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测速地址_中国打工人,「掘金」卡塔尔

1219

世界杯即将进入尾声,卡塔尔的热度却一直不减。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前,卡塔尔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国度。直到世界杯开幕,人们才知道,这个低调的国家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比迪拜还“有钱”。为了筹办2022年世界杯,卡塔尔斥资2200亿美元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卢塞尔城。

一时间,网友们看球之余,一边吃着卡塔尔“人均工作三小时”“没有穷人”“人均王子”的瓜,一边计划着去卡塔尔打工。

在卡塔尔打工薪资到底高不高?当地衣食住行条件如何?带着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开菠萝财经与4位在卡塔尔工作的中国人聊了聊,试图呈现一个更真实、更完整、更立体的卡塔尔。

这四位受访者分别是中餐厅厨师、卡航空姐、五星酒店员工、通信公司员工。他们虽薪资有高有低,但都需要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工作时长最久的是每天10小时。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卡塔尔总人口265.8万,其中85%都是外籍人士。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适应语言、食物、宗教信仰和炎热气候,成了很多打工人来卡塔尔的“必修课”。

他们中,时间最长的在卡塔尔待了11年,已经把卡塔尔当成第二故乡,更多人则是把这里当成是人生的中转站——有的人工作2年后回国创业,有的人积累一年工作经验后继续出国深造,还有人一边想家一边规划下一步。

本地人非常有钱,

但外来打工族挣的都是辛苦钱

姚小胖|29岁 河南新乡人 中餐厅厨师

去年10月,因为餐饮业备受冲击而失业的我,通过朋友介绍的劳务公司,找到了一份卡塔尔的工作,在多哈CBD商场里的一家中餐厅当厨师。因为这里的人喜甜、喜欢加胡椒,我们做的中餐都是经过改良的。

世界杯之前,在卡塔尔的中国人大约只有2000人左右,主要是三类人:到卡塔尔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员工做生意的商人,多数是2000年-2005年过来的;最后一类是像我这样的打工族,多数是2019年后陆续来的。

我很幸运,*次出国打工就来到了世界杯举办国。作为一枚“伪球迷”,我去现场看了3场球赛,参加了多哈滨海大道上的狂欢活动,看到来自全世界的球迷只要听到音乐就舞动起来,感受到了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球迷氛围。

不但世界杯期间球迷的狂欢会持续到天亮,当地人的夜生活也是非常丰富。因为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只有11月-1月的气温在25℃-30℃左右,一年中大多数时候温度都在40℃-50℃之间,人们大多是等晚上凉爽一些才出来活动。

我平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世界杯期间,会利用午休时间出去拍视频,记录我看到的世界杯。视频发到网上后,问我在卡塔尔打工如何的大有人在,九成关心的是工作待遇。

他们都认为卡塔尔是土豪国家,工资很高,但实际是本地人非常有钱,外来打工族挣的都是辛苦钱。有一技之长的中国人来多哈工作,薪资水平相当于国内的一线城市,月薪一万多到两万,性价比却不高。

首先物质上,各项生活成本很高。如果不是公司管吃管住,租房*也要五六千元一个月。物价也比国内高不少,比如买一棵大白菜要花三四十人民币。这里因为气候因素,农业发展困难,粮食、蔬菜、水果、肉等都以进口为主。

精神上,也要承受想家的乡愁。我来卡塔尔一年多了,很想家,但因为时差原因很少联系。国内比这里快5个小时,经常是等我晚上好不容易不忙了,能抽出时间的时候,国内已经到了睡觉时间。

当然,来卡塔尔打工还要适应当地的风俗。当地的风俗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比如斋月,从太阳升起后一直到落下,要戒饮食,外国人不受限制,但一定要注意尊重本地人的风俗。再比如祷告,穆斯林每天需要祷告五次,每天到固定时间,就会有清真寺的诵颂告人通过大喇叭开始诵告,起初我很不适应,不过现在也慢慢习惯了。

多哈老街

受访者供图

除了前期的语言不通、乡愁、水土不服外,我来卡塔尔的一年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感受世界杯的球迷氛围,比如,我会在每个月的休息时间到外面转转,卡塔尔国土面积很小,早上七点开车出发,一天时间就能转个遍。

曾经“又热又无聊”的卡塔尔,

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杨夕加|36岁 大连人 通信公司员工

2011年,我随丈夫来到卡塔尔,一待就是11年。来卡塔尔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

10年前的卡塔尔,不像现在建设得这么现代化,当时整个多哈只有两三个商场,马路上车也很少。刚来的时候,感觉这里又热又晒,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待久了反倒越来越适应。

世界杯期间,卡塔尔非常热闹。我去看了开幕式和阿根廷与沙特阿拉伯的比赛,现场基本上座无虚席,大街上也有很多狂热的球迷,穿着各自国家队的球衣,还有很多新鲜的装扮和表演。

世界杯期间的多哈 受访者供图

平时,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么多姿多彩,但幸福感也很高,如果满分是10分,我会打8分。

我在一家中国的通信公司上班,工作时间从早8点半到晚6点。传说在卡塔尔每天只工作三小时,完全是误解,只不过因为气候环境特殊,有些公司会实行两班倒制度,还有些当地公司下班比较早,从早7点到下午2点,没有午休。

我在这边也没有遭遇过歧视,卡塔尔人普遍都很善良也很热心,记得有一次,我走在路上身体不太舒服,稍微蹲了一下,周边就有好几个人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至于卡塔尔人的富有,我感觉,很多在大家眼里是“炫富”的行为或者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我有一个朋友,算是卡塔尔的皇亲国戚,住在一个特别大的庄园中,家里甚至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但他的言谈举止非常低调,平时和大家交往时也只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

多哈的夜景 受访者供图

当然,卡塔尔的气候环境、社会习俗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真要来工作和生活,还是挺有挑战的。

卡塔尔是穆斯林国家,除了获得政府授权的酒店和餐馆,当地不允许在公共场所饮酒和吃猪肉,普通老百姓想买酒,可以去QDC(卡塔尔国家控股的分配公司)。想进去消费,还得先办一个证,办这个证得提供你的工作单位和薪资证明,他们会根据你的收入来确定你的饮酒消费额度。

在卡塔尔,本地能种植或生产的食物和用品,价格不会很高,但大部分国外进口的东西都比较贵,比如我们家的饮食偏国内口味,生活成本就会高一些。我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要六千QAR,折合人民币是1万多,相当于我半个月的薪资。

我以前也推荐过同学过来工作,但门槛确实比较高,首先是语言要求,起码要能比较流利地用英语交流;其次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里的很多公司都与石油行业相关,比如你是学信息工程的,或许就能更快找到工作。而且,在外企,相比本地人或者欧美国籍的人,我们确实没有什么晋升优势,薪资也会差一大截。

对我来说,因为在卡塔尔生活了十几年,已经很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说是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了,所以目前没有离开的打算。

每月工资3000元,同事来自55个国家

YuanYuan|24岁 南京人 五星酒店员工

我和卡塔尔结缘,源于毕业时学校组织的去中东国家工作的项目,我本科学的是旅游英语专业,出于对酒店管理的兴趣,决定去卡塔尔的某五星酒店积累经验,工作一年后继续读研。

当时我跟家人朋友们说要去卡塔尔工作,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就连网络上对卡塔尔的介绍都不多。所以到卡塔尔的*个月,我在各方面都经历了困难的磨合期。

*件事就是需要快速适应形形色色的口音。飞机刚落地,前来接我的是印度同事,我几乎听不太懂对方说什么,本想找个中国同事前来对接,结果被告知我是酒店*一个中国员工。

我的室友也都是外国人,前后换了三个室友,分别是乌克兰人、吉尔吉斯斯坦人和缅甸人。而我工作的酒店,工作人员来自55个不同的国家,我妈形容我是在“小联合国”上班。

因为在酒店还需要处理客诉,我逼着自己在一个月内就适应了别人要3-5个月才能完全听明白的口音,那段时间连做梦都是在说英语。

饮食方面,*个月几乎顿顿都吃酒店的工作餐,大多是印度菜。后来去一家名叫“老上海”的中餐厅吃饭,老板娘非常热心,送给我一瓶老干妈,我当宝贝一样存着。

刚去时,还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此后倍加注意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女性不能穿着太暴露,穿裙子需要过膝,否则进不了商场。有一次我穿了一条过膝裙,但坐下来能露出一小截大腿,立即被一名当地女性呵斥,要我现在就离开商场,不然她就要报警。

初到卡塔尔,就连周末出去看电影也需要适应。卡塔尔的电影上新比国内早,但字幕是阿拉伯语和法语,对于很多中国朋友是非常大的挑战。

海边的度假酒店

受访者供图

不过,酒店的工作也令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比如,本地人举行婚礼时,女性会有一场专门的庆祝活动。一般女宾们会提前订好酒店房间,下午陆续就有美甲师、美发师、化妆师提着行李箱上门服务。到了晚上8点左右,她们会先在礼服外面套一层黑纱,进入宴会厅后由专人脱下并存放,宴会结束后可以凭借手牌领取。这些宴会厅是全封闭的,里面的服务员和安保也都要求是女性,聚会一般会持续到凌晨两三点。

在卡塔尔工作不算累,但工资真的不高。我基本上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一周上6天,偶尔也会加班,每月工资只有1700卡塔尔里亚尔,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3230元。

而且在中东,除非是自己做生意,否则中国人要想在职场上晋升到一定地位非常困难。语言是一大问题,大部分中国人只会英语和汉语,不会阿拉伯语。而在中东,所有人都是两门语言起步,会多门语言。另外,政府强制要求大企业预留岗位给当地人,每个月还会发放补贴,当地的职场环境秩序可想而知是非常稳固的。

卡塔尔是我在中东国家的*站,也是我毕业后的*站,我会一直记得它,但也想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到2019年底,我辞去工作去瑞士读研,毕业后选择去迪拜从事酒店供应链工作。

最怀念的,是不同国籍的人共事的氛围

陈宁|27岁 深圳人 前卡航乘务员

2017年夏天到2019年夏天,我作为卡塔尔航空公司的一名女空中乘务员,在卡塔尔生活了两年。不过,我们的工作需要飞到外站过夜,所以一个月里,我可能只有10天的时间待在多哈。

因为*目标阿联酋航空多年不在中国招聘,我注意到了卡塔尔航空的招聘,发现这里和迪拜很像,决定去面试并顺利通过。

卡塔尔的薪资待遇还可以。拿乘务员来说,经济舱乘务员的月薪在2-2.5万元人民币。这份薪资对于南亚、东南亚、东欧国家的人比较有吸引力。我接触的空乘人员,也多来自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中国人不算太多。卡塔尔当地人,我只接触过一位机长,可能是比较年轻,愿意尝试这个行业。

空乘是份比较辛苦的工作,一个月飞100多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像我一个月最多飞过135小时。这还不包括前期的准备、开会时间。

卡塔尔本地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政府或办公室的工作,服务业基本都由外国人从事。

在卡塔尔的中国人,一般都有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像我认识的待了十多年的中国人,要么是习惯了当地的工作,要么是已经投入了很多舍不得离开,例如餐厅老板。世界杯之前,又有很多中国的建筑工程师来到卡塔尔。

我们在飞机上的确见过很多本地的有钱人,从他们的包、首饰能看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商务舱的旅客,她身穿黑袍,休息前解下头巾,把耳环、项链各种首饰放在一旁,我同事掂了掂足足有一斤多重。不可思议的是,她下飞机前把头巾、罩袍包好,却完全忘记了还有一斤多重的黄金首饰在旁边,最后还是我们同事提醒她。

不管他们有多富有,很难得的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友好,特别是女性之间。一次,我们两个同事去喝咖啡,店员过来告诉她们,“刚才一个开车过来买咖啡的黑袍女士给你们买过单了”,还附带了一句话,“卡塔尔感谢你们”。这就是当地人做的一些令人感动的小举动。

但必须要说的是,并非所有的卡塔尔人都很愿意露富或是非常有钱,绝大多数人是衣食无忧的状态。就在我们公司安排的住所后面,一条街之隔的地方,有一些很老旧的房子,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自建房。

在卡航的两年,对于刚大学毕业的我来说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因为除它以外,我几乎接触不到一份工作,能让我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坐在一起无障碍的聊天,这种氛围至今令我怀念。

卡航就像我的社会大学,读完了,也就毕业了。“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深圳发展,现在从事英语培训,也在帮朋友的宠物会所进行活动策划。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B站需要刘慈欣

1218

衰颓了一整年的B站,眼下靠着毁誉参半的动画版《三体》,似乎有了些许起色。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动画版《三体》未播之前已有火的迹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定期催促其上映是原著迷的必备功课;出品方也积极造势,不定期放出物料吸引注意力,期待着靠《三体》动画“破圈”。

然而IP影视化似乎总是难逃原著粉与路人粉互掐的怪圈,《三体》动画开播后口碑两极分化,原著粉不买账,路人粉表示部分场面值得一看。

无论《三体》动画的口碑如何,舆论场上,B站已经赚足了眼球。

01、打响*枪后,赞誉和炮火同时涌来

《三体》算得上是国内最被期待进行影视化改编的科幻作品,书迷的改编呼声一直很高,立项的影视化项目也不少,参与改编的不乏腾讯、奈飞这样的娱乐巨头,然而其影视化道路却充满坎坷。

最早原定于2016年上映的*部《三体》电影一再延期,上映时间不明;腾讯视频出品的剧版《三体》于2020年底杀青,却2022年6月上映前夕临时延期。即便是最近在B站上映的《三体》动画,上映日期也从当初的2021年一直拖到了今年。

《三体》影视化的波折,很大程度是由于科幻概念本身的抽象。其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整个世界观的设定宏观且抽象,影视化难度高,这包括技术层面投入大,以及需要花时间寻找发力方向,何况书本涉及到一些特定时代的内容,也面临着审核风险。

相比真人影视化,动画影视化能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刘慈欣曾在2022-2023年B站国创动画发布会的采访中提到:“我认为动画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展现科幻小说的内容和意境。”

以动画形式进行《三体》影视化的B站,*个交出了作品。

事实上,在《三体)动画问世前,在《三体》粉丝内部已经*完成了Minecraft版《三体》三部曲。

这三部作品虽由于资金有限,画面采取了像素方块人,劝退了部分观影者,但其镜头语言的流畅,忠于原著的改编思路和高度还原的“古筝计划”“三体游戏”“水滴”等场景呈现获得了书粉的高度认可,三部的豆瓣评分皆在9分以上。

也正是这三部同人作品积攒的口碑,让原著粉对《三体》动画抱有很大的期待,毕竟在更充足的资金和更强大的技术加持下,它理应取得比像素版《三体》更好的效果。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三体》动画口碑两级分化严重。大部分原著粉不买账,导致弃剧者众;多数路人粉则表示很过瘾,愿意继续等更新。

动画版《三体》的建模画面与国内外的其它动画大制作存在明显差距,而在原著粉看来,流畅的动画风格是完整诠释原作内涵的基础,失去这一基础,诠释难度会大大增加。

另外,动画版《三体》对于原作关键人物的刻画不够饱满,例如原作中罗辑在剧中被简单的演绎为“花花公子”的形象,而“花花公子”形象背后深层次的虚无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使得人物层次不够丰富。

这样问题也存在于剧情的安排上,直接以古筝计划开场却没有进行合理的情绪铺垫,原作中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在剧版演绎中大打折扣。

2019年,刘慈欣曾在与《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的对话中表示,“《三体》,以我们目前的经验和技术来拍的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体》本身就是影视化难度非常高的作品,影视化翻车的概率也非常高,率先交出答卷的B站,自然承受了*波的炮火。

02、大IP≠万无一失

从口碑上来讲,B站的《三体》动画毁誉参半;从商业角度讲,B站已经吃到了一部分《三体》红利。

12月10号,《三体》动画上线不足12个小时便播放量破亿,股价也随着《三体》的开播一路上涨。虽然口碑争议不断,但《三体》动画的追更者依旧不少,后续的会员付费也将会为B站带来一笔收入。

从目前释出的剧集来看,已经吸引到了长安汽车、南孚电池等多家品牌方,采用广告植入的方式,是影视剧中常见的在片头集中播放品牌广告和在剧情场景中植入品牌元素。

然而,口碑争议为后续B站靠动画《三体》持续盈利埋下了隐患。争议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投资者情绪受挫和原著粉抵制。目前B站股价较几天前峰值已下降10%;不少书迷在看过几集三体动画后,回头重温了Minecraft版《三体》三部曲,并表示拒开动画版《三体》会员。

B站的《三体》动画已与BEMOE联名开发了鼠标垫、徽章,蓝牙耳机等周边产品,试图通过文化衍生品拓展收入来源,然而文化衍生品盈利是条难以把控的生意,需要依托的影视IP具有足够强的粉丝号召力支撑。

目前动画版《三体》的呈现效果,让大量原著粉出走,而原著粉是衍生品消费的主力军,如果后续更新的剧集未能实现口碑逆转,周边产品的销售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IP+影视意味着万无一失。原作自带流量,影视化的作品只要能在及格线上就能让大量粉丝买单。随着《上海堡垒》失利、《*炉香》遭群嘲,大IP+影视这个万灵药似乎失灵了。

一个大IP自身一定已经形成了一个内部的粉丝的圈层,张爱玲的书迷、刘慈欣的三体粉。这些粉丝对原作的内容具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于作品影视化的态度往往是“达不到标准就别拍了”;而书迷之外的路人群体对IP影视化的态度则是“完整地讲好一个故事即可”。

同时兼顾原著粉与路人粉的感受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已经理解原作内涵的原著粉往往要求影视化作品在呈现的过程中进行高密度输出,如此才能吸引其注意力,而这样的高密度输出会提高观影门槛,让大部分路人粉表示看不懂。

因此,大部分的改编会在这两类主要受众中二选一,以此来降低作品影视化的难度。对于《三体》这样一个具有高难度改编难度的作品而言,二选一也是最稳妥的处理方法。

粉丝自制的Minecraft版《三体》三部曲几乎完全按照原作进行影视化处理,虽然省略的内容为路人带来了一定观影门槛,却是得到了原著粉的一致认可。

动画版《三体》的口碑争议,部分就来自于其对原著粉和路人粉的既要又要。事实上,《三体》这个大故事本身所包含了宇宙闪烁、古筝计划、水滴攻击等篇章单独展开就能成为一个*戏剧冲突的故事点。

大IP只是提供了一个充足的故事库,能否发掘出故事亮点和把故事讲好才是“大IP+影视”能否灵验的关键。

03、B站需要刘慈欣

相比同样手持《三体》影视大IP的腾讯视频和奈飞,B站的情况略微特殊,它是从UGC平台跨到PGC之河的,而这也是B站的的一个优势。

此前粉丝自制的Minecraft版《三体》取得积极的市场反馈后,B站趁势签订了第三季的*,吃到了*波《三体》影视化的流量。在最近《三体》动画的热度下,《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的播放量也逼近一亿,带来长尾效应。

除了这类专业的PGC内容,不少B站用户自发制作的“降维打击”“水滴”等原作名场面的视频内容播放量也是破百万。粉丝群体在B站上对影视化演绎的自发尝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角落,让平台几乎可以零成本地吃到内容红利。

正是因为看重了用户二次演绎对于作品传播的影响力,B站还在动画版《三体》播出之际推出科幻季投稿活动、“科普小课堂”活动,试图通过《三体》的热播,拉动科学区的活跃度,促进月活。

目前看来。动画版《三体》播出后,各类相关的点评分析视频释出。从流量的角度看,用户观看《三体》动画后,直接在B站站内进行相关的二创演绎和视频点评,整个IP带来的热度在站内即可消化,而像腾讯、奈飞这样的纯PGC平台,《三体》的二创演绎和视频点评只能由抖快甚至B站完成。

此前长短视频曾因二创侵权和短视频截流等问题陷入舆论战,相比之下,两头都能吃到红利的B站,要宽容得多。

此前艺画开天与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灵笼》,播放量刷新B站播放记录,获得了各界好评;此次的《三体》动画筹备时间长达五年,是B站在时间和成本上投入*的动画作品。B站大手笔投入到《三体》的影视化开发之中,是想借着这个科幻大IP拉动站内国漫影视区的崛起,从而部分化身为PGC内容平台。

这是靠动漫发家的B站,最有信心拿下的领域。

从《三体》影视化的角度,无论改编是否成功,至少有人在认真做这件事;对B站而言,《三体》动画版虽然备受争议,却也让它看到了新的可能。

B站需要更多的刘慈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银杏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苹果向你「征税」的时代,要结束了?

1217

在App Store正式上线的14年后,苹果生态系统引以为傲的“围墙”似乎即将倒塌。

北京时间12月14日,Bloomberg记者Mark Gurman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苹果公司软件工程和服务部门正在对App Store策略进行调整,未来将允许欧洲地区的用户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上下载应用。

促使这一事件发生的因素是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颁布,这份在今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的法案明确指出,对于那些估值为800亿美元且在欧盟范围内每月有4500万活跃用户的科技公司,他们必须允许用户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并且外部开发人员可以平等地访问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核心功能。

这意味着用户与开发者将很难再受到APP Store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被冠以“苹果税”之名的30%佣金抽成政策将彻底形同虚设。

不过,对于其他国家地区的用户和开发者而言,“苹果税”在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消失。因为就目前来看,针对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仍然是全球性的难题。

01 苹果税,合理吗?

从Epic Games组建战略联盟对抗苹果,再到马斯克多次指名道姓的“开火”,在谈及互联网行业垄断的问题时,苹果总是那个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宁可让利给用户,也不让苹果把这份钱挣到。”面对“苹果税”,软件工程师潘斌斌此前所在的公司向运营下达了这样的指令。

所谓“苹果税”,即苹果对应用内发生的数字内容消费向开发者收取30%的佣金抽成,这项政策自2011年出台后,基本没进行过调整。

苹果从未公布过自家在“苹果税”上的营收,但据调研机构Sensor Tower的统计,苹果每年的佣金抽成能为这家公司贡献超过150亿美元的净利润。而另一项数据显示,以APP Store为核心的服务业务,已经连续十个季度实现营收的同比增长。

苹果对数字内容消费的定义十分宽泛,几乎囊括了用户在应用中涉及的一切会产生付费行为的环节。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直播行业,如果用户通过iOS设备向主播打赏,苹果同样会向应用开发者收取抽成。

当然,这部分费用最终会转嫁到用户身上。如用户在购买应用内的虚拟代币时,同等支付金额下,iOS终端上获得虚拟代币通常会比安卓终端少30%。

对于很多业内公司而言,大多数都选择忍气吞声。但潘斌斌的上家公司主营的是一款在线阅读APP,公司上下都对“苹果税”嗤之以鼻。

“苹果既不是内容作者,也不是出版方,没有数字版权却要收取30%的抽成,我们不知道苹果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潘斌斌向虎嗅表达了对苹果的不满。

其实这一问题库克曾在Epic诉讼案中做出过解释,“苹果iOS生态拥有超过15万个自主创建和维护的API(应用程序界面),并提供无数的开发工具,这些都是我们为开发者提供的服务,理应获得相应回报。”

不过,潘斌斌所在的公司并不打算向苹果妥协。公司要求运营部门在APP内引导用户到PC的网页端进行付费,由于绕开了苹果的抽成,他们决定把网页端的收费标准也相应降低,让利给用户。

但好景不长,有用户反映,在网页端充值的虚拟代币无法在iOS上正常使用,这让他们不得不取消掉了网页端的充值入口。

潘斌斌表示,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能做的也就止步于此了。“有些开发者因为搭建第三方支付渠道,被苹果发现后直接*下架应用。”

实际上,即使是行业巨头,也早就对苹果的这项政策心生不满。

2020年9月,游戏公司Epic Games联合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社交应用Tinder拥有着Match Group在内的13家公司成立了非盈利组织“公平应用联盟”,旨在共同对抗苹果。该联盟的官网上直言不讳地标注着:“每一天,苹果都在向消费者征税并扼制着创新。”

对于开发者的群情激愤,苹果拒*联盟的成立做出回应,并只是淡淡的表示,“这项政策并非是自己首创,Google Play和Galaxy Store也是30%的抽成。”

苹果此言非虚。实际上,如果和安卓阵营相比,苹果30%的抽成比例并不算高,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在内的一众手机厂商,其官方渠道长期奉行着50%的抽成比例。

但问题在于,安卓开发者可以引导用户通过第三方渠道下载应用,但苹果在系统层面上就杀死了这种可能。

而更重要的是,苹果作为消费电子及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这家公司在政策上的调整,对于全行业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因此苹果才会屡屡成为众矢之的。

02 欧盟的成功,或许只是个例

根据Mark Gurman的爆料,苹果预计在明年9月份发布的iOS 17上完成相关调整。届时,用户可以自由地通过第三方渠道下载APP,“苹果税”这座取之不尽的金矿也将在欧洲地区封存。

应该说这次欧盟的出手的确让苹果伤筋动骨,而就目前来看,苹果短时间内除了主动寻求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合作外,也基本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反制方案。

这是否意味着,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效仿欧盟,以立法的形式限制科技巨头们的“霸王条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做个假设,如果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取消掉佣金抽成,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内“苹果税”的模式将被彻底取缔?

答案是一定不会。

以Meta为例,这家公司曾在2020年初表示,鉴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如果企业在Facebook上创办付费活动且使用本地收费系统绕过苹果的订阅渠道,那么Facbook将不会抽取任何佣金。

在此期间,扎克伯格也多次向苹果开火,谴责“苹果税”的不公。

Facebook Pay界面,图片来源:Android Developer

但仅在一年后,随着元宇宙平台Horizen World的上线,Meta将该平台上的佣金抽成提高到47.5%,这远高于苹果的抽成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企业大多并不是痛恨“苹果税”,而是痛恨自己无法收取“苹果税”。

欧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数字市场法案》的颁布,对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加以限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欧盟给“重点照顾”的监管企业划出了明确的范围。首先是将一批公司列为“守门人”企业,即上文提到的那些估值为800亿美元且在欧盟范围内每月有4500万活跃用户的科技公司,欧盟为他们施加了一系列义务。

在这个框架下,除位于瑞典的Spotify等极少数公司,“守门人”的构成几乎全部来自海外。欧盟敢于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欧洲发展相对迟缓的互联网企业。

而对于美国或中国这种互联网平台型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言,相关政策的出台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被选定为“看门人”的企业将禁止使用其平台上的业务数据在自家平台上竞争,这几乎必然迫使企业缩小业务范围,间接地遏制了产业创新。

进一步来说,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互联网企业几乎不可能形成稳定的生态,这真的会让开发者和用户受益吗?

在与多位iOS开发者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普遍提到一个问题:相较于安卓用户,iOS用户的付费意愿明显更高,在通常情况下,iOS应用的营收也要显著高于安卓应用的营收。

而苹果用户选择iOS的原因,大多与苹果强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相关,一旦这种生态被打破,开发者的利益也必将受到影响。

因此,针对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强力监管,或许是个全球性的趋势,但类似《数字市场法案》的经验,恐怕很难在全球展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一杯水就能给你家发电,但可能还要等30年

1217

12月13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宣布了一次重大突破——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能量的净收益,即产生的能量比输入的能量更多。尽管,这个过程仅持续了不到一秒。白宫科学顾问Arati Prabhakar在美国能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次科学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通往清洁能源的道路。如果核聚变能够投入到商业化发电中,能够提供一种清洁能源,既没有化石燃料产生污染,也能够避免核电站所产生的危险废物。

只是,这种理想的*能源,究竟何时方能实现商业化?业内人士预计,要实现核聚变的商用化,至少还需要20年-30年。

01、人类的*能源形态

自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共经历两次重大能源变革:蒸汽与电力。这两项基于对化石能源的应用,让人类科技发展速度呈指数级上升。但受限于较高的开采和运输成本,以及高污染的特性,如何替换化石能源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

1942年12月2日,在康普顿领导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冶金实验室里,首次取得了受控制的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这标志着人类正式叩响核能的大门。十年后,人类历史上的首座商业核电站动工建设。

也是在这一年,*颗氢弹“Mike“在太平洋珊瑚岛上被引爆。其能量释放当量为1000万吨TNT,这是美国当年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威力的500倍。如此惊人的能量释放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对它的探索中,他们研究的目标只有一个,如何让这种能量作为商业能源被人类所使用。

不过,聚变反应的商业化难度要远远高于裂变反应。需要说明的是,两者发生的条件完全不同,通俗来讲,核聚变就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太阳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其通过引力,对聚变的燃料产生约束,在引力约束下,日核区的氢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千万不能小看这些氢原子的能量。由于核聚变所使用的原料是氢和其同位素,一升的海水,所含的氢的同位素氘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的汽油。一杯水中的氘加上一点氚,可以为一座房子提供一年的电力。

当聚变反应发生时,瞬时温度可以高达上亿摄氏度,因此想要利用这种能量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容器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但没有任何一个地球上的物质能够扛得住这个高温。

显然,如果从材料学的角度去解决容器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

1954年,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提出了“托克马克装置”,简单的说,该装置其实就是在一个大型真空容器里面注满气体,然后把气体电离变成等离子体,再用强磁场把带电粒子控制住,让它在真空容器里面悬浮起来。

虽然托卡马克装置耐高温,但在实际应用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很不稳定,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目前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东方超环”,这个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曾在去年12月创下了”在1.2亿摄氏度下稳定运行101秒“的业界纪录。但如果想要实现商业化,这个稳定运行的时间单位至少要以天来计算。

可控核聚变另一项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能量增益Q值大于1的问题。由于等离子体在加入过程中能量会不断损失,因此科学家们以Q值衡量核聚变反应的能效比,当数字大于1时,就说明在反应过程中,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已经大于投入的能量。如果这个前提无法满足,则可控核聚变的商用化无从谈起。

1997年,全球*的托卡马克装置(JET)在一次实验中Q值达到0.67,这也是此前有证可查的Q值中最接近1的一次。在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虽然JET在峰值功率上屡次突破新高,但Q值反而却在降低,在去年12月的一次实验中,JET实现了5秒内产生59兆焦耳的持续能量,而Q值仅为0.33。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次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公布的成果会如此令人振奋。

根据LLNL公开的数据,在本次核聚变实验中,共向目标输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能量增益达到135%。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LLNL声称的135%能量收益,是从激光能量输入来算的,并未将电能转化未激光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算进去,严格意义来说,这并不能算是Q值实现1的突破。

但无论如何,LLNL迈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探索中的关键一步。

02、实现商业化还需要时间

“这只是可控核聚变的一小步,但确实是人类科技的一大步。”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谈到此事时难掩激动,“我认为可控核聚变将是一个能够超越瓦特蒸汽机效用的‘革命性科技’。”作为一家以早期投资为主的风险投资机构,中科创星选择在今年开始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并已经投资了三家国内的初创公司。在米磊看来,国内在可控核聚变的投资上,还处于一个政府主导的时期,现在,VC也已经开始介入了。一份由核聚变工业协会和英国原子能机构出具的《2021年全球核聚变产业》报告中提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的私人公司一共有23家。

数据来源:《2021年全球核聚变产业》

在全球可控核聚变公司的目标市场中,主要有发电、航空推进、船舶推进等方面,其中,发电方面的市场最多,占据95.7%。

数据来源:《2021年全球核聚变产业》

实现核聚变的方式有三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的那份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所采用的方式多以磁约束为主,通过磁场,对带电的原子核产生洛伦兹力从而进行约束,星环聚能创始人陈锐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就提及,如果可以长时间稳定地约束聚变的等离子体,就能够实现可控的核聚变。

国际上的主流做法是建设ITER这种大规模装置,通过更大尺寸来提高聚变堆的功率。这是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但投资金额几乎要到上千亿元。在法国和英国的ITER项目里,研究人员通过一个巨型甜甜圈形状的机器来尝试实现核聚变,这个甜甜圈中,装着叫做托卡马克的巨型磁铁。将氢燃料放入甜甜圈中,磁铁被打开,内部温度上升,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温度需要比太阳的核心温度高10倍,中子才能逃离等离子体,然后撞击在托卡马克壁上,将这种动能转化为热量。

美国在可控核聚变上走得更早也更快。2020年9月,在《等离子物理学杂志上》,孵化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宣布了一项基于可控核聚变的突破,这项研究中,提到了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新进展。研究人员表明,在使用了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后,其设计的反应堆能够达到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等级别的性能指标,但体积只有后者的2%。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为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商业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米磊投资星环聚能的时候,他和团队在北京交流了两个小时。这是一家商业聚变能开发企业,以建成商业可控聚变堆为目标,专注于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研发。其技术源自在球形托卡马克领域拥有20年经验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所聚变团队。2022年6月,星环聚能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有中科创星、昆仑资本、顺为资本、九合创投等。米磊表示,目前可控核聚变领域在商业化中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对于人类控制磁场和控制光波的光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出*稳定的激光器、如何稳定生成*的磁场,是现在商业化的难点。但米磊也表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可以把技术拆解来看,只要在某个方向实现技术突破,就可以申请专利,收取专利费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掌握一些技术或者设备,就能够衍生出很多上下游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卖配件、激光器、特种光纤等,还有可能被一些发电公司并购。如果与半导体最尖端的光刻机的投入相比,米磊表示,在可控核聚变上的投入更大、更难、回报周期可能会更长。他表示,要实现核聚变的商业发电,可能需要20年-30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在2050年就实现,我认为已经符合预期了。”米磊说。

米磊表示,任何一项技术都有自己的上限,不管是*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都会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当人类还有特别好用的技术的时候,人类文明是没有那么多动力和资源去投入到新技术的。如今,能源危机之下,动力比原来更足了,实现商业化的时间也将会压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注册_腾讯追米哈游,一路追到新加坡?

1217

“不可否认,Web3 对新加坡‘投资热’起到极大助推作用,但对游戏行业而言,新加坡确实是国内游戏厂商从亚太地区走向全球化的跳板。”一位游戏发行商向虎嗅表示,国内游戏厂商碍于版号的严峻形势不得不走向国际化,投资新加坡正是为了产能备份。

尤其 2022 年,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潮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投资热”——从数十人的工作室到全球知名大厂,超 220 家数得上名字的游戏研发商正在新加坡排兵布阵;腾讯的 Level Infinite、莉莉丝的 Farlight Games、米哈游的 HoYoverse 更是将全球品牌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一方面,国内游戏市场用户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与用户规模出现“双降”,国内游戏厂商不约而同将增长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欧洲覆盖多语言地区与北美市场有较高趋同性,日韩市场已经卷到了 IP,考虑到本地化等等维度的投入性价比,新加坡自然成为国产游戏厂商辐射东南亚市场*的锚点。

再叠加新加坡政府对游戏行业大力支持及其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深了游戏厂商的好感。比如,新加坡为新公司(成立不超过 5 年)吸收银行贷款风险(最多 70% ),且会对在新加坡符合资质研发活动的合格支出给予 100% 税务减免。

对此,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表示:“ 2023 ~ 2027 年期间,新加坡仍将是全球*的经商国家,这得益于新加坡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22 年经商环境排名”中新加坡位列 82 个国家和地区榜首),尤其是政府专注于帮助当地私营企业进行升级,支持促进新加坡长期发展的企业。”

另一方面,东南亚市场游戏竞争压力远低于国内,游戏受众与国内相似度高且对传统中国文化IP认同度高。比如《新射雕群侠传之铁血丹心》《笑傲江湖新马版》《三国志 · 战略版》等国风 IP 均在该地区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以 Sensor Tower 数据为例,2021 年共有 48 款中国手游入围东南亚地区畅销榜 Top100 中,总流水约 9.8 亿美元,占 Top100 游戏榜单总收入的 54%;其中,2021 年 1~6 月东南亚移动游戏市场近 5 成流水来自中国自研游戏。

此外,新加坡在知识产权保护(排名全球第二,亚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替游戏营造了优渥的土壤与未来预期。比如,新加坡与 23 条主动式海底电缆相连,使其拥有世界最快的宽带速度与*的网络延迟;此外,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已悉数集结在新加坡。

对此,网易游戏海外市场发行副总经理刘博逾向虎嗅表示:“产品发行区域选择与市场规模、环境、发展潜力、玩家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个过程并非由发行商单方面决定,而是通过不断挖掘、了解玩家诉求,最终达成双向选择。”

新加坡,游戏厂商必争之地?

原本,新加坡的游戏基因并不强大,即便早一批掘金者诸如 IGG、游戏网络、世纪华通数年前已在新加坡进行游戏业务布局,但新加坡在游戏圈掀起的投资狂热直到今年才越演越烈。

腾讯早于 2016 年便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PROXIMA,2020 年腾讯游戏业务推动联运一体整个海外 IEG 表现差强人意,集团急需要扶持一个区别化的厂牌,于是在 2021 年末腾讯将经营多年的海外发行团队与 PROXIMA 整合进海外业务并打包推出国际业务品牌 Level Infinite。

一位接近腾讯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关于选址在欧洲还是新家坡内部产生了很大分歧,此前腾讯已在欧洲、北美多地设立办公室,并吸纳了不少前动视、前索尼的游戏人才,综合考量后将 Level Infinite 总部分别设立在阿姆斯特丹和新加坡。”

值得注意的是,Sensor Tower 发布的“ 2022 年 8 月中国手游海外收入增长 TOP20 ”榜单显示,腾讯旗下 LevelInfinite 负责海外发行的《幻塔》冲至榜首,这款游戏自 8 月 11 日正式登陆海外市场以来,不仅首周拿下 3400 万美元流水,且 8 月海外整体收入已突破 4400 万美元(约 3.08 亿元)。

至于外界一直揶揄“腾讯追米哈游追到新加坡”的说法,上述接近腾讯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在腾讯游戏高管看来,《原神》充其量只是一两个项目对标的产品,大部分项目与原神关联并不大,很难说腾讯为一款游戏调整整个业务决策或者说方向。”

虎嗅认为,腾讯游戏加码新加坡是对国内版号持续保持缩紧政策的一种焦虑分摊,即便其依旧高度依赖国内业务,但海外业务投入的增长预期确定性更强;其次,对新加坡加大资源侧重是一种对资本市场、股东释放的积极信号——尤其国内反垄断和游戏防沉迷的余震依旧威慑着游戏行业,腾讯在国内游戏赛道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盘根错节,接下来在产业上下游的投资布局势必面临更大监管不确定性。

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版号限制已经对国内游戏厂商生存产生根本性影响,尤其对腾讯这样的头部游戏厂商而言,版号释放明显偏少意味着等待版号产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压。

对此,一位做欧美市场的发行商向虎嗅表示,“虽说海外游戏环境、玩家习惯都与国内有较大差异,但对于腾讯游戏业务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尤其版号限制让游戏厂商达成一个共识——未来大家不可能把两条腿都放在国内,肯定一条腿出海,甚至实行先国际再国内的策略都有可能。”

再将视线拉回米哈游,其先于 2021 年 7 月12 日在新加坡成立新公司 HOYOVERSE PTE. LTD,数月后各大应用商店《原神》等产品发行商悄然变更为“Cognosphere”,直到 2022 年 7 月 18 日正式启用位于新加坡的办公室,其地位才一跃成为“ HoYoverse 全球发行及运营的关键枢纽”。

值得玩味的是,不久前米哈游以内部通告形式宣布解散在研项目《Project SH》时,有媒体爆料蔡浩宇当时正在新加坡 HoYoverse 总部,“不排除《Project SH》研发重心由上海迁移至海外的可能性”。虎嗅就此传言向米哈游求证,官方回复:“关于研发重心转移的传言不实,Hoyoverse 是米哈游全球发行品牌。”

此外,凭借《万国觉醒》、《剑与远征》蜚声海外的莉莉丝也于今年成立了全球游戏发行品牌 Farlight Games,并将总部设立在新加坡(《神觉者》《生活派对》《Farlight 84》《代号SAMO》未来均通过 Farlight Games 发行)。

即便跳出腾讯、莉莉丝、米哈游这样的明星样本,虎嗅与一些中小游戏厂商沟通亦发现,不乏新游戏自立项起便考虑到了全球市场适配问题,包括题材、世界观、语言、美术、底层服务器架构等。

不过,随着大量中国游戏公司入驻,新加坡本土难以承载如此多的游戏公司人才空缺。一位资深游戏从业者向虎嗅表示,“很多厂商目前只是将商务、法务放在新加坡,把数据、服务器以及研发团队搬过去的还比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新加坡的招聘一大部分是今年 10 月后的新增岗位,招聘要求也颇为严苛:不仅要有元宇宙、卡牌收集、即时战略游戏开发经验,还要参与开发过 3A 游戏、拥有五年经验以上的 3D 人物模型师——这一度引发市场猜测:“腾讯或许希望将新加坡打造成 3A 业务试炼场”。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虎嗅*获悉,腾讯自研团队已有多款产品在立项之初就被作为一款全球性产品来设计,而非局限在单一市场。“目前,腾讯在海外做 PC、主机游戏为主的团队数千人,并将持续尝试向 3A、主机游戏中加入新的玩法”。

与之对应,腾讯对全球*游戏人才的争夺也在提速—— 2020 年 Rosi Zagortcheva(《战地》系列制作人)、今泉健一郎(小岛工作室创始成员)加盟;2021 年 David Kim(《魔兽世界》前首席设计师)、Ben Zhang(《守望先锋》首席概念设计师)被腾讯招揽;2022 年 AshrafIsmail(《刺客信条》创意总监)、Nicolas Bouvier(《光环:无限》美术总监)、Shawn Layden(前索尼互娱全球工作室董事长)又被纳入麾下。

以 Shawn Layden 为例,其深度参与索尼 3A 游戏产品生态搭建,例如圣莫妮卡工作室制作的《战神》系列,东京工作室推出的《旺达与巨像》《最后的守护者》《重力眩晕》等作品,是一位在 3A 领域兼具领导能力、战略格局、行业影响力的*人才,无疑能为腾讯在 3A 版图的行军路线提供更具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

腾讯游戏的焦虑不止《原神》

“大厂的疲惫在于光是守住自己的盘子,就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很难探出头去看用户正在注意什么,把握不到变化,只能习惯于用资源解决问题。”巨人网络 CEO 吴萌曾如此总结游戏厂商的“焦虑”。

尤其《原神》的成功,*限度刺激到腾讯游戏的“焦虑”神经:

一方面,《原神》彻底绕开腾讯游戏营销发行体系,在腾讯、网易等强敌环伺下以黑马之姿杀出,撕开了传统渠道的防线,而《明日方舟》《帕斯卡契约》《江南百景图》《万国觉醒》研发商先后放弃传统应用商店转投 TapTap、Bilibili 、抖音等新渠道均获得*成功,产品与渠道对话语权的争夺越发剑拔弩张。

一位游戏发行商向虎嗅分析:“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流量效能放大了手机厂商的渠道优势,渠道带来的收益盖过了流量投入;然而最近两年,版号配额和精品化趋势也会进一步削弱腾讯这样对发行、渠道产生路径依赖的头部游戏厂商话语权,传统渠道躺赚模式产生的收益越来越低,突破也越来越不易。”

另一方面,《原神》上线即爆款,在 2020 年 10 月力压《*荣耀》登顶当月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彻底颠覆了过去业界认为“类似二次元这样边缘化的游戏品类难以做大DAU、做大营收”的偏见,二次元、塔防等细分领域黑马频出,腾讯游戏统治下的游戏版图开始裂隙丛生。

对此,一位资深游戏从业者对虎嗅表示,“《原神》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未来几年不出意外其仍会处于生命上升周期。米哈游躺在这一款游戏上,三五年内在国内游戏市场找不到对手。”

值得玩味的是,《原神》云端解决方案采用阿里云,米哈游也是阿里云重点推介的合作案例。甚至,与米哈游一样,莉莉丝(《刀塔传奇》、《万国觉醒》等爆款手游研发商)、FunPlus 均拒绝了腾讯的投资——这刺激腾讯加快全球扫货步伐:2020~2022 年其至少在全球发起超 141 起游戏相关投资并购;上一次腾讯在游戏领域疯狂“扫货”的行为还要追溯到 2014~2015年,两年内投资了 32 家游戏企业。

“腾讯不断拓宽产品线,无论是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RPG(角色扮演游戏)、SLG(策略类游戏),抑或是卡牌、休闲游戏,只要是优秀的游戏研发商统统囊括,从根本上杜绝了新巨头冒尖的可能性。”一位游戏数据平台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表示。

事实上,腾讯此前一直是高举高打,像《PUBG Mobile》《*荣耀》都是高 DAU ,能做大品牌、规模的游戏,其投资策略也颇为稳健——对投资标的确定性要求较高,围猎的大多是已有成功产品的游戏厂商或者工作室,甚至是已经被验证过的 IP 进行手游化,这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回报的确定性。

对此,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曾总结腾讯游戏代理和发行思路:“我们建立了一套模型,可以预测出游戏未来的市场规模和表现、代理模式是怎样的、合同应该怎么订,然后我们就不断地快速复制它”——腾讯的底气在于,它是*集发行商、渠道、研发商为一体的游戏厂商,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程度延展了自研的安全边界,并且能通过发行和渠道对冲一部分自研投入失利。

甚至,虎嗅作者“朱思码记”曾撰文指出:“腾讯有一套根据 20 多个维度进行评估的机制,时间是 2~3 个月对作品进行考核,然后通过考核表现结合模型算出作品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润,如果算出结果是这个作品没有另一个赚钱,那么这个游戏就要下掉然后停止运营”——腾讯这套游戏潜力评估机制,虽然能迅速汰换掉短期内表现不佳的项目,但也会错失一些有潜力的游戏。

然而,腾讯错失《原神》后开始密集看一些 SLG、二次元游戏表现,尝试一些局部市场巨大潜力的游戏品类,恰恰说明其业务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腾讯以前追求规模,因为追求规模意味着前期可能会有负现金流,回报周期会被拉长;如今看重回收则规模上会有一定限制,扩张速度无法像之前那么激进,试错成本也更可控,这意味着腾讯开始追求短期计划和目标。

一位接近腾讯游戏团队人士向虎嗅透漏,包括《幻塔》也会在中后期更侧重回收,在规模方面不那么激进,“能感觉到腾讯求稳的发行策略,这背后符合腾讯出海一贯的风格——在不犯错前提下,推动新项目的增长”。

“莉莉丝、IGG 的*款全球爆款都是欧美风格——至少从美术风格上选择了更大众的方式做全球型产品,因为从欧美市场非常吃这种美漫题材。这其实是找到了擅长的方式、题材、风格,把握住了欧美用户对于类型的偏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产品的创新,这是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奇酷工场市场负责人韩放向虎嗅分析,米哈游、莉莉丝、叠纸、IGG 等新锐厂商在全球市场的亮眼表现颠覆了腾讯原有的策略。

如果再叠加腾讯游戏 KPI 的压力,其更不敢像米哈游一样将赌注押在新产品上——《原神》功成名就之前,米哈游创始人刘伟曾表示,“开始做这款产品时,包括逐步接触开放世界的游戏设计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潭,越陷越深。”

对此,海外游戏发行人 Raymone 向虎嗅感慨:“外界总有一种错觉,游戏行业钱非常好赚、成功率不低;可事实上,这场幸存者偏差的博弈,《原神》神话并非总能上演,失败的产品、黯然离场的团队更多,一款游戏能风靡可能要天时、地利、人和再叠加一些偶然因素。”

说到底,游戏是个创意产业,数值体系、玩法规则、游戏画面、背景音乐以及衍生内容(如视频内容、宣传文案、平面素材、游戏 icon 等)任何一个齿轮咬合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整个产品停摆;反之,上述构成游戏产品力的因子也可能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比如《原神》除了大世界+多平台打通的游戏策略,美术立绘、游戏配乐、人物建模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

尤其 2021 年初兴起“游戏行业全国学上海”的论调后,游戏行业或许正在改变潮水的方向。“这个论调并不是要大家学盛大、巨人,而是学莉莉丝、叠纸等新锐游戏厂商如何绕开渠道将用户沉淀在 IP 之下。”资深游戏从业者于翔向虎嗅说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_光伏的未来在大海?

1216

光伏市场依旧延续火热之势。一方面计划装机量持续飙升,另一方面随着当下主导技术PERC的光电转换效率逼近理论极限,光伏技术来到迭代的关键时刻。

一年之内,钙钛矿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横空出世,表现强势,给市场带来不小期待。

但在不同流派争论谁会称霸下一代光伏电池时,不少沿海省市、证券机构、上游材料以及下游设备企业,逐渐将目光放到了另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海上光伏。

今年以来,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正在大力推动海上光伏的发展,并出台了具体细则。尤其是风电成为确定性发展趋势后,“海上风光”的组合也成了拓宽能源绿色发展的创新思路。

如果不出意外,2023年除了分布式、大基地外,海上成为光伏应用另一重要场景和争夺重点的概率很大。

01、不算新的新概念

近些年,随着陆上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正在成为制约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反,海域面积宽广、日照充足且无遮挡,开发的空间相当可观,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

桩基固定式和漂浮式是当下实现海上光伏的两个主要方式。

其中,桩基固定式光伏电站,也称架高式水面光伏电站,常适用于水位较浅、无场地沉陷等地质灾害、水位变化较小的场地,如滩涂、潮间带等水深小于5m的水域。

漂浮式光伏电站,则是指借助水上浮体、浮台使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发电设备漂浮在水面上进行发电,适用于水深大于5m的中远海水域。基础的形式主要有浮管+ 支架、浮箱+ 支架两种结构类型。

其实早在光伏行业发展初期,国外就有一种“池塘水面光伏”模式,并且国内包括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等多家企业,还借鉴打造出了“渔光一体”的模式。

不过与海上光伏不同的是,“渔光一体”模式大多是在内地的湖泊、水库中建设光伏电站,可以理解为“水面光伏”或者“湖泊光伏”。这种模式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违规,很可能会对河道行洪、防洪安全、河势稳定、航运安全等造成很大影响。

也是基于此,今年5月水利部官网发布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指出,“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项目不得在河道、湖泊、水库内建设。在湖泊周边、水库库汊建设光伏、风电项目的,要科学论证,严格管控。”

政策以及土地上的限制,“水面光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反更有利于突破土地约束、空间约束以及航运约束的“海上光伏”,自然成了关注对象。只是海浪、地形、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其对技术、成本要求更高,所以业内大多还是呈观望态度。

但在「科技新知」看来,海上光伏的前景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02、“入海”并不悲观

业内外对海上光伏的担心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的不支持,二是市场的不景气,三是发电效率的不达标。

首先政策方面,与内陆湖泊、水库建设光伏电站的“一刀切”式严格管控不同,沿海城市对海上光伏的包容性更强。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确权海上光伏用海项目近30个,涉及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等地。在鼓励海上光伏发展的省份中,对于相应海域使用的标准已经有了初步尝试。

今年7月15日,山东省发布了《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明确表示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其中“环渤海”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31个,总装机规模1930万千瓦;“沿黄海”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26个,总装机规模2270万千瓦。

9月,山东和浙江两省先后发布光伏项目用海规范,对用海选址、用海方式与用海范围、海域使用论证、规划布局等众多光伏用海问题做出详细规定。

政策方面的向好,无疑成了打开市场空间的一把钥匙,不少证券机构对海上光伏也做出了积极评估。

东莞证券表示,随着省级能源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保障“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并推动海上光伏的规模化发展。

光大证券也指出,土地资源限制沿海地区光伏发展,山东省在海上光伏开发和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若山东省的推进效果较好,预计其他沿海省份或将跟进,政策推动下,海上光伏迎来高光时刻。

据光大证券测算,乐观假设下山东省海洋光伏电站浮体及锚固系统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72亿元和19亿元;若后续其他沿海省市跟进漂浮式光伏建设,则相应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副主任崔琳也表示,全球海上光伏潜在容量约4000GW,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光伏理论可安装量超70GW。

事实上,海上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普遍认可的应用形式。不管是桩基式还是漂浮式的利用形式,都能与养殖业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同时也规避了陆上光伏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另外,在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早已介入这片蓝海市场。

欧盟“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在2021年9月启动了1000万欧元的项目资助计划,用于海洋能和海上漂浮式光伏技术集成创新性研究,以降低海洋能系统均化发电成本,降低投资风险。

在新加坡,当地太阳能公司Sunseap在柔佛海峡建造的海上光伏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的海上浮动式光伏系统之一。该系统设有超过3万个浮动模块,用来支撑1万3312个太阳能板和40个逆变器。这个系统预计每年可以生产约602万千瓦时的电力,约等于1380个四房式组屋一年的用电量,而且能减少4258吨的碳排放。

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的优劣,在发电效率上有一个更为细致的对比(5~70m水深带漂浮式光伏与海上风电的装机规模和发电量):

目前该水深带风电进入6MW单机以上时代,一般风电机组布置行距1000m、列距800m,也就是说一个风电组所占用的矩形面积大概为0.8km²,考虑各类通道需求和安全距离需求,按仅仅布置50%面积光伏电池板计算,以最基础的每平米100W的技术指标设计,则光伏装机应为40MW;

假定每基风电塔周边行列矩阵光伏指标各向同性,则光伏装机容量是风电装机容量的6.68倍;即便以风电利用时间为光伏利用时间的4倍假定,光伏发电量仍旧是风电发电量的1.67倍。

虽然单机容量和风机布置矩阵几何距离是多样性的,但是从定性角度来讲,海上光伏在相同空间下的装机规模和发电量规模都是大于海上风电的。

毋庸置疑,海上光伏在市场空间、发电量等方面已经得到认可。但发展前景向好的同时,也要注意未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03、未来几多愁?

「科技新知」认为,海上光伏未来必须关注的点有三个:一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二是衍生出的发展模式,三是成本问题。

首先不能否认的是,即便海上光伏给外界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产业内部的探索经验还是比较有限的。

桩基式项目可以参考一些水面或地面光伏项目的数据,这种方式建设难度、成本并不算高,搭建也相对容易。因此,现阶段海上光伏以桩基式为主(滩涂、潮间带)。

但桩基式能利用的场地实在有限,很难解决土地制约的根本问题。并且站在中长期视角看,漂浮式更具经济性、应用场景更广泛且环保问题较小。所以,业内一致认为漂浮式将成为未来海洋光伏电站的主流形式。

不过,中远海光伏电站的建设,和陆上光伏以及近海光伏*的不同,在于需要考虑风浪条件的变化。海域不同,风浪条件不同,所需技术方案不同,阵列设计、锚固方案设计、消浪设施的选择、原材料的防腐蚀性等等都要根据实地情况确定。

目前包括万华化学、东方日升在内的众多上游原材料,以及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中下游供应商,都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而谁能率先在抗风浪、抗腐蚀方面取得创新突破,谁就能占得先机。

再看海上光伏所衍生出的发展模式,除了“渔光一体”外,“风光同场”“光伏+抽水储能”更值得关注。

海上光伏与风电并非竞争,更多是互补。风机规模越大,风区面积也会增大,参考内陆地区风光电场的经验,海洋光伏可围绕风电塔筒布局。

另外海上光伏可与风电系统共用海底电缆、汇流箱、变压器、升压站及储能相关设施,能够有效降低海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及维护成本,从而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升。

随着海上光伏、风电装机容量的提升,大规模、不稳定的发电量直接接入电网,势必会对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海水储能的加入可让光伏发电稳定可控,在必要时进行调节,使输出功率保持稳定,解决大规模并网的难题。由此,“海上风电+抽水储能”将是*选择和大势所趋,值得长期关注。

当然,能够决定项目是否能够真正实行的还是成本问题。

虽没有较为精确的数值,但目前海上漂浮式光伏造价较高已是共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海上光伏的原材料成本大约比常规光伏高10%-30%,浮体环节的成本约1元/瓦,锚固系统约1-2毛/瓦,不过当前较高的海工成本,未来存在一定降本空间。”

从降本曲线来看,2016-2017年“水面漂浮电站”漂浮系统的成本在1.3-1.4元/瓦左右,现在基本上已经降到6毛/瓦,核心原因是组件效率提升以及漂浮系统的迭代,以及施工工艺得到优化。所以未来持续的技术迭代创新以及大规模应用后,海上光伏成本有望得到显著下降。

总的来说,随着宏观不利因素减少,行业需求在加速叠加,结合技术上的提高和成本端的下降,海上光伏平稳落地的难度并不算大。预计明年开始,将有一部分上游原材料提供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释放一定出货量,中下游建设也会逐渐跟上,行业环境得到改善基本确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电解质水销量飙升10倍,线上哄抢,线下冷清

1216

“囤药”尚在进行时,“囤水”之风又起。

近日,尖叫、外星人等多款电解质水在电商渠道爆单,京东、淘宝等电商渠道存货纷纷告急。

“(这两天)商品确实太火爆了。”外星人淘宝官方旗舰店客服告诉财联社记者。12月12日晚间,财联社记者登录淘宝发现,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电解质水、农夫山泉旗下尖叫电解质水多款产品均无现货,仅开放预售。

农夫山泉淘宝官方旗舰店客服告诉财联社记者,由于最近电解质水购买量增加,店铺内已无现货,预售款需15天发货。

12月13日,财联社记者再次登录淘宝及京东发现,不仅仅是外星人和尖叫,宝矿力水特等多个电解质水产品均已无货或仅开放预售。

“由于订单较多相关部门正在紧急多仓调货,我们会根据补货情况及时上架库存数量,建议您先收藏。”财联社记者从上述外星人旗舰店客服处了解到,近期电解质水购买量增加,预售商品均需15-20天发货。

京东功能饮料榜显示,排名靠前的宝矿力水特和外星人电解质水在24小时内热度分别上升458%和10倍+,近15天销售额纷纷飙升10倍以上。百度指数显示,12月5日至12月11日,电解质水的搜索指数整体同比陡增2711%。

(图片来源:京东APP)

据元气森林统计,外星人电解质水在电商平台的单周销量环比提升1327%,到家平台单周销量环比提升1000%,12月7日至12月8日,到家平台的外星人电解质水销售额增长2000%。

据媒体报道,元气森林表示,为了保供,公司投入了两倍的产线和人力,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优化加速生产流程。

但在线下渠道,电解质水消费相对冷静。

12月13日,财联社记者走访长沙部分超市发现,电解质水货架陈列如常,功能性饮料区域多个产品货架充足,并未出现“抢购”的场面。也有超市做出温馨提示“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请仔细阅读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饮料。”

长沙某超市饮料货架(财联社记者拍摄)

一家社区零售店店长也告诉财联社记者,虽然近日电解质水在网络上走红,但从她的店铺情况来看,并没有感觉到该系列产品销量有明显增加。

据了解,近期囤货之风吹到电解质水,与人体补充电解质需求有关。饮用电解质水可以补充人体所消耗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一般治疗”中有提到“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膳食营养临时指南》中也指出“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大量排汗,应注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用水,以便在补充水分的同时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对于饮用电解质水在出现发烧症状时是否有所帮助,前述店铺客服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若出现发烧症状建议咨询医生,“咱家就是普通的饮料”。

对于农夫山泉旗下尖叫电解质水近期整体销量情况、电解质水在发烧等症状时的帮助与效用,财联社记者向农夫山泉媒体邮箱致函采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开户_清科创新中心:零到千亿,加速构建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多元生态圈

1216

近期,伴随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各地政府带队企业家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城市竞赛迎来沸腾的一幕。由清科创新中心运营的武汉基金产业基地,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潮涌时刻。

开启多元生态圈新起点

12月7日,湖北省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昭融汇利正式入驻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基地多元生态圈加速构建。

入驻仪式上,武汉市汉阳区常务副区长彭焚表示,“去年6月汉阳区委、区政府携手清科创业打造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经过一年多的蓬勃发展,基础扎实,业态丰富,集聚效应明显,现在正朝着特色化的多元发展之路阔步前行。昭融汇利作为目前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私募证券类基金管理人,其落地有着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行业资源等要素进一步集聚,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的金融地标意义进一步凸显。”

倾注清科能量打造华中金融新地标

去年,清科创新中心围绕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坚定目标,全面规划、运营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搭建创投政策、基金服务、运营招商、风险防控等服务体系。

清科创新中心是清科创业(1945.HK)旗下专注地方创投生态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对城市产融创新发展的深刻理解,专注地方创投生态打造,为城市提供创投基金集聚区打造、产业综合服务、创投氛围营造等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城市产融创新发展。

在创投基金集聚区打造方面,清科创新中心依托清科创业深耕创投行业20年的资源,提供基金一站式服务体系,在资源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受到了全国私募基金机构的热切关注,基地目前已落户基金企业近百家,基金管理规模达1400亿。基金机构对外投资项目65个,累计投资额超40亿,覆盖大健康、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热门领域。

在产业综合服务方面,清科创新中心有着丰富的项目储备资源,通过前期调研、需求收集、匹配分析等过程,合理规划企业区域落地方案,根据城市产业格局及产业引进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引进来”高质量成长企业;同时,建立地方产业梯度培育机制,以创投视角筛选高潜力成长企业。常态化为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梳理、投融对接、产业资源对接、品牌宣传服务等各项服务,支持创新企业成长。

在城市创投氛围营造方面,清科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内投资⼈及创业者强⼤的影响⼒交流平台,通过行业论坛、沙龙、投融资路演、培训等活动,汇聚上下游优质资源,打通融资通道。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已连续举办论坛、沙龙、培训等活动50余场,参与总人数超5000人。营造了浓厚的创投氛围,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创投生态体系。

破土而生的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的发展态势。汇聚了以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为代表的国有资本,以太保资本为代表的险资母基金,以源码资本为代表的国内头部创投机构,,以九州通、君楚、晟维等为代表的专注细分产业的本土创投机构,以昭融汇利为代表的私募证券基金及新生代量化基金,凭借政策和服务优势,基地基金集聚态势显著,基金生态圈加速构建,中部地区的金融新地标已然崛起。

精耕细作,不断释放影响力

在城市创新破题和区域快速发展的背后,具有多重发展逻辑:从0到1,是创新;从1到千亿,意味着增长和迭代。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高质量发展背后离不开创新驱动。

目前,武汉正处在国家战略机遇多重叠加的黄金发展时期,清科创新中心立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高度聚焦城市产融发展,通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金融、产业多个层面,为助力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注入更多清科力量。资本赋能产业升级,加速服务创新中国,清科一直在路上。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12/505448.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2022年十大副业,要多卷有多卷

1215

年初许下的“搞钱”愿望,你今年实现了吗?

2022年,越来越多的人把“搞钱”作为目标。

换个印着“搞钱要紧”的手机壳或壁纸、时不时查看自己的财运、买各种理财书籍……当然,最重要的是充满干劲地工作。

而在本职工作之外,人们尝试开拓副业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写网络文学到做自媒体账号,再到创作短视频和开直播,我们的视野从不缺乏“成功”的副业。

在拥有22万成员的豆瓣小组“副业失败的一天”,我们也能看到,搞钱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我的基金全绿了。”

除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副业,每年,我们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副业。

从业余摆地摊到给人当伴娘,网红副业总是“风水轮流转”,个个都能“月入X万”。然而,等普通人了解到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挤不进赛道了。

我们总结了2022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些副业,至于是否真的能赚到钱,还是要见仁见智。友情提示:副业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01、车尾厢集市,后备厢装的不是商品,是浪漫

随着露营的爆火,摆摊也进化出新花样了。

今年上半年,露营地、音乐节、市集等地方“冒”出了不少流动咖啡车。除了复古气质和高颜值,露营咖啡车的卖点还在于一种“在路上”的氛围感。那些开车四处旅行的摊主,卖的不是咖啡,而是属于年轻人的浪漫烟火气。

而对于暂时无法追求“梦与远方”的普通人,就在离家门口不远的草坪上或者街头出摊,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浪漫。

各个城市的“升级版”车尾厢集市,不只卖咖啡。有卖柠檬茶、奶茶、鸡尾酒等饮料的,有搞小型烧烤摊的,有卖饰品、玩偶、盲盒的,还有提供塔罗牌占卜、按摩的。小小的车尾厢,装满了年轻人的创意。

以副业的眼光打量,车尾厢摆摊的门槛低、时间灵活。如果本来就有车,改造摊位的成本也不算高,所以不少摊主都是兼职做。在车尾厢集市,你可以见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摊主。

一些人自发组织成车队,把控出摊质量、统一联系场地、维持集市秩序等,形成了良好的车尾厢文化。但目前这类较为规范的摊位还是少数。

更多摊主需要面对的,是办理相关证件、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垃圾处理等问题。

何况,受天气和人流量影响,不稳定的收入也非常考验经营者的心态。

但架不住年轻人喜欢,总有人可以把摊位经营出自己的特色。

02、线上酒馆,在家微醺,正在“卷”起来

相比在车尾厢开酒水摊,办一个线上小酒馆的成本就低多了,只需要会调酒、备好一定量的原料,在家就可以开始接单。

线上酒馆出售的“吨吨桶”套餐。/新周刊

经营线上酒馆的,大多是本来就喜欢喝酒、懂调酒的年轻人。他们发明的“网红吨吨桶”,口味新潮、价格便宜,还附赠骰子、扑克牌等小玩具,让顾客在家享受酒馆氛围。现调鸡尾酒外送到家,喝到微醺后可以倒头就睡,更加方便。

不过,和摆摊类似的是,线上酒馆同样面临尚未规范化的问题。此外,对大部分小店来说,宣传推广也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才能解决的困难。

一些人卖不出酒、一些人则可以月入几万元,还有一些人干脆创业做起了酒水外卖品牌,跟做副业的人一起“卷”。

不得不说,做生意,还是很考验头脑和运气的。

03、上门做饭,个性化定制私厨,社交大于赚钱

这几年的“宅家”生活,让无数年轻人开始研究起做饭,当然,其中不少人也饱尝了“做饭之苦”。

随之逐渐火起来的,便是“替人做饭”。叫外卖不健康,那就干脆把厨师叫上门来吧。

做得来这份副业的,自然是喜欢做饭的人。对他们而言,上门做饭是把爱好变现,同时还能认识一些新朋友。有的人除了做饭,还包收拾厨房、提供聚餐“氛围组”服务——弹尤克里里助兴。

上门做饭收取的价格,根据菜品数量和制作难度而有所差别。就网络上发布的文案来看,一顿饭的价格可以低至58元,也可以贵到500元以上。

但总体而言,由于固定时间内只能为有限的客户服务,这份兼职大多时候算是赚个“辛苦费”,利润空间并不大。

消费者花点钱吃到健康美味的饭菜,下厨爱好者能通过技能赚到钱,双方还能交个朋友,其实挺不错。谁说副业一定要赚大钱呢?

04、陪诊师,卖的是时间、情感和关怀

陪诊师并不是*次出现,但2022年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陪诊师相关话题多次出现在社交平台。/微博截图

即使是年轻人,也未必能一下子就弄懂就医的流程,对老年人来说就更复杂了。并且部分医学检查也需要有人陪伴、帮忙排队等。因此,国内外很早就有了陪诊服务的探索。

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伴患者就医,为他们提供方便。陪诊师经常做的,是代替分身乏术的中年人,带他们年迈的父母看病。在这个过程中,陪诊师也会与诸多动人的故事相遇。

今年,“当陪诊师月入过万”的多个相关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实,要做到高收入,就得保证每天都能接到大单子,这即使全职做也难以保证。大部分陪诊师都是兼职接单,赚一笔是一笔。

陪伴式服务绕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不过一个“赚”字有时也令人尴尬。陪诊费高了,患者及其家人承受不起;陪诊费低了,陪诊师就不再是副业“香饽饽”。

目前,这一行还没有统一的资质标准,无论是否有医学背景都可以做。但我们相信,有市场需求、有人文关怀的陪诊服务,还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05、化妆品修复,修复口红和拍短视频,两不误

今年上半年,化妆品修复的短视频数量和流量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了这门生意的火爆。

6月,《新周刊》报道,“淘宝上,化妆品修复服务月成交量少则100+,多则800+;修复的器材也卖得好,单家店铺一个月能成交900套”。

如果你是个经常买彩妆的人,你可能就会知道不小心摔断一根口红或是摔碎一盘眼影,心会有多痛。把大牌化妆品送去修复,往往比重新再买省钱得多。除此之外,需要修复的化妆品往往也寄托了持有者的情感。

有的人修复化妆品,是为了留住记忆。/@仟溢工作室

人们愿意为修复花钱,所以这份副业就有市场。在修复化妆品的同时,再拍一些“解压”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短视频创作收入和客源。

不过,这一行同样需要面对一系列规范性问题,比如修复过程中如何保证卫生、如何杜绝部分修复师偷工减料等等。

一些修复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文案,打着“副业月入3万”旗号,实则是卖培训课程。不得不说,这一行的水还是有点深。

06、环球影城跟拍,今年最火的跟拍,在“霍格沃茨”

摄影师跟拍一直是个热门副业,但今年最火的还要数去环球影城跟拍。

相比其他地方,环球影城人流量大,而且托“哈利·波特”的福,无数粉丝争相穿着魔法袍打卡,也形成了良好的cosplay氛围。环球影城官方提供的拍照服务价格高昂,也给了个性化的私人摄影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摄影师只需买一张乐园年卡、一些“魔法”道具,再加上一台相机,一天接三四个单子,实现月入三万元并不难。能做到经常接单的,不少是较有空闲的大学生。但约400元的客单价,对有本职工作的打工人而言也还是有赚头的。

当然,选择摄影作为副业,意味着前期的投入是比较大的。想想“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玩笑话,就知道摄影设备有多烧钱了。

另外,好的摄影师需要懂得与客户互动沟通(因为许多人面对镜头容易变得僵硬),还要能规划好在乐园内的拍摄路线,以节省时间。这门副业,确实是个技术活儿。

07、Cosplay线下委托,“纸片人男友”走进三次元

随着国产乙女游戏的崛起,女孩子们对“纸片人男友”的向往催生出了新风口——Cosplay线下委托。

Cosplay由来已久,指的是通过化妆及服装道具,扮演动漫人物的行为。大部分人开始玩Cosplay的初衷是对二次元角色的喜爱。而现在,借由Coser的装扮把“纸片人男友”带进现实,女孩子们可以圆梦一场了。

小红书上,“cos委托”话题有近70万浏览量。/小红书截图

接受Cosplay委托的,通常是高个子的女生。这不仅是双方出于安全考量,也是因为女性Coser更懂女孩子想要什么。

她们会打扮成与相应角色类似的模样,遵循角色人设和客户进行“约会”,让客户“沉浸式体验”现实版恋爱游戏。有时,客户也会打扮成游戏里女主的样子,两人一起拍照打卡。

除了乙游男主,一些热门动漫角色也会成为委托目标,比如今年大火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中的杨戬。

看起来,Cosplay线下委托像是私人定制的“女仆咖啡厅”,是个性化的一对一“表演”,也是体验经济的一个新兴分支。

当“恋爱体验”被制作成乙女游戏、虚拟恋人、Cosplay服务等,并明码标价,很难说人类亲密关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但女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讨论喜欢的角色、跟同好交个朋友、做个甜甜的梦,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

08、读书博主,“我读的不是书,是焦虑”

读喜欢的书,摘抄一些金句,或是写几段读后感发到网上,就能涨粉赚钱,收到出版社寄书,从此实现“纸质书自由”……真的有这种好事吗?

今年,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读书博主这份“有文化”的副业,相信其中也有不少人心动。

当你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这个关键词,会看到诸如《做读书博主半年,我赚了5万》《十个月,十万粉丝,我如何成为读书博主》《读书博主如何把书拍得更高级》之类的标题。

不难发现,大多数带有“读书博主”关键词的内容,是在教人怎样成为读书博主,并且这类内容通常比正经推荐书籍的帖子流量更高。

而不少博主推荐的书籍,都离不开“迷茫”“焦虑”的情绪引导,他们声称读完xx本书就可以醍醐灌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博主称自己一年读完了几百本书籍,这似乎又在制造另外一种“焦虑”了。

提倡读书无疑是好事,不过平台的读书博主良莠不齐,做这份副业也未必真的能赚到什么钱。真正优秀的读书博主,能够凭借自身专业知识,针对性地推荐好书、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图片的好看。

当然,即使不为了赚钱,在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经历,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抛去焦虑,阅读应当是一件专注内心、提升自我的事。做读书博主,最根本的,还是要真正热爱读书。

9、求职辅导,年轻人找工作,“卷”出别人的副业

对毕业生而言,一份好简历是大厂工作的敲门砖。光有敲门砖还不够,想进大公司,还要闯过笔试、群面、n轮单面等关卡。越发激烈的竞争,催生了求职辅导服务。

这几年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一定都听说过“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不一定都是求职机构,还可能是大厂员工。

他们熟练掌握简历撰写的STAR法则,知道HR想看什么,更了解在面试中如何呈现出*公司人才画像的状态,因此,他们成了求职者最青睐的“导师”。

工作之余,一些员工会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接单。也有一些已经拿到入职offer或已入职的年轻人,组成团队,业余办个公众号、组个社群,帮“学弟学妹们”解答疑问,举办在线付费讲座等。

不过,大厂的工作本就繁忙,例如简历修改这样的服务其实门槛不高,客单价很难提升。因此,对高收入的大厂员工来说,这份副业未必有多高的性价比。很多时候,帮忙改个简历,未必比成功内推更赚钱。

10,解压视频创作者,“想治精神内耗,我打开了短视频”

有些副业自带“焦虑”属性,但解压视频却能舒缓焦虑。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24岁年轻人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均高于成年期其他年龄段。”解压视频为年轻人提供了短暂逃离现实的可能,成为他们宣泄压力的出口。

如今,创作解压视频已经成为一个新兴副业。2022年,B站、小红书等平台涌现了大量的解压视频,而博主们也带动了电商平台“解压”商品的销售,一些史莱姆可以月销上万盒。

史莱姆是一种果冻状或半液体状的泥,有许多颜色和品种,玩法有揉捏、挤泡泡等。/B站@月神胤柔

以B站为例,解压视频大致有两类:一是挤黑头、修脚皮等重口味解压,二是ASMR,即“人体通过视、听、触、嗅等感知上的刺激,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令人愉悦的独特刺激感”,有捏史莱姆、刮肥皂、切割胶带球等方式。上文提到的化妆品修复,也是解压视频的一类内容。

解压视频博主的收入一般来自平台的创作激励和可能接到的广告商单,但这也取决于视频的播放量和账号粉丝量。据《DT财经》报道,博主每月的收入从几百块到上万块不等。

在精神消费与日俱增的当下,解压视频创作者的大量涌现,正体现了情绪需求的商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找副业的过程中,有时自己也会不小心成了“猎物”。上述提到的一些副业,都有不少人出售相关课程,是否有用则见仁见智。到头来,最火的副业,是给人推荐副业。

此外,一些到处打广告的副业,也可能是骗局。比如“兼职配音”、刷单等,有的要你先交钱、有的套取你的个人信息,最后钱没赚到几个,倒赔了别人不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遇上这种情况。

不难总结,能诞生并且自然火起来的副业,一定有着相应的市场需求。当一个人的技能、爱好与之相匹配,并适时地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做出自己满意的成果。

很多人兜兜转转,各种副业都尝试过,最后发现,*的还是最适合自己的副业。

那么,年初许下的“搞钱”愿望,你今年实现了吗?

[1]月入上万的网红副业,我劝你别试. 九行. 2022-05-25

[2]开最豪的车,卖*的货. 新周刊APP. 2022-08-22

[3]小红书最火的副业,凭啥月入8万. 新周刊. 2022-10-02

[4]58元请私厨上门,到底香不香. 新周刊APP. 2022-11-12

[5]这届中年人,高价请人陪爸妈看病.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2022-08-23

[6]烂口红都不放过,不是穷. 新周刊APP. 2022-06-16

[7]我在北京环球影城跟拍,月入3万元.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2022-11-04

[8]花480租个纸片人男神和我约会,圆梦了还是社死了?. Vista氢商业.  2022-12-01

[9]读书博主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新周刊. 2022-04-22

[10]996之外,大厂年轻人又卷起了副业. 豹变. 2022-07-27

[11]95后解压师:每天花6个小时做解压视频,月入过万. DT财经. 2022-07-04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新茶饮进入「寡头」时代,谁被并购,谁被投资?

1215

曾经的竞争对手,如今握手言和。这一幕正发生在新茶饮行业。

在成立七周年之际,奈雪的茶宣布斥资5.25亿元投资乐乐茶,此次将占比43.64%的股份,成为乐乐茶的*大股东。新茶饮的“三国杀”也随着联姻结盟而消失。

实际上,这并不是业内*起投资事件。从去年开始,各大新茶饮品牌都在争做“VC(风险投资)”。喜茶更是在不到半年时间拿下数家品牌。

从同类茶饮品牌,到咖啡、烘焙、低度酒等其他领域,新茶饮品牌想要靠投资这一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来扩充自己的业务版图。

新茶饮玩家的投资都集中在近两年,这背后是新茶饮玩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行业事实——新茶饮增长放缓。无论是头部玩家还是新入局的创业者,都想要跨过这一周期。

从头部品牌集体降价,到蜜雪冰城上市、喜茶开放加盟,再到这笔数亿元的并购,新茶饮的2022年是故事丰富、格局动荡的一年。而这一次的并购也意味着,新茶饮进入结盟时代,一个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01 谁在“买买买”?

2021年应该称之为新茶饮品牌的“投资元年”,包括喜茶、蜜雪冰城的多个新茶饮品牌都在这两年开始了对外投资之路。

作为行业头部品牌,喜茶在2021年7月完成了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立马化身成了投资人,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在几个月时间,接连下注了咖啡、预调酒以及果汁等赛道。

喜茶的首笔投资落在了大热的咖啡赛道。2021年7月,喜茶领投了入股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的A+轮过亿元融资。在这之后的几个月里,喜茶又分别投资了柠檬茶品牌“王柠”、燕麦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新茶饮品牌“和気桃桃”、新国潮预调酒品牌“WAT”以及“分子果汁”首创品牌野萃山。

喜茶的疯狂投资在今年也没有停下。今年2月,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和财务负责人邱咏贤共同成立的一家投资合伙企业,完成了对新茶饮品牌“苏阁鲜茶”的投资,持股15.4%。

4个月后,喜茶再次加注,入股少数派咖啡,持股12%,而这也算喜茶的“二次投资”。少数派咖啡和野生植物YePlant都是吴凌波所创立的品牌。此外,聂云宸以个人出资形式投资了两个咖啡品牌——乌鸦咖啡和KUDDO咖啡。

一年时间,喜茶公开对外的投资达到10起,也是目前新茶饮品牌中对外投资最多的企业。而奈雪的茶对乐乐茶的投资,算是目前新茶饮领域金额*的一笔,但也不是奈雪的茶的首笔对外投资。

2021年上市后,奈雪的*笔投资瞄准了茶饮供应链企业田野股份。在这之后,奈雪先后投资了新茶饮品牌茶乙己、咖啡品牌澳咖AOKKA、烘焙品牌“鹤所”和咖啡连锁品牌“怪物困了”等。

在今年3月,奈雪的茶还成立一家投资公司——美好自有力量。而不久前,奈雪的茶联合消费、科技领域知名投资人发起设立了一家VC基金——初芽创投。

不仅如此,在下沉市场快速崛起的蜜雪冰城去年也成立了投资公司。在成立之后就立马投资了奶茶品牌“汇茶”。但至今,公开对外的投资事件也只有这一起。

对外扩张不仅发生在头部阵营中。柠季、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等品牌,也都在近两年涉足投资。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也在去年通过朋友圈宣布,投了同为长沙本土网红的茶饮品牌“果呀呀”。书亦烧仙草和柠季也都聚焦在咖啡领域,前者战略投资长沙连锁咖啡品牌DOC咖啡,柠季全资控股长沙咖啡连锁品牌RUU。

图注:Tech星球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02 咖啡成新宠,投资为协同

很明显,咖啡是新茶饮对外投资的首要对象。在这5家品牌里,有4家都对咖啡赛道有所下注,喜茶和奈雪的茶更是不止一次对咖啡加注。

过去两年,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都先后在门店推出咖啡系列的饮品。茶颜悦色、蜜雪冰城、7分甜、COCO等相都相继成立独立的咖啡品牌。而相比下场直接成立咖啡品牌,投资是一种更为“取巧”的布局方式。一笔轻量级投入就可以换来咖啡赛道的入场券,确保自己跟上市场节奏。

新茶饮老板们很清楚,咖啡是一个比新茶饮更具“钱景”的赛道。根据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547亿元,2022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近1700亿元。而《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是831亿元,有望于2023年达到1428亿元。

除咖啡赛道外,喜茶和奈雪的茶也都在品类上做了更多的延伸。如烘焙、低度酒、燕麦奶。而更多企业还是以投资同类型企业为主。

和奈雪的茶对乐乐茶投资的不同。此前那些被投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还只是区域性品牌。奈雪的茶投资的茶乙己成立于2020年,截至今年7月,门店数量不到30家,并且大多布局在上海。汇茶则布局在广东和海南一带,3年时间有近80家门店,果呀呀扎根湖南。

除和気桃桃和苏阁鲜茶的门店数量超百家外,喜茶投资的其他品牌的门店数量都在数十家左右:王柠在9个城市布局了37家,野萃山则布局华南地区,目前门店也只有22家。

新茶饮老板们也大多在天使轮入场,投资金额也都在百万至千万级别。新茶饮品牌的投资也处处透露出,他们想要通过战略投资来换取更大的业务协同效果,而非单纯地为了加速行业竞争。

在喜茶的投资版图中,从柠檬茶品牌王柠、桃系茶饮和気桃桃,再到果汁野萃山和苏阁仙茶,这些都是和喜茶一样以新鲜水果为原料的品牌。对喜茶来说,这些品牌都是从品类上进行延伸。

此外,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的苏阁仙茶和喜茶所选择的新茶饮投资标的,就与其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

苏阁仙茶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低价版”喜茶。两者在经营理念、产品定位上都有着相似性。创始人王骠强调天然、手工制作以及追求质量而非开店数量。对喜茶来说,苏阁仙茶也算是在价格带上的延伸。

果呀呀同样扎根于湖南,在湖南长沙、湘潭、衡阳和岳阳开出共50家直营门店。和茶颜悦色一样,果呀呀也主打长沙情怀牌,有十分浓厚的“网红”色彩。汇茶和蜜雪冰城类似,主打中低价,奶茶是主打产品。

相比其他领域,无论是金额还是品类,新茶饮品牌的这些投资事件并不算特别惊艳。但他们的投资时间却高度一致。这背后实际上是行业性的变化。

03 新茶饮的下一步:新“结盟时代”

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的结盟,再次将成新茶饮品牌做投资的这一趋势放大。这也意味着,新茶饮在进入新的“结盟时代”。

从2015年开始,新茶饮品牌就转化为现在的强调“鲜制”,不断加入新鲜原料来升级。而经历5年时间发展,在年轻人习惯了所谓的天然新茶饮后,品牌们推出新品开始乏力,联名也无法再吸引新用户。新茶饮就已经进入新的瓶颈期。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年新茶饮的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在未来两三年增速将阶段性放缓,预计增速在10%~15%之间。相较于*阶段的飞速增长期,新茶饮赛道已进入市场竞争的红海阶段。

新茶饮的天花板在哪,新茶饮的入局者比局外人要更明白。今年头部品牌的降价、不断下探下沉市场、品牌联合抵制“外卖平台满减”,这些也都是玩家们意识到,活下去是现在的关键。

从去年开始的投资,跨界踏入新领域、扶持新兴茶饮品牌,正是老板们对于市场判断所作出的改变。

相比于投资供应链企业,做深自己的主业务,新茶饮的多品牌策略则是为了做广。此外,前端的多品牌也能够让此前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得到更高效地运转。

从上游供应链的采购到数字化中台,甚至品牌整体升级,这些都是可以不断复用的能力。王柠柠檬茶、苏阁仙茶等品牌都在获喜茶融资后进行品牌升级。奈雪的茶与茶乙己用的都是一套相同的组织流程制度、数字化中台和供应链。

靠着自己积累的能力和资源去孵化更多被投品牌,这比自身去开店拓张来得更为高效。而被投企业能接受来自“同行”的资金和扶持,也证明着,新茶饮玩家们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有着一致的判断:行业已经不再是野蛮扩张的时代,而是结盟合作。

但在新的竞争秩序下,并不是谁都能被选中结盟。尽管新茶饮玩家们选择的都是刚成立不久的新兴品牌,但他们也都各有特色,至少自身模式能够自我证明。这意味着,以后新茶饮行业的马太效应也将进一步加剧,强者遇强,弱者出局。

对于那些有能力或是手上还有资金的品牌而言,现在正是将自身优势无限放大的*时机。新茶饮的对外投资还只是个开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