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1029
会议通知
2021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
时间:2021.11.27 地点:中国·上海
大会背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医疗机器人的大量关注。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医疗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治疗、拓展医生能力、加速患者康复,并具备低误差、高安全、强适应及良好交互的特点,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能推动现代医疗的升级发展。疫情爆发后,世界多国推行机器人抗疫,医疗机器人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机器人行业受到极大鼓舞,发展迅速,如今医疗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随着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医疗机器人有望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当前,作为全新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已经融入医疗康复、手术、后勤服务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导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多种产品。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快速发展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达到5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养老难成为我国面对且亟待处理的社会问题。为应对养老难问题,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医疗机器人已成为智慧养老模式下的首选养老设备,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康复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都将得到更普遍地应用,有统计机构的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到2025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医疗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两大热点领域的前沿交叉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关注,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国内原研手术机器人,从实验室样机到真正服务于临床,医疗机器人在过去的25年当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这个如火如荼发展的行业,你是否还是有十万个为什么?是否还是经常会困惑于如何找机会、抓机遇?一个人不可能赶上所有风口,但这次,不要再临渊羡鱼,赶紧躬身入局!2021年11月27日,上海,由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组委会、智慧产业网、科雷会展主办的“2021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重磅来袭!届时百余位重磅嘉宾,将围绕医疗机器人临床应用场景、剖析关键技术壁垒、分析相关产业格局、盘点典型成功案例、畅想未来发展趋势”等关键词展开分享,聚焦大变局下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变化与趋势,一起抓住风口,实现增长,穿越周期!
一、会议名称
2021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组委会
智慧产业网
科雷会展
协办单位:
雷锋网
医健AI掘金志
医盟网信息化联盟
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
药械网
三、大会媒体
腾讯网、凤凰网、今日头条、投资界、搜狐、新浪、机器人在线、中国机器人网、智慧产业网、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健康界、动脉网、医盟网、HC3i数字医疗网、医学猫、中国基层卫生网、中国医采网、医信邦、泽桥医生、医视屏、医阶、医学界、丁香园、大健康产业资讯、华夏医界网、健康县域传媒、亿欧大健康、贝壳社、掌上医讯、医疗科技网、亿邦动力网、科讯医疗网、药械网、医信通好医工、大健康派、数邦客、智能网、药智网、TIMEDOO肽度
四、会议时间
2021年11月27日
五、会议地点
中国·上海
六、会议时间安排
11月26日:会议报到注册、展商布展
11月27日:开幕式、主、分论坛、展览参观
七、会议内容安排
主论坛:
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
分论坛:
医疗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分论坛
手术机器人分论坛
康复机器人分论坛
医疗服务机器人分论坛
医疗机器人投融资分论坛
八、参会人员
1、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2、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主管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医院临床、教学、科研、运营、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医疗产业相关行业学会、协会领导。5、全国各级公立医院院长、全国各省市民营医院院长、全国各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全国各级康复医院院长、全国各省市养老服务机构领导、全国各级医院分管设备、采购、护理、康复、信息化、后勤、总务、药剂、质管、基建等负责人。6、从事医疗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人员。7、全国各省市医疗行业代理商、渠道商、经销商等。8、全国各省市投融资机构。9、媒体:大众媒体、行业媒体、新兴平台型媒体。
九、大会拟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卫健委领导
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田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主任委员
陈建平上海市医院协会会长
何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主任、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朱伟民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秘书长
戴柳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
高文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
余勤甘肃省医院协会会长
杨广中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郑元义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理事长
靳令经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院长
彭承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医师学组组长
舒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吕泽平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院长
程黎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徐万海哈医大四院院长
王杰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
葛明华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费健上海瑞金康复医院院长
王浩宇宁波市康复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梁朝朝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吴新宝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
颜璟四川攀枝花中心医院副院长
张大宏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
仉建国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
沈洪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郑龙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创伤中心主任
叶晓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骨科主任
张先龙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李慧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
郭剑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薛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
杨国胜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罗清泉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常务副主任
付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及微创中心主任
吴毅上海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郑洁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唐亮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叶祥明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李建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朱世强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孟元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王东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
张建斌IDG资本合伙人
王俊峰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
梁颕宇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
喻志云经纬中国合伙人
何大军张江高科总经理
李彬清池资本创始人、首席投资官
盛利三正健康投资合伙人
陶峰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人
许谦德同资本合伙人
杨志文元禾原点合伙人
涂鸿川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
化琳乔贝资本合伙人
石东华索道投资创始合伙人
包雪青天堂硅谷管理合伙人
李泉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
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贺志强联想创投总裁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周奇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
朱德贞德屹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更多大会嘉宾持续更新中.............
1029
10月29日,由艾媒咨询集团(iiMediaResearch)主办的“2021全球未来科技大会暨年度全球新经济卓越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广州成功举办。
大会围绕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转型,邀请行业精英领袖、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媒体等共襄盛举,以主题演讲、报告发布、对话等不同方式进行分享探讨,并通过颁奖典礼仪式表彰新科技、新资本、新消费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大会旨在通过搭建开放性交流平台,树典型、促合作、谋共赢,共创数字经济新未来。
大咖现场论道,共话数字经济新方向
广东省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傅强在本次活动上作了开幕致辞,傅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愿景纲要目标提出达到数字经济新优势,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和应用逐渐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支撑,是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这两天,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电子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在2025年全国高品质的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基本形成,这个决定非常重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愿我们不负使命,砥砺前行,积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大会现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重磅发布了《2021-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报告》,该报告根据艾媒数据中心、艾媒咨询商业情报数据库、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基础数据,对2021-2022年间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数据复盘,结合大量一手用户调研数据,深入解析数字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助力推进数字经济战略,数字产业化新图景加速呈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更是逆势崛起,总体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据GDP比重的38.6%。张毅表示,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也按下“加速键”,企业必须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艾媒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孔瑜也在现场发布了《2021年中国新消费系列研究报告》,围绕“数字经济下的新生活体验”,聚焦消费和生活两个领域,与大家分享钟表行业、共享出行、直播电商、轻医美、睡眠经济、夜间用药、茶叶礼盒等领域发展动态与现状,共同探讨各领域未来趋势。
孔瑜表示,新消费,根据我们的界定,主要是指在社会网络和新媒体驱动下的一个新消费关系、消费行为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新生活,我认为新生活是自己每一个人定义的,是极具个性化悦己的、全新生活和社交生活体验。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都在持续改变,我们变得更好、变得更便利、变得更个性。我们追求健康、智能、品质,而如果没有数字经济的赋能,我相信不能瞬间享受得到。
在途商贸市场部负责人李剑星则围绕《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营销新模式》这一主题进行分享,其结合在途商贸丰富的铁路媒体运营经验,述说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营销的新模式,共赢时代价值。
在途商贸(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基于出行场景,为企业和品牌提供一站式旅途营销解决方案的企业。
李剑星表示,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营销成功与否和方法、场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铁旅途营销场景作为收割流量红利以及为品牌营销传播打造新风口,对于企业赋能客户,打通站内+车上、线上+线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途商贸采用“旅途营销”的创新模式,通过站内展厅、站内商铺、互动营销、车上售卖、在途优购线上商城、嗨途直播等服务内容,将“产品品牌+产品体验+商品售卖”等营销环节进行整合,打通线上+线下综合营销场景,打造独特的闭环营销平台,赋能企业与品牌客户,促进企业客户的品牌业绩长效增长。
e签宝华南大区副总经理王力作了《电子签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精彩主题演讲,通过电子签在大量场景中的应用所获得的海量交易数据,分享电子签名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赋能全社会数字化发展。
e签宝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经拥有18年行业经验,从电子签名到合同管理,从存证保全到法律服务,e签宝逐步为用户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服务,应用行业涵盖人力资源、B2B电商、金融科技等近百细分场景,支持多端灵活签署,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指定电子签供应商,并与成都社保中心等合作,是实现互联网+政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王力表示,电子签名作为智慧升级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有部分电子签名平台与移动APP、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集成,推动电子签名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电子签名大众化趋势明显。放眼未来,我们更可以大胆预见,电子签名行业产业链将日趋完善,而在技术和市场环境推动下,电子签名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宽,除了行业范围拓宽,电子签名的使用形式也不断创新,移动端电子签名平台的发展使电子签名操作更加便捷。
树行业新典范,卓越成就奖重磅揭晓
本次大会的重磅环节、高光时刻——“2021全球卓越成就奖”奖项获奖名单在现场进行了隆重揭晓。
据悉,“2021全球卓越成就奖”由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iiMediaResearch (艾媒咨询)主办,聚焦新科技、新消费、新资本,奖项覆盖养老、医疗、教育、办公、餐饮、交通、文旅、政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本评选基于投资价值、技术与创新能力、行业口碑等维度,并依托艾媒大数据决策和智能分析系统进行综合评审,旨在挖掘具有独特创新性,对所处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正面的示范效应的优秀产品、品牌、企业和投资机构,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行业品牌不断增强活力和创新力,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前行。
经过层层角逐,“2021全球卓越成就奖”获奖名单最终产生,共有174家企业/品牌摘得大奖。
1028
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风波发酵后,业界掀起了“讨伐”知网的浪潮。
近一段时间,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之妻周秀鸾、湖北国家一级作家陈应松、奇幻小说作家陈渐等在内的多位笔者纷纷向知网发起诉讼,走上了维权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周秀鸾案法院判决落地后,知网曾以“赔偿金额过高”的理由提起上诉,但最终被法院驳回。而在陈应松起诉案的庭审现场,知网运营方代理人还曾表示:“按照知网现在在库的作品,被告需要赔偿的额度达到1200亿元。被告是无法承担的。”
或是迫于舆论压力,5月9日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在上证e互动平台中回答投资者问题时称,知网也在进行反思,并研究进行经营模式优化改善,积极进行整改。
“先把1200亿赔了再反思吧。”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后,网友们对知网的态度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知网路在何方?
01 作者们叫苦不迭,知网惹“众怒”
雷达财经注意到,“中科院停用知网”事件后,网络中控诉知网的声音不绝于耳。
其中,声势最大的莫过于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为代表的作者群体。
2020年8月,赵德馨发现自己的100多篇文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录至中国知网,读者需要付费下载,但自己却从未收到过稿费,遂将知网告上法庭,胜诉后累计获赔70余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了赵德馨的妻子周秀鸾教授身上。裁判文书网中展示的判决书显示,法院认定,知网在其经营的“手机知网”App上登载了由周秀鸾所著的《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有多高——与宁可同志商榷》等10篇文章,并允许用户下载,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已经构成对原告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
于是在一审判决中,法院判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至2400元不等。但知网却以“赔偿金额过高”、“学术期刊公司已就涉案作品的传播取得合法授权,不构成侵权”等为由,提起上诉。
最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驳回了知网的请求,维持一审原判。据统计,二审判决知网累计须赔偿周秀鸾93580元。
同样对知网“开炮”的还有湖北作家陈应松。早在2021年12月赵德馨胜诉获赔70万时,陈应松就在朋友圈发问:“我在知网有386篇,能赔我多少?”
据了解,陈应松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文化名家”称号,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梁斌文学奖等。
陈应松称,自己长期在山中乡下采访、采风,最近才知道被知网收录了这么多篇文章,其中有的被下载数十次、上百次,但“这些都没有经过本人的授权”。哪怕是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签字时只授权了学习强国平台可以使用,如今也出现在了知网上。
目前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可以查询到,陈应松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知网运营方)有多起诉讼案件。在3月21日开庭的一起案件的庭审中,陈应松的代理律师提出了1500元/千字的赔偿标准,据此计算陈应松《油菜花》等7篇作品共2.6万字约索赔3.9万元。
但知网方代理人认为,原告提出的赔偿标准过高。其称,即使是按照赵德馨老师案“200元/千字这个比较低的赔偿标准”,知网现在在库的作品,需要赔偿的额度也达到1200亿元。知网的使用行为即使有过错或疏忽,获益也不可能如此之高。因此被告无法承担这个赔偿。
此案目前尚未判决。不过,除陈应松之外,窦应泰、王必胜、蔡建文、唐效英等作家也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对知网提起了诉讼。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彬告诉雷达财经,对于著作权侵权的赔偿标准,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有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务中一般会参照国家有关稿酬的规定以及字数来确定赔偿金额。
具体而言,国家版权局颁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第五条有对使用他人原创作品;改编、汇编、翻译他人演绎作品的情况给出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每千字80-300元。因此元/千字这种计算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正当标准。
而针对知网声称的赔偿金额过高,刘彬表示,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法院认定赔偿损失的数额主要围绕权利人遭受的损失、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审查,并不会将当事人的支付能力作为认定损失数额的考虑因素,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并未将当事人的支付能力纳入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认定要件中。
“法院在做出判决之后,判决即具有约束双方当事人的既判力以及强制执行力,知网需要依据法院的判决执行。”
不过刘彬也提到,知网在面临争议案件时,可能会尽可能采取积极措施,如及时与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谈判,寻求庭外和解等。
02 钻了版权空子?
有声音认为,知网和作者们屡屡对簿公堂,主要是钻了版权空子。
5月9日,作家、编剧陈渐发微博称,知网在未取得本人授权的情况下,在素材库中收录了其曾于《飞·奇幻世界》上的连载小说《帝世纪》,共15期,约百万字。
雷达财经在知网中搜索发现,以“陈渐”为作者的文献共有39篇,其中有15篇来自《飞·奇幻世界》,共计477页;另有2篇小说来自期刊《小说界》。简单计算可知,这17篇文献下载次数合计1659次。
陈渐认为,知网是利用了许多作者的认知误区。其指出,不少作者以为第三方如果和杂志签有合作协议,那么其把文章拿走付费下载合理合法。但实际上作者在杂志发表文章授权的只是在杂志上一次性发表的权利,如果杂志要授权第三方使用,或挂在平台上供读者永久浏览,还需得到作者的另行授权。
对此,刘彬称,杂志或者期刊是否具有再次授权给其他人使用的权利,具体需要看作者与杂志社或期刊签订出版协议或合作协议中的约定,在约定中作者是否许可在知网上进行传播。
“很多出版社会以‘投稿须知’、‘征稿启事’等形式与作者约定,作品被采用后视为作者许可知网进行传播,在此种情况下,该‘投稿须知’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单方声明,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获得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
控诉知网的不只有作者,还有其他平台和广大高校。
今年1月,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称,与公司签订《个人作品授权书》的作者李玉芬的文章出现在了“手机知网”App中,并提供付费在线阅读、付费下载服务。
5月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知网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获得了涉案作品的合法授权,并因此要求知网赔偿世纪超星公司经济损失3600元,以及维权支出1593.75元。
据天眼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目前共涉及多达1190个法律诉讼,并有280个开庭公告。对其的司法解析显示,公司涉及的有关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的案由达839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由达678起;涉及侵害其他著作财产权纠纷的案由达139起。
而在过去10年间,高校因“学校无法就续订价格与知网达成一致”停用知网也已不是新鲜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湖北、云南、安徽和河北等地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其中不乏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
5月10日还传来了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就2022年中国知网续订的三种方案向全校师生进行意见调查的消息。从图书馆列出的续订方案来看,全额续订知网所需的总金额达97万。
另据央视报道,2021年知网采购费用排名第一的高校为北京师范大学,采购费高达198.4万元,仅排名前十五的高校合计就需花费近2200万元。
同方股份最新的年报显示,子公司同方知网2021年营收为12.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同比均有所提升。不过毛利率为53.35%,较2020年下降了0.58%。
03 面临巨额索赔叠加反垄断,同方股份扛得住吗?
尽管知网的营收和净利润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长,但从财务数据来看,其母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1年,同方知网在同方股份主要的六家子公司中,营收和总资产均排名第四,但归母净利润排在第三,毛利率更是高居第一,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整体上来看,同方股份主营业务归属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除了知网外,公司的产品还遍布安防安检、科工装备、城市节能智慧化、大数据应用、照明、水务等领域。2021年,民用核技术、数字信息和节能环保三大主营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3%、55%、22%。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同方股份实现营收284.56亿元,几乎与2015年的284.47亿元无异,而如果以十年为跨度来计算,公司从2011年至2020年的营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1%。
利润方面,同方股份更是难言乐观。公司在2016年归母净利润曾一度飙升至超43亿元,为历史最高,但当年的扣非净利润竟亏损1.35亿元,且自此之后,同方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再未转正,至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已超87亿元。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同方股份背后是北京清华大学。早年间,清华同方曾与北大方正、中科院的联想集团并称为学院派IT产业三大代表公司。其成立后,曾以教育和政企领域的电脑整机为切入口,很快成为了各大学校和政府办公室指定的电脑品牌,至2007年,清华同方一度跻身亚太区PC销量前六强。
然而不久后,清华同方却开始了横向扩张的道路,且其跨界的领域,愈发令投资者难以捉摸。
2013年,清华同方斥资14亿元收购了“营销鬼才”杜国楹创立的E人E本,这款产品曾请来冯小刚、葛优做代言,打出“中国商务平板电脑第一品牌”旗号,售价比iPad还贵,但其主打的“个性签名、亲笔信、签合同”等手写签名却被曝并不符合《电子签名法》。
2016年,清华同方的新任总裁黄俞,上任后的第一笔投资就是将13.1亿投向了自己实控的华融泰。而至2018年底,华融泰的账面净值较原始投资额已缩水71%。
诸如此类的操作还包括出资15亿元收购业绩连续巨亏的中国医疗网络、出资19亿元购买关联方重庆信托理财产品、耗资8.06亿元收购国都证券10.34%股权、出资20亿元投给上海莱士股东主导的海外投资主体天诚国际等。
这些并购公司不仅几乎与同方股份主业毫无关联,还给公司财务造成了巨大压力。2021年,同方股份归母净亏损高达18.78亿元,公司解释称,原因系其合计持股18.17%的参股公司天诚国际转让其下属子公司天诚德国、天诚英国100%股权,导致公司相应形成较大投资损失,并对其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此外,公司还称,主动调整不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和资产,其中大数据及多媒体业务收缩、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竞争力减弱等也对公司利润指标造成影响。
主业不振的同方股份,在官司缠身,被索要巨额赔偿费的同时,可能还将遭到反垄断调查。4月底,据长江日报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回复网上留言时表示: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有行业人士向雷达财经表示,知网已成为学术基础设施,僵持下去,各方都是输家。知网应当寻找一条与作者、高校互惠共赢之路,助力中国学术发展。
1027
那些“待业”的2021届毕业生
毕业10个月后,准确点说,是待业10个月后,2021届毕业生丁雨萌,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不着急了”。
“工科女”的就业形势本就不明朗。作为双非一本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她唯一的求职意向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北方的一座三线小城。难度似乎更大了,纵观整个校招岗位,不是base在北上广深,就是在大学所在地。
去年毕业后,她也试过投递一些在家乡的小型设计院的校招岗位。一家私人公司,给她开的条件是,实习期三个月,如果通过实习考核,会在工作一年后缴纳五险,工作两年后缴纳一金。
如此“不合理”的offer在这一行并不罕见,丁雨萌的大学室友毕业后留在了学校当地,也是一家小设计院,虽然按时缴纳五险一金,但是底薪却没有保障。
这样的offer丁雨萌无法接受。她迸发出了一个念头——跨专业考研,工科转文科,去学汉语言文学,“换一个方向可能会更好。”今年2月,考研成绩公布,丁雨萌落榜。她想参加公务员省考。可反复无常的疫情,使得省考一再推迟。这让她不得不重新打开了在手机里尘封已久的求职APP。
毕竟,进入5月了,新一批应届生马上就要踏入职场,工作岗位更显“僧多粥少”。
因工作不好找而考研考公,败北后,则陷入了错过校招、工作更不好找的僵局。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一所985高校经济学专业的2021届毕业生YOYO。
对于每位毕业生来说,无非只有四条出路,考研、考公、就业与留学。本科生就业,对于YOYO就读的经济学专业来说,竞争力完全无法与研究生匹敌。至于考公与留学,“我老家是山东,对体制内对编制很认可。但是我可能是因为有点叛逆,我不想考。出国的话,我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留学的条件。”
YOYO的目标始终很明确——考研。大四那年,YOYO首次考研失利,成绩并不理想。她不甘心,“觉得自己第一年是没怎么好好学,当时很有信心,觉得再考一年肯定能考上。”
她就这么与校招失之交臂。奈何二战的YOYO,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2月22日,考研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得知自己二战失败的YOYO就开始上各大求职APP上“一键投递”,展开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求职。
她的投递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公司规模要大一些,在500人以上。“因为现在我还没到挑工作的水平,还是工作挑我,也不敢给公司设什么限制,万一到时候我看上人家的,人家看不上我,我就会一无所获。”
从业多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商娜接触过很多“待业”的2021届毕业生,她将这些毕业生进行了归类,“第一类,就是完全考研了,实习什么经历都没有,就找工作很迷茫;第二类,就是压根没有怎么找;第三类,就是找了很多,但不是自己很心仪的。”
23岁的谭薇就属于第三类。她毕业于北方的一所211院校,读大学时,她总是没办法下定决心明确自己的去向。“有时候想考研,提升提升学历,也方便以后工作。有时候想出国,因为我们是一个中外合作项目,身边大部分同学都出国留学,我就容易被身边人影响。”
临近毕业,看到校园里陈列的五花八门的校招海报,谭薇才做了决定,去找工作。
可没有任何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验,且为本科毕业的谭薇在求职场上毫无竞争力。去年秋招时,会计专业的她面试了家乡(某新一线城市)的一个会计助理岗位。参加面试的共有十几人,分到同一组的5位竞争者,除了她,所有人都是研究生。
强撑着完成了1小时的群面后,她果断做了决定——不再当会计。她觉得自己想找的是一份能发挥出自己价值且还能获得同等回报的工作,“大多数人应该都一样,有成就感,能挣钱,那就是好工作。”
她打算找一份和英语相关的岗位,这可是她的强项。
现实却给了她一计重击。直到毕业,每天都在刷招聘软件的谭薇还是没有找到符合她心里预期的“好工作”。有时她会不自觉地和身边已经找到工作的同龄人比较而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大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我还在原地踏步?”
她开始觉得自己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劝她去考公务员,或是找个公司先干着,谭薇回,“不是我想去哪的事儿,现在是我没有能力。”
求职就这么停滞了。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一部分21届毕业生就业心态略显“佛系”,进行找工作的规模同期收缩。
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1.56,低于上季度的1.99与去年同期的1.66,求职申请人数增幅大于招聘需求人数增幅。
求职这3个月来,YOYO一共投出去了400多份简历,可回复者寥寥,“HR连看都不会看。”YOYO只觉得难过,难道自己的简历就这么差吗?连初筛都过不了?
错过的校招,收窄的社招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相较2021届的909万毕业生,增加了167万,规模和增量都创历史新高。
无形的压力。
再次求职的丁雨萌也曾尝试投递校招岗,可大多企业都限制只要22届的毕业生或23届的实习生,“很尴尬,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已经不是他们口里面的应届毕业生了。”
尽管2020年教育部曾再次强调,7月份尚且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应届生的身份可以保留两年,可实际情况却没这么“乐观”。
今年3月,YOYO在春招时投递了京东的校招岗位。第二天,就收到了京东的反馈邮件,“你填的是21届,但是我们招的是22届,你检查一下是不是你填错了?”
“因为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市值也是一直在跌,很多公司本来的盈利项目都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所以目前整体公司都是在优化,在裁员,在控制用人成本。” 某大厂HR Jelly和我们透露,她所在的团队本打算在今年招聘几个校招生,但是因为年初的优化动作,校招的HC被砍掉了。“缩小肯定是有的,但校招肯定还是要正常进行,现在2022届应该是春招,2023届是秋招。”
Jelly也表示,腾讯、字节、阿里与美团,都已经不再将2021届毕业生纳入校招渠道,且会明确在校园招聘中表示“截止到2022届7月毕业”。“如果他要投递简历,其实会让他去社招那个通道,而在那个通道没有工作经验可能会相对处于一个劣势。”Jelly如实说道。
YOYO做了一个统计,自己3月份共投递了60多家校招,收到回信的却只有10家,大部分都在网测阶段就石沉大海。尤其是那些不限毕业年限的大公司岗位,“像我们这种职能岗,它现在可能是硕士起招,但是如果是计算机那种技术岗,限制会少一点,可能因为是真的缺人。”
求职战场上,校招战线的拉长也使得这群急于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倍感煎熬。“我3月初就已经投了简历,也把网申的测试题做完了,到4月份可能才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一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最后一轮的面试结果。”在这种折磨下,YOYO再次把靶心转向社招,“因为社招比较快。”
对于大厂来说,校招不仅仅是一场关于人才的选拔,更是打造企业口碑的一个长期项目。“社招通常这个岗位缺人我就会招,可校招要进行筛选、考核,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Jelly表示。
丁雨萌也把希望寄托社招上,准备好简历,把状态改为“离校求职”,却没用YOYO的“海投”方法,而是掐着手指头数,每天投出5份,有时候是3份。她不敢海投,“我在的城市这方面的单位比较少,我真怕每天都往出投简历,能投的都被投完了。”
有时候,求职软件还会给她推一些实习岗位,JD上写着“接受21届”,丁雨萌也会投,却从未受到任何反馈,“我一开始还很奇怪,后来还是有姐妹和我说,他可能在钓鱼,在完成KPI。”
或许是受到疫情影响,社招环境也不尽人意。商娜曾经做了一个计算,一个月投递200-300个简历,极端情况下,收到的面试只有2-3个左右。“这个压力不只是应届生了。”
在商娜看来,丁雨萌这类毕业生投递社招岗位其实有一些“尴尬”。她也遇到过一位工科学生,想要投 中建某局,“他们说如果你想来社招就得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把路子堵死了。”
后来,丁雨萌赌气,和家里人说,“不如去做保安,当保安也能养活自己”。于是,父母真给她找了一个保安的活儿,丁雨萌也真去做了一个月。
亲身经历打破了她岁月静好的想象。以前的她,还会和同学们开玩笑,说当保安也挺好的,可以保护小区平安。而现实是,“因为疫情,保安你就得做登记,看他们的健康码,有些人可能看我是一个女的,就比较凶,也不说话,直接蹬着车子哗一下就骑过去,然后我还得在后面追他,拦他。”
可直到现在,还没有收到offer的丁雨萌才意识到,保安都已经不是自己最坏的选择了。
一边抑郁,一边佛系
在豆瓣小组“校招遗漏人才自救中心”中也囊括着大批和丁雨萌有同样想法的21届毕业生。小组创建于2020年4月,里面汇集了65435位“待业青年”,而帖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或是在发布招聘信息,“社招内推!”
或是在小组里求助,“21届真的很想知道大家在哪儿投的简历?”
或是在发泄情绪,“21届的我真的要崩溃了!”
或是在分享干货,“实时分享一下面试经验。”
4月25日,身在宜兴、2021届财管专业的毕业生江楹,也在小组里发了个帖子,想找到其他和自己一样,毕业一年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龄人。
这成了她近期的消遣,也是唯一能够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在网络上找同龄人,然后听一听他们的状况。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缓解压力,互相加油,给对方提出意见”。
她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野心又太大,是这个原因吗?还是说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清晰?或者是因为外界的原因?”
帖子吸引了大批待业的2021届毕业生,或是私信江楹,告诉她自己有多绝望,或是给江楹留言,讲述自己的求职故事。“原本是我心情不好,想发泄一下,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姐妹和我一样,变成了我安慰别人。”
一个给她发了两大段文字的女孩,说自己因为找工作不停地被否定,导致自己厌恶自己。一个独自住在广东青旅里的女孩,因为面试失败的频率太高,已经对面试感到恐惧,害怕收到HR的消息提醒以及一切面试通知。
商娜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年轻人,因为职业迷茫找到她,说自己想要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想要的职业,却发现自己找不到。这是一个极度理想化的青年,不愿意妥协换一座城市,也“不能接受现实,所以情绪出现了很大波动,然后晚上失眠。”有着心理学背景的商娜感受到了青年的抑郁情绪,“他已经出现了拖延症了,明知道该投(简历)他也不投。”
后来,商娜发现每一位以职业咨询为目的的年轻人,其实都带着一些情绪,比如焦虑,比如抑郁。她觉得或许与求职者背后的家庭有关,商娜记得有一位学生每天都很痛苦,因为家里总在追问,“你今天怎么又不去找工作?他情绪很崩溃,因为他自己也很无奈,也很想找。”
“他的亲戚朋友有没有支持他?而不是指责他。”商娜分析,“第二点,年轻人不要去网上看那些碎片化的文章,会让自己越看越焦虑,就像你可能想看短视频看头条,你就会被他卷入到里面,很难脱离出来。”
江楹最近就有些对短视频上瘾,有时候一边出去晒太阳,一边刷短视频,“如果我是个富二代的话,我现在标准的养老生活。”
母亲有时候也会催着江楹去找工作,或许每位父母都是这样——一边不希望孩子有心理压力,一边也在担心孩子会与社会脱节。长时间不和外界接触,江楹已经感受到自己正在和外界脱节,尤其是在和大学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在上班,白天累的跟狗一样,我体会不到他们的那种心酸,我很羡慕。”
可如果,江楹真的找到了工作,父母又不舍得她独自一人前往外地,“觉得出去不安全。”
在父母的影响下,江楹也陷入了纠结,这种对工作的渴望与对独自在异乡求职的惧怕相互交融,江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现在面临的现状是,找我的我都不喜欢,我找的人都不搭理我。”江楹在想自己是不是有必要降低一下找工作的要求,“但是放低标准的同时,另一方面我就会在意风险的问题。”
谭薇的父母倒是没有逼着她去找工作。这种默默的支持也让她已经学会了“躺平”着努力,“心态好了,才能有好结果。”
只要你把期望值降低
直到今年4月,谭薇的朋友在选择待业一年后,成功以应届生的身份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一家4A广告公司。谭薇本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上广发展?自己的家乡也是一座新一线,教育、医疗资源都名列前茅。更何况,留在父母身边不好吗?
可看到过去一年都在考研,且毫无工作经验的朋友只投了两三个简历,就成功拿到了offer,她有些迟疑,或许北上广机会真的多一些?朋友也开始说服她去上海,“你这机会再多,有北京上海机会多吗?”
于是谭薇打开被自己搁置已久的简历,开始修改、完善,把目的地改为上海,决定再搏一把。
但她也会担心,没有工作经验的自己,还能在职场中被分到一杯羹吗?
“没有关系,但你在校园上至少要有一些想法,比如参加了某些科创大赛,或者参与了一些导师或者同学的项目小组。”Jelly建议,“作为面试官,从公司角度出发,求职者一定要来为公司创造价值。”
YOYO正是如此。她的实习经历并不丰富,“但是我首先是985,也有参加过一些项目,我在学校也是当了4年班长。虽然不是特别有优势,但是确实在有些公司招人的时候,这种优势我能卡上。”
学历确实给YOYO带来了大于1/400的机会。几周后,她陆续接到面试通知,虽然大部分都是小公司,但是也迎来了一波面试小高峰,“3月十几号开始,一直到3月二十几号,基本上天天都在面试,当时做的特别多。”
靠着源源不断的面试邀请,YOYO找回了自信。现在,YOYO手里握了一些offer,有小型的咨询公司,有外资企业,也有国企下属的子公司,一切看起来进展很顺利,她甚至占据主动拒了几个。“打算先通过社招拿到offer保底,再在校招上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个更好的岗位。”
采访到最后,江楹讲起自己的表妹在学美甲,“我真的很羡慕她。“倒不是因为美甲好看,而是觉得表妹有着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因为我没有一技之长,我看到人家电工、钳工都很羡慕人家。”
有时候江楹想,自己大不了进厂算了。“我可以在里面先干几个月,赚点钱,有了积蓄再从头干起,但是我也不想走这一步,只能是最终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逃避虽有用,但不可取。
江楹觉得自己现在只是没有做好工作的心理准备,“我不是真的非得走到那种背水一战的地步才往前冲,但是机会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绝对会把握住。”
她也知道,机会的降临只会发生在她能够迈开“自已去外地”这一步。至于在什么情况下能走出这一步,“第一个,有姐妹能和我一起去,两个人有个伴一起租房子。第二个,就是我的房租到期了,七月份到期。”
这种deadline也迫使江楹慢慢扩大了自己的标准,不再是一定要有五险一金,也不再是公司规模一定要大,她甚至放宽了自己的意向行业——
“我现在也在看一些审核员,”江楹说,“只要你把期望值放低,没有人会饿死的。”
(文中丁雨萌、江楹和谭薇皆为化名,感谢上班摸鱼的狼妹对本文的贡献)
1026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9日消息,近日,高性能时钟芯片设计公司极景微半导体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景枫投资、君桐资本等机构参与完成,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公司高性能时钟缓冲器和高性能时钟发生器的研发和销售。据了解,极景微于今年一季度刚完成来自合创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极景微已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深受资本市场青睐。
高性能时钟芯片是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器件,在服务器、交换机、基站、医疗设备中广泛应用。但是,该领域此前一直为国外厂商所垄断。极景微依托创始团队在超低抖动锁相环技术及创新时钟电路方案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推出多款差分和单端时钟缓冲器,可以按照PIN2PIN方式完美替换TI和IDT等国外厂商的产品,轻松实现国产替代,彻底打破国外垄断。此前被“卡脖子”的又一个领域宣告突围。
极景微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8月,主要从事高性能时钟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高性能时钟缓冲器、高性能时钟发生器、抖动衰减器和低相噪振荡器等。公司致力于向市场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的时钟芯片。极景微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高性能时钟芯片的空白,且产品性能和价格均优于国外一流厂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高性能时钟芯片设计量产能力的“硬科技”企业。
投资方君桐资本合伙人李磊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数据速率的不断提升,将带动模拟电路中信号链时钟、数据转换类芯片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君桐资本看重极景微核心团队在数模混合芯片与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积累多年的设计与量产经验,公司陆续推出的高性价比、高性能时钟芯片产品国产替代刚性强,君桐愿以资本助力产业,期望极景微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未来,极景微将继续深耕高性能时钟芯片领域,为“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
1026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9日消息,近日,国内AR+AI平台亮亮视野宣布完成C1轮1亿元战略投资,在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行业背景下,率先进入加速赛道,领跑于产业链数字化赋能升级之路。此轮融资由亦庄科创、联电基金、安信证券联合投资,由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担任独家资本顾问,体现出资本市场对AR赛道以及亮亮视野的信心。
亮亮视野创始人CEO吴斐表示,“本轮融资后,公司将继续依托自然交互、机器学习和AR智能硬件等AR+AI核心技术,致力成为企业元宇宙入口的建设者,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一道,从技术、标准、应用等层面探索和支持企业元宇宙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投资方:产业链公司才能产生蝴蝶效应
亮亮视野成立于2014年,一直以来作为AR+AI平台的领航者,提供相关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安防、医疗等行业,成为行业内首个实现“闭环”发展的企业,也成为国内率先完成B轮及B+融资的AR公司。
亦庄科创表示,亦庄科创非常赞赏亮亮视野构建产业元宇宙入口的愿景,认可当下取得的成绩,并看好和支持亮亮未来的发展。亦庄科创将和亮亮继续深入行业,通过龙头项目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聚沙成塔推动产业元宇宙变为现实。
回溯互联网革命史,无论是在新旧时代代际交替过程中新老主导力量交接,还是将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最高级形态,都指向话语权与产业链优势地位的争夺。安信证券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凡表示:“纵观整个AR赛道,亮亮打造的是更高维、更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数字化平台。其技术的先进性与产品模式的稀缺性是我们尤为看重的,我们坚信公司在吴斐的带领下亮亮视野将取得快速持续的发展。”
联电基金管理人金觉资本总裁沈晋瑶表示:“亮亮团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据此为产业提供了体验极佳的AR数字化产品。在此基础上,亮亮团队立足行业根本,联合产业各方,正构建行业领先的创新生态平台。作为亮亮的产业链合作伙伴,我们有幸见证了亮亮视野在技术和市场化方面的飞速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亮亮将为行业做出卓越的价值创建。”
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合伙人刘英航表示,“基于多年深耕科技领域、合作明星创业企业的经验,我们认为AR将迎来新一轮的全球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元宇宙的入口,打造全新的交互方式和平台。亮亮视野积累多年厚积薄发,拥有AR硬件+软件+AI的全栈解决方案,行业落地获得众多灯塔客户认可。本轮融资顺利完成,公司也将迈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有幸参与其中,为亮亮视野提供深度的资本服务,助力公司加速发展。”
AR势起:步入B端发展黄金期
随着5G、AI、物联网等大型基础设施成熟,近两年中国AR赛道发展态势良好。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AR市场规模达450亿元,全球相关产品与服务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另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的AR/VR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57.6亿美元,占比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30%,成为支出规模第一的国家。
短短2-3年间,AR产业从低谷到复兴再走向壮大,有关键的两个因素:
一方面,以亮亮视野为代表的企业,甘于寂寞。在“产业低谷期”,亮亮视野专心在AR赛道所囊括的光学、计算、操作系统、交互应用、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上持续进行AR实用性改造,打通了从关键光学、边缘计算、功能平台的端到端技术栈,从而推动AR产业步入可用、易用、好用的阶段,为公司及产业的规模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亮亮视野抓准了落脚点。作为下一代交互革命技术,在未真正颠覆人机交互体验之前,只凭猎奇的体验和游戏,AR 难以形成用户粘性。想要普及,AR 这项技术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这要从三个维度来衡量:
独特性:这事只有 AR 能干;
优越性:这事用 AR 能干得更出色、更高效;
针对性:谁可以最大程度从AR 技术中获益。
站在当下回望过往,B端行业才是AR产业步入商业化的原点。在中国信通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VRPC共同发布的《2021 VR/AR行业深度报告》中指出,由于技术问题,面向 C 端市场的 Google Glass、Magic Leap One 等产品销量远达不到预期,随后大部分厂商纷纷调整产品策略,由 TO C 转向 TO B。今年6月发生的一事还历历在目,当年AR产业第一股的MagicLeap,破釜沉舟、断臂自救,通过企业结构重组转向企业服务领域。
在埃森哲关于14个G20国家、14个行业、432个职业的劳动力数据显示,几乎所有行业都可以从AR驱动的强大生产力增长中受益,尤其在医疗、教育、制造业和采矿业。
而亮亮视野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大B、小B、大C、小C四步走阶段,吴斐认为,AR业务一定会而且必须要经历从To B到To C的阶段——先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再解决所有人的需求。也正是基于精准的前瞻性判断和针对性的技术布局,目前亮亮视野的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安防、医疗等行业,成为目前落地场景最为丰富和扎实的AR企业。
AR的下一场:如何成为元宇宙的入口
2021年,科技界、投资界的热词头名应该已经毫无悬念的确定,那就是“元宇宙”。虽然直到今天,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元宇宙都未必能出现统一的定义,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就是数字世界的诗与远方,而AR/VR则是通向元宇宙的最佳入口。
如何撬开这个入口,方向如何寻找?
大约137亿年之前,一个奇点出现,这个奇点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其中蕴含了一切宇宙中的元素,某一天,这个奇点发生了爆炸,于是一个宇宙诞生了。元宇宙的诞生也将如此。
吴斐认为,要形成围绕“底层-中层-顶层”的技术和产品架构的生态圈,且生态圈每一层架构中,都有不同的企业参与,最终形成围绕AR/AI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这个奇点才能成立。
在亮亮视野创立的7年多的时间里,在创始人吴斐看来,公司目前已经走过了第一个阶段,即辅助现实和数据平台的打通,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中,将AR能力与各行各业已有的成熟生态形成耦合。吴斐表示,这是我们有信心成为企业元宇宙入口建设者的基础,我们不是在给客户集成方案,而是与客户一同共创更高效、更智能的企业元宇宙。
此外,在腾讯CEO马化腾阐释全真互联网时指出,从虚到实,由实入虚,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互联网体验。大多数观点也认为,当前社会的技术发展将元宇宙的现实可能性划定在“利用AR/VR等软硬件技术的辅助,创建一个虚拟空间,来增强这个虚拟世界的真实性。”
“真实”是元宇宙区别于以往数字世界的最大不同。
吴斐表示,就像微软之于PC时代,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AR时代要有属于自己的显示和交互方式,即眼前显示的一切数字内容都是高度真实的,且通过人的身体语言、声音语言就能与其自然互动。“升级融合,融合现实,这是我们本轮融资后即将开启的新阶段。”。
1024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0日消息,大朋VR(DPVR)宣布已完成新一轮由联合光电旗下基金、谦宜资本、小村资本等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融资千万美元。
大朋VR是一家世界级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栈XR技术与产品公司,致力于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其中打造更加富有效率的交互内容和形式,客户遍及海外40+国家和地区,服务13000+开发者。2019-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 “中国VR 50强企业”。
IDC2021年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4%,在2021-2025年间,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约41.4%的年均增速。中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413.5亿元人民币,2023年预计将达到1051.6亿元。2021年Q1季度大朋VR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仅次于Oculus,位居全球第二。
作为元宇宙概念最主要的硬件承载设备,VR行业近几年在芯片、显示、传输、通信等各个模块高速发展,技术和内容快速更新迭代。2021年,大朋VR推出了针对行业解决方案的P1 Ultra 4K VR一体机,采用模组化设计,搭载高通骁龙845,较835性能提升30%以上,并斩获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VR/AR创新奖。
大朋VR创始人CEO陈朝阳表示,“本轮融资将有助于增强公司的资金储备,我们会继续加大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引入高精尖人才,一如既往的用心给用户打造更完美的VR产品,保持大朋VR优秀的产品力。公司将依托智能交互、VR硬件等核心虚拟现实技术,致力于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与元宇宙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一道,从技术、标准、应用等层面探索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我们之后还有新的6Dof超薄VR眼镜发布计划,新品会紧盯世界一流技术水平。”
1024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0日消息,医疗AI企业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丁股份)正式宣布完成3.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健康领投,以太投资参与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兰丁股份是一家利用5G+AI云诊断技术提供病理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凭借全链条的前瞻式布局,产品服务覆盖样本制作扫描、AI云诊断及实验室全流程质量监控。兰丁实现了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以数据闭环确保AI病理诊断准确高效。
病理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国内病理市场规模约500亿,其中细胞病理占比75%。然而我国病理医生极度短缺,美国1.1万人中有1个病理医生,而中国13.6万人才有1个病理医生,中国病理医生密度还不到美国的10%;此外国内病理医生分布非常不均匀,绝大部分都在三甲医院,且国内一级医院注册执业病理医生人数不到中国整体病理医生的1%。因此国家鼓励病理医生的多点执业,并使用AI赋能提高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
兰丁股份聚焦病理领域迫切的临床需求,率先实现“设备+耗材+服务”多样化多层级商业闭环模式,利用自主研发国内外独创的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技术,开创了宫颈癌筛查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的新纪元,建立了可服务全世界的专家共享、能力共享、资源共享的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云平台,其人工智能细胞学宫颈癌筛查技术已多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并走进了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
据悉,兰丁股份旗下有12家子公司,在国内建立了5个大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67家中小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司已完成来自全国数百万人次的AI云诊断筛查,产品获600多家综合医院使用。此外,通过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诊断服务,与上千家医院、上万家街道乡镇基层取材站点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网络覆盖全国。目前正在为中国千万妇女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宫颈癌筛查服务,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将宫颈癌筛查引入AI+大数据云诊断的新时代。
兰丁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小蓉博士表示:“感谢本轮投资人对兰丁的认可,也感谢前期所有投资人一路以来对我们的支持。随着本轮融资的顺利完成,我们将利用AI+大数据云诊断优势,建立世界首家AI肿瘤细胞病理诊断云,在WHO提出的2030年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中,从湖北出发,已在全国完成超大规模筛查人群的成熟AI宫颈癌筛查服务,并突破性实现了AI赋能成熟医疗检查的商业模式;兰丁正在将AI病理检查推向全球并为全世界妇女提供健康服务,已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与此同时,加强与阿里健康的业务协同,我们在新资源的加持下将快速拓展To C和基层卫生院服务市场,将业已成熟的人工智能细胞学宫颈癌筛查技术推广到临床其它高发肿瘤检查;加大研发投入,成立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研究院,做人工智能病理诊断世界标准的制定者。”
阿里巴巴投资部执行董事苏志强表示:“兰丁股份作为AI病理的龙头企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找到了AI真实落地的场景,不仅基于大量宫颈癌筛查样本开发了AI病理系统,缓解国内病理医生非常短缺的筛查瓶颈,同时在多年探索中形成了在基层医疗落地的细致的解决方案和配套软硬件,让AI技术和筛查服务体系真正落入社区和基层。阿里健康作为战略投资人,将与兰丁开展两方面的深度业务合作:一是共同为目标城市的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和快捷的线上线下完整链路的宫颈癌筛查和检测服务;二是双方基于各自积累的资源、渠道和能力,共同开发围绕家庭为主的商业健康险或宫颈癌筛查健康保障产品。”
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黄宁表示:“作为兰丁股份最早的机构投资人,道彤陪伴和见证了兰丁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成熟、完善过程以及结合云计算、5G技术大规模落地并已服务于千万人群,率先成功实现商业化,极大地赋能了基层医疗。兰丁模式的成功也验证了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大有可为,资本的持续加磅也证明了对这一领域前景的持续看好。创新医疗技术一直是道彤投资重点关注领域,我们也非常愿意将道彤的产业资源、产业经验赋能给这些创新技术企业,做好副驾驶,陪伴优秀创业者一起成长。”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医疗与生命科技组主管兼财务顾问事业部负责人谢屹璟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协助兰丁股份完成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私募融资交易。兰丁股份拥有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平台和技术,我们相信在本轮融资的支持下,兰丁股份凭借专业的团队和技术平台优势,不断突破更多病理诊断研发的关键环节,铸就更多里程碑。我们也将继续陪伴公司前行,迈向新的征程,助力兰丁股份成为全球病理AI诊断企业的领跑者。”
1023
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星尔克热度下降明显。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中,鸿星尔克品牌官方旗舰、吴荣照两个账号近一个月粉丝数量分别下降了21.8万、19.3万;临近双十一,其销量也被李宁、安踏等其他“国潮”拉开了差距。
时隔百天,鸿星尔克再度登顶热搜,与此前遭网友们野性消费而库存告急不同,这次是成立实业公司。
据天眼查,11月8日,鸿星尔克成立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称,此举系在河南商丘睢县建设的鞋服产业园正式落成,有超过3000个岗位正在招聘中,“欢迎大家一起来踩缝纫机”。据了解,河南睢县有“中原鞋都”之称,是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安踏、特步等1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生产加工基地。
鸿星尔克与河南的渊源颇深。就在百余天前,因在河南暴雨造成的洪涝灾情中慷慨捐款5000万元的善举,鸿星尔克直播间的人数一度从一两千飙升至近千万,总部大楼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总裁吴荣照甚至连夜赶到直播间劝网友们理性消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星尔克热度下降明显。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中,鸿星尔克品牌官方旗舰、吴荣照两个账号近一个月粉丝数量分别下降了21.8万、19.3万;临近双十一,其销量也被李宁、安踏等其他“国潮”拉开了差距。
鸿星尔克已经“过气”了吗?
01 潮起又潮落
鸿星尔克的爆红毫无征兆。
7月20日,郑州被淹的视频和图片开始在网络中迅速流传,紧接着,各大企业、上市公司纷纷慷慨行囊、捐款捐物,但此时鸿星尔克直播间的观看人次尚不足1万,一些场次甚至不足1千。
仅过了不到两天,鸿星尔克直播间观看数就已超200万;7月23日,该直播间观看人次高达882.6万;7月24日下午,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破亿,总销量超60万件。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鸿星尔克都迎来了品牌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大量涌入的订单一度导致鸿星尔克官方系统崩溃,40多款产品跟不上备货量的需求,主生产线超负荷生产,品牌甚至主动劝消费者退掉没有库存的商品。
实体店方面,平日门可罗雀的店内变得异常拥挤,有报道称,武汉门店一位男性顾客一口气买走了3万多的鞋,平日千元/天的销售额在24日增长至超13万元。
不过有销售人员透露,大约一个月后,来选购的顾客就已经逐渐减少了。慧科讯业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10月监测周期内,鸿星尔克的总声量在8月1日达到传播峰值,随后断崖式下跌,9月之后趋于稳定。
10月29日,鸿星尔克发微博宣布,将联合陈小春拍摄国风大片《一人之下》。这是时隔二十年,鸿星尔克第二次签下陈小春。然而这次联动却未能激起多少水花。
另据飞瓜数据,7月时鸿星尔克官方账号曾以1500万的涨粉速度强势斩获主播涨粉第一名。如今,其账号粉丝量已逐渐降至1452万,近30天内粉丝净下降21.8万,而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的账号在近30天内,也掉粉19.3万。
热度下降还体现在销量上。近一个月,鸿星尔克60场直播的销售额为1501.8万元,而李宁则以421.3万的粉丝数在63场直播中达成了8158.5万元的销售额,安踏以385.9万的粉丝数在46场直播中达成2474万元的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微博话题#鸿星尔克成立实业公司#冲上热搜,评论区还出现了“设计和质量就是不行”的评论,以及“疯狂爱国营销”、“消费热爱”等声音。
02 与头部企业仍存在差距
雷达财经曾在《鸿星尔克库存告急》一文中提到,鸿星尔克之所以能在一众自身亏损仍奉献出不少物资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与网民们对其的共情和品牌一直以来的慈善履历有关。
一方面,鸿星尔克在网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低调、良心的国货品牌”人设;另一方面,鸿星尔克在多次大灾大难面前都曾进行捐赠,且在被托上顶流后,仍不断强调理性消费,总裁也下场化身客服,这让网民们朴素的正义感在鸿星尔克身上集中爆发,并以对话、造梗的方式迅速传播。
然而,这种热度有其时效性。在关系品牌事务所创始人、知名品牌专家李倩看来,爆红的鸿星尔克属于一个翻红的网红品牌,一般消耗的是顾客对品牌的好奇心,在种草—拔草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好奇心消耗完,爱国的情绪得到释放,脱粉是很自然的事。
而在潮水褪去之后,品牌独立、潮流的设计、过硬的品质以及立体化的形象,才是能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不过在这些方面,鸿星尔克与国内头部品牌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同为晋江鞋企,鸿星尔克创立的时间本就晚于安踏、361°、特步、匹克等品牌,虽然公司曾凭借在新加坡主板的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运动服饰品牌,但在晋江鞋企整体跌入谷底的那段时间,鸿星尔克不仅未能幸免,还遭遇了财务造假、厂房火灾等一连串打击。
东兴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谭可曾指出,晋江品牌在定位和运营模式上的趋同是导致竞争格局固化,难以产生真正突围者的关键。
然而等鸿星尔克回过神来时,才发现其他品牌都已在差异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李宁利用品牌独有的历史资本,推出国潮风格作品亮相2018年纽约时装周,一举成为国货潮牌代表;安踏则通过强大的渠道整合和资本运作能力,收购了一众国际大牌实现多元化布局,目前,集团除安踏外,还拥有斐乐FILA(意大利)、迪桑特DESCENTE(日本)、可隆KOLON(韩国)等多个品牌,其中斐乐2021年上半年营收占集团整体收益的47.5%。
此外,匹克的态极拖鞋、篮球鞋、特步的跑鞋,在消费者心中都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比之下,鸿星尔克虽然曾在2007年时,凭借对网球领域多项顶级赛事的赞助跃升为“中国网球服饰第一品牌”,但之后便在此领域销声匿迹。如今,尽管其在官网中用了足足一页来描述品牌在服装和鞋方面注入的科技,但似乎还是缺乏一款足以代表品牌的爆品。
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运动品牌市占率方面,耐克以25.6%高居榜首,阿迪达斯紧随其后为17.4%,安踏以15.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李宁、特步和361度分别为6.7%、4.7%和2.6%,未见鸿星尔克身影。
另据中国工商时报报道,2020年安踏营收355.1亿元,李宁营收144.57亿元,特步营收81.72亿元,361°营收51.27亿元,而鸿星尔克仅为28.43亿元,为安踏的1/12。
03 未来在哪?
值得庆幸的是,鸿星尔克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受耐克、阿迪等舶来品的挤压,国货运动品牌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一个现象是,2015年,号称国内第一大直男社区的虎扑内部孵化了潮鞋文化社区毒App,而该App中很大一部分流量的产生要归功于耐克和阿迪背后AJ和Yeezy系列鞋款的频繁发售。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不少“炒鞋客”,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都曾在2019年发布《警惕“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
但随着2019年“新国货”重新成为资本市场风口,国货的消费热情已经变得空前高涨。
2021年京东618期间,国货品牌表现亮眼。数据显示,6月1日0时-6月18日24时,共有236个品牌销售额过亿,其中国货品牌数量占比73%。
而在双十一购物季赛程过半的当下,据天猫平台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第一波销售中,五菱汽车、回力、太平鸟等品牌在1小时内的销售额便已超越去年全天。京东首轮双11战报显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五个品牌,国产品牌占据四席。
此外,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双11好物节开启之后,彩妆类预估销售额前十的品牌,国货占据半壁江山;运动品类销售额前十名中,李宁独占榜首,鸿星尔克、佑游、特步、MAIA ACTIVE皆榜上有名。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看来,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在上升,其实是因为中国制造业水平和品牌运营水平在不断提升。如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三项奥运纪录的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其脚上的金色安踏运动鞋足以承受 14 个成年人的重量,比赛服也经过了特别设计,防止肌肉损伤。
从目前鸿星尔克方面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品牌正在下沉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力,并加大研发力度,力推原创新品牌。
如2020年4月,鸿星尔克在一场品牌战略云发布会上着重强调“做强县级,做优地级”的渠道下沉策略,并拿出5亿元补贴支持经销商;2021年3月,公司在“尔克303运动科技日”上发布了奇弹lite系列新产品,谋求开启新一轮品牌进化之路。
而对灾区的捐款,更是奇迹般地引发了一次“国民级关注”。有行业人士表示,相比流量,这次事件为鸿星尔克带来的最大机会或在吸引人才方面,这给了品牌进一步完善设计和故事的机会。
只不过,能否把握住机会,还是要看鸿星尔克自己。
1023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0日消息,近日,专注「新鲜」活性成分的高效护肤品牌「鲜即」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青松基金领投、众麟资本跟投。
「鲜即」成立于2021年1月,致力于为年轻一代提供安全且快速有效的护肤方案,专注护肤品最核心的本质“活性”,目前已在天猫渠道上线三款产品:修护PiuPiu精华、双抗PiuPiu精华、祛痘PiuPiu精华。未来,鲜即还计划推出新鲜高活性的内服营养产品,打造外用+内服复合护肤方案。据悉,「鲜即」从原料、配方到产品包装、生产设备多个维度来构建知识产权,目前已经申请了4个自有专利。
「鲜即」创始团队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创始人罗云曾是欧莱雅最年轻的厂长,既了解护肤品的生产工艺、包材创新,也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而研发团队亦来自欧莱雅研发中心,曾服务过赫莲娜、兰蔻、修丽可、理肤泉等明星品牌。
功效性护肤品如何保持活性,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功效型护肤产品的活性越高,意味着其中的成分越不稳定,也越容易失去活性。”鲜即创始人罗云表示,因为容易失活,所以很多产品整体浓度会设计地更高,但新手没有控制好浓度和用量的情况下,反而会对肌肤产生刺激性,造成烂脸。
鲜即的产品形式是“冻干粉+溶液”。冻干最早是运用在疫苗上的生物技术,因为疫苗很容易失活,所以要通过冷冻干燥锁住活性,等到使用前再激活。鲜即也借鉴了这个思路,将原料中的高活性物封存在冻干粉中,这是最能保持活性的方式。比如提取“双抗PIUPIU精华”用到的玫瑰花青素时,就会现场对这个原料进行“冻干”处理。
而与冻干粉配套的溶液,品牌也有一个专研技术叫做InsBoost™️ ,核心是用带有活性的“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代替水做溶剂。
“溶液很容易被忽略,毕竟大部分的活性物已经封存在冻干粉中,配套的溶液只是负责溶解激活。但鲜即认为,这其实是个“以活促活”的过程,用带有活性的溶液,也是在促进活性物更好地被肌肤吸收。”罗云说。
本轮投资方、青松基金合伙人张放表示,青松基金长期关注消费市场,寻找具备技术研发底层支持的好产品。整个护肤市场需求量大,但仍需要优质供给。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新品牌更关注短期的增长,重营销、轻研发。注重产品研发和用户实际使用体验、聚焦线上新渠道、善于用户运营的新品牌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鲜即团队具有研发和供应链基础,推出安心低敏且高效的护肤品以及未来会上线的内服美容营养产品,双管齐下,可以更有效的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痛点,成为具有坚实产品力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