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0921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2日消息,近日,北京清辉联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辉联诺)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龙磐投资、弘晖资本共同出资,资金将用于公司异体细胞药物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新靶点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以及公司研发中心建设等。
清辉联诺(Unicet Biotech)由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永辉教授领衔创立。张永辉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代谢对免疫的调控机制,探索新型免疫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Cell、Immunity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其中,针对γδ T细胞识别肿瘤及病原体机理的前沿工作为γδ T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2019年,在天使投资人同方以衡、布谷资本的支持下,张永辉教授发起创立清辉联诺,率先推进γδ T细胞产业化开发。清辉联诺根植于创始团队在γδ T细胞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积累,以及代谢调控免疫的独特视角,布局了异体细胞药物、γδ T细胞/BTN小分子药物、γδ T细胞/BTN抗体药物等多条研发管线,全面挖掘γδ T细胞对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潜力。目前,清辉联诺首款细胞治疗药物已启动备案临床试验。
清辉联诺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辉博士表示:“感谢新老投资机构对公司的鼎力支持。近一年来,曾经“小众”的γδ T细胞因其可异体移植的天然优势和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清辉联诺的产品布局和源头创新能力获得资深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这让我们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成立以来,清辉联诺稳扎稳打,解决了γδ T细胞临床应用面临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下一阶段,我们将加速开展γδ T细胞临床试验,持续推进相关新靶点创新药物开发进程,期望早日为长期承受病痛的患者带来更多变革性的治疗方案。”
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管理合伙人孙次锁表示:“目前市场上一直在寻找更接近标准化药物生产而非个性化治疗的细胞药物,γδ T细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清辉联诺团队拥有对γδ T细胞/BTN免疫机制的深刻理解、高效的执行力和持续开发能力,正快速推进多个管线产品化。我们期待清辉联诺的创新药物给市场注入新生力量,早日造福患者。”
龙磐投资董事长余治华表示:“细胞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独特的识别机制以及优异的通用性使得γδ T细胞具有非常巨大的医用潜力。清辉联诺团队在γδ T细胞治疗方面具有深刻的生物学理解以及出色的研发能力,围绕γδ T细胞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公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龙磐投资也将利用自身经验和资源帮助并且陪伴企业共同成长。期待清辉联诺的产品快速进入到临床阶段,早日造福广大患者。”
弘晖资本团队表示:“非常荣幸本次与其他优秀的投资机构一同支持清辉联诺团队。清辉联诺创始人张永辉教授在类异戊二烯脂代谢通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整个团队充满朝气、勇于创新,基于对γδ T细胞肿瘤杀伤机制和BTN家族蛋白靶点的研究成果,布局了三大first-in-class研发管线:γδ T细胞药物、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我们期待公司独特的技术平台能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福音。”
0921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2日消息,新锐零食品牌——卤味觉醒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后,卤味觉醒将开发出更多过瘾的卤味零食,同时也将更加积极地做渠道的推广。
卤味觉醒成立于2020年11月,聚焦在卤味零食赛道。其于今年3月推出卤味觉醒弹力鸡爪,将潮汕盐焗的工艺与卤制工艺做创新性的结合,以Q弹有嚼劲的过瘾口感来打动消费者。
在今年9月,其创新性地利用鸡胸肉为原材料做出卤味小肉干,一经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渠道方面,卤味觉醒以线上渠道为突破口,同时也在积极布局线下渠道。本月,卤味觉醒将陆续进驻KKV,全家,711等线下渠道。
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表示:卤味食品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食品品类之一,零食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整个卤味行业格局高速分散,前5大玩家占据21%的市场,但都集中在线下。年轻消费者对卤味肉类零食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分化,他们期待食材更优,更好吃过瘾的产品,这都是新锐消费品品牌的机会。创始人王璐是一名非常成熟的创业者,其拥有非常丰富的线下渠道经验以及消费者洞察的能力,对做消费品品牌也有足够的耐心。期待他能带领团队给消费者和行业带来更多惊喜。
0920
ChatGPT之下,互联网大佬还是坐不住了。2月10日晚间,一张“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声称,要组队入局人工智能”的截图在朋友圈流传。创投日报记者确认,该截图属实。
根据图片,王慧文自带5000万美元,不在意岗位、薪资和title,求组队。一时间,大佬带资创业引发关注。同日,有投资人在朋友圈评论称,大佬 All in AI。
01、互联网大佬带资创业,能否赶上需求?
对于人工智能,创投圈并不陌生。5、6年前市场就开始追捧AI,直到2022年AI四小龙商汤科技上市,这个泡沫终于被捅破。
2023年,随着ChatGPT的火爆,人工智能这一风口又回来了。风口之下,美团大佬心动,深夜直接在朋友圈喊话,不求意岗位、薪资和title,只为成立一家创业公司,而且带资进组。
对于创投圈来说,风口的兴起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另一面却要看到,今天的AI和过去的AI有什么不一样?这波AI浪潮,是否会走以前AI的老路?
2月11日,南方一位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投资AI,最重要的是看清应用场景,找准里面的供需关系。“很多时候下游需求的不明朗,会阻碍上游市场发展;而上游市场产品力或者供应力的不足,也会影响下游的需求。”
在ChatGPT之下,市场和投资人似乎看到了一种潜在的巨大需求,即AIGC(AI生成内容)。
那么,美团大佬的带队创业,是否能匹配这种需求,赶上这波AI浪潮?
上述科技领域的投资人表示,这主要看应用场景以及产业链的配合。“作为VC机构,投资一家初创公司,目前最看重产业资源。有产业资源创始人,往往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后续配上技术性人才即可。一般来说,拿到*笔融资后把钱投在产品研发上面。在关键节点时,VC机构会根据创始人的背景,给予意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快进入应用领域。”
“为什么有这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或者高管出来创业,因为他们有先天的优势,出生于产业,能够洞悉下游需求。现在,缺的就是技术人才和产品来突破。从创业角度看,这类人创业更加容易成功,因为有商业生态。”
在这位投资人看来,AI领域有三大构成,即算法、算力和数据。“算力就是芯片,包括通用性芯片和针对不同领域的专用芯片,市场上有专门的公司在做。数据也有通用数据,不同领域的数据,需要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采集,但很难赚钱,因为包涵政府数据和个人数据,涉及数据安全。”
“至于算法,也有基础的算法,包括深度学习框架。之前,谷歌就推出了新的技术基础架构。结合到新的应用场景,未来算法也有新的研究和突破空间。”
归根结底,AI领域的投资需要供需匹配,需要下游的不断反馈来提高精准度。同时,数据放大之后,也需要算力和算法来解决问题,提高灵敏性。否者,AI的投资就是泡沫或者过剩。
02、风口之下,AI投资成本账依然要算
ChatGPT以及AIGC的火爆,让人工智能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应用需求。
但,这其中依然有一笔成本账要算。
沪上,另一位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成本一直是产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AI四小龙上市,估值为什么一直起不来,就是公司不赚钱,即盈利覆盖不了成本。”
“这一点反映在无人驾驶上,也是如此。AI技术的无人驾驶一套设备很贵,大众消费中稍有人购买,因此该领域无法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截至目前,无人驾驶上的AI技术多停留在*阶段,即L1-L3级别。个别虽然有突破,但依然没有大量商业化。”
“在一些特定领域,也催生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比如无人卡车,但这都是在固定的道路和应用场景里。换句话说,AI还是那个AI,只是应用场景不一样了,一旦无法识别路况,人工智能还可能变成人工智障。”
该位投资人表示,首先,ChatGPT以及AIGC解决了应用场景的问题,即它是一个很自然镶嵌,不需要应用端要做较大改变。其次,成本依然是创业投资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简单来说,就是用了ChatGPT和AIGC之后,效率会怎样?TO B端会换掉多少的人?一个软件或者机器的价格,是否可以被客户接受?投入后回本周期大概是多少……这都决定了产品的破圈速度和接受范围。”
对于互联网大佬来说,ChatGPT和AIGC似乎是不得不打的仗,这一应用有可能改变用户交互习惯。但最后的落地是否与预期一样,仍不得而知。
2月10日,京东推出*“产业版ChatGPT”,包含1个平台、2个领域、5个应用。但过往,京东已有人工智能回答小助手,且体验中回答始终不尽如人意,最后提问者不得不拨打人工电话。那么,*“产业版ChatGPT”与智能小助手又有什么区别?
在ChatGPT掀起的热潮下,有市场人士提出,国内“互联网+”领域,无论是搜索、教育、电商、内容,甚至是旅游业的热情都会被点燃了。
但上述投资人认为,这一提法又回到了2015年。彼时,人工智能进入*波投资高潮,“互联网+”成为热词,资本市场上沾概念上涨。如今,人工智能不应该再走老路,而是需要创业公司探索更技术,这背后下游需求比不可少,算法、算力、数据也需要跟上。
上述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在朋友圈表示,每次当我们认为科技发展陷入停滞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48岁的微软正重获新生。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支持ChatGpt的Azure(微软云)在巨大的需求下,如何稳定运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917
许多年之后,当贾跃亭看到Lucid如今超过800亿美元的市值时,一定会想到自己无奈舍弃其40%股权的那一天。
如果那天他能守住这些股份,可能现在早就还完债回国了。近日,在美股市场上,这家电动车新秀迎来其高光时刻,市值经过几轮调整后仍高达893亿美元,稳居全球车企市值前十。关键的是,Lucid上市还不到4个月时间。
Lucid与贾跃亭渊源极深。贾跃亭与乐视曾是Lucid最大股东,持股一度接近40%,在Lucid市值最高点时,这是一笔价值365亿美元的资产。但可惜,在贾跃亭破产重组方案中,Lucid股权被转让给第三方公司。
Lucid的在资本市场上的“疯狂”,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缩影之一。一位从业者对铅笔道表示,当特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想象空间再度延展。“每家企业都号称有千亿万亿的前景。”
但市场也需要为潜在的波动做好准备。“比如缺芯这个外部因素已经影响到所有汽车制造商,包括蔚来、理想汽车都已经下调第三季度的汽车交付指导。而且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
贾跃亭“痛失”365亿美元
2021已入冬,不过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到收官的时候,热闹依旧。
据国外媒体此前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三(11月17日)美股收盘,Lucid集团市值超过福特汽车,成为全球第八大最具价值汽车制造商。
上周五(11月19日)美股收盘后,Lucid的股价虽然有所变动,排名也再度被长城汽车超过,但市值仍高达893亿美元,稳居全球车企市值前十。重要的是,取得这个成绩的Lucid上市还不到4个月。在117天时间里,Lucid的股价从25.24美元涨到最高峰的55.52美元,涨幅高达120%。
在分析师的解读中,Lucid市值暴涨源于该公司宣称其第三季度的汽车预订量增至1.3万台,并有信心在2022年生产2万台即将推出的Lucid Air轿车。
是的,Lucid与它的前辈们一样,直至上市也没能实现量产。甚至Lucid在今年9月才开始生产,并于10月31日才开始向客户有限交付其首款电动汽车。
被外媒称为 特斯拉“模仿者”和“有力竞争对手”的Lucid成立于2007年。其创始人为两位华人,分别是特斯拉公司前任电池研发主管谢家鹏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层温世铭,现任CEO Rawlinson 为Model S前首席工程师。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起初名为Atieva(取自“电动汽车应用领域先进技术”缩写)。公司最初为中国电动客车制造电池,后来研发电动汽车。
Lucid创立之初,曾与很多中国资本结缘。公开资料显示在IPO之前,Lucid已完成了5轮融资。
2014年1月,北汽1亿美元参投Lucid Motors C轮融资,持股25.02%,是Lucid Motors第一大股东。同年7月,贾跃亭曾以个人名义向Lucid投2亿美元,成第二大股东。2015年北汽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贾跃亭成为Lucid Motors最大股东,持股一度接近40%。
但是,随着乐视生态危机爆发,贾跃亭远走美国,他本人也陷入债务缠身的局面。2019年12月,在他的破产重组方案公布后,关于是否持有Lucid股权,贾跃亭也曾被追问过。他表示,Lucid是乐视控股以公司名义投资的公司,他个人此前就没有任何处理权,而且目前Lucid股权也已经转让给了第三方公司,目前他个人并不持有该公司任何股权。
在接受听证的时候,贾跃亭的债务处理小组也表示Le Sour(Lucid股权持有方)持有的资产绝大部分已经用于抵乐视控股债务。另外,在Lucid的上市招股书中,贾跃亭与乐视也确实不见踪影。
如果贾跃亭能够守住Lucid股权的话,这将是一笔最多价值365亿美元的资产,想要还清他那50亿美元的负债毫无压力,“下周回国”也不会只存在段子里。
可惜没有如果。
贾跃亭之后,接棒Lucid是来自中东的资本。2018年9月,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简称PIF)耗资超10亿美元投资Lucid,并获得多数股份。
据SEC披露的文件显示,截至三季度末,PIF持有Lucid 62.7%的股份,持股份额约10.15亿股。截至本周四美股收盘,PIF投资Lucid已浮盈超464亿美元。
找到“下一个特斯拉”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资本市场上,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远超想象。
Lucid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Lucid之前还有美国首家造出电动皮卡的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Rivian被视为特斯拉最大劲敌,上市一周后,在资本市场上一度创造致富神话。
在Lucid市值暴涨前一天(11月16日),Rivian美股收盘涨15.16%,股价报收172.01美元,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彼时市值为1467亿美元,一举超越德国大众汽车(931.89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车企(现已回落),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较一周前IPO市值,上涨了120%。作为一家还未实现批量交付的汽车公司,Rivian已交付的车辆只有千辆左右。
Rivian RT1
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市值逻辑,不少投资者和业内人士都表示“看不懂”。
就连马斯克也曾专门发推文,似乎在“讽刺”两家新上市电动汽车企业的高估值。他写道 :“有没有可能创办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在未交付任何汽车的情况下估值低于10亿美元!?”
数据集团Edmunds的分析师Jessica Caldwell称这些新公司的估值都是“值得怀疑”的。她说:“特斯拉让很多投资者发了财,现在每个人都想参与电动汽车领域的下一个大事件。但是不幸的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并不经常出现,Rivian和Lucid的估值与现有的电动汽车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问题。”
国内一位汽车行业研究人员薛勇(化名)也对铅笔道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今年新能源行业格外热闹,尤其当特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想象空间再度延展。“创业者、投资者们都有了新的故事可以讲,特斯拉重构新能源估值逻辑,每家从业企业都号称千亿、万亿的前景。”
新能源车企能够创造的“未来”到底有多大,没有哪个人能够说清楚。但每一个想要赚钱的创业者与投资人都清楚,他们需要找到下一个“特斯拉”。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3971份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中,“新能源”三个字被2105只基金提及。有一个真实性存疑的段子写道:过去重仓白酒、医药的百亿级基金们,纷纷调仓大换血,开始配置新能源、半导体。
如今,国内上百家新势力车企中,最终脱颖而出的仅有十家左右,而现阶段活得最好仍当属“蔚小理”三家。此外,第二梯队中的哪吒、威马、零跑、合众等造车品牌也在沿着“蔚小理”的路径跑步上市。
“资本市场也给了国内造车品牌信心。”薛勇说道。
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哪吒汽车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融资,数额至少在8亿美元,最高募资额可达10亿美元(或等额人民币)。并且,这一轮融资在360集团领投的40亿元D1轮融资后,在香港IPO之前,是哪吒汽车的Pre-IPO轮融资。
此外,零跑汽车与合众新能源汽车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IPO的传闻,上市地点均是香港,也都计划募资10亿美元。
第一要务是活下去
“今天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具备了加速电动化的条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日在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上如是表示。
在他估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远超想象。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规划。“未来绿色出行的大势不可逆转,而且步伐越走越快。”
不过,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王传福还预测: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经过不断淘汰,最后可能只剩下三五家。
造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Rivian上市大涨之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可能有数百家汽车创业公司,但特斯拉却是过去100年唯一一家能够实现量产规模和正向现金流的企业。我希望(Rivian)也能做到提高产量和现金流平衡。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但实际上,特斯拉也是直到去年才实现全年盈利。
和前几年的特斯拉一样,Rivian面临着严重的产能瓶颈。无法交付,就无法获得现金流。公司预计今年只能交付1200辆,按照目前的产能状况,Rivian产能到2024年达到15万辆。Rivian迫切需要寻找和建设第二家组装厂,提升自己的产能。
同样急于交付的还有Lucid。当地时间上周二(11月16日),Lucid 的CEO Rawlins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这家初创公司计划未来在美国以外建立工厂:“我们计划在2025年(Mid-decade)左右,也在中东和中国开设工厂。
Lucid想要盈利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美国研究公司CFRA之所以对该股票的目标价为25美元,是因为认为它在2024年前都将处于亏损状态。
错失Lucid之后的贾跃亭最近又遇到一件烦心事。11月16日凤凰网科技消息,外媒报道称,法拉第未来FF已经对公司最近的财务欺诈指控展开调查。与此同时,法拉第未来也表示,受调查已展开的影响,该公司将无法按时提交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部财务业绩。
虽然成功上市,但法拉第未来FF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在今年第三季度,法拉第未来净亏损达到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7.87亿元。产能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据法拉第未来FF强调,该公司的第一批FF91量产车在2022年7月份才能交付。
“我们也需要为一些潜在的短期波动做好准备。”薛勇提到,“就比如,缺芯这个外部因素已经影响到所有汽车制造商,包括蔚来、理想汽车都已经下调第三季度的汽车交付指导。而且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
新能源无疑是全球最为关注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增长空间最大的市场之一。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不管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未上市的公司,他们的第一要务或许都一样,正如哪吒汽车张勇说的那样,“(即便)到2025年,‘活下去’仍然是自家的目标。”
091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3日消息,福建省乐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家物联科技”)完成了A轮融资,本轮由云鼎资本、祥禾资本领投,洲建精装科技(洲建集团)及自然人股东持续加码跟投。此前已分别完成由洲建精装科技(洲建集团)领投、自然人股东跟投的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
乐家物联科技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国内家装领域的革新发展,是国内地产社区运营增值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致力于“用科技打造快乐家”美好追求,以科技力量为装修注入全新血液,让装修更简单。用科技让业主享受“向美而居,从房子到家”全新体验。始终坚持以物联网思维,以全案整装+平台生态+装配式装修技术及材料应用,聚焦于标准化、工业化、产品化的装修解决方案的打造,和数字化、平台化的服务系统的搭建。业主可在社区里触手可及地体验到一站式的产品服务,包括房屋装修、家居建材、家具家电、软装配饰、智能设备、清洗维修、家政保洁等等。为地产合作商赋能,为C端客户创造价值。
本轮融资完成后,乐家物联科技将加快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升级,打造辐射全国市场的高效供应平台与服务渠道,继续深化数字化体系建设,打造“场景化×工业化×数字化”的社区装修运营平台新模式,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服务渠道建设,降低服务成本,让乐家物联科技的产品和服务更快更好更便捷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同时,公司也将为家装行业的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和范本,助力家装行业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整体提升行业建造过程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云鼎资本管理合伙人曹正宇表示:云鼎资本针对家居家装行业保持长期跟踪与深度研究,规模超万亿的市场中存在巨大效率提升的变革机会。高度认可乐家团队对行业的犀利洞察、高效的落地执行和基于社区的用户深度运营能力。我们非常看好乐家在产品交付和平台系统的深耕,坚信公司在多场景的持续积累可以为更多客户提供经济、可持续和美的体验,成为中国新一代家居家装生态的领军企业。
祥禾资本执行董事陈思韵表示:中国家装市场规模高达四五万亿,而用户在装修过程中仍痛点重重,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和整合空间,这个赛道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变局者。乐家团队多年下来积累了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获客、产品、交付和运营全方位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凭借标准化+创新化的产品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的履约交付能力,打造出“场景化x工业化x数字化”的装配式家装产业平台,赋能升级行业数字化水平,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经济贡献力量。
洲建集团董事长黄少华表示:乐家物联科技是洲建集团旗下,一家致力于打造高端地产物业、美居及精装升级配套服务的全新型企业。家装行业具有重决策、超低频的属性,产业链一端是各个家庭个性化差异的需求,另一端是品牌方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中间隔着层层经销商和极其分散的服务商,低效的流通环节导致终端加价率居高不下。我们认识到单靠传统家装服务模式来驱动,是很难改变目前的行业格局,以及做出行业影响力和真正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用户在社区里触手可及地体验到一站式的产品服务。
09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30日消息,近日,上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原能生物”)宣布完成4.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在原股东上市公司开能健康(证券代码:300272)、华丽家族(证券代码:600503)、高森系列基金及员工持股平台续投的基础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瞿建国先生及丽水高森基金等进行了积极跟投。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原能生物自有智能制造基地,满足未来规模化生产和发展需求;以及持续深耕自动化低温生物样本存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迭代升级、全球化销售渠道布局及服务网络建设和产业链并购等。本轮融资将为原能生物开启集团化生产制造布局和推进未来的上市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原能生物是一家细胞生物医学装备产销商,产品为全自动超低温细胞生物存储设备与细胞银行(大型细胞生物样本库)。从2017年公司成立发展至今,原能生物先后创建了低温冷冻生物技术平台、5G联合创新中心及联合创新实验室、上海市专家工作站、浦东新区博士后企业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实力平台;与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前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高大勇教授团队,上海理工大学刘宝林教授团队,上海交大自动化研究所团队等优秀科学家顾问团队等,在低温存储领域展开多元化合作。
现今原能生物正式开启集团化发展布局,正在建成惠南、川沙智能制造基地、临港发展基地和张江园区展示中心等,此次融资将加速推进原能生物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推动行业迈向标准化、临床化、数据化、智能化、产业化,为“生物样本安全”及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赋能助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渝津,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175.shtml
09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30日消息,近日,壳间科技(壳间QUOGEN)获高樟资本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壳间科技致力于打造科技与艺术结合的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体验共创平台。团队拥有30+XR项目开发经验,50+AR玩法库,以及众多知识产权。壳间科技以技术创新与体验升级为核心出发点,集合世界各地优秀年轻人的力量,在城市中铺设创意虚拟内容,让年轻一代探索共建全新的文化体验。
壳间科技创始人陈泓熹与刘佳琪,拥有艺术设计、编程代码与商业管理等多重背景,自2019年起锁定深耕AR领域,不断探寻最适合AR推广落地的场景与模式。
与VR技术带来“完全架空于现实的平行世界”不同,他们希望充分利用AR技术的优势,创造更多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的连接,让AR/MR成为元宇宙时代下,嫁接个人虚拟资产与现实活动的桥梁,成为新时代年轻人传播信息、获取知识、娱乐消遣、互动社交的新媒介。创始团队相信:“通过传统体验与算法机制的结合,让每个人都能在现实世界中,做自己的主角”。
创始人陈泓熹表示,相比国外市场案例充足但城市化普及率较低的形势,国内市场更具备AR为线下实体消费场景升级体验的潜力。目前,国内正步入体验3.0+的升级阶段,消费者在线下场景,不光想满足基础的购物需求,还迫切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趣味体验与意料之外的惊喜。
壳间科技在现实这个容器中填充创作的虚拟内容,孕育新的未来的体验形式。运用AR/MR技术与大空间的结合,能够带来全方位环绕叙事体验,兼具社交、游戏等不同的交互形式,且比传统美陈展览更新快、铺设限制小,更能满足线下实体消费场景痛点,赋能实体经济。
同时,壳间科技运用背景优势,整合产业资源,致力于搭建AR平台生态。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院校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成员项目经验丰富,曾参与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机器学习项目开发,任职商汤科技、Epicgames等国际科技公司。
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表示,“近年来AR技术不断迭代,应用场景逐渐增多,能够给社交、游戏、消费带来全新的交互形式,也能为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增值。壳间出色的技术团队让他们在市场其他项目中脱颖而出,他们的AR、MR技术专利也将为他们的内容创造、商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渝津,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147.shtml
0913
在乳山银滩,每天一辆辆大巴载着全国各地的老年人来看房。每到周末,浩浩荡荡的大巴车列队停在新楼盘售楼处,成为这座位于山东威海市小城的独特风景线。
乳山,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衔接的腹地,被称为“长寿之乡”。而银滩,距离乳山市老城区13公里,作为国家级4A景区,因气候和海岸线吸引着各地游客。在这里,不仅有阳光沙滩,也有上百个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海景房小区。
以银滩地标,大拇指广场为中心,银滩有大大小小200个海景房小区。在中国其他沿海城市,很少能看到如此密集的海景房。
除了比人还多的海景房,银滩也不缺房产中介。他们把卖房广告贴在任何有人的地方。早上去赶集的人,很难不会遇上卖房中介。
但魔幻的是,除了房和中介,银滩好像什么都缺。银滩距离乳山老城区有十几公里,这里没有大型商圈,没有三甲医院,有的甚至没有暖气。
被大巴车带来买房的老年人,有的因为气候选择定居,有的只会在夏季常住。而近几年,这里却因为低物价、人少、靠海,而吸引着越来越多到此旅居的年轻人。
那些厌倦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把银滩当做逃离世俗的“世外桃源”。看似不便利的生活,在他们眼里是“回归生活的本质”。
在这座海滨小城,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却很少遇到本地人。有人把这当乌托邦,也有人把这看作是另外一个“东北鹤岗”。
就在这座为“海边养老”而打造的海景房小城,快要消失在人们视野时,近期却因为低价房而重新引发关注。
“银滩二手房每平低至千元”的消息铺天盖地,这似乎也在告诉人们,这座小城运转得似乎并不理想。银滩的房价究竟如何?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01 在银滩,最不缺房子和中介
“乳山银滩二手房均价跌破1000元”的热搜,让陈建辉这个本地人感到纳闷。一天时间里,已经有两个外地朋友向他咨询银滩的房价。
如果不是朋友的询问,在乳山从事租房中介的他,都不知道银滩还有这么便宜的二手房。“哪里有5万一套的房子,有多少我要多少”,陈建辉笑着反问。
中介张浩在乳山做了10年房租中介,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天发布至少10条银滩各个小区的海景房出售信息。他告诉Tech星球,数万元一套的二手房在银滩的确存在,但都是楼层不好的房源。“只有阁楼房,没有电梯,地理位置不好的房子会在10万以下。”
银滩二手房每平米在3000-4000元左右。在银滩挑一套70平米,靠海的精装房大概在20万左右。在房子比人还多的银滩,就算价格再低,也很少有人会考虑阁楼房。
乳山本地居民都集中在老城区生活,很少有人会把刚需房选在银滩。“如果本地人手头宽裕,会把银滩海景房作为投资,但那边没学校,也没有工商业,不会在那居住”,陈建辉解释道。
在乳山银滩,没有工厂、写字楼、大型商场,密密麻麻全是小区。最不缺的就是房子和房产中介。每到周末,就有大巴车以免费旅游的名义,带着全国各地的老年人来银滩看房。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
有在银滩生活了7年的外地人表示,2006年,跟着大巴车来银滩看房时,还没有几个楼盘,等到2016年来养老时,小区周围已经全是楼盘。
现在,在银滩纵深3公里、绵延2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遍布着200多个小区。以银滩的“大拇指”地标为中心,向外辐射着碧海苑、海翔花园、海韵阳光花园等小区。小区都对外宣称海景房,小区名字里也都带着“海”字。
但十几年时间,小区拔地而起,却等不到来这定居的老人。
住在“大拇指”附近的清松来银滩旅居了一年多。就算在地标附近,清松的小区入住率也只有30%左右。而据他了解,银滩的平均入住率可能都不到30%。
清松甚至是单元楼里的*住户。他告诉Tech星球,独栋的现象在银滩很常见,他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是独栋。
清松当初选择来乳山旅居就是看中这里人少、清净,气候好。他在银滩住了一年后才发现,这里并不是没人居住,而是房子实在太多,显得人少。“5-10月份,大拇指广场还是露天夜市,都有很多人,还是很有烟火气”,清松回忆道。
02 养老的老年人和旅居的年轻人
在街头,在海边,随处可见散步、晒太阳的老年人。清松的小区门口总是有老人搬着凳子一块聊天。“银滩街上开着的都是挂着北京、天津车牌的车”,清松笑道。
来银滩的老人分两种,长期定居和候鸟式居住。由于银滩没有统一供暖,一到冬天,各地的老人便回老家过冬。等天气转暖再到银滩来居住。进入冬天的银滩,各个小区深夜漆黑一片,几乎看不到亮着灯的房间。
对于拿着退休金的老人来说,买一套20至40万元的房子不是难事。而靠海、房价低、清净,这些都吸引的不只是退休的老年人,还有想要“躺平”的年轻人。
在银滩,租一套40-50平的两居室,一年只需要4000-5000元。这相当于在“北上广”一个月的房租。清松租了套80平的房,一年的租金只要5000元。
85后的清松,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在北京,清松和每个互联网人一样,过着996的生活,工作占据着绝大多数时间,每天行色匆匆,“两点一线”。
30岁那年,清松决定裸辞,开始在家躺平。前几年,清松陪着家里老人考察了多个养老地,没想到自己却看上了乳山。
去年年中,清松开始在银滩开启了自己的旅居生活。一年多时间,清松没有后悔这个决定。“这里的气候比北京好太多了,人很舒服”,清松告诉Tech星球。
因为之前的人脉积累,清松每个月都能接私活,每个月的工作时间也不超过20个小时,每天有着大量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刚来银滩时,身边没有什么年轻人,清松便将银滩的生活分享在B站、抖音等平台上,想吸引年轻人也来这旅居。
一年时间,已经有数百人因为清松的视频来到银滩旅居。他们都和清松一样,想过上无忧无虑的海边生活。
清松算了算,一年时间,他跟超200位网友在银滩见面,并且经常聚会。这些网友因为清松也在银滩变成了朋友。
“他们大多是20-26岁的年轻人”,清松告诉Tech星球。
这些年轻人,有的之前都在“北上广”过着压力极大的生活,希望在银滩暂时逃离。他们也和清松一样,可以在线办公,成为“数字游民”。
而也有很多年轻人因为经济拮据,所以想来到房价低的银滩躺平。“有的年轻人是因为手头不宽裕来这租房住,这里生活成本也不高,很多人还托我介绍当地的日结工作”,清松告诉Tech星球。
陈建辉也在这两年遇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租客。他们多半在银滩常住,每天过着极简的生活。
“去年有个租客,身上就4000块钱,房租还有八九个月,我都担心他无法生活”,陈建辉告诉Tech星球,“他本人丝毫不担心,没钱就退房,上班攒够钱了再找个地方租。”
03 惬意的生活也难留住人?
海边烧烤、赶集、和朋友聚会,清松每天过着漫无目的、没有计划表的生活。“每天醒来之后,翻翻手机,有朋友互相喊着出去吃饭、看电影或者去海边烧烤就去”,清松告诉Tech星球。
尽管不像“北上广”有着丰富的娱乐生活,但这样慢节奏的生活状态已经让清松觉得很惬意。更为重要的,清松在银滩感受到自己一直怀念的“人情味”。“我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以前住平房,我更追求人情味和邻里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住一起,合并同类项。”
在小区里,清松每次遇到遛狗的邻居可以聊上半个小时。走在马路上,看到拿着马扎的老太太们,清松会随时上前加入,一块聊天。而这些绝不会在大城市生活时发生。
“在北京,你*不会站在街头和赶路的人闲聊”,清松笑道,“在这里,我经常拿着小桌子就去海边烤肉,很难形容,但在这生活感觉就是不一样。”
作为县级市,乳山的生活成本并不高。清松算了算,每个月1500-2000元就能覆盖最基础的生活成本。
外卖、社区买菜等互联网生活方式也一样在银滩普及。但相比“北上广”,银滩周边商户比较单一。清松已经把大拇指附近的饭馆都尝试了一遍,品种不多,味道一般。他更愿意自己下厨。
乳山靠海,海鲜尤其便宜。在集市上,生蚝10元3斤,皮皮虾25元1斤,螃蟹20元一斤。清松很享受靠海带来的便利,“海鲜很多,自己蒸一蒸就完事,很方便又便宜。”
如果没有赶上集市,还可以到距离较远的码头买更便宜的海鲜。清松经常按箱采购,“码头的螃蟹5块钱一斤,皮皮虾只要4块钱一斤。”
而对于老年人而言,相比起生活成本,他们更在意看中银滩的气候。
夏天,乳山的温度基本维持在20度左右。在最炎热的七八月份,晚上睡觉也不需要开空调。“很多有哮喘的老人家来乳山之后都不会再犯”,陈建辉表示。
但作为北方城镇,由于没有集中供暖这一点,还是让很多老年人没有将乳山作为养老*。陈浩告诉Tech星球,在银滩有集中供暖的小区只有山水人家、维利亚、山海明圣、颐和花园等几个。绝大多数小区主要靠燃气壁挂炉、空调、电热毯取暖。
为了保护当地环境,银滩附近没有任何工厂。而这也无法给年轻人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年轻人会在这旅居但几乎不会定居。
在社交平台上,银滩也吸引不少人前来“探险”。年轻人不会定居,老年人选择性居住。常驻人口不多,当地也无法发展工厂企业。这些都环环相扣,银滩的商业气氛比较淡。
清松楼下原本有一对老年夫妻,到10月份,清松就再也没见到他们的身影,“不知道是搬走了还是回老家过冬。”
清松也没有计划要在银滩待多久。虽然房子租到明年,但他也在考虑,哪里有更适合旅居的地方,“银滩的冬天确实有点冷,要真有四季如春的地方,我会立马跑。”
(备注:文中陈建辉、张浩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0913
一个带着华为色彩的IPO即将诞生。
投资界获悉,深圳一博科技(简称为“一博科技”)不久前正式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批。这是一家从冷僻行业跑出来的创业公司,背后站着七位实际控制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身份——华为前员工。
其中,董事长汤昌茂曾是华为工程师,负责以PCB为主的单板电磁兼容研究工作。2003年,在华为鼓励内部创业的背景下,汤昌茂带着华为同事柯汉生一同创办一博科技。随后,该公司陆续从华为招募了王灿钟、郑宇峰、朱兴建、李庆海、吴均等几位工程师,一同扎根在PCB行业。历时18年,这7位华为前同事即将一同走上IPO敲钟舞台。
这并非个例。从华为走出来的创始人蔚然成军,已经是创投圈一抹靓丽的风景线。曾一手创立小牛电动的李一男、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创梦天地创始人陈湘宇、深信服创始人何朝曦、宇视科技创始人张鹏国、UCloud创始人季昕华、云之讯创始人彭玉龙、威努特技术创始人龙国东、汇川技术创始人朱兴明、鼎汉技术创始人顾庆伟.....带有狼性基因的华为人自成一派,成为了硬科技创业江湖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七位华为老同事,创业18年
联手做出一个罕见IPO
这是一家充满了华为基因的企业。
时间回到1998年,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汤昌茂,加入了华为公司深圳总部,先后担任CAD研究部工程师、高工、硬件组经理。当时,汤昌茂算是华为互连部门中第一代研究板级EMC(电磁兼容)的人员,在他的主导下汇编了华为第一部EMC设计指导文档,里面包含了许多EMC板级的设计经验。
一博科技董事长 汤昌茂
汤昌茂在华为工作期间,正值华为产品进入海外市场遭遇电磁兼容认证的技术壁垒。为此,华为从各产品线、技术部门抽调技术精英,组建了一支EMC特别工作小组,汤昌茂作为CAD研究部的唯一代表,负责以PCB为主的单板电磁兼容研究工作。历经一年多的努力,这支团队终于攻克EMC难关,并荣获华为金牌团队荣誉。同时,汤昌茂也结识了日后的创业伙伴,同为华为工程师的柯汉生。
紧接着,IT行业迎来寒冬,华为也开始鼓励内部创业,汤昌茂便萌生了内部创业的念头,并向上级递交了内部创业申请。由于华为内部创业政策很快调整,导致汤昌茂的申请未能获批。于是在2002年,汤昌茂辞职离开华为,与柯汉生一起开启了创业之路,并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深圳一博科技。
创业离不开人才,汤昌茂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为此,他聚集了一支从华为走出的技术大拿团队。担任一博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的王灿钟,曾在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华为工程师;与他同一时期在华为工作的还有郑宇峰、朱兴建、李庆海、吴均等。其中,李庆海还曾与李一男在北京港湾网络共事过,从2001年一直干到2006年,直到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但是,李庆海没有跟着李一男回归华为,而是选择加入一博科技。
凭借在PCB领域的技术积累,一博科技在成立初期就与Intel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被Intel推荐给其下游客户,一博科技的客户群也迅速从IT通讯圈扩展到计算机、服务器、工控领域。在高速PCB的需求逐渐扩大后,为了解决后端的制造瓶颈,一博科技在2010年拿出全年投资参股了线路板厂,实现了从PCB设计向PCB生产的延伸。
在创业过程中,难免遇到挑战。2011 年,汤昌茂与团队在跟进Intel 某重要项目的外发生产期间,原定晚上7点上线,但因产线上批量产品的清尾延误,直到深夜才排上产线,次日凌晨6点才贴片完成。这样的经历,促使一博科技在2013年决定成立SMT(表面贴装技术)工厂,专门对应研发快件。至此,从PCB研发到PCB生产,再到贴片加工,一博科技一站式的硬件创新平台已然成型。
历经18年创业之路,汤昌茂与六位前华为同事,终于即将IPO敲钟。从股权结构来看,一博科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汤昌茂、王灿钟、柯汉生、郑宇峰、朱兴建、李庆海、吴均等七名自然人股东,该七名股东合计持有股份占总股本78.34%。一荣俱荣,这支由七位华为老同事组成的团队,联手缔造出又一段创业佳话。
一年进账近6亿,
它靠设计电路板做到上市
看似不起眼的一博科技,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或许PCB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但产业化加速的当下,PCB正显得愈发重要。作为电子产品中重要的基础载体,PCB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电子产品上,被称作是“电子产品之母”。而 PCB 设计则是PCB产业链的核心研发环节,即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出电路板,从而实现硬件的特定功能。
根据Prismark发布的数据,2019年和2020年,全球PCB行业产值分别约为613.11亿美元和625亿美元。而我国PCB产业的发展尤为迅猛,2010-2020 年,中国大陆PCB产值从 201.70 亿美元增长到351亿美元,占全球PCB总产值的从2010年的38.44%提升至2020 年的 56.16%,PCB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稳固,预计到2024年中国PCB产值将达到 417.70 亿美元。
就PCB设计领域而言,外包渗透率目前仅为10%左右,市场亦较为分散。主要参与者包括:第一,具有一定规模及较高设计能力的企业,如一博科技、兴森科技、迈威科技、金百泽等,该类企业PCB研发设计人员多为百人左右及以上;
第二,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第三方PCB设计公司,部分以工作室形式存在,该类企业营收规模在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人员规模由2-3人至20人不等。
作为一家以PCB设计服务为基础,同时提供PCBA(印制电路板装配)制造服务的一站式硬件创新服务商,一博科技累计服务客户已达到约5000家。标杆客户不乏中联重科、中兴、浪潮、联想、大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Intel、Apple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身影。
日益增长的客户规模,也让一博科技的营收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一博科技营收分别为3.4亿元、4.05亿元、5.73亿元和3.32亿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7亿元、1.2亿元和0.6亿元。
研发实力在PCB产业中也至关重要。招股书披露,一博科技目前拥有超过600人的PCB设计研发工程师团队,人均行业经验6年以上,资深员工行业经验超过10年,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通过对比可看出,一博科技这一点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但一博科技面临的风险同样随时存在。在招股书中,一博科技坦言,若公司不能及时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则存在不能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的风险;此外,由于我国PCB设计综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主要依靠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自主培养,因此仍存在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为此,一博科技此次IPO所募集约8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两个项目,其中,1.2亿元用于“PCB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6.8亿元用于“PCBA研制生产线建设项目”。
创投圈隐藏着一个华为军团
他们,缔造一批上市公司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愈来愈多华为系创始人,活跃在中国的创投江湖。
最受瞩目的当属李一男。1970年出生的他,在15岁的时候考入了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曾被誉为少年天才。1992年,就读研二的李一男进入华为实习;随后一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一男正式进入华为工作。
李一男在华为的升迁速度就算到现在,仍旧无法被超越。两天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成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的李一男,成功坐上了华为副总裁的位置。在外界眼里,李一男一度被视为任正非接班人。
但在最风光的时候,李一男离开了华为。2000年,他离职创办了港湾网络,后被华为收购;2015年,李一男公布了新的创业项目——小牛电动车。因李一男的身份,小牛电动车迅速受到外界热捧,各路投资人纷至沓来。没想到,李一男新创业旅途刚刚步入正轨,却因自己在金沙江创投期间的“内幕交易”,而身陷囹圄。
2017年12月,李一男出狱。第二年,小牛电动上市,李一男站在远处,看着这个曾经带有自己印记的企业敲响了纳斯达克的上市钟声。目前,李一男在梅花创投担任合伙人一职。
另一位大家熟知的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同样出身华为。199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黄汪面临着就业和深造的关键抉择,最后放弃了在中科大继续读研,选择去华为工作。工作1年后,黄汪意识到这份年薪10万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他毅然辞职,出来创业。
1998年,黄汪从深圳回合肥创业,此后陆续创办了3家公司。直到2013年,黄汪几经波折后,创立了第4家公司 — —智能硬件创新公司华米科技。创立之初,华米科技靠着代工小米手环起家,因而被外界贴上了小米生态链公司。用了短短 4 年的时间,黄汪带着华米科技登陆纽交所,成为小米生态链首家在美上市企业。
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明星创业公司,背后的掌舵者都曾来自华为。
1982年出生的陈湘宇,毕业后任职于华为,担任核心网开发项目的核心技术管理岗位。离开华为后,他创办了创梦天地(乐逗游戏母公司),开发了包括水果忍者、神庙逃亡2、地铁跑酷、纪念碑谷、梦幻花园等多款国民级手游。成立3年6个月即登陆纳斯达克,创梦天地成为纳斯达克史上最年轻上市公司。而陈湘宇这位80后创业者,亦曾是纳斯达克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创始人。
此外,深信服创始人何朝曦、宇视科技创始人张鹏国、UCloud创始人季昕华、云之讯创始人彭玉龙、威努特技术创始人龙国东、汇川技术创始人朱兴明、鼎汉技术创始人顾庆伟等,都是从华为离职后创业有为的实力派。
一直以来,投资人都会深度跟踪投资头部公司的优质高管。自然而然,各大巨头公司出来的创业者相继形成了不同的帮系,并且天然承继了巨头公司的某种特质。与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美团系创业者不同,华为系创业者延续华为的“集团作战、不屈不挠、奋不顾身、争取市场先机”的狼性精神。
一位瞄准华为系创始人的投资人曾说过:“华为军团出来的创始人接受了那么多年的严格训练,有着大兵团作战的经验,长处很明显。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特别具备领导一个公司成为独角兽或伟大企业的气质。”而在硬科技创业的当下,这一群硬核创业者开始走到了舞台中央。
0912
元宵节这天,集结了郭富城、梁朝伟、杜鹃、许冠文等一众明星的香港电影《风再起时》全国公映。作为《踏雪寻梅》导演翁子光的新作,又是春节档后最早加入战局的新片,《风再起时》的映前热度尚可,但上映首日该片仅以1400多万票房位居第六,被五部春节档电影牢牢压制,上座率仅7.3%。
2月6日,《风再起时》排片数量从前一日的12.6%下降至7.7%,单日票房仅400多万元,随着后续《黑豹2》的上映,《风再起时》的票房排名再度下跌到《交换人生》之后,仅三天就基本宣告提前退出了“后春节档”竞争的主舞台。
但就在同一时期,港片《毒舌律师(毒舌大状)》正在香港接连打破本地市场纪录。2月7日,《毒舌律师》上映第18天已经累积超8000万港币票房收入,这一成绩已经超越了去年刚赢得香港影史港产片票房冠军的《明日战记》,再度刷新了历史记录。目前《毒舌律师》已定档2月24日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映。
纵观近几年香港电影的发展与尝试,结论其实很难简单概括。有的在大陆电影市场强势拿下10亿+,有的以强阵容和大IP加码网络电影春节档,有的将海外市场发行作为重点,有的试图扎根香港本地文化需求,也有寄望于Netflix等国际流媒体分销的。具体影片各自效果不一,也并未呈现出一眼能看出的规律性。
1 从黄金时代、北上时代到市场夹缝中的港片
香港电影的衰落已经被许多行业人士深入分析过。从李小龙到许氏兄弟、双周一成代表的港片黄金时代,其文化影响力之巨大基本覆盖整个华语市场地区,不仅是内地观众们的长期记忆,也是红遍了东南亚等周边市场。
但香港本地市场量级较小,意味着很大程度要依赖外部市场,使得“港片从来不只是关于香港的电影”。比如1992年港片黄金期港产片本地收入达到12.4亿港元,外部收入则有18.6亿港元之多。但在此之后,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港产片本地收入和海外收入双双下滑,好莱坞电影的占比则一路上升,2019年,整个香港电影票房榜Top10全部被进口片占领;同时在此期间,随着CEPA协议实施,港片不再受引进片配额限制,合拍片成为主流,香港影人也纷纷北上进军内地市场。
好莱坞电影以强势文化输出席卷全球,港片的海外市场被高度压缩,同时内地市场放开,让香港电影行业在这一期间的发展被高度凝聚到了一个方向上——以成熟的电影制作水平在上升期的内地市场中寻求生存发展。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十年前内地“春节档”成型之初,香港电影人曾一度是*主角。2013年周星驰以《西游·降魔篇》在大年初一上映最终收获12.46亿元票房,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89.7%,这使得大年初一电影市场概念被彻底点燃,春节档从此逐步取代了“贺岁档”这一概念;此后,王晶带着三部《澳门风云》每年都以低分拿走数亿票房,周星驰凭借《美人鱼》创下当年的票房神话,“西游”IP被周星驰、郑保瑞、徐克等导演监制轮番压榨……
但此后,我们越来越少看到港产片占据春节档市场中心,反而看到了《唐探》系列的崛起,《流浪地球》的逆袭,《你好,李焕英》的黑马,《水门桥》的独秀,以及今年多部高分电影的激烈票房竞争。春节档的变化恰是一种“缩影”,意味着在“港影北上时代”以来,随着周星驰等号召力巨大的香港影人创作力下滑以及观众审美变迁,港片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
所以在前几年间,港片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本地市场已一度被好莱坞电影全部占领,内地市场也早已不是2013年前后那样,凭借《澳门风云》这样质量的电影就能收获不菲的地方了。
2 在市场“重定位”中迎来丰收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里,香港本地影市其实已经迎来了港产片阔别已久的“丰收年”。
在2022年香港电影票房TOP10中,虽然《阿凡达2:水之道》《壮志凌云2:独行侠》《奇异博士2》等好莱坞电影仍然占据多数,但也有《明日战记》《饭戏攻心》《巨星养成记》和《正义回廊》等四部港产电影入榜前十,没有进入前十的《阖家辣》也取得了3000万+的不错成绩。
其中《明日战记》和《饭戏攻心》位列TOP10第3、4名,两部电影的香港本地票房分别突破8000万港元和7700万港元,创下了香港电影市场近几十年来没有过的盛况。在《明日战记》之前,港产片票房冠军还是2016年收获6600万港元的《寒战2》。
进入TOP10的四部港产电影的类型几乎完全不同:《明日战记》是港片科幻类型创新的先锋之作,《饭戏攻心》是典型的港式爱情喜剧,《巨星养成记》是粉丝向的家庭剧,《正义回廊》则是一部定位为限制级的罪案片。
港片的逆袭,究竟有多大的后劲?从去年香港市场的盛况和今年《毒舌律师》的高调记录来看,行业之前所讨论的港片诸多问题如本地市场萎缩、大陆和海外市场丢失、创作者青黄不接、题材创作进入重复循环等等问题,或多或少已经得到了一些解决方案。
结合上文,我们也不难看出近两年新一波港片的发展趋势。读娱君认为总结起来有:在创作上,商业片回归港片文化优势,中小成本回归本地语境和艺术创作本质,同时寻求多元市场突破,也就是内容升级和市场拓展。
主要定位于内地和海外市场的,放大经典港片文化优势。情怀其实一直有市场,只是港片创作一度掉队。如在近来《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神探大战》甚至是科幻的《明日战记》中,观众都能感受到一种“老港片”氛围的回归,那种在过往警匪中近似癫狂、过火的港片特征被再次放大,并在内地市场取得了超过预期的票房,而像《澳门风云》之类气质的港片已很少进入内地院线市场主流;
主要定位于本地和粤语地区市场的,回归本地和创作新意。《饭戏攻心》《巨星养成记》《阖家辣》《毒舌律师》等在香港本地市场取得火爆票房的电影并未试图通吃其他市场,未必能在内地市场取得同等热度,但反而让行业看到了本地市场的潜在空间。
在被好莱坞进口片的视效、IP所充斥的情况下,除了正面硬钢外,还有一种选择自然就是讲本地的故事。古天乐去年接受采访时也这样说过:“现在,我们需要在本地寻找更合适的人才,因为我们过往的电影业发展得很成功,但却一直未能迎合本地年轻人的口味。他们对港产动作片、警匪片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希望拍更多贴近他们生活和经历的电影。”
通过网络电影点播、海外院线发行、国际流媒体等多元渠道拓宽收入。去年的两部《倚天屠龙记》,今年的《天龙八部之乔峰传》都选择了网络电影点播付费模式首发,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主要平台同步上线。目前,《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仅在爱奇艺云影院平台就取得了1300万+票房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海外院线发行,《天龙八部之乔峰传》在东南亚等港片文化优势市场中稳居票房前列,甄子丹赴韩国参加综艺宣传,同时该片还宣布已被Disney+购入,通过流媒体线上发行至多个市场。
去年进入香港电影市场TOP10的港产片中,《明日战记》与《饭戏攻心》进军内地院线获得6亿+、1亿+票房,《巨星养成记》选择在视频平台网络发行,《正义回廊》则未能引进内地市场。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大量港片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市场重新定位”。港片已经不太可能重回黄金时代那种席卷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港产片市场的消亡,只是创作者们需要更明晰地看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对传统港片有情怀的观众们,被进口视效大片塞满的观众们,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未必是一样的,从业者必须从一开始就找到这种侧重点,进而在投资发行宣传上更有的放矢,更好地进行抉择甚至一些放弃。
像《风再起时》商业上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或许就要归咎于定位上的高度模糊。
或许可以提前总结的现象是,港片已经迎来了不少新的可能性,在告别黄金时代后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在此基础上,行业也可以去期待一些可能的惊喜,就像当下在香港本地市场票房爆红的《毒舌律师》,也未必没有机会在内地的后春节档占得一席之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