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0514
冯提莫曾与明星只有一线之隔。起码2018年前后,她与刘宇宁以网红身份频频登上电视舞台的时候,势头就是如此,冯提莫的名字甚至比那些三四线小花叫得更响。如今刘宇宁确实是能稳定演到男二的三四线男星了,冯提莫却在2019年底风光转会B站后,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签约B站两年多,昔日斗鱼2000万粉丝的前一姐,如今B站粉丝数还不到300万。“斗鱼的粉好涨,但她在B站确实没吸到新粉。”一位不离不弃的冯提莫粉丝大佬告诉硬糖君。
涨粉放慢的同时,冯提莫的数据也未如人意。最近冯提莫在B站发布的动态转评多为两位数,微博转评数则在5000左右。她的微博甚至一度因活跃度和互动量不够,从红V掉成黄V。
一度与众星比肩而立的冯提莫,终没能越过龙门。回归直播间的她,在B站泯然众人,涨粉速度甚至不如一些新人。除了老生常谈的“与B站调性不符”外,冯提莫的崛起和没落,究竟为什么?
01 水友流失之谜
“现在追冯提莫没有过去有意思了。”氪金大佬PE对硬糖君表示,自疫情爆发后,他能明显感到冯提莫老粉的流失速度在加快。过去并肩线下追星的老朋友一个个消失不见了,甚至连他自己都在脱饭边缘。
说到当初冯提莫在斗鱼的爆红,外界往往会归因于两方面:颜值与才艺。然而当年斗鱼一众女主播中,冯提莫并非长得最漂亮的,甚至还有“身高缺陷”。单论唱功的话,她也算不上碾压。
当年斗鱼女主播百花齐放,美人们各有各的人设路线,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水友关注。冯提莫是较为安全的“正能量主播”路线,用PE的话说,“这种路线能有什么意思?”
事实上,水友尤其是氪金大佬们对冯提莫的追捧,源自于“节奏加成”和“附加服务”。
斗鱼节奏多对主播并不是坏事,黑红也是红的道理放在哪个圈子都说得通。争议人物往往让人更有探究的欲望,PE关注到冯提莫就是因为那些黑料。
除了引流,节奏还能提升直播间的活跃度。有人带节奏,就有人反节奏,一来一去直播间的氛围就炒热了。
但在B站,这一套却根本行不通。
PE告诉硬糖君,当年在斗鱼,冯提莫的直播他和几位大佬几乎一场不落,就是为了时刻紧盯直播间里的节奏。但B站有更严格的审核机制,身为粉丝的他说了句“某某很垃圾”就喜提封禁。节奏没了的同时,正常整活互动也受到限制,“实在没什么意思了”。
“附加服务”,则是指冯提莫在线下直播时衍生出的一种“狙击”玩法。PE介绍,疫情之前冯提莫经常会在线下直播,她一般只会预告自己又到了哪个城市,而不会明确“我就在某某位置”。“狙击”就是以最快速度找到冯提莫,并出现在她的镜头中。
只要找对方法,“狙击”一次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但能获得的存在感却远超在直播间刷大飞船大火箭。“我们圈里有个大佬就是靠狙击成名的,他基本每次都能在20分钟内找到冯提莫并且同框。” PE说。
出现在镜头的那一刻,水友也从直播间中的ID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主角。他们会收到大量的私信询问“在哪儿”“求位置”“拜师”,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据PE介绍,冯提莫的核心粉丝以在校大学生、国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其共同特点就是生活压力小,闲暇时间多,三次元里中规中矩,不惹事也不引人关注。大量的空闲时间,使他们能够说走就走线下狙击。而出现在直播镜头的那一刻,他们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然而疫情常态化对这项“附加服务”影响极大。冯提莫从上海搬到北京后,没搞过几次线下直播,而且,“就算她直播了我也不可能去看”。
大学生被封在学校里,想出校门要层层报备;企事业单位员工则被要求“非必要不离市”。“从疫情开始我就没出过市。”身为国企员工的PE表示,不能去狙击,冯提莫对他的吸引力变得很有限。
02 不合时宜的歌手梦
2019年末,腾讯娱乐白皮书明星报告统计了当年热度下降和热度上升的十大明星,网红出身的冯提莫首次被作为“明星”列入榜单。在热度下降里排行TOP2的她,与同为网红出身却跻身热度上升榜的刘宇宁交映成辉。两年过去,刘宇宁真成了明星,冯提莫则在短暂体验过“明星”滋味后,退回直播间。
成为明星是不少大网红心之所向,冯提莫也不例外。2017年底,冯提莫受邀参加《快乐大本营》,吹响了进军娱乐圈的号角。此后两年,她连续参加十余档综艺节目录制,现身B站跨年、江苏卫视跨年、山东卫视春晚等多台晚会,并成为《男人装》《领客》《Q》等杂志的封面女郎。
彼时的冯提莫正在努力淡化身上的“主播”标签。她开巡演、搞签售,加盟用户类别更丰富、泛娱乐属性更强的B站,也与她急于摆脱“女主播”形象的职业规划有关。
但事与愿违。虽然2020年后冯提莫也出演过《宇宙打歌中心》《百变大咖秀6》等综艺,但讨论度仅限于粉丝圈子。
主播出身的冯提莫综艺邀约变少,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封杀”。实际上冯提莫仍能正常直播,她的故乡重庆也常邀她为家乡站台,“封杀”说立不住脚。粉丝群体认为,是冯提莫的歌手梦导致她处于现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她是想做歌手的。”作为与冯提莫面对面交流过的大佬,PE称无论是斗鱼时期还是现在,冯提莫的最终梦想都是成为一名歌手,定期发专辑、能开演唱会那种。
“你看她上的大部分综艺都是音综,即使非音综她表演才艺肯定也是唱歌。”然而网红出身的冯提莫在音综的待选嘉宾中资历尚浅,且与职业歌手相比唱功确实有限。所以近期有没有热歌,决定了她是否会被选择。
这几年冯提莫的原创歌确实不少。但真正算出圈的,只有一首《佛系少女》。这首2018年2月发行的单曲,凭借各平台的二创一度为冯提莫带来不少关注。可惜,冯提莫本人对这种曲风其实并不感冒。
“如果当时《佛系少女》之后,她乘胜追击再出几首差不多的,应该能在公众面前形成一种定式形象。比如那时候王心凌甜歌N连发,结果被封了个“甜心教主”的名号一样。”PE表示,相较于轻快中毒性强的口水歌,冯提莫自己其实更喜欢“惨情歌”,可传唱度确实不高。
等到2020年1月冯提莫推出单曲《元气满满》,试图复刻当初的《佛系少女》,机会已转瞬即逝。即使《元气满满》也有着旋律简单、一听上头等特点,但出圈程度相当有限。
秀综最火爆那几年,也有不少网红参与录制后事业更上层楼。但冯提莫显然并非唱跳偶像,加之那几年也是冯提莫事业高光期,在别处可以做演唱嘉宾的她,似乎还没准备好做“练习生”。
03 真·佛系少女?
冯提莫最后一次引发大众讨论,是因为去年某财经机构制作的“网红新经济”榜单。榜单显示,冯提莫在一众网红主播中收入名列第三,仅次于李佳琦和薇娅。
该表单事后被证实有水分。PE和几个核心粉丝直接问过冯提莫收入,冯提莫表示“我真能赚那么多钱早就不工作了。”不过红了这么多年的大网红,没经济压力是肯定的。冯提莫似乎也真的越来越佛系,唯一的意难平就是歌手梦。
在B站水土不服,一方面因为冯提莫本身风格与B站属性相悖,加之早年一些负面新闻,使得部分B站用户对她有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也因冯提莫现在太“懒”。《原神》大火后,B站不少主播都加入了提瓦特锄大地行列,冯提莫也不例外。“但人家主播都搞代抽,上号关注抽奖这种,涨粉特别快,她一直就不弄。”在粉丝PE看来,冯提莫和她的团队不仅不懂、也没打算认真学习B站运营,“她甚至连舰长都没开。”
作为一个曾经站在风口浪尖、几度与“全网封杀”擦肩而过的女主播,冯提莫如今的佛系倒也可以理解。尤其“清朗”之后,不论娱乐圈还是网红圈,如今大家都深谙闷声发财、不做出头鸟的道理。
当年与斗鱼分手后,核心粉丝甚至外界都觉得冯提莫应该去抖音而非B站。抖音的生态更接近过去的斗鱼,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让冯提莫选择了不一样的B站。除此之外,还有一段陈年公案。
2018年,冯提莫参加音综《异口同声》猜原唱,在现场录制的PE表示其实当时的情况就是冯提莫没猜出来原唱是周传雄,最终呈现的剪辑效果却成了冯提莫点评大前辈小刚。加之当时“会计门”又被旧事重提,冯提莫很被网友批评了一番。而抖音算是小刚的主场,所以冯提莫选择避开。
和很多明星、网红一样,冯提莫的团队成员基本就是她的亲友,一切以冯提莫的意志为主。而这也是她迟迟不搞直播带货的原因。
“其实她现在也算是赚够了钱了,搞直播带货更多是带着整个团队一起火,那就可能涉及别人夺她权的问题。现在这种才艺路线就比较安全,不会有人取代她。”PE这样分析偶像的选择。
据硬糖君观察,冯提莫平时B站直播的观看人数在8000到3万之间。其实在B站才艺主播中表现还算不错,但放在整个站内就有些不够看了。斗鱼成长起来的冯提莫,属于什么都还行却又都不拔尖的类型,这样的主播很难在B站脱颖而出。几次全网负面新闻洗礼后,冯提莫更不敢有踩红线的出格行为,愈发成为一个中规中矩到有些无聊的“正能量主播”。
“飞升”失败的冯提莫,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与2014年她刚开始直播时不同的是,那些因节奏、狙击、才艺聚集在她身边的水友,正在悄悄离去。
0514
5月10日起,国内虚拟偶像顶流组合A-SOUL及其成员珈乐、贝拉相继登上热搜,这是她们首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但不幸的是,引爆舆情的不是她们的唱跳作品和直播现场,而是主唱珈乐突然宣布“休眠”,即将在5月20日开办告别演唱会的消息。
与互联网圈子的“毕业”类似,“休眠”意味着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为虚拟偶像珈乐精心设计的IP形象,以及皮下提供歌舞表演的中之人的职业生涯都画上了句号。再加上A-SOUL组合近两个月以来成员中之人隐私信息被频繁曝光,即圈内所说的“开盒”,粉丝内部爆发了巨大争议,在珈乐中之人被“压榨”和“霸凌”以至于“休眠”的消息传出后,这团烧向运营团队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此前,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曾详细分析过A-SOUL组合如何通过偶像营业和团队运营,驯服大量路人粉和黑粉实现出圈,在这场风波中,这些本就擅长在互联网上四处征战的粉丝,因为自己的偶像遭受不公待遇,再次把枪口对准了“黑心资本”的代言人和A-SOUL的运营方——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
但在预言家游报看来,A-SOUL幻梦的崩溃不是一瞬间的灾难,而是尚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盈利焦虑面前惊慌失措的一个表征,在滚雪球般的风险之下,珈乐和她的中之人率先牺牲,不仅让粉丝心疼,更值得行业反思。
01 突然的“直播休眠”,不突然的运营乱象
“直播休眠”的决定是极其突然的,无论是对于珈乐背后的中之人还是A-SOUL这个企划背后的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
事件发生前三天,字节跳动子公司朝夕光年还专门对外发布了一篇有关A-SOUL幕后的故事,详细介绍了A-SOUL部门的工作环境。
尤其是在讲到动捕室和练歌房的时候,朝夕光年着重提及他们给这些专业训练场所营造了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避免中之人们在长期在纯色环境下工作,减少她们的心理压力。现在看来,自诩一贯低调的朝夕光年突然发布这样一篇文章,算是事出有因了。
另外在4月25日的时候,珈乐首支个人单曲《Wandering Singer》才刚刚上线,一切宣传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就在那个时候,一些珈乐即将毕业的流言开始出现,5月10日官宣,5月20日毕业回的消息也从众人眼中的“无稽之谈”变成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Wandering Singer》这首City Pop风格的单曲中,许多歌词仍然值得人们细细玩味。它们似乎无一不再表达着背后中之人此时的心境。珈乐中之人心里的旋转木马,也随着外界的爆料在公众面前逐渐具象化。
所有的爆料中,最先出现的就是薪资和待遇问题。主流的爆料者口径比较一致,那就是让A-SOUL成为国内头部虚拟偶像的几个中之人,每月的工资只有11000元的底薪和1%的提成,剩下的都要交给公司和平台方。138元的舰长,背后的中之人只能从中拿到6毛钱。
甚至还有个别爆料人给出了更离谱的数字,中之人们的基础工资只有7000块,这样的薪资水平在杭州很难有一个颇为体面的生活。
与此同时,粉丝们还发现,类似的问题不光发生在珈乐一个人的身上,其他几位成员背后的中之人,也都面临着薪资与行业地位极为不符的情况。尤其是成员中人气最高的嘉然,背后的中之人只能穿一百多块的裙子,戴三十多块的首饰,用两千多块的手机,多次在直播说“我没有钱”,每天省吃俭用还睡不好觉。
最直接的薪资问题之下,当然还有运营过程中的种种乱象。比如官方强迫成员间营业卖腐,逼迫成员续约,续约了就要面临更加严苛的工作环境,训练出一身伤病,甚至还有职场霸凌等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在“直播休眠”的公告之后被一齐踢破。
事实上,粉丝们对于这些运营问题早已有所察觉。很早之前,他们就已经发现了珈乐背后的中之人网易云音乐账号“三松许”。三松许在网易云音乐的动态中所展现的精神状态,所有的粉丝们都看在眼里。而在这个私人账号里,三松许甚至暗示2月份贴吧曝光珈乐中之人私人照片,也是有内部人士在推动。
5月11日凌晨,A-SOUL制作委员会在B站紧急发布了一份Q&A,澄清了薪资以及霸凌等重点问题。根据A-SOUL制作委员会的说法,网传消息均为不实消息,不过他们也不方便透露A-SOUL成员的真实薪酬情况,毕竟这涉及到了个人隐私问题。
不仅如此,A-SOUL官方还在下面贴出了各位成员练习的具体时间表。根据这份时间表,正常情况下最晚的练舞时间不会超过23点半,极端情况下会到24点整。不过,这些回应在粉丝看来仍然属于含糊其词,针对官方的冲击也还在继续。
截至发稿时,预言家游报曾经拨打了乐华娱乐和朝夕光年的电话,希望能够获得事件的最新进展,但最终乐华娱乐和朝夕光年方面均无人接听。
02 美梦结束了,不满开始了
一个美好的梦结束了,这几乎是所有A-SOUL粉丝面对珈乐中之人“直播休眠”的第一反应。
“我第一反应真的是蒙了,只感觉到苦。无论是粉丝,还是他们那些中之人,真的是好苦好苦。有的时候就在想,人生怎么会这样。但不管怎么样,只能祝他们永远快乐平安,”珈乐“毒唯”小许告诉预言家游报。
和小许一样,很多粉丝都把A-SOUL当作他们人生的一片净土。在他们眼中,A-SOUL和其他的虚拟偶像或者内娱明星都不一样,带给他们只有好好吃饭和好好生活一般的正能量,还有一些比真还真的真心。但在珈乐宣布毕业之后,这个梦就像沙堡一般,直接被巨浪席卷地什么都不剩。
昨天开始,嘉然直接流泪的小作文回再一次在微博上广泛传播。贴出这段视频的播主@汤力汽水二号直言:“虚拟偶像本来是没有哭泣这个功能的,但嘉然的皮套之下是一个真实的人。她在扮演一个虚拟形象的同时,也和世上的大多数人一样,是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她会因为同是打工人的辛苦生活而共情,所以她会在直播时忍不住为此哭出声来。”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曾经介绍过,A-SOUL的粉丝圈层极其混沌,集合了御宅族、抽象嗨粉和饭圈玩家。悲伤之后,当下的时代情绪与运营问题交织在一起,逐渐让粉丝们在短短两天之内就形成了基本共识,针对官方的“资本”属性声讨开始愈发剧烈。
知乎上的A-SOUL粉丝们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如何看待国内知名虚拟偶像‘珈乐’疑似被企业压榨而终止活动”的问题中,提问的知乎网友甚至在问题描述部分直接放上了一封致A-SOUL制作委员会的公开信,信中明确希望官方能够公开六点信息,打消粉丝们的怀疑,包括了五位中之人的具体待遇、工作环境、训练日程、是否存在职场霸凌以及珈乐中之人休眠的真正原因。
显然,5月11日官方的回应无法获得粉丝们的认可,粉丝们把自己的怒火也开始烧向了字节跳动的其他产品。第一个倒霉鬼就是朝夕光年自研的女性向游戏《花亦山心之月》,这款游戏曾经与A-SOUL进行过联动,现在他的B站评论区被愤怒的粉丝打上了一星评价。
A-SOUL的粉丝们再一次把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钉在了“资本吸血”的“耻辱柱”上,但预言家游报认为,虚拟偶像的商业模式从来就不像它看起来那样完美闭环,而珈乐和中之人早有预兆的“休眠”,是这个产业压力外泄,即将重新洗牌的前兆。
03 A-SOUL的一地鸡毛,背后是虚拟偶像商业模式之困
剥离掉庞杂粉丝群体为A-SOUL带来的强大情绪和“抽象”属性,这个由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两大行业巨头搭台,在B站爆红的“偶像团体”,实际上夹在“主播”和“偶像”两条赛道中间,即用直播间的高频出镜积累人气、收割粉丝和打赏,再走偶像代言的路子进一步兑现商业价值,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并且最大程度上规避了“塌房”风险的造星模式。
因此,杜华才有底气说:“她们是永不塌房的、永不谈恋爱的、永远爱杜妈的、24小时工作的。”
从乐华娱乐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出,A-SOUL出道短短一年半,在饱受"资本入侵二次元"的争议之后,凭借成熟偶像的业务能力和远高于同行的技术呈现水平,获得风评反转,帮助乐华的泛娱乐业务增长79.6%,增收超过1600万元,高于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利润总和。到了2021年,以A-SOUL为主的泛娱乐业务则为乐华带来3790万元,这还是在和字节、B站分成的前提下。
从当前的直播成绩来看,根据飞瓜数据,B站直播人气月榜的前五名中有三位组合成员,体现付费意愿的舰队月榜前三名也有两位来自A-SOUL,组合中人气最高的嘉然更是以单月16239个付费用户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主播,生日会直播礼物打赏收入高达259万,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定位摇摆带来的商业价值模糊。
从收入数据上看,A-SOUL出道当年便跻身B站顶流,全网形成近千万粉丝量,为公司创造千万级营收的成绩斐然,但在主播赛道上,与秀场网红鼎盛时期B站用数千万人民币签下冯提莫的规模相比,A-SOUL的收入实际上还未能与粉丝量级和声量匹配。
而在偶像赛道上,囿于二次元和直播基本盘,A-SOUL无法直接平移偶像工业的商业模式,目前除了音乐和MV作品,难以参与成本和收益更高的影视综,签约的商务资源也限制在数码3C、连锁餐饮等领域,商业变现之路还在尝试阶段,部分品牌主告诉预言家游报,他们能看到虚拟偶像在圈层内的热度,但仍认为她们不算明星,而是更靠近网红主播,此次珈乐“毕业”事件更无疑让企划元气大伤,“不塌房”成了空话。
除了定位模糊,看起来很美好的投入产出比也需要重新计算。虚拟偶像团队的运营成本大致可以分成技术储备、流量运营、技能培训和人力投入四个部分,技术和流量决定了受众会不会走进这道门,而中之人的情感劳动和才艺技能才是真正让观众产生粘性的部分。前两者投入巨大,构筑了虚拟偶像的下限,后两者投入较小,但能决定组合天花板有多高。
有虚拟偶像运营人士向预言家游报透露,乐元素推出的“战斗吧歌姬”虚拟偶像企划一年的投入在1500万至2000万人民币,在四年多的活动期内大致投入了一个亿,抖音爆红的虚拟人柳夜熙每条视频的制作成本都在四五十万,一年运营投入高达2000万以上。本壹数娱CEO刘晨飞则表示,国内的二次元用户基本盘大概在6000万左右,其中对虚拟偶像感兴趣的最多三分之一,男性用户占到70%至80%。这也就意味着,A-SOUL全网近千万的粉丝量,已经非常接近行业天花板。
A-SOUL这样以精致著称的虚拟偶像组合,用上了国内顶级的人物立绘制作水准和高精度的动捕技术,而后走出“大规模引流”这一招险棋,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二次元基本盘,但这都推高了组合的运营成本,为了实现商业上的回报,进一步开发“昂贵”的形象价值,而非提高相对“廉价”且可替换的中之人的待遇,显然是更有商业理性的选择,当然,这也引爆了本次的争议事件。
从源头来看,虚拟偶像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偶像工业和粉丝都在寻求一种“永不塌房”的完美造星模式,A-SOUL们的昂贵的二次元形象可以永远不变,动捕技术可以继续完善,长期稳定地为粉丝提供情绪价值和追星的满足感。
但矛盾的是,目前所有的虚拟偶像背后都有中之人的存在,粉丝与偶像的情感链接中,中之人的情感劳动不可或缺,因此中之人的价值必然会随着虚拟偶像名气的提升而放大,这就为原本存在“塌房”风险的偶像工业又加上了高昂的技术成本和一重“开盒”的隐患,越到后期反而成本越高,违背运营虚拟形象降低边际成本的初衷。而要坚定维护IP形象本身,像玲娜贝尔这样频繁更换中之人维持低运营成本,情感链接和粉丝粘性在直播间这个场域里就无法实现,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商业开发。
截至目前,不满还在继续,A-SOUL这个国内第一虚拟偶像团体所面临的危机也还在继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会在“珈乐休眠演唱会”当天达到高潮。但没有人知道,之后的A-SOUL,乃至整个虚拟偶像行业,是会继续蓬勃发展下去,还是就此崩塌。
05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2日消息,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鹏控股”)新增投资企业东鹏投资(海南)有限责任公司,东鹏控股持有其100%股权。
据悉,东鹏投资(海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何颖,注册资本为1亿元,经营范围含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等。
东鹏控股成立于2011年11月4日,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瓷砖、卫浴(卫生陶瓷和卫浴产品)、木地板、涂料、硅藻泥、集成墙板、辅材(防水、瓷砖胶、美缝剂)和整装家居等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装修一站式硬装产品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1935.shtml
05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2日消息,飞诺门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5月正式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深圳达晨财智创投领投,北京海国融智、北京金科君创、广东肇庆彩鑫、北京银杉科创、海南融道投资和深圳洛克资本跟投,天使轮投资机构首建投投资继续追投。本轮融资资金将持续用于飞诺新一代网络计算体系的核心技术研发及智能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市场业务的深耕拓展。
飞诺门阵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软硬一体化边缘计算公司,提供面向城市级数据的立体化综合智能服务,并致力于通过下一代网络计算体系,统一调配计算、通信、存储资源,将传统的中心式计算变成可自由调配算力的分布式计算,以解决算力不足、延时过大、异构管理和通用视频智能等挑战。
飞诺门阵解决方案的模式,不同于芯片领域的硬件计算,飞诺门阵希望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从智能边缘计算落地切入,将智能算力下放到边缘侧,通过自主研发边缘云、通用智能平台等软件及自主设计的硬件设备实现智能算力云边融合、边边协同、空天地一体化,大幅提升计算效率、降低传输时延、填补算力洼地。
据飞诺门阵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沈寓实介绍,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在多个边缘节点部署一个具备算力的硬件,在考虑到综合算力、网络延时等因素情况下,通过中间层的算法对不同节点算力需求进行计算和调配,实现算力的智能调配。采用飞诺门阵的解决方案后,客户整体算力利用率可提高30%以上。
飞诺门阵产品体系
飞诺门阵以“边缘智能硬件产品+云边协同边缘云平台+通用视频智能应用”的软硬件产品,组合形成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如上图,飞诺门阵的产品在边缘侧有着云边协同云平台,在中间层有着面向行业的AI数据算法方案和数据分析平台,在硬件端有如服务器盒子、视频结构化一体机等产品。
公司创始人沈寓实博士研究非冯诺依曼网络计算架构已超过10年,曾就职于微软、世纪互联等公司,曾获“十四五”科技创新先锋人物、“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100人”。公司核心团队由多位清华博士、海归人才和行业资深专家组成,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其中研发占比在60%以上。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1944.shtml
0512
本地生活,再添变数,饿了么上线自营为主的全能超市。
陆玖财经近日发现,饿了么低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悄然上线了全能超市业务。
据了解,基于上海疫情特殊情况,饿了么推出“全能超市”新服务,即通过“社区集采+定点配送”的类团购服务模式,保障上海社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服务对外招募团长志愿者,开通服务的区域用户可以在饿了么APP、小程序内找到“全能超市”的入口。
但在北京,目前能在饿了么APP首页看到的全能超市服务和上海不同,更像是推出的全新一站购齐超市服务。
通过测试,陆玖财经发现,目前饿了么通过半日达的履约能力提供的商品,基本覆盖了北京市区,甚至在怀柔也有配送。
饿了么亲自下场,本地生活商超板块,再添变数。
01 全能超市怎么玩
陆玖财经发现,饿了么全能超市,根据用户定位地址来实时匹配,如果不在配送区域范围内,APP页面就不会显示。
通过检索搜,发现目前全能超市在北京的覆盖浓度已经相当大。除了几个封控区之外,北京五环内的区域基本覆盖,甚至天通苑、通州这些五环外的区域,全能超市也已经覆盖到了,怀柔一些区域也可以下单。但是,在昌平、大兴亦庄、房山、密云等区域,暂时没有搜到饿了么的全能超市,配送范围可能还在陆续开放中。
陆玖财经进行了实测,在配送时间上,饿了么全能超市为半日达,和京东超市速度相当。陆玖财经在下午选择了朝阳区枣营的配送地点,系统显示送达时间为次日13:00-17:00和17:00-21:00两个时间点,如果上午订购,则显示为下午达。配送时间区间均为4个小时。
配送费,陆玖财经选择了多种货物组合,均为6元,而且还获得了免运费的优惠。相比之下,京东超市的配送费用会根据重量不同而有所变化,有时候甚至达到12元。
同时,陆玖财经下的这一单,针对新人,还有满29元可用的12元红包。
在货品上,饿了么全能超市主要为酒水乳饮、粮油米面、果蔬肉蛋和抗疫除菌类商品。但是不同的区域,显示的商品供给也不一样。陆玖财经有家住在北四环的朋友,全能超市出现了美妆个护等日用标品。
在价格上,陆玖财经比较了一下全能超市和京东超市,价格不相上下。
虽然饿了么官方未作披露,但陆玖财经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饿了么的全能超市,动作其实很大,投入并不小。
理论来说,半日达业务,必须建大仓库。像之前的盒马邻里,和社区团购一样,实现的只是次日自取。但据了解,全能超市使用的或许是波次的履约能力,发货点网状布局,更灵活。
其次,全能超市的品类已经非常齐备,SKU达到了相当的数量。
以北京北四环某处定位匹配的全能超市来看,分冷藏、蔬菜水果、肉蛋、酒水、乳品、速食、粮油、家清百货、母婴、美妆个护10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近10个小类,在美妆个护类别里,粗略一数,仅仅洗发护发品就有300多个SKU,该区域的全能超市,SKU粗算起来在一万上下,产品非常丰富。
所以,据此推断,不声不响的全能超市,或许是饿了么在同城零售领域里的一步新棋。
02 背后是什么?
事实上,在3月底,饿了么全能超市就已经在上海等城市率先上线了。
据媒体报道,饿了么全能超市服务,3月28日在上海上线时采用的是定向社区团购模式,这也与当时上海疫情所需有关。据悉,饿了么工作人员会根据上海小区防疫条件、志愿者等情况进行筛选。对于符合配送条件的定向合作,后台小二负责下单、售后和社群运营维护,而志愿者只需要协助进行货物的分发。
这种模式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饿了么APP开始在上海区域推出全能超市的线上入口。开通服务的区域用户可以在饿了么APP、小程序内找到“全能超市”的入口。
虽然第一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是团购的业务形态,但从北京等地开通的业务来看,饿了么的全能超市核心业务仍是一站式购齐的线上超市、送货到家服务:
第一,团购一般卖的是整件产品,而饿了么全能超市不是。比如,团购很少卖单瓶的酒水,为了便宜,一般会卖整箱的酒水。全能超市很多卖的是单瓶酒水,区别于囤货,更符合近场电商,即符合消费者散装日销的消费习惯。
第二,全能超市产品的图文看起来非常标准化和统一,而如果是团购的话,一般是供应商自己作图,做的图非常不统一,也不标准化,有的甚至还会有些错别字。
第三,与团购不同,全能超市配送时间更短。早上7点钟下单,下午就能够送达。如果是团购,做不到这个速度。
全能超市的下一步将怎么做?有何长远规划?对此,陆玖财经和饿了么相关人员联系,对方并未回应。
03 商超是本地生活重要环节
加大本地生活超市布局,对于饿了么也算是顺理成章。
与美团相比,饿了么有外卖、有到家服务、跑腿、买药这些,唯独没有一款可以和美团买菜对标的产品。这次上架全能超市,是产品矩阵的进一步完善。
2021年7月份,阿里将本地生活、高德和飞猪业务合并,集合多业务模块,共同对外作战,外界将其称为“飞高了”组合,对应的依次是美团外卖及大众点评、美团打车、美团酒旅业务。彼时,俞永福坐镇后台,担任三军指挥。8月份,本地生活CEO李永和引咎辞职,俞永福被迫冲到前阵,担任本地生活CEO。业内传言,本地生活受到张勇的重点关注。
2021年12月,俞永福在上任100天后,发了一封内部信,有两点值得注意。
俞永福认为,本地生活业务正在经历“现实世界数字化二十年”,目前仍处在四节中的第一节,“这场竞赛其实并不激烈(选手数量不多),但很残酷(没有人有一招制胜的方法,是长周期数点数的拳击比赛),所以基本能力建设才是核心。”
虽然近些年饿了么业务在被美团持续超越,从2018年刚和百度外卖合并时的48.9%的份额,降低到2020年的不足30%,但是本地生活仍然有机会,俞永福认为这是一个靠“点数”的长跑,并且要聚焦在基本能力建设上。
另外,俞永福认为,本地生活的问题是,组织的头脚腰都没从“单一业务能力和单一的业务组织”成长突破到“先进的规模业务能力和先进的规模组织能力”,在未来,本地生活要聚焦规模组织能力提升,也就是说,要集团作战,发挥规模优势。
根据俞永福的规划,未来三年,本地生活将聚焦“四横四纵”的战略方向,四横是 “业务资产”,包括elm超级APP、即时商流超算平台、即时物流超级网络、即时物流超算平台,四纵是“作业能力”建设,分别是指挥作战效率体系,测试效率体系,评价激励效率体系,学习沉淀效率体系。
按照这个逻辑,做自营超市,是在“四横”的业务资产里,也属于基本能力建设的范畴,也是打造规模化的一步。陆玖财经判断,饿了么此次推出全能超市,不是试一试而已,而是坚决明晰的战略规划。
04 机遇大于困难
但是,对于饿了么来说,要做好自营超市,挑战也不小。
第一,做的时间比较晚。饿了么要提高用户体验,就必要做半小时、一小时达,就必须要建前置仓。
京东美团甚至每日优鲜,都已经或者部分实现了30-60分钟的送达速度,这得益于前几年前置仓的建设。根据报道,截至 2021 年末,美团买菜共拥有约 1400 个前置仓,12月份上海已经实现UE盈利,前置仓模式已经基本通过可行性验证,有望继续推广到长三角和全国。前置仓的建设非一朝一夕,饿了么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互联网电商整体环境问题。2022年初,各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减少支出,美团优选北京区域已经关停,据接近美团人士称,因为优选耗资巨大,美团股价下跌,快买优(快驴、买菜、优选)将会在6月份合并,北京是试点。拼多多的社区团购业务也在勉力维持。
第三,疫情当前,一些业务推进速度会受阻。无论是和企业谈合作,还是推进前置仓,在疫情导致多处封控的当下,业务推进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不过这一点也许是硬币的两面,大家都受阻,反而是追赶者的机会。
俞永福一向长袖善舞,在阿里内部被认为以“业务梳理和整合”见长,2014年接管高德,七八年时间,从日活不足千万做到突破一亿。2021年7月份打造“飞高了”组合,外界认为阿里希望俞永福复制“高德经验”。
全能超市的推出,这一枪,经过此次练兵,能否全面打响,人们拭目以待。
0512
“挺对不起大家的,我没办法继续守护这里了……换一种方式陪伴各位吧……20年了,很可惜,也很难过……”
马保力在Blued上发文
蓝城兄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马保力近日在其创办的社交软件Blued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意味深长的动态。尽管他没有详细解释,但不少人猜测与蓝城兄弟私有化一事密切相关。
4月30日,蓝城兄弟(BLCT.US)发布公告,已正式签署与买方集团的私有化合并协议,交易估值约为6000万美元。中国最大社交出海公司赤子城科技出资成立的基金将参与此次交易。
此时,距离蓝城兄弟上市也才不到22个月的时间。
作为“全球同性社交第一股”,蓝城兄弟一度风光无限,不仅在国内垂直赛道牢牢占据首位,在东南亚多国也有广泛市场。它的上市还让LGBTQ(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Queer等性少数群体)有了更多被曝光和扩大市场的机会。
马保力也曾寄希望于将蓝城兄弟发展为一家“全球的同性恋生态型公司”,而不只是“中国的同性恋互联网公司”。
事与愿违,持续固化的商业模式、不断扩大的亏损、连续下跌的股价,最终将蓝城兄弟逼上了私有化退市的道路。
那个“淡蓝色的梦”,马保力终究是要守不住了。
1 “淡蓝”的梦
蓝城兄弟从籍籍无名到登陆纳斯达克,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的努力——马保力。
2000年,还在体制内工作的马保力为了寻找“知音”,创建了一个交友网站——“淡蓝色的回忆”,后改名为“淡蓝网”。因为看到明星耿乐参加的电视节目,认为耿乐长相帅气,就将其名字用作自己的网名,这个后来被圈内圈外所熟知的名字——耿乐。
彼时中国社会对于“同志”群体认知有限,能够供LGBTQ交流的平台更是少之又少,淡蓝网的存在犹如一抹微光,照进了这个少数群体,让大家有了交友学习的机会。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马保力一个人边工作边维持淡蓝网的运营,即便遇到再多困难,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只为告诉大家“同性恋不是病态,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样阳光自信去生活”,并帮助更多与他一样的人。
2006年,马保力迎来首批志愿者,组建团队运营淡蓝网,渐渐开始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平台也为更多用户熟知。
为了保障同志群体健康,他还成立了一个致力于青年群体艾滋病防治的公益项目——淡蓝公益,提供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服务。这部分服务后来发展为了蓝城兄弟重要业务之一,Blued也成为全国不少城市防艾组织宣传平台。
2009年,马保力与几个创始团队成员租了一辆卡车,将淡蓝网在河北秦皇岛市的一些办公用品通通拉到北京,正式开启了北漂生涯。
2011年,马保力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警察工作,全心投入LGBTQ社区活动。也是在这一年,他成立了蓝城兄弟,并于次年推出移动应用程序Blued,2015年上线国际版应用。
最难的时候,蓝城兄弟拿不到融资,也没有钱租房子,大家只能在北京五环外的一处地下室凑合,几个人吃住在一起,轮流做饭洗碗,前景迷茫。
庆幸的是,当时蓝城兄弟坚持下来了。
Blued的推出彻底改变了同性群体的交友方式,将线下面对面交流或QQ社群交友,转向全新的软件。同志群体可以凭借地理位置发现身边好友,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聊天、发朋友圈。
在那个对LGBTQ群体认知尚不完全、接纳度较低的年代,Blued成为了不少同志群体认识自我、聊天交友的启蒙软件。
Blued用户数据(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用户数也在持续攀升,截至上市前(2020年6月),Blued注册用户规模超过4900万,覆盖全球超过210国家和地区,平均MAU达600万,用户日均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平均每日打开次数超16次。
而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若以2019年平均MAU计算,Blued已是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最大的线上LGBTQ社区。
马保力似乎离他的梦越来越近了。
2 上市迷途
2020年7月,蓝城兄弟登陆纳斯达克,募资8480万美元。
据马保力自己描述,“这次发行出乎我们意外,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对蓝城兄弟的追捧:蓝城兄弟第一次确定5000万美金发行规模后,发现资本市场反映非常好,内部讨论决定上调募资额到8480万美元,“实际的下单来看是远远超于这个数字的”。
上市首日,蓝城兄弟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00%,达到35.89美元/股;收报23.43美元/股,较IPO发行价上涨46.44%。
这一天,马保力迎来了高光时刻,奋斗20年帮助蓝城兄弟走出国门,拿下“全球同性社交第一股”名号,他在朋友圈留下一句话:“这一路不容易,唯有感恩与珍惜!”
但这位从河北秦皇岛走出的创业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在接受雷帝网采访时,他明确表示,“上市让蓝城兄弟更具国际化,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由于有一半的用户在海外,蓝城兄弟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也会用于国际化的扩围,“希望能进入更多的地区,扩大我们的用户。”
除此之外,上市募集的资金还会用于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寻找一些投资并购的机会。
确实如马保力计划的一般,蓝城兄弟上市后就开启了大肆并购扩张的步伐:2020年11月以2.4亿元人民币收购男同社交软件翻咔,同年还收购了针对女性用户的社交软件LESDO,但后者在并购后一年就被关停。
大规模扩张的同时,蓝城兄弟在盈利表现上却不尽如人意,有亏损明显扩大的趋势。
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总营收达10.31亿元,同比增长35.9%;净亏损却达到2.22亿元,同比扩大319.15%。2021年营收为10.77亿元,同比仅增加4.39%;净亏损却扩大至3.10亿元,同比增加39.56%。
从收入结构上看,直播是蓝城兄弟多年不变的变现支柱,2018年及以前甚至成为公司唯一收入来源。在马保力看来,这与蓝城兄弟的业务发展节奏有关,“财务的商业化只做到直播这一个阶段而已”。
但仅靠直播打赏抽佣显然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风险太大。
从2018年我们开始上线会员服务,2019年上线蓝色宝贝和荷尔健康,在上市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保力透露,“这三块新业务增速非常快”。蓝城兄弟收入结构也逐渐演变成:直播服务、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和其它收入四部分。
2019年、2020年,直播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降至87.5%、86.9%,到2021年进一步减少至76.26%,但其支柱地位依然无法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蓝城兄弟的直播业务也存在较大隐患:平台并未签约或孵化属于自己的主播,而是与第三方MCN机构合作扶持主播。这就意味着,直播收入的增加,给到MCN机构的成本也可能增加,收入命脉被拿捏在了别人手里。
而马保力寄予厚望的会员业务,要想做大做强也不容易。
蓝城兄弟2021Q4主要财务数据(图片来源:财报)
虽然财报中会员收入近两年已经持续增加,但占总收入比重仍然较低,而用户活跃度还有下降趋势:2021年第四季度,蓝城兄弟MAU达到720万,同比下滑5.1%,这也是蓝城兄弟上市以来首次MAU同比增速下滑。
有用户向全天候科技表示,自己已经几年没有登陆Blued了,除了因为找到了朋友,平台“吃相也越来越难看”,不少过去免费的功能已经开始收费,如“闪照”。过度追求商业化,让一批用户对Blued失去了热情。
3 前路未卜
截至2021年底,蓝城兄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5亿元,同比减少20.41%。如果按照过去一年的亏损来算,留给蓝城兄弟的时间屈指可数。
更糟糕的是,公司股价自上市不久(2020年7月中旬),便跌至发行价之下,随后整体延续颓势,特别是近五个月来都在2美元/股以下徘徊,最新股价报1.26美元/股,市值近4700多万美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24.5美元/股)跌逾九成。
蓝城兄弟股价
站在十字路口的蓝城兄弟,将何去何从?
虽然在蓝城兄弟的私有化公告中没有明确表示未来去向,但在今年1月蓝城兄弟宣布私有化要约后,国内最大社交出海公司赤子城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称会在3月31日前与Spriver Tech Limited及其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合伙成立基金,参与蓝城兄弟的私有化交易。
对于赤子城科技,不少国内用户或许比较陌生,但就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来看,它无疑是中国社交出海领域的佼佼者,在海外市场本地化和商业化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旗下产品矩阵丰富,包括Yumy、MICO、YoHo等多款音视频社交产品,用户覆盖中东、东南亚、北美、日韩、欧洲等市场。
2021年10月,App Annie首次发布了中国非游戏公司/应用出海榜单。在这份榜单中,赤子城科技位列所有公司第六位,社交娱乐领域排名第四;而就上榜应用看,旗下MICO、YoHo与TikTok、iQiYi等产品同列前20,成绩瞩目。
赤子城科技的版图,跨国家、跨人群、跨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社交需求,唯独缺少LGBTQ板块。
一旦私有化交易成功,赤子城科技无疑可以较低的投入收获720万月活的App,捕获一个全新的、极具消费潜力的市场。
据沙利文研究院发布的《全球LGBTQ平台行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18年,中国LGBTQ 群体个人年度消费支出约为3120 美元,明显高于泛人群(约为2920美元);由于经济负担较轻,LGBTQ人群倾向于在可自由支配的类别上花费更多,预计到2023 年这一数字将以8.4%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至1.2万美元。
图片来源:沙利文研究院
《白皮书》还提到,2023年,全球LGBTQ群体人数预计将达到5.91亿,人口占比上升至约7.4%;全球LGBTQ在线社交市场规模将达到38.42亿美元,MAU将达到10.30亿(包含泛社交平台及LGBTQ群体垂直社交平台)。
这样一家企业拿下蓝城兄弟,似乎也符合马保力在上市时提出的国际化目标,从这一角度看,会有一个双赢的结局。伤者只有夹在中间的蓝城兄弟投资者,毕竟公司上市以来股价持续走低,收购价也远低于发行价。
但有了新股东的蓝城兄弟,终究不是最初的那个蓝城兄弟了。马保力曾经那个“淡蓝色的梦”也要守不住了,只能用“换一种方式陪伴”交代给创业20多年的蓝城兄弟。
唯一庆幸的是,LGBTQ这个市场已经被认可,甚至充满潜力。
0511
近日,坐拥抖音、今日头条、飞书、西瓜视频等应用的字节跳动,旗下多家公司更名为“抖音”,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也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外界纷纷猜测,此举或与其准备赴港上市有关。
光子星球向多位抖音内部人士求证此事,均被告知不知情。我们向多位投行人士求证得知,目前尚未有抖音正式启动IPO的确切消息,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抖音目前正在为IPO做准备。
一家长期从事美/港股IPO承销的机构负责人告诉光子星球,虽然抖音启动IPO应该会与他们建立一定合作,但目前抖音并未告知其要IPO,但是据他了解,抖音自身肯定已经在做相应准备,只是目前市场环境太差,这个时候去上市没必要。
“很多年初找我们打算做香港IPO的,最近都放弃了,市场太过悲观,这个时候上市很尴尬,即便成功在估值上也得打折挺多。根据我们团队的了解,抖音不太可能最近半年内正式启动IPO,除了市场环境还有很多不可言说的复杂因素,所以真正启动至少要到年底或明年上半年。”
一位多点Dmall的股东也告诉光子星球,多点今年上半年也在准备IPO,初步计划将于夏季完成交表,但是最终是否顺利还取决于市场环境,如果下半年市场很差不排除再度延期,多点此前已经延期过一次IPO了。
01 高盛将成抖音IPO主承销商
多位投行人士告诉光子星球,虽然抖音IPO时间表尚未出炉,但是有一件事几乎已经没有悬念,全球最顶级的投行高盛将成为抖音IPO的主承销商,这源于高盛过去几年与字节跳动和张一鸣所保持的良好合作关系。
光子星球向一位高盛香港团队内部人士求证,对方表示对抖音IPO一事并不知情,内部也未听说有相关的讨论。
2019年底,特朗普政府向字节旗下TikTok发难;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要求TikTok必须在9月15日前出售或关闭美国业务,随后字节不得不与包括微软、甲骨文、沃尔玛等在内的多家美国公司进行了接洽,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张一鸣当时在美国逗留了数月寻求解决方案,这其中很多谈判几乎都是高盛负责帮忙安排的,双方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此事最后由于特朗普败选才得以扭转。
此前服务字节的主要是高盛美国团队,也有少数香港团队,高盛投资银行部全球副主席兼中国投行业务联席主管蔡卫也亲自参与了此事。抖音一旦启动IPO,蔡卫团队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此前参与了快手IPO的承销商预计将被排除在外,快手IPO时的联席保荐人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与华兴资本。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分析,由于快手与抖音的直接竞争关系,摩根士丹利将不会成为抖音IPO承销商,快手的中资承销商找了华兴资本,而抖音很可能将选择中金公司作为其中资券商,当然也不排除中信建投证券。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张一鸣和他的太太在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都有私人银行账户,其很多资产都交给这两家银行来帮忙管理。基于此前的合作,这两家也不排除可能有一家会成为联席保荐人。
02 新CFO的老手段
字节新任CFO高准的加盟,几乎被认为是其将要IPO的实锤。
高准此前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律所合伙人,已为100多家公司的上市和其他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提供了法律服务,这几乎涵盖了过去十年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所有大公司,其在行业内可以算得上是泰斗式人物。
“大家觉得之前从小米过来出任CFO后又转任TikTok CEO的周受资很厉害,但是如果单论IPO资历的话,说难听点周受资给高准提鞋都不配。周以前在VC,后来也就负责了小米这一个案子,经验并不多,但是高准与所有的投行都长期打交道很多年,在投行如果有什么是她做不成的事,那么应该就很难有人可以做成了。”
根据高准的过往履历,她几乎可以完成一个IPO项目的所有环节,甚至连招股书都主要由自己团队完成,而仅在最终售卖阶段才将工作转交给承销商。这也就意味着,抖音可以长时间对外保密,直到其开始正式募资时才被外界所知。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字节新任CFO高准加盟公司后,圈内不少与她熟悉的人士向其本人询问字节是否要进行IPO,基本都被高准给否认了。“不过,以行业内的人对她的了解,她越是想隐藏什么,很可能越是有实质性动作。”
由于当下国际环境复杂,也迫使张一鸣做出更灵活的思考。具体在IPO业务层面,由于TikTo在海外还面临太多监管不确定性,张一鸣很可能将各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将抖音、今日头条、飞书、西瓜视频、火山引擎等国内业务打包一起在香港上市,等待后续时机成熟之后再考虑TikTok在美国上市事宜。
不过,最终是否做出这样的安排,还要等到官方信息的披露。
0511
“20年前,我曾看到西班牙投资中国的一个30年计划,当时很难理解,一个计划竟然需要这么久?今天看来,这才是符合大规律的。”在一次访谈中,余惠勇这样说道,在他看来,企业做大一定少不了‘时间’二字。
5月初,“水果大王”余惠勇一手创办的百果园,又递交IPO申请了,这是百果园第三次申请上市。早在2020年6月,百果园就在港交所申请上市,但无疾而终,同年12月,又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可惜的是,两次都站在IPO门前,最终都差临门一脚。
两次上市失败,也曾遭受诸多质疑,最近百果园也负面缠身,但它也拉开了水果业在二级市场博弈的序幕,深陷囹圄之时,老对手鲜丰、洪九等品牌也都在积极筹备上市,明面上看,都是对二级市场的渴求,背后透露的信号是,上市才是水果连锁经营模式的出路。
01孤注一掷选择创业
2001年,余惠勇做了一个决定,辞职拿全部家当创业。
次年,作为创一代,余惠勇创办了百果园。据余惠勇说,创业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老板不支持他在内部搞水果连锁,那就自己干了。旁人都觉得余惠勇做出这样的决定很草率,但从余惠勇过去处理事情的风格来看,倒也不意外。
1995年,摆在余惠勇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月薪6000块钱的沃尔玛生鲜部经理,另一个是工资1200元,去一个刚成立的公司。余惠勇选择了1200块钱的小公司,“一个人若只看眼前短期利益,可能就没有未来。”余惠勇被这家公司提出的“绿色食品总汇”吸引了,这句话也对他后来做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三无退货”服务。
“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换货,听起来就冒险。但是不选择“三无退货”服务,就极有可能和同行同质化进入红海,余惠勇认为恶意退款只是极少数,“三无退货”是哪怕倒闭都要做,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个举措为百果园吸引了千万客户,门店也实现了百家跨越。
在管理方面,很多人都不看好夫妻店的发展,就连余惠勇也不例外。
在它看来,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夫妻在一起工作,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百果园的飞速发展和妻子徐艳林的存在密不可分。哪里有问题,徐艳林就去哪里,从文员、采购、配送做到常务副总经理,徐艳林带着团队一步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别墅搬到平房、砍掉几千平米的配送中心换成距离市场更近的小配送中心,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公司开始扭亏为盈。也正是这件事,让余惠勇意识到眼睛常看着外面的人,往往会忽略掉身边的人。
在经营模式方面,余惠勇曾说过,“规模大并不是一定就会产生品牌。连锁,核心是锁,是标准的统一。”一开始的加盟连锁模式,店是一家一家开了,但到了算利润的时候,不仅没盈利还持续亏损,没有专业标准化的管理,加上松散的加盟连锁模式导致水果品质参差不齐,结果导致大量的投诉。
“不当老板的人,是开不好店的。”借鉴海底捞的“员工持股模式”,百果园开始推行直营合伙制,店长持股20%-40%,公司持股60%-80%,回本之前按比例分红,回本之后公司拿走40%,店长拿60%,如果出现亏损,则店长承担30%,公司承担70%。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无退货”、明确的管理分工以及不断创新的组织结构,让百果园从一家区域夫妻店快速成长为价值百亿的连锁企业。根据新眸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百果园线下门店网络已经超过5351家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市、超过130个城市,在中国水果零售玩家中排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2.8倍。
02为什么一定要上市?
和高速扩张相伴随的,是资金、运营、管理三座大山的压力。
2015年,百果园开始积极融资,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水果消费市场规模达万亿元,但却没有一家上市的水果品牌企业,巨大的市场机会赢得了很多投资人的青睐,短短5年,百果园就拿到8次融资。2015年9月就获得天图投资、广发信德、前海互兴等机构的4亿元融资,2017年-2018年,又进行了5次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其中,B轮融资金额高达15亿,估值也涨到了120亿元。
120亿元估值是什么概念?有消费领域投资人解释到,“如果用PE方法计算,百果园估值肯定高了,像超市等平均估值就20、30倍,只有电商模式,才可能在上市前达到120亿元估值。”
有了资本的加持,百果园曾计划“2020年全国门店数量要达到5000家;2030年时,在全球要拥有百亩以上种植基地和15000家以上门店,成为世界第一的果业公司。”如今2022年了,百果园的线下门店数量刚过5000家,并且,从目前的增长情况来看,数据并不理想。
据公开信息,百果园2019年底全国门店数量为3689家,2020年底全国门店数量为4786家,门店数量净增长1097家。根据百果园的招股书可以得知,截至最后发行日期,百果园全国门店数为5351家,也就是说2021年全年加上2022年的4个月,百果园净增门店数为565家。以这个增长速度来看,2030年达成目标可能也不现实。
除此之外,百果园的营收增长也遇到了瓶颈期。
根据百果园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百果园的营收分别为89.76亿元、88.53亿元、102.89亿元;毛利分别为8.76亿元、8.07亿元和11.56亿元,净利润分别是2.48亿元、0.46亿元和2.26亿元。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百果园的业务数据在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虽然2021年有反弹,但净利润从2019年的2.76%,降到了2021年的2.2%。
而在百果园的营收结构里,加盟店收入又占了相当高的比例。2021年,百果园加盟店占收入81.3%,自营门店占0.4%,区域代理占9.3%,直接销售占5.7%,线上渠道占3.2%。百果园的营收太依赖加盟店了,也就是说还是要依靠线下扩张,线下扩张成本高,又回到了原点需要资本的支持。
资本是看重投资回报率的。一方面,连锁经营靠的就是门店扩张,疫情的不稳定性,导致线下实体店经营越来越难,持续的的开店显然不是明智之取;另一方面,生鲜电商快速发展,严重挤压了实体水果零售店的发展,想继续融资并没有那么容易。根据公开资料信息,2020年3月,百果园拿到一笔来自先驱投资的股权融资,金额未披露,这也是2018年后百果园拿到的唯一一轮融资。
但企业还是要继续向前发展,一级市场融资的路走不通,去二级市场找钱,就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近年来不仅百果园在积极的寻求上市,老对手洪九果品、鲜丰水果也屡次传出要上市的消息,但是上市之路都不顺利:
就在百果园递交IPO的前几天,洪九果品也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洪九果品第二次递交IPO了,上一次是在去年10月份。2019年底,鲜丰水果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副主协议后不了了之,2021年又转而选择中信建设证券成为辅导团队,但也没有改变命运。兜兜转转一圈,大家都没能上市。
同样都是水果连锁行业20多年的老玩家了,这背后也反映出的,其实是二级市场对水果零售这门生意并不买账。2015年投资百果园时,天图投资首席投资官冯卫东曾表示,“投资百果园就是要帮助百果园向外扩张,迅速占领市场,并助力其在3-5年内上市。”
现在距离2015年,已经过去将近7年,百果园也要通过上市给投资人们吃上一颗“定心丸”。因为上市,也有来自投资人方面的压力,但即便上市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了,比如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自上市后股价就开始跌,一直处于亏损烧钱状态。所以,还是要理性看待。
03在中国,开水果店还有出路吗?
国内水果零售行业高度分散,主要经营模式有夫妻老婆店、商超、品牌连锁店和水果电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水果零售总额划分,百果园作为水果零售行业的第一大公司,也只占比1%的市场份额。另外,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人均水果的年消费量由2016年的43.9千克增加至2021年的52.7千克,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60.5千克。
与其它国家相比,比如美国人均水果的年消费量是中国现人均2.1倍,而在与中国饮食结构较相近的日本,它的人均水果年消费量也是中国现人均的1.4倍。这说明中国水果生鲜市场天花板很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水果赛道空间很大,但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百果园也尝试过做下沉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
百果园定位偏中高端,下沉市场的客户群体消费能力稍弱,对价格更敏感,他们有的是时间,更倾向价格更便宜的水果市场、街边小店等。从极海检测的百果园门店数据来看,目前百果园对一线城市的覆盖率是100%,新一线城市覆盖率93%,二线城市覆盖率73%,三线城市覆盖率53%,单从覆盖率来看,越下沉的市场,百果园扩店越艰难。
疫情黑天鹅,也使得生鲜电商平台快速崛起,包括每日优鲜、叮叮买菜、盒马鲜生等,它们迅速抢占市场。虽然百果园也意识到开始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比如2019年推出“百果心享”进军生鲜领域,2020年打造社区团购平台,又推出“熊猫大鲜”,但都没能掀起什么水花。
水果零售行业另一巨头,重庆“水果大王”洪九果品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业绩增长过于依赖品牌收入增长、分销高度分散、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损耗率高、同质化竞争。根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其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已经持续多年为负,2018年-2020年分别为-4.67亿元、-4.5亿元、-8.04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寄希望于外部扩张带来的效果,可能也没有那么好。
任何增长都一定会遇到瓶颈期,眼下看来只有先解决摆在眼前的资金问题,活下去,才能有考虑未来的机会,就像余惠勇曾说的,“艰难时刻,静下来,往前走,你就赢了。”
0511
这个春天,小家电们的日子不好过。
2019年上市的“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小熊电器在历经巅峰时期260亿元的市值后,情况急转直下,4月下旬小熊电器的身价已经跌破70亿,截至上月29日收盘,仍旧高于24倍的市盈率,前有仓库失火损失五千万,随后的财报又交出了上市以来最难看的业绩:营收36.06亿元,同比下降1.46%,归母净利润2.83亿,同比下降33.8%。
这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小家电质疑声不断,宅经济的消退,让小熊主打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失守,加上材料成本持续走高、芯片日益紧缺,小家电这门生意已经陷入窘境。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在内的共计12个小家电品类,零售额514亿元,同比下降14.10%,销量也降低了13.50%。
从新兵到老将,从一级二级市场到线上线下零售,昔日火热的赛道明星,新宝、石头科技、倍轻松等小家电企业的股价纷纷“腰斩”,苏泊尔、飞科、九阳等老品牌的小家电业务也在震荡中艰难前行。在闲鱼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无用商品”中,小家电占了一半,空气炸锅、卷发棒、早餐机、破壁机、美容仪均榜上有名。
一边是没有核心技术,品牌与品牌间只能贴身肉搏,另一边消费新鲜感却在锐减,不到两年时间里,从万人追捧到跌落神坛,小家电们正面临生存难题。
01被高估的小家电
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小家电都不是刚需。
2016年,我国GNI为8260美元,综合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家电消费变迁来看,当人均GNI达到8000美元左右时,家电消费开始从功能必需品,转入追求高品质的可选品阶段。小家电满足的是人们享受型的消费升级,在2010年之前,我国小家电产业的产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按用途划分,厨房小家电、家居小家电、个人护理小家电为赛道的三大类别,横向进行品牌比较,飞利浦、松下在家居和个人护理小家电方面的优势明显,美的、格兰仕、海尔、苏泊尔则在厨房安营扎寨。后来的亚都、奥普、九阳采取的是大单品战略,分别在空气净化加湿器、浴霸、豆浆机切入,围绕主要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再进一步拓开产品线。
在小家电尚未普及的背景下,以上提到的品牌依据线下渠道优势,进场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直营销售,很快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在家电的选择上,国人少有的体现出对品牌因素的看重甚至要高于价格。由此发展十数年,期间虽然不乏新品牌频频冒出,但能撼动地位的只能说捉襟见肘。
所以2020年红利袭来,为了绕开海尔、格力等大家电巨头,以及在小家电市场的“美苏久”,新兴的小家电产品出场方式主要是以奇制胜,比如小熊电器的酸奶机、新宝的便携榨汁机、米博的多功能烹饪机,当时新兴的长尾品类已经多达上百个;除此以外,销售主阵地也转移到更容易获客和推广的线上。
选好了入口之后,疫情黑天鹅送来宅经济和直播的红利,借助电商、社交平台的KOL带货,外观别致,功能新奇的新小家电很快吸引了人们目光,普遍一两百左右的低廉价格,反复刺激消费者。2020年,大家电销量同比下降近4%的时候,小家电反而逆增长9.6%,此消彼长间,后者填补了前者长更换周期下的时间空白,驶进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国内家电零件供应链体系的完善,爆款效应的促使下,技术要求不高,投入小,小家电的开发周期甚至能够缩短到半年以内。这样一来,成本低,溢价高,例如小熊电器2018年至2020年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57%、44.57%和59.64%,净利率维持在10%左右,而石头科技2020年度的净利率已经超过30%,这些都要高于九阳、苏泊尔等老品牌水平。
这样的赚钱能力很快让一大批创投公司闻风而至,从一级市场来看,2020年,德尔玛电器宣布完成3.8亿元B轮融资,并在10月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纯米科技、元鼎智能、乐生智能、凡米科技等品牌纷纷获得融资,注资方包括IDG资本、愉悦资本、深创投等VC,石头科技、科沃斯等企业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此外,字节跳动、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等都在重仓小家电赛道。
小家电的模式极类似新快消产品的玩法,但随后企业压中品类、迅速制造爆款的打法暴露出硬伤,虽然靠流量红利换来了短期收益,但因为小家电寿命短、功能简单的特征,大部分产品技术门槛低、容易被复制,普遍依赖代工生产的情况下,催生出的很多创新不足、附加值低的差不多产品,这让小家电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021年以来,小家电行业逐渐遇冷,一个品类火了之后,无数玩家涌入,同质化产品相互挤兑,价格战打到飞起;另一方面,玩家或许高估了所谓宅经济、懒人经济、独身经济的时效性,在消费端,产品没有过硬的需求,使用频率低、功能替代性强、清洁麻烦……就像跑步机的尽头是晾衣架,小家电的归属成了一键转卖,懒人经济最终还是被懒人打败。
甚至可以认为,对小家电行业来说,遇冷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回归平稳的一次换挡。
02多品类的痛
实际上,如前言所述,小家电的开发周期并不长,相应的开模成本也不高。
就最简单的开模工序来看,从设计、编程、加工、装配、试模,再包括机加工、采购费、试销,整个一套费用算下来,大头一般落在材料和人工上,这些对采取品类扩张战略的企业来说,试错成本尚能接受,但产品批量生产出来后,担心的还是库存。
打折促销清理掉还好,头疼的是,旧库存没清完,新库存又不断接上,2017-2021年间,小熊电器的存货周转天数呈现上升趋势。根据2021年财报数据,产量同比下降10.08%,销量同比下降了13.7%;但库存量却增长了9.72%,新品难卖,陈品积压,产的越多、亏得越多,过于依赖电商销售导致更大的退货风险,根源在于小熊激进的扩张模式。
2020年涌现的新兴小家电企业中,玩法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一是走类似传统家电的大单品路线,积累知名度后进行适当扩张。例如专门生产电饭煲或者扫地机的这类玩家,对产品往往有很大的市场自信,首先要保证产品品类需求性相对更高,其次对标老牌巨头产品上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性价比,假设产品功能对标的是两三千戴森的吹风机,但前者能压到一两折的价格,竞争力就能打得过康夫、飞科、飞利浦这些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在已有的品类上做升级改造,比如高端厨具,电饭煲一类,过去国人很热衷在国外买,现在国内能生产,价格还更低,自然会受欢迎。
另一派是以小熊电器为代表的快速推新、多品类、广撒网战略,也是很多互联网新消费品牌的打法。这种方式下生产的产品往往比较“轻”,花样多但也比较小众,用户定位一般是追求品质个性的年轻人,在生产成本低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来实现高溢价,曾有媒体报道,小熊电器的新品推出能够达到一年超过一百的量。
从官网上看,小熊电器现在的四大品类分别是:厨房电器、生活家居、个人护理和婴童用品,具体细分如下图所示:
但实际上,根据天猫小熊电器官方旗舰店所示,总SKU数已经达到了730。我们获取了店铺近30天内的销售数据发现,有效交易样本共75件,占据总SKU数的近10%。热销产品间的销售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价位100元左右的陶瓷电动锅销售量最高,但销量真实性如何不能确定,除此以外,单品销售的中位量在200件左右,平均220的价位在同类产品中属于中等水平。
这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财报中,小熊电器将营收惨淡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原材料太贵。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生产小家电的成本一般包括8%的人工、85%的原材料和其他费用,截至2021年10月初,我国铜价、铝价和中塑价格指数较2020年初分别上涨了20%、45%和8%。
事实上,从2009年至今,我国家电产业共经历三次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对降低涨价的不利影响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生产端,家电企业可以利用材料库存来控制家电成本的上涨;在零售端,改变销售方式,或者对产品进行结构升级来转嫁成本压力。
越是龙头的企业,抗压力越强,上游议价和下游涨价的组合拳打下来,甚至能够提升利润率,例如2009年-2011年间,格力、美的、海尔的净利率分别仅下降了0.1%、0.6%、0.3%,并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后迅速回升。
而对于小熊电器来说,过于依赖电商销售,不太具备向下游涨价的机会,而一贯坚持的多品类快速升级,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成本来维持SKU,热度过去之后,发现生产出来的是过多无用而鸡肋的东西,不可避免地造成更多的库存积压和浪费。
03钱都花在哪了?
李一峰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企业在往多品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品牌作为除了产品之外的另一个承载体,“构建起品牌认知,有了品牌忠诚度,就能形成自己的市场。”从产品种类和外观设计上看,年轻、女性向、温馨感,“萌”是小熊电器从视觉上传达给消费者的认知,然而如果要作为创意家电的代表企业,产品创新不足肯定担不起这个名号。
而让小熊头疼的芯片,一方面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以普通的电热壶为例,近1/5的成本都花费到了芯片上去;另一方面,供给受制于海外,然而受疫情影响,交付周期拉长,供应链受阻;国内厂商技术又相对落后,产能有限,逐渐造成僧多肉少的局面,大厂像美的、格力正积极布局自研,其它大小品牌只能为芯片供应争得头破血流。
财报显示,小熊电器2021年的销售费用为5.53亿元,同比增长25.66%;尽管近年来小熊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1.3亿元,为同期九阳股份的三分之一,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6%,甚至低于管理费用。截至2021年末,小熊电器研发人员减少47人,同比减少14.73%,而其销售人员较上年增加112人,同比增加14.34%。
根据华安证券数据,在小家电企业研发费用率的对比上,小熊电器长期低于美的集团、科沃斯等。新兴的小家电企业似乎逐渐忘记了自己身处制造业而非完全的快消行业,“重营销,轻研发”正慢慢消解这家企业的活力。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昔日的“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已经沦为营销驱动型企业。
把广告和渠道作为第一理念,忽略了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本质,在品控上也差强人意。当小熊还在为品牌形象的刻画上焦头烂额时,电水壶、安抚奶嘴、料理机等产品频频在市场监管部门抽查中被列为不合格,黑猫平台上大量的投诉直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接连出现的漏洞已经给这家16岁的企业的商誉造成了背刺,如果不及时补牢,接下来损失的将会是更多的路人缘。
如今的小家电赛道上,相比较去年上半年逼近4万的企业注册量,如今保留的具备竞争力的玩家在2200左右。作为消费的一种升级体验,打价格战的方式赢不来小家电市场的地位,外观的好看代表不了实用,品牌的打造也往往是虚之又虚的概念,故事还是要从产品讲起,毕竟如今大部分消费者在思考的,并不是买不买得起,而是值不值得买和需不需要买。
0510
“你投了那么多SaaS企业,平时工作时自己会用吗?”
在外,谈起SaaS的机会、发展和商业问题,Allen(化名)讲得头头是道。但在一次和朋友的交流聚会上,一向谈笑风生的年轻投资人Allen竟然被这个问题“直击灵魂”。
“仔细一想,我们常用的就是微信、电话、Word、Excel沟通,就连钉钉飞书之类也不怎么用,使用的工具很普通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他笑道:“这还挺有意思,看投资方向的时候,我们满世界都在讲数字化,反观自己的工作方式倒是没跟上大潮。”
数字化时代,长期处在在风口、先锋位置的投资机构,似乎也出现了“肉体跟不上灵魂”的现象。
01 “三座大山”下的投资机构
“股权投资并不是对数字化依赖非常高的行业。大部分中小机构工作方式比较传统,人不多,默契配合就可以运转。不像需要堆积大量人力的行业,对于数字化替代有较高的需求。”
另一位专注早中期投资的机构合伙人李牧(化名)告诉《商业数据派》,国内中小型投资机构居多,规模小,所以整体对数字化的敏感度不高。
这个观点也得到Allen的支持:“Excel就足够了。我们的LP的数量没有那么多,管理的资金的规模没有那么大,没有数百个项目需要管理。整个团队就投了几十个项目,一个人分下来就是二三十家。管理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然而,这种自给自足,全靠默契的传统工作方式实际上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疫情之后,数字化需求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李牧表示,疫情“逼迫”投资机构的线上早餐会变成了五湖四海线上共聚,传统长期面对面沟通建立默契的方式受到挑战,怎么提高线上协同效率成为了新问题。
面对监管、效率和LP三重的压力,数字化也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刚需。
实际上,除了本身来自于投资机构内部协作的方式变化,投资机构所面临的市场大环境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据国际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额创下10年新高,达到1280亿美元,然而,募资和退出规模在下半年大幅下降,创下5年新低。
“现在募资确实很困难,这是客观事实。”Allen表示其实不只是“找钱”,“找项目”等环节也存在“内卷”现象。在大环境承压下,投资机构也面临降本增效,提升“内功”的问题。“至少要有熬过寒冬的能力吧。”
投资领域,除了GP,“不缺钱”的LP尽管站在食物链顶端,但是也出现了钱多、项目多,难管理的问题。在未建立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情况下,母基金管理可能存在数据统计难、资料整理难、文件分散、要点管控难、经验传承难等问题。
“从传统模式来看,很多母基金都让子基金不断地上报各种数据,子基金对此也很困扰,上报的数据也是良莠不齐,在汇总、交互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北京科技创新投资投后执行总经理王苗苗曾表示,“特别对于一些没钱购买管理系统或者根本不够重视的小基金,以前做上报可能就是一个Excel,但现在可以通过一些资管SaaS系统做日常管理,季度报告的时候可以一键上报。”
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但有意思的是,在金融行业里,与银行等机构相比,私募机构的数字化进程是相对传统的。一些较大规模的投资机构已经实现系统化,但是大部分企业依旧像Allen一样处于“Excel时代”。
市场需求正在逐渐苏醒,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是否有合适、好用的产品。实际上,许多中小机构对实用数字化工具的敏感度不强,也说明:市场上缺乏一个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解决核心痛点的产品。
那么,投资机构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工具?
02 “办公与资管的集合工具”
“现在手机有太多个办公APP,但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我希望当一个懒人,工具可以更聪明,拥有更完善的功能。”李牧表示,日常的数字化需求有两类:一是协同办公工具,如形形色色的会议软件、办公软件等;二是专业的投资管理软件。
“在募资环节,LP要对过往的业绩,被投企业情况,项目储备情况做评估,翻账本。这必须要依靠信息化工具。”李牧称,公司三年前机构内部就开始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作用就是沉淀下来成为团队知识库。“机构要成长,团队要扩大,优秀的经验如何有效传承?”
然而,对于机构来说,日常协作办公和系统管理往往是割裂的。
李牧举了一个案例:“基于某个项目发起审批或者讨论,多个系统之间是割裂的,导致协同需要在多个软件中来回跳转,数据也无法同步。”
对于这个现状,李牧提出了畅想:能不能有个比较好的协同工作软件,所有的事情都在里面处理,文件随时调用?
短期内,“大一统”的应用无法实现。不过,针对李牧的解决方案畅想,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针对投资机构的协作软件融合。
《商业数据派》独家消息,4月底,飞书上线了与面向VC/PE的SaaS产品——飞书投资云。该平台集合投资管理和日常办公协作于一体,相当于一个面向VC/PE的“飞书投资机构版”。据了解,这款产品是由鲸准和飞书一起打造的。
该平台打破了OA、人力资源、财务系统之间的鸿沟,可以根据投资流程设置详细日程提醒以及在线协作,保留“头脑风暴”的痕迹。
一方面,现在国内公司大多各自为政,希望在自家建立一个超级大平台。但这需要大量的生态和资本能力才能推动。另一方面,协同办公产品的基本技术能力很好,但是和专业化能力是脱节的。
打造李牧所期待的“协同工具”,平台融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协同办公软件里实现专业的投资管理,这件事可行性到底大不大?
03 解决投资中的“非艺术问题”
投资机构的专业功能刚需和平台之间如何寻找契合点?
SOSV Chinaccelerator (中国加速) 执行董事吴敏嘉(Minjia Wu),向《商业数据派》详细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工具需求:股东及资料库管理、与外部联系人的关系管理、采购和比较数据。
其中,与项目相关的投后管理存在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我接触过一些创业初期的公司,他们在解释自己的投资历史方面做得相对很差。他们之前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基金,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来帮助这些公司充分了解签署新的投资协议时,股份的变化。”
“风投公司面临的最大行政挑战之一是如何快速进行尽职调查。公司变化很快,如果你花了3个月做尽职调查,当你完成时,这些数据可能不新了,因为3个月公司或许有了新面貌。”吴敏嘉认为投资机构需要一个信息系统来帮助被投企业做更高效的投后管理,可以减少管理期间的尽职调查流程,并提高效率。
大约4至5年前,SOSV投资团队就通过谷歌Drive和Dropbox等平台和Excel工具对被投和加速项目进行投资管理的手动操作。“然而,Excel的问题是用户永远不知道文件是否是最新版本。” 她说道。
投后项目的财务报表、投后项目的权益等等需要通过非常复杂的Excel表去实现。这个表格模型搭建比较复杂、信息也容易缺失,后续更新信息的代价比较大。”
在投资云的产品设计中,其项目管理功能和群聊打通,意味着在沟通项⽬时,能将相关信息沉淀⾄项⽬中,进⾏推进和归档,同时也能通过⻜书多维表格快速创建轻量级项⽬台账。
比如,一个项目投过后的融资情况,谁退出了,项目估值增加多少,项目分红多少,都能统一记录和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找到创业公司收集投后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的量化指标。
一位投后管理负责人曾表示:“投资行业实际上是在打一个信息差,二是判断力。”
作为一个长期浸润在投资行业的人,李牧认为要尊重投资行业的“重经验”的非标化特征。“投资是一种非标化的艺术,但我们可以把不艺术的部分标准化,投资人就可以在艺术的内容上尽情发挥。”
在投后管理过程中,投后项目的数据收集和动态掌握是很重要的事情。然而,投后管理不可能像投前一样花费大量人力和资源做研究,毕竟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找新项目,所以,这一类工作适合数字化工具解决。
飞书投资云产品4月上线,据悉目前已有近20家机构在试用。接下来,《商业数据派》也会对试用效果做长期跟踪。
04 马太效应下的中小机构生存需求
“与其谈降本增效,我更关心LP哪里来。” Allen表示,在头部效应逐渐凸显的大环境下,无论是项目端还是资金端,许多中小机构位置都比较尴尬。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的机构管理人共有14494家,其中管理基金的数量共59851只。其中,大型机构(50亿以上)共有474家;中小型机构分别为1470家和12550家。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末,我国已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04家,较2020年8月末登记数减少43家,同比降低0.18%;备案基金数量114,361只,较2020年8月末增长24,577只,同比增长27.37%;备案基金规模19.05万亿元,较2020年8月末增长4.03万亿元,同比增长26.83%。
▲图片来源:融中研究
显然,中小机构数量占比较高,同时基金规模上马太效应较明显。
“这个时候我们说内部管理效率就像是‘何不食肉糜’,上下游资源才是最痛的痛点。”Allen说道。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此情况下,广大中小机构的生存刚需则是“募资”。
“有一些机构给IR岗位定的KPI有点严苛,比如一年内募资到1个亿。在市场上LP有很多,但什么样的LP是活跃的、跟基金调性匹配的,其实需要长期的深耕才能知道。通过全面、数字化的追踪,会更容易知道这一点,不然哪怕有合适的LP,也可能会错过合适的融资窗口。”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道。
据悉,鲸准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其精选了1000多家投资活跃,比较稳健的LP机构信息出来,GP可以直接触达到这些LP。
“如果有一个资管平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配资,我们很乐意买单,但是我们的业务也在上面跑吗?从LP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话可能更现实一些。”Allen表示。
不过,短期吸引中小机构可以绑定LP的目的使用,但长期想将这些客户留下来,提升粘性和复购率,依旧需要从产品上形成吸引力。
“早期风投的难题不是信息太多,需要软件来管理和分析这些信息,而是信息太少。”吴敏嘉认为,对于这类机构,前面说的解决“量”问题的平台都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处于早期阶段的风投公司需要制定正确的流程来获取早期信息。这意味着要建立系统来跟踪小规模数据,并在创始人和风投之间快速测试和分析这些数据。”
“投资中早期项目的机构更多依赖经验,对于既有知识的分析。会有少量分析工作但不算多。越关注早期项目的机构,依靠数字化分析做决策的需求越小。”李牧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针对“如何看一家半导体公司的行业地位”的问题,团队可能回去查业绩数据、营收等等。但是一个30年行业经验的合伙人可能会告诉你:这家公司设计出来的芯片是谁在给它加工。如果是台积电,说明这家公司肯定有行业地位,因为台积电的产能很紧张,只有认可这家公司才愿意为其开放一部分产能。
信息量少、非标化,对于这部分的需求突破是能否让中小机构买单的关键。对于一个平台来说,如何兼顾小规模、个性化的需求,尽管SaaS相对灵活且轻量,但在产品设计上也颇具挑战。不过,这也侧面验证,投资云等产品在功能设计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05 结语
“投行转型并非简单地通过将新技术引入现有的IT架构来实现,而是必须打破固有观念再造行业模式。”一位管理博主如此评价。
任何行业都是与时俱进才能长期存在,尽管投资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无法在大浪潮下保持不变。一边是行业意识逐渐觉醒,一边也需要真正的“知心人”,转型的投资机构和读懂诉求的解决方案,这是一次“双向奔赴”。