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华宇开户_佳视诺徳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加快高端眼科器械国产化

03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近日,无锡佳视诺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视诺徳”)完成了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次投资由元明新兆源独 家投资。

佳视诺德创始人杨建鑫博士表示:长期以来,国内中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尤其是治疗类眼科医疗器械一直都被国外品牌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眼科疾病治疗费用持续高位运行,进而阻碍了眼科疾病治疗率的提升。佳视诺德以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科手术治疗器械及配套耗材作为切入点,产品线规划包括玻切机、超乳机、人工晶体及准分子激光等,致力于研发制造高品质、高精度、高安全性的眼科医疗器械,实施进口替代,同时还将构建健全完善的培训服务体系,确保眼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操作及器械产品的规范使用。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眼科核心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拓展。

元明新兆源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眼科疾病的诊疗需求不断提升。眼科医疗市场长坡厚雪,是一个国内外均长期关注的重点投资领域。无锡佳视诺德虽然是一家新兴企业,但团队的成员都具有15年以上的医疗器械行业研发及运营经验,研制的产品更加贴合国内医生的需求,能以更为经济的价格为患者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诊疗服务,为广大的中国眼科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华宇平台登陆_甄一科技完成7000万元A轮融资,蓝湖资本领投

03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6日消息,供应链协同平台甄一科技宣布完成由蓝湖资本领投,红点中国、信公股份、执一资本跟投的7000万元A轮融资,毅仁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完整的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目标应该是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协作效率,同时支撑与外部供应链的多方网络协同。企业当前更多的还是利用内部信息系统+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SRM)覆盖了一部分场景,而在内外供应链融合管理中依然还是需要通过安排专人巡视、驻守在线下供应商、代工厂的生产场所中,实时监控进度、质量和把控成本,支持业务变更、建立追溯体系、跟踪多方协同计划并定期通过相关业务系统,甚至是word、excel等文件通过邮件或微信等形式反馈回公司相应需求部门,在这些业务环节中不仅耗时费力,还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持。”甄一科技CEO郑翔天介绍道。

甄一科技供图

基于此背景,2020年,孵化于国内知名IT咨询服务商“汉得信息”的甄一科技,选择从供应链协同赛道切入供应链管理领域。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名为“一步云”的供应链协同SaaS平台,一端连接作为需求方的大型制造终端企业或品牌方,一端连接作为供给方的供应商及代工厂。除了提供多种功能应用外,需求方也可以通过甄一科技自研的“八爪鱼”连接器,连接供给方的各项业务系统,从而实现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跟踪,对交期、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及时管控和预警,有效降低供需双方各环节的内耗和冲突,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独立后的2年内,甄一科技的合作客户数量超过50家,目前主要聚焦在装备制造、锂电配套、3C、鞋服、央厨预制菜等领域;链接供给方企业数超过1000家。

目前,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简称SCC)在国内尚处于十分早期的发展阶段。主流的协同解决方案是主要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实现,IBM、SAP、金蝶等传统巨头企业均有完整成熟的解决方案;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基于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 (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SRM),研发或者通过二开支持了一部分协同场景,如数商云、简道云、企企通、甄云等;也有需求方基于自身需求特点,选择在现有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借助中台或低代码公司从零开始完全定制化开发。

面对如此竞争格局,甄一科技的竞争策略十分关键。郑翔天表示,在其看来,彼此差异性在于:

大型SCM系统包含有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和排序、分销计划、运输计划和企业或供应链分析等供应链管理系统,更多关注的是产品交付的全过程;SCC作为SCM的细分赛道之一,更聚焦在需求方对供给方的内外部协同管理上,且不破坏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SRM的核心目标是对采购业务与上下游系统进行融合,对供应商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及采购业务全流程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寻源到采购、采购到付款、以及商城对接等内容;与SCC是互为协作的关系,以同属于汉得体系下的甄云SRM为例,甄一科技与其有一部分客户交集,彼此共同为客户提供协作服务。

在未来发展方面,SCC赛道会随着市场教育的进展慢慢起势,同时也由于协同场景的多样性,甄一科技坚信有SCC需求的企业迟早会选择专业SCC软件;而定位不清晰的厂商将背负更多研发和交付压力,反而把原本该做到极致的产品,越做越散,也越做越重。

在收入模式上,主要分为SaaS订阅费和实施服务费;订阅费包括基础协同版本和深度协同版本,平均客单价在10万-30万不等,实施服务费依据需求单独计算。

目前,甄一科技团队成员近200人,其中,当前产研人员占比60%,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蓝湖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胡磊 : 蓝湖SaaS投资版图再添一名新成员 ——「甄一科技」。 伴随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企业对代工厂和供应商有了更高的管控需求。而当前这个领域缺乏完善的解决方案,企业痛点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甄一科技旨在打造一个能够满足以上需求的软件平台。该软件涉及了各行各业生产工序的理解、多方业务系统的适配、开箱即用工具的打磨,看似需求简单,实则需要将客户多样化的场景不断融合进标准化的SaaS产品中。甄一科技的团队在行业中沉淀了十余年的相关经验。我们看好团队帮助中国企业搭建起更紧密的供应链网络,提升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效率。

红点中国创始及主管合伙人袁文达:“首先红点和汉得信息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我们非常认可汉得团队对企业级软件的深刻理解,之前参与了汉得旗下的甄云科技的投资,同时也是甄一科技最早的投资人。红点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核心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协同更好的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供应等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更好的优化库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能够做好这一产品的团队必须对制造业有深刻理解,甄一的团队来自于汉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部,非常适合去研发这个产品。我们投资后的一年,甄一科技发展迅速,积累了超过50家客户,并且能够非常标准化的交付产品。所以红点在新一轮融资继续支持公司,期望甄一的团队能够持续创新,为中国的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 “供应链协同”在近两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加剧,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变革后带来的对生产效率、生产协同要求的提升。梅花一直看好工业场景中的投资机会,甄一科技以跨行业、跨规模的方式连接了1000余家客户,积累丰富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也构筑了深厚的竞争壁垒,我们相信甄一科技一定会成为该领域的头部企业。

信公股份董事长黄智: 甄一科技以供应链生产协同SaaS为切入点,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及系统,实现价值链的连接、共享及协同,进而改善整个供应网络的效率。与此同时,甄一拥有一支项目经验、行业经验以及技术积累极为深厚的管理层团队,我们相信在产业互联的浪潮中,甄一能够助力中国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升级改造。

执一资本创始合伙人陈文江: 执一资本看好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简称SCC)领域的巨大潜力及中国工业数字化的前景。甄一团队扎根于一线,深刻洞察制造业客户在供应链协同数字化领域的刚需和国内空白,因地制宜提供适合中国制造业客户需求的SCC软件产品,甄一随着国内工业数字化产业的繁荣顺势而上,必然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179.shtml

华宇测速_边缘AI芯片公司「探境科技」再获融资,卓源资本领投

03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4日消息,近日边缘AI芯片公司探境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清华系投资机构卓源资本领投。本次融资将用于智能生产制造领域边缘计算AI芯片的海内外全场景落地

此前,探境科技曾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旗下子基金中芯聚源、临芯投资,红星美凯龙、鹏瑞资本、洪泰基金、京道资本、险峰长青、启迪汇、熊猫资本、臻云创投等国内知名风投机构投资。

探境科技成立于2017年3月,创始人鲁勇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电子系硕士、博士,具有20年芯片行业经验。鲁勇曾在硅谷数模、Marvell等公司工作,是Marvell全球高管及中国芯片研发部门负责人,曾同时管理中 美团队,在通信、存储、消费类芯片等方面有丰富的产品设计和管理经验及产业链资源。探境科技核心团队以十多位清华大学集成电路方向博士、硕士构成。

探境科技核心业务聚焦在为各类物联网终端提供最好的边缘 AI 芯片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和算法研发克服了 AI 语音落地的面临算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高精度语音算法的种种挑战,计划从落地效果最好、终端数量众多的智能家居市场切入,不断创新为传统家电厂商提供综合体验最好、最容易部署的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探境科技自主研发存储优先芯片架构(SFA 架构)已完美解决存储墙问题,支持所有神经网络,可实现终端离线推理和训练。基于该架构开展语音、图像、云端推理等多场景芯片,具有面积小,能效比高、低成本等诸多优势。

自2019年底,探境在智能照明、智能工业电力、智能空调、智能楼宇、智能厨卫等数十个细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领域实现场景全覆盖,目前已量产供货至国内外数十家一线物联网及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产品广泛应用中国、东亚及东南亚、欧洲及南美市场。

本轮投资人,卓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林海卓博士表示:“探境科技的主创团队经历过海外大厂的历练,拥有亿级芯片的研发经验,具备工业级芯片的研发与落地能力。探境科技是目前边缘计算领域量产效率最高,客户复用率及覆盖率最为广泛的团队之一。我们高度看好鲁勇博士及探境科技成为全球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电力及多场景下边缘计算芯片的领导者。”

华宇登录_探迹科技完成3亿元B+轮融资,凯辉基金领投

03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5日消息,智能销售SaaS服务提供商探迹科技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GGV纪源资本以及老股东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九合创投跟投。

探迹科技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全面提升销售效率和销售业绩,是国内智能销售SaaS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深入销售场景 开辟智能销售新路径

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日前,工信部编制并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

针对中国企业经营的最大难题——销售,结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数据优势,探迹科技提出以数据智能的方法来解决企业销售中的难题,开创性地打造了一个覆盖全流程的智能销售SaaS矩阵,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智能销售发展路径。

围绕ToB企业销售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场景,探迹科技不断丰富产品线,从不同角度完善产品矩阵,同时开放了面向各个合作伙伴的PaaS生态,助力企业实现销售行为规范化、决策智能化、流程数字化、管理可视化。

首先,探迹科技构建的智能销售云平台覆盖了企业从线索挖掘、商机触达、客户管理到成单分析的智能销售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智能销售SaaS服务,帮助企业在销售和管理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提升效率。

此外,针对企业、店铺、展会、招投标等不同获客场景,探迹科技分别推出“找企业”、“找店铺”、“找展会”、“找项目”、“地图拓客”等产品,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在不同的场景中找到优质的潜在客户和精准商机。

目前,探迹科技产品服务已经在十多个行业落地应用,服务企业超过10000家。此轮融资后,探迹科技将继续围绕智能销售SaaS生态,加强产品研发投入,牢筑技术和产品护城河。

推动千万家企业销售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在经济波动时期,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开源拓业务、提升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尤其在疫情对传统企业带来的这一轮冲击中,企业对线上平台的需求更加迫切。

探迹科技作为推动中国千万家企业销售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核心力量,率先趟出一条大数据+AI的智能销售新路径,助力企业提升销售效率和销售业绩,在疫情期间帮助了非常多的企业渡过难关,甚至实现逆势增长。在此过程中,探迹科技不断完善产品和沉淀核心技术,积累行业经验,不仅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还持续被资本看好,加码投入。

此轮融资领投方凯辉基金是深具全球产业资源的专业投资机构,目前累计管理规模超40亿欧元,已在四大洲投资超过220家企业,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全球生态圈,投资并协助不少中国企业成为独角兽。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表示:“随着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变化,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愈加迫切。智能销售SaaS服务是目前国内To B领域中天花板最高的赛道之一,也是凯辉长期关注的领域。我们看到探迹科技在技术研发、产品打磨及客户服务三个关键能力上拥有的突出竞争优势,且坚定赋能中国数千万企业智能销售的长期愿景。我们非常看好探迹科技的未来发展,叠加凯辉独特的生态赋能,探迹科技会帮助更多企业实现销售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在中国,凯辉创新科技团队持续关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业务持续降本增效的标准化产品。

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强产品强服务带动长期增长

成立至今,探迹科技一直备受资本青睐,每一轮的融资,都助推探迹科技在技术、产品、服务以及品牌等方面走上新的台阶。自之前宣布完成1.2亿元B轮融资后,探迹科技在产品、服务以及市场布局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稳居行业头部位置。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吴陈尧表示:销售SaaS是中国ToB领域里天花板最高的赛道之一,探迹科技作为国内销售SaaS领域的独角兽,无论在市场影响力、产品、人才、品牌建设上都十分出色,我们相信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需要像探迹科技这样的产品,也相信探迹科技有机会成为中国SaaS领域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

从天使轮至今,九合创投参与了探迹科技多轮融资,见证了探迹科技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表示:五年来,我们见证、陪伴探迹科技从一家小小的创业公司发展成为SaaS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高增长的背后,是探迹科技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壁垒初现。我们相信这家充满活力和信仰的公司,未来会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目前,探迹科技加速了在产研、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布局,扩大领先优势。探迹科技创始人兼CEO黎展表示:“除了继续加大技术和产研投入外,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扩充团队,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同时基于目前的客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我们将重点加强提升全国各地的售后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体验。”据悉,目前探迹科技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并在华南、华东、华中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组成全国业务版图。

华宇测速地址_00后职业伴娘:出租自己40次后,我成了伴娘们的幕后老板

0303

在新娘此生最难忘的一天中,作为伴娘的谢宇科一直陪在新娘身侧。而新娘不是她的闺蜜或好友,直到婚礼的前一晚,她们两个才见了第一面。

00后女孩谢宇科,是这场婚礼中租来的伴娘。只要婚礼顺利进行、新娘开心,她便完成了当天在这座陌生城市中的任务,几天后她可能飞往另一个城市,再次作为伴娘见证另一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从2020年11月起至今,谢宇科已经当了40次伴娘,她参加过斥资百万的豪华中式婚宴、也目睹过骑马过街的特色民族婚礼,她曾被青梅竹马许下的庄重誓言所打动,也因一位新娘对她说的一句“我不爱他”而陷入深思。

伴娘租赁,一件人生大事中临时搭建的契约关系,让谢宇科找到了有趣又可以赚钱的“新职业”。

根据国家民政部2018-2020年统计公报,近年来结婚登记人口的平均年龄逐渐走高,30-34岁人口登记结婚的比例明显增高,由31.04%上涨到38.65%,这充分说明——年轻人晚婚趋势十分明显。也就是说,许多人结婚时身边很难找到未婚且适龄的婚伴。

谢宇科抓住了这个机会,还将“婚伴”职业化开成了公司。

现在的她不仅仅是一位熟练的“职业资深伴娘”,还是手中有5w+婚伴资源和近100位团队成员的谢总。

「后浪研究所」听她聊了聊那些令人惊奇的婚礼,以及这半年来从无到有的创业故事。

14万公里飞行旅程,

“伴娘之路”可绕地球三圈半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相比许多同龄人,我在他们还没有完全迈出大学校门时,已经走入社会当了快40次伴娘了。

第一次当伴娘的经历很奇妙,那次我属于是回家“顺便”当个伴娘。当时自己还是大三学生,20年的11月,我在网上看见了杭州萧山招募伴娘的信息,刚好那段时间我家人要我回杭州一趟。我想了一下,反正我回去自己也要出机票钱,但如果当伴娘的话这一趟既不用掏路费,还能赚2000多块钱,没犹豫就报名了。

我本身性格就挺外向,再加上我和那位新郎是一个姓氏、一个地区的,他们觉得挺亲切就选中了我。比较奇妙的是,后来我们聊天的时候往上数了几代,我和那场婚礼的新郎还真有点远方亲戚的关系。

从那次之后,我就开始接伴娘的单子了,平时课少就可以去做伴娘。有时候可能会辛苦奔波了些,但是这一天下来可比去实习赚得多多了,还能顺路旅游吃席,很划算。

从做伴娘到现在,我的飞行里程已经达到14万公里,足迹遍布国内各大省份,去过浙江杭州、云南楚雄、广西玉林、海南三亚、广东深圳等地,也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婚礼,有的让人大开眼界,有的也让人大跌眼镜。

最豪华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婚礼是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那场。不仅住得好、吃得好,拿得也多。

震惊是从我下飞机就开始的。之前我有了解到这对新人家庭条件特别好,两个人是在英国留学时认识的,有一方家里还是做豪车车队的。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租”了12个伴娘伴郎,还派了豪华车队来机场接我们。

他们的婚礼完全复刻了古代婚宴的模式,新娘有重达二三十斤、镶嵌红宝石的全金定制凤冠和金丝霞帔,所有用到的花都是鲜花,装饰品都是手工扎的灯笼、新换的镂空屏风,连头上的吊顶灯都雕着龙纹……最夸张的是,场景里有两个鱼池,里面竟然是他们现买的一两百条锦鲤。

我还记得当时现场大概有十几位摄影摄像师围着我们,据说仅仅是场景布置就花了三百万左右,真的是有明星结婚那味儿了。

“大户人家”的婚礼流程的确会比普通婚礼繁琐,他们会更注重礼节和仪式感,要讲究的地方相对多一些,作为伴娘我就一直陪在新娘身边走完这些礼节,配合拍照,还有就是做一些细碎的小事情,比如帮着整理一下礼服、随时确定新娘妆容、帮着拿一些东西等等。

我原本以为,豪门对我们这些婚伴会特别苛刻、各种挑刺,事实却相反,这些有钱人家的素质都很高,来到他们婚礼的宾客也是如此,台下的人一眼望去,大家穿着得体都很有气质,整场婚礼完成得很顺利,我们还拿到了额外红包。

租赁伴娘的人群贫富差距极大城市的婚礼胜在规模大,流程礼节多,但拿到的钱自然也会多一点,一些给的多的可以达到1000+或2000+,而且通常租伴娘的一方会包食宿和路费。

相对城市婚礼,乡村婚礼就胜在氛围上,他们办婚礼时乡里乡亲都会来,大人孩子在一块特别热闹,轻松愉快地就办好了,但做伴娘能拿到的报酬也会少一点,价钱大概在400-800左右。

有一场云南楚雄举行的民族婚礼就是我印象中氛围超好的乡村婚礼。新人家是一个六层的小楼,楼下有一个小院子,他们就直接在院子里拉了横幅,支了个小舞台,然后就可以开始办婚礼了。

当地的婚礼风俗是“尊老”,新人不仅要去家族的祠堂里跪拜,而且婚礼也要由家里的长者主持,那场的主持是新人90多岁高龄的奶奶。

他们还请了几位五六十岁的阿姨,阿姨们在现场穿着粉红色的裙子跳舞,她们的脸上会泛着一点高原红,每个人的舞姿都很生动,这是我在城市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她们不是专业演员,但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着那种“青春活力”的感觉。

农村婚礼中的“抬轿接亲”

因为做伴娘我得以走南闯北,每一场婚礼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礼仪,这可比单纯旅游好玩多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在一场婚礼中认识了我现在的男朋友。他作为租来的伴郎,我作为租来的伴娘,在见证别人幸福的同时,也奇妙地找到了自己的缘分。

40场婚礼,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作为伴娘,21岁的我也会感叹:婚礼啊,可真是人世间drama事件的高发地。

我参加的婚礼中,有新郎比新娘大了整整二十四岁的,而且感情还真的不错;有牵着娃办婚礼的,其实肚子里还有一个;有女主播嫁给自己的榜一大哥的,提起来就像小说一样;有在夜店认识的男女,没想到最后还真的结了婚成了夫妻……

在婚礼中我常常感受到最真切的人生冷暖,一些新婚夫妻只看一眼就能知道他们感情好不好。

有一位新郎特意学了新娘家乡的方言,宣誓的时候用普通话说了一遍,还用方言说了一遍。有的新郎给新娘喂汤圆,会认真吹凉给老婆先吃,而不是先自己吃。

相比之下,一些新郎连新娘的生日都记不得,或者去父母方敬茶完全把新娘晾在一边的也大有人在。

当然除了这些小事,我也看到了很多将就的婚姻。有个新娘单纯觉得老公对自己好,认为合适就嫁了,她说她的婚姻一眼就能看到头。

还有一些更夸张的,一位新娘在婚礼的前一天说:不想结婚了。她和她老公是在相亲中认识的,在父母和现实压力的催促下因为“刚好合适”结婚,而她在马上要举行婚礼的时候却犹豫了,“自己究竟要不要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虽然最后也还是嫁了。

其实很多新娘都会在婚前表现出一定的婚前焦虑,比如婚礼前一天非常担心婚礼流程会出错,或者担心结婚之后不幸福,她们往往对自己的丈夫没有信心,怕聚少离多、感情变淡等等,有些甚至焦虑到要提前一两年预定伴娘准备婚礼。

作为伴娘的我虽然对于新娘是一个陌生人,不过这点却有好处。新娘可以没有顾及地跟我分享她的顾虑和心事,这样也能缓解她们心里的焦虑。

结婚本来就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情,不仅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还要面对一种崭新的、未知的生活,和眼前的那个人携手一起继续接下来的日子。当各方面都向你压下来的时候,人就很容易有焦虑的情绪,一些感情基础牢固的夫妻还好,一些“相亲后觉得合适就结婚”的新人有这种“焦虑”的可能性会更高。

看过这么多婚礼,我也看清了很多世俗。不过我倒没有“恐婚”,只是把“结婚”当作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我不再憧憬浪漫豪华的婚礼场景,我觉得只要人对了,简简单单就是幸福。 

职业伴娘进阶路:

我发现了一个创业机会

40场婚礼,让我从一个“伴娘小白”成长为一个可以熟练控场、熟悉各种细节的“职业伴娘”。

我也在不断总结:如何成为一位职业好伴娘?

首先做伴娘是个体力活。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化妆,接着就会赶到婚房配合伴郎和新郎完成接亲,大多数时候早上没时间吃饭,要从起床一直饿到中午酒席开始。还要随时保持好的精神状态陪在新娘身边,事无巨细,直到婚礼结束。

做伴娘赚钱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因为只是有活力有精神还远远不够。

作为伴娘的“你”是婚礼当天新娘最依赖的人,在那种场景下,一个好伴娘还必须具有这几点特质,“贴心、事事有回应”,其次是“性格好、不抢风头、能控场、有眼力见儿”,当然会“唱歌、跳舞”等才艺也属于加分项。

做了这么多次伴娘,我发现有“社牛”特质但又不失分寸感的伴娘是最受新娘喜爱的。

当然,从雇主的角度出发,他们还会有一些特殊的硬性要求。比如属相、年龄、长相、身高、地区等等方面。我之前在接单时遇到过“只要某三种属相的伴娘”的要求,而且时间长了会发现很多人不太喜欢的属相是“羊和鸡”。

在地域上,一些新娘想找自己家乡的伴娘,想让嫁到异乡的自己多一份安心,另一些则不想找本地人作婚伴,他们认为结婚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不想让亲友以外的人知道自己结婚。

网上一些新闻提到过新娘“不喜欢长得太漂亮、比自己高”的伴娘,但其实每位新娘的想法都不一样,就“伴娘漂不漂亮”而言,一部分新娘的想法是“不想被夺了婚礼那天的风头”,但还有人会想要漂亮的伴娘给自己“撑场子”。

至于伴娘的“学历”门槛,我遇到过的伴娘包含了各类学历群体,高低都有,有专科、高职毕业的,也有本科生、研究生。

40场婚礼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的体验,也让我结识了各式各样的婚礼雇主和想做伴娘的人群,我会留心观察他们各自的诉求和反馈,并逐渐意识到一个市场机会:“职业伴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且没有被完全专业化。

我做了一些市场调研,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虽然目前每年的结婚率都是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有人结婚不是吗?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结婚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晚婚”开始普遍化,这就说明——很多人存在“在结婚时身边找不到适龄且未婚的伴娘”的情况,还有社交少、亲友忙、地区限制、疫情限制等等因素,也会导致朋友无法到婚礼现场,这些找伴娘的阻碍充分证明了“职业伴娘是被需要的”。

而且,现在年轻人的想法越来越偏向于,与其身边找一个生疏的朋友欠下人情,不如花几百块钱找一个专业的伴娘更省时省心。

过去,“职业伴娘”作为一个婚庆的衍生产业并没有被单独“摘”出来放大,即使有人在网上做伴娘的信息中介,但依然是非正规化的。

大学本就是金融专业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机会等待着我去抓住。我打算去搭建一个职业伴娘信息平台,不仅让需求方找得到婚伴、让想当婚伴的人有机会兼职赚钱,还要把“婚伴”一步步推成一种职业、让它产业化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毕业后,

我从“小谢”变成了“谢总”

今年2月,作为职业伴娘信息平台的“美伴科技”诞生了。我的身份从职业伴娘转换为婚庆领域的创业者。

但创业并不容易,尤其作为00后来说。同类可借鉴的东西少之又少,整个过程很像是蒙着眼睛过桥,因为没做过,前方处处都是未知,需要自己一点点摸索。

决定了创业这个想法后我便开始组建团队,负责管理的一共有五个人,有产品、研发、运营、整体架构四个方面,我是总负责人,初始的创业资金也是我们几个合伙人一起筹备的。

因为我的学历背景是一个普通本科,我需要团队中的其他人有更好的教育背书,这样会有利于加固我们团队的可信任性,以及之后在商业合作上的拓展。所以我选择的四位合伙人都是清一色QS(英国教育升学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前五十的名校毕业 ,包括曼彻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等。

我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作为中间商,美伴先是通过“新媒体引流获客”,例如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去吸引那些想做婚伴的人群及有相关需求的备婚人群来到我们这里,再搭建一个婚伴数据库。当有人有婚伴需求时,我们就会为其“匹配婚伴”,最终达成双方的合作。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取一定的信息服务费用,目前平台每一单的盈利在30-40%左右,伴娘每单每人的成交金额基本会控制在400-1000元左右,而因为职业伴郎本身数量少更难找,市场上供小于求,价格也会相应上调约30%,每单的底薪设置在500元左右。

目前美伴的整体工作团队共有100多人,包含了管理层、技术团队和社群运营助理等等人员,其中90%为实习生和我们发展的线上服务商。我们与学校进行了校企合作,也就是由校方为公司提供初始的计划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习生源,我们为校方提供学生的实训机会,双方互利。

我们的婚伴团通过从媒体平台吸纳和亲友之间相互介绍逐渐壮大了起来,现在储备人员已经达到5w+,伴娘与伴郎的数量比约为100:1,这些婚伴覆盖了国内各个省份及地区,目前平台成交量已达近千次。

我们自己的小程序“美伴科技+”也已经上线,相关App正在研发中,未来不久就会上架到各个应用商店了。

其实不仅交友找对象能“匹配”,找婚伴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匹配。

我们的小程序上有专门针对伴娘需求的发布订单流程。如果你是备婚的新人,可以在上面发布一个招募婚伴的订单,订单中可以自行设置要求,例如婚伴的身高、体重、属相、地区、性格等等,发布后系统就会在数据库中匹配合适的人选,提醒那些符合要求的婚伴们进行报名,筛选后觉得满意再做决定。确认了各方面都匹配之后,我们就会把新人和婚伴拉群进行详细沟通。

另外我们也考虑到做婚伴的安全问题,仅仅实名认证是不够的,我们决定通过“实名认证+手机定位+强制保险”的三重保护来保障婚伴的人身安全。雇主不仅需要自己的实名认证,还要上传婚宴认证(例如酒席订单、婚庆相关订单、结婚证等),我们会给婚伴购买相关保险,未来打算在App内置位置拾取以及一键报警功能。

事实上创业过程中最难的还是人员管理这一块。我知道自己怎么去做好一个伴娘,但当肩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时,当面对员工们时,我还是不知道处理问题的最优解。这里包括怎么去激励员工,怎么去建立企业的文化并且被员工们所接受,还有一些培训的管理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从尝试中摸索出答案。

从0到1,半年的时间,我把“职业伴娘”推到了人们的眼前,吸纳了数万的伴娘储备,帮助近千对新人完成了理想中的婚礼,也把自己这个“职业伴娘”的标签扩大,让社会更加认同“租赁伴娘”。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也是众多毕业生中的一个。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还是很清晰的,之后我会全心投入到公司的经营中,我们会把重心放在“婚伴业务”上,把自己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基础打好,再继续拓展新的版图。

人们都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当没有肩膀可站的时候,那就干脆自己成为那个巨人吧。

华宇登录_金鱼嘴每日路演上榜「2022江苏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0301

近日,清科创新中心生态合作伙伴——南京金鱼嘴每日路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选“2022江苏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榜单。

据悉,此份名单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估,经江苏财经年会评审委员会认定。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章大李,江苏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徐洪军共同为企业颁奖。

“金鱼嘴每日路演”是建邺区“十四五”期间重磅打造的全国基金街区中首个资本要素撮合平台,践行“日日有路演,天天有活动”的宗旨,以持续性、常态化的路演活动,持续打造“金鱼嘴每日路演”资本要素撮合平台,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仅为全国的创投机构提供了资源,更是吸引了许多优秀企业认识南京、落地南京,让金鱼嘴萌生更为强大的创投动能,使其成为全市的资本引擎。

自合作以来,清科创新中心联合“金鱼嘴每日路演”平台,每年开展各类行业交流、投融资对接、企业辅导等活动数十场。此外,清科创新中心为金鱼嘴基金街区导入百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同时落地数十家基金及管理公司,深度服务资本落地。

以此次表彰为契机,清科创业(1945.HK)旗下清科创新中心将助力金鱼嘴每日路演,继续深化系列活动,以路演发挥品牌效应,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不断开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华宇开户_2023,特斯拉、比亚迪王 者之争

0301

作为被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一直都备受关注,其更是被看作为国内车企可供参考的重要榜样。无独有偶,作为国内市场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以“黑马之姿”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崛起,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面临上海封城、美国加息、供应链紧张等超预期冲击之下,两家车企的境况却大相径庭。不过从全年来看,特斯拉、比亚迪都取得了超预期的业绩表现,特别是比亚迪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较大突破,追赶的步伐在持续加快,这也为两家车企争夺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平添了更多的变数。

“车王们”的超预期答卷

日前,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全年的最新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营收达到2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2022年全年特斯拉总收入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2022年,特斯拉实现16.8%的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翻番增长。总的来看,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去年特斯拉均表现不错。

强势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其创纪录的产销量和交付量。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为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了40%。乘联会数据显示,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量达到71万辆,超过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其中,仅Model Y一款车型交付量就已经达到31.5万辆,相当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之和,也几乎追平2021年特斯拉的全车型交付成绩。

尽管特斯拉继续表现亮眼,但从加速度、爆发力等方面来看比亚迪的表现显然更胜一筹。据1月30日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比亚迪全年的营业收入会将突破4200亿元,较2021年的2161.42亿元实现了翻番,这也是继其首次突破2000亿营收之后,再次实现的重大跨越;再看净利润方面来说,2021年其净利润还仅有30.45亿元,到2022年其预计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60亿-170亿之间,实现了同比超过400%的增长,远远超出外界预期的120亿-150亿。

交付量方面,比亚迪处于持续爆量的状态,全年订单量爆满。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四个季度的汽车销量分别达到了29.13万、35.5万、53.87万和68.3万辆,基本上随着季度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分季度来看,特斯拉的各个季度增速表现不一,而比亚迪则呈现出全年“加速”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从*到第四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81%、42%、65%、37%,总体增速比较均匀,个别季度差别较大,甚至出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相比之下,比亚迪各个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63.02%、67.91%、115.59%、114.66%,各个季度呈现出稳定加速、环比上升的态势。

总体来看,在经受各种考验的背景下,2022年两大新能源车企都取得了相对圆满的成绩。当然,从外界的反应来看,特斯拉的预期几乎早已经拉满,而对比亚迪的逆势冲高则可称之为意外之喜,毕竟比亚迪用160亿的净利润,证明了电动车时代中国车企可以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局,真的站着把钱给挣了。

特斯拉坚持标准化决胜

其实,从model S、X、Y再到model 3,基本覆盖了特斯拉的全部核心在售车型,这些车型基本在2017年之前就已经定型了,这成为特斯拉制霸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核心产品。从总的策略来看,其从一开始就走的是爆款车的胜出路线,标准化加规模化是其中的核心关键。

一方面,特斯拉通过持续制造爆款标准车,不断提升特斯拉在相对应市场的普及度,在电动车快速拓展期尽快占领市场拉动规模化增长。从诞生于2012年的model S,再到2015年推出的model X,再到2016年推出的相对亲民的model 3,特斯拉的model系列产品,从豪车到高端再到中高端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如今在这四款车型中,有多款车型已经创造了电动车的销售记录。比如,其中model Y的全球销量累计超过了51万辆,更加平民化的model 3则成为*超越100万量级的畅销电动车型。除外之外,诞生于2015年的model X以及更早诞生的model S,至今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10万辆,在豪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从价格上来看,model Y/3则分别占领30万-40万区间,以及20万-30万区间的中高端市场,是特斯拉近三年来最核心的主力车型。

从三款车的价格变动和发展改良过程来看,其主要是进行了配置上的改良和价格上的调整。以model Y为例,model Y真正面世于2019年,开始主要分为高性能版、长续航版、标准版、双电机全驱版等四个版本,后来主要是改装改配和调价,价格按照不同版本从之前30万-50万区间,逐渐稳定下调到了30万-40万区间,基本经历了先提价后降价的过程,model X和model 3的情况也类似。

总的来看,特斯拉的产品策略,一如马斯克十几年前在其给投资人的信中所写:“通过制造高端车型推开品牌知名度,然后不断制造畅销的低价车型提升电动车普及度,进而加速世界汽车电动化进程。”

另一方面,依托巨大的爆款需求不断进行产能爬坡,使其规模效应*化,从而尽快地实现盈利增长,把效率致胜的策略发挥到*。在执行电动畅销车策略的同时,特斯拉不断积压的订单流,迫使马斯克想尽办法提升电动车的产能,以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升交付量。为此,特斯拉从一开始依托其他车企代工转向自建超级工厂,并依托智能工厂的运转实现了智能化的造车生产,从而一步步将月产量不足5000的生产能力,提升到了周产量超过5000辆以上,逐步实现了从容应对市场需求的生产体系。

基于高共享的标准零部件和规模效应,以及不断删减不必要的或者用户不那么关心的零部件(零部件个数从3万缩减到2万个),使其汽车制造的难度不断降低,成本不断下调、毛利率不断抬升,这为特斯拉执行不断下调的降价策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特斯拉还通过推出一体化压铸方式,提升整车底盘和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将平面和立体的空间也利用到了*,达到继续提升效率的目的。

在这套思路之下,特斯拉放弃了主动精准定制的可能,聚焦大众化的核心诉求,将核心方向放在了推动电车普及的目标上(近些年基本没推新车,主要活动是本土化生产以及汽车改版、产能爬坡等),这也是其在电动车市场爆发之后,迅速赢得销量、业绩双丰收的核心关键。

比亚迪差异化为先

相比特斯拉依托单一化的爆款车而言(目前仅4款核心车型),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则已经达到了15款,并形成了王朝网、海洋网两大平台,以及混动和纯电两分天下的格局,与特斯拉形成了迥异的发展思路,而这样的发展策略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来,比亚迪在电动车市场起步虽早但并未激进推进,因此在国内电动车发展早期,其在C端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早在特斯拉推出早期电动车的2009年前后,比亚迪就已经涉足该领域,但长期以来其主要生产的是公共交通工具,如电动大巴以及面向B端市场的定制新能源出租车,其在C端市场难言影响力。另外,在高端化方面,基于国内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国家),比亚迪迟迟未推出更高阶的电动车型,早期C端车主要e系列以及油混为主,真正革命性的成熟车型是2020年推出的比亚迪汉以及后来陆续改版的唐,随后推出的海洋系列等,这些车型的推出才真正拉开了比亚迪电动化时代的序幕。

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在电动化上走的比较谨慎,但每一步都比较稳,多车型路线正是基于多年的市场观察做出的。经过了两年的蓄力,去年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终于完成了品牌重建、技术更迭和细分矩阵的全方位跃迁,并借助市场快速爆发的阿尔法效应迅速提升了市占率,由此完成了关键的一跃。

二来,比亚迪原本的技术禀赋就在于油混、三电技术以及垂直供应链层面,因此比亚迪的打法自然是从自身资源出发,形成“油混+电动”的“两分格局”。比亚迪在做汽车早期,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做油混技术,并不断发力三电技术,在制造环节则不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由此形成了垂直供应链的模式,这成了其造车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在电动化过程中比亚迪将核心方向继续锁定在了这两条路线上,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悉,去年比亚迪售出的186万辆电车中,插混车型达到了946239辆,同比增长246.69%;纯电动车型销量为911140辆,同比增长184.01%。从销量来看,插混车型与纯电动车基本上平分秋色,插混车型继续抢占燃油车市场份额,纯电动则不断挖掘电动车市场的潜力,实现对电动车市场的深度渗透。

在比亚迪的产品策略中,其始终围绕用户在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要做文章。比如,在混动车市场,其推出的DM-i以及DM-p就分别对应平稳性和力量型用户的不同需要做出,海洋网与王朝网定位也有差异,分别对应不同群体,不仅在名字上而且在设计语言上都不同,这足以看出其策略上的差异性。

铁王座之战愈发焦灼

如果说去年之前,业界对于比亚迪能否赶上特斯拉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去年比亚迪的全面爆发则让这种疑虑消解大半,同时外界对于两者的认知也在发生全新的改变。

从电动车市场来看,特斯拉继续蝉联纯电冠军,但比亚迪已经在这一领域与之缩小了差距。去年特斯拉公布的纯电动车销量总计为137万辆,而比亚迪在91万辆,彼此相差46万辆,按照产能和交付能力来看,比亚迪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则极有可能在半年之内完成对前者的赶超,当然在前者提升产能的情况下,纯电市场的冠军之争可能会延续到接下来的一整年。

另外,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发展侧重点可能也会发生改变。对于特斯拉来说,过去多年来它一直致力于几款主力车型的改版、调价以及扩大产能等动作,基本未推出全新的车型,由此导致产品单一、用户选择性较小的弊病日益凸显,更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其粗放制造,甚至形容其为“毛胚房”。在此背景下,特斯拉或许将在今年推出新的车型(据传售价低于20万的车型)来推动整体销量的继续提升,同时其在精益制造方面或许需要下更多功夫。

对于比亚迪来说,在一口气连续推出多款覆盖众多价格段的车型之后,其今年的任务或许在于持续提升产能和交付能力。毕竟,去年一整年比亚迪的交车速度都是业内闻名的“慢”,在手订单往往一拖好几个季度,导致不少用户因为等不及交付而草草退款或者改签其他厂商,显然产能提升将是比亚迪新一年的核心命题(目前西安工厂已拓展到年产百万量级规模,其他基地仍在陆续提升)。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有冲高的压力,特斯拉则需要积极回答安全的问题。从目前公布的信息判断,20万-30万区间的车型目前还处于比亚迪的第二增长区间,更低端的车型占据主力位置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要继续跟特斯拉“试比高”,其还需要在这一领域打响攻坚战。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在新推出的百万豪车理念中,着重强调了*安全的概念,或有意或无意地让人不免联想到特斯拉频繁起火的新闻。显然,相比于业绩的高光,特斯拉也需要正视社会评价带来的积极作用,对汽车安全问题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在两大车企逐步深入竞争的背景下,各自都需要学习新的生存方式,以便在“*之战”中占得更多先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刘旷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清科创业成功举办2023投资界百人论坛, 投资大咖齐聚三亚共启新征程

0228

2月24-25日,由清科创业(01945.HK)、投资界主办的2023投资界百人论坛在三亚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云集业内重磅大咖,分享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洞见及投资预判,在此全新起点,共迎春暖花开。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换道调整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股权投资市场稳中有变,有望升温。论坛积极搭建权威、专业、开放的深度交流平台,齐聚行业VC/PE领袖,热议2023投资趋势,聚焦医疗健康、碳中和投资、科技投资等前沿产业,共探投资机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1.高能演讲前瞻行业趋势

清科创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倪正东作为主办方发表致辞,倪正东回顾了过去三年股权投资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表示:“不管VC、PE还是天使投资机构,大家一直都是中国科技、创新、创业最坚定的支持者。至于未来的方向,可以看到的就是朝着中国式股权投资发展。什么是中国式股权投资?大家要仔细领悟,这也是我们未来十年要思考的问题。”

随后,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硬科技是长期坚定的投资主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半导体行业起起伏伏,前年供不应求,去年全球半导体就过剩了,但总体来讲,中国半导体行业是在增长的,投资半导体要敢于逆周期。”

股权投资行业已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具备长周期特性。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中信里昂证券集团董事长李春波发表主题演讲,分析了一级股权投资长周期下的市场趋势、布局及影响。

2.多重视角洞察未来趋势

2023开年,国家层面释放积极信号。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股权投资行业对于市场复苏信心倍增。在此背景下,论坛设置“投资界说”环节,邀请业界大咖解码2023投资关键词,预判市场新格局。

联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曲列锋认为:“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以后,过去常见的一二级套利行为越来越少。对于许多企业来讲,IPO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上市以后的成长更加重要。而对我们投资机构来讲,不能盯着上市前后的套利,还要关注企业长期的发展。”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则将全面注册制改革类比为高考改革,他表示:“在这之后,我们不再以上市为目标,而是追求‘211保底,冲击985’,即是追求200亿市值,冲刺千亿市值。”

在随后的“定义 2023,投资关键词”圆桌论坛中,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提出“坚持创新保证质量”作为对于2023年的定义。“以前很多机构投资的策略分化非常明显,而现在看好趋势、产业结合成为了一种共识。最近几个月,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在各个赛道里共同投的项目也很多,所以未来退出渠道也一定是全球化的。”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联席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吕大龙的答案则是“坚持我们的投资,坚持供应链的改善。”他表示:“2022年基本上定了2023年的投资逻辑,我们做硬科技的,就是要解决中国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一点一点解决这些问题。”

3.精彩对话逐浪产业蓝海

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VC/PE机构纷纷入局,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从细分领域上看,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硬科技等投资发展持续向好,科技创新、碳中和成为投资焦点。

行业声浪环节中,丹麓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陆勤超就医疗健康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表示:“当下的中国,消费升级、老龄化,使得这个内循环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再加上出海的机会,我们肯定非常坚定看好医疗医药的赛道。”

“十四五”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关键期,对此,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在以“碳中和投资,风起浪涌”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提到:“国家计划到十六五时期,颠覆式技术使得电力系统达到平价,未来十年非常重要,要提供绿色技术的供给。我们要仔细去想,如果要碳中和发生,有什么技术是重要的,可以布局现有的,比如说很热的锂电、光伏,还有什么事情会发生重大变化,这里面的技术机会,作为投资人要抓住。”

科技投资仍是当下的主旋律,随着ChatGPT成为现象级应用,人工智能备受行业瞩目。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表示:“人工智能走到现在是符合S曲线的,第一波上去然后下来第二波再起来。我认为目前是第二波重新起步的阶段。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新的技术有一个不停迭代的过程。ChatGPT或者是人工智能,都需要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同时跟应用结合在细分赛道上,我觉得这个时机应该快到了。”

除以上大热行业外,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分享了备受投资人期待的行业——新能源。“现在街上看到的新能源车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不管是卡车还是轮船,都会完全电动化。还有很多东西,包括发电网络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还是挺期待的。”

现场嘉宾字字珠玑,首日论坛在精彩的思维碰撞中落下帷幕。此外,论坛特别企划摇滚吧·沙滩派对环节,众多投资嘉宾海边欢聚,在椰林海风下畅谈投资,交流氛围融洽。在第二天的特色环节——2023投资界扑克大赛中,投资人高手过招掼蛋,智夺“掼”军。

春江水暖鸭先知。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脚步加快,股权投资行业更释放蓬勃朝气。作为新年良好开端,投资界百人论坛将继续推动行业行稳致远,以坚定信心稳步迈向新未来!

华宇登录_市值跌90%、CEO出走,掌超蓝海难破局?

0228

如果没有复星当年的7个亿投资,Butterfly Network绝不会像如今一样在国内超声圈子家喻户晓。

然而这一被投资机构及业界相继看好的掌超之星CEO Todd Fuchterman,却于2022年末宣布辞去CEO职务。与此同时,超百家机构也在这一年相继弃子。

今年2月6日,Butterfly收盘价2.75美元,较高点蒸发90%,市值仅余5.5亿美元。

对于Butterfly的遭遇,有人将其归纳于新冠肆掠形成的地域壁垒,或是受制于2022年全球多重危机下的糟糕经济。但从*坠落,Butterfly结局归因或与整个数字医疗的发展现状有关。

Butterfly各时间段机构持股数量(数据来源:东方证券网)

当下的烧钱速度,

Butterfly只剩24个月

Butterfly诞生那年,人们并未给予掌超设备过多关注,市场中相关创新设备寥寥。但Butterfly却选择以“AI辅助诊断+半导体芯片”的形式优化超声成像流程,赋能掌上超声。借助这一方式,掌超设备只需配置一个探头,就能得到传统全身超声需配置多个探头的成像结果。

对于当时的整个市场而言,这无疑是颠覆性的。毕竟医院都希望能够降低设备成本,或是提高便捷性。而Butterfly则实现了较高成像质量的同时,以低成本售出掌超设备,实现更多医疗机构用上掌上超声。

这一逻辑非常诱人。2017年11月,Butterfly iQ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款获得FDA批准上市的个人超声,也是全球*单一探头全身通用的超声。商业化之路拔得头筹,若能在短期之内按照预期拿下基层医疗的庞大市场,Butterfly的未来不难想象。

依照这一愿景,Butterfly加快了融资步伐,并在2021通过SPAC成功上市,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当前产品的销售及下一阶段的研发中。

对比超声界的各个竞对,Butterfly的产线相对薄弱,现有的上市产品包括服务于普通医院的产科、资源匮乏地区的基础医疗、兽医以及家庭医疗场景的Butterfly iQ与Butterfly iQ+两个系列。

产品虽少,但Butterfly的营收确实做出了一个科技独角兽应该有的样子。2019-2021三年,它分别实现了2760万美元、4630万美元、6260万美元的收入,对应着68%、35%营收年增长。2022年前九个月拿下5441万美元,不出意外,全年可以接近实现7300万美元的预期营收。

然而,Butterfly的利润转化并未像预期之中那么让人满意,营收上的高速增长以成本为代价。上市即抵达股价*,随后遭遇了近两年的阴跌。Butterfly 2019-2021年净利润为-9970万美元、-16270万美元、-3241万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已亏损1.35亿美元。

Butterfly研发的掌超设备成本低,且其目标市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存在庞大需求,但偏远地区需要通过美国国内的经销商进行触达,就意味着要不断扩大自有的经销商规模,借此触及更多的地区/国家。这个过程中,Butterfly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团队搭建费用,还需要承担地区/国家销售乏力的风险及法律风险。

不仅如此,压低了超声的销售价格,Butterfly也损失了产品应有的盈利能力。透过毛利率可以看出,Butterfly有30%的营收来源于软件订阅服务。对比中国国内主导超声市场的迈瑞、开立、汕超三家企业设备毛利率均维持在60%-70%这一区间,Butterfly整体毛利率徘徊于50%-55%。

国内主要超声设备厂商毛利率,*梯队与第二梯队存在差距 (数据来源:各企业年报、招股书)

同时在Butterfly的营收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其股东比尔盖茨基金会,即通过NGO组织采购,再以慈善的方式分发给国际上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可是,目前并没有太多向比尔盖茨基金会这么慷慨的NGO支付方。

而Butterfly的订阅业务。这一部分业务是Butterfly较有潜力的业务,2022年来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相关收入占比已经逐渐占据了Butterfly三分之一的营收。

Butterfly2022年各季度营业收入构成(数据来源:动脉网)

从长远来看,当设备普及甚至饱和,基于AI的订阅服务将是Butterfly增长的关键。但在短期内,受制于全球下行的经济、美国线上与线下持平的医疗价格,过去认可数字医疗的雇主医疗和商业保险公司仍然采购数字医疗产品,但会由订阅多个医疗项目转向为订阅单个一站式服务。这一趋势之下,Butterfly可能需要寻找一个Teladoc、Morehealth这样的平台企业,将自己装进数字医疗的一篮子,与平台双赢。

另一方面,以持续高投入换取市场覆盖的打法将给予Butterfly现金流极大考验。2022年9月,Butterfly账上仅余2.68亿美金,按照当下的烧钱速度继续扩张,这些资金将在两年的时间内烧完。

时至今日,Butterfly很难找到新的投资,而仅剩的两年时间,除非大幅消减管理费用,暂缓扩张步伐,Butterfly将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在基层医疗能寻找慷慨的支付方吗?

与众多数字医疗公司一样,Butterfly拥有一套自洽的降本增效愿景。但低成本的逻辑诱人,背后却也存在风险。

在超声创新方面,Butterfly采用半导体芯片技术。使得单个探头便可完成全身呈现。市面上过去45000美元-60000美元的低端超声,30000美元-40000美元的手持超声,Butterfly的产品仅靠2000美元便可实现,而且使用更为简便。如果买方是一家刚成立的医院,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Butterfly的超声。

首先,全身超声属于一个基层医疗普及率很高的产品,虽然butterfly在便捷性与成本上均有优势,但产品更替的速度并非一蹴而就,它呈现一种缓慢递进的状态,甚至可能长达十年。

其次,需要明确谁是超声的支付方。对于拥有购置实力的医院而言,Butterfly性能上价值有限,不能满足这些医生的科研需求,而价格的多少并不在他们的关注的范畴。

参照国内市场的超声招投标数据可以窥得一二。

统计2020年-2022年政府招标网披露的公开数据,不止三级医院,大量二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也开始采购200万以上的专科超声,而普通的全身超声以及新型的便携超声采购规模缩小,尤其是便携超声,通过公开招投标渠道采购的医院更是屈指可数。

当下Butterfly所面对的问题在于,便携超声的采购需求聚焦于非洲、南美等贫困国家的市场,但这一部分地区常常没有资金可以用来购置大量的便携超声设备。

掌超市场为何依旧湛蓝?

但这并不是Butterfly面临的*问题,另一个需要解决但单一解决的问题是供应商与市场教育。

2008年,GE医疗生产的*代掌上超声—— VSCAN 1.0登陆美国市场,立刻引发轰动。它相继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知名科普杂志《科技新时代》评为“2009年50项*发明”和“2010年100项*科技成果”,被视作一个颠覆时代的产品。

遗憾的是,GE医疗的便携超声设备卖得并不好。毕竟,一个综合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厂商卖一款售价很便宜的小设备,对于其内部销售人员与供应商来说,当然卖大设备赚的毛利更高,利润更丰厚。因此,尽管GE一直都在更新自己的掌上超声产品,最新于2021年推出了无线手持式超声仪Vscan Air系列,但掌上超声处于“产线补充”的位置,不管业界对其赞誉多高,不管市场的真实需求有多大,都难以发生改变。

因为这样的原因,GE医疗没有提供掌超设备配套的市场教育体系,以至于掌上超声诞生十余年,这里依然是产业中的一片蓝海。

对于Butterfly而言,要么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市场教育,并让所有竞争对手受益的“公共物品”,要么等待掌上超声设备缓慢普及。前者意味着要从本已不充裕的现金流中增加一份压力,承担竞争的风险,后者意味着企业必须容忍有限的市场扩张速度,并祈祷能在资金用尽前找到新的融资。

数字医疗难以“再提速”

小结一下Butterfly现在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设备。超声设备的未来发展包括便携化和高端化,便携化进入家庭医疗场景,高端化由全身检查向专科治疗转移。两条路径的差异在于,由于中高端设备贡献了超声市场绝大部分规模,因而相关的技术研发与销售推广也会快一些。

中国超声市场虽不能完全反映全球发展趋势,但也具备一定参考价值。动脉网对中国政府采购网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三年超声采购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新冠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国内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超声采购项目量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提升。

有两个点需要注意。其一是200万以上高端超声采购项目占所有公开项目数量最多,且采购量持续增加。相较之下,便携超声/掌上超声的采购量变化有限,2022年总计2654条采购数据,各式掌超项目的数量却没有过百。

其二,3年内的绝大部分增量来源的并非三甲医院,而是县域医院及卫生所。换句话说,寄希望于用掌上超声替代全身超声并不现实,因为设备更新迭代的费用正被高端超声所挤压。相较于作为成本项的掌上超声,医院更希望购置能够带来利润的全身超声。

因此,对于医院而言,配置更便捷、更便宜的掌上超声叫好不叫座。

再谈Butterfly的数字医疗部分。回顾近十年严肃医疗投资发展逻辑,这一新兴赛道一度抵达高端药械的热度,但又在2020年后逐步偃旗息鼓。归根结底,数字医疗与高端药械不能沿用同一种逻辑。

高端药械的研发面对的是已经存在的市场,有主动的购买需求,追求的是更优质的疗效,但数字医疗常常需要创造需求,通过“将本增效”、“广触及性”的逻辑逐步切入流程。

由于降本增效的需求并非刚性,广触及后产生的价值也难以等价于线下医疗。过去十年医疗AI的涨落已经验证,数字医疗落地虽存在必然性,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大额的融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拿出产品,但很难帮助他们教育市场并拿下市场——医疗科技的发展需要时间谨慎验证。

回头来看,Butterfly着眼的掌上超声市场确实是一个拥有潜力的蓝海市场,如果能与资方谈妥,适当放慢脚步,将支付方挖掘、市场教育产生的费用分摊到更长周期中,Butterfly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但也能平稳度过前期。

当然,需要做出这一抉择的企业不止于Butterfly。泥沼之中的数字医疗,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步伐,挨过黑暗,抵达黎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注册开户_买下780万的房子之后,25岁的我想退休了

0227

和十几位买了房的95后聊完后,我大开眼界。

他们当中,有的白手起家,25岁买下780万的房子;有的大三就布局楼市,分别在河北和广东买了两套小房子,打算工作后置换到北京;有的探听到未来地铁线路规划,力排众议购入房产;有的扭转父母陈旧的思想,赶在房价崩盘前最后一个窗口期卖掉老房子,为家庭守住了几百万资产......

被冠以“蜜罐里的一代”的95后,不少都有着更为殷实的家境,能够支持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但财富并非他们仅有的东西,他们在更小的年纪,发散出更多元的视角,有了更深远的洞察。人与房的关系,在一代又一代的迁移中,生长出了千奇百怪的故事。

95后们与房子的故事里,以下三个,是我最想和你们分享的。

叶夏25岁

“用自己的钱买下780万的房子之后,25岁的我想退休了。”

叶夏25岁。你很少能见到那么美的女孩。最初决定找叶夏聊,多少有些“见色起意“。她正在旅行,照片里,她侧卧在海滩上,四肢舒展,眉宇英气,柔中带刚,像赵孟頫的书法,笑起来又像早春的白海棠。

看到她的相貌,你会下意识地认为,她的人生一定极尽顺遂,没有人会为难这么美的女孩。她博主出身,现在是传媒公司CEO,她是这次我对话的对象中,*一位只靠自己的力量买房的人,这样的经历更是加深了这个印象。

然而,她和我聊打拼,聊沉淀,聊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她语气真诚,逻辑自洽,像一个得到满足的孩子。或许有时候,我们轻视了美貌背后的灵魂,就像时代轻视了年轻一代带来的改变。以下是叶夏的自述:

我家里很穷,属于上海的外地人。

小时候,我和父母挤在“老上海”筒子楼里,一条布帘隔出来的狭窄空间就是我的卧室。因为父母没有上海的学区房和户口,我不能在上海高考。于是,我被迫一个人回到原户籍陕西读高中,吃尽了苦。

所以我从小性格刚硬,而且领土意识特别强,对房子、学区的执念也很深。我从小就知道,如果要上学,就需要学区房,如果我要成为一个很好的人,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15岁那年,我立誓,自己25岁的时候,必须有房有车有身份。

我在上海上的小学和初中是最普通的公办学校,但完全秉承了素质化教育。我参加了京剧队、美术队、合唱队、体育队,大部分时间都在排练、比赛,但功课并没有拉下。九年级转学到陕西后,我才发现,陕西学的教材内容,上海都已经提前教过了。因此,从教育和发展层面考虑,我决心大学考回到江浙沪落户。

大学,我考到江苏南京。同学们都在忙着考四六级、参加学校社团、网吧通宵的时候,我同时打着三份工,从群演、模特、主持人,到广告女主、演员,再到艺术培训导师、少儿培训校区校长,法学专业的我通过文艺技能在大学赚到了*桶金。

赚到钱之后的*件事,就是给父母掏出老家住宅房的首付。离谱的是,那套城市核心区的150平新房,现在是开发商无德扣押房产证的“不达标房”。这是我在买房这件事上踩的*个坑。

大四那年,我去了杭州,虽然当时杭州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已经虚高了,但比起上海,它还是一个更有可能让我生存下去的地方。

我赶上了新媒体的时代风口,我一个人做自己的帐号,经过一年半的打拼,研究出了一套比较稳健的、爆发式的变现模式。现在,我的公司有10几个员工。

赚钱过程中,我始终抱有炽热的买房信念。租*套房子的时候,我就会有意识地查询房价。当时,我居住的小区房价是6万一平。每天做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后,我*的乐趣,就是打开好几个买房软件,顺着地图看房,对比房价。孤身在杭州奋斗的这两年里,买更好的房成为了我*的目标。

我积累了两三年,拼命挣钱,终于可以买房的时候,却因为年轻,被中介和业主两头忽悠,不断踩坑。中介吹嘘冷门房的投资价值,诱导我高价买低品质的房屋;而年长的业主却时常以说教甚至逼迫的方式,软硬兼施地想割我这槎稚嫩肥硕的韭菜。

其中一套顶层江景房比同小区同户型价高出80万,中介吹嘘顶楼是杭州豪宅必备,实际上,老小区的顶楼冬冷夏热,防水系统可能也存在问题。

房东也以“很多人想青睐想订”“有买家愿意全款买”“不喜欢犹豫的买家”等话术,诱逼我买她的二手房,且需要以6成首付为基准。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房东拿出一沓房产证甩到我面前,证明自己的富庶和毫不在意。

然而,当我用“缓兵之计”迂回时,房东却反过来着急地想放低条件。后来我才知道,那套房子其实是抵押房,而房东急着高首付买出,是为了补齐现金流的断档。

我庆幸于自己的足够谨慎,让自己最终等来了更好的房子——一套价值780万的,配套核心学区的核心商业区二手住宅。这对我目前的经济水平来说,压力不大。我前两三年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多备点现金流,让自己即使有一天赚不到钱,也还是能还得起贷款。

我起点很低,没有背景,又是女生,一路以来,我都拼命证明自己,想缩短和别人起跑线的差距。我经历过太多难以言喻的压力、蔑视、和压榨,见过太多黑暗的人和事。长久以来,我一直陷在深深的漂泊感中。

拿到房产证的那一刻,我终于觉得有自己的家了。过去十年里,房子、车子、票子,是我*的心魔。现在,我为父母和自己都置办了房车,自己也顺利将户口落在杭州。内心深处,我*次认可了自己。

买房的后劲是,我反而没有强大的物欲和心劲了,事业心小了很多,甚至想过解散公司。上一个十年,我错失了太多同龄人的快乐。现在我只想享受生活,到处旅游。

现在旅游,最让我快乐的不是风景,而是发自内心的舒展。以往,我旅游都会带上拍摄设备、电脑,每天2/3的时间都在酒店里工作,外出时也时刻看着手机对接工作。脑子始终绷着一根弦,计划当月业绩,指定下月目标。而有了房和车后,我可以真正放松下来,坐在海边吹风、喝啤酒,在异国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散步,我现在才知道“岁月静好”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十年,我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呢?买一个几千万的大平层?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好好积累和沉淀的,急不了。我不想连一个休息的机会都没有,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今年,我将会留出一整年的时间出国旅行,放空自己,思考下一个十年。

刘然26岁

“买房后,我和易烊千玺一起主演了电影。”

刘然26岁,朋友圈里看,像一位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她才貌双全,主演过《少年的你》,写过好几部电视剧,还是一位和很多品牌合作的博主。她喜欢穿柔美的衣服,时常让我想起水蜜桃味的棉花糖。

我曾在欧洲一座古老的大学读书,每当听到有同学读的是人类学、哲学这样的学科,就默认他/她出身于一个富庶的、大概率还有爵位的家庭。在刘然身上,我再次体会到这一点。

父辈的财富降临在年轻一代身上,为其托起的是选择的广度,试错的底气,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套房子背后,是家庭带来的幸运,和不辜负这种幸运的努力。以下是刘然的自述:

我父母白手起家,小时候,我就住在机关幼儿园对面很小的套间里。每次去乡下有院子的奶奶家回来,我都问爸爸:“爸爸,我们家怎么没有’外面’呢?奶奶家都有’外面’。我们家好像一个鸟笼子呀。”

后来,通过父母的努力,我们住进了县城的自建房。大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在正常的商品小区里面买了一栋别墅。

所以,我父母一直给我灌输的观点是:房子是要置换的。先买小的,然后慢慢换大一点的,更大一点的。如果一开始不买的话,最后就很难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了。 

我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也留在北京。我亲眼目睹了北京房价的疯狂上涨,那也是我对房子最狂热的时期。但那时我没有北京户口,社保也没满五年,所以就想说服家里多买几套商住房。可惜后来政策大变,商住房价格一落千丈,不过这是后话了。

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小时候开始,我一直觉得自己很优秀,甚至是无所不能的。毕业后,我拿了父母的朋友、一位叔叔的两百万投资,信心满满地开始创业。

我接连在北京、天津开了三家照相馆,就是那时候很火的“最美证件照”。北京常营天街店是我花心思最多的。当时我豪情壮志,笃信自己未来还会放开加盟,因此,我花30多万在天街店做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块化装修模版,所有的家具都是定制的。

我一直在赔钱。天街店为例,人工加租金,每个月要6万块钱开支。行情好的时候,我勉强能平掉这部分成本,连装修折旧都挣不回来。行情不好的月份,一家店要亏掉一、两万。这还是一家店,何况是三家呢?我逐渐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没有办法翻身的生意了。

那个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每天醒来,打开手机,各地员工发来的坏消息像潮水一般涌来。我或许患上了抑郁或者焦虑,连续几个月的时候,我的背部都遭受着放射性疼痛,但去医院检查不出任何问题。而且一站到高的地方,我就想往下跳。为了阻止自己轻生的念头,我躺在木地板上,一只脚勾着沙发腿,心里不断告诉自己:“我不想死。”

项目快撑不下去的时候,父母或许是为了安慰我,全款在北京给我买了一套商住房。我就在那套房子里,宣告了自己创业的溃败。最终闭店的时刻,是一个很残酷的场景:那些精致的、定制的家具和装修,要被全部砸掉。那天,我躲在自己的房子里,没有去现场。我承受不了。

闭店后很久,我都意志消沉,有时又忙着想翻身,根本没有去好好整理自己的生活。当时我的卧室是一个仓库,床上堆满了店里拿回来的电脑、相机,乱七八糟的。而我自己拖了一个床垫,住在客厅里,就那样杂乱地生活着。直到我后来谈了新的恋爱,才简单收拾了我的新家。

创业之前,我还像一个巨婴一样,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无所不能的。创业失败之后,我逐渐摆脱了那种幼稚的想法,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很迷信,我觉得这套房子真的很旺我。

刚搬进去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开心,告诉我这套房子特别适合我,因为前房主是一对作曲的夫妇,他们工作特别顺利,换了大房子,所以才搬走的。我知道妈妈只是为了安慰我,但我的生活真的出现了奇迹般的转变。

我主演了人生中*部电影《少年的你》,虽然戏份不多,但署名是主演。而且那一年,它竟然提名了奥斯卡*外语片。不止如此,后来,我成为了影视剧编剧,写的*部剧是《斛珠夫人》,杨幂和陈伟霆演的大制作。

后来,我又写了一部戏,是我*个主笔项目《光阴里的故事》,是林允和高至霆演的。那部剧换过投资方,我觉得或许没法拍了。没想到制片人姐姐非常给力,最后剧集成片效果特别好,央视8台,在黄金档播出,后来还在中央1台重播。我父母因为这部戏很为我骄傲,也很开心。

我的性格也变得更平和。我不像以前那样,时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而又觉得自己要死掉了。

很多时候,我都在感激这套房子。我当然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我还是相信,这套房子对我来说,是撞大运一样的幸运。

南海26岁

“大三的时候,我明白了可以像操作股票一样买卖房产。”

南海26岁,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沉稳。今天和大家聊到的三个故事里,主人公都比同龄人更早地和房子产生了联系,而南海格外早。大三,他就主持了家庭的购房事项,并接连主导了家里的三次房产买卖,即将面临第四次购房计划。

在他的故事里,你能看到年轻一代对父辈的观念影响。在代际传递的时代长跑里,财富的交接棒更早地交到了年轻人手上。以下是南海的自述:

有些年轻人觉得背上房贷是很大的压力,对买房有抵触情绪。但小时候,我们家就经历过好几次房产置换,所以我对买房很熟悉,觉得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大三的时候,杭州房价迅速上涨,全民摇号狂潮。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开始痴迷买房,所以开始主动从自媒体了解楼市,也加了一些杭州购房者的群。

当时,有个玩比特币的学长,喝酒聊天的时候,经常劝我们,如果有钱,可以去投一些虚拟货币。我觉得比特币离我太遥远了,但比特币的涨跌和房价涨跌有些类似,所以我慢慢开始考虑,不以一个住房者的需求去考虑,而是以一个投资者的需求去考虑买房这件事。

大四回杭州实习的时候,家里有一些闲钱。在房地产信息中浸染了一年,学习了各种群里的实际操作的我,跃跃欲试。我跟父母说,我想买房。

当时父母倒是没有直接反对,但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已经没有改善住房的需求了,也不想徒增房贷。我用了点策略,跟他们说我毕业后大概率要回杭州工作,而且和女友感情稳定,很快就会需要婚房,也向他们传递了买房可以投资,并不一定要自己住的观念。

我父母比较民主,我们开了家庭会议,探讨了可行性,也计算了手头的流动资金。最终,我父母同意了我的看法,我有了*套房。那一次,我们把家里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投了进去,而且月供压力瞬间提升。

在这种状态之下,我马上开始思考下一步。在学习了很多买房投资人的案例后,我又一次升华了,我发现,在好的市场环境下,应该把房子像股票一样去运作。

投机客经常会把房子买进卖出,虽然有些时候也会亏钱,但没关系,就像股票割肉一样。最终,他们会把手上的老房子全都抛掉,留下一些新的、地段好的、品质有竞争力的房子,保证手上的房子保值率和升值潜力一直是最高的。

当时,家里有一套10年前买的商品房,种种考虑下已经是非优质资产了。我建议把它卖掉,这是我和父母观念的第二次冲突:父母认为,那套房子能提供可观的租金收入,是一项很稳妥的投资。贸然卖掉,实在是太激进了。

我用股票的思维去说服他们。那个小区的行情呈下降趋势,很难卖出合适的价格,未来一定是贬值的。在当前的窗口卖掉,心痛一时,但可以空出一张房票,账上也能多出一大笔现金。

卖掉那套老房子之后,家里已经没有首套房名额了,只能全款买房。当时,我是以婚房的标准去挑选下一套房子的。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情况下,我想复刻自己*套房子的方式,去摇号。但摇了很多个楼盘,都摇不到。

这么多年交流下来,我和买房群里的很多职业炒房客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向他们请教,摇不到号怎么办,他们告诉了我一些灰色地带的操作方式,去如说去农村找很多有杭州户口的老人,给他们一点好处费,把这些老人的身份证拿过来,以他们的名义去摇号。

当时我做了一个判断,我是以家庭为单位购房,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责任,不适合去做这种比较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因此,我没有采纳职业炒房客的方法,还是自己老老实实摇号。

但我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摇中,于是我开始考虑二手房。那时杭州二手房最贵的时候,很多人上来就会告诉你,千万不要考虑二手房。但我结婚的需求比较迫切,所以就开始研究,怎么才能“一房一价”地考量,去买到一套有优势的二手房。

我的经验是,首先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区域,但不要选择该区域标杆式的*质的二手房。因为这样的优质资产,在房价飙升的环境下,已经透支了升值潜力。应该去考虑该区域里次优选小区的二手房,价格会比较实惠,并且往后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升值潜力。

现在,我已经结婚,妻子和我的收入上升,也准备迎接小生命了,所以我即将开启第四个购房计划,置换成一个更大的房子。有了之前三套房的经验,我的选择面变得非常广。

父母那一辈在购房上的想法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义务帮父母扭转他们在房产投资上的观念。因为最终,我们买卖房产带来的收益,不仅可以供养整个大家庭,还能改善父母的养老环境。

(叶夏、南海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