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华宇注册开户_百度、华为奋战数字人:不容错过的百亿大盘

0709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人产业得以繁荣发展,尤其自2021年以来,“元宇宙”概念火遍大江南北,带动了数字人在应用层上的多元化态势越发显著。

目前数字人在企业级的应用有媒体内容播报、金融内容服务、直播带货等多种场景,在消费级的化身有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时至今日,数字人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其市场价值也随之被持续抬高。

IDC报告显示,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6年将达102.4亿元人民币。基于如此乐观的市场前景,国内百度、华为等有相关技术背景的大厂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深入布局。

百度:扩充B、C两端场景

互联网红利触顶,国内大厂们都在着急忙慌地开拓新的发展方向,而元宇宙的走红正好让百度看到数字人的商业模式和成功路径,激发了百度业务延伸的新头绪。此后,对于数字人领域,不论在用户端还是产业端,百度都会积极参与。

在用户端,尽可能将数字人关联到用户高频场景,更好地服务用户生活、娱乐等需求。百度在数字人的形象和功能方面不断进行完善,致力于通过数字人和多元应用场景融合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价值,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比如在百度APP上线数字人龚俊和度晓晓,以语音交互的方式满足用户在购物、学习、出游等多个场景下的搜索需求;开放数字人平台曦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参与内容创作,“捏”自己专属的数字人。

值得一提的是,据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百度APP平均月活用户已达到6.32亿,日登陆用户数达到83%。百度APP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搜索平台,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赋予了数字人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

在产业端,打通数字人生产全链路的AI能力,满足企业对数字人的定制化需求。目前,百度数字人落地应用小有规模,经由曦灵平台打造的数字人已经应用在金融、文旅、互娱等多个领域。比如为浦发银行打造的“数字员工”小浦、首位文博虚拟宣推官文夭夭。

可以预料到,在数字化转型大势以及元宇宙浪潮之下,B端客户对数字人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长。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应用数字人在营销、服务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借由数字人塑造元宇宙中的企业形象,提前布局,助力企业后续在元宇宙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么一看,数字人在产业端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为了达成“让每个人、每个企业在元宇宙里拥有一个分身、一个代表形象”的愿景,百度正在极力促成B、C两端齐头快跑,试图推动更多数字人被应用于商业落地场景。不难猜想,在之后百度势必会稳抓元宇宙的风势,在数字人应用落地的创新之路上继续又稳又快地走下去。

华为:做好行业数字人底座

今年很明显感觉到,华为下了决心要大举挺进B端市场,深挖B端业务价值。在此大风向下,华为在数字人B端领域的排兵布阵也迅速提上日程。

此前,数字人产业链割裂现象相对严重,关于数字人制作、内容生产、服务等都分散在不同主体身上,各节点上的企业难以高效协作,这也导致了数字人的交付效率较为低下。

而针对此类痛点,华为自形成了一套解决窍门,即是秉承着华为云“技术即服务”的原则,更加专注于通过技术开放来满足行业伙伴和开发者对数字人的需求。

在2022年6月15日,华为云在合作伙伴暨开发者大会推出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以及全新版的数字人“云笙”,满足了各行业对数字内容生产、协同、融合以及应用的广泛需求。

正如华为云CEO张平安所说,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场景化的数字人开发和应用支持,使数字人进入千行百业。通过利用华为云的强大技术能力降低数字人的门槛,尽力帮助各行业在数字人领域中扎稳脚步,看得出来,华为更乐于成为各行各业制作生产数字人的底座。

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并不难理解。一来,有很多行业渴望与虚拟空间建立新触点,数字人无疑是与虚拟空间最为直接的连接桥梁,只不过因为成本、制作难度等种种原因,大家在数字人的发展上一直小步前进。华为现在想要做的是帮助各行业减轻涉足数字人的负担,激发它们的需求,反哺自己成长。

二来,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华为云伙伴数量已超过38000家,开发者数量超过302万,伙伴在华为云市场上架的应用数量已达7400多个。华为云现已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级客户,未来可以顺水推舟将数字人服务推向有需求的企业端,更加高效地实现其数字人服务的商业价值。

综上来看,当前AI数字人整体市场还未成熟,百度、华为等赛道上的玩家大多是在内容、场景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探索,且基本都是在已有客户群体或者用户群体的领域依托自身技术进行深耕。表面上看,大家都在自我发展,相互之间并未有明显的竞争冲突,但实际上在数字人技术方面,你追我赶的气氛已经逐渐变得紧张。

关乎AI实力的较量

数字人本身就是众多AI技术的合集,因此往后关于数字人的竞争本质上还是大厂之间AI实力的切磋。

IDC报告指出,当前数字人大多处于L1-L3阶段,可执行简单决策和操作,其应用场景大多是平面展示、视频录播、实时互动。未来数字人将实现L4-L5水平,完全实现智能化交互,在某些领域逐步代替真人服务,或成为个性化虚拟助手。

需要了解的是一个关键点是,AI能力领先的厂商可以更快实现L4-L5级水平,这也就意味着,AI能力较强的厂商在数字人方面上可以形成先手优势,拉开与其他竞争对手的距离。

对于华为来说,数字人是其长期以来在AI领域持续技术投入与引领创新的代表应用,因而在数字人技术研发、升级等方面,华为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高关注度。

目前,华为已形成AI全栈解决方案,原生关键技术等优势,实力可谓强劲。比如针对数字人直播,华为云MetaStudio通过普通摄像头对人体动作的捕捉准确度可提升至90%;在多元语音提取上,数字人口型准确度达到95%以上。

只不过,百度在AI深耕多年,技术明显比很多大厂见长。以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平台为例,在语音识别能力上,其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8%,另外配合百度首创的音节并行技术,其数字人口型合成准确率达98.5%。

事实也确如所说,如今百度已经凭借着AI底层技术的强大优势站上了行业的领先位置。IDC报告显示,在中国AI数字人市场2022年评估中,百度智能云成为了第一梯队的领军者。

可以确定的是,在国内不少大厂的努力下,AI行业的进化逐渐突破大众的想象,与数字人的融合也越发紧密,而在AI技术持续变革的时代,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的深度将对数字人发展的高度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各大数字人厂商们未来或许更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底层AI技术的深度升级层面。

数字人还差一大步

毫无疑问,在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下,数字人赛道愈加火热,行业整体也步入了“快车道”。但不能忽视的是,数字人目前在现实中还存在有许多的发展瓶颈。

其一,制作成本高,并不利于普及。百度副总裁吴甜曾点到,要打造一个高精度、高保真的非特异型虚拟人,动辄就需要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特异型虚拟人则需要花费更多,且制作周期比较长。

正是定制化开发成本打不下来,在满足产业端的高频需求、升级需求时,既耗钱又耗时间,不断抬高了企业的使用成本,也因此劝退了很多有意打造自有数字人的企业或者开发者,这也让数字人距离普及应用的目标越来越遥远。

其二,技术还没完全到位,体验较为粗糙。目前的数字人大多数都局限于2D展示,且在智能化形象生成、情感化表达、智能化交互等方面还存在“违和感”、“肢体和语音不协调”、“动作僵硬”等现象,比较缺乏足够吸引开发者关注以及用户兴趣的体验感。

虽说百度和华为能够利用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对行业存在的许多发展瓶颈点进行改善,但是要实现数字人的普及,需要深入更多的用户场景、与更多具体的行业应用深度结合,而这些得靠着许许多多的行业、企业以及开发者共同推进,而不是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的单打独斗。

概而言之,在数字人时代缓缓走来的档口,意图成为长期主义者的百度和华为当下任务还是在内容、场景上精耕细作,努力练就与各行各业共生共赢的技术和本领。

华宇注册_迪士尼不止痛失米老鼠

0708

留给迪士尼续命王牌IP的时间不多了。

据《卫报》7月3日报道,米老鼠95年的版权保护期进入倒计时,2024年1月1日开始,这一王牌IP的版权就不再是迪士尼独有,这无疑会让迪士尼蒙受一定版权收益的损失。

有趣的是,这些收益原本39年前就该和迪士尼挥别。照当时的美国法律,米奇经过56年的版权保护期,1984年就该是大伙儿的公共财产了,但迪士尼卯足劲游说美国政府,给版权充值了19年寿命。1998年,死线迫近的迪士尼再次炫技,又成功续命20年。

为了保住米奇,迪士尼给一场政治运动氪了80万美元的金。要知道,迪士尼一向不在党派间站队,迪士尼华盛顿游说办公室的负责人乔·夏皮罗(Joe Shapiro)曾说:“如果你采取强硬的立场,无论哪种方式,你都要得罪大约一半的人。”

迪士尼费这么老大劲,原因无他,米奇实在是太赚钱了。2008年《时代》杂志报道,每年迪士尼的授权收入有 40% 都来自米奇。2018年《中新网》报道,除了主题乐园外,米奇系列每年能为迪士尼带来至少32亿美元收入。

迪士尼依托版权的躺赚模式,这次或许要在米奇身上失效了。纽约大学法律学者克里斯·斯普里格曼(Chris Sprigman)说:“没有证据表明,一个更长的时期会产生更多的艺术和文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纪录片法律诊所副主任丹尼尔·美耶达( Daniel Mayeda)更是认为:“迪士尼一直非常积极地试图延长版权条款,但我认为这次他们很难能再成功。”

媒体《Ars Technica》认为,过去 20 年里,版权立法的政治气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兴起意味着许多人、乃至谷歌、维基百科这样的组织能从不断增长的公共领域中获益,迪士尼再想故技重施的可能性直线下降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迪士尼旗下另一知名IP噗噗熊就已经进入公共领域。这还只是个开始,如果迪士尼无法像以前一样给IP续命,其他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飞象》《木偶奇遇记》在内的知名IP版权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和它一一告别。 

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童年生活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家庭农场,在那里,他将绘画的对象瞄准了农场附近的动物。多年之后,在回加州的一趟火车上,他尝试涂鸦曾收养的一只老鼠,米奇的形象就此诞生。

不过,米奇的走红之路相当坎坷,华特在1928年5月推出的动画短片《疯狂飞机》《飞奔的高乔人》都没有溅起水花,直到11月的《威利汽船》找到发行商上映才被外界熟知。华特无不自豪地说,“米奇这个小家伙的全部使命,就是逗人们开心,使他们发笑。”

当年10月,美国大萧条到来,失业和破产的恐惧笼罩在很多美国人头上,人们选择在米奇塑造起来的世界中短暂地逃避现实,美国总统小布什也曾这么劝慰失落的美国人,“去迪士尼吧”。

在成为美国人的全民偶像的同时,米奇也展现了强大的变现能力。一位商人找到华特,开价300美元,只为能把米奇的形象印在儿童铅笔盒上,彼时,华特刚创业不久,还不能从发行中赚到太多钱,“和以往一样,罗伊(他弟弟)和我需要用钱。”这无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过了三年,已经尝到甜头的华特开始找到更多人合作,还顺带将处于破产边缘的表商Ingersoll-Waterbury起死回生,将300员工扩张到3000人。随后的很多年,米奇比明星还忙,陆续出演超130部动画片。莱斯特大学教授艾伦·布莱曼(Alan Bryma)估算,截止到 1948 年,迪士尼光授权费就达到了1亿美元。

火了之后,迪士尼开始忙活新的事儿——打官司。1987年,远在日本的一百多个小学生为了庆祝毕业,在抽干后的泳池底画了一只米老鼠,开开心心地与其合影,谁知道这事被当地媒体用豆腐块大的篇幅报道,还被迪士尼发现了。

很快,迪士尼给校长发了律师函警告,迫于压力,小学生们的相册被删,泳池底的米老鼠也被擦掉。从那之后,被迪士尼法务铁拳锤过的日本人留下心理阴影,提到迪士尼都要小心翼翼。市面上流传起这样一个段子,“如果某天你不幸流落到一个无人荒岛,只要在沙滩上画一个米老鼠头像,迪士尼的法务部排除万难也会空降到你身边”,这得归功于迪士尼的法务部,号称“西半球最强法务部”的总法律顾问2016年的薪资1147万美元,高居全球之首。

几番折腾下,IP版权成了迪士尼的财富密码,迪士尼也慢慢长成一家涵盖电影、乐园、衍生品的巨头。

再强的IP也有到期的时候。在美国原有的版权制度中,其IP版权只能维持56年,米奇版权在1984年就该过期了,然而,在即将到期之前,迪士尼通过游说国会通过1976 年的版税立法,已发表作品版权的最长期限从 56 年延长到 75 年。这下,米奇到2003年才会过期。

具体是怎么游说的,公开资料极少提到。“我们认为游说是我们的专属权利。我们不想谈这个。”迪士尼前发言人托马斯·J·迪根(Thomas J. Deegan)说。夏皮罗也表示过,沉默是为了企业形象,“被认为公司是一群强大的说客,这又如何提高迪士尼对股东的价值呢?”

1998年,离米奇版权进入公有领域还有5年时,其他角色像唐老鸭、高飞也都离进入公有领域只有十来年了,着急的迪士尼又炫了一把骚操作,在华盛顿开设办事处、捐款、雇佣说客,在当时胶着的政治竞选中捐赠80万美元。当时,迪士尼主题公园已经为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注入数十亿美元。

在《CQ》杂志作者艾伦·奥塔(Alan K. Ota)于1998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些幕后细节被揭开。

6月的一个下午,时任迪士尼公司董事长的迈克尔· D ·艾斯纳( Michael D . Eisner )走进了闹哄哄的参议院大厅,和议院多数党领袖进行了一次秘密交谈,他们提到了一项延长即将到期的米老鼠版权的法案。他离开国会大厦办公室之前得到保证,这事妥了。

事实上,1998年3 月 25 日,众议院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版权期限延长法案》,支持者的理由无外乎,“版权收入对美国来说很重要”“延长版权会激励艺术家创造新的作品”等,甚至搬出了欧洲做例子。

1993年,欧盟延长了20年版权时效,版权在作者死后70年都受到保护,“与欧洲同行相比,美国的创作者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处于劣势,”代表过迪士尼发言的普雷斯顿·帕登( Preston Padden )说道。时代华纳、维亚康姆、NFL、NBA在内的各大职业体育联盟都是支持者。

但也有极少数的反对者,像餐馆、酒吧从业者纷纷站出来,怒批迪士尼已经赚了很多钱,吃相太难看了。法学教授丹尼斯·卡加拉(Dennis S. Karjala)更是指责道:“延长版权保护期会给美国公众带来巨大的成本,而不会给公众带来任何利益。

后来因为众议院提出免除大部分餐馆酒吧需要支付的音乐版权使用费,反对声才平息了些。迪士尼1995年就开始游说行动,但因为这部分人的反对,一直拖到1998年才游说成功。

10 月27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签署了《桑尼·波诺版权期限延长法案》,将版权期限延长了 20 年至95年。米奇因此也续命到2023年,该法案被戏称为"米老鼠条款"。

迪士尼为了延长版税保护期所做的努力并没有白费。2003年公布的福布斯最有价值虚拟人物排行榜中,噗噗熊和伙伴们位居第一,年创造财富59亿美元,第二名是米老鼠和伙伴们。到了2019年,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排行,迪士尼品牌价值为458亿美元,前15名中迪士尼阵营品牌占4席。

失去米奇,对迪士尼意味着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迪士尼即将失去的只是1928年《威利汽船》版本的米奇,迪士尼在之后创作加工的几个版本米奇不受影响,依然享有95年版权保护期,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带白手套、穿红衣服的米奇,或者带草帽的米奇。

律师丹尼尔·马伊达( Daniel Mayeda )分析:你可以用最初版本的米老鼠,用在哪里都行,但如果你使用的形象和迪士尼的米老鼠版本太像,迪士尼也有可能会追责。像沃特菲尔德这样的艺术家在创作基于老角色的新作品时不要越界。如果公众误以为某件作品与迪士尼有关联,可能会产生重大的法律后果。“

而商标和版权不一样,商标不受时间限制,迪士尼注册了很多商标。天眼查显示,迪士尼申请的米奇、米老鼠相关的商标已经多达上百个,这些还是得经过授权才能使用。

沃特菲尔德接受《Variety》采访时就说:“我们试图非常小心,我们知道这之间有一条线,我们知道他们的版权是什么,因此,我们尽我们所能确保(我们得电影)只是基于1926年的版本。没有人会把这个误认为是迪士尼。“

迪士尼旗下的IP们,《高飞》在2027年过期,《唐老鸭》会在2029年过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2032年过期,《木偶奇遇记》在2035年过期,照外媒话说,这应该会让迪士尼的法律部门忙得不可开交。

失去米奇,对迪士尼最直接影响就是将失去一部分版费授权收入。2021年,据Wiki&Mili统计,IP米老鼠和他的朋友们在全球最赚钱的50个IP中占第四名,总收入达803亿美元。具体对迪士尼的影响眼下尚难以量化,但兴许可以从今年1月迪士尼刚失去的噗噗熊IP版权一窥端倪。

迪士尼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迪士尼总营收为192.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内容销售、授权业务收入为18.66亿美元,同比下降3%(2021年第四季度为24.33亿美元)。

在新IP开发上,迪士尼也在行动。以前IP的生产周期平均在12-18个月,通常都是随着电影带动周边和授权、主题乐园等收入,比如米奇、唐老鸭都是这样诞生的。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兴起,IP不需要借助影视作品也能快速打造人设。

2021年,迪士尼推出玲娜贝尔,据其官网介绍,“玲娜贝儿是一只具有好奇心的狐狸,而且很聪明,她能在解决问题和解开谜团中找到快乐”。在社交媒介的助推下,性格鲜明的玲娜贝儿迅速破圈,只花了两个月,就赢得了全网知名度,早它三年诞生的星黛露花了两年才达到这样的热度。

但没有丰富影视内容加持的玲娜贝尔,是否能如米奇一般,长盛近百年不衰,不仅让外界保持观望,对迪士尼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华宇测速_腾讯为何不删除京东「微信好友」

0708

去年底,腾讯将向其股东分配其持有京东约4.6亿股A类普通股。“派息式”减持京东后,腾讯持股下降至2.3%,不再是京东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卸任京东董事。

当时,外界曾有传言表示二者将划清界限,腾讯有可能删除京东这位“微信好友”。

6月29日,京东集团与腾讯续签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京东与腾讯拉开合作3.0时代的序幕,打破了上述传闻。

不难看出,新的合作在过往八年合作的基础上,各方面情况更为细化,同时双方身份更为平等互利。“深度战略合作”,成为京东和腾讯这次合作中提到最多的词语,这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增速放缓后巨头之间合作的新尝试。

这次合作沿袭了过去八年的哪些内容,又改变了哪些部分?在微信生态中诞生的拼多多,与已经互联互通的阿里、抖音,将会参与到微信这十几亿用户的竞争中,这背后映射的行业涌动,耐人寻味。

京东、腾讯“好友”关系的变化

2014年,腾讯宣布入股京东。当时腾讯做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拍拍网,但发展并不如预期,于是将拍拍网等电商业务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加上支付的2.14亿美元现金,最终获得京东3.52亿普通股。

与此同时,腾讯首次为京东打开了一级访问入口及其他平台的支持,合作期限为五年。这次合作表明京东是腾讯所有实物电商业务的首选合作伙伴,腾讯八年内不参与国内实物电商业务或者管理型市场的业务模式。

这次合作维持五年,期间京东从未上市到成为中国排名前列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更日益跻身世界互联网巨头前列,其过程可以视为合作1.0时代,是提升经营效益和竞争力的五年。

2019年,5年合约到期后,京东与腾讯继续签署三年战略合作协议,这次合作涉及流量、广告及多方面合作,三年来相关交易金额不断增加。不过,去年底,腾讯宣布将向其股东分配其持有京东约4.6亿股A类普通股。“派息式”减持京东后,腾讯持股下降至2.3%,不再是京东第一大股东。当时的减持也被外界解读为是二者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期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逐渐发展稳定的阶段,拼多多、阿里等竞争激烈,抖音、快手等新型电商兴起,在整个过程中,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腾讯、京东双方考虑更多的层面转移到行业层面,可以看作合作2.0时代,特点是竞争而多元。

这次,京东与腾讯再续前缘,二者合作的层面逐步深入,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实物电商入口、云技术与云服务、会员体系、线上会议、企业服务、智慧零售以及广告等领域展开业务合作,以持续提升现有及潜在的京东及腾讯用户享有方便、快捷、优质的消费体验。作为总对价的一部分,京东将向腾讯发行若干数目的A股普通股,价值最高为2.2亿美元。

依然是战略关系,但是在互联互通和反垄断的背景下,显得十分具有开创性,并呈现出竞合之态势。此前,微信已经可以直接导入阿里系链接,对抖音、快手逐步开放。在这样开放的氛围中,京东与腾讯延续战略合作,似乎在同业中处于优势。同时,腾讯对流量、技术各方面的合作定价,似乎也为后续与其他企业打了个样板。在合作3.0时代,讲究的是开放性和流动性。

腾讯一直想在微信中培育出电商“帝国”,从投资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始,而后继续在微信生态中测试小鹅拼拼和腾讯惠聚等小程序,都是想在私域场景中尝试电商交易,然而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与京东再续前缘也显得合情合理。

实际上,如今电商增速已放缓,整个移动互联网都结束了高增长阶段。摆在巨头面前的,并非是增长的问题,而是如何稳固大盘。在电商的逻辑中,流量始终都是一个生意的开端,并伴随着生意的结束,特别是在短视频逐渐崛起的年代,如何寻找到适配的流量,成为新的考验。

没有电商不喜欢做“微信好友”

从去年开始,关于阿里与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的消息激起广泛讨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巨头,假如破冰,那么会引发生态土壤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维度的更新。

对电商而言,微信从来都是不能绕过的一江春水。毕竟几大电商公司,与微信的关系密不可分。

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不到三年就上市,用户规模一度超过阿里,拼多多就是诞生在微信生态中,玩出了社交新打法,获取了大量下沉用户。“砍一刀”“拼团”等社交游戏方式促进用户活跃度,并能够快速产生群聚效应。毕竟在微信上没有网购过的“另一半中国人”,是海量的资源和市场。

对京东而言,早期与腾讯建立的战略合作,在其发展多年中,都诞生了深刻的用户认知。这种无壁垒的体验加之对物流的优势,让京东在淘宝、拼多多的竞争中似乎显得另类。鲸商在《》一文中有详细分析。

然而近两年,巨头们在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甚至外卖领域开始打起来,这令微信生态的资源变得尤为宝贵。特别是如今,巨头格局初定,早已不复当年一个微信就能诞生一个拼多多生态的阶段。面对微信生态的流量,电商巨头更多的是想巩固已有的大盘,并试图建立与用户更友好的链接,同时寻找到G端和B端的增量。

腾讯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为12.88亿,同比增长3.8%,这样的用户基数之下还能保持增长,这也足以说明微信的生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微信视频号和小程序的活跃用户在持续增长,在生态系统下,微信的组织能力和增值能力正在显现出来。

业内人士此前对腾讯与阿里、抖音等互联互通的分析中,认为即便打开微信的大门,对电商平台而言也很难一下子找到巨大的增量。现在早已过了大批拉新、并能够找到新的购买力的阶段,对用户的运营和心智的吸引是长期沉淀和经营的结果。

这在某种程度上更说明微信生态的意义,微信如今更多的是在行业中寻找用户的兴趣与增值可能。小程序此前在零售和餐饮中有诸多尝试,这促进会员体系建立及用户运营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微信还是能够触达用户的第一平台,在今年频发的疫情中,为了保障民生,京东曾在视频号中带货,当时创下了收看纪录,同时也令用户感知到了其价值和决心。这对企业而言,超越了流量和营收的层面。

不只是京东,所有电商平台都希望从微信身上得到高黏性的私域流量。

腾讯能从京东身上得到什么?

腾讯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营收为1354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利润方面,腾讯则同比下降51%。腾讯的游戏业务和金融科技业务仍然稳健,在广告业务方面则压力较大,同比下降18%,一方面是受到客观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抢夺之下,业务变现能力减弱。

为了守护微信的流量大本营,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型内容平台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微信商业化不断提速。肉眼可见的,目前腾讯在朋友圈运营的效果广告增加,在视频号运营中大力挺进,可以看到,腾讯下了决定,将微信为跑马圈地的中心地带。

腾讯做不好自营电商,需要稳定而强大的伙伴提供供应链和交付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多场景需求与实体的融合。京东与腾讯的深入合作,除了在C端流量的合作,还包括技术创新、供应链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京东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供应链优势,提供边缘计算、数智采购、工业互联、供应链金融、智能物流、C2M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京东还将凭借优势技术能力参与“千帆计划”,助力我国“数实融合”进程。

由此来看,不论是被迫开放生态,还是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微信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分配资源,构建起一套运行法则。此前,在微信生态中,腾讯智慧零售业务围绕微信生态扮演重要角色,其将平台能力比如工具、流量和数据能力等开放给服务商伙伴,促进私域生态繁荣。

如今,腾讯与京东的合作已经开始产生更批量化、更大规模的场景融合,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再保守。目前,在电商与零售领域,SaaS等技术挖掘出更多数据,开拓更多的商业潜力。

在大数据时代,流量不一定能够转化为GMV,但是流量都可以产生数据,以此来与各类平台合作,从而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从另一个维度上实现了腾讯的电商梦。

对腾讯而言,下一个十年或者下一个时代,将是真正属于合作伙伴带来收益的阶段。微信注定会走向有条件的开放,与京东的合作,则是一直以来最为合适而有利自身的标的。

华宇平台官网_不见「报复性消费」,餐饮下半年怎么走

0708

前几天某专家的一则言论上了热搜,准确地说是被网友骂上了热搜。

这位专家说的是“疫情下餐饮业必须要主动自救,而不是等、靠、要,等着政府帮助,要积极转型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很多人说这位专家的言论是“何不食肉糜”。

中国餐饮业今年实在是太难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餐饮收入16274亿元,下降8.5%,其中5月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被疫情影响更严重的上海和北京在这一轮更惨,地方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下滑61.4%,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4.9%,都是断崖式下跌。

疫情反反复复的影响,已持续差不多三年,商家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打击后疲态尽显。疫情何时彻底结束?结束后大家的路又该如何走?餐饮行业在等答案。

开辟第二战场,堂食和外卖同频共振

看了专家的原话其实并非完全没道理,只不过在一些从业者看来不够务实,一方面如果线下场景没有放开,餐饮行业穷尽一切办法都很难真正复苏;另一方面,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困难,可以通过外卖和预制菜等获得增量,但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6月商务部等11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美团等平台多次推出扶持政策,一些商场则减免商户租金,助力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当然,商家也没有躺平,而是纷纷通过拥抱外卖等“非接触式经济”自救。刘润说疫情让商家意识到,要迎接常态化的“非接触式经济”,外卖就是典型的“非接触式经济”,在阻隔病毒的安全性与保障经济生活的流通性间实现平衡。

疫情期间堂食关闭后,外卖可以给餐饮商家补充一定的现金流。然而,由于少了环境等“附加价值”,外卖客单价往往会下降,因为堂食对于用户的价值不只是“吃饱喝足”,还承载着相聚的场景价值,如果商家只做外卖,就很难围绕线下场景去深挖用户餐饮消费的综合需求,无法获得食品销售外的更多价值。因此,就像餐厅不能只做堂食,餐饮业只做外卖也是不够的,往往外卖做得很好的商家后来也都发展出堂食业务。

有疫情,餐饮行业堂食收入显著下滑,外卖规模也深受影响。美团在发布Q1财报时就称:“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方面,今年1月和2月仍保持稳定增长;自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外卖需求受到不同程度遏制,例如吉林等省份3月中全面封锁,订单量相比疫情前下降近90%。”

由此可以看到,环境好都好做,环境差都难做,从整体而言外卖与堂食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频共振。但具体到商家个体,却是各凭本事,百种滋味。

消费不振:商家的自救与他救

从疫情影响程度来看,不同规模商家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单店商家而言,如果堂食受到影响,加上房租等硬成本并没有减少,很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而对于连锁商家来说,由于多店经营可以保障有更灵活的收入,从而支撑各项成本支出,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对好一些。

小店在疫情中存活,近乎拼尽全力。今年,28岁的涂伟宁在深圳的“鲜美味饺子店”遭遇两次疫情管控,经营难以为继,4月他与爱人将店搬到广州,结果再度遇到疫情,这一次店没在封控区,但家却在封控区。不开店铺租金压力巨大难以维持生计,于是涂伟宁不顾家人反对,决定住进店里只做外卖,半个月每天睡几个小时,最高峰时一天接到170多份外卖订单。由于周边管控区域很多,为了让小店能服务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涂伟宁与外卖平台业务经理一起研究,重新划分更精细化的配送范围,外卖平台也给其小店倾斜更多流量和补贴。熬了半个月涂先生的小店一带陆续解封,小店在外卖支撑下顺利挺了过来。

像“鲜美味饺子店”这样的小店还有许多,武汉24小时面馆的老板在疫情期间也积极拥抱线上平台,做外卖薄利多销,老板说“通过外卖卖出的每一碗面,都是增量。”

对于连锁商家而言,尽管多地经营可以分散疫情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但要保住员工和门店依然要打破多年的习惯。“摆摊”是很多连锁商家在疫情期间常见的自救模式。比如据《证券时报》报道,自4月底北京要求餐饮企业停止堂食后,海底捞、便宜坊、眉州东坡等等知名餐饮企业都探索“摆摊”模式,有的甚至将摊位摆到大型小区门口,比如在海底捞西红门荟聚店,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当季水果和蔬菜,种类丰富程度堪比菜市场的蔬菜摊。

将摊位“摆到”外卖平台的做法,也成为了餐饮商家的重要动作。巴奴火锅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京禁止堂食后,我们入驻了美团外卖平台,努力争取现金流。此前巴奴火锅一直是提供堂食,只会在特殊时期开启外卖配送业务。”此外老字号品牌全聚德也加入了外卖大军。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外卖最大意义就是通过稳定的骑手履约能力和可预期的流量展示,解决了客流量不确定的问题。中国烹饪协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影响下超80%的受访餐饮企业认为,经营上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客流量不稳定,有着稳定客流的外卖平台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餐饮商户自救,外界依然在不断向餐饮业施以援手。多地相继出台了发放消费券、允许外摆等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推动行业复苏。成都、南京等地允许餐厅外摆;深圳、广州、长沙、宁波、江西等多省市纷纷发放巨额消费券,刺激餐饮消费;外卖平台发布佣金返佣、外卖管家服务等开源节流举措;这些外力的助攻,都给困境下的餐饮从业者行业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对餐饮业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

hard模式下,餐饮业的变与不变

餐饮讲究“百年老字号”,但真正留存百年老店不仅有传承,还有因时而变的智慧。而在线经营让变化发生得更快。即便是在一些餐饮商家十分熟悉甚至自认为“摸透”的外卖经营思路,也有着看不见的变化在时时刻刻发生着。

2021年底,一群有着海归、广漂、沪漂等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在广东韶关开了一家“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靠主做外卖很快在小城打开局面,管理团队觉得做外卖“打遍韶关无敌手”。然而疫情反复下,店里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最开始团队以为是大环境问题,结果在深入跟一些做外卖做得好的同行交流后,才发现问题症结。

“做得好的商家,在店还没开之前就把包括外卖、堂食的所有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比如,开店前后要做什么营销活动、用户差评应该如何处理、堂食和外卖的餐品如何差异化、厨房的动线出餐应该如何规划,他们甚至连客人进店后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外卖小哥会不会阻挡客人路线都提前想好了。”

“以前只是觉得小店跟大店之间只是金钱上的差距,现在发现根源出在认知上。”外卖不只是流量,做起来难,更难的是做下去保持红火状态。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后来开始重视利润率低的订单,用于“快速消化原材料,培养起员工的熟练程度。”把所有细节做到极致,用变化的思维解决运营问题,咖啡店单量和营业额稳步上升,如今一天的外卖单量相当于周边一些老牌咖啡门店一周订单之和。

经历疫情,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不只是成功渡过难关,站在了全新的起点。如今其已冲出韶关,在广东汕头等低线城市拓店。外卖还是主要战场。

仅从线上生意来看,堂食做好的商家开始下场外卖,而原本外卖做得好的还想更好。市场一直在动态变化,激烈的竞争才是常态,没有人可以躺平。

后疫情时代的餐饮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注定会有人离场。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商家首次拥抱外卖,“因祸得福”地形成堂食+外卖的双主场布局,实现整体经营的数字化升级,经营者们的认知被刷新,大家都将以全新姿态参与到未来的角逐中。

绝对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只有适者才能生存,这是疫情给餐饮企业上的生动一课。

华宇平台登陆_脑科学领域又一笔融资,IBT无疆科技宣布完成Pre A+轮

07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8日消息,近日,专注于脑科学研究和中枢神经疾病干预的数字疗法高科技企业「IBT无疆科技」获得了Pre-A+轮融资,这是距其成立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的第三次融资,三轮融资的总金额已过亿元人民币。本轮由联想之星与和玉资本联合领投,线性资本和源码资本作为“老股东”也在本轮跟投之列,其中源码是Pre-A轮领投方。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的临床试验及注册,产品管线的开发和数字疗法的商业化等方面。

IBT无疆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巍表示:“下一阶段,IBT无疆科技将继续在产品管线的开发上深耕细作,并推进产品的临床试验及注册,推动数字疗法的商业化,同时,继续招贤纳士。循证医学为本,数字技术为魂,让脑科学相关科学发现转化成温暖的技术,让有效的精神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成立于2021年1月的IBT无疆科技(全称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采用数字疗法进行脑神经疾病的筛查与治疗。不到一年时间,迅速拉起了近百人的团队,推进了多个脑神经疾病诊疗产品管线的研发,涉及儿童多动症、孤独症、中风后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等多个适应症的治疗改善。

《2021脑科学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达3.5 亿,近10%的儿童患有多动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包括各种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在内的脑相关疾病,其社会医疗护养负担是所有疾病中最高的,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在治疗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同时还会受限于医生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时间和空间差距而延误治疗。在传统模式下,长期的治疗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而新一代数字疗法技术,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由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的治疗手段,而这种以人为本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尤为突出和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证研究证明了数字疗法对脑相关疾病的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如此,数字疗法还实现了治疗场景的迁移和干预主体的转换,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患者在自己家里,用一台平板电脑即可参与治疗,而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数字疗法又通过既严肃又游戏化的设计(严肃游戏-Serious Game)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巍在媒体采访中谈到,其核心团队成员均是深耕于医疗健康行业多年的“老将”,其“顶配”的创业团队配置是该公司备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今年9月,致力于开发眼科、神经和精神系统创新治疗需求方案的医疗技术公司AffaMed(蔼睦)作为IBT无疆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跟投的方式与IBT无疆科技深度绑定。AffaMed CEO赵大尧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IBT无疆科技合作,探索数字技术作为疾病的治疗手段。IBT无疆科技具备独到的创新技术和产品,AffaMed蔼睦则提供强大的临床开发和全球注册的能力。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数字医药将会进一步展现它治疗疾病的不凡能力,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源码资本黄云刚表示:“数字疗法在情绪类和认知类疾病的价值创造很大,既可以满足临床有效性,又可以兼顾2B到2C扩展,为大基数的潜在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已经看到海外有多款数字药产品有显著临床效果,并获得监管审批。「IBT无疆科技」在底层脑科学和多管线扩展上有显著优势,致力于用数据和技术驱动解决临床医生和院内服务的供给不足,有趣的游戏化体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中国市场潜力大,也有希望走向国际化。”

华宇测速_2022年,互联网10大关键词

0707

2021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场耐力大考验。

这一年,政策监管席卷了诸多行业,互联网行业身处风暴眼。从反垄断超200亿元巨额罚款,到平台之间“拆墙”势在必行,数据合规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一项又一项新政,让互联网行业告别野蛮扩张。

互联网大厂内部的日子也不好过。2021年三季度,互联网大厂们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下滑的问题,纷纷裁员过冬、节衣缩食。

内外环境的变化都昭示着,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渐行渐远,互联网行业正处在转型的重大拐点。身处其中的玩家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抓住新机会、去新的战场掘金,要么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底层驱动力。

即将过去的2021年有着诸多关键词,反垄断大年、互联互通元年、数据安全元年、碳中和元年、元宇宙元年……在2022年即将开启之际,深燃从宏观环境、长期主题、确定性机会三个方面,盘点了十大关键词,分别是反垄断、互联互通、数据安全、拥抱变化、碳中和、硬科技、元宇宙、产业互联网、出海、助农,以期呈现互联网行业的未来趋势。

01 宏观环境

1、反垄断:资本不再万能

2021年,被称为“反垄断大年”。

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利剑频繁落下。上半年,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这是我国至今开出的最大反垄断罚单。下半年,美团因同样的原因,被罚34.42亿元。单是这两家大厂,因垄断行为被罚金额,就超过200亿元。

过去二十余年,互联网巨头渗进各行各业,靠着一套“烧钱、合并、垄断”的打法,疯狂扩张,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不稳定。因此,“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上,被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据统计,2021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发布反垄断处罚案例上百起,其中七成以上案例涉及互联网企业。而针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的反垄断细则也在出台。

监管趋严之下,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有所行动。12月,腾讯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腾讯股东,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被外界猜测为降低自身反垄断监管的风险。腾讯持股的美团、拼多多、知乎等大公司或将面临同样境况。

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的大旗,今年只是刚刚扬起。

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被视为我国反垄断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的体现。而且,“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被强调。这意味着,接下来,反垄断在执法层面将常态化、系统化地铺开,打破原有的市场壁垒。

2、互联互通:“拆墙”是大势所趋

过去,互联网公司们越来越壮大,逐步形成了平台生态的闭环,圈流量池的“城墙”越筑越高,最典型的便是腾讯系、阿里系、字节系产品,分别以微信、淘宝、抖音为代表,互相屏蔽链接访问,如微信不能直接访问来自淘宝抖音的链接,淘宝购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抖音针对第三方来源的产品、不支持进直播间购物车……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存量时期,互联网企业们竞争的重点依然还放在如何加深流量池的壁垒,陷入了残酷的恶性竞争。

互联互通,是反垄断的举措之一,更是为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创业,推进平台之间的长远良性发展。

9月13日,针对屏蔽链接网址这一问题,工信部相关部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前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然而,这天之后,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及理想效果。有网友投诉微信并未开放,例如淘宝购物车一键分享功能在上线第2天就在微信失效。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议上曾表示,平台之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商业角度而言,以腾讯为例,互联互通意味着腾讯系企业独享微信生态的优势将失去。单从技术层面分析,平台打通之后,用户体验、用户隐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从根本上来说,“拆墙”是大势所趋。到11月29日,微信已经开始松绑外链,用户发现已经可以在微信上直接打开淘宝以及抖音等链接。

一位行业观察者对深燃分析称,2021年,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互联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已经完成了从0到1,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至少不会在新的领域设置限制,而过去旧有的关卡,也会循序渐进地逐步拆除。

3、数据安全:加速度发展

2021年6月,滴滴在美股递交招股书,紧接着7月,“滴滴出行”因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下架。在滴滴之后,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也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2021年数据安全审查的大幕拉开。

滴滴事件背后,是互联网产品的相关数据和技术应用不但涉及个人权利、隐私,还关系着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议题。2021年,被称为数据安全元年。继《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之后,有关部门还发布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

一位数据安全领域从业者对深燃表示,今年很多大公司的重心是实施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接下来,互联网选手们的重心就会放在,如何更进一步在数据安全方面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的市场快速崛起。其中的隐私计算异军突起,成为数据安全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据统计,隐私计算领域2021年融资额已超50亿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布的《2021数据安全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数据安全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期,未来对于数据安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服务能力和产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拥抱变化:合规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

这一年,高密度、强力度的监管持续,让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无法忽视。

从整治币圈乱象、教培领域的“双减”、房地产行业的大震荡,到监管风暴刮到短视频、直播电商、游戏领域,面临反垄断、互联互通、数据安全监管的互联网行业必须求变。

监管趋严的背后,是互联网原有的打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引导着整个互联网企业,从以往的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新时代转型,从以前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向由科技主导的互联网时代发展。

2021年三季度期间,阿里、腾讯两大头部,营收增速、净利润双双下滑,除此之外,多家大厂都面临类似情况。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过冬”,节衣缩食。

展望2022年,合规一样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几年也还将持续。互联网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企业们需要构筑新的增长引擎。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都要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将无比适用。

02 长期主题

5、碳中和:未来十年的热门主题

在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2021年初,“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也被视为是“碳中和元年”。

碳中和,本质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减缓全球变暖。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今年,互联网大厂们都加速跟进“碳中和”,制定碳中和目标及规划,动作贯彻全年。

从1月腾讯打响头炮,启动碳中和目标规划;3月,蚂蚁集团承诺从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并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到年中6月,百度发布“碳中和全景图”,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年底,阿里也明确提出了碳中和三大目标,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对于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而言,碳中和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和自身商业模式相关。

碳中和背景下,ESG投资火了。这种将企业在环境保护(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以及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三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表现纳入投资决策的投资理念,在一二级市场都备受关注。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宣布将ESG纳入投资决策,碳管理SaaS企业碳阻迹披露A轮融资后,据报道,创始人一天收到了1000多通来自投资人的电话。二级市场,证监会已经将ESG信息列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主要内容之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预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我国需要累计投资90万亿-100万亿元资金。现如今,互联网大厂们已经以10年为周期进行碳中和目标的规划,碳中和这个关键词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都将是热点主题。

6、硬科技:迎来最好的时代

“硬科技和科技创业是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的主旋律,是中国强大起来的必经之路。”提出了硬科技理念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提到,这一结论背后,是中国正处于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转型的拐点,中国政策正在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

硬科技强调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代表性领域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

资本早已经押注硬科技。在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2021年的投资中,硬科技成为了投资最多的方向。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对媒体表示,硬科技领域投资,已经超过红杉中国投资组合的80%,“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新时代已经到来”。

北交所11月15日开市当天,78家上市企业当中,有16家是硬科技企业。

互联网巨头们也都将硬科技布局至于重要地位,内部下场自研,对外投资收购,双管齐下。12月,腾讯减持京东背后也是投资逻辑的改变,相较消费类投资,腾讯转而更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等;阿里内有达摩院和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对外投资有紫光股份、恒玄科技等;美团的策略从“Food+Platform”转变为“零售+科技”,深耕无人配送领域,还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激光雷达、芯片等领域加强投资。

硬科技产业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动力引擎,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人才、热钱都在涌向硬科技这个会影响一个时代的领域,但硬科技发展门槛高、前期投入大、技术迭代周期长,投资者更需要熬得住。

7、元宇宙:未来的星辰大海?

元宇宙,这个连定义都尚未明晰的概念,在2021年火遍全球。

上半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就引起了市场对于这个新鲜事物的关注。下半年元宇宙突然爆火,离不开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浇上的一把油。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以更名表明进军元宇宙(MetaVerse)的决心。

这之后,虚拟人“柳夜熙”大火,短短几天就圈粉500多万。腾讯、阿里、字节跳动都纷纷表示,正在布局元宇宙,就连网易云音乐,也要打造音乐元宇宙。

一级市场上,创业者早已扎堆涌入。据企查查显示,仅带有元宇宙名字的公司就近千家,元宇宙相关领域的抢人大战抢先打响。与之相关的数字人、VR/AR、游戏、社交领域的产品,都引发了投资人的关注。

二级市场上,元宇宙概念股更是狂飙突进。股票只要蹭上元宇宙就暴涨,居高不下的涨幅,甚至惊动监管部门要求说明公司与元宇宙的关系。

有机构以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有元宇宙培训课程10天收入160万。

元宇宙里的炒房热、炒地热,也完全不输现实世界。下半年,全球虚拟土地的单笔最高成交纪录接连被打破,不到一个月时间,从243万美元、430万美元提升至约500万美元。就连国内尚在内测期的元宇宙社交产品,其虚拟房产在二手市场的交易都异常火热。

与现实世界平行,能通过“化身”在三维空间交流娱乐的元宇宙,距离真正实现,在技术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从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VR/AR设备层面而言,一年出货量在千万级别,距离普及还很远。

但关注者们都认为,近几年内,忽视元宇宙的发展和进化,一定会错过大机会。

03 确定性机会

8、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大势不可逆

产业互联网不算是新话题。早在2019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曾表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到2021年,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中,数字经济、数字化已经成为相关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的增长和创新日趋窘迫,下一个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对各个垂直产业链进行数字化重塑和改造,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即产业互联网,是政策支持的方向。

现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正在向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渗透,技术的发展也正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互联网头部大厂们都在朝着这个通往未来的方向行进。腾讯自2018年“930”变革起,就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在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垂直布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提及,希望能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协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阿里云,2020财年营收已经超过了200亿元。此外,百度、京东、字节、美团都在布局产业互联网。

中信联产业互联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在一次公开分享中提到,近几年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发现其服务体系正在呈现螺旋式的迭代升级,同时它本身的服务在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的创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各类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地推动各类服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迭代升级。

9、出海:去新的战场掘金

12月,阿里进行了近五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调整,沿用多年的To C(面向消费者)业务和To B(面向企业)业务架构被拆分,重组为国内业务和全球化业务两大板块。阿里海外新兴业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部分业务的增速,远高于国内市场。全球化成为与内需、云计算并列的阿里三大战略之一。

随着国内市场战局已定,主流的互联网公司早已打起了出海的主意。现如今电商、游戏、娱乐社交产品、内容文创是出海的几大领域。

电商领域,自2020年疫情以来,我国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天眼查显示,2021年我国有超60万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在亚马逊“封号潮”在跨境电商圈持续引起震动后,TikTok就成了卖家们主要关注的另一个平台。

在游戏出海中,据央视新闻,近年来,国产游戏出海已成为中国游戏产业重要的增长来源,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80.13亿美元,比2020年增加了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娱乐社交方向,以Bigo Live、Likee、Hago多款产品分别发力直播、短视频、游戏领域的欢聚集团,拥有MICO、Yumy等社交产品并在游戏领域布局的赤子城,以及主攻中东市场社交和游戏的Yalla,都已经在海外市场打开了局面。TikTok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9月,其月活用户量已经突破了10亿,有数据显示,其成为2021年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网站。

出海往往面临着产品服务水土不服、政策管控等风险,但也挡不住互联网公司们出海找增量。时至今日,互联网选手们出海的阵地从东南亚、印度到中东、非洲、拉美,如今已经席卷全球。

10、助农:助推乡村振兴

岁至年末,抖音“张同学”一夜蹿红。不到三个月涨粉1760万,平均每天涨粉超20万。

随着张同学被关注,外界逐渐意识到,这个现象级网红引领的农村题材短视频成为焦点,离不开抖音对新农人的流量扶持。这被认为,既为寻找新的场景增量、向曾经的老对家快手的腹地深入,也抓住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盯着农村市场的大有人在。电商平台早就讲起了助农故事。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从基因上就有扶农助农的优势;阿里淘特、京东京喜2021年也都将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当作重点发力方向之一;社区团购的选手们更是没有放过“助农”,橙心优选、十荟团都在今年提出了助农计划。不止如此,互联网企业们也从数字化升级的角度助农。

乡村振兴,助农先行。这些互联网企业们如此看重助农,离不开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农村市场潜力有多大?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果蔬产量、消费量高达7亿吨,约占世界的40%。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

一面是政策的扶持,另一面是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助农”既意味着乡村振兴,更意味着新的增长潜力。

中国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对深燃表示,互联网企业们的“农业梦”早已表露无疑,如今争先入局,是因为全球疫情影响下经济内循环是关键,只有盘活“三农”资源,才能实现对下沉市场的挖掘。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无代码企业数智化协同平台「Treelab」获千万美元融资,红杉中国等领投

0706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7日消息,国内无代码企业数智化协同平台「Treelab」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红杉中国与某战略投资方联合投资,老股东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明势资本全部跟投支持,穆棉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Treelab在2020年3月获得GGV纪源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7月再次宣布完成了由晨兴资本领投、GGV纪源资本明势资本跟投的PreA+轮,半年内接连融资两轮。此次新一轮融资后,Treelab将加大对产品研发、服务升级、市场拓展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的优化,并深耕重运营场景下的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Treelab也将在今天启用改版后的官网和全新域名(www.treelab.com)。本次官网改版,不但全面升级了网页视觉及功能布局,还首次公布了“Treelab,创造数字无界”的品牌愿景,用户可以在官网轻松获得Treelab最新动态、行业解决方案及用户使用手册等信息。

一、洞察行业深层痛点,探索自下而上网状式解决方案

目前,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传统ERP系统的使用率超过70%,ERP作为资产管理软件,承载的更多是标准化结果管理。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大部分企业认为这类标准化系统无法真正贴合因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非标准化和个性化的运营管理痛点,更多是靠定制开发来解决,但不论从成本还是需求匹配度灵活性来看,这都是很难继续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

Treelab创始人兼CEO何浚炫表示:“产业里最复杂的流程往往是网状而非线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是由市场和数据驱动的,企业内部之间及内外部之间协作也由此变得紧密而立体,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生产关系,而传统ERP很难解决网状式的管理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在上了各类系统后还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使用Excel,邮件等各种碎片化工具来连接这些运营流程。”

何浚炫还表示:“在电商领域,本身是蛮标准化的,主要就是选品、商品上架、库存发货和销量运营管理这几个大模块。但是在真正落地的时候,我会发现每家电商企业的运营流程其实都很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Treelab希望做得是自下而上地去帮助这些需要精细化运营的企业,并可以让以往“无形”的靠人的经验来做运营管理,变成“有形”的、结构化的和可沉淀的管理资产,用模块化和组件化的产品架构去实现和真正赋能业务运营的过程管理。”

二、打造超级工具,让复杂的运营工作变得简单

Treelab以无代码和低代码作为自身的开发理念,让不擅长技术的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场景,灵活搭建自己的办公工具。目前,Treelab主要提供了可视化数据库、多人协作、可拓展插件、自动化数据处理和智能数据分析、多端同步六大特色功能,多个维度打破开发效率低下、成本高、数据孤岛三大数字化转型难题,为企业提质、降本和增效。

• 连接内外部数据:企业可以通过Treelab链接自己的系统,也可以链接外部的数据源,把整个运营过程和上下游数据集成起来,做到实时、多维度的可视化数据。由此企业可以在一个运营看板上去做自己的运营决策和分析,决策效率得到提高。

•支持多人的内外部协同:解决在整个行业中上下游协同、内外协同过程中数据的共享、分发、实时和同步,大大提升了数据流转的价值。

•可拓展自定义的行业插件:我们提供柔性的符合行业场景的组建化工具,帮助企业解决一系列看起来是个性化,但又属于行业共性的诉求。

三、聚链成网,营造数字生态系统

无代码工具想要打通信息流转的通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与各个业务系统的连接,通过API打通的形式。本轮融资后,Treelab也会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目前,Treelab已经成功对接了聚水潭等电商ERP系统,接下来,Treelab也会与企业微信进行合作,更好地建立企业与内外部沟通的闭环。

另外一个问题是,Treelab瞄准的重运营、有线上+线下场景且业务场景非常琐碎复杂的企业,无代码产品如何考虑自身在企业IT架构中的位置?何浚炫曾接受36Kr记者咏仪时透露:“企业的IT架构中,ERP是核心系统,而ERP是基于财务流来设计的,相对标准的。但企业的运营场景很非标,这也导致提供服务的软件种类也很多如SRM、SCM、PLM、MES等等。未来在这些场景中,无代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基于底层更灵活的引擎,企业可实现自下而上地数字化转型落地,降低企业数字化风险,形成企业自身的行业竞争壁垒。”

谈及对于未来的行业想象空间,何浚炫表示:“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和个人把自己的管理思想沉淀在一个个性化的数字化平台中并实现“第2个大脑”。让整个行业的数据通过一个云协同平台来更好的链接,并赋能加速产业端到端的反应速度。在未来5年,随着中国和整个亚洲市场的企业数字化变得越来越成熟,企业对内部数据利用的依赖性会来越高。Treelab希望去帮助所有重运营的行业实现全链路的精细化管理并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无界”和帮助每一个人可以像”Excel“一样简单去实现自己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无代码是全世界数字化变革的共同趋势,在提升系统开发速度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个性化和灵活化的需求,非常适合高复杂度和碎片化的场景。Treelab在过去一年中从多维表单引擎进化到赋能电商零售行业的数智化协同平台,团队迭代成长速度极快,商业化也实现重要突破。GGV会继续助力团队实现伟大梦想。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在线、协同、效率是明势在“后疫情时代”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过去10年,中国的大量软件定位于满足企业的管理诉求,但如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后,员工开始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级产品选择过程中。Treelab就立志于成为这样一款好用、员工爱用的产品。创始人Ricky是我遇到的很少见的年轻敢拼、对市场和产品极度敏锐的企业家,我相信他有能力在钉钉、企微满足了大量企业管理需求的协同工具市场中,塑造出一款真正以效率为出发点的好产品。

五源资本合伙人刘凯表示:“ 数字化转型是一股全球浪潮,后疫情时代更是加速了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与此同时,数字化的供给端面临着严重的不足。这种供需关系的不匹配,也加速了众多无代码公司的成长,疫情两年间,无代码领域诞生了数十个超级独角兽企业。而在中国,五源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我们在两年前投资了Treelab的天使轮。Ricky是少见的有着直觉型的产品天赋,且能敏锐洞察商业需求的创业者,有着与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成熟度。A轮融资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节点,引入合适的投资人非常关键。很高兴看到本轮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同时,五源也相信在经历了产品及商业化MVP阶段的Treelab,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华宇测速地址_告别会后,2万教培人去哪?

0706

“跟狼人杀一样,第二天了,没有被刀。”一位教培老师在朋友圈写道。

这也是很多教培工作人员的现状:就像身处一个大型的狼人杀游戏,天黑闭眼之后,永远不知道第二天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有的人选择主动结束游戏,开启其他的人生模式;有的人陷入迷茫,被动的等待天亮之后的命运;也有人自诩优秀玩家,坚信自己能赢,在游戏规则中顽强的应变着……

学而思、好未来K9的老师们没能等来下一个天亮,已经提前被“预言家”告知了他们的“游戏”将于12月31日结束,此后,学而思正式终止面向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

12月22日,好未来提前举办了全员告别会,超2万名员工参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完这句,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对着镜头鞠躬告别。

不少人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但对于置身时代中的教培人们来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又要重塑。

12月26日下午,家住北京的小学二年级小朋友晨晨上学而思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候老师、孩子都哭了。家长觉得几年学而思上下来,老师很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很关注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这些经验也值得体制内的学校和老师借鉴。

01 告别教培

很长一段时间,教培机构对于K12的老师们是围城一般的存在。围城里面的人羡慕学校规律的教学节奏,和体制内的稳定收入;围城外面,教培人的高薪成了老师课后偶尔讨论的行业传说。

2014年前后,大家都觉得在线教育是未来,43岁的王海也这么认为,他不顾家人反对,辞去学校的编制,成为了高途的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他觉得自己年轻有能力,还可以再成就一番事业,面对行业的风口,实在不愿放弃。

近年来,K12辅导教育都被誉为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并颇受资本市场青睐,除早期的新东方(EDU.N)外,还催生了好未来(TAL.N)、高途(GOTU.N)、掌门教育(ZME.N)、网易有道(DAO.N)、新东方在线(1797.HK)等多家上市公司。

今年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并提出了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在节假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等一系列要求。

自此之后,众多教育机构相继退出市场,K12教培行业迎来寒冬。王海还未攀上职业高峰,就被堵住了去路。

27岁英语老师白杉的职业规划也被突然打乱。

白杉还是王海早年在高中任教时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如今已经工作5年。2020年末,猿辅导就曾向白杉抛出过橄榄枝,但是当时那届学生还没带完,遂推到了今年7月才去。

“当初就是想我在线下教了几年的课,有线下的教学经验,然后想着去挑战一下线上,这样就是线下线上都能来回切换,我都可以做,另外就是当时教培的工资确实是比较高。”白杉表示,“没想到从学校辞职以后去教培行业工作了不到一个月,行业就凉了。”

虽然沮丧,但为了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白杉现在在等时机考回学校去。

王海就不那么顺利了,年过50的他已经不能再考教师编,家庭压力之下,正在思考转行,但教了快30年书,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年纪还能干什么。

行业覆巢之下,离开的教培老师和教培工作人员,他们都去哪了?

02 紧跟公司转型方向

“双减”政策出台3个月后,11月7日,俞敏洪在直播中透露,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大型农业平台,自己和几百位老师将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

这给一直关注新东方的员工和投资人们吃了颗定心丸:创始人积极转型,公司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至于转型带货是否靠谱,众说纷纭。

此后,议论的焦点就变成了教培行业标杆新东方究竟如何转型?“新东方到美国教中文”、“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新东方成立体育公司”……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掀起一波网友热烈的讨论。

如俞敏洪在直播中所言,一部分的老师依然坚守在公司,随着新东方的需要自我调整,与企业一起转型。

与新东方的跨界不同,学而思是仍在教培范围内的方向性转变。如好未来旗下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励步”,在“双减”政策颁布后推出了英语戏剧、美育、益智、口才、读物五大素质教育产品,还成立了面向成人教育的轻舟品牌,以及宣布升级ToB业务,成立“美校”品牌,为教育行业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统解决方案等。

“有的K12部门老师转岗去做了课程顾问,或转到素质教育或者成人教育赛道。”一位学而思的员工表示,“但大多数都走了。”

在行业头部的带领下,猿辅导、粉笔、作业帮等培训机构都在寻找新的赛道:猿辅导的母公司猿力教育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100%控股了北京冰原服饰有限公司,跨行服装产业,“猿辅导要卖羽绒服”还被顶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粉笔教育推出智慧教室精品班,从仅线上教育转至双线教育模式,重点发展涉及公考、事业单位考试、教师、三支一扶、医疗医学、考研、专升本、财会等方面的成人教育;作业帮则开始着手布局短视频平台,在公司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商业化部门,有可能走短视频带货路线。部分教培老师们和教培工作人员也选择了跟着公司的方向走,自我转型,一起在新的赛道中寻找机遇。

03 另寻他路

还有一部分教培人,或主动,或被动,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另寻出路。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前线的授课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各职能岗位的工作人员。

对于老师,选择的方向要少一些,大部分是考公、考教师编或失业在家。比如同样是在新东方任教的高亮,就没能跟着俞敏洪直播带货,而是等到了被辞退的通知书。

高亮曾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没有去对口科研单位,而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的新东方任教。

“因为新东方的工资给到位了,”问其选择做教培老师的原因,高亮表示,“而且我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教育是一个大热的风口,新东方又是行业龙头,多方面权衡之下,才选择的这个方向。”

但他在做职业规划时没有想料到,行业凉的这么快。自己也因为太过“优秀”,开的工资很高,而成为最先被公司裁掉的那批人。

失业在家的高亮很苦闷,自己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失去了校招的渠道,又被高学历架着,在家乡择业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他最终和很多刚工作了一两年的教培新人一样,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道路。

另有一部分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回到了学校,虽然会遇到很多心理落差,但是至少技能迁移度高。

但这些选择都是属于年轻人的,还有一部分王海这样年纪的老教师,从事了几十年的一线教育工作,中年失业,背负着家庭的压力,也没有精力去新的赛道和年轻人竞争。他们从教学前线退下后,只能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做辅导,维持生计不难,但不太稳定,也有点见不得阳光,不能做大。

猿辅导一位人士梳理,教培行业离职员工的去向有几个大类:一是去了新消费公司,二是去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做销售。三是回老家,有一部分在老家备考公务员;有一部分在看其他机会。

据了解,教培行业中的营销、视频、运营等职能人员不少人去了火爆的茶饮行业,既有去了元气森林的,也有选择去喜茶的。他们的职业技能受行业限制较小。

设计师张迪张迪也准备去往新消费赛道。张迪毕业之后在一家地产公司做了三年美编,主要是宣传海报和数据榜单的设计。但她总是很焦虑:“地产公司的活不适合互联网,出去找工作都被嫌弃作品太老气。我觉得我除非在这儿一辈子否则以后都跳不出去了。”认真规划了发展方向后,张迪在今年三月跳槽去了猿辅导,做在线教育的广告设计。

“我比较看重这个方向,和房地产相比,在线教育的年轻人更多,也很有活力。”张迪在做职业规划时,没想到自己还未转正,行业就自身不保了。她现在又在看机会,“下一步想看看直播卖货的公司,这个应该更有发展前景吧?”

很大一部分人当初选择来做教培就是因为行业站在风口,他们喜欢择优而栖,如今转去做新消费,或去金融保险做销售,也是同样的理由。

许檬(化名)以前是媒体人,后来换行业进了友邦保险,现在独立带领一个销售团队。最近,他的团队就吸纳了二位从教培行业过来的人才,他们一位是好未来旗下励步的课业销售顾问,一位是火花思维的中文素养老师。他们过去的工作主要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建议,监督完课及课后练习,解决家⻓与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用户粘性提升续费率及转介绍率。转换赛道略有不适应,之前基本都是家长主动上门然后通过提供服务持续获客,但现在变成了主动上门销售,目前还处在艰难的磨合和适应中。

还有不少教培人在尝试投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甚至内容岗位,这些人大部分会在简历上写上“稳定、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这样一些优秀品质,以提高应聘成功率。

教培机构倒下后,从业人员都开始重塑关于工作、职业和未来的规划。但行业变化得太突然,除了上述已经想好方向的人,更多的人是措手不及。

“马上就要过年了,工作不太好找,北京房又租太贵,打算过完年回来再看机会。”张迪已经买了返乡的火车票,先回老家也是大部分刚工作一两年的教培人的打算。

华宇平台官网_一年连获两轮融资,则正医药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

07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7日消息,则正医药宣布正式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新一轮融资由人合资本独家投资。至此,则正医药在2021年已先后完成两轮融资,金额累计近人民币3亿元。

则正医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改良制剂的医药研发型企业。公司致力于以美国“ALZA”为榜样,成为全球药物递送系统(DrugDeliverySystem)研发引领者,立志通过医药技术创新赋能人类健康。则正医药在山东淄博和上海嘉定分别建有1800㎡和8200㎡的实验室(含中试车间、高端制剂实验室和高活性药物实验室),并在全球多地布点临床运营与注册团队,致力于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合规高效的改良型新药、儿童药和仿制药研发及申报服务。

今年2月,则正医药获得晨兴创投逾亿元融资后,深度布局了小核酸和多肽药物的递送系统及小分子纳米制剂和儿童制剂等领域,建设了符合GMP标准的中试车间。本轮融资交割后,则正医药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其六大技术平台的建设,招揽人才,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推进管线中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则正医药创始人贺敦伟表示:“在完成A轮融资后的短短10个月内,能再次得到行业知名机构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荣幸。有了充足的资金,我相信我们的研发团队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完成我们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开发目标,在2025年前把则正医药建设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小核酸、多肽、小分子药物的递送平台。在此,我首先要感谢人合资本对则正医药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关注,他们对CXO赛道有非常专业的了解,则正在他们的加持下必定是如虎添翼,会创造更快的增长速度。我还要感谢我的团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持续创新,才让则正在2021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其他十几家投资机构对则正的认可,期望未来创造新的合作机会。”

人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金伟春表示:“则正医药团队富有创业激情和执行力,团队在DDS领域具备核心优势,拥有突出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多年深耕专业领域的积累和资源,从创立以来就展现出高速成长的实力。成立5年多来一直发展迅猛,已成为药学CRO领域的佼佼者。人合资本关注了则正很长的时间,我们团队坚定看好则正医药的未来发展,并将长期支持其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药物递送系统研发引领者。人合资本此次投资则正医药,继续扩充在CXO领域的布局版图。”

华宇测速地址_薇娅凉了,小红书改了,种草芭比Q了?

0705

过去几年,新国货们给整个营销界上演了一场“种草”大戏。

无论是小红书还是头部主播,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人设优势,给消费者灌输信任,然后产生交易。这种营销方式,在如今产品已经眼花缭乱的时代,曾经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严选的作用。

但是随着这段时间头部主播的不断崩塌,小红书加强对品牌营销式种草的管控、微博和知乎被罚,这种屡试不爽的种草营销大法似乎正在失灵。

薇娅倒下之后,很多依靠她卖货的品牌们,大呼:“天塌下来了!”

“最近的消息一出,我们也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某长期与薇娅合作的品牌负责人告诉陆玖财经。

种草营销的红利期已过,游戏规则正在重新制定,在这个至暗时刻里,有些品牌能够重新起来,有些可能会就此没落。

01 这些品牌怎么办?

随着薇娅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款13.41亿元消息被爆出之后,她的直播间和多个平台账号陆续被冻结。在薇娅事件之后,焦虑的还有与其深度绑定的品牌,直接失去了带货种草这一流量靠山。

薇娅一出事,直接影响的就是其自己的品牌“VIYA NIYA”,目前该店铺在淘宝中已无法搜到。

据来自第三方的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薇娅便开办了17场服饰节专场,共带货商品933件,其中,光是薇娅的自有品牌“VIYA NIYA”就有209件,占比高达22%。

依托于薇娅本人的流量光环,今年的天猫双十一第一轮预售中,“VIYA NIYA”就以10.79亿元的预售额成为天猫女装类目第一。

此前,XUELI、MumaSunny等品牌因为雪梨的倒下,已经关掉了天猫和淘宝店铺,对于其销售主要来源于上述平台的这些品牌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的“泯然众生”,走向死亡。

受影响的不只是服装品牌,陆玖财经在一经销商朋友圈发现,其在乐纯水牛奶售卖的文案中写着:“给某头部主播直播渠道备货临时撤档,所以特价处理,现在每箱66元是我们做过的历史最低价了。”

更多长期深度捆绑主播的品牌已经嗅到了死亡的味道。在一网传截图中,有品牌表示:“我们公司主要就是靠薇娅,薇娅凉了,我们那个品牌就完蛋了。”

不只是与直播带货深度捆绑的品牌受到影响,新品牌起势的另一板斧,平台种草在未来或许也没那么吃香了。

小红书近期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多芬、大宇等在内的29个品牌因涉嫌“虚假营销”被封禁。

陆玖财经搜索后发现,小红书并没有完全删除品牌相关的笔记内容,而是封锁了相关品牌在小红书上的公域流量,即在小红书上搜索品牌名称,会显示“该品牌涉嫌虚假营销,相关内容不予展示。”但该品牌在博主处投放的广告内容仍然保留,用户只有点击博主主页才能查看笔记内容。

在此次被封禁的29个品牌中,陆玖财经发现,有不少像rnw、半亩花田、wonderlab、露得清、多芬、妮维雅等品牌,曾常驻薇娅直播间,一下子雪上又加霜,这些品牌方们无疑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02 严律之下才能出优品

在当下时代,做品牌只靠主播或是平台的流量收割韭菜是行不通的。陆玖财经在小红书搜索时发现,吐槽薇娅个人品牌衣服质量堪忧的笔记不在少数,许多消费者表示对其品牌非常失望,甚至一度退坑薇娅直播间,可见拥有强大的主播流量去做品牌背书也不一定奏效。

无论是在传统广告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品牌要始终用产品说话,用产品做代言。新品牌想抓住时代机遇,靠漫天推广种草并不可取,拿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才是王道,品牌要以产品为介质和顾客发生关系。

零售专家巡物社CEO朱志勇表示:“现在想要做新品牌的难度在增加,因为同质化的包装和名字太多,加上线上营销赛道拥挤,渠道的压力也在增加。品牌设计、营销等套路都可以模仿,但是品质很难,这需要品牌去打供应链的基础,从工厂、原料端着手,当大家都在一线厮杀的时候,沉下来去做产品。”

产品才是品牌的根,像是提起巴奴,就会想起它的毛肚;提起元气森林,就会想到它的无糖气泡水等等,这些品牌经过多年的沉淀,把自己的产品极致化,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建立情感,自然而然也与品牌建立了联系。

就拿新国货的典型代表完美日记和元气森林来做个对比,根据逸仙电商财报数据显示,逸仙电商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7.9%和2.7%,在此前的披露中,其研发人员占比不到公司总人数的3%,可见研发只是其公司很小的一部分。

而元气森林则采取了产品至上的模式,根据元气森林方面向陆玖财经透露的数据显示,元气森林公司研发部门人员占公司总人数10%以上,产品是整个公司最核心的部门。

此前陆玖财经在与元气森林品牌方面负责人交流时,其表示:“我们的产品主打的就是口碑,用产品本身来说话,我们的产品刚推出时一般不做广告,都是让市场自己来验证,至于大家看到的广告和营销,其实属于我们这个产品销售环里非常后期的一个部分。”

长期接触供应链的品牌代理人Lion对此也深表赞同,他说:“前20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家手里边都有钱了,所以就各种消费,他们消费的更多是消费本身,而不是品牌。但是通过这20年以后,老百姓们明显更理智了,尤其是疫情以后,大家在意的更多是产品的品质。”

进入下半场,品牌们需要好好想想什么是高质量,不如将更多营销的钱转投到研发上。毕竟营销只是兴奋剂,产品才是永动机。

产品自身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时代,颜值既是资本也是流量。好看的东西可以增加曝光度这件事,在新媒体时代很管用。比如现在新式茶饮的各种包装袋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追逐潮流的象征,甚至有的人为了包装袋去专门排队,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也在广泛流传。

而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消费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性价比与内容价值是中国新生代消费者的首要关注因素。95后大学生小蔡向陆玖财经表示:“我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虽然会考虑产品本身等等,但我也常常因为它的包装太好看了冲动消费。”

可见,和以往的消费者相比,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心态都在发生转变,对产品的追求也早已超过功能层面。那这就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做好产品外,要将自身产品研究出差异化策略,无论是产品功能、定位还是包装等,用差异化来持续占领用户心智。

或许此次的风向,对于品牌来说是件好事,严律之下才能出优品。

03 多渠道营销才健康

薇娅倒下,关联品牌难以消化库存的问题,也给行业敲了一个警钟。这次的风向对于品牌而言是风险,也是新的机遇,品牌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能被单一的互联网打法给绑架。线上营销肯定是要有,但没必要像现在这样畸形。

先说线上。

对于品牌而言,其一直在直播带货体系中处于弱势,与主播深度捆绑的品牌,对主播个人的依赖程度过强,很容易出现因某个主播导致自己品牌受影响的情况,就像当初翻车的玉泽等等。

并且,全网最低价被要求只能出现在头部主播直播间,头部主播享有定价、议价权,这丧心病狂的低价,摧毁了品牌商们的价格体系,又因为这个低价,用户的复购只会在直播间,对于品牌商建立的其他渠道无疑是打击。

对于平台种草,Lion表示:“其实新品牌最大的市场困惑就是在主流平台上的广告费用,因为全都是站内流量,它的推广费用都需要考虑在成本内,那这方面费用一高,就得从其他方面压缩成本,或者寻求资本借力。互联网品牌目前就是重广告,因为平台这边也会给其一些流量的红利,在前期的这几年,他们要规模、要做市场的寡头,甚至愿意放弃传统的推广渠道,但是这种其实不健康。”

在互联网下半场,品牌如果想要起势,陆玖财经和不少业内人士交流后,得出几个方法论供新品牌们参考。

一是运营私域流量。某新国货品牌负责人表示:“其实可以参考瑞幸的发展路径,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社群营销,从拉新转变为留存和提频,将用户引流至自身的私域流量池中,分享小程序商城等各种活动,通过抽奖、优惠券等形式直接刺激用户重复性购买。”

有这样一组数据,瑞幸咖啡目前有180万私域用户,每天贡献直接单量3.5万+,通过在客户群内信息提醒促单10万多杯,目前,私域订单贡献已成其走单第三大渠道(第一为APP,第二为小程序),超过第三方外送平台渠道,可见私域运营的重要性。

二是投 中腰部主播带货或者直接做品牌自播,减少被大主播卡脖子的风险。Lion表示:“直播带货这个渠道短时间内肯定不会被品牌舍弃,毕竟它还有机会,但是未来品牌可能会更侧重于投一些中腰部的主播或者直接做自播,把钱花在高额的佣金和坑位费上,还不如让利给消费者来得更直接。”

三是深度学习掌握平台规则,按规矩办事。今年以来小红书多次因内容问题登上微博热搜,内容的真实性是小红书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此次重拳整治,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大品牌,也可见小红书的决心。这些品牌没有按照《小红书公约》、啄木鸟计划办事,坏了平台的规矩,自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因此品牌在投放前,应该先补补课,理解平台规则后去找正确的投放策略。

再到线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品牌肯定要在线下加大布局,谋求突破。

元气森林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在一级市场估值达到了20亿美金,和几乎在同一时间崛起的新消费品牌完美日记估值相当,和完全依赖电商渠道出货的新品牌不同,这家也未曾抛弃线下,它率先走完线下便利店,快速抢占新生代消费者的心智,然后开始在商超等渠道大面积铺货,完成其版图扩张。

朱志勇说:“现在的形势是,新媒体的红利期已经过去,而传统媒体也比较乏力,那就需要品牌方到渠道里面找机会,平台种草、直播等线上的渠道该做还是要做,线下也要有所侧重,这样下来相当于海陆空都有了,对于品牌来说渗透起来就会更快一些。尤其是现在很多线下渠道苦于产品迭代慢,需要新品牌的进驻,很多传统商超也在招募网红品牌的供应商,让产品线增加给客户新鲜感。”

看来,现在线下渠道进驻的难度与以前相比要容易很多,新品牌们在线上发展疲软时,不妨转移视线到线下,趁大家还没有缓过劲时,猛攻线下,抓住这波红利。

某美容仪品牌负责人透露:“今年我们的销售挺难的,没有达到预期,天猫挺难做的,反而线下的一些渠道在今年的表现超出了预期。”

04 后种草时代如何种草

陆玖财经认为,小红书整改、知乎微博被罚,头部主播被清查,这一系列事件有一条统一的监管逻辑,那就是相关部门在有意地整治互联网种草带货广告乱象。

近期,人民日报更是发布文章《种草还是种韭菜,广告植入得管一管》,点名指出一旦“种草”最终变成了“种韭菜”,到处都是坑的平台,肯定无法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因此无论是哪个平台,未来肯定都是鼓励更加真实的种草体验,之前很多厂家向陆玖财经吐槽,一些主播在带货时,对产品一无所知。曾有许多网友拿头部主播做对比,表示雪梨直播介绍的产品,相比李佳琦,不够专业,对产品不够了解,只会一味夸好,具体的却说不出所以然,一味就是忽悠用户购买。

很多从前的小红书笔记也是一样,放眼全是美美的图片种草,内容可信度较低。一位小红书零食博主曾向陆玖财经透露:“我的量做大了之后,排期排不过来,很多产品我都没吃,就是按照商家要求拍拍照,把他们的文案按要求改改就发了,有时候我自己写了文案他们却不满意。”无疑,未来种草,商家需要跟种草的博主们,更用心地去做好内容,而不是一个劲地互相忽悠用户,这对品牌和平台都有一定要求。

一是品牌要拿出真正的好产品,消费者都不是傻子,产品好不好直接体现在复购率上,只靠割新用户韭菜的行为注定做不好品牌。

二是品牌用真实体验去种草。找KOL、KOC或者素人,给他们邮寄自家产品,但不要过于干涉用户,鼓励其分享真实体验。产品好了,大家体验起来肯定也不会差,过于相似的文案和精致的图片,又或者是素人铺量,在当下时代其实已经不适用了。

三是平台应出台明确的管理规范。用制度去维护社区秩序,也让品牌能有所依,按要求办事,从源头杜绝现在的毒草乱象。

四是平台可以提供像大众点评体验官、小红书体验站这样的官方号品牌体验机会,由平台来监控商家的产品投放行为,用户在看到这些内容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识别,这对于维护平台的真实性也会很有帮助,一举两得。

新品牌在前半场,通过营销手段大收智商税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下半场,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是品牌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头部主播推荐、平台大规模种草各种光环加持之后,新品牌更是需要沉下心来,返璞归真,认真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