市场和高性价比的雪中飞、冰洁品牌,毛利就要低得多,分别为46.5%和25.8%。这足以说明高端高价市场对品牌的吸引力。

波司登旗下不同羽绒服品牌毛利率比较

来源 / 波司登业绩公告

当然,波司登要想持续靠贵价羽绒服赚钱,也不得不砸钱做营销。财报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波司登的销售费用从24.5亿元涨到了61.7亿元,营收占比从27.6%增至38%。这其中,*的一笔开销就是广告宣传费用。

从其营销表现上也能看出来,波司登最近签约的五位代言人杨幂、陈伟霆、肖战、谷爱凌、易烊千玺,都是顶流明星。此外,登上国际时装周,与迪士尼、奥特曼等知名IP联名、大幅投放电梯广告,开销都少不了。

受此影响,波司登的利润增长并没有很快。最新的中期业绩显示,其半年利润是7.2亿元,净利率为11.6%,与去年同期持平。

或许波司登更应该担忧,其盯上的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中高端羽绒服价格带,如今也是诸多新老品牌争夺的一块“肥肉”,包括从户外赛道切入的始祖鸟、迪桑特,从运动赛道切入的lululemon、中国李宁等。数据显示,中国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高达1622亿元,因为目标受众定位高消费人群,这些品牌也不缺人买单。

“说白了,高消费人群看中的是经过时间沉淀、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塑造的品牌价值、打造的客户体验,因此品牌拥有了产品溢价。”张放坦言,这不是线上品牌或者厂家白牌可以比的,“毕竟单论产品品质和设计,很多工厂几乎可以百分百低成本复制,比如4000多元一件的加拿大鹅羽绒马甲,出厂成本最高不超过500元。”

那么说回来,不愿意为品牌买单或者买不起单的消费者,又该去哪里买到一件“又好看又保暖还价格合适”的羽绒服呢?

“这并不是中国的厂家做不出来,而是它不符合电商生态链,从出厂到零售终端,中间环节有很多,销售和分销成本是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到消费者手上,肯定有一定的倍率。”在张放看来,因为平价市场品质参差不齐,知名品牌又都看向高端市场、价格越来越贵,普通消费者要想买到理想的羽绒服,确实会更加困难。

“现在就连随便一家网店,都号称自家羽绒服用的是进口鹅绒,售价上千,到底是真的货有所值,还是消费者韭菜更好割了?”在各大品牌、网店、直播间挑选了半天仍无果后,小丛感慨道。

华宇开户_成都:除了烟火人间,还有高端制造

1207

工业范十足的制造业重镇

雪山、绿道、大熊猫、川菜、火锅、变脸,连续13年获评“中国*幸福感城市”榜首……一说到成都,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安逸”“巴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确已深入人心。

实际上,成都这座被外界标签为“慢节奏”“烟火人间”的城市,还是一座“工业范”十足的制造业重镇:一分钟,一汽—大众流水线上,4辆整车下线;用作智能手机屏幕的柔性显示屏,在京东方工厂生产110片;全球最快易拉罐饮料生产线上,2000罐可乐诞生。

这是“成都制造”的一分钟,也是成都的另一面:务实而理性。

在“制造强国”的目标下,“制造强市战略”被写入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11月18日,成都市举行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明确提出,让制造业重回这座城市。

然而,在成都的前面,有上海、深圳、苏州等工业大市早已明确“制造强市”,还有南通、济南等万亿GDP城市提出“重拾”制造业。

“制造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韧性所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双循环”背景下,大城市重新重视制造业,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成都拿什么突围?

01 “锦官城”的制造基因

回头来看,成都的制造基因早已刻就。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古蜀文明已拥有冠绝时代的制造技术。古蜀王名曰“蚕丛”,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物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丝织物残留,这足以证明当年古蜀已有发达的纺织业。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这一别称,也给这座千年古城赋予特别的标注。从两汉至三国蜀汉,精美的蜀锦备受追捧,城内出现了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

直到西汉末年,成都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地位仅次于长安。

得益于成都周边竹木繁茂、河水清澈的自然环境,唐宋年间,成都又一跃成为全国的印刷业重镇,也是最早大规模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城市。城市经济长足发展,北宋初年,世界上*张纸币“交子”在此诞生。

锦江边的先进和繁荣,从古代延绵至今。造纸厂和织坊变为钢管厂和红砖楼房,伫立的高炉喷发出新中国的工业热气。

“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成都峨眉机械厂(132厂)始建,飞机制造从此融入成都工业的DNA;与此同时,成都红光电子管厂生产出我国*支黑白显像管。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台“双燕”冰箱下线,*辆“成都造”夜明珠牌汽车下线。1988年,成都光明器材厂光学玻璃产销量居全球同行业*。

切换回今日成都的A面,漫步在当下最潮的“猛追湾”——这个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老工业区,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已蝶变成为旅游人文休闲区。

居民楼下的沿街店铺,各类装潢雅致的咖啡小馆氤氲出生活的幸福气息,长者坐在露天的茶馆门口,摇着蒲扇和老友闲谈。靠近河流的线性装置上,文字和照片无声地讲述曾在此地流淌的工业光阴长河。

驻足细看,依旧得以窥见成都制造的繁华历史。

02 成都“二次创业”

正如猛追湾的改造,曾几何时,“二退三进”是很多城市产业升级的方向。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一个城市的产业“高级”程度。

硬币的另一面是,当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时,要谨防第二产业的占比权重过快下降至低水平。

借鉴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以上世纪中叶实行“去工业化”政策的费城为例,以制造业为发展先锋的工业重镇因此遭受重创,城市就业岗位快速减少,人口持续下降。

在过去的十年间,成都二产比重一直在下降:2012年二产比重达到峰值后,9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7个百分点。在23座万亿GDP城市中,这样的降速和降幅排在前列。

比照全国趋势来看,成都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后,制造业占比从过去几年32%的占比区间开始一路下滑,2019年跌至26.77%。

“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下降过快,就会导致发展无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发展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不推进服务业。”他认为,只有当制造业足够发达时,才需要生活类服务业来解决例如职工的吃住服务问题,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来配套,例如软件开发、运输物流等。

“如果缺失制造业,服务业就会失去服务的对象,进而导致产业空心化、人才流失等问题。”在白明看来,即便在今天,制造业还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在国内城市,以全球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自居的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3%的同时,也多次提到要坚守“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

基于此,成都开始重挑工业大梁。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成都编制出炉《成都制造2025规划》,对14个重点产业提出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的计划。

目前,成都的“工业范”渐渐立起来了:第二产业占比体现出筑底企稳、接续回升的向好态势。

03 将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稳制造业,实际是稳住实体经济。

“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多个城市陆续作出反应——今年以来,广州、天津、合肥、青岛等明确提出“工业立市”“制造业立市”的战略目标。

不难发现,制造业的实力几何,将是城市竞争的新维度。

这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自然是有实力。目前,成都已经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全国共41个)、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八。

叶堂林认为,于城市群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城市立足制造业,也很难发展起来,如深圳腾飞的背后有东莞和佛山制造的强支持,长三角有苏州、昆山的强势制造业。“成渝经济圈后续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的强支撑。成都扩区加上‘强省会’的契机,土地和人口都非常适合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对于成都来说,突围优势在哪里?

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所研究员刘丹看来,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是兼有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发展基础,和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成都拥有8所“双一流”高校,居全国城市第4,拥有30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2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9952家和8153家,均居副省级城市第5。丰富的科创资源将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在要素成本方面,成都的优势显著。四川坐拥全国*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成都的直购式大工业电价较杭州、宁波等低近30%;近年,成都通过中欧班列等构建空铁联运体系,物流成本较此前降低约15%、时效缩短约70%。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成为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十年内新增人口581.8万,960万年轻人中有七成是“蓉漂”。不仅有丰富的年轻人才资源,制造业用工成本较杭州、宁波还分别低29%和27%。

与此同时,有望成为“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将强势引领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红利将推动成都城市能级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备。

成都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成都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国率先针对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地下空间利用等,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班列境内段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次提出搭建“共享人才”平台……

特别是2021年9月以来,成都通过“智慧蓉城”建设,引领数字化营商环境打造,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提升企业和群众“幸福感”。

“对于城市而言,发展产业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找自身的产业强项、资源优势,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位置,扬长避短。”白明认为,还要寻找长期的市场空间,挖掘传统产业在新技术下的更大优势,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培育龙头撑起“工业范”

成都的“二次创业”,押注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近日举行的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上,明确通过制造业“二次创业”,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而言,就是将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5月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能源环保装备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是来自成都的自身积淀和对未来的理性分析。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也入选工信部近日公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全国*跨省域“先进”。

再如航空航天产业,正如前述,从1958年成都峨眉机械厂落地成都,就已成就成都的优势产业。如最近惊艳出世的国产大飞机C919,背后就有着“成都造”助力。C919大型客机客舱核心控制系统、信息系统、机载娱乐系统等都是“成都造”。

“十三五”期间,成都的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取得突破,千亿企业3家,实现零的突破;百亿企业1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5家。

不过,一个千亿产业的聚集,靠单纯的招商引资显然无法实现。要真正实现“制造强市”,成都的逻辑是培育或吸引龙头,“建圈强链”。

“在识别城市制造业发展的‘气质’同时,还特别要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找到最适宜的产业后,城市要做的,更多是引导工作。比如产业补缺,即在龙头引领形成的产业圈中,补齐残缺的产业链条,不仅要依靠招商,更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比如智能制造、5G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武良成表示。

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和成都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通威在成都双流、金堂、眉山的3个高效晶硅电池基地已经建成,其中,在金堂基地,目前共有17条生产线,每天生产250多万片太阳能电池片。一年下来,通威生产的电池片产能,相当于四川省所有建成的电网发电能力总和的一半,将成为占全球份额15%-17%的*光伏发电制造产业基地。

这是成都绿色低碳产业的“链主”企业。通威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通威正积极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未来,通威将继续加大川内投资力度,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并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配套企业入驻四川。

“成都下大力培养一批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大企业的同时,还得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世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蚂蚁雄兵’。”正如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而言,届时,成都的制造强市就将有强大的基础,强有力的支撑。

华宇平台官网_银行争夺个人养老金账户

1206

导读

壹  ||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立具有“*性”,公众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银行,经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验通过后,开立名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有的银行支行在动员员工时就明确地表示,“保存量、争增量”“今天我们不去营销,明天就是别人的客户”。

贰  ||养老储蓄、养老金基金、养老金保险先后落地,与此前已经问世的养老理财共同构成了我国个人养老金融体系。其中,养老基金、养老金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分别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研发的产品,银行进行代销。因此,目前大部分银行在营销时的重点在于“开户”和“特定养老储蓄”。

11月25日下午5点40分,北方海滨城市的天色已经黑了。

陈珊走进会议室,还未来得及换下行服的银行支行员工们已陆续到齐。这是每周五下班前的例行会议,一般情况下,支行行长陈珊会总结一下当周的业务情况,布置下周的工作。这一天,陈珊已经很疲惫了,讲话的嗓音略显沙哑,但她还不能放松,工作的弦绷得更紧了。

当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的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36个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11月25号这个周五下午三点之后,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上线,我们之前发出去的预约开户(个人养老金账户)二维码,变成正式邀请码。”陈珊说。

此后的这个周末,很多银行人未能真正的“欢度周末”,他们“奔波”在各个亲朋好友群里,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只为离办理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的KPI目标更近一点。

银行营销“卷”

“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好事,作为一个补充的养老;再者银行在后期会根据养老账户推出很多优于平常的产品,包括养老理财、养老储蓄等等……”这段话陈珊是脱口而出的,很难数清楚最近一周她对多少人重复过这段“贯口”。整个支行,不论是营销岗的业务经理还是本来没有营销KPI的柜员,都扑上了这场营销大战。

有一位家住深圳的某大行员工配偶对记者表示,她本身并不在银行工作,也被配偶“派”了营销指标,至少帮他拉50个人开养老金账户。

亲戚朋友是*被纳入营销的潜在客户,陈珊同样如此。一个周末过后,到11月27日中午,她已经给20多个亲戚朋友开好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在一家股份行北京某支行工作的客户经理李风不无调侃地告诉记者,从拉存款到办信用卡,每次都是先把亲戚朋友的圈子薅一遍,现在甚至连自己亲爸妈都有点烦了。

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立具有“*性”,公众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银行,经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验通过后,开立名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有的银行支行在动员员工时就明确地表示,“保存量、争增量”“今天我们不去营销,明天就是别人的客户”。

陈珊不愿意透露她所在支行具体领到的开户数量指标,但是她也表示,这是近期非常明确的“重点”工作。“现在就是重点要求我们向客户推广这个业务,每个网点会下一个整体的任务,所以大家伙群策群力希望大家多办。”

李风每天下班时都要面对支行一天的开户数量排名表格,排名靠后的员工需要向领导解释原因。“头都要秃了,甚至羡慕那些不在试点城市名单里的支行。”

除了银行正常的开户奖励外,上述深圳地区的银行员工家属还自掏腰包给来开户的亲友发红包,她感觉比起无法达标被扣绩效、影响考评等,这些钱不用太心疼。

大部分银行对于开户奖励这块都开始“卷”了,而且不同地区的分支行还根据当地的市场竞争情况,因地制宜给予不同的奖励。比如工行郑州分行发布消息,在该行开户成功最高可得90元立减金,*可得50元立减金。工行厦门分行称,预约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赠50元微信立减金。

北京银行微信公号显示,在该行首次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客户可抽取30元-288元微信立减金。兴业银行微信公众号显示,2022年11月2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手机银行APP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渠道完成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开立成功后,即可参与抽红包活动,随机获得18.8元至288元不同金额的现金红包奖励。

广发银行微信公众号显示,从即日起到明年1月,客户开立广发银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缴存相应金额,即可领取高达200元福利金。但需要开通并在个人养老资金账户存入1000元-12000元不等,会员福利金包括生活福利券、商城券、信用卡还款券、微信立减金,客户可从中任选其一。

陈珊表示,亲戚朋友的资源还是有限,前期她带领员工积极去给支行有业务合作的企业营销,有的企业员工数量多,一次办了70多个。给企业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批量办,这种要签署一些协议,上传一些资料等等,流程上比较复杂一点;再者是上门服务,以现场宣传的形式到企业办公场地做小规模的“路演”,员工现场自主申请办理。

“但是这两天可能又不行了。”陈珊说,她所在城市的疫情又反复了,有些企业单位有疫情防控的要求,虽然有合作办理意向,但是银行没办法上门办理业务。她说,后期可能还是会考虑用*种批量的形式给企业员工办理。

有些专业的羊毛博主,在社交APP上发帖总结各家银行的开户“羊毛”,但也很直白地告诉粉丝们,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因为下一波银行还会拉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储蓄、理财等,“羊毛”可能会更丰厚。

产品次第落地

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地。从11月28日开始,首批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基金产品,作为获批的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始进入发售阶段。

11月29日起,农行、建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等5个城市正式试点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此前,工行已从11月20日起,在上述5个城市率先开展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发行。试点阶段,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业务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以内。

此外,自2023年1月1日起,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也将开启。

养老储蓄、养老金基金、养老金保险先后落地,与此前已经问世的养老理财共同构成了我国个人养老金融体系。其中,养老基金、养老金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分别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研发的产品,银行进行代销。因此,目前大部分银行在营销时的重点在于“开户”和“特定养老储蓄”。

特定养老储蓄在试点城市要求年满35周岁即可购买,每人购买的上限为50万元,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类,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20年。

根据监管要求,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利率要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各家银行在不同试点地区分行推出的养老储蓄利率也不一样,如目前工行普通存款5年期利率是2.65%,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5年期产品利率则是:合肥、青岛地区整存整取产品执行3.5%利率;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执行2.05%利率。广州、西安、成都地区整存整取产品执行4%利率;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执行2.25%利率。

农行方面表示,到期支取时,每五年根据产品利率调整情况重新定价计息;提前支取时,满五年倍数的部分,按开户日五年期普通存款挂牌利率计息,收益相对稳定。

按照政策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必须是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才能领取个人养老金。

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35岁时存入一笔特定养老储蓄,按照一般情况,在20年后才能领取。

青岛地区的张女士今年不到40岁,市场的波动让她买的基金亏了不少,因此对特定养老储蓄的高利率很感兴趣,但是看到需要存到55岁才能领取就产生了犹豫,转而让已退休的父母去存这种养老储蓄。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在全国性抽样调查后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2022)》显示,国民对养老金融产品投资期限的期待,一方面反映了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国民金融消费习惯和养老金融素养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八成(80.54%)调查对象期待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投资期限在3年以内,其中22.64%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灵活存取,不设定投资期限;只有7.85%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5年以上的投资期限;10年以上期限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接受度则仅有1.74%。

养老金账户的政策亮点在于“个税减免”。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对于个人来讲,最直观的好处是可以有税收的优惠,比如你现在的税率如果是20%,那么存入12000,每年能省的税是12000*(20%-3%)=2040元。”一位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员工对记者表示,个税税率越高的人,能享受到的优惠越大。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七档,*一档是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36000元-144000元的,税率为10%;以此类推,最高一档为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视野下的国民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展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实施中还会有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和问题,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更加稳健的金融产品,研究二三支柱衔接的条件和路径。

陈珊说,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储蓄实际上是更受欢迎了,她也期待着行里能增加一些更有特色、有优势的养老金融产品,这样她们营销起来更有底气,也更有干劲。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珊、李风为化名)

华宇注册_全网最火的宿管阿姨,是个00后

1206

2022年,在一职难求、行业内卷、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076万人的时间节点,年轻人把这股内卷之风吹到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向。

“00后做宿管阿姨”“00后改行当保洁阿姨月入5位数”“95后成功入职住家保姆”,这些小时候怎么都没幻想过的“大妈”职业,居然被这帮年轻“大妈”们抢破了头。

“拼不过同学历、更高学历的年轻人,难道我还拼不过没学历的大妈们吗?”

“大妈”职业,带你少走40年弯路

前些日子,一位网名叫“李娃娃”的00后,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体验当宿管阿姨的视频。

视频中的宿管阿姨,一天的工作任务是这样的:

早上6点开门、查寝、报修、电梯消杀、给宿舍打分。

中午和下午负责值班的同时,追追剧、做做手工、织织毛衣。

傍晚时间开始查寝+分开在宿舍门口腻歪的同学。

虽然视频中UP主只是这样带大家浅浅体验了一日宿管,但这样别出心裁的内容在发出后很快就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月薪3000元、上一休二、享受优惠的食堂饭菜、每天看活力青年,这样的工作让许多年轻人看了之后都直呼“真香”。

评论区感叹做宿管阿姨少走40年弯路。

除了这位宿管体验官,许多年轻女生真的把宿管阿姨的职业设想落到实处。

从前只会被学生们讨论和抱怨的宿管话题,竟然被年轻人的求职分享聊得热火朝天。

很多00后开始分享当宿管的工作体验。

虽然说各个城市薪资和消费能力不等,不过抛开附加收益(收废品卖钱、节日补贴),普遍来看,多数宿管阿姨享有2000—5000元的薪资,学校会帮忙缴纳社会保险,休假时间和学生同步。如果以能享受寒、暑假为目标,90后的同学一定会倾向于当人民教师,而00后的同学则把它演变成连寒暑假后都不用批改作业的宿管阿姨。

同样是呵护祖国的花朵,从生活中照顾到更新一代的年轻人也是极好的。

宿管阿姨之外,还有很多类同的“大妈”职业在慢慢被挖掘。

就好比,26岁辞职做棋牌室保洁阿姨的帖子,最近也得到了热议。

乍一看,每天的工作任务轻松、休闲又简单的同时月收入却高达5位数。

这不禁让网友们质疑:同样是打一份工,为什么别人当保洁阿姨却比自己在公司做牛做马挣的还多?到底是不是也该好好反省,然后转行当保洁阿姨?

仔细翻主页后才发现,原来这位月入5位数的“保洁阿姨”所打工的地点竟是自己创业开的无人棋牌室。果不其然,单靠给公司做保洁月入5位数还是一场梦。

不愧是广告公司的前员工,就连棋牌室的创业文案都这么别出心裁。

除了宿管阿姨和保洁员之外,还有一个职业也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妈”工作脱不了关系。那就是家政阿姨。

00后的这位网友,当初决定北漂的时候一定没想到自己的*份工作是当住家保姆。每天打扫卫生、做饭买菜,这些就算坐在家里也需要完成的事情,居然还有人愿意提供吃住还有可观薪资。

零成本、上下班没有通勤的烦恼、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7500元一个月的工作实在是很难让人拒绝。

虽然这个职业在目前没有太大晋升空间,但比起其他在实习期间免费劳动,甚至自掏腰包的金融或是传媒行业,家政的确具备了门槛低、薪资条件优越两个优势。

随着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把营养师、整理收纳师、健康护理师等一系列新兴职业带入了家政市场。可以说90后、00后的这波“以旧换新”的操作,给在这一行做了几十年工作的阿姨们来了个猝不及防。

前两年在网络上很火的一档节目《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主演人近藤麻理惠这类专业的整理师开始进入到大家的视野里。从简单的洗衣做饭,发展为合理收纳和调配家中物品,再晋升到心灵的洗涤。

从维持生活秩序,到过得好、过得精。

这也意味着,传统概念上被“大妈”淹没的家政行业,在不远的将来兴许会有很大改变。

“大妈”职业,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

如此令人心动的“大妈”职业,真的有如大家所说的那么香吗?值不值得冲一下?

不少闻风奔去做宿管阿姨的女生,开始抱怨“大可不必、工作不易、翻了大车”

明明在家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公主,到了工作岗位马上要切换成不怕脏、不怕累、扛30斤桶装水的超级女斯巴达。说好的来应聘做宿管,转头却干起了保洁员、修理工、送水员的工作。拿着一份工资,横跨各个岗位的工作,这个宿管阿姨当得可谓是苦不堪言啊。

不过也不是所有宿管都当得让人叫苦连天,有些阿姨还真能把行业内卷玩得明明白白。

从记住几百号人分别住在哪个宿舍、不厌其烦地通知同学们准点起床,到晚上耐心等晚归的同学回宿舍。这份工作之所以难,是因为在许多阿姨的眼里,选择做宿管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份简单的劳动报酬,而是真真切切地在用自己的能力去照顾好一帮孩子。

阿姨的这份细致和耐心,已经在内卷之风里赢在了起跑线上。

另一位晋升为保姆的00后女生则表示:月薪9000元的活儿,还真不只是扫个地、擦个桌子这么简单。这份需要辅导孩子功课的保姆工作,如果文化程度低马上就会被雇主pass掉。

每天早上8点前要到位并且负责送小朋友上学,回到雇主家里开始做饭、洗碗、整理房间、扫地拖地。

下午接小朋友放学,送小朋友上课外辅导班。

晚上接小朋友回家开始做晚饭,晚饭整理完毕后还要辅导功课。

22岁的花季少女,自己的人生还没稳定下来,就开始当上了别人家庭中带薪版的家庭主妇。

就连令人捧腹大笑的超市新型营销方式也离不开“大妈”职业的“扶持”。

能拿捏这行的,真是狠人呐。

体验过超市推销员的00后女生说,这份看似煎个饼、包个菜、推销几瓶油的工作,行业压力还不小。按理来说身体本该更加硬朗的她,在一天站9小时的工作中比身边的阿姨们更累得眼冒金星。有时是帮顾客提重物到超市门口,有时是开启唇枪舌剑只为战胜同品类其他的推销员。

不管是靠人生阅历纵横市场的“大妈”工作、叱咤华尔街的商业精英,还是做踏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时尚女魔头,要想在自己这行的赛道上更有竞争力,还得卷起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想要达到“大妈”职业里阿姨们所拥有的那份沉稳和体贴,可不是应聘上岗就一步到位的。

至于那些无须学历和阅历的高薪工作,还是让它们存活在充满幻想的互联网上吧。

华宇平台官网_留给小鹏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1205

2017年,广州黄浦区的一栋办公楼里,时不时传出阵阵震耳欲聋的争吵声。

一群气盛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在常人看来极其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上,拍着桌子,争得面红耳赤。

“这款车的车高,应该再加一厘米还是两厘米?”

在“一厘米问题”上,各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甚至还拽进来路过会议室的人一起参与讨论。

类似的争吵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任何大大小小的决策都被摆到台面上头脑风暴,没有一言堂,也没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互联网黑话。

最终这款车型,推出不久后便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产品,上市两年内为小鹏汽车贡献了10万辆的销售业绩,成为小鹏汽车当之无愧的主力车型。

它就是小鹏P7。

小鹏的元老们时不时回忆起这段往事,虽然是一场不想再经历第二次的磨难,但他们认为,正是那次的豪赌和苦难,创造了伟大。

参与者中,人人都追求*,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

可是好景不长。

P7的成功,让小鹏的野心和欲望水涨船高。

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管派系和利益团体逐渐分化,各自占山为王,明争暗斗。

浓厚的办公室政治,让取悦领导,成为不少中高层的首要任务,业务骨干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应对办公室政治。

那群为P7立下汗马功劳的唯物主义者,做事处处受限,在人性和权术的拉扯下,戴着镣铐跳舞,身心疲惫,举步维艰。

公司上下充斥着“唯人主义”的文化。

在此文化的浸泡下的小鹏,进行了第二次豪赌:押注G9,企图再次让销量逆风翻盘。

然而,这款被何小鹏称为50万以内*的SUV,翻了车。

开放预定的首日订单量虽然高达2.2万,但今年9月上市后,首月交付量仅为184辆,10月也只有623辆。

比G9销量不及预期更糟糕的是,小鹏汽车已经悄然掉队。

下半年以来,小鹏的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10月,蔚来、理想和问界三家车企的销量均过万,而小鹏只有别人的一半。

本来小鹏还指望用G9来拉起整体的销量,但G9已经自身难保。

这次小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它的症结不在产品力上,而是企业的整个组织千疮百孔,布满病毒和寄生虫。

G9产品的失利,不过是组织畸形的一种映射。

01 权力游戏下的动荡,话事人只能有一个  

11月30日,联合创始人夏珩辞去了执行董事一职。

一直以来,夏珩与何小鹏的关系微妙,颇有一山二虎之味,公司的重要决策,夏珩经常*个跳出来反对何小鹏,导致很多新战略无法拍板,后续更难以执行。

公司的诸多矛盾也来自于二人的撕扯。

在小鹏汽车,谁说了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理论上,何小鹏作为*个人股东和执行董事长,应该拥有最高决策权。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鹏汽车有所谓的决策机制,大事都由何小鹏、夏珩、何涛、顾宏地四个人组成的高管会拍板。

四个人决策,如果*多数,少数服从多数,如果2对2,那就何小鹏一票当两票。这种结构,看上去是何小鹏说了算,但由于何涛每次投出的票,几乎惊人地跟夏珩保持一致。

据悉,何涛和何小鹏比较疏远,和顾宏地的关系也一般。但他和夏珩都是清华毕业的,两人是师兄弟,早期一起广汽工作时更是无话不说的好友。

所以何小鹏要通过什么重大决策,首先得与顾宏地取得统一,然后夏珩和何涛不反对才能推动。

何小鹏像是被夏珩裹挟着前行,非常被动。

权力的碰撞之下,一些人选择了站队;也有人从管辖混乱之地冒出,形成新的山头,如同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金三角一样,在三不管之地,滋生出对抗势力。

十五年前的特斯拉和如今的小鹏汽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权力究竟应该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还是分散在不同的人手中?

在特斯拉的剧本里,马斯克在面对三个合伙人理念不合,冲突不断,直至影响到量产车研发时,最终狠下心来,快刀斩乱麻,把两位创始人请出公司,特斯拉才得以进入正轨。

此次夏珩卸任董事会职位,或许是何小鹏为修复病态的组织、稀释诸侯权力,挥下的*刀。

实际上,两个月前的那次组织架构大调整,已经昭示了夏珩的权力开始被架空。

为了拉通公司各业务条线的沟通,小鹏汽车将业务线BU化,在组织内部新设了5个新的虚拟委员会组织。

何小鹏亲自带队公司战略、产规、技术规划三个委员会,何涛负责产销平衡委员会,陈永海统筹OTA委员会。

而夏珩并未出现在其中。

其实在何小鹏今年再次挑起大梁前,他的想法并不是成为公司*的话事者,而是逐渐退居到二线。

传言称,2021年上半年,何小鹏曾经有过退隐做专职董事长的想法。实际上,在小鹏汽车上市后的这两年里,他有意识地从CEO的位置往董事长上挪,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何涛和夏珩,自己则扑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智能化相关的业务上。

但权力分散之下,小鹏内部的文化冲突被不断放大,山头林立、乱象丛生。

小鹏汽车盛行“同学文化”。原本为了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小鹏内部会以“同学”互称,大家不管何小鹏叫“老板”或者“CEO”,而是称他为“大师兄”。

但逐渐演变成了从掌权者们开始,大家纷纷把自己的大学或者中学同学安排在各个部门,形成不同的势力,大山头之间还有许多小山头。

对于文化冲突的事,何小鹏并非没有感知,早在2019年公司遇到现金流接近断裂、融资困难,为了保命不得已在半年内裁了近千人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团队内部出现了出现“汽车人”和“互联网人”的文化冲突的问题。

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员工经常被传统车企出来的员工欺负。比如互联网人做了一项新的研发,汽车人要求反复修改、重新验证,互联人则感慨“我们原来搞这个东西,一礼拜就做完了,你们怎么搞四个礼拜才能做一次验证”。

不过,多位小鹏离职员工反馈,小鹏内部各项业务难以拉通的*原因并不是两种文化的冲突,而是汽车人的帮派问题,最典型的代表是广汽派、一汽派、北汽等多个车厂之间的争斗。

此外,因为区域分隔,各个城市也拥兵自重,围绕地理又形成多重派系。多重维度叠加起来,小鹏汽车内部各自为战的情况明显。

在如此乱局之下,“HR治国”是小鹏汽车的又一怪相。

此前在销售渠道负责人空缺的情况下,CHO廖清红被何小鹏委以重任。

同样的情节今年又一次发生,出海业务负责人出现空档,何小鹏再次安排了一位HR顶上。与此同时,出海业务被收归用户发展与服务中心(UDS)之下,而UDS的负责人正好是廖清红。

小鹏汽车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让HR挑大梁?

在派兵布局上,骑兵式的个人英雄并不是何小鹏眼里最适合的人选,他需要能解决系统性问题的人。比起一个业务部门的高管,人力资源官的视野更广,能看清楚各个组织和业务之间,哪里通或者不通。

更重要的是廖清红深得何小鹏的信任。廖在加入小鹏汽车一年之内,让团队规模迅速地从500人增长到3000人,完成数倍扩张。到了后期,四位掌权者“打麻将”还会带上廖清红。并且这次设立产品矩阵,何小鹏还让廖清红单独负责一个平台。

有时何小鹏也会被自己的石头绊住脚。

据说他曾经跟下属吐槽,自己不敢在公司说话,他一旦开口就有人拿他的话当圣旨四处打击别人。何小鹏觉得可能是HR出了问题,但下属毫不留情地回击:“HR有问题,那HR归谁管?HR还不是归你管,那不还是你有问题。”

话里话外,似乎何小鹏才是乱局的始作俑者。

组织需要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何小鹏对此心知肚明。但现在看来,他*步棋带来的负面效应相当大。

改革首先发生在人力成本高于整车的互联网中心。

因为互联网中心的薪资是按照互联网行业定的,而且还有很多待行的期权,无形中成为了小鹏汽车*的成本单元之一。

纪宇退出1号位后,何小鹏在UC时的另一位老将陈永海加入小鹏汽车,接替了纪宇的职责。

陈永海一入场,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互联网中心,下设产品设计、语音、技术研发、物联网四个团队,重新划清每个团队的业务边界。

期间,赵恒艺出走、刘毅林调岗去做自动驾驶、黄荣海先是调到用户发展服务中心(UDS)做营销,又组建了数据智能中心担任负责人……

陈永海入局被明眼人认为是何小鹏决意借这把锋利的刀,快刀斩乱麻,狠下心来搞“集权”的开端。

然而,高管接连出走,让互联网中心的员工们惶惶不安,无心工作,生怕下一个被叫走的就是自己。

各团队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G9和P7还要上3D UI,老团队没能力做,招的新团队能力不行,做出来的产品界面体验差,进度极慢。

这次变相裁员,直接导致G9开发周期过长、P7改款延期。

除了牌面上互联网中心的人事变动外,集团人事问题带来的人祸,更是引发了一次次供应链、研发、销售、品牌危机。

02 进宁德黑名单、一年换三家激光雷达供应商,小鹏供应链之殇因何而起?

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小鹏汽车在供应链上想过很多办法,却因为频繁更换供应商反而惹了一身腥。

与宁德时代撕逼始末

2021年堪称小鹏汽车供应链的多事之秋,它先是与宁德时代彻底闹翻,被对方拉入黑名单,5年之内不会再供应电池。

小鹏汽车曾是宁德时代的第三大客户,双方也是*合作关系。

可自从搭载在广汽埃安车上的宁德811电池接连发生三次自燃事件后,让同样采用这款电池的小鹏心怀顾虑,开始向宁德时代提出各种要求,理亏的宁德只能一一应下。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毛利,小鹏汽车想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来逐步替换P7车上的三元锂电池。

而此时的宁德时代为了保供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对小鹏提出定制电池的需求坐视不理,致使小鹏P7的出货量跟不上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两家的恩怨就此结下。

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有好心者出了撮合一计,让何小鹏和曾毓群两人坐下来聊产业联盟,甚至一起做投资。

尽管联手做产业投资的事没谈拢,但至少让两家的关系不再剑拔弩张。

后续真正让宁德时代翻脸的是小鹏的“Plan B”。和宁德关系出现裂缝后,小鹏立即接触了其他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还有正在和宁德时代打官司的中航锂电(现已更名为“中创新航”)。

江湖传言,当何小鹏在宁德时代总部的办公室向曾毓群提出要把中航锂电引入作为二供后,曾毓群勃然大怒。

小鹏汽车态度坚决,坚持要把中航列入Plan B,保持供应商多元化。

就此双方彻底谈崩。

多说一句,即便连小鹏公司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规格的电池包,小鹏汽车对应的眼花缭乱的配置背后其实是自己在电池供应上孱弱的掩耳盗铃。

供应链是造车的核心,传统的造车势力一般选定了供应商后就不会轻易更换。还未建立起供应链*话语权的小鹏汽车,无疑犯了行业大忌。

激光雷达选型故事:余承东三顾茅庐、汪滔把酒言欢、速腾千页材料汇报

动力电池一波未平,激光雷达一波又起,小鹏汽车在一年之内换了3家供应商。

2021年是激光雷达的上车元年,而这股激光雷达集中上车的热潮正是蔚小理带起来的。三家新势力中,蔚来先起了个头,从2020年9月开始频繁调研激光雷达供应商。过了一两个月后,理想和小鹏的采购团队也开始行动。随后,越来越多的车企涌了进来,突如其来的需求让几家主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措手不及。

此时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牌桌上,分别坐着明日之星大疆的Livox、正打得火热的速腾聚创和禾赛,以及初露头角的华为。

何小鹏极少插手供应商的选型,因为负责小鹏汽车供应链和采购业务的是创始人之一何涛。但在激光雷达上,何小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疆Livox。他对大疆的创始人汪滔很欣赏,事前事后都找过友人帮忙牵线吃饭,所以在小鹏P5激光雷达的最后一轮竞标中,速腾毫无悬念地败给了大疆。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Livox拿出的方案是最另辟蹊径的,也是成本*的。大疆Livox采用了由一个激光光源通过两个快速旋转的棱镜,使得光路呈现花瓣式的扫描方式。尽管这个方案能把光源缩减至一个,大幅降低产品的成本,但会导致点云图中心位置密度大,周边却很稀疏,融入自动驾驶架构时难以用算法去弥补扫描时存在的缺陷。

实际上,大疆Livox的激光雷达并未完成车规改造,上车后晃动很大,导致点云图不均匀,小鹏P5的量产计划也因此一再延期。

一般来说,一款激光雷达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为2-3年,交付到客户手中最快也得9个月。而小鹏汽车为了争夺激光雷达上车的噱头,仅在100天内就敲定了合作对象,并且要在官宣合作10个月后就让激光雷达上量产车。

一位业内人士腾雷告诉雷峰网,为了缩短激光雷达的选型时间,一些互联网车企甚至不会启动现场测试,竞标企业只需发送一份测试数据即可,因此竞标企业很容易从中作弊。所以大疆的情况并非个例。

无奈之下,小鹏只好重新启动招标。而这一次竞标远比*轮要激烈得多,为了吃下这笔大单,华为余承东曾三次找何小鹏谈供应,禾赛李一帆则找自己的双料校友、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求情,速腾更是为此写了整整1000页汇报材料,并把这两箱沉甸甸的材料带到了竞标现场。

速腾最初的目标是在2020年下半年至少拿下一家新势力的订单,他们*把目光锁定在蔚来身上,蔚来要在新车型上部署中长距激光雷达,速腾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布置工作,蔚来的技术团队对此很满意,但拖到最后又不打算合作了。不仅如此,当初因为理想和小鹏P5的项目评审时间撞在一起,让速腾分身乏术,结局是两个都没拿下。

这次小鹏打算换供,对速腾来说是*的机会。

参与了这轮竞标的一位华为人士回忆起当时的场面,速腾这边从4500元的成本价开始竞标,再竞3000元,小鹏那边则把价格越压越低。眼看喊到了1500元的低价,华为的团队立即退出了这场残酷的厮杀,场上只剩下速腾和禾赛。

最终速腾如愿胜出,拿下了小鹏G9的订单,用速腾项目负责人的话来形容小鹏竞标,那就是“从别人手上抢过来。”

速腾锁定小鹏的一供后,禾赛和华为在为二供继续撕扯。

因为小鹏的两位创始人夏珩和何涛早在高管会上就决定要投速腾,从头至尾都在反对选华为,惹得何小鹏当场生气地质问他们是不是有熟人。

有意思的是,小鹏在此很快又领投了一径科技,由此补盲雷达也开始卷了起来。小鹏领投一径也故事多多,因为特斯拉投资并对某毫米波雷达进行排他,让小鹏汽车苦不堪言。

何小鹏转念一想,既然激光雷达这么重要,为何不通过投资的方式对这个领域形成垄断呢。但这只是何小鹏单方面的想法而已,而且此时小米产投比小鹏更快的行动起来,先后下注速腾禾赛,于是小鹏只好再次求其次投资了目前只有补盲雷达供应能力的一径。

前倨后恭

如上文提到,何小鹏不参与供应链管理,几乎不会亲自上阵见供应商。小米造车,雷军则深入一线,和核心供应商聊定点项目的选型、聊中长期规划。

某供应商阿汤表示,他们今年已经见了雷军三次,两次是在上海,一次是在苏州生产线。在苏州时,雷军已经能向他们抛出尖锐的问题。而和小鹏的合作长达三年,他们却从来没有见过何小鹏或何涛。

在供应链管理上,小鹏的供应链负责人何涛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叫“一条线管到底”。他把供应链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义为全链条负责,从车型规划、供应商配合研发的过程管控、到车型量产后的OTA升级都归他们管,形成一个大的闭环。

但小鹏汽车在供应链上管理的混乱却是行业内有目共睹的,就连电机采购都能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是德尔福派,一个是北汽派,两边的人马相互不对付。

除了一条产品线有多个项目组,供应商们还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小鹏内部无法拉通工作,甚至还需要他们帮忙。比如小鹏A项目组的人让供应商帮忙打听B项目组是怎么采购的,两边拉齐一下,好跟老板汇报。

此外,小鹏汽车还会突然向供应商提新的需求,比如让供应商评估一项汽车软件的技术,转头又说不做了,朝令夕改。

早年小鹏汽车对待供应商的态度并非如此强势,小鹏内部曾经有一个“不能让供应商等半小时”的说法,说出这句话的人的正是供应链负责人何涛。

创业早期,何涛因为供应链吃过很多苦头。有一次为了跪求某电池厂商,他趁着周末带着自己的人手从广州赶到肇庆,足足等了四个小时后对方却回复说忘了今天还要见面。生意告吹,何涛仰天长叹一声说,“没关系,见不着供应商我请兄弟们吃饭”,最终却含着泪回去。

事后,何涛就给公司提了一个建议,任何供应商到小鹏汽车下面等待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但时过境迁,随着小鹏汽车本身做大,诸多传统造车有的骄奢之气开始弥漫。少年屠龙后自己成为恶龙本身的故事虽然老套,但真实冷酷到让人唏嘘。

03 管理最凌乱的新造车公司

多位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向雷峰网表示,蔚小理三家,蔚来最铺张,效率也*;理想最保守,也最抠门;小鹏汽车最进取,也是最凌乱的新造车公司。

产品规划散作一团

一辆电动车的诞生,要经历从产品规划、研发设计、小批量生产、规模化量产、市场推广,最终向消费者销售、交付等多个环节。

从产品规划上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遵循“平台化”的原则,通过高度集成化来缩短研发的周期、摊薄零部件成本、降低供应商管理的复杂度。

比如蔚来的所有车型的设计都是跟着电池包走的,在此之上做研发;理想则是一款车型打天下,从L6、L7,再到L8、L9,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乍一看只有大小的区别。

而小鹏汽车与之相反,何小鹏要求每出一款新车就要有创新,而且要求比例不低的创新,大部分在20%以上,有的要求50%以上,导致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总得重新开始。产品团队的人曾抱怨,光是UI设计就得多养几批人。

小鹏汽车的前员工何博表示,“你敢相信,一个车机显示屏,只有P7和G9两款车型统一了,其他车型的车机显示屏尺寸、位置都不一样。我原来以为之后会统一,结果下面的车型还是不一样。”

就是否建立“平台”这件事,小鹏内部也有过多次讨论。

何小鹏表示中性意见,认为小鹏汽车的规模太小,还不足以用“平台化”开发来支撑起品牌。何涛和CFO(首席财务官)顾宏地没有表态。但小鹏汽车的另外一位创始人夏珩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小鹏汽车之所以到今天还没死,就是因为没有平台化,单个车型的独立团队,单兵作战,能够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足够迅速。

简而言之,多生孩子好打架。

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强调了“多平台”战略。准确来说,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产品线。此前,小鹏内部一共有两条产品线,一条是基于David平台设计的中低端电动车产品线,研发了G3、G3i和P5;另一条是基于Edward平台设计的中高端电动车产品线,研发了P7和G9。

David平台是一个油改电的平台,是夏珩和下属一起改造出来的。夏珩对它就像一手带大的孩子那样感情深厚,因此一直舍不得停用。实际上,这条产线的成本比Edward平台以及小鹏内部酝酿了一年多的新平台都要贵出不少。

在高层会议上曾有人提议把David平台停掉,何小鹏同意了,下了会夏珩却不认这个结果。

谁都想分一块互联网中心的蛋糕

不仅在产品规划上,高管们的意见没有达成一致,在研发上同样摩擦不断。

小鹏汽车的互联网中心就是风暴的中心地带之一,该中心负责自动驾驶之外所有软件相关的业务,小鹏汽车最引以为傲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Xmart OS就诞生于此。

何小鹏在UC时的老部下也大多分布在这里,比如互联网中心的前负责人纪宇、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黄荣海。互联网中心的团队阵容还包括了曾在车载导航供应商泰为任职的刘凡凡、原斑马网络高级设计专家刘毅林、思必驰副总裁赵恒艺等人。

纪宇在小鹏的工号是前40位,甚至比何小鹏加入的时间还早了一年。小鹏内部的员工们对纪宇的评价都很高,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都在线的高管。

纪宇曾在UC当过5年创新产品总监,是何小鹏的得力干将。2016年,何小鹏投资了当时还叫“橙行智动”的小鹏汽车,问自己的老部下纪宇要不要去看看,新能源汽车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纪宇二话不说去了趟广州,和三位创始人夏珩、何涛、杨春雷(已退出)见了一面,聊完后当天就决定加入。

在过去的几年,纪宇作为总舵手,带领着智能座舱团队做出了不少成绩。最典型的案例是,2019年纪宇提出要在市场上的打造一个能占领用户心智的概念,第二年小鹏就重磅推出了“全场景”语音系统。

一位负责小鹏语音系统开发的前员工赵博表示,“全场景”指所有的场景都由语音来控制交互,即“用户看到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点什么”。

小鹏的语音系统在市场上一炮走红后,蔚来、理想等车企纷纷效仿,开始搭建团队试图赶超小鹏。何小鹏知道后,立即让语音团队加快招聘进度,扩大研发团队规模。

另一边却有人对互联网中心虎视眈眈。

赵博告诉雷峰网,搭载在新车G9上的5D音乐座舱和智能化能力并不沾边,却要拿来重点宣传,打散了用户对小鹏智能化的认知体系。

5D音乐座舱并非出自互联网中心之手,只是夏珩个人的想法。因为手里没有研发团队,夏珩直接绕过互联网中心,找了其他团队做5D音乐座舱。

结果是两边的团队没有拉通,5D音乐座舱和小鹏的语音系统在语音通路上有相关的部分,前者会影响回音消除,导致语音不可用,使得互联网中心的语音团队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做出调整。

何涛也打过互联网中心的小算盘。车载仪表团队本来在汽车技术中心之下,由何涛负责。而何涛没能将这块业务顺利推进,就把烫手的山芋扔给纪宇,这支团队后来归到互联网中心之下。

等纪宇把车载仪表系统做得风生水起,何涛又想伸手把团队要走,让车载仪表团队从互联网中心独立出去。

CHO和联合创始人争夺销售老大,“HR治国”开端

不过,在小鹏汽车内部利益纠纷最明显、管理最混乱的还要数“销售体系”。

最初,销售体系一共有出现三位负责人,分别是熊青云、廖清红和何涛。

从宝洁、京东出来的高管熊青云有着好看的简历,她曾担任过宝洁大中华区市场部副总裁、品牌副总裁等职务,负责过京东商城的市场部。

熊青云加入小鹏之初,是首席营销官,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工作。但过了不到一年,因为设立了多个职能重复的团队,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她被何小鹏下令调去管销售业务的日常管理。

与此同时,销售体系老大的位置空了多时,由于一直没有心仪的人选,何小鹏做了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决定:让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廖清红兼管销售体系。

廖清红在加入小鹏汽车前,曾分别在华为和奇虎360任职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出挑的经历就是担任过华为软件人力资源总裁、奇虎360人力资源总裁兼智能硬件总裁。

一位和廖清红有工作交集的员工认为,他很擅长用权术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地为他卖力、出不同的主意,他再综合出来一个方法给何小鹏汇报。

不过,廖清红负责的并不是整个销售体系,而是仅限于渠道。本来何小鹏打算把直营体系也一并交给廖清红管理,但公司内部突然有一位老同志站出来反对,称人应该是有限度的,暗指廖清红身兼多职。

情急之下,何涛被赶到了直营负责人的位置上。他一开始不想接这份活儿,但各方劝他还年轻应该多磨练、不要安于现状,一番游说后何涛欣然接受了。

而下属们误以为在销售体系里安排两位负责人,是上面故意设的局,还因此犹豫过要不要先选边站。

因为赛马制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默认的一种工作模式。两条腿、甚至是多条腿跑步在小鹏内部随处可见,不乏有A 部门里边经常会包含 B 部门的团队的情况,比如销售部门的服务团队和公司层面的用户体验团队干的是同样的事。

廖清红走马上任渠道负责人一年后,小鹏汽车启动了新零售计划,开始把体验中心开进了核心商圈里,计划在一年之内要在全国开出120家授权店。

以成都为首的西南地区是小鹏当时重点攻略对象,廖清红的团队签下了宏羽集团作为首批授权的经销商,一口气在成都开了三家授权店。成都港宏宏羽体验中心开业时,廖清红还亲自站台。

何涛也不甘示弱,计划在30个城市启动70家线下直营店。

而在直营和渠道之外,小鹏汽车还短暂地有过第三条销售体系——电商。就在廖清红和何涛开始酣战,小鹏汽车成为了首家入驻天猫旗舰店的新势力,准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小鹏内部规划过是否要在电商渠道上做“二网”。二网是第二级分销网络,指的是分销商可以发展自己的二级分销商,比如A店家是小鹏的分销商,B店家是A店家的一级代理,C店家是B店家的代理、A店家的二级代理,以此类推。但在这一分级体系之下,做“二网”在电商内是无法成交的,只适合用来解决销售线索和流量沉淀问题。

最终“二网”被何小鹏切掉,只剩下直营和渠道两边团队PK。

那么直营和渠道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直营贡献了小鹏汽车80%左右的销量,在走货和选址上他们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从2021年开始小鹏汽车在多地的核心商圈大张旗鼓地开设了一批旗舰体验中心。从地段的租金、店铺的面积、内部的装潢各方面来看,小鹏汽车都在向豪华车企看齐。

其中,仅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一家店的月租金就要上百万。这是小鹏汽车全国*旗舰体验中心,何涛对此很重视,还飞到北京参加了开店仪式。

对于经销商们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卷入小鹏两边销售团队的撕咬。今年P7库存积压,如果经销商们能搭把手,小鹏或许就能消化库存、减少损失。

但与经销商合作时,小鹏汽车已明确了只是为了开设更多的门店,不设提车任务,经销商们“无利可图”。再加上小鹏在管理上的专横,连整体的销售策略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在P7库存积压时,忍气吞声已久的经销商们大多都选择了袖手旁观。

事实上,P7库存积压的问题、G9的营销问题,根源都出在销售体系的管理上。“市场和直营体系应该合并在一起,品牌的老大应该管直营,渠道则归区域的负责人管理”,这是一位手机行业知名的渠道操盘手吴鹏给出的建议。

吴鹏指出,小鹏汽车的销售模式是爆款模式,必须要有爆款才能支撑起销量的流速,而利润等于流速乘价差。也就是说小鹏汽车要想赚更多的钱,至少要保证有高流速或者有高价差。以产定销的模式显然行不通,如今的市场是以销定产,必须用销量来决定产量,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的生产浪费和库存积压,小米就曾经在这个问题上崩盘过。

失职的品牌管理者何小鹏

比起产品规划、研发和销售,小鹏汽车的品牌管理算不上混乱,只不过是“无为”。

就连员工自己也回答不上来小鹏汽车到底想打造一个怎样的品牌形象。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科技、极客,还有对标特斯拉。

对于是否要学特斯拉这件事,何小鹏曾有过动摇。

2018年9月,何小鹏带着夏珩、何涛等高管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招兵买马,在斯坦福大学、密歇根杜邦汽车研发中心等地做宣讲。在斯坦福大学里,何小鹏和一位老友聊到了马斯克,老友问他小鹏汽车要不要学特斯拉,他当即回答“不”。

然而只过了一个月,小鹏汽车就开始对标特斯拉,还挖来了之前在特斯拉Autopilot机器学习负责人谷俊丽来带队小鹏自动驾驶的研发。

小鹏汽车一直没能形成统一的品牌体系,归根结底是高位者对品牌不够重视。做个预告,关于中国造车的新势力公司的创始人们,大多是得了马斯克的病,但没有马斯克的命。雷峰网会就此有专文讨论,敬请期待。

前期,小鹏汽车的市场品牌工作几乎没有进展,因为在决策者看来,品牌等同于PR,而他更看重的是产品力。市场团队知道后无奈地叹了叹气,只能任由领导人大手一挥让PR负责人去接管品牌的工作。

有趣的是,为了打开品牌知名度、在融资时更有故事可说,何小鹏还曾被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忽悠,让他砸数亿元做小鹏汽车的电梯广告。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

在个人品牌形象的打造上,何小鹏同样没有sense。他设想过树立一个超级产品经理的形象,自己讲了一些脱口秀段子,要走《朱一旦的枯燥生活》那种风格。

几年过去了,小鹏汽车的品牌既没有清晰的打法,何小鹏超级产品经理的人设也没能立起来。

直到G9发布会翻车后,何小鹏连夜打电话给各个媒体拉关系时,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小鹏汽车品牌形象很有可能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危机。

不少员工猜测,这极有可能是今年10月组织架构大调整,何小鹏突然把用户发展与服务中心的品牌公关平台升级为一级中心——品牌中心的*原因。

04 何小鹏踩在了“务实”和“虚头巴脑”的十字路口上

小鹏汽车刚上市那会儿,股价曾一度达到75美元/股的高点,形势一片大好。眼看弹药充足,何小鹏有心策划一些中长期规划上的大事,如飞行汽车、机器马、芯片、出海等。

然而这些方向,被不少内部人认为不接地气,过于虚头巴脑。

“凡是何小鹏支持的,夏珩和何涛都反对”

飞行汽车是何小鹏出手的*个重要项目。

像当初投资智能电动车一样,他看过很多项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值得投的,直到好友给他推荐了汇天科技的创始人赵德力。

何小鹏见到赵德力时,正好是小鹏汽车在美股上市后不久。他亲自跑到汇天科技在东莞的办公室,试乘赵德力研发的双人版飞行器。试飞一圈后,何小鹏就认定了,这个项目要投。

但何小鹏的决定没有得到夏珩和何涛的支持。

何小鹏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他自掏腰包成为汇天科技*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60%,而小鹏汽车只出了一小部分资金作为“战略投资”。有意思的是顾宏地个人也投了一笔钱,但夏珩和何涛一分钱没出。

飞行汽车的团队完成收编后,先是搬到了小鹏汽车的总部,后来又独立出去了。

小鹏汽车的管理层每个季度都会开一次大会来汇报工作、拉通工作内容,很多员工只有在季度会上才能见到何小鹏一次,而他每周都要跑到小鹏汇天的办公室开例会。

员工们在私底下开玩笑,何小鹏更像是小鹏汇天的CEO而非小鹏汽车的CEO。

机器马的故事也有几分相似,起初也只是何小鹏个人投资的项目,后来才成为小鹏汽车生态链里的一环。

出海、自动驾驶芯片、小鹏机器大脑这种需要投入十年才有望成功的大项目也在这种极度乐观的情绪中立项。

很多人都是被何小鹏“骗”进来的,整个出海业务团队起初都不知道国际化业务是何小鹏个人的想法。

像打麻将那样,何小鹏、夏珩、何涛、顾宏地就“出不出海”这件事轮番过招。

夏珩*个跳出来强烈反对,他认为做海外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小鹏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闹出国际事件,他们很难摆平。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甚至连电机都兜不住。

在这件事上,何涛继续和夏珩站在一边。

顾宏地没有异议,出海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方便出去拉融资时给小鹏汽车讲一个国际化的故事。

拿到了顾宏地的一票后,何小鹏占据上风,强硬地让两位创始人把事情答应下来。

出海业务推进得比四个人想象中的更快。到了2020年底,100辆G3远渡重洋,抵达挪威,小鹏汽车打响了蔚小理中出海的*枪。并且,小鹏的整个国际业务体系在一年之内就搭建完毕,还在欧洲五个国家设立了六个办公室。

蔚小理乃至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故事是个长故事,雷峰网会持续关注,出专文报道,欢迎业者添加作者微信(微信号:WLX_Charlene_0905)交流。

刹车早在去年冬天踩下

这种透支未来玩法在2021年下半年,特别是进入Q4后开始玩不转了。资本市场急转直下,顾宏地开始鼓动小鹏汽车踩刹车。2021年Q3财报出来前夜,何小鹏开始给高管们打电话,要开源节流。

首当其冲的是出海项目。

何小鹏曾对外表示,出海需要有十年的部署和准备决心 。十年一梦却在十多个月内就化作了泡影。

因为一年亏损高达十几亿元,出海团队被下令收缩。整个团队上下多少有些觉得莫名其妙,明明搭建海外体系从头到尾才花了过亿元,十几亿元的亏损从何而来?

在这份预算中,车型做海外适配要花钱、测试要花钱、研发要花钱,再加上在各个国家的日常开支。仅仅是研发费用一项,就至少花了好几亿。

实际上,出海业务的研发需求一直排在公司内部的倒数*。不仅如此,还被反对者卡预算、卡研发、卡招人,处处为难。

成员们觉得力不从心,回过头看,这一路走来四处碰壁。除了一开始被招进来时,他们能感觉到何小鹏对出海业务的重视,他举手投足之间带着激情,聊造车、聊出海时想法清晰,分析问题时一语中的。

收缩之后,出海团队开了一次车型的选型会。何小鹏出人意料地砍去了在国内卖得*的P7,理由是改款需要花8000万元。这对于已经小鹏汽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整个团队的坚持下,P7才被保留下来。

在海外市场上,小鹏汽车本来有一次可以超过比亚迪,甚至能把比亚迪摁在地上打的机会。

2021年10月,全球汽车租赁公司SIXT和比亚迪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6年SIXT将向比亚迪采购10万台新能源汽车。

而这笔大额订单本该属于小鹏汽车。SIXT的高管们*看中了小鹏汽车,点名要签下G9。

对方表示,如果何小鹏把这件事答应下来,那么SIXT在欧洲所有体系和服务都将向小鹏汽车开放。更重要的是,SIXT还承诺接下来会为他们在欧洲推广小鹏的飞行汽车。

可何小鹏没兴趣做To B的生意,他已无心折腾出海,这笔交易还没开始谈就散了。

变动*的还有机器大脑。

让小克感到无奈的是,他写proposal的进度还赶不上AI Lab研究方向变化的速度。他加入不到半年,AI Lab一共调整了三次方向,最初的定位是做具有感知、决策能力的机器大脑,不久后调整为数字孪生,最后又变成了数字重建,范围越缩越小。

而机器大脑也从最开始为通用机器人服务,变成为机器马服务,最后直接从互联网中心调出来划归机器马团队管理了。

在多项业务接近停滞、多个部门轮番裁员的大背景下,似乎只有自动驾驶和芯片团队还算得上安全。

何小鹏醉心于自动驾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三家新势力中,小鹏是自动驾驶研发投入*的,也是在这条道上走得最坚定的。

从团队规模来看,理想2021年年底50人,今年也只有300人,蔚来去年年底300人,现在也不过800人,而去年年底小鹏的自动驾驶团队已有1500多人,也就是说,如果蔚来自动驾驶要达到小鹏的人员规模,至少还需要1-2年时间,而理想则要3-5年。

但现阶段看来,投入自动驾驶研发并没有为卖车带来可观的收入。

小鹏汽车2021年*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XPILOT3.0为公司带来了8000万元的收入。这是小鹏汽车首次将自动驾驶收入计入营收,也是截至目前为止最后一次公开披露自动驾驶营收。

此外,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透露了该季度交付的P7和P5上XPILOT3.0的选装率仅有20%左右。

自动驾驶并没有何小鹏想象中的那样,成为电动车的*卖点之一。

小鹏又一次押错了宝。

05 结语

变革总是伴随着腥风血雨,但阵痛之后,摆在何小鹏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既要重塑核心团队、直面内部矛盾,又要从头开始梳理品牌、市场和产品的定位,还要兼顾供应链与生态伙伴,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

真正留给他和小鹏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华宇测速地址_高端化不顺、净利跌六成,小米没惊喜

1205

11月23日,小米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在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现出下滑态势的情况下,小米的财报备受关注。

整体而言,小米在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704.74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17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59.1%。

具体到各项业务,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同比减少11.1%;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减少8.6%;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1亿元,同比减少3.7%;其他业务收入为18亿元,同比减少6.6%。

对于小米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外界并没有感到多少意外:一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处于下行态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统计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000万台,同比下跌11%。而对于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主要创收业务的小米而言,大环境不景气之下也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而小米声势浩大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尚未带来任何形式的收入。

小米的颓势最终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了出来,最近一年以来,小米的股价持续下跌,截至11月23日港股收盘,其股价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42.35%至9.8港元,所对应总市值为2440亿港元。

现阶段,随着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小米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基本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小米似乎也再一次进入了低谷期。

01.高端化依旧是难题

2020年是小米智能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开局之年,但在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却遭遇了重大挑战。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4020万台,同比下滑8.4%,作为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60%的主要创收业务,智能手机业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小米的整体业绩表现。

事实上,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就已出现了颓势,根据第二季度财报,其出货量为3910万部,同比下滑26%。

出货量的连续下滑,导致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排在第五位,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同期的14%跌至13%,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中,位列前两名的vivo和OPPO的出货量均同比下滑24.1%,荣耀和苹果则逆势上涨2.5%和6.8%。

在出货量同比下降的同时,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也进一步降至1058元,同比下降2.9%。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ASP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2022年第二季度,其ASP为1081.7元,同比下降3.1%。

ASP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小米智能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进程是否顺遂,但从其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ASP来看,小米智能手机的高端之路似乎还难言特别成功。

作为小米在高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苹果、三星的ASP如何?根据统计,2021年苹果智能手机的ASP为825美元(约合人民币5623元);三星智能手机的ASP为265美元(约合人民币1806元)。

而在2019年时,苹果智能手机的ASP为786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5257元);三星智能手机的ASP为225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505元),相比之下,主要竞争对手的ASP呈现出维稳或增长的态势,而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却不增反降,意味着其高端化仍然道阻且长。

而ASP不增反降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在承压。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12.8%下降至8.9%。

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提到,去年同期小米的毛利率处于健康状态,但今年受到了外部环境、全球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三季度期间,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大幅促销降低库存,因此影响了整体毛利率。

此外,王翔还表示,经过“双11”等重要大促节点之后,小米的库存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第三季度库存水位同比和环比均下降9%。受此影响,才导致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机ASP同比下降的情况。

显然,冲击高端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在2021年小米投资者日活动上,小米高级副总裁卢伟冰提到,任何一个高端的战略都需要3-5年的爬坡。2021年是小米的第二年。同时,高端化的市场投入非常大,“如果高端没有规模,是很难赚钱的,是巨大的亏损。”

02.第二大业务持续承压

不止是智能手机业务遭遇了寒冬期,根据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占总营收比例27%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8.6%,第二季度时,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5%。

IoT板块的主力产品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而在第三季度IoT产品收入为58亿元,同比下滑18.3%,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下降和智能电视的ASP下降。

不过,在生活消费产品板块,小米的表现相对亮眼不少,其智能大家电类(空调、冰箱、洗衣机)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到70%以上,主要是由于智能空调和冰箱出货量增加,其中空调产品三季度出货量超过100万台,同比增长70%;冰箱出货量超过24万台,同比增长150%。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为13.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但如果横向对比一下,该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之低令人咋舌,比如同样在2022年第三季度,飞科电器和老板电器的毛利率超过50%,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海信家电的毛利率也超过了20%,而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甚至未达到行业平均线。

在电话会议上,王翔表示未来小米会更关注高端产品,包括智能大家电的白电高端机,做到更高的ASP,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上,小米未来的突围路径依然是做高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此外,小米正在加速新品类的拓展,随着电取暖器、蒸烤一体机、足浴器、洗碗机、净水器等新产品陆续亮相,有望提振ASP,缓解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压力。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试图通过即时零售提升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销量。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零售店数量约为1.06万家。2022年9月,小米集团与美团等合作的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在其中国大陆专卖店线下渠道GMV的占比约7%。

王翔在电话会议上提到,与几大平台合作的即时销售是一个新的探索,目标是充分利用集团线下资源。截至目前,小米之家在美团、京东已经接入超过3500家门店,接入饿了么超过1500家门店。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的背景下,小米一边要坚守原有的市场份额,一边还要想方设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小米的前路仍然布满荆棘。

03.小米汽车能赶上末班车?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支出为8.29亿元,前两个季度,该费用支出分别为4.25亿元和6.11亿元,累计支出为18.65亿元。同时,小米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环比增加8.1%至41亿元,主要也是与造车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王翔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小米汽车实现2024年正式量产的目标,进展非常顺利,汽车团队人数到了1800人。此外,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资经过了非常仔细的盘算,目前不会对集团运营构成重大影响。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81亿元,现金资源总额为943亿元,资金方面暂时无忧。

当前,小米造车已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小米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另外,小米累计已投资50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等。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工程样车,意味着整车开发已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是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

不过,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的开发项目进度不如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而11月初,外界也曾有传闻称小米造车被叫停。当时小米方面人士回应,不针对传言回应,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窗口期正在缩短,留给小米的时间并不多。

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产量和销量都已经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市场占有率达23.5%,提前3年完成了行业的预测。

但造车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辆车有接近3万个零件,其复杂程度远比想象中困难太多。”一位汽车供应链人士向DoNews表示,汽车行业的典型特征是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一辆车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制造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并且期间不会有任何回报,如果不能尽快实现量产并交付,风险将十分巨大。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能否在2024年如期实现量产,或将成为小米扭转颓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