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0102
在世界地图上随机给你一个地方的街景,你能猜出那是在哪里吗?
如果你最近在家呆着感到烦闷或者无聊,那么打开GeoGuessr,你将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实景地图里自由地穿梭、探索,开启一趟趣味性十足的“环球旅行”。
如果你今年假日季跟朋友聚会不知道玩什么,大富翁、狼人杀也不再是你们的*选择,组队进入GeoGuessr,大家既可以合作推敲,也可以排名竞赛,甚至还可以来一场线上地理猜谜“大逃杀”。
这两年来,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或者亲自玩过这款名为GeoGuessr的线上游戏,那你可能就真的Out了。
GeoGuessr并不是一款由某个知名游戏公司开发的3A大作,而是一款由“地理发烧友”基于谷歌地图开发的推理性游戏。由于GeoGuessr老少咸宜、令人上瘾的游戏模式,近几年来它逐渐在玩家中口口相传,特别是在疫情隔离中在海外迅速蹿红,如今甚至还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的团建必备和各国地理老师们的教学帮手。
谷歌实景地图里的“侦探游戏”
GeoGuessr的玩法其实非常简单,其实就是给你一个谷歌街景让你猜你在哪里。开发者把地图划分成了地标建筑、首都、世界各地、美国等不同的类型,但不管是你选择哪种类型的地图,游戏模式都基本一样。
图片截自GeoGuessr
点击进入地图后,系统将随机给你一个谷歌地图的实景画面,该画面除了街景、指南针和右下方的地图标注区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
但你可以跟在谷歌地图中一样,按地图中显示的箭头方向前进,360度查看周围环境,或者点击地图的某个位置放大等。
硅星人制图
接着,你就需要通过诸如建筑、道路标志、植物、商店、天气甚至行人等地图上的信息来推测这个地图所在的位置。
在游戏的逻辑上,你首先得判断这是哪个国家,接着是猜城市,然后再判断这个地方是在该城市的具体位置。有了大致答案之后,你就可以在右下角的缩放地图上去找到这个位置并进行选定标记。
当放置的标记被提交后,GeoGuessr将揭晓出真实的地理位置,并根据你的猜测位置与真实位置的距离来进行打分,打分范围在0到5000分之间。如果猜测结果距离正确位置的直线距离在150米范围内,则得满分。
硅星人制图
每一局玩家会拿到5张地图,根据你选择的地图类型不同难度也各不相同。硅星人觉得最难的还是世界地图类型,因为你会被随机的落在全世界的某一个城市的某一个点上。这可能是在一片荒芜人烟的荒漠之中,可能在一个没有任何车辆的高速公路上,可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
然后你就需要四处环看和走动,毫无头绪地去推测你到底身处何方。
但为了降低难度,随着你猜测时间的推移,GeoGuessr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在左上角给你最多三个图片的提示信息。这些提示信息包括这个地方出的名人、该国家的国旗、该地区的地理轮廓图、这个地方的知名运动、知名球队、知名企业等等。
比如在斯德哥尔摩的提示中出现了Spotify的标志,在大阪的提示中出现了任天堂的标志,在芝加哥的提示中出现了公牛队的队标,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提示中出现了埃隆·马斯克的头像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增加你的猜对几率。
地理发烧友们的乐园,大神挑战0.1秒极限识图
当然,如果你始终需要等待系统提示才猜对的话,在之后的竞赛模式中无疑将很快被淘汰。因此,对于很多地理发烧友来说,靠自己去当“福尔摩斯”才是硬道理。
虽然GeoGuessr只有一张简简单单的实景地图,但实际上给出信息却可以非常丰富。
如果你落在城市中,路牌、广告牌、商店的名称,这些都是能帮助你确定位置的*帮手。比如通过读高速路上的路牌一般很容易找到地名,一些路边的广告牌里也会有当地的名人照片、城市信息等,还有商店的招牌有时候会有当地的特色名称。如果这些信息所使用的语言是中文、日语、韩语等也很容易确定在哪个国家。
比如硅星人在遇到布达佩斯的地图时,就在路边的商店招牌中发现有“The best beef in Hungary”的字样,在吉隆坡的地图中看到并查询了高速路上的路牌等等。
但注意,在查看这些信息的时候也需要仔细避“坑”,比如有网友就表示虽然看到广告牌上打的大字是美国学校的招生信息,但实际上下边留的却是其他国家的电话和地址。
此外,若你身边有车辆或行人,他们也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如果车辆是靠左行的,那就将大大缩小城市范围,行人的肤色、服饰也都是帮助你明确地区的重要线索。
有人可能会问,要是没有落到城市地区怎么办?没关系,天气、植被、地形地貌也都是你的线索来源。比如有棕榈树、香蕉等说明在热带地区的可能性大,在沙漠的话非洲、中东可能性大,有有峡湾的话很可能在北欧等等。
自从GeoGuessr发布以来,一些网友们对这种地理猜谜游戏欲罢不能,他们每天都穿梭在各个地图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挑战着自己的识图极限。
其中,一位名为GeoRainbolt的TikTok用户以低至0.1秒的识图定位能力震惊了大众。作为一个谷歌地图的超级发烧友,GeoRainbolt很多情况下只需要看0.1秒的黑白地图、或者地图的某一角就可以基本猜出正确的地点。
视频来自于GeoRainbolt TikTok账号,版权属于原作者
0.1秒是什么概念?可能就是你翻书时书页从你面前飘过的时间。
更夸张的是,他甚至还有更多进阶的玩法,比如蒙上眼睛听别人描述地图长什么样,只用看天空和云朵的形状、树叶的形状、地上泥巴的样子等等就能直接来快速判断位置,并且几乎都能猜对地点。
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根据GeoGuessr的说法,他们游戏里的所有的地图都是没有题库的,每一道题都都是系统随机从谷歌地图上抽取。在GeoRainbolt的一些视频中,他也会解释他识图的逻辑,并在线跟全球其他*玩家一起对战。
据这位23 岁的GeoGuessr大师的讲述,他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居家隔离时发现了GeoGuessr,本来从小就对地图感兴趣的他之后一年几乎都呆在家里玩这个游戏,每天都在翻看着全球各地的谷歌地图。
玩法不断被拓展,小工具被玩出大乐趣
实际上,GeoGuessr创立至今已经9年了。2013年,作为地理发烧友的瑞典软件工程师 Anton Wallén在一次穿越美国的旅行中萌生了这个想法,接着他花了几个月开发了这款游戏,过程中主要使用了 Backbone.js 和 Google地图 API。
一开始,整个游戏界面非常简单,就是每个人单机的看地图,位置标点得到分数。但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疫情爆发之后用户的几何级增加,GeoGuessr逐渐从小众游戏走进了大众视线,玩法也变得更加多样。
目前除了单人模式之外,GeoGuessr还开发出了多人以及聚会和“大逃杀”模式。在“大逃杀”模式中,十位玩家将面对同一张街景地图画面,大家通过找线索来判断准确的方位,谁用时最短、定位最准确就将晋级,否则就将被末位淘汰,直到最后仅剩一个冠军选手。
此外你还可以累积分数和徽章进行全球排名,并选择跟其他玩家进行1V1对战。在一些学校里,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学生们进行GeoGuessr挑战,同时配合教授一些相关地区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知识。
最近几个月来,GeoGuessr在TikTok、Twitch社交网络的越来越火,成为了年轻人们的心头好。根据目前GeoGuessr的记录显示,全球*的玩家以20岁出头的年轻人居多,其中最小的只有15岁。
图片截自于华盛顿邮报
而作为网红和大师级选手,0.1秒识图大师GeoRainbolt也常常在 Twitch 和TikTok上组织和直播的锦标赛,邀请一些优秀玩家参与,大家还会一起分享识图经验,GeoGuessr的社区也在快速扩大。
此前,GeoGuessr一直处于免费运行的模式,但由于玩家规模的扩大和谷歌地图API成本的增长,目前仅允许每人一次免费玩5分钟,但付2美元月费即可无限畅玩。
总体体验下来,硅星人感觉这是近期玩过的很有意思的小游戏。更重要的是,GeoGuessr*是一款适合于假日季亲友聚会的合家欢游戏,无论是大人、小孩,朋友或是同事,大家都可以在这个游戏中找到乐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硅星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102
早在一年前,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就曾预判新式茶饮迎来了并购时代,今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降价,贯穿了新式茶饮2022年一整年;投资,成为了大玩家打造矩阵的共同选择;开放加盟,成为扩张的新途径。
从目前竞争格局来看,喜茶、奈雪放下身段,直接给了中端品牌们压力;下沉市场中,蜜雪冰城依旧独霸天下;瑞幸虽说属于咖啡,但其对手早已不是星巴克,而是越来越卷的茶饮玩家们。
当产品类似、价格趋同,新式茶饮品牌们开启了供应链和门店之争。新式茶饮没有神话,新的一轮洗牌正在发生。
01 一线茶饮忙投资
年末,奈雪以5.25亿元收购了乐乐茶43.64%股权,成为了新式茶饮今年*的一笔投资,也将曾经三足鼎立的高端茶饮局面改写。
该投资事项完成后,奈雪将成为乐乐茶的*大股东。而乐乐茶也将成为奈雪的联营公司,并继续维持独立经营,即乐乐茶仍将保持“品牌不变”“团队不变”“运营不变”。
在被奈雪收购之前,乐乐茶已经2年没有新的融资。按照此交易价格计算,乐乐茶的最新估值在12亿元左右。相比观潮新消费2021年获悉的40亿估值,奈雪也算抄底成功。
奈雪方面表示,乐乐茶作为现制茶饮行业头部企业之一,尤其在华东区域有较好的品牌实力和消费者认知。投资完成后,奈雪在门店拓展、供应链、数字化与自动化、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可赋能乐乐茶,帮助其进一步取得增长,进而为公司及股东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
奈雪这几年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2021年,奈雪的茶营收为42.96亿元,亏损额度达到45.25亿元。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至20.4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4820万元降为今年上半年的亏损2.49亿元。
内部无法造血,奈雪急需从外部获得增长曲线。
焦虑的也不止奈雪。从去年开始,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奶茶品牌纷纷做起了投资。尤其是喜茶买买买上瘾,从咖啡到奶茶再到预调酒等等,连投十几家。
观潮新消费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至今,新茶饮品牌对外投资事件约22起,喜茶对外投资最多,奈雪其次。多数投资都配合公司发展,试图打造多品牌矩阵,协同发展。
可以看到,茶饮品牌们也不再拘泥于产品和价格的拉锯战,正通过各种方式自我升级。
最明显的是,新茶饮头部品牌都不约而同地成立了投资公司。今年2月,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和财务负责人邱咏贤共同成立的一家投资合伙企业,完成了对新茶饮品牌苏阁鲜茶的投资。12月13日,喜茶再次增持苏阁鲜果茶,合计持股比例达到了70%,实现了对其控股。
奈雪紧随其后,今年3月,成立一家投资公司——美好自有力量。此外,日前,奈雪的茶还联合消费、科技领域知名投资人发起设立初芽创投基金公司,主要投资领域为大消费和泛消费创新科技赛道。
另一边,蜜雪冰城也没闲着,去年就成立了投资公司。但相对于喜茶和奈雪出手谨慎很多,更多是孵化自有子品牌。
头部茶饮品牌外,柠季、书亦烧仙草对外也有简单的投资布局,都是通过投资进入到咖啡赛道。
围绕着“喝”的生意,新茶饮品牌们开始广泛“狩猎”,竞争中也有了联盟的意味。
02 新式茶饮“花样求生”
一方面是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2022年,不少腰部茶饮品牌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尤其是今年,茶饮行业又卷又集中。有数据显示,前50名的茶饮品牌开了近10万家门店,拿走了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其实,不论是喜茶、奈雪降价,还是茶颜悦色、COCO涨价,背后都暗含着难言之隐,以及一场涌动的暗战。大品牌不好过,小品牌更可想而知。
瑞幸也给了大家灵感。尤其是今年,新式茶饮们也通过投资或是孵化子品牌,将咖啡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止是简单在门店增加咖啡产品,越来越多茶饮品牌开始孵化咖啡品牌。今年8月,茶颜悦色的鸳央咖啡在长沙五店齐开;两个月后,7分甜打造的轻醒咖啡在苏州亮相。
据窄门餐眼数据调查显示,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2022年新增加盟门店数为801家,门店数已超过1400家。
凭借自身优势,新茶饮以差异化、创新力“吊打”传统咖啡,成为咖啡市场当中的“新搅局者”。也可以看到,新茶饮进入咖啡赛道后,咖啡的品类更加多样化。
茶饮品牌咖啡化的同时,新式咖啡也在奶茶化。奶茶和咖啡的融合已成趋势,同质化更多,竞争对手也成倍地增加。
从小众水果、风味牛乳到越来越多的小料搭配,品牌们也意识到消费者们越来越挑剔,自身也无法提供持续的惊喜感。
爆款难造、增量难寻,下沉、出海,成为新的解法。
年初,喜茶先降了价格,年尾,又放开了加盟。据喜茶方面公布的信息,喜茶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开展事业合伙业务。这也意味着,喜茶开始有计划地下沉铺店。
下沉也早有迹象。近一年来,喜茶已陆续进入哈尔滨、长春、淮安、龙岩、襄阳、临沂等新城市。
如今的喜茶,早已不是当年的“高价”喜茶。不得不说,降价、下沉开店、拉低消费门槛等方式,是喜茶抢夺用户、站稳市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加盟商的管控问题仍是横在茶饮品牌面前的一道大坎。不同于咖啡的标准化,茶饮的供应链、原料品质、卫生等问题都更难把控。突破万店的蜜雪冰城,就因食品安全问题隔三差五“翻车”。
再加上,加盟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有很多仗要打,如何培养、吸引多样化的专业人才,以及提升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加盟管控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今年新茶饮品牌们也纷纷发力短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上,喜茶、奈雪大力推活动,书亦烧仙草、古茗、茶百道等腰部茶饮品牌紧跟入局。据茶百道公开发布战绩显示,2022年,其品牌在抖音持续成长,多次斩获数千万级的直播业绩。
茶饮市场是出了名的热闹与残酷。新玩家不断入局,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玩家们想尽招数,试图博得消费者认可。
03 分水岭
头部茶饮品牌的种种动作背后,是所有茶饮玩家们越来越深的焦虑感。
曾经茶颜悦色固守长沙是因为创始人吕良内心的“恐惧感”,这两年慢慢走出来,则是生存的“恐惧感”。
“为了企业自救,我要带着团队去更大的市场‘打粮食’。”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曾表示:“长沙之前开店的密度太高,疫情的反扑让我们只得向现实低头。我们要保住想奋斗小伙伴们的饭碗,只能走出去。走出去可能打到粮食,不走出去就真没粮食了。”
去年以来,高端茶饮市场的销量整体出现疲软态势。年轻人的消费更为谨慎,从整个新茶饮市场来看,增速放缓已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年新茶饮的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在未来两三年增速将阶段性放缓,预计增速在10%~15%之间。相较于*阶段的飞速增长期,新茶饮赛道已进入市场竞争的红海阶段。
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茶饮市场的更迭与升级已经到达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节点,头部新式茶饮品牌信息化布局基本完成,头部品牌通过数字化转型及反向定制上游供应链来把控产品质量和运营。
头部玩家的实力毋庸置疑,在技术、供应链上吊打二三线品牌,这也是其有勇气降价的根本。
中端现制茶饮市场,因受众广、市场规模大,竞争也最为激烈。单一的提价或降价,无法真正解决新茶饮的难题。对于新茶饮品牌而言,更长效的还是改变同质化竞争、提升供应链能力、精细化运营。
还有不可忽视的跨界者也在不断增加,邮局、同仁堂、童涵春堂、张仲景大药房、华北制药等国药老字号纷纷跨入了新茶饮赛道。虽然他们对大格局产生不了质的影响,但毕竟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此外,新老品牌也在半场相遇。今年5月,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宣布和满记甜品完成合并,并入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并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卷,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新式茶饮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的好消息,大概是茶饮背后的供应商都在今年接连上市了。
04 结语
2012年,喜茶通过一杯芝士奶茶,拉开了新茶饮的序幕。十年后,分水岭也来了。
在喜茶开放加盟、奈雪携手乐乐茶之后,两大新茶饮巨头已然走向了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喜茶通过投资打造矩阵,并通过加盟逐渐下沉;奈雪结盟乐乐茶,巩固华东等主要区域,强化直营。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奈雪的茶全国门店数突破1000家,成为新茶饮行业规模*的直营品牌。
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千亿的茶饮市场仅有一家奈雪的茶上市显然不够,蜜雪冰城在准备,喜茶也不会落后。
奈雪收购乐乐茶或许只是开始,市场整合正在加剧,品牌群雄竞逐,创新推动着行业向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102
近日,由清科创业(1945.HK)、投资界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扬州召开。8月3日下午,本次峰会的并行论坛——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资本招商推介会圆满举行。南京市建邺区副区长袁婷,建邺区金融局、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建邺区投促局以及金鱼嘴创投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推介会受到了国内多家优质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和玉资本、国金投资、沸点资本等十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到场,就建邺区产业及金融业发展情况,金鱼嘴基金街区、每日路演平台,以及建邺区母基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活动伊始,建邺区副区长袁婷致开场辞。袁区长表示作为南京的“城市客厅”,建邺区将以最大的诚意、最精准高效的服务,打造更加现代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真诚希望、热烈欢迎各投资机构来建邺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随后,建邺区金融局副局长任媛媛为大家介绍了建邺区产业及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据介绍,建邺区已集聚金融类机构超1700家,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占南京市“半壁江山”,金融业税收占全区47%,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88.1亿元。同时,建邺区配备了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度赋能区域机构发展。
2019年,清科集团正式落地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近年来,清科充分发挥创投服务优势与资源优势,与金鱼嘴基金街区保持着友好互动和良好合作。本次活动是清科协助金鱼嘴基金街区“走出去”,触达更多的投资机构和相关资源的良好尝试。
会上,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世勇介绍了金鱼嘴基金街区、每日路演及母基金的相关情况。据悉,目前金鱼嘴基金街区现已成为全市打造重要金融中心的有力抓手,集聚源码资本、毅达资本、华映资本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超1000家,基金注册总规模超3600亿元,年均增速超50%。通过配资、直投、跟投等方式撬动各类社会资本6194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4000家。
活动现场,各与会投资机构与政府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沸点资本、润土投资、中财融商资本、德载厚资本对建邺区及金鱼嘴基金街区的相关情况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机会能达成进一步的合作。袁区长表示,建邺区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各类金融要素落地,与各机构形成合力,共襄建邺金融发展盛举。
未来,金鱼嘴基金街区将为各类投资机构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金融创投服务,全力建设金融资本新高地、创新人才聚集地。期待更多的创投“因子”落地金鱼嘴基金街区,落地建邺,建功立邺,到此莫愁!
1230
“阳”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近期社交平台上全民关注的热点。
还没“阳”的调侃自己是“天选打工人”,正在“阳”的从各种生病表现分析自己得的是“干饭株”“放屁株”还是“鸭子株”,“阳康”的人则分享起了自己“不能洗头洗澡”“多喝热水”的康复经验。
除了在社交平台表现的豁达乐观之外,无数“独在异乡”的打工人也开始担心起了自己:“一个人在家,要是高烧烧迷糊了怎么办?”
“芒果加冰”分享的视频目前获赞72万
和互联网相伴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独特解决办法——抖音上,西安网友“芒果加冰”分享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老公身在外地,她在“阳”了之后叫了一位跑腿上门照顾自己,没想到老公连夜回家了,场面略有些尴尬,但她还是嘱咐起了跑腿小哥“你先把粥放这,然后再帮我拿个水果。”
和“芒果加冰”一样选择花钱买服务的“小阳人”不在少数,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小红书、抖音和闲鱼上,无数“上门照顾小阳人”的服务正在涌现,入局的有专业人员,也有寻求兼职机会的年轻人。相比于几十元的上门喂猫,一百多元的上门做饭,“上门照顾小阳人”风险更大,价格也更高:一天的费用最高能够达到500元,但高价之下,依旧有人愿意下单。
一端是独居的“小阳人”,一端是专业跑腿、兼职年轻人,舍得为需求买单的年轻人让上门照顾的服务在互联网开始流行。
500元一天,上门照顾“小阳人”
打开小红书、抖音和闲鱼,搜索“上门照顾小阳人”,就能跳出无数相关帖子。大多数帖子都会注明自己已经“阳康”不怕病毒,以及带上坐标地点。
评论区中大家的疑惑
众多帖子中,无数从业者也分成了专业和非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由之前的跑腿小哥,代排队小哥等组成,本就有服务经验的他们,对于“上门照顾小阳人”更是得心应手;非专业人士则由各路兼职人员构成,其中有不少是放寒假在家的大学生,以及本职工作清闲的年轻人。
虽然服务名称是“上门照顾”,但业务内容并不仅仅只有上门照顾,「电商在线」与多位从业者沟通后得知,服务内容包括了照顾病人(体温检测、喂药等)、上门做饭、打扫卫生和清洗衣服等,个别从业者还会提供陪伴“小阳人”去医院、代取快递、帮忙喂猫遛狗和跑腿等额外服务。
不同的服务内容下,收费标准也不同,兼职的非专业人士大多按天数收费,价格在260—500元一天,每天上门服务的时间在8—12小时左右。专业人士则会按小时收费,一般在30—50元一小时。上海的跑腿林师傅表示,自己目前的收费标准是30元一小时,服务范围局限在自己周围6公里内,6公里外1公里收5元交通补贴费,“6公里外有点远了,我基本是骑电动车的,来回就要花一个小时,所以收一个路程费。”
虽然服务价格颇高,但也有不少人愿意接受。上海的独居白领橙子就购买了“上门照顾小阳人”的服务,一天的价格在300元,上门照顾自己的女生在她家待了大概9个小时,“一小时大概30多块钱,比我请家政阿姨打扫卫生的价格还低一些。我是怕高烧严重才找的女生上门照顾服务。我就发了一天低烧,所以第二天就没有下单了。”
无锡的凌凌也表示,她最近接了好几单,但基本都是时间一两天的订单,“大多数下单的就是难受的不行,熬过了最艰难的一两天就好了,也不会继续下单了。”
秀出证书的从业者
不少从业者为了获得客户的青睐,除了在帖子里标注自己已经“阳康”,还会拿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内容,有人表示自己自备防护服和N95口罩,还能等“阳康”后提供额外收费的家居消杀服务;有人表示自己有照顾好几个“小阳人”的成功经验;有海归留学生表示自己在海外阳了两次“对病毒有科学的认识”;还有人在帖子中晒出护士执业证书、疫情期间的志愿者证等证明自己的软实力。
独居打工人的“救星”
非专业的从业者凌凌告诉「电商在线」,她做上门照顾服务是因为公司倒闭失业,自己想着在过年前兼职赚点钱,正好看到网上有人在做这类上门照顾业务,就跟风发了一个帖子,没想到很快就有人来咨询了,她也顺利“开业”。
凌凌主要提供的服务就是照顾病人、做饭、打扫卫生和帮忙洗衣服,她还划分出了不同的时间段和收费标准,早上10点到下午4点6个小时收费200元,早上9点到晚上8点11个小时收费400元。虽然价格不低,但最近三天的上门照顾订单已经满了。现在凌凌甚至开始做起了“熟人”生意,“我一共接了7单,有3单是之前的客户把我介绍给自己同事的。”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担心自己独居生病
因为之前有照顾家里妹妹的经验,凌凌对于上门照顾得心应手。她的主要客户就是独居的打工人,7个订单中6个都是独居白领女性,大多数时候也不用打扫卫生或者洗衣服,就是帮忙煮粥、烧热水,有两个人发了高烧,凌凌还帮忙用湿毛巾和酒精做了简单的物理降温,等晚上温度降下来后才回家。
此前主业是代排队的阿卢则是按小时收费,也接了更多的订单,“最近代排队的跑腿业务不行了,外面都不用排队了,我就和同事一起做上门照顾服务。”
更专业的阿卢,在照顾上反而没有凌凌这么细致,主要就是帮忙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打扫卫生、喂药和跑腿,一个小时收费30元,比之前代排队一个小时收费25元的价格略高一些。
相比于凌凌一天只能接一单,按小时收费的阿卢最多的时候能一天接5单,每单时间大概在1—3小时,“高效率”的阿卢目前已经上门照顾了40多个客户,主要客户是独居男生,大多数也都是阳了的打工人。
从不少受访者的反馈可以看出,寻求上门照顾服务最多的还是独居的打工人,他们大多独自一人在异地工作,“阳了”之后一时找不到人可以照顾自己或者不愿意欠人情,才会选择付费招人上门照顾自己。
除了独居的打工人之外,也有一些购买者并不是本人。
阿卢就曾接到过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为自己父母购买的上门照顾服务,她连着下了四天的订单,主要内容是帮自己的父母买菜和测量体温。还有异地恋女朋友给男朋友买的上门照顾服务,让阿卢监督自己的男朋友在“阳了”之后多喝热水。
上门照顾,也在变“卷”
上门照顾人,和之前频频被讨论的上门喂猫、上门做饭一样,成立的逻辑其实都是“信任生意”——双方在见面前只能通过电话和通讯软件联系,购买者要给一个陌生人打开自家大门,还要让陌生人在自己家中照顾自己,即使有专业人士跑腿小哥的加入,也有几分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
*个就是身体健康问题。虽然不少从业者在详情页上都标注了自己阳康,已经有了抗体,但不同毒株交叉感染的风险依旧存在,不少帖子底下留言里也有人表示“你这胆子也太大了”“都不怕自己复阳吗”。
评论区中,不少人担心“复阳”
受访的从业者们也表示自己知道有风险,一部分是并不在乎,一部分则是表示自己会做好防护。凌凌每天都会佩戴N95口罩,还有专门的“工作外套”,回家前就先全身用酒精喷雾喷一遍,而阿卢则表示自己接单前都会询问是不是本地阳性患者,“听专家说本地基本都是同一毒株,我也就接本地阳性患者的订单。”
第二就是费用支付问题。虽然不少用户在闲鱼等平台发布了相关信息,但是在交易时还是会选择走微信平台,微信更加便于双方沟通细节,但也更考验双方的信任度。
凌凌表示自己先不收钱,等一天服务结束后再收当天的费用。阿卢则表示自己会要求先支付定金,照顾完成后再支付尾款,因为自己之前代排队就遇到过“放鸽子”的事情,所以会要求先通过闲鱼支付定金,等服务完再支付剩下的钱。
第三,就是安全问题。不少受访者都表示上门照顾“小阳人”的服务中,女生从业者会更受欢迎,因为“感觉女生更加安全一点”。
不少从业者“仅限女性”
同时,不少女性从业者也表示自己只接女生的订单,凌凌在上门服务前还会先给家人朋友发送定位,“一般我都会和家人朋友约定一个小时交流一次,如果我超过10分钟没回消息就让他们打电话,超过30分钟没回消息就让他们直接来我上门服务的地方找我,不过目前来说,这几次订单都还算是安全的。”
除了种种顾虑外,从本质上来说,“上门照顾小阳人”仍然是一个偶然性的需求,并不能成为长久稳定的生意,有购买过此类服务的人向「电商在线」表示“气氛很尴尬,如果不是真的不舒服不会下单。”也有从业者表示,这行基本没有“回头客”,做不成长久的生意。
同时,众多兼职玩家的加入也让市场越来越卷,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发布相关信息已经三四天了,询问的人不少,但是下单的不多甚至没有,价格也在越来越低,“之前一天的定价是两三百,现在一天一百多块甚至不到一百块的上门照顾服务也能找到”。
照顾小阳人,价格越来越低
还有不少发布信息的从业者其实并不是真心想要提供上门照顾服务,而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相关信息后跟风“玩梗”,这也让整个市场更加混乱,不少人在下单前会先问上一句“你这个上门服务是真的吗?”
即使是已经接到了订单的受访者,也依旧认为上门照顾阳性患者只是一门短暂的生意,失业的凌凌计划赚上一笔小钱先过年,“等年后就要去找稳定的全职工作了”。阿卢则在期待“阳康”的人们再次回到室外,自己回归本职,“我还是更喜欢我之前的代排队和跑腿工作,更热闹,大家也更开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9
不同的生活在同时发生。
人们分属于不同的年龄层,处在不同的生活圈,有着或类似或迥异的家庭背景与教育程度,也许现实中,他们很难相遇、相识,以彼此的人生经历碰撞出来一个火花四溢。毕竟,对一个陌生人展现出大量的好奇、乃至产生深入的交流是件日常生活中颇有门槛的事。
但在快手,这个门槛被大大降低了。
截至2022年6月底,快手上的“互关用户”对数累计超过200亿对,同比增长65.9%。他们借助快手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在这里看见另一种生活,破壁般地见证着彼此的迷茫、确幸、抉择和努力……
那么再进一步呢?当两个选择大相径庭的人相遇,他们对彼此的生活不解却又充满宽容,隐约间或许还夹杂着一丝羡慕,因为别人做了自己无法完成的事、过着另一副人生。他们会想问对方什么问题?又在这样的对谈中解答了自己怎样的困惑?
这里是「后浪研究所」的特别策划,“奇妙的相遇”。这一期是快手上两个年轻人成为父母后,关于“选择”的故事。
张小四今年33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年纪。她曾在威海的一家外企做管理岗,6000的薪水说不上高,但也足以在当地拥有安稳的生活。但两年前,她决定辞职,一个人带着当时只有1岁半的儿子回老家。因为父亲患癌了。
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下的夏蔚镇,自2007年起,张小四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再回来,终究有些不适应——村子里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工作的场所也从宽敞明亮的写字楼转移到了田间地头,一天下来扑啦啦一身黄土。
后来她开始在快手上拍摄自己的日常,并开始带货家乡自产的玉米、桃子、地瓜、板栗等农产品。又跟现代化的世界挂上了钩,张小四觉得自己终于在农村找到了新出路。“感觉在农村发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张小四说。最关键的,是她兼顾了自己的父母与子女,当初医生说父亲的病情撑不过6个月,而现在,两年过去了,父亲近乎痊愈,而她的孩子也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茁壮地成长着。
李园园出生于1990年,比张小四小1岁,在江苏常州做了6年的外卖骑手。
4年前,女儿出生,一家三口还挤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城中村出租房里。李园园在心里暗暗定下目标——女儿上学前,一定要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让女儿拿到在城里上学的“入场券”。
李园园的目标在去年提前完成,买下了一套60平米的老房子。他和老婆商量好了,决定在女儿读大学之前,都留在这里。李园园的老家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农村,自己在15岁刚刚初中毕业时就揣着200块钱离开家乡,到江浙一带的各种工厂打工,为的就是不再回去。
张小四因为父母回到家乡,而李园园则因为成为父母选择扎根城市。他们将自己的生活记录在快手上,通过平台向人们证明自己选择的适配性。候鸟般,或迁徙或回归,他们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写照。
只是,我们仍好奇,他们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是否纠结过?以及为了坚持这个选择,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与代价?基于此,「后浪研究所」再次发起了一场关于“选择”的对话,试图展现两个人观点的碰撞与这世界的多元,而这,是一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奇妙的相遇”。
以下为张小四与李园园的对话,经「后浪研究所」整理后发出——
1 回乡还是留下?
张小四(快手号zhangxiaosi44):在父亲生病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再回到这个村子里。
2020年4月,我父亲被确诊为癌症,需要人照顾。起初我和姐姐们商量,想让爸妈来我威海的家里,顺便帮我看孩子。但爸妈不想给我们增加负担,所以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他们还是不同意,无论谁家都不去。
在农村老人看来,得了癌症就相当于“等死”了,所以我爸当时比较绝望。我就跟我老公商量,说我要辞职回家去照顾他们。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钱没了可以再挣,但爸爸就这样没了,我以后肯定会后悔。
我当时也没有考虑很多,就想着先回来照顾父亲一段时间再说。就这样,我带着行李,领着当时只有1岁半的孩子回乡了。
我知道你也是从村里出去的,之前看你的视频,发现你已经在常州买房了,是决定在那里定居了吗?
李园园(快手号Ks19951473575):对。我在常州的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快十年了。2016年,我就开始在这送外卖了,还挺喜欢这个城市的氛围的,结婚后,就和老婆顺理成章地留下来了。
因为我们在外地务工的子女没有户口是不能上学的,所以女儿出生后,我和老婆有了在这里买房的念头。那是2019年,当时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城中村的老民房里,不到10平方米,做饭、洗澡、上厕所、睡觉的地方都在一起,一个月350块钱,就这么住了四年半。直到去年底,我们才在常州贷款买了个二手房。
是个30年房龄的老破小,60平,周围老年人居多。但我们就是想着赶紧买房落户,给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了。
其实我觉得你现在生活挺好的,看淡了一切回到农村陪伴父母。我现在是没办法(这样),我得为孩子在城市里面打拼。而且我们村里现在基本上没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我还挺好奇小四刚回村的时候,适应吗?
张小四:不适应的地方还挺多的。
一是以前周边都是可以一起出去玩的年轻人,现在就像你说的,村里根本找不到年轻人,家里种地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二是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落差也挺大的。以前的工作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农村后,一下子就没有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了,挺失落的。
所以刚回村的时候,我压力还挺大的。父母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自己也还有房贷要还,晚上也哭过。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就想着要赶紧去适应这个环境,把父母给照顾好,然后想办法去挣一些钱,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2020年7月的时候,我们村里疫情开始严重了。那时村民家的桃子正好成熟,但是这东西放不住,烂得特别快。因为没有人来收,或者收的条件比较苛刻,到最后都卖不出去。当时我在快手上积累了一批粉丝,村里的老人就说,你能不能发展一下电商,帮忙卖一下东西?
然后我就开始往这个路子上想。起初我根本没有经验,就去县城里其他做电商的团队那去学,问他们产品是怎么上架的。但也只是学了一丁点皮毛,因为他们也不会很好地、全部都教给你,反而是更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团队。最后,我还是自己一步步摸索的,才慢慢走上了电商这条道路,有了经济收入。
你呢?在城市里养孩子,觉得压力大吗?
李园园:其实还好。常州的经济还挺发达的,消费水平相较于上海、北京也还可以。有时候我们买菜,都去一些街边的小菜摊,基本上我们一家的正常开销,一个月3000来块钱够用了。
去年春天,我开始在快手上发布一些带女儿去送外卖的日常,我本来只有3000粉丝,结果半年时间涨了100多万粉。也是那个时候,就有网友说,“你这么多粉丝,你要不去直播卖货?说不定会有一线生机。”
最开始我俩啥也不会弄,有时候连产品都介绍不透,但大家都觉得我们挺不容易的,想来帮我们一把,所以直播间也能有一、两千人。*天晚上,我们挣了200块钱,我的天呐,我和我老婆乐了半天,高兴坏了。
现在依靠网络直播和送外卖,一个月下来,我也能有个1、2万,甚至好一点的时候能有个2、3万,我们家的日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稳稳当当,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
2 老人与子女都不应被留守
李园园:带着儿子回农村,你纠结过吗?
张小四:肯定纠结过啊,因为农村的教育水平肯定不及城市好。但现在客观因素在这,家里的老人要照顾,也不能回到城市,就只能给他在农村选择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校上。
现在他已经在这边上了两年幼儿园了。我感觉他在农村接触的东西比在城里还要多,精神世界还要更丰富一些。像鸡、鸭、羊、牛这些家禽,他可以很勇敢地和它们一起玩了,家里种麦子、割麦子的时候,他也会参与进来。
以前在城市的时候,家里人都比较惯着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回到农村后,有时候我比较忙,他饿了就知道自己去找东西吃,不用我再去喂每顿饭了。
有时候我们村里这些爷爷奶奶在家门口玩,走的时候,我儿子还会说:“爷爷你慢点,回家自己做点饭去。”“别吃凉的。”感觉都不应该是他这个年龄说的话。我感觉在农村生活,对孩子的生长没有太多坏处,反而孩子是更懂事了。
你有考虑过把女儿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养一段时间吗?
李园园:还没结婚的时候,我就和我老婆说,以后不管过得好不好,咱们都跟孩子一起,一家人不能分开,分开了就不是家了。
因为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爸妈基本上一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在家里待一个礼拜就走了。所以从7岁一直到15岁,我都是跟爷爷长大的。
那时候吃了很多苦,家里穷啊,一个月吃一次肉,一年到头就一件新衣服,平时的衣服都是堂姐、堂兄弟穿剩下来的,还有邻居给的。那时候浑身脏都没人管你,因为我爷爷一个老头子,他也照顾不了我和弟弟妹妹,每天的早饭就是硬馒头,开水一泡,放点盐,放点香油就吃了。
可以说我是从小就缺失父爱母爱,所以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孩子出生后,我和我老婆商量轮着换班带,她每天5、6点钟去菜市场开门卖猪肉,那段时间小孩就跟我在家睡觉。到早上8、9点钟,我起来收拾,孩子吃个奶粉,就带她出去送外卖;到中午11点,外卖进入高峰期,我再把孩子送到菜市场,因为菜市场在11:30-下午3:00都关门,我老婆就有精力照顾小孩了。
你好像和我截然相反,听说你现在举家都搬到农村了?
张小四:对。之前我公公一直在威海的家里住着,但他有时候想孩子,所以回来两年多的时间,我一直是每个月往返一次威海。实在太累了,而且我公公年纪也大了,身体越来越差了,我就想把他接过来,这样也方便照顾。
今年6月,我在这边租了一个房子,我老公跟我公公就一起过来了。其实在农村这边,老年人还多一些,我公公每天出去遛弯,跟村子里的老年人在一起,精神状态也能好一些。
现在农村的条件也变好了,你没考虑过回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吗?
李园园:没有。因为对于我来说,回农村肯定没有出路。农村的话,要么搞养殖,要么搞种植,但我们那个村子没有山没有水,比较荒凉,而且我们家那边很多都是土泥巴路,条件比较落后,交通不便,所以村子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2005年的时候,我就从村里走出来了。当时我们家庭条件比较差,我记得初三的时候,班主任说准备中考了,报名费260块钱,我们家里边没有。当时我就想,算了,因为我成绩本来也不是很好,考个一般的高中以后,也就是上个三本或者职业学校,还不如早点出去多挣点钱。
那年我才15、6岁,就揣着200块的路费,跑到江浙沪打拼去了。我去过各种厂,服装厂、电子厂,后来因为不想在工厂里做流水线了,想要过过外面自由的生活,2016年,我就开始送外卖了。
送外卖的第二年,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我们18年就结婚了。这几年来,其实我也有过想辞职的时候,想休息一段时间,做个小生意啥的。但是我和我老婆都是初中毕业,也没文凭,现在(因为)疫情,环境也不稳定,所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还是先一边送外卖,一边直播这么做着吧。
可能等以后等孩子上了大学,我和我老婆会去贵州那边,我老婆的老家,山好、水好、空气好,去那边再干点啥或者做一把生意。
3 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又回来了
张小四:在农村生活了两年,我感觉在这里发展起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差。
虽然这里信息比较闭塞,交通不是很便利,买个东西需要去十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去买,但现在我可以随时随地照顾父母,并且有一份还可以的收入,我觉得挺好的。
之前爸爸生病时,医生判定他活不了6个月,但现在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再去复查,爸爸的病没有转移,基本上算是痊愈了。不止如此,我爸从最开始沉默、郁郁寡欢的那种状态,到现在能帮我看着孩子,还能帮我打包农产品,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转变非常大。
你因为带着女儿送外卖在快手上火了之后,生活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李园园:*的变化是,走在路上送外卖的时候,会有一些客户能认出我来。
其次是,从2020年到2021年,全国热心网友给我女儿寄了很多衣服过来。有一位浙江的网友,还给我寄来了他自己做的手工点心,一些零食、毛巾、牙膏日用品啥的。哦对,他还给我寄过一块肉,然后我在微信上和他说,“这肉是要常温储存还是放冰箱里啊?因为我家没有冰箱。”就因为我这一句话,他还在网上给我买了个冰箱寄过来。后来还有很多给我发红包的,我都没有收,因为要人家钱不合适,咱挣钱不能靠别人的捐助,要靠自己的努力。
去年秋天,各种报纸、卫视,什么央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还有我们本地的电视台都来采访我们,我也因此受到了当地一些领导干部的关注,去年我们常州市公安局还让我做“一盔一带”的形象大使,今年我还以劳动模范的身份还入选了常州市第五次工会的代表。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很少带着孩子一起去送外卖了。我也开始卖货了,就不想让孩子再出去受这份苦了。而且我特别怕人家说,你都上了电视台和报纸了,还直播带货了,再带着孩子去送外卖,很明显有炒作的嫌疑,我不想这样子。
我看你经常在快手上分享村里老人的生活,他们还挺愿意让你拍的?
张小四:我最开始拍的其实是我父母的视频,当时想着多给他们留一些资料,万一突然一下没了,我还有这些视频可以看。但我爸有点不好意思拍,因为我们家门口有一个小广场,好多老人都在这喝茶。后来我就干脆组织他们一起拍,慢慢就有更多老人参与进来了,最多的时候能有4、50个老人和我一起拍视频。
刚开始他们也会问我拍这些干什么,我说拍了发网上,就有很多人看,很多网友都会给他们点赞评论。他们一开始还不信,说怎么可能,我就把网友的评论读给他们听,说爷爷奶奶好可爱什么的,他们就很开心,说“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们这些农村老人”。
李园园:所以你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做电商是吗?
张小四:对。到现在,我累计帮村民了销售了蜜桃大概50万斤,板栗大概10万斤,前几天我们这边芹菜滞销,我还用一天的时间帮他们卖了20多万斤。
现在好多村民,农作物没熟就提前来找我说,“我们今年用的全是农家肥,质量特别好,到时候你帮我卖啊。”我感觉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又回来了。
因为村里老人的孩子都不在家,老人们就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之前我妈也生病了,家里就剩我自己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收拾菜地,就有很多老人来帮我种菜、除草、刨花生。有时候早上天还没亮,我还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他们就帮我把花生给弄好了。我挺感动的,就觉得当时回来好像是一个挺好的选择。
我好奇的是,你有想过像我一样把工作重心转到电商上来吗?
李园园:其实我根本没想过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这上面。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挺拼的,早上7点钟起床,播到8、9点钟,挣个3、5百块,然后再带我女儿出去。但我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后来就没啥流量了。
我现在的工作安排就是,中午跑外卖,下午回复一些商家和客服的私信,晚上再直播一会儿。其他的心思我都放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了,在家里教她一些知识、思维逻辑和算术题,给她讲讲童话故事。我觉得把孩子抚养好了,才是长远的投资。
你的规划未来规划是啥样的?打算一直呆在村里了吗?还是以后孩子上学的时候,也会再回城里?
张小四:我暂时还没考虑这些。目前的计划是打算一直在这边,一边做电商,一边照顾父母。因为如果我一走,村民的农副产品又会面临以前的那种状态了,我就希望自己可以在帮助村民的同时,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后浪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8
14亿人,做梦都想得到布洛芬。
不管是七大姑八大姨,还是天天面对面的朋友同事,能从病毒手里逃过一劫的,基本上没有。
一阳阳一窝。
从北上广深到城镇乡村,布洛芬是大家不惜加价也要买到的硬通货。
15天前,有些厂子里卖不出去的临期药堆成了山,急成了鬼见愁,结果一夜间被争先恐后抢得渣都不剩,快倒闭的厂子枯木逢春。
药店老板紧急抢购的1000万粒布洛芬,一上架就被秒空。“缺货”“早卖光了”成了药店人员说吐了的口头禅。
被烧到冒白烟却买不到布洛芬的“小阳人”们,自编了一套“布洛芬舞”,试图用精神胜利法打败病毒。
大家为了布洛芬,从月初抢到月尾,手机屏幕都快戳烂了,巴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还有的消费者钱花不出去,气得转头买了点布洛芬股票,直接让亨迪药业的股价暴涨了78%。
作为国内第二大的布洛芬原料药企业,亨迪药业的车间生产线从11月底就开足马力,恨不得不分昼夜干出火星子来。
快被烧糊涂的大家,难受地仰天呐喊,我的布洛芬哪儿去了?
最神秘的布洛芬药企
45天爆赚国人60亿
亨迪药业是正儿八经的“95后”,一开始只是天茂集团的合资公司。
虽然一路闷头干到了行业老二的位置,但这次放开之前,大家对布洛芬的需求一直都很稳,所有对亨迪药业基本不认识。
它爆火后大家才发现,背后的老板竟然是刘益谦。
敢拿2.8亿元鸡缸杯喝茶的上海滩大佬,什么时候开始卖药了?
刘老板这人在江湖上混了30年,十八般运作套路样样精通。
2019年7月,刘益谦一阵左右手互倒,亨迪药业被成功拿下。
物美价廉,只花了刘老板1.8亿元。
这点钱,跟动不动就拿出十几亿、上百亿投资的土豪比起来,还不如牙缝里剔出来的肉丝来得多,堪称寒碜。
要不是这次变成“流量大咖”,27岁的亨迪药业恐怕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盖在亨迪药业头上的神秘面纱在全民疯求布洛芬的渴盼里被撩开,成为新晋“香饽饽”。
大家这时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平时自己司空见惯的药,背后居然潜伏着一家巨无霸药企。
亨迪药业在全球布洛芬行业里混得也不赖,家中排行老六,前有五个“大哥”,美国、德国各一个,印度两个,“五哥”是山东的新华制药。
跟浓眉大眼的地方国资“五哥”比起来,亨迪药业因为刘益谦,自带自带话题和流量,也更吸引人。
这个老幺挣起钱来,也是不含糊。
尤其是过去三年,每年80%以上的收入都是布洛芬给亨迪药业带回来的。
说它是27年只靠一粒布洛芬行走天下的退烧药公司,一点也不夸张。
刘益谦自从掌控亨迪药业后,把部分股权转给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刘氏家族手里握着1.53亿股,如果以12月16日的收盘价算,短短45天,亨迪药业就给这家人增加了近60亿元的账面财富。
不过刀哥有个疑问,我国最不缺的就是布洛芬,现在全国一天能消耗掉4亿片,以国内两巨头的11500吨的年产能估算,这药怎么就供应不上呢?
“一芬难求”“加价求芬”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退烧药的“命根子”,
被印度人拿捏
以0.4g/颗的规格计算,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的年产能相当于能供给市场约287亿颗。
按照成人布洛芬*用量估算,两家龙头企业的产能足以充足供给48亿人。
就算单看亨迪药业3500吨的年产能,也能为市场供给87.5亿颗。
这87.5亿颗布洛芬都去哪儿了?
大众无一例外将原因归咎于消费者疯狂“囤货”,造成需求缺口过大,企业因生产周期原因在短时间内无法填补空缺等。
事实上,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两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隐匿背后。
1.印度,捏着中国布洛芬的气管子
亨迪药业手里是不缺布洛芬原料药的,但想要做出原料药,有一种十分关键的“原料中的原料”——异丁基苯,这种物质全球95%的产能都被印度的两家企业控制着。
印度Vinati是全球*的异丁基苯生产商,独占全球65%的份额;
另一家公司IOL,是第二大异丁基苯生产商,把控着全球份额30%。
基本上我们平时吃到的所有布洛芬,“原料的原料”都是从印度采购回来的。
亨迪药业能坐上第二把交椅,在原料药市场称王称霸,和印度市场是分不开的。
其实异丁基苯这玩意儿也不是说做不出来,要说被印度卡脖子更谈不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亨迪药业为什么还是愿意受制于人?
印度这两家公司研发生产异丁基苯历史悠久,在全球拥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是无人能比的。
这么一合计,自建异丁基苯生产线这买卖不划算,还不如“心甘情愿”给印度送钱。
这也成了国内布洛芬原料药增产的一大掣肘。
另外,在销售方面,印度格莱是亨迪药业的*大客户,也是亨迪药业的主要收入利润来源。
这么一来,亨迪药业的供销两头都被印度人给拿捏了。
2.欧美市场才是金主爸爸
前几天亨迪药业被曝光,公司的布洛芬原料药被相关政府部门给征用了,已经无法向市场供药,瞬间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公司这边火速给了个否认三连:没被征用,能供应,别害怕。
其实这番话算是回应了,但又没有完全回应。
没告诉我们的是,公司生产的布洛芬是优先销往海外的,产能不能全部投放在国内市场。
亨迪药业有大量的海外订单嗷嗷待哺,不能违约。
其产能无法全部用于国内市场,境外销售比例最高能达到71%,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德国、西班牙、伊朗等地区。
虽然亨迪药业否认称,公司的布洛芬原料药可以继续向市场供应。
但这显然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退烧药能退烧,
但治不了新冠造富的逐利本性
2015年4月,刘益谦身穿灰色休闲西装,坐在湖北证监局的石阶上,他在朋友圈豪情壮志,称这是“坐上新台阶”。
七年后的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以为红利快吃到头的时候,亨迪药业凭借布洛芬吃到了新冠红利,再次“坐上新台阶”。
在技术和研发上,亨迪药业的投入是最少的,和老大哥新华制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在供销两头,亨迪药业都依赖印度公司。
这是一把悬在自己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简直是让自己在悬崖上跳舞。
这么基础的退烧药,还要完全依赖进口,以“三哥”的脾气和套路,怎么看都感觉让人不放心。
但这些都阻止不了背后无形的手推动它成为新一代新冠造富利器。
七年前刘益谦吐露心声,称“做实业比较难……不亏钱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这句话放在疫情三年里的医药生物公司身上,失灵了。
九安医疗从垃圾股变成赚钱机器、东方生物等也吃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利润,创造了无数造富神话……
如今痴迷新冠造富的这股风,吹到了布洛芬的头上。
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去年亨迪药业计划募资11.9亿元,拿出其中的5.73亿用在新增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产能上,但直到今年,这个项目的进度仍然是零,合计这五个多的小目标白募集了……
对于早就被浸淫成足够冷酷理性的猎手刘益谦来说,要不要砸钱自建生产线、研发投入是不是倒数*都不重要,只要有利可图,能填满钱包就行。
布洛芬能退烧,但治不好亨迪药业的“印度依赖症”。
众人有给亨迪药业抬轿赚快钱的一天,就有弃之如敝履的一天。
“一芬难求”持续不了多久,所带来的财富暴增也是有限的。
“布洛芬巨头逼近跌停”就是*的证明。
刀哥认为,靠新冠造富只是暂时的,做实业的核心还是硬核产品力。
结语:
只要是和疫情防控沾上边,赚麻了的公司数不胜数。
全民核酸时期,全国大约有14.12—21.17万个核酸采样亭,背后的10家上市公司今年6个月赚了485亿;
*时期,核酸采样员日薪过千,月薪过万,连医生都眼红;
像康希诺这样的疫苗企业,前年还亏了4个亿,去年直接翻身爆赚了20亿;
布洛芬买不到,这会体温计、血氧仪又成了大家追逐的对象。
网上甚至还流传出有人去医院以发烧为借口顺走体温计的新闻……
从核酸检测、疫苗再到布洛芬、酒精喷雾、抗原试剂……这些公司,吃着新冠红利,成了离钱最“近”的。
疫情的红利期不会持久,风口的消失只在瞬间。
当这波疫情放开趋于稳定后,这场人人得而赚之的盛宴,早晚都会散场。
不得不说,刘益谦和亨迪药业碰上了好时候,不过运气这个东西,不可能一直顺畅下去。
对于计划增产到8500吨的事儿,刀哥倒是认为刘老板可以再慎重考虑考虑,不如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提高市占率和技术研发上,或者想想怎么削弱对印度市场的供销依赖。
退烧药该退烧了,那些投机客们,也该退退烧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6
“全家率先阳完了,目测北京下周就得逐渐复工,趁着这个空档期,赶快来三亚浪一浪。说走就走,是久违的自由呀!”某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
最近三年,北京大部分的小伙伴少有远距离旅游。12月迎来一波病毒袭击后,如今,*批“阳康”了的人,已经抓住时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股脑儿涌到了暖洋洋的三亚。
短暂逃离天寒地冻的北方,在碧海蓝天、沙滩椰树边过几天25度的冬天,别提有多爽了。
三亚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犹如久旱逢甘霖,终于在2022年的尾巴上看到了挽回全年亏损的希望。三亚大街上外省的车多了起来,客户咨询量暴涨,机票价格节节攀升,酒店订单在飞涨,民宿房间不够用了,租车的老板忙着从各地往三亚调车。
三亚的热闹又回来了。
而就在一个月前,从业者们还在看着空空如也的城市唉声叹气。2022年,三亚的旅游行业跌到了疫情以来的*谷,北京、上海、三亚等城市不间断有疫情爆发,各城市防控政策趋严,民众担心焦虑情绪蔓延。国庆黄金周所在的10月,一些从业者几乎颗粒无收。
如今,防疫政策调整,被困几年的游客迎来了久违的畅通无阻的旅游环境,率先“阳过”的北京民众,更是迫不及待踏出了飞往三亚的*步,正在享受久违的身心放松,重新忙碌起来的从业者有了盼头。
三亚再次火起来了,旅游行业的春天还会远吗?
阳康了,先飞三亚嗨一下
“终于自由了!阳的下一步,是出去耍!大病初愈,好好生活!”来自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杨研发的朋友圈,配图是一张首都机场飞往三亚的机票。
杨研于12月10日感染新冠,到12月15日发现抗原已经转阴,家人也陆续痊愈了。考虑到因为疫情原因工作基本停滞,孩子也停课在家,阳过之后不太担心短期内会再感染,杨研觉得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出游机会,查看后发现三亚旺季的机票酒店相比往年都算便宜,北京和三亚都不查核酸,就更没有阻碍了,“做出来三亚的决定,可能只用了一小时。”
说走就走,她订了最近的机票,带了些口罩和退烧药就出发了,12月16日直飞三亚。
疫情前,杨研和家人每年都会出国或者出游2-3次,过去三年里,家里有老人小孩,担心感染新冠,基本没有出去旅游。这一次全家都“阳康”后,反而放松了。走得这么着急,杨研笑称这也算是报复性旅游了。
一路上,杨研能感受到不少人是跟他们一样“阳康”的,但飞机上、路上也经常能听到咳嗽的声音。大家讨论都是 “你阳了吗?”“嗯,阳了好了” “还好就烧了两天”……
观察人群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杨研提到,“很明显就能看出哪些阳过了 ,哪些是还没感染,比如偶尔能看到一些家庭穿着防护服,或者是神情紧张、防护严实的人,我们家人都会相视一笑,知道这是还没得的。戴着口罩但体态放松的,基本都是阳过的。”
一路非常顺利,没有任何疫情管控关卡。到了三亚心情非常好,杨研告诉深然,虽然圣诞节临近,但并不算拥挤。一周的时间,他们去了两个本地五星级酒店,人都不太多,5A景区的商业大约有3成在营业。“从旅游角度,最近是非常难得的能够轻松畅玩的时候,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每个项目基本上都不需要排队,而且不少酒店都在直播推各种优惠套餐,价格非常划算。”
北京的白领胡可本来是11月底计划去三亚的,当时疫情严重一直没行动,到了12月家人陆续阳过后才出发。可能是因为最近去三亚的人多,机票比她11月底订的时候贵了500多,最终她买的机票是单程1900多元。
虽然已经阳过了,胡可的行李箱里一半是药、抗原、口罩、消毒湿巾,还有防护面罩,一路上也没有摘下口罩。她注意到,机场的人和疫情前相比少很多,但飞三亚的飞机的满座率能达到95%。
“去了景点人不是太多,基本可以保持安全距离。另外原本我和家人在家时嗓子还有些不舒服,来了这边因为气候好,反而好了。”胡可对深燃说。
30岁的小雅也在疫情管控放开后,迫不及待就飞去了三亚,她感受到的三亚热潮体现在民宿上。小雅原本订了三天的民宿,想要延长时间时,老板告知后几天的房间都订出去了,不得已她只得换了一个民宿。
最近,规划自驾去三亚的小伙伴同样不在少数,社交平台上征集同行者,平摊路费自驾去三亚的网友就有不少,分享自驾一路行程的更不在少数。北京的IT从业者强鹿一家就和朋友相约下周自驾去三亚,一方面考虑到最近机票价格已经涨得非常高了,坐飞机去成本比较高,另外,自驾游可以一路走走停停,顺便逛一下沿途的城市。
数据也验证了报复性旅游的火爆。携程、去哪儿、飞猪等OTA平台数据显示,“新十条”发布后,平台机票瞬时搜索量均大幅增长,三亚在热门目的地中*。
最近,整个海南都迎来了旅游旺季,携程平台数据显示,12月7日至12月18日,去往海南的机票和酒店预定量都环比11月同期增长超过60%,租车预订量环比11月同期增长88%。
三亚则是领跑海南的存在。据携程数据,12月7日至12月18日,三亚机票预订量环比11月同期增长超80%,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另外,来自北京的热情也有明显体现,12月12日至12月18日的一周内,北京至三亚机票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6%,酒店预订增长30%。
酒店、民宿、租车都火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亚旅游相关的从业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三亚某民宿老板余海鱼经营的民宿有21个房间,他告诉深燃,8月、9月、10月民宿基本都空着,10月份是最惨淡的,不仅没有入住,连咨询都没有,几个员工每天在店里大眼瞪小眼,他作为创业者非常焦虑,折算下来12月前民宿的入住率勉强能达到30%。
12月5日,三亚宣布自即日起,对省外来(返)人员不再实施分类管控措施。余海鱼注意到,政策一出,网络咨询量立刻就上来了,并开始有了一些零散订单,到12月20日左右,订单基本上就连起来了,“现在我这边12月底和1月的档期基本都预定出去了,最近的空档也排到了2月份。”
最近余海鱼特别忙,晚上9点多和深燃通电话时,当天还没有吃一顿饭,一整天都在对接员工,处理入住客人出现的设备、网络等问题。
游客中最多的来自北京,还有西北方向的,比如新疆、甘肃、山西。余海鱼发现,最近大街上能看到的外地车牌越来越多了,路上的豪华跑车也比前几个月多了不少。
据他介绍,除了一些散客,最近来三亚比较多的还有来海南过冬的人,这类客户基本是月租,他的民宿海景两居室春节前后一个月租金24000元。“我们不算价格高的,周边的民宿或者度假酒店这样的房源很多都涨到了3万以上。12月初刚开始恢复的时候,民宿涨价幅度有40%,现在涨幅差不多到50%-60%了。”
酒店行业和民宿的感受基本一致。三亚某五星级酒店的驻店经理Herry告诉深燃,12月5日三亚宣布调整防疫政策后,带给旅游行业的变化立竿见影,三亚凤凰机场11月份每天进港的人数只有5000人次,12月中旬平均每天进港大概两万人。
他所在的其中一个酒店目前的预定量比前几个月增加了50%-60%,另一个酒店房间数比较多,有500间房,与11月相比客户增加了近三成。
Herry回忆,三亚的酒店行业疫情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是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当年从1月到4月对三亚的冲击是*的,之后陆续开始恢复,达到了平均水平;第二阶段到了2021年,因为全世界疫情蔓延,出国旅游受限,一定程度上反倒利好三亚,Herry所在的两家酒店2021年业绩还不错。
第三阶段也就是2022年,是三亚酒旅行业的*谷。“2022年我们大概只做了1月、2月、7月三个整月的生意,其他月份,不是在封控,就是在封控的路上,而且大多数时候来三亚至少要有3-7天的隔离。三四月的上海,五六月的北京,八九月又是三亚疫情爆发,我们被征用为隔离酒店,只能收到一些基本费用,一直到10月都没有客户,很多月份都是赔钱的。”
直到最近,Herry终于看到来酒店前台办理业务的客人越来越多了,早上起来餐厅又恢复了以往生机勃勃的景象。
旅游产业链上的租车从业者也感受到了这一波热潮。
悟空租车联合创始人朱旭提到:“‘二十条’之后,我们最明显的感受首先是流量的暴增,也就是来自搜索端的UV数据,放开后很多人*时间上网查一些城市的酒店、租车,其中搜索量排在前几位的城市是三亚、哈尔滨、海口、大理、成都等,12月10日左右,三亚的搜索量上涨了近90%,海口也有70%。”
紧随其后的就是客户咨询和下单量,据悟空租车数据,其平台上截至12月20日的一个月内,GMV环比增长147% ,订单量环比增长41%。
据朱旭介绍,在2022年八九月份,平台的三亚订单一度跌到每天只有两位数,三亚的租车价格跌到了一个特别离谱的白菜价,比如宝马2系敞篷车,日常租金是一天400元-600元,*的时候也就100块钱左右,一些经济型车比如宝来、卡罗拉等,旺季一天能租到两三百,差的时候就几十块钱一天。当然租车在租金之外还能有一定的保险收入,他补充,从业者也是被逼无奈,车跑起来起码有点收入,不跑一点都没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亚市场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近,三亚租车的价钱几乎恢复到了旺季的水平,很多人已经开始订春节的车,“最近我们平台上的一些核心商户也开始从其他城市往三亚调车。”
触底的三亚旅游,终于迎来了反弹。
接下来三亚还会更拥挤吗?
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比想象残酷,蜂拥而来三亚的游客也遇到了不少烦恼。
首先是天气。奔着享受阳光沙滩和下水玩耍来的小伙伴这次略有不满。小雅去了后才发现,最近三亚有点降温,而且听说今年算是三亚比较冷的冬天,虽然比北方暖和多了,但她出门还需要穿外套,下水也有点冷,玩水上项目有点受影响。
杨研则是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了“坑”。她提前在抖音直播间订了酒店套餐,里面赠送了直升机和水上项目的游玩,但当时没有问清楚,去的路上车程一个多小时,直升机只开了2分钟就结束了。
“而且套餐内赠送我们的水上项目,只能一个人用,其他人要额外加钱。我建议打算来三亚玩的朋友,订购项目时一定问清楚项目明细、可玩时间、是否还需要额外付费等,以免被坑。”杨研补充。
另外,还没“阳”过的游客还是有不小的感染风险。到了三亚两天后,小雅和朋友就都“阳”了,被迫停下脚步在酒店休息,原定的五天行程也被迫延长。“虽然就算在家里也可能会‘阳’,我的建议是还是等‘阳’过了再出来,出来感染了延长旅程浪费钱不说,身体也很不舒服,生病了还是在家里好一点。”小雅说。
尽管会遇到一些小插曲,但不耽误游客们享受久违的自由。
余海鱼预测,接下来的2023年1月份将会是房价和入住率的最高峰,到2月份房价会回落到12月的状态,再持续慢慢往下掉。“接下来如果能把1月、2月、3月都经营好,折算下来才能弥补2022年大半年的亏损、略有收益,如果到春节后客户量就大幅度下降,这一年就还是赚不到钱。”
目前来看,情况是相对乐观的。Herry判断,马上就是三亚旅游的旺季,今年冬天整个中国北方气候比较冷,三亚还是老百姓出行*目的地之一。2023年1月份因为元旦和春节,收益应该不亚于2022年春节。他补充,最近三亚有电影节,12月底还有一个电音节,另外接下来各个城市一轮“阳过”之后,也不会太恐慌了,很多游客都愿意出来了,行业应该不会太差。
“不过现在恢复的还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散客,公司团建、商务活动还比较少,接下来这方面应该也会陆续恢复。”Herry说,从业者现在应该首先考虑的是一线的服务人员不要大批量感染,否则来了客人没法服务了。“我们对员工要求佩戴N95口罩,做好消毒,员工错峰用餐,尽量把感染扩散的几率降低。”
至于租车行业,朱旭表示,整个租车业务摊下来毛利率约20%-30%,一般情况下租车公司的出租率至少要达到50%才能勉强不亏钱,这个行业明显的特点就是淡季太淡,旺季太集中,租车的旺季主要是春节、国庆,其次是暑期,还有几个短期节假日,全年可能有八个月淡季,四个月是旺季,所以从业者必须在旺季抓住机会。
“我们现在做的是春节的准备,春节租车的价格可能是平日的至少三倍。接下来三亚旅游至少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不过,虽然战略上乐观,但是战术上我们还是谨慎,没有去做过多的投放,等到真正大规模恢复之后才会真正放手做大的投入。”朱旭对深燃说。
尽管出行或多或少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位受访者总体上依然对三亚之行非常满意。经过了对旅游畏首畏尾的三年后,大家都希望可以暂时放下手头令人焦头烂额的事情,享受难得的诗和远方,给身体和心灵充充电。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的三亚,吸引着寒冬中的游客,也承载着萧条了几年的旅游从业者的复苏希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研、小雅、强鹿、余海鱼、Herry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6
今日,糗事百科发布公告称,糗事百科网站及App,将于2022年12月29日00:00关闭服务,享年17岁。
据介绍,即日起至2022年12月28日23:59,糗百钱袋充值功能、小纸条红包功能及糗事版块发帖/评论功能关闭,但社区将继续维持基础运营和服务,糗百钱袋提现、糗友圈发帖/评论、小纸条私信、各版块历史内容浏览/下载等功能仍可正常使用。
2022年12月29日00:00,社区服务器将关闭并正式终止运营和服务,截至2022年12月28日23:59的所有钱袋提现申请将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
社区服务器关闭后,糗事百科将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及时对糗友们的账号数据及个人删除的内容;糗事百科公众号将继续运营。
目前,糗事百科官网只显示停服公告,已无法正常访问。
据了解,糗事百科创建于2005年,可谓是搞笑段子界的“鼻祖”,那么糗事百科这些年都经历什么?
曾“一码难求”
创始团队发生过内部斗争
糗事百科曾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不少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来源于糗事百科上面的网友分享。
公开信息显示,糗事百科的创始人王坚,网名黑衣大葛格,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年之后曾担任环球资源网站经理,2005年进入腾讯,先后担任过QQ邮箱产品经理,Q吧产品总监,高级战略经理等职务。他利用业余时间,于2005年创建了糗事百科网站。
据悉,糗事百科由网名“闪”的合伙人写下了全部代码,并上线运行。
最初,糗事百科只有网页版,并且只有有邀请码并成功注册的用户才能评论帖子,这种用户被称为骑兵。
糗百邀请码最初只是作为糗事百科的注册凭证,后来随着用户的剧增,网站内容质量开始下降,糗百开始提高注册门槛,出现了“一码难求”的情况,许多人甚至在淘宝重金购买邀请码。
2010年10月,王坚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伙人“霜叶”,许诺给“霜叶”18%的股份,邀请“霜叶”参与糗百的运营和发展规划。
据Donews2011年报道,在糗事百科注册公司后不久,就爆发创始团队内部斗争,创始团队接连发生内部斗争,原创人员“闪”和一年来糗百的第二大股东“霜叶”均被王坚赶出糗事百科。
2012年1月,糗事百科推出了iPhone应用和Android应用,*的亮点是通过手机应用可以无码注册,解决了广大用户一码难求当不上骑兵的痛苦。
至此,糗事百科也开始了移动端的漫漫征程。
公司其他业务:
App搜不到
直播版块仅4个主播
资料显示,糗事百科的主体公司为友际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糗事百科创始人王坚。
股东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的大股东为王坚,持股比例81%;北京创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5%;茹海波持股4%。
2014年10月30日,该公司完成了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创新工场和经纬创投。
该公司的业务还有一起狼人杀、开心抓娃娃、热猫直播、百姓头条。
不过,笔者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商店均未搜索到上述四款App。
在糗事百科App内的直播版块,显示“由第三方热猫直播提供服务和内容运营”。不过,只有4个主播在直播。
纵观糗事百科的发展历程,早期糗事百科网站中的内容相对简单,就是把用户日常出现的糗事Po到网上,与他人分享。这样的环境孵化出了一批稳定的段子写手。
但糗事百科没有选择人工智能算法为用户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并提升用户的粘性。
与此同时,众多有创造力的用户离开了糗事百科,使得整个网站更多的内容向低俗化转移,一些粗制滥造的帖子无法得到用户认同。
另一方面,广告出现频次大幅提高,引起用户反感,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糗事百科的热度也渐渐冷却下来。
如今,糗事百科网站和App即将关停,糗事百科的公众号和视频号还能走多远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三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5
距离春节还有30天,北京德胜门一家卖大懒龙的街边小店鼎香润,店主张文革已经计划着让一半的伙计先回老家,北京疫情之下,“伙计们待不住,都想回家了。”而以往的春节,张文革的店从不放假。
2022年的餐饮业,生存维艰。张文革的店铺,更是从年头到年尾,不时“关门”。今年年初,北京首波大面积疫情来袭,为了阻断传播,2022年5月至6月初,北京暂停堂食一段时间,鼎香润也停了一个月。
到2022年底,疫情再度来袭北京,2022年11月21日到12月8日,鼎香润又没有了堂食。
轮番打击之下,张文革只能靠熬和扛。作为社区老店,鼎香润主做的就是堂食,张文革告诉燃次元,“疫情之下,生意比起去年,至少差上了三分之二。”
取消堂食期间,没有客人,为了减少店里的原料压力,张文革取消了一部分菜品,他亲自掌勺的打卤面也从菜单上拿了下来,“没办法,先将这两个月扛过去再说。”而在鼎香润的周围,不少老店都已经悄悄关了门。
不仅是北京的张文革,在距离北京1200公里的上海,朔亦接手的37年上海老面馆也经历着疫情的冲击和关停。
但老店们都显示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熬过了这一道又一道难关。
12月10日,晚上不到7点,刚刚放开的北京疫情政策之下,德胜门外长街清冷,鼎香润里的大懒龙却早已卖光,时有街坊掀门而入,熟门熟路得点菜,和店主攀谈起来,“你们家可开了。”这是一家在北京开了12年的街头老店,主营老北京风味的家常菜。
和鼎香润一样,赵姐的“赵家火烧店”已经开了28个年头,从北京沙子口的小吃街搬迁三次到了马甸桥,如今已经56岁的赵姐,坐在门脸朴素的店里,店内店外三张长桌,却是附近居民们口口相传的“宝藏好店”。
味道是街边老店“拴住”食客的法宝,但老店里的人情味更是食客不可替代的牵引。
创立鼎香润的张文革告诉燃次元,他在店里遇见过十几年未见的高中同学、举家搬走却隔两周要回来吃饭的老街坊,还有一次,有位内蒙古来的小伙子坐着喝了整晚的酒,临走的时候不断感谢他,“他的母亲是北京去下乡的知青,他说在这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而屡次搬迁后,竟有几年未见的老客人专门来找赵姐,“还带了一束花。”赵姐听说,那位客人在她搬走后找了很久,再也没吃过别家的驴肉火烧。朔亦的随意饮食店,也见证了祖孙三辈人的生活,成了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疫情反复之下,老店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被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数量从最初1万多家减少到1128家,90%的老字号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根据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知名老字号如全聚德、西安饮食持续亏损。
但老店主们都还在坚持。张文革告诉燃次元,“鼎香润是一生的事业。”
赵姐亦表示,“做到做不动为止。”12月中,在“一片阳”的便民市场里,56岁的赵姐每天仍然定点开门,她记挂着自己的老主顾们,守着小店,她说,“要是我没开店,他们吃不上火烧就不好了。”
在餐饮业中,有层出不穷、创意不断的新店,也有如张文革、赵姐们坚守数十年的老店,新老交织,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味。
翻过2022的大山
疫情之下,社区老店难以避免得受到冲击。
2022年4月,身在上海的朔亦临时接到了街道的通知,将随意饮食店关停10天。刚接到通知的朔亦没想到,上海的疫情会迅速蔓延至全城,她的店,一关就是两个多月。
一个区一个区的“变红”,看着每天上涨的确诊数字,朔亦感到“心惊肉跳”,虽然由于店面小,都是隔天定菜,并没有造成食材浪费,但当时,朔亦并无暇顾及许多。很快,生活必需品抢光了,整个上海的外卖都“没人送”,虽然没“阳”,员工也安全地住在统一的宿舍里,但朔亦不得不加入了每天睁眼就在群里“接龙抢菜”的生活,房租还重重得压在身上。
在遭受疫情冲击、暂停堂食期间,张文革选择了坚持。
“做一天就要应一天的事。”张文革告诉燃次元,从每天早上*批10点半出锅的懒龙,他会在店里待到晚上10点,送完最后一个顾客再离开,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也从未缩短营业时长,“做了这么多年街坊生意,总要方便下班的客人。”
朔亦的店却“运气颇好”,无意间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一把”。
朔亦告诉燃次元,由于店内的猫咪关了十几天,猫粮眼看要见底,这时一位常来店里吃面的老顾客正好是志愿者,受朔亦所托去喂猫的同时,随手把“老店和小猫”一拍传上了抖音,在疫情期间,不仅朔亦的猫咪一跃成了明星店宠,连带着随意饮食店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更令朔亦感动的是,6月疫情一过,不少年轻人就这样“找了过来”。
到现在,老店们仍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中艰难维生。只是在疫情之外,老店们也面临着传承和焕新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和“时代”的结合,比如上团购、外卖等多个渠道。
如今,张文革的儿子张华辰负责着鼎香润的实际经营,他告诉燃次元,虽然他们几乎在外卖平台刚兴起时就开通了外卖服务,但是不到3个月就关闭了。
以“现炒现做、量大实惠”做招牌的社区老店,碰上“求快”的外卖平台,窘境显露。张华辰表示,“注册外卖平台虽然免费,但是平台一单就要扣近20%的点,店里就没利润了。”对于鼎香润而言,做了十几年的街坊生意,“不能上外卖了就提价,但是本来利润就微薄,再被扣点,不提价就是赔的。”
除此之外,原本鼎香润一到饭点“屋里就挤满人”,而讲究现下单现出锅的鼎香润,有时连店里的生意都顾不过来,面对要求十几分钟就拿单的外卖平台,更是“被催单催得头大”,无奈,最终张华辰还是关闭了外卖服务。
除了外卖,引流的团购套餐也让张华辰顾虑重重。在团购网站编辑出身的他,深知套餐的引流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商家的让利行为,也容易造成新顾客的误解,“一份菜从100元让利卖到50元,客人很容易认为这份菜本来也就只值50元。”而平时忙于店内经营,没有运营抖音账号的他,对于“全城送、包邮”等套餐设置也是“一头雾水”。
和鼎香润一样,随意饮食店的面条“本来并不适合外卖”,“配送时间一长就影响口感”。开通外卖的随意饮食店和赵姐的火烧店还面临着窘状,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运营、“一天都没有几单”。
赵姐亦委屈地表示,虽然她对自己驴肉火烧的味道非常自信,“我的火烧是上过北京卫视采访的,但是外卖一天也就两三单。”
同时,朔亦和赵姐虽然也想尝试去做套餐,但“一不会弄,二精力有限”,每一次的尝试似乎都有些“举步维艰”。
纵使问题多多,老店们也还在坚持。
朔亦告诉燃次元,由于随意饮食店并不在繁华的商业街,比不上高档酒店,除了路过办事吃饭的,进店的都是专门来吃的回头客,她没想过提价,“赚钱不重要,把面做好才是好的。”她最喜欢的,就是陕西、山西这些爱吃面的客人,一边吃一边说“这个面好吃”,最后把面吃得精光。
而搬了三次家,赵姐的“赵家驴火”开在了马家甸生活美景市场里一处不太显眼的门脸,但赵姐仍能在店里见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吃火烧的老客人,“有客人来吃完,40元的账扔下200元就跑了。”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为了这些老客人,赵姐仍然打算“开到干不动为止”。
人情和氛围,或许就是老店的灵魂所在。
90年代的“网红店”
如今的社区老店,也都曾是城市里的“网红顶流”。
2011年,正月十六,那时候春节刚过,张文革从原租客手里接回了位于北京德胜门的铺面,起名“鼎香润”,鼎香润开店的*天,一整条街冷冷清清,迎面路口走来一个人,张文革站在门口和伙计打赌,“他一定是进咱们店里来的。”
伙计没应声,在张文革接手前,店里服务员经常闲得坐着绣十字绣。
话音刚落,张文革眼看着顾客推门走入,热情地吆喝起来,“来了,您吃点什么?”
那一天,张文革记得整条街都没有人影,只有鼎香润里挤得满满当当。而从那天开始,鼎香润就在德胜门路上“扎了根”,“来吃饭的一天比一天多,一个中午一个桌子至少翻四五回。”
老字号酱店学徒出身的张文革,正是靠老北京风味的“大懒龙”打出了名头。张文革告诉燃次元,鼎香润是当时北京首先做懒龙的一家,“四两面四两肉,小葱调味,把调和均匀的肘子肉馅用面一卷,又有菜又有饭,再弄点稀得(粥),这是老北京人小时候的记忆。”
12月10日,燃次元记者前往鼎香润线下门店时,还未到晚上六点,懒龙已经卖光了,店员告诉燃次元,平时懒龙5点之前就都卖光了,而如今在某团购网站上,鼎香润的大懒龙仍旧是京城小吃榜的排名top。
张文革店里除了大懒龙,还有各种酱货、老北京风味的炒菜,“讲究的就是现做现炒、量大实惠,就连凉菜都是现拌的。”张文革表示,一根大懒龙卖了11年,从12元一根卖到如今18元一根,鼎香润还在期待下一个10年。
比张文革再早上17年,1994年,28岁的赵姐在北京南城开起了*家正经的“驴肉火烧摊”。
来自河北的她个性爽朗,谈到开店的初衷,赵姐告诉燃次元,“我特别爱吃驴肉火烧,逮住机会就回老家吃,或者让朋友帮忙带,后来我想着,不如在北京开一个火烧店。”于是,赵姐就将原本做米饭炒菜的小店,改成了如今的“赵家火烧”。
刚开始赵家火烧的店开在了沙子口,在赵姐口中,那是20多年前北京南城最火的一条街,“和现在的南锣鼓巷一样”,而仅此一家的驴肉火烧也“一炮而红”,“客人多得店里坐不下,就垒几个纸箱当桌子,客人蹲着在门外吃。”赵姐笑着告诉燃次元,那一年,她仅是门槛就换了6个,“来吃饭的踩破了门。”
“驴肉新鲜弹口,火烧烤得香脆,肉塞得瓷实,再配上一碗滴上香油的馄饨,吃完整个人都冒着腾腾的热气。”赵姐告诉燃次元,28年间,赵家火烧搬了三次家,从沙子口搬到四路通,随着老城拆迁,最后才将“新家”安到了马甸桥。
和赵姐一样,2015年,1969年生人的朔亦由于爱上了家附近面馆的味道,在退休后选择接手了一家从1985年开业的老面馆。
朔亦告诉燃次元,“原来的老板娘做了二十多年,做到了70岁,实在做不动了。”作为“随意饮食店”的老主顾,朔亦尤其喜欢那口经典的上海家常菜味道,因此,想到自己退休后也无事可做,从未涉足过餐饮的朔亦决定“试一试”。
而这一试,到如今已近7年过去了,两任老板娘相互传递,“随意饮食店”也走过了37个年头。
接手前,前老板娘也曾告诉朔亦,“刚开业时生意好得很。”1985年开业的随意饮食店,得益于当时“并没有几家面馆”的差异优势,再加上做的是上海家常的弄堂菜,价格优惠,因此“人人都愿意来”,积攒起了跨越祖孙三代的一批忠诚的老主顾,“来的都是上海本地人。”
“一碗劲道的细面,看得见香味的各种浇头任点任选,热气腾腾的汤水袅袅飘着烟。”朔亦表示,她很喜欢这样的气氛,“客人进店,可以随便吃点,总有一样能填饱肚子。”直到晚上9点多关店,老主顾们都能把店坐得满满当当,“有时当天备得菜少了,还要临时再去外面买菜补上。”
到现在,张文革、赵姐、朔亦们的生活似乎与当年无差。每日早晨进店,招呼客人,忙到晚上近10点打烊关店,隔天订新鲜蔬菜,食材永远不能过夜。
走在路上,张文革总会被不同的人打招呼,尽管许多人他并不认识,可不妨碍大家知道鼎香润,知道这个店主。赵姐也一样,坐在门口总有街坊搭话,总没有歇息的时候,日子在繁忙中度过。
老店们虽然不再“网红”,但在周边食客和街坊心里,仍是“No.1”。
老店的新与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身处时代中的老店们有顺应,也有坚持。
接手随意饮食店时,前老板娘要求朔亦,“保留原来的上海弄堂菜风味。”朔亦告诉燃次元,不管是街道两边时兴起来的河南菜馆还是福建面馆,都不如这里传承了30多年的老味道,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老店店主们都有自己的坚持,不只是朔亦,张文革在创店那天定下来“四两面四两肉”的懒龙,坚持的老北京风味菜,还是赵姐的驴肉火烧,味道都未曾改变。
除了味道之外,一并保持下来的,还有价格。
“客人说,老板娘,你这个价格怎么这么便宜,劝我加一点上去。”朔亦笑着表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除了每月数万元的房租,还有单个人每月万元的人工费,再算上水电、原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客人点一碗面,加上五六个喜欢的浇头,也不过二十多元。”
在鼎香润,一份懒龙的价格从12年前的12元卖到如今的18元,12年时间价格仅上涨6元。除此之外,张文革表示,“开店时啤酒3元一瓶,后来是老顾客硬把价格涨到了5元一瓶。”
开赵家火烧的28年间,驴肉的价格从16元一斤涨到现在100元一斤,赵姐的驴肉火烧由于“肉价涨了”,价格不得不从6元一个涨到如今12元一个,但赵姐还是“每一个火烧驴肉都往瓷实了塞”。
在燃次元前往鼎香润线下店时,店内等餐的食客热情得告诉燃次元,“他家的懒龙都是新鲜现做,用料扎实,比工业做好再加热出来卖的好吃多了。”下班过后买份懒龙,再打包几个家常菜,家里的晚饭就解决了,而这份十几年未变的老味道,也正是疫情期间街坊们口中难得的安定感来源。
对味道的坚守之外,老店也顺应时代潮流,尝试着“新花样”。
朔亦接手随意饮食店时,店里的浇头种类不过七八种,随后被增加到18种,满满当当放了一桌子。
“大肉丸,小咸菜,素的肉的都有,还有很多时令上的新鲜蔬菜。”朔亦表示,“花样多点,才能留住客人。”对于老店来说,随着年纪大的客人搬离,现在进店的大都变成了喜欢“新鲜劲”的年轻人,而现在外卖店不少,面馆也并不稀奇,“把面做好,才有回头客。”
掌握“上新秘诀”的不只有网红店,张文革也深谙此道,“食客爱老味道,也喜欢新菜色。”除了应季的新鲜菜蔬,鼎香润每个月几乎都有新菜品,“到了月底,反响好的新菜就留下,走得慢、上得少的新菜就去掉。”
除此之外,在原来的门脸之外,鼎香润还开了*顾客“快取快拿”的外卖窗口,“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买了就走,这样不必进店,省得食客麻烦。”除此之外,三年前张文革还在老门脸后另开了一片后院,“原来店里只有十几张桌子,现在后院里有了包间,方便顾客谈事情。”鼎香润的伙计亦告诉燃次元,“开一片火一片,照样都要等座。”
和鼎香润一样,随意饮食店也在今年夏天翻新了装修。
图/翻修后的随意饮食店
来源/@随意饮食店 小红书平台
朔亦告诉燃次元,一开始是某平台的“街巷小店帮扶计划”,随意饮食店被老顾客们提了名,而在朔亦“保持老物件、传统风格”的要求下,今年8月24日,历时半个月,设计师将老店进行了翻新。
考虑到不少客人晚上吃面太暗,店门口新设了灯箱和拴狗链,顾客告诉朔亦,“能带狗狗去吃面了,再晚也有灯箱照亮。”而店内原先只挂着菜单的墙面改成了“回忆满满”的故事墙,碗筷也重新做了设计。
老店也正在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识和自发安利”。从2011年正月十六创立至今,鼎香润牢牢占据着大众点评北京必吃榜top的位置,活跃在各个社交平台博主的探店视频里;朔亦接手的37年上海老面馆,也在今年上海疫情期间“火了一把”。
有次一位博主误打误撞进入赵姐的店,倚在门口做火烧的她碰巧“入了镜”,结果几天之后,不少街坊告诉赵姐,她“上了抖音”,除了老客人,开始有不少新客人被那位博主“安利进了店”,这让赵姐非常高兴。
现在,鼎香润已经成了各大社交平台的博主打卡地,张文革对来店里拿着摄像机的博主们愈来愈“司空见惯”,随意饮食店也开通了自己的小红书主页。
念旧却不守旧,社区老店的店主们,还在不断挖掘新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附近”实体小店,必吃榜里的人间真实》,来源:钱皓频道。
*文中朔亦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1224
因为跨界卖酱酒,“烤鸭一哥”全聚德(002186.SZ)又火了一把。
12月15日,全聚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关于“公司是否已涉足白酒业务”的提问时表示,为拓宽产品线,公司的定制酱香型白酒“全聚德1864”和“全聚德传奇”已在全聚德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及京内京外各门店销售。
上述消息让全聚德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截至12月21日收盘,全聚德已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就全聚德销售白酒产品的情况等相关问题,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全聚德董秘办,相关人士回复称,公司采取委托加工方式推出两款全聚德定制酱香型白酒,而关于上述产品的销售情况,目前尚无公开信息可以透露。
跨界之际,这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正在走下神坛。继狗不理之后,老字号衰落的魔咒同样落在了全聚德的身上。而要走出颓势,卖酒并不见得是一条好出路。
01 800多元的酱香酒,只卖出44瓶
目前,全聚德的两款酱酒已在全聚德天猫旗舰店上线,其中,全聚德1864售价为828元/瓶,全聚德传奇售价为568元/瓶。截至发稿,上述两款产品的月销量分别为44瓶和17瓶,合计61瓶。
时代财经注意到,全聚德两款酱香酒的代工厂,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的贵州宋窖酒业有限公司(下称“宋窖酒业”)。天眼查显示,宋窖酒业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人为邹德生,由谭智勇和谭皓兰分别持股90%和10%。
官网显示,宋窖酒业生产开发有“宋窖坛酒”“宋窖30年”“鳛国故里”“宋窖10年”“袍哥”等系列酒。不过,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并没有宋窖酒业的产品在售。
“白酒的佐餐用途很重要,是中国传统宴席的标配产品。全聚德拥有众多餐饮品牌和连锁门店,定制开发酱香酒,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销售白酒。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原因,近几年餐饮行业的经营并不乐观,对于全聚德来说,开辟新白酒销售业务,有利于增加自身利润。”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时代财经。
但蔡学飞也表示,全聚德的白酒属于贴牌产品,开发成本非常低,试水性质明显。“产品价格处在次高端和高端价位,目的更多在于品牌展示和利用白酒为品牌造势,不仅仅是为了走量销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酱酒行业降速,市场整体情况并不好,而全聚德的白酒通过代工模式生产,品控无法把控,市场投入也不大,很难有长期的销售价值。”蔡学飞说。
02 客流量减少,业绩下滑明显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张琳(化名),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去全聚德是什么时候了。
“两个人,点一只烤鸭258元,再点一个热菜和汤,一顿没吃多少就花掉300多元。在这里吃饭全程也没有什么服务,全聚德已经不像一个本地人吃饭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对外地游客开放的景点。”张琳告诉时代财经,全聚德烤鸭的味道并不算惊艳,价格也比较高,如今本地人更愿意去大董、四季民福就餐。
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全聚德的客流量已经出现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聚德餐饮业务全年接待宾客数为804.07万人次,2018年是770.47万人次,2019年是658.92万人次,呈持续下滑态势。2020年和2021年,全聚德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其全年接待的宾客数据。
这可从近两年的营收数据中窥见一二。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聚德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这一年,全聚德实现营收7.83亿元,同比下降49.99%,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62亿元,同比大跌686.77%。
2021年,全聚德实现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21.0%,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6亿元。2022年,全聚德经营情况再度恶化,前三季度已亏损1.75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去年全年。
广东省老字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依萍告诉时代财经,菜品更新慢、服务水平低下是全聚德逐渐脱离主流市场、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北京烤鸭类品牌的增加,消费者也会转向口碑更好且更具性价比的品牌。
范依萍认为,作为一个老字号品牌,全聚德创新能力不足,服务理念相对落后,在餐饮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未能迅速调整经营模式。另一方面,烤鸭重油重色,且对原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也缺乏全国推广的基础。
03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
面对危机,全聚德也在尝试转型。近几年,全聚德开始尝试通过外卖、会员营销以及合并收购等方式去适应市场竞争。2019年年底,执掌东来顺10年的周延龙担任全聚德总经理。
周延龙上任后,全聚德取消了一直被消费者诟病的服务费,同时宣布菜价整体下调10%~15%。2020年3月,周延龙曾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会做出很多调整,特别是在产品体系和年轻客群就餐体验两个方面,包括推出更多菜品,并定期更新产品,采取一些措施走亲民路线,在人均消费100元~150元的集中区域发力等。
对于全聚德取消服务费一事,《财经》杂志曾报道,2021年3月,在第六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周延龙表示,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过去黄金周假期最繁忙的时候,我们没有服务,所以不应该收服务费。《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我还是学不会。海底捞的服务是像基因一样植入公司和员工,我们做不到。海底捞都不收服务费,我们就不能收费。”
在不少消费者眼中,全聚德的服务要被海底捞碾压,但前者的员工薪资却要高于海底捞。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聚德的员工人均年薪为12.44万元,海底捞人均年薪为7.38万元。2021年,全聚德的员工人均年薪为15.81万元,海底捞人均年薪为10.15万元。
除了不断调整主业外,近年来,全聚德开始加大在预制菜等业务上的投入,希望凭借老字号品牌优势进入预制菜市场。目前,全聚德已经推出多款丰泽园新款熟食产品和三款年夜饭礼盒,还与元气森林、盒马等品牌开展合作,推出联名年夜饭礼盒。
与此同时,全聚德还在想办法重新吸引本地消费者的目光。周延龙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疫情让全聚德重新思考旅游与本土市场的关系,首先要争夺北京本土市场,做北京人的餐厅。
上述全聚德董秘办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随着春节临近,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后,公司的经营有望回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