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生物基材料企业中科国生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君盛投资领投

08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28日消息,日前,中科国生正式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君盛投资领投,君联资本碧桂园创投跟投,探究资本为FA。

中科国生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用生物质改变生活。核心科研人员均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和呋喃类材料设计、开发领域拥有近20年的产业化经验和基础,是一支具有科学院背景的产业化新生力量。公司成立仅一年,就完成了HMF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开发,并实现了示范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向规模化大生产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2022年,中科国生将形成完整的从生物质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技术开发和示范生产平台建设。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更多的生物基产品管线,其正在开发的一款新型低成本可降解塑料产品有望在2023年底前大规模进入市场。

(中科国生现有产品及终端应用)

中科国生创始人兼CEO王磊表示“未来石油基材料被生物基新材料替代的趋势将日益明显,新的生物基功能材料以及可降解环保塑料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君盛投资作为硬科技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此次能够选择中科国生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倍感荣幸。在此次融资合作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君盛投资专业高效的投资服务以及对产业的深刻了解和认知。未来,中科国生将不断拓展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和包括君盛投资在内的伙伴们一起用生物质改变生活。”

君盛投资董事总经理宋宇表示:“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在双碳背景下,这个替代趋势在明显加速。5-羟甲基糠醛(HMF)是具有环状结构(生物基呋喃环对标石油基的苯环)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其下游应用已有诸多验证,包括高气体阻隔性聚酯、可降解塑料、香精香料、高性能润滑油、生物饲料等,市场潜力巨大。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掣肘在于HMF成本,而中科国生以其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产业化经验率先突破了连续化生产、高效催化等难题,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本优势。国生团队深厚的技术积累、深刻的产业认知和务实进取的管理风格让人十分期待。能陪伴这样的企业成长,见证产业变革,是君盛团队的荣幸。”

中科国生的战略投资机构中科优势董事总经理邹涛表示:“此次与君盛投资在中科国生的项目合作中,切身感受到君盛投资在硬科技领域扎实的专业投资团队背景,对科技项目深度专业的调研,以及站在产业端的前瞻性判断与准确决策;这与君盛投资扎根产业布局的长期主义战略定位密不可分,能从项目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资源整合,为中科国生的产业化进程赋能加速;此次合作,感受到了君盛投资高效完善的投前决策与投后赋能执行体系,是真正长期助力科学家创业和硬科技发展的推动者。中科优势作为专注于硬科技领域早期战略投资孵化平台,期待与君盛投资更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中科谱光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联想创投独家投资

08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25日消息,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接连完成Pre-A轮、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Pre-A轮来自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A轮来自联想创投独立投资。两轮融资款将主要用于加大高光谱核心算法研发投入,提升光谱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技术壁垒,加速水质监测系列产品创新迭代,加强团队建设和市场推广。公司A+轮融资将于今年四月启动。

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年底,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依托,为响应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号召,推进高光谱遥感技术成果转化而成立。创始团队在高光谱遥感研究与应用领域有40余年的经验与成果积累,可面向诸多行业提供“光谱芯”技术应用服务。

中科谱光以“高光谱技术+物联网技术+AI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模式打造高光谱系列智能产品,利用高光谱技术和AI大数据技术赋能物联网技术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宽工业智能化应用维度,围绕“光谱芯”技术落地转化,在水质监测、润滑油检测、工业互联网、资源遥感监测、大健康光谱诊断等业务场景进行深挖和布局。

在我国“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面对我国水环境治理困难的巨大挑战,中科谱光针对弥补传统水质监测在监测频率低、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时空代表性不足等问题,率先推出实时快速、非接触、无污染、低成本、深度适配各类应用场景的水质监测系列产品,作为传统监测手段的有力补充,实现水质全天候原位监测,产品最快达每5秒响应一次的监测需求,同时监测总磷、总氮、COD、化学需氧量、高猛酸盐指数等17项地表水水质指标,从根子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水质监测溯源难、管控难等历史问题。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我国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科谱光作为国内高光谱技术及应用领域的领先者,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特别是在水质监测领域,通过稳定的算法,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打造的产品和方案,可为水质监测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联想在智能计算领域拥有近四十年的经验,联想创投作为联想旗下的全球科技产业基金,我们非常看重中科谱光院士团队在行业内40年的积累与成果,未来将融汇联想全球资源,在技术研发、市场渠道等多方面与中科谱光团队紧密联动,将更多高光谱技术方案推向产业化和商业化,加速企业升级迭代,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科谱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立福表示:“很高兴能够获得产业界和顶级投资机构的认可,他们的加盟,能让中科谱光携手这些著名的投资机构,借助他们的资金和资源,更好的履行“光谱改变生活,数据创造价值”的公司使命,打造智能光谱技术领域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中科谱光将加强“光谱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力度,夯实优化已有水质光谱在线监测系列产品,赋能我国环保监测行业,同时积极跟踪研发拓展光谱技术领域新的创新应用产品,为各类业务场景提供软硬云一体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形成数据资源富集、智能技术融合、多方合作共赢的光谱大数据智能感知、分析与计算的产业生态,成为“光谱芯”技术应用行业的领跑者,实现“成为光谱大数据领域国际领先品牌”的公司发展愿景。

华宇测速_「中科欣扬」完成近 2 亿元 B 轮融资 ,中金资本出手

08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25日消息,近日,中科欣扬宣布完成近2 亿元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佳泰叁期基金领投,战略投资方爱尔医疗、嘉兴沃永参与其中。本次融资将会主要用于合成生物学自动化工程平台(SIYO-AI)和反脆弱生物平台(SIYO-AF)升级改造,加快深圳合成生物学智造基地项目一期建设投产,进一步扩充合成生物学研发博士团队和产业运营专家团队。 

作为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中科欣扬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各行业提供全新的生产方式及解决方案,始终坚持合成生物学行业独有的一芯二合多产业“π”战略。 

公司已搭建来自中科院、北大、清华、UC Berkeley、Wageningen UR 等国内外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涵盖合成生物学、化学、生命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多个领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研发团队。多学科交融研发团队是中科欣扬“一芯”--合成生物学使能平台从模块化、定量化、标准化提升工程化效率的源动力。2022 年,公司还将通过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扩充研发和产业运营团队,加快自动化工程平台(SIYO-AI)、反脆弱生物平台(SIYO-AF)升级改造,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闭环,进一步缩短新品“由研转产”周期,加速农业、环保、材料、医疗等多个全新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中金资本表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赛道,在医疗、护肤、食品、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中科欣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和平台化的积累,核心团队同时拥有技术和产业化的扎实能力,是国内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在工业生产新手段的巨大机遇面前,中科欣扬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嘉兴沃永表示,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 15%-80%,原料消耗 35%-75%,减少空气污染 50%-90%,水污染 33%-80%。预计到2030 年将降低 10 亿至 25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嘉兴沃永持续看好中科欣扬在核心原料的化学替代、进口替代业务上的引领,以及利用生物智造助力碳中和的企业价值观。

华宇平台官网_华为小米在造锁,智能场景难解锁?

0812

若问当代年轻人出门时只会带上的一样物品是什么?答案大多数是:手机。就连家门的钥匙都不需要带了,这是因为在不少城市的年轻人家中,智能门锁正取代传统门锁,成为新式家装的标配。

最近这两年来,随着全屋智能的风潮涌起,智能门锁这个赛道也越来越热闹了。

7月28日,萤石发布北斗星系列人脸锁DL30F、极光系列人脸视频锁Y3000FV等两款新品,新品均支持3D人脸识别开锁;就在此前一天,玥玛也推出了YM-X7智能锁;今年更早些时候,华为、小米、OPPO、TCL、凯迪仕、鹿客等诸多厂商都对外发布了智能门锁新品。

毫无疑问,在智能门锁当前的“战队”中,已出现了专业锁具品牌、互联网品牌和跨界品牌这三大类,为何智能门锁在今年备受厂商们追捧?智能门锁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在厂商们“价格战+营销战”的比拼中,智能门锁还能热多久?

1

一把智能门锁的由来

虽说智能门锁在近几年来尤其吸睛,但其发展历程已有30多年。

据「子弹财观」了解,早在1990年前后,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海外先进产品和技术逐渐在国内流通,中国智能门锁行业便开始了初期探索——那时业内将之称为“电子锁”,主要采用按键式密码键盘、刷卡解锁等形式。

由于彼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尚且薄弱,只能依靠从外国进口或模仿相应的电子锁产品,国内的市场也相当局限。

十年后,也就是2000年,这一年,由韩国(株)IREVO公司投资的北京凯特曼科贸有限公司成立;次年,由韩国iRevo(易保)投资的上海易保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主推盖特曼Gateman智能锁。

这也标志着海外智能门锁品牌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犹如鲶鱼效应一般,很快便助推国内智能门锁行业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得到提升。

2009年,中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用五金分技术委员会归口的《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1556-2008)开始执行。据「子弹财观」了解,这是目前国内锁具行业,智能门锁行业*一项强制性标准。

到了2010年,指纹锁迎来液晶屏时代。液晶屏可呈现中文菜单,并显示时间日期等信息。此时,指纹锁的功能特征基本成熟,包含指纹、密码、IC卡、机械钥匙等基础解锁方式。

2015年,恰逢“双创”浪潮迭起,人们对于创业、创新的热情高涨,出现了“*模式”,而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的全网*金额总和约1218万元,这一年也被称为是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的“*元年”。

随后,联网智能门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2018年,360发布智能门锁产品M1,售价为699元,引来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与尝鲜;紧接着,小米、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智能门锁赛道。

也是这一年,行业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小黑盒事件”——2018年5月,有人用“小黑盒”轻松破解了多个品牌的智能门锁。据「子弹财观」了解,当时的小黑盒事件将智能门锁行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消费者对智能门锁产品甚至整个行业产生了质疑。

此后,智能门锁行业人士开始深刻反省,大批厂商开始对产品质量进行更严格地把控,安全意识也被唤醒。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苦耕安全技术的智能门锁行业才逐步走出“寒冬”。

2

渗透率不足10%

“其实,涉足智能门锁业务的企业还会继续增加,因为像传统门锁、防盗门之类的厂商,他们转型的速度相对会慢一些。”智能门锁行业的资深人士柳韦向「子弹财观」表示。

华为、小米等企业之所以集体杀入智能门锁赛道,跟后者的准入门槛有关。多位业内人士向「子弹财观」坦言,智能门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因为如今行业的产业链已十分成熟。

新入局者可以把智能门锁的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通过外包的方式交由第三方工厂来完成。“它跟智能开关等智能品类不同,后者一般只能找规模较大的上游供应链代工,但前者的代工厂却没有规模的限制,容易被找到。”CSHIA Research资深研究员朱亮对「子弹财观」说道。

当然,吸引大量玩家涌入智能门锁领域的原因不止入场门槛不高,也包括其市场渗透率较低。

据「子弹财观」了解,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智能门锁市场渗透率均在40%以上,相比之下,国内的这一数值尚不足10%。

如此低的渗透率,意味着智能门锁依旧拥有巨大的增量市场。

洛图科技资深分析师翟丽媛也向「子弹财观」提到,健忘症人群、新房或老房装修人群、从众随大流人群、消费升级人群、独居人群、家有老人/小孩人群、上门服务类人群等对智能门锁具有比较强烈的需求。

除了智能门锁市场渗透率不高,诸多玩家进场还因为其产品“好卖”。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门锁线上市场销量分别为288万套、373.6万套和191.2万套;同比增长分别为42%、29.7%和27.2%。

这种销量增速也意味着国内智能门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销量将持续上涨。

对此,鹿客品牌总监宁佐瑭也向「子弹财观」表示:“一些快消品会在某一时期突然爆发,而后又快速回落,出现一个波峰,但智能门锁是智能家居里面少有的几个比较稳定的品类,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每年会持续稳定地增长。”

显然,这样的品类容易受到大厂青睐。毕竟,对于一些大品牌来说,他们更倾向布局未来3到5年的长线机会。

而智能门锁产品之所以好卖,一方面与大众对其认知度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诸多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接受度较高有关。

长期从事智能家居行业的谢凯向「子弹财观」表示,无论是出入商用办公、高档住宅等场所,还是走进身边的部分亲友住宅,多数消费者对智能门锁这个品类都不陌生,因此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接受度也较高。

“因为智能门锁是消费者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产品,且确实能提升他们居家、进出时的使用体验。”谢凯说。

所以,对于很多厂商来说,他们更容易对外销售智能门锁这类认知度和接受度均较高的产品。

此外,多路玩家入场的重要原因是智能门锁产品的利润空间大。精准研究院2018年发布报告显示,以一款2000元售价的智能门锁为例,其成本大约仅为1000元,其中有一半来自于五金件。该报告还提到,智能门锁的成本仍然存在30%-50%的下降空间。

不仅如此,精装智能锁标配占比在近几年来不断走高,也是吸引众多玩家涌入的原因之一。

据「子弹财观」了解,地产精装智能锁标配占比越来越高。因为带有智能功能的精装房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打造更安全、舒适、便捷、智能化、高品质的住房环境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共识。而作为入门级的智能安防产品,智能门锁在精装修领域的部品配置率自然将持续走高。

事实上,于一些玩家而言,进军智能门锁赛道也有利于他们实现全屋智能的普及。

“门锁是家庭的刚需产品,而智能门锁作为传统门锁的升级版,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后,消费者会慢慢主动或被厂商们安利再去购买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这对于很多全屋智能玩家来说,就可以把智能门锁当做入门级、很容易学习的智能家居单品,以此来影响用户对全屋智能的看法,进而实现全屋智能的普及。”谢凯分析道。

而进入2022年,除了入局者不断,智能门锁行业官宣新品的玩家也愈来愈多。

翟丽媛表示,随着智能门锁行业参与者的增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品成为智能门锁玩家们重要的竞争手段。“他们可以凭借新品抢占消费者认知和市场份额。”她说。

3

诸多难题待破解

诚然,智能门锁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潜力赛道,但行业面临的挑战并不容小觑。

如何进一步提升智能门锁市场渗透率,是当前所有厂商面临的集体难题。

由于门锁属于耐用消费品,换新周期较长,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十年甚至更久,所以国内智能门锁的市场渗透率一直较难提高。

谢凯表示,手机之所以更新换代快,是因为它经常会被外人所看见。即使已有产品还能正常使用,但消费者往往出于炫耀、尝新等心理会更愿意换新。“比如你现在拿一个iPhone4出现在外人面前,可能手机还能用,但别人可能会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觉得你可能是经济上不富裕或是怎么着。”他说。

但门锁却很少会被外人所看见。“一般没有特别的事,很少人会经常去别人家串门,门锁被看见并讨论的概率极低。”谢凯称。

不同于手机、电脑等,消费者对于门锁的态度往往是“好用、稳定”就行。“门锁只要好用,不出什么问题就行,但大家对手机的要求不仅仅只是拍照不出问题,而是要拍得更好看、系统更流畅、实用性能更强等。”谢凯分析。

宁佐瑭也提到,消费者一般只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换锁:一是新房装修时考虑换智能门锁;二是当家人经常丢钥匙时,会因安全性而考虑买智能门锁;三是当家里有健忘症的老人或小孩等,为了便捷性而考虑买智能门锁。

“鹿客调研发现,以前消费者更看重智能门锁的便捷性,如今他们还更关注智能门锁的品质。用户对智能门锁故障的忍耐性极低,几乎为0。像你家里的冰箱或液化气灶坏了,你可以今天不用,但门锁坏了,可能5分钟都不行。”宁佐瑭说道。

为此,鹿客专门成立了质量管控部门,负责全面监控和保障产品的质量,所有产品在上市前都会经过防潮、高温、耐腐蚀、暴力破解等多种测试;同时,鹿客逐年加大对智能门锁产品的研发投入,还在重庆自建了一个占地200亩的智能门锁产业园。

在宁佐瑭看来,做智能门锁的*步就是要把产品品质和交互功能做好,用户口碑不断攀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就会吸引更多增量用户购买智能门锁。

如今,在这个备受追捧的市场上,“如何打造差异化产品”也是各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功能性产品,智能门锁从形态到性能都十分缺乏被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的更新,这与大多厂商的技术算法掌握在他人手里有关。

据谢凯透露,智能门锁厂商普遍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指纹、人脸识别等解锁功能都有相应的供应商提供方案。“大家都能找到对应的供应商,就看谁能把供应商给到的方案整合及优化得更好。”他说。

当然,智能门锁的同质化也与代工有关。宁佐瑭坦言,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门锁厂商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出更多的SKU,来实现线下快速铺货和分销的目的。

而代工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智能门锁厂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变弱。“因为真正去做智能门锁产品的人大多不是设计师,而是一些比如原来做渠道的,他们在市面上看到一款产品,觉得卖得不错,就反馈给工厂赶紧给做出来售卖,以抢占市场份额。”宁佐瑭说。

除了要打造差异化产品外,厂商们还需要攻克“如何把控好产品质量”的挑战。

「子弹财观」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智能锁”,直接弹出了近2000条投诉信息,而网友们的投诉主要为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差以及虚假宣传等,且遭控诉的对象不乏德施曼、云米等知名企业。

“回首过去20年,你会发现各个智能门锁品牌出现的故障问题差不多,几乎都出在锁体联动轴、锁舌开关等机械技术上,因为它们本质上并没有怎么改变。”谢凯说。

相比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门锁行业的高精尖人才更为稀缺。虽说一些大厂已入局,但其投入的公司资源并不多。如果大厂内部不调配资源来重视这个赛道,以及高精尖人才不进入,技术瓶颈依然难被突破。

此外,用户对智能门锁安全性的顾虑也是厂商们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据翟丽媛介绍,通过利用管理App的漏洞而对智能门锁进行攻击、通过入侵智能门锁网关而实施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需要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就做好防攻击技术,真正确保门锁的安全性。

在技术端解决了上述难题后,智能门锁行业在售后服务环节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厂商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销往全国各地,可这样一来就需要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提供相应的安装服务,为此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 

“这个服务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有些地区的智能门锁购买者极少,如果让自家员工上门为他们提供安装服务,赚取的安装服务费根本无法覆盖住员工工资及其交通费用等成本。”谢凯说。

而如果厂商通过由第三方服务平台下派安装人员来服务全国用户,虽说企业承担的成本相对不高,但用户口碑却难以保证。

“在很多用户眼里,这些第三方安装服务人员就是厂商员工,代表的就是品牌方,所以其安装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将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品牌方的口碑评价。”谢凯称。

所以,如何平衡好成本与口碑之间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鹿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对所有鹿客体系的安装服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后者通过考核后方能上门服务用户。同时,鹿客会安排公司客服人员对用户进行电话回访。“如果用户不满意,可以直接向他们投诉或拨打我们400电话。”宁佐瑭说。

4

结语

大众认知度高、产业链极成熟、产品相对好卖等特点,吸引着各路玩家纷纷入局智能门锁赛道。

但智能门锁当前存在的市场渗透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产品质量难把控等诸多问题,意味着入场者要想在激烈的行业厮杀中突围,则必须对上述问题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并逐一击破,否则将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智能门锁行业虽风头正盛,但留给后来者的窗口期显然越来越短了。

华宇开户_《长津湖》和《三十而已》,不及王一博赚钱?

0812

“当当当当,敲钟啦!柠萌影视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8月10日,柠萌影视上市,相关话题在业内人士的朋友圈里流转。行业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爱奇艺宣布Q1盈利的时候。在持续低迷的行业环境里,每一个好消息都显得弥足珍贵。

2022年,影视公司扎堆上市,8月集中传来了一些好消息。

偶像经纪公司“乐华娱乐”即将登陆港股市场,这家2009年成立,在2018年因偶像经纪受市场关注的公司,旗下拥有虚拟偶像A-Soul,以及偶像艺人王一博、孟美岐、朱正廷、黄明昊等,8月7日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电影公司“博纳影业”叩开了A股上市的大门,它开创了“主旋律商业片”模式,就在去年,投资制作的《长津湖》凭借57.7亿票房打破影史记录,上市之路还在进行中,8月1日披露招股书,8月9日展开申购。

影视制作公司“柠萌影视”对于大众来说也不陌生,此前其打造的《三十而已》《小欢喜》系列作品,在社交媒体上赚足了话题。

这三家分别是艺人经纪、电影、影视剧三大板块的头部公司,此次财务数据的公开,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三种模式的新视角。

它们拥有着很多相似点,比如背后都有互联网大厂的身影,博纳影业股东里有阿里巴巴、腾讯,柠萌影视与腾讯深度绑定,乐华娱乐背后有阿里影业、字节跳动等;它们都还和明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纳影业股东中有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韩寒等明星艺人,乐华娱乐里韩庚间接持股,柠萌影视背后,张嘉益(张小童)、黄磊等均间接持股。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上市之路都很坎坷。

根据公开资料,乐华娱乐曾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2018年从新三板退市,随后,寻求在A股借壳上市,结果不理想,开始转战港交所。柠萌影视也经历了从A股转战港交所的过程,两年里一共三次冲刺IPO。博纳影业的经历更是一波三折,在2010年登陆美股,2016年退市转战A股,中途IPO一度中止,一晃就是5年。

影视公司上市之路不好走。在三家不同类型公司的上市之际,我们来看看,哪种模式挣钱最轻松?它们又分别面临哪些挑战?最近频现的好消息,向行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谁赚钱最容易?

先来看看这三家的赚钱能力。2019年-2021年,这三家公司都是盈利的,但辛苦程度不一般。

偶像经纪公司乐华娱乐,围绕旗下艺人的各类商业活动赚钱。

根据招股书,乐华娱乐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收入为6.31亿元、9.22亿元、12.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2.96亿元、3.94亿元,收入与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

这样的吸金能力,来源于三个业务板块,即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泛娱乐业务。其中,艺人管理这三年收入分别为5.3亿元、8.08亿元、11.74亿元,占总收入的约九成。

所谓的艺人管理,包含品牌代言、商业推广活动,以及参加剧集、电影、综艺节目所得收益,而音乐IP制作及运营,实际上,也是围绕旗下当红艺人售卖单曲、专辑等。也就是说,乐华娱乐的收入几乎全依靠旗下艺人。

而从成本来看,其营业成本分为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分成、艺人宣传、员工开支、音乐内容制作四部分,其中艺人分成费用*,在2020年、2021年分别达3.19亿元、5.29亿元,占总营业成本的八成。

艺人赚的多,也分的多,但整体上,艺人经纪这门轻资产生意,风险大,收益高。相比之下,制作电影、电视剧,赚钱之路则要繁琐得多,收入更高,但赚的钱并没有随之增多。

柠萌影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版权剧。

根据招股书,柠萌影视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7.94亿元、14.26亿元、12.4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43亿元,2.79亿元。收入缩减,但控制艺人片酬及单集制作成本,近年净利润有所增加。

它的收入构成分为版权剧、内容营销、其他三部分,其中版权剧这三年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同样高达九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版权剧行业首轮播映授权费,视频平台每集在200万至800万元。而根据招股书,柠萌影视的版权剧在视频平台上,每集授权费在520万元至1580万元,高于行业水平。

但影视制作是一门有时间成本的手艺。2014年成立的柠萌影视,约8年时间共打造17部剧集。相比于只需要在艺人分成上花大钱的艺人经纪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花钱的地方更多。

根据招股书,柠萌影视2019年、2020年、2021年版权剧成本分别高达13.52亿元、6.98亿元、6.32亿元,尽管在限薪令等影视行业一系列政策调整下,剧集预算控制,近年单集成本也高达540万元。

相较之下,不局限于生产端,布局全产业链的博纳影业,生意做得更“重”。这让它的营收结构相对均衡,但赚钱也相对更“累”。

根据招股书,博纳影业的收入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31.2亿元、16.1亿元、31.24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5亿元、1.91亿元、3.63亿元。

它的收入构成分为投资、发行、院线、影院四板块。其中投资,即为投资制作电影,收入占比在40%左右,发行次之,收入占比在30%左右。

以2014年《智取威虎山》上映为起点,凭借《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博纳影业收获颇丰。根据招股书,《长津湖》投资金额为8.64亿元,报告期末累计收入21.66亿元。

从成本来看,其投资成本近三年分别为6.26亿元、4.03亿元、9.63亿元,成本不低,相比之下,发行是更容易赚钱的高毛利业务,不过博纳影业对全产业链的执着布局,对线下影院的加码,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业绩。

根据招股书,仅在2021年,博纳影业在影院上就投入了8.44亿元,而该板块毛利率则从2019年的15.08%下降到2021年的1.71%,2020年为亏损状态。这背后有疫情的影响,也与线下生意的特殊性相关。

总的来说,轻资产模式赚钱更容易。从公司层面对比三家的经调整净利率,华娱乐近两年保持在30%左右,柠萌影视*时也仅22.4%,而博纳影业一直在10%上下。

不过从业务的角度,或拥有当红艺人,或持续稳定输出作品,艺人管理、剧集、电影三者的毛利率其实都不低。

2019年-2021年,乐华娱乐收入中的艺人管理部分,毛利率分别为45.8%、52.5%、46%;柠萌影视的版权剧毛利率分别为17.2%、42.2%、39.9%;博纳影业营收里的投资制作业务,毛利率分别是36.17%、46.37%、33.78%。

谁风险*?

尽管目前三家公司都保持着盈利能力,但衡量一门生意,还得考虑风险性和持续性。

风险方面,乐华娱乐首当其冲。在公司层面,营收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某一生产要素,在艺人管理层面,还面临着艺人能否持续走红、是否会续约、能否持续推出新艺人等问题。

其招股书披露后,外界探讨最多的,就是王一博到底为乐华娱乐贡献了多少收入。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4月,公司收入贡献在前十位的艺人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4.8%、83.0%、85.6%及84.5%,占比在八成左右。而其中,*的艺人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6.8%、36.7%、49.5%及56.8%。根据知名度推算,这大概率为艺人王一博。

依赖越大,风险越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乐华娱乐掌舵者杜华被问及艺人合约问题时表示,其大部分自主培养的艺人都已在续约,“由于艺人从小在乐华体系和模式下培养成长,和公司的关系很好,对公司忠诚度很高,也有很深厚的感情”。

仅凭“关系很好”、“深厚的感情”这类表述,在讲究商业本质的资本市场,显然很难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在能否持续捧红新人方面,乐华娱乐还没能证明自己。

其旗下的热门艺人,几乎都和2018年前后的偶像选秀综艺密切相关。比如王一博,2014年以团体成员身份出道,从2016年开始成为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都未激起大水花,反而是通过在《创造101》中的导师表现,以及2019年耽改剧《陈情令》中的蓝忘机一角,成为当红流量明星。

其旗下的艺人孟美岐、吴宣仪以及黄明昊、朱正廷等,也是通过《创造101》《偶像练习生》选秀节目出道。

现在,选秀节目和耽改剧停摆,偶像艺人受到关注的渠道减少,乐华娱乐未捧出新的当红艺人。反而是艺人的塌房,对经纪公司带来了冲击,在其IPO阶段,旗下艺人李权哲、丁泽仁就因情感生活问题陷入舆论中。

相比之下,做剧、做电影的公司,拥有的筹码相对更多,但同样存在风险性和持续性的问题。

首先,和艺人经纪相似,影视公司会有项目参演艺人翻车的风险。而除此之外,从产业链层面,在生产端和市场端两方面还面临着新问题。

生产端,柠萌影视同样存在过度依赖单一生产要素的问题。版权剧的制作,高度依赖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核心创作者。

在招股书里,柠萌影视提到的近年制作的热播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制片人均为其联合创始人徐晓鸥,导演里常出现的是汪俊、张晓波等。创作者是稀缺资源,影视公司常采用的方法是用股权绑定,柠萌影视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在其股权架构中,演员张嘉益(张小童)、演员黄磊、作家江南均间接持股。

招股书里柠萌影视就提到对供应商和头部客户的依赖。通过和核心创作者绑定,尽管不是部部剧热播,柠萌影视多年来的作品表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版权剧上的输出能力。

在市场端,柠萌影视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多。

其主要客户为网络视频平台及电视台。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自其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3.2%、88.1%及77.6%。其中,腾讯是柠萌影视*的客户。

在招股书里,柠萌影视提到,“若我们不能维持与腾讯集团的业务关系,则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现在,视频平台集体降本增效,经营情况也并不乐观。“大厂都在裁员,优爱腾不再像以前那样发力,传导到上游,影视公司也会受影响”,一位投资人表示。体现在数字上,根据招股书,近三年柠萌影视版权剧收入持续下降,从2019年的16.32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10.51亿元,表现并不平稳。

要做全产业链的博纳影业,不受制于某一平台,显得更自如,但在疫情影响下,其电影业务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生产端它面临的问题和柠萌影视相似,博纳影业采用的办法也类似,招股书披露,其已经和上游的多位创作者深度绑定,如《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窃听风云3》导演尔冬升,《中国机长》导演刘伟强等。但在市场端,和柠萌影视、乐华娱乐走线上不同,院线电影还是主要围绕线下展开的产业,受疫情影响,不论是其投资的影院,还是整个电影产业,都面临着极大挑战。

最直接的现象是,不少片方影片不敢定档,积压在手中,受疫情影响,2022年五一档五天总票房仅3亿,较2021年同期缩水82%。在疫情后,影院处于间歇性停业的状态中,低迷状态未有好转迹象。

不过这似乎没有影响博纳影业对影院布局的野心。招股书提到,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就主要用于博纳电影项目以及博纳电影院项目。

行业到了庆祝的时候吗?

三家公司的上市之路都颇为坎坷,这和资本不看好影视股有关。

一位关注影视行业的投资人告诉深燃,不是影视行业不好大家不投,而是哪怕行业很好,但是未来空间不大,也不会投,资本市场看的是成长性。

影视公司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行业秘密,爆款作品和流量艺人都难寻,且都不能复制,同时还面临艺人翻车、影视作品积压等风险。

但在这个时机里顺利上市,也对外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首先,这三家都“正当年”。在影视寒冬里,就连输出稳定的光线传媒,在2021年,就迎来了上市十年来的*年度亏损,亏损达3.11亿元,它们能持续盈利且实现增长,就已经不容易。

乐华娱乐布局偶像产业早,占据了先机。乐华娱乐在招股书里提到,2021年商业活动数量达510个,远超2020年的370个,同时,由于艺人商业价值提升,2021年以更高的价格与商业活动客户签约商业合同。手握虚拟偶像A-Soul,也成为其开辟*增长曲线的机会。

博纳影业凭借《长津湖》《水门桥》两部主旋律影片,获得不错的收益后,储备的还有周迅、梁朝伟、王一博主演的电影《无名》,《智取威虎山前传》《红海行动2》等系列影片,作品储备丰富。

柠萌影视经调整净利润连续3年增加,创下新高,内容储备充足,仅剧本开发/前期筹备的项目数量就达25个。

其次,更重要的是,大环境的变化。

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行业片酬回归理性,制作、播出,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规范。8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起草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增加有关片酬管理规定,合理确定节目制作成本配置比例和主创人员片酬额度。政策还在持续引导中。

热钱褪去,缺乏专业度的影视公司被洗牌出局,影视行业也来到了新阶段。

浙商证券分析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此次博纳影业拿到上市批文,与此前横店影视收购星轶影城都能证明,影视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强监管以及疫情出清后,行业已经触底。博纳影业确定回归A股是政策端利好,说明监管层对于行业整顿成果是认可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都曾冲刺A股,其中,业务构成单一的乐华娱乐、柠萌影视转战港股,只有基本盘稳固的博纳影业冲刺成功。

投资人胡仕成对深燃提到,博纳影业的上市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更大,“这表明影视公司上市的路径有逐步打开的迹象,这是重要信号”,他表示。

不过,碍于影视股的行业特性,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上市,它们的前路也不容乐观。柠萌影视8月10日登陆港交所,开盘就跌约4%,截至当日收盘,股价下跌2.7%至27港元/股,市值为97.32亿港元。已经上市的稻草熊娱乐等影视公司,表现也不佳。同一天,稻草熊娱乐股价为1.94港元/股,比高峰期的15.3港元下跌87.3%,缩水近九成,市值仅为13.51亿港币。

但在当下,三家公司组团上市,已经算是行业里难得的好消息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同城是美团电商的解法吗?

0812

美团在传统实物电商领域不断尝试。

2022年4月底,美团在北京地区上线了“同城电商”栏目。6月28日,美团电商在官方微博宣布,“美团同城电商·北京站上线了。”

如今,美团北京同城电商业务已经试水三个多月,但从消费者反应和数据反馈来看,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不知道”——这是当燃次元问到是否知道美团在北京有同城电商业务时,多位北京消费者的回答。8月7日,燃次元对美团北京同城电商的部分商品销售情况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发现销量也一般。

根据美团北京同城电商页面显示,美团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共有热卖、食品饮料、居家生活、生鲜果蔬、宠物生活、美妆个护、鲜花蛋糕、数码家电、母婴玩具九个类别。“热卖”类别显示在前十的商品中,销量*为“安慕希原味酸奶12盒”,销量为2703件,其次则是“曾鲜森栖霞红富士苹果3斤”,销量1698件,再次为“火龙果”,销量907件。

另外八个类别中,食品饮料、居家生活、生鲜果蔬、鲜花蛋糕类别下,显示在前十位的商品销量较好,有数十或数百。而宠物生活、美妆个护、数码家电、母婴玩具这四个类别中,显示在前十位的商品不少未显示销量,也并无评价。

“美团电商,也不是说不用,而是很难特意想到去用。”北京的用户白白告诉燃次元,“虽然我是美团外卖的深度用户,点外卖几乎都是用美团外卖。但确实想不起来用美团电商。一是我已经有既有的网购习惯,二是美团电商目前的品类和价格,也没有吸引我用的理由。”

燃次元看到,美团在北京试水的同城电商,以传统实物电商方式,但连接的主要是北京的企业型商家和消费者,通过快递实现今天买、明天到。

从品类、价格、时效三个衡量维度来看,美团北京同城电商以“次日达”为标准,具有一定的时效优势,但不明显。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次日达”领域,已有占领用户心智的京东自营、天猫超市;二是在燃次元的体验过程中发现,美团北京同城电商的“次日达”下单时间为当日15时或17时,相比于京东自营、天猫超市的当日23时前下单*日可送到,时效也明显不足。

至于品类和价格,美团北京同城电商劣势更是明显。如上所述,美团北京同城电商目前仅有九个品类。在价格方面,燃次元对比美团北京同城电商与天猫超市,发现美团北京同城电商在一些商品上具有优势。比如美团北京同城电商销量*的“安慕希原味酸奶12盒”,美团券后价为24.9元,天猫超市折后价为52.8元。

但也有商品差异不大,比如“蓝月亮手洗洗衣液”,美团北京同城电商价格为24.8元,天猫超市折后价为22.4元。

“美团目前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与美团本身业务相对契合,可能会比做传统电商业务更有优势。”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曾颖向燃次元指出,但“美团核心用户多为关注同城吃喝玩乐的群体,与传统电商的用户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如果真的要做好,还需要强有力的推广和引流。”

在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中,美团的步伐是相对稳健的。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业务,也许只是低调试水,以求跑通模式、磨合流程,所以在品类、价格方面并未花大力气营销,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团同城电商业务的业绩反馈。

但无论如何,问题是存在的,美团要想跑通次日达的同城电商,品类、价格都得下功夫,更何况这个市场还有早已占据消费者心智的京东自营和天猫超市,次日达并不是一场好打的战斗。

同城电商无水花

根据美团2022年*季度未经审核财务业绩,截至2022年一季度,美团年交易用户数6.9亿人。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数字,手握巨大流量的美团,似乎做什么都有底气。

但美团的用户和电商消费者之间还隔着很长距离。

“我点外卖的频率很高,几乎每天都是外卖度日。但也没留意到美团这个电商业务。”北京的消费者豆豆说到,“可能因为点外卖是一个目的性比较强的举动。你打开美团看团购,或者打开美团外卖点外卖,都是抱着目的,直接去看需求的商家,而不是瞎逛这里点点那里看看。”

曾颖直言,“对于大部分美团用户来说,已经形成使用惯性了,更多聚焦的是同城生活服务。”

燃次元曾尝试在各社区平台寻找美团北京同城电商的用户,但无果。在美团电商100余人的微信社群中,也仅有美团电商助手发布相关商品优惠信息,未有其他发言。

为美团同城电商买单的消费者不多。仅限北京企业入驻的美团同城电商,能连接的商家也有限。

在商家端,目前美团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商家以北京的企业为主。燃次元在美团北京同城电商页面查看多个商家的经营执照,可以看到,商家基本上是北京同城企业。另外还有部分山东、河北等可以实现次日达的企业。

燃次元在美团电商商家管理后台看到,目前同城商家仅限“北京同城商家入驻”,同时仅限成立超过一年的企业用户入驻,不接受个体工商户、非中国大陆企业的申请。

商家的有限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限制了美团电商的品类。

另外,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同城配送是美团的优势所在,但美团同城电商配送由传统快递完成。

此前,有消息表示“听说配送是选的顺丰快递合作”。不过经燃次元的体验,美团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业务,配送由商家决定配送方。比如“蓝月亮旗舰店”就告诉燃次元,“我们与多个快递合作,根据派件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燃次元在三家店铺所下三单,也分别由京东快递、顺丰快递、中通快递完成。

这或许出于成本考虑,按美团2021年全年财报数据,2021年骑手每送一单外卖平均收入为7.07元。但有数据显示,“同城快递价格在4-15元每单,个人发货量小的话一般在6-8元每单,量大可以低至4元每单。”

美团电商业务的赢利点在于抽成。这并不新奇,比如一位运营人员就向燃次元直言,“每个平台都会抽点的。”

一位有赞商家告诉燃次元,“有赞现在不同品类抽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5%至6%。”另外有淘宝商家表示,“有交易手续费大概6%。”一位抖音商家则说到,“类目不同抽点不同,大概在3%至6%。”

根据“美团电商平台入驻标准”,美团电商根据经营类目在达成每一单交易时按比例向商家收取收取技术服务费。“美团电商资费一览表”显示,该技术服务费费率从1%至10%不等,其中“母婴玩具”类目下的“亲子乐园”费率*,为1%;“服饰鞋包”类目下的“时尚饰品”“发饰”“水晶玛瑙”,以及“生鲜果蔬”类目下的“鲜花”这四类*,为10%。

另外“美团电商合作协议”显示,除技术服务费外,美团还对商家收取入驻平台技术服务费、推广技术服务费用、商品信息维护技术服务费用、营销工具技术服务费用、拍照/文描技术服务费用、降价补偿技术服务费用等费用。

但就目前美团电商的销售表现,应该难以为美团带来太多收益。

“花样百出”的电商业务

以团购、外卖等服务起家的美团,这两年不断向实物电商进发。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2020年8月上线的“团好货”,正式进攻传统实物电商。随后又有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等业务,涉足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还有美团闪购、买药等即时零售业务。

2021年9月,美团将公司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并在2021年10月成立零售特别小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直接带队,美团的零售之路不断前进。

到现在,美团的零售、电商业务可谓是“全面开花”。根据中金研报的分类,面向C端,美团正在建立即时零售(美团买菜+美团闪购)、次日达(美团优选)和多日达(美团电商)的多层次零售体系。

这种“全面开花”的好处在于可以覆盖消费者的多类需求。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让用户的认知不清晰。

在一些表达中,美团将生鲜电商的美团买菜、美团优选,即时零售的美团闪购,以及传统实物电商的美团电商都纳入电商的口径。燃次元在向消费者、业内人士及美团了解美团北京同城电商业务时,还需特意说明是北京上线的实物电商的同城电商业务,因为美团的同城电商业务,更为人知晓的是美团闪购。

不过这并不影响,业务只要能跑通就行,概念的厘清可以在后续进行。

但混乱中似乎也可见美团电商业务突围的困难。2020年8月上线团好货之后,美团电商不断变化。有梳理显示,在上线四个月之后,“团好货”就取代了美团APP底部导航栏的“发现”栏,获得美团APP的一级入口,此后又上线了独立APP。

2020年底,“团好货”从美团闪购事业部中拆出,成为独立业务部。之后2021年10月,“团好货”升级为“美团好货”,由此前的团购模式更改为综合性电商平台。到2022年初,美团电商又相继上线内容种草功能“珍箱”,并增加品牌自营店,上线“自营品牌”频道。

再之后,便是2022年4月底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业务,还有辅助“卖货”的美团直播。

美团做电商是被看好的,因为手握6.9亿交易用户,还是高频的餐饮、外卖业务,想象力自然广阔。但美团的电商之路似乎一直没有走通,从团购的团好货,再到综合电商的美团电商,业务的修修改改,似乎正印证了此路难通。

“同城”被看作是美团电商业务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毕竟此前在分析美团电商业务时,多数声音都表示,美团更偏向于满足实时、紧急的消费需求,其长处也在于同城配送能力,在多日达的传统电商市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短兵相接,并不高明。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就向燃次元表示,“美团在同城是有优势的。首先它有500万骑手,其次它在同城配送以及城市熟悉度是远高于传统电商的。”

曾颖也指出,“同城电商业务对美团来说是有优势的,这些年美团在同城业务供应链上有扎实基础,且多年来渗透了同城用户,所以同城电商与其本身业务关联性较强,形成协同效应。”

但从各种联系来看,这种同城的优势似乎更贴合美团的闪购业务,而非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业务。

同城电商,美团似乎找对了路子,但又好像差点意思。如今的美团同城电商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品类没有优势,时效优势也不明显,进不如美团闪购或者生鲜电商,退不如京东自营、天猫超市。

品类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时效肯定是电商的一个优势,但前提是要有品类。目前次日达这个时效范围,京东已经做得很好了。另外在品类上,目前美团的电商业务在SKU、价格、时效上都没有明显优势。”白白表示。

另外,京东自营和天猫超市实现次日达的方式都是仓储。而美团尝试以连接区域内企业的方式实现区域内的时效,是一个取巧的方式,但这也容易成为一个弊端,因为区域内的企业是有限的,可能会限制品类。

摸索中的新增长点

从“Food+Platform”到“零售+科技”,美团发力零售已经是板上钉钉。

“外卖现在已经做到*了,再往上增长也有限了,所以美团需要新的增长动力。这也许是美团进行战略转型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庄帅表示。

根据美团财报,外卖是美团收入的主要来源。以2022年*季度为例,美团营收为463亿元,其中餐饮外卖收入241.57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76.21亿元,新业务及其他收入144.91亿元。

但拉长时间轴,以季度来看,从2019年至今,美团餐饮外卖收入的同比增速正在降低,2019年Q1至Q4,美团餐饮外卖收入增速还维持在接近40%的高位,但最新2021年Q4和2022年Q1已经分别落到了21.3%和17.4%。

同时在毛利率这一项,2019年Q1至Q4,美团餐饮外卖的毛利率还在14%到22.3%之间。但2021年Q4及2022年Q1也已落到6.7%和6.5%。

另一营收贡献主力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虽然增速下滑并不明显,但毛利率几乎砍半。2019年Q1至Q4,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毛利率均高达88%以上,而最近五个季度,2021年Q1至2022年Q1,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毛利率均在40%出头。

在这样的焦虑下,美团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想法迫切,零售是一个大框架,电商则是其中“最肥的一块肉”。

电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尤其在2021年线上销售增速超过10%,网上零售额突破12万亿元。2022年1-4月,网上零售额已经达到3.87万亿元,同比增长3.3%。

同时,前瞻经济学人研究指出,网上零售额中实物商品占大部分,占比超80%。2019年以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2021年增速约为10.7%,零售额达到10.8万亿元。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参照,庄帅直言,“以抖音和快手为例,这两家平台发力三四年,GMV已经达几千亿元。”燃次元看到,快手电商2021年GMV为6800亿元,同时市场猜测2021年抖音电商GMV为超8000亿元。

而即时零售打得火热,美团也明显*,但数据却没有那么好看。“美团闪购是目前即时零售市场份额*的,达千亿元,京东到家刚刚到500亿元,淘鲜达更少。”庄帅表示。

美团CFO陈少晖在2021年业绩电话会上透露,2021年美团闪购年交易用户达到2.3亿,总交易额达到了外卖的12%(约842亿元)。京东2022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的平台总交易额为491亿元。

“即时零售供给侧不足,突破难度很大,规模增长比较慢。”庄帅直言。

高速增长的即时零售规模有限,这也可以理解美团为何难以放弃万亿电商市场。

在北京上线的同城电商,也许路走对了。“针对同城零售,目前已有以美团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以美团闪购为代表的即时购,以美团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生鲜电商,布局同城电商补齐最后一块同城零售业务。”曾颖表示。

而且“(同城电商业务)算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充一个业务,也不需要从0到1的去搭建,可以丰富业务体系,尝试流量互带。”曾颖补充道。

但同城电商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价格、品类、时效,美团凭借一个并无优势的“次日达”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而同城电商能否带着美团走通传统电商路,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淘宝、京东两强格局下,拼多多凭借低价从五环外突围,抖音、快手则走出了直播电商的路子。同城是一个方向,但在这个方向下,即时零售更加清晰且更具优势。

而美团的传统电商之路,似乎道远且阻。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腾讯的南山必胜客套路:「曲线救国」屡试不爽

0811

宇宙大厂腾讯,在响彻世界的粤海街道发家致富,也带动了整个南山的互联网氛围。可随着时间荏苒、国内商业格局以及大环境的变化,神坛上的腾讯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

特别是近年来,腾讯被人们所熟知的往往不再是充满未来感的云技术、也不是丰富全面的生态圈,而是那战无不胜的“南山必胜客”名号。

在反垄断的“大幕”下,腾讯法务部“必胜”的光环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这固然能给腾讯的扩张之路带来诸多方便,却也让它吸引更多火力:你的每一次胜诉,真的是那么理直气壮?

1

难尝败绩,“南山必胜客”到底有多强

腾讯“南山必胜客”的名号是靠着腾讯法务部一个官司一个官司赚来的。

在网络上,有律师事务所曾经统计了腾讯从2015年07月1日至2020年7月8日这五年间的官司。其中,腾讯在深圳南山区法院与其它人至少打了1226场官司,平均每三天进行两次诉讼,这种诉讼频率、规模和腾讯宇宙大厂的名号可谓是相当契合。

更重要的是,在胜诉表现上,腾讯胜率“爆表”。

在被统计的一千多起案件中,商标所有权和侵权纠纷案件有34件,腾讯胜诉率是100%;侵权责任纠纷案件157件,腾讯只有一起败诉,胜诉率99%;人格权纠纷案38起,腾讯胜诉率100%;财产权纠纷33件,腾讯胜诉率100%;著作权许可合同纠纷2件,胜诉率为100%;不正当竞争纠纷9件,腾讯胜诉率100%…

当然,这样的统计可能并不完全,可是从腾讯在深圳南山区法院这一千多场官司的胜诉情况上来看,其“南山必胜客”的名号可谓当之无愧。

事实上,即便没有数据佐证,腾讯法务部的强大在大众认知中也非常广泛。

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的是,在QQ时代,腾讯就曾因被用户状告单方面收回用户手中的QQ靓号而掀起巨大的舆论争议。

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腾讯靠着“用户只拥有号码的使用权”这一合同条款胜诉,用户认为自己对账号有所有权的认知自此被打破。

还有当年轰轰烈烈的“3Q大战”以腾讯胜利告终;2018年开启、近年来同样轰轰烈烈的“头腾大战”中,字节跳动方面背上了“屡败屡战”的名号。

而在抖音运营方起诉腾讯不正当竞争一案2021年的新进展中,腾讯方面更是成功让法官认可了腾讯对案件管辖权提出异议的主张,该案件被从福州转移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处理。抖音最终无奈撤诉。

当案件回到腾讯的大本营深圳,“南山必胜客”的魔力已然让各方对字节跳动的命运产生“同情”。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南山必胜客”的重点不在“必胜”,而是在“南山”。同样的案件,腾讯似乎总是倾向于将它引到自己的大本营进行审理,然后再如砍瓜切菜般拿下胜利。

所谓司法管辖权,即法院或司法机构对诉讼进行聆讯和审判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区域、类别和级别的法院的司法管辖权是不同的,同样案件由不同法官审理结果也可能大不一样。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腾讯掌控管辖权的主动权,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或许,这才是腾讯总能在南山赢下官司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反垄断法席卷全行业,腾讯面临尴尬

这几年来,反垄断议题愈发成为全民关注的重点话题,特别是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落地,人们在面对腾讯“南山必胜客”的威名时,开始有了一较高下的底气。在此背景下,甚至出现“大厂围殴南山必胜客”盛况。

这让腾讯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去年七月,被吐槽已久的网络音乐*版权问题引得市场监管总局出手。为了恢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总局适用《反垄断法》责令腾讯及其关联公司解除*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等,恢复市场竞争状态。

去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收购银泰股权、阅文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收购中邮智递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并依据《反垄断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阅文即是腾讯旗下网络文学平台。

今年二月,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共同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针对腾讯的反垄断举报书,举报腾讯滥用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该案件已被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受理。

同样也是在今年二月,“头腾大战”的战火继续蔓延,抖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交诉状起诉腾讯垄断,主张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

可以看出,反垄断法席卷全行业的大环境下,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一方面,针对腾讯这样的大厂和必胜光环,大家会选择通过其它地区法院,或更*别的市场监管单位进行起诉举报,以此来绕开“南山必胜客”魔咒;另一方面,“反垄断”这一关键词不断出现,种种起诉腾讯涉嫌垄断的动作正在形成合力。

据悉,新修订的反垄断法已经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人民检察院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反垄断法、积极稳妥开展反垄断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背景下,作为垄断案件高发、重点领域,腾讯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正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于是,这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因涉嫌垄断而被监管、处罚的案例。除了腾讯之外,在2021年,另外两家巨头阿里巴巴和美团因涉嫌“二选一”垄断行为被处以天价罚单。

在此过程中,腾讯南山必胜客的威名势必将遭受重大影响。

随着新修订的《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考虑到各地、特别是北上广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后的互联网垄断案件审理经验较少,各地知产法院亟待累积经验。为了更快地发展,各地知产法院必会争取案件放在自己手里。在此背景下,腾讯或将在各类涉嫌垄断案件中,丧失南山必胜客的本土优势。

就像在近期,就有消息称腾讯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被诉垄断,虽然之前在南山、深圳管辖权的“笼罩”之下,它保持了超高的胜诉率。但在北京,案件受理单位将会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腾讯一旦丧失了“地头蛇”的加成,其被动地位也不言而喻。

一旦此案在北京知产法院审理并败诉,后续的大概率事件是,腾讯将面临更多的反垄断诉讼与调查,这里面既包含相关监管单位,也包含各类企业与用户。当这些案件不再适用南山、深圳管辖权,腾讯抓住管辖权主动权的“曲线救国”思路可能就彻底行不通了。

3

“南山必胜客”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腾讯的发家史,就是中国互联网与商业资本的成长史。虽然我们无法否认它的成功,但从创立伊始,腾讯就没有摆脱过利用市场垄断地位野蛮生长的质疑。

从“3Q大战”的中国互联网反垄断*案,到现如今众多企业向腾讯发起反垄断诉讼,腾讯的行业地位固然坚挺,可隐忧早已埋下。

例数腾讯系的拳头产品,QQ、微信、游戏、音乐,似乎每一款产品都难逃垄断质疑。比如在“主业”游戏上,腾讯游戏靠抄袭起家、依靠流量成为爆款后,买下著作权,再去找其它同类型游戏维权,这就是南山必胜客的盈利模式。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产品之外的云技术、知识产权覆盖等重点维度,腾讯其实并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这就让人进一步担心除了垄断和资本优势之外,腾讯的行业壁垒到底有多强了。

身处知识产权纠纷重灾区,腾讯过去可以靠着本地优势所向披靡,垄断的“大拳”无法打到它身上。可在反垄断愈发重要的今天,在北上广等地区同样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下受理众多事关腾讯诉讼的时候,南山必胜客的锐气很有可能会被打压一番。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强如腾讯这样的公司在内部也有很多风险点,它需要尽快梳理集团业务条线,避免重蹈已然招致重拳出击的那些公司的覆辙。

最重要的是,南山必胜客之名不是一个好名声,这只会让人联想到腾讯通过地域优势进行无序竞争才取得如今的地位,它必须要为企业之间的良性发展做好表率才行。

另外,对于北京、深圳这样的科技互联网企业聚集城市来说,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充满创新的发展环境需要尽快摆到台面上来说,这对当地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看腾讯的同时也在看着相关法院能否做到更好。

华宇平台官网_箱信科技完成A2轮融资,洪泰基金独家投资

08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9日消息,港口集装箱物流陆运服务平台「箱信科技」宣布完成A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亿元,本轮融资由洪泰基金独家投资。

箱信科技创始人兼CEO俞萧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科研投入、业务拓展,并持续对港口集装箱陆运全链路进行系统升级,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北京箱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箱信科技”)成立于2015年10月,专注港口集装箱物流陆运业务,致力于推进港口物流传统模式数字化升级,通过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提供标准化集装箱运输服务、连接客户与司机,为客户提供在线询价、在线下单、物流追踪、港口数据对接等丰富功能,全面提升体验的同时,助力客户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解决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伴随国际社会疫情环境持续影响,我国承担了全世界更多的加工制造任务,促使近年来国内港口的持续繁荣、出口旺盛。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亿标箱,同比增长3%。全国重点港口航道畅通高效,运行平稳有序,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据业内相关人士分析,随着未来全球范围的经济环境持续回暖,跨境电商行业市场扩张、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发展模式的出现,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重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港口集装箱运输行业会不断释放出巨大势能。

在国内港口集装箱物流赛道,以箱信科技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箱信科技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打通上下游信息流,实现了供需双方高效连接,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智能报价、智能调度、智能服务等。目前,箱信科技现已实现全国重点港口业务覆盖,服务客户数千家,平台司机超万名。

“近年来,全球物流运输产业链的数字化发展逐步提速,这也为我们带来全新机遇。”箱信科技创始人兼CEO俞萧表示:“今天,越来越多的订单下发、运输管理告别传统的线下沟通方式,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进行高效沟通及管理。数字化转型不可阻挡,也驱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箱信科技通过创新的运输调度模式和算法技术数据驱动,持续优化物流低效环节,达到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助力国内集装箱运输业务持续增速,并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洪泰基金合伙人朱珠表示:“我们认为未来的物流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实现整个产业链不同企业间的全面联动,数据打通,让端到端的整体流转效率变得更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拥抱这个趋势,运用数字化科技设计好产品、提升客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深层次的价值,而箱信就是我们看到的非常好的案例。箱信核心团队持续专注于集装箱物流领域,具备极强的研发能力和业务落地能力,通过其创新的运输及调度模式、数字化平台等实现了业务快速增长,我们看好箱信的未来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8/497835.shtml

华宇注册_6个月连获三轮融资,清华系并行异构计算提供商「清醒异构」完成新一轮融资

08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近日,清华系并行程序工厂提供商「清醒异构」完成了由中关村创业大街资本领投,老股东奇绩创坛卓源资本跟投的天使++轮融资。这是清醒异构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半年内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本次加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动清醒异构即将推出的程序工厂原型产品FCC与相关上下游生态企业的深度合作。其中,中关村区域内算力供应商蓝耘股份和小眼探索已经与清醒异构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清醒异构FCC原型产品将率先部署在蓝耘股份上万个云端异构节点和小眼探索数百张边端异构板卡上,为云边端的广大异构算力使用者提供自动并行的开发新范式。从合作供应商提供的具体算力配置来看,部署FCC的芯片种类不仅包含了AMD、NVIDIA、Xilinx等国际主流芯片,也包含了灵汐、登临、昆仑芯和瑞芯微等众多国产芯片。截止日前,FCC在蓝耘股份部署的云端版本已经收集了近十家意向试用客户,而搭载FCC的小眼探索边端板卡已经拿到近百张订单。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8/497839.shtml

华宇平台登陆_6个亿,加华资本投了今麦郎

0808

加华资本最新一笔投资出炉。

投资界获悉,1月28日,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巨头——今麦郎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中国消费行业头部机构加华资本。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今麦郎横跨食品、饮料两大赛道,在面品、饮品领域凶猛崛起,缔造了中国食品界的“今麦郎现象”。28年来,今麦郎始终站在行业前端,从大分量一桶半系列、凉白开,到“拉面范”零油炸健康面系列,塑造了多款行业明星产品,多维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今,今麦郎的营收规模已超200亿元,有望成为中国版的“雀巢”和“卡夫”。

随着数字化营销时代的来临,今麦郎正由一家传统快消品公司向快消品数字化科技公司转型,从研发、生产到营销,数字化升级成为今麦郎增长引擎新动力。依托高科技的生产线和自动化生产工序,今麦郎用智能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和品质严控; 依托智能化营销管理平台,今麦郎实现人员、车辆、终端机、区域的有机统一和对渠道的精细化管理; 依托终端“一物一码”,打通BC一体化运营,用数字化重构“人、货、场”生态;通过在品牌营销和电商的升级,实现了新消费时代品牌的全域流量布局,完成线下、线上打通的全渠道营销模式。

这是一次酝酿多年的正式牵手。据悉,在本轮融资前,今麦郎、加华资本已经接触了五年之久,最近一年更是展开了深入的业务层面互动。

谈及最终出手的原因,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说:“未来的20年到30年是中国消费崛起的超级时代,也是中国超级品牌超级公司崛起的时代。我们看好今麦郎强大的民生利他的基础设施能力。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完成了食品饮料产能布局,拥有超过230万个终端网点的深度分销网络,旗下今麦郎、凉白开、拉面范等品牌逐步成长为中国国民心智品牌。中国已经不是“水大鱼大”的时代,正快速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德鲁克式管理科学的时代,今麦郎强大消费基础设施能力,为公司下一阶段跃升为中国消费领域超级品牌超级公司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加华资本创立于2007年,至今累计管理规模超过250亿元。成立以来,加华资本专注于大消费及现代服务业,打造出了覆盖中国普通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的国民品牌生态圈,切入了“80%消费者的80%需求”。

作为中国“最具人间烟火味”的投资机构,加华资本投出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版图,成功出手包括东鹏饮料、爱慕股份、巴比食品、文和友、洽洽食品、加加酱油、来伊份、居然之家、老乡鸡、小罐茶、美团点评等明星企业。

加华资本认为,所有能够跟人类命运共同存在的,成为百姓生活方式的产品和品牌,一定是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消费福利,提升消费倾向的。一个有价值观牵引的公司,长期来看,一定是能够精进的,是能够为市场提供消费福利的。今麦郎正是将创造消费者福利融入企业基因的公司,创始人范现国先生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将“产业报国,造福社会”写进企业文化,将公司使命定义为“利他惠及消费者”。在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今麦郎将不断做大做强民生利他的基础设施能力,持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消费福利。

这一笔最新投资,也正是加华“支持中国消费,助力民族品牌,走进人间烟火,赋能百姓生活”理念的真切反映。宋向前指出,今天的牵手将是双方“化学反应”的开始,加华资本作为今麦郎的事业合伙人,将持续关注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一方面帮助公司探索高毛利下的总成本领先路径,实现效率制胜,助力企业价值成长,另一方面在公司不断探索成为拥有人心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品牌的路途上贡献新视角和新方法论。我们对今麦郎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