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0124
活性氢功能饮用水品牌「氢小七」母公司氢小柒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已于近日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由翰畔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后,公司计划将资金用于渠道开发、品牌打造、华宇平台官网团队优化与建设。
创立于2021年的「氢小七」是专注于为身体补氢抗氧的活性氢功能饮用水高端新锐品牌,同时也是TikTok海外定向供应链受邀品牌。「氢小七」主张“每天氢一袋,喝出Young状态”的新喝水方式,通过包装、技术、服务和玩法等多维度升级,满足国内一二线城市25-40岁年龄段的社会精英群体及海外用户日常轻松抗氧的健康追求。
根据《财富商业洞察》的数据,2017年全球功能性水市场规模为103.4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182.4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7.4%。而在中国,2017高端水行业增长46%-50%, 华宇测速地址天猫联合尼尔森发布的《2019年天猫高端水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高端水线上销售增长27%,《2020-2026年中国高端瓶装水行业市场全面调研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端瓶装水零售规模达到了159.82亿元,同比2018年的137.54亿元增长了16.2%。高端水,功能水在国内也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领域。
「氢小七」创始人梅诗韵表示:疫情突袭和消费升级,更加速了全球对健康的重视和强烈需求,而富氢水作为目前被国内外医学界认可的一种功能水,在国内外已被认知多年,「氢小七」以“每天补氢”的理念重新定义富氢水,通过品牌年轻化,技术标准化,模式创新化,服务定期化来解决行业痛点与满足海内外用户需求,致力成为功能水界的国际领军品牌。
翰畔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日川表示:「氢小七」创始团队及高管均拥有超10年的消费领域运营管理、品牌打造、和营销策划经验,同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经验,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对食品饮料产品已由过去的“好吃、好喝”逐渐向“绿色、健康”转变,由此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相信「氢小七」有机会成为这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0124
中国领先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买工品近日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由Anchor Equity Partners领投,博润资本、高榕资本、启明创投、顺为资本、经纬创投、干嘉伟等新老股东跟投,高鹄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自成立以来,易买工品始终致力于为海量小企业提供长尾现货供应链服务,迅速在长三角区域渗透和扩张,保持了200%以上的销售额年化增长,毛利率在过去半年内接近翻倍。客户长期留存率(36个月或更长)超过50%并持续翘尾提升,金额年化留存率近200%。工业自动化是典型的离散制造型产业,生产过程高度定制化、产品高度非标化、上游零部件和下游客户高度分散化,且生产往往是非计划性的,工厂接到订单到交付的周期短,采购周期更是常常被压缩至数周。这样复杂的供应链背景下,备货SKU数、现货率和现金流形成了“不可能三角”,很难实现低成本满足非标离散的采购需求。
易买工品从上线之初就致力于通过数据和系统的能力解决这一不可能三角,提高行业效率。经过数年打磨,易买工品建立了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快速周转备货体系,以高于行业5-10倍库存周转速度,实现了110万种可售SKU,80%的现货率,95%的准时发货率。为客户打造了更好的采购体验。此外, 华宇测速地址易买工品还在上游持续突破,拥有了自己的非标机械零件加工厂,并在越来越多的品类拥有自有品牌。2021年,易买工品中心仓正式升级为AGV自动化仓库,拣货效率提升了3倍,发货准确率提升了一倍。能够更好的实现零散订单履约的准确率和及时率。
易买工品CEO朱洪涛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理应有更先进的服务制造业的零售品牌。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为占中国制造业90%的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业品零售服务,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大量有服务意识的上游供应商提供面向小企业的数字化渠道和履约能力,共同致力于让小企业买工业品更容易、更便宜、更方便。”
本轮领投方Anchor EquityPartners董事总经理王梦之表示:“易买工品管理团队深耕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专知和卓越的执行能力。公司通过数据驱动的科学运营方式,有效整合优化供应链,提供一站式的便捷采购体验和全面的现货供应,大幅提高了小企业的采购效率、降低其各环节成本。我们很高兴可以同公司携手促进行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小企业的降本增效。”
自2019年9月领投A轮开始,经纬创投持续四轮加码易买工品,华宇平台官网是公司最大的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合伙人熊飞表示:“易买工品是经纬在新供应链领域的重要布局,我们很看好MRO工业品领域在中国的巨大机会,也很认可易买工品团队聚焦广大小企业客户的工业品一站式需求,基于高效数据驱动、精细化运营与持续技术创新,实现极低成本、海量现货、快速周转,努力让小企业买工业品更容易、更便宜、更方便,客户反馈好、粘性高。公司核心团队深耕工业品领域十余年,经验丰富、执行力强且有很深战略思考,我们很看好易买团队继续保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高速健康发展,持续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0124
猎云网报道,三维视觉传感器芯片供应商芯视界日前宣布完成数亿元产业融资,本轮融资由宁德时代(晨道资本)领投,歌尔微电子、比亚迪等跟投。
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芯视界芯片的芯片量产,及新产品的先进dToF传感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夯实芯视界在单光子d-ToF领域的行业领军地位,积极推进与产业方在技术产品上的合作, 华宇测速地址加快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及技术创新。
公开资料显示,芯视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8年,设有南京、上海、硅谷三处研发中心和深圳的市场营销中心。公司拥有先进的光电转换器件设计和单光子检测成像技术,主营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大数据中心超高速光电互联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
在专业技术上,芯视界微电子覆盖了光电转换器件设计、华宇平台官网单光子检测成像、超高速光电互联传输、半导体电路芯片设计等各个领域。 管理团队上也凝聚了一批超过15年从业经验的国内外资深技术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芯视界微电子此前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国投创业、华为哈勃投资、前海中慧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峰瑞资本等。a
0124
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航天)完成总额12.7亿元B及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富海和华强资本领投,中航航融、中军金投、安徽江南建投、成都新经济基金、华宇平台官网中天汇富、云鼎资本、天宏投资、麦秋创投、合信方册、九颂和泽、天穹璇玑、致道资本、太仓泓利、海阳睿明、仰望星空、灿烂星空以及老股东新势能基金、元航资本等跟投。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研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星河动力航天是国内商业运载火箭领域的头部企业,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连续入轨发射成功的民营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第一家实现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民营公司。公司面向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市场,致力于新一代低成本、高可靠商业运载火箭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快捷和经济的航天发射服务,解决商业航天产业发射成本高、频次低的瓶颈问题,让太空资源更加便捷地融入未来人类生活。星河动力航天面向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需要,坚持“固液并举、远近衔接、高低搭配”的技术与产品发展路径,在小型商业运载火箭和中大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方面均取得了卓越进展。在小型商业运载火箭方面,所研制的谷神星一号是国内最具性价比的小型商业运载火箭,也是国内第一型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火箭,目前已为商业客户完成共计6颗商业卫星的入轨发射服务,率先迈入了商业发射交付的新阶段。在中大型商业运载火箭方面,公司于2018年末启动了“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该型火箭低轨运载能力不小于5吨,拓展捆绑构型低轨运力可达14吨,设计重复使用次数50次,目前该型号研制进展顺利,结构系统、电气系统、动力系统相关产品已经投产,主发动机完成全系统总装后试车在即,计划于2023年实施入轨首飞。
未来,星河动力将继续坚持面向市场的自主技术创新,华宇测速地址面对商业航天发展的蓬勃需求,全面提升质量管控和批量生产发射能力,把握全球卫星发射的市场机遇的同时,加快助推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东方富海合伙人黄国强:东方富海从2019年开始关注商业航天赛道,做了大量行业研究,陆续走访了一些企业和专家,我们发现在众多初创火箭企业中,星河动力的里程碑节点与最初规划一致,成立2年即完成固体火箭首飞,液体火箭路线成熟且能更快实现商业化,团队技术扎实、严谨务实,行业客户的评价也极高,我们坚定看好星河动力的发展未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时间虽短,有巨大挑战,但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以星河动力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奋起拼搏,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华强资本总经理陈玉:华强资本这一轮投资星河动力已经是第三轮领投了,我们2019年第一次投资星河动力时,见面五分钟我们决定投资星河动力,这五分钟我就看出几个创始人的格局和认知非常高,战略定位准确清晰,组织建设能力强。在投资上,华强资本坚持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我们非常看好航天赛道,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华强资本会继续关注航天赛道,与有格局、有情怀、有梦想的航天人携手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中航资本航融基金董事长孔令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关键机遇期。近年来,中航航融充分围绕航空航天产业进行布局,投资星河动力,是看重其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创新力”,能够以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导向,为卫星组网提供连续、稳定、质优、价廉的发射服务。
梅花新势能基金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我们一直看好商业航天这个新领域,特别是商业运载火箭赛道,星河动力是这个赛道里面最扎实的团队,也是第一个能实现商业闭环的团队。我们坚定的看好星河动力和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也在持续加码。
0120
1月20日消息,浙江欧凯(OKAI)今日宣布已完成近亿元⼈⺠币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领投,普华资本、物产中⼤等多家知名机构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OKAI是国内科技领域的“隐形冠军”之一,深耕全球微出行领域多年,为公用交通、乘用车之外的城市次级交通提供多种绿色、低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OKAI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一家以工业设计和前沿科技驱动的智能科技公司,核心产品为e-scooter、e-bike等智能电动中短途出行工具,通过共享端、 华宇平台登陆消费端双驱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多场景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OKAI创始人&CEO卢江涛认为,在Z世代崛起和“碳中和”的推动下,未来的生活将会加速繁荣,微出行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OKAI将提前布局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出行选择,持续聚焦“生活新潮行”、“场景新体验”及“微移动革命”,以尖端技术创新成就大国自信“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民族智造典范,丰富未来出行的多元化场景需求。
对于本次融资,卢江涛表示:“本轮融资感谢各大知名投资机构的高度认可与支持,OKAI始终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智能电动出行产品。OKAI坚持充分挖掘数字技术的赋能价值,探索5G时代下智慧数字技术的有效融合,持续关注Z世代消费增长的新趋势,打造出文化认同的社交出行场景,将创新和态度融入城市出行领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场景体验。”
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董事总经理蒋兴权表示:“全球疫情与碳中和背景下,引发微出行场景的扩容与创新,中金坚定地看好这一领域从产品到运营层面的长期增长。OKAI作为具有10年以上商用电动滑板车ODM领域积累的头部玩家,在研发、生产、设计等方面建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广泛受到海内外头部客户的认可,近年来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中金非常愿意陪同OKAI一起,不断推动产品革新、场景革新与技术革新,继续扩大领先优势,成为全球范围内微出行领域的领航者。”
普华资本董事总经理王红雯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两轮车是天然的大市场,智能化则给了新进入者实现对传统电动两轮车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长期服务海外共享出行市场的OKAI而言,其电动两轮车在智能化、安全性方面都具备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相信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发展,OKAI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OKAI产品不仅具有娱乐和出行双重属性,且环保、便捷,其科技感、智能化十足的产品将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新出行的首选。”
物产中大投资总经理周平平表示:“低碳正成为未来产业生存与变革的新基因,也是物产中大投资公司重点关注的方向。OKAI作为专注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电动滑板车企业,华宇开户在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让企业发展与民生促进相融互促。投资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祝贺OKAI获得更多优质机构的加持,我们坚定看好OKAI在电动滑板车市场持续扩大优势,也期待能一起互相成就,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光源资本副总裁权博表示:“出海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领域,很荣幸能服务OKAI这样优秀的科技制造出海企业。OKAI深耕电动滑板车领域十余年,产品实力广受国际一线客户高度认可,已奠定全球市场领先地位。而在疫情和碳中和背景下,次级交通市场迎来进一步爆发,我们看好OKAI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背靠中国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进一步扩大领先身位。期待未来OKAI在智能化提升、潮酷文化生态打造、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突破,继续引领绿色出行时代潮流。光源持续看好OKAI的发展并将长期陪伴。”
0120
1月20日消息,在二胎、三胎政策的催化下,儿童鲜食或成儿童食品赛道上最蓝的蓝海。近日,现代家庭儿童健康鲜食品牌「唯鲜良品」完成近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峰瑞资本,本轮融资将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品牌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唯鲜良品」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中国现代家庭健康儿童鲜食产品,以北极深海鱼类为食品原材料,以全球优质食材供应链为依托,为80后、90后父母及家庭提供新鲜健康的深海食材,保障宝宝营养均衡的同时为宝妈打造便利的生活方式。
今年以来,儿童食品赛道风起云涌。年轻宝爸宝妈的消费升级,以及在二胎、三胎政策的催化下,为儿童食品市场创造了巨大机会。「唯鲜良品」的创始人之一安默然表示,80、 华宇平台登陆90后父母更喜欢简单又健康的带娃方式,降低厨房消耗时间及追求新鲜健康的营养餐都成为了他们的核心诉求,但从传统主食的角度来考虑,同时实现两者几乎不太可能。
针对这个痛点,「唯鲜良品」利用自身原产地食材、冷链配送等供应链优势资源,推出“又鲜又快”的儿童产品。安默然指出,「唯鲜良品」的生鲜食材都来源于挪威海域,同时得到挪威海产局背书,并配套最先进的国际化冷冻技术、加工标准,以及跨境冷链物流,具有全程可追溯性的同时,真正做到“无添加”,保证食材的营养锁定及新鲜安全。“我们还将配备专业的母婴营养师作为产品研发及健康餐的营养搭配专家,华宇开户保证儿童成长的营养均衡。”
在团队方面,「唯鲜良品」的创始团队由知名冷链九曳供应链前核心成员及青岛从事深海鱼十几年的资深海产研发团队构成,团队同时拥有“全球生鲜食材原产地直采能力、全国冷链自建经历及专业海产加工工厂等核心资源。
峰瑞资本表示:“随着新一代父母的崛起,以及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儿童便利鲜食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赛道,目前具备综合能力进入这个赛道的企业并不多,「唯鲜良品」的团队都来自于生鲜供应链资深从业人士,多年的行业深耕经验让他们对生鲜食材的选择、供应链及食品安全的把控有更完善的经验,期待「唯鲜良品」能给年轻父母带来更健康更便利的带娃生活。”
0120
1月20日消息,亚太领先的生物技术专业合同研究组织(CRO)平台诺威健康(Novotech),今日宣布完成共计7.6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其中包括2.55亿美元的私募融资及5.05亿美元的再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并购及技术赋能,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诺威健康首席执行官John Moller表示, 华宇平台登陆此次私募融资受到了多家国际投资者和现有投资者的认可,公司将继续在战略并购和技术赋能方面加大力度。
据外媒报道,此次融资安排使得诺威健康估值达到约30亿美元,相较公司一年前融资时23亿美元的估值高出约三分之一。交易完成后,TPG亚洲基金仍为诺威健康控股股东,继续支持公司发展。
去年9月,诺威健康暂停香港IPO进程,转向私募市场融资。此次融资安排显示,诺威健康在私募市场有着良好的吸引力。据外媒报道,诺威健康仍将持续评估上市的可能性。
诺威健康由Novotech和PPC佳生在2020年10月合并而成,后两者均为TPG于2017年投资的企业。自合并后,诺威健康任命了数位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管,进一步夯实了团队领导力。
公司在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覆盖了临床试验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华宇开户东南亚和韩国等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2020年收入计,诺威健康是亚洲最大的生物技术CRO平台。以一期临床试验数目计,诺威健康是澳洲及韩国早期临床试验的领先者。集团可提供从首次人体到四期临床研究的全面临床服务,并拥有一期临床基地和生物分析实验室,已经促成了覆盖各个阶段和治疗领域、约3700多项临床试验的成功。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亚太地区排名前20位的临床站点(按行业申办的临床试验数计算)中95%的站点曾经与诺威健康合作。
医疗健康行业是TPG长期关注的赛道。TPG也是较早成立专门医疗行业投资团队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在全球范围有着广泛的医疗投资经验。TPG在中国的医疗行业投资案例包括高端私立医院运营商和睦家,中国最大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平台康基医疗,中国领先的眼科药物公司兆科眼科,专注于抗病毒、呼吸疾病和儿科等领域创新药公司爱科百发,国内领先的创新介入式心血管装置公司百心安,以及互联网“医疗+医药”健康到家服务平台叮当快药等。
0120
1月20日消息,华润资本与昆仑资本完成了《润昆双碳双币平行基金框架协议》的签署。
为响应国家“2030 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号召,支持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转型升级,华润资本与昆仑资本于近日共同签署了《润昆双碳双币平行基金框架协议》,华宇开户双方计划设立润昆双碳双币平行基金,围绕“双碳”概念相关的优质股权项目进行投资。投资覆盖范围包括环保发电、智慧供热、 华宇平台登陆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润昆双碳双币基金总规模约80亿元,其中人民币基金规模40亿元,美元基金规模6亿美元。分步实施,人民币基金计划在2022年内正式落地。
润昆双碳双币平行基金将充分发挥华润双碳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在产业、渠道、品牌、资本运作、专家等各方面优势,挖掘和培育“双碳”领域优质项目,引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该基金也有望成为央企与央企在股权投资领域合作的典范。
0120
红杉中国刚刚募完了一只新基金。
今日(1月20日),红杉中国正式宣布完成了对红杉中国新基建股权投资基金(简称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SCIF)的募集。新基金吸引了包括国际主权基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众多知名机构投资人。其中,博枫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成为了该基金最大LP。
据悉,新基建基金将聚焦于助力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生命科学这三大领域的基础建设,助其高质量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投资方向上,将主要涵盖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标准物流、冷库、数据中心、新经济产业园、高端制造厂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这是红杉中国历史上一个堪称里程碑的新产品。新基建基金的成立,是红杉中国继科技、消费、医疗健康三大领域,从种子到成长期投资之外的又一新产品,标志着红杉开辟出了又一新的投资领域,将把过往17年的成功经验在这个领域复制。
红杉中国,联手“加拿大巴菲特”
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的LP阵容豪华,尤其是众多世界领先的投资机构入局,再次证明了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看好中国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华宇开户看好红杉中国在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的领先投资能力及生态圈协同效应,也给国内美元基金带来鼓舞。
其中,全球显赫的博枫成为了红杉新基金的最大LP,令人瞩目。资料显示,博枫资产管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管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多伦多,全球资产规模达到6500亿美金。也许会有人对博枫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这是一家资产管理规模与黑石相提并论的巨无霸,首席执行官Bruce Flatt因独到的价值投资理念,被称为“加拿大的巴菲特”。
追溯起来,博枫与中国的渊源始于2014年。那一年,博枫收购中国新天地高端办公和零售街区股权,拿下瑞安房地产旗下上海新天地近22%的股权,由此诞生了瑞安广场、新天地、企业天地,还有虹桥机场附近的虹桥天地。
除了商业地产,博枫在中国的业务还拓展到了物流领域,例如开发、持有并经营管理沃尔玛在华南地区的旗舰冷库配送中心;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投资战略四大关键板块之一的博枫,还在中国拥有并管理着许多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2018年,他们与普洛斯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投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就在博枫于中国进行第一笔投资的同年,其在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注册成立办公室,这里也成为了博枫在中国的总部。放眼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成为博枫在亚太业务的核心市场,目前在华管理资产规模达120亿美元。
2019年3月,博枫与全球最大信贷投资机构之一的橡树资本(Oaktree)达成协议,收购了后者62%的股权,将业务拓展到了信贷资产(credit)投资领域。这也成为博枫在可再生能源、房地产、私募股权、基础设施之外的第五项业务。
那一年在中国市场,博枫收购了位于上海的绿地黄浦滨江项目(现名博荟广场)。2021年6月,博枫89亿收购了位于上海、北京、青岛、西安、重庆的五个购物中心资产包,出手十分阔绰,成为自疫情以来国内最大的商业地产收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博枫成为了此次红杉新基建基金最大的LP——这只新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包含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标准物流冷库、新经济产业园等,注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博枫重点投资方向不谋而合。
博枫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Bruce Flatt表示:“博枫与红杉中国的战略合作是强强联合,再加上博枫旗下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的业务实力,令我们能够为业务增长期的企业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十分期待与红杉中国的合作,共同助力中国最具潜力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表示:“在中国新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背景下,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将成为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企业愿景的又一有力选择。博枫是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很高兴与其合作,共同给中国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予以全方位的支持。”
红杉打响第一枪:
2022,新基建投资浪潮来了
红杉中国历来被视作创投圈风向标,此次信号不言而喻:投资新基建。
为什么是新基建?正如红杉中国所说,近年来, 华宇平台登陆新基建投资正在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新经济、高端制造行业提供坚实的后盾。新基建是从顶层设计到社会资源的“风向标”,牵动着盘根错节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可以说,聚焦新基建,就是聚焦下一个增长点。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畴,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的内容,在中央所提到的背景和内容中,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所在。
简单来说,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其科技性、创新性和赋能性更强。而不仅仅是互联网产业,从农业到工业,很多传统产业领域,也已经在推进智能化进程,新基建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正在显现。
从VC/PE的角度来看,每个领域的科技含量都更高,投资边际回报率则相对较高。
眼下,中国新基建投资迫在眉睫。2021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我国总投资规模为17.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传统基建约占7.1万亿元,占比接近41%,而在信息网络建设、光电、充电桩、生物智能、智慧城市、科技等新基建项目的投资则不足1000亿,占比只有0.5%。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高度重视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发力新基建,颇有些破局于当下、利在长远的意味。
因此,新基建提供了一个空前庞大的投资新领域。此次红杉新基建基金将重点投资于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生命科学这三大领域的基础建设。正如沈南鹏曾说,“过去二三十年里一股巨大的新型生产力蓬勃涌出——从免疫治疗、激光技术到基因诊疗、新能源电池,当然很多还在发展的早期,其中最重要的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角。”
在这些攸关未来发展的方向上,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已经到位,蓄势待发。
0120
2021年4月,在一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感慨:“今年的目标还是活下来,争取活得好一点点。”
紧接着,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公开表示:“被美国方面多次制裁后,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影响,思来想去,华为决定卖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销量受到影响,造成的利润下滑问题。”随后,华为在上海车展亮出了赛力斯SF5,率先扛起了进军车界的大旗。
2021年已逝,华为并没有过的更好一些。2021年华为营收预计6340亿元人民币,为近三年来新低,只比2017年营收 6036 亿人民币高一些,有华为内部人士对Tech星球感慨,“2020年的时候,还期待公司很快会成为创造万亿的公司,现在也不敢想了。”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华为闯入车界,找到了小康、北汽、长安、宁德时代4个盟友,和车企合作多种新车型,其中2款已经上市销售,其他也很快问世,但目前为止,没有一辆车能销量过万。
而在华为内部,还有两种思路在逐渐涌动:一面是主导技术最终要付诸终端,要造华为自己的车;另一派则主张,要以全栈式服务商的角色站在车企的背后,两种路线的角逐目前还在缠斗,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示出来,人才流失,去向大多是主机厂和车企;想要做主机厂的增量和全栈服务商, 华宇平台登陆但尴尬的角色也令主机厂摇摆,华为正陷入两难的境地。
01 造车的灵魂,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一辆车的灵魂究竟是什么?
在燃油车时代,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但这在新能源的时代又不成立了。电池和电机是基础,电控则是主宰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的一环,智能座舱还有辅助驾驶也是不可取代的存在,或者还有隐藏背后的核心数据,以及用软件定义智能汽车逐渐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以上,都是华为决心赌一把的原因。在最近公布的“问界”车型身上,华为全方位的“深度赋能”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发布会上余承东介绍称,AITO问界M5的外观设计由华为的工业设计团队打造。
内核上,华为在ICT积攒的三十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复制给了问界,打造了全栈动力域解决方案。问界M5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配合智能四驱电动系统以及精准油冷技术,迈入百公里加速4 秒级阵营,这一水平甚至比特斯拉同级车型Model Y(百公里加速5.1秒)更快速。
增程技术上,双方共同研发了驼峰智能增程系统,由电池系统、高效率增程器、发电机系统、电驱动系统构成,这一系统已更早用于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车型。
“问界”这款车型最大的噱头,还是其为首款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的车型,华为把最大的系统和生态运用于车机的愿望初步实现,除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HUAWEI SOUND音响系统以及HUAWEI Share功能都刻有华为的烙印。
根据此前AITO品牌发布会信息,从前期规划、设计乃至后期的营销、华宇开户销售均由华为一手操办。据Tech星球获悉,华为甚至为问界M5一并搭建了售后服务,连充电桩都标着华为的LOGO,之前赛力斯的售后部分由合作方小康公司负责,而现在包括赛力斯和AITO品牌售后统一隶属于华为。
数据方面,华为和小康都没有说明数据归属权问题,但Tech星球向产业链了解,相关人士表示,还要依据主机厂和辅助驾驶公司之间具体的情况,业界推测认为小康这样没有太多辅助驾驶能力的公司,会把数据和华为共享,共同开发相关功能。
问界的问世,其实是在默默展示华为的实力,其能力圈已经从最初的车机扩展到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成为一个非常强势的全栈供应商,同时具备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的能力,华为可以跳过硬件集成直接和整车企业合作。
虽然小康一再否认变为华为代工厂,但这样大而全的服务,很难说小康算是很独立的主机厂,而华为则像是“全面服务”的供应商。赛力斯可以说是浅尝辄止,而最新的这款问界M5,似乎也在让华为思考,“不造车”的边界到底在哪?
02 两种路线之争,中高层流失
华为向来不会贸然踏入一个行业,历史上华为大规模战略投入新的业务,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市场容量足够大;二是从时间节点上说,市场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夕。
东吴证券披露,在华为内部有这样一组预估数据,当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扩大33亿美元;若智能化和电动化同时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将扩大60多亿美元,如若两者还能同步提升,若智能化+电动化渗透率提高到50%,全球将新增超万亿元市场。
汽车市场规模约为智能手机的3倍,是一片更广阔的海洋,做这样汪洋大海里的一条大鱼,则更具战略意义。在ICT沉淀已久的华为,没理由放过这样的市场,同时,华为必须介入到这场前所未有的竞争中来,以弥补消费者业务的受挫。
随着不断深入这片市场,在华为内部也出现了两种路线之争,造车派和不造车派。不造的主张基本是,造车战线长,周期广,投入成本巨大,而倘若再次遭遇汽车芯片制裁,将又会是致命一击。并且,目前华为还有很多汽车行业客户,可能将会影响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华为所无法承受的。
而造车派则认为,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华为的技术必须付诸在终端上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商业价值,还有可能再诞生一个新的消费者业务线。
徐直军曾在公开场合就指出过这点,“华为历史上很多选择大家不理解。每一个企业都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最好。(不造车)余承东就不服气,但他只有一票。对于华为整个高层团队来讲,清楚华为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
内部的分歧,最后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以投票形式表决,最终汇成任正非拍板的那一句,“坚决不造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但造与不造都在付出相应的代价,最先显现在高层的变动上,2021年7月,作为原能驾驶产品部部长的苏菁,因对特斯拉发表了不当言论而被免职,他被免职后,卞红林接任成为新任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同时任华为汽车BU CTO。而在此前Tech星球报道中,BU最初的架构中,蔡建永担任这一职务。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线(BU)从徐直军负责的 ICT 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余承东负责的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余承东还取代了王军成为了实际一把手。
Tech星球观察到,出走的中高层更愿意加入传统的主机厂或者造成新势力的阵营。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华为汽车BU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加入蔚来汽车,担任算法研究的内部专家。此前,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张晓洪于2021年4月加入蔚来任职高级产品经理;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原部长陈奇也离开,于近日加入极氪,出任自动驾驶副总裁,负责极氪自动驾驶业务。
在智能化、软件定义的未来,无论是主机厂还是华为这样定位在供应商角色的企业,最终要面临着技术人才的较量,而人才的流失与出走,对华为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03 华为造车与不造车的代价
华为整车 BU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Tech星球曾在2021年4月独家报道过《华为造车大起底:布局3年,设9大部门,目标5000人团队》,与当时的架构和规模相比,已经逐步壮大。
Tech星球近日独家获悉,车BU的二级部门已经增设为14个,所有二级部门主管包括曾经的车BU总裁王军,如今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部长等,全部向余承东汇报。
在二级部门的基础上,整个BU继续扩充,目前已经下设多个三级部门,是此前没有的架构。如卞红琳所主管的部门,成为目前整个车BU最为核心的大脑,已经下设11个三级部门。华为2021年校招增加的几百个名额,几乎全给了车BU。目前为止,整个车BU已经扩充为2000人团队。华为还不吝投入研发资金,2020年,华为在汽车相关研发投入约5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21年翻倍,超过10亿美元。
车BU正在成为华为明星BU,有很多人想办法内部“活水”流通转岗,设法搭上这班极速狂奔的列车。
Tech星球通过多个独立信源了解到,除了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郑刚外,所有二级甚至三级部门的主管均为老华为员工,基本在华为供职10年以上,而且大多是从以前的最核心部门和最前线调遣过来。
但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中高层可能以前从事的是和智能车完全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的领域,比如,有华为内部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消费者BG面临着向车BU的人才流入,在管理上,会发生“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因此也会衍生出一些派系,如“老ADS派”“诺亚派”“消费者BG派”等。
这也成为了拥有造车理想却无法实现的“老ADS” 人,正慢慢离开的原因。华为内部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为了避免华为人才向主机厂流失,近来离职的员工需要签署竞业协议,而近来入职的员工也全员签署竞业协议,所屏蔽的范围涉及主要的主机厂,以及和“蔚来小鹏理想”造车新势力和智能车相关的企业, 并且名单每年一刷新。截止发稿前,华为方面尚未回复。
华为警惕车企,车企同样也在防范华为。
36氪也曾报道,大车厂对华为始终颇为忌惮。一位百度自动驾驶员工称,今年4月上海车展之前,百度和华为同时在和一汽集团洽谈自动驾驶云的合作,而采用了华为inside方案的北汽车型亮相街头后,一汽集团马上就把谈判重心倾斜给了百度,“他们判断华为一定会造车,百度造车他们不怕,但华为造车就是很大的威胁。”
车BU的定位是,为车企提供增量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并探索除两种模式,一种是Huawei Inside模式,比如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三家合作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支持其打造各自子品牌;第二种则是,华为车BU业务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如比亚迪、奥迪等达成了自动驾驶系统ADS等方案的合作。
而目前华为最深入合作的车企小康,则有别于以上,更像是两种方式的混合版本,这让主机厂对华为的造车之心还怀有警惕,不敢放心全部交给华为。
造车或者不造车,华为陷入两难。
04 跻身第一梯队,还有多少胜算?
2021年4月,上海南京路的华为旗舰店,余承东高调站台并推广赛力斯SF5,并宣称要实现“500万辆年销量”,虽然一发布后,传出3天订单破万,现实是,赛力斯很快销量“扑街”,截止2021年底,赛力斯SF5的累积销量仅为7420辆,不敌造车“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
而2021年新年伊始,华为销售门店的主角也悄然上新,换上了新款车型问界M5,从海报、门店的logo到品牌,赛力斯全面被换代,但很快,余承东就又再次许下新的心愿,“问界M5月销量能够达到3万辆,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合作车企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并站上第一梯队。”
于华为来说,是换一个品牌继续加码自己的ICT和智能化技术,于合作方小康公司来说,则是在一次获得和华为全方位合作的机会,成为了首款搭载“Harmony OS智能座舱”的车,也能成为了这辆车最大的噱头。
但在全年销售数字背后,是7420个消费者付出了真金白银,短时间不断迭代的品牌,也是一个在不断挑战消费者信任的过程,短短8个月的时间,从赛力斯就切换到问界M5,看起来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一位在2012年12月刚购买了赛力斯的车主告诉Tech星球,自己本来是相信销售所说的会给升级鸿蒙系统才买的,但现在全都没得到兑现,自己完全可以等一等买新款的,如今感觉被割了韭菜。
另一位车主则向Tech星球反馈,自己作为华为粉丝,为买赛力斯等了近4个月,最近去二手车商那询问,这款车的价格直接腰斩,虽然小康方面表示不是停产,但消失的品牌,无处维修的4s店,条款的漏洞,让他无法接受,“我们可以接受升级换代,不能接受的是,这个品牌没了。”
另一方面,选择增程式路线,将不得不遇上对手是理想汽车,理想ONE则是精准地切入了一个细分市场:男车主、中产、家庭用车、二胎家庭。从需求方面来看,痛点、舒适度、性能等全方位都展现出了极大杀伤力,让其成为首款30万元价位之上月销过万的车型,连更早走这样路线的奥迪等豪华车品牌都望之不及。
比理想低2-8万的差价,并不能保证市场就会再接纳一个“小理想”,加上理想于2018年就入局,小康显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精细度和差异化。
另一方面,在问界M5正式上市之后,由于赛力斯SF5的暂时停售,一些潜在消费者分流到问界M5上。而小康方面透露,今年第二季末将会再次推出新款SUV车型,届时,问界M5的关注度将会进一步再次分流给新车型。这样频繁地迭代、推新,不仅不利于打造爆款,后续车型和用户的维护也将会为潜在的隐患。
小康只好继续走传统主机厂的道路,用套娃式的方式造车:不同大小、尺寸、颜色,内饰等配置,再重新生产一轮车,凭运气看市场会挑中哪个。
而今年,爆款缔造者理想的新车型X01将会面世,以及一众同行者和后来者,问界没有太多的空间。如果将周期拉长,当“新造车”的市场终将走向电动化,增程跟纯电完全两种架构,未来再建立用户护城河,以及换电网络的基础设施,可能连资格赛的门票都抢不到。
如果问界的销量继续高开低走,华为在做车这件事上还有多少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