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会员
0404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30日消息,康朴生物医药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朴生物医药)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领投,老股东北极光创投、龙磐投资、沂景资本、锐合资本、银杏谷资本继续支持,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两款国际进度领先的分子胶-蛋白质泛素化降解产品的临床推进,以及多个管线的临床前研究。
康朴生物医药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行业经验的创新药开发资深专家团队及运营团队。立足创新驱动,聚焦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等治疗领域,康朴生物医药以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分子胶-蛋白质泛素化及其降解技术NeoMIDES®和SelPDEiS®、X-SYNERGY®等自主专利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开发面向全球、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免疫调节创新药物。
康朴生物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戈传生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感谢本轮投资人对公司研发成果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以及老股东们持续的鼎力支持。本轮融资将加速推进我们核心产品的国际临床研究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分子胶-蛋白质泛素化降解等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期待与投资人和药企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加速产品的国际化布局,早日造福全球患者。”
一村资本合伙人赵江华表示:“康朴生物聚焦新一代分子胶-蛋白质泛素化降解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其管线布局在全球属于第一梯队,有望打破BMS/新基十数年在该领域的垄断。KPG-818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美国IIa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3月完成全部患者入组;KPG-121计划在美国启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全球多中心II/I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此外还有多个管线即将陆续进入临床阶段。一村资本非常期待康朴生物的管线能够在临床上快速推进,造福更多患者。”
凯乘资本创始合伙人邹国文博士表示:“非常感谢康朴生物医药团队对凯乘资本的信任及各位新老股东的大力支持,很荣幸能够助力公司完成本轮融资。公司创始人戈博拥有丰富的分子胶药物研发经验,曾深度参与来那度胺、泊马度胺、阿普米斯特等重磅药物的研发过程。康朴生物医药目前布局了一系列差异化的分子胶产品。我们相信在戈博的带领下,康朴生物医药会打造成为国内分子胶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国际靶向蛋白降解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0329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9日消息,高端装备核心部件制造商和超高装(中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超高装”或“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中山火炬华盈、万联广生、立湾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超导加速腔生产产能,并推动小型反应堆壳体、小型运载火箭贮箱产品的落地。
和超高装研发的部分型号超导腔产品
和超高装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精密器件制造平台,主要研发制造应用于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同位素药物装置的超导加速腔,以及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的特种零部件及装备。
和超高装的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何景山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超导加速腔制造的专家,公司核心团队来自焊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实验室,在特种焊接、表面处理等方面积累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曾研发制造出我国首支纯铌9-cell射频超导加速腔,打破国外多项技术垄断。
经过数年的发展,和超高装形成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金属表面微纳米处理技术、高端部零件加工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核心产品超导加速腔产品已实现量产。未来,随着高能物理、癌症医疗、同步辐射光源、核废料处理等重大科研设施的建设,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和超高装创始人何景山教授表示:“团队成员在过去十年里,率先完成了低温超导材料的产品化,解决了国家大型科学基础设施中部分核心部件的卡脖子问题。下一个十年,和超高装将结合更多的尖端加工技术,拓展多种高端装备结构件产品,助力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水平提高。”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随着科技创新逐步进入中水区和深水区,中国在底层基础科技进步上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原创性技术。和超高装作为国内的超导腔体焊接领域的头部团队,研发的超导腔产品硬科技属性极强,是很多大科学装置、大国重器装备的核心部件。我们相信,和超高装团队还将一如既往地深耕硬科技,为国家大科学装置的进一步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0321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8日消息,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音浪智造」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资方为个人投资者。音浪智造创始人兼CEO崔巍表示,本轮融资所得资金,主要将用于市场开拓和团队搭建。
音浪智造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本地生活领域技术与运营方案提供商。公司创始团队不乏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背景,有着丰富本地生活直销toB行业经历;此外团队有多位来自前美团到店事业部、优选事业部、美团外卖等业务的成员。
音浪智造在去年9月底拿到抖音官方服务商资质,这也是宁夏地区第三家官方认证的服务商。据崔巍透露,此后,宁夏地区服务商逐渐增长到约三十家,但如今一年过去,已经经历过一波洗牌,当地仅有包括音浪智造在内的有限几家服务商有较强盈利能力。
业务层面,音浪智造目前单月GMV实现约400多万元,计划到年底实现单月1000万元GMV的目标,尝试开拓20个新城市,完成从1到10的业务测试。目前公司有两种盈利方式,面向餐饮休娱行业,采用代运营的佣金模式;面向综合获客行业,则以广告营销推广模式。
目前,音浪智造已服务200余位商家,服务门店数超过500家,领域聚焦餐饮、休闲娱乐。崔巍告诉36氪,音浪智造计划采用地推+重运营方式拓展全国市场,接下来将重点开拓长三角地区市场,并会从省会和大城市渗透。
0311
中国互联网大厂“苦加班久矣”,这一原本正常回归双休的决定,反倒没有迎来一片欢呼声。取消大小周,甚至996,打工人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今天,是快手1.6万员工回归双休日的第一天。
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都计划好了,吃饭、逛街、蹦迪,一样不能少。”小茵刚刚入职快手不到一年,却恰好赶上了快手施行以及取消大小周的两次调整。
“你问我这两次前后的心情如何?公司要决定大小周,拒绝有用么?我就是一个打工人,只能接受加班啊。”小茵告诉盒饭财经,她的心情如同做了一趟过山车,从愤怒、煎熬、到无奈、接受,到现在终于觉得要回归正常。
与小茵雀跃的心情不同,凉生更多的是担忧。28岁的凉生,去年在西安首付买了一套房子,每月5000的房贷压力,让他不敢喘一口气,但快手施行的大小周,反倒让他的压力得到减缓。“周末加班大多是培训、内部分享,工作量相对轻松,还能拿双倍工资,我何乐而不为呢。”
6月25日下午,快手突然宣布自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快手内部又将大小周称为“聚焦日”,今年1月开始试运行,还不到半年。
而在快手之外,互联网大厂中,腾讯算是第一个打破加班规则的公司。
本月初,脉脉上一则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群加班管理机制的通知引起围观。通知显示:团队严格遵守“周三健康日”晚6点下班的作息要求,并且周三以外的工作日,下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9点;全面双休,严禁周末两天连续加班;如有特殊需求,需提前发邮件报备,经由领导审批。这则通知,生效时间是6月14日,而腾讯的员工已经证实。
然而中国互联网大厂“苦加班久矣”,这一原本正常回归双休的决定,反倒没有迎来一片欢呼声,凉生的担忧并非孤例。
6月17日,在字节跳动举行的一场CEO面对面活动上,内部调研近一周的关于“字节要不要取消大小周”的问题原本有望得到解决。但结果却出乎意料,1/3支持取消,1/3不支持取消,还有1/3弃权。
微博、知乎、脉脉上对于大小周、996、007等加班文化的辩论更是激烈。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大家嘴上很抗拒,身体却自愿加班?取消大小周,甚至996,打工人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01
干嘛跟钱过不去?
“现在哪家互联网公司不加班?我来快手才半年,早就习惯了。”
和大多数进厂的打工人一样,凉生在面试时也被问到过抗压能力,以及是否愿意加班的问题,但他当时没多想,觉得只要能进去,加班不是问题。
凉生称,早在投简历时他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用更多工作量换更高的工资。而即便没有大小周,他每天加班的时间也是超过2、3个小时,凌晨下班几乎成为常态,对于加班严重的文化,他并不赞同,但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却做到了坦然接受。
“我要还房贷,还有每月3500的租金,吃、喝都需要花钱吧,哪有那么多时间抱怨,现实很残酷的,你必须挣钱。”
“而且真的取消大小周就能获得正常的休息时间吗?”在凉生看来,互联网大厂的加班从未轻松过,在工作量不变、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取消大小周并不能提高效率,如果工作真的多到做不完,一样要带回家做。
凉生称,现实情况可能是“周末在家抱着电脑处理一堆事情,又没有加班费,活儿还照干。”
反对取消大小周的还有来自字节跳动的君阳,他告诉盒饭财经,“入职时明明offer谈的都是月收入XX,来到公司后被HR生生拆出了房补(住在公司附近)、电脑租金、加班费。没了这些,工资根本没什么优势。”
君阳称,在公司的两年多来,他很少有晚于晚上9:30之前下班的经历,遇到大项目或者项目倒排期,晚上加班到12点也是常有的事。上次有一个字节的实习生因为零点睡了不能相应其他同事的工作,本来是挺正常的一件事,但竟然传遍了整个公司,还登上了热搜,“实习生一战成名,何况我们这些老员工,更不敢掉以轻心了”。长时间的加班对身体的透支是一部分,但导致人精疲力尽的,是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压力,不但要如期交付项目,还要在紧张的排期中保证线上不出问题。
大小周固然不好,但也是互联网人高收入的来源。在现在实行大小周的情况下,君阳大周(双休)可以回武汉,小周(单休)加班一天,而且周末加班相对比较轻松,工作强度远没有正常工作日来的紧张刺激。同时,这一天的生活费、打车费都由公司报销,还有两千左右的加班费。“所以,为何不愿意取消,道理很简单,加班一天的收入在四位数以上,一个月加班两三天,就能挣到小1万,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君阳的担忧是,以字节的节奏,他认为公司不会因为取消大小周而因此放慢整个公司前进的速度,部门每个月定的KPI也不会因此减少,该干的工作一样得干。如果说工作量不减少,只是压缩到了工作日五天内,反而这五天特别累,周末的加班费还没有了,“这样我们其实就是全员降薪了”。
可见,吐槽归吐槽,真到动刀动枪时,一部分互联网人是用脚投票,收入才是现实。而且身处其中的多数人是不相信,取消大小周、强制下班,真的可以让他们减压。
02
不想被公司“白嫖”
年轻人从来不是拒绝加班,是拒绝不给加班费的加班。
接受采访的多位反对取消大小周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对盒饭财经表示,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周末加班工资翻倍,取消大小周意味着每年少挣22天X2的工资,因为大小周的加班工资是写进劳动合同里的。这种劳动合同会写明周末需要加班16个工时,按照个人平均工资支付节假日两倍加班费。
如果以月薪3W来算,单天工资30000/21.75(月法定工作日数)=1379元,2天加班工资就是1379×2(天)×2(倍)=5517元。这个金额基本上可以在北京5环以内,租个不错的主卧了。
而对于一些薪酬更高的员工来说,周末加班的收入,一年可能超过10万。是否选择加班,在打工人可供决策的范围里,金钱成了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互联网大厂最新应届生薪资一览
据后浪研究所报道,在offershow上,有人曾爆料互联网大厂最新应届生薪资。在表中,sp代表更高级的offer,优质生源优先推荐,ssp则代表最高级的生源。
如果数据来源属实,大多数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岗应届生,起薪都在14000元左右,一年能够拿到15或16薪,年薪平均在20万左右,sp能拿到30万,ssp普遍能拿到40万年薪。拼多多开出的年薪最高,最普通的技术岗都在40万以上。另外再算上涨薪速度,入职三年就能够凑齐首付,六年全款买房,达到其他行业十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但在这些高薪的技术岗位之外呢?加班也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收入么?
员工拿着两倍工资,完成的是两到三个人的工作量,看似获得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但如果计算时薪,事实上并不划算。
假如一名员工月薪 15000 元,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大小周的加班状态下一个月工作24天,如果公司正常发放加班工资,一个月折合17759元,时薪是60元。而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事实上互联网产业整体平均薪酬在9296元,其中,网络游戏的平均薪酬最高,为10054元/月。而从时薪来看,45.2%的互联网公司时薪都在20-50 元,36% 的互联网人时薪甚至在 20 元以下,仅有18.8%的互联网人时薪在50-100元。
作为对比,截至到2020年,在星巴克兼职的时薪是17.5元,麦当劳的普通员工时薪是 17 元。
第二个理由是,即使全面取消大小周,他们担忧工作量并不减少,加班就无法避免,本来是有加班工资,现在反倒被公司“白嫖”。
王茜向盒饭财经吐槽,“如果你的工作量没变, KPI 和 Deadline 也没变,你就不可能做到双休。公司多以结果导向为目标,更在意你的目标有没有完成,是否有结果。有些公司虽然严格执行双休,但是工作量没减、加班还要审批。如果你工作没完成,想要加班,老板会有一万个理由拒绝,认为你效率不高。但如果你选择躺平,换来的又是业绩不达标、任务完不成,开会总结的时候,死的还不是你自己。”
除了担心工资少了,被公司白嫖了,还有人时刻盯着身边的同事,他都行,我不行,这怎么行?要是同事仍然加班、坚持内卷呢?
大多数的工作都涉及到团队配合,当遇到跨部门协作时,在时间、效率上都需要配合上下游业务部门。当固有的工作模式(晚上和周末加班)和沟通方式(24 小时 on call)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使取消996、大小周,但工作习惯并不能轻易改变。为了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大部分人还是要相互内卷。
高薪背后,加班、过劳、挤压个人时间是年轻人要付出的代价。但与代价所对等的,多数人不是反对996、大小周,而是反对996、大小周,钱没给够。
“只要钱给够,007都是享受。”凉生调侃到。
03
速度≠效率
为什么原本崇尚自由、平等,追寻梦想的互联网行业,变成了过劳重灾区?
2019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加班:互联网企业的工作压力机制及变迁》的图书,作者是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系副主任梁萌,她通过对易万公司的详尽调研,回答了这个重要问题。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出现了代际分化,2012年是一个分界线。第一代老牌大厂崛起于2000年前后的PC时代,包括百度、阿里和腾讯。第二代互联网大厂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代表是字节跳动、美团、滴滴、拼多多等。从它们开始,互联网公司进入小步快跑模式,产品在最短时间内上线,抢占市场,再快速迭代。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速度。
“迭代是在往前滚的,如果耽误了一天可能下一个迭代就会耽误事情……你请一天病假可能这件事情就转不好,因为只有你负责。每个人都是在快跑,小步快跑,所以压力会更大一些。”
百度、腾讯们也曾置身于极度高压的状态下,华为、58同城等公司曾因推行狼性文化、奋斗者协议、自愿无偿加班等工作制度,一度引发舆论抵制,但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水花。如今,与新一批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他们反倒成了相对不那么苛刻的企业。
阿里的内部论坛,可供员工及时反映问题,不满意直接贴上去,有人会来处理;腾讯则一直有午休的传统,中午一点到两点,办公区会关灯,大家可以休息一会儿,996、大小周的舆论骤起,并非从他们这里引起热议。
真正让996、大小周这些名词走红,并与打工人、社畜、奋斗逼、内卷等相互绑定,一起成为互联网热词,进而在更多公司推行的,是字节跳动。
自2012年成立起,字节跳动就一直保持着大小周的工作传统,对于一家处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公司来说,大小周贡献了重要的动能,它保证了字节跳动的组织能力和快速行动能力。
2018 年, 短视频大战打响,一向佛系的快手,甚至硬生生被抖音从双休逼成了大小周,但互联网企业很会造新词,快手称其为“聚焦日”,当时快手人力负责人刘峰称,这一决定是“为了让前中后台配合更加紧密”。
卷,简直太卷了。
这还不止,2019 年, 在线教育如火如荼,甚至逼得作业帮、猿辅导的辅导老师们凌晨还在和家长们聊续费。
但相较于去年生猛的社区团购,这才是小巫见大巫。“和去买菜的同事聊了下,他们最长的持续工作时间达到30H,比007还恐怖,基本睁眼就工作,闭眼睡觉”
“多多买菜太恐怖了,从11月开始到现在50天了,都没有休息过一天,早上11点上班,下班时间平均都是凌晨3-4点,还有到第二天早上的情况。”脉脉平台上的留言,大同小异地提着一点:生鲜行业,加班加点连轴转是常态。
这才不到一年,提倡996是福报的互联网大厂,就开始反思甚至取消加班文化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可能是受到舆论的影响,年轻人过劳严重已经引起监管重视,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突然发现加班已经无法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了,因为加班根本解决不了发展上的瓶颈,同时还会带来更高的加班成本和员工抱怨,互联网公司很快将会从劳动密集型阶段走向拼创意密集型的阶段了。
0310
新芽 NewSeed 7月5日消息,跨境电商SaaS领域服务商积加7月5日宣布完成1.8亿元A轮融资,由云时资本领投,eGarden ventures、嘉实投资、弘毅创投、众麟资本等基金跟投,云启资本,拙朴投资等老股东超额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人才、产品与服务升级、市场体系搭建等方面。
这是积加3个月来第二次获得融资,也是跨境电商SaaS领域迄今最大的一笔A轮融资,显示出投资者对积加高度认可。
光源资本执行董事李正伟表示,增长快,产品优、团队强是目前市场对积加的普遍看法,积加有望成为跨境电商SaaS领域最有价值的服务商之一。
积加创始人、CEO张华俊具有丰富的跨境电商和ERP产品经验,2017年创立积加。他曾在安克创新担任IT负责人,在后续创业过程中亦积累了丰富亚马逊电商卖家资源和经验。
目前有超过 40万中国企业活跃在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市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根据Marketplace Pulse数据,今年1月份,中国卖家占亚马逊新增卖家的75%。同时,随着竞争加剧、平台规则不断调整,头部卖家、精品型卖家的优势越发明显。
张华俊认为,跨境电商早期阶段比拼对平台规则的掌控力,目前比拼产品创新力,即将进入比拼品牌力的阶段。
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超前的认知,积加创立之初就定位在中大型、精品卖家领域,聚焦服务年销售额过亿的中大型精品卖家,针对他们的运营需求和内部管理架构开发出积加ERP 。
通过15年的技术沉淀和4年的产品精深打磨,并将亿级卖家从0到1的经验植入产品,积加产品一推出即受到中大卖家的青睐。目前积加已经服务近千家跨境电商中大卖家,连续三年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在最近更实现了5个月7倍的增长。
目前,积加还将产品线拓展到中小卖家群体(SMB),扶持更多的卖家成长壮大,成为中大型品牌卖家。
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积加产品具备极好的口碑,实现了极佳的用户存留水平。目前积加客户续费率超过96%,远远超过行业平均的60%-80%的水平;客单价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
积加认为,当前和未来品牌出海的三个成功共性分别是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和精细化运营。产品创新是品牌找到价值定位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是降本增效、实现信息破壁共享、开启品牌转型的关键,而精细化运营是实现长期胜出的关键。
基于对业务逻辑的高度理解,积加产品实现了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流流相关”,帮助企业在品牌跨境出海的过程中,“看”得清晰,“管”得智能,“算”得精准。
通过实时数据统计模型,积加产品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展示,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数据决策依据;通过链接新品开发、运营销售、广告策略、客服管理、供应链、财务核算等所有环节,积加实现了实时管控,智能预警,让企业能够更智能、更高效、更快速地进行规范化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嵌入知名财务系统,积加产品可以安全准确同步财务数据,让企业及时准确掌控店铺运营情况,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数据清晰可见,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业财一体化。
“我们必须懂行业、懂客户,成为客户的顾问,甚至能引领客户在业务上持续地成长,让入门级的卖家成长为专业的卖家,让专业的卖家成长为超级大卖家。”张华俊在谈到积加的竞争力和行业发展趋势时说,“海外电商走过了低价驱动的粗放式增长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产品驱动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时代。电商商家对服务商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平台与消费者都期望电商商家可以足够聚焦,实现产品与服务层面的创新。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将看到产品型和品牌型电商公司遍地开花,其规模数倍增长,正如天猫与京东分别拥有的30多万家品牌商家一样。近年来,沃尔玛、eBay、速卖通等平台也开始倡导精品化模式,我们服务于亚马逊平台精品模式商家的产品体系,有望成为这些平台商家的样本,这将进一步扩大积加的服务版图。”
目前,积加已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设立20多个运营中心。落点本地化,输出专业指导,助力客户成功。
云时资本认为:“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人才红利、持续的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未来5至10年,中国将出现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与上一代品牌不同,他们天生具有全球化和数字化基因(Born Global, Digital Native),而积加在这一过程中将与他们紧密共生,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平台和引擎。”
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表示:“随着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跨境电商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中跨境卖家精品化转型和数字化迭代趋势愈发明显,积加SaaS收入数倍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团队组织能力和产品理解能力,我们看好其在跨境电商数字化领域产品的领先地位,持续为客户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赋能。”
拙朴投资创始合伙人邵楠表示:“短短几个月时间,积加团队迅速完成落地起量超越的过程,战斗力惊人。再次证明了早期投资项目中人比事重要的理论,我们持续看好支持积加团队”。
光源资本执行董事李正伟认为:“跨境电商赛道是又长又厚的雪道,经历4年时间持续打磨产品,积加在2021年上半年增长飞速,同时保持着极其优异的客户留存和产品满意度,相信积加未来能构建全方位的跨境精品卖家服务生态,持续以产品体验为王,推动中国产品和品牌出海。”
0310
新芽 NewSeed 7月5日消息,近日,智能云财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每刻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MC资本独家投资,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每刻科技已于今年2月获得绿洲资本及金浦投资超1亿元B+轮融资,2020年8月曾获得绿洲资本和博将资本超1亿元B轮融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每刻科技累计获得超过4亿元融资。
每刻科技创始人兼CEO魏美钟表示:“每刻科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继续加大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团队建设,加强生态布局和产研合作,进一步完善营销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2015年成立的每刻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智能财务产品与服务,目前已构建起三大核心产品:每刻报销、每刻档案、每刻云票。2018年之前,每刻科技专注于新一代生态化、智能化费用管理云平台“每刻报销”的业务发展。随着发票电子化进程的加速及会计档案电子化政策的推出,使得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每刻科技于2018年提前布局了每刻档案,并于2019年开始研发每刻云票,每次都恰到好处的踩在了政策的风口上。
本轮融资后,每刻科技将继续快速迭代产品,并计划快速拓展市场。当前,每刻科技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以杭州为大本营,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厦门、南京等地设立了常驻办公点。
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表示:“企业服务一直是CMC资本持续关注的大赛道,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快速发展的企业服务公司将不断成长、成熟,来满足当今中国企业不断发展迭代的业务形态和组织形态带来的一系列需求。每刻科技是一家以费控管理服务为切入点的SAAS产品公司,在财税无纸化的大趋势下,围绕企业财务环节不断开发出如电子档案、云票等产品及服务,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提供多元化助力。每刻的创始团队对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财务管理领域的需求痛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们非常看好公司优秀的产品-需求匹配能力,相信公司能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产品组合与边界。CMC也非常高兴成为本轮的独家投资人,也希望能持续助力公司的未来发展。”
光源资本执行董事李正伟表示:“业财税管理一体化和数字化趋势催生出千亿SaaS市场,每刻科技率先切入费控SaaS,并延展出多场景产品矩阵,真正帮助新经济企业降本增效,重塑企业-员工-供应商之间的云协同关系。团队对业财税洞察犀利,产品化初心贯穿创业始终,打造出高壁垒、高复购的极致SaaS产品。很荣幸助力每刻科技本轮融资,我们将持续陪伴与见证业财税巨头的诞生。”
0310
一幢四层的建筑,透明的360度落地窗,内饰是太空主题的灯光和楼梯。如果不仔细看,不会注意到这是传统餐饮品牌——张亮麻辣烫的旗舰店。这家店总面积1500平米,坐落于黑龙江哈尔滨金爵万象商圈,甚至被称为麻辣烫界的“爱马仕”。
对比之下,2651公里外,落地湖南长沙海信广场的超级文和友,是一个保持上世纪80年代风貌的老长沙大楼。
一个共同点是,两个旗舰店,都打破了外界对品牌的传统印象。网红品牌重塑复古风,传统品牌打造网红风。更重要的是,两位创始人截然不同的理念,截然不同的模式,造就了两个品牌截然不同的风格。
如今,张亮麻辣烫已经开出5800多家店,超级文和友只开了3家店。而在资本市场上,张亮麻辣烫从未融资,文和友已经融资两次,并有传言说其估值超百亿。
看似与麻、辣、烫没有太多关联的东北,据媒体报道,在16.1万家麻辣烫企业中,东北三省相关企业总和达到4.3万家,占比达到27%。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更是走出了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可以说,东北虽然没有类似文和友的超级文化IP,但却出现了普适性更强的麻辣烫产业。
东北的麻辣烫土壤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地域差异一直是永恒的话题。有趣的是,在不少外地人心目中,东北三省几乎没有差异,像是一家人。更有人开玩笑说,支撑东北的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是“直播”。
而文化娱乐底色很强的长沙,诞生网红品牌文和友、茶颜悦色、三顿半咖啡,不足为奇,但以烧烤著称的东北,放弃本地小吃,做起了麻辣烫的生意,是很多人没预料到的。
源于川蜀之地的麻辣烫,和烧烤,这两个口味相差极大的品类,在东北地区一样受欢迎。一切的前提是,口味经过改良之后。
如果不是去四川出差,张亮还不知道有“麻辣烫”这个小吃。十多年前,张亮发现在成都、重庆街边,很多人在吃红油锅底的简易“火锅”,当地人叫它“麻辣烫”。感受到口味的新鲜,他便留下在当地学习麻辣烫的做法,主要是汤底的熬制。
但回到哈尔滨宾县后,口味的差异难以调和,重麻重辣的口味和喜咸喜甜的东北口味相悖,店铺几乎开不下去。“冬天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也不能在外面吃”。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麻辣是最有攻击性味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麻辣更能让人有口味成瘾性。”事实证明,这个口味对于全国各地的人来说,并不都适用。
后来,张亮将东北的猪骨汤和川蜀的麻辣汤结合,改良后的口味让更多的东北人接受,店铺也逐渐有了名声。当时的张亮麻辣烫发源地,哈尔滨宾县,还只是一个小村子。有一个说法是,“一个人干,全村子人都跟着干”,正因如此,起初所谓的加盟店都来自于亲戚好友。
不容忽视的是,细数市场上的麻辣烫品牌,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小蛮椒麻辣烫的创始人都来自东北。如今,活跃在全国的张亮麻辣烫加盟商,东北人的比例占很大一部分。
“有一对沈阳的中年夫妇,上午11点多去赶火车,我们十点半才开业,就很着急地在店里打包了一份带走”,麻辣烫甚至成了东北人的日常便餐,张亮麻辣烫联合创始人姜佰东告诉Tech星球,相比于奶茶和咖啡,东北的麻辣烫市场土壤确实足够肥沃。
只做加盟,不想上市
放眼资本市场,新茶饮、咖啡、兰州拉面,俨然成为VC投资热捧的香饽饽,麻辣烫还算不上是资本的宠儿。但在过去13年,也有很多家资本找上门来,想要投资张亮麻辣烫,无一例外地吃了闭门羹。
资本市场上的故事,张亮团队觉得乏善可陈。而另一家杨国福麻辣烫,对于资本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这两个位于麻辣烫行业金字塔塔尖的品牌,目前在全球分别拥有5800和6000家店。
“我们认为还没这个必要”,还没想好要不要让资本进来,姜佰东告诉Tech星球,做餐饮我是轻车熟路的,资本的游戏不是很能玩明白。事实上,在姜佰东提到的资本中,不乏投过很多餐饮品牌的龙头机构。
市场上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同一个赛道,当有两家品牌分别占据半壁江山后,老三很难生存或打破原有格局。
汉堡王2005年进入中国,彼时,国内的西式快餐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主的竞争格局,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超3500家,麦当劳达到1400家,后来者汉堡王,目前无论是店铺数量和品牌认知度,都不太具有竞争力。
反观麻辣烫的市场,除了张亮、杨国福传统麻辣烫外,以小蛮椒为代表的新式麻辣烫品牌正在奋力奔跑在另一个模式上。截止目前,据天眼查显示,小蛮椒共融资三轮。其中,天使轮投资方「番茄资本」投过霸蛮米粉、巴奴毛肚火锅、阿甘锅盔等连锁餐饮品牌。
和传统麻辣烫品牌不同,小蛮椒是以外卖为切入口,砍掉原有占六成销售额的堂食,打造60平米的店铺模型。据36氪报道,小蛮椒打造的60平米店铺模型,平均日翻台率可达到12次,人均消费26元。
张亮麻辣烫联合创始人姜佰东告诉Tech星球,看到一些新品牌的崛起,他们也会内部学习讨论,“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会学习,看看现在市场的风向,以免固步自封”。
新品牌的崛起,并没有影响张亮麻辣烫继续以加盟店的模式,开疆扩土。“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我们打算在海外市场,三年内做到一两百家,现在新加坡等地都还很受欢迎”,姜佰东告诉Tech星球。
值得一提的是,张亮麻辣烫的加盟费在省会和一线城市是19800元,其他地区仅为一万元。一位加盟商老板向Tech星球介绍说,开店前会去哈尔滨总部统一培训,怎么熬制汤底,怎么炸辣椒油和麻油等,一周培训结束,就可以上岗了,“除了汤底、辣椒油、麻油,其他都是门店老板自己采购”。
相比之下,另一个品牌,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更细分,价格更高,对供应链的把控更加严格。
杨国福麻辣烫的一位招商经理告诉Tech星球,2018年前,杨国福门店的利润能到45%以上,2018年后利润降到35%,而这10%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杨国福对供应链的把控。
据红餐网报道,杨国福麻辣烫2018年建立了四川成都研发生产中心,占地48亩,配备调味料研发中心、智能厨房实验中心等,生产的火锅底料和粉料包产品可满足20000家门店的原料供给。
“以前做得好,三个月能回本,调料统一供应后,三个季度才能回本”,上述招商经理如是说。
宁可等三年不开业,也要选好的店面
对于加盟模式来说,店铺选址是前期最重要的一环,每一个店铺都可以是品牌的广告,进而才能形成标准化。
姜佰东告诉Tech星球,开拓一个新市场前,张亮团队的方式是先在当地开个直营店做示范,再由分公司驻点服务当地加盟商。一边安营扎寨,一边攻城略地。目前,张亮麻辣烫全国有27个分公司,分管当地的加盟店。
Tech星球走访一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张亮麻辣烫店铺,这家店2015开业,店铺不到100平米,当时的装修费是每平米900元。由张亮总部统一管理装修,以确保店铺风格统一。这家店每500g定价25.8元,该店的老板告诉Tech星球,店铺租金是一年36万,算上加盟费、装修费,前期投资了45万。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曾经历一次小范围换址。起初是在地铁站出口,人流量大,但相应的租金也贵。2020年,被一家24小时连锁便利超市取而代之,才改到现在位置偏里面的地方。“开业至今,每年能赚十万左右”。谈及换址原因,老板告诉Tech星球,和总部的五年合同到期了,现在的位置也是总部选的。
“有的地区,宁可等三年不开业,我们也不会让加盟商去的”,姜佰东提到,作为加盟连锁品牌,门店的存活率是首先要考虑的,选址的宗旨是两家店不能抢同一个商圈。
通常来讲,菜品单价是根据房租和商圈消费水平而定的。另外,在选址时,需要考量堂食+外卖的综合营业额,能否和房租匹配得上。
开大店不是做城市名片,为了提高客单价
毫无疑问,文和友已经成为长沙的城市名片,是外地游客的新晋打卡地,也是老长沙人的时代回忆。用文和友创始人文宾的话来讲,文和友的愿景是做中国餐饮界的“迪士尼”。
起家于哈尔滨的张亮麻辣烫,也被同行看作是行业的“领头羊”。在哈尔滨的四层大店建成开业后,姜佰东收到了很多同行、朋友的祝贺,与此同时,有很多声音在问张亮麻辣烫是否也在走网红探店模式。
针对这一问题,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在开业之前,姜佰东确实找了一些KOL来探店,效果是不错的。在抖音上搜索“张亮麻辣烫金爵万象店”话题,有14.9万次的播放量,相比于其他店铺的话题播放量,高出了几十倍。
“后来就发现很多人都去这个店面打卡,我们也没想到”,因为这不是张亮团队的初衷。
张亮麻辣烫的旗舰店虽然有着网红的装修风格,但姜佰东透露,并不想把它变成打卡地,更多是为了提高客单价。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文和友还是张亮麻辣烫,起初都源于街边小吃、小作坊,但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大,房租、人力一直在上涨,低客单价承担不起高昂的成本。
因此,开大店,很大意义上被姜佰东看作摆脱路边摊形象,提高行业客单价的举措。
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省会,张亮麻辣烫在哈尔滨的客单价是最低的。再加上黑龙江遭受了两次疫情黑天鹅的袭击。“去年一整年几乎都是至暗时刻”,一位哈尔滨的加盟商告诉Tech星球。据姜佰东透露,开大店,也是想让加盟商看看在低客单价的地区,也能卖出好的营业额和高端的食材。”
在哈尔滨金爵万象的店里,菜品定价依然保持在16.8元500g。提高客单价的方式,是拓展高端品类。在一层,有一整面墙摆放得都是食材,超过100种。波士顿龙虾98元一只,小龙虾2元一只,大虾2元一只,螃蟹5元一只,鲍鱼6元一只......
一位曾去过的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他花了198元吃了一次,够三四个人吃。“麻辣烫配波龙,确实忍不住想尝试一下。”这也意味着,哈尔滨麻辣烫的客单价可以提高到上百元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1500平方米的店面,装修费就是几百万,再加上商圈的高租金,大店模式的麻辣烫能不能吸引消费者,姜佰东是有顾虑的。毕竟,反观友商,在哈尔滨的客单价只在十几块钱。
没想到的是,效果超出了团队的预期。“网红的装修风格吸引了很多人,覆盖70后至00后这四代人”,营业额最高达到6万多,平常能保持在3-4万左右。
从路边摊,到固定食材,再到DIY食材,几十种调料,麻辣烫行业从东北出发,经历了从0-1、1-10的过程。
除了地域环境的“冷”,“老铁文化”似乎承载了外地人对东北地区所有的想象。不过,相比于长沙的古老城市建设,哈尔滨的俄式建筑,大连的欧式风情,都仿佛有变成网红城市的更大可能性。
可明显的对比是,长沙不仅多次上榜旅游热门地,并出现了文和友、茶颜悦色、三顿半等一众新消费品牌,成为年轻人和投资人的心头好。而东北的旅游旺季仍旧集中在冬季,也没有在实质上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或许传统麻辣烫的商业模式转变后,会成为未来东北新消费的出口。但至少,现在还不是。
0309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这句话出自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之口。近日,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道,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
他解释道,“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7月2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华为内部人士回应称:“Huawei Inside模式目前只是三家,不可能也没有精力与所有车企都用这种模式。”
在这个搭上华为概念就能起飞的年代,鲜有人敢站出来说不接受华为的技术。比如小康股份联手华为卖车后,年内股价上涨超过200%。还有靠一支自动驾驶视频出圈的北汽蓝谷,以及只见宣传未见实车的长安汽车,股价也是一路狂飙。
资本疯狂的背后,车企与供应商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汽车企业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打得招架不住时,华为、百度等一系类的科技公司转型为技术供应商,看似是为车企雪中送炭,但两派人很难交心——车企担心沦为科技公司代工厂,科技公司担忧车企会过河拆桥。
这场博弈才刚开始,华为只是一个缩影。
一、上汽为什么拒绝躺平?
上汽的意思,是要拒绝与华为合作吗?
其实不然。早在2018年,上汽集团就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汽车电动智能化,与智能驾驶等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与研发。双方是有合作协议在先。
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那句“不能接受与华为自动驾驶合作”的争议言论之后,陈虹进而解释,我们不接受任何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多是合作。我们和华为在5G方面有很多合作,今后在互联生态方面也会有很多合作;百度也是,我们这次软件开发者大会,百度相当重视,也有很多合作。
也就是说,上汽拒绝的是采用“供应商整体解决方案”这种合作方式,而非拒绝与华为合作——俗称,拒绝躺平。
在过去,主机厂生产一台汽车,可以连设计都外包出去,自己只需要从供应商那里采购现成的零部件。按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的说法:“传统的车厂的看法,基座是车,会做很多小盒子,来一个功能加一个盒子。”而这个盒子,就是来自供应商所谓的解决方案。
但是,自动驾驶功能并没有这么简单。从感知系统,到算力平台再到车辆控制,需要是自下而上的完成整个功能的定义。尤其是涉及量产车型,不像测试车外挂一些激光雷达,在后备箱接几台计算机,简单粗暴了事。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谁来主导,或者说谁是老大?
特斯拉最早的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 1.0就是由博世来帮助完成,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数据才摆脱供应商,进行自研算法软件。同样,理想汽车也是从早期采用Mobileye的解决方案,转换为自研方案。
“以往改一个功能反馈过去要好几个月,现在自研3、5天就解决了。”一位理想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虎嗅。短期来看,新品牌采购现成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相当于走捷径,但在迭代速度上会相对滞后。长期来看,车企会可能会在行业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甚至被供应商卡脖子。
有趣的是,上汽虽然不采用华为的解决方案,但仍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在深入合作。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资成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
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智己汽车首款产品智己L7,正式开启预售,官方预售价为40.88万元。这款车最大亮点之一是号称门到门自动驾驶功能(Door to Door Pilot),据报道该功能是来自“第三方供应商”Momenta的技术方案。
巧的是,在车展上介绍智己汽车AD智能驾驶系统的高管,是智己汽车智能驾驶项目高级总监脱悦,但她同时是Momenta设计总监。一位自动驾驶业内人士告诉虎嗅:“这是被智己借过去介绍AD而已,挂了一个智己的title。”
问题来了,为什么Momenta的方案可以用,华为不行?
据官方消息显示,今年3月,Momenta完成5亿美元融资,由上汽集团领投。类似的操作还出现在国产芯片公司地平线身上,早在2019年,上汽参与了地平线的B轮融资,一举成为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在今年2月,双方又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稍微扩展一下,在电池领域上汽的砸钱逻辑也没变。不久前在美国借壳上市的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上汽也参与投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还表示:“国内投资了清陶,我们是它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在2021资本市场沟通会上,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还对外透露称:“截至目前,上汽金融投资业务总体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
疯狂“撒币”,换来的不是投资回报,而是用股权换来的话语权——智己汽车的高层在采访中就向媒体表态:“上汽是Momenta的黄金席位客户”,要知道Momenta的股东中包括丰田、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国际巨头。股权能换产能,在当下这个汽车圈早已是潜规则。
按理来说,传统车企与供应商就是甲方和己方的关系,凭一纸合同连系在一起。你要么靠实力说服对方,你要么就靠钱来说服对方。华为方面曾公开表示,不会控股任何车企。相反,车企也不可能控股华为,两者要维系关系全靠,相互信任。
二、除了股价,华为还能给什么?
“在合作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赛力斯这个牌子”,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虎嗅。
目前,市面上能够买到,并且与华为有直接技术关联的产品。一款是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SF5,一款是北汽新能源旗下的极狐阿尔法S。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极狐是北汽底下的,可能以为是华为底下的”,一位自动驾驶业内人士告诉虎嗅。无论是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还是消费者的情绪来看,华为对于这两个新品牌的新产品,带来的更多的是——品牌赋能。
所以股价繁荣背后,是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尴尬。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车出来,媒体都不提车厂了,关注度全在华为的自动驾驶。”或许,这种强势并不是华为想要的,至少不是有意为之。
正如任正非所说:“即使我们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也不能独霸天下,我们不要树敌过多,要多交朋友。我们立足建立平衡的商业生态,而不是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我们努力通过管道服务全球,但不独占市场。”
按照华为官方信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将华为公司的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目标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2021年华为组织架构
“对于车企而言,想要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的自动驾驶团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重头开发或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需要承担最终无法实现的巨大风险。”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告诉虎嗅。
按照目前已经落地的项目,可以将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华为智选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
华为智选模式的作品,是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售价21.68万元起,出自于小康股份旗下品牌赛力斯SF5。相比其他普通车型,华为智选版增加了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HUAWEI HiCar互联系统,以及HUAWEI SOUND音响系统。该模式主要是智能化功能的加持,合作深入程度相对较浅。
Huawei Inside模式的作品,是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预售价则为38.89万元起,是北汽新能源的新品牌。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将搭载华为自动驾驶ADS系统,具备城区自动驾驶能力,并且内嵌华为鸿蒙系统。该模式,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智能化领域深入合作,但仅局限于高配版本车型。
这两个品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刚刚成立不久,急需品牌背书,并打开销路。根据乘联会的统计,赛力斯SF5在2020年的销量为732台。极狐品牌的上一款产品极狐αT,去年累计销量为709辆。
从今年开始赛力斯华为智选版SF5,搬进华为旗舰店销售,而极狐也通过华为自动驾驶快速破圈。一定程度上来说,实现销量转化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5月销量数据显示,极狐阿尔法S普通版5月销量只有231台。虽然考虑到华为Hi版目前没有量产,但高达40万售价的纯电动车,销量空间并不会太高。而赛力斯方面,没有确切的车型销量数据,但母公司小康股份5月总计售出新能源车销量为3038辆,其中还包含了东风小康、瑞驰新能源的销量。
或许短期销量的颓势,是因为行业缺芯片的客观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品牌赋能是否可以见成效,确实需要再给他们一点时间。
三、谁也不愿意当傀儡
宽泛的说,今天的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关系,有点类似以前所说的技术换市场的概念。
过去,汽车企业是和外资品牌进行合作,是让出巨大的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本质上是,一方的技术强、一方的用资源和市场优势去换取技术,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
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协议在北京签署。一方是上海汽车集团(上汽),一方是德国的大众汽车。家喻户晓的桑塔纳,正是双方合作的结晶。
但是,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在中国的日子太过滋润,现成的技术就能够换得高昂的利润,因此中方公司也没有太多动力去搞自主研发。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2000年前,用于消化技术的费用,只相当于技术引进费用的10%,而以日韩两国的这个比例,却是700%。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销量占比,就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上汽集团全年销量约560.05万辆,连续十五年保持国内第一,但旗下自主品牌的销量,在上汽集团总销量中的占比为46.9%。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家合资车企,贡献了上汽销量的半壁江山。
相对来说,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还是高的,一汽、广汽、东风则是合资品牌占主导。2020年,一汽集团合资品牌,为集团贡献了超过八成的销售比重。而广汽集团的合资品牌,则在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近82%;以及东风集团合资品牌,在集团总销量中的占比约为71.77%。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一场转型危机,更是合资车企暴利时代结束的标志。要知道,过去外资车企积累的技术主要在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上。但新能源汽车中,以电池、电机、电控(也称为三电系统)为主的“新三大件”,老牌车企的积累几乎清零重来。
根据业内预测,汽车行业的未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将可能会逐渐变为,下一个时代的“三大件”。所以你会发现,全球的车企都在干三件事:投入资金自己研发、投资或者收购小公司、与科技巨头合作。这些动作背后的原因就是,车企不想做任何人的傀儡。
比如,大众汽车、福特汽车争着投资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通用汽车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团队Cruise,丰田汽车投资了中国的小马智行。
所以,要么你就像特斯拉一样全栈自研,要么你就投资有人才和技术积累的初创公司,要么就是与科技巨头寻求合作。很明显,只有第一种方式才能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0309
新芽 NewSeed 7月5日消息,据36氪报道,福瑞泰克(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泰克”)宣布完成超亿美元A轮融资交易。本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惠友资本、东风交银汽车产业投资基金、云享乌镇股权投资、恒信华业、湖南五矿高创、卓毅资本等,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
福瑞泰克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产品供应商,总部位于杭州,在上海、嘉兴、湖州设有研发、测试、生产中心,拥有从感知、规划到控制的智能驾驶技术全栈自研能力,产品包括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域控制器等。
针对本次投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表示,他们看好福瑞泰克的商业化落地进展,可以和中网投投资的国产车载芯片、传感器、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行业形成良好生态协同,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惠友资本创始人杨龙忠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场景化的应用,主机厂要求供应商不仅具备领先的软硬件及算法技术,更要求过硬的工程化量产能力,福瑞泰克是我们关注到的少有的全面满足本土主机厂对于自动驾驶Tier1要求的本土供应商,近50%的商用车法规AEB项目定点,并开始大规模批量交付,在行业中非常难得。”
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家红表示,福瑞泰克已经与东风商用车、东风柳汽等建立紧密合作。东风交银基金的加入,能够给福瑞泰克带来更多战略资源。
0306
2021年,互联网大厂在游戏行业“杀”疯了。
数据显示,2021年仅过去半年,游戏行业投资高达126起,创下近年新高,数量较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别上涨了34%、157%(受疫情影响)。这其中,腾讯、B站、字节跳动分别以37起、11起、7起的投资数量,位列前三。腾讯投资是最激进的,上半年平均每5天投资一家游戏公司,字节跳动是最肯“砸钱”的,据媒体报道,其为并购沐瞳科技一口气豪掷了40亿美元。
眼看着互联网大厂在游戏行业“疯狂”的跑马圈地,游戏公司老板向南思索再三,没有拿上述任何一家大厂的投资。表层原因是价格没谈拢,但实际情况更复杂。
腾讯和字节,一个手握微信,一个背靠抖音,不论哪边,都有他无法拒绝的资金和流量。他顾虑的是,拿到某一方投资,会影响到未来和另一方的合作。据他讲述,类似的事件正在行业中发生,“得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向南说,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本与大厂谈判,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他“还看不明白行业之后的走向”。
发出“看不明白”感叹的从业者不止向南一个。一位游戏行业投资人告诉深燃,腾讯是游戏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在研发、发行、渠道三大重要环节都具备“断层”优势,即便是位居行业第二的网易,也难以望其项背。
但字节跳动是一个强劲的对手,“相比于阿里、百度,腾讯之所以能把游戏做起来,是因为它除了有流量,还能用社交沉淀用户,而这两点,字节跳动都有”,他表示。
2021年,根据Sensor Tower数据,字节跳动游戏通过并购公司和代理产品,收入已经跻身5月中国手游发行商榜单的TOP14。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字节跳动在游戏方面可以松口气,毕竟直到现在,它还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自研重度游戏产品。
攻防之间,行业瞬息万变。战况最激烈的2021年已过半,腾讯和字节跳动的游戏战争,打到哪儿了?
疯狂投资与暗地竞争
腾讯投资游戏公司的激进状态,到现在还让游戏行业投资人李伟印象深刻。“腾讯今年实在投得太多了”,2021年年初,他分析腾讯游戏投资策略,还能判断出它投资和关注的是此前不擅长的二次元、女性向、SLG(策略类游戏)品类,但现在他已经很难从中摸清规律,“不同阶段的公司、不管有没有过成功产品经验的公司,都在投”。
深燃梳理了腾讯投资的37家游戏公司发现,其中成立时间5年以上的公司达27家,占比近73%,2020年才成立的初创公司仅3家。投资金额中,以战略投资世纪华通斥资最多,数额达27.9亿人民币,该公司于2011年7月上市,是国内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而持股近15%的星海互娱,则是一家2020年9月刚成立的初创公司。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表格
与腾讯游戏交流密切的某游戏公司CEO赵照告诉深燃,2020年,米哈游推出的《原神》以及莉莉丝打造的《万国觉醒》爆火,让腾讯彻底意识到独立游戏的威力,“他们最核心的还是看团队,只要团队有机会出爆款就会出手。投100家,哪怕只有1家跑出来,就赚了。就怕的是还没来得及投,这个公司就跑出来了,腾讯游戏市场份额就危险了”。
“其实也是怕错过一个,字节跳动就抢走了”,一位游戏行业资深产品经理表示。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投资的数量不多,但控制力很强。在2021年上半年的7起投资里,就有3起是并购。
与字节跳动投资团队交流过的向南告诉深燃,面对投资,游戏行业创业者更倾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厂开出的收购价格足够高,能让创始团队直接“上岸”,另一种是公司还不挣钱,战略布局上需要大厂的资源。相比于腾讯,字节跳动在游戏领域根基更浅,如果给出的金额不够具有吸引力,“大家没必要付出得罪腾讯的代价”。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字节跳动投资数量不多,但更舍得砸钱的原因。
目前行业优质团队有限,腾讯与字节跳动少不了正面硬刚。
向南告诉深燃,他熟悉的一个团队,“之前做出过成功的产品,现在两边都在抢,都派出了很关键的说客,把这个团队弄得很头疼”。
“它们正在抢投资、抢优质CP(内容提供商)、抢产品”,上述游戏产品经理总结道。
多名业内人士介绍,沐瞳科技并购案,把双方抢项目的大战拉到了顶点。游戏行业资深投资人冯国超告诉深燃,他了解的版本是,沐瞳和腾讯、字节跳动两边都谈得差不多了,“就看沐瞳一个决定,到底拿谁的钱”,最终媒体报道出来的高达40亿美金的并购资金,或与双方竞价有关。
产品方面的竞争,也暗流涌动。2019年11月,凯撒文化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还披露了腾讯代理凯撒文化多款手游,其中就包含《火影忍者:巅峰对决》。而到了2020年,这款游戏的代理商变为了字节跳动旗下的朝夕光年。不仅如此,到了6月,凯撒文化发布公告,宣布与北京朝夕光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为10年。
一名长期关注游戏行业的人士告诉深燃,这样的例子在行业里并不少。
在有爱互娱被字节跳动入股后,但收购消息正式发布前,财经网就曾报道,有玩家反映由腾讯拥有国服代理权的有爱互娱旗下产品《红警OL》,被腾讯互娱停止了更新,腾讯互娱方面当时的回应是,“我们与研发方已达成一致,将于近期进行持续的版本内容更新。”
据他了解,“今年上半年腾讯代理的掌趣科技产品《全民奇迹2》,数据模型还不错,但一度没有办法去字节跳动那边拿量(指购买流量投放)。这还是代理产品,还不是投资产品就这样。”不过,这一说法未得到双方的证实。
“大厂间的排它性,在产品买量上,互相可能有不畅通的情况”,游戏行业从业者张强所在的公司被字节跳动投资,他对深燃感叹,“把两边的关系处理好,是一门课”。
战况到底如何?
毫无疑问,腾讯仍旧是游戏行业的霸主。外界好奇的是,字节跳动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代理产品等方式,缩小了多少与腾讯的差距。
根据国信证券报告分析,从游戏类别来看,腾讯系游戏的优势在于大DAU(日活)竞技类游戏,其背后的核心是微信、QQ社交关系链,可以保持非常高的互动性和黏性。在团队竞技领域,微信、QQ形成的社交关系至关重要,字节跳动难以撼动腾讯统治地位;而在MMO(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和SLG(策略类游戏)品类,买量(购买流量)重要性凸显,字节跳动与腾讯存在一战之力。
如果简单将“游戏产业链”分为研发、发行(代理)、渠道三大环节,根据国信证券的报告,腾讯占据着国内移动游戏超过六成的份额,每一环节都具有领先优势,研发有天美、光子、北极光、魔方、波士顿五大工作室群,发行有端游、手游两大发行线,渠道有包括微信游戏中心、QQ游戏中心和应用宝在内的三大渠道,拥有巨大流量。
而字节跳动方面,渠道板块,根据国信证券报告分析,字节跳动系APP占据超过10%移动互联网时长,有着不输腾讯的流量;在发行方面,字节跳动推出了以休闲游戏为主导的游戏发行平台“Ohayoo”,据统计,Ohayoo已发布了150款游戏,总量突破了5亿次,在相应领域已经做到头部位置。
而在中重度游戏发行方面,2021年上半年,字节跳动终于拥有了一款独家代理产品《航海王热血航线》。据伽码数据测算,5月份,该游戏流水测算仅次于常居榜首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梦幻西游》和《三国志·战略版》。这就意味着,字节跳动游戏发行终于实现了从轻度游戏到中重度游戏的跨越。
但是,为了推这款产品,字节跳动也砸出了力所能及的资源,不止一位从业者提到,这个流水过亿的产品,营收上恐只是勉强持平。
“它标杆的意义更大”,冯国超告诉深燃,“《航海王热血航线》至少让字节跳动游戏团队知道,一款市面上的头部产品大概长什么样,如何做运营和推广活动。”在他看来,这就和抖音电商找来罗永浩的意义一样,“单纯从ROI的角度来看,砸6000万签下罗永浩不值得,但对这条业务线有绝对的帮助。”
在自研方面,字节跳动迟迟没能推出具有影响力的自研作品,这也是最难短时间补齐的短板。不过通过投资并购,在2021年上半年有了一些起色。字节跳动砸重金收购的沐瞳科技,是中国在海外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游戏市场有着出色表现的公司,旗下产品《无尽对决》在东南亚常居Google Play游戏畅销榜TOP5的位置。
尽管与腾讯旗下王牌产品《王者荣耀》间还有差距,但这起收购案,已经成功让字节跳动在MOBA品类上,追赶上腾讯不少。
来源 / 国金证券研究所
字节跳动收购的有爱互娱,旗下二次元放置类RPG手游《放置少女》2017年在日本市场上线,取得成功,连续三年流水增长稳定。这两大并购案,让字节跳动直接升级为了头部出海游戏公司,并且还拥有头部自研作品。
不过,尽管字节跳动在2021年上半年,中重度游戏已有所起色,但游戏行业观察者于翔告诉深燃,做游戏始终需要一个过程,“腾讯刚进入这个领域时,交过不少学费,今天的字节跳动,该跳的坑也得跳。”
冯国超也强调,还是要看游戏给公司带来的收益,2021年仅Q1腾讯游戏收入就达436亿元,是网易游戏2020年全年546.1亿元收入的近80%,这是字节跳动难以望其项背的。
砸钱抢人抢项目,泡沫的味道?
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对游戏行业的觊觎,让行业变得躁动起来。
上周某一天的凌晨12点,某游戏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王飞还在请候选人吃饭。他告诉深燃,现在为了挖个优秀人才,他得登门拜访好多次。一来是为了显示招人诚意,二来是HR、猎头对业务了解的没他们自己熟练,不好给对方“画饼”,还是得自己亲自出马,“现在抢一个游戏人才太难了”,他说。
这一点,猎头的感受更直接。资深游戏猎头老张告诉深燃,他们之前的大部分单子,收费在5万-8万(人才税前月薪×12月×20%),今年9万-12万的单子居多,这一岗位的月薪明显上涨,稀缺人才的年薪已经开到了上千万。作为游戏公司CEO的赵照透露,2021年,他们用人成本涨了30%-50%,技术、美术、开发、策划是涨幅最大的工种。
行业人才受热捧,这一方面与游戏行业自身的迭代有关。米哈游《原神》成功之后,行业从业者们都发现游戏品类需要升级,需要更精细专业的人才提升创作与审美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以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大厂,不惜成本挖人,“那些拿到大厂投资的公司,挖起人来,钱也不是问题了”,冯国超表示,这都刺激着行业薪酬水涨船高。
让游戏人才受重视,短期来看不是一件坏事。但多位游戏行业投资人告诉深燃,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
冯国超说,他已经很久不投游戏公司了,纯从财务退出路径来看,游戏行业面临的还是资本退出的难题。而根据数据来看,2021年至今,有近一半的游戏公司投资方,来自互联网大厂。
“现在行业不是自由的流通市场”,李伟表示,尽管腾讯、字节投资态度开放,“但游戏公司拿了其中一家大厂的投资,很难说不会影响其他的合作关系。”
这正深度影响着游戏行业。大厂圈地,让公司之间更难实现竞合,“比如腾讯适合发行大DAU、偏社交、竞技类的产品,字节跳动把游戏发行到海外有优势,但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相互掣肘的地方就多了”。
更为重要的是,多位游戏行业投资人提醒,当前的行业有着泡沫的味道。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对于游戏投资,腾讯投资部、战略部、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倾巢而出。李伟告诉深燃,“腾讯游戏投资和商务部门联动密切,商务看到不错的产品合作,会接洽团队,考虑投资”。据他了解,字节跳动也有这个倾向,“游戏业务方面的商务,进行商务工作时,也关注着投资的可能。”
他介绍,游戏投资需要多维度考量,“以往要看团队是不是大厂出来的、有没有做过不错的产品,新产品做出Demo(样品),还要做测试,测试效果不错再考虑投资,而现在,投资已经前置到,这个团队还没有从上家公司离职,就有资本找到对方,说我给你一笔钱,出来创业做项目”。
不止一位从业者提到游戏行业现在有靠着PPT就能拿到融资的现象。
“很神奇,行业确实存在部分游戏公司拿着半成品Demo,就能成功拿到融资的情况”,易观分析互娱分析师马阿鑫表示,大厂们都在竞逐游戏公司,只能通过更快的模式,来争抢到项目,行业已经有些不理性了。
“在投资者竞争过激的短期市场环境下,有可能出现投资泡沫”,他表示。据他观察,随着战略投资逐渐成为主要投资方向,游戏行业投融资领域融资总数正有所提升。但这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企业为了收购而收购的现象,大厂们争抢游戏公司,可能导致过度溢价,也容易致使公共投资者利益受损,“还会给一些非优质的游戏公司浑水摸鱼的机会。”
游戏行业观察者冯勇就提到,“看到这么多大厂去抢游戏公司,有人靠伪装成同类型的公司被收购,操作手法是把很久以前的产品拿过来,包装一下重新上线,这正在让垃圾产品卷土重来”。
行业正在泥沙俱下。马阿鑫提醒,投资不加以审视和放慢节奏,结果会很危险。
“很多的钱,会变成泡沫”,冯国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